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级出口木质包装质量安全示范区综述

时间:2019-05-14 03:3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建国家级出口木质包装质量安全示范区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建国家级出口木质包装质量安全示范区综述》。

第一篇:创建国家级出口木质包装质量安全示范区综述

创建国家级出口木质包装质量安全示范区综述

芜湖县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芜湖市的市辖县,处于长江经济带的前沿。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园林县城等多项国家级殊荣,2015年首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并跃居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县.芜湖县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均在1小时车程;沪渝高速、芜雁高速、铜南宣高速穿境而过,并设有出入口,随着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和宁安城际高速铁路、商合杭高铁、芜湖宣城机场等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缩短芜湖县与长三角等地区的距离。近50家全球500强企业、百余家上市公司在芜湖寻求发展,有利于芜湖县接受芜湖市和长三角发达地区的双重辐射,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的转型升级、率先发展。

良好的发展环境,独特的区位优势,为芜湖县绿色包装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起 源

芜湖县木质包装及托盘产业起源于原万春区祠山乡金华大队。改革开放之初,一批村办企业外出购买小径木材,然后加工成为垫仓板销售给芜湖市的一些工业企业,获利颇丰,木质包装及托盘产业也逐渐兴起。2000年以后,全国外贸出口量激增,这也给木质包装及托盘产业的扩展带来了机遇。芜湖县清水、易太等地的木质包装及托盘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的引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力,也让木质包装和托盘产业的链条越拉越长,产业附加值越来越高。发 展

长期以来,芜湖县委、县政府自始自终高度关注木质包装及托盘产业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全县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措施,推进木质包装及托盘产业的发展。

2005年市县行政区划调整时,县委、县政府就加大对原清水镇木质包装及托盘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解决了部分木质包装及托盘企业的用地问题;县直相关部门也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和产品在运输、检疫、出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011年,芜湖市主城区东向发展,国家级的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开始东扩,芜湖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在花桥镇复兴村木质包装及托盘产业集中区的基础上,规划设立新芜经济开发区绿色产业包装园,同时预留部分三产用地。2012年6月,安徽新芜绿色包装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短短两三年时间,新芜绿色包装产业园共落户木质包装及托盘生产企业18家,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转 型

2014年11月,中国托盘国际会议暨全球托盘企业家年会在芜湖县召开,这也是该会议首次在一个县城举办。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亚洲托盘系统联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专业委员会专门授予芜湖县“中国托盘第一县”和“中国托盘生产加工基地”称号。

芜湖县委、县政府为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强化出口木质包装质量安全水平,决定以安徽新芜绿色包装产业园为核心,全力打造全国首个省级出口木质包装质量安全示范区,着力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创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与创建办公室签署《创建省级出口木质包装质量安全示范区质量安全诚信承诺书》。参与创建的企业认真落实创建主体责任,切实提高出口木质包装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以环境整治为重点,不断规范生产工艺流程,严把出品木质包装产品生产过程环境关;以体系建设为核心,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控制体系,逐步建立起“生产有记录、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的出境木质包装产品可追溯体系;以机械设备更新改造为契机,加快转变传统生产加工方式,以适应节能减排要求和提高生产效率;以改善园区形象为抓手,积极构建产业链条,不断强化集聚效应,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扩大木质包装出口规模,进一步增强示范区的引领和带动效应。据统计,2016年,全县出境木质包装达300余万件、贸易额3.8亿元。

升 级 2015年9月28日至29日,由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牵头成立的考核验收组对芜湖县创建省级出口木质包装质量安全示范区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工作,一致认为各项目标任务全部达到创建要求。2015年10月20日,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宗亮,时任芜湖市委副书记、市长潘朝晖等领导一行专程到芜湖县专题调研木质包装产业发展情况,建议示范区内的企业要进一步转变思路,主动创新,尤其是要升级管理模式,加大科研力度,研发节能环保产品,淘汰落后工艺和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希望芜湖县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新芜绿色包装产业园为核心,吸引更多的木质包装企业入住,形成产业集聚企业集群效应,建设配套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生产全过程信息化,实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高起点制定行业标准,积极创建国家级出口木质包装质量安全示范区。2016年1月20日,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授予芜湖县省级出口木质包装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出口木质包装质量安全示范区,2016年11月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标准托盘生产示范基地”。

创 新

为进一步推进示范区内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优化升级,扶优汰劣,全面提升出口木质包装行业的整体水平,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有效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4月13日,芜湖县召开创建国家级出口木质包装质量安全示范区工作动员大会,县政府和芜湖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国家级出口木质包装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根据《芜湖县创建国家级出口木质包装质量安全示范区实施方案》和《芜湖县创建国家级出口木质包装质量安全示范区入园企业标准》,园区企业将按照出口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风险应急处置、质量诚信、公共服务及保障五大体系,进一步提升生产管理水平,使质量安全成为芜湖出口木质包装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金字招牌”,不断增强在国际国内贸易中的话语权。并且组织各类培训,为示范区内企业推进创建工作提供了方法指导,理顺了思路步骤,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新芜绿色包装产业园内的企业正按照创建实施方案和相关要求,全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努力达到国家级出口木质包装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各项目标任务要求。

“一切以客户价值为归依”,安徽新芜绿色包装产业园以卓越的服务、完美的产品,努力打造托盘、包装行业一流企业。我们将继续秉持诚信、厚德的人文理念、进取不竭的壮雄心志、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勇闯善谋,携手合作,共创精彩未来!

