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克思原理概论演讲稿
演讲稿
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我们小组对第三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现在,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
2、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看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
3、科学技术对社会历史发展作用
4、从道德的建设看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5、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我组讨论的情况吧!
一、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文化商业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在日趋多元化的当今世界,文化不自然地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扮演着举重若轻的角色,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从某种程度上,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也是一个民族能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不可或缺的个性特征。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看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原有的生产关系上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之更好的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
2:经济社会发展到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同时,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相比,我们现有的政治制度(等同于生产关系)改革相对滞后,原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在部分领域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3: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坚持不懈地对生产关系进行优化,使之更好的适应和促进新形势下的生产力发展。4:应该认识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螺旋式的推进,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适时地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使之更好的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科学技术对社会历史发展作用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学技术革命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如18世纪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以电力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革命;20世纪中期以后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尤其是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高科技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革命。
然而,科学技术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四、从道德的建设看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1: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宽广,导致现在世界村的形成。
2:科技发展失调给又人类造成危害:如DDT农药的大量使用,对人和生物产生了持久的毒化作用。3:对科技管理失控的危害:如核电站事故会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4:高技术犯罪:如计算机网络已被用来犯罪,并且这种犯罪方式及其的高明不易被侦破,这给我们的人民警察们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5:科技发展及应用引起的生命、资源环境、信息网络、空间等重要的科技领域中的伦理问题。
五、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关于谁是社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英雄史观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它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和帝王将相的意志、品格、才能决定的,人民群众不过是消极、被动的“惰性物质”,是少数英雄人物的盲目追随者,从而完全抹杀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驳斥了这种“英雄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又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全部历史发展的基础。从这个基本点出发,必然得出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也就是物质生产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历史,即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具体来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表现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要生存、发展,首先就要有吃、穿、住、用等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然而这些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生活资料都是劳动群众创造的。如果没有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人们就不能生存下去,其它任何社会活动,如政治、科学和文化艺术等各种社会活动就根本无法进行,也就无所谓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的前提。因为,人们只有在解决了生存必须的物质要素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从事科学文化活动,创造精神财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又成为精神财富唯一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因为任何精神产品都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普通劳动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所以,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精神财富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的发展变化,是由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运动所引起的,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社会形态的更替,并非是由这一矛盾自己来推动实现的,而是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结果。所以,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某种社会活动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其胜败的关键。人心向背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人民群众成为社会革命的主力军。
第二篇:马克思原理演讲稿
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矛盾
很多同学会说自己来大学里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这本身是一个矛盾的说法。就个人而言,这样的同学我是很欣赏的,因为自称什么都没学到的他可能比某些学霸级的人物还要牛叉很多。比如说他学到了交友的方法,还有学习的方法。
我不喜欢听马克思原理这门课,我猜很多人也不喜欢。因为听这门课很矛盾,谁叫马克思原理分析的就是矛盾呢。今天我们还是直捣核心,讲唯物辩证法,学习一下分析矛盾的这种方法。希望能减少囤积在大家心里的那些矛盾。唯物辩证法分析矛盾有这么几条:
处理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
处理矛盾必须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处理矛盾还要意识到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处理矛盾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那我们先来看第一条,处理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觉得这个能力每个人多少都具备一些,就不多说了。二:处理矛盾必须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跟我们友好的国家很多,不友好的也不少。我们领土争端中:印度方向,前阵子总理辛格过来访问,和我们签订了边界防御合作协议;菲律宾、越南方向,好像已经听不到他们挣扎的一些声音了;然而跟日本,自从钓鱼岛问题国有化以来,我们一直是跟他对着干的,从国防部、外交部的官方陈词中可见一斑。因为这是我们国家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我以为中国对钓鱼岛问题是这样定位的。三:处理矛盾还要意识到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我不知道这里有没有同学晚上怕黑的,反正我是怕的,至少小时候很怕。不过看了这段视频后,很多人就不会怕了。。。。。。视频。。。。。。。这里的怪物与恐惧是相互依存的,没了恐惧,这个臆想的怪物也就不复存在了。四:处理矛盾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运动会,跑步去了。我觉得自己表现得挺好的。不料一回来就有同学半开玩笑式地对我发火:“盼,看你在里面的时候,就想冲进来揍你一顿。跟在你旁边的那女生对你多好,帮你背了个那么大的书包不说,你还不停地对她指手画脚,然后又突然一个人跑开,你太过分了,我们都看到,后来那女生被你气走了。”我一听就懵了,我和那女生相处的挺好的啊。她是运动员助理,所以就帮我背一下书包;中间她问了我一些问题,什么200米起点、终点位置,还有我的道次等,所以我就比划给她看了;短跑热身还是挺重要的,赛前我就做了几个小冲刺,所以跑动可能有点多;最后她说要在终点处等我,那我也就很爽快地答应了。这个事情我后来站在同学的角度分析了一下,觉得同学处理这个矛盾的时候真的是很有分寸的。换我在看台上瞅见这一幕,如果揍不到人我可能直接把自己给揍了。
希望大家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矛盾时能灵活地、分主次地、适度地加以应对,照着试试看吧,或许这古董的原理真能让你事半功倍。谢谢大家!
