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培训讲稿定稿[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21:0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学培训讲稿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学培训讲稿定稿》。

第一篇:国学培训讲稿定稿

《开展国学教育活动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国学教育”学习动员培训会

白庙子乡中心小学

教研室 2015年5月

《开展国学教育活动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国学教育”学习动员培训会

今天的培训我准备讲四方面的内容:

一、什么是国学

二、为什么学国学

三、怎么学国学

四、国学学习具体内容

我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候他常常出题考我,五一假期的时候又给我出很多难题,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他问我“三词客”和“八大家”分别指的是谁?

我想了想,“三词客”应该是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八大家”我得再想想,想到最后,还是没想起王安石,我儿子当即点评:“妈妈,你的国学常识不过关啊!”

我似乎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多了几分思考。何为国学?百度一下,不得了,众说纷纭!我做了一下整理:

一、什么是国学?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兴起于20世纪初,80年代后复起至今。

广义讲,国学应该将我国所有的传统文化囊括其中,包括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梅兰竹菊,礼义道德,侠肝义胆等等这些中华文明元素都是国学,也包括医学、戏剧、武术、星相、数术、剪纸、茶艺等外延。

传统国学研究领域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礼仪、音乐、绘画、书法、外交、数学、逻辑、历史、宗教、哲学、还有文学。对国学的种种定义林林总总,我最赞赏知名主持人陈岳给国学下的定义: 所谓国学,当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释道为两翼,融合诸子百家,渗透所有文化艺术门类,不断被继承和发展的大学问和大智慧,乃是炎黄子孙数千年来以“孝悌”为根本,促进个体与群体、个体与自身、人类与自然之和谐相处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简单的解释一下儒释道,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学派,也称儒教。曾长期作为中国官方意识形态存在,居于主流思想体系地位,其影响波及朝鲜半岛、日本、中南半岛、中亚、东南亚等地区; 释是古印度(今尼泊尔境内)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佛教,因悉达多为释迦牟尼佛,故又称释教;道指的是东周时期黄老道/神仙家/依据《道德经》(即《老子》)《南华经》(即《庄子》)而长期演变创立的宗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在中国境内广泛传播,影响巨大。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对于我们小学教师和小学生来说,国学就是中国的文化精髓!就是《论语》、《诗经》、《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劝学》、《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这些文化的载体。

二、为什么学国学?

很多人都疑惑,为什么要学国学?

(一)、国学是中国的根

国学是中国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说:“抽出文化这根神经,一个民族将成为植物人,因为文化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性格、精神、意识、思想、语言和气质。”我们要做有根的中国人,所以我们要学国学。

(二)、日本在学中国国学

日本的和服,是汉服的改良。日本的榻榻米、跪礼,都是汉风。日本的天 皇登基之乐是正宗的唐乐,日本的建筑是正宗的唐代建筑。梁启超找唐代建筑,在中国本土已经找不到了,只有到日本才能找到。

日本的花道、茶道,继承了中国最纯正的部分,今天中国的茶道已经变成失去灵魂的表演。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源自春秋时代侠士的精神。

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上,日本保存了汉唐文明,现在日本的书法教育、围棋教育,都优于中国。

中国人很生气,可是细究历史,你会惭愧。

(三)、修身养性

在这样一个心浮气躁、追名逐利的世界,如何“修身养性”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怎么与父母和睦相处、怎么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怎么与竞争对手和谐相处?怎么与自己亲密相处?这是多大的学问与智慧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常常觉得浮躁不安,这样的时候我们下下棋,练练书法,听听舒缓的音乐能让心平静下来;推开窗,摊开一本经典,你能在古圣先贤的理论与哲学里让自己的灵魂释然,让思想变得更加纯粹。

(四)、安身立命

若离开传统文化的浸润,我们的生命将如浮萍般无根漂荡,既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该往何处去。就像现在,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迷茫,教师职业倦怠,学生消极厌学,做什么都觉得索然无味。追根溯源是因为我们缺少积极向上的思想。先师孔子告诉我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就是说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学生克服消极厌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建立学习型生活方式,让学习成为人生的加油站,让学习成为安身立命之本。如果我们想拥有真正幸福智慧的人生,那就从学国学开始吧!

(五)、学国学益处多多

1、记忆力大大提升

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50%的孩子能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

2、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前年夏天我有机会去了趟南京安仁书院,这是一个公益的(免费的)国学培训班。在那里上下课时间,孩子们都主动排成一队,包括上洗手间。见人主动问好。”那里的一位女老师说:“这是最基本的规范和礼仪,我们时刻注意给孩子们“立行”,并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的细节中。

当天我遇到一位60岁的耿奶奶,和她聊天获知她带孩子开车两个多个小时从宜兴到南京安仁书院上课,还乐此不疲。她说: “我觉得孩子上这课好,现在他看到左邻右舍都会鞠躬、问好,非常非常有礼貌。”耿奶奶一脸的骄傲。

还有个小朋友和父母一起逛街,妈妈看中了衣服,价钱挺贵的,正在犹豫下不下手,小朋友提醒妈妈,“衣贵洁,不贵华”,让妈妈感动之余,也让爸爸感激保住了钱包。

“衣贵洁,不贵华”,这孩子不但会背诵《弟子规》,并且践行到日常生活中,内省为潜移默化的意识和行为,还能借助《弟子规》来劝诫妈妈。那个小孩对《弟子规》就已经理解消化了。这就达到我们国学教育的目的了,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处事,提高自己,影响他人。

3、专注力提高

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

一、杂念少、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4、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形象思维(右脑)获得全面的锻炼,从而为学习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脑里边,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5、提高文学综合素养

经常诵读经典,孩子的语感会有突飞猛进的增长,积累的越多运用的越自如,孩子也能出口成章,就连游戏也带着文化色彩。我听儿子说,他常和同学们玩破译密码的游戏,形式大致是这样的:史策文娱有点肆,午下天津。(给出这样一个暗号,对方来破译。大家能破译吗?答案是:今天下午四点有语文测试。)

6、取得文化治疗的效果

通过诵读经典,患有多动症、自闭症的孩子的症状明显缓解。这一项意外的收获已为医学界所关注,相关医院已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了。

学国学好处很多,说得再现实些,今后高考的语文成绩将增加到180分,其中国学增加60分,所以从高考的考试机制来说,让孩子学习国学也是势在必行的。

(六)、素质教育出恶果

我们几代中国人已经不学国学了,我们所谓的素质教育的结果是这样的: 这是一个学校网站上对该校的一个学生的报道:“×××2003年10月托福考试663分(满分677分);2004年6月GRE考试,数学部分满分800分,作文仅扣1分,总成绩为1370+5;2004年6月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力挫群雄,夺得一等奖。而且该生获得了美国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出国读博士了。” 如果仅看上面的这个介绍,按照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成才观来看,这位同学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可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典范,制造出了一个惊天大案,他在美国留学期间,用刀砍下了一个中国女同学的头,同时毁灭了两个家庭的希望。这个人叫朱海洋,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还有一个海洋,刘海洋,北京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用硫酸泼洒动物园里的狗熊,使五只狗熊受到严重的伤害。

像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院研究生黄洋遭室友林森浩在饮水机中投毒后医治无效死亡。

还有一个事例: 2005年,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举行了一个中美高中学生的理想和追求的比较。提出了五个“人生理想”让学生们选择,分别是:真理,智慧,美丽,财富,权力。结果中国学生除一个人选择了“美丽”外,其他人无一例外选择了“财富”和“权力”。而美国学生没有一个人选择这些中国学生迷恋的东西,他们全部选择了“真理”和“智慧”!

也许就是因为中国所谓的素质教育决定了以上那些恶果!

面对现状,我们敬爱的习近平主席再也按耐不住了,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再一次严肃指出: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该作何感想?你爱国吗?你热爱我们祖国的文化吗?留下一个思考给大家回去玩味!接下来说说怎么学国学。

三、怎么学国学?

(一)、解决时间与师资问题 在时间安排上——挤。

现在的国学教育不同于私塾时期,学生的学习科目多,在校时间日益缩短,不可能有更多的课时用来学习国学。那时间从哪里来?这是我们开展国学活动要面对的最大的难题。我想可以采取两个办法:一是见缝插针,二是举办国学大讲堂。除了编入课表的每周一节国学课以外(每周一节国学课,这个我们继续延用以前校本课程的课程表),我们还要充分利用晨读暮省的时间,上课下课前的一分钟,放学出校门的路上等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挤出时间来学习国学。还可以举办国学大讲堂,同年组的两个班集中上大课,老师轮流备课,这样可以极大地节省教学资源,提高国学的教学效率。

另外,寒暑假也是老师和学生学习国学的最佳时机。在师资水平上——学。

我们教师队伍中虽然大多数已经是大专甚至是本科学历,却极少有人接触过国学经典。底子薄,这是事实。但我们不能等到自己把国学基础夯实了,再去开展国学教学,因为学生不能等,学生的发展不允许等。所以我们要边学边教,边教边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做到教学相长。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少年记忆如镂石,老年记忆如刻沙”。于是教师不再有高高在上的 优越感,而只是国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更加自信和自主。

对教师要求上——严

要求老师们认真备课,潜心钻研,悉心指导,保质保量的上好国学课,确保将“国学教学”落到实处。期末检查教师备课簿和学生对《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的掌握情况,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量化考核。