第二篇:创建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工作总结

创建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工作总结

来源:区农业局 日期:2008-12-12 09:49 点击:100

一、生态农业创建工作概况

延平区位于福建的北部,闽江干流的源头,是南平市政府所在地,位于东经117°50′-118°50′,北纬26°15′-26°51′之间,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69公里,土地面积2659.66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8.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3.6%,生态环境优良,素有“绿色金库”之美称。

2001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南平市为全国第六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国家批准立项后,延平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相应成立了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区农业局根据全区的统一部署,调整工作重心,把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全区农业战略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明确了生态农业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开展生态农业经营模式,促进了延平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己全面完成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各项目标。现全区城乡居民生态意识普遍增强,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得到调整优化,特色农业优势产业逐渐形成,农业生产已从过去单纯追求数量开始向质量效益和循环农业方向转变,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二、生态农业建设基本成效

1、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区生态农业5项考核指标全部达到了考核验收标准。2007年,秸杆利用率98%,比2003年提高3个百分点;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率81.6 %,比2003年提高个10.6百分点;农药施用强度每公顷3.32公斤,比2003年下降0.48公斤;农用膜回收率94%,比2003年提高3个百分点;化肥施用强度为每公顷257公斤,比2003年下降1公斤。通过创建农业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我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区积极开展了低产田(地、园)改造、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强了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既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又提高了我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开展创建以来,全区共完成低产田改造面积1500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9万亩。我区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为依托,加大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截止2007年底,全区累计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6921口,配合畜禽污染治理,在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72处,建池总容积达8.94万M3,建立生态家园示范村3个,建立百口沼气池的行政村20个,建立“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茶”等综合利用示范点8个,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农业生态环境综合质量。

2、生态农业新格局初步形成。围绕创建目标,几年来,我区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区初步形成了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区共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个。其中省级4个,分别是在坎下果场350亩瓯柑省级标准化示范区;王台镇坋珰200亩省级“一村一品”无公害翠冠梨标准化示范区;夏道镇洋头800亩省级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大横镇和意省级杏鲍菇标准化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市级1个,太平五风果场1500亩市级雪柑、脐橙、夏橙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区级2个,分别是洋后镇大演村一品岗果场1000亩区级无公害油奈、黑李示范区;西芹沙溪口果协2000亩区级无公害柑桔示范区。二是组织制定了主要农产品生产标准。已制定的农业标准共计2项,分别是柑桔和翠冠梨。三是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截止2007年底全区已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6万亩,完成农业“三品”认证33个。

3、农产品检测体系逐步形成。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一是制定了《延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延平区治理“餐桌污染、建设放心食品工程”的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引导农民发展优质、卫生、安全的农产品,加强对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质量监管。二是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2005年设立延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开展农产品源头产地的农残快速检测,初步形成了农产品生产源头环节的监管。特别是2007年国家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极大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力地推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4、农民生态意识进一步增强。广泛开展生态农业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农业信息服务力度。建立延平农业信息网站,形成以“969155”农业服务热线为主体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开通“969155”农业服务热线电话,更好地为农村、农业、农民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延平区农业信息网站以我区生态农业发展为中心,推广生态技术,开展生态农业信息指导,以增强农民和生态意识。同时,我区还积极实施依法护农行动,为建设生态农业保驾护航。几年来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1200多人次,检查农业投入品经营网点 170多个,立案 65起,挽回经济损失630 万元。从而有效地打击了坑农害农行为,净化了农资经营环境,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安全,有力推动我区农业生态示范区建设。

5、生态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我区在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建设中,不仅强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十分注重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针对延平农业实际,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生态农业建设和立足点和根本目标,让农业的主体—农民自觉参与到生态农业的建设中,使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结构、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到2007年,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29.3亿元,比2003年16.05亿元增加13.25亿元,增长82.5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560元,比2003年3390元增加2170元,增长64%。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1、制定规划,明确目标。根据《延平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规划》的要求,编制了《生态农业示范区子规划》,针对我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系统的现状,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与农业发展模式,确立了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以及农业废弃物处理工程等生态农业建设项目,制定了生态农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2、建立机构,落实责任。为了现实抓好我区的生态农业建设工作,我局成立了生态农业实施领导小组,由局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局长专门抓,局相关业务单位具体开展实施,把生态农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3、抓点示范,树立样板。抓好生态农业示范点和农业工程建设,确立样板,以点带面,辐射全区,是做好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方法。我们通过调查研究,筛选确立了一批生态农业建设示范点,全区已建和在建生态农业示范工程项目12个,总投资1500万元。

