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公路铁路沿线和村庄整治建设要求
附件1:
公路铁路沿线和村庄整治建设要求
(一)规划编制。按照《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要求,编制村庄规划。村庄规划要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程度,并依照法定程序报批。村庄规划要在村民公共活动场所展示,通过村规民约,使全体村民共同遵守规划。
(二)住房建设。整治旧房外观,裸房统一粉刷装饰,保护墙体安全;房屋屋顶可进行“平改坡”或挑檐等装饰,统一格调,体现乡村风格和地域特色;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房,要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清除影响生产生活的简易临时搭盖,修葺有破损的墙壁,做到墙无残壁,形成比较好的整体建筑风貌。引导“人畜分离”,集中建设禽畜圈养点。新建住房应推广灾后重建做法,结合造福工程,引导推动散居农户、零星分散小自然村,逐步向核心区迁并,集中建设“三统一特”的村镇住宅小区;符合规划要求的零星建房,应套用通用图集或进行科学设计。
(三)环境卫生。合理选择雨水排放和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提倡“雨污分流”,污水集中处理。规模较大、居住集中的村庄生活污水应采用经济有效、简便易行、资源节约、工艺可靠的处理技术进行相对集中处理,靠近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应优先考虑接入城镇系统集中处理;养殖业污水应经沼气池等生态技术处理达标后排入村庄排水系统,不得暴露或污染村庄生活环境。进行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或改造。按需求建设水冲式公厕。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深化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推行垃圾分拣,分类处理。完善垃圾处理设施,配足保洁人员,保证资金投入,健全日常保洁制度,做到环境净化、路无浮土。梳理、规范村庄各种缆线。
公路铁路沿线两侧的企业厂房,要进行综合整治。对于企业厂房杂乱、乱搭建、乱堆放的,应尽可能将企业搬迁至附近工业园区,一时无法搬迁的,要对厂房进行立面改造,清除乱搭建,清理乱堆放,整治厂区周边环境。厂区空闲地要进行植树绿化。工业废气、废水、工业垃圾等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治理。对公路铁路沿线视线范围内垃圾进行清理,对裸露的垃圾收集点、填埋场进行有效遮蔽、美化。清理和规范沿线广告牌。
(四)公用设施。按照相关标准,结合农村卫生室、农村敬老院建设和农家书屋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为民办实事项目,合理配套公共管理、治安防范、日常便民、医疗保健、义务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幼托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满足村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村内主要道路进行硬化或修整,次要道路和入户道路鼓励使用石板、青砖、卵石等乡土材料铺装;路面平整完好;主要道路设置排水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置路灯;村庄主入口设有乡土气息浓郁的村名标志。
(五)绿化美化。大力开发“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等林地和非规划林地,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有条件的村庄应建设面积适宜、乡土气息浓郁的小型休闲广场和公共绿地,为村民提供公共休闲活动空间。列入绿色村庄创建的村,每个村庄都建设1处2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路旁两侧、水旁宜林地段绿化率达80%以上,村旁、宅旁种植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占40%以上,主要路旁两侧边沟以外及水旁宜绿化地段各种植2排以上优良乡土树种。
公路铁路沿线两侧要进行绿化美化,开展生态林和经济林的建设,高速公路两侧建设20-30米绿化带,过境公路和铁路两侧建设10-20米绿化带,形成有序和富有特色的绿色生态景观。
(六)生态保护。积极开展生态村创建活动。山水田林自然风貌得到保护,田园风光、山村风貌、水乡风韵等自然特色得到有效延续。保护农村自然湿地,提高水系自净能力。河塘沟渠应进行整治和疏通,及时清淤,保持水体洁净,驳岸随坡就势,自然生态,尽量避免硬质护砌,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不得侵占河道水域、破坏水系。对公路铁路沿线乱采乱挖造成山体裸露的,要禁止违规乱采乱挖,清理堆积物,进行绿化覆盖;对于因铁路、公路施工造成的山体、地表和周边环境破坏的,应恢复自然环境景观。
(七)长效管理。结合村规民约的制定,建立健全公路铁路沿线整治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建立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公厕保洁等队伍,明确责任,落实长效管理经费,加强日常管理维护,强化村民参与监督,巩固整治建设成果。制定相关制度,配足规划建设执法人员,加强巡查、督察,贯彻落实《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强化村民住房新建、扩建、改建的监管。
第二篇:铁路沿线环境整治
关于印发本溪市铁路沿线(沈丹线本溪段)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细则的通知
2012-9-7
来源:本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电处
点击:288
本政办发〔2012〕92号
关于印发本溪市铁路沿线(沈丹线本溪段)
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自治县、区人民政府,本钢,市政府有关委办局、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本溪市铁路沿线(沈丹线本溪段)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七月十八日
本溪市铁路沿线(沈丹线本溪段)
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细则
为改善我市铁路沿线城乡环境面貌,美化城乡景观,展示地域文化特色,提升沿线整体形象,创造良好生活环境,以洁净、优美的环境迎接“十二运”,根据《辽宁省重点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编制导则》,结合本溪地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迎全运、爱家乡、建本溪”为目标,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营造特色、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努力打造我市铁路沿线“环境优美、安全文明、交通顺畅、管理有序”的窗口形象。
二、整治范围
包括重点铁路沿线一定纵深范围,具体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铁路用地红线内;
第二层次为铁路红线外侧至少200米范围以内,沿线重要地段、节点区域可适当放宽范围;
第三层次为铁路红线外侧旅客视野所及范围500米或1000米以内。
三、总体要求
(一)铁路用地红线内
拆除违章建筑和破旧建筑,既有建筑及围墙整饰出新,清理垃圾污水,物料堆放整齐,绿化亮化美化等。
(二)铁路红线外侧至少200米范围以内
全面达到“六无一有”标准,即:无违法私搭乱建的建(构)筑物及其附属物、无破旧建筑及残垣断壁、无乱堆柴草、无暴露垃圾渣土及“白色污染”、无违法及破旧广告牌匾、无河塘漂浮物;有绿化隔离带或隔离墙。
(三)铁路红线外侧旅客视野所及范围500米或1000米以内
因地制宜地对“一村三网一囱”(即沿线村庄,农田林网、道路网、河湖水系网,企业烟囱)进行综合治理,从地面以及一定高度的两个视角达到“村绿、山青、整洁、路畅、水秀、无黑烟”的标准。村庄按照我市新农村建设统一要求进行环境整治。
四、整治原则
(一)远近兼顾、环境协调
处理好旅客视线的远近关系,重点整治近距离即铁路红线外侧至少200米范围以内的环境,统筹兼顾远距离即铁路红线外侧旅客视野所及范围500米或1000米左右的环境协调。
(二)总体谋划、区别对待
整体考虑重点铁路路堤与桥面沿线环境,区别对待,重点整治路堤段沿线环境,兼顾桥面段沿线环境。
(三)主次分明、突出重点
区分重点铁路沿线环境重点整治段与一般整治段,侧重于重点铁路进出站区5公里左右,以及重点铁路经过的城郊结合部沿线环境整治,兼顾沿线紧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四)高标准、可操作、低成本
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协调好环境整治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以提升环境景观质量要素为主,以建(构)筑物拆、改、新建为辅。
五、主要措施
全力打造一流铁路沿线景观,让重点铁路沿线成为外地游客认识本溪、了解本溪的风景走廊。
(一)拆除
铁路用地红线内以及铁路红线外侧至少100米以内,以拆除违法建设和各类破旧建(构)筑物为主,包括集中清理重点铁路沿线违法建设,拆除沿线两侧铁路设施以外有碍观瞻的违章、废弃建(构)筑物,对已到期或影响沿线景观容貌的临时建筑和已拆房屋剩余部分实施拆除;对沿线破旧棚圈、围墙、圈舍管理房、影响环境的旧民房、旧库房、旧厂房等进行拆除。关闭重点铁路沿线两侧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气污染企业或生产线。
(二)整改
铁路用地红线内以及铁路红线外侧至少200米以内,对建(构)筑物、附着物、各类介质输送管道及支架实施整饰出新。整饰或洗刷沿线陈旧建筑立面;对部分残缺建筑,要补修门窗、阳台,添加檐口、女儿墙。清除沿线违章设置的各类横幅、广告以及乱贴乱画,规范户外广告、门店招牌等。要求沿线所有货场各类货物摆放、各类散料堆放规整;对所有废品收购站(点)进行清理整顿,要求达标经营;对居民各类物品的晾晒及摆放,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要制定文明条例并实施管理。
对铁路沿线两侧1000米范围内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生产线进行大气污染源综合整治,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彻底消除“冒黑烟”现象;对逾期未能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
铁路沿线两侧1000米范围内划定为燃煤限制区,限制区内要杜绝秸秆焚烧现象,并且相关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秸秆气化、沼气等清洁能源。铁路沿线所有火车站要逐步取缔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
铁路沿线两侧各2000米范围内,原则上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新建项目一律进入我市各类工业园区,不再批准园区之外新建项目,并严格按照园区规划环评进行选址和布局。
根据规划在城区和站区增设夜景照明设施,实施重点建筑物(公共建筑物和高层建筑)、主要节点、有关企业烟囱亮化工程,提升沿线景观形象,为游客增添一道美丽的夜景。
对铁路红线外侧旅客视野所及500米或1000米范围内建筑实施整饰出新。对于保留建(构)筑物和围墙,按照城镇建筑风貌和建筑色彩要求,进行统一改造整治。
