第一篇:未成年人违法案例演讲稿一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口水战”引发的悲剧
2002年3月7日傍晚5点多钟,南京市××村中学门前。初三某班的学生和往常一样说说笑笑地走出校门。4名男生突然被人从身后分别架住双臂,强行带到龙蟠路边的花卉广场。到此之后,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的4名学生大吃一惊,身边“护驾”的人由原先不到10人,一下激增近50人。对方简短地几句谩骂之后,这伙人毫不顾忌广场上众多市民在场,蜂拥而上轮番对他们狂殴暴打。
随着施暴程度的不断升级,4名无辜学生被这伙人从花卉广场一直拖打进情侣园的树林中。面对40多名轮番上阵的施暴者,4名学生在书包、木棒及拳脚的蹂躏下,相继被打倒在地。其中一名姓徐的男生,被打得浑身是血蜷缩在地上后,仍未被这伙丧心病狂的恶徒放过。施暴者疯狂地将其当作足球,轮流助跑后“发射”这个“点球”。另一名身材较胖的男生,遭重创的头部肿得像只皮球。当施暴者散去后,2名伤势较轻的男生,将昏死过去的徐某扶起后送回家。后经医院诊断,徐某的左肾破裂需手术摘除。
警方查明参与施暴的40多名暴徒和帮手,都是在校的中学生,分别来自南京市第××中学、××湖职业中学、××桥中学。3月12日,南京市玄武警方将19名涉案嫌疑人擒获。
引发这场聚众斗殴的事由,竟是两名学生在网上的骂。春节前,南京市第××中学高一的一名学生上网聊天,与一网友发生“口水战”。对骂中,他了解到对方是××村中学的学生。“口水战”中败北的他,回校后便将此“不幸屈辱”向同年级的司某和张某倾诉。在校内混得有点名气的司某和张某听后大怒,同时表示帮其摆平对方。3月7日,司、张两人通过各自的初中同学等关系,从三所中学纠集近50名帮手,杀气腾腾来到××村中学附近设伏。至于被打4人中,哪一个是和第××中学高一某学生网上“对骂”的学生,他们对骂了些什么,参加这起群殴的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
3月15日,南京市玄武警方宣布,对参与这起群殴行凶的11名嫌疑人依法刑事拘留。警方向11名涉案学生家长宣布决定时,当场就有3位家长昏倒在地。
第二篇:未成年人违法案例演讲稿二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正确引导防患未然》
一、上网打游戏毁了好学业。
网吧等游戏场所因其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利润高,赢得了一些个体户的青眯。有证经营的,无证经营的,在城乡各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事实证明网吧等游戏场所的出现的确是把双刃剑,它在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时,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也产生了相当大的负作用。
张某,17岁,父母长期在外打工。4年前,品学兼优的他在我校初中上八年级,一次偶然的上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是4年前的一个星期天。在上街购物途中,一位同学约他去 网 吧玩一玩,他犹豫了一下答应了,走进了网吧。网上多姿多彩的游戏深深吸引了他,自此一发而 不可收拾。他不断以学校收费、购买学习资料等为由,变着法子向家长要钱,甚至省下父母给他的吃饭钱用来上网。他在上网吧 玩游戏中越陷越深,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 更为严重的是,一次 新 学期开学,他把父母给400多元学费全部拿到网吧,玩了三天三夜。后父母回来找遍了全区几十家网吧才找到他,在带回的途中还嘀嘀不休地说:“求求你们,让我打完这一关。”
二、没钱就盗窃,使人生沾上污点。
未成年人盗窃的目的可谓千奇百怪,有时甚至令人难以置信。王某、陆某是同班同学,两人相约到游戏室打游戏,一直玩到深夜。2人感到饥饿难忍,但兜中又没钱,便想到偷自行车。于是他们来到一居民区,窃得一辆女式自行车,并四处寻找对象销赃。他们的行为引起联防队员的注意,当即前往盘查,露出了马脚。
针对以上案例,笔者认为学生产生这些不良行为的关键在于未成年人的 思 想道德教育没有跟上。学校、家庭、社会没有真正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培养。只有社会、家庭、学校齐关注,加强对学生思
想的正确引导,并做好以下工作,才能有效遏制这些现象的发生。
一、以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内容陶冶未成年人的情操。
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
三、为未成年人作好表率。
四、强化对未成年人的管束。
五、为未成年人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篇:未成年人违法案例演讲稿三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是非不分终害己》
每个人都有美好幸福的童年,曲哲(化名)也曾有过美好的理想。当鲜红的红领巾戴在他胸前的时候,慈祥的父母脸上也曾露出难以的笑容。但他已偏离了人生的轨迹,16岁就掉进了罪恶的深渊。当冰冷的手铐铐住他的双手,当高强电网隔断了他和亲人的团聚,他方猛醒。可是,一切都太晚了。
