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中公众参与不足的思考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15:5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品安全监管中公众参与不足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品安全监管中公众参与不足的思考》。

第一篇:食品安全监管中公众参与不足的思考

食品安全监管中公众参与不足的思考

2012/8/21 17:11:45

社会公众依法知悉、参与和监督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是提高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拟从食品安全管理中公众参与的不足谈起,并分析思考加强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的基本思路。

一、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不足

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途径不多、范围不广、效果不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品安全专业性强,公众参与门槛高。食品种类繁多,添加物更是不计其数,仅凭肉眼或简单比较试验无法知悉、辨别是否有问题。除“三无”、超过保质期食品等具有明显外部特征外,其他问题食品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甚至经具备资质的检验机构检测才能发现,公众难以涉足。公众参与意愿强烈但受专业知识限制难以判别,无能为力,客观上提高了参与门槛。

(二)信息传递渠道多,责任分工不明确。作为履行食品监管职责的质监、工商、药监等部门,以及打击涉及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公安机关,均对外公布了举报电话,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较多的信息传递渠道,值得肯定。但在实际情况中,还存在部门具体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确、食品种类繁多、环节界限模糊等问题。比如食品小作坊,熟食加工销售,糕点、面包店提供现场消费服务等。这些因素导致群众举报投诉了却往往无人落实,看似各部门齐抓共管,实是无人看管,信息传递渠道过多反而不利于甚至阻碍了公众参与食品监管。

(三)奖惩机制不健全,公众无心参与。目前,多个地方已出台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但履诺不实现或难以实现和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是监管部门要求举报人亲自到办公地点申请领奖,因顾忌信息被泄露后遭到被举报人打击报复,举报人不敢前往;二是食品安全违法成本低,罚款数额少,即使有奖励,按照百分比例也很少,举报人不愿前往。三是举报人信息可能被透露后,所属单位内部处理透露人,不查或者查明后口头警告了事,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执法人员的渎职失职行为没有依法处理,惩罚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显得苍白无力,难以令公众信服。

二、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受阻的原因

(一)公众参与的环境氛围不活跃。部分公众认为食品安全监管是政府机关的事,事不关自则没必要关心过问,参与意识有待转变。也有部分公众认为,投诉举报食品安全问题,主管单位不兑现奖励承诺,失去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激情和动力。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整体环境还未活跃起来。

(二)公众担忧参与风险。公众投诉举报食品安全问题后,个别执法人员违反规定将举报人信息告知被举报人。一方面执法人员通风报信,协助被举报人逃避检查;另一方面举报人惧怕个人信息被泄露后遭到被举报人打击报复,由此带来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承担不必要的参与风险。

(三)思维定式阻碍公众参与。个别行政执法机关有不良思维习惯,片面认为群众举报食品安全问题会带来诸多麻烦,提出各项要求,触及其利益,不希望群众参与进来,缺乏官民互动,依靠群众的意识淡薄。只注重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执法力量,过于强调和依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国家强制力的单方面监管,忽视公众的社会监督作用。

(四)对个别机关及执法人员不信任。公众对国家机关及执法人员的个别执法活动感觉不信任,由此导致公众不想也不愿意去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参与的原动力消失。社会普遍认为执法人员罩着商人,甚至为不法商人提供保护人,默认他们的违法违规行为,再去举报也无济于事,得不到公正合法处理。同时,后续跟踪机制缺失,“回头查”制度形同虚设,违法行为人查处后继续违法,反复违法,公众发现后再去举报,循环往复,形成违法、举报、查处,再违法、再举报、再查处的不良循环。

三、加强完善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路和建议

(一)理顺参与渠道,为公众提供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统一平台。一是改革群众投诉举报受理制度,由政府牵头开通地区性统一的食品安全举报信息电话接收平台,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成立食品专管员,统一受理、统一处理、统一回复,方便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通畅信息传输渠道,确保公众能快捷地将所掌握信息及时传递。二是设立举报箱、开通网络微博、食品安全监管QQ群,随时查看公众或网民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最大范围地收集市场中食品安全情况,快速出击,迅速处理。三是建立公众监督机制,不仅参与举报食品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也要监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执法活动合法性,发挥公众执法前发现线索、执法中监督执法、执法后跟踪追查的功能。

