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货丨智慧城市与城市数据运营大全
干货丨智慧城市与城市数据运营
来源:DT财经 时间:2016-06-14 15:44:49 作者:王鹏
PPT干货:五环和六环之间,藏着另一个北京
王鹏:非常有幸跟大家分享一下同衡在智慧城市和城市数据运营方面的感受。
城市规划师是比较另类的角色,我们属于大数据几大门派里的“忽悠派”。我们认为,智慧城市的本质,应该是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城市问题。城市规划师的工作本来就需要集成各种学科知识去解决问题,智慧城市在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上增加了一个ICT技术。
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以数据为核心的“智慧城市”体系结构。针对我国城市发展现状,提出各行业协同实现“感知-应用-共享信息”的模式。
我们的城市数据运营实践,主要包括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城市数据的获取与感知、数据分析以及城市数据实验室与数据平台四个部分。智慧城市在顶层设计方面,应该是帮助政府建立一套数据生态系统。如果缺少这个环节,我们就无法获得所需要的数据。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就是“以问题为导向,以数据为核心”,包括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环节。
我们认为,不同城市和地区,在不同发展阶段下,面临着不同问题。所以,智慧城市建设就是要提供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
我们在数据获取与感知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首先是众包与公众参与,我们搭建了一套包括APP、微信和web等的完整的规划和遗产保护公众参与平台,我们研发了高密度城市数据监测物联网设备等。此外,还包括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
综合以上这些环节,我们以城市数据实验室与数据平台的方式系统运营城市数据,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为政府提供大数据智库方式的决策咨询;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化研发孵化新的产品甚至企业。
案例1:上海城市体征数据云平台
新的数据环境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新的应用方式。我想要介绍的第一个案例,是上海市体征数据云平台。基于城市数据实验室(Urban Data Lab)的构想,我们和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信息中心、上海数慧、北京大学等进行战略合作,尝试开发城市数据平台。
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信息中心拥有上海市政府的各种空间和规划数据,以及交通等实时数据。我们又一起整合了移动运营商的信令数据和互联网公司提供的位置服务(LBS)等行为数据。这些数据一起,形成全新的城市体征数据云平台。
在这个系统中,可以用各种数据分析手段,对上海不同地块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价与分析,包括地块的基本情况、活动时段和居住特征等生态指标。
我们可以就此形成一套新的城市生命体征评价体系。该体系基于新数据,可以感知人在空间中的状态,为城市运行提供实时的诊断。
案例2:北京六环的城乡结合部
另一个案例则是“六环,你比五环多一环”。《五环之歌》想必许多人都知道。而去年,一个名为“六环,你比五环多一环”的艺术展览在北京举行,是艺术家们通过在北京五环与六环之间实地调研访谈所完成的艺术作品。这个地区有什么特点呢?住在北京的人可能都知道,这里是北京城乡结合部,聚集了大量多样的人口,并且城市规划非常混乱。
大家看下面左图,北京五环与六环之间的区域,藏着很多平时看不到的东西。可以说,这些数据里隐藏着“另一个北京”,最穷和最富的人都住在这个区域。而且很少有方法可以知道这里到底住了多少人,以及真正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有一次去一个街道调研,问街道主任:“这个地方有多少人?“回答:“我们的统计是10万人”。但是,下一句话他说:“我估计这个地方得有30万人。”可见,政府对城市现状情况的掌握有多么欠缺,更别说制定出合理的城市政策。
我们现在掌握着北京大量的数据,因此可以对城市的动态变化进行非常深入的描述。我们想了解在北京五环到六环之间的这片城乡结合部地区,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是我们基于手机、出租和公交等几组数据分析,通过机器学习分类得到的几种不同的村庄类型。
我们希望用大数据对不同状态类型进行描述,再用传统数据对结果进行验证。
工作日中,出行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非正规的就业,传统上认为的流动人口,或者来自于农村非正规就业的人口。另一个方向是前往上地、中关村西区就业的高学历人口。
通过数据观察居住在这里的人群,他们工作时间较长,晚上21点到24点是回到居住地的主要时间段。
同时根据我的观察,他们周末出行距离较短或较少出行,休闲活动呈现比较单调的状态。
清华大学博士生盛明洁也对这个地方进行了非常深入的问卷调查,发现:居住在这里的人,他们的日常通勤距离,比北京市居民的通勤距离短,而且学历越低的话,通勤距离则越近。这与我们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结果,较为一致。
数据发现了怎样的另一个北京?首先,数据可以推断五环与六环之间城市边缘区常住人口的规模与构成。其次,数据描述了这些常住人口的职业身份与日常生活状态。
我尤其感觉到,我们还需要关注传统规划中被忽视的城市边缘区的群体,对缺乏统计数据且高度动态化的区域进行精细化描述,通过多维多源数据融合,为城市决策提供支撑。
点击“ 《智慧城市与城市数据运营》 ”查看PPT原文。
作者丨王鹏,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第二篇:大数据与智慧城市[范文]
苏论道:大数据与智慧城市
2015-06-26尚尔刚
6月17日,由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计算机学会苏州分会联合主办的“大数据与智慧城市”主题报告会在苏大本部报告厅隆重举行。报告会由苏大科学技术与产业部常务副部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导朱巧明博士主持,苏州市各区县的经信委、发改委部分领导列席,计算机学会成员和苏大师生约200人出席。
中兴通讯大数据产品资深工程师尚尔刚在报告会上发表了同题演讲,介绍了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的相关技术,以及中兴通讯大数据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实践经验。下文是演讲的精编版。