曲哲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里。父母对他很宠爱,家庭充满温馨,小学时,曲哲聪明好学,读书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且在班里担任了组长、班长、学习委员。小学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市重点中学录取。曲哲沉浸在父母、老师和同学 的赞扬声中。在沾沾自喜的同时,他变得狂妄自大起来。思想开始滑坡,渐渐地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并学会了抽烟、喝酒,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在家里他再也听不进父母的良言相劝,在学校更不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任对曲哲抱着极大的希望。为了使他和那些所谓的“朋友”断绝来往,妈妈把曲哲送到省会的一所医学院学医,希望他能够脱离原来的不良朋友,重新赶上去。曲哲视乎明白了父母的一片苦心,暗下决心,再不像以前那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末考试中他以全班前十名的好成绩告别了这一学期。
暑假开始了,一年未见的“铁哥们”陈风找到了他,两人聊起一年来的“新鲜事”。陈风提起自己与女朋友方欣因种种原因发生了矛盾,关系不断恶化。陈风越说越气,甚至要求曲哲帮他出口恶气,将方欣教训一下。曲哲为了哥们义气便答应帮忙。
第二天,他们约好时间,把方欣骗到一间没人住的小破屋内。到了那里,方欣感觉有点不对劲,拔腿要走。陈风追上去将他摔倒在地,俩人便在地上扭打起来。曲哲吓得茫然不知所措,像一个木头人一样一动不动。此时陈风瞪着发红的眼睛,气急败坏的冲他喊:“哥们儿快点”曲哲身不由己的跑了过去,不顾方欣苦苦哀求,残忍的将其杀害了。一个无辜的少女就这样惨死在他们手中„„
据了解,在我们青少年学生当中,在一些学校的学生当中,也有拉帮结派,讲哥们义气,一人有事,便邀约多人与对方打群架斗殴,寻衅滋事,扰乱社会治安。我们选择了这个案例来教育大家,目的是要警示同学们,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是违法的。是稳翻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像该案中帮忙型的违法犯罪也是是有发生的。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世界需要热心肠。人在社会中生活,是需要互相帮助的。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有事相互帮忙,本乃人之长情,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不问是好是坏,不问青红皂白,乱帮一气,那是不行的,那是要出问题的。因此,同学之间,朋友之间,要请帮忙,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是好事,就积极主动热情地,用心地去帮;是坏事,违法的事,甚至是犯罪的事,不仅不能帮,而且有爱劝阻,制止,举报。如果不分是非曲折地乱帮忙,就会越帮越忙,还可能把自己和同学、朋友都帮进牢房,害人害己。看见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发生争吵、矛盾时,要努力从中斡旋、劝解,促进双方互谅互让,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切勿火上浇油,激化矛盾。
第四篇:教师违法案例
教师违反法律案例及分析
案例1.教师发怒使两学生头撞头受伤案
[案情回放] 1999年4月8日,某中学语文教师张运晓正在讲台上批改作业,这时,14岁的叶与同桌因为座位谁用得多少发生争吵,继而又动起手来。张老师很恼怒,在把他们推往教室外面的途中,二人的脑袋撞在了一起。放学回家后的叶,精神即出现异常现象,目光呆滞,不与别人说话。夜间哭醒,并胡说一些惊恐害怕的话,一直持续到天亮。第二天在叶氏夫妇和校方的帮助下,叶先后被送往几家医院看病,但病情一直未能好转,期间一直未到校上学。1999年11月5日,叶被送往市第二精神病医院,被诊断为反应性精神病,脑血管痉挛。由于多次向张讨要医药费未果,家长一纸诉状将校方和张诉至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请被告学校承担为女儿治病支付的医疗等各种费用35881元,另要求精神抚慰金25万元。法院经审理认为,由于被告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原告受伤的后果,因被告张是在教学活动中履行教学职责时发生的侵权行为,故学校应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判决被告法人单位学校负主要责任,赔偿原告叶某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后续治疗费、陪护人员误工费、交通费、杂支费、鉴定费52.5元,及精神抚慰费共计45000元。
[案例分析] 本案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张老师的行为是正常的教育方式还是不当的教育方式?二是如果是不当教育方式与原告受到伤害的结果有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显然,张老师的教育方式是不当的,当他发现叶与同桌发生争吵后,采用极其简单粗暴的态度,让两个学生站在讲台上,并用手揪住两学生的头发,使两学生的头相撞,并反复的训斥,没有注意到原告完全没有考虑到她的承受能力情绪的变化,对两个学生体罚一直持续到下午放学。由于原告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心理上也受到极大的伤害,无法到学校读书,一直在家靠药物稳定情绪。被告的行为导致原告产生精神疾患,被告张的行为与原告受到伤害有着直接的因果联系或者谙导致原告产生这种心理疾病的直接诱因。当然,叶患病并非全部由张的行为所导致,因为据法院调查得知,原告心理承受能力差,一贯厌学,早已存在诱发精神病的隐患。故法院判决张承担70%的主要赔偿责任。由于张是在教学活动中履行教学职责时发生的侵权行为,故学校应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启示] 教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不仅违背了职业道德,也是违法行为。体罚是我国有关法律明确禁止的行为。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多项法律都明令禁止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论教师出于什么动机或目的,都不得实施这种手段。对于体罚学生并造成学生伤害的教师,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将给予行政、民法、刑事处罚。