(二)降低参与成本,激发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通过3?15消费维权现场咨询会、食品安全进社区、举办网络直播间与网民互动等活动,组建律师维权队伍,宣传和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让群众如何判断食品有问题,及发现问题食品后的处臵方法,进而有针对性举报揭发,有能力和知识去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二是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保护机制,不能让公众因担心被报复而惧怕去举报监督,解决其后顾之忧,为公众提供进入食品安全监管的安全环境,降低参与风险。三是建立维权举报成本补偿机制,对消费者、举报人因维权、举报发生的交通费等基本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按实凭票补偿,减少不必要的额外支。

(三)培育参与队伍,扩大食品安全监管力量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一是在社区、农村建立起以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为主的群众监督队伍,发挥他们信息快、信息多和信息准的优势,收集、掌握前线第一手资料。二是保护致力于食品安全、诉求正当的职业打假人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其力量,帮助揭露制假售假行径,节约行政成本和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三是通过不同场合、不同方式宣传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违规食品的严重危害,让公众自觉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来,形成人人都是食品安全的参与者,全社会共同关注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四)净化参与环境,让公众有信心和热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一是重视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公众是食品的最终消费者,也是食品安全的切身相关利益人,食品安全监管理所当然应吸纳和重视公众的参与。二是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严惩渎职失职、包庇食品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人员,严打“保护伞”,斩断利益链,创造和谐廉洁的执法环境,树立公平公正的外部形象。三是通过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给食品违法行为人以强大的舆论压力,督促其改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以此带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执法机关、公众双方齐心协力,共同根治食品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篇: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

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

免费公文网

“>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2010-06-29 18:51:3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2)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并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目前,我市正在全力打造“六大环境”、推进“一建双创”,而我局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本人长期在卫生监督机构工作,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之前,就食品安全监管特别谈谈自已的看法。

一、我市食品监管体制机制现状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监管体制机制改

革,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积极探索统筹城乡食品监管的新路子,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目前,我市食品监管主要实行“4+x”分段式食品监管体制。“4+x”分段式食品监管体制,即“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分为4段,由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同时由若干部门参与综合监管或品种监管。

食品监管运行机制方面,各环节的监管职能部门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监管机制。如食品源头治理上,农业部门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上,质监部门实施了食品质量安全星认证制度、食品召回制度;在餐饮在综合监管方面,卫生监督部门全面开展食品量化分级管理,提

高食品企业的自律水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等。为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尽职尽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 食品监管体制不顺 一方面,“多龙治水”的模式造成监管责任难以落实。“从农田到餐桌”实行分段管理体制,有监管职能的部门多达10余个,这种执法主体多元化、职能交叉的体制,使得监管责任难以厘清和有效落实,往往造成监管“真空”,造成“十个大盖帽管不好一桌饭”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监管链条长造成监管效率低、协调难度大。“从农田到餐桌”链条长、环节多,标准不一,国标、地标、行标、企标并存,形成的衔接点多,监管整体效率不高,尽管设置了综合监管部门,但协调力度弱,实际上处于“综合协调无依据,综合监督无手段,查处案件无处罚权”的状况。

㈡ 食品监管责任机制不到位

食品安全“各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没有真正落实。由于监管体制不顺等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够到位,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各个监管部门履职情况如何,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考核和问责机制。由于追偿机制不够健全,对食品制假售假行为处罚较轻,企业违法成本低,致使部分企业铤而走险,甚至有时政府为了社会稳定还得替企业“买单”。

㈢ 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不健全 我市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全市14个县(区、市)以农村为主,但广大农村地区食品监管体系尚未真正健全,目前除工商部门在农村设置片区工商所,卫生部门在乡镇卫生院派驻检查员(兼职监督员)外,其他的部门在乡镇一级都没有延伸机构。乡镇既无食品安全执法监管权限、又无专门机构和监管人员,只

