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十大制度

时间:2019-05-14 21:1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品十大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品十大制度》。

第一篇:食品十大制度

(1)从业人员健康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二、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

体的事情发生,同时进行相关培训。

三、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四、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

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

五、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

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六、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

褥、勤换工作服。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手饰、涂指甲油、不穿洁净工作衣帽

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

七、对食品从业人员实行德、能、勤、纪综合考核,具优者给予表扬或奖励:对综合考核成绩欠佳者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正;对不改者劝其离岗或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八、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管理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

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 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 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 可重新上岗。

三、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2)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

一、制定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卫生责任制管理措施。

二、制定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

三、按有关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无

食品流通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经营。做到亮证、亮照经营。

四、组织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培训合格者才允许

从事食品流通经营。

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六、对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批评和 奖励,制止违法行为。

七、执行食品安全标准。

八、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

(3)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一、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

社会和公众负责,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 社会责任。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食 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二、建立健全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装裱上墙张贴在相应功能区;建立本

单位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经过培训合格的食品安全管 理员,对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实施内部检查管理并记录,落实责任到人和员 工奖罚制度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件,严格落实监管部门的监管 意见和整改要求。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须认真按照职责要求,组织贯彻落实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食

品安全知识培训、员工健康管理、索证索票、餐具清洗消毒、综合检查、设 备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用《餐饮单位食品安全 综合管理自查表》等进行相关记录,备查。

四、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采用全面检查、抽查与自查形式相结

合,实行层层监管,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天在操作加工时段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检查各岗

位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改进,并做好食品安全检查 记录备查。

六、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每天开展岗位或部门自查,指导、督促、检查员工

进行日常食品安全操作程序和操作规范。

七、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及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周1-2次对各餐饮部位进行全面现

场检查,同时检查各部门的自查记录,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 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八、检查中发现的同一类问题经二次提出仍未改进的,提交上级部门按有关规定

处理,严重的交市场监督管理局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九、在就餐场所设置食品安全宣传栏,主动公示诚信建设,及时处理消费者意

见。

(4)、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

一、理货科应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对所有食品做好验收与记

录工作。

二、营业部应严格执行“进、销、存”的相关规定,在进货环节配合收货部严格

执行《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在销售环节,做好防虫防尘,做好覆盖,禁止脱离冷链销售,并做好销售台账记录;在贮存环节,严格执行《食品贮 存管理制度》。

三、对于现场制售的商品,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管理,必须严格执行产品的生产工

艺,并规范食品添加剂得使用与贮存,精确填写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并严 格执行《废弃物处置制度》。

四、对于食品从业人员,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每天对从业人员的健康证、个人卫生进行检查并规范。

五、门店食品安全管理员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对食品经营过程

中的相关规定和制度要严格检查并记录;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向门店店长报 告。

六、对于在食品经营过程中,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行为,门店食品安全第一责任

人——门店店长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规范制度与过程的控制。

(5)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洁消毒和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一、食品处理区应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

布局设备、设施,防止在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

二、配备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 弃物的设备或设施。主要设施宜采用不锈钢,易于维修和清 洁。

三、有效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加工与用餐场所

(所有出入口),设置纱门、纱窗、门帘或空气幕,如木门下端设金属防鼠板,排水沟、排气、排油烟出入口应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防鼠金属隔栅或网罩; 距地面2m高度可设置灭蝇设施;采取有效“除四害”消杀措 施。

四、配置方便使用的从业人员洗手设施,附近设有相应清洗、消毒用品、干手设

施和洗手消毒方法标示。宜采用脚踏式、肘动式或感应式等非手动式开关或 可自动关闭的开关,并宜提供温水。

五、食品处理区应采用机械排风、空调等设施,保持良好通风,及时排除潮湿和

污浊空气。

六、用于加工、贮存食品的工用具、容器或包装材料和设备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

准,无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食品接触面原则上不得使用木质材料(工 艺要求必须使用除外),必须使用木质材料的工具,应保证不会对食品产生 污染;加工直接入口食品的宜采用塑胶 型切配板。

七、应当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消毒、保洁、保温、冷藏、冷冻等设

备与设施,校验计量器具,及时清理清洗,必要时消毒,确保正常运转和使 用。

(6)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一、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应当建立食品

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 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二、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

三、采购各类食品应注意生产日期或保存期等食品标识,不应采购快到期或超期

食品。

四、采购时应向销售方索取该批产品有效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五、禁止采购腐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

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 食品。

六、禁止采购病死、毒死、死因不明或有明显致病寄生虫的禽、畜、水产品及其

制品、酸败油脂、变质乳及乳制品、包装严重污秽不洁、严重破损或者运输 工具不洁而造成污染的食品。

七、禁止采购掺假、掺杂、伪造、冒牌、超期或用非食原料加工的食品。

八、采购人员应记录采购食品的来源及保管好相关的资料,注意个人卫生并随时

接受管理人员检查。

(7)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一、贮存场所、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设置纱窗、防鼠

网、挡鼠板等有效防鼠、防虫、防蝇、防蟑螂设施,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 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二、食品和非食品(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除外)

