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地区GDP核算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思考讲解
关于地区GDP核算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思考
GDP作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统计指标之一,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生产规模、产业结构、需求规模、需求结构和经济变动情况。目前,各级党政对GDP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成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经过统计部门上下齐心协力,地区GDP核算工作不断完善,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市县GDP核算开展的时间还不长,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结合核算工作实际,就市县GDP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谈一点看法,仅供参考。
一、当前地区GDP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GDP核算不同于一般的统计,它不是各行业、各部门现存数据1+1=2的简单汇总,而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审核、比较分析、判断、修正,在基本核算框架内,对不便用于本地的具体核算方法要根据实际进行修改、对没有的数据进行科学推算、对不合理参数进行修正、然后按照GDP核算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进行综合加工整理,对核算结果要综合分析判断并不断修正直到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地区GDP核算需要的基础数据归纳起来有四部分:一是统计资料,包括统计部门的专业统计报表,普查资料,抽样调查资料;二是部门统计资料、财务资料、行政记录;三是会计决算资料,包括银行、保险、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系统的会计决算资料等;四是国民经济核算调查资料。由于方法制度和资料搜集的局限性,地区GDP核算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统计专业设置不能完全满足GDP核算的需要
长期以来,统计专业的设置主要是从生产的角度来反映经济运行状况,从使用的角度来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统计制度不够完善,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统计对经济运行状况的反映非常有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只能粗略的反映居民商品性消费状况,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也只是固定资本形成的一部分,其他使用项目只能根据城乡居民调查和部门资料进行推算。另外,当前的统计专业设置使专业统计间联系不够紧密,各专业统计基本上是从本专业的角度开展统计和评估审核,难以将专业统计与整个经济运行状况结合起来,造成专业间统计数据的不协调,突出的反映在GDP核算中,同时专业统计的片面性又造成GDP核算资料的缺乏。
(二)、国家方法制度不能完全照搬到地区GDP核算中
目前地区GDP核算方法制度基本遵循国家的方法制度,但国家方法制度对地区GDP核算的一些具体问题没有处理方法。比如,“进出口”对于国家来说,就是海关统计的“进出口”。而对于地方来讲,就变成了“地区间流入流出”,目前地区间没有经济边界线,地区间流入流出很难统计,只能根据相关统计资料进行推算,在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地区净流出”就只能作为支出法核算的调整平衡项来处理。另外目前国、省实行的抽样调查较好地满足了国、省GDP核算的需要,但许多抽样调查在市县没有调查点,或者样本少、不具有代表性,市县GDP核算所需要的调查资料缺乏来源。
(三)、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在界定统计范围上标准不统一
目前统计的界定范围标准不统一,有的是在地原则、有的是管辖权原则,没有完全做到“在地统计”原则,市县一级突出的表现在铁路运输、大中型投资项目、银行业、保险业、电信业统计上,由于目前铁路站作为铁路局的下属产业活动单位,不具有法人资格,没有独立的财务资料,市县一级无法对铁路运输业开展核算;虽然大多数市一级专业银行、保险公司、电信公司对企业资产拥有经营使用权,有自己的财务资料,但也有一些是产业活动单位,到了县一级基本上都是产业活动单位,或者没有下属机构,相应也就没有财务资料,县级统计机构开展银行业、保险业、电信业核算十分困难;目前建筑业统计是按法人单位注册地进行统计的,由外地建筑施工单位施工建设的大中型投资项目也就不能实行“在地统计”原则(特别是象遂宁这样投资增长快而本地建筑企业资质等级较低的地区,这种情况尤为突出),相当一部分投资项目无法在本地范围内的建筑业中进行统计,对建筑业核算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四)、地区核算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存在缺口
1、服务业统计基础资料缺口。目前服务业统计基础非常薄弱,基础数据没有稳定的来源渠道,调查队开展的服务业抽样调查市级不能使用,部门统计制度财务资料非常缺乏,资料缺口比较大,不能满足GDP核算需要。非经济普查年份,服务业核算只能根据劳动统计、工商、税务、金融、财政等部门的一些相关指标进行推算。
2、地区间流入流出统计资料缺乏,可供参考的核算参数时效性差。对国家而言,支出法核算中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资料可以直接从海关统计资料中取得。而地区GDP核算中的流入流出既包括国家间的流入流出,也包括地区间的流入流出,对于前一部分,可以从海关统计资料中取得,但对于第二部分,由于没有经济边界线,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对这部分经济活动进行统计。