(二)、学习国学的方法

国学学习有七大方法供大家参考。

读:中国古代非常强调读书而不是看书,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法宝,全在于开口诵读,通过诵读开心窍,实现天人合一,通过诵读才能出真知,实现孔子所说的“与古人居,与古人谋”。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习:温习,反复实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样的经典,学习一百遍,就会一次比一次深刻,通过习,达到对于真理的无限接近,通过习,实现从知识到智慧的过渡,通过习,有所创新有所创造,在习的过程和超越中,获得学习和人生的快乐。

问:问是中国传统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和路径,“子入太庙,每事问。或问:‘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知礼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也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要不懂装懂,多向他人求教,这样才能不会迷惑。

省:不断总结反省。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每日的行为,是否有过错,是否合乎道理,是否有改进的地方,在不断反省的过程中得出要领。省是儒家成为君子的第一法门。君子终日乾乾,夕若惕。

辩:即辩且论,辩论方能出真知。在中国古代,很多伟大的思想都是通过反复辩中提炼出来的,春秋战国时期,辩士成群,辩论成风,在辩的过程中明析事理,实现螺旋式的上升,在辩的过程中实现思想的碰撞,魏晋时期,清谈成风,也是辩的延伸。儒家认为,学习需要聚志同道合之友,在辩的过程实现思想的升华和思维的开阔,孔子认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行:儒家倡导知行合一,在运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运用和提升。中庸的学习强调笃行,需要不断把所学的知识和所悟的智慧运用到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行。毛泽东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邓小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都是强调行的重要性。

爱:儒家认为泛爱众,而亲仁。佛家讲布施是修行成佛的法门。只有广泛的把所学/所知/所行奉献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改变自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爱树德,方为立身传道之本,以大爱行于天下者,方得福慧之真谛。

(三)、具体渠道:

1、国学课堂(主要学习弟子规)

2、广播媒介(现在有很多国学专题的电视节目,比如国学网络电视台的,还有各种网站:国学课-北京大学官方网)

3、亲子诵读

4、板报、手抄报,校园文化墙

大家会后集思广益互相学习,办法总比困难多。

四、国学学习具体内容?

我校把《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学习内容,同时也是国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弟子规》的作者是李毓(yu)秀,这本书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 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教育学生从小懂礼貌、讲信用、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姐妹、和别人平等相处等,而这些正是一个人与社会接轨的通行证,直接奠定孩子人生成功幸福的基础。所以,我们就把《弟子规》作为国学学习的敲门砖。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1、一、二年级:诵读注音版《弟子规》之【总叙】【入则孝】【出则悌】。

要求:从素读开始,(什么是素读?就是不追求投入理解,只是将其反复诵读,烂熟于心,从而达到夯实文化根基的目的。)从素读开始,渐渐的熟读成诵,借助图片和小故事了解大意,强化记忆。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

2、三、四年级:熟练背诵注音版《弟子规》之【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大家注意,与一二年级达成的目标略有不同。

要求:理解着背诵,初浅的获知大意,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要诚实守信,谨言慎行,学习别人的优点,知错能改。

3、五、六年级:精读注释版的《弟子规》之【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要求:熟读成诵,通晓其义,能够讲解和适当讨论,并内化为日常行为准则。能够做到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要诚实守信,谨言慎行,学习别人的优点,知错能改;关爱他人,做事有始有终,爱憎分明,勤奋好学,以理服人,以德报怨。推荐书目: 除了学好《弟子规》,有余力的老师和同学们还可以学的更多,我给大家推荐一些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三字经》

二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笠翁对韵》《小学对课》

三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弟子规》、《增广贤文》(古今贤文)四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诗经 小雅》、《诗经 国风》 五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道德经》、《韩非子》、《声律启蒙》 六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论语》、百诗百联的诵读

结合《课标》要求,《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学生必须会背,低年级学生逐渐的积累背诵,到五六年级要全部会背诵,要做到正确、流利、有韵律。

最后我想说:国学学习呢是一个长期终身学习的过程,要想把握国学智慧的精髓,我们需要一颗平常心,不急功近利,不浮躁,不一哄而散,同时在坚持中超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确实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国学讲稿

一、何为国学

1、名称由来

2、国学的现代意义

1)一个误解

2)个人经验与历史记忆

二、国学之类目与门径

1、经学、四部分类

2、西方现代学术分类法

三、国学要籍介绍

1、小学、目录学、工具书

2、经学

3、史学

4、诸子

5、别集

国粹

国粹是清末民初开始流行的一个含有价值判断色彩的概念,从词源上看,它是一个来自于日本的西语译词,最初含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国粹一词在甲午海战之后特别是1900年以后开始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并很快从政治思想领域流入到文化领域和艺术创作领域,民

2国时期的国粹画、国粹剧等词目就明显的留下了这种印痕。与国粹意义相近的词有国华、3国光„„等,而与国粹相对的则是一个恶词“国渣”,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一个中性词国故。

1902年7月,国内刊物《译书汇编》上刊发了一篇题为“日本国粹主义与欧化主义之消长”的佚名文章。对明治中叶以后的日本思潮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日本有二派,一为国粹主义。国粹主义者谓保存己国故有之精神,不肯与他国强同,如就国家而论,必言天皇万世一系;就社会而论,必言和服倭屋不可废,男女不可平权等类。一为欧化主义,欧化云者,谓文明创自欧洲,欲己国进于文明,必先去其国界,纯然以欧洲为师。极端之论,至谓人种之强,必与欧洲互相通种,至于制度文物等类无论矣。

日本的国粹主义思潮出现在明治中期,与日本国内的欧化主义两相对立, 1888年,三宅雪岭、志贺重昂、井上丹了等人发起成立政教社,刊行《日本人》杂志,倡言“国粹保存”,4以与欧风相抗。日本的国粹思潮便由是发端。国粹是英文Nationality的译词,据郑师渠

考证,日本国粹思潮对中国的影响始于甲午战后中国留学生东渡之时。1901年9月,梁启超在《中国史序论》中说:“中华民族固守国粹派之性质,欲强使改用耶稣纪年,终属空言耳。”这是梁本人也是国人第一次在报章上使用国粹一词,而第一次将国粹主义向国人作正面介绍的则是黄节,1902年12月30日,他在《政艺通报》上发表的《国粹保存主义》1 关于国粹派的研究,请参阅丁伟志,《晚清国粹主义述论》,载《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二期。郑师渠的专著《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参阅唐熊“国粹画源流”,《美术》,上海图画美术学校编辑,第一卷,第一期,1918年10月。及黄卓然“保存国粹画要从改良入手”,《美术》,上海图画美术学校编辑,第二卷,第二号,许士骐,“我对于国粹画的观念”,《美术》,上海图画美术学校编辑,第二卷,第三号。胡适:“国粹的名词比国故好得多。自从章太炎著了一本《国故论衡》之后,这“国故”的名词于是成立。如果讲是“国粹”就有人讲是“国渣”,“国故”[National Past]这个词是中立的。”见《研究国故的方法》,1921年7月,胡适在东南大学的演讲,枕薪记录。原载1921年8月4日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副刊,又载1921年8月25日《东方杂志》第18卷第16期“最录”专栏。明治20年代之后民族主义 国粹主义国家主义开始在日本风行一时,三宅雪岭曾说:“模仿是未开化人的共同性情”但若走入极端,日本就会变成“劣等的欧美”,日本人则会变成劣等的欧美人。三宅雪岭,《假恶丑日本人》,见《真善美日本人》,讲谈社学术文库,1985年,第138-140页。此一时期,讨论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著作大批涌现,如藤田一郎的《国体论》(1887)、有贺长雄的《日本现在国家哲学论》(1888)、福译谕吉的《尊皇论》(1888)、关直彦的《立宪王道论》(1888)、内藤耻叟的《国体发挥》(1889)、加藤扶桑的《日本国体论》(1892)、矶部武者五郎的《国体述义》(1892)等,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日本国粹主义的最初动机是抵制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捍卫民族的自尊,但是,它最终还是重倒了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的覆辙,沦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并像当年的欧化主义一样泛滥成灾。如夏目漱石曾在《我的个人主义》中讥讽说:“要为国家吃饭,为国家洗脸,为国家而上厕所,真受不了。”,见《夏目漱石全集》,筑摩书房,1972年,第139页。此一时期,很多基督徒纷纷退教,洋画也不像以前那么流行,而谈论日本美术则成为时尚,茶道、花道、能乐等传统艺术则呈复兴之势。

1中说:

夫国粹者,国家特别之精神也,昔者日本维新,欧化主义浩浩滔天,乃于万流彭湃之中,忽焉而生一大反动力焉,则国粹保存主义是也。当时入日本国民思想而主之者纯呼泰西思想也,如同议一事焉,主行者以泰西学理主行之,反对者亦以泰西学理反对之,未有酌本邦之国体民情为根据而议论者也,文部大臣井上馨特谓此义,大呼国民,山宅雄次郎、志贺重昂等和之。其说以为宜取彼之长,补我之短;不宜醉心外国之文物,并其所短而亦取之,并我5所长而亦弃之。

显然,国粹是来自于民族性、民族精神、民族主义等词汇,并和隐藏在这些词语背后的观念密不可分。国粹是英文nationaty或national character的译词,而nationaty或national

