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年交通建设者创新型人才演讲稿
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努力成为**交通建设创新型人才海峡西岸经济概念的提出给**的经济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反映了党中央对**建设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更大作用的殷切希望。“**”战略提出后,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对**交通建设支持的力度明显加大,给**交通带来了历史性、跨越性的变化。**省交通厅明确提出,“十一五”后期将着力推进“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建设,从而助力海峡西岸经济区崛起。“一通百通,**先行”,在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中,我省对高速公路、港口、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了重新规划修编布局,交通系统只有自觉地把交通事业的发展与**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紧密结合起来,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不辜负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待。“**交通先行”给了我们广大青年一个拓展能力的大舞台,为我们交通新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成才环境,给了我们无限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对广大青年寄予了厚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作为**交通建设的新兵,我们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我们进行前所未有的奋斗,**交通建设需要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处在历史跨越巨变时代的我们,如何完成使命,如何不负重托,我认为青年人首先就是要成为创新型人才,创新是推动历史朝前发展的动力,腾飞的**交通建设也有着对创新型人才的渴盼。今天在青年论坛上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下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创新型人才?我认为创新型人才就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高度发展的人才。创新型人才必须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具备良好的献身精神和进取意识、强烈的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等可贵的创新品质。具备了这样一种品质,才能够有为求真知、求新知而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大无畏勇气,才能构成创新型人才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创新型人才具有哪些典型特征?首先创析新型人才有深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不仅精通本专业的最新科学成就和发展趋势,并且还要了解相邻学科及必要的横向学科知识。知识广博,爱好广泛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其次创新型人才有超前的创新思维。他们能够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能够恰如其分地找到解决难题的正确对策。能够从本源上发现重大问题,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及变化,及时发现他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既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同时又要符合自然与科学思维规律。第三创新型人才敢于面对困难。创新型人才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具有敢破敢立的勇气和魄力。他们喜欢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拓宽思维空间,开拓工作的新局面。第四创新型人才有理想有抱负。他们坚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为了既定的目标始终不懈地进行奋斗,锲而不舍,遭到阻挠和诽谤不气馁,遇到挫折和挫败不退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自暴自弃,不轻言放弃,他们一旦认准了目标就会锲而不舍地追求成功。第五创新理人才永不满足。他们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喜欢与别人公平竞争,而且愿意向别人学习,愿意不断地超越自我。
三、如何成为创新型人才今天我在这里想着重阐述的是作为**交通建设一代新人的我们,在外部环境和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如何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能积极参与**交通建设并焕发自己活力和创造性的新一代交通建设者。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胡锦涛总书记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当代青年要牢固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广大青年一定要在人生的关键时期确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立志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终身奋斗。
(二)要勤奋刻苦学习有位哲学家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一个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的直径,他感到自己未知的领域就是圆的周长。知识越多,直径越长,圆周越大,越刻苦学习,他越知道圆周以外的未知领域多;而知识越少,直径越短,他以为知识就那么一小圈。我们正处于知识创新的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不懂得和不熟悉的东西很多,我们青年一定要有学习的紧迫感,抓紧学习、刻苦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使学习成为我们的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习惯。
第二篇:青年交通建设者创新型人才演讲稿
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努力成为**交通建设创新型人才
海峡西岸经济概念的提出给**的经济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反映了党中央对**建设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更大作用的殷切希望。“**”战略提出后,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对**交通建设支持的力度明显加大,给**交通带来了历史性、跨越性的变化。**省
交通厅明确提出,“十一五”后期将着力推进“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建设,从而助力海峡西岸经济区崛起。“一通百通,**先行”,在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中,我省对高速公路、港口、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了重新规划修编布局,交通系统只有自觉地把交通事业的发展与**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紧密结合起来,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不辜负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待。
“**交通先行”给了我们广大青年一个拓展能力的大舞台,为我们交通新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成才环境,给了我们无限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对广大青年寄予了厚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作为**交通建设的新兵,我们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我们进行前所未有的奋斗,**交通建设需要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处在历史跨越巨变时代的我们,如何完成使命,如何不负重托,我认为青年人首先就是要成为创新型人才,创新是推动历史朝前发展的动力,腾飞的**交通建设也有着对创新型人才的渴盼。
今天在青年论坛上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下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创新型人才?