各位来宾、领导、老师、同学们下午好,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能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的一些知识观点。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大数据的解读;第二部分主要对智慧城市做个简介,第三部分主要分享一下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些具体应用。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麦肯锡:“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业界将大数据的特征归纳为4个“V”(量Volume,多样Variety,价值Value,速Velocity),或者说特点有四个层面:第一,数据体量巨大。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第二,数据类型繁多。比如,网络日志、视频、音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第三,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关于价值下面我们会进一步详细讨论;第四,处理速度快,谷歌的搜索,每月40亿小时的视频,4.25亿Gmail用户,150PB Web索引,却能实现0.25秒搜索出结果,足以看出大数据的处理速度是惊人的快。在大数据时代,三分技术,七分数据,得数据者得天下。无论国内国外目前看都是这样的,国内的有bat三家公司,国外的有谷歌,facebook,亚马逊,苹果等等公司都是因为掌握了大量数据,才成就了今天的巨无霸公司。
第一,情景辅助,操作基础
数据本身被记录下来,并非全部是为了长远的利益所用。很多记录其实发挥的作用是一种操作的基础,脱离了记录,后续的操作将难以进行。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假如我在炒股,突然有个消息,某某地方刮台风了,并且导致了当地损失惨重,那现在我不能快速判断对那些股票是利好那些是利空了,现在大数据可以帮忙。在美国有一家创业公司,研发了一款大数据软件,名字叫沃伦软件,该软件就是基于大量的金融数据,政治事件,交易数据,加以复杂的模型运算,能够快速的给出结果。
第二,情景复原,责任追究
数据记录也是对以前操作过程的一个虚拟备份,记录了各自多方不同的操作过程及次序,乃至不同环节的具体操作内容。这样一种作用可以看作是记录本身最被认可的初始价值。历史上的各种备忘录,金融记录(例如会计),甚至包括历史都是出于这样一种动机来加以记录的。记录让操作的当时情景有了复原的可能性,哪怕只是一种并非完整的复原。这种复原除了纪念意义等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事后的责任追究,是一种奖惩的基础。这样一种作用看似很微小,但却是人类社 会运作的基础。尤其是在连接时代的今天,不同主体之间的交互不断加剧,情景复原会让每个主体对自己的操作更为负责,让各种有效的连接成为一种可能。随着互 联网与线下实际经济行为的日益融合,一次鼠标点击有可能代表着很大的利益转移,结合网络协议的操作记录成为了大家网上操作时承担对应责任的依据。淘宝网鼓励买家与卖家在旺旺上聊天的时候将聊天记录保存下来。在具体的投诉环节,相互之间的聊天记录可以作为一种证据去为自己辩护。而包括中间买方下单,支付款项,卖家发货,快递公司名称以及单号,甚至包括该单在快递过程中的状态,时间,甚至有些快递公司将具体快递员的姓名和电话也记录在内,最后签收的方式 等都被详细的记录下来。所有这些记录发挥了一种情景复原以及事后追究责任的作用,从而确保了交易的正常进行。
第三,情景指引,方向微调
一个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有些时候也会出现一些跟平常不一样的差异所在。当这种差异所代表的数据通过极值等各种方式体现出来的时候,系统本身的原有平衡可能会被打破,内部各方面的环节或资源就有可能跟不上。这个时候适当的外力参与很有必要,以免出现系统崩溃的情况。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执行了很多年,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近几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未来一些年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会逐渐加强,劳动力短缺有可能成为中国的关键问题。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基于各种人口数据的不断变化,适当地进行人口政策的调整已经变成一种必须。但具体怎样调整,则需要根据数据来说话
第四,情景研究,系统优化
对未来的预测功能是目前业界对大数据最看重的价值之一。基于之前记录下来的各种数据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中的规律特征,从而进行系统优化,甚至升级。如果前面的纠偏只是一些相对较小的指引的话,那么基于预测的情景研究和系统优化,则是相对较大的变动。这种基于预测的价值实现对系统(包括个人、企业机构,也包括各种电子性工具)的长远运行来说价值重大,其决定了一个系统是否具有长期的成长性和演变能力。
一个主体(系统)不但要考虑即时的运行,以及下一步的正确操作,更需要考虑长远的运行可能。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各种企业机构之间的竞争非常残酷。如何基于以往的运行数据,对未来的运行模式进行预测,从而提前进行准备或者加以利用、调整,对很多企业机构其实是一种生死存亡的问题。这样一种情况同样适用于国家级别。正因为这一点,目前无论是在企业级别还是国家级别都开始研究、部署大数据。
中国的粮食统计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中国的统计,虽然有组织、有流程、有法律,但中央的统计人员依靠省统计人员,省靠市,市靠县,县靠镇,镇靠村,最后真正干活或上报的是基层兼职的调查人员,由于众所周知的KPI考核导向的原因,层层加码,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个调查数据,而其中国家统计局的人是最不信的。在前两年北京的一个会议上,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讲述了他们是如何做的。他们采用遥感卫星,通过图像识别,把中国所有的耕地标识、计算出来,然后把中国的耕地网格化,对每个网格的耕地抽样进行跟踪、调查和统计,然后按照统计学的原理,计算(或者说估算)出中国整体的整体粮食数据。这种做法是典型采用大数据建模的方法,打破传统流程和组织,直接获得最终的结果。
