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在新能源补贴审计中的不足与改进五篇

时间:2019-05-15 02:4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审计在新能源补贴审计中的不足与改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审计在新能源补贴审计中的不足与改进》。

第一篇:国家审计在新能源补贴审计中的不足与改进

国家审计在新能源补贴审计中的不足与改进

【摘要】国家各级审计机关对新能源补贴资金开展了各种审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补贴资金绩效评价、新能源行业分析和补贴政策的审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通过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加强行业分析并积极参与补贴政策的制定,从源头上把好资金关,才能更好的提升补贴资金的规范性和效益型。

【关键词】新能源 补贴 绩效 审计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五大主题并列,凸显出了生态文明在未来中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能源和节能被列为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新能源发展成为国家产业引导的重要方向,国家在新能源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国家审计也及时跟进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新能源补贴审计的基本情况

广义而言,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我国当前所扶持的新能源主要是指太阳能、风能、水电等有一定产业规模的能源,此外页岩气虽然本质上是天然气,属于常规能源,不可再生能源,但是由于其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而且其储量巨大,甚至对国际能源结构和能源格局产生巨大冲击,因此在很多场合也被视为一种新能源,在许多政策上享有新能源类似的补贴。

与新能源补贴资金相伴随的就是新能源资金的审计。从审计署公告可以发现,审计署对2011—2012年的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进行过审计,其中可再生能源类的项目主要是新能源资金,涉及到的资金约为180亿元,而其中绝大部分为光电类的扶持和补贴,约占75%。从审计结果公告中可以看出,审计查处了数亿元骗取套取补贴资金以及挤占截留挪用资金的情况。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也对自己辖区内的新能源资金进行过审计,例如江苏省对省内的光伏、风电产业等进行过审计调查,常州市也对本市的新能源产业进行过调查。这些审计和审计调查主要围绕财政、科技、发改委等部门进行,围绕财政资金的申请、落实和使用开展,审计结果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和政策落实度,也促进了资金的规范化管理。

二、新能源补贴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新能源补贴审计为落实政府扶持政策,提高扶持补贴资金的规范性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各地审计机关发布的信息中可以看到,审计结果基本上都是加大了政府的扶持力度,助推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但是,这些审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重视补贴资金使用的规范性,而绩效评价相对不足。对资金的合规性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最传统的业务,因此审计机关对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都比较关注,从项目立项、审批到资金拨付、使用等,对应的也从中发现了虚报项目、骗取资金、截留资金、挪用资金等违规情况,在这方面,可以说审计成果丰硕。但是,在资金的绩效分析方面,则存在一定的缺陷。审计机关近年来大力推行绩效审计,在资金的绩效评价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是,由于绩效评价指标和绩效评价体系极度不健全,绩效评价工作仍有很大的不足。在新能源资金审计中,部分审计机关未进行绩效评价,而进行绩效评价的审计机关,其采用的绩效评价指标也较为粗糙,甚至是不科学的。例如,将项目总投资与财政资金的比例,作为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或带动效应,就很不科学。再如,一些光伏项目在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后,得到了廉价的土地和低利率的贷款,这种土地差价和利息差价作为隐形的成本在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时往往没有被考虑进去,得出来的经济效益分析也就缺乏真实性,至少是没有将行政扭曲市场的因素考虑进去,得出的结论的可靠性就存疑了。此外,光伏产品作为一种新能源产品,其生产过程以及产品寿命结束后的废弃品环保问题,都没有列入绩效考量,仅强调其发电过程的环保性,显然是很片面的。

第二,重视企业和项目个体分析,而行业整体把握不足。国家审计机关对资金的审计必须要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具体的项目,因此通常对单个的企业和单个的项目会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分析也能够做到较为透彻。但是,对于全行业而言,企业数量众多,财政补贴资金一般不会到达大部分企业,因此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往往围绕得到财政资金的部分大企业开展,导致对行业整体的把握有所欠缺。例如,光伏行业的补贴大部分被大企业获得,审计的重点也往往是这些大企业,而对于行业而言,补贴资金是否扭曲了市场,资金是否对投资形成了挤出效应,这些资金的外部绩效是很难直接通过对获得财政资金的企业审计而分析出来,必须通过行业中广泛调查,并结合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相对科学的结论。仍以光伏产业为例,财政资金大量补贴部分大光伏企业,对这些企业的生存和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培养了一部分大型企业,直观的看,财政资金的绩效很好,但是财政资金的投入也是把双刃剑,财政资金的扶持和企业的壮大,不仅将风险逐步集中,增加了遭遇行业整体下滑时单个企业对地方政府的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风险,同时也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杀伤了中小型企业,并形成了无形的竞争壁垒,破坏了市场自我调节的机制,对行业的发展形成了负面的作用。此外,主要依靠财政补贴而成长的行业本身不具有内生的可持续性,如果将财政资金对部分企业的作用直接推论至全行业,得出的结论也就比较粗糙。

