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矫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9-05-13 14:3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矫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矫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第一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矫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目前,全国及我省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数量均呈上升趋势,而且出现了违法犯罪主体低龄化、团伙化,违法犯罪手段成人化、高智商化等新特点,已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和社会民主法治进程的逐步推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未成年人的违

法犯罪行为往往涉及多重社会利益主体,违法犯罪结果波及辐射范围广泛,无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被害人、被侵权人,还是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本人及家庭都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矫治工作同样涉及教育、司法、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多个政府及社会职能部门,同时,客观上也需要建立共同配合、群策群力的工作模式。近年来,××省××区借鉴外地区先进经验,结合本辖区工作实际,探索建立了一套以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工作为核心、其他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矫治工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弭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为了进一步学习借鉴××市××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推动全省妇联系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矫治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我们就上述问题到××市××区妇联和法院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案卷材料等方式深入了解了相关情况,现整理相关经验如下:

一、关于××区人民法院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工作的情况

××区人民法院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审判工作起步较早,一直是全省法院系统的先进单位,也是全省法院系统单独设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庭、开展跨辖区集中管辖的试点法院之一。××区法院的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庭前身是刑事审判庭内设的少年犯罪合议庭,为了进一步适应工作需要,更好的发挥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教育、感化、挽救的司法职能文秘杂烩网作用,2004年,经同级人事编制部门批准,单独设立了机构,专门负责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的审判工作。××区法院根据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的特点,选配了政治素质优秀、审判业务精通、工作耐心细致的5名法官到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庭工作,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队伍保障。而且,这5名审判人员都具有师范院校学习经历或教师工作经历,胜任对未成年犯罪人的教育工作;同时,该院还从××区妇联等单位聘请了6名人民陪审员,参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工作,有效保障了未成年犯罪人的合法权益。

该院的主要做法可以归纳为庭前调查、庭审帮教、庭后回访“三结合”。开庭前走访被告人的学校、家长、亲友或住所地派出所民警、居委会主任,了解情况,做到了“三查明”,既查明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征、平时表现、社会交往、成长经历;查明未成年被告人家庭及周围生活环境;查明未成年被告人对公诉机关指控其犯罪的认识和态度。并把这些内容均固定到《未成年被告人社会调查表》中,作为第一手资料,从中把握少年犯思想脉络,摸清其犯罪的症结,确保在庭审中有的放矢地对少年犯进行教育和挽救。庭审过程中,为更好地发挥帮教作用,该院在全省法院系统首创了“圆桌审判”模式,即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审判人员、公诉人、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等就座于椭圆形审判桌周围而形成的一种专用于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审理的座谈式庭审模式,用以消除未成年被告人的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更好地发挥教育、感化、挽救的庭审功能。案件审理工作结束后,该院积极延伸职能,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庭后回访工作,对判处缓刑的未成年犯罪人指定专人跟踪帮教,防范重新犯罪;对适用监禁刑的犯罪人,积极与羁押监所衔接,协助监所部门开展教育改造工作;同时,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并帮助大量适用非监禁刑的犯罪人解决了就业、就学问题。

2004年以来,该庭共审结未成年犯罪案件134件,判处少年犯171人,跟踪考察少年犯210人次,召开大型帮教座谈会50余次,联系安置就业19人,安置继续就学100余人,2名缓刑少年犯考上了大学,4人升入中专的骄人成绩,2008年,××区人民法院少审工作凭介其精锐的审判力量、先进的司法理念和突出的审判实力取得了全省首批地区未成年犯罪案件的指定管辖权。(说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集中管辖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打破案件地域管辖范围,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集中到一个或几个人民法院审理,以统一刑罚适用标准、整合优势审判资源,更充分地发挥审判工作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被告人的职能作用。)

二、关于××区开展多部门联合预防矫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情况

近年来,该区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整合资源,合理转型社会办学机构,本着“政府引导、社会主办、社区配合”的原则,采取了司法机构、执法部门、街道社区、家庭联合创建社区青少年矫正“成长驿站”的特殊模式,挽救失足青少年,使他们重新步入了社会,鼓起了生活的勇气,燃起了生命的希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社区“成长驿站”突出了特色化教育,有的驿站以留守儿童为主,有的以问题学生为主,还有的以违法犯罪少年为主。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个新的、有效的载体,主要是通过五项教育与实践活动,承载起了社会德育教育的功能,发挥了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积极作用。一是开

展心理教育,帮助孩子克服逆反心理。二是开展体验教育,让孩子感受不同生活。他们领着孩子们徒步行走去丰满水电站、到贫困学生家中比童年、让孩子到饭店打一天工、组织孩子到监狱参观,请在北京就读的大学生讲北京风情和大学生活,激发孩子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还带领孩子们到农村体验生活。驿站通过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场景和孩子们在体验中的真心感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人生、了解自我,充分认识课堂与实践和联系与差别,磨练了意志,增强了他们抗挫折的能力。三是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孩子法律意识和防范能力。在街道和社区的协助下,“成长驿站”请社区民警和消防大队教官走进孩子中间,为他们讲解青少年有哪些合法权益,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通过生动的案例教育孩子们怎样识别假币,如何用智慧与坏人坏事斗争,讲防火常识,以及遇到火灾等危险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通过实地演练,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黄旗街家园社区“成长驿站”是个特殊的驿站,在这个驿站接受教育的都是未满18岁的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建立了成长驿站后,把这些青少年组织在一起,由区法院定期为他们进行政治、法律教育,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和道德常识,在思想上对其进行改造。社区则组织他们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如社会劳动、治安巡逻、访贫问苦等等,让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改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特殊“成长驿站”成立以来,已经接收41名犯罪青少年学员,目前大部分学员已经刑满,重新回到学校或社区,未出现重新犯罪案例,还有两名学员考入××市的中专学校。四是开展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各“成长驿站”把情感教育作为教育的工作重点,力图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关心别人、关爱社会,学会理解和合作。南京街五中社区开展“爱心慰问”活动,组织学生用积攒的零花钱买来生活用品,定期到本社区的孤寡老人、军烈属和低保户家中慰问,为他们收拾房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五是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他们在驿站开设“亲子讲坛”,聘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为学生家长讲课,“知心姐姐”卢勤、××大学青少年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北华大学社会问题教授沈健、“全国十大杰出母亲”李一凡都曾经来到××区为孩子家长讲授“如何让孩子快乐成长”、“怎样做一名合格家长”、“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等专题。让更多的家长重新审视自己的家教方式,越来越多的家长能够和孩子一起学习,进行良好的沟通。

三年来,××区共有5批40名失足青少年走出驿站,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们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参加了工作,在驿站参加教育的学员没有一名不“毕业”的。走出了一条社会力量、司法机构、执法部门、家庭共同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预防青少年重新犯罪的新途径。

三、关于妇联系统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矫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和矫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社会各方面力量协调一致,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才能保证这一工程的顺利进行。所以各级妇联组织应当进一步发挥特色优势,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从源头上抓起,加大预防和矫治工作力度。