6character则是德语民族精神(volksgeist)的同义语。民族一词来自古拉丁语natio,是nascor

(I am born)的转语,其最早的含义是指出生在同一地区的人群。在17世纪,民族一词中的两个现代含义:地域和文化(territorial和cultural,德语作staatsnation和kulturnation)上的含义开始稳定下来,大约在18世纪中叶,在德国和东欧国家中,民族一词中的“文化”的观念、民族性(英文作nationality或national character)的观念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这主要是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的贡献,当时“有很多理论家都坚持认为,民族应该存在于文化、道德伦理和语言的统一性中,认为这是区别不同民族的唯一标准。赫

7尔德是最先提倡这个理论的人,而且是这一理论的最有影响力的传播者。”在赫尔德的思想

8体系中,最关键的一个词就是民族精神(volksgeist)。而黑格尔又对民族精神进行了新的塑

造,他认为,风俗习惯、法律和政体构成了一个民族的内在的精神主体。之后,民族精神一词开始进入不同的思想系统,成了各类思想运动中的重要词汇。黑格尔的贡献就在于他为民族精神赋予了一种历史特性,并认为民族精神是世界精神的一种表达方式,为了捍卫这个观点,他有意把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它在历史与文化上的成就视为一体,一个民族的宗教、风俗习惯、行政法和政体是一个民族的成就,也是一个民族的化身。在德国法学中的历史学派(Historical School of Law)中,民族精神的观念继续延伸,在F.K.von Savigny的著作中开始出现了民族自觉(Volksbewusstsein)或民族的共同信念(the common conviction of the people)这样的概念,民族精神也不再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而是逐渐演化成了一个政治口号。德国法学中的历史学派曾引发过一次论战,他们就日尔曼法的独立性和日尔曼法在吸收罗马法上的可能性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对F.K.von Savigny的信徒Otto von Gierke来说,日尔曼法律体系更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它体现的是一种团体法(Law of Genossenschften)5 《壬寅政艺丛书》,政学编,卷五,转引自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第6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参阅Smith, Anthony.National Identity , London ,University of Nevada Press ,1991.和马戎先生的论文《评安东尼·史密斯关于‘nation’(民族)的论述》,《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一期,第141-151页。Hisley,F H,Nationalism and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London,1973,转引自Dictionary of Concepts in History, Harry Ritter ,Greenwood Press.1986,P281.民族精神的德语形式是Volksgeist,是民族(volks)和精神(geist)的组合,geist在含义上与希腊文pheuma,希伯来文ruah,拉丁文spiritus密切相关,民族精神(Volksgeist)也作Volksseele,Nationalgeist或Geist der Nation,Volkcharaketer,在英文中则为national character或nationality。其含义是指透过语言、风俗、法律秩序、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等体现出来的一个民族在精神上或心理上的特性。当然,赫尔德并未直接使用民族精神一词,而只是使用了Geist der Volks,Geist Nation , Nationalgeist, Geniusdes Volks,及Ntionalcharakter这样的概念。

意识,而罗马法及其在自然法、经济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资本主义上的体现则对日尔曼传统具有一种破坏性。Otto von Gierke进而把民族精神的概念和民族主义的立场连在了一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把民族精神解释成共同的自我(Gesamt-Ich),而这完全是一种神话式的解释。

在近代亚洲国家的西方文化接受史上,来自西方世界的民族主义思潮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而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特殊历史环境使这种思潮更容易得到接受和传播。对现代性问题比较敏感学者向我们介绍说:“民族比较是现代中国思想的基本处境,中国现代化过

9程的开端和现代性问题的起点都是从民族比较开始的。”这个看法是准确的,鸦片战争后频

繁出现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冲突、文化比较一方面扩大了传统知识分子的学术视野,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对中国自身的文化身份产生了新的认识。

光绪二十九年(1903)11月,晚清政府颁布的《学务政纲》中说:“外国学堂最重保存

10国粹,此即保存国粹之一大端” 1907年,主持晚清教育事业的张之洞将湖北经心书院改

为存古学堂,这是他为了校正新学的流弊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事实上,1903年由晚清政府颁布的《学务政纲》也是他和张百熙、荣庆共同筹划的。在张之洞这样的以中体西用为核

11心指导思想的重要人物的操持下,国粹主义思潮迅速得到了普及:“近数年来,中国之号称

识者,动辄称国粹。环海内外,新刊之报章书籍,或曰保存国粹,或曰发挥国粹,甚者则曰,12国粹之不讲则中国真不可救药。”国粹主义成了一时的风气,不同阶层、不同追求的人都在谈论这个话题,而国粹主义的内涵也在这时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在中国,国粹主义的含义与日本有很大的出入。就连热衷于“籍国粹以激励种姓”的章太炎也看出了国粹主义、民族主义的狭隘偏颇之处。所谓:“求义于国粹,非侵略人,则

13以人为舆台豢豕也。”中国的国粹主义思潮之所以没有完全蜕变成狭隘的政治上的民族主

义,或者说,国粹主义者之所以能迅速从种族主义冲突(满汉之争)中解脱出来,这也许是因为中国的文化形态要远比日本更为复杂。而且传统知识分子的学术理想和政治理想仍然没有丧失活力。因此,当来自日本的国粹思想印入他们的脑海之后,他们很快就对国粹主义作出新的解释。黄节在《国粹学社发起词》中说:“日本之言国粹也,于争政论,吾国之言国粹也,于争科学。”这也许是中日两国对待国粹或者说对待民族主义问题时一个最根本的区别。中国的国粹主义逐渐被引向了国学这条大路。1905年10月,《国粹学报》第9期上刊发了邓实的一篇文章“古学复兴论”,他在这篇文章中说:

吾人今日对于祖国之责任,唯当研求古学,刷垢磨光,钩玄提要,以发现种种之新事理,而大曾吾神州古代文学之声价……安见欧洲古学复兴于15世纪,而亚洲古学不复兴于20世纪也。呜呼,是则所谓古学之复兴者矣。

14古学复兴是西方文艺复兴的别称,将国粹主义运动与古学复兴或欧洲的文艺复兴相联

系,这显然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传统学术背景下理解西方学术思想时所作的一个最自然的反9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年一月,第194页。10 引自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204页。11 张之洞上奏清廷的《保存国粹疏》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其具体内容见张之洞,《保存国粹疏》,光绪33年活字刻本。《新世纪》,第44期,“国粹之处分”,转引自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第7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章太炎“印度人之论国粹”,《章太炎全集》

(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1986年,第367页。1879年,沈毅和在其《西史汇函续编·欧洲史略》中即用古学复兴来指称欧洲的文艺复兴。

应,晚清国学保存会的发起人、曾与黄宾虹(黄宾虹也是国学保存会的重要成员)共同编辑《美术丛书》的邓实,在其1905年的一篇文章便说:

夫汉学解释理欲,则发明公理,掇拾遗经,则保存国学。公理明则压制之祸免,而民权日伸;国学存则爱国之心有以附属,而神州或可再造。宋学严夷夏内外之防,则有民族之思想;大死节复仇之义,则有尚武之风;民族主义立,尚武之风行,则中国或可不亡,虽亡而民心未列,终有复兴之日。

在传统经学今古文之争的背景下,国粹主义者的古学复兴运动进一步发扬了古文经学和汉学的传统,也发扬了宋学崇尚气节、轻利重义的传统,但国粹主义的精神之火并未就此熄灭,它的理想在后来的“学衡派”、“东方文化派”的身上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费正清之后,西方对非西方的研究迅速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专门研究,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思想史研究等等。这种研究以西方经验为典范、观察视角和主体参照物。二是区域研究,如对中国、东南亚、伊斯兰世界的研究等等。前者带有明显的西方普世论框架,是一种排它性研究。后者以文化多元论为基调,强调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柯文(P.Cohen)“中国中心说”是区域研究的一个例证,郝大维(David Hall)安东哲(Roger Ames)的著作也是如此。区域研究从正面肯定本土文化,进而夸大这种文化的特殊性。如此一来,区域文化就被排斥在整体“世界文明”之外,变成了一种地缘文化、边缘文化,进而从正面消解了非西方文化的价值,消解了其对世界近代史的贡献与意义。中国特殊论、中国例外论就是典型例子。这种理论还被进一步施用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例如,依照中国特殊论,儒学显然是中国的独立经验,不具普世意义,它只能和中国特殊的土地分配制度、特殊的家庭关系联系在一起。这样儒学就被绑缚在东方这块土地上,镶嵌在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中。其言外之意为:如果我们要改变生活方式,如果我们要去参与西方的事务,那么就要抛弃这些陈腐之物。我们的传统是一种死亡的、无法再生长的东西,只是陈规陋习、乡约民俗。1515 从《国粹学报》第三年第一期的“国学保存会会员姓氏录”中,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第三篇:国学精粹进校园培训讲稿(发)

国学精粹进校园培训讲稿

一、国学精粹教育的现实意义

开展国学精粹进校园活动,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可能会有‚影响教学‛的看法。为此,需要把学习国学的意义略提一下。

(一)国学教育是国家文化建设发展战略之一

‚国学‛一说起源于清末。当时,把西方的文学、历史学、神学、哲学、科学、数学等称为西学,把中国传统的本土学问称之为‚国学‛或‚中学‛,指中华传统文化,人文思想,社会管理,历史,地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这些文化遗产记载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生命价值观伦理观,生活态度,审美情趣等。

