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新课改现状与对策
农村小学新课改现状与对策
学员:郭海军
新课改在农村小学实施为什么会步履艰难,进展现状为何不容乐观?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我对农村小学实施的新课改情况进行认真剖析,存在以下现状:
一、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调控力度不够,农村小学参与新课改缺乏主动性,新课改是一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然而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中小学新课改关注、重视、支持得不够,导致农村中小学新课改的经费投入、政策保障、教研氛围等举步维艰。
农村中小学新课改由于受教学硬件、资金、师资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四个一”(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巴)教学基础之上,制约了新课改的进程和质量。因而,迫切需要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肩负职责,把落实农村中小学新课改作为提升贫困地区民族素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育贫困地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持续发展力的重要举措,构建农村中小学新课改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由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调控力度不够,农村中小学也无力为新课改提供必须的经费、硬件设施等后勤保障,导致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没有把新课改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学校的新课改实践工作自然就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工作方向不清楚,目标不明确,思路不清晰,缺乏主动性,以至于新课改工作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二、农村小学教师边缘化严重,教师参与新课改缺乏积极性 农村小学教师边缘化的原因:一是长期以来的向城镇“一边倒”思想,导致广大农村小学教师遭到有意或无意的忽视,教师得到提高培训的机会少。二是整体素质不高,学科结构不合理。从年龄上看,存在“两多一少”,即是年老的多、中年的多、年轻的少;从学科结构上看,英语、音、体、美学科教师很少。三是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城乡学校环境条件差距悬殊,农村小学教师受利益驱动,工作不安心、不卖力,而是千方百计想调入城区学校。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控制这一倾向,只简单地采取招考的措施,又从农村学校挖走了大批优秀的教师,导致农村教师队伍更加呈现不稳定态势。四是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理论学习不够,观念更新难,教学科研水准偏低。虽然教师都参加了新课改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但是想让教师仅凭这些培训就全部掌握新课改的理念及其内涵,是很难的,也是做不到的,这种集中培训只能起抛砖引玉之功效,需要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思考,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但是,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教育理论的教师却很少。一方面教师由于不安心在农村工作,参加培训之后,没有多少人认真拿起新课改的理论进行研究学习,上进心强的,也就是在写论文时摘抄一些新课改的理论,以充实其论文内容而矣。另一方面,传统的教育理念已在教师的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即便是年轻教师,短期也难改变,需要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新课改中进行一次深刻的思想脱变——洗脑。
教育的根本差异是资源的差异,教师则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但由于农村地处偏僻、生活环境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村小学教师待遇低下,造成大量优秀教师外流,这对于农村小学的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农村小学新课改也就成了没有领头的羊群。即便是没有调走的教师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除了把教学任务完成之外,没有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
三、农民对教育改革的茫然,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上升
农民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因而产生对政府的强烈依赖性。特别是国家的人事分配制度、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在贫困地区农村掀起了外出打工热潮,农民送子女读书的热情减弱。在许多农村家长的心里总认为:上初中后读职业学校没有工作分配,上高中后考上大学的寥寥无几,况且上高中还要有经济实力。面对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他们退缩了,有的还在心里盘算:上学需要钱,找工作需要钱,最后结婚还需要钱。贫困无助让他们远离了知识。特别是出现外出打工热潮之后,一些没有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也外出打工。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发展较快,许多人的经济收入与其受教育程度不成正比,使新的“读书无用论”不断蔓延,助长了不少家长“不学文化照样挣钱”的偏见,不少人认为,读书时间越长越吃亏。同时,随招生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不少家庭感到孩子考上了也无钱送,就是借钱送进了中专或大学,分配时工作安排也成问题。因此,读书无望助长了家长对子女读书问题的不重视,也造成了农村小学生的厌学情绪上升的重要原因。面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现状下,要转变农村学生家长的观念、对农村厌学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做入学动员工作是很难的,有时甚至是无力的。因为农村家长观念的转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使他们没有时间看书,贫困使他们没有多余的钱买书,文化水平的限制使他们看不懂书。从而造成家长不重视子女读书、学生厌学情绪上升现象。
二、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新课改的对策 1.加大政府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异
采取保障措施,制定出完善的城乡教师流动计划,发挥优秀教师在薄弱学校的拉动效应。添置完善教学设施,优化农村小学教学条件。2.加大培训力度,正确把握教改方向
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改变传统的“传声”式的集中培训,多想办法“请进来”,让经验丰富的教师现身说课。要“走出去”学习,多向他人,特别是新课改已取得一定经验的学校教师取经,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扬优补缺,取长补短”。
3.改革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
在教师评价上,关注教师的发展。重新摆正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鼓励教师终身学习,以学历提高促能力提高,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引导教师把教室作为课改的实验室,把教学作为师生交往互动、民主对话的过程。
新课改已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农村小学的新课改问题将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下逐步得到解决,农村小学的教育也将随着“三农”问题的解决不断发展。坚定新课改的步伐,一定能实现农村教育振兴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第二篇:新课改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
新课改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
杨再鸿
【摘要】
随着新一轮的课改春风席卷农村中小学的课程,从而全面展开。课改对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尤其对英语教学来说,情况更是如此。课程改革引发了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影响了课改深入的实施。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现状 课改
一、现状
随着新一轮的课改春风席卷农村中小学的课程全面展开,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一直以来较差。在课改阶段,如何稳步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目前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英语,怕学英语,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对初中英语教学影响极大,危害慎重。出现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有:一是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受到社会一些谬论“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二是学生农村大多数是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现象比较多,甚至是后进生处存在叛逆的心理,造成大面积掉队现象,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1、学生分析:
现在在新的课改理念中提倡教学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老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但在调查访问中发现很多农村学校的英语课堂上始终是极少数人在和老师配合,小组展示的‘老师’在上面讲的没有了指望,下面听的学生也没了兴趣,学生说不出个之所以燃来。尤其是初中语法较多,内容抽象枯燥乏味。本身有些抽象的语法老师在讲的时候都不够清晰,更何况学生讲呢。且学生自觉性较差.同时这也给老师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性。
2、教材分析:
全国上下开展新课程改革,其目的就在于高标准要求教师、高标准要求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是我们希望的方向和目标。但从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来说,是以城市学生为主体的,从而忽略了农村的实际情况。城镇学校的教师感觉教材适中;而农村很多英语教师的感觉是教材容量大、灵活多变,有些内容不适合农村学生,从而使他们掌握起来困难。假如农村英语教材能从农村的现实出发,走普通化道路,我们农村的英语教育会和现在一样吗?