第三,重视新能源政策执行情况审查,而政策自身问题分析相对不足。审计工作本质上是一种执法行为,执法行为的特点就是将事实与规则符合性测试,进而得出结论。因此,审计工作天然的比较重视政策执行,而对政策本身关注较少。更为常见的是,在政策执行审计中,审计机关对政策执行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会有细化或者修改意见,但是通过审计,从根本上否定某些政策,却基本上从未有过。这既有政治体制上的原因,也有审计自身的思维局限性有关。而在新能源政策中,政出多门,碎片化严重,有个别补贴政策仓促上马,补贴错位。例如,某光伏补贴政策,看似用财政补贴光伏项目进行电站建设,消化光伏产能,但是由于中国电网的实际情况,电站建成后,或出现发电无法并网的情况,或出现并网价格偏高,产生严重的价格倒挂,完全不符合经济效益原则,最终导致电站建成后闲置。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在新能源发展中,充满了风险,如果行业一出现问题,就用财政资金进行托市,挽救大企业,而不让市场自行洗牌,这既是一种懒政,也是一种容易导致寻租的行为,既不利于市场发展,也是对财政资金的不负责任。审计机关如果对这种类型的政策不能从根本上加以否定,那么审计效果必然有限。

三、改进新能源审计的几点建议

第一,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增强对新能源资金的绩效评价。要对新能源资金进行较好的绩效评价,首先必须构建相对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应当包括具体的量化的或者至少是可比较的指标,这些指标应当覆盖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同时这些指标既应当包括比如GDP、税收收入等直观的指标,也应当包括一些通过数据计算可以得出的经济学上、环保等方面有计量价值的指数和指标等。在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中,要充分吸收现代数学、统计学与计算技术的成果,吸收学术界较为成熟的成果,从而形成比较先进的绩效评价体系。例如,光伏发电可以减少碳排放量,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为了投资建设光伏生产企业以及配套企业,会增加多少碳排放量,而所有的光伏面板寿命期25年到以后,要处理这些对环境有污染的光伏板需要消耗多少资源,产生多少碳排放量,同时,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导致电网需要因此额外投资维护,如果将这些指标加入,计算“净收益”,也许我们会得出一些新的结论。

第二,加强行业战略分析,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新能源行业不论是风能还是光电,或者其他新能源,都是在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例如,中国的光伏产业最初是在欧盟的补贴政策中成长起来的,其本身的市场内生发展能力是很有限的。2004年,德国政府提出未来20年内,向太阳能发电的投资者提供每千瓦时0.57欧元的补贴(即“上网电价补贴”)。当时使用其他能源的电力价格是每千瓦时0.20欧元;而美国2004年的平均电价是7.6美分,也就是每千瓦时0.06欧元。当中国的光伏行业迅猛发展时,一切都很顺利,但是这种依赖补贴而非完全市场的行业如果超出了必要的规模,最终必定付出惨重的代价。金融危机以后,德国削减了各种太阳能发电补贴,最高幅度达29%。再加上发达国家的双反调查和制裁,直接打击了依赖补贴的中国光伏产业。而现在,中国光伏产业对本国政府的补贴非常依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个行业不保持适度规模,加速技术升级,提升市场化能力,而一味追求规模发展,不仅会把行业自身拖垮,也会拖累国家。目前光伏上网电价补贴为每千瓦时1元,而火电成本约为每千瓦时0.3元多,光伏的经济性还有很大的问题。而欧洲的补贴政策还相对公平,中小企业还能受益。中国的补贴政策对大企业的倾斜性相当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中下企业生存十分困难。行业中如果因为国家补贴而导致中小企业纷纷破产,最终只剩下大企业形成寡头结构,不仅不利于搞活市场,促进技术提升,还容易导致行业被少数企业把持,政府遭到大企业绑架。审计机关只有更宏观的对行业进行分析,才能够对各种补贴政策对行业的影响进行把握,从而修正有关政策,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积极参与新能源政策制定和调整,从源头上把控资金关。当前新能源补贴政策政出多门,碎片化明显而且相互标准不一致,解释弹性巨大,信息又不共享,导致补贴过程中弊端重重,补贴效果不如人意。当前风能、光伏等新能源行业已经补贴政策较多,而第一轮的页岩气开发补贴也于2012年的11月份开始,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会有更多的这一方面的各类补贴政策出台。审计机关应当把握时机,从体制上统一化、政策上刚性化、监管透明化、市场均衡化四个角度入手,对新能源政策作出重新审视,在新政策出台前积极参与,在政策出台后,审计过程中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分析的结论揭示政策本身的问题,该坚持的大力坚持,该否定的大胆否定。新能源政策并非拥有天然的正确性,其合理性还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国情。例如,中国曾经一度试点过粮食乙醇项目,但是最终叫停了这种新能源项目。审计机关要依托详实可靠的数据和严密的逻辑分析,客观中立的评价新能源政策,为新能源资金把好关。(韩江波)

