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论90分万能
我的最爱
文章第一部分
开头方法:开篇点题,陈述现象、阐明危害和解决好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目前产生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如果该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和妥善地解决,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进而影响到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套话要因情况而定)
文章第二部分
第二段主要叙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般从材料给出的现象从中分析就能得出结论,下面就近期热点问题为例加以说明,不外乎根据材料从以下角度进行展开分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政策体制不完善。(结合材料)其次,国家财政投入力度不够。(结合材料)再次,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结合材料)最后,社会重视程度不够。。(结合材料)
医疗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服务特殊性和群众必需性,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以药养医,药厂和医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医疗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医疗服务市场化,利益驱动;医风医德有待提高;群众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欠发达,投入不够,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缺少专业人才,缺少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城乡二元化的历史原因;农民与城镇居民待遇不同;社会保障体系没有覆盖到农民;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三难为题在农村体现尤为突出;农民工流动频繁,职业不稳定,收入相对较低,文化素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普遍不高;农村公共服务缺乏,农业受气候影响极大,收益难以实现保障,入不敷出;
贫富差距:区域性差异、行业性差异、城乡间差异、个体间差异;宏观政策、市场机制、法律体制不健全、制度不规范导致;不公平现象
安全生产: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安全监督工作不彻底、执法检查工作走形式;重效益轻安全;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生产设备落后;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钱权交易;权利寻租
房价调控:土地审批、调控政策失衡;政府操盘;地方政府以扩大建设为政绩,为开发商充当保护伞,开发商无规划搞开发;信贷体系松懈;住房供应结构不尽合理;房价上涨使一部分人以购房为投资导致房价上涨的恶性循环;炒房团
生态保护:水、大气污染;草皮、林区沙化;环境恶化,物种减少;淡水资源锐减;自然灾害造成巨大损失;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均资源不足;
节约型社会: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能源需求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耗能、低效率、污染重;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现象严重;资源对外依存度上升;
和谐社会:城乡不和谐;地域不和谐;阶层不和谐;城乡二元化;分配制度不健全;不公平现象;社会保障制度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是资源与经济增速矛盾所决定的;生产力发展造成对生态破坏,大自然带给人类的灾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弱势群体:自身条件所致;社会条件限制;经济发展不平衡;分配制度欠合理;保障制度不健全;法律保障不到位;监督监管不落实
循环经济: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必然要求;节能降耗(可参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依据材料进行分析)文章第三部分
第三段可参考以下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注意要以对应第二段提出的分析为主,以外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1、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高度,把„„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推进。。建设,并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严格责任落实。
2、要做好。文章,增加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机制的平稳运行
3、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对。。行为予以严厉的制裁和处罚,严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
4、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于。。行为予以一票否决。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查处和惩处责任人发现问题即使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
5、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的作用和意义,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6.加强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新闻媒体要对。。行为大胆揭露,公开曝光,使。。无藏身之地,要把。。工作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
医疗体制改革:医、药行业分开,降低药价;院务公开,采取监督、举报措施,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医疗卫生服务队伍专业素质提高与思想道德建设并重;加大政府投入,以农村为重点;建立一个覆盖全民,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大卫生常识宣传力度,动员全民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三农问题:摆脱户籍制度束缚;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农民收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心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加强包括劳动就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在外谋生和生活的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更便利的条件,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适时纳入城镇保障体系之中,贫富差距: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限高保低;税收杠杆调节;公平分配;公平竞争;消除贪污腐败现象;消除不公平现象;完善监管制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安全生产: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普及安全常识和技术知识;规范生产单位生产行为;规范相关行业(安全评价、咨询、检验检测等)行为;执法监督;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专项治理整顿;舆论监督;安全保障制度;安全纳入企业绩效评价标准;
房价调控:严格审批土地征用,控制土地一次性出让规模;提高信贷利率;增加经济适用房供给,抑制高价位住房开发;对房产开发、保有和交易环节提高税率;杜绝形象工程;提高房产市场准入门槛;加强房产市场整顿监管,清理建设相关乱收费项目;控制建筑成本;规范销售行为;信息引导;价格检测调控 生态保护:人口管理;资源管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严格控制高耗能、重污染行业上项目,提高行业准入标准;监督管理;退耕还林;畜牧业采取游牧方式;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节约型社会: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约意识;抓住薄弱环节,依靠技术进步,推进系统优化,节能降耗和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严格控制高耗能、重污染行业上项目,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对不合格、超标行业加强清理整顿;加强监督管理;法律保障;建立完善的企业、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将能耗标准纳入其中。
和谐社会:制度创新;调整社会结构;利用社会组织实现社会和谐;实现阶层间和谐;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口和资源管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经济兼顾环保;环保与个人利益冲突;倡导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弱势群体:劳动力市场;劳动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机构;监督监管;法律保障;社区扶持作用;经济杠杆调整分配比例;缩小分配差距;建立稳定、发展、和谐的发展机制;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宣传力度;相关知识普及;科技投入;全民动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文章第四部分
该问题的妥善解决与否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个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彻底解决。(结合材料,表表决心)
总结:避免《南周》化,着力《人报》化,总结一下给自己的几点警示:
1、写申论不是写杂文,角度是政府发言人,不是先锋新闻媒介、也不是独立撰稿人;
2、写申论不是写新闻,文字悠着点,走正步,这里不需要标新立异,不需要吸引读者注意;
3、写申论不是写论文,少论证为什么,多说怎么做,不是每个行为都需要说明理由;
4、写申论不是写有偿稿件,有偿稿件是字多钱多,申论字多分未必高。
5、写申论也是写文章,玩得转其他文体,写什么都能上手的人,也一定有信心能玩转申论!
