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缺失之我见(共5则)

时间:2019-05-14 17:4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型人才缺失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型人才缺失之我见》。

第一篇:创新型人才缺失之我见

1创新型人才缺失之我见

――完善高等教育机制 构建创新型人才教育平台

摘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要培养具有科学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前沿阵地,必须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是高等教育的灵魂,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关键词

创新型国家;创新教育;高等教育

创新理念与价值观一样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体现,价值观显现出民族的灵魂,创新则犹显民族及其国家的活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纵观世界当今之强国,无不证明这一点。只有拥有大量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才会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才会有知识经济的持续发展。相反,缺少科学技术储备和创新人才,就会失去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机遇。反思我国30年来改革历程,就能充分说明创新人材对国家经济发展影响。在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的政策激励下,我国商品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外资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技术地提高,但以引进技术并通过消化、提高来创自己民族品牌的国策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为此,十七大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国家作为今后的发展目标。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前沿阵地,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是我国科教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我国创新型的人才缺失,高校应现对有的教育模式和机制认真反思,要建立起和我国经济技术相适应现代教育机制,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践行科学发展观。

1.现行高等教育模式与状况

1.1.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培养。我国大学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上,更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这是因为知识是单一性的,而能力的培养是综合性的,特别是创新能力,它要求具备有独立的人格,崇尚自由的精神,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好奇心等素质。这种素质的形成除了相关理论之外,更需要大师级学者严谨治学态度的影响。当今许多大学并不着力于寻求并培养具有良好风范的大师级学者,而是把资源投向扩大规模,广盖大楼,合并院校。殊不知,大学是以大师闻名,不以大楼建筑著称。过去的北大是因为有许多风格各异的大师级学者,才形成北大之精神,彰显北大之活力。

1.2知识传授的方法死板僵化。不少大学在知识传授上依旧摆脱不了应试教育影响,仍是采用的是填鸭式灌输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陈旧,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进入大学前是应试环境下学习,老师学生围着升学考试大棒转,整天做题,对答案,不容许有自由想象空间;进入大学后,学生又跟老师教鞭转。尽管两者环境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填鸭式的传授知识方式。由于缺乏启发式教育,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不够,导致学生习惯了围着老师打转,其效果只能教会学生模仿和死记硬背,形成了被动思考的习气。这些都抑制个人天性的发展,禁锢了人的思想,极不利于创造性的思维形成。它不但使高校毕业生在全球化的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也会使我们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成为一句空话。中国的素质教育搞了这么多年,各级各类学校都已明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注入式教学方模式的制约。这一现象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相当明显。1.3考试评价制度单一。传统教育对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评价采取规范化考试方式,通过试卷来评价学生,学生大多关心的是如何把教师传授的确定性的知识尽可能完整准确地记在脑子里,以便应付考试,而不去分析和反思这些知识,更谈不上以这些知识为资源去创造新的知识,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导致学生只是一味盲从,过于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精神。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德行。

1.4只重形式,不重内涵。很多高校把注意力放在扩大院校规模,而不是提升其教学品质,改进教学机制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适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如此这般,如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的创新人才呢?

1.5社会实践活动不够。在高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很少。对于第二课堂,学生学术活动,社会实践和实验实践等环节也重视不够。其结果是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发达国家里,中小学生都能在社会活动中,自己寻找项目,并自己搜集相关资料来完成项目的论证。而我们大都是在毕业时作为毕业论文来完成。知识在于应用,不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其知识就得不到提高,其能力就无法形成,就无法有创新型思维。

2.目前大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分析

多年不变的教育模式,直接导致现有大学生的素质普遍存在以下不足:

2.1过于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精神。何谓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人才应该具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不受约束的思维,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坚定的信念。我们国家多年的应试教育,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抑制想象空间,遇事就习惯性的寻求标准答案,故缺少创新思维。没有创新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精 2

神,也不可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2.2缺乏挑战意识。在盲目崇拜“学术权威”的思想影响下,大部学生在创新认知、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各个环节中,普遍缺乏应有的批判精神和批判实践,不善于对权威或老师提出“挑战性”质疑,生怕遭受指责或失败。所心只能按步就班,因循守旧,缺少开拓精神。2.3实践活动能力缺乏。一些大学生习惯对老师讲授的实习、实验方法按部就班地模仿,对公理、公式的运用照搬照套,对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往往缺乏预见性,更谈不上应变与处理出现的问题。

2.4 创新思维能力欠缺。许多大学生因缺乏经常性的创新性思维训练,平时没有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只善于进行单向单一性,纵向性思维和分析问题。不利于在创新实践中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造成创新思维能力欠缺。