能靠县(区、市)一级有限的监管力量辐射广大农村,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频次较低、监管力度较弱。㈣ 食品技术支撑不完善

由于监管职责交叉和利益驱动等因素,各部门独立搞重复建设和重复检测,技术监督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造成检测计划不统一、检测资源分散和检测结果难以共享。如在食品检测方面,两城区有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监局有检测中心,但由于基础条件、人员状况、设备设施、经费保障等制约,食品抽验比重小、批次少,对行政监督、安全预警和风险管控的技术支撑能力明显不足。

三、建议

1.树立社会化监管理念。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工作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部门通力合作,企业诚信自律,媒体正确引导,公众成熟消费,树立社会化监管理念。政府在推进食品安全建设进程中,要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全局考虑,整体

协调,有效地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监管部门要变单一的行政监管为多元化监管,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及时性、合理性、有效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和预警信息;要广泛招募食品安全监督志愿者,延伸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还可通过制订“市民有奖举报”等措施,形成全民关心、社会监督的食品卫生监管长效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媒体关注、公众参与等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管体 2.提高协调层次,成立市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

第三篇: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制度的一些思考

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制度的一些思考

作者:孙奎 时间:2011-07-0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环境基本制度之一已实施了二、三十年,但其作用是否真正地得到了发挥却很难下定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起步较晚,法律规范尚不完善,执法的过程也过于宽松。2007年的厦门PX事件使人们再次关注这一制度。本文将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回顾,谈谈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一些思考。

北京知名律师,北京著名律师

首席律师--孙奎律师 *** 010-63805958(法律咨询,法律顾问,诉讼代理等服务)

孙奎律师,法学理论功底扎实,知识全面,工作责任心强,认真负责。法庭上冷静沉着,能言善辩,谈判中亲切、灵活,具有十分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在诉讼实务和非诉讼实务方面都卓有建树,先后担任多家企事业单位的常年法律顾问;同时,孙奎律师致力于诉讼实务的钻研,在刑事诉讼实务方面取得不凡的成绩,代理的民事、经济、行政案件,胜诉率达八成以上。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PX事件;公众参与

一、事件回顾

PX,化学物质对二甲苯的简称,易燃、有毒,是一种危险化学品。这一原本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十分陌生在名词在2007年5月闯进了厦门人的视野。在那时,PX项目已在厦门动工近半年,地点距市中心仅为7公里,其周围是厦门市外国语学校、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等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该项目可能危及当地人民的健康安全。这一化工项目投资额达108亿人民币,一旦投产预计年产80万吨,每年可为厦门市增加800亿人民币的工业产值。

2005年7月,PX项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查。

2006年7月,该项目获得核准。

2006年11月17日,厦门PX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2007年3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赵玉芬发起了由10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签名呼吁厦门PX项目迁址的议案。

直到这时,厦门人民对于这一项目还几乎一无所知。2007年5月下旬,关于该项目的信息通过媒体、手机短信等渠道被披露,民众的反应也越来越激烈。尽管2007年5月28日,厦门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在《厦门晚报》上重申《海沧PX项

目已按国家法定程序批准在建》。但在2007年6月1日,百姓们还是自发走上街头,“手系黄丝带,开始了此后一年多来一直未被公众忘怀的集体„散步‟。” [1]2007年6月1日,厦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公开向广大市民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截至2007年6月3日中午12点整,共收到意见和建议1557条。[2]之后,厦门市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始了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厦门市重点区域海沧南部地区功能定位与空间布局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在07年底完成。这次此环评之后,厦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进入了公众参与的程序。

最终,PX项目迁出了厦门,政府将承担投资企业在初期建厂准备工作中的经济损失。

二、环境评价制度为什么会形同虚设?