3、规模以下工业统计调查资料缺口。目前国、省级规模以下工业统计己经由全面统计为主过渡到抽样调查为主。但市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调查只有省调查点,遂宁由于样本少、无代表性而不能使用。非经济普查年份,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主要采用推算的办法,依据不充分,数据质量较差。
4、价格指数统计调查资料缺口。价格指数是GDP核算的重要基础性数据,符合实际的价格指数是准确计算GDP和增长速度的重要依据。目前市县的价格指数调查资料非常缺乏。只能采用省局统一规定的价格指数,但由于各地行业结构不同,从中类行业看,全省统一规定的价格指数不能准确反映各地价格变化实际(特别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由于各地的产品结构不同,价格指数差异较大),同时省局统一规定的价格指数不够完备,许多行业的价格只能采用近似代替的办法,对不变价增加值核算造成不小的影响。另外已有的价格调查与GDP核算还有不配套的地方,如价格指数编制中的采价价格,与国民核算中定义的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存在一定的差异;价格指数编制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价格调查中产品目录过期、权数更新慢、缺乏代表性、不能很好地反映经济生活中的替代效应。
5、主要核算参数缺乏。核算不同于直接计算,许多情况下需要用相关参数进行推算。但目前核算参数非常缺乏。主要有: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率,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企业、个体工商户毛利率、增加值率,劳动者报酬中工资收入以外部分的比例、季度平均实物收入等,所缺乏的参数只能间接采用以往年份的普查资料、投入产出调查资料、GDP核算年报中的参数。
(五)、统计部门专业之间、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相关统计数据不够衔接
目前农业统计、规模以上工业统计、限额以上批零贸易餐饮业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统计、城乡住户调查等比较健全,但规模以下工业统计、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贸易餐饮业、价格指数等分别由统计局和调查队采用抽样调查统计,由于制度不健全、样本小、代表性差,基本不能使用。第三产业核算主要依靠部门统计、会计和业务核算资料。现在的问题是,各相关专业统计数据、部门统计数据互相衔接程度比较差。相关专业统计数据的衔接、配套是GDP核算数据质量提高的关键。GDP核算的综合平衡思维方式是生产法GDP与支出法的GDP理论上应是相等的,生产与使用之间要基本平衡。政府统计体系和部门统计体系间对同类经济活动或相关经济活动的数据反映有一定的隔离,GDP核算必须把它们统一起来。在统一的过程中问题就呈现出来了,比如农业增加值与农民家庭经营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居民商品性消费支出、行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耗、GDP与税收收入和居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等是关系比较密切的同向指标,增长趋势应基本接近,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如此。
(六)、核算方法的问题
1、工业增加值的核算。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由于其统计标准不够科学,造成基数不断调整。一方面,一些企业由于达不到统计标准或改制而退出,另一方面,大量新增加的私营企业由于没有建立完整的资产负债核算,即使建立了也不如实向统计部门上报资产和损益统计报表,造成产值报表与效益报表无法匹配,也就形成了实际与统计结果的差异。再者由于月度统计时间紧、资料不够齐全,增加值是不能按总产出减中间投入的方法取得,实际上是采用了增加值率折算间接获得,这样取得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受增加值率变化影响,极易产生系统性的偏差。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数据基数可变、增加值率变化较快,使得核算专业计算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很难依据科学的方法取得。而规模以下工业统计由全面统计向抽样调查过渡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基数的调整使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基数也就相应要调整。另外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没有真正开展起来,使得工业增加值核算变得非常困难。
2、建筑业增加值核算。GDP核算是按在地原则进行核算,而建筑业统计是按注册地原则进行统计,这个原则对全国、全省来说影响不大,但对遂宁来说,许多大中型建设项目是由外地资质等级较高的建筑企业施工完成的,不能纳入我市的建筑业统计,而我市建筑企业在外地的工程量又难以准确统计。近两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但建筑业增加值的增幅一直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用建筑业统计资料核算我市的建筑业增加值与实际状况存在偏差。
3、交通运输业增加值的核算。交通运输增加值核算以地方交通部门统计的客货运周转量作为核算依据,地方交通部门只能统计经营性车辆的客货运周转量,单位自有车辆、私家车、铁路运输等实现的客货运周转量包含不进去;其次是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私营个体化趋势的发展,相关统计工作也越发困难,漏报、瞒报现象较为普遍,数据真实性大打折扣;同时客货运周转量本身就是一个物量指标,客货运周转量增速也相应就是一个可比价增速,不应再进行价格指数缩减。