总之,我国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将知识转化成学识,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转化成实际运用的能力比较薄弱;把知识转化成财富,即创业能力,更是大学生亟需加强的环节。

3.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向与对策

教育应面对社会,面对未来。高校应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把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的任务。,重点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迅速获取最新知识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个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二是对知识进行提炼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在传统教育中显得不够重视;三是把知识转化成财富的能力,即创业能力,这更是我国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的不拘一格的思维,富有挑战型的精神,及强烈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这些皆是创新人才必须的素质。

为了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探索:

3.1 转变教育理念,摒弃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教学体系和模式。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全局,改革不适合创新人才形成的教学体系,创建新教学机制,建立创新人才教育发展的平台,以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以人为本的良好氛围,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要借鉴发达国家教学模式。当今各国的学者和大学都在对传统的大学教学思想谨慎反思,他们重新审视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注入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接受式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共性与个性等教学思想中的诸多矛盾,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出台了一些改革对策。1991年,锡拉丘兹大学校长肯尼斯.肖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 3

型大学”,此后一批大学紧随其后也提出了类似的办学思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反对注入式教学,倡导启发式教学,已成为教育家的共识,已成为国内外大学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转变教育理念,就是要认同个性教育和个性化的教学,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的发展与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由个性,与不拘一格的思维方式是创新人才显著的特征。个性教育就是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个性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前提,以知识结构为基础,以思维训练为中心,以多项信息传递和多种器官协调活动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3.2 改革专业及课程设置,开设专门的创新课程。高校应删除陈旧过时的知识,增加前沿新知识;减少记忆性知识的分量。在现有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中,增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培育学生独立思考和反向思维等创新精神的新学科。同时还要加强学科的交叉渗透,将一些关系密切的学科内容合并,加以融会贯通,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英国的高等教育则重视基础课程教学,充分体现“拓宽基础,追踪前沿”的教学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的科研精神的智力训练。这种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进行科学探索,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让学生有更多自由的来选修课程。尽量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3.3 教学方法上,重视能力培养。通过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探究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参与意识;要通过开设带有研究性的实验课、实习课等,培养学生的科技态度、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哈佛大学本科教育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辅导、实验、角色扮演、案例研究、模拟法庭、独立学习等。牛津、剑桥等大学重视多学科交叉训练,对于开阔思路、培养现代科学人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英国教育中提倡的批判式思辨也是创造性人才所需要的重要品质。英国互联网教育发展非常迅速,信息实验室基本是24小时开放,其网络课程在高校之间都是可以共享的,这非常有助于创新人才智慧交流与启发。所以,在创新人才培养上,我们应重点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强调教育的实践目的,并加强训练学生批判性思辨和多学科知识交叉的能力。

3.4 加强实践环节。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各种专业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实践环节的教育,认真抓好实验、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

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其次抓好活动课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扩展学术视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通过各项活动的锻炼,充分发展个性,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广泛开展学术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召开学生学术交流会、研究会,加强学生之间、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3.5 建立一套高效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每门课程可根据教学内容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既要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要重视测试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学校可以给教师适当的权利,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如书面答卷、科研论文、产品设计、社会调查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试,做到知识、能力相统一的综合素质考评,以此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3.6 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今天的年轻人不是与书本,而是与计算机和其他的数字媒体一起长大的,因此,他们对于学习的期望也是互动式的,我们要考虑现代教育技术和学习者需求两方面的因素,要基于互动的、合作的学习理论来设计教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需求已经促使大学更多地采用灵活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在其中大有作为。3.7 引进和培养创新型教师。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型教师,所以学校要注重创新型教师的培养。首先,要培养教师具有崭新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育的职能及如何进行教育的问题包括: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注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重视过程学习;重视实践活动,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大胆质疑与创新。

其次,要培养教师掌握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型教师之所以能胜任对学生创造活动的引导和启发。在于其具备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如: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熟悉创新理论方法,并能有意识地引进移植到教学过程中去,具备“博”与“专”相统一的合理知识结构,因而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及科研活动。

其三,激发教师具有独特的个性品质。如自信、喜欢挑战性工作,热爱创造性学生,富有幽默感,兴趣广泛,具有开放性。

其四,鼓励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艺术。创新型教师的教学是充满艺术性的教学,他们往往把教学安排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不断赋予教材以新意和活力。