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司令员林彪要求每天要进行例常的“每日军情汇报”,由值班参谋读出下属各个纵队、师、团用电台报告的当日战况和缴获情况。那几乎是重复着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数据:每支部队歼敌多少、俘虏多少;缴获的火炮、车辆多少,枪支、物资多少……有一天,参谋照例汇报当日的战况,林彪突然打断他:“刚才念的在胡家窝棚那个战斗的缴获,你们听到了吗?”大家都很茫然,因为如此战斗每天都有几十起,不都是差不多一模一样的枯燥数字吗?林彪扫视一周,见无人回答,便接连问了三句:“为什么那里缴获的短枪与长枪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为什么那里缴获和击毁的小车与大车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为什么在那里俘虏和击毙的军官与士兵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林彪司令员大步走向挂满军用地图的墙壁,指着地图上的那个点说:“我猜想,不,我断定!敌人的指挥所就在这里!”果然,部队很快就抓住了敌方的指挥官廖耀湘,并取得这场重要战役的胜利。
第三篇:立体数据“绘制”智慧城市
立体数据“绘制”智慧城市
日期: 2015年11月17日
【文字大小:大 中 小】【打印】【关闭】
□ 金真
“智慧城市是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实现对人、物的感知、控制和智能服务。要做好智慧城市,必须建设好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开发多种软件,挖掘测绘地理数据价值,更好地服务大众。”11月5日,在由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移动测量万里行、智慧中国百城秀”首站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仁谈及智慧城市的建设重点时如是说。
大数据是基础性资源
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中,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渗透到城市的各行各业,给城市管理、服务带来了巨大变革,使“智慧”成为未来城市的建设方向。
2014年,我国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将智慧城市上升为国家级战略规划,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100%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及以上城市、47%的县级及以上城市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在这场席卷大江南北、以智慧为名义的城市升级运动之中,大数据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城市每时每刻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如测绘地理数据、交通流数据、人口流数据、生产数据以及环境监测数据等。这些数据直接反映城市、居民当下的现状,是一种新的、基础性的战略资源,为政府决策与实施、城市的产业布局和规划,城市的运营和管理、经济的发展与升级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的参考依据,在城市运行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李德仁向记者谈及数据的价值时说道:“我们在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夜光进行遥感动态分析时发现,大部分夜光影像处于增长态势,特别是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国,说明这些国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中国的夜光总量超过俄罗斯,成为该区域的第一名。这些夜光数据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是相匹配的,从另一个方面为我们打开一扇经济分析的大门。”
移动测量,立体式采集信息
当前,交通数据、人口数据、政务数据、医疗数据……等海量数据资源撑起智慧城市的大数据框架,实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融合。测绘地理信息作为城市大数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用于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公安、应急、交通、旅游等多个领域,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中,占据举足轻重的支撑地位。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构建时空信息构架,如何快速采集、处理、发布和更新海量的地理信息,一直是测绘科技人员需解决、创新的突出问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表示。
移动测量技术可采集地面二维、三维、实景等数据,还可应用到时下流行的无人机上,实现天地两栖联动移动测量,立体式地采集城市的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丰富了大数据的类型。
李德仁在介绍移动测量的技术特点时表示:“移动测量有别于传统的测绘技术,通过在机动车上装备全球定位、视频、惯性导航、航位推算系统等先进传感器和设备,在车辆高速行进中,快速采集道路及两旁地物的空间位置数据和属性数据。惯导导航技术是移动测量的‘心脏’。上世纪90年代,此项技术一直被国外掌握。我们经过多年研究,于2004年将此项技术应用在移动测量产品上,打破国外在惯性导航等关键技术上的垄断与封锁。”
作为国内率先发明移动测量系统的企业,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晟表示:“除了研制移动测量产品,我们还将云计算技术运用于数据生产、加工环节,构建高效的生产体系;采集200多个城市的实景三维数据,在城市管理、旅游、交通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李维森表示,移动测量是未来测绘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将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扩大数据应用范围
谈及移动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郭晟表示,未来移动测量技术将更加轻便灵活,不仅可以集成到机动车上,也可以集成到轨道车、轮船、飞机等不同的载体上。移动测量会由地面发展到空中,最终形成天地一体化的数据大融合。