文 韩江波(江苏省常州市审计局)来源 审计署

第二篇: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与支持

国家对新能源的补贴与支持

一、私人购买新能源补贴条件 支持条件:

(一)新能源汽车产品纳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企业保证销售汽车与目录产品的一致性。

(二)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组能量不低于15千瓦时,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动力电池组能量不低于10千瓦时(纯电动模式下续驶里程不低于50km)。动力电池不包括铅酸电池。

(三)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具备一定的产能规模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对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提供不低于5年或10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的质保,并承诺对整车和动力电池按一定的折旧率进行回收。

(四)汽车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应向消费者提供按照有关国家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测定的产品性能参数保证:在纯电动模式下行使的汽车30分钟最高车速、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最高时速、0-5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百公里耗电量(工况法)、续驶里程(工况法),电机类型和功率、动力电池类型及总储电量、充电(快充、慢充)方式和时间、车载充电机的功率和输入电压等。

补贴标准: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助。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6万元/辆。

二、国家发改委2011年产业结构调整专项支持 支持范围: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能量型动力电池组(能量密度≥110Wh/kg,循环寿命≥2000次),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150mAh/g,循环寿命2000次不低于初始放电容量的80%),电池隔膜(厚度15~40μm,孔隙率40%~60%);电池管理系统,电机管理系统,电动汽车电控集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峰值功率密度≥2.5kW/kg,高效区:65%工作区效率≥80%),车用DC/DC(输入电压100V~400V),大功率电子器件(IGBT,电压等级≥600V,电流≥300A);插电式混合动力机电耦合驱动系统。

补贴标准:固定资产投资15%。2012年产业结构调整专项尚未发布。

三、其它支持

目前已知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目前尚未正式发布。

第三篇: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调研报告

浅议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四种途径

摘要:正确认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位置与作用,找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定位是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先决条件和关键节点。本文从国家审计的定义、地位、功能、性质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定位。从经济运行、改革攻坚、政策执行、权力监督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国家审计如何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发挥途径

一、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定位

从国家审计的定义来看:国家审计,也称政府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所实施的审计。国家审计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一是独立检查会计帐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二是独立于管理者之外,不参与具体的管理活动,不履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职能,对财政、财务收支专司监督的例行行为。三是不论被审计单位有无问题,审计机关均应当履行其监督职能,进行例行审计。以上个性特征表明,监督是国家审计的基本职能。具体来讲,审计监督就是检查被审计单位在经济活动中是否按授权或既定目标履行经济责任,有无弄虚作假、违法违规、损失浪费行为,并督促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促使其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审计机关还可以对某些管理职能履行情况作出评价,如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的优劣、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并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建议。

从国家审计的地位来看: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监督控制系统之一。在实现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不同的部门担负起了决策、执行和监督控制的职责,审计承担的是监督控制职责,审计机关是代表国家进行监督的部门,它地位超脱,客观公正,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从国家审计的功能来看:国家审计主要是监督决策的执行情况,审计监督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宏观与微观的诸多部门,涉及经济活动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和不同环节,它是国家治理系统中内生的监督控制系统,通过依法用权力制约权力,服务于国家治理的决策系统,对国家治理的执行系统实施监督和约束。