库房应分开设置。同一库房内贮存不同性质食品和物品的应区分存放区域,不同区域应有明显的标识。

三、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

四、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识,设可正确指示温度的温度计,定期

除霜(不得超过1cm)、清洁和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转,符合相应的温度 范围要求。

五、冷藏、冷冻贮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植物性食品、动物性

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不得将食品堆积、挤压存放。

六、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七、除冷库外的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防潮设施。

(8)废弃物处理制度

一、废弃物分为可回收残余物、一般固体废弃物、一般液体废弃物、有毒性废弃

物,放射性物质废弃物。对不同种类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分别处理。

二、贵重试剂、原料产生的残余物,如可回收利用的要回收利用。固体的残余物

用适宜的器物盛装,统一回收。液体残余物用可密封的瓶(桶)盛装,应及 时处理。如待回收物是有毒、可燃性挥发性物质,回收工作必须在通风场所 内进行。三、一般固体废弃物如无回收利用价值可直接丢弃在垃圾桶内。

四、一般液体废弃物如无回收利用价值,并无可燃性挥发物时可直接通过下水道

排放,有可燃性挥发物的,应按环保部门规定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五、有毒性废弃物可做减毒、除毒处理的经减、除毒处理后按环保部门规定委托

具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六、放射性物质废弃物在安全容器内放置至规定的时间,按环保部门规定委托具

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9)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一、目的

当突然发生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及时做出准备和响应,最大

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整个过程中突发的食品安全事故

做出准备和响应。

三、职责

1、食品安全管理小组总体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2、各职能部门及生产车间负责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具体实施。第二章 管理规定

一、成立应急组织

1、应急组织是应急处置的执行机构,是应急处置的组织基础。食品安全管

理小组行使应急组织的职责。

2、总经理负责召开应急工作会议,协调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并对重大问

题做出决策。

3、各组织成员负责协调相关方具体实施应急响应措施,跟踪应急响应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向总指挥报告。所有组织成员应保证通讯畅通,以便

紧急情况发生时及时沟通信息,迅速组织采取应急响应措施。

二、监测、预警及报告

1、公司应加强对食品质 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加强对原辅材料的检测分

析,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加强对员工的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

2、公司应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

事故隐患。

3、当突发事件已经危害或潜在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时,公司应

当立即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公司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

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4、在后续的事故处置过程中应及时将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

原因等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

5、必要时,对消费者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

三、充分识别紧急情况

在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有:

1、因设备故障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2、突发的停电、停汽、停水等情况导致生产资源供应不上;

3、原辅料检测结果显示受到严重污染,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伤害;

4、政府部门监督检查显示公司产品安全指标不合格;

5、国家产品标准或者进口国产品标准中安全指标发生变化,导致公司产品

检测不合格;

6、由权威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预警表明公司产品可能存在严重安全危害;

7、公司从事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流失;

8、有人为的恶意行为导致公司产品不安全,或者对公司产品、声誉恶意造

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9、其他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紧急情况。

四、全面落实应急处置措施

1、当有信息显示公司突然发生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紧急情

况时,应立即报告总经理。总经理应立即召开应急小组会议,会议首先

应组织调查突发事件的真实性、严重性。

2、当确定突发事件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时,公司应当立即予

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应对不同的紧急情况做出相应的应急处置:

3、突发的设备故障或突然停电,停水使生产无法正常生产时,如果停产时间

超过工艺规定时间,应对生产的产品进行隔离,并确定数量,做好标识然

后,出处理.如果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则按照《符号品管理制度》执行.4、原料检测结果显示受到污染,会对消费者健康照成伤害时应组织相关人

员进行评估受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并确定处置方式.若已经出厂的销售的产品则按照《食品管理召回制度》执行

5、政府部门监督检查显示公司产品安全指标不合格,或国家产品标准中安

全指标发生变化,公司产品检测不合格时,应正确不合格的产品范围,采

取销毁,召回等措施防止危害发生.若已经出厂销售的产品则按《食品召

回管理制度》执行

6、有人为的恶意行为导致公司产品不安全,或者对公司产品,声誉恶意造, 照成恶劣社会影响.应急组织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相关人员对外进行

澄清,尽量减少对公司的声誉的损害。

五、建立食品安全事故管理档案

公司应整理保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记录,并建立安全事故管理档

案。

(10)食品添加剂使用公示制度

为规范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公示管理工作,保障公众餐饮安 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包括: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剂,酱油、醋、盐、八角等各种香料。

二、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基本信息包括:品名、生产厂家、生产许可

证编号、供货单位等。

三、公示的基本信息要与实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相符,不得提供虚假信

息误导消费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有变化的要及时更换公示信 息。

四、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要专店采购、专账记录、专区存放、专器称量、专人负责,并按照有效期使用。严禁采购和使用无合法生产资质以及标签不 规范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

五、公示栏应按照规定悬挂,便于公众了解相关信息。

第二篇:十大垃圾食品 教案

食品安全教案

活动名称:《十大垃圾食品》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2、通过幼儿的相互交流,了解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多媒体出示一些因食品卫生而出现问题的幼儿。(有腹泻、腹痛、呕吐等)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问题食品,生活中如何选择食品,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十大垃圾食品