数据采集方式的创新也会不断丰富数据应用领域。当前,技术人员已通过车载的移动测量系统,快速获取道路以及两边建筑、物体的位置、属性信息;未来,这些数据会同步存储在云端,经过云端对多源数据的处理、存储、管理、发布,实现数据的共享与服务。这些数据会是高精度电子地图、实景三维地图数据等各种专题数据。这些数据将用于无人驾驶、城市管理等领域。
“目前,我们希望通过移动测量万里行活动,3年内走遍全国200多个城市,将采用巡演、研讨会、案例实地观摩等活动,推广移动测量、实景三维时空信息云平台、大数据融合等前沿科技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促进智慧城市大潮下的新业态的形成与发展,扩展数据应用范围,更好地为智慧城市服务。”郭晟表示。
第四篇:智慧城市与大数据 课程的考试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
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本讲认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关键不在于技术而是老百姓的()是什么,只有满足百姓()的城市才有了“眼睛”。
A.物质 B.需求 C.医疗 D.供给
2.智慧城市从电子政务的角度讲,服务方式转变最核心的一点是从以往工业时代的服务转向以()为工具的服务。
A.数据 B.云计算 C.软件 D.互联网
3.本讲推荐了一本关于大数据取舍之道的书籍,这本书名字叫()。
A.《大数据》 B.《智慧数据》 C.《删除》 D.《取舍之道》
4.本讲认为,“大数据”并不意味着数据越多越好,数据要以是否()为标准。
A.多维 B.高效 C.全面 D.智慧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智慧城市建设要以()的应用为中心,围绕城市发展的重点需求和群众的迫切要求,找准突破口。
A.投资者 B.市民 C.企业 D.管理者
2.本讲认为,数据的流动性增强以后,整个城市就从()和(),向着意义型的城市发展。
A.便捷型城市 B.劳动型城市 C.功能型城市 D.创新型城市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本讲认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数据即将成为重要的产业,未来的服务以数据为底座,因此,要把智慧建立在有意义的数据基础上。
正确 错误
2.本讲提到,数据业务正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辅助型业务。
正确 错误
3.数据与信息不同,信息时代追求的是价值,数据是经过编码解码等反复加工之后,使差异化的成本提高。
正确 错误
4.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主干,数据的高配置利用是大数据时代的主要特征。正确 错误
第五篇:智慧城市的投资运营与评估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智慧城市的投资运营与评估
吴余龙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各位学员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对智慧城市智慧应用做了一些阐述,本节课我们主要是来谈一谈智慧城市投资运营和评估。
在谈智慧城市投资运营和评估之前,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我们从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里面可以看到来支撑智慧城市建设有三大方面,第一就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资运营体系;第二个方面就是智慧城市运营保障体系;第三就是智慧城市的产业体系;第四就是智慧城市的制度标准体系。
所以我们本节课就从智慧城市的产业模式、智慧城市的投资模式、智慧城市的运营模式、和智慧城市的评估体系、智慧城市发展建设等方面的一些问题的总结。
一、“智慧城市”的产业模式
我们第一部分来看智慧城市的产业模式,智慧城市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一个产物,它极有可能推动城市范围内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和节约城市中各种物质和能源的一个投入问题,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城市环境污染,使市场配置资源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改善,劳动的生产率也进一步的提高,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全新发展形态的城市化道路。
所以我们从智慧城市产业带动的机制我们来看这张图,所以我们智慧城市从整体架构里面包括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和服务层,我们在应用层里面包括智慧的产业、智慧的管理、智慧的民生,它促进了两个方面,一个对传统产业的促进,包括先进的制造业和现代的服务业,我们前面谈到了智慧的物流、智慧的旅游,我们通过对智慧城市模式的建设会跟我们传统的产业的业务形态新的创新和新的一些机会,第二个方面就是产业的催生,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我们每一个层,通信层、感知层、数据层、应用层和服务层都会带来很多新的商机,譬如说我们的感知层,我们会有新传感器等产业的突破,我们的通信层会有下一代互联网、移动通信等等,3G、4G这种业务的产生,在数据层我们也会产生云计算、云服务相关的一些产业,所以说产业的带动,通过对传统产业的促进和对新型产业的催生这两个方面形成我们产业带动的新的模式。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所以我们对产业带动的思路里面我们来看一不这个PPT,我们分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先进制造业,通过政策的扶持和产学研一体化来实现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集成,通过企业内部的综合集成应用,加之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应用,促进产业链升级,提升制造业竞争水平;第二个现代服务业,构建优势行业服务能力,打造平台形成资源集聚,通过提供信息平台,整合行业资源,促进物流、旅游、金融等资源的集聚,提升服务能力;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催生了新的行业,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和模式的创新,创造和带动需求,通过智慧城市示范项目,带动全国的市场。