希望大家在写申论时始终牢记最基本的政治角度。
内容提纲:
(一)如何审题
(二)如何立意
(三)如何布局
(四)如何说理
(五)如何拟标题
(六)如何开头
(七)如何结尾
(八)如何概述问题
(九)如何概括问题
(十)如何分析问题
(十一)如何提出对策
讲申论(一)——如何审题
材料就是申论文章的窗口,考生依据材料总结概括出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就是申论文章的精神实质,是申论写作的依据;申论的考试要求是对论证的限制,尤其是在申论考试中对考试要求的审题更是重要。所以一定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审题,否则就会出现跑题、偏题、宽题、狭题的现象。一旦如此,将无法弥补。
审题立意的具体过程:
1.读。
包括读材料和读考试要求。读材料就是通过阅读找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这在前面概括内容、提出对策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读考试要求的过程中,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审出文题类型方式,即要审清是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任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演讲稿,还是写一份建议、报告,或者是其他形式。命题类型不同,写作要求也就不同,写法也不一样,忽略命题类型和形式的要求的文章,就不可能符合考试的要求,导致文与题不符。
第二,审出限制条件,(1)审清对论述的内容是否有限制。(2)审出是否有“虚拟身份的设定”。(3)审清字数限制。即考生必须在申论考试给定的字数范围内论述,字数过少或超过限定字数都会影响得分。
2.析。
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不同观点。针对同一个问题,因为分析的角度不同,可以写出完全不同的文章。例如,可以就问题本身的表现形式、原因、办法、意义、条件等等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分析。
3.立。
从上面分析得出的不同观点,选取最佳者确立为论点:对得出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选取有现实意义、有新意的、自己认识最深刻的、又有材料可写的、不大不小的一个,作为论点写成议论文。
讲申论(二)——如何立意
1.立意正确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审题、立意的前提,否则,就不可能准确地把握材料的主要思想倾向,进行正确的立意,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中心主旨和健康的思想内容。立意,从本质上说,是作者对待所写事物的观点、态度问题。观点态度错了,文章的中心就不可能正确,思想内容也就不可能健康。表面看来,这有些老生常谈的味道,但在申论考试中尤其值得强调,这关系到整篇文章的立论能否站稳脚根。这并不是说只能唱赞歌而不能尖锐批判,相反,所谓“正其义不谋其利”的意气还是要具备的。
2.论点准确、突出、有新意
第一,找好角度,使中心准确
准确,是指确立的文章主旨与命题的含义保持高度一致,不偏离文题的主要指向,论点才能准确。这就需要从多种立意当中选取一个角度最好、自己认识最清楚的、有材料可写的确立为论点进行写作,才能确保论点准确。
第二,确保论点突出
一是要论点单
一、集中。论点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只能集中就一个论题,从一角度,进行论证,才能指向明确。
二是要重复。为避免写作过程中出现跑题、偏题现象,在行文中要不时照应一下论点。确保论点集中、突出的方法是:
(1)文章的题目就是论点。
(2)第二段单独为一段,点明论点。第一段是要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紧接着下来第二段,要点明论点。
(3)文章的每个分论点都要扣住总论点,每段结尾回扣总论点。
(4)倒数第二段总结论点。
当然,这几处照应不要单调地重复论点,而应注意用灵活的语言进行表述。
第三,力求论点新颖
所谓新颖,是指确立的论点不落窠臼,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这就需要摆脱思维定式,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对文题进行多方求异思维。
论点的新颖性一定是建立在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的。不能为求新颖,偏离材料的主要问题,结果弄巧成拙。
讲申论(三)——如何布局
议论文的结构形式不如记叙文那样多样化,这是由议论文的说理性或者说是严肃性决定的。一般记叙文所表现的内容轻松活泼,因而与之相应的结构形式也灵活多变;而议论文重在摆事实、讲道理,因而与之相应的结构形式便相对凝重、严整。
议论文的内容包括:类(哪一类问题)、因(原因)、办(办法)、果(效果)四个部分。如何谋篇、布局来组合这些内容呢?
三类常用议论文结构
第一类:这是最普通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
提出论题:怎么了
分析论题:为什么
归结论题:怎么办
第二类:“总分总”式
总:总述问题
分:分项阐述,分项分极
总:重申论点
第三类:“起承转合”式。其优点:适应性强、广(度)深(度)兼顾、富于变化,同时又便于把握。
起:点题(破题,提出问题)
承:展开、拓宽
转:换角度,从反面论证
合:扣题,收束全文
讲申论(四)——如何说理
(一)因果析理
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关系,一定的原因必然会产生某种特定的结果;相反,某种特定结果的产生也一定基于一定的原因。因此,在评论文写作中常常揭示原因以说明必然会得到某种结果;或者披露结果以证明其原因的正误。前一种是由原因推出结果,后一种是由结果推出原因。
(二)比较说理
比较说理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比较分析来论证论点。具体方法有: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对照比较和类比等。
(三)论辩明理
论辩明理就是通过论辩和批驳,在辩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写出批驳性的评论文章,当然要展开论辩。即使是写正面的立论性的评论也离不开论辩。论辩明理有两种方法:辨正的方法和批驳的方法。
辨正的方法是对片面或偏颇的观点进行质疑、商榷并提出不同的观点与之论辨交锋,旨在辨别是非曲直,纠正谬误之见。
批驳,指的是通过正面提出理由或根据进行辩论和批驳进而否定对方的错误见解。批驳的方式不拘一格,主要有:以客观事实批驳对方论点;揭露对方论据的虚伪性;就本质进行论辩。
(四)条件析理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一定的条件。要使一个论点能够确立,当然也离不开所必需的条件。议论文写作中,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我们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五)比喻析理
把抽象、深奥的道理寓于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之中,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种说理方式可放置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处。
讲申论(五)——如何拟标题
议论文的标题包括以下五种形式:
1.论点型。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如《解决矛盾和问题关键靠发展》。
2.批驳型。题目摆出一个错误观点,作者据以批驳。例如《绝不允许有“特殊公民”》、《岂能“吃贫”》。
3.寓意型。寓意指暗含的深意。如《“杀鸡给猴看”质疑》、《变“五指张开”为“拳头紧攥”》。
4.范围型。题目本身不是中心论点,仅限定了写作范围。如《珍爱生命还是珍惜财富》、《谈诚信》、《得与失》。
5.感想型。从某事某人谈起。如《从公车拍卖说起》等。
我们认为,作为应试作文,最好采用论点型或批驳型标题。其次为寓意型标题。再次为范围型,最好不要使用感想型标题。
讲申论(六)——如何开头
开头虽短,但非常重要,人们常说“凤头豹尾”就说出了对于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重要,开好头才写得出好的文章。
1.叙开
叙开即先概述申论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然后亮明观点。
2.顺出
即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论点。
3.引言
即用名人名言、名句等,引出论点。
4.设喻
即打个比方,引出论点。
5.对比
即用正反对照的方法,引出论点。
6.设问
即先用设问起笔,引出论点。
在考试中,我们提倡先以叙开的方式概括材料主要问题,然后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或者以顺出的方式先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然后再引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若感觉运用这两种方式有困难,可简单的就以叙开方式开头为上选。
讲申论(七)——如何结尾
议论文结尾的方法,常用的大致有以下五种。
(一)概括总结,收束全文。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要准确无误,文字简洁。
(二)深化主题。在收尾时,对题目或开头说的话加以发挥或强调,使文章一脉相承,结构紧凑,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三)提出建议,满怀期待。结尾时表示感召或期待,要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四)引用名言,强化主题。在结尾中引用名言或诗句,以加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借意抒情
最精彩的结尾应该是:意未尽,言已止;余味无穷,耐人深思。
最乏味的结尾是:在结尾处喊这样的口号:“让我们„„努力吧!”在考生看来似乎充满激情,但给阅卷人感觉往往是单调、幼稚、底气不足。