我认为创新型人才就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高度发展的人才。创新型人才必须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具备良好的献身精神和进取意识、强烈的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等可贵的创新品质。具备了这样一种品质,才能够有为求真知、求新知而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大无畏勇气,才能构成创新型人才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创新型人才具有哪些典型特征?
首先创析新型人才有深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不仅精通本专业的最新科学成就和发展趋势,并且还要了解相邻学科及必要的横向学科知识。知识广博,爱好广泛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其次创新型人才有超前的创新思维。他们能够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能够恰如其分地找到解决难题的正确对策。能够从本源上发现重大问题,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及变化,及时发现他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既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同时又要符合自然与科学思维规律。
第三创新型人才敢于面对困难。创新型人才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具有敢破敢立的勇气和魄力。他们喜欢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拓宽思维空间,开拓工作的新局面。
第四创新型人才有理想有抱负。他们坚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为了既定的目标始终不懈地进行奋斗,锲而不舍,遭到阻挠和诽谤不气馁,遇到挫折和挫败不退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自暴自弃,不轻言放弃,他们一旦认准了目标就会锲而不舍地追求成功。
第五创新理人才永不满足。他们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喜欢与别人公平竞争,而且愿意向别人学习,愿意不断地超越自我。
三、如何成为创新型人才
今天我在这里想着重阐述的是作为**交通建设一代新人的我们,在外部环境和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如何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能积极参与**交通建设并焕发自己活力和创造性的新一代交通建设者。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
胡锦涛总书记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
当代青年要牢固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广大青年一定要在人生的关键时期确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立志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终身奋斗。
(二)要勤奋刻苦学习
有位哲学家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一个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的直径,他感到自己未知的领域就是圆的周长。知识越多,直径越长,圆周越大,越刻苦学习,他越知道圆周以外的未知领域多;而知识越少,直径越短,他以为知识就那么一小圈。
我们正处于知识创新的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不懂得和不熟悉的东西很多,我们青年一定要有学习的紧迫感,抓紧学习、刻苦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使学习成为我们的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习惯。
同时,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有针对性地学习宏
观经济、交通建设及专业知识。学习重在实践,理论要联系实际。要向有实际经验的老同志学习,提高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要善于总结经验
在工作中我们要勤于总结,要学会总结经验,也要学会总结教训。既要把成功的启示总结出来,用于指导今后的工作实践,使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又要把失败的教训查找出来,作为今后工作的警
示,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四)要勤于思考钻研
社会的加剧变化对我们每个人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在这个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科技经济的二十一世纪,作为一名**交通建设者不但要掌握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还要把自身的钻研思考力和先进的管理能力当作永恒主题。勤于钻研思考有利于我们很好的把握工作重心,使工作开展起来行之有效,更好的保持创造能力。