所以我们从产业带动的路径来,我们从产业升级逐渐来看,从生产的制造中心到研发设计中心,到总部基地,到资源的集聚与交易中心,生产的制造中心以劳动力为主,生产的研究中心以知识为主,总部基地形成了集成的管理和服务能力,资源的集聚与交易中心形成了资源的全面的控制力,所以说在生产制造中心它的辐射能力相对是比较弱的,但是从城市的研发设计中心,从制造到创造的过程中它的辐射能力就会增强,当我们形成总部基地它的辐射能力就更强,当形成资源的集聚与交易中心的时候,产生的辐射能力就达到我们所说的前所未有的一个水平,这是我们智慧城市的产生的模式,智慧城市为了扩大它的产业的效益,我们现在有的城市建立了智慧城市相关的应用和产业开发园区,就是我们谈到的一个产业的集聚,未来智慧城市的市场将会是一个庞大的需求的数字。
二、“智慧城市”的投资模式
第二部分我们来讲一讲,智慧城市的投资模式,我们来看看智慧城市项目投资构成的要素。所谓智慧城市的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这样的一个需求模式,所以我们在投资的主体里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投资的主体里面一个是政府,以政府为主体的直接投资是指政府以财政的手段,将资金从其所有者手中筹集起来,再分配给需要资金的建设部门,是这样的一个模式,投资的主体的企业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资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混合投资是指政府和企业均投资建设某项目,政府投资可能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投资,引导性投资,这是混合投资的这种模式。
从收益模式上来看又分成两种,一个叫政府付费,政府付费是指在市场机制下,政府购买私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向企业付费,或者政府将服务外包给社会机构,向社会机构付费,这是政府付费的一种模式;第二收益模式就是市场收费,市场收费是指具备商业运营价值的项目中,运营方提供服务,使用者(企业、社会大众)按市场价格向其付费,就是说我们修建停车场,你进去停车就收费,这就是市场收费。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当我们从投资主体来去选择,我们有这样的一个模式,投资主体的选择首先是要从收益的模式到运营主体的选择到投资主体的选择的这样的一个过程,首先我们要看这样的项目是否具有商业运营价值投资规模,所谓收益模式又分政府付费和市场收费,然后第二就是运营主体的选择上面是否具有商业运营价值服务对象,运营又包括政府经营和企业经营的概念,再就是投资主体的概念,是否具有商业运营价值投资规模,这是投资主体的选择,有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所以说从投资主体的选择、运营主体的选择和收益模式的选择这样的组合我们智慧城市的应用项目的投资。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下模式选择的机制,我们投资主体、运营主体、收益模式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这三个因素的变化和不同组合,加之对项目建设内容分析,会影响模式选择。
下面这个图大家来看一看,通过项目建设内容的分析、项目建设模式的建议、项目主体、运营主体、收益模式这样的一个组合来形成我们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投资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资管理的模式在几种运行的投资模式,譬如说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在,纽约的是政府独自投资建网运营的,新加坡是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建网运营,譬如说我们要东京是运营商独立投资建网运营,就企业投资,然后在台北是政府牵头,运营商建网的BOT的这种模式,然后厦门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一种政府指导(部分投资)运营商投资建网运营的这种模式,这就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资管理过程当中的几个方面。
所以在投资模式的选择上面我们的建议是根据多年来在信息化及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以及对城市经营理论、项目区分理论和公共经济理论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建议智慧城市建设可以采取以下五种方式去进行具体的项目动作,第一种就是政府自建自营;第二种就是服务外包,建设以后服务外包;第三种就是建设转移,就是BT项目,由企业来建设再转移给政府;第四种就是商业建设运营,就是企业投资、企业运营;然后第五种就是特许经营这五种模式。
所谓在投资模式的选择上面我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就是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智慧城市的建设;第二种就是借助市场的力量进行项目的运营和运维,带动本地服务业发展;第三种如需政府投入,尽量采用“建设-转移”的方式,这样来减少财政的一些压力。
这是我们对智慧城市项目的投资运营模式的时候我们给出的一些建议,所以我们从以上的这个表就可以看出来,政府自建自营,它的投资的主体是政府,运营的主体也是政府,收益的形式没有,这就是很多电子政务的项目,第二种譬如说服务外包,投资的主体是政府,运营的主体是企业,政府付费,市场收费,这两种收益模式都是可行的;然后建设转移就是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BT的模式,投资的主体还是政府,运营的主体还是政府,但是收益的模式政府付费,建设转移实质就是企业先行投资垫付,然后项目建设完成后政府回购,资金分期支付的这样的一个模式叫建设转移;第四种模式是商业建设运营,投资的主体是企业,运营的主体是企业,但这个项目是政府倡导的项目,所以说收益模式可以是政府来付一部分费,同时市场也收一部分费,企业投资并通过市场化运作收回投资的一种模式;特许经营的模式投资的主体是企业,运营的主体是企业也可以是政府,收益的模式也是政府付费和市场付费的模式,就是指政府颁发经营的许可,由企业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进行经营,这是我们谈到的智慧城市的投资模式。
三、“智慧城市”的运营模式
第三部分我们再谈一下智慧城市的运营模式,前面我们也提到了智慧城市项目的运营的主体包括三种方式,第一就是政府;第二就是企业;第三就是混合经营。
所以它的基本原则有三种,一种就是政府主导的市场运作的原则,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的原则,健全法制,防范风险的原则,这就是在运营里面的基本原则。政府特别是在公共服务的范畴要逐渐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然后它的原则里面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风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原则。