4、科技支撑,资金投入。我区采取农业综合措施,实施科技服务行动,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增强科技应用和创新能力。通过选用抗病品种,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通过推广健身栽培,实行换茬轮作以提高作物的抗性能力;通过科学施肥,实施配方施肥,秸杆还田,培肥地力,科学施用化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土壤的污染;通过合理科学用药,保护利用天敌,增加生物农药比重,减少传统农药用量,禁止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以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和减少对农产品的直接污染。实施农业丰收计划、沃土工程、农村能源沼气工程等,推广无公害生产、节本增效、设施栽培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通过送科技下乡、建立示范片,推介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新农药、开展农业技技术服务等方式,提高了生态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同时积极争取农业支农资金,加大农业投入,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展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示范区建设等基础性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工作经验和体会 在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的重要事业。目前,我们只是刚刚迈出重要第一步,只是完成了阶段性目标,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生态农业建设布局,突出绿色农业这一主题,着重抓好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品牌、绿色技术和绿色环境等工作。

1、发展绿色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大做强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实施优势农产品主导战略,组织开展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壮大稻米、蔬菜、水果、食用菌等我区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结构,着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增强主导产业的发展后劲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拓展绿色营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档次。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当前和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扶大、扶强全区现有的省、市、区级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充分利用中央支持海西经济区建设优惠政策及我区作为海西经济区绿色腹地中心强区这一发展机遇,精心选择一批前景看好、有效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进入农业产业集中区进行整体开发,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3、打造绿色品牌,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快农业主导产品标准制定,强化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抓紧制定品种、生产、加工、贮运等系列成套标准,形成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且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在全区建立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区,实现用标准化组织生产、评价质量、规范流通、指导消费、促进出口的目标。二是以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管理为重点,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工作。三是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的建设,逐步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

4、推广绿色技术,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不断提高科技应用水平。一是加快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二是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公益性的综合服务组织与市场化专业服务组织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认真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四是加大农民的培训力度。围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每年举办新型农民培训100场以上。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农技推广方式,努力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途径,提高农业技术的到位率和推广普及率。

5、改善绿色环境,加大推广农村沼气,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推进的原则,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示范村建设,进一步提高生态农业建设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促进我区农业结构合理化,技术生态化,过程清洁化,产品无害化,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第三篇:河北省检验检疫局创建“出口特色工业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综述.

河北省检验检疫局创建“出口特色工业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综述

今年,河北检验检疫局将“出口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县(市)”的创建经验,成功嫁接到枣强裘皮服装、平乡自行车、唐山陶瓷、容城服装等产业优势较强、产品特色突出、出口规模较大、企业集群度较高的工业品领域,并把创建工作列为河北检验检疫局“一号工程”。至此,一股“出口特色工业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热潮在河北各地迅速升温,其成效日益凸显。

“既提升了产品质量档次,又带动了产业集群发展,既推动了品牌创建,又拓宽了市场空间,真正实现了企业管理高起点、产品高附加值、品牌高知名度。”这是创建示范区后,各地方政府的感受。

“办事态度最好,办事程序最少,办事速度最快,办事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高。”这是示范区内企业对河北检验检疫部门的褒奖。

质量提升

衡水裘皮制品温暖世界

2009年6月29日,俄罗斯政府掀起打击“灰色清关”狂潮,衡水检验检疫局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举措,虽然使衡水裘皮企业暂时渡过了“危机”,但怎样才能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2009年8月底,衡水检验检疫局针对裘皮企业特色突出、高度集聚等特点,专门出台了《衡水检验检疫局关于助推枣强裘皮制品出口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大胆提出创建出口裘皮制品标准化示范区的战略构想。经过充分酝酿、论证和筹备,今年4月20日,衡水检验检疫局与枣强县政府签署了共同创建“出口裘皮工业品标准化示范区”(下称示范区)合作备忘录。这是河北省第一个“出口特色工业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也是全国第一个“出口裘皮工业品标准化示范区。”

为做精、做强示范区,实现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衡水检验检疫局及时健全完善了《出口裘皮工业品标准化示范区管理手册》、《出口裘皮工业品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验收规程》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和办法,一个“政府主导、检验检疫指导、部门联动、龙头带动、企业行动”的区域化管理模式迅速成型。