这里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我们特区稽征人勤于钻研的好典型,他就是我们**稽征处科教科副科长黄应峰同志,近几年来他带领组织技术人员开发了全省最早的区域联网征费系统、全省最早的费源中心管理系统、全省最早的客户端征费系统、银行代征系统、全省稽征系统车辆数据网上查询系统、银行一卡通代扣系统等一系列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便民利民服务措施的应用软件,得到了省局高度的赞扬。
在工作方面,他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对待稽征事业一往情深。他勤勤恳恳工作,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努力钻研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他经常忙奔于机关各科室和基层所之间,由于他精通稽征业务,所以经常帮助同事们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他的手机就像移动公司的10086客户服务电话一样,一天响个不停。即使遇到很刁钻的车户他都能耐心的跟车户解释征费政策、法律法规,且从不嫌繁琐的为车户查询车辆档案资料,让车户满意而归。对于他来说,加班只不过是家常便饭,经常是早出晚归、以处为家,特别是每年新开征的非常时期或是征费政策的调整时期,他一个人肩负着征费软件的修改、征费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实属不易。在全省最早进行征费联网运行的**市征费联网系统、**市商业银行的代征系统都融入了他的心血和智慧,正是他那孜孜不倦、勤勤恳恳的工作,才有了几年来征费系统稳定高效的运行。
从黄应峰同志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脚踏实地工作的身影;感受到了创新型人才的特点,我们体会到了他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精神,他为我们年青人树立了创造性地工作的榜样,他的事例告诉我们注意平常工作中不起眼的点点滴滴,静下心来,潜心钻研,努力思考,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样可以创造不平凡的精彩。
(五)勇于艰苦创业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振兴民族精神的需要。即使将来经济有了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大的改善,我们仍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创业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青年人思维敏捷,精力旺盛,自主意识较强,最易成长为创业型人才。广大青年是否具有强烈的创业精神和强大的创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
所以我们青年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一定意义上看,创业的本质在于创新。青年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走在全社会创新的前列。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要努力做自主创新的先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明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典型、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未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同志,在创建冬暖式蔬菜大棚之初,为了求证大棚的最佳地理朝向,用罗盘连续两年观测当地的光照情况,最后提出了本地区的大棚最佳朝向为正南偏西5度的理论,来自北京的专家都赞叹说,“地理学上的专题被一个土专家钻研透了”。在带领群众发展蔬菜生产的过程中,也正是基于他这种严谨科学的创新实践,才使他得以不断改进种植模式,并相继研发了立体种植、无土栽培等20多项蔬菜种植新技术,从而由一个土生土长的普通农民,站到了农业科技的最前沿。
(六)要培养高尚品德
古有云: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优良品德的形成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交通建设需要崇高精神来支撑和推动事业的发展。重视修身养性,提高道德修养,是践行“三个代表”的客观要求。青年人可塑性大,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我认为我们必须从平时做起,从点滴做起,重视修身,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品德,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作为**年青一代交通建设者,我们将在带来的发展进程中担当重任,交通建设事业要求我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而且要有高尚的情操、顽强的意志,要努力成为有德有才、全面发展的人。
我们也相信,只要我们思考思考再思考,钻研钻研再钻研,创新创新再创新,定能肩负起**交通建设的沉重使命,定能为**交通建设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第三篇:创新型人才
时代召唤创新型人才
——20xx年工作阶段性总结