所以说这张图里面,建设运作机制集成模型里面我们谈智慧城市在政府、企业和市民这个角度来看它的决策,市民就是感知智慧城市、享受智慧城市的生活,政府作为一个专门机构来立法、保障和统筹,然后企业就是产业联盟、多方投资、创新平台,实现智慧城市的整体价值,这是建设运营的一种机制。
但建设和运营的组织里面我们来看一看,首先智慧城市在建设的过程当中,智慧城市建设要设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或者是说委员会,然后要有智慧城市的专家咨询委员会,要有专门建设管理的一个办公室来支撑总体规划设计组、重点项目建设管理组,还有智慧城市的经济运行管理、创新技术促进管理、城市运行管理、市民融合服务管理和慧智的运行维护管理等方方面面。
所以说我们在城市运营的过程当中核心的每个城市是要建立一个智慧城市的运营管理中心,它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枢纽,负责智慧城市的日常运营和管理的一些工作,从这个图里可以看出来,它由网络通讯中心、感知中心、数据管理中心、云计算中心、融合服务管理中心和投资合作管理中心组成,既有技术又可持续的管理和服务。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下智慧城市的运营管理的组织,智慧城市的运营管理组织包括以下几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智慧经济运行管理的组织主要是负责城市经济运行和决策;智慧产业促进管理组织负责探索智慧产业发展的路径和创新技术应用和拓展;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的组织负责准确的搜集、分析、整合、处理有关智慧城市应用的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的管理;而市民融合服务管理组织负责市民服务的管理和运营。智慧城市的运行维护管理组织负责云服务中心、感知中心、通信中心的运行维护等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管理和运营;这和我们上面谈到的智慧城市的运营中心是一致的。
四、“智慧城市”的评估体系
接下来我们再来谈第四个方面,就是智慧城市的评估体系。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当中,智慧城市的运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管理环节,它有利于我们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持续改进,同时也可以推进我们智慧城市的有效建设,把握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方向,所以说根据智慧城市的主要功能和智慧城市的五大主题任务我们把智慧城市分成为六大评估体系,六大评估指标,可以建立一级指标、二指标级和三级指标,来组成的三层指标体系结构,其中的一级指标就包括经济的活力、城市的通畅性、市民的素质、公共服务的能力、环境的友好性、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等六个指标,这和我们前面谈到的智慧城市建设的主题任务是相对应的,按照指标体系我们可以评估智慧城市的发展阶段,我们来评估智慧城市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同时也来评估智慧城市发展的成熟度的问题。
我们来看这张图,这张图基本反映了我们智慧城市的绩效评估的比较全面的体系模型,在中间的圆圈部分描述的就是智慧城市的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刚才谈到的经济活力、环境友好性、便捷通畅性等等,在外围我们是个个分项应用的评估指标体系,比如说智慧政务的评估指标、智慧社区的评估指标、智慧物流的评估指标、智慧医疗的评估指标、智慧城市管理的评估指标、智慧交通的评估指标等等各个方面,这样的指标体系通过对城市的一级指标体系的构建来带动各个分项应用的指标体系的建立。
所以我们再来简单的看一下我们智慧城市的综合的评估的指标体系,第一部分就是经济活力,我们来看待一个城市的经济活力主要要考核它几个方面,一个就是创新的精神、创业的精神、经济的形象与商标、生产的效率、劳工力市场的灵活性、产业的国际化程度等等来去看待城市经济活力,第二个就是便捷通畅性,主要是谈到这个城市交通运输的能力和出行便捷性的能力,所以它里面的几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稳定的、安全的、创新的交通系统、信息通信系统的基础设施等等这些内容来把城市的物理的和通信的这样的一个通畅性、便捷性描述出来,一个智慧的城市必须要有一定素质的市民,所以说我们来评估智慧城市的智慧度的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时候我们也有考核这个城市的市民的基本素质,包括他的学历、适应性、创造性、公共生活的参与度等等方面,第四个方面就是公共管理的能力、公共服务的能力,政府透的明度、政府政策的有效性、公共和社会服务水平、决策中的公众参与程度等等这些方面,智慧城市的环境友好性也是我们在智慧城市评估当中的重要方面,污染、环境保护的程度、可持续的资源管理、创造出来有吸引力的自然条件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我们指的环境友好性;智慧城市最终极的目标是创造市民幸福的生活,所以说幸福指数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些主要,文化的设施、医疗的条件、个人的安全、住房的条件、教育和条件、城市的旅游吸引力、社会和凝聚力等等这些方面就是我们智慧城市的评估指标的二级指标。
我们智慧城市评估的基本程序是什么?就是通过制定指标,确定评估方案,然后实施评估,最后通过评估的结果开展结果有应用,来持续改进我们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指导我们智慧城市的发展,所以制定评估方案的过程里面就包括确定评估对象、评估的主体、评估的内容、评估的标准、评估的周期、评估的方法,实施评估就是参照评估体系的指标和标准,全面收集准确的数据,整理、加工、处理信息并做出评估结论,运用评估结果改进就是完善调整就评估指标体系,促进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加强智慧城市的掌控能力,改进智慧城市的管理工作,通过智慧城市的绩效评估来达到我们智慧城市建设的持续改进的一个目的。
这张图是我们绩效评估的实施流程,其实前面也简单的已经讲到了,主要是指评估的实施流程,制定评估计划,成立评估专家组,审核指标内容,开展指标考核,公众评议、专家评估,出具评估报告,结果运用,前面已经提到了,这一节就是我们讲了智慧城市的整个绩效评估体系的一个基本情况。
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与问题总结