在创建进程中,该局严格入区标准:一抓上中下游企业入区备案工作;二抓协检机构管理和协检队伍建设;三抓以诚信为基础的企业分类管理;四抓龙头企业的影响拉动作用。规范的管理和高效便利的服务,不仅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道路,而且远在边境口岸的衡水企业也纷纷“举家回迁”。

示范区创建短短3个多月,就产生了令枣强县政府和企业震惊的“神效”———前三个季度,出口裘皮制品1496批、货值1.19亿美元。而2009年前8个月出口为零。

在创建进程中,衡水检验检疫局还把积极培育新的裘皮制品出口“增长极”作为第一要务,经调研、论证和上下协调,今年上半年,该局还将枣强县示范区的管理模式延伸到故城县裘皮生产企业,对其实行“准示范区式管理”。今年前三个季度,故城县共出口裘皮制品1086批、货值1.4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542倍和1088倍。

2009年9月25日,衡水检验检疫局与故城县政府正式签署了共同创建“出口裘皮工业品标准化示范区”合作备忘录。在签字仪式上,衡水市副市长李洪林希望:“衡水地区的职能部门,要像衡水检验检疫局那样,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出实招,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主动服务,为加快衡水经济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品牌助阵

永年紧固件实现“零的突破”

永年县是我国最大的紧固件生产销售集散地,素有“紧固件之都”之誉,现有生产加工企业2300多家,17大类、10000多个规格型号的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总收入173亿元,占全国50%以上。

2009年1月1日,标准紧固件被调出《法检目录》,成为非法检商品。但是,出口紧固件的质量关乎“中国制造”声誉,检验检疫部门有责任、有义务促进出口并确保其质量安全。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邯郸检验检疫局大胆创新,以输非产品装船前检验监装为突破口,与地方政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做足了四方面工作,在永年县创建了全国第一个非法检商品示范区———“出口紧固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

一是成立了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二是构建了“地方政府主导、企业负责质量、检验检疫监管、相关部门齐抓、标准件发展管理委员会协调、社会力量参与”的检验监管体系;三是地方政府负责监管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健全完善紧固件产业集中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和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监管体系、可追溯体系,制定实施监管示范企业的奖励激励政策;四是邯郸检验检疫局为企业提供检验技术、标准、管理和信息服务,指导企业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模板,助其顺利通过ISO9000、ISO14000等相关体系认证,定期对出口紧固件的质量安全现状进行风险分析,及时发布质量安全预警通报,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普惠制原产地证等优惠政策,给予优先检验、出证、核放等相关服务。

创建方案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政府、企业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性。立功、通达等大型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提高了自检自控能力,他们在河北、上海等地注册的“力功”、“孔泰”等商标已成为我国著名商标,产品单价增长了100%。

产业升级

邢台自行车逍遥游世界

自行车产业是邢台特色产业。其中,平乡县自行车产业荣登“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榜。该县现有出口企业67家,出口产品包括自行车、童车、折叠车及各种零部件。自行车产业是平乡的立县富民产业,2009年,邢台自行车出口货值1.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1.3%。

为实现自行车产业的提质升级、促进自行车这一大宗商品实现新跨越,邢台检验检疫局将平乡县自行车请进了“出口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

5月11日,邢台检验检疫局与平乡县政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创建“出口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合作备忘录,双方将采取“政府政策优惠、主管部门帮扶、体系管理推动、品牌价值提升、优势资源整合、产品结构调整”等一系列举措,着力推动平乡自行车产业提质升级,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今年春天,邢台检验检疫局结合“质量提升服务进万企”活动,先后三次带领入区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到自行车产业发达的昆山、慈溪等地考察学习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开拓市场的成功经验。

“这样的考察,对我们帮助很大,既学到了别人的成功经验,又看到了自身不足。”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在低碳时代,平乡的自行车产品也要转型,向节能、健身功能靠拢,全力进军欧美高端市场。近期,恒驰集团获得了来自法国的10万辆童车订单,这是平乡县自行车企业首次接到标准最高、数量最大的欧美市场订单,每辆童车售价达50美元,远远高于此前的10美元。

7月23日,邢台检验检疫局在平乡设立了办事机构,将检验监管直接延伸到产地一线,实现了报检、交费、取证一条龙服务。

“以前,我们要多次往返市区耗时两三天才能办结的业务,现在只需半小时,真是太方便了!”在平乡办事处报检大厅,笔者看到了写在报检人员脸上的笑意。

如今,“出口陶瓷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区”、“出口手拉葫芦质量安全示范区”等一大批“出口特色工业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已在燕赵大地破土而出,一批“新理念、新机制、新装备、新产品,高科技、高标准、高效率”的现代化集群产业正在茁壮成长。

今年9月,示范区创建捷报频传:17日,保定检验检疫局与容城县政府签署了创建“出口服装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区”合作备忘录,廊坊检验检疫局与文安县政府、霸州市政府签署了创建“出口人造板质量安全示范区”合作备忘录;28日,张家口检验检疫局与阳原县政府签署了“出口裘皮工业品标准化示范区”合作备忘录。到9月底,河北省已创建“出口特色工业品质量安全示范区”9个,另外4个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今年,注定是一个丰收年!