第三篇:自考马克思原理概论简答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诠释和回答:(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4)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简/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它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原因:
(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和循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41.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P19)(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特点,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3)把握规律性,要求我们不断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4)富于创造性,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提出新理论,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各自的特点。(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却是表面的、不深刻的。(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它比感性认识深刻。
43.简要说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劳动改变了古猿的生理结构,创造了人的手和脑,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人类和人类社会。(2)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存在,就必须解决人们吃、穿、住、用的问题,为此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3)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实践的持续进行,使生产力不断发展。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得以解决,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科学实验的进行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44.简述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1)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一个最卓越的思想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2)无产阶级要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建立起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即由无产阶级对整个社会实行国家领导。(3)无产阶级专政,也即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不但是镇压各种敌对势力的强有力的国家机器,更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自己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4)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改造社会、发展生产、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45.简述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特点。(1)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同历史
哲学原理第 1 页
上以往的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之间的过渡和更迭具有重大差别。以往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的过渡和更迭是由新的、性质完全不同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伴随着这种过渡和更迭,必然是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斗争,乃至通过武装斗争的形式来实现。(2)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二者之间不存在对抗性矛盾。因而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只是从不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到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它表现为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过渡和变化。这个过渡可以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革新、调整、完善和发展,逐步对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方面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方面进行改革,使共产主义因素日益孕育、壮大和成熟,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出必要条件,从而在将来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4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的特点: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这就是资本价值增殖的秘密。所以,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42.简要说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是高度概括、高度抽象的范畴,它们包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因此,二者的关系问题,是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历史观的斗争,归根到底是围绕着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展开的。(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要想达到预想的目的,就要使社会意识符合社会存在,否则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43.简述真理与价值的关系。(1)真理问题研究人的认识是否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真理的价值问题研究真理有什么用、能满足人的什么样的需要。真理与价值是对立的统一。(2)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二者的区别。真理是讲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要求认识要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价值是指外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3)真理与价值又是统一的、不可分的。首先,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成功地改造世界,以实践成果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的价值。人们之所以追求真理,就是因为它有价值,真理与价值是不可分的。其次,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必定是在真理的指导下实现需要的满足。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要求人们对价值的追求应建立在真理的基础之上。(4)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它的功能上。第一,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第二,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第三,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功能。
44.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P111)(1)认识的有限性是指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是无限的。(每个时代的人的每一次具体的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都是有限的;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则具有无限性。(2)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是辩证统一的。整个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存在于每个时代的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中,并通过无数有限性的认识而得以实现。(3)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
45.简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1)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首先,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另一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其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我们在分析问题,特别是分析形势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并且注意主流和支流的相互转化。
41.简述借贷资本的形成与本质。
(1)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职能资本家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成为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这些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主要有: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循环过程中,有的资本家需要补充货币资本,从而需要借入一定数量的货币资本,这就产生了借贷关系。因而,从职能资本的运动过程中暂时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为获取利息而借贷出去时,就转化为借贷资本。(2)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并服务于职能资本的特殊资本形式。借贷资本也要参加剩余价值的瓜分,利息就是产业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所获取的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因而,借贷资本一方面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体现着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借贷资本家就是不从事实际的生产经营和商业流通活动而专为职能资本家提供服务,并取得利息收入的资本家。