对结尾的最低要求是完整。要做到结构完整,除了列提纲外,还要学会采取紧急补救措施。即使时间再紧张,也要设法结尾,哪怕只有一句话也好。注意要另起一段,用总结性的语言(把第一段或全文压缩)写一句话完篇。
讲申论(八)——如何概述
概述内容就是概括叙述材料的内容。一般来说,概述内容就是要求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涵盖几个方面、几个层次,或者是材料反映的内容包括几方面意见、争议。概述是人们的认识从具体生动的直观向抽象的思维转化的具体实现,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概述可以高屋见瓴避免就事论事,使认识深入到事物内部。概述是对一段过程作简明扼要介绍或交待,也可以对若干段文字材料进行归纳或总结,但它不应是量上的简单压缩,而应是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提炼。语言的概括性越强,它说明的意义的普遍性就越大。申论考试越来越注重对概述内容的考核。
内容概述只是要求将材料所反映的各方面、各层次的问题,条理清晰的概述出来,而不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加工,究论本质。
例如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的第一题“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只要将材料中有关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信息按照事件发展的一般顺序,按一定的层次表述出来即可。如可以按“我国汽车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方面的有利条件→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方面的弊端→针对汽车工业方面的弊病实施的对策及前景展望”这五个层次进行概述。
考生都要将概述出的内容有条理、有先后的表述出来,而不是一定按着材料中内容存在的顺序将材料信息缩写下来。
一般来说所说的逻辑顺序包括:
第一,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
第二,综述材料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对策。
第三,综述材料主要问题→分述问题的表现形式→提出对策。
第四,综述材料主要问题→问题现状→展望未来形式→提出对策。
讲申论(九)——如何概括
对于概括主要问题的字数一定要严格控制,在考试时,回答这个问题要求非常简练。一般来讲,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述。
第一句话:用一句话概述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形为:
材料中的内容、问题,暴露/反映出主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主要问题。
例如:阜阳奶粉事件、毒豆芽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主要问题。
第二句话:简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或简述该问题的表现形式等。基本形为:
原因
1、原因
2、原因3,是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或者,该问题暴露出问题
1、问题
2、问题3等问题。
例如:它暴露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一些食品企业唯利是图、安全意识薄弱,食品安全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等问题。
第三句话:用一句话总结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一般为对策性的结论。建立和完善对策,刻不容缓/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讲申论(十)——如何分析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产生问题的“原因”,才是提出对策的“金钥匙”。那么,应该如何使用因果分析法分析问题呢?也就是应该怎样对一个问题进行因果分析呢?事实上,分析原因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们归纳出最普遍应用的几个方法:利益分析法、供需分析法、内外因分析法。
(一)利益分析法
利用利益分析法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具体思路包括三项:
第一,确定利益的主体及其性质,是利益分析的首要程序。
第二,分清利益的层次和地位。确定利益的主体和性质,还需要进一步分清利益的层次和地位,前者是为了排除非正当的利益,后者则是要在正当的利益中区分利益的轻重、大小,从而为目标选择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利益分析法的落脚点,就是依据分析出的原因,提出相应合理、可行、有效的对策。
(二)供需分析法
马克思供需平衡理论也适用于认识分析和正确处理社会现象中存在的供需矛盾问题。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供给与需求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均衡发展关系,即平衡比例关系,或协调发展关系,整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才能保持正常健康状态,整个社会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增长和发展。一旦失衡,问题不可避免。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供需平衡理论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供需分析法。供需分析法适用于分析市场经济中存在供需的问题,如就业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储蓄与投资问题、价格问题、能源问题等等多种社会现象。
(三)内外因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谓内因,就是内部矛盾,外因就是外部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当然这些分析方法有时是可以通用的。也就是说同一个问题,考生既可以用利益分析法分析原因,也可以用供需分析法或内外因分析法分析原因。例如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现象我们也可以用供需分析法和利益分析法来分析;污染反弹问题除可以用利益分析法还可以用内外因分析法分析原因,但该问题如果用供需分析法就不适用。因此考生在选择用什么分析方法分析原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题而异。
讲申论(十一)——如何提出对策
第一、分析原因,标本兼治
对于分析原因的三种常用方法我们在前面已经详细介绍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原因是多层面的,在原因的背后,还有产生原因的原因。这种多重原因的问题,如果考生只停留于一个层面,就不能把问题论透。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应该一层一层的追究下去,直到找到根本原因。
第二、对症下药,具体成文
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针对每一个原因“对症下药”了。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良策呢?针对构成原因的各个要素,我们做了如下
总结:
1.由“人”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奖励、惩罚措施;职能部门决策、执行、监管问题;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人才问题;领导人问题;人的能 力问题;做事方法问题;宣传、教育问题等等。
2.由“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补充制定;内容正确、完备;可执行;进行和加大宣传、教育等等。
3.由“经济利益”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问题;改进、完善取得经济利益的方式、方法;保证安全;人的问题等等。
4.由“科学技术”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加快、提高科技研发;科学与实际情况结合;提高从业人的素质等等。
5.由“宣传、教育”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通过媒体和各职能部门扩大宣传、落实等等。
事物的表现形式各异,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变化多端,所以我们在这里只是较笼统地总结了发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之后,针对不同原因,提出较正常、规范且具有代表性的解决方案应该考虑的几个要素,考生在此基础上应发散思维,具体分析,提炼对策。
第三、表述方法
考生对所要提出的对策内容分析思考完毕之后,就剩下如何将对策有条理的表述出来的任务了,按照对策的不同情况或思考的正常的逻辑顺序,可以有以下三种表述方法:
1.依据解决问题的时间期限——解决问题的时间期限分为长期、中期、短期。
2.依据解决问题目标——最优目标、满意目标。
3.对策实施的轻重缓急——是否分清决策目标的轻重缓急,是一个高明的决策者和一个拙劣的决策者之间的核心区别之一。分不清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本不可能解决好 问题。
如何写好申论作文
申论就是针对特定事实,用论据进行论证,申述,把事情说清楚,讲明白。公务员考试申论就是针对当前存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对策。申论的本质:公务员的思维方式。那么如何写好申论作文?