世间最宝贵的是人才。历史前进,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无不折射着各个时代、各种人才创造智慧的光芒。邓小平曾高瞻远瞩地指出:“人才不断涌出,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新世纪,以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全球化大潮正滚滚而来,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科技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财富,谁就拥有无与伦比的竞争力。
作为支行性网点主任的我在支行、市行的领导下,在网点同事们的大力协助下,较好地完成了本的工作任务,履行了自己在金融岗位的职责。在本我认真贯彻落实有关金融政策方针,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工作中,以“跑赢大市、逐年增盈”为经营策略,抓住“发展与内控”二大工作主题不放松,分析研究网点所处境况,加强优势,减弱劣势。随着我行大计紧锣密鼓的进行,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发展管理要求更高、各项任务也更为繁重,作为一名基层网点的主任,我既深感责任重大,又有干好工作的强烈使命感。回顾一下本的工作,我总结业务发展离不开人才,更需求创新型人才。现将个人20xx年工作阶段性总结报告如下:
一、政治思想学习情况:
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从不怠慢政治思想的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行里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学习各类文件,掌握我行业务发展的新知识、新制度。严格遵守行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做好内控管理。在我任职期间,从未发生过违规违纪事件。
二、履行职务情况:
1、大力拓展存款业务,以此带动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担任主任第一天开始,我就知道,要真正管理好一个网点并不是件容易事,我深知责任重大。一切从零开始,没有老客户,没有资源,每一位客户,每一笔业务,都要从外揽进来,周边经营已久的其它商业银行,市场占额十分有限。要想克服网点地段较偏、客源有限的缺陷,在这样的困境下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采取紧逼战略,超常规的干。我克服了接手时存款负增长的困难,带领全体员工勇于开拓市场、积极营销,到九月末,我网点新增存款4200万,全面完成市行下达业务指标。在吸储工作中,我克服种种预想不到的困难,抢抓理财等有利时机拉拢大客户,牢固关系,从而实现800万私人银行客户2户,200万财富中心客户数5户,中高端客户数32户。时时关注金融局势,分析研究金融市场,在适当的时候向适合的客户推荐我行代理的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实现中间收入的增长。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坚持发扬勤奋努力的优良传统,激发网点员工积极的营销热情,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截止今年九月末,个金中间业务达到141万。在公司条线,一直存有一个大窟窿,为了替补这一缺陷,我和客户经理多次下榻公司,拜访公司主管,经过详谈,实现中小企业贷款3户,共计1100万左右,实现中间业务
收入15万,在拓展公司业务方面取得了开门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就本网点的特殊情况,我以创新意识,全新思维来考虑,最终得以发展。当今社会需要创新,我行的业务发展也离不开创新。
2、从严管理,切实规范和强化内部管理机制。
在大力发展业务的同时,我更加没有放松内部管理工作,按照市分行的要求,强化了主任、业务经理,大堂经理,柜员等岗位职责,使员工执行制度起来不折不扣。坚持每周一次制度学习,每季一次员工行为分析,使员工牢固树立了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增强了员工的法制意识、风险意识及责任意识,形成了以机制强化内控,以制度严格管理的内部管理模式。
3、服务大胆创新,全面提升我行窗口形象
在优势文明服务工作上,要求我行员工始终坚持“想客户之所求,急客户之所需,排客户之所忧”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务。我们相继推出了上门服务,业务创新等一系列服务举措,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做到操作标准、服务规范、用
语礼貌、举止得体,给客户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也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21世纪是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世纪。在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于中国银行来说,当前正处于由商业银行向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转型的重要时期,正处于加快发展和推进综合改革的紧要关头。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必须与其他企业一样要不断适应变化,顺应国内国际的发展趋势,加快创新。惟有此,才
能保证我们面对今后严峻而激烈的市场挑战。“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时代的召唤,事业的需要。
第四篇:创新型企业人才
雇用学习或自我积累:创新型企业知识积累方式研究
创新型企业的知识积累方式:纯粹自我积累或雇佣其他企业的人才(挖墙脚)对雇佣人才的使用:雇佣或合伙(激励理论)
要关注专利法
模型基础应该是内生增长模型(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