第五部分我们再来介绍一下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和问题的总结智慧城市在建设的过程当中我们有几个方面的规划是必须的,第一部分就是信息安全的规划,信息安全包括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要建立安全的基础设施,实现安全技术防护的体系和分层防御体系的建设,通过共性的保护和个性的保护实现我们智慧城市的整个安全的规划,当然安全的规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我们城市本身的安全和信息的安全,这样的策略的制定都需要专题来讨论。
然后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当中有很多难点的分析,我们来看一看,先说智慧城市建设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设施的建设统筹问题是我们智慧城市建设当中比较难以协调的一些事情;第二个就是智慧城市的城市的管理体制和理念的创新问题,尽管我们谈智慧城市是新理念支撑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下的新模式,但真正城市管理体制和理念的创新是一个庞大的运行系统,需要方方面面来去执行城市管理的体制和机制的创新问题;第三个就是公众的信息能力和素质,智慧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城市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所以我们市民的自信能力决定了我们智慧城市自信系统和应用系统的执行效率和服务能力的发挥;第四个方面就是资金的投入和整个建设模式的创新问题,每一个智慧城市建设都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不管采用一个什么样的投资模式,所以说资本和金融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当中是一个永远值得探讨的主题;第五个方面就是人才的保障,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当中需要有大量的创新人才来去实现我们创新的智慧城市应用,但是现在我们人才的保障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上主要问题,我们说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就是人才,所以说在智慧城市整个建设过程当中的难点总结出来的这五个方面不一定很全面,但是它主要是从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人才保障、服务对象的回应能力、管理的体制机制等等方面做了一些分析。
再来看一下智慧城市整体发展的策略,我们分成产业发展策略、管理发展策略、民生发展策略、基础发展策略,我们来简单看一下几个方面,从产业发展策略上面,首先我们在优化产业布局,催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促进城市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从城市管理的发展策略上面,我们要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城市运行和管理,迅速的提升城市功能和管理现代化的水平。
然后从民生发展的角度来说,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逐渐形成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系统的推进民生的幸福工程,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市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增强广大市民的幸福感,这是我们智慧城市的民生发展的一个主要策略;再就看一下我们基础发展的策略,就是基础设施方面,进一步实施网络基础设施的项目投入,全面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形成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推进通信设施网络的集约化建设,这四个方面就是我们智慧城市从产业的角度、从城市管理的角度、从民生服务的角度、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去看待我们智慧城市整体发展的几个策略问题。
但智慧城市的发展所谓的智慧,我这里提到了每城市用中医强生的这种理论来去看待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首先我们不是说有很多城市病吗,首先我们要看病治病,梳理城市不智慧管理和服务,来把这些发病治病解决掉这些城市的基本问题;第二个层次就是修正调理,建设解决热点问题的智慧化项目,让这个城市更智慧,在修正调理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建设解决热点问题的智慧化项目,解决交通问题、民生医疗问题、教育问题、养老问题的这些智慧化项目,就是我们对城市修正调理的过程;第三个层次就是保持养护,不断的完善基础设施和智慧化的运营,智慧城市在运行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要不断的的去投入,需用要持续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化的运营;第四个层次就是强身健体,让城市更具竞争力;第五个层次就是持续的发展,我们通过持续的改进,不断的创新建立新的城市运行模式,所以说智慧城市的建设给我们各个地方政府都带来了很多新发展机遇。
我们再来看一下智慧城市的建设给我们带来哪能机遇和有利的一面,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我国城市化建设和发展,我们来看一下,我们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来摆脱发展的困境。对水、土地、布局进行科学的规划,克服人口膨胀、资源不足、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这是智慧城市谈到的主题任务。所以我们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以上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整个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实施全方位的智慧管理,将能增加城市的发展红利2.5到3倍,这是非常大的一个数字,所以说我们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可以摆脱城市发展的一个困境。
第二个就是提升管理的效率,电子政务、智能交通都将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运行效率,所以说有研究机构研究显示,如果把政府的表格全部电子化,它将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这是我们政府运行效率给我们带来的GDP的提升;第三个方面就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智慧城市建设借助新型技术将电子政务等延伸到街道、社区和乡村,所以说它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这是我们讲的有利于我国城市化的建设。