第四篇:在全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现场会

在全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现场会

和全市一季度商务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2010年5月6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刚才,我们参观了佳农果蔬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现场,巨野县政府和两家企业分别作了典型发言,孙勇局长就技术层面上如何加强示范区建设作了具体指导和要求。近年来,巨野县把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头等重要工作来抓,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全方位构建多层次、立体式监管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大家很好的借鉴和学习。钦畅同志传达了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现场会和全省一季度商务形式分析会精神,通报了全市一季度商务运行情况。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市商务工作在去年平稳发展的基础上,今年各项主要指标均呈现了良好势头。但是县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希望进出口和利用外资较差的县区,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工作进度,狠抓工作落实,尽快赶上时间进度。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和商务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扎实推进,试点县区广泛动员、狠抓落实,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开创了全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新局面。

(一)因地制宜,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巨野、单县、牡丹区等县区政府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在菏泽检验检疫局、市商务局的指导下,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国外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实现了农产品出口的逆势增长,成为我市外贸出口的一大亮点。一是建立了联动推进机制,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初具规模。试点县区普遍成立区域化管理工作机构,科学规划,广泛发动,扎实推进。目前全市已建成了农产品出口基地5个,总面积达到118万亩,可出口各类农产品60余万吨,其中大蒜35余万吨,各类水果25余万吨,2009年实现出口创汇23831万美元,同比增长27.9%,实现了菏泽市农产品出口新突破。二是强化了农业化学投入品管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在示范区种植的投入品上严格实行“五项检查、三项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农药使用。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商务局、农业局、菏泽检验检疫局等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业化学投入品专项治理活动的通告》,初步建立了农业化学投入品产、销、用全程管理控制机制。三是通过大规模的宣传培训,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普遍增强。各试点县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开展了区域化管理宣传培训,使广大生产者对区域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化学品投入等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四是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由过去的粗加工进一步向深加工、精加工发展,市场竞争优势逐步显现。巨野佳农果蔬经营的大蒜、苹果已连续五年顺利通过欧洲最严格的质量体系和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开辟了我市农产品出口进入欧盟、美洲、中东超市的“绿色通道”。实践证明,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对于推动我市农业标准化、国际化,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二)强化措施,继续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我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威海等先进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下一步,我们要认真按照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继续坚持“政府推动、行业指导、龙头带动、部门联动、全民行动”的工作机制,对出口农产品各环节、全过程进行质量安全监管,推行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模式,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一是坚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积极扩大农产品出口。示范区建设以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

为目的,必须始终坚持面向国际市场,按照目标市场要求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出口。一要认真搞好目标市场定位。要广泛了解和掌握日韩欧美、新兴市场的农产品准入条件和质量安全标准,把握不同市场的消费特点,严格按照目标市场要求组织生产和加工,并根据不同市场需求,不断扩大适销产品出口。2008年我市开展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以来,农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企业效益明显。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佳农果蔬凭借质量过硬、安全放心的产品,赢得了境外客商的信赖,实现了农产品出口的逆势增长,成为我市外贸出口的一大亮点。我们一定要在全市各个层面全面推广佳农果蔬的先进经验,积极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行国际标准,全面提升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要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积极组织农产品出口企业参加广交会、德国柏林等国内外知名展会,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及时向农产品出口企业传递国外农产品贸易政策、市场动态和商品信息,指导企业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

二是坚持以重点企业为龙头,不断壮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主体。出口企业外联国际市场,内联生产基地,是区域化体系建设的枢纽。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指导企业严格按照目标市场安全标准组织生产和出口,严把原料、成品质量关,引导企业靠信誉、靠质量开拓国际市场。要制定并严格执行失信惩戒措施,强化企业自律意识。二要鼓励企业大力开展精深加工。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强化自主研发,丰富适销品种。三要加强企业自检自控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区域化质量控制和可追溯体系。

三是坚持以基地为依托,努力夯实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基础。根据本地农产品资源优势、生产习惯和出口渠道,科学确定出口生产基地的产品品种和发展模式。要加快完善农药、化肥等专营、配送、直供配送体系,确保基地、农户放心使用。依托村委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完善出口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出口基地的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

四是以标准化为核心,不断提升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层次水平。加强对化学品投入的控制,严格实行化学投入品专营、专供、专用综合管理,从源头上杜绝禁用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降低出口农产品农兽药残留污染风险。完善全程动态监管,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各种检测资源,健全完善从种植、生产加工到出口的全程监管体系,确保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