3.8 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宽松的环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而压抑的环境则扼杀创新型人才,因此高等院校要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首先,高等院校必须有自主办学的权力,通过市场机制来优化高校资源配置。其次,要为教师创造宽松的治学环境,在教学大纲的编制上,应允

许教师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创新;在授课方式上,应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在学术氛围上,应鼓励教师树立良好的风气,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最后,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留出时间让学生参与、探究、讨论,以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9 营造高校校园创新环境与创新氛围。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要把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因此,可以定期举行各种学术讲座和大学生科技报告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对于不同领域的知识有一个大体的涉猎,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让他们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由学生自拟题目,经费由专门建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提供,并选派教师指导,并对学生的科研课题要进行定期检查和鉴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效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建立激励竞争机制,举行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对在创新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与奖励,并作为选拔优异生、免试推荐研究生和颁发奖学金的重要依据,对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创新成果的学生,以及在校内外创新实践活动做出成绩的学生,可申请免修与之相关的课程学分、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论文)学分等。

当今世界,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在形成。它带动着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决定未来的经济走向,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向人们逼进。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即是知识创新。虽然知识是唯一在使用中不被消耗的资源,但要形成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创新,而不是不断复制。知识创新呼唤时代的创新人才,如果创新知识是知识经济的根本特征,那么创新人才就是支撑一个民族的脊梁。所以,创新,是高等教育的灵魂,创新,也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My View on the Drain of the Creative Talents Abstract: To construct a nation of creativity ,the key is to cultivate the creative brains, which have the notion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can realize the notion in a proper way.University ,as the cradle and the front line for cultivating brains, must enforce the education of creativity, which is the soul of high education, and the point of this is cultivating student the creative spirit and the practical skill.Key words: creation nation;creative talents education of creativity;high education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56.[2]2006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中国教育统计网

http://www.xiexiebang.com/tjgb.aspx.[3]周 济.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

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演讲[R].2006-07-25.[4]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46.[5]王娜.大学生创新教育初探[J].教育探索.2007(2).[2]马雪.试论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7(2).[3]王雪弟,焦明连,蔡群.构建创新教学体系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探索.2005(7).(责任编辑:刘向宏)·57·

[6]李强.关于推进大学创新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7]袁望冬.论创新文化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J].湖湘论坛,2006,(6).[8]方本新.新价值观与创新文化范式[J].中国软科学,2006,(11).7

第二篇:创新型人才

时代召唤创新型人才

——20xx年工作阶段性总结

世间最宝贵的是人才。历史前进,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无不折射着各个时代、各种人才创造智慧的光芒。邓小平曾高瞻远瞩地指出:“人才不断涌出,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新世纪,以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全球化大潮正滚滚而来,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科技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财富,谁就拥有无与伦比的竞争力。

作为支行性网点主任的我在支行、市行的领导下,在网点同事们的大力协助下,较好地完成了本的工作任务,履行了自己在金融岗位的职责。在本我认真贯彻落实有关金融政策方针,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工作中,以“跑赢大市、逐年增盈”为经营策略,抓住“发展与内控”二大工作主题不放松,分析研究网点所处境况,加强优势,减弱劣势。随着我行大计紧锣密鼓的进行,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发展管理要求更高、各项任务也更为繁重,作为一名基层网点的主任,我既深感责任重大,又有干好工作的强烈使命感。回顾一下本的工作,我总结业务发展离不开人才,更需求创新型人才。现将个人20xx年工作阶段性总结报告如下:

一、政治思想学习情况:

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从不怠慢政治思想的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行里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学习各类文件,掌握我行业务发展的新知识、新制度。严格遵守行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做好内控管理。在我任职期间,从未发生过违规违纪事件。

二、履行职务情况:

1、大力拓展存款业务,以此带动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担任主任第一天开始,我就知道,要真正管理好一个网点并不是件容易事,我深知责任重大。一切从零开始,没有老客户,没有资源,每一位客户,每一笔业务,都要从外揽进来,周边经营已久的其它商业银行,市场占额十分有限。要想克服网点地段较偏、客源有限的缺陷,在这样的困境下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采取紧逼战略,超常规的干。我克服了接手时存款负增长的困难,带领全体员工勇于开拓市场、积极营销,到九月末,我网点新增存款4200万,全面完成市行下达业务指标。在吸储工作中,我克服种种预想不到的困难,抢抓理财等有利时机拉拢大客户,牢固关系,从而实现800万私人银行客户2户,200万财富中心客户数5户,中高端客户数32户。时时关注金融局势,分析研究金融市场,在适当的时候向适合的客户推荐我行代理的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实现中间收入的增长。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坚持发扬勤奋努力的优良传统,激发网点员工积极的营销热情,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截止今年九月末,个金中间业务达到141万。在公司条线,一直存有一个大窟窿,为了替补这一缺陷,我和客户经理多次下榻公司,拜访公司主管,经过详谈,实现中小企业贷款3户,共计1100万左右,实现中间业务