然而在现实中,物质力量是决定性的因素,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物质决定意识‛,西学使西方的工业革命得以成功,让欧美站在了世界前列。当代世界,西方文化仍占据主流地位,‚竞争‛成为引领世界发展方向的主导性意识和力量。由此也引发了资源枯竭、地球变暖、灾害频繁、环境污染、道德沉沦等很多新问题,但谁也不肯停下发展的脚步。为了生存,发展中国家努力学习西方,发展经济。

党中央和国务院把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文化建设发展战略的高度,在党的十六、十七、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做了部署,国务院也于2008年1月增列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

与此相应,自2005年以来,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陆续下发了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实施意见,启动了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以传统节日为主题在全体民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经典诵读和诗词歌赋创作活动,省市县也相应的下发了相关文件。2011年1月,县委宣传部制发了《关于开展国学精粹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以上部署,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任务进一步具体化。

(二)国学精粹教育是促进学校工作的有效手段 1.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内容

开展国学精粹进校园活动,是当前我们正在实施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2材外,还可以自行组织编辑教材。

1.小学一、二年级:熟读《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小学生背诵的75首优秀古诗中的前50首。以及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等。要求:‚不求甚解,但求熟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热爱。

2.小学三、四年级:诵读《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小学生背诵的75首优秀古诗。完整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要求:能够读准字音,会写会背并理解词义句义,学会适当应用。

3.小学五、六年级:精读《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小学生背诵的75首优秀古诗。完整精读注释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等。要求:在巩固中低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通晓其义,能够讲解和适当讨论,并组织背诵、书写和积累。

三、国学精粹进校园活动的途径和方式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以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为原则,国学精粹教育活动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习读成诵→日常活动节点诵背和实践→教学活动中渗透→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习读诵背经典,为宣传教育和实践打下基础

1.开设专门国学课程进行讲解和诵背

学校可以利用地方与学校课、综合实践课的课时,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开设国学教育课。刚开始时还可以在国旗下讲话、校会或其他集会、班会,每天夕会或晨会时间,集中或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讲解、诵读,对国学教材做初步的讲解,使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并能达到背诵的程度,以便在其他时间节点开展诵读活动。

国学经典中《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的文字较为浅易。幼儿大班、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凭借机械记忆的天赋优势诵背,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领会其中意味。

诵读时要读出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机械记忆大大强于理解力。犹太人谚语说:‚小时读书如刻在石头上,中年读书如刻在泥巴上,老年读书如刻在沙子上‛。我们的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这个规律,《礼记·学记》说‚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是说读书要趁早。开始时如读天书不解其意,那就不求甚解,只以诵读为主要学习方式去享受腾云驾雾般的音韵节奏美。诵就是背诵,读是朗读,读出声音来,不断品味、体会。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既能增强记忆、培养语感,还有利于理解欣赏作品内涵。

2.借助语文、综合实践课程进一步熟悉经典

将国学经典与语文、综合实践等学科相结合,注重学科整合和渗透。各班要制订诵读计划,在黑板上开辟一小块专栏,安排专人将每周(每天)的诵读内容写在专栏上,语文教师负责检查落实。每天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坚持学习、每天诵读国学经典三十分钟。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由班主任授课,对于一些典故和字的读音,教师要做适当指导。‚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

小学高年级结合语文课进行。文言文、古诗文既是国学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中要对国学相关的文言词语进行讲析,使学生基本领会词句意义,既提高了诵背兴趣和效率,又开拓了学生的语文视野,一举两得。结合思想品德等政治教育课程,就国学中的相应内容进行诵背,可以丰富思品课内容,增强思品课趣味和效果。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两门课程进一步熟悉经典,为其他节点的诵读活动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利用一日活动节点进行诵读和实践,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

‚日常活动节点诵背和实践‛是每天或每周都要坚持做的,是重点内容。这些节点包括:

上学时,每周国旗下讲话、校会或其他集会、班会,每天夕会或晨会,课前准备,课间休息,就餐,晚休,放学后及居家。

1.学生到校

学校值班领导、教师、保安要衣着整齐,在校门口列队迎接学生进校园,为学生做好表率;每周升旗仪式上、每天学生上课前朗诵校训(很多学校的校训源自于国学经典,诵读校训可以振奋精神,强化学习目标)。也可以诵读明代文嘉的惜时诗歌《明日歌》等。

2.学习过程

以下列内容要求学生在早读等学习活动中全神贯注,同时要遵循认知规

6《弟子规》: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外出或上学时须告诉父母,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如赌博、色情等是非之地,要勇于拒绝,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一些邪恶下流,荒诞不经的事也要谢绝,不听、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问,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

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父母对在外子女的殷殷牵挂。

6.用品整理和晚休

要教育学生不论是在家还是在校,都要把衣物、学习用品等收拾整齐放在固定位臵,极限的整洁,有不至于要穿用时东拉西扯、丢三落四而耽误时间。

《弟子规》:臵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臵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大处著眼,小处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臵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臵,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古人一书难求,故有修补之举。)

7.尊敬老师

孔子曾说‚人无礼,无以立‛,关汉卿说‚一日之师,终身为父‛,谭嗣同‚为学莫重于尊师‛,中国古话‚师同父母‛、‚程门立雪‛故事等等都说的是尊师重教。

当然,教师要正人先正已,以身示范,尊重学生,对学生有礼貌,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意思是: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尊重。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们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

学生在校期间尊敬老师,对老师恭敬有礼貌,才可能在其他场合尊敬师长。所以感恩图报教育应当从教育和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尊敬老师开始。教师在学校要特别强调孝道、悌道,让学生学会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同学,还要引导家长在孩子面前强调尊师,才能相辅相成。

尊师重在细节,更在于师生相与的礼仪。如问好、让道等。学生指出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老师要致谢。等等。

《弟子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以夺取为目的。‛青少年守则明言:助人为快乐之本。)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

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这些都是要求做人子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言行要得体、要讲信用等行为规则。平时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光讲尊重父母、热

10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重点加强校园生活礼仪、交往礼仪教育,引导学生讲文明、讲礼貌,争做‚文明礼仪之星‛。三是重视日常养成。加强与家庭合作,开展‚日行一孝‛感恩行动,鼓励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自理能力。

(二)教职工实践

1.汲取经典中的先进教育思想,提高育人水平

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在组织实施国学经典教育的过程中也应当汲取先贤们的教育思想精华,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论语》记载: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的范围之中。它阐明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要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这说明,爱心是师德之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意为‚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孔子奉行终生的信条是:‚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这里面阐述了快乐学习的重要性、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呵护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对待学生要感同身受等教育理念。

今年,市教育倡导的‚四个四‛中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遵循教育规律‛的高标准要求。我们学习《论语》、《老子》、《礼记〃学记》等经典中的关于教育的论述,汲取传统教育思想中的优秀成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大力实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改变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效果却不理想的状况。

第四篇:国学培训

中华东方文化书院 中华国学教育工程 中华国学教育工程暨国学志愿者行动 中国企业国学院、社区国学书院 总体方案

一、活动背景

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智慧的高度总结,浸淫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中华民族因为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与智慧而存续,而骄傲,而伟大!

为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配合国家全面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上的讲话精神,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通过在继承国学人文价值和传统智慧的基础上,积极提升国民人文素养、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增强公民与社会责任意识,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全国企业技术创新、集约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夯实发展质量;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和总结,建设学习型组织,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积极融入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能力,推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家战略,塑造国家软实力,使得中国企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积极转型,形成以出口导向为主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全面拓展的新格局,使得中国企业能够普遍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宗旨

为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体系,积极组织企业和社会教育资源,科学规划、建设和完善国学教育体系,积极大力培育国学教育工作者,大力开展国学教育试点,正本清源、扬清激浊、革故鼎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国学教育模式,传承中华美德,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弘扬民族智慧,打造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塑造国家和民族软实力,积极应对全球化竞争与挑战,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三、主要内容

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企业联合会等部委会支持下,由教育部中国实学研究会、文化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中国企业联合会现代管理领域知识更新工程办公室、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商学院联盟等,在中国人文财富论坛、国家国家知识更新工程国学教育课题组基础上,联合发起设立“中国企业国学院”,开展“中华国学教育工程暨国学志愿者行动”,积极推动国学人文教育普及,开展社区国学书院、企业国学院及国学教育项目示范试点工作,设立 “国学教育” 专项公益基金,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师及其国学教育机构的认证、评价等工作,积极开展国学志愿者行动、国学与创业系列公益活动,推动国学教育社会化、职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竭诚服务于中华文化复兴的伟大事业。

四、指导单位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家协会 中华慈善总会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环球智库研究院

五、发起主办

(国家教育部)中国实学研究会

(全国工商联)全国工商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国家文化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国家发改委)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国家人社部)国家知识更新工程国学教育项目课题组 人力资源报社 中国教育培训协会 中国企业科学发展大会 中国企业国学院

六、承办单位

中华国学教育工程秘书处

全国工商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传统文化岗位培训管理中心 中华东方文化书院 中国商学院联盟 中华国学教育网

七、协办单位

国家博物馆国宝研究院

中华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 北京中关村软件产业协会

八、学术支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文思想研究中心 国际易经联合会国际交流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研究中心

(更多单位在邀请中)

九、媒体支持

新华网科教频道 人民网教育频道 中青在线 央视网 凤凰网 新浪网 网易

中国名牌杂志 中华工商时报 人力资源报

中国今日焦点网

(更多媒体在邀请中)