(三)通力合作,全力以赴做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是对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工作的深化和创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了政府统一领导,其他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各县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把手负责制,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调机制并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构、工作目标和职责任务,形成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主动抓,责任科室具体抓的工作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各级各部门要整合相关职能,理顺内部机构,充实人员力量,确保责任明确、运转高效、行动统一。同时要多渠道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二要搞好部门协调配合。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商务部门负责及时向出口企业提供政策导向、国家优惠政策、国际市场动向等相关信息,引导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农业、林业部门要负责搞好优质农产品基地的管理,组织引导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积极组织技术培训和指导,并配合检验检疫、畜牧等部门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生产企业、专营店进行评审。工商、质监等部门负责搞好农业示范管理区的检测管理,农资市场监管,指导标准化生产。供销部门负责化肥、农药等农资进货渠道、销售市场监管。三要广泛开展示范区建设宣传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深入开展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基地、进农户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出口农产品

质量安全常识,提高全民质量安全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手段,强化对农业植保、供销生资等系统农资经营者的法律法规和区域化管理实施方案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是市政府重点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希望各县区要把握当前时机,抓紧研究措施,切实抓好落实,为扩大农产品出口,促进全市商务发展做出贡献。

二、关于商务工作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着力促消费、稳外需,转方式、调结构,重统筹、惠民生,各项商务指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肯定成绩,一季度商务发展实现开门红。商贸流通持续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07亿元,同比增长19.28%,增幅在全省与临沂市并列第一。进出口增势强劲。一季度我市进出口绝对值超过枣庄、泰安、德州三市。全市出口额过千万美元的3家企业完成出口8756万美元,同比增长101.1%;进口过千万美元的2家企业完成进口15734万美元,同比增长295.4%。利用外资“1116”工程初见成效。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223万美元,同比增长125%。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势头良好。新批境外投资项目6个,同比增长500%。总的看,一季度全市商务发展无论是内外贸,还是“引进来”、“走出去”,都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各项指标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二)把握形势,进一步明确当前商务发展主攻方向。一要紧紧围绕我市转方式调结构重大任务开展商务工作,强化转方式调结构的开放取向。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内部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国际社会所施加的外部压力,都提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国际金融危机表面上是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使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暴露得更加突出,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十分迫切。商务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攻坚战。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世界眼光,强化战略思维,把我市的转方式调结构放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去审视和把握,善于从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要以更加鲜明的开放导向,更加积极的开放姿态,推进“四大基地一大产业”建设等重点带动战略的实施,发挥对外开放的引领作用,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二要努力保持全市商务平稳较快发展,加快推进商务领域转方式调结构。我市的商务发展处在了一个关键时期,无论是从落实中央、省的重要战略部署的层面,还是从兄弟市竞相发展、加快发展的强劲势头,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外贸依存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开放型经济规模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开放型经济规模小和发展模式粗放,仍然是当前我市商务发展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进一步推动商务工作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进一步扩大开放型经济规模和转方式调结构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要继续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高的原则,努力形成商务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世界经济的每一次重大调整都孕育着重大战略机遇。当前我市经济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我们要立足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技术革新等新形势,迅速地将主要精力放到抢抓机遇上来,抓机遇促发展,抓机遇促调整,努力增创国际贸易和产业发展新优势。

三要加快内外贸融合,构建全市大商务格局。内贸和外贸,都是市场流通环节,都是交换关系,没有本质的区别。流通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和神经,小流通决定小生产,大流通催生大生产,现代化大流通引领现代化大生产。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进入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的时期,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由末端环节变为先导环节、由依附地位变为决定地位。目前,我市机构改革正逐步到位,内外贸管理职能统一整合。因此当前商务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扩大对内外开放,促进内外贸实质融合和协调发展,形成统一、开放、竞

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要统筹内外贸政策,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从市场准入、标准设定、信息引导等方面破题,将内贸工作延伸到国际市场,外经贸工作深入到国内产业和国内市场,积极推动内外贸企业的业务融合,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与分工合作与竞争,着力构建大商务格局。