申论文章写作高分技巧之申论的备考
一、复习的初始阶段——研读教材,知识储备 在这一阶段,需要全面了解申论考试,打好申论考试的全面基础。这个阶段考生要做的是掌握备考方法,做好复习计划,全面系统研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专项教材,把基础打牢。
二、夯实基础阶段——研读社会热点,积累考试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读社会热点,积累考试素材,是应对申论的取本之道。建议大家认真熟读、精读30余篇申论范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关注社会热点,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关注这些问题的同时,不但要关注其理论背景,而且最重要的是关注这些问题的发展现状以及针对其问题的具体的解决思路和对策,对社会热点进行分类,总结,这些积累在考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动手演练阶段——演练历年真题,展开实战较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答好“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申论考试,多写是个硬道理。在这一阶段,考生一定要真正动笔去写,这样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标准表述,强化语言规范,记住评分标准,在演练中形成自己的作答思路和写作风格。对我们的范文进行分类,总结,灵活运用,做到触类旁通。
申论文章写作高分技巧之文章引论
申论文章的一种典型结构----七段论 引论→分析问题→论述解决问题→结尾
引论是指文章的开头,开头部分应该怎样写,这里首先要强调的是,申论文章讲求时效性,讲求开门见山,一般用一两个自然段引出主题。申论文章要有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的开头,同时开头要力争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
三种申论文章开头的常见写法 第一,引用名言开头
这里强调的是:申论文章中的引用部分要尽可能是“时代最强音”,因为时代的最强音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高瞻远瞩、统领全局、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反复调查研究的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当然是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申论文章有力的论据。第二,举例开头
举实例作为文章的开头是申论文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例子可以是给定材料中的,也可以是世人皆知的材料以外的内容,但一定强调事例本身的说服性、典型性。这里再强调一点,开头所举事例要尽可能做到语言生动、内容精练、举例典型、直入主题。
第三,直接分析论述开头 在一些情况下,直接对问题进行深入论述,同样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办法。申论文章讲求时效性,直接深入论述也不失是一种很好的真正“开门见山”的开头方式。强调一点,直接将分析论述开头,就更要强调分析的深入性。申论文章写作高分技巧之文章主题
深入分析问题是申论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申论文章写作时,一般情况下,要将所述观点上升到科学发展观、群众基本利益和社会稳定和谐的高度,体现时代主旋律和我国基本政策思路。比如科学发展观强调的“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兼顾的思想是一切工作的根本方法,可以说任何申论文章都应该上升到这一高度分析问题。
申论文章的分析部分一般可以就主题的以下5个方面中的一个或几个进行分析:
申论文章可能需要分析的5个方面 ①解决问题的重大意义; ②问题的严重性、迫切性; ③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 ④问题原因的分析; ⑤问题的出在哪些方面;
分析主题,要准确把握重点,同时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一般来讲,凡是作为申论文章的主题,应该是比较重大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既然是比较重大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往往就需要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去分析。将问题的关键实质准确把握住,并且将问题准确、合理地上升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奔小康的思想政策高度,或者上升到关系到社会稳定、民族未来等高度是申论文章分析问题的重要技巧和要求。但也不能牵强地上升到科学发展观或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思想高度。而是要有理、有力,有充分的论证作为前提。申论文章写作高分技巧之文章对策
在申论文章中不能仅仅提出对策、罗列对策的条目。申论文章终究也是一篇文章,不能如答政治题那样仅是条目的罗列。这样就不能称作是一篇文章了,更不可能是一篇好文章。一般情况,申论文章要对其涉及到的对策进行深入的分析。这里要强调一点,就是对策的论述决不能是空洞的语言,诸如:“领导重视”、“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营造气氛”等等。也不能仅写“进一步加强相关机制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等等。这样空洞的语言肯定不可能获得较好的成绩。
下面将就可以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对策分析进行详细讲解。
一、不仅要论述“要做到什么”,很多情况还要适当分析“怎样做到”。
申论主题都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已经一帆风顺的事情不会作为申论主题。提出对策要就对策应该如何实施进行一定分析。
二、有些情况,可以对具体措施的意义进行分析。
有一些情况,我们可以对对策的具体意义进行一定的分析。这样更利于统一思想、发挥对策的作用。或者直接地说,更能够反映出考生对对策的深入认识。对于对策意义的分析,篇幅不能过长,因为它本身不是对文章主体内容的分析,而仅是对某一具体对策的意义分析。所以既要深入、准确,又要精辟、简练。
三、重要问题可以举例说明。
有一些对策,特别是我们重点谈论的对策,为了能将如何实施对策或者是实施对策的意义说得更加深入、准确、明了,也可以采用联系实际举例的方法进行阐述。这里值得注意的是:
(一)举例一定要针对性强。例子应该非常直接、有力地说明问题。
(二)实例可以从给定材料中找,也可以采用“众所周知”的具体实例。
(三)实例的论述要简明扼要,不能占太大篇幅。
四、对于涉及到的问题可以用列举法来进行说明。对策论述中可能有很多情况要涉及到我们在哪些方面去做,或者针对哪些方面采取哪些对策。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提倡使用列举的方法予以说明,因为使用列举的方法可以把问题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尽可能全面的阐述出来。这当然是考生认识问题比较全面的一种表现。而实际上阐述全面的文章,其价值就更高了。
五、可以对对策的实施难度、难点、重点或者是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述。
对策的论述当然也要有详有略、详略得当。针对对策的实施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难点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论述,当然是对策论述过程中所提倡的。申论文章写作高分技巧之结尾