十、组织机构

指导委员会

荣誉主任: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王文元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 许嘉璐

主任委员:国务院特派稽查员 刘吉

国务院原副秘书长 安成信 国家人事部原常务副部长 程连昌

全国文联原党组书记、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 高占祥 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原主席 解思忠

组织委员会

主要成员由各发起主办、学术支持、协办联办、承办单位和战略合作伙伴等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秘书长:国家知识更新工程国学教育项目组负责人 乾泉 学术委员会

核心成员:张启之、潘成烈、汤一介、解思忠、纪宝成、茅于轼、王通讯、董光壁、葛荣晋、成中英(美)、宋承敏、乾泉、刘光明、曹文春、吕本富、吕湘宾、李定、李安纲、林华、陈欣、张涛、张乃剑、胡星斗、阎雨、叶建华、刘敬鲁、石咏琦(台)、韩荣华(台)等等。

理事会

参与和支持本工程的企事业单位,可申请作为理事长单位或理事单位;为国学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个人作为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详细参见《理事会章程》)

十一、项目计划

1、国学与创业、职业教育项目 在全国主要城市、地区和高等院校、培训机构,分别联合开展以下活动: 1)、在全国主要城市发动国学志愿者,开展国学志愿者行动,推动国学创业,普及国学事业;

2)、全国青年大学生国学与创业教育项目;

3)、国学与职业素质和能力教育项目,开展大学生“职业信用认证培训”,建立全国大学生职业诚信电子档案信息系统;

4)、开展全国高校国学教育项目示范试点工作,建设、发展一批“国学教育示范和试点单位”。

2、全国少年儿童国学教育示范试点工作

在全国重点城市和地区的中、小学生,积极开展青少儿童年国学教育项目示范试点工作,建设、发展一批“中华东方文化书院(城市、地区、社区)少年国学院,或培训基地。

3、国学培训师等级资质认证培训项目

在全国各中心城市及其重点高校,建设和发展一批(城市)国学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国学导师”,联合开展国学培训师资质认证培训,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一级至六级国学培训师。

参加每一级国学教育等级认证培训者,通过一门课程试讲考评,方正式授予国学培训师相应等级资格证书。

4、全国女性国学EDP教育培训项目

在全国各中心城市,与相关高校和社会组织,联合开展“(**城市)女性国学院”项目计划

5、中国企业国学院计划

开展“企业国学院”项目计划,与全国及各省市联合举办由国家人社部、中国企业联合会主办的国家知识更新工程国学与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培训项目,开展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国学院示范试点工作,积极开展企业国学内训和国学EDP高级研修计划。

开展国学与创业管理,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国学EDP高级研修项目,PH.D、MBA学位高级研修项目,联合在各地建设“(**)城市国学院”、“中华国学企业家(城市)俱乐部”

6、中华国学教育论坛

会同有关单位和战略合作伙伴,计划的在全国主要省市举办国学教育主题论坛、专题论坛、专家公益巡讲、城市分论坛、年会等

7、国学志愿者行动

中华国学教育工程会同各主办发起单位,拟与全国有关高校、学生社团、公益组织、学术机构、新闻媒体和企事业单位,发动更多国学教育志愿者,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志愿者沙龙、公益讲座、公益创业、公益营销等活动,从事中华国学教育工程公益活动项目的推介工作,发展中华国学教育工程常务理事单位、理事单位、会员单位和国学志愿者,负责该工程在各省市的具体运作策划、组织实施、传播推介、培训教学、国学知识普及、公益资金募集等工作。

凡热爱国家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历史和责任感,热爱国学教育事业,有志于参与国学教育公益活动,遵纪守法的中等以上学历者,身份、性别、民族和国籍不限,均可申请中华国学教育工程国学志愿者。只需要按要求索取并填报《国学志愿者申请表》,报请国学志愿者秘书处审核通过,并接受相关业务培训、指导和考核,取得相应资质和工作安排及授权。

国学志愿者可申请从事指定官方网站以及官方博客、官方QQ群等的编辑维护工作;可以发展当地教育、培训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中华国学教育工程》主题项目计划,设立“国学教育培训基地”,或发展工程项目代理机构,积极开展《中华国学教育公益讲坛》。

志愿者享有优先获得本工程项目活动,在当地经营运作或代理的高级代表 的机会,并享有优惠或减免费学习国学EDP教育培训项目的机会,享有适当的工作报酬或补贴(全职带薪,兼职享受适当补贴),享有项目商业运作的优先权。

8、中华东方文化书院项目计划

中华东方文化书院计划在全国主要省市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按照历史上华夏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分野区划,结合中华慈善总会主办的中华九鼎九州行活动,分别联合建设九大一级国学书院。

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大学院系、中小学和学前教育、培训机构、教育集团、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授权设立国学、书院教育基地,公开授权挂牌,或给予资格认证,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和优秀国学教育机构,工程办公室将给予国学教育专项公益基金支持,联合开展国学教育培训项目。

书院突出区域性、公益性、永久性于一体,统一规划管理,书院定位除了执行国学教育工程既定培训基地的职能之外,还集我国古代、现代和当代各个历史时期东方文化艺术品收藏、展览、展示、学术交流和休闲、养生、旅游、度假于一体。

中华东方文化书院的主要选址原则,全国知名高校,文庙、博物馆、书院,旅游度假区、著名园林和风景名胜区等。书院建设工程接受国内外和社会各界捐赠和赞助,同时由书院项目承办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联合出资建设。

书院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智慧教育及研究基地;

第二,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整理,学术研究和师资培训基地;

第三,作为我国各地和各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化遗产和濒危文物、民间、民俗文化的整理、收藏和学术研究基地;

第四,作为东方与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和学术交流基地;

第五,作为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和近现代名家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图书的收藏、整理和学术研究、交流基地;

第六,作为各省市区域性举办文化节日庆典、青少年文化广场功能;

第七,开展中国文化与教育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第八,作为休闲、养生、旅游和参观学习、会议培训基地。

第九,以书院为基础,授权或联合设立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示范基地。

欢迎海内外全球华人、全国企业界、教育界、文化界等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支持、参与、赞助。

十二、近期规划:

1、与具有国家一级法定资质的基金会联合专项“国学教育公益基金”;

2、打造一流国学教育工程的知名品牌,推动国学普及教育;

3、培养一支与时俱进的国学教育志愿者和优秀师资队伍;

4、编发一套适用不同层次的国学教育教材和VCD电子出版物;

5、建设一流的国学教育门户网站“中华国学教育网”

6、面向全国,以城市为中心,发展和建立一批的国学教育培训基地。

十三、国学教育等级资格认证培训项目

中华国学教育工程面向社会各界、企事业管理团队和广大青少年等各层次国学爱好者,开展国学教育等级资格认证项目培训(每个季度一级,每月2-3天课程),核心课程主要分为一下六个等级:

一级(启蒙班)

学习科目:《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千家诗》、《唐诗•上》。

选修体验:《书法初步》、唐诗吟诵、《笠翁对韵》、《中国古典音乐欣赏》、《武术初步》

教学目的:通过辅导教师的讲解,家长参与互动,趣味学习,快乐体验,关注学员身心健康,注重人格塑造,达到帮助学员“立言”。

二级(初级班)

学习科目:《大学》、《中庸》、《孟子》、《孝经》、《唐诗•下》、《诗经•节选》、《说文•上》

选修体验:《中华书法•上》、《国画基础•上》、《中国古典名曲欣赏与器乐演奏•上》、《中华武术•上》、《六艺•上》、国学夏令营、国学冬令营。

教学目的:通过辅导教师的讲解,家长参与互动,趣味学习,快乐体验,注重广大青少年儿童学员心理健康,注重人格和品德教育,达到帮助学员“立品”。

三级(中级班)

学习科目:《道德经》、《论语》、《韩非子》、《唐诗》、《列子》、《墨子》、《楚辞》、《尚书•上》、《说文•中》、《中医常识》等

选修体验:《中华书法•中》、《国画基础•中》、《中华武术•下》、《中国古典名曲欣赏与器乐演奏•中》、《六艺•中》、国学夏令营、国学冬令营。

教学目的:通过辅导教师的讲解,家长参与互动,趣味学习,快乐体验,关注青少年人格与人文素质教育,达到帮助学员“立文”。

四级(高级班)

学习科目:《诗经》、《尚书•中》、《春秋•上》、《吕氏春秋•上》、《管子•上》、《荀子》、宋词、《古文观止》、《说文•下》、《中医基础•上》元曲、明清文学作品选、史学与史学大家 选修体验:《中华书法•下》、《国画基础•下》、《中国古典名曲欣赏与器乐演奏•下》、《六艺•下》、《中华武术与养生》、国学夏令营、国学冬令营。

教学目的:通过辅导教师的讲解,互动教学,趣味学习,快乐体验,关注青少年人格、世界观与价值观塑造,达到帮助学员“立志”。

五级(国学与创业高级研修班)

学习科目:《易经》、《周礼》、《仪礼》、《文心雕龙》、《尚书•下》、《春秋•中》、《吕氏春秋•中》、《管子•中》、《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学典籍•上》、名家、实学、纵横家、《中医基础•中》。

选修体验:《太极拳》、《中华武术与养生•上》、《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国学与管理原理》、《中西方比较美学》、《创业管理学》、《国学与团队原理》、《虚拟创业与实践》、《国学与成功创业实践》。