4、金融业增加值的核算。金融业增加值的核算以存贷款余额作为核算依据,存贷款余额是一个时点指标,与增加值作为一个时期指标不一致;以存贷款余额作为核算依据忽略了存贷款利率变化和存款对银行而言是支出、贷款是收入对银行收支的影响这一事实;另外季度金融业增加值核算还忽略了保险业和证券业。
5、房地产业增加值的核算问题。房地产统计中没有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以外的企业和城乡居民住户从事的以赢利为目的的房屋出租活动;没有包括单位向职工及其家庭提供的住房服务;城乡居民自有住房原值是按历史成本计算的,没有考虑价格上涨因素、新增住房价值和其他成本,同时居民自有住房年度折旧率为2%明显偏低。
6、服务业增加值的核算问题。以经营性单位为主的服务行业(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以劳动统计中的劳动者报酬为核算依据,目前我市劳动统计企业部分只包括限额以上,大量限额以下的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个体经营户的劳动者报酬不能得到反映,并且劳动统计中的劳动者报酬也难以统全本单位劳动者的全部从业收入,同时各地和各部门兑现工资的时间不一样,部分行业劳动报酬的增长速度大起大落。
(七)、可比价增加值核算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行业的可比价核算采用的是单缩法。由于替代模式为生产者类型以及价格指数编制过程中末作质量调整,通常在价格上涨时,单缩法计算的可比价增加值要高于物量外推法,在价格下跌时要低于物量外推法。其次,当产出价格指数低于中间投入价格指数时,用产出价格指数进行缩减会低估不变价增加值,相反则会高估GDP总量。直接估价法的权数基期或价格基期是产品目录年份,物量外推法涉及的权数或价格基期是各相关年份,这意味着权数基期和价格基期都是以往年份的;价格缩减法对应的权数基期是价格指数编制过程中所使用的基期,价格基期为各相关年份。不同年份的权数基期或价格基期不同或者两者都不同意味着不同年份的数据是不可比的。同时替代指数使用过多也减少了GDP核算的准确性。由于目前价格指数不完备,存在许多缺口,所以在GDP核算中不得不大量使用替代指数,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GDP生产核算的准确性。
二、对改进地区GDP核算的建议
(一)、专业统计和部门统计都应逐步过渡到“在地统计”这个最基本的核算原则
只有遵循“在地统计”原则,才能确保统计界限清晰明确,统计结果不重不漏,才能满足GDP核算的需要。从近期来看,对于按“管辖权”原则进行统计的行业,如铁路航空运输、银行业、保险业、电信业、大中型施工项目可以由上级法人单位或省局根据能反映经营状况的指标(如客货运周转量,通车里程、经营收入、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等)在全省范围内分摊给市州,市州统计局又根据同样的方法分摊给区县。
(二)、统计专业设置应更多的从使用的角度来反映经济运行状况
应当建立专门的统计制度来反映居民消费、存货增减变化、地区间流入流出等。要增加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统计专业,如能源统计、限额以下服务业统计,从生产的角度看,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能源消费是进行GDP核算和评估的重要依据,当前GDP核算的资料缺口主要体现在限额以下服务业中,建立专门的限额以下服务业统计对完善GDP核算十分重要。在经济类型日趋多样的现状下,专业统计要不断扩充覆盖面,不能仅限于公有制经济,要将统计范围延伸至股份制和个体私营经济,如劳动统计,目前劳动统计末涉及到股份制经济、个体私营经济,难以反映全行业发展状况,对服务行业核算造成了不小的难度。
(三)、加强专业统计数据的评估审核,做好相应的调整修订
目前专业统计数据是对基础报表汇总得到的,专业报表的审核大多限于报表内的逻辑审核,对汇总结果与其他专业和部门统计结果进行比较,进行综合审核评估开展得较少,造成专业间、部门间的统计数据不协调。今后可以建立专门的统计数据审核评估制度,将各专业统计数据放置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利用其它相关专业统计和部门统计数据对本专业统计数据进行全面综合的审核评估,根据实际状况对基层报表汇总结果进行调整修订,确保专业间、部门间统计数据的协调一致。
(四)、建立健全一套能满足GDP核算需要的部门统计制度
所有的服务行业都或多或少的依赖部门业务、统计和财务资料,部门基础资料对GDP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特别是财政、金融、税收、工商、中小企业、外经、国土、人口、外汇管理等部门统计资料。就当前的GDP核算工作而言,部门统计制度还没有有效开展起来,部门基础资料管理还比较混乱、时效性较差、数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有必要按照GDP核算的需要建立健全一套部门统计制度,形成长效机制贯彻落实,确保相关部门能及时、全面、准确报送统计、会计和财务资料。同时要加强对部门统计资料的管理审核,逐步形成制度,定期对部门统计数据进行审核评估修正,确保其真实性。
(五)、根据国、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建立健全我市自己的统计调查方法制度近年来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已经开始,从全面统计报表向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补充的方向转变。和全面统计相比,抽样调查具有及时灵活、含盖面较广、数据质量便于控制、成本较低的优点。GDP核算中所需要的大量参数、个体资料、人均指标、价格指数都要从统计调查资料中取得,统计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对GDP核算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在国、省已经开展的很多统计调查在我市还处于空白状态,统计调查是全市统计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不能适应GDP核算的需要。因此建立起我市自己的统计调查方法制度、扩充调查覆盖面十分重要,特别是价格调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调查、限额以下服务企业调查、个体私营经济调查等。同时要将统计调查资料和整个经济运行状况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协调一致,相互映证,确保统计调查资料能够全面有效运用到GDP核算中去,GDP核算又能为统计调查资料提供佐证和宏观经济信息。