平时经常用“凤头猪肚豹尾”六个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这句话当然也适合申论文章的写作。申论文章尤其强调结尾部分不能拖泥带水,要响亮有力。同时要言简意赅,要有一个响亮有力“豹尾”。
这里重点强调一点:与其它文章不同的是,申论文章在结尾不提倡引人深思、发人思考、留有引起思考的问题。申论文章不强调其可读性,当然不需要像一些艺术性的文章在结尾留有悬念。有些小说,甚至结尾又重新制造的悬念,给人感觉结尾又是一个新的开始。申论文章也不提倡像新闻稿件、新闻综述、杂文、普通议论文那样,结尾给人以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感觉。申论文章要求将该论述的问题论述清楚、透彻。所以建议考生结尾以概括、总结、点题为主。申论文章写作高分技巧之题目
申论考试很多是命题作文。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定了文章题目,那么当然就不用考虑文章题目的问题了。这里再提醒一下大家,申论考试“以××××为主题”和“以××××为题”是不同的。“以××××为主题”当然是说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写作,而“以××××为题”就可以将它等同于“以××××为题目”。也就是说“以××××为题”已经是命题作文了。下面为大家推荐一些常用的申论文章标题方法
第一个类型,最普遍的写法
谈××××× 浅谈××××× 试论××××× 浅论×××××这些当然可以,比如《浅谈高等教育改革》、《浅谈农民工问题》、《试论反腐倡廉工作》等等。这样的题目也完全可以。考场之上,情急之下,一时没有比较好的创意,完全可以使用这样的题目。这样的题目至少比由于追求标新立异而造成了有跑题之嫌、有思想认识上的不准确之处的题目要好得多。第二个类型,“做法+意义”型
比较典型的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保驾护航》、《弘扬民族文化,阴翳千秋后代》、《维护生态安全,确保经济命脉》等等。“做法+意义”这种形式的标题也是可以在考场上运用的标题形式,也比较容易在考场上进行创意,是考场上可以采用的。第三个类型,名人名言型
这里所说的名人名言,最好是时代的最强音。例如:《教育是民族的基石》、《就业是民生之本》、《诚者,天之道也》等等。这样以名言警句作为文章的题目当然是可以的。第四个类型,直接型
直接型的标题在申论考场上当然也可以使用。比如:《打造创新经济》、《坚决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等等都是直接型的申论文章题目。第五个类型,修辞型
例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生命的源泉》等等。这样的标题相对来讲更有文采,但是创意难度较大,不提倡考生在考试中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创意文章的题目上,因为创意不慎容易起副作用。一个阅卷老师在阅卷过程中会判阅上千份考卷,对绝大多数类似的创意会反复见到,会有审美疲劳,没有什么新鲜感。对印象分数没有太大的影响。
第二篇:申论分模块解析
总评:紧密的联系了材料的背景,概述了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但分析问题过于简单,只是概括了当地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没有具体的总结阐述煤炭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语言的衔接性较好,但答题的层次性有待增强,建议从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两个角度来总结要点,并用数字的形式对要点进行标注,使得主要内容更为明晰。
煤炭产业重组专题
第一题、请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15分)
答:金融危机给山西煤矿产业带来严重的冲击,煤炭价格大幅下跌,多数企业停产闲置,使当地政府和企业重新思考煤炭产业的发展方向(总体上总结材料背景,符合作答的基本规范,并引出所面临的问题),为了摆脱经济结构单一,互补性差,粗放发展模式造成的资源浪费等问题(总结了煤炭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语言简洁,但不够全面),山西制定了产业振兴规划,旨在拓展新的产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煤炭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着力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向着集约化(应加强句子间的划分,使语意更为明确),集团化,循环化方向发展,严抓安全生产,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缺少主体,使得表意宽泛,语意不明),做到合理开发和高回收率(词语搭配不够协调,可改为做到合理开发,提升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使煤炭产业和山西经济迈向健康发展轨道(句子成分不够完整,应注意助词的运用)。
总评:紧密的联系了材料的背景,概述了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但分析问题过于简单,只是概括了当地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没有具体的总结阐述煤炭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语言的衔接性较好,但答题的层次性有待增强,建议从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两个角度来总结要点,并用数字的形式对要点进行标注,使得主要内容更为明晰。总体而言,考生把握了材料的主要内容,但分析问题不够细致具体,建议从所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举措等层次客观作答。
本题总分15分,考生可得9分第二题、请针对煤炭产业因地制宜,因矿制宜的思路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不少于300字。(25分)
答:因地制宜就是要(就是要的答题句式不够规范,建议改为首先、其次等)做到以属地管理对象,整合区域内的煤矿企业,区域间相互借鉴学习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措词不够规范,语意的衔接性有待增强,可改为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协作,增强企业间的互补性,通过合作等方式提升产业效率,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因矿制宜就是以矿规模为管理对象(指代不明),大规模企业兼并中小型企业,使强者更强,优者更优,使整个产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加强语意的连贯性,应改为从而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因地制宜,因矿制宜还需要向煤基多联产延伸转化和资源循环利用转变,拓宽产业链(措施的方面没有错,但缺少实质性内容,应从体制建设、政策支持等角度加以分析论证)。因地制宜,因矿制宜的推进要以政府为导向,政府带头调结构,促转型,推进措施的落实(口语化较重,不是政府带头,而是加强引导机制建设,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企业兼并合作的制度,从政策上、制度上、法律上提供保障)。
总评:对于题意把握较为准确,但应注意所提措施的基本要求就是针对性、可行性及完整性,避免因缺少必要的分析而带来空话、套话、废话。所提措施不够全面,还可从落实行政问责;技术创新等角度进行阐述。建议从思想、体制、技术、人才等角度来总结概括要点,以增强作答的规范性与严谨性。
本题总分25分,考生可得13分