案例2.九岁学生上课讲话被老师用胶带封住嘴巴
[案情回放] 2001年12月19日下午,某小学三(1)班学生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上音乐课。音乐老师丁某弹钢琴时,坐在下面的王同学一直在说话。丁老师开始“警告”王同学:在课堂上不要讲话了,如果再讲话,就用胶带纸把嘴巴封起来。但9岁的王同学没有听老师的话,又开始自言自语。这回,丁老师火了,立刻站起来,走到王同学跟前,掏出一段封箱胶带纸贴在了他的嘴上。在场所有的学生一下子哄堂大笑,而此刻的王同学却大哭起来,但丁老师见状,没有理会,继续上课。就这样,王同学被封住嘴巴上完了大半截音乐课,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一路哭回了教室。
[案例分析] 1.本案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为:丁老师、王同学和学校。
2.这是一起由教师体罚学生造成的侵犯学生权益案,教师丁某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教育法》中规定:受教育者有权“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义务教育法》中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教师法》中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应当“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由此可知,尽管学生王某上课说话,未能很好地履行学生的义务方面,但作为教师应当依法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而不应采取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侵害学生的权益。丁老师将学生嘴巴封住,限制了学生上音乐课的自由,使学生无法参加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这种做法不仅是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人格、侵犯学生人身权的行为,同时也是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其违反了上述法律的有关规定。
案例3.杭州科技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原副院长张雅仙贪污案
张雅仙,1955年10月出生,原系杭州科技职业学院(杭州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正处级调研员。
2004年至2005年,张雅仙利用其分管自考助学、合作办学等工作的职务便利,伙同他人在与杭州某教育服务公司合作开办高级物流管理员培训班的过程中,采用不签订合作办班协议、培训费收入不入杭州电大账户的方式,隐匿并侵吞本应上交给杭州电大的合作办学收入人民币10万余元;2005年至2007年,张雅仙伙同他人,在与杭州市萧山区某业余学校合作办学过程中,采用瞒报学费总收入、虚列教师讲课酬金的方式,多次将杭州电大的合作办学利润共计人民币35万余元截留并侵吞;2006年初,张雅仙伙同他人,利用自考助学项目合作方选定、培训项目管理的职务便利,将杭州电大继续教育学院自考招生工作委托给杭州市江干区某培训中心,在未实际出资参与该招生项目经营的情况下,以股份分红的名义,分得人民币60余万元。2012年2月29日,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法院以张雅仙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
案例4.濉溪中学教师王坤办班补课持刀伤人
2012至2013学,濉溪中学数学教师王坤(代高二数学课,并任班主任),利用周日时间,在濉溪县凤凰城小区自己家中办高中数理化补习班并收取每生、每科150元。社会青年孙武于2012年9月租用和王坤居住同一单元的605室开办“轻松辅导”高中数学补习班。2013年5月13日晚9点左右,王坤从外醉酒后回到自己家楼下,看到孙武在本人居住的第二单位门头上做的关于办班的夜光广告牌后,携带菜刀与其妻王兰芳一起到楼上孙武处寻衅滋事,导致3名学生的手臂在混乱中被菜刀刮伤。濉溪县教育局接到省教育厅督办后,迅速查处有关情况,给予王坤降低岗位等级处分,责令濉溪中学校长陈朝阳针对管理不力问题写出深刻的书面检查,并取消陈朝阳和濉溪中学2013评优评先资格,对王坤老师和陈朝阳校长在全县范围内通报批评。同时,濉溪县公安局介入处理,给予王坤行政拘留7日并罚款500元的处罚。