从国家审计的性质来看:审计的性质职能与其他部门也不同,审计是对其他部门进行监督和制约的部门,也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监督的部门。由于监督的全面性,能够取得各方面的材料,便于综合总揽全局从宏观和整体上看问题,从而发现一些薄弱环节,将这些信息传递反馈到有关部门能够引导或促进有关部门加强监督作用。从这个角度讲,审计并不排斥各部门的职能,也不是对其他部门监督的重复,它不但不会削弱各部门的业务和作用,而且在对整个经济监督体系中发挥着充实和完善作用,最终促进监督体系更加正确地发挥作用,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

二、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四种途径

1、国家审计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守护卫士作用。腐败的实质就是运用权力谋取个人利益,近年来,反腐倡廉形势严峻,一些岗位腐败案件多发,一些领域违法违纪问题突出,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屡禁不止。如决策失误、违法乱纪、损失浪费、会计信息不真实等,违法违规和犯罪手段不断翻新,也更加隐蔽和高智能化,查处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在审计过程中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仍然是国家审计的工作重点,也是国家审计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不是审计的目的。这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方式,要通过查处问题促进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保障了国家的根本利益。

2、国家审计在改革大潮中发挥着探路先锋作用。我国当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转变职能成为政府改革的主线,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大部门制改革、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会管理创新„„这些都是近年来我国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的重要举措。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后的工作建议中就明确提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这一任务,作为审计部门当身先士卒,为国家的改革决策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目前我省正在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审计。其审计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审计摸清情况,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就是从体制、机制层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为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3、国家审计在政策执行中发挥着参谋助手作用。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审计机关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刘家义审计长也指出“建设性决定着审计的生命力,决定着审计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决定着审计能够在多大范围内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审计中发现问题的同时,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通过揭示反映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及时的向决策部门反馈信息、并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建议,促进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促使有关部门强化管理和监督。

4、国家审计在监督权力中发挥着治病救人作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各级政府都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做到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国家审计作为国家以宪法或者法律形式明确的权力制度安排,通过履行法定职责,促进规范权力的配置和运行。依照我国宪法、审计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国家审计机关对所有管理和使用国有资金的单位、项目和事项进行审计监督。通过审计,促进政府机构和官员依法行使权力,使权力与责任相匹配,有效发挥了规范、制约和监督的作用。

可以说,国家审计是实现国家良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无论国家治理模式和国家审计体制如何,国家审计都是通过有效制约权力,充分发挥“免疫系统”的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在维护民主法治,保障国家安全,推动责任、透明、法治、廉洁、公平和正义等原则和理念的落实,进而为国家治理发挥积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家义.2009.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发挥审计监督“免疫系统”功能。

(2)刘家义.2008.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审计研究。

(3)溪 源.2012.关于深化改革问题的几点思考.理论网

第四篇:国家审计在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主要措施

国家审计在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主要措施、基本经验及启示

2010-5-18 8:56:01 摘 要: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严峻挑战,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冲击,我国政府迅速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来应对挑战。国家审计围绕宏观经济政策落实、财政信贷资金流向等方面,实施了大量的审计和调查,为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的快速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成功维护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关键词:国家审计 金融危机 免疫系统 经济安全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我国经济健康运行产生了严重影响,使我国经济面临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2008年11月,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国家启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陆续出台了包括四万亿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及重点区域振兴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措施,并根据经济形势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与此同时,国家审计机关也积极行动起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充分发挥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对我国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经济已探底回升,但回升基础仍不牢固的背景下,全面总结国家审计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主要措施、基本经验,对于从更深层次上认识国家审计的本质、更好的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国家审计在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主要措施

审计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审计机关的职责就是通过发挥经济监督作用,保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各项政策有效实现,使国家机器健康、安全地运行。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家审计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就挑战而言,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运行发生重大波折和困难,国家整体经济安全受到威胁,如何才能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保证经济社会健康运行,成为摆在审计工作者面前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就机遇而言,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审计工作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情况,有利于广大审计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拓展审计领域,探索完善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审计机关迅速行动起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最高目标,紧紧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条主线,采取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紧跟中央政策部署,重点关注政策落实情况