铁路沿线所经县(区)政府、管委会要对铁路两侧各200米范围内排放水污染物的企业进行认真排查,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其稳定达标排放;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要下达限期治理要求;逾期仍未达标的,予以关闭或搬迁。
严格控制新污染源。铁路两侧各200米范围内,原则上不新建造纸、水洗、印染、化工等建设项目。铁路沿线所跨越的河流段,要进行污染综合整治和景观化建设。
(三)绿化
因地制宜布置绿化,将平地绿化、坡地绿化和垂直绿化与地形地貌密切结合,通过新建绿地、拆墙透绿、拆违还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等多种途径提高绿化面积、密度和质量,丰富植物配置,提升绿化品位。
铁路用地红线内统一种植护坡草坪、修建隔离护栏和绿篱,丰富绿化层次。铁路红线外侧至少200米范围以内,以种植开花灌木和高大树木为主,并与林业管理部门有关规划相协调。注重铁路进出站区5公里左右以及铁路经过的城郊结合部沿线绿化,使之成为功能完善、景色优美的绿色长廊。
铁路红线外侧旅客视野所及500米或1000米范围内,要做好农田林网、荒山荒坡、河湖水系、道路网以及城市和村镇的绿化、美化,充分利用村庄房前屋后及道路两侧空闲地种树、种花美化绿化沿线环境,对裸露地、闲置地、拆除违建后的地段进行植树绿化。在保证铁路运行安全的前提下,使改造后的重点铁路沿线整体绿化效果色彩鲜明,起伏有致,富有地域特色。
(四)清理
清理铁路用地红线内外的生活垃圾、残土堆、柴草堆、乱堆乱放的物料等。铁路红线外侧至少200米以内,按需增设市容环卫公共设施,按照规划在铁路沿线村庄和棚户区增设生活垃圾收集站,建设公厕。沿线居住区改造应结合巷道铺设排水管道,就近接入城市市政管网,沿线污水沟清理后加盖格栅。沿线建筑工地必须采取防治扬尘污染措施,落实文明施工要求,做到“施工文明化、运输密闭化、进出水槽化、物料覆盖化、场地砼硬化”。同时,要加强铁路沿线的道路清扫保洁和洒水防尘工作。
(五)遮挡
在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基础上,通过设置实体墙遮挡沿线不良景观,设置透空墙和围栏确保内外景观渗透,在暂时无法拆迁又不具备绿化条件的居民集中地段,修建隔离墙或遮掩墙,加高和新砌部分住户院墙和圈舍院墙。对铁路两侧新开工建设的居住小区,要做到临铁路两侧建(构)筑物在全运会开幕前竣工达标,确实不能竣工达标的要按规划有关要求实施隔音墙建设,并搞好小区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
主题词:城乡建设 铁路 环境 细则 通知
抄 送: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办公厅,市纪委,市委各部委,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国家和省机关驻市直属机构,市各民主党派,市工商联,市各人民团体,各新闻单位。
(共印260份)本溪2012年7月18日印发
市
人
政
府
办
公
厅
文
电
处
民
第三篇:村庄整治
水澄村村庄整治工作总结
水澄村位于泽国镇西南,东邻株松村,南与大溪镇下洋张村一水之隔,西北紧靠桥伍村,全村2521人,845户,分布在12个自然村,外来人口450人。近几年来,全村以工具制造、冲件加工为主的私营企业迅速发展。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超11505万元,人均收入8320多元,村级集体经济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888.00元,是温岭市中心村建设试点村、十个重点村之
一、“先锋工程”创建村、科技示范村、文化特色村、温岭市卫生村,先后被评为“台州市五好村党支部”“温岭市五好村党支部”“C类经济强村”“第一届经济实力百强村”“村民自治示范村”等,村两套班子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团结协作,积极进取,为实现文明、繁荣、富强的小康村庄不懈地努力。
根据温岭市委、市政府【2003】96号文件《关于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通知》和泽国镇镇委、镇政府【2003】80号文件《关于实施村庄整治示范工程的通知》精神,结合本村实际,实施村庄整治工程,二OO三年十月十六日,水澄村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水澄村村庄整治工程,从此拉开我村村庄整治的序幕。
一、领导重视,统一思想,全民动手,行动迅速
十月十五日上午,泽国镇召开了村庄整治示范工作会议。会议部署了村庄整治工作任务,下午村就召开了两套班子会议,会议专门讨论了如何开展村庄整治工作,成立了以书记、主任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整治标准,逐条逐项对照,制定了村庄整治实施方案,并在十六日提交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讨论,一套较完整的工程建设实施方案酝酿成功,大家一致认为,开展村庄整治工程建设是贯彻落实市委办【2003】96号和泽镇委【2003】80号文件精神,围绕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三大跨越”和泽国镇建设现代化小城市的奋斗目标的重大举措,大家表示开展七十天大会战,打一场村庄整治的漂亮仗。
二、具体工作及成效
村庄整治工程包罗万象,涉及各个方方面面,村党支部把“先锋工程”、“卫生村建设”、“文化特色村”建设结合到整治工作中去,以创建党支部强核心,强素质,强管理,强实力为标准,完善“三规范,一提高”,调动党员对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任务落实,责任明确,充分发挥了党员在整治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物质文明建设风起云涌
1、基础设施建设
村级道路根据村庄规划,做到合理布局,主次分明。建成6米宽村通公路1480米,其标准达到四级以上,村内主干道路硬化6663米,硬化率达到100%。
村庄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安装路灯(安装杆式单叉路灯)40盏,其它路灯200盏,安装率100%。
村内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规范合理,按照村庄规划,房前屋后排水走向规范;农户饮用水全部利用长淡水库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村内河道整治专门成立了环境整治专业队,全村水面无污染。
村部办公场所完整,建筑面积2668平方,主要有书记室29平方、主任室29平方、党员电化教育室43平方、会议室65平方,文书、治保调解、青年、民兵、妇女、人口计生各22平方。各项制度配套且已上墙,老年公寓正在筹建,老人保健、健身康乐场所配套。
村内无三线乱架乱设现象,2002年7月开始建成用电标准村,同年10月验收合格;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话普及率显著提高,到2003年12月止,累计安装电话653门,入户率达96.5%;广播电视也迅速发展,至2003年底,有线用户659户,入户率96.9%。
2、村庄规划建设
2000年通过中心村建设详细规划编制,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追求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严谨性,2002年10月已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经依法批准并实施,同时建立了村庄建设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依法办理公建、民建项目的审批、规范建设标准,组团建筑相互协调,实用美观,错落有致,外观立面现代化气息,全面体现新农村风貌。到目前已建小康型住宅40多幢,80户;条式住宅48间,42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5.25%。到明年初可达60幢(在建),即能达到20.25%。
3、土地利用规划
村内所有建设项目符合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同时编制,在规划建设及村庄用地中,严格依法办理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无违法用地,建设用地标准、居住建筑用地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划。土地实现集约利用,土地占补实平衡,通过整理拆除73间,村庄整治取得明显效果。
4、标准农田建设
98年通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2000年建立了镇级普及型农业现代示范园区,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渠配套、林成行”的标准农田。
农田格子化,每亩田朝向一致,一般面积在2.5~3亩,长60~80米,宽25~30米,田面平整,达到田成方。
农田机耕路全面硬化,共计硬化13743米,农业机械开得进转得出,并新建机耕桥3座,使机耕路与村主干道路衔接,并在每丘田均有下机耕用的坡道,便利机耕。
农田进排渠道畅通分系,修建进水七面光渠道9017米,排水渠道深度50厘米以上3838米,进排两用七面光渠道1754米,建立标准化泵站2座,使排灌保证率达100%。
主干道与机耕路两旁全面绿化,砌花坛6663米,绿化苗木20057株,形成田间林成行的绿化网带。
(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村庄整治在提高基础设施的同时,改善和强化村民意识,提高村民参与社会事业,形成齐抓共管新风尚,是这次村庄整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村民社会精神风貌的重要举措。
1、计划生育。在村庄整治过程中,村民的自我意识不断增长。自觉做到计划生育,少生优生,全村无出现非法生育,计划生育率达到100%;
2、义务教育。经济的发展,村民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重要,对儿童的教育已摆上家庭的主旋律。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所有儿童均完成初中学业。幼儿入园率也达到93.5%。
3、社会事业发展。村以农民俱乐部为依托,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吸引更多的村民到俱乐部来,寓教于乐;文化宣传队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科技、卫生、“三德”宣传活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建立村幼儿园,二个教室43平方,宽敞明亮,现有入园幼儿20多人,户外活动场地200多平方,并有一些必要的教学设备,工作制度健全,幼教和保育人员具有任职资格。二是建立村文化活动室,7间房屋约155平方,内有电视、棋牌、阅览室。阅览室有报纸、杂志10种以上、图书3115册。三是建立公共体育设施,室内有台球、乒乓球、户外有羽毛球、蓝球场面积1200平方,并计划拟建健康活动场所。2003年3月被温岭市委、市政府评为创建文化特色村先进单位。
(三)政治文明建设开明规范
村两套班子在村庄整治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做到勤政廉洁,政治开明,每项工作规范,起到了先锋模范、表率作用。
1、村务规范。村级组织工作规则健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完善,制订了《村两委办公日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级财务联章联签制度》等,规范了村级管理,同时对各种资料归档管理,档案保管齐全;村级财务委托镇会计中心代理,严格现金管理,现金库存不超过2000元,每张支出单据由财务民主监督小组审核,及时张榜公布。