一是积极组织协调,形成各职能部门的良性互动,建立预防矫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长效机制。妇联有着占人口半数的工作对象,有着与各级政权组织相顺应的工作网络,有着工作延伸到家庭的特点,妇联工作不仅仅与广大妇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妇联组织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违法犯罪工作中,应该发挥桥梁纽带的独特作用和优势,与各部门协调合作,共同建立起预防和矫治未成年违法犯罪的长效工作机制。在工作中,要注重加强与其他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和工作上的衔接配合,遇到共同性、关联性及本部门无法妥善解决的问题,积极通过联席会议等方式研究解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二是积极与社区矫治相结合,进一步推进“三零社区”建设。首先,加强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完善法制教育工作机制,创办未成年人教育指导中心和活动场所,构建社区、家庭、学校三结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网络。在现有的基础上,结合普法活动,定期邀请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专业人员给中小学生上法制课,以生动的案例来打动他们,配以相关法律的讲解,改变过去死板的课本教育方式。使他们容易接受,真正入心,入脑,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其次,加强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这包括社会、学校、家庭等各行业协调联动。真正从心理上,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爱护他们,了解他们的想法与需求,帮他们认清是非,了解社会,而不是在事后为其遮掩、平息。办好各级家长学校,将科学的家教观念传授给家长,从源头抓起;学校与家长改变观念,加强信息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想法与需求,并加以正确引导。

三是积极参与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发挥妇联组织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作用。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衰退的直接影响,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的各种矛盾将很可能互相叠加、集中爆发,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应对社会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弱,面对涉及未成年人的矛盾纠纷,其违法犯罪行为也将随之高发,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已经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和重要做法和发展趋势之一,(说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是指诉讼和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以其特定的功能和特点相互协调地共同存在所结成的一种互补的、满足社会主体多样需求的程序体系,既包括人民法院的诉讼解决方式,也包括行政调解、经济仲裁、人民调解等纠纷解决方式。)妇联组织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一元”,应当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延伸服务职能,协助人民调解、劳动仲裁和人民法院等组织和机构,积极开展调解工作,积极参与人民陪审,化解矛盾纠纷,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有效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于激化之前、化解于司法诉讼之前、化解于造成严重后果之前。

第二篇: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预防及矫治

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预防及矫治

考号: 姓名: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预防及矫治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依据所学知识与目前的一些研究发现,未成年人犯罪心理是由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发展及社会化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引起的。从年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方面来看,青少年时期是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生理上发生了急剧而显著的变化,而其心理水平的提高相对缓慢,缺乏合理调节和支配自己活动的能力,在认识与情感、认识与行为、情感与意志行为、独立性意向与认识能力之间以及自我意识内部各成分之间存在着矛盾。未成年人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容易受情感、情绪的支配而不能理智地思考,不能用意志加以控制;独立性意向迅速增强,但思想具有表面性和片面性,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进入社会生活后遇到的各种问题;自我意识内部产生矛代写论文盾,对自己的现状(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别产生苦恼和不安,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形成犯罪心理,产生犯罪行为。由此可见,青少年时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之间的矛盾、心理活动本身各部分之间的矛盾以及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的产生及其相互作用,是未成年人产生犯罪心理的重要原因。

关键字: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犯罪成因;心理特点;行为特征;预防与矫治

一、绪论

未成年人犯罪通常称之为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犯罪成员在案件总数中所占比例也大幅度上升。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各种犯罪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未成年犯罪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而且蔓延快,作案手段凶狠,危害严重,未成年犯罪已成为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的热点问题,而且团伙作案突出,反复性强,重新犯罪率高,在社会上已造成严重危害,对当前社会的稳定构成了威胁,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党和政府关心的重大问题,早在十多年前党中央就多次提醒全党要重视和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对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应该看到,未成年人将是二十一世纪希望所在,也是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兴衰、事业成败、危及千秋的重大问题。从生理上讲未成年人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人体在形态、结构和机能方面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和发展。从思想上讲,其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正处于形成时期,对法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认识和适应还不巩固,极易受家庭的、学校的和社会的影响和冲击,能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个时期至关重要。从心理素质上讲,他们的心理发育不成熟、心理素质还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认识能力和意志能力较低,容易接受外界的暗示和诱惑,感情易冲动,行动易

过激,往往会做一些出乎意料的举动。因此为了更好的预防未成年犯罪,使未成年人更加健康的成长。研究和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动机以及其心理特征,努力探究其超轨足迹,寻求矫治谋略就愈来愈显的重要。[1]

犯罪的动机即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所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亦或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内心起因。行为人某种犯罪目的的确定,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始终以一定的犯罪动机作指导的,促使行为人这种犯罪目的的内心起因就是犯罪动机。成年人犯罪的动机有贪财、好色、仇恨、报复或者极端的嫉妒等心理。而青少年除了具有上述犯罪动机外,还与其自身的特点有关。青少年的特点是敏感、好奇、喜欢模仿、爱冒险,思想十分敏锐,吸收新事物快。如果缺乏指导或者引导不当,这些特点就会成为缺点或者成为犯罪的动机。还具有好奇、取乐、讲义气等心理特征。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8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1991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为33392,1995年为35853,2000年41709,2001年为49883,2002年为50030,2002年为58870,2004年为70086.若是按照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未成年人数的比率算,1991年是0.41‰,到了2003年为0.59‰。又如,2005年全年,长春市检察院共手里刑事案件346件,449人,其中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为48件。涉案人数为60人。[2]人们不能不为社会稳定担忧,为未来的发展担忧,为青少年的命运担忧。对此,全社会都必须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课题列入最重要的议事日程,下大力气采取措施,加强防范和治理。所以本文结合书本知识与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研究,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特点、预防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

青少年犯罪心理大多是由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发展及社会化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引起的。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复杂矛盾的阶段,这种复杂矛盾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得到化解是很艰难的,也是很不现实的。处在复杂矛盾阶段的青少年会表现出:生理迅速发育与心理水平提高相对缓慢的矛盾、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矛盾、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心理结构中各因素(如认识、情感、行为、意志等)之间的矛盾以及独立性意向和认识能力的矛盾。[1]从而导致他们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容易受情感、情绪的支配而不能理智地思考,不能较好地用意志加以控制;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进入社会生活后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别产生苦恼和不安。如果这个阶段的矛盾解决较好,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地成长,反之就会导致问题行为乃至犯罪行为。

1.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

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出现生理发育加速现象引起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性的发育成

熟,对于未成年人心理发展带来了前所魏游的影响,出现了青春期所特有的心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表现在外形剧变、机能增强、性器官与性机能的发育成熟、内分泌增长等等。这些直接影响这心里的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从生理学还有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都会发现这些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之间会存在不平衡。如,精力过剩与缺乏支配力的矛盾,好动好奇与分辨是非能力差的矛盾,容易兴奋与控制能力差的矛盾,性机能发育成熟与性道德观念、性法制观念缺乏的矛盾。一旦这些不平衡的矛盾激化,就可能是未成年人项错误的方向发展,甚至走上违法的道路。2.心理结构内部因素间的矛盾