3、(二)常见的十种垃圾食品及其危害 1.腌制类食品 代表:酸菜、咸菜、咸蛋、咸肉„„ 危害(1)导致高血压,肾负担过重,导致鼻咽癌;(2)影响粘膜系统(对胃肠有害);(3)易得溃疡和发炎。

4、第一:油炸食品导致心血管疾病;含致癌物质;破坏维生素。

5、第二:腌制类食品导致高血压,肾负担过重,导致鼻咽癌等。

6、第三:加工类肉食品含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含大量防腐剂。

7、第四:饼干类食品食用香精和色素过多,严重破坏维生素;营养成分低。

8、第五:汽水可乐类食品含磷酸、碳酸,会带走体内大量的钙;含糖量过高。

9、第六:方便类食品盐分过高;热量过高,营养价值极低。

10、第七:罐头类食品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热量过多,营养成分低。

11、第八:话梅蜜饯类食品含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含防腐剂。

12、第九:冷冻甜品类食品含奶油极易引起肥胖;含糖量过高影响正餐。

13、第十:烧烤类食品含大量致癌物质三苯四丙吡,导致蛋白质碳化变性。十大健康食品豆类食品,十字花科蔬菜,牛奶,海鱼,菌菇类,番茄,胡萝卜,绿茶,禽蛋,荞麦,如何辨别包装食品安全绿色食品:在我国,将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绿色食品的标志:由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组成。活动延伸:幼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常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

2.生吃的瓜果和蔬菜要洗干净。

3.尽量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等食物。4.少吃剩饭剩菜,如果要吃一定要彻底加热。5.尽量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

6.不吃路边贩卖的食物。

小结:所以,小朋友们:注意食品安全,注意营养搭配,才能拥有一个强壮的身体,健康成长噢。

第三篇:采石场十大制度

(一)伤亡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为了严格执行国家对事故报告及处理的相关规程,及时准确地掌握事故情况,研究发生的规律,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特制定以下制度:

1、企业发生事故,必须立即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立即如实汇报公司,由公司负责人向有关部门报告。

2、发生一般事故,由企业安检部门负责调查和处理。并以文字材料的形式上报公司安委会。

3、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应及时报公司安全委员会,由安全委员会上报当地安监部门,并协助处理。

4、对于在事故中伤亡的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和合同,公司规定给予补偿和处理。

5、事故发生后,应当尽快消除现场危险,待危险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重大伤亡事故要保护事故现场,待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理后,方可恢复生产。

6、对于事故的处理,一定要坚持“三不放过”(即事故经过和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职工群众受不到教育不放过;相应的预防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一票否决”(即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不得参加先进集体的评选;单位主要领导、事故发生的部门领导和事故责任人不得参加本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的原则。

7、事故发生后,一定要如实向公司写出事故报告,做好事故的分析、统计、教育和防范工作,并及时入归。

8、对于发生的事故要进行全公司通报,各级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或虚报,并妥善做好各项善后工作。

9、公司应组织对事故经过、原因、责任的调查分析,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以及预防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2)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3)事故报告内容: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4)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2、事故调查

(1)一般轻伤事故可由本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本单位事故调查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生产、安全、设备技术、工会等部门及生产单位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等组成,事故调查中搜集的现场资料应妥善保存,调查组应在规定时间提供事故调查报告。(2)重伤、死亡事故应按有关规定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3)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3、事故处理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1)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2)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 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3)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4、事故的统计、建档

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将事故有关资料存档。

(三)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制度

1、要认真做好防尘、防毒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尘毒危害,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2、要保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与尘、毒物的接触,并定期进行监测。

3、要根据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编制防尘、防毒规划,并纳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长远规划,结合挖潜、革新、改造逐步消除尘毒危害。

4、对长期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工业卫生标准,尘毒危害严重的作业岗位,要限期整改。

5、对有毒、有害、强噪声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采用密闭和隔离操作。

6、对散发出的尘毒有害物质要加强通排风,并尽可能采取回收利用,净化处理等措施。

7、有粉尘或毒物的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整洁。

8、对可能生产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和管道,要加强维护和管理,定期检修,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9、对各种通风、防尘、防毒设施未经主管部门同意或报请矿长(总工程师)批准,不准停用、挪用或拆除。

10、职工医院应按规定设立职业病床和职业病防治室。组织医术高、精明强干的医务人员组成抢救组,并配备充足的急救器材和药品。

11、矿应成立救护站,并配备必要的急救器材、车辆和药品,组织训练合格的救护队员。

12、建立健全急性中毒事故的抢救网络系统和抢救方案,强化联络和报告制度。

13、急性中毒抢救措施应严格按照《化工企业急性中毒抢救应急措施规定》中的具体要求执行。

14、新职工入厂后,应进行健康检查,要妥善安排好职工禁忌症和过敏症患者的工作。

15、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职工,应按规定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16、对从事有毒、有害物质作业的人员,可逐步实行轮换、短期脱离、缩短工时,进行预防性治疗和职业性疗养等措施。对患职业禁忌症者,应及时调离。