在经历了这场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战争之后,在PX项目迁往别处之后,其实很难说在场战争中谁胜谁负。但有一点也许可以确定——所谓的环境评价制度在这个项目中如同走过场一般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项耗资如此庞大的建设项目、一项将对当地人民的健康构成威胁的化工项目,一项在建设过程中引起众百姓反对的项目,在环境评价的过程中竟然顺利地通过,这使人不禁质疑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作用。

我国的环境基本制度分为两类,一类是激励性制度,包括有偿使用制度、许可证交易制度;一类是防御性制度,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环境标准制度等。环境具有其特殊性,在现代社会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污染、破坏大多是无法挽回,环境遭到污染或者破坏之后其带来的影响将是十分广泛且难以估量的。防患于未然,防御应优于激励,由此可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要性。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3]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4]200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9年8月17日颁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但有了这些法律、法规并不能保证这项制度有效的实行,这其中还有许多环节需要改进。

首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亟需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环境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权利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当自己的生存环境受到污染或者破坏时,受影响的人们就有权捍卫自己的环境权利;当环境因人为的因素而可能发生重大变化时,该地区的人们就有权发表自己意见。在PX项目中,从项目启动到环境影响评价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当地的民众几乎并不知晓该项目。严重缺少公众的参与与监督导致了之后矛盾的激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第五条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第二十一条规定:“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可见PX项目并未依法执行这些规定。此外,《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关于公众参与的内容过于模糊、宽泛,操作性不强,这也是该法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公众参与之所以重要,还因为这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民主决策的一个过程。PX项目虽然最终迁出了,但政府对企业的赔偿,对于这个城市来说同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只有公民广泛、持续地参与到这一决策的过程中,才能使现存的或是潜在的矛盾减少,使得项目、规划得以以尽量小的社会成本完成。

其次,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尽管公众也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普通公民往往只是从对其个人的影响的角度发表意见,而从技术的层面就需要相关领域的专家来进行评价。这些专家应该是独立于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以便其能公正地进行监督。

第三,一些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本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环评机构的资质怎么认定?这些机构该不该收费?若不收费会不会导致这些机构怠于完成工作?若收费会不会使得这些机构为了收入而私自降低标准、包庇项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之后项目出现了问题应由谁来负责?负什么样的责任?这些问题都值得一一思考、解决。

第四,面对急功近利的经济发展需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否得到真正的执行也值得怀疑。为了经济利益,一些项目急于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对于这些项目而言仅是一个起不到实际作用的程序,甚至越过这一道程序相关项目照样能够进行。PX项目事实上也进行过环境影响评价,但是从结果来看其似乎并未完全依法进行。在其他一些关于环评的热点事件中,这些将对环境、对周围居民产生巨大危害的项目甚至完全没有经过环评就得到批准、开工建设,其中比较著名项目包括圆明园的铺膜事件。如果环境的保护最终无法战胜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最后将是谁的胜利、谁的悲哀?

三、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制度的一些思考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际上也是舶来品,但是在“进口”的过程中其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比如,在国外的一些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主要是一个公众参与的过程,而在我们引进之后就转化为了一个层层的行政审批的过程,公众参与仅仅成为了环评的一个小点缀。公众参与制度应当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否高效、顺利实施的关键,下面通过与国外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比较,笔者想谈谈关于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制度的一些看法。

美国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较成型的一个国家。美国的公众参与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1969年的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规定,任何对人类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的立法议案、政策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规定其过程中必须有公众参与。在2006年,我国的环保总局出台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至此,公众参与作为环境影响评价重要组成部分终于有了较为细致的规定。通过中美的对比,希望能够找到改进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途径。

中国、美国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内容与要求[5] 内容 美国[6] 中国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出台之前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出台之后 项目必须通知公民 审查前不通知,审查后应通知 是 是 公民是否可以参与规划过程 是 无规定 是 公民如何了解背景信息 规划过程开放,为公众提供信息 由政府、项目方提供信息 由政府、项目方或受委托的环评机构提供信息 有无公众听证 当有较大争议或公众对听证感兴趣时有 一些项目和规划有要求 是

公众是否有权了解作出最后决定的理由 是 无规定 是 什么时间公众可以收到有关规定 EIA被参与后不少于30天 无规定 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日内

什么时间公众可以收到有关规定 EIA被参与后不少于30天 无规定 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日内

可以看出自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出台之后,关于公众参与制度的规定具体化了,但这其中仍有尚待完善之处。