2、组织建设。村党支部和村委班子坚强有力,勇于开拓,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每个两委干部能独立工作,又能团结协作,真正起到带领群众开展“先锋工程”建设,按照创“五好”建“五强”要求,6月2日,村党支部就“先锋工程”建设召开了支委会议,认真学习泽镇委(2003)42号文件,充分认识开展“先锋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会议提出: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和创建工作结合起来,把创建工作和村重点工作结起来,把村重点工作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表率作用结合起来,把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表率作用和创建工作结合起来。一是强核心。针对我村中心村建设的重点工作,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尤为重要,村党支部认真协调好两套班子的关系,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民主集中。二是强素质。以党员电教室、文化俱乐部、民兵之家为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选送年轻有上进心的青年到各类培训班学习。支委班子大专学历1人、中专学历2人。三是强管理。村党支部做到全村工作一盘棋,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选举。工作统一协调,运行有序。四是强服务。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推出中心村建设“你建房,我跑腿”的服务措施。及时为村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政策和信息。五是强实力。以中心村建设为契机,规范级差排基收入,盘活集体资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保持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在130左右。鼓励村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村民收入,保证村民人均纯收入在8000元以上。做到“三规范,一提高”,被台州市、温岭市市委市政府评为“五好村党支部”。
3、社会风尚和治安状况。村近3年来无重大刑事案件,全村刑事发案率为零,无聚众赌博,打架斗殴等违法行为,形成了敬老爱幼、邻里和睦、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破除迷信的社会新风尚,婚丧、生育和建房等没有铺张浪费和盲目攀比现象。
(三)生态环境建设风和日丽
生态环境是村庄美化的重要基础,建造天蓝、水碧、村美、人和的环境是村庄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村把村庄环境作为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
1、村庄绿化。村庄绿化主要是道路和村庄规划区、河道两侧实现全面绿化。一是主干道路、机耕路两侧绿化6663米,绿化苗木20057株,河岸绿化总长度2000米;二是村庄绿化覆盖率可达26%以上;三是新建规划小区居住区总面积达40亩,种植了桂花、雪松等高档花木,绿化率达三分之一。四是住宅之间建有绿化带,村民庭园绿化户数达35%。
2、卫生改厕。到2003年底,各户均安上了各种封闭式的清洁厕具,全村卫生改厕率达100%,全面取消露天粪坑,建有公厕2只,并落实专人管理,保证公厕的清洁卫生。
3、生产生活废弃物处理及环境整理。为搞好村庄环境卫生,提高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建立了村爱国卫生活动领导小组、村创卫领导小组。相继制定了《水澄村环境卫生奖罚条例》、《环境卫生公约》、《除“四害”规章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村民的卫生行为。
为实施对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由村委会任命副主任陈仙友负责村庄卫生整治,聘用丁学秋日常清理收集生活垃圾,保持村容整洁。对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严禁烧秸杆和废旧电器,农田使用塑料农膜必须全部回收,目前回收率在90%以上;严禁工业污染物排放,现无污染排放;对村内河道组成10人的清障队、垃圾清扫队专职河道漂浮物的打涝和垃圾清扫、清淤,两侧无垃圾堆积物、水面无漂浮物;村内无乱贴、乱建、乱堆放等现象,房前屋后无抛弃物;能源利用,新建居住区90%以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全村98%以上利用煤气为生活用能。以使之水体水质、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生态环境规划要求。
同时加强宣传力度,由青年、妇女组成文化宣传队,发挥卫生宣传栏的阵地作用,书写标语60多条,张贴宣传图片30多张,发放卫生公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800多份,刊出墙报8期,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活动,村民的卫生意识得到了普通提高,养成了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三、把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
通过全村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村庄整治工作坚实的第一步。村容村貌、大气、水质、脏、乱、差等环境卫生有了彻底的改变。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创建台州市示范村、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同时还有很多工作要在明年上半年完成,计划投资80万建造老人公寓15间三层楼房,建立老人活动室的活动场地。;投资40万,建三座的标准公厕,在2004年1月份完成第一座公厕并投入使用,另两座要在2004年4月完成;河岸砌石委托水利设计单位对村部四周的河道砌石进行图纸设计,一期工程400米可在年内完成,并逐步在全村实施。
我们将以中心村建设为龙头,抓经济发展为目的,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彻底治理“脏、乱、差、散”。以示范村为目标,加大整治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和工作措施,努力提高村民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建设一个“天蓝、水碧、村美、人和”的新水澄。
二00三年十二月
水澄村村级整治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概况
水澄村位于泽国镇西南,东邻株松村,南与大溪镇下洋张村一水之隔,西北紧靠桥伍村,全村2521人,845户,分布在12个自然村,外来人口450人,近几年来,全村以工具制造、冲件加工为主的私营企业迅速发展,全村经济总收入超1.0083亿元,人均收入8320多元,是温岭市中心村建设试点村、十个重点村之
一、“先锋工程”创建村、科技示范村、文化特色村、温岭市卫生村,先后被评为“台州市五好村党支部”“温岭市五好村党支部”“C类经济强村”“第一届经济实力百强村”“村民自治示范村”…….村两套班子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团结协作,积极进取,为实现小康社会不懈地努力。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办(2003)96号和泽镇委(2003)80号文件精神,围绕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实现“三大跨越”和泽国镇建设现代化小城市的奋斗目标,以中心村建设为龙头,治理脏、乱、差、散。发展农村经济、提高村民素质,建设一个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社会稳定、生活小康的新农村。
2.工作重点:(1)加强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达“先锋工程”强核心、强素质、强管理、强服务、强实力标准,规范学习、决策、管理,提高实力。
(2)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增收渠道,严格财务制度,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24万以上,村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
(3)以文化特色村为载体,农民俱乐部为阵地,充分发挥文化宣传队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教育,努力提高全体村民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村治保调解组织职能作用明显,社会稳定、风气良好,刑事发案率为零。计划生育率达、义务教育率达100%,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村集体经济每年投入10万以上对村民进行社会保险。
(4)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彻底治理“脏、乱、差、散”
——房屋美化。严格按照中心村建设规划实施村庄建设,加快中心建设步伐,到年底实现建造小康型住宅62幢(竣工40幢、在建12幢、办理报批10幢)条式住宅50间。老屋拆除率要达100% ——道路硬化。完成规划内道路配套硬化。做到房屋建到那里,道路硬化到那里。保证主干道、机耕路、小区道路硬化率100% ——村庄绿化。加强对现有绿化的管理和维护,对原有河岸树木在河道疏浚时损坏的重新绿化,种植水杉、杨柳。在小康型住宅区叶兴友东边和丁妙顺前门建高档次的休闲绿地,以提升绿化品位。到年底绿化面积达35亩以上。一期工程在水澄村部四周河道进行河岸砌石,累计长度400米,年底开工,到明年二月份完工。预计投资20万元。
——路灯亮化。为保证小区的整体性和美观性,小区采用杆式单叉路灯,地埋电线。其它利用电力杆安装,安装率达100% 数量在240盏。——环境净化。组建一支8人的河道清障队,随时清理河道漂浮物和水草,一支10人的垃圾清扫队,清理沟渠和道路两侧垃圾,并长期进行保洁,动员全村村民进行门前屋后清除杂草,整理杂物,组织村民小组长监督验收,验收合格的奖励每间屋20元(计24000元)。在原有公厕三座的基础上,投资20万建标准公共厕所2座,争取在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彻底杜绝露天粪坑和简陋厕所重埋重搭。实行禽畜圈养。使用清洁能源。继续实施垃圾袋化,专人收集清理。
三.工作措施
(一)党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在整治工程中身先士卒,带头在前。
(二)加快中心村建设步伐,规范建房级差排基,健全财务管理和财务公开制度,盘活集体资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工具制造和冲件加工为产业龙头,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鼓励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三)加强农民俱乐部的管理,发挥俱乐部的文化阵地作用,把文化宣传队建设成为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宣传队伍。做到民间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调解不出村。护村队积极开展治安巡逻,保证社会稳定。加强对外出人员和外来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确保计划生育率达100%。