收入15万,在拓展公司业务方面取得了开门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就本网点的特殊情况,我以创新意识,全新思维来考虑,最终得以发展。当今社会需要创新,我行的业务发展也离不开创新。

2、从严管理,切实规范和强化内部管理机制。

在大力发展业务的同时,我更加没有放松内部管理工作,按照市分行的要求,强化了主任、业务经理,大堂经理,柜员等岗位职责,使员工执行制度起来不折不扣。坚持每周一次制度学习,每季一次员工行为分析,使员工牢固树立了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增强了员工的法制意识、风险意识及责任意识,形成了以机制强化内控,以制度严格管理的内部管理模式。

3、服务大胆创新,全面提升我行窗口形象

在优势文明服务工作上,要求我行员工始终坚持“想客户之所求,急客户之所需,排客户之所忧”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务。我们相继推出了上门服务,业务创新等一系列服务举措,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做到操作标准、服务规范、用

语礼貌、举止得体,给客户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也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21世纪是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世纪。在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于中国银行来说,当前正处于由商业银行向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转型的重要时期,正处于加快发展和推进综合改革的紧要关头。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必须与其他企业一样要不断适应变化,顺应国内国际的发展趋势,加快创新。惟有此,才

能保证我们面对今后严峻而激烈的市场挑战。“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时代的召唤,事业的需要。

第三篇:创新型企业人才

雇用学习或自我积累:创新型企业知识积累方式研究

创新型企业的知识积累方式:纯粹自我积累或雇佣其他企业的人才(挖墙脚)对雇佣人才的使用:雇佣或合伙(激励理论)

要关注专利法

模型基础应该是内生增长模型(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

在弱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下

创新型企业对创新人才的保护机制研究

激励理论

第四篇: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科学大师钱学森成长成才的启示

2009年10月31日清晨,我国航天科技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父”的科学泰斗钱学森,静静地走了。一代科学巨星的陨落,除了给国人留下无尽的缅怀之外,同时也留下了待解的“钱学森之问”:到底是哪些因素成就了这样一位科学大师?我们究竟该如何培养创新型杰出人才?其实,从钱学森的人才培养观、教育思想观,以及钱学森自身成长成才的经历中,我们可以隐隐找到解开这一难题的钥匙。兴趣广泛 喜欢阅读——打开视野之门

据钱学森的弟子涂元季介绍,钱学森兴趣爱好十分广泛,音乐、绘画、摄影、文学等都喜欢,阅读面非常宽广,前沿科学、文学艺术,连菜谱也买来看。涂元季介绍道:“我给他当了20多年的秘书,可以说一句不夸张的话:恐怕很少有人比他买的书多。”新华书店专门给钱学森留一个格子,出了什么新书就给他留着,包括当时最尖端的外文科学书籍、杂志。一次,看书店送来的书里还有一本菜谱,涂元季还以为是厨师“搭车”买的,一问才知,原来这也是钱老的读物。

钱学森不是一个藏书家,而是一个看书家。他看书的效率很高,哪些章节废话多,哪些章节有内容,他一浏览就知道了,并且把精彩的章节推荐给别人。钱老96岁高龄还在家翻看报纸,家里的书架书柜,摆满了他阅读过的书籍和资料。不管是报纸还是资料上,凡有用的东西钱老都剪下来,用档案袋装起来,一共有600多个档案袋,可见钱学森博览群书、博闻强识。

启示:阅读开阔视野,知识增长智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成大事者,无不注重学习,博览群书,从浩瀚书海中吸取精神养料。马克思喜爱读书,每天都到大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去翻阅书刊,前后翻阅1500多种书籍,座位下的地板都被踩凹下去,最终写成《资本论》。毛泽东一生热爱读书,即使在战乱时,还坚持学习,读哲学、历史、军事书籍。视野决定高度,胸怀影响成败,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正如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所言:“积学以储宝,酌思以富才,研阅以穷照。”创新需要广博的知识和大量的信息,这是思维发展和跨越的基础。只有广泛涉猎,勤于积累,丰富阅历,才能厚积薄发,善于创新。