案例5.考试铃响了,负责监考初三(3)班物理考试的陈老师拿着一摞试卷走进了教室。同学们已经做好了考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在位子上坐好等待着老师发试卷,这时陈老师发现有一个学生的书包没有按照学校所提要求放到教室的前面,而放在了旁边没人的桌子上,陈老师要求该生把书包按照学校的规定拿到教室前面去,该生看了老师一眼,没说什么,但也没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陈老师再一次向该同学提出要求,并说了一句:“你不把书包放到前面来的目的就是想作弊。”这句话引起了该生的极大不满,由于心理不痛快,该生很不服气的表态说:“我就不把书包放到前面去。”在事态很僵的情况下,陈老师采取的办法是上前把学生的书包拿到教室前面去,但学生拽着书包不放手,在争议的过程中,书包带断了,学生从椅子上摔到了地上,头部腿部摔破了并流了血。当时,由于该学生情绪的突然波动,导致了她从小只犯过一次的癔病第二次发作,大小便此时都失禁了,同时又抽风,又口吐白沫,弄得教室又乱又脏。几个同学及老师马上用学校的一辆三轮车把该生送到附近的医院,按医嘱住院治疗,治疗费共花了近1800元,该生家长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陈老师赔偿医疗费等经济损失。
案例6.老师骂学生“坐台都没资格”致女生自杀案
案情:渝中区实验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丁婷(化名),2003年4月12日中午从学校教学楼跳楼坠地死亡。丁婷是一个15岁的少女,和同学的关系相处融洽,在出事之前没有什么异常的表现。丁婷自杀前,其班主任老师汪宗惠曾在学校办公室里有一个教师和另一个学生陆续在场的情况下,对丁婷说:“你长得又矮又丑,连坐台都没有资格”。丁婷的父母以侮辱罪将汪宗惠告上法庭。他们认为,汪宗惠在丁婷自杀前说的这句话,侮辱了丁婷,导致丁婷跳楼自杀。
案例7.校舍供人非法经营 液化气酿成惨剧
某小学教学大楼底层原用于值班,3月份借给外地某燃料厂,该厂用其作为驻此小学所在地的办公室。6月8日下午,房间里发生可燃性气体爆炸,造成9人烧伤的重大事故,其中有2名教师,2名学生。据了解,该燃料厂未经市有关部门批准,就擅自在此地非法经营燃料液化气,并将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放置于学校教学楼处。
事后,有关部门对该厂驻此地办事处进行了严肃处理,取消了其营业执照,并责成其在经济上对受伤师生作出赔偿,学校也为此受到上级部门的批评。对于这样一起重大恶性事故,该厂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该厂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即擅自经营燃料液化气,本身已属违法行为;该厂将办事处设在学校,侵占学校场地,并且将易燃、易爆品放置于学校教学楼处,尤其危险,加之管理不善,最终酿成恶果。显然,该燃料厂的行为已构成违法。同时,学校方面在这场事故中同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作为人员集中之地,不能将校舍、场地随意出租他人,尤其是非法无证经营者;学校内不能堆放易燃易爆的危险品。
第五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探析及对策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探析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对社会治安形成了极大的隐患,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进行分析,针对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达到运用全社会的力量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关键词] 未成年人 违法犯罪 认识模糊 德育偏失。
我们一直亲昵地把少年儿童称为祖国的花朵,是因为他们纯洁可爱,天真无邪,是整个社会的未来。但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仅滨城区检察院近两年就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50余起80余人,占到整个刑事案件的10%,这些娇艳的花朵在被病毒感染后,疯狂地实施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罪恶行为,给社会形成了极大隐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而有必要对未成年人参与违法犯罪的心理进行深入探析,以期找出症结,对症下药,预防和减少该类犯罪的发生。
一、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
1.对犯罪风险的心理认识有偏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象“杀人偿命”之类的道理为人们所共知,对于青少年犯罪人而言以上这个道理也自然懂得,但是一些青少年犯罪人由于法律意识淡漠,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对自身犯罪行为理应受到的刑事处罚非常模糊,因此在其犯罪前虽然知道犯罪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但究竟什么样的风险了解不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过低地估计了自身犯罪的风险程度,对真实的犯罪风险缺乏了解。
2、冲动心理使犯罪的青少年往往不计后果。由于青少年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在酒后、同伙的唆使下或者在受到他人的挑衅、引诱或攻击时,一般会出现反常心理,由于瞬间的冲动,一时失去理智,从而情不自禁地实施了犯罪行为,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