(四)启动后水澄片小康型住宅规划,形成沿西城路住宅建筑景观,实施“外部包围、中心开花”战略,构筑小区道路,完善配套设施。在11月中旬完成240盏路灯安装,投资12万元。8人的河道清障队、10人的垃圾清扫队专业清理漂浮物和清理垃圾,保证水清、河畅,环境整治。公厕2座在11月中旬完成基础工程,年底投入使用。为解决老年人的住宿、生活和文化娱乐,计划投资80万建造老人公寓和老人活动中心15间三层楼房,因规划需要修改,延至明年动工建造。
四.工作目标
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体现,是我市实现“三大跨越”和我镇建设现代化小城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整治是手段,管理是根本,只有实施长效管理,才能保证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要把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常抓不懈。努力提高村民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建设一个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社会稳定、生活小康的现代新农村。
温岭市泽国镇水澄村
北岙镇九厅村村庄整治工作总结
九厅村地处新城开发区和杨文工业区的中间地带,面积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2亩,山林面积585亩。下辖大九厅、小九厅、屿仔、内瑾4个自然村。全村在籍户数411户,总人口1435人,主要劳动力880人。村各配套组织班子全部健全,其中党员40人,团员35人。全村羊栖菜养殖800余亩、网箱养鱼1320口、单拖渔轮2艘、企业4家、交通运输车24辆、运输船2艘、近海作业渔船船近20艘、饮食副食服务商店18家。依托地理位置的优势,形成一个以渔业(养殖)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其他产业为辅助的产业格局。多年来,我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村级集体资产1000余万元,其中流动资金近900余万元,2006年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3755.8万元,人均收入5853元。自1987年来一直保持着“省级文明村”的称号、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计生协会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级先进党组织”、“县级十·五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村两委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增强执政能力建设,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紧紧围绕服务全村、服务大局、服务群众这一主线,以提高公民的道德文化素质、城乡文明程度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目标,以“环境整治”、“卫生创建”为载体,努力做好文明卫生创建这篇文章,为九厅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有力地推动了九厅村三个文明健康、协调的发展。
在村庄整治办的精心指导下,结合我村的自然特点,以“五化”建设为抓手,精心组织、强化队伍、加大投入、深入开展村庄整治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本达到环境整洁、村貌美化、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的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不断完善整治工作机制。要切实抓好村庄整治工作,组织、机制是关键。自我村被列为村庄整治村以来,村两委一直非常重视,始终把整治工作当作一项重中之重工作来抓。一是成立了由村两委牵头,老协、共青团、妇联配合的村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村两委其他成员和群团组织负责人等为成员,同时明确各自职责,强化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制订了整治工作计划。今年以来,我村就村庄整治工作按照“量力而行、先易后难”的原则,对整治项目按月份排方案,定措施,分解任务到人;三是建章立制。建立健全村庄整治各项工作制度、环卫保洁制度、门前“三包”制度、文明创建等制度,村两委班子成员将个人工作实绩纳入年终考核,并与奖惩相挂钩,由于强化组织领导和完善工作机制,为村庄整治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四是营造齐整共治的氛围。每月定期召开村两委专题会议,通过村广播室,宣传村庄整治的重要意义,动员全体村民广泛参与整治活动,引导渔农民群众成为整治工作的主体,在思想上、认识上和行动上达到高度统一,形成了“全民参与、人人动手”的工作态势。
(二)强化宣传,积极营造整治氛围。
要抓好村庄整治工作,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是基础。在实施整治的过程中,我村两委坚持把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环节来抓,采取各种形式,利用各种媒介,在全村范围内大力开展宣教活动。一是编印以《树立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倡议书300余份,入户进行分发宣传;二是充分利用村广播网络经常开机宣传,内容主要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五进村”活动手册》、《“公民道德宣传日”宣传手册》和村庄整治工作有关政策文件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等等;三是张贴标语30余张,出专刊6期;四是加强与群众交流和沟通,取得共识。通过强化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了广大村民的文明观念和意识,不仅提高了他们对村庄整治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而且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整治工作中来。由于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有了良好的整治氛围,确保了整治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三)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建设。在整治建设当中,我村两委按照本村的区位特点、经济条件,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工作方式,有效地实施村庄整治建设工作。全村共投入资金90余万元,重点抓好村庄规划编制,“五化建设”、“三线”整治,拆违改危,文明村创建达标,切实做好各项整治工作。
1、因地制宜,做好村庄规划编制。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及镇政府的统一组织下,经村两委多次研讨向党员和群众广泛征求意见根据九厅村未来的发展定位,制定出旧村改造规划方案。
2、突出重点,狠抓“五化”建设。一是抓道路硬化。全村共投入资金30余万元,对全村的主要道路和小巷进行了硬化,主干道硬化率100%;二是抓绿化。主干道两侧新建花圃24个,公共绿化绿地2800 m,健身运动场地2个;三是抓亮化。通过整治,我村主干道和各自然村小巷安装路灯53盏,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四是抓卫生洁化。村两委组织40多人对全村屋前房后、水沟、山坡、路边长年积压的垃圾和白色污染进行大整治,清运垃圾20多吨。同时制定了卫生管理实施办法,设立了专职的卫生洁保员,并对每户配置小型垃圾桶200余只,修建了垃圾堆放点。
2清理两条排水沟300米,阴沟100米。做到收集及时,清运及时,日产日清的门前三包责任制。修建公厕2座,新建卫生公厕2座,规范废品收购点;五是抓拆违改危。全村共拆除违章建筑12间,面积300平方米,填埋露天粪坑8座;六是家庭美洁方面。通过开展宣传教育“除四害”和评创文明户等活动,广大村民家庭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室内生产、生活用品摆放整齐有序。
3、稳步推进,落实“三线”整治。为了整治好村内的广电、通讯、电力“三线”问题,我村积极与县供电局、电信局、广电局联系,取得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在整治中,我村派专人配合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做好村民的思想疏导等工作,目前,我村“三线”安装规范有序,达到了整治标准。
4、突出抓好村级群众性文体队伍和设施建设。为丰富广大群众的文体活动,我村新建一处300多平方米的健身点,形成以村部为中心的文体小广场。同时村大鼓队等群众性文体队伍,经常参加县、镇组织的演出活动,不断引导广大村民参与文明、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摒弃不良的生活方式。
总之,我村在实施村庄整治工作当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一年多来的努力,基本实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环境绿化、家庭美化”等整治标准。我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大大改观,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村民素质不断提高,村庄品位不断提升,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协调发展,从而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进程
第四篇:公路铁路沿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
**县“贵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沿线
农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现代基础产业。党的十六届全会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培植力度,经过全县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的努力,形成了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脱毒马铃薯等种植规模上1万亩的农业产业。为了适应新阶段农业的发展变化,充分利用“贵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资源优势,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导向作用,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县的发展战略,制定本规划。一、**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和条件
(一)优势产业发展现状