(六)、改进完善季度核算方法
1、改进和完善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方法。
从长期看最好是改变目前将工业统计分为规模上下进行统计的方法,分为规模上下统计的方法的好处是企业基础资料比较完备、便于收集控制,但缺点是将全行业分割开进行统计使行业内部失去有机联系,各地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结构的差异以及规模以下工业统计和调查的不完善使规模以上工业统计难以真实反映工业经济发展实际,另外500万元销售收入的划分标准过于死板僵化(499万和500万元差异很小,但在性质上却完全不同),同时也造成统计数据的不真实,对整个工业增加核算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还不太明显,但在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这种情况比较突出。因此建议将工业分为规模上下统计的办法改变为全行业统计,可以根据目前的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资料、结合劳动、税收、工商、能源、中小企业、统计调查等资料进行全行业统计(前提是要对相关专业和部门统计方法制度进行完善、对相关数据进行审核评估修正),或者另外建立健全一套能反映整个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方法制度。
从短期看,首先要制定一个稳定的规模划分标准,不能仅凭销售收入这个唯一的指标作为规模上下工业的划分标准,保证基数的稳定。由于规模划分标准不科学造成不同年度统计的企业名录不一样,致使增加值率上下波动,使核算上采取价格紧缩法计算可比价速度就变得非常困难,所以要改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目前采用增加值率计算法,此法虽然简单,但极易造成系统性的偏差,另外采用的增加值率计算增加值也不符合工业技术管理不断进步的实际,因此,在增加值核算上应逐步由生产法计算向收入法计算过渡。
2、充分利用统计调查资料开展规模以下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核算。规模以下工业、限额以下服务业核算所需的基础资料从统计专业和部门统计资料很难反映出来,所以必须依靠统计调查资料来反映规模以下工业、限额以下服务业的个体生产经营变化状况,然后结合税收收入、工商局企业统计资料和个体私营经济统计资料对这部分经营性单位实现的增加值进行核算,加上财政决算年报、行政管理部门财务资料和劳动统计资料核算非经营性单位实现的增加值,从而得出全行业增加值。
3、改进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季度核算。金融业增加值季度核算可以根据短期存贷款利率、本期存贷款余额、金融机构月度统计资料和在年报中的核算参数近似推算营业收入和营业支出,计算出金融业总产出,再根据增加值率计算金融业实现的增加值,另外在进行金融业季度核算时还应考虑保险业和证券业营业状况对整个金融业增加值增减变化的影响,全面的反映金融业的发展状况。房地产业增加值季度核算应根据房地产统计中商品房中的住宅销售额面积和销售价格适当考虑居民住房原值的增值部分,另外2%的年度折旧率明显偏低,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居民住房折旧率。
4、从单一的生产法季度GDP核算向生产法和支出法结合使用转变。支出法核算的优点是基础资料比较及时、完整,数据质量便于控制,核算方法较简便。利用城乡住房调查计算居民消费(人口可以通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城乡居民调查中的人均商品性消费的关系计算修正获得);通过财政收支统计月报计算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以直接取自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其他部分(如土地改良增值、商品房销售增值、生产性无形固定资产增值等)可以通过房地产投资统计报表、国土、建设、财政等部门统计资料计算;存货增加中的工业存货增加可以根据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资料计算,农业和服务业存货增加可以依据专业统计资料、统计调查资料、企业财务资料计算;季度地区间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很难计算,但就我市而言地区间净流出只占GDP的很小一部分,对GDP增长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用总消费加上资本形成总额的增长趋势代替GDP的增长趋势。
5、结合经济模型推算GDP,对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出的季度GDP进行检验。在既定条件下,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统计意义上的规律,经济增长和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如从业人员、生产能力、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财政收支、税收收入、居民收支、价格变化等)。在基础资料难以获得的情况下,可以建立适合本地的经济模型推算GDP。同时可以对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出的GDP进行验证,检验经济增长的规律性,并对己计算出GDP进行修正。
6、尽快建立起比较完善价格指数调查制度和价格指数调查体系。一是在报告期上应与GDP核算的需要相一致,最好是各个行业价格指数都要建立季度调查。二是是逐步加强和完善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调查。三是建立符合GDP核算要求的服务项目价格调查。