人的心理现象多种多样,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并不是孤立、静止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水平的有机统一的心理结构。未成年人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自我意识等方面是发展不平衡的,因此。产生了矛盾。这些矛盾在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形成犯罪心理。主要表现为:一是认识与情感的矛盾,未成年人情绪、情感比较强烈、发生迅速,容易冲动,而认识能力有限,这是的他们待人处事是往往感情用事;二是认识与行为的矛盾,未成年人常有认识与行为的不一,言行脱节的情况;三是情感与意志行为的矛盾,情感成为意志行为的动力,意志又能控制人的情感,而未成年时期,这种作用尚未成熟;四是独立性意向与认识能力的矛盾,未成年人特别强烈的试图摆脱对于成人的依附,拒绝干涉迫切要求独立自主的心理状态,若是解决不当,就可能到时独立意向朝反社会方向发展,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3.未成年人主体与客观现实的矛盾

未成年人主体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辨别能敌和抵制能力差与不良社会影响的矛盾,未成年的的可塑性很大,思维批判性不强,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差,容易被外界的不良风气影响。也正是如此自古以来就有一个“孟母三迁”的故事。二是个人需求与客观可能性的矛盾,未成年人与儿童相比,其活动范围明显更为广泛,内容更加丰富,担任的社会角色和承担的社会义务也越来越多。这种变化必然引起未成年人个人需要结构的变化。当个人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有受挫感,这时可能就会影响未成年人的行为方式。三是独立性意向增强与社会约束的矛盾。未成年人希望摆脱成人对他的约束,获得更多的自由,而这也可能是他们为了最求无拘无束而置道德、法律于不顾。四是追求理想与客观条件的矛盾,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充满各种各样的理想,希望社会能给他提供实现理想的条件。但是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受挫,随之可能产生一些负性情绪。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

1.心理特点

心理特点主要包裹认识、情感、意志、动机和个性特征。

认识特点包含有:①错误的人生观。人生观是指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犯罪的未成年人的认识水平极低,对许多的人生问题愚昧无知、观念模糊,甚至到了颠倒是非的地步。一般这种错误的人生观有两大精神核心支柱——封建帮会式的江湖义气与追求感官刺激的享乐主义;三种错误的观念——亡命称霸的英雄观,随心所欲的自由观和低级下流的乐趣观。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很容易就踏上了犯罪的道路。②法治观念欠缺。缺乏法律只是,更无法制观念,没有形成自己的法制观念,也没有守法的内心需要。③不成熟的认识结构。在时间上不能很好的把事物或者现象的过去、未来联系起来。易产生片面的认识。缺乏批判和内省,缺乏自觉性、预见性和适应性。认识不能控制情感、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常常感情用事。

情感特点。未成年人的情感主要包含一下特点:①情感的原始性和低级性;②情绪的易激动性和外露性;③情感的浅薄性;④情感的不稳定性;⑤自尊感与自卑感的并存性;⑥情感的冷酷性。以上基本上都是他们的情感特点了,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教导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培养他们的爱心与同情心。

意志的特点。未成年的的意志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冒险性和易受暗示性。这些都与他们本身的发展阶段有关,这一阶段的发展水平也正好容易产生这些特点。

动机特点。未成年人的的动机丰富多样,其中以贪婪动机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贪利、贪色方面,无意识动机也比较的显著。犯罪动机的产生一般都会具有情景性,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未成年人的犯罪动机还有强烈的情绪性和不稳定性。

个性特点。未成年人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无论是在智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但也就是这些特点往往会让未成年人产生各种各样的不合理行为。邱国梁认为:我过犯罪的未成年人的性格特征明显地反映出不成熟和严重的缺陷。[3] 2.犯罪未成年人的行为特征

犯罪未成年的行为特征是其心理特点的外部表现。每一个行为他正都可以从心理特点中找到心理原因。主要的几个行为特征包括模仿性、冲动性、凶残性、结伙性、互感性、戏谑性、易变性这几个方面。但是同样这几个方面表现了他们的可塑性强,为矫治他们提供一定的依据。

四、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一般认为,预防犯罪是一个综合多种力量,运用多种手段,采取多种措施,以防止和减

少犯罪及重新犯罪的举措体系。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综合症”。我们更应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针对前文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分析,试总结以下预防对策:

(一)自身预防

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应该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尽管他们还处于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的阶段,但对于真善美与假恶丑还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我们应当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二)家庭预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应从家庭抓起。搞好家庭预防,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父母自身素质,优化家庭环境。

2、注意家教方法,因人而教。

3、教子不力,应承担相应责任。

(三)学校预防

学校作为家庭的延伸,对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的教育工作应该主要做到:

1、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抓好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

2、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注重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的培养。

3、要抓好学生的法制教育。

(四)社会预防

社会预防,主要是指净化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以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打击力度,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切实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3、立足社区,群防群治。

(五)司法预防

司法预防,是指一个国家要制定、完善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法律制度,以适应未成年人特点的正当法律程序来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并采用有利于改造未成年犯罪人的执行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因不公正对待或者“交叉感染”所致犯罪或重新犯罪的不利影响。搞好司法预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法律制度。

2、由专人依照专门程序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3、加强对刑后青少年的帮教工作,以防再犯。[4]

五、青少年犯罪心理矫治措施

心理矫治又称“心理学干预”、“矫正治疗”、“改造干预”等。青少年犯罪心理矫治是指促使青少年罪犯的心理和行为发生积极变化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等活动的总称[10]。青少年犯罪心理矫治作为改造青少年的手段,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培养身心健康的守法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对犯罪青少年进行心理矫治,其目的在于消除青少年反社会的行为和犯罪心理,实现其产生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的决心和毅力,顺应和适应社会,不再扰乱和危害社会。

1.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

针对青少年表现出来的冲动、逆反、烦躁、从众、自控力差等特殊心理特征,以及人际关系及其自我认同问题,学校、社会应加强重视,并以各种形势组织和开展认识自我、理解自我、解剖自我的系列活动,并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辅导者要帮助矫治对象解决心理上的困惑,消除其心理冲突,恢复心理健康。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关键是化解青少年在违法犯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合理化”情绪,即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种种借口,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因此,要善于及时发现青少年的一些异常行为,有意将问题少年放在和谐、互助、友爱的团体里,详细地了解产生“合理化”心理的起源与发展过程,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具体分析,通过面对面的疏导,打破违法“合理化”心理。心理咨询主要采取个别咨询的方法,此外,也有团体咨询、电话咨询、专栏咨询、家庭咨询等。对矫治对象进行心理咨询对于整体情绪的稳定、认知缺陷的矫治、情绪困扰的解除等,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当心理咨询不能完全地解决问题时,要转入心理治疗。2.心理治疗