1、生产现状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贵州省蔬菜、水果、马铃薯等主产区之一。党的十六届全会以来,为适应市场需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我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展特色经济,结构调整贯穿于农业发展的全过程,初步形成了我县农业的区域特色和产品特色,形成了农产品的规模总量和市场优势,产量和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从2001年起,我县陆续开始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和探索,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普安、大河的马铃薯,合江、大河、丰乐的番茄、辣椒,三合的大蒜、早玉米,交梨的葡萄,九阡、周覃的九阡李,都江、大河的椪柑、脐橙等农产品出现了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是种粮的两倍甚至更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目前,全县有水果面积31500亩。其中柑桔栽培面积9500亩(主要为温州蜜柑、椪柑、脐橙),柚1600亩,梨8150亩,李3000亩(主要为九阡李),杨梅1000亩,枇杷200亩,板栗3300亩,葡萄8450亩,年水果总产量2427.5万公斤。全县的商品蔬菜面积34000亩。其中:三合、丰乐、大河、合江4个乡镇早春种植的早蒜苔、番茄、辣椒、黄瓜、豆类等蔬菜基地面积达11300多亩,规模生产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蔬菜年总产量15.64万吨,平均亩产量4000多公斤,主要销往省内的都匀、贵阳、凯里、安顺、遵义及两广城市,其中本地线椒有少量出口日本、泰国,番茄出口港澳地区。脱毒马铃薯:2006年种植面积达到了26500亩,以大河、合江、普安、丰乐、三合种植面积较大,品种主要为费乌瑞它、威芋三号、大西洋等,年产量18000吨左右,主要销往上海、湖南长沙、福建厦门和湖北武汉等城市。水晶葡萄:水晶葡萄在我县栽培有较长的历史,由于其耐贫瘠,栽培管理容易,耐贮运,而在我县低海拔地带栽培,成熟时间比都匀、凯里、贵阳等提早20—30天成熟上市,在群众的精心管理下,生产出的水果味甜而香,很受消费者欢迎,成为我县的主栽水果,栽培面积已达7200亩,挂果面积6200亩,年产量近7000余吨,主要销往广西、重庆市场及省内的贵阳、凯里。椪柑、脐橙:椪柑、脐橙主要栽于都柳江沿河一带,由于我县具有独特的气候,冬温夏凉,果园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生产出的椪柑、脐橙个大而味甜,深受消费者欢迎,群众自发栽培面积已达4100亩,已成为我县的特色水果之一,年总产量5200吨,主要供应省内市场。2、生产销售企业与市场建设现状
目前,我县合江镇奇江村、大河镇怀所村、丰乐镇鼠场村、三合镇晨光村、猴场村、水龙乡水龙村、三洞乡下街村、中和镇姑引村等八个村已获得贵州省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所生产的大蒜、番茄、辣椒、早玉米、马铃薯已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周覃镇板料村、场坝村、三院村、播花村已获得贵州省无公害大米产地认定,都江椪柑、大河脐橙已通过无公害产地检测,目前正在申报无公害产品认证。为提升县内所产蔬菜、水果市场占有率、竞争力,我县成立了农药残留和亚销酸盐检测中心,在产前,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在产中,经常性地对生产基地进行监控;在产后,对采收上市的蔬菜、水果进行检测,在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并注册启用了“江柳”牌果蔬商标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我县农产品在两广市场深受欢迎。由于多方原因,现在,我县还没有一家上规模的生产销售企业,也没有一个专业批发市场,收购商大多是在田边地角收购。具有一定带动能力和辐射效应的果品生产销售企业只有国营大河农场、都江镇果业协会、交梨乡葡萄协会;蔬菜销售主要是依托广东东莞润丰国际贸易市场、广东江南市场、黔南州天雨公司等企业。因此,销售渠道不畅已成为制约我县果蔬生产的瓶颈。(二)优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业优势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种植业结构上,普通粮食作物比重仍然偏大,优质专用粮食和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少;在区域布局上,产业和产品结构单一,布局分散仍然突出,发展不够,不适应市场需求;在产品质量上,农产品总体质量不高,市场竞争能力弱。二是市场信息网络和营销体系建设滞后,农业结构调整盲目性大,制约了特色优势农产品科学布局。三是缺乏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品种和新技术,科技成果少,储备不足,对优势产业的巩固和提升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四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农村市场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滞后,制约了农产
品比较优势的发挥;五是相当多的优势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还处于原料型阶段,品种培育、基地建设和区域布局工作力度不够,步子不快;六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企业管理粗放,成本高,效益低,产业链短,农产品加工深度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三)加快优势产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历史机遇
我县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也面临一些难得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下发了多个1号文件,对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县委、政府也结合实际,制定了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具体措施,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兴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优势产业发展思路。这为今后一段时期优势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国家继续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西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主要接替区,以及省委、省政府对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重点突破”的战略部署,以及泛珠江经济区(9+2)的建立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全面启动,为我县优势产业的全面升级和规模扩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三是近几年来,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加强,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显著地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各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为加快发展我县农业优势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贵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的修建为我县农产品南下两广及出口港澳和东南亚市场提供了便捷通道,大大缩短运输时间、减少运输成本,使我县农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二、**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四化联动、梯度推进,统筹发展,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为主线,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规模化、优质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依托资源优势,统一规划布局,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兴特色产业,培植壮大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农业优势产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发展原则
——面向市场,讲求效益。牢固树立为卖而产、为赚而调的观念,立足优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前景好、竞争力强的产品。引导生产者和经营者瞄准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经营,努力推进农业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必须把市场需求和资源、经济、技术等优势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统一规划,重点扶持,推动人力、财力、物力向优势产品和产区集中,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经济优势。——产业化经营,订单化开发。以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基地建设、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加工增值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促进订单农业发展,使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打造品牌优势。——依靠科技,提质降耗。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重点,不断提高优势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重点开发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品种和技术、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农业降耗增效技术,完善检验检测和监督体系,切实提高优势农产品品质,打造质量优势。——政府主导,企业推动。政府要在资金投入、引导调整和组织协调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参与农业开发,走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通过龙头企业的推动作用,带动优势产业开发,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农民自愿,搞好引导。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自主决定种(养)什么,种(养)多少。以建设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切实保障农民的市场主休地位和合法权益。(三)发展目标