(七)、利用好经济普查资料开展GDP核算及历史资料的修订
经济普查为GDP核算提供了常规年份所没有的完整的核算资料,常规年份的GDP核算中相当部分主要采用间接推算的方法,而经济普查年份可以利用普查资料直接核算各行业增加值,弥补了常规年份间接核算中的薄弱环节。同时通过经济普查资料获得的GDP核算中的参数是进行GDP历史资料修订和常规年份GDP核算的重要依据,因此应高度重视经济普查和普查资料的使用,要利用好经济普查资料详细准确的计算经济普查年份国民经济中20个门类,95个大类的增加值,并对GDP年度和季度历史资料的进行修订。同时利用好经济普查资料所获得的核算参数进行常规年份年度和季度GDP核算。
(八)、探索利用投入产出核算资料开展GDP核算的新途径
重视投入产出核算资料在GDP核算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投入产出核算的框架作用,探索利用投入产出核算资料开展GDP核算的新途径。从实际情况看,很难建立起能完全满足GDP核算所需要的基础资料体系,因此必须利用间接核算方法弥补直接核算的缺陷,利用投入产出核算资料进行GDP核算可以成为间接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投入产出核算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比经济普查资料更加全面详实,从生产、分配和使用的角度准确全面的反映国民经济各行各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投入产出核算不仅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开展和检验GDP核算的重要依据,大量的核算参数都可以从投入产出核算中获得,因为国民经济行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在短期内一般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目前又缺乏对生产核算结果进行定量评判的标准,所以利用投入产出核算资料还可以检验核算结果是否与实际相符合,同时投入产出核算资料还是开展统计分析、进行经济政策模拟、制定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就GDP核算而言,如果对城乡居民调查、政府消费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地区间流入流出统计、人口统计和少数相关部门统计进行充分完善,从支出法这一端利用投入产出表就可以计算出生产法和分配法的GDP,GDP核算工作将向前迈进一大步。投入产出核算逢2、7年份编制投人产出表,逢0、5编制投入产出延长表,基本上是时隔三年就开展一次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表是可以反映宏观经济发展现状的。目前虽然只有国、省两级开展了投入产出核算、市先一级未开展,但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国民经济行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有很大程度的趋同性,因此全省的投入产出核算资料可以运用到市州一级的GDP核算中。利用投入产出核算资料间接核算GDP具有直接核算所没有的优点,直接核算GDP需要有十分完备的基础资料,这一点国、省都无法做到,市、县更做不到,能收集到的数据的质量也不能得到充分保证,另外直接核算GDP的过程较烦琐、时效性较差,而利用投入产出核算资料间接核算GDP所需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统计部门,所涉及到部门统计资料相对较少,数据质量相对较高,行业分类较细,并且可以利用计算机程序生成初算结果。因此可以完善或新增从使用角度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统计方法制度或统计专业,探索利用投入产出核算资料开展GDP核算的新途径,待时机成熟时可以用现有的三大核算方法,利用经济普查资料、投入产出核算资料、统计调查资料、经济模型结合使用的方法开展GDP核算,将GDP核算乃至整个统计工作向前推进一大步。
第二篇:GDP环比核算的统计思考
以来,经济形势经历了迭宕起伏的变化过程,主要经济指标落差变化较大,当前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举措,经济逐期反弹。为了能及时反映经济生活的短期变化,即时跟踪政策措施体现的效果,人们的目光投向了gdp,寄希望gdp在以往累计核算的基础上,能有当季核算和环比核算结果,反映经济的季度环比增长情况。结合核算工
作实际,笔者谈谈对当前实施季度gdp环比核算的几点认识。
一、什么是季度gdp累计核算、当季核算和环比核算
季度gdp累计核算,是指从年初至每季季末累计作为核算期,计算得到的各季度累计经济增长情况。季度累计核算总量反映的是从年初至当季末经济累计运行结果,速度反映的是与去年同期比较的结果。由于受专业统计制度和部门核算资料的限制,我国目前季度gdp核算就是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即国家统一制定方法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同步进行季度gdp累计核算(即分级核算)。其优点是消除了季节变动的影响,且运行近二十年,从理论和方法上都较为成熟。不足之处是核算期为季度累计,增长情况是与去年同期对比的结果,没有反映当季核算情况,且对比周期间隔时间较长,难以及时反映经济发展的短期变化。
季度gdp当季核算,是指以本年当季作为核算期,计算得到的当季经济增长情况。其总量反映的是本年当季经济运行情况,速度反映的是与去年同季度比较的结果。其优点是反映了“点对点”(即相邻两个同季度)的变化情况。其不足是,当前情况下,在没有专业和部门基础资料支持、核算方法尚待研究的情况下,当季gdp核算只能采用累计数简单求差方法推算(即当季累计减上季累计,如1-3季度累计减1-2季度累计结果作为3季度),由于推算方法本身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从而影响了其在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中的参考价值。国家统计局从始开展当季gdp核算的研究和试算工作,至今已有七个年头了,而正式对外界公布当季数据则是从去年开始,也只是公布速度,未能公布总量。各省由于受条件限制还未开展此项工作。