其一,该法第五条规定:“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征求公众意见。但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建设单位可以委托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进行征求公众意见的活动。”建设单位是否会自觉依照该法主动地、真正地公告信息?建设单位是该项目的利益主体,其自律性很难令人信服。环评报告中很可能包含有一些专业术语,这本身就给公众了解项目造成障碍。对于涉及环境污染或是存在潜在污染危险的项目,建设单位若避重就轻,公众就更可能被拒于真实情况之外。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督、惩罚措施,这样的条款是否又将变成一纸空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还尚未规定若建设单位违反公众参与制度将受到怎样的处罚。即使参考其他惩罚性规定进行处罚,建设单位因受到处罚而付出的代价也将远小于他们通过违法而可得的利益。[7]由此可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责任部分应该进一步具体化、严格化。

其二,在选择听证会群众代表时,选择的程序应当更为透明、代表的范围应更加广泛。作为被听证的一方的利害关系人应被排除在群众代表之外,否则将影响听证会的公正性,从而削弱听证会的真正作用。

其三,关于信息的公开的规定也有不妥之处。有学者认为,中国公众参与的缺失,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公民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积极性不够。这一观点似乎很难成立,环境问题与公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大多数公民不可能对此置若罔闻。问题的根本在于,公众参与的途径和信息的缺失,即公民对于环境情况的知情权无法得到保障。

四、结语

“现在,我们正站在两条道路的交叉口上。……我们长期来一直行驶的这条道路使人容易错认为是一条舒适的、平坦的、超级公路,我们能在上面高速前进。实际上,在这条路的终点却有灾难在等待着。这条路的另一个叉路——条„很少有人走边的‟叉路——为我们提供了最后唯一的机会让我们保住我们的地球。”[8]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当我们再次面对这句警示——紧迫感与负罪感交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必然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办法,但却是目前看来相对有效的方法。不能再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架空;不能再将公众排除于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的决定权之外;不能再将环境保护一味地退让于不合理的发展。京房产律师,北京刑事律师,北京房地产律师,北京刑事辩护律师,北京律师事务所,北京丰台律师,北京海淀律师,北京朝阳律师,北京西城律师,北京东城律师。

【作者简介】周晴,北京林业大学法学系。

【参考文献】

[1]舒旻:《“散步”始末:厦门PX和北京六里屯事件的分析》[J],《世界环境》杂志,2008年6月

[2]马天南:《厦门PX事件:公众参与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EB],http://www.xiexiebang.com/content.php?aid=9233⑶

[3]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条

[4]汪劲:《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之公众参与问题研究———兼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规定的施行》[J],《法学评论》,2004年第二期

[5]黄一绥、邱建斌,《美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及其借鉴》[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年第6期。笔者对表中数据做了增补。

[6]李新民、李天威,中西方国家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对比[J].环境科学,1988,19(S1):57—60,本文中表格的内容是在参考其表格的基础上进行增加的。

[7]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8]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吉林人民出版社,第244页

第四篇: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并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目前,我市正在全力打造“六大环境”、推进“一建双创”,而我局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本人长期在卫生监督机构工作,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之前,就食品安全监管特别谈谈自已的看

法。

一、我市食品监管体制机制现状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积极探索统筹城乡食品监管的新路子,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目前,我市食品监管主要实行“4+x”分段式食品监管体制。“4+x”分段式食品监管体制,即“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分为4段,由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同时由若干部门参与综合监管或品种监管。

食品监管运行机制方面,各环节的监管职能部门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监管机制。如食品源头治理上,农业部门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上,质监部门实施了食品质量安全星认证制度、食品召回制度;在餐饮在综合监管方面,卫生监督部门全面开展食品量化分级管理,提高食品企业的自律水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等。为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尽职尽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 食品监管体制不顺

一方面,“多龙治水”的模式造成监管责任难以落实。“从农田到餐桌”实行分段管理体制,有监管职能的部门多达10余个,这种执法主体多元化、职能交叉的体制,使得监管责任难以厘清和有效落实,往往造成监管“真空”,造成“十个大盖帽管不好一桌饭”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监管链条长造成监管效率低、协调难度大。“从农田到餐桌”链条长、环节多,标准不一,国标、地标、行标、企标并存,形成的衔接点多,监管整体效率不高,尽管设置了综合监管部门,但协调力度弱,实际上处于“综合协调无依据,综合监督无手段,查处案件无处罚权”的状况。