狭义的心理治疗是指以改变认知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治疗方法与活动。实施心理治疗已经成为治疗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那些内在情绪或者心理问题的一种机制。因为心理疾病确实是大多数青少年产生犯罪行为的首要原因。针对犯罪青少年这一独特群体,主要是采用精神分析性心理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是依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开展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则有两条:一是满足,以减缓其攻击行为;二是升华,使青少年认识自己的不足并使其行为朝向有利于社会的方向发展。目的是让青少年对自身形成的病态人格和攻击行为的成因予以觉察,从而通过自身的努力促使其改过。在此过程中,鼓励少年犯谈论过去的冲突和进行自由联想。因为这些冲突导致他们产生多种情绪问题,而这些情绪问题又引发反社会行为或攻击行为,对他们进行精神分析性心理疗法旨在帮助他们解决驱使他们犯罪的冲突和无意识需要。而自由联想是在不加任何选择、不做任何掩饰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样可以暴露出犯罪青少年无意识的内容,有的甚至会使犯罪青少年的活动退回到童年早期状态,此时,由专业人员对此加以解释并引导,如果能被矫治对象接受,便可提高其自知力,达到深刻的人格矫正 的目的。3.行为疗法

行为矫正是指系统应用学习原则和技术评估和改进个人的内隐和外显行为,以便帮助个人更好适应社会的治疗技术。在心理矫治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关注矫治对象的心理问题,逐渐也认识到,对矫治对象的行为问题的解决也是至关重要的。行为疗法的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厌恶疗法:是一种“以毒攻毒”的方法。利用条件反射原理进行行为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矫治对象经受来自惩罚的痛苦体验,并与不良的行为习惯重复结合,以抑制或消除某种不良行为习惯。

(2)代币强化法:这是利用分数、筹码等可以兑换成实物或减免其罪行的代币或标记作为正强化物,从而培养犯罪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一种行为矫治方法。该方法是在监狱系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行为矫正方法。在对犯罪青少年进行行为矫治时,也具有相当的激励作用。犯罪青少年可以通过良好行为来获取分数或小红旗、代用币等,便可得到某种形式的奖励或实际的好处,在此过程中,犯罪青少年逐渐能形成在更大的社会中应用的行为模式:人们必须用自己的行动去满足自己的需要。

(3)适应疗法:此法强调的是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家庭、学校、社会可以开展性教育,正确引导青少年,避免因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而产生的反社会行为;而对不能适应社会的青少年可以通过模拟竞争训练等使其逐步适应原先的社会条件。有了这样一个适应过程,青少年对环境因素的感受性降低,其中存在的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会削弱,青少年便不会因为情境的不适应因素而产生过度反应。

六、参考文献

[1]李海鸥.青少年犯罪成因、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DB/OL].百度文库.2011,3,13.[2]罗大华,刘邦惠,赵桂芬、刘建清、邢红枚.犯罪心理学[M].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48-175.[3]邱国梁.未成年人犯罪心理[M].群众出版社.1991:40-246.[4]罗莉娅.浅析青少年犯罪心理的预防与矫治[J].黑龙江史志.2009.24.[5] 傅涛.青少年犯罪成因、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9[4]

第三篇: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措施和方法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措施和方法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其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然而,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日益加重,未成年人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犯罪性质也更加恶劣,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为了做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笔者结合xx市检察院近年来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情况,通过对所办理案件的分析,对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20xx年以来,高安市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基本情况20xx年至20xx年x月,我院共受理移送审查起诉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79件125人,占所受理案件总数的9.35%。

主要涉及的罪名为盗窃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寻衅滋事罪等;共同犯罪案件57件,其中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45件;在身份上,在校学生9人,无业人员103人;文化程度上,小学文化22人,初中文化96人,高中文化7人。

[1]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从我院受理的案件情况来看,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涉案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无业人员占绝大多数。

从我院近几年来所受理的案件情况来看,涉案未成年人中初中文化的人数最多,占76.8%;其次是小学文化,占17.6%;高中文化的仅占5.6%。

大多数涉罪未成年人有厌学现象,他们要么初中未毕业就辍学,要么初中毕业后未继续就学,年龄大都在16岁左右,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过早流入社会又不愿意吃苦,整天游手好闲,再加上法律意识淡薄,对自身行为常常认识不足,一不留神就会触犯法律。

2、犯罪类型主要是侵财型犯罪和暴力型犯罪,同时有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通过对我院近年来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未成年人实施犯罪主要涉及的罪名为盗窃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寻衅滋事罪等。

其中:盗窃罪占13.6%;抢劫罪占21.6%;故意伤害罪占24%;寻衅滋事和强奸罪各占22.4%和6.4%。由此可见,侵财型犯罪和暴力型犯罪已成为未成年人犯罪最主要的类型。同时,由于未成年人模仿能力强,但明辨是非的能力弱且有争强好胜的心态,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或者受到成年人的拉拢、教唆,实施诸如贩卖毒品、交通肇事等成人化的犯罪,犯罪形式呈现多样化。我院近年来办理的案件中,未成年人贩卖毒品案件和交通肇事案件所占的比例也达到了2.4%和4%。

3、共同犯罪案件居多,尤其是与成年人的共同犯罪案件。

在我院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共同犯罪案件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总数的72.15%,其中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占未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的78.95%,主要涉嫌的罪名是盗窃罪、抢劫罪、寻衅滋事罪等。

许多未成年人由于过早辍学又无正当职业,没有经济来源,浪迹街头,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滋事,只要有人提议就附和,盲目跟从,最终导致走向犯罪。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客观因素,也有未成年人自身方面的主观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并不孤立,是相互作用的。

[2]结合xx市检察院办理的案件,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可以归结如下:1、自身原因首先,未成年人由于学历不高或者过早辍学,没有得到系统、完整的教育,这样便限制了其认识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发展,决定了其对外界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

其对身边事物、对社会环境的认识都比较肤浅、片面,对是非黑白的判断也局限于自己仅有的社会经验和知识,使得其在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往往因为缺乏冷静的思考和正确的分析、判断,形成错误的念头,产生错误的结论,导致错误的行为。

其次,这一时期的未成年人心理结构尚不成熟,他们的心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极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争强好胜的心态、易冲动不理性的个性特征,常常使得他们一意孤行,在“哥们义气”等思想的支配下,感情、意气用事,最终导致犯罪。

如我院办理的严某某、胡某、彭某某等人故意伤害一案,严某某、胡某、彭某某就是在“哥们义气”思想的支配下,在“兄弟”被欺负时,为了帮“兄弟”报仇,共同持刀将对方砍致重伤乙级。

再次,大部分未成年人都处于无业状态,经济上的依附性加上贪图享乐的思想使其难以抵制各种诱惑,判断是非的能力也相对较低,一旦被人利用,就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如谌某、x某某盗窃一案,谌某初中毕业后就流入社会,因为没有工作,便一直跟着x某某吃住,对x某某十分感激,当两人在经济上捉襟见肘时,谌某便听从x某某的安排,与张某某一起实施盗窃行为以获得财物。

2、家庭原因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不仅是人们生存的基本环境,而且也是人类个体社会化最初和最重要的形式。

[3]因此,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极其重要。

从xx市检察院办理的案件来看,绝大多数未成年犯的家庭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工作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有不少未成年人的父母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加上工作、生活上的压力,他们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