42.简述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1)垄断产生后竞争依然存在。首先,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核心机制,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资本主义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竞争当然不会消失。其次,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经济主体来看,虽然在某些部门存在着垄断组织,但也还存在未形成垄断的部门及大量的非垄断企业,这些经济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即使是已形成垄断的部门,也绝大部分是几个垄断企业并存,它们之间本质上依然是相互竞争的关系。(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但存在着竞争,而且竞争的主体、形式、内容和激烈程度,都较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有新的发展。从竞争的范围来说,大体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等。(3)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竞争的目的不同,垄断时期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②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不但以前的各种竞争手段在继续使用,而且由于垄断的存在,各种凭借垄断地位采取的新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③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由于垄断组织的实力及其所采用的手段与自由竞争阶段的企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竞争的激烈和持久及其造成的破坏,也大大超过了自由竞争阶段。④竞争的范围不同,垄断阶段的竞争不仅存在于国内,而且扩展到了国外,除了经济领域的竞争处,还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
43.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资本主义最初的发展时期,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代替封建社会经济形态,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有其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初期,其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垄断资本主义则进入了资本主义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后期,虽然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都曾对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是,这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日益暴露出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面。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这种调整对缓和其内在矛盾与促进生产力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它终究不能解决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生产的高度社会化,要求突破和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本质要求。事实上,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特别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出现了许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扬弃”的现象。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私人资本变为股份公司的联合资本。(这种联合资本已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由于它突破了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缓解了生产社会化发展日益受到的单个私人资本的限制和束缚,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工业和科技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深化,它促成了垄断的产生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它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社会化达到了更高程度,为转向社会主义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
44.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1)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这是以往不同私有制之间相互取代所发生的革命不可比拟的。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变迁一直是以一种私有制取代另一种私有制,这之中也会发生革命,例如资产阶级革命。但与社会主义革命比较起来,资产阶级革命并不要求消除私有制,而是代之以资本主义私有制。(2)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以往的革命是以一个阶级的剥削与统治代替另一个阶级的剥削与统治,无产阶级革命则是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并最终消灭阶级和阶级统治。(3)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私利,他们的存在与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没有矛盾和冲突。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它的阶级利益同广大劳动者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无产阶级革命必然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最广泛的革命。(4)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并不是目的,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经过一段过渡时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再经过社会主义建设,使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得到全面发展,进而迈向共产主义,这才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远景和方向。
45.简述社会主义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P327)(1)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3)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性。(4)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和发展的,人们在寻找适合本国的社会主义之路,试图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这种探索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如果偏离了这一原理,就会导致失败;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脱离本国的实际,同样也会付出沉重代价。
4、简述“两大发现”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中的作用。
(1)物唯史观的作用:第一,找到了社会发展终极原因,揭示了历史发展根本规律,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之上;第二,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第三,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2)剩余价值学说的作用:第一,揭示对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无偿占有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基础;第二,揭示了剩余价值和积累,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第三,揭示了无产阶级一无所有的经济地位.3、简述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答::(1)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还没有达到能够实行按需分配的高度。(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第一需要,还是个人的谋生手段。(3)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每个人提供给社会的只是自己的劳动,分配个人消费品也只能以劳动为依据。
第四篇:马克思原理概论题库6
一、判断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根源于资本集中的不断发展。(2)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自由竞争。(3)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垄断利润。(4)垄断的形成消灭了竞争。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缓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6)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基础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
(7)跨国公司就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大企业,通过谈判结合而成的国际经济组织。(8)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再发展到国家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身调节。
(9)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种必然性根源于资本集中的不断发展。
(10)金融资本是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发展成的资本。
二、单选
1、通货膨胀是()
A.商品供不应求,使物价上涨 B.商品供过于求,需要发行货币
C.纸币发行过多,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D.纸币发行不能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 C.