17职业病的范围和诊断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四)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1.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使与安全生产的有关记录、档案要做到管理有序、查之有据,特制定此制度。

(1)做好安全生产有关数据的记录、整理、图表收集,并由专人保存。

(2)集中存放上级下达文件,重要设计图纸,各项安全生产任务指标完成情况报表和重大事件的报告资料,由专人保管。

2.安全生产档案主要内容:

(1)安全大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和整改措施登记备案;(2)安全教育登记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持证情况登记;(3)有关的工程设计图纸;

(4)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及考核记录;(5)事故调查记录和事故调查报告;(6)主要设备的图纸、说明书;(7)重要项目、工程设计、验收资料;(8)职工工伤档案等有关资料。

3.档案载体可采用文字材料、图纸图表、照片、磁盘光盘等。4.档案管理应规范化,按科学方法分类、整理、装订、编目。

(五)企业标准化系统管理制度 为了明确评审安全标准化系统的依据和频次,不定期、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订立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矿范围内安全标准化系统评审和修订工作。3 组织要求

根据评价计划的内容和要求,评价应成立“评价领导组”,由矿长任组长,副矿长副组长,各职能部室负责人和相关技术人员为成员。时间要求

根据本单位实施标准化的具体情况及规划,制定本单位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计划,每年一次,并以文件形式下发。人员要求

参加内部评价人员的要求:熟悉相关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与其他要求;接受过安全标准化规范评价技术培训并获得证书;具备与评审对象相关的技术知识与技能;具备操作内部评价过程的能力;具备辨别危险源与评价风险的能力;具备标准化系统评价所需的语言表达、沟通及合理的判断能力。方法及技术要求

尽可能询问最了解所评估问题的具体人员;通过记录回顾;现场情况检查。采用统计技术和信息技术对标准化系统进行评价。过程要求

通过内部评审,要对标准化系统做出下列事项的评价结果。系统运作的效力和效率;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兼容能力;统计技术在标准化系统中使用的效力和效率;信息技术在标准化系统中的使用情况;安全资源使用的效力和效率;系统运作的结果和期望值的差距;绩效监测系统的适宜性和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纠正行动;与相关方的关系。报告与分析要求

8.1 评价时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组织、总结、分析、形成报告,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并认真组织落实。

8.2 评价结果分析必须包括以下几方面: 1)标准要求得分分析。

2)策划、执行、符合性与绩效得分分析。3)工伤事故率与百万工时死亡率趋势分析。9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六)安全警示标志及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企业安全警示标志及作业环境管理,保障作业环境的安全和整洁,保障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安全警示标志和作业环境的管理。3 为了确保用电安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各作业场所点照明设施在有电击危险的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电压,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电源应不大于24V。作业场所的高空作业必须采取安全措施(现场必须有至少两人以上,且六级大风及雷雨大雾天气禁止高空作业,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或安全绳,不得穿硬质鞋底登高作业),作业时必须有人进行监护。开采境界

5.1 采石场边界应设有清晰易见、易于识别、范围完整的围栏或醒目的警示标志,维护及时。

5.2 采石矿边界应使用符合GB14161要求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建立警示标志设立台账。警示标志一旦设置不得擅自移动或拆除。需要拆除时必须经安全科批准并报矿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采场

6.1 采场应有安全可靠的人行通道 6.2 边坡上的浮石应及时清理干净。

6.3 采场最终边坡应按设计确定的宽度预留安全平台、清扫平台、运输平台。

6.4 采场内的所有电力线路,应按GB16423-2006的要求敷设整齐,无乱搭乱接现象。

6.5 采场道路和爆堆应经常洒水降尘。

6.6 小型露天采石场矿边界应设可靠的围栏或醒目的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误入。露天矿边界上2m范围内,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树木及其他植物、不稳固材料和岩石等,应予清除。小型露天边界上覆盖的松散岩土层厚度超过2m时,其倾角应小于自然安息角。

6.7 采场道路和爆堆应采用湿式凿岩或采取收尘措施,爆破后和铲装时采取降尘措施,汽车运输道路采取洒水降尘措施,破碎口和振动筛等采取降尘或除尘措施。作业场所的连接通道,平台边缘,泥浆池、泵站四周,必须增设1.2m的标准安全栏杆,以免坠落。采场运输公路在干燥时期每天至少一次进行,避免尘毒危害。9 采矿工作面保持平整,无陷坑和大块,确保交通运输安全,露天矿边坡处松散泥土、矿岩、植物等有安全措施并立警示牌。严禁干式作业,并不定期对炮堆进行洒水降尘。11 安全标志

11.1采购的安全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14161-2008《矿山安全标志》的要求。

11.2安全管理人员结合施工现场或不同生产、生活、办公场所具体情况悬挂标志。并填写《安全标志登记表》,表中注明每个安全标志的名称、位置、负责人、设置、取消日期。

11.3厂房作业区人与设备必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场地规划设备安全线和厂房安全通道线,并悬挂人员能左右撤离的安全警示牌。