智慧城市的建设同时有利于创造新的城市经济增长点,我们来看一看,它主要从两个主要来阐述,第一就是培育新兴的产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将会带动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银行、智慧电网、智慧政府、智慧学校、智慧农业、智慧环保、智慧建筑等很多方面的新兴产业发展,这就是我们前面产来带动里面提到的,所以说据有关专家预测,相关的产业可带动至少1万亿的消费,为我国GDP带来新的增长点,第二个方面就是带动社会就业增加,有研究机构研究表明,中国在“智慧医疗”基础设施方面投入300亿人民币,将可以直接和间接创造近16万就业岗位,其中大部分是面向大学生的知识型就业岗位。而这些人的消费,则又可以创造20万个服务业工作岗位,这是从就业方面来去看待我们对经济的支撑。
智慧城市建设有又利于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发展方式的转型我们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生产方式转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促使智慧技术改造传统的产业,我们在产业带动里面也提到了,调查表明,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的投入产出比是1:4,有些领域甚至达到1:20,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现在的电子商务的发给我们带来的收益。第二个主要就是消费方式的转型,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推进绿色的消费,促进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推进节能减排,国际经验表明,智慧的革命将大量减少森林资源消耗,智慧交通、电网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等可以降低能源的损耗和废气排放10%以上。
接下来我们再来谈智慧城市的设有利于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大家来看一看,我们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是什么?智慧城市的建设以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为技术支撑,这些技术是发展“绿色经济”的一个基础,当前,各发达国家正全力进行战略的布局以抢占新一轮信息产业制高点,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Smart City已达一千多个,未来还会以每年近20%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这些数据都是我们从一个国家级的专家里面拿到的内容。
奥巴马就说,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所以说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利于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
智慧城市建设也有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人们为了生存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居留于城市。我前面也提到城市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从城市起源里面我谈到了这个,所以说智慧城市的建设,将影响人们的生活、娱乐、工作、社交等几乎一切行为方式,营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医疗将使得居民身心健康得到及时有效护理;智能交通将使出行更为顺畅;智慧食品供应链使得居民能够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智能家居给居民营造一个安全、智能、舒心惬意的家庭环境,所以说智慧城市也是我们居民生活的一个新体验。
最后一个方面我来讲一下智慧城市建设的总结和思考,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智慧城市不仅要改变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同时它也要改变城市生产方式,以此来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对智慧城市的总结;但我们要思考一些问题,建设智慧城市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主导,需要技术的创新和金融的创新,需要统一的标准和完善的法规来去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和发展;我们还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在中国有近百家城市在提智慧城市,而且有很多的城市把智慧城市建设都纳入了十二五的规划当中,所以说我们在发展智慧城市的时候,也要防止一哄而起的现象,不要急于求成,理要防止炒作概念,而且也有防止把一些无关的概念都装到智慧城市的概念里面去,所以说我们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要目标清楚,我认为智慧城市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城市的市民生活更幸福,城市的经济发展更有竞争力;接下来还有一个思考就是智慧城市的建设要重点关注民族产业的发展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自主创新,要突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我们城市发展阶段的差异性,中国在建设智慧城市它的环境和西方在建设智慧城市的环是不一样的,同时我们要特别强调智慧城市建设的安全。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同学们,我们今天从四个方面给大家解读了智慧城市的概念,通过对国内外智慧城市的一些建设案例的分析来阐述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的路径,由于水平有限,不免有一些地方讲的不对,和错误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指正和谅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