教学目的:通过国学与创业导师的讲解交流,树立市场竞争意识、风险意识,积极开展励志教育、创业辅导、互动游学、联谊交友、快乐学习、团队合作、虚拟创业实践、创业互访,达到帮助学员“立业”。

六级(中国企业国学院EDP高级研修项目)

1、高级职业经理国学研修班

学习科目:《庄子》、《鬼谷子》、《礼记》、《尔雅》、《孟子》、《世说新语》、《乐府诗集》、《孙子兵法》、《全唐诗》、《西方哲学史》、《中国史学典籍•下》、《前沿管理理论》、《企业进化与组织基因理论》、《中医基础•下》等。

选修体验:《中华武术与养生•下》、《禅修》、《东西方比较哲学》、《东方管理哲学》、《现代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与商业伦理》。

教学目的:通过国学专家与创业导师的讲解交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积极开展国学与创业管理教育、创业辅导、互动游学、联谊交友、快乐学习、心灵体验、角色实践、企业互访,达到帮助学员“立德”。

2、企业家国学EDP与东方管理哲学学位项目

国学EDP创业管理与PH.D、MBA学位高级研修项目《项目简章》另附

3、国学教育师资班

为保障国学教育项目的有效实施和教学质量,推动国学教育标准化,规范国学教育职业资格,要求持证上岗,将对从事国学教育的志愿者、国学教育工作者师和少先队辅导员,分级进行系统科学的资格培训。具体组织工作,由中华国学教育工程办公室会同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高校设立的培训基地,一并组织实施。

按照《中华国学教育工程总体方案》具体规划,国学培训师资质认证培训,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一级至六级国学培训师;参加每一级国学教育等级认证培训者,通过一门课程试讲考评,方正式授予国学培训师相应等级资格证书。

十四、教学方式

中华国学教育工程在教学目标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贴近学员生活与社会实践。把学习国学与文史知识和爱国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国学文化价值与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注重故事性、趣味性、参与性。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小学员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从小树立伟大的理想,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格,树立立志成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方式上,一是要积极研究和开发适合青少年儿童、女性、创业群体、企业员工、中高层管理人员等不同群体,不同心理特点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国学教育方法和项目。二是积极主张国学教育现代化,从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和现代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中,积极吸取其各自的优秀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互动参与、主动学习,知行合一,体验学习,快乐学习。三是将国学教育与爱国教育、人格教育、品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四是将国学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创业教育、社会责任教育与公民素质教育和学员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

中华国学教育工程在对国学师资进行系列培训和认证试点。同时,国学教育培训项目分为六等级测评和国学EDP、MBA、PH.D课程等,学完每级大纲规定的科目,经过等级测评系统评估,达到规定学分标准者,给予颁发等级证书,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国家或国际相应专业的研究生学位。

帮助学员对国学经典内容充分理解,掌握国学精髓,克服片面、单一的死记硬背,要充分调动学员学习国学的积极性,真正使学员把所学到的内容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实践行为中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感受第一,体悟第二原则

感受,包括对文字的声情之感应、接受过程;体悟,是基于自己的人生体验对文本的反复体会和猛然顿悟

2.快乐第一,结果第二原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让学员寓教于乐,乐在其中;教是结果,乐是过程,是引导学员努力钻研的方法。

3.目标分解,分段实施原则

目标分解,是指对专书分章节或者按照篇节卷数等进行合理计划,譬如《说文》共十四卷,就可以分14 次进行研读完;《论语》20 篇,也可以每周一篇,一学期正好讲完;分段实施,是指为完成每个学段结束前的目标,可以提前进行某些活动,这就是只要达到最终目标,中期可以将某些步骤提前。

4.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对传统经典要结合实际,适度改造;要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精神,作认真的辨别与处理。

5.知行合一,内外双修原则

知行合一,才能使学生不觉得所学东西全无用处,而是感觉到国学是帮助其幸福生活的有效手段,将国学教育与爱国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养生与健康教育等充分结合。

十五、学习方式

网络平台建设:建立一个中华国学教育工程的互联网视频交互学习的平台。一方面通过视频网站对学员进行线上授课,另一方面,也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促进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使之成为国学教育的门户网站。

结合广大青少年儿童和成人等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年龄和教育背景,不同的学习、生活、工作实际需求情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教学模式,采用线上学习、线下辅导等多种学习方式,因材施教。

线上学习:通过国学教育官方视频网站,学员可以申请注册,成为国学院的注册学员,并登录视频网站进行学习。

线下辅导:主要通过社区、学校、青少年校外活动机构或地方培训机构等合作单位,利用少年儿童的校外课余时间,进行现场面授及辅导。

体验式学习:通过推动《国学社区教育计划》,积极借鉴、吸收、融合中国古代书院教育与现代西方教育的各自优点及其最新教育成果,通过开展系列性国学教育主题活动,注重亲子教育,现场体验式教学,家长、学员与导师之间互动参与,寓教于乐,快乐学习,感受孝道文化等国学优秀传统人文价值和文化艺术魅力。

创业学习:通过推动《国学创业教育计划》,将国学教育与全国青年自主创业和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互动游学与国学创业辅导相结合,虚拟创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联谊交友与心灵体验相结合,团队学习与角色体验实践相结合,创业者互访与成功企业家、国学文化学者主体活动相结合,促进公益创业。

团队学习:通过推动《中国企业国学院计划》,结合企业人才培养规划,帮助企业建立国学院,形成长期的员工培训计划,将国学教育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与企业提升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的人力资源战略相结合,与有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员工职业成长相结合,与建设和谐企业文化与培育核心竞争能力相结合,适应企业和团队在市场创新、制度创新、商业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和产品创新的人才需求。

十六、师资教材

1、本工程将充分利用北京及国内外的专家和教育资源,组织一批精通国学,热衷国学教育的专家、学者,成立“中华国学教育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华国学教育工程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

2、邀请一批专家、学者,针对不同年龄段学员的国学教育与学习特点,组织编写具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国学教育系列教材,使中华国学教育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产品化、市场化、品牌化。

3、组织专家、教授、学者、研究生、相关专业大学生和社会文化工作者,组成国学教育志愿者团队,面向全国城乡,广泛开展中华国学教育工程公益巡讲;

4、组织参与中华国学教育适用培训教材和VCD电子出版物编撰的团队,在主要城市设立教学基地,开展国学示范教学,并通过官方网站的视频系统对学员进行网上授课,实现面授、函授、网络教学、实践相结合;

5、为了保障中华国学教育工程的教学质量与师资水平,工程规划将定期对在全国从事国学教育的师资,进行统一的系统培训,分初、中、高三个级开展国学教育资质认证培训工作,合格者将持证上岗,并进行不断考评和升级,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国学教育工作者,将给予表彰。

十七、合作加盟

1、建设国学教育培训网络体系,拟在全国主要城市,分别与大中小学、企业单位和相关培训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学教育项目,授权和设立国学教育工程示范基地,授权建设一批国学师资培训基地、企业国学院和社区国学教育试点单位,建立覆盖全国的国学教育网络,更好的推动国学普及教育事业。

2、中华国学教育工程、中国企业国学院官方网站,可为加盟合作单位,授权开通所在城市频道,协助自主维护,随时更新相关资讯,配合其在当地国学教育项目的推广工作,可公开挂牌“中华国学教育网**城市频道”,或“中国商学院联盟(**城市)频道”,或“中国企业国学院**企业分院”。

3、中华国学教育工程、中国企业国学院,可为各地战略合作伙伴,分别公开授权挂牌设立一下类型的国学教育培训基地:

中华国学教育工程“国学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中华东方文化书院(**城市)国学院

中国商学院联盟、中国企业国学院(**城市)分院(国学EDP、创业管理及MBA、DBA、PH.D等高端管理教育培训)”

4、申请加盟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必须是法人主体,并具有教育培训资质。拟定主要合作对象:普通高等院校、民办院校、群众团体、协会商会、文化团体、培训咨询公司、企业集团(商学院)、职业教育机构等。

5、本工程以公益为主,只收取各加盟单位的加盟费、教材资料费和适当比例的资源配置成本费用,不参与委托合作项目运作的最终收益分配。对于优秀办学单位和项目,将列入“国学教育公益基金”计划,给予支持或奖励。

十八、项目管理

1、学员招生,本工程授权在各地的合作单位,联合设立培训基地,为具体项目的招生单位,负责当地学员的招生和教育培训组织工作。学员在报名时,须填写学员登记表,学员登记表一式二分,一份由合作单位保存,一份交总部备案。

2、学员管理,总部针对学员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凡是国学院的学员,一方面,在当地参加集中辅导和系列活动;同时,也接受总部的管理及服务。所有学员可凭学籍号,在本工程的官方网站上查询。

3、中国企业国学院、中华国学教育工程秘书处,为保证教学质量,对参与和从事国学教育的所有师资,进行统一的分级认证、培训和监督管理,各类国学教育培训项目务必持证上岗,欢迎社会各界进行监督、检查和举报。附件

1、(国家人社部、中企联)国家现代管理领域知识更新工程办公室“关于同意开展国学与和谐企业文化建设高级研修项目的复函”;

2、全国工商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关于联合发起主办中华国学教育工程暨国学志愿者行动的函”

3、(文化部)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关于设立东方文化书院管委会的决定”;