2、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即()A. 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资本积累阶段
B. 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种必然性根源于()A.资本集中的不断发展 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4、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
A.是自由竞争 B. 垄断利润 C.垄断统治 D. 资本主义私有制
5、私人垄断的产生是由于()A.实行殖民政策的结果
B.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的必然结果 C.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直接结果 D.资本家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结果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在于()
A.围家垄断资本在数量上的优势 B.私合营企业
C.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D.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与发展 B.危机频繁爆发,要求国家干预经济
C.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政策的国际协凋 D.国内劳资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8、垄断利润是()A.垄断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
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起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垄断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D.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涧
9、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动力是()
A.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C.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
10、垄断利润是()
A.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B.是平均利润的一种形式 C.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是低于平均利润的
1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B.国与国的经济联系加强
C.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 D.世界生产体系正在形成
12、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垄断 D.滞胀
13、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私有制 B.垄断统治 C.自由竞争 D.垄断组织
14、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是()
A.能够缩小各国之间的差距 B.既提供机遇又带来挑战 C.使发展中国家受益更多 D.有百利而无一害
15、垄断形成后,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A.商品输出 B.资源输出 C.资本输出 D.劳务输出
16、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17、资本主义垄断阶段()A.垄断完全排除了竞争 B.垄断和竞争并存
C.只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没有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D.只有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没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18、国际经济一体化()
A.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B.是各国独立发展经济的要求
C.是各国放弃本国经济利益促成的 D.意味着各国之间不再有经济矛盾
19、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
A.竞争手段实现的 B.宏观调控实现的 C.垄断价格实现的 D.工业企业实现的
2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统治者是()A.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和工业资本家 C.商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家 D.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三、多选
1、垄断价格()
A. 是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能保证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市场价格 B. 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
C.由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构成 D.改变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
2、垄断价格分为()
A.垄断高价 B.垄断平价 C.垄断低价 D.市场价格
3、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 C、商品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
4、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调节的目的在于()
A.缓和社会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 B.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 C.维护垄断资本的统治 D.维护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5、垄断不能消灭竞争的原因在于()A.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B. 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所有的生产部门和企业 C. 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也始终存在 D. 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私有制经济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概论》学习总结
《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概论》学习总结
一、学习体会
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我原以为会是死板而单调的理论教学,可是老师很具有创新精神的增加了很多有趣课堂活动,其中,我觉得辩论赛这个活动就办得相当成功,这项活动不仅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更锻炼了我们的临场应变能力。
在这门课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慢慢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
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角度。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指导人类更进一步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断推进世界的发展。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积极进取,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实践总结,追求真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中国乃至全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些同学认为这门课程深奥难懂 ,觉得虽然从初中政治就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了 ,但却一直认为它只是一门离现实比较遥远的科目 ,而且认为很少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但是我在学习这门课程时 ,发现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体现出其中的原理。比如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在我们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时时可以用到 ,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问题 ,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大学生不仅是处在一个思想比较成熟的阶段,而且也是处在一个思想可塑的阶段,开设这门课程无疑是给学生一次意义非凡的头脑风暴。
二、学习建议
我觉得学习理论最要紧的是搞对思想方法。因此,首先要学好哲学,学习正确的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是和实践最一致的哲学,研究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核心。其次,是要把学习与自己熟悉的生活结合起来,拿实践的经验同理论相印证当我们拿着书本读的时候,要时时刻刻回想到自己生活中的一切经验,以这些经验充实理论内容。真正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是要能具体解决实际问题。实践与理论的高度统一,既是实践的需要,更是理论学习的内在要求。另外针对这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而言,我觉得是很不错的,首先,老师讲课很有热情,其次,课堂活动也很有趣,把同学们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如果说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我觉得就是课堂活动可以选择一些既与理论知识相关,又能联系我们实际生活的主题。比如辩论赛这样的活动,我们就可以要求同学们联系学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