在弱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下
创新型企业对创新人才的保护机制研究
激励理论
第五篇: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科学大师钱学森成长成才的启示
2009年10月31日清晨,我国航天科技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父”的科学泰斗钱学森,静静地走了。一代科学巨星的陨落,除了给国人留下无尽的缅怀之外,同时也留下了待解的“钱学森之问”:到底是哪些因素成就了这样一位科学大师?我们究竟该如何培养创新型杰出人才?其实,从钱学森的人才培养观、教育思想观,以及钱学森自身成长成才的经历中,我们可以隐隐找到解开这一难题的钥匙。兴趣广泛 喜欢阅读——打开视野之门
据钱学森的弟子涂元季介绍,钱学森兴趣爱好十分广泛,音乐、绘画、摄影、文学等都喜欢,阅读面非常宽广,前沿科学、文学艺术,连菜谱也买来看。涂元季介绍道:“我给他当了20多年的秘书,可以说一句不夸张的话:恐怕很少有人比他买的书多。”新华书店专门给钱学森留一个格子,出了什么新书就给他留着,包括当时最尖端的外文科学书籍、杂志。一次,看书店送来的书里还有一本菜谱,涂元季还以为是厨师“搭车”买的,一问才知,原来这也是钱老的读物。
钱学森不是一个藏书家,而是一个看书家。他看书的效率很高,哪些章节废话多,哪些章节有内容,他一浏览就知道了,并且把精彩的章节推荐给别人。钱老96岁高龄还在家翻看报纸,家里的书架书柜,摆满了他阅读过的书籍和资料。不管是报纸还是资料上,凡有用的东西钱老都剪下来,用档案袋装起来,一共有600多个档案袋,可见钱学森博览群书、博闻强识。
启示:阅读开阔视野,知识增长智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成大事者,无不注重学习,博览群书,从浩瀚书海中吸取精神养料。马克思喜爱读书,每天都到大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去翻阅书刊,前后翻阅1500多种书籍,座位下的地板都被踩凹下去,最终写成《资本论》。毛泽东一生热爱读书,即使在战乱时,还坚持学习,读哲学、历史、军事书籍。视野决定高度,胸怀影响成败,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正如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所言:“积学以储宝,酌思以富才,研阅以穷照。”创新需要广博的知识和大量的信息,这是思维发展和跨越的基础。只有广泛涉猎,勤于积累,丰富阅历,才能厚积薄发,善于创新。
勤奋刻苦 天道酬勤——成才的金钥匙
钱学森之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与他的刻苦学习分不开。他从小就很爱学习,喜欢读书。吃饭的时候总是一边吃饭一边看书,连头都不抬一下。为此,他母亲必须经常把别的菜换到他面前,要不然他就总是夹面前那一盘菜。
钱学森在美国上学的时候,有一年圣诞节,一个犹太学生在大家都出去玩的时候去教室学习,他想,应该没有别人在吧?于是,把收音机打开,边听广播边看书。过了不久,有人在隔壁敲墙了。这个犹太学生纳闷:是谁呀?过去一看,是一个中国人。钱学森告诉他,你的收音机声音太大,影响我了!原来,在这个犹太学生来学习之前,钱学森早已在这里自习很长时间了。
钱学森转入加州理工学院,投到冯·卡门手下攻读博士学位时,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写出三篇论文才拿到博士学位,这一年他都28岁了。他的这个博士学位来得相当不容易,第一篇论文:“可压缩流体边界层问题”发表出来只有6页纸。可是为了写出这篇论文,他作了大量准备,查阅了大量文献,耗费了大量心血,仅阅读文献的笔记就写了450多页。而他的第二篇博士论文:“可压缩流体的二维亚声速流动”就提出了著名的“卡门—钱公式”。他的这篇博士论文就使他一跃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启示: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在看到别人获得鲜花和掌声的时候,很少有人能看到别人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和背后的艰难坎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要想收获成功的喜悦,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茅以升说过,“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无论是科学发明还是艺术创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离不开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重视培养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的品质。
家庭熏陶 启蒙教育——奠定成才基础
钱老的秘书涂元季在回忆中曾说:“成就钱学森的因素有很多,我觉得首先一点就是:他有一个很懂现代教育的父亲。”钱学森的父亲懂得现代教育,虽然叫他学理工,但同时又让他学习很多文科的东西。比如,他让北师大附中的校长林励儒教他伦理学,让高希舜教他绘画。
不仅家庭教育给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且随后的基础教育阶段,他也受益匪浅。
1991年,在党和国家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仪式上,钱老的答谢致辞也就讲了十几分钟,但却有一大段是讲他在师大附中所受的教育和师大附中对他一生的影响。他曾不止一次地对人说:“在我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师大附中的六年,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