平时,他们很少与自己的子女进行沟通,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们也很少过问,为了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情,只是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子女的要求,使得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此外,还有一些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经常吵架,给子女带来很大的挫折感和不安全感。

这样的成长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当代西方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之一,挫折——攻击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挫折容易引起攻击欲望和攻击行为,从而会导致大量犯罪,特别是暴力性犯罪行为的产生。

[4]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未成年人极有可能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养成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的不良品质,产生人格上的缺陷,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3、学校原因从未成年人社会化的整个过程来看,除了家庭之外,学校是对未成年人影响最大的地方。

良好的学校教育,可以使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未成年人抵制和消除不良家庭、社会因素的影响。

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盛行,一些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而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得未成年人在心理发育和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得到正确引导,而无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法制教育的形式化,使得大部分学生对法律知识几乎不了解,导致法制教育收效甚微。另外,对于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的未成年人来说,学校管理上的混乱也对其成长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有部分学校存在着诸如出入制度管理不严、安全保卫工作不到位等不安全隐患。社会青年随意出入校园、学生逃课通宵上网、携带管制刀具入校等情况时有发生,学校却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制止。如我院办理的一起在校未成年人故意伤害案,就是由于学校没有及时发现学生间存在的问题又疏于管理,导致陈某某午休时间溜出学校购买水果刀后,在寝室内将同寝室的同学捅伤。

4、社会原因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现象,这对是非辨别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弱的未成年人造成了较大的不良影响。不少未成年人就是因为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一方面,多数未成年人离开学校后,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享乐观,他们没有什么本事却贪幕虚荣、讲究排场,追随社会上所谓的“大哥”,整天在外瞎混,一旦缺钱了,不是去偷就是去抢;“兄弟”一旦有难,只要一个招呼,大家不问原因,一哄而上,不与对方争个高低誓不罢休。我院办理的故意伤害案、寻衅滋事案多数都属于这类情况。另一方面,网吧等娱乐场所盛行,不少未成年人沉溺于网络,在接触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后,由于自控能力差又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盲目进行模仿,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我院办理的部分未成年人强奸案件,就是由于被告人沉湎于色情录像,抵不住诱惑,为寻求性体验而实施强奸行为,导致犯罪。

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要实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预防,必须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笔者认为,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监督机关,应当充分发挥检察职能,联合各方力量,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第一,加强检校共建,营造健康教育环境。

首先,发挥检察建议的作用,督促有关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营造良好的学校周边环境。对学校周边的生活环境、治安状况进行调查,对公安、文化和工商等职能部门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加强监管,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室、小旅馆等娱乐场所进行整改,要求在学校周边1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娱乐场所停止营业;所有娱乐场所严厉禁止未成年人尤其是在校学生进入,对不按规定经营的娱乐场所坚决查处和取缔,构建良好的学校周边环境。

其次,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与相关学校建立长期联系,选一些业务水平高、素质过硬的检察官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定期到学校发放法律宣传手册,进行法制宣传活动;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使未成年人学法、知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第二,立足检察职能,做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

(一)立足办案,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涉罪案件,要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充分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规律,从有利于教育、挽救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坚持“宽严相济”。

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检调对接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的职能作用,积极推动刑事和解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刑事和解工作,使未成年犯与被害人接触,从较深层面增强其自动认罪及悔罪的意识;通过向被害人道歉、赔偿等积极行为,化解矛盾,使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真诚悔悟,自觉改过自新并重新融入社会,提升其社会责任感。

二是要依法正确行使不起诉权。

对拟作不起诉处理的未成年人进行详细的社会调查,并结合其犯罪情节、危害后果和认罪态度进行综合分析,对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确有悔罪表现且具有帮教条件的应当尽可能地适用不起诉。这样可以给失足的未成年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为教育、挽救失足的未成年人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帮助其回归到健康成长的轨道上来。

(二)整合社会资源,做好帮教预防工作。

在治理犯罪问题上必须具有政治的高度和社会的广度。政治的高度意味着犯罪防控不仅仅是刑事司法领域之事,更重要的是社会政策和社会关系的调整;而社会的广度在于犯罪防控不单单是法律之事,还需要我们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展开相关研究,提出一个完整和谐的犯罪预防对策,从而建立整体和谐的犯罪防控体系。

[5]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但需要检察机关将帮教工作贯穿于办案的各个环节,还要联合社会各界的有效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犯罪防控体系,做好预防工作。

首先,应借助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资源,做好教育、感化工作,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制度的重要作用。联手社区、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好社区矫正工作,让未成年人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和健康的心理,使其顺利回归社会,减少重新犯罪的几率。

其次,要加强与共青团、关工委等人民团体以及教委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协调配合,调动社会各种有效力量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成有效的防护网,限制、抵消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减少和消除再次犯罪现象,预防犯罪。

(三)做好犯罪记录封存工作。

刑法学家赵秉志认为,一个人一旦被贴上“罪犯”的标签,行为人将为社会所不容,招致周围人的冷漠眼光和歧视而自暴自弃,很可能导致再次犯罪。

[6]对于未成年人而言,犯罪记录的影响更加深远。

许多未成年人出于法律意识淡薄、一时冲动或被他人引诱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其主观恶性不大,只要经过良好的矫正教育,往往能够意识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并及时纠正行为上的偏差。

而犯罪记录往往给这些未成年人贴上“罪犯”的标签并随其档案成为其终生的负累,使其在求学、就业、参军等方面处处受到歧视和排挤,这都使得原本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轻微的未成年犯在回归社会后,因难以有效地融入社会,而产生抵触情绪,抗拒改造,甚至基于对社会的仇恨而再次犯罪,使其重新融入社会的过程难上加难。

从刑事司法政策角度来讲,要想预防犯罪,使未成年犯真正重返社会,司法机关应当要做好犯罪记录的封存工作,给予未成年犯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降低或者消除未成年犯对社会的抵触情绪,使其尽快地重新融入社会。

第四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以人为本,注重实践,全力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作用,近年来,我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教育局领导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健康发展为目标,着力整合德育资源,精心搭建教育平台,不断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把德育基础性工作规范化、特色工作创新化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联系学生实际,加强管理、完善机制、拓宽渠道, 开展“六大教育”系列活动,营造高品位的成长空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显示出生机和活力,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模式。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德育先进学校、文明单位、绿色文明学校,区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廉政文化建设示范校和先进基党组织。现将我校所做的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以“管理”为基础,形成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校逐步形成了良性的工作运行机制,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从组织、制度、队伍、考核、育人体系上都有了保障。

1、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德育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一是不断完善并落实德育工作常规管理、分层目标签订和责任落实制度。将德育工作纳入处室、教师教育教学考核和学生发展评价之中,对发生问题的处室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从而形成了上下联动的长效管理机制,使学校和教师真正把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摆在首位。二是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和坚持每学期开展德育工作交流会、研讨会,不断提高了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坚持班主任月考核和表彰制度。每月的班主任绩效考核中,尽量客观地、如实地反映出班主任工作业绩,以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之效;每学期开展“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 评比表彰活动,激发了管理者的活力。四是坚持学生“十佳”、“百星”评选制度,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张扬,真正把德育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了实处,抓出了实效。