11.4各作业点的悬式平台,上下楼梯通道、泥浆池、泵站、传动轮、减速机都应安装标准的安全防护栏杆和防护罩,并悬挂安全警示牌。

11.5炸药库、油库、变电站按危险等级要求,都均应悬挂不同内容的安全警示牌。

11.6对露天矿边界上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松散土层、植物和不稳定的矿岩增设围栏,立安全警示杆,禁止人员入内,确保安全。

11.7安全标志牌应设置在醒目和施工现场危险部位与安全警示相对应的地方,使现场人员及相关人员注意并了解其内容。遇有触电危险场所,应使用绝缘材料的标志牌。

11.8未经项矿山安全科允许,任何人不得随意移动或拆除安全标志牌。

11.9安全管理人员对变形的安全标志牌及时进行整修和更换,各班组负责对职责范围内污损的安全标志及时清洗。因施工需要,安全标志牌须移动或拆除时,由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将安全标志牌移动或回收保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七)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加强劳动防护工作是党和国家对职工在生产劳动中身体健康的关怀。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是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做好个体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保证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及使用管理,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3 原则

3.1 在科技进步,企业生产大发展的新形式下,劳动防护用品是作为职工在生产活动中预防可能发生伤害事故和职业病的一种辅助措施,依照不同的劳动对象,不同的劳动条件发给职工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3.2 采购劳动防护用品,要按有关法律、政策要求,严格执行劳动部《关于特种劳动保护用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即采购取得“特种劳动保护用品许可证”厂家产品。要确保质量以及经济实用,真正起到劳动防护的作用。

3.3 劳动防护用品为职工上班时工作所用,领用后由个人妥善保管,丢失不补,不得出售、转让。

3.4 劳动防护用品领用,一律不实行交旧领新。如有丢失或损坏,由个人负责。发放范围 所有在职工人。为从业人员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者或行业标准,并不得超过使用期限。6 特种劳动保护用品分为七类:

6.1 头部防护类:包括各种材料制作的安全帽。

6.2 呼吸器官防护类:包括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简易式防尘口罩(不包括纱布口罩)、复式防尘口罩、过滤式防微粒口罩。

6.3 眼面防护类:包括电焊面罩、焊接镜片及护目镜、防冲击眼护具。

6.4 听觉器官防护类:包括各种材料制作的防噪声护具。6.5 防护服装类:包括防静电工作服、涉水作业服、防水工作服、阻燃防护。

6.6 手足防护类:包括绝缘、耐油、耐酸三种手套,绝缘、耐油、耐酸三种靴。低电压绝缘靴、防静电、导电靴、安全靴(鞋)。

6.7 防坠落类:包括安全带、安全网、安全绳。不得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中劳动防护用品,购买的劳动防护用品须经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或多或管理部门的检查验收。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按各工种要求,正确使用和配戴劳动防护用品,未按规定配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每个职工都应爱惜、保管好个人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八)安全投入与工伤保险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切实加强企业安措费提取和使用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安全费用的提取和管理。矿长负责保证安全费用的资金足额落实,负责安全费用的审批。安全费用按月提取,计入成本,专户存储,专用于安措项目的开支,不得挪用,安全费用结余资金允许结转下使用。安全费用的使用范围

检测仪器配备及安全设施设备检测检验支出;安全设施改造支出;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支出;应急救援装备、设施支出;防爆机械电器设备支出;有毒有害场所健康防护支出;安全先进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支出;事故隐患整改支出;其他与企业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的提取

5.1 由本矿安全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矿山实际,每年12月份编制下一的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计划。

5.2 提取比例按不低于0.5元/吨矿石的标准执行,不低于矿产品年销售收入的2%提取。本矿主要负责人签字批准。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的使用

6.1 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的使用范围应符合第4款内容规定。6.2 财务科按规定比例提取安全生产费用,设立专用账户,建立台帐,专款专用。

6.3 安全生产费用项目的支出应将发票(复印件)或其它支出凭证与安全费用汇总表一并存档。凡属安全费用开支的项目,管理部门(安全环保部)、监管部门(监察审计部)必须向主管矿领导汇报,费用较大的安措项目,还必须报主管矿领导备案,由矿领导审核签署意见。每年年初,有关部门应根据各自管理职责和业务对口情况,分别将企业上一安全费用的提取和使用情况、本安全费用使用计划报分管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财政、税务、审计部门备案。本办法自下文之日起执行。工伤保险保障制度 为认真做好员工工伤保险、保障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员工的合法权益,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职工工伤保险、保障的管理。3 矿依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员工及时定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并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法规予以公示。发生工伤事故时,应及时送伤者到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救治,情况紧急时,应送最有利于抢救的医疗机构抢救,待伤情稳定后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确定是否转入定点医疗机构治疗,使工伤职工及时得到有效合理的救治。发生工伤事故后,应按规定及时向上级报告,在24小时内将工伤情况报参保保险机构。6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职工满足于上述工伤认定条件,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2)醉酒导致伤亡的; 3)自残或者自杀的。员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伤残或职业病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由安全部门负责准备工伤材料,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准备下列材料:

工伤认定申请表;受伤员工与本矿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员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员或者其直系亲属向所属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12 受伤员工医疗、康复、护理、伤残等待遇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执行。本制度与上级有关规定相抵触的或另有规定的,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九)事故、事件调查与跟踪制度 为加强事故、事件调查工作的管理,使调查工作更合理、更规范,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事故、事件的调查管理。3 事故、事件类型: 1)人身伤亡事故、事件; 2)职业病; 3)设备事故、事件; 4)火灾;

5)交通事故、事件; 6)相关方投诉; 7)未遂、违章。当事故、事件发生后,矿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成立事故、事件调查组。事故的调查与分析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分级负责:

1)轻伤事故和一般未遂事故,由厂(场、队、车间)行政负责人负责组织调查与分析,可邀请有关职能部门派员参加,时间要求在15日内完成;

2)重伤事故、多人受伤事故和重大未遂事故由矿主管领导组织有关部门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与分析,时间要求在30日内完成。

3)死亡、重大伤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当地安监、公安、工会、检察等部门组织调查与分析,分析报告时间遵守国家有关规定。6 事故调查的内容:查明事故经过及后果;查明直接原因;查明间接原因;查明标准化系统暴露的问题;分析事故再次发生的可能性;确定防范措施;制定防范措施,确定负责部门、人员及其职责和完成时间。通过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严格按事故分析“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和责任,提出防范措施,写出事故调查分析处理报告。事故、事件调查做到:查明事故经过及后果;查明直接原因;查明间接原因;查明标准化系统暴露的问题;分析事故再次发生的可能性;确定防范措施;制定防范措施确定负责部门、人员及其职责和完成时间。凡发生下述伤亡事故的,应首先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1)由于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的;

2)发布的指令、命令、决定、规章制度违反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或违背本制度的有关规定,违章指挥、强令职工或自己亲自冒险作业造成伤亡事故的;

3)对职工不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未经考核合格就分配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

4)安全设施不齐全,人机匹配不良,设备失修或超负荷运行造成事故的;

5)劳动组织不合理,擅自加班加点作业,职工因过度疲劳而造成伤亡事故的;

6)发生事故后,不积极抢救或事后不认真采取防范措施致使事故扩大,伤害程度加剧或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

7)新建、改建、扩建以及技术改造项目不执行“三同时”规定;不按规定提取或擅自挪用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对重大事故隐患不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力而造成事故的;

8)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推行各种经济承包责任制中,没有安全内容和安全、卫生措施而造成伤亡事故的。

9)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

10)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事故、事件调查组应及时深入现场,全面收集和整理事故、事件证据和有关资料,采取询问当事人有关情况、检验检测现场设备设施、查阅相关记录资料、化验现场残留物质等方法,掌握第一手分析资料,科学地揭示事故、事件本质。各部门必须全力配合事故、事件调查组的调查,提供一切便利,包括调查工作所需装置、设备、人员、图纸资料等,不得干扰、阻挠事故、事件调查。在组成事故、事件调查组时,应书面任命调查员。被任命的调查员由办公室进行下列培训:事故调查技巧和知识;访谈技巧;证据收集和保留;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技术;事故、事件调查报告书编写、报送及记录保存。调查组必须依据事故、事件调查制度进行调查工作,根据事故性质和结案权限按时完成事故结案工作,形成事故调查报告,并在形成事故调查报告前将事故调查结果与相关的员工进行沟通交流。事故调查结果应报送矿各部门及主管矿领导。安全部门应将与事故相关的文件资料整理归档保存。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及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事故发生后逃匿的。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十)边坡及重大危险源监测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提高边坡稳定性及重大危险源监测,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露天采矿边坡安全管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测。3 进入作业场地前,要穿戴好劳保用品。在交接班时,应仔细阅读交接班记录,在作业前应对上一班发现潜在的或已发生的危及安全的状况进行检查和处理。对危害性大的边坡应建立健全边坡管理和检查制度,并对边坡进行定点定期观测:

5.1 每次爆破后,应对坡面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有滑坡体、浮石可能塌落的伞檐体时,应采取可靠的处理措施;

5.2 处理和检查的作业人员应佩带安全带;

5.3 暴雨过后,应先对边坡进行仔细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开展其它工作;

5.4 冬季冰冻天气里解冻时,应加强边坡检查。6 处理和检查的作业人员应佩带安全带。采场或排土场出现滑坡征兆时,应停止危险区作业,撤离人员,圈定危险区范围,设置警示标志,禁止人员和车辆通行,并及时处理。对重点边坡部位和有潜在滑坡的地段,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综合或分别采用挡墙、削坡、减载、抗滑柱、锚杆、锚索和护坡进行局部加固。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边坡岩体的软弱结构面或直接冲刷边坡。边坡岩体存在含水层并影响边坡稳定时,应采取疏干降水措施。临近边坡实施爆破作业时,要采取减震措施。正确选择台阶坡面角和最终边坡角台阶坡面角的大小与矿岩性质、穿爆方式、推进方向、矿岩层理方向和节理发育情况等因素有关。工作台阶坡面角的大小在各类矿山安全规程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其大小取决于矿岩的性质:松软矿岩,工作台阶坡面角不大于所开采矿岩的自然安息角;较稳定的矿岩,工作台阶坡面角不大于55°;坚硬稳固的矿岩,工作台阶坡面角不大于75°。最终边坡角与岩石的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深度、边坡存在期限等因素有关。由于这些因素十分复杂,因此通常参照类似矿山的实际数据来选择矿山最终边坡角。