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按照“市场化、规模化、规范化、效益化”的市场经济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在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建设一批新兴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名牌农产品。促进优势产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有较快增长;龙头企业有较大发展,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有明显提高。到2013年,全县种植产值和加工产值要达到4.3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突破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其中30%以上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三、**县农业忧势产业区域布局和发展方向
根据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近期(2008-2018年)将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马铃薯、蚕桑等确定为农业优势产业,优先规划区域布局,重点扶持发展。(一)无公害蔬菜产业。我县蔬菜已发展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2006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4.7万亩,总产量8.2万吨,总产值0.5亿元,属全省重要的商品蔬菜主产区。我县蔬菜生产优势十分明展:一是品种资源丰富,蔬菜种类增多,目前全县栽培的菜种有十余个。二是境内地域有一定差异,地貌复杂,类型多样,为“四季常青”的蔬菜生产上市提供了条件,尤其是冬春早蔬菜和夏秋蔬菜,在县内外市场显示出丰富淡季供应的独特优势。三是生产菜区扩大,初步建立了一批相对集中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生产和流通的经营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四是无工业污染,具有发展无公害蔬菜的产地优势。蔬菜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围绕大中城市供应,扩大外销和精深加工,优化布局,以北部6乡镇为重点,南部7乡镇为补充。利用气候优势,打造“季节品牌”和“绿色品牌”,突出冬春早菜和夏秋补淡蔬菜,重点发展茄果、瓜类、葱蒜类等优势品种,组织实施“绿色食品行动计划”,建立一批绿色优质商品蔬菜基地。加快龙头企业的扶持,健全和完善质量监测体系,抓好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的产地、产品认证申报工作,提高蔬菜产品的安全性和无害化,增加外销量。2013年,全县蔬菜面积发展到12万亩,产量25万吨,产值达到2亿元,外销量达90%以上。基地实现无害化生产和供应。
(二)优质水果产业。我县的气候复杂多样,适合亚热带水果生长,具有果品多样性和果实早熟和晚熟的补谈优势。目前,全县的水果生产,无论面积、产量、产值、人均占有量均居全省前列。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对水果消费的需求将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后,我县水果尤其是本地特色水果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今后的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是:地方优势果种与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发展相结合,水果生产与产后加工营销相结合,建立一批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加快品种改良,改造一批老水果基地,加大名优特水果引进种植,提高采后加工保鲜、分级包装水平,扶持一批果品流通和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水果产业。通过3至5年的努力,将交梨、三合的葡萄、大河的脐橙、都江的椪柑、九阡、周覃、扬拱的九阡李培植成为种植规模各2万亩,产量6万吨,产值达亿元的大产业;全县各种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10万吨,产值1.5亿元。
(三)马铃薯产业。2006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12万亩,单产1157公斤。鲜著总产3.6万吨,在全省马铃薯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投资,引进马铃薯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商品原料及菜用薯、马铃薯食品和淀粉的精深加工业,形成产业链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建立以三合、普安、丰乐等乡镇为重点的加工型品种生产基地,合江、大河、周覃等乡镇为主的菜用、反季原料生产加工型基地。2013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发展到6.5万亩,鲜薯产量8万吨,产值0.8亿元。
(四)蚕桑产业
2006年,我县在考察了广西、四川等省区的蚕桑产业生产后,决定利用我县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蚕桑产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为此,县委政府拿出20多万元的扶贫资金,用于发展蚕桑生产,当年发展2000余亩,2007年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80万元,为将该产业做大做强,2008年将利用15万元资金购买蚕具扶持蚕农,用30万元建一个烘烤房,桑园面积扩大到1万亩,2009年种植规模达到2万亩后,引进建设一个丝绸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蚕桑产品附加值,到2013年,力争桑园面积达到6万亩,年饲养桑蚕20万张,产值1.2亿元。(五)辣椒产业我县本地皱皮线椒种植历史悠久,年种植面积均在两万亩以上,南部片区乡镇生产的本地线椒更是出口日本、泰国等东亚和南亚市场,为将这一产业做大做强,计划到2013年种植面积扩大到8万亩,产值0.64万元。(六)无公害茶叶基地开发和利用荒坡资源,在三合、合江、丰乐、水龙等乡镇扩大以甜茶为主的茶叶种植面积,按照“品牌带动、适当集中、规模生产”的发展思路,力争到2013实现种植面积3万亩,产值0.6亿元。(七)中药材产业桔梗、板兰根、杜仲等是我县盛产的中药材,由于山高林密,这些药材均为野生,质量较好,因此一到采收季节,大批商贩纷纷前往收购。为发挥这一资源优势,在东片区的都江、打鱼、拉揽、坝街、羊福、巫不、南片区的扬拱、九阡、恒丰等乡镇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力争在2013年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产值达到0.52亿元。(八)花卉产业花卉产业是土地利用周期和投资回收期较长,而收益率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县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自然条件极适宜于各类花卉生长,加之人力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盆栽花卉和绿化苗木的比较优势,因此,规划在三合、普安、交梨、丰乐等乡镇建设1.5万亩花卉生产基地,产值0.75亿元。(九)市场体制建设为推进全县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建立县级信息平台1个,乡镇信息站(点)20个,专业农产品市场信息点5个,农村专业户网点50个,指导10个乡镇组建10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10个2000m2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一个200吨的冷库,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信息体系和市场体系,掌握市场信息,以市场带动农业产业化建设发展。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主要措施
(一)优化区域布局,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有利于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由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向规模经营的社会化大生产转变,小而全、大而全向专业化、集约化和区域化转变,传统产品向优势产品转变,单一的生产向产加销一体化、产业化过渡,低产业、低效益向高科技、高效益转变。抓好优势在产品基地建设,一是要抓好规划指导。各乡镇将围绕8个农业优势产业(品),按照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原则,作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定位,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指导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照一乡一品、数乡一品的要求,搞好区域布局,形成板块基地,形成优势产业带,把优势产业带做大做强。二是抓规模。抓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千家万户向优势产业带集中,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实现大规模、大基地发展,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三是政策扶持。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规范承包地转包、租赁、入股行为,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四是整合力量强势推进。县委、政府将加大对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对现有的农业项目和资金要整合起来,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变、提高效益的原则,向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倾斜。引进和鼓励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科技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参与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区,培植一批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企业,建立一批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市场公认的知名品牌,整体提升我县农业的综合竞争力。(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优势产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提高优势农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核心在于推进科技进步,增加科技含量。