1923年至1929年,钱学森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那是一段令钱学森最难忘的青春岁月:每天中午吃了饭,大家在教室里讨论各种感兴趣的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化学……不怕考试,不死记书本,玩得也很痛快,天黑才回家。学校形成的考试风气与今天迥然不同:临考前从不紧张备考,绝不因明天要考试而加班加点背诵课本。“大家重在理解不在记忆。不论什么时候考,怎么考,都能得七八十分。”
对于这段启蒙教育,钱学森十分怀念:教几何的傅钟荪老师用古汉语自编讲义,把道理讲得很透。教生物的于君实老师,常带领他们去野外采集标本,教他们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并开设多门选修课,如非欧几里得几何、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工业化学以及中国的诗词、音乐、伦理学,学生饱览各种课外书籍……因此学生的知识面广,求知欲强,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师生关系密切,息息相通。
启示:家庭的熏陶和学校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启蒙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础。在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阶段,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道德、心理、兴趣、爱好的培育,养成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品质,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而不应一味注重书本知识的填鸭和应试技巧的灌输。学术自由 鼓励创新——培育创新土壤
钱学森多次称赞自己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所受的教育,“我到加州理工学院,一下子脑子就开了窍,以前从来没想到的事,这里全讲到了,讲的内容都是科学发展最前沿的东西,让我大开眼界。”其实,他所称赞和怀念的就是创新的氛围。钱学森回忆道,当时,加州理工学院创新的学风弥漫在整个校园,整个学校的精神就是创新。在这里,学生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学生们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学术见解,可以向权威们挑战。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学术讨论会十分活跃,互相启发,互相促进。钱学森表示,所有在那里学习过的人都受它创新精神的熏陶,知道不创新不行。
钱学森读大学时,研究应用力学,也就是说用数学计算来解决工程上的复杂问题,数学系搞纯粹数学的人偏偏瞧不起这些应用数学家。两个学派常常在一起辩论,各贴海报讲座,结果是两个讲座都大受欢迎。钱学森曾说过,“今天的大学,能做到这样吗?大家见面客客气气,学术讨论活跃不起来,怎能培养创新人才?更不用说大师级人才了。”在钱学森看来,中国的学校,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你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人云亦云不是科学精神。”
不随大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正是这种创新氛围成就了钱学林的伟大事业。
启示:受传统中庸思想影响,人们长期追求“以和为贵”,否定精神和批判精神在学生身上十分匮乏,这很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症就是追求让学生没有问题,没有疑惑,而西方教育则正好相反,总是将学生从没有问题教成有问题。哈佛大学的一句名言就是:“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始终处于问题之中”。教育家托兰斯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的舆论导向、宽松的文化环境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土壤、阳光、水分和空气,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尊重创造的氛围,是培养创新型杰出人才的必要前提。严谨治学 做事较真——养成科学品质
钱学森做事较真,实事求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来不得一点含糊。
在上海交大读书的时候,一次水动力学考试,教授给钱学森判了满分。但卷子发下来以后,他发现有一个小小的错误老师没有注意,马上举手说:老师我没有全对,我这儿做错了。教授后来给他扣了4分,并把卷子保留着。
钱学森一生成果丰硕,但生前发表的著作、文章却并不太多,这是因为他从不掠人之美,所有的文字都是他个人的真东西。他得知一位教授在搞模糊数学,觉得这是数学里面新的前沿,很有意义,就把他约到办公室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之后指导写论文。论文写好后,这位教授建议两人合署名。钱老回答说,科技论文的署名只能署干实活的,如果说我给你提过几点建议,你觉得合适、接受了,最多在论文的结语提一句就行了,这是世界学术论文的惯例,我们必须坚持。
作为大科学家,钱学森总是鼓励年轻人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只要有一丝闪光点,不管说的跟自己意见是否一致,他都虚心接受。
钱老晚年为抵制学术乃至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还给自己定了四条原则:不接受吃请、不参加任何开幕式、不为他人写序、不题词。