㈡ 食品监管责任机制不到位

食品安全“各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没有真正落实。由于监管体制不顺等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够到位,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各个监管部门履职情况如何,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考核和问责机制。由于追偿机制不够健全,对食品制假售假行为处罚较轻,企业违法成本低,致使部分企业铤而走险,甚至有时政府为了社会稳定还得替企业“买单”。

㈢ 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不健全

我市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全市14个县(区、市)以农村为主,但广大农村地区食品监管体系尚未真正健全,目前除工商部门在农村设置片区工商所,卫生部门在乡镇卫生院派驻检查员(兼职监督员)外,其他的部门在乡镇一级都没有延伸机构。乡镇既无食品安全执法监管权限、又无专门机构和监管人员,只能靠县(区、市)一级有限的监管力量辐射广大农村,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频次较低、监管力度较弱。

㈣ 食品技术支撑不完善

由于监管职责交叉和利益驱动等因素,各部门独立搞重复建设和重复检测,技术监督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造成检测计划不统一、检测资源分散和检测结果难以共享。如在食品检测方面,两城区有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监局有检测中心,但由于基础条件、人员状况、设备设施、经费保障等制约,食品抽验比重小、批次少,对行政监督、安全预警和风险管控的技术支撑能力明显不足。

三、建议

1.树立社会化监管理念。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工作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部门通力合作,企业诚信自律,媒体正确引导,公众成熟消费,树立社会化监管理念。政府在推进食品安全建设进程中,要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全局考虑,整体协调,有效地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监管部门要变单一的行政监管为多元化监管,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及时性、合理性、有效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和预警信息;要广泛招募食品安全监督志愿者,延伸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还可通过制订“市民有奖举报”等措施,形成全民关心、社会监督的食品卫生监管长效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媒体关注、公众参与等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管体

2.提高协调层次,成立市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

门进行评议、考核。

建议成立市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分管市长任组长,由市卫生局承担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3.建立健全市无缝隙、全覆盖监管网络。整合监管力量,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下移监管重心,实现监管无缝隙、全覆盖,真正解决农村监管体系不健全问题。为使食品委托工作法定化、机构化,建议按照公安、工商部门在乡镇设置片区派出机构的模式,在乡镇按地域和人口因素分别设置片区“食品药品监督所”,使食品药品监督常态化,从根本上解决无缝隙、全覆盖的问题。

4.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各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市、区县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负总责,统一领导本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将食品安全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评价、考核下级政府和同级职能部门。完善责任追究制,将食品安全纳入行政首长问责范围。各食品监管执法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考核、问责、群众评议等方式,把监管责任落到实处。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发生食品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由企业承担一切后果和法律责任,依法追究企业法人、管理者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5.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一是完善食品安全举报投诉工作机制。探索建立食品安全举报投诉统一平台,实行“一门受理、即时转办、分门处置、按时回复”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举报投诉处置工作效率。二是建立完善食品来源追溯机制。把食品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市场消费的各个环节纳入监控范围,建立包括产地、种植、加工、包装、检测等相关信息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发现问题可追根溯源,查清原因,分清责任。三是建立缺陷产品召回机制。加强缺陷产品召回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对可能具有安全隐患的食品药品及时召回和处置。四是构建信息共享的监测网络平台。建立覆盖食品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动态监管系统,同时整合各部门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相关信息,对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做出准确的预警预报和及时有效的反应。

6.加快推进政府检测向第三方检测发展。在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迅速建立第三方检测机制,引入更多独立测试机构,逐步加大第三方检测比例,实现食品安全检测网络化和监管社会化,提高全市食品安全监管技术保障水平。现阶段主要发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在食品检测方面的作用,利用这些单位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手段为食品监管提供准确、公正的第三方技术支撑,条件成熟时由政府批准、个人出资、市场运作,建立独立的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