选用合理的开采顺序和推进方向在生产过程中要坚持从上到下的开采顺序,坚持打下向孔或倾斜炮孔,杜绝在作业台阶底部进行掏底开采,避免边坡形成伞檐状和空洞。一般情况下应选用从上盘向下盘的采剥推进方向,做到有计划、有条理的开采。对于有边坡滑动倾向的矿山,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露天矿有变形和滑动迹象的矿山,必须设立专门观测点,定期观测记录变化情况。组织或聘请有资质人员按规定对重大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测、评估。认真落实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检查、督查职责。16 配置相关的应急器材并进行应急演练。17 进入重大危险源区域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18 开展好日常巡回检查并做好记录。19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食品自查制度

食品自查制度

(一)企业资质变化情况: 营业执照与食品生产许可证 实际生产方式和范围是否一致,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后是否报告。

(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落实情况。相关从业人员健康证是否齐全,是否建立人员健康档案,是否不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并做好记录。

(三)原料进货查验落实情况: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索证、食品相关产品是否从具有合法资格的企业采购,购进时是否索取了企业相关资质证明和合格证明文件。是否有详细的采购验证记录;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否严格遵照了GB2760的要求,并做了详细的相应记录;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是否实施“五专”管理,有单独的进货台账。

(四)生产过程控制情况:厂区环境、生产加工场所、设备设施卫生状况是否良好,生产工艺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并做好相关记录,是否定期维护保养设备设施,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是否存在人流、物流及原料、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情况。

(五)食品出厂检验落实情况:是否配备了必备的检验仪器、设备,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是否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检验辅助设备和化学试剂是否齐备;检验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具有检验资格和能力;是否按照国家标准,对生产的每批产品进行检验,是否将检验的原始记录和产品出厂检验报告留存备查,是否对出厂的每批产品留样,并进行登记。

(六)不合格品的管理情况和不安全食品召回记录情况:是否有采购不合格食品原辅料和生产不合格产品的情况,对不合格品是否按要求进行处理,对不安全食品是否按相关规定进行召回,并有记录。

(七)食品标识标注情况:生产的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是否按照相关规定印有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产品标准代号,以及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生产许可证编号以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和产品的贮藏方式和保质期等相关信息。

(八)食品销售台账记录情况:是否建立了食品的销售台账,记录了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销售日期、检验合格证号、生产批号以及购货者的相关信息,包括购货者的名字,地址、销货场所等。

(九)产品标准执行情况:企业是否积极并严格执行各个产品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执行的标准是否有效。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一、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食品卫生知识和食品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二、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上岗位操作。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做到:

(1)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中食品之前应冼手消毒;

(2)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

(3)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

(4)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六、有关部门负责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工作。

七、从业人员必须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将考核结果计入从业人员个人档案,作为晋升工资资,表彰先进的依据之一。

八、负责培训的部门要建立完整的培训档案。

进货查验制度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经营单位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本经营单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销售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凡进入本经营单位的食品都应当实行进货检查验收,审验供货方的经营资格,验明食品合格证明和食品标识,索取相关票证。应当检验检疫的,还应当向供货方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索要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者由供货方签字或者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

第三条经营包装食品的,本经营单位的经营者要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内容包括:

(一)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三)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及其标准方式;

(四)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

(五)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质期、保鲜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六)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损坏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第四条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农产品及其他食品,经营者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明,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上市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或市场设立的检测点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

第五条本经营单位的经营者应经常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六条本经营单位的经营者按照食品广告指引购进食品时,要注意查验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第七条规模较大的商场或市场,要配备相应的检测设施,对在场内销售的食品进行检测,经检测不合格的禁止上市销售,并登记检测结果存档备查。

第八条本经营单位管理人员要指导场内经营者做好食品进货查验工作,检查督促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工作,对重要食品的相关票证,应统一保管,集中备案,接受行政执法部门的检查。

第九条本经营单位的经营者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1、适用范围:本单位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整个过程中突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准备和响应。

2、组织领导:本单位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总指挥,办公室、生产、质检、销售、采购、检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部门根据各自分工负责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具体实施。

3、各部门要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加强对原辅材料的检测分析,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加强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学习。

4、各部门应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5、生产、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有:

①因设备故障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②突发的停电、停汽、停水等情况导致生产资源供应不上;

③原辅料检测结果显示受到严重污染,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伤害;④政府部门监督检查显示产品安全指标不合格;

⑤国家产品标准或者进口国产品标准中安全指标发生变化,导致产品检测不合格;