季度gdp环比核算,是指gdp当季核算结果与上季核算结果的对比,是相邻两个统计周期比较所得到的动态相对数,表明现象逐期的发展变化程度,如本年三季度比二季度。其优点是反映了相邻季度间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在当前经济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为政府及时了解经济变化、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但由于不同季节不可比因素对gdp核算的影响太多、太大,在当前核算技术条件下又很难科学地排除此类影响,所以无论国家还是各省目前都无法正式开展gdp的环比核算工作。
二、当前建立gdp环比核算存在的问题
gdp核算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它在记录了经济这艘巨轮航程的同时,又为人们把握未来航向提供了重要参考。从以上三种核算方法看,各有优劣,从主观需要和现实需求看,gdp环比核算则较为“受宠”,然而,由于受季节性因素、专业统计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在当前实施起来难度较大。
1、季度间不可比因素难以剔除。经济现象的对比和分析,首先要剔除不可比因素。季度之间由于受气候、节假日等因素对生产的影响,使得季度之间的对比(环比)缺乏可比性,就拿建筑业来说,它的活动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安装、装饰以及工程准备、提供施工设备服务等,由于受气候影响,我国北方土建活动每年都有几个月处于停工状态,要实现季度之间的对比,就要剔除其中的不可比因素,而要做到这一点,需从每个建筑企业、每个项目开始剔除,其它行业同样如此。从季度核算制度来看,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而在现有核算条件下,每个行业逐项剔除以满足gdp环比核算需要难度很大。
2、现行统计方式不适应gdp环比核算的要求。gdp环比核算是建立在gdp当季核算的基础上,而要建立gdp当季核算,各专业统计必须在统计方式上进行配套改革,建立相关指标的分季统计制度。从各专业统计现状看,与gdp当季核算相关的绝大部分专业指标均采用累计统计方式和同比计算,均未建立分季统计。另外价格统计只有不同的月度对比数据,更不适应gdp当季核算的需要。现行专业指标的统计方式难以适应gdp当季核算的要求,致使基础资料存在较大缺口,缺乏核算基础。
三、当前建立gdp环比核算的设想
gdp核算由于其严肃性和科学性而成为经济领域的权威性指标,为了即时反映经济运行的短期变化和政策所体现的效果,针对当前现状,我们认为可分短期和长期两个步骤来实现gdp的环比核算目标。
从短期来看,可将现行季度核算中所有行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受季节性因素及其它不可比因素影响较小的行业,如煤炭开采、炼焦业、电力、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其他服务业等,一类是受季节性因素及其它不可比因素影响较大的行业,如农业、建筑业等。对于受季节影响较小的行业可
直接纳入环比核算当中;对季节影响较大的行业,可逐步分批纳入,当纳入环比的行业增加值达到gdp总量80%以上时,便可试行对外公布。当然,要做好这一步,需要基层会计改革等一系列社会工程的有力配合。
从长期来看,要实现gdp的环比核算,加快专业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是前提。推进相关专业逐步建立满足gdp环比核算需要的分季统计方案,改进相关指标的统计方式,在季度累计汇总的基础上,提供分季汇总资料,实现核算与专业之间的衔接;同时加强对gdp当季核算方法的研究和试算,逐步建立起完善的gdp当季核算和环比核算制度。如核算方法的研究、基础资料状况、基期数据的确定、历史资料的衔接等。
实践催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正是在变革和发展的实践中逐渐丰富起来的。gdp环比核算是核算工作的一大创新,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同时更需要部门和专业统计的协调合作。
第三篇: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
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
从学生报到到现在已经一个月了,我同大家一起见证了我们新英才的成长。在我心中新英才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很欣慰的是在这一年的历程中自己没有错过太多。虽然自己用心去呵护,但也在这一个月的教学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暴露了不少的教学问题,自己也做了深刻的反思,具体问题和改进方法归结如下:
1、备课不充分
虽然在每节课之前自己都会提前备课,但在教学中会遇到突然断弦的状况。比如说有一次同学们对我的解答提出疑问时,自己没有做出最好的解释,面对同学们的疑问自己出现了不自信,以致同学们对我的教学水平产生了误会。事后自己做了自我反思,并找到了更好的方法给同学们去解答这样的问题。所以说如果事先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把每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想到,就不会出现面对大家的疑惑而没有做出更好的解释方法。更不会出现教学中的不自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不能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问就是老师的失职。
2、板书不规整
自己的书写确实需要练习,加之在黑板上给同学们板书重难点,没有很好的利用黑板的格局。所以板书不够规整。自已一直以来也在改进自己的板书,自己也看到了进步。还需要课下更多的时间去揣摩怎样去板书,把知识点罗列的更清晰,把难点突出出来。
3、不够细心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能因为自己的不细心而酿成大错。比如说,自己可能会在讲课中出现脑子想的是负号,可自己讲出来的却是正号,这样的小错误,不能犯。会在学生面前失去教学威信。这样的问题是一定要改掉的。自己一定要在备课充分的前提下更细心。我相信这样的错误一定会杜绝。