启示: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踏实的科学品质是一个人从事科研事业的基础。钱老之所以受到世人敬仰,不仅仅在于他在科学上所作的巨大贡献,还因为他高尚的人品。当前学术界剽窃抄袭、申报造假、论文挂名的现象此消彼长;学术研究脱离实际、粗制滥造的情况屡见不鲜;哗众取宠、吹拍拉扯、追求轰动的风气肆虐横行;大学行政化、官僚化,学术成果评审“唯官是图”的现象大量存在……这些不良风气严重危害学术的本质,妨碍科学的创新,影响到创新型国家建设。要造就创新型人才,必须培养受教育者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品质和学术人格。教师引导 人生导航——引领成长方向
在钱学森的成才道路上,他的恩师、世界力学大师冯·卡门功不可没。冯·卡门不仅是一位大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大教育家,他的学生遍布世界,从他手下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科学家。
卡门的教学方法很独特,他重在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不是按照刻板的教学大纲去灌输学生。他平时很少测验,只在学期末进行考试。初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时,有些学生并不习惯他这一套,怕期终考试成绩好坏一锤定音,于是有的学生去找卡门,希望发给大家一个复习提纲。卡门说:“为什么只给一个提纲呢?我可以把全部考题都给你们。”一听他这样回答,大家都不吭声了。卡门对他们说道,“因为任何一个工程技术问题根本就没有百分之百的准确答案。要说有,那只是解决问题和开拓问题的方法。如果有个学生的试卷对试题分析仔细,重点突出,方法对头,且有自己的创新,但却因个别运算疏忽最后答数错了;而另一个学生的试卷答数正确,但解题方法毫无创造性。那么,我给前者打的分数要比后者高得多。”
卡门还常常把他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材,他甚至在学术讨论会上经常把自己的创新思想讲给大家听。
冯·卡门和钱学森配合密切,就当时航空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为解决高速飞行和超音速飞行中的问题,联合署名,发表了许多论文。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们评价这师徒二人是天生地造的一对。冯·卡门晚年的回忆录中提到了许多学生,但只有最得意的门生钱学森是作为单独一章写的。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名师出高徒”,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当前,我国教师队伍的现状还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有些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教学方法陈旧,有些教师兼职过多,主要精力不在教书育人上,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要培养创新型杰出人才,必须切实把师资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严谨笃学、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科学和艺术联姻——激活创新的灵感
对于钱学森,人们常常把他与导弹、火箭、航空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其实,他对于艺术也非常挚爱。钱学森年轻时就特别喜欢贝多芬的乐曲,学过钢琴和管弦乐,对我国古典诗词等文学作品也怀有极大的兴趣。钱学森曾说,“让科学与艺术联姻吧,那将会创造奇迹!”
钱学森的妻子是被誉为中国“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的蒋英,回国后的40多年里,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要请钱学森去听、去看、去评论。钱学森也把熟识的科技人员邀去欣赏。1991年,钱老在人民大会堂授奖仪式上即兴演讲时说:“44年来,蒋英给我介绍了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2005年温家宝总理看望钱学森时,钱老说:“我要补充一个教育问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钱学森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认识到,科学工作往往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然后才是科学论证。而猜想需要的正是艺术家的思维方法,即形象思维。他一再强调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道路,因为创新是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灵魂。
启示:科学和艺术是一面硬币的两面,它们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方式,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科学借助艺术的想像,可以突破固有的思维框架,实现概念的跳跃;艺术借助科学的理性,可以突破感性的直觉,实现情感的跳跃。许多世界级大师身上都体现出科学和人文的完美结合,例如达芬奇的绘画作品 《蒙娜丽莎》闻名世界,同时他也是物理学家、工程师、数学家;爱因斯坦是世界物理学大师,同时又是小提琴演奏高手;李四光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同时又是一位作曲家。科学与人文艺术的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通识教育,文理并重,科学和艺术兼修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
(阙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