⑥由权威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预警表明产品可能存在严重安全危害;⑦有人为的恶意行为导致公司产品不安全,或者对公司产品、声誉恶意造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⑧其他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紧急情况。

6、处置措施:

①当有信息显示企业突然发生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报告主要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立即召开应急处置 小组会议,首先调查突发事件的真实性、严重性,协调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并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防止事故扩大,对不同的紧急情况做出相应的应急处置。同时向县卫生局和质监局报告。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②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对其他产品、半成品、相关原料,进行抽样和送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要求检验机构立即检验,并及时出具检验报告。

③对已进入市场流通的涉嫌质量问题的食品,立即通知销售方停止销售,追回已销售的食品,对依法需要召回的食品,迅速采取召回措施。属于原料带入质量安全问题的,要追查其来源,并立即通知供货方采取相应措施。

④在后续的事故处置过程中应及时将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向县卫生局和质监局报告。

⑤存在人为投毒的可能时,要控制可疑人员,必要时报请公安部门介入。

⑥对封存和召回的问题食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或销毁等措施。对有问题的原料,采取退回或销毁等措施。妥善处理好相关问题。所有处理过程必须留有记录和图片,有见证人,有退回凭证,必要时可联系相关监管部门现场进行监督处理,坚决避免问题食品和问题原辅材料重新流入市场和使用。

⑦配合当地监管部门进行调查,落实当地监管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各 项措施。

⑧ 信息发布:任何个人不得自行向社会散布任何突发事件和食品安全不良信息,应急处置的信息统一由总指挥或委托人予以发布。发布人在接受新闻媒体和记者采访时,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正确引导舆论报道事件,避免引发社会恐慌,对造谣和歪曲性报道,要及时组织驳斥澄清,要把握信息的政策性等尺度。

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应急领导小组要向当地监管部门进行报告,经核查确无危害和风险后,企业方可恢复生产,终止应急响应状态。

⑩对事件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的人为故意、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篇:食品采购制度

食品采购制度

为促进学校食堂管理的规范化,更好地落实食堂卫生安全责任,依据我校实际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经校行政会义讨论,特制定本食堂采购制度如下:

1、食堂设专门的原料采购员,与校外正当的菜贩签订购菜协议的形式,学校食堂的原料由协议对方按协议的相关规定按时、及时、保质、保量送达,并做到原料必须新鲜、卫生、合格、可口。

2、采购员每天必须严格按照食堂排定的采购内容,通过正当正常的营销渠道采购,交由食堂专人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采购员每天必须提交相关凭证,凭证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菜名、数量、单价、金额及本人的签名和时间等,并及时提交食堂主管做好存档。

4、采购对方必须向学校方提供以下证件: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等。

5、学校食堂采购部分农家原料,必须征得食堂主管同意,并要求在第一时间办理相关的购买凭证,凭证上需注明物品名称、数量、单价、金额及货主的签名和购买时间等,并及时提交食堂主管做好存档。

6、其他食堂用调料、配料、大米、油等原料的采购必须油食堂主管统一按照食堂有关的采购制度成批采购,食堂工作人员有领取、保管、使用、返还、及时提交紧缺原料名单数量和配合食堂主任采购相关原料的义务,此项采购仍须做到凭证齐全,并及时做帐存档。

7、其他食堂用调料、配料、大米、油等原料的采购渠道如果比较稳定的话,食堂主管有责任和义务向对方经营户索要相关证件,包括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等。

8、未按食堂相关要求进行食品原料采购的,有关责任人必须承担可能的责任,学校也将对有关人员作出严肃的处理,包括经济上和人事上的处理。

下载食品十大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品十大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食品可追溯制度

    食品可追溯制度 一、储存 第一条为保证对食品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正确、合理地储存,保证食品储存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按照安全、方便、节约、高效的原则,正确选择仓位,......

    食品退市制度

    食品退市制度 食品退市制度1 一、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抓好食品安全事前监管,消除不安全隐患,特制定本制度。二、工商部门要督促经营者对所经营的食品进行清理、查验,对过期......

    食品加工制度

    食品加工制度 l、厨师要认真学习《食品卫生法》和相关卫生知识,提高其法制意识和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加强业务学习,熟悉各种烹调技艺,提高业务能力。 2、食品加工前必须例行检查......

    食品采购制度

    小学食堂食品采购验收制度为了做好学校后勤保障工作,使食堂食品采购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安全,做到服务育人,使在校师生安心工作和学习,特制定制度如下: 1、食堂食品采购采用公......

    食品销售制度

    XXXX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做好对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 1.负责食品采购、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食品进行卫生监 督......

    超市食品制度

    超市食品贮存与销售制度 一、超市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安当安全、无害、保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

    食品加工制度★

    食品加工、销售、饮食业卫生“五四”制 一、由原料到成品实行“四不制度” 1、采购员不买腐烂变质的原料; 2、保管验收员不收腐烂变质的原料; 3、加工人员不用腐烂的原料; 4、......

    食品销售制度

    进货查验制度 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购进的任何食品一律进行实地查验。第三条 购进食品时,要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