2、完善德育工作的育人体系,增强学校德育的合力。德育的载体无处不在,抓好德育工作,学校是主阵地,课堂是主渠道,教师是主力军,社会是基础,课堂教学、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中无不蕴含着德育的因素。为了落实和深化“三全”管理,即全程、全员、全方位管理,建立并完善了“五体系”的育人模式:建立学生处——年级组——班主任为主体的管理育人体系;建立以教导处——学科组——任课教师为主体的教书育人体系(我们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内涵,把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分年级、分层次、有计划地融入各科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建立团委、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为主体的学生自我教育体系(建立了《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评价机制,起到了导向作用);建立总务处——后勤工作人员为主体的服务育人体系;建立学校——家庭---公检法三结合的辅导育人体系,加强家校合作,与当地公安机关积极联系,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合力,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德育整体环境。

二、以“育德”为目标,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学校为构建富有五中特色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平台,坚持开展“六大教育”系列活动,不断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坚持开展以学习《守则》、《规范》,落实校纪校规为重要内容的养成教育系列活动。养成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规范学生行为,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重要途径。学校根据“迎奥运、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活动的内容,结合落实《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运用生动感人的题材和形象化的方式,强化教育。把三月份、九月份定为规范教育月,认真落实学校要求和管理细则,深入开展以六项基础文明习惯为内容的“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实践体验教育活动。养成教育与各级检查评比相结合,形成了值周领导亲自抓,值周教师分工管,值周学生随时查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出现的违纪违规现象及时予以批评教育;班主任坚持德育量化周考核及“班级之星”周评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2、坚持开展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和理想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系列活动。一是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主题教育。如:围绕“八荣八耻”教育主题,通过课堂、广播、黑板报、主题班(团)会等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围绕爱心教育主题,开展“手拉手”、“情系灾区、奉献爱心”捐款活动,这些救助行动潜移默化地昭示着师生同情弱者、奉献爱心、互助友爱;围绕诚信教育主题,开展了创建诚信学校、诚信班级,争当诚信学生的活动,培养了学生诚信交往、诚信作业、诚信考试的良好习惯。二是利用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教育。如:三月,组织开展“征集校园文明语”、“爱心互动”等活动,以此掀起“学雷锋、树新风”高潮;四月,组织学生参观高台、临泽烈士陵园和甘州区西路军烈士纪念馆,以弘扬民族精神;五月,组织“新世纪中学生”演讲比赛和书画大赛,以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七一”建党节之际,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党旗颂”师生诗歌朗诵会等活动,以加强学生对党的认识和理解;九月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系列活动;十月,组织“祖国颂”演唱会,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了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4、坚持开展以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我们根据区政府和教育局的工作部署,结合学校特色,以“诚信、守法、孝廉”为主题,以“一、二、三、四、五、六”为主线,通过“用好一套教材,坚持两个原则,抓好三个层面,紧扣四项内容,通过五进渗透,突出六个结合”的途径,广泛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四月被区委命名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校。

5、坚持开展以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劳动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按照《若干意见》中实践育人的要求,坚持每学期让学生参加劳动、军训、植树或调研实践活动,让他们更好地接触社会、认识自然、感悟生活。

6、坚持开展以感恩教育、生命教育为主题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坚持开展珍爱生命、礼貌待人、感恩父母、师恩难忘、心中有祖国等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懂得了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自然、社会,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

三、以“人文”为内涵,营造高品位的成长空间 学校认识到教育的高境界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为营造高境界的教育,学校从构建“四园”校园入手,将优良的校园文化资源转化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资本,营造了学生成长的高品位空间。

1、建设生态校园,追求“和谐自然”。建设生态校园,就是把学校建成“绿色校园”和“文明校园”的融合体,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理想家园。学校在创建绿色生态校园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自然环境资源从校舍建筑到墙壁、标牌、景点均营造了浓厚地具有人文内涵的环境氛围,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能花则花,能草则草,宜树则树,充分发挥了绿色的降温、减噪、杀菌、增湿等生态功能,做到了春有花,夏有萌,秋有景,冬有绿,四季常青,初步实现了园林化、生态化。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自觉规范个人的言行,做到与校园文化环境的完美融合。

2、建设书香校园,感悟“最是书香能致远”。学校坚持“建设书香校园,营造精神家园”的理念,从三方面打造“书香校园”:一是坚持制定并落实全校读书计划;二是创建读书活动环境,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坚持天天向师生开放,报栏橱窗天天更换,班班有图书柜;三是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讲一本书中的故事、学书中人物的一个优点,编写一份手抄报,写一篇读后感”活动,促进读书氛围的形成。从而为学生、教师打造了一个书香校园,营造了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

3、建设数字校园,致力“资源共享”。和谐校园也必须是“数字校园”。建设数字校园,就是在有形物质校园的基础上,以互联网为依托,拓展和延伸人的肢体和头脑所能涉猎到的领域。学校积极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师生的学习、生活、文娱等各个层面,为师生创建了一个全方位的信息化校园,搭建了师生快速成长的平台。

4、建设平安校园,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谐”。建设“平安校园”,不仅仅是指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和法制教育网络,维护校园治安秩序,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更要求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让人人心存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格的尊重,实现人的和谐发展。为此,学校坚持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咨询,以调节师生的不良情绪,让师生伴随着健康和快乐一同成长。开辟了板报“心理健康专栏”,校园之声“心理疏导”专栏,为心理咨询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收到了良好效果。

总之,我校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做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新特点,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进一步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项重要工作做实做好。篇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拓展途径 落实措施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温宿县教育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中共温宿县教育局委员会 2011年3月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温宿县教育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不断拓展途径,强化措施,积极推动教育系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有效开展

为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和学校校长为成员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温宿县教育系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把学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形成了统一领导,各学校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学习,打造队伍,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质量。

近年来,教育系统始终把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班主任队伍、党员队伍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保证,深入开展了师德建设活动。一是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使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做到“两个一”,即:带好一个青年教师,帮好一个困难学生。二是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温宿县教育系统师德考核细则》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三是积极组织开展班主任工作“十个一”活动,突出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班主任工作职责,细化班主任工作内容,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奖惩机制,积极开展“模范班主任”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了“模范班主任”的榜样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

(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1、立足常规教育—以之为基,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整体水平一是注重强化学科渗透功能。要求各学校精心设计德育综合实践课,强化学科德育渗透意识,把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内容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增强校本德育开发能力,构建新课程改革确立的“三维目标”德育课程体系。二是更新理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立足学校实际,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教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辅导、校外辅导。三是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每天“一分钟晨讲、做一件家务、读一篇文章、记录一条新闻”的“四个一”活动。此外,结合教学工作重点,开展了优秀作业展览、优秀读书笔记评比、学科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2、突出重点—以之为魂,深入开展,以点带面,不断增强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及时制定学习计划和方案,通过党员“三会一课”、教职工周三政治理论学习、寒(暑)假教师集中学习、学生周五返校、专题教育月、主题班、团、队会等有效途径,抓实抓好了全体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是开齐开足小学思品课、中学思想政治课,强化培训,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专业水平,确保“两课”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三是狠抓主题实践活动,确保民族团结教育见成效。积极开展民汉学校间的民族团结联谊、办民族团结好事、实事、评选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及先进集体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教育形式,强化学习效果。