(三)明确重点,全力以赴推动商务经济快速发展。一是惠民生,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构建适应大生产需要的大流通,促进和保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重抓好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条件,畅通农村双向流动渠道。抓好“农超对接”试点工作。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促进产销衔接。进一步净化消费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主要商品的规范管理和监控,提高商品供给质量。积极开展诚信建设活动,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二是扩消费,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电视会议暨“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启动仪式会议精神,各县区商务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切实把“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作为今年商务工作的一项主题活动,认真组织实施,加强宣传力度。着力抓好城市商业功能的完善和开发,搞好大项目建设,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进区域商业中心的建设改造,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便民商业设施。抓好流通大企业的调查摸底,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全市培育1家年销售收入过30亿、5家过5亿、10家过亿元的骨干流通企业,形成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流通企业集团。各级各部门要把这一目标的实现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工作力度,落实政策措施,扎实推进,确保这一既定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是稳外需,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对外贸易对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无可替代。要进一步优化外贸出口结构,突出抓好农产品、石油化工、粮油产品出口。鼓励企业以新产品为先导提高开拓国际市场能力,提高产品出口数量和附加值。力争30家重点企业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0%以上。要进一步提升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加大出口产品的研发力度,鼓励草柳木制品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准的家居产品,力争申报新型专利60项;鼓励巨野玻璃制品、郓城钢球制品企业产品开发,推动外贸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转变,开拓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要积极培育外贸出口品牌,引导企业重点培育和发展出口名牌,着力支持佳农果蔬、东明石化、中粮艾地盟菏泽分公司、曹县曹普家居制品等企业大力发展出口品牌。要努力打造外贸出口基地,在巩固巨野、牡丹区、单县出口农产品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曹县草木柳编制品、牡丹区和定陶裘皮制品、鄄城人发制品、郓城搪瓷制品等出口基地建设。全力打造“九大产品出口基地”,努力形成以农副产品为主导,多个支柱产业并存的出口产业格局。

四是转方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要紧紧抓住国家外资政策调整的机遇,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优化外资结构,紧紧围绕我市“四大基地一大产业”建设,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制造业和高端制造环节,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鼓励外资并购市内企业,通过改组改造进一步整合产业链。大力引进服务业外资,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按照“主攻港台、突破欧美、拓展日韩、提升东盟”的思路,开展务实高效的招商活动。目前要重点筹备好5月份随省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香港、台湾举办的经贸活动,抓好我市春投会签约项目的落实。要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抓住私募基金、创投基金、投资性公司审批权下放的有利时机,大力引进境外各类投资基金。引导外资创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向我市新兴产业和成长型企业。支持企业境外上市和外资企业境内上市。

五是重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内外贸融合发展,鼓励外贸企业“两条腿”走路,在加大国际市场开拓的同时,针对国内消费热点加快产品研发和销售,鼓励内贸企业开展跨国

经营。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推动企业承揽对外承包工程,扩大境外投资。把握机遇,积极到境外掌控战略资源,切实抓好我市在蒙古的铁矿、农业、畜牧等一批重大资源合作开发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积极推动优势产能境外转移。用好国家鼓励政策,加快我市木制品加工、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畜牧产品加工等优势产能向周边国家及中东、拉美、东南亚地区转移。鼓励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把贴近原料的加工环节和贴近市场的组装环节转移出去,降低生产成本和国内环境压力,最大限度规避贸易壁垒。要进一步提升对外承包劳务层次。积极有序推进对外劳务合作,大力发展高端劳务,切实做好外派企业的审查和备案工作。充分发挥好两个公司(菏泽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菏泽市交通集团总公司)、三个省级基地县(牡丹区、曹县、鄄城)的作用,做好劳务人员的宣传招收、资源储备、语言和技能的培训。六是调结构,进一步提高园区承载能力。要把开发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之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集聚区、转方式调结构的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要培育区域带动战略的实施载体。以基础条件较好的开发区为载体,引导区域重点产业活动向开发区集中,推动优质要素、重要资源向开发区集中,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促进园区由产业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转变,由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联动发展转变,由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变。要打造特色功能园区。各县区要积极借鉴牡丹区省级生物医药高端技术产业基地的理念和经验,适应国际产业链、价值链转移新动向,针对全球供应链的高端价值环节,在开发区设立专业功能区,打造吸引高端价值活动的新平台。积极发展石化工业园等特色园区。

同志们,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极为复杂,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在复杂形势下,保持商务工作平稳较快发展,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真抓实干,努力推进我市商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长沙县出口食用菌安全质量,扩大我县食用菌出口,促进食用菌外贸转型升级,根据省商务厅、省农业厅、湖南检验检疫局关于《湖南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认定办法》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建立长沙县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切实做好和全面推进我县出口食用菌安全示范区建设,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首责、行业自律”原则,围绕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目标,进一步推行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公共管理体系,形成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优势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

二、工作目标

通过政府全力推进,相关职能部门大力扶持,依托我县出口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积极参与,加强示范区农业化学投入品综合管理,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推行出口食用菌标准化种植、生产加工和出口管理。以出口食用菌加工企业及其出口食用菌原料备案基地为重点实施对象,力争通过3年的推进,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用菌安全公共管理体系,农业化学投入品得到有效控制,种植环境符合安全要求,企业质量安全自控能力明显增强,促进全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三、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