第三题、根据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写一篇1200字左右关于“煤炭产业重组整合”的议论文。(60分)
重组整合,旧煤新出入
悟:谈对策时可从思想教育、体制建设、国家政策、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等角度来阐述相关措施,并联系材料中的相关案例进行论证,以增强所提措施的说理性。
(标题过于简单,表意不够明确。同时,前后标题应呈现对称性。考生在命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标题即是论点的意识,以突显行文的主旨,给人简洁明了,中心突出的良好印象)
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全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危机波及了中国的大部分城市(语意杂糅,可删除“危机”),就连处在内陆的山西也受危机的影响(上下文的连贯性不强,没有呈现递进或者转折的意思),全省的煤矿企业半数以上关闭,停产,闲置。而作为山西的支柱产业,煤矿业的萧条自然给整个山西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原本以为最不可能受危机冲击的山西此次也被波及了(这一句话最大的问题在于口语化,且反反复复,有失简洁。总体来说,文章的开头能联系材料背景,客观的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但语言的概括性与规范性有待增强)。
金融危机的影响留给山西的是思考(没有实质性意义,可删除),山西作为我国煤炭的主产地,大大小小的煤矿遍地都是,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煤矿比较分散,规模不大,生产技术落后,产能低,回采率低(总结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煤炭业的发展,要想摆脱这种困境使这些老煤焕发新的活力必须要进行变革,而对煤炭产业的重组整合就是这些旧煤的新出入(分析问题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论点。只是所提论点不够具体明确。总体而言,前一两段的行文层次清晰,逻辑性较强)。
山西省透过这次危机清醒的认识到其煤炭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问题(所存在的问题应具体指出),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振兴规划,就煤炭产业而言提出了因地制宜,因矿制宜的措施(不是措施,是发展理念),加大力度推进煤炭产业的整合重组,努力寻求煤炭产业新的发展方式,贯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折过于突兀,但考生应明确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主体,所以应转变立场,从独立行政的角度来提出相应的措施,具体来说可改为:为走出困局,必须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企业重组、兼并,一科技创新为载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体而言可采取一下措施)。
一,坚持淘汰落后产能。始终把产能指标放在首位和淘汰标准,对于低产能的煤矿企业首先责令停业,然后视规模大小决定兼并或整改,贯彻低碳产业理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不够简单的罗列,应联系材料的背景或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加以必要的分析)。
二,坚持走规模化道路。政府主导,以行动推进大企业兼并小企业,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强企业兼并弱企业,整合整个煤矿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集中力量办好高规模,高规格,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引领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同上)。
三,坚持推进技术创新。要把技术创新作为改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提高产能的重要手段来抓,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煤炭的回采率,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升煤炭业的竞争力(科技创新可结合国家政策的扶持,资金的投入、人才的培养等角度进行阐述)。
四,坚持狠抓安全生产。按照相关规定抓好煤矿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工作,从源头上把握低安全系数企业的准入。做好安全生产监督工作,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改善设备和作业环境,强化生产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本措施同样应从体制机制、社会监管等角度加以分析)。对煤矿业的重组整合,适用于其他能源产业甚至(乃至)整个经济领域,借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东风积极推进煤矿产业的重组整合,拓宽煤基多联产延伸,拓展其他产业摆脱单一产业结构的局限性,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后的总结过于简单,可结合时代发展的主题(科学发展观等)来论述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意义,并结合一些号召性的语言重申文章的论点,以深化主题)。
总评:文章的论点较为明确,但行文的结构不够完整,没有具体的分析当前情况下,我国煤炭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发展的原因,同时应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客观的分析进行煤炭产业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与社会价值,以增强对主题的论证。所提措施不够系统全面,建议按照思想教育、体制建设、国家政策、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等角度来阐述相关措施,并联系材料中的相关案例进行论证,以增强所提措施的说理性。总体而言,考生对于申论写作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对于行文的各个部分的调度、协调能力还有待增强。同时,在行文的过程中应紧密的联系材料,并结合时代发展的主题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以增强行文的规范性与现实感。
本题总分:60 分,考生可得28分
第三篇:申论归纳概括题提分技巧
归纳概括题解题技巧
随着2018年国考进入尾期,2018年省考接憧而至,在公务员考试中,申论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而在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题又作为必考基础题型牢牢占据一席。并且,归纳概括能力还是作答其它各类题型的基础,重要程度可见一斑,毫不夸张地说,归纳概括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申论分数的高低。
然而,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考生能够按照申论作答流程找到答题所需要点的位置,但在对要点进行加工、书写到答题纸上时却漏洞百出。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准确书写呢?就让咱们大树教育专家给你支招!