农业科技推广部门要重视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加大农业科技攻关,把握科技进步的主攻方向,以提质、增产、增收、增效为目标,围绕优势产区的种子种苗、保优高产栽培、科学饲养管理、设施农业、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知名品牌的发展,对优质品种选育、设施农业和工厂化生产技术、优质品牌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无害化生产技术、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以及农产品保鲜、包装、储运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努力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面向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加快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生态安全等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组装、配套和应用。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水果无病毒苗木、高换高接、果实套袋等优质栽培加工技术;大力推广脱毒马铃薯的科学种植技术;推广防灾减灾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中低产田地改造和坡改梯技术、农村沼气池建设技术、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等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搞好农产品的分等分级,改变混等混级包装销售,为优势农产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援。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完善农民技术培训教育体系,努力增强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农科人员的积极性。(三)抓好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
标准化生产是用新型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的客观要求,是应对wto的关键,是实现农业产品到农业商品,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手段。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要抓好全程化的标准生产。从生产、精选、加工、包装、流通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行业质量标准。生产环节要切实引领和指导农民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科学用肥、安全用药,发展无害化生产和专用化、优质化生产、为加工提供优质、标准、适用的原料。加工环节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系列化生产,创出精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到2013年,全县建成一批以三合、大河、合江、丰乐、交梨、周覃、九阡、都江等乡镇为重点的无公害蔬菜、马铃薯、蚕桑、优质水果等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规模达25万亩。加工、流通环节要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用品牌扩大优势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二是要依靠科技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重点是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优化提高生产工艺和加工工艺,不断把农业标准化生产上档升级。三是要依靠加工企业组织生产。加工企业是标准化生产的龙头,通过加工企业向农民提供种子、技术、生产标准,对产品进行统一回收,使标准化生产真正落到实处,四是要依法保护标准化生产。依法加强市场监管,严禁生产、经营、使用病毒、高残留农药和不合格兽药、饲料;对各种假劣产品、假冒商标要依法严厉打击,通过打假打劣保优,切实保护好生产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四)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要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促进粮食、蔬菜、水果、茶叶、蚕桑等优质农产品的开发。一是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二是积极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申报认证;三是建立农产品安全监测站;四是逐步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五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农业环境污染,实行农业环境污染的索赔和治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使消费者吃上放心粮、放心肉、放心菜、放心果,使我县农产品有效的占领市场。(五)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优势农产品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要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优势农产品”的新观念,以开放的姿态、改革的举措、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积极引进和扶持有实力、有技术、有管理经验的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在优势产区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加强基地与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优势产业开发。对现有的那些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带动能力、产品市场潜力较大的龙头企业,继续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使之发展壮大,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引进、示范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及开拓市场、引导基地、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加工增值、产品购销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采取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租赁经营、保护价收购等多种形式,使企业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要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优势农产品转化增值。力争到2013年,全县有5家企业达到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其中州级以上的2家。(六)积极开拓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
我县农产品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市场开拓不够。要牢固树立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切实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从单纯抓数量向抓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从注重生产向立足市场组织生产转变,搞好农产品市场分析预测,支持县乡农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站)建设,与全州、全省和全国农业市场信息网站联网运行,向农民和企业传播市场供求信息,引导企业和农户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等,积极培育技术、劳务、资金、信息等要素市场,减少流通环节。积极培育和完善各种形式的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特别是信息服务。要依托龙头企业、营销组织、运销大户、大型超市和其他中介组织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形成产销联结链。引导和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招商、经贸洽谈活动,支持建立营销网络,搞活农产品流通。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促进我县名、特、优、新农产品扩大外销。五、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2008—2013年,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为全面完成规划建设任务,全县上下一定要解决思想,勇于创新,按照“国家投入为引子、财政、信贷投入为补充,群众投入为主体”的工作思路,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一是争取国家农业专项资金。按照国家农业投资方向,进一步加快规划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大项目的争取力度,争取列入国家重点农业项目投资计划。二是积极争取省、州专项资金。在争取省农业厅农业专项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争取省、州财政、扶贫、农业产业化资金以及以工代赈、国债项目等配套资金。三是争取信贷扶贫资金。利用州、县助民增收贴息贷款,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四是吸收利用社会闲散资金。鼓励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投资参与农业产业项目建设。五是调动群众积极性,动员受益村组群众,投资参与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六是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减免有关费用,降低项目建设成本。**县“贵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沿线农业优势产业规划项目9个,总投资3238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4490万元,地方投资4290万元,群众投入13600万元。项目类别投资如下表:**县“两高”沿线农业优势产业规划投资概算表编号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万元)备注国家投入地方投入群众自筹1蔬菜产业7100225055043002水果产业6000120050043003马铃薯产业195011002006504种桑养蚕240080030013005辣椒产业2400100012012806茶叶产业150010003002007中药材产业250014001809208花卉产业225013003006509信息体系与市场62804440184010合计3238014490429013600**水族自治县农业局二oo七年九月第五篇:公路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公路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市政府办 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公路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 知》(东政办字〔2016〕77 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决定利用 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开展全县公路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