正视自己的问题,端正自己的态度,改进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也很感谢这一个月以来同事给我的帮助,教学前辈们给我了很好的建议,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没有批评我而是给了我很大个鼓励。我很感谢他们。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做一位优秀的教师。
2015年8月5号
第四篇: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与改进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与改进
兴国一中 石兴彬
摘要: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在现实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有些教师观念还没完全转变,化学实验严重滞后,阻碍了化学教学与改革。本文就目前高中 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浅谈个人的意见。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我国目前科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的探究性学习[1]。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和理解、巩固化学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化学探究性实验更是体现探究性学习精髓的一种有效途径[2]。因此,探究性实验是进行化学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方式,其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形式和方法无法替代的。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没有很好的把握,使得探究性实验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优势。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
1、有些学校对化学实验教学不够重视,投入少,资金短缺,使化学实验得不到应有的保证。缺仪器、缺药品,很多常规的实验教学无法开展,如有的学校化学仪器老化,化学药品不足,上课必备的演示实验如NH3、CH2=CH2、乙炔的制备缺少药品;酸碱中和滴定、蒸馏等基本操作都完不成。
2、有些教师观念陈旧,忽略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怕麻烦,不做或很少做实验,使一些药品仪器成为摆设。把“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 学生“听”实验和“背”实验。学生动手能力差,动手机率低;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成功率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对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认识不足。
3、有些教师为了避免繁琐的实验准备工作,将一些现象很直观的实验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一张接一张的幻灯片和flash 动画播放,使化学实验中的多种
新鲜感觉只剩下视觉和听觉,实验的真实性大大打了折扣,学生对实验本身的体验几乎相当苍白。
4、学生做实验目的不明确,老师对实验教学缺少投入。一些学生做实验只是为了好玩,没有预习,不知道这次实验课做哪个实验,更不知道实验的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操作中慢、不严谨、不规范,照方抓药,从不考虑实验成不成功,做这个实验达到什么目的;不注重实验事实,不记录实验结果,有的甚至中途开溜。老师也把实验课作为一种放松的手段,不备课,更不想办法如何提高学生实验的效率,很少改进实验,针对学生实验中的问题很少分析造成不同现象的原因。在分组实验教学时,只放任学生自己去做,而没有教师的指导、反馈和总结,使学生实验成为走过场, 并没有达到学生分组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
5、缺乏一整套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方案与措施。一期做几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就算了,至于学生有什么收获,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就不了了之,会考、高考也没有专门的实验考试细则和实验操作考试。只是在试卷中体现,做与不做实验没有多大的区别。以前搞过的高中毕业会考实验操作考核也随着会考的下放而成为一纸空文,很多学校就敷衍一下,甚至根本就没有做。
二、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改进
1、各个学校一方面要加大化学实验基础的投入,保证药品、仪器能够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另一方面要转变教师不上实验课的思想观念,加强对教师实验能力的培训,使化学实验从硬件上加以保证,使高中各个阶段、各个类型的实验都能顺利的开出。
2、老师要引导和发动学生自做实验、自制实验仪器。如常规实验溶解与结晶、溶液的配制与过滤,PH 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等;常规实验中的仪器的组装、加碘食盐的检验、胶体的制备与提纯、溶液的导电、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等,学生在家里自制仪器,自己就可以做出来,不要全归结为实验室。这样既提高了实验的普及程度,又减少了实验室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的 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加大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视、录像、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提高实验教学的品味,使那些毒性大,污染严重、难做成功、现象不明显的实验让学生也能得到全新的感受,更好的体现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势。