第五篇:关于“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 www.xiexiebang.com

关于“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当前网络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时有发生,既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网络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如何加强网售食品安全监管,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摆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网售食品安全隐患凸显令人担忧

外包装标识不规范,“三无”食品混迹其中。不少网上销售的预包装食品没有任何标签,很多进口食品则没有中文标识。一些食品的外包装上虽然有部分标识,但却只是简单的经营者的网店名称和QQ号码,对于品牌、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QS认证标志等信息,消费者都只能得到卖家的口头承诺。

(一)自制食品销售红火,卫生质量堪忧。自制食品卖家一般既无健康证件,也无专门的生产经营场所,而往往在自己的家中,用简单的工具自己制作并自行包装食品,其中大多不具备消毒、检疫等卫生检测手段,无论是生产场所还是经营条件都难以达到卫生、环保部门的许可条件。

(二)进口食品来源不明,成为“高危一族”。网上销售的进口食品中很大一部分都不是来自正规的进口食品代理商等规范的渠道,海外代购甚至是走私而来的“水货”不在少数。这些“洋食品”是否经过合格的检验检疫手续则不得而知,至于国家要求的进口食品发现问题后“同步召回”、“监管联动”等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 www.xiexiebang.com

(三)储存运输条件无法保证,二次分装造成污染隐患。网售的食品对储存和运输的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旦因受到挤压、遭遇高温等情况而破包、胀气,便会彻底变质。此外,一些经营者将整箱、整瓶、整包的食品拆开后再分装,致使直接入口的食品很容易受到肉眼看不到的二次污染,严重地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

(四)虚假宣传、欺诈售假情况时有发生。不少卖家通过盗用他人的实拍图或者虚构官方授权等信息,在网上发布虚假的产品介绍及宣传广告。有的则利用消费者对商品信息的不了解,交付假冒伪劣、“三无”产品、有瑕疵、质价不相符的商品,甚至出现订购此物而交付彼物的情形。

恶评、发帖曝光,舆论维权力度微弱。网售食品的消费者在维权方面处于绝对的弱势。发生食品质量纠纷,不少消费者会因畏难情绪而选择放弃追讨赔偿。即使有的消费者会采取留言、恶评、发帖曝光等舆论监督的方式,但对于网购而言,这样简单薄弱的监督办法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二、对网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一)严格准入,推行网售食品经营者实名制管理机制。应明确市场准入的门槛,通过法律给网络食品销售模式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要求网络食品经营者均应先办理执照,再上网经营,从准入源头环节引导经营者自律。同时,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的网上注册平台,针对网络经营的开放性、特殊性,在登记信息中增加网站网址、网站服务器地址等重要监管信息。并要求经营者在网络店铺主页公布经营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 www.xiexiebang.com

主体信息、许可证证明、服务规则流程等信息,在每个食品链节页面详细标注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所含成份等信息,使购买者能透明化消费。

(二)健全行政指导与处罚相结合的监管机制。一是加强行政指导,引导网络食品经营者办理营业执照,赋予其经营主体资格,并利用掌握的经营范围和地址,开展日常巡查,在监管方式上变被动为主动。二是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引导经营者建立网络食品进销台账、索证索票制度,规范商品信息发布内容,明示商品的生产厂家、地址、电话、保质期、许可证号等必要信息。三是严格制度,引导经营者做好网上备案工作,要求经营者将许可证件或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质检合格证明等扫描上传至网站备案,并提供给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查。四是参照对传统门店食品销售中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建立健全网售食品的处罚制度,严肃查处网上销售“三无”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过期食品以及虚假宣传、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并在网上进行公布,促进经营者自律。

(三)加强对经营性网站的监管,增强行业自律。网售食品都是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完成交易的,加强对交易平台的监管能有效防范网购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生。在监管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网络食品销售平台为第一责任人,对于网络平台疏于监管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由网络平台提供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同时,明确网站一是要保留网上经营者档案和交易历史数据、配合职能部门开展调查;二是要对网上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 www.xiexiebang.com