勤奋刻苦 天道酬勤——成才的金钥匙

钱学森之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与他的刻苦学习分不开。他从小就很爱学习,喜欢读书。吃饭的时候总是一边吃饭一边看书,连头都不抬一下。为此,他母亲必须经常把别的菜换到他面前,要不然他就总是夹面前那一盘菜。

钱学森在美国上学的时候,有一年圣诞节,一个犹太学生在大家都出去玩的时候去教室学习,他想,应该没有别人在吧?于是,把收音机打开,边听广播边看书。过了不久,有人在隔壁敲墙了。这个犹太学生纳闷:是谁呀?过去一看,是一个中国人。钱学森告诉他,你的收音机声音太大,影响我了!原来,在这个犹太学生来学习之前,钱学森早已在这里自习很长时间了。

钱学森转入加州理工学院,投到冯·卡门手下攻读博士学位时,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写出三篇论文才拿到博士学位,这一年他都28岁了。他的这个博士学位来得相当不容易,第一篇论文:“可压缩流体边界层问题”发表出来只有6页纸。可是为了写出这篇论文,他作了大量准备,查阅了大量文献,耗费了大量心血,仅阅读文献的笔记就写了450多页。而他的第二篇博士论文:“可压缩流体的二维亚声速流动”就提出了著名的“卡门—钱公式”。他的这篇博士论文就使他一跃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启示: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在看到别人获得鲜花和掌声的时候,很少有人能看到别人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和背后的艰难坎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要想收获成功的喜悦,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茅以升说过,“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无论是科学发明还是艺术创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离不开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重视培养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的品质。

家庭熏陶 启蒙教育——奠定成才基础

钱老的秘书涂元季在回忆中曾说:“成就钱学森的因素有很多,我觉得首先一点就是:他有一个很懂现代教育的父亲。”钱学森的父亲懂得现代教育,虽然叫他学理工,但同时又让他学习很多文科的东西。比如,他让北师大附中的校长林励儒教他伦理学,让高希舜教他绘画。

不仅家庭教育给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且随后的基础教育阶段,他也受益匪浅。

1991年,在党和国家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仪式上,钱老的答谢致辞也就讲了十几分钟,但却有一大段是讲他在师大附中所受的教育和师大附中对他一生的影响。他曾不止一次地对人说:“在我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师大附中的六年,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

1923年至1929年,钱学森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那是一段令钱学森最难忘的青春岁月:每天中午吃了饭,大家在教室里讨论各种感兴趣的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化学……不怕考试,不死记书本,玩得也很痛快,天黑才回家。学校形成的考试风气与今天迥然不同:临考前从不紧张备考,绝不因明天要考试而加班加点背诵课本。“大家重在理解不在记忆。不论什么时候考,怎么考,都能得七八十分。”

对于这段启蒙教育,钱学森十分怀念:教几何的傅钟荪老师用古汉语自编讲义,把道理讲得很透。教生物的于君实老师,常带领他们去野外采集标本,教他们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并开设多门选修课,如非欧几里得几何、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工业化学以及中国的诗词、音乐、伦理学,学生饱览各种课外书籍……因此学生的知识面广,求知欲强,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师生关系密切,息息相通。

启示:家庭的熏陶和学校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启蒙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础。在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阶段,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道德、心理、兴趣、爱好的培育,养成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品质,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而不应一味注重书本知识的填鸭和应试技巧的灌输。学术自由 鼓励创新——培育创新土壤

钱学森多次称赞自己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所受的教育,“我到加州理工学院,一下子脑子就开了窍,以前从来没想到的事,这里全讲到了,讲的内容都是科学发展最前沿的东西,让我大开眼界。”其实,他所称赞和怀念的就是创新的氛围。钱学森回忆道,当时,加州理工学院创新的学风弥漫在整个校园,整个学校的精神就是创新。在这里,学生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学生们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学术见解,可以向权威们挑战。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学术讨论会十分活跃,互相启发,互相促进。钱学森表示,所有在那里学习过的人都受它创新精神的熏陶,知道不创新不行。

钱学森读大学时,研究应用力学,也就是说用数学计算来解决工程上的复杂问题,数学系搞纯粹数学的人偏偏瞧不起这些应用数学家。两个学派常常在一起辩论,各贴海报讲座,结果是两个讲座都大受欢迎。钱学森曾说过,“今天的大学,能做到这样吗?大家见面客客气气,学术讨论活跃不起来,怎能培养创新人才?更不用说大师级人才了。”在钱学森看来,中国的学校,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你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人云亦云不是科学精神。”