3、结伙犯罪和模仿作案的心理非常突出。由于单独作案成功率低,而群体作案既能互相壮胆,又能分工,成功率高。未成年人多数是与同校、同村、同爱好的同龄人共同作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发现不少由在校生组成的带有浓厚封建行帮色彩的犯罪团伙,有的还参加带有黑恶性质的犯罪团伙。如我市去年审理的史建东等黑社会性质组织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校学生,他们为了找个靠山,在社会上和学校里混不受欺负,都想方设法加入到该组织中,参与了多起有组织犯罪,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犯罪手段模仿性强,日趋成人化。主要表现在他们模仿从电视、录像中学到的反侦查手段,一般犯罪前有预谋,作案后有对付侦查的伎俩。如有一名16岁的盗窃犯,每次偷钱时只偷少量的,他认为这样每次只偷两三百元,一般不容易被发现;即使被发现了,失主也不会因为这么一点钱去报案,即使报了案;派出所一般也不会管这种小事。足可以看出他在作案前,对人们的心理进行了充分的分析。
3、结伙犯罪和模仿作案的心理非常突出。由于当前我国在财富分配上存在较大差异,居于分配弱势群体中的一小部分人会对社会现状不满,却又不愿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参与竞争,改变自己的现状,而是将眼光放在了一些可以不劳而获的行当上。处在青春期的未成年人,他们也会产生提高社会地位,满足物质需求的想法,而社会、家庭、学校往往不会使他们的愿望得以充分实现,这样大部分在人格上已相对独立的未成年人,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冲突,当这种冲突超越了其自身的耐受力,而仅凭自己的能力又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时,有一部分青少年就会产生一定的反社会心理,最终导致他们通过实施犯罪满足自己的需要。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其原因既有主观认识上的过错,又有客观环境的影响,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
(一)未成年人自身因素
1、对法律的认识模糊。许多未成年人往往很难认识到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的区别,只知道违法行为是不好或不道德的,把违法行为误认为是一般的不良行为。如很多校内抢劫案,作案的未成年人经常以强凌弱、以大欺小,使用暴力抢同学的小额钱物,甚至饭票也要。在案发后,他们往往不以为然,认为司法机关小题大作,他们中很多人认为这种事就像同学之间的小打小闹一样,虽然也知道是不道德的,但对这种行为构成抢劫罪觉得不可思议。在受到刑事处罚后才如梦方醒。
2、对自己行为后果认识模糊。未成年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对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认识不清。如某地发生的一起两人被杀案,死者均身中多刀,惨不忍睹,公安机关破案后,杀人犯竟然是一个17岁的未成年人,他因为一时冲动杀人后,躲到一个同学家中,为获取潜逃资金,又残忍地将其同学的母亲杀害。他杀人时的凶狠残忍和不计后果,犯罪后的若无其事和满不在乎,归案后对犯罪行为的漠然心态和茫然无知,不能不引起办案人员深刻的思考。
3、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认识模糊。未成年人的模仿能力很强,加之半成熟半幼稚状态,分析鉴别能力较差,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认识不
清,容易导致不能明辨是非地加以模仿,加上学校、家庭、社会缺乏有效的引导,使他们形成了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少未成年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走上犯罪道路,变成危害社会的犯罪群体。
(二)客观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未成年人犯罪居高不下与社会环境的污染有着直接联系。
(1)对影视、报刊图书产品管理不到位。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各种色情、凶杀、暴力性画面充斥了各种杂志报刊、影视作品、枪杀片、色情影碟片在市场上屡禁不止。这种宣扬暴力、尊崇暴力的影视作品,给未成年人造成了形象的直观危害。无情地侵蚀着他们的心灵,而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模仿能力极强,极易受到此类作品的影响和腐蚀,产生犯罪的欲望。
(2)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一大诱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着社会安置力不够、失业人口相对较多的状况,这种状况必然导致一个庞大的社会“游民层”的存在。身处这个“游民层”中的未成年人,由于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他们当中部分人意志消沉,无事可干,但又贪图高消费,再加上社会上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不细,使他们游荡于社会,思想空虚,极易与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在外来不利因素影响下,极有可能误人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2、家庭环境因素:恶劣的家庭环境和不称职的父母是导致孩子犯罪的直接原因。俗话说:“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启蒙老师”,许多未成年人的家庭属于“问题家庭”,父母管教方法不尽科学,导致未成年人形成易冲动、无责任感、自卑、孤僻等扭曲的性格,进