在2008年上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央实施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而在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随后又制定了保增长、扩内需的一揽子计划。在一年内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如此重大的转变,新政策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是中央和全国人民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审计机关根据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了审计计划安排,在2008年下半年紧急部署开展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影响,金融衍生品业务情况,境外投资风险以及能源安全等审计和调查,并于2009年5月18日发布了《审计署关于中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审计情况》,对截至2009年一季度各有关部门落实中央政策措施的情况进行公告,并就审计中发现的部分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不高、部分政策实施办法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审计建议。并于2009年9月到10月,对17个省市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情况及效果进行了审计调查,对中央政策的落实起到了较好的监督促进作用。

(二)紧跟财政资金流向,重点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先后启动了包括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京沪高铁、西气东输、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等一系列重点投资项目。审计机关也及时跟进,在2009年对京沪高速铁路、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段、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和部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等重特大投资项目进行了全过程跟踪审计。通过跟踪审计,及时揭示了京沪高铁建设中个别分项目投资控制不严、项目承发包不够规范、部分施工单位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发票入账结算等问题;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段部分工程管理不够严格、投资和财务核算不够规范、环境保护措施未完全落实到位等问题;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部分分项目没有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部分合同签订不够严谨、投资控制管理尚待加强等问题;部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前期规划编制及落实不够准确、建设资金管理使用不够严格和工程管理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重点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及时防止和纠正一些项目建设中违纪违规问题,保证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三)紧跟信贷资金流向,重点做好信贷资金的跟踪分析

2009年,我国通过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强了企业信心,保证了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裕,消除了一度出现的通货紧缩预期,助推我国经济快速扭转增速下滑态势,率先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实现复苏。2009年全年新增贷款接近9.6万亿元,截至2009年年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分别增长32.4%和27.7%,比金融危机最严重时分别提高23.3%和9.9%。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助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但同时释放出大量的信贷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弄清这些信贷资金的流向,特别是这些信贷资金有多少进入实体经济,有多少进入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是否投向“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能过剩行业有助于解释社会各界的疑惑,有助于中央决策层制定下一步的政策措施。审计机关为此开展了针对商业银行新增贷款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金融机构信贷结构不合理,新增贷款大量流向政府性融资平台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信贷资金对传统的资金密集型产业投入多,缺少对新能源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门槛和利率较高,融资困难;部分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资本和房地产市场等问题。

(四)立足监督整改,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底视察审计署时指出,审计机关要进一步促进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而审计要发挥建设性作用,就必须做到宏观意识和微观能力的统一,一方面能够从微观层面入手,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立足于国家审计的目标和任务,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深入分析和揭示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问题,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发挥要以完善的制度为出发点和归宿。审计机关在应对金融危机开展的系列审计中,加大审计公告的力度,并以审计结果公告等为平台,在向社会公众反映审计查处问题和提出建议的同时,全面系统地披露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规范程序等方面采取措施,充分展现审计机关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成果,保证审计结论落到实处。在近期公布的跟踪审计结果公告中,注重将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其中。如在京沪高铁、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段、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审计结果公告中,包含了铁道部、中石油、三峡总公司等单位对审计查处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二、国家审计在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中的基本经验

在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国家审计采取的系列措施,有效预防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违规和违纪问题,揭示了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抵御了国际国内不利因素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冲击,对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克服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困难局面,实现经济的快速复苏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国家审计在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中的系列措施也为国家审计进一步发挥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 “免疫系统”功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一,国家审计要始终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最高目标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使国家的经济安全受到冲击,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理所应当的担任起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职责。在国家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国家审计就立即跟进,围绕宏观经济政策落实、财政信贷资金流向等方面实施审计和调查,深刻揭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第二,国家审计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方针

我国的审计体制决定了国家审计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国家审计是我国政府对经济工作实施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20多年来国家审计工作取得成效的一条基本经验。国家审计在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始终围绕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条主线,始终坚持把国家审计工作置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深刻践行了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方针。

第三,国家审计要始终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

审计监督是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专门职权监督,审计服务的内涵是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审计监督和服务是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审计监督是手段,为被审计对象服务是目的,没有审计监督手段,就达不到审计服务的目的;审计监督是一种过程,离开审计监督过程,就没有审计服务的结果。通过审计监督,最终的目的和结果,就是为了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审计在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始终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在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查处和揭露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注重从体制机制入手,发挥审计服务作用,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完善相关制度。