不随大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正是这种创新氛围成就了钱学林的伟大事业。

启示:受传统中庸思想影响,人们长期追求“以和为贵”,否定精神和批判精神在学生身上十分匮乏,这很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症就是追求让学生没有问题,没有疑惑,而西方教育则正好相反,总是将学生从没有问题教成有问题。哈佛大学的一句名言就是:“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始终处于问题之中”。教育家托兰斯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的舆论导向、宽松的文化环境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土壤、阳光、水分和空气,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尊重创造的氛围,是培养创新型杰出人才的必要前提。严谨治学 做事较真——养成科学品质

钱学森做事较真,实事求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来不得一点含糊。

在上海交大读书的时候,一次水动力学考试,教授给钱学森判了满分。但卷子发下来以后,他发现有一个小小的错误老师没有注意,马上举手说:老师我没有全对,我这儿做错了。教授后来给他扣了4分,并把卷子保留着。

钱学森一生成果丰硕,但生前发表的著作、文章却并不太多,这是因为他从不掠人之美,所有的文字都是他个人的真东西。他得知一位教授在搞模糊数学,觉得这是数学里面新的前沿,很有意义,就把他约到办公室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之后指导写论文。论文写好后,这位教授建议两人合署名。钱老回答说,科技论文的署名只能署干实活的,如果说我给你提过几点建议,你觉得合适、接受了,最多在论文的结语提一句就行了,这是世界学术论文的惯例,我们必须坚持。

作为大科学家,钱学森总是鼓励年轻人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只要有一丝闪光点,不管说的跟自己意见是否一致,他都虚心接受。

钱老晚年为抵制学术乃至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还给自己定了四条原则:不接受吃请、不参加任何开幕式、不为他人写序、不题词。

启示: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踏实的科学品质是一个人从事科研事业的基础。钱老之所以受到世人敬仰,不仅仅在于他在科学上所作的巨大贡献,还因为他高尚的人品。当前学术界剽窃抄袭、申报造假、论文挂名的现象此消彼长;学术研究脱离实际、粗制滥造的情况屡见不鲜;哗众取宠、吹拍拉扯、追求轰动的风气肆虐横行;大学行政化、官僚化,学术成果评审“唯官是图”的现象大量存在……这些不良风气严重危害学术的本质,妨碍科学的创新,影响到创新型国家建设。要造就创新型人才,必须培养受教育者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品质和学术人格。教师引导 人生导航——引领成长方向

在钱学森的成才道路上,他的恩师、世界力学大师冯·卡门功不可没。冯·卡门不仅是一位大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大教育家,他的学生遍布世界,从他手下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科学家。

卡门的教学方法很独特,他重在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不是按照刻板的教学大纲去灌输学生。他平时很少测验,只在学期末进行考试。初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时,有些学生并不习惯他这一套,怕期终考试成绩好坏一锤定音,于是有的学生去找卡门,希望发给大家一个复习提纲。卡门说:“为什么只给一个提纲呢?我可以把全部考题都给你们。”一听他这样回答,大家都不吭声了。卡门对他们说道,“因为任何一个工程技术问题根本就没有百分之百的准确答案。要说有,那只是解决问题和开拓问题的方法。如果有个学生的试卷对试题分析仔细,重点突出,方法对头,且有自己的创新,但却因个别运算疏忽最后答数错了;而另一个学生的试卷答数正确,但解题方法毫无创造性。那么,我给前者打的分数要比后者高得多。”

卡门还常常把他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材,他甚至在学术讨论会上经常把自己的创新思想讲给大家听。

冯·卡门和钱学森配合密切,就当时航空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为解决高速飞行和超音速飞行中的问题,联合署名,发表了许多论文。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们评价这师徒二人是天生地造的一对。冯·卡门晚年的回忆录中提到了许多学生,但只有最得意的门生钱学森是作为单独一章写的。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名师出高徒”,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当前,我国教师队伍的现状还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有些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教学方法陈旧,有些教师兼职过多,主要精力不在教书育人上,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要培养创新型杰出人才,必须切实把师资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严谨笃学、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科学和艺术联姻——激活创新的灵感

对于钱学森,人们常常把他与导弹、火箭、航空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其实,他对于艺术也非常挚爱。钱学森年轻时就特别喜欢贝多芬的乐曲,学过钢琴和管弦乐,对我国古典诗词等文学作品也怀有极大的兴趣。钱学森曾说,“让科学与艺术联姻吧,那将会创造奇迹!”