现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目标要求 按照“属地管理、突出重点、因地制宜、规划引领、标本兼 治”的原则,以拆违治乱、整修穿城穿村镇沿街建筑外立面、提 升绿化水平、修建骑行绿道为重点,高标准对铁路、高速公路、省干线公路、县乡公路沿线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基本消除公路铁 路沿线环境脏乱差现象,沿线周边宜林地段绿化率达到 98%以 上,打造绿色生态交通走廊,基本实现公路铁路沿线环境整洁、美观。
二、治理范围及任务标准 县域内寿平铁路,长深、荣乌高速公路,河辛路、东青路、潍高路、新潍高路等省干线公路,乐安大街、綦公路、康安路、傅家路等县城区及各镇街辖区内县乡公路。
(一)拆除违法建设。铁路沿线 50 米范围,高速公路两侧 500 米范围,省干线公路、县乡公路两侧 100 米范围。对公路铁 路治理范围内的违法建(构)筑物、废弃建筑物、地面构筑物、桥梁涵洞下违法建筑、乱搭乱建及立柱广告、废弃线杆、落地广 告、商业招牌、灯杆广告、刀旗广告等一律依法拆除、清理。拆 除后及时清运垃圾,对出入口及违法建设场地进行绿化或恢复原 状。
(二)治理容貌秩序。
铁路、高速公路、省干线公路、县乡 公路两侧 500 米范围。
一是规范道路交通秩序。彻底迁移占用省 干线公路用地范围内的集贸市场。严禁占道摆摊设点、打场晒粮,全部清理占道经营车辆租赁、二手车市场等。
二是规范经营场所。公路铁路建筑控制区边界外缘 20—50 米范围内严禁新建村镇、学校、农贸市场、大型商业网点、货物集散地,集中治理规范公 路铁路两侧 500 米范围内小化工厂、砂石料堆场、商砼站、废品 收购站点、养殖场等生产经营场所。采用绿化措施遮挡蔬菜大棚,规范水产养殖看护房。
三是清理积存垃圾。彻底清理公路铁路两 侧可视范围内、边沟边坡、农田、荒地、河道沟渠、桥梁涵洞、绿化带等处积存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料场、农作物废弃物、白色树挂,清理后进行场地平整、封填绿化。四是沿路河道沟渠 环境治理。对沿路沿线两侧河道、沟渠边坡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柴草、杂物和水面漂浮物清理,加强对河道、沟渠坡岸环境卫生 的日常管理。
五是整治乱扯线路。跨干线公路或两侧各类架空管 线、电力及通讯线缆应隐蔽设置,尽可能下地敷设,严禁乱拉乱 设。六是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根据《公路安全生命防护 工程实施技术指南》,集中排查整治公路安全隐患。农村公路重 点整治急弯陡坡、临水等路段安全隐患。公路穿城穿镇路段重点
完善内外侧护栏和标志标线等公路安全设施,设置限速设施和警 示灯具等交通管控设施,渠化大型平交道口等。修剪、迁移影响 公路铁路交通安全的树木和设施。
(三)整修沿路沿线建筑。
对公路穿城穿村镇路段两侧建筑,按照一街一景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统一整修,拆除残墙断壁或 有碍观瞻的建筑物。对建筑外立面的广告牌匾、空调外机、防盗 门窗统一规范设置。对短期内难以整治的合法老旧建筑,本着与 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对外立面整体粉刷美化。对干线公路两 侧经批准暂时不能拆除的沿路店、企业等,按照整条路街景观规 划进行整修。
(四)大力提升绿化水平。一是添绿增景。对铁路沿线 50 米、高速公路两侧 200 米、省干线公路两侧 50 米、县乡公路两 侧不少于 20 米范围进行绿化提升,清理死株、补植苗木,空地 绿化、提升景观。把不能拆除但影响景观的建筑物、蔬菜大棚等 通过种植常绿乔木遮挡起来。消除妨碍视线的障碍,让远处的河 流湿地、整片田野等风景透出来。特别是对拆除违法建筑后的空 地、清理堆场和料场后的空地、原有绿化林带缺损部分、空闲地、荒地、林下裸露土地,结合实施三年增绿计划,因地制宜地采取 措施,全面提升绿化档次和水平。对随意开设的平交道口进行封 堵、绿化。对公路桥梁跨越的河道、沟渠、水系两岸上下游 500 米范围延伸绿化。县城区、镇街区路段按照城市园林绿化标准进 行绿化美化。
二是加强绿道建设。省干线公路、重要县乡公路两 侧要按照《绿道规划设计导则》,规划建设骑行专用道,完善配
套设施,融合生态、环保、旅游、运动、休闲和科普等多种功能,有机串连城市、镇街、村庄、郊野公园、自然保护区等重要节点,构筑生态交通网络,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多生活休闲空间。三是推 行湿法保洁。全面推行省干线公路机械洗扫作业,降低空气扬尘,定期对两侧树木、绿化进行清洗。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7 年 2 月底前)。根据全市公路铁路沿 线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本工作方案和全县三年增绿计划,在 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编制全县公路铁路环境综合治理详细的 规划设计和具体方案,各镇街、有关部门编制工程项目建设 计划。县城管执法局负责统一编制河辛路、东青路、潍高路(孙 武路以西至博兴界)、傅家路(康安路以东至东青路)的绿化及 沿街建筑物立面改造规划设计,于 2017 年 2 月下旬完成;各镇 街完善编制各镇街辖区内其他道路的环境综合治理详细规划设 计及工程项目建设计划(包括绿化、沿街建筑物立面改造、拆违及环卫保洁等环境综合治理方面的详细规划设计、实施方 案、工程量及概算投资等),并于 2017 年 2 月底前完成后上报。
(二)实施阶段(2017 年 3 月—2018 年 4 月)。2017 年 4 月底前,全面完成公路铁路治理范围内的违法建筑、非法广告标 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物料存放场、养殖场清理及相关构筑 物拆除、高速公路桥下空间治理等工作;完成绿化、绿道建设、建筑外立面整修等项目设计及招标工作,力争达到开工条件。2018 年 4 月底前,全面完成绿化、绿道建设任务。
(三)验收阶段(2018 年 5 月)。对全县公路铁路沿线环境 综合治理进行全面总结验收,验收结果计入美丽乡村建设考核指 标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县公路铁路沿线环境综合 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公路铁路沿线环境综 合治理工作的协调调度和督导推进。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加强领 导,齐抓共管,按照分工迅速开展工作,确保综合治理工作高标 准、高质量按期完成。各镇街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公路铁路沿线环 境综合治理工作。县城管执法局负责对全县公路铁路沿线环境综 合治理指导调度、组织协调、督导检查、考核评价等工作。县经 济和信息化局负责指导乱扯电力、通讯线缆整治工作。县公安局 负责指导省干线公路违章停车及交通设施完善、整修等集中治理 工作。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指导高速公路、省干线公路两侧侵占集 体土地违法建设拆除工作。县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指导商砼 站、砂石料堆场清理工作。县交通运输局负责指导公路沿线治理 和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工作。县农业局负责指导公路铁路 两侧绿化用地流转工作。县林业局负责指导公路铁路两侧绿化、绿道建设工作。县商务局负责指导治理范围内再生资源回收行业 清理工作。县畜牧局负责指导治理范围内养殖场清理工作。县公 路局配合省道沿线镇街做好沿路治理相关工作,协调齐鲁交通发 展集团有限公司东营分公司、山东东青公路有限公司东营管理处 配合高速公路沿线镇街做好高速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各 — 7 — 镇街牵头,县城管执法、市场监管、商务、交通运输、公路、公 安等部门配合,做好迁移占用省干线公路用地范围内的集贸市 场,清理占道摆摊设点、打场晒粮、车辆租赁、二手车市场工作。
(二)规划引领,保障投入。按照一路一景的要求,县城管 执法局负责委托设计单位统一编制河辛路、东青路、潍高路(孙 武路以西至博兴界)、傅家路(康安路以东至东青路)的绿化及 沿街建筑物立面改造规划设计,各镇街负责辖区内其他道路的详 细规划设计和实施方案的编制。治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具体设计实 施,全面提升沿路沿线容貌环境景观水平。各镇街要多渠道筹集 公路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资金,积极推广 PPP、政策性银行贷 款等模式,引导多种资金参与公路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鼓励 铁路、高速公路沿线村民利用国有或集体所有的荒地等发展经济 林、用材林、苗圃。要通过多种方式落实绿化用地,落实沿线养 护管理费用,确保足额及时到位。大力提升绿化水平,要积极推 广市场化管理养护,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行管理养护。公路铁路沿线综合治理过程中,除河辛路、东青路、潍高路(孙 武路以西至博兴界)、傅家路(康安路以东至东青路)绿化资金 由县乡两级财政按比例承担外,拆违、立面改造资金及其他道路 绿化资金等均由各镇街承担。
(三)建立长效机制,保持治理效果。各级各有关部门、单 位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公路铁路沿线环境 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相关政策措施和先进经验做法,曝光公路 铁路沿线环境突出问题,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推动综合治理顺利 — 8 — 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落实设施养护管理、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监管单位,制定养护标准及考核办法,加强监督考核,促进长效管理,在招标过程中绿化工程养护期延长至2-3年时间。要把公路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考 核的重要内容,提高分值所占比例,奖优罚劣,调动各方工作积 极性。2017 年上半年、下半年分别组织全县拆违治乱检查评比,年终组织拆违治乱综合考核。2017 年 11 月底前,组织一次建筑 外立面整修美化和绿化、绿道建设检查评比。2017 年 12 月,进行公路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