交易的商品信息、销售信息进行审查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向监管部门报告;三是要保障网络交易安全,包括技术安全、支付安全等;四是要建立先行赔偿制度,在网络消费纠纷发生时,可使用卖家预存在网站的保证金对买家进行赔偿;五是要大力打击信用炒作,打击通过虚构交易行为提升网店信用级别、增加交易机会的不诚信现象。

(四)拓展监管渠道,全方位提升巡查监管效能。当前,网上巡查往往局限于通过搜索引擎逐个搜索排查,效能低,且对有限的执法人员和监管时间耗费颇多。加强培训,提升基层执法人员的网络巡查监管能力,建立一支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敏锐的巡查洞悉能力的网络巡查队伍是当务之急。同时,可建立网络食品监管平台,增加网络巡查的频率,从广告监测、企业管理、消费者投诉三个方面加强对网络食品安全的监管。设立广告监测中心,主要监测各大网站页面上的食品广告,着重纠察夸大、虚假的食品广告。针对有实体店的网络经营者,采取严格的管理办法,除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外,还要开展经常性的抽样检查,保证食品安全。加强举报投诉处理工作,对于消费者投诉的商家,严格按照消法和食品安全法重点监察,予以处罚或取缔。

(五)加强12331建设,做好网售食品消费维权工作。一是健全完善各级维权网络,拓宽投诉举报渠道,使消费者在受到侵害后,能够立即通过12331平台、辖区食药所等多种渠道将违法线索反馈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二是做好消费警示和提示工作。指导消费者选择实力雄厚、重视买家利益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 www.xiexiebang.com

和具有良好经验的网络交易平台,选择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注意索取购物凭证或保存交易协议(包括电子版)等相关证据,善用网聊工具获取厂家和产地、许可证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商品信息,并将聊天记录妥善保存以备维权时有据可循,并可通过厂家所在地的质监网站查询食品卫生许可证号是否真实有效等等,从而减少网购的风险。三是加强维权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设臵维权宣传专栏或维权信息链接,及时传递消保法律法规、政策动态,开展案例警示和网络维权知识培训。提醒消费者留意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是否标有食品安全认证“QS”标记、绿色食品认证标识等,并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四是有效启动食品投诉、群体性投诉应急预案工程,做到快速反应,讲求实效。

(六)加强合作,建立健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网络食品交易涉及多个方面,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来进行监管是远远不够的。由于《食品安全法》对网络食品交易监管没有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因此在监管过程中,建议由地方政府出面,建立一个网络食品监管平台,加强工商、卫生、食药监、税务、电子信息管理等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明确适用的法律法规,依托各部门的技术力量,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从而完善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各部门内部也必须建立健全合作协调机制,实现信息的共享,制定网络办案流程,同时解决异地协助取证、封存、拍卖、销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 www.xiexiebang.com

毁和移送等诸多案件查处中的具体问题,对网络违法经营行为实现更便捷、更有效的打击。

下载食品安全监管中公众参与不足的思考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品安全监管中公众参与不足的思考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思考

    关于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几点思考食品安全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问题。最近,我市工商局开展了全市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培训班。我所人员通过培训......

    公众参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若干思考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公众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公众在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中没有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发挥公众参......

    食品安全监管

    按语:在申论考试中,特别强调多角度分析问题,其中,“主体的思想、主体的利益、主体的素质、制度(体制机制)、技术”这五个方面是分析问题的基本角度。从“瘦肉精”事件看食品安全监......

    食品安全监管

    以效能建设为契机全力提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水平——在全市系统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会议上的交流材料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市局党组的总体部署......

    食品安全监管材料[定稿]

    关于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思考 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全国都在探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应当说,通过2009年全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解决了部分突出问题,......

    大学生关于参与活动积极性不足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参与团学活动积极性不足的一些思考 高校团学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素质拓展最重要的平台,对弘扬社会主旋律、丰富青年的情感体验、教育管理服......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思考1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思考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消费观念也逐步由“吃得饱”向“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转变。近年来,由于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

    关于加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关于加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是直接关系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点问题,是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难点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XXX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