钱学森的妻子是被誉为中国“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的蒋英,回国后的40多年里,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要请钱学森去听、去看、去评论。钱学森也把熟识的科技人员邀去欣赏。1991年,钱老在人民大会堂授奖仪式上即兴演讲时说:“44年来,蒋英给我介绍了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2005年温家宝总理看望钱学森时,钱老说:“我要补充一个教育问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钱学森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认识到,科学工作往往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然后才是科学论证。而猜想需要的正是艺术家的思维方法,即形象思维。他一再强调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道路,因为创新是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灵魂。

启示:科学和艺术是一面硬币的两面,它们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方式,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科学借助艺术的想像,可以突破固有的思维框架,实现概念的跳跃;艺术借助科学的理性,可以突破感性的直觉,实现情感的跳跃。许多世界级大师身上都体现出科学和人文的完美结合,例如达芬奇的绘画作品 《蒙娜丽莎》闻名世界,同时他也是物理学家、工程师、数学家;爱因斯坦是世界物理学大师,同时又是小提琴演奏高手;李四光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同时又是一位作曲家。科学与人文艺术的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通识教育,文理并重,科学和艺术兼修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

(阙明坤)

第五篇: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论文摘要:

姓名:陈玉婷专业:建筑学学号:10934101

21本文针对我国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匮乏是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针砭时弊的作以详尽分析,确定其重要性,划定创新型人才所需基本素质.同时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关键词:创新人才 能力构成 培养模式 实践环节

谈及人才问题,我们似乎都不陌生。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创新型人才又是科技发展的不竭源泉。由此,其重要性可见一般。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党中央更是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那么,何谓创新型人才,又该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又体现在哪里呢?在此仅代表个人想法,浅谈一二。

一、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性

没有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就很难实现科技方面的创新提高,进而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了国家综合实力,影响国际竞争力。我国因创新型人才短缺产生的主要弊端如下:

(一)学术方面

整体科技竞争力走下滑式趋势。,我国目前在自主研发的创新科研成果、国际上获得的相关表彰奖项方面都收获寥寥。虽然目前考核职位资格的主要方式是发表在重要杂志上的学术论文,但现在它们的实际含金量并不高。重数量不重质量,是我国学术界的主要弊端。同时

(二)国内方面

科技生产力水平,经济效率都不高。我国GDP总量虽然现已跻身三甲名列,但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人均实际收入和效率并不高。深究其原因,不外乎我国目前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还很低,仅处于一个以市场和廉价劳动力换取外国技术和外贸收入作为主要国民经济来源的阶段。

(三)国际方面

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我们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内地列34名,甚至远远落后于排名11的中国香港。而中国目前发展中的主要弱点是:“合格人才的匮乏,就业形势严峻;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这表明,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匮乏是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国际竞争力,影响着国家长远发展。因而,怎样选拔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便成了适应当前中国发展中首当其冲的问题。由此可见,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是应景之需,而确实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二、创新型人才的定义以及培养方向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所谓创新思维,需要全面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上,辅助以正确的方法、创新品格。创新型人才需具备以下素质:

(一)清晰的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包括思维形成,口头表达和书写表达三个方面。清晰的表达能力是获取他人认可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只有让他人正确领会你的意图思想,才能进而得到发展和进步的机会。学校中的相关活动:辩论赛、演讲比赛都有助于锻炼个人思想的抒发,良好心态的培养。此外,考虑通过社会实践:工作或是参加志愿活动,来增强表达能力也是不错的选择。

(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创新型人才如果不具备适应能力和合作能力,那他基本等于零”。

个人能力毕竟有限,不可能知晓一切,只有同他人团结协作,才能避免因个人能力不足而引起的局限性。兼容并序才能有所进步,集思广益才能有所创新。集体活动、友谊赛是学校内促进团队协作能力的不二选择。跨国性合作项目、联合合作项目则是大型策划的主要运作方式,以此得到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平衡,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的创新提升。

(三)创新人格的养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于一个纯粹的科学家来说,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注,从来都必须成为一切基础工作的目的。一个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只有以民族的利益,国家的发展为基础出发点的人才,才会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热爱真理、崇尚科学的人才,才有持有高度热情,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学校方面需要加强基础的思想教育辅导,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普及创新人格的重要性。

(四)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需知道,创新是个艰难的探索过程,失败的可能很大,这就需要人才坚忍不拔,勇于尝试,不惧失败的心里承受能力和意志品质。同时需要他们明确的目的性、果断性、自制力、独立性。即使面对屡次失败,也要坚持探索。初入大学时的军训、国家规定的兵役、以及一系列的磨练活动都是集中意志品质的体现方式,但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慢慢体验。