(一)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商务局局长为副组长,县

财政局、商务局、农业局、质监局、检验检疫局办事处为成员的长沙县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商务局,负责示范区建设综合管理和协调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工

1、县商务局:负责示范区建设的具体协调,指导落实出口食用菌基地建设有关政策,指导农产品拓展国际市场及规范外贸流通秩序,协调争取国家外贸扶持政策。

2、检验检疫局办事处:负责出口食用菌生产企业、原料种植基地注册、备案管理和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监管,指导出口食用菌安全示范区建设,对示范区进行定期考核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示范区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立出口企业质量诚信档案。

3、县农业局:负责食用菌原料种植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指导和管理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负责食用菌生产基地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产地环境监测、组织重大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4、县财政局:负责提供有关食用菌示范区建设财政支持。

5、县质监局:负责督促食用菌企业建立完善食用菌生产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制度,依法查处违反标准化、计量、质量等法律法规的行为。

6、出口食用菌备案基地所在地政府:具体负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推进工作,及时向县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沟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协作推进示范区建设。

有关食用菌初级农产品等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和安全信息的发布,按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由有关部门依法办理。

四、工作内容

(一)推行现代化农业生产加工组织形式。

指导加工企业、种植基地开展农业合作,实施以“公司+基地+标准化”为主体的多形式现代化农产品生产组织形式。指导企业、基地建立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技术支持、统一供种供料、统一包装形式、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残留监测,落实产品可追溯制度。

(二)完善政府质量安全公共管理体系。

1、完善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制度。依照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示范区特点,加强对食用菌示范区菌种、基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监管。建立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以及市场准入制,对销售企业实行登记管理。制定农业化学投入品的选用、购买、保管、发放、使用程序,并定期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的杀虫、杀菌、杀病效果进行评估。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对示范区生产中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督检查和抽查,依法对农业投入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查,杜绝使用禁用农药的行为。

2、完善疫情疫病防控制度。开展种植基地病虫害监测,调查食用菌示范区有害生物种类、发生情况,落实防治制度,制定监测计划及综合防治措施,实行科学防治。

3、完善环境监测和治理制度。制订实施食用菌种植环境土壤、水质和沉积物监测计划,为食用菌种植良好农业规范(GAP)建立提供基础。对示范区进行环境检测评估,定期对示范区大气、土壤、水环境进行检测,对周边环境进行监督,保证其符合规定要求。

(三)完善加工企业和初级农产品生产者质量控制体系。

1、完善原料环节控制。制定食用菌栽培和田间管理技术,鼓励有资质的第三方认证咨询机构指导企业制订实施种植基地良好

农业规范,并取得GAP认证。制订实施菌种管理规范。鼓励基地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基料、新农药,提高生产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水平。鼓励各地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制订食用菌示范区农产品化学物质残留监控计划。

2、完善加工环节控制。鼓励有资质的第三方认证咨询机构指导加工企业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完善生产过程安全控制。鼓励出口企业通过国内外知名认证的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提高市场认可度。

3、完善质量追溯管理。帮助企业引入技术咨询服务机构,积极指导加工企业和种植基地建立质量追溯制度。

(四)完善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体系。

1、建立风险信息举报、收集、研判、预警制度。

2、建立质量安全信息互通制度。

3、建立质量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五)完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1、加大对示范区相关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的投入,建立健全政府实验室、社会实验室、企业实验室等质量安全检测机构。

2、规范认证市场,促进认证机构和认证咨询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出口农产品认证的有效性。

3、密切跟踪国外食品农产品法规、标准动态,并及时告知企业,指导企业做好国外官方符合性评价。

4、组织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指导示范区企业赴境内外参加各种交易会、展览会、展销会等活动。

5、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对示范区内获得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认证的种植基地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五、工作要求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各成员单位及出口食用菌备案基地所在地政府应按照职责分工,协作配合推进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出口食用菌备案基地所在地政府应及时成立示范区建设领导机构,负责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细化实施方案、制定工作制度、内外沟通、政策资金支持、后勤保障,全力推进示范区建设。

(二)认真组织示范区建设考核。将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推进工作列入各出口食用菌备案基地所在地政府、市直相关部门综合考评范围,分阶段组织检查、督办并予以通报。对在组织、指导、实施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三)健全工作制度。为保障示范区建设的有效运行,示范区所在地政府要组织制订相配套的方案,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四)加强政策、资金支持。示范区所在地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措施,支持示范区建设。检验检疫部门对示范区内企业食用菌产品出口优先提供直通放行、绿色通道、快速检验检疫等便捷措施。

(五)加强宣传培训。示范区所在地政府应加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对外宣传力度。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提高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基地、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组织专家实施现场技术指导。

下载创建国家级出口木质包装质量安全示范区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建国家级出口木质包装质量安全示范区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