四是重视中、小学生养成教育。以“好习惯伴我行”为重点,从细节入手,开展“三抓一带头”,即:从早晚抓起,从头脚抓起,从班级文化抓起和从德育骨干带头做起,实现细节强化、示范引路、持之以恒。同时,组织开展“十佳青少年”和“文明中学生”评选活动,真正为广大青少年树立起一批榜样示范和先进典型,带动了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五是重视家庭教育。及时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以教学为纽带、以管理为保障,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家庭教育咨询、指导和服务,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六是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积极组织各学校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组建了课外兴趣小组,开拓了少年儿童和青年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外生活内容,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凸显特色—以之为髓,求实创新、彰显个性,不断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充分挖掘本地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学生到烈士墓地和柯柯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回顾英雄的感人事迹,领略柯柯牙绿化工程的现实意义。二是挖掘重要纪念日、节日的教育意蕴,拓展中小学生接受民族精神教育的空间。三是制定了德育建设“1458”工程,通过开展德育工程建设,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到月月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以月促年,促进全年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四是广泛开展以“三有三为”为内容的感恩教育活动。“三有三为”感恩教育活动即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为祖国做一件事、为集体做一件事、为他人做一件事。使学生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心怀感恩,回报社会和他人。

今后,教育局将继续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深入学习和借鉴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作思路,在创新上着眼,在求实上着力,努力增强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时效性。篇三:济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夯实阵地 突出特色 全心服务未成年人 槐荫区振兴街街道团工委(2006年6月22日)槐荫区振兴街街道位于济南市区西部,面积2.52平方公里,下辖5个社区居委会,9个家委会。人口35888人,其中18周岁以下7000余人。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振兴街街道团工委始终把如何切实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和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一项重要课题,着力进行研究、探索、实践,多措并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出见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实行科室包挂

针对未成年人教育工作,振兴街街道专门下发了《振兴街关于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成立了未成年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吸收各科室科长、社区党支部书记为成员,各科室包挂社区,结合自身工作性质,开展特色活动,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年底党务工作考评。由街道团委牵头,在街居两级建立了青少年教育基地,与司法所协同,每个社区有一名专职分管主任,利用暑期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并组织学生参加街道组织的活动。

二、着眼长效管理,加强制度建设

为了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我们研究制定了相关制度。一是建立了关工委工作五项制度。即年初工作部署会制度、季度工作调度会制度、相关部门协调会制度、半年工作总结会制度和年终工作表彰会制度。形成了关心下一代工作有部署、有调度、有总结、有表彰、有协调,保证了关工委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在办公条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街道专门腾出一间办公室做为关工委的办公场所,悬挂科室牌和关工委标志牌,室内悬挂《振兴街关工委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和《振兴街关工委组织机构网络图》。二是建立网上教育宣传制度。街道投资两万多元,建立了全市首家街道网站和oa办公系统,并且在振兴网站开辟了“关爱未成年人”专栏,把关工委的工作计划、工作职责、工作制度、组织网络及有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知识、交通法规知识、青苹果乐园的内容等全都发布到网站上,打造了工作的网络新平台。

三、创新工作载体,优化教育平台 1.以特色教育,创服务品牌

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利用社区学校、青苹果聊吧、夏令营等阵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辖区五个社区争先创优,形成一居一特色,一居一品牌的良好局面,大大提高了未成年人的参与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抵御了网吧游戏的诱惑。

2004年振兴街换届选举后,纬九路社区地域面积扩大,青少年数量也随之增加,未成年人教育提上更重要的议程。针对这一特点,纬九路社区建立了“青苹果乐园”,为青少年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场所。2005年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青苹果聊吧”,采取“尊重、支持、引导”的教育方式,倡导社区青少年树立“快乐、自主、多彩、互动”的参与意识。“聊吧”分三个层面进行交流,一是孩子和孩子聊,互相交流,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二是老师和孩子聊,为孩子讲解课堂以外的知识,如未成年人自救、理想立志、心理疏导等;三是专家和家长聊,帮助家长理解青少年心理特点,解决教育难题。形式不拘一格,有座谈、参观科技馆、参观党史馆、社会实践等。为孩子们提供了正确的引导、帮助、教育,也为青少年营造了自我教育、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新平台。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如“党员带群众,小手牵大手”活动,让党员带动群众,孩子带动家长的方式,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组织孩子和家长签订《母子保洁协议书》,通过家庭中的孩子来带动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共同维护社区环境清洁,以次建立了长效保洁机制。开展“双阳同辉”活动,以夕阳带朝阳,朝阳促夕阳,老少互相带动,互相教育,效果非常显著。街道办事处投资4万元在经六路建起了长34米的科普长廊,还建立了科普一条街,围绕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具体的进行宣传,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夏令营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课外教育形式之一。丁字山社区去年开展了颇具特色的红色夏令营活动,历时近1个月。形式分三类,一是由社区老红军讲述革命故事,老党员讲解党徽、党旗的含义和党史知识。二是由大学生讲解革命图片。在南京大学就读的王旭同学利用暑期来到所居住的丁字山社区,为青少年讲解自己所拍摄的图片,深入浅出的讲解革命历史,深得孩子们喜爱。三是举办“我的理想”征文比赛,考察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理解的程度和受教育的效果。丁字山社区还向居民发放了自己的社区读物《社区先锋》,深入浅出的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载体。街道另投资22万元,在德兴社区建立了科普广场和科普长廊,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大力营造宣传氛围,使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家喻户晓,众人皆知。街道经常聘请各社区户籍民警为未成年人讲授法律知识,通过举办各类法律知识竞赛、图片展等活动加深未成年人知法守法意识。2.以万卷图书,营造良好环境