4、中华慈善总会“关于举办中华九鼎九州行的函”;

5、国家博物馆国宝研究院、中华九鼎九州行组委会“关于同意举办中华东方文化书院计划的函”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2868531、81123517、86266851、68670197(fax)咨询热线:***、*** 联 系 人:樊老师 乾老师

官方Q Q: 522638684 官方Q群:107681475 104728400 69854582 电子邮箱:quanxiguanli@163.com 522638684@qq.com 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cmp 秘 书 处:北京市石景山区高科技园区成海大厦三层

办 公 室: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后营1号西门 邮政编码:100091

中华国学教育工程秘书处 中华东方文化书院管委会

2010-11-15

第五篇:培训讲稿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扎实推进河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邓建钦

(2011年1月14日)

30多年前,一场由农民发起的耕地包产到户,一举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30多年后,一场仍然起源于基层探索、来源于农民创造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对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大调整,是我国农村系列改革的继续和深化,被誉为继解放之初的土地改革、改革开放之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第三次土地革命”。为使大家对这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复杂工程有一个全面了解,进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我省今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我讲三点。

一、林改是创新集体林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动力 1.林地的潜力巨大。在我国,林地的产权属性和耕地一样,都是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在农民的生计经济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有关部门的权威测算,我国农村集体林业资源总经济价值至少高达2万亿元以上。在中国现有的土地面积中,耕地约有18亿亩,而林地却有43亿亩,相当于耕地面积的2.4倍,其中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林地约有25亿亩。而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有1500多个是山区县(市),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而山区又是贫困人口聚集的林区,拥有90%以上的森林资源,有49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分布在山区。要解决好中国的“三农”问题,必须同时解决好“三林”问题。据国家林业局研究,目前我国的林地亩均产出只有22元,仅为耕地的3%,其中自然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而要解放林业生产力,其根本途径是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亿万农民精心经营林业的积极性。这是2003年国家决定实施农村林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2.林改探索从未停止。其实,建国至今,中国对林地经营制度改革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其改革总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次,1950—1953年,伴随着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分山分地;第二次,1953—1958年,互助合作,山林、土地入社,人民公社化;第三次,1960—1966年,落实“四固定(劳力、土地、耕畜、农具)”政策,山林初步确权,提出“谁种谁有”;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当中国开始实施举世闻名的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时,原本一直被重视的林地却仍然基本维持原有的制度,并没有随之进行彻底变革。虽然1984年国家在局部地区推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但是这次改革涉及的面非常小,改革的深度也远谈不上彻底,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划定的自留山不仅数量很少,而且其产权主体也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和改革前的耕地制度一

样,在此次林改之前,林业土地制度实施中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清、经营主体缺位等体制性障碍,制约了林业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促使国家进一步推进林改的最直接的动因之一。

3.第五次林改意义深远。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新一轮林改正式启动实施。按照国家林业局的改革进度安排,此次林改涉及全国57%的森林面积。林改的目标是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和一般的制度变革不同,在试点阶段,林权改革基本延用《森林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条文规定,国家相关部门并没有再专门出台针对林改的指导性政策文件,因此福建等试点省所推行的林改基本上是属于一种探索性质的改革。此次林改的目的是本着“让经营者有其山,植树者受其益,务林者得其利”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建立以农村集体经营组织内部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多种经营形式并存、责权利相统一的集体林业经营体制,提高林业的集约经营水平。主要内容包括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开展林权登记、发换林权证;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深化林业配套改革、落实林木经营者对林木的处臵权和收益

权等四个方面。

由于新一轮的林改涉及面广,改革力度大,触及到林地制度的深层体制问题,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创新探索,因此被认为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项重大突破”。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总结南方少数省份5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于2008年6月正式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标志着中国第五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启动、第三次土地改革的正式开始。这次林改将带来林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大变革,变革的突出标志是将原来的森林资源管理转变为森林资源和资产双重管理,将以往森林资源的管理对象从小班转变为家庭。因此林业内部管理机构、林业的法律法规都要发生相应变化。

二、林改工作成效突出

1.决策层面高度重视。从中央层面看,远的不说,近几年对林改工作可谓力度大、层次高,三年有三个大举措,2008年出台十号文件,2009年召开中央林业工作会议,2010年又召开了全国林改百县经验交流会。中央领导胡锦涛、温家宝、回良玉等多次调研林改、并对林改工作作出批示。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林改,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增加林改工作经费,提高公益林补助标准,启动造林、种苗、抚育等补贴试点,人民银行等5部门出台了支持林改的抵押贷款、森林保险指导意见。统计、档案部门也采取措

施支持林改。

2.全国林改工作进展顺利。经过几年的努力,福建、江西、辽宁、浙江、河北、安徽、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22个省(区、市)基本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其他省(区、市)正在全面推进改革。截止2010年底,全国已完成林改确权面积22.36亿亩,占总面积的81.69%;重新核发全国统一林权证的集体林地18.02亿亩,占总面积的65.84%;共发放林权证6419万本。林业支持保护制度、林业金融支撑制度、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林权保护和流转制度、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不断推进和完善。实践证明,林改充分激发了农民兴林致富积极性,有效激活了林业生产要素潜能,呈现出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可喜局面。

3.我省林改工作总体良好。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调查摸底阶段。2006年底,省林业厅组织调研组对全省56个县115个乡(镇)170个行政村的集体林经营状况进行重点调研,基本摸清了全省集体林地的基本情况。当时上报的的集体林地面积是6788万亩,其中山区5555万亩,平原区1233万亩。二是林改试点阶段。从2007年起,省林业厅分区域、有重点地开展林改试点,每个省辖市选择一个乡(镇),每个县(市、区)选择1个村组织开展试点工作,为林改的全面铺开积累了经验。三是

林改全面启动阶段。2007年11月,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豫政[2007]82号),全面启动我省林改工作。三年来,我们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总体思路,把林改与林业生态省建设紧密结合,同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林权管理常设机构取得突破。2007年1月,省林业厅成立了林改领导小组,组成了林改办公室,专门负责全省的林改工作;2008年6月,省政府成立了以刘满仓副省长为组长的省林改领导小组,19个省直单位为成员,2010年又调整为22各成员单位;2010年7月,在省林业厅的内部机构改革时,正式组建了“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处”,编制8人,负责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工作。随后,信阳市、漯河市林业局成立了负责林业改革发展的常设科室,陕县、内乡、汝阳、修武、灵宝、卢氏、博爱、嵩县八县市成立了常设的林权管理中心。最近,信阳市浉河区根据林改工作的需要,由编委下文,在12个乡镇组建由林业局直管的乡镇“森林资源管理站”。

第二,林改力度进一步加大。2010年是我省林改力度最大的一年。7月9日,省政府在信阳市召开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会议参观了浉河区的林改成果,刘满仓副省长对全省林改工作做了全面总结,对下一阶段林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国家林业局林改领导小组副组长黄建兴、国家

林业局林改司司长张蕾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对我省坚决贯彻落实“以分为主”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12月9日,省政府在郑州召开了全省林改工作经验交流会,王照平厅长汇报了全国林改百县经验交流会精神、通报了我省林改工作进度、提出了下步工作建议,5个先进县市区介绍了经验,两个进度慢的县市领导作了表态发言,刘满仓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

第三,主体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截至目前,全省通过家庭承包和其他经营形式明晰集体林地产权6450万亩,为集体林地总面积的95%,办证面积4815万亩为林改面积的71%,发证231万本,调处纠纷面积66.6万亩,占纠纷的68%。

第四,深化改革有了一定突破。省政府发布了《河南省森林资源流转管理办法》;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等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和造林补助标准提高,降低了育林基金征收比例。

第五,林改档案建设工作起步良好。林改档案是集体林改工作的真实记录,是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重要保证,是维护林权权利人合法权益的有效证据,是建立健全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的重要基础。省林业厅和省档案局通力合作,联合制定了《河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联合在栾川县召开了全省林改档案建设现场会;洛阳市的所

有市县都建成了高标准的林改档案室,整理档案12余万卷。

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统一。有些地方领导干部对林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高位推动力不强,相关部门支持力度不够;少数地方片面强调“均股、均利”的林改形式,普遍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方法,但没有理事会和理事会章程,一切还是村干部说了算,一个村民小组一本林权证;还有的认为林改会诱发各种矛盾,不愿搞,等待观望;还有些地方认为林改是临时性工作,把林地分给农民就行了,没有看到林改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造成林改工作无机构、无专人、无经费;有些地方村组干部怕林改后失去权力,强迫实行“以包代改”、“以卖代改”的有偿林改,将林地承包给一些大户,承包费由村委使用,个别县大户承包面积占集体林地的60%以上;还有的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误认为是造林机制的改革,认为当地没有林改任务。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对中央10号文件精神学习不够,林业主管部门宣传政策不到位,“以分为主”的关键没有抓住,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的目的不明确。

二是林改质量待提高。有些地方摸底调查不认真,家底不清,林地面积几套数据;有的林改方案简单,不结合当地实际,不具操作性;有的工作程序不规范:表决投票时当事人不到场,到场没签字,委托人行使权力而没有委托书,该