(五)一定领域的知识深度

这似乎也不用多做赘余。一切创新活动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知识层面的基础上。至于提到具体的相关专业领域,如何在了解的层面上深入才是首要问题。学校方面建议多多举办一些专业性讲座,以此形成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的学术品格。同时优化知识结构,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其中尤其是要突出教会学生具备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国家方面建立增加设立一些相应的机构,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同时,遣送优秀人才出国交流,引进国际创新型、技术型人才交流经验。

(六)联系观察不同学科领域、文化、理念相关性的能力

如果仅仅掌握单方面的科学技术而难以做到融合贯通的话,恐怕也很难提升创新的层面上.只有首先具有观察、比较、提炼升华和总结的能力,正确的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善于学习他人,才能进而达到创新。建议学校设立“学分制”制度,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任其个性化发展。交换生制度同样有利于学校之间、国际之间的学术交流。

(七)形成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即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要使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失调。”创新就是建立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和实验得到的收获和提升。这些需要学生的面向社会实际能力。学校的实习制度和社会实践活动则是针对这一问题,复旦更是开展了“海外交流计划”、“西部支教计划”、“暑期社会实践计划”等机会,这些都为学生之后充分

融入社会和工作中去埋下了不错的伏笔。国家方面则有多种实验性项目、创新性项目,并给以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鼓励实践创新。

(八)独立思考的能力

创新需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只有一个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对事情有着自己独立的想法和主见的人才,才能提出异于常态,优于他人的看法和意见。学校方面,要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创造性工作能力的培养,一句话,要培养有主见的人。倡导主动实践是个不错的选择。主动实践是让学生尽可能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对象的确定、方法的制定、过程的设计以及问题的质疑、分析、总结等等。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所进步,质疑力、观察力、协同力等素质都能更是能在此过程中得到提升。

(九)以质疑的眼光看问题

“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 或者说,某种程度上,“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怀疑与批判是迈向创新创造的第一步阶梯,是学生追求真理的驱动力。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问与答的过程,只有对知识持续持有怀疑态度的人,才能在不断的提问中不断创新与进步。学校大可以效仿国外的“反问”制度,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提问,学生自己寻求解答途径,教师辅助指导并做最后总结。这种做法,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国家则可以鼓励各方面的创新立项,甚至是对现有实体或理论的修正。

(十)辨别主次关系

效率是21世纪工作的主导,在庞大的数据工作面前,我们希望可以提高效率,以最短的时间作出最多的工作,这就需首先梳理、辨明主次关系。

也即需要具有辨识重要的东西与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学校在这方面的政策则显得尤其欠缺,建议建立全面系统的训练实践活动。

(十一)培养创新能力

这是一个综合的话题,针对以上9中素质不可偏废其一。建议学校设立学生研究计划,提倡学生和教师在学术上密切交往,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也可综合其上开展课程实验、实习实训、工程训练、科学研究、个性化培养等环节。同时加强人文环境建设,使得“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理念在校园里蔚然成风。同时,要注意尊重人才、尊重学生的包含文化的营造。此外,要重视培育大学竞争意识和学生想象力的文化营造。

参考文献:

1.中国社科院《2010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社科文文献出版社.2010年 4月

2.魏发辰,颜吾铒.《创新型人才的能力构成及其修炼》.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

3.黄晓玲《 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龙源期刊网.2007年2月

下载创新型人才缺失之我见(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型人才缺失之我见(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123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鸡鸣小学:胡昌 教育工作是培养祖国接班人的一项崇高的职业,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命运的,所以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能够高瞻远瞩,能够知晓祖国未来的形式,世界......

    浅谈如何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中国人才发展论坛论文 浅谈如何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开滦铁拓重机公司人力资源部-----么宪芳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取决于企业......

    创新型化学课堂之我见

    浅谈创新性化学课堂教学一、构建创新性化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为了使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科学的评价,我们在构建创新性化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时应遵循下列原则:1.科学性......

    创新型大学生培养之我见

    创新型大学生培养之我见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人才强国的重要途径,而大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是否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敏锐的创新思维和高超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

    大学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大学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赴新加坡考察学习有感电气与电子系王艳华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学校建设的需要,2008年1月22日至1月31日,我校一行23人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共和......

    浅谈创新型人才与创新型企业(原稿)

    浅谈创新型人才与创新型企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烟草企业来讲,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中国烟草行业处在重大的改革与发展的关......

    浅谈如何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大全五篇)

    浅谈如何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源,更主要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高级管理人才、具有现......

    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摘要】创新日益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一股重要的力量,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