街道紧紧围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未成年人传播先进文化”这一主题,于2004年建立全市首家社区图书馆,购进大量科教图书,向未成年人免费借阅图书,在未成年人教育领域做出了很大成绩。目前藏书6000余册,我们依托图书馆开展了很多活动,如社区读书节,读书竞赛评选,知识讲座,夏令营等活动让广大青少年汲取知识营养,远离黑色网吧的毒害。今年,街道新开辟了青少年借阅室、少儿学习室,营造了三个借阅室、一个阅览室、一个学习室的优越的借阅条件。辖区五个社区均建立了自己的图书室,免费向孩子们开放,寒暑假来学习的孩子越来越多。街道团工委还与文化站联手经常性到网吧进行检查,减少未成年人受网吧毒害的机会。3.以文化宣传,夯实教育阵地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一种最易传达、最易为居民接受的宣传方式。街道于2001年就成立了文艺队伍,随着队伍不断壮大,已形成4支舞蹈队、2支说唱队、2个书画院的规模,人数多达300余人,于2004年正式组合为“振兴街亲情艺术团”。艺术团成立后,建立了文艺创作中心,其中专为未成年人创作的节目有10多个,为未成年人教育演出达30多场,为未成年人举办书画班50班次。艺术团已逐渐成为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骨干宣传队伍,他们的创作和演出达到了预期效果,赢得了社区百姓的欢迎。4.开通心灵热线,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许多孩子有了心事不愿跟家长和老师说,却喜欢通过打热线电话的方式表达心声,但时下流行的热线不适合青少年朋友,于是街道拓宽了原有的“盛姐心桥”热线电话的服务范围,及时开通了“知心姐姐”热线,为孩子们净化心灵,解决难题。去年,“盛姐心桥”接到了一位小姑娘的电话,话筒那边没有说话声,只有哭声。仔细一问,才知道孩子叫刘颖慧,才14岁,父母离异后随父生活,母亲从未看过她,而最疼爱她的父亲也因病去世,虽然家中还有唯一的亲人——她年迈的奶奶,但她无法承受这不幸的遭遇,她不知该如何面对。盛姐了解情况后,立刻赶到刘家中一把搂过孩子心疼落泪。热线为小颖慧带来心理慰藉的同时,也为她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家。

5.发挥志愿者作用,提高服务质量

我们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的作用,开展未成年人教育活动。联合省劳技、石化技校在德兴社区建起了志愿者服务联络站,为志愿者提供服务社区、服务青少年的平台。志愿者主要工作一是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呼吁社会关注未成年人成长,二是为特困家庭义务作家教,辅导功课。家教一般是一对一帮扶,学生毕业时必须有交接人,不能耽误学生的辅导。咱志愿者换了两届了,服务没有断层,反而有所提高。三是在科普广场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带领中小学生义务打扫社区和广场卫生。去年我们开展了“三上门”服务,其中有一项服务就是大学生给特困家庭儿童提供义务家教,帮助他们学习进步、增强

第五篇: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光明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材料

近年来,光明学校深入学习领会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积极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按照市区两级教育局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全力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和减少犯罪,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现将我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落实工作职责,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领导 我校高度重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积极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文件精神,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计划纳入学校建设的总体计划。一是建立组织,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我校成立了由以金英校长为组长,综治办、政教处、团委、各年级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并和海拉尔公安局刑警大队、海通路派出所、综合执法局建设分局、交警大队郊区中队等单位建立共建关系,每年根据学校需要都聘请共建单位的骨干力量任法制副校长,相继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同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科室的职责任务,制定并下发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意见,使各项工作有计划、有部署,在全校初步形成了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有效推动我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规范管理,层层抓落实。近年来,我校综治办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列入学校总体工作之首,为确保各项实质工作及措施落实到位。学校定期召开安全领导小组会议,及时传达上级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有关精神,掌握全面情况,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并部署各阶段预防青少 年违法犯罪有关工作,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加强宣传教育,营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 学校综治办、政教处等部门始终把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和法律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法律意识,提高青少年的自护能力。一是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班会课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在全校形成自觉学法、自觉守法、自我保护的良好氛围。二是抓好家庭教育关键环节。遏止青少年违法犯罪,首先要从家长、家庭抓起。我校积极利用家长学校开展各种活动,发动家长做好子女的表率和榜样,引导家长以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利用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自觉加强自身修养,丰富法律知识,提高家教水平,使家庭教育成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三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近年来,我校定期组织学生各类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感情,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有效减少不良思潮对青少年的侵蚀。同时,教育学生树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思想观念,增强青少年的“先天免疫力”,始终把关注青少年学生日常言行的细微小节作为推动工作有效措施,并将他们的品行习惯及时纳入养成教育范畴,严格要求、加强引导,及时纠正其不良行为,收到良好效果。

三、注重服务建设,优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外部环境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同时还需要一 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为使家长以规范的言行影响和引导青少年,我校对青少年的情况进行登记,内容包括家长姓名、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子女姓名及出生年月等。通过登记可以确切摸清青少年的情况和底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二是开展不良环境整治工作。近年来,我校联合海通路派出所,加强校园周边的管理,保证了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的纯洁。同时,积极开展“未成年人网络文明行动”,减少网吧对青少年造成的不良影响,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文明上网;深入开展“未成年人远离毒品行动”,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

四、形成联动合力,努力构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帮教网络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是一项涉及部门多、牵涉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我校进一步强化部门配合、社会齐抓共管,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帮教网络。

1、抓好青少年教育培训工作。针对农村闲散青少年较多的实际情况,学校综治办每学期聘请法制副校长进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讲座,学生聆听结束后写出感想体会;

2、加大力度、重点清理治理,大力净化校园及周边社会文化环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是继续加强和完善学校法制副校长的聘任、教育和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法制讲座等活动;二是加强对学生进入网吧的管理。全方位、多层次构筑起严防严查网吧接纳青少年行为的防范网络;三是对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印刷品,开展“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行动,在青少年思想上构筑防护网。

3、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积极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青年志愿者、手拉手教育等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少年儿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高尚情操。如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去扫墓,每年开展综治宣传月和法制宣传月活动。二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各学校开展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知识竞赛及作文评选活动。三是加强法制教育。定期聘请检察院、公安、法院工作人员给学生上法制课。四是由校文明办组织开展公民道德竞赛活动,提高青少年良好的道德观念。五是做好绿色校园工作。组织学生以植树节、世界地球日和世界环境日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活动。六是组织中小学生为敬老院老人打扫卫生,开展尊老、敬老、爱老活动。七是聘请市、区老领导和宣讲团的老同志为中、小学生作《平安建设龙岩》、《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和《平安家庭》等报告。通过宣传,增强广大师生学法、知法、守法意识,提有公民道德观念,收到较好的效果。

下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矫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矫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预防在前 责任到位 全力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博乐市第八中学 (2012年10月20日)近年来,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防范与矫治5篇

    长葛政法委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性的一大严重社会问题。犯罪是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一面特殊镜子,能从反面反映某一社会人们的文化、道德素养......

    未成年人违法案例演讲稿二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正确引导防患未然》 一、上网打游戏毁了好学业。 网吧等游戏场所因其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 利润高,赢得了一些个体户的青眯......

    未成年人违法案例演讲稿三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是非不分终害己》 每个人都有美好幸福的童年,曲哲(化名)也曾有过美好的理想。当鲜红的红领巾戴在他胸前的时候,慈祥的父母脸......

    未成年人违法案例演讲稿一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口水战”引发的悲剧 2002年3月7日傍晚5点多钟,南京市××村中学门前。初三某班的学生和往常一样说说笑笑地走出校门。4名......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探析及对策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探析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对社会治安形成了极大的隐患,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进行分析,针对影响未成年人犯罪......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甘肃省 2010年1月19日,在兰州召开了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精神,交流成功经......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材料 以人为本 撑起关爱蓝天 ---杉木桥镇中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介绍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的培养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