三、对国家审计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启示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经济社会运行环境更趋复杂,必将对其免疫系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国家审计在发挥已有作用的基础上,必须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看,国家审计进一步发挥作用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围绕经济发展大局,督促中央政策落实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2009年 “保增长”作为国家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而2010年 “促转变”将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中央工作会议强调要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与此相适应国家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将向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倾斜。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合理制定审计计划,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加强对国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是对国家财政补贴资金的运用、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财税政策以及新增信贷资金流向的跟踪分析。同时,要加强对节能减排资金及钢铁、电力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和调查。

第二,防范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

防范财政风险,主要是关注政府性债务风险。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地方政府需要提供的公共产品日益增多,财政支出压力不断扩张,而由于历史原因,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为了解决当地公共设施项目的建设资金而纷纷设立专门用来融资的公司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形式多样,融资规模巨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存在3800多家地方融资机构,管理着高达8万亿元的资产。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严格的监督制度,部分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已经影响到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从地方财政风险的角度看,地方财政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正在逐步表象化,由财政支付危机转化而来的局部社会矛盾也在增加,因此迫切需要关注政府性债务风险,摸清政府债务的总体规模,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督。

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是关注银行业资产质量风险,2009年全国新增贷款9.6万亿,2010年1月新增贷款达1.39万亿元,全年新增贷款预计将达7.5万亿。大量的信贷投放容易引发银行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使大量信贷资金流向房地产、资本市场、“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和产能过剩行业,从而影响国家货币政策的效果,引发潜在风险。

关注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还要防止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转化。2009年释放的大量新增贷款中有部分流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而地方政府的债务状态一旦恶化,势必影响金融机构的稳定。

第三,关注决策风险,促进审计结果整改落实

关注决策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政策的决策风险。如为防止中国经济加速下滑,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包括纺织业、钢铁业、汽车业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海南岛、黄河三角洲、关中—天山经济区等十一个区域发展规划,在充分肯定这些规划在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复苏的同时,要深入分析其中是否存在着低水平竞争、重复建设以及政策实施效果如何需要去进一步评估。二是国有企业的决策风险。由于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因决策管理失误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和海外投资失利情况时有发生。国家审计要在查处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深入分析和揭示决策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要查处问题,更要关注问题是否得到了整改,审计成果有没有转化为实际效果。在前几年的审计中,常会出现某些部门年年接受审计,而年年审计出的问题是一样的,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审计资源,也没有体现出审计监督的目的,因此要不断完善审计公告制度,探索审计结论执行情况跟踪管理,充分体现审计成果,做到监督与服务并重。

作者:陈炳欣 来源:审计署网站

第五篇:浅议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浅议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2013年7月31日

一、目前的现状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 “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自1999年在PPT中从新定义内部审计以来,内部审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空前重视,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际趋同化的发展思路指引下,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CIIA)的推动下,中国内部审计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由于IIA、CIIA等组织并未对内部审计的愿望和使命做出规划或构建,使得目前内部审计在实务届的发展缺乏方向感;同时,内部审计人员也缺乏自发提高自身职业胜任能力的动力。

二、积极的作用

内部审计目的是揭露和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盈亏的真实情况,查处企业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促进廉政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服务,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快速全面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在组织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在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的同时,其在促进组织加强资金的管理、避免和减少损失浪费、保证不同利益相关方的信息对称性、提高使用效益,健全内部控制、保障组织资产的安全完整进而有效降低企业运营风险、确保资产保值与增值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和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同。企业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注重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使企业不断完善间接控制,不断加强宏观调控,不断实现价值增值,最终使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变大变强。

三、存在的不足

(一)内审工作重视不足

和国外重视内部审计的成功经验相比,我国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许多单位虽设立了内审机构,但却做的是财务的辅助工作;有的单位甚至连自己的章程都没有;或是有的单位虽有自己的章程,但大都引用一些财务会计的工作标准,他们认为内部审计就是监督会计,而忽视了内审的管理控制职能。

(二)审计姿态不够端正

内部审计工作严谨很重要,但是负责企业内审工作的人员往往工作姿态不够端正,一些审计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使命感,认为审计工作是“得罪人”的差事,不能正确地看待个人所得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工作欠主动,导致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三)内审人员能力有限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专业知识,还应有足够的经验和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但目前,我国大多企业的内审部门因受现有人员知识结构、行动惯性的制约,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市场需求,不能够及时提供具有前瞻性、创新性、高附加值的审计成果信息。