一、抓住材料首句关键词,初步界定关键要点
申论材料的组合是符合一般逻辑思维规律的,例如,开篇点题或是结尾总结。考生在答题时,只需要紧紧围绕每个段落第一句话出现的关键词来组织答案,有的放矢,定能百发百中。例如:
请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新生代农民工在观念上与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着哪些方面的转变。
这道题目让考生找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在观念上的转变”,材料中一共讲了4点转变,我们以其中一点为例。第一个要点出现的段落首句为“传统农民工近似于候鸟的打工方式和亦工亦农的经历造就了他们城市过客心理”。分析这个句子可以发现它的关键词就是“传统农民工”“过客心理”,讲的是传统农民工对待他们打工城市的心态和观念。所以我们在组织答案时,就应该包含“打工城市”“心态”“观念”这样的关键词,最终经过整理确定为“对务工城市的心态发生转变”。
申论作答一般要求考生有二次归纳概括的能力,即在表述答案时,先用简短的句子将内容阐述出来,然后再结合材料对要点中的关键词进行补充说明。以上这个方法只是教会我们完成了第一步,那如何进行补充说明呢?我们来看第二步:
二、寻找段落标志性词汇,合理扩充关键词
在对要点关键词进行补充说明时,考生要充分把握材料的标志性词汇,如表示观点的、表示转折的、表示并列的等等。
还是以刚才的题目和段落为例,我们需要结合材料补充说明“对打工城市的态度”究竟是如何转变的。材料的整体表述为:
传统农民工近似于候鸟的打工方式和亦工亦农的经历造就了他们城市过客心理。据清华大学对农民工家庭的一项调查,89.7%的农民工表示将来一定会回到家乡定居,只有10.3%的人表示不回到家乡定居。其他学者根据历年来农村外出流动人口数据估算的结果也大致如此,即在传统农民工中,大约有10%左右的人逐渐在城市沉淀了下来。然而,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报告,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有55.9%的人准备将来“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远远高于17.6%的农业流动人口整体水平。
阅读材料之后,考生可以发现,“然而”这一表转折的词汇将材料分为明显的两部分:前半段讲传统农民工对城市的态度——过客心理;后半段讲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态度——长期定居。所以,考生就可以很轻松地组织出对打工城市的态度转变是“从过客心理向期盼在务工城市长期定居转变”。
有了前两步的基础,我们只要将他们进行简单的合并,就可以得到最终的答案“对务工城市的心态发生转变,从过客心理转变为期盼在务工城市长期定居”。是不是十分简单呢!
同学们认真学习老师教的方法技巧,在今后的考试中一定会有所帮助,我们提供的知识不光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以后在生活中对大家的学习工作有帮助。
资料来源:贵州大树教育教师整理所得。
第四篇:申论提分的名言警句
公务员 申论 名言警句
社会公平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2、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清·何启)
3、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吴兢)
4、公正是施政的目的。(笛福)
5、虚荣告诉人们什么是荣誉;良心告诉人们什么是公正。(兰多)
6、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7、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鸠)
8、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
9、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清·康有为)
10、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莎士比亚)
11、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西塞罗)
12、一切背离了公平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柏拉图)
13、缺乏公正,则无道义可言。(西塞罗)
民生问题(就业、社保、教育)
1、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贾谊)
2、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魏子)
3、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清·陈天华)
4、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宋·程颐《代吕公著应诏上神宗皇帝》)
5、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孟子)
6、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
8、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9、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
10、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11、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12、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
13、君依于国,国依于民。(李世民)
14、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15、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偃虹堤记》)
16、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
改革
1、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邓小平)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
4、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
5、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既坚决、又审慎的方针。决策一定要慎重,看到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以后再下决心,但改革总要有一个期限,不能太迟。(邓小平)
6、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同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相适应,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必然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拖经济发展的后腿。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邓小平)
7、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鲁迅)
8、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
9、变法则民智,变法则民强,变法则民生。(清·谭嗣同)
10、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清·魏源)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
1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
13、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清·梁启超)
14、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15、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汉·杨雄)
创新
1、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诗经)
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3、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6、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汉·刘安)
7、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8、德贵日新。(康有为《论语注》卷九)
9、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1、不日新者必日退。(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12、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13、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歌德)
14、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
干群关系篇
1、只有不合格的干部,没有不合格的群众。(毛泽东)
2、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周恩来)
3、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
4、实干,党民心连心;空谈,干群背靠背。(杨茂平)
5、做人民的牛,做护堤的石,做炉中的炭,做铺路的砖。(陈赛国)
6、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燮)
7、人聚则强,人散则弱。同心同德,庶几有成。(清•魏源)
8、为政,通下情为急。(明•薛渲)
9、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宋•胡宏)
10、足寒伤心,民寒伤国。(汉•荀悦)
11、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明•谢榛)
12、君舟民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荀子)
1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14、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情则乱(墨子)
15、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傅子•正心篇》)
16、师克在和,不在众。(左传)
17、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
18、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
19、树叶离开枝头是腐烂的开始,干部脱离群众是腐化的开端。(当代)20、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当代)
21、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22、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
23、力量越大,责任也就越大。(金龙升)
24、责任就像水、空气、食物一样重要。(洪能翔)
修身篇
1、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量!——罗曼·罗兰
2、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歌德
3、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4、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谢榛(明代诗人)
5、不是地位使人增光,而是人使地位生色。——苏联谚语
6、看不上自己地位的人肯定也配不上这种地位。——谚语
7、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古罗马哲学家)
8、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俾斯麦
9、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不是气力。——雨果
10、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
11、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巴甫洛夫
12、与其隐己之短,不如隐己之长。——费尔巴哈
13、最有学问和最有见识的人总是很谨慎的。——卢梭
1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15、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谚语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1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
1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1、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劝兴》
2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3、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李大钊
24、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25、阳光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生。——民谚
26、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27、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28、书籍是全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9、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30、富有臂力的人只能战胜一人;富有知识的人却所向无敌。——苏联
31、知识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32、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3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34、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埃德蒙·伯克
35、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36、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37、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38、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荀子
39、食之以时,用之以礼。——孟子 4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4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42、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4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朝·朱柏庐《朱子家训》