4、开发趣味化实验
学生学习的动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兴趣,实验越有趣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化学实验具有激发动机的功能。但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实验选题的单调,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逐渐降低。各种调查显示,很多中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正在明显降低,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总之,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最具备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但随着高考改革、会考改革、教材改革的相继出台,对化学实验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又将迫使我们广大的教学工作者,进行新一轮的改革与摸索,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地投入,逐步完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化学实验教学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课程与教学论/饶玲主编.-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5:424-426.[2]仇建红.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吉林教育,2009(06).
第五篇:深圳市统计局关于改进和规范我市GDP核算及数据发布制度的通知
深圳市统计局关于改进和规范我市GDP核算及数据发
布制度的通知
(2004年1月13日)深统通〔2004〕4号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关于我国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的改革‡的通知‣(国统字„2003‟70号)和国家统计局•关于改进和规范地区GDP核算的通知‣(国统字„2004‟4号)的规定,并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改进和规范我市GDP核算及数据发布制度通知如下:
一、我市GDP的中文名称改为“深圳市生产总值”或“本市生产总值”;我市GNP改为GNI,中文名称为“地区收入总值”。
二、在我市人均GDP计算中,按国家要求,统一使用人口统计中的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并对历史数据作同口径调整。
三、GDP核算按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进行,具体如下:
(一)初步核算数在当年12个月进度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到次年1月20日
注
1左右发布,并在•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深圳统计手册‣上使用
(二)初步核实数在各专业统计年报资料的基础上计算,并在次年8月份
注
2出版的•深圳统计年鉴‣上发布;
(三)最终核实数在统计年报、部门会计、财政决算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于隔年出版的•深圳统计手册‣、•深圳统计年鉴‣及其他出版物上发布。
除上述核算程序外,在开展经济领域普查,发现对GDP数据有较大影响的新的基础资料,或计算方法及分类标准发生变化时,也应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修订和发布。在作上述调整时,既修订GDP总量,也相应修订增长速度。
四、季度GDP在专业统计资料和部门统计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核算方案进行核算,并于季后20日左右公布计算结果。若季度GDP测算的基础数据发生变化,我们将对季度GDP进行修订,并公布修订后的季度GDP。
注3
五、在GDP数据发布时应同时发布相关重要数据,必要时还应公布核算方法。
六、根据国家GDP数据发布制度规定,除特殊情况外,原则上不再对外公布月度GDP数据。
七、本通知自2004年1月1日起实行。
注1:到次年1月15日 注2:在次年7月份 注3:原文为:
四、季度GDP核算按照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进行,具体如下:
(一)初步核算数在主要进度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于季后15日公布计算结果;
(二)初步核实数在所获取的更加全面的资料基础上计算,于季后45日公布调整结果;
(三)根据GDP最终核实数对全年各季度GDP初步核实数进行调整,形成各季度GDP最终核实数,并对外公布。
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需要对上一步骤公布的数字进行修订时,既要修订GDP总量,也要相应修订增长速度。
注4:原文为:
六、根据国家GDP数据发布制度改革方案规定,今后国家和各地区原则上都不再对外公布月度GDP数据。考虑到我市党政领导的实际需要,我局将继续进行月度GDP有关数据的内部测算,仅供市领导研究决策参考,不对外提供。
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