(四)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我国现行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规范在总体框架、具体内容等方面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最新发布的 《内部审计准则》存在较大的差异,许多只有原则性的条款规定,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内部审计实务缺乏一套完整、科学和具备相当权威的准则用于指导实务,致使实践操作五花八门,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四、改进的措施

(一)提高内部审计地位

针对内部审计工作,制定一套符合企业文化、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更正企业员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在政策上、资金上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工作安排等方面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将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作为决策和考核的重要依据,使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控制职能在企业经营中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增强内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

(二)端正审计人员姿态

1.保持谦和的处事态度。在内审工作开展中,相关内审人员在行使着一定的监督职能的同时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沟通中,要保持谦和的态度,拿出自己的诚意,积极平等地与他们进行交流,使对方充分感受到大家都是单位的一分子,只不过岗位不同。

2.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审计前,应当要熟悉被审计单位性质,制定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做到严谨、及时、高效、节约。不要忽略任何一件小事情,被审计单位对我们审计的态度就是从点滴琐事中形成的。

3.坚持对事不对人原则。在内审工作的开展中,我们不能把个人好恶带入具体工作中,一定要摘下这副无形中带上的有色眼镜。遇到审计情况,要从单位的实际利益出发,贯彻 “对事不对人”的原则看问题,提建议,给大家一个公平、公正的结果。

(三)加快队伍职能转变

1.把好新调入人员的来源关。因为内审人员的来源直接决定了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可塑性。对于新调入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鼓励并要求其在一定时期内参加内部审计师注册考试,取得从业资格证书。

2.重视内审人员的组成结构。内部审计效能的发挥不仅与内审人员的个人素质相关,更与其所组成团队发挥的整体效能有关。企业应当建立资源共享和审计结果信息库,并充分利用审计结果,避免重复交叉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3.加强内审人员的知识更新。一方面,通过自学提高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之能够适应高层次审计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各级内部审计协会应当创办内部审计理论刊物、设置各种培训和继续教育课程以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4.建立健全可操作奖惩机制。以适当的激励和奖惩措施促使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到审计项目的管理中去,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增强相关从业人员的审计责任意识、审计规范意识和审计服务意识。

5.加大与外部单位交流力度。企业可采取 “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每年以适当的比例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人员进行交流,不断更新人才知识结构。同时,加强与所在地区内审协会的沟通交流,吸收新的理念和方法。

(四)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企业应当根据 《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制定更加具体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以增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的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进一步增强内部审计规范的可操作性,指导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科学、严谨、具体的内部审计执行标准和准则,是内部审计客观、公正和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建立我国内部审计监督体系的需要。

五、结束语

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内部审计代表管理层对内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为企业负责人掌握经营情况和决策服务的同时,必须准确定位,不断创新,以帮助企业实现其组织目标,促进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文章来源:山西日报

下载国家审计在新能源补贴审计中的不足与改进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审计在新能源补贴审计中的不足与改进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在物理教学中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我在物理教学中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三中 甄焕苗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往往以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气氛沉闷为了切实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真正把物......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浅谈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 现代企业制度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建立正规的法人治理结构,从本质上解决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促使企业把注意......

    国家审计在完善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及路径选择

    国家审计在完善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及路径选择 (陕西省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汉中) 赖秋萍 摘要:前不久国家中央局组织并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此次会议中,国家首次提出了完善国家......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搞好内部审计提出了建议,旨在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关键词】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基建项目审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一、基建领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项目投标低报价、完工高结算,即低开高走的问题。 我们在审计中发现几乎每个项目都存在低报价,高结算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开工前受计划笼子的限......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刘家义讲话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 来源: 时间:2011-8-9 14:09:07 作者: 阅读 365 次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 ——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三次理事论坛上的讲话 刘家义 (2011年7月8日) ; 各位理事、各位......

    会计中的重要性与审计中的重要性的关系

    会计中的重要性与审计中的重要性的关系 重要性是会计和审计理论与实践中基础和基本原则。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对会计信息的披露和审计意见的形成,对减少会计和审计的工作量,对提......

    农村审计中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审计中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暴露出来了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耕地的占用问题以及村委会的财政开支问题,这两者存在着根本上的关系,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