44、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司马光·资治通鉴
45、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
46、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松下幸之助
47、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48、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西塞罗
49、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50、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治国篇
1、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2、我无论做什么,始终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巴甫洛夫
3、我不配做一盏灯,那就让我做一块木材吧。——巴金
4、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白求恩
5、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
6、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
7、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8、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拜伦
9、有错误要逢人便讲,即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周恩来
10、例外恰恰证明了规章的合理性。——拜伦
11、恪尽职守的精神比个人的声望更重要。——林肯
12、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白居易
13、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14、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15、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法国寓言诗人)
16、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17、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宋·范仲淹
18、权力失去监督是祸害,私欲失去控制是灾难。——当代
19、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当代
20、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21、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2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3、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4、轻诺必寡信。《老子》
25、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26、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29、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30、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
31、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32、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宋•王安石
33、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宋•朱熹
34、纸上得来终非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35、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36、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37、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
38、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林肯
39、人惟一可以自我夸耀的只有职责。——培根
40、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41、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毛姆
42、我们的地位向上升,我们的责任心就逐步加重。升得愈高,责任愈重。权力的扩大使责任加重。——雨果
43、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
44、要使周围的一切都大放光彩,自己也应该像蜡烛那样燃烧。——高尔基
45、上天从没有赋予一个人任何权力,若非同时让他肩负相对的责任。——赭罗德·约翰逊
46、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约翰·肯尼迪
47、承受个人生命责任的意愿即是自尊自重的泉源。——珍·迪迪安
48、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诸葛亮
49、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50、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明•吕坤
齐家篇
1、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
2、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富兰克林
3、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4、誉之不喜,毁之不怒。——司马光
5、管理者的最基本功能是发展与维系一个畅通的沟通管道。——巴纳德(美国管理学家)
6、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
7、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笛卡尔
8、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卢梭
9、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10、慈母爱子,非为报也。——刘安
1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子
12、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不是罪恶的助手。——西塞罗
13、加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隐藏着甜蜜的爱。——萧伯纳
14、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1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尽欢颜。——唐•杜甫
17、别人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英国
18、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伏尔泰
19、家庭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爱默生
20、家庭是文明的核心。——杜兰特 仁慈始于家庭,但不应当止于家庭。——福 莱
21、祈求三样事物吧:一个好妻子,一个好胃口,一个好梦。——犹太格言
22、管理一个家庭的麻烦,并不少于治理一个国家。——蒙泰格尼
23、勤劳的家庭,饥饿过其门而不入。——富兰克林
24、你只要有一件事对你所爱的人保守秘密,你不久就会无所顾忌地把什么事物都对他保守秘密。——卢 梭
25、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
26、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林肯
27、勇敢的人随遇而安,所到之处都是故乡。——英国剧作家 菲利普.M.28、明智者四海为家--地球是他的壁炉,蓝天是他的客厅。——爱默生.R.W.29、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爱当家,孩子也是出于对父母的爱而顺从大人。—— 培根 30、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歌德.J.W.31、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是向游子敞开大门的地方。——罗伯特.F.32、逆子无情甚于蛇蝎。—— 莎士比亚
33、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这是以往有涵养的大人明智的做法。这种美妙的家庭情感,在我看来,和大人赠给孩子们的那些最精致的礼物一样珍贵。——华盛顿
34、我父亲总是说,一个孩子需要四样东西--充分的爱、富于营养的食物、有规律的睡眠、大量的肥皂和水--这些完了呢,他最需要的是一些明智的放任。——普里斯特.I.B.35、科学的博爱精神把分散在世界各地、各种热心科学的人联结成一个大家庭。——罗斯福
36、家庭是大自然创造的杰作之一。——桑塔亚那.G.37、你将拥有的家庭比你出身的那个家庭重要。——劳伦斯.D.H.38、父亲们最根本的缺点在于想要自己的孩子为自己争光。——罗素.B.39、每个人的家对他自己都像是城堡和要塞。——科克.E.40、越早把你的儿子当成男人,他就越早成为男人。——洛克.W.J.41、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萨克雷.W.M.42、要使婚姻长久,就需克服自我中心意识。——拜伦
43、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比沏
44、他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因为他的家庭和睦。——(德)歌德
45、家庭乃主人之城。——(日)中江兆民
46、家庭不单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处。——里耶
47、你要尽其所能把你的家庭造成一个生活中心,在这里面,一切良好的事物会被抚育培养起来;在这里面,你的忠诚、热望、同情,以及整个你生命中高贵的东西,会被发扬光大起来。——阿瑟•米
48、一个美满的家庭,有如沙漠中的甘泉,涌出宁谧和安慰,使人洗心涤虑,怡情悦性。——兰尼
49、舒适的家庭生活,是帮助一个男人成事立业的要素。——雅科硕
50、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英)萧伯纳 天下篇
胡锦涛语录
1、坚定不移的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2、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坚定信心、携手努力,我们才能共渡难关。
4、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人民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关心。
5、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练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
6、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7、我们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8、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既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要迎接挑战、居安思危,时刻准备应对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
9、加强文明对话,有利于各国、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学习,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10、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温家宝语录
1、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2、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我们现在的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我们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都要更多地关注穷人,关注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在我们的社会中还占大多数。
4、“你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亲人,你们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我是你们北京的亲人”!
5、中国的发展不会损害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不是破坏者。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6、要使政府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这就需要公开、透明。只有政府了解基层和群众的情况,它才能够进步;也只有人民了解政府行为的真实情况,人民才能给政府以有力的支持和合理的批评。
7、要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炽热的心,为了明天,充满希望地向前迈进!
8、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9、目标不是决定一切的,但是它就像一艘航船中的罗盘一样,如果一艘航行中的船没有罗盘,它就不知道朝什么方向航行,什么时间到达。有一句谚语:这样的船只有逆风不会有顺风。
10、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任何地区和国家,民主制度的状况、优劣,都要以实践为标准。
第五篇:申论中提分的名言警句
公平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就业、社保、教育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孟子)
改革
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鲁迅)
创新
日新之谓盛德。(周易)
干群关系
君舟民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荀子)
节俭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论下》
治国篇
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贪污和浪费,是最大的犯罪——毛泽东
齐家篇
勤劳的家庭,饥饿过其门而不入。—富兰克林农业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李世民(唐)环保
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人才
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