公示的没公示,没有完整保存公示的图片资料;还有的林权登记原始表上的面积、户主有涂改现象;还有的林地承包经营合同套用一个模式,内容简单,造林、管护、防火、治虫等森林培育、保护责任不明确;还有的外业勘界不准确,勘测精度不达标,宗地四至界线填写不清楚,四邻未到场、未签字,有的宗地面积误差大,勾图移位,图、表、地不符,内业号重叠;少数地方为了尽快完成发证任务,采取发大证的做法,留下不彻底的尾巴;还有的地方因基础工作不扎实,登记输机后不敢办证、发证;更有的缺乏责任心,盲目加快进度,不审核就办证。

三是林改档案管理不规范。一些地方对林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与当地档案部门缺乏沟通,不知道永久性档案的归档整理要求;一些地方无档案室、无管理制度、无专人、无防火防虫防潮等设备,资料乱堆放,装订不规范。

四是林权纠纷调处不积极。以往的林地承包经营过程中,由于程序简单、操作随意、合同不完善,造成的林地、林木流转时间过长、面积过大、价格过低的“三过”问题;不少国有林场与毗邻村组边界不明确问题;省与省、县与县、集体林场与周边村组之间、村组与村组之间的边界争议问题在不少地方存在。但是这些地方的政府不主动想办法解决,采取不触及、不过问的态度。

五是机构人员资金不到位。多数县、乡没有常设的林权

管理机构,乡镇农办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经费更少。不适应林改工作要求。

以上问题各地要对号入座,采取措施认真纠正。

三、林改工作前景广阔

(一)“十二五”国家林改规划内容

近期国家林业局下发了林改工作的十二五规划(草案),虽然不是正式的,但可以参考。总目标:到2013年,全国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健全服务,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具体目标:如期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使集体林地家庭承包经营率山区70%以上、丘陵区60%以上、平原区50%以上;基本建立保障林权长期稳定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林权保护管理体系。建立2000个林权管理服务中心,2000个县级标准化林改档案室,1000个山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基本建立符合集体林业特点的林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指导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组织18万个,扶持建立5000个农民林业专业示范社。

投资方向:安排林权管理中心专项建设投资;安排林权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投资;建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财政补助制度;安排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建设投资。

(二)我省2011年工作计划

1、主要目标

【1】主体改革:2011年继续推进林改确权到户工作,全面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林改面积十万亩以上的112个县级单位达到以下指标:

(1)确权到户率:山区达到80%以上,丘陵区达到70%以上,平原区达到60%以上。(该指标指按人均分的集体林地、林木面积与集体林地、林木面积之比。该指标体现分的程度,是林改工作的重要指标。按人均分包括自留山、责任山、本次林改按人均分、大户承包收益70%以上均股均利。和他对应的是集体统一经营和其他经营形式)。

(2)发(换)证率:全部通过网络系统进行办证,全部发放全国统一印制的新版林权证,使发(换)证率达到90%以上。

(3)确权准确率:达到95%以上。(该指标体现确权勘界、登记办证等林改工作质量)。

(4)档案管理:县级林改档案室达到省级建设标准。在即将出台的《档案管理办法》中有明确规定。

(5)纠纷调处率:达到95%以上。该指标体现地方政府对林权纠纷的重视程度,调处力度,调处效果,也是主体改革的重要指标。

(6)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该指标不要小视,体

现整个林改工作的质量,哪个地方如果达不到,说明那个林改有夹生饭,不成功。

【深化改革】在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的同时,继续扩大深化改革试点,年底前在全省启动深化改革工作。具体指标是:

(1)扩大深化改革试点范围,争取每个省辖市至少有一个深化改革试点,全省深化改革试点达到20个以上。

(2)扶持建设县级林权管理中心10个。(要求经过县级编制委员会下文、财政全供单位、行使管理职能)。

(3)指导建设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10个。

(4)扶持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仲裁委员会10个。(5)指导建设县级林权流转机构30个。

(6)继续指导完善4个林改示范区建设。(林业集约经营示范区、林业金融服务改革示范区、林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平原林改示范区)。

2.主要工作内容

(1)确权到户。对主体改革工作进度缓慢的的地方,要加强政策宣传、培训和指导,使其加快进度,保质保量完成改革任务。对主体改革大头落地的地方,指导开展主体改革“回头看”活动。主要看群众是否了解国家林改政策,均分到户率是否达到要求;林改方案是否反映群众的真实愿望,林改程序是否规范,三分之二村民或村民代表是否真正同意;林改程序是否规范,有关资料是否保存;宗地划分是

否科学,勘界确权是否准确;承包经营合同中是否有造林更新、培育管护、防火治虫、采伐林木、征占林地、流转抵押等内容且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林改回头看活动,查漏补缺,完善程序,把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工作搞得清楚明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2)主体改革验收。为了确保我省林改工作质量,对林改面积十万亩以上的112个县级单位主体改革情况实行全部检查的验收办法。即县级单位在自查的基础上以省辖市为单位向省厅提出书面申请,省厅组织人员进行验收。(具体验收办法另行制定)验收时间定于2011年的下半年,要求各省辖市应于2011年11月底前上报申请。

(3)制度建设。出台《河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河南省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指导意见》、《河南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验收办法》等。

(4)业务培训。为提高我省林改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林改工作质量,省厅计划年初和下半年对林改面积十万亩以上的县级林业部门和省辖市的主管局长和林改办主任进行两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技术标准、深化改革工作内容及要求等。也希望各省辖市和县市区对基层业务人员和乡村干部进行培训。

(5)林改宣传。积极配合厅宣传办,制定宣传计划,推荐宣传素材,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开展林改宣传工作。同时

加强林改信息工作,及时反映林改工作中有价值的信息,推广各地成功经验。

(6)档案建设管理。指导建立县、乡、村三级林改档案室。县级要做到有档案室、有档案柜、有四防(防火、防盗、防潮、防虫)设备、有管理人员、有管理制度,规范整理,一村一档,安全保存。县级林改档案室要达到省级标准。

(7)深化改革试点。对以前安排的林改工作试点逐个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经验教训,形成阶段性试点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并增加试点内容,扩大试点规模。

(8)林下经济发展和专业组织建设。通过鼓励和扶持,培育一批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发展林下经济和建设林农专业合作组织的典型,用示范带动全省的林下经济和林业专业组织建设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9)机构建设。指导各地林业部门按照林改后的新形势,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依法履行对林地承包经营、林权登记、林权流转、林权争议调处等管理和服务职能,鼓励省辖市成立林业改革发展常设机构,扶持县级设立林权管理中心、林权纠纷调处等常设机构,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

3、保障措施

(1)实行目标责任制。省与省辖市、省辖市与县市区、县市区与乡镇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主体改革完成的任务量和时限,落实责任。

(2)实行林改进度通报制。每季度末将各省辖市到县的林改进度指标通报到省、省辖市、县市区主要领导和省林改领导小组成员,引起各级领导重视,争取各级政府支持。

(3)实行奖励制度。一是省厅计划对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二是省厅对建立县级林权管理、林权纠纷调处仲裁常设机构的进行奖励;三是省厅对深化改革试点成效明显的进行奖励;四是省厅对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五是省厅对县级林改档案建设达到省级以上标准的进行奖励。

(三)其他工作:

1、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国家林业局林改司设计的、反映改革进度的一种统计形式。对报表的基本要求:规范、准确、及时。但达到基本要求,首先要重视填报工作,填报人责任心要强,要认真;其次需要懂业务,搞清指标的含义;第三所填数据要有出处,更要符合实际,逻辑关系要清楚,前后时间要对应,不能盲目。

指标说明中确权发证进展目前是关键内容,以后完善政策进展是重要内容,请大家高度关注。

2、信息上报

林发处成立以来,各地林改信息上报情况如下:南阳、信阳、安阳三市各12条;洛阳、三门峡各8条;新乡6条;

焦作、商丘各4条;郑州、平顶山、鹤壁、许昌、漯河各1条;开封、周口、驻马店、济源半年无一条。希望大家加强信息收集报送工作,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展示工作成绩,我们及时编发,推广成功的经验。今后将实行信息上报情况季度通报制度。

下载国学培训讲稿定稿[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学培训讲稿定稿[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训讲稿

    广义的信息安全 是指防止信息财产被故意的或偶然的非法授权泄露、更改、破坏或使信息被非法闭幕式辨识、控制保障商务的连续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业务的损失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

    培训讲稿

    [培训讲稿]谈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改,让语文教学充满激情与活力;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新课改,让语文教学在简单朴实中呈现生动与实效。在激情似火,硕果累累的季节里,20......

    培训讲稿

    昌吉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业务经办相关内容为确保我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根据昌吉市人民政府印发的《昌吉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和《昌吉市新......

    国学典籍讲稿(第一讲2012)

    国学典籍讲稿 张三夕 2007年9月始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开场白:关于课程设置(各专业的基础课)、教材、教师和考试的说明 内容概要:“国学”是我国传统学术或固有学术的简称。本课......

    国学招生问答 讲稿(含五篇)

    招生问答 1、国学是什么? 国学,可译做“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

    国学读书节开幕式主持人讲稿

    读书节启动仪式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3月14日,是崭新的一天,更是不一般的一天,因为在今天,我们热切期待的“国学经典诵读”读书节隆重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 今晚又是一个吸收新知识的时刻到了,我又带着我的记录本早早的坐在培训室等待,这已经是第八次的培训了,今晚的培训师,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她叫燕子老师!真是......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 郝春燕 2017年9月18日有幸参加了薛九小举办的国学培训,在培训中听了专家李兵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