一步导致学习困难、中途缀学或者因违纪违法被开除学籍,再加上认识能力偏低的特点,他们极容易受到诱骗,堕落成违法犯罪者。
3、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中还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状,在学校教育中,德育几乎可有可无,沦为应试教 育模式下的附属品。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衡量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往往侧重于学生的考分成绩。这样根本无法对未成年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进行有效地引导。另外,管教方法简单粗暴。对“双差生’不是以正面加强教育,而是打骂、体罚,不让上课,结果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抗的心理和情绪与日俱增。有的学校对“双差生”随意开除,把问题推向社会,使之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后备军”。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对策
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以及引起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复杂性,对待未成年人犯罪,应采取“以防为主、打击为辅、防打结合、标本兼治”的方针,促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合力,全民参战,齐抓共管,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1.公安、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清除污染社会环境、特别是毒害未成年人的精神垃圾。据统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员中,在校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有关部门对学校周边从事文化娱乐业的,要进行认真清理,对从事色情、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宣扬暴力、迷信等不良书刊报章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厉查处。并严格落实“在中小学200米半径以内,不得设置台球、电子游戏机经营点”等有关规定,取缔、查封非法的歌舞厅、录相厅、台球室等经营场点;清查整顿了校园内外非法经营摊点和出租房屋。
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安全宣传教育。为了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观念,提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关机关特别是司法机关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安全宣传教育,如在中小学开设法制课,由司法机关选派人员担任法制辅导员或法制副校长,协助学校把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纳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安全教育计划中,采取举办法制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教育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提高学生的防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实施“家庭预防、教育”工程。察觉未成年人犯罪蛛丝马迹的,当首属其家庭成员。特别是初犯阶段,父母如能及时制止、教育,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抓好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就是抓住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源头。有关部门可与少年家庭签订防治犯罪的责任状。明确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通过落实承包责任制巩固家庭这个堡垒。对于整无忙于生意、事业,忽视子女教育的家长,要促使其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落实;对那些教育方法不当,过分溺爱、纵容,或“棍棒教育”的家长,通过举办家长学校等形式,进行必要的培训,促使其摒弃不良的教育习惯。使每个家庭都能真正起到教育、预防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