3、英语教学环境:
虽然在课改的春风下,很多农村学校教学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普遍还是落后的,老师上课的教具还停留在课本、粉笔、教鞭等传统的程度,稍微先进的教具就是录音机。这些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缺乏良好的学习和应用英语的氛围。且由于学生家庭经济的能力限制,学生课外查阅资料条件都没有具备。而更是学生把学英语的时间放在了课堂上,老师引导了他们就说,老师下课了英语学习也就结束了。至于校园英语广播、图书、板报、展开英语角等丰富校园英语氛围的因素很少甚至就没有。要说有而且能算上的就是每学期由上级机构组织的英语竞赛。像多媒体教学等信息化技术正逐一落实和完善,但很多农村学校还不能充分的利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4、教师分析:
(1)教学模式上的转变。教师从传统模式转变为课改模式,大多数还不适应。而在一节英语课的时间把握度总是不够。尤其是谈及语法知识点的时候时间不够用。滔滔不绝地在上面讲,学生不厌其烦地在下面抄笔记。目前还有这样一种现象理念是“教学要少而精、不搞花样。”在九年级的学习都以中考分数为主,以前七年级八年级时一部分老师还搞一些花絮,比如独学、对学、合学、展示、评价中的六步三查法。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而到了九年级几乎全部回归了传统。抓成绩质量”这段话其实道出了目前农村初中英语尤其是高年级英语教学的现状,是一句很真的话。
(2)英语教师培训状况。在农村学校中都有这样一个现象,都想往县城里调,且教师流动性大。农村学校本身就缺乏专业的英语老师,并很少有进修和培训的机会。缺乏对课改新理念的充分认识与把握,更谈不上把它应用实践教学中。在调查中大多数的英语老师培训过,次数不多、时间不长,而且多以县上培训为主,专业培训示范课很少,理论性一堆,效果不明显。确实英语老师的付出真的很多,但从成绩却不尽如人意,都形成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
二、原因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学校的交通设施条件差且偏远等,何况老师的配置不协调。在农村英语专业的老师有,但很少。像小学这情况更多。非专业老师带英语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在业务素质上就出现了差距。而小学大多注重语文和数学成绩质量升学率。而忽视英语教育的启蒙。有的甚至英语课被占了。同时老师还不能很好的使用。再有农村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投资有限。另外学生家庭自身经济条件,存在留守儿童现象、甚至出现一些自己自足现象等,总之,与县城对比农村教学的落后使得我们整个教育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三、对策
1、加强英语老师的业务培训,进而改变传统理念
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更能有效推动和促进中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个性品质得到和谐发展的、德育智育潜能得到有效激发的符合素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建设小组文化,培养小组长和大组长。
树立小组学科标兵,带动组内学习,并长期给大组长和小组长进行培训和展示。如在独学、对学、合学、展示、评价行为动作、语言表达、书写规范都要进行严格要求。
3、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首先要从兴趣着手,学英语更是如此。只有保持学习兴趣,才能加速应用英语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历来都是一个具有挑战性。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度过,如一个小幽默、一个小谜语、一次小游戏,甚至一首歌曲都会让他们感到无比的乐趣。可运用爱剪辑软件制作一定的英语录制视屏或英语趣配英,让学生反复练习表演。这也增加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只有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才会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深刻,永久不忘,在这过程中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兴趣更浓。
4、处理师生关系:
犹如纵使学生练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处理好师生关系有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出努力。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在课堂生属于师生关系,课下把学生当做朋友,恩威并重。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此让他们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主动的学习,是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的开展,从而创建忽有效的学习氛围。
5、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以及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应用各种手段,最大程度低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语言应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同时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
总之,农村英语教学发展的道路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前景是乐观,困难是暂时的。我相信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下,在相应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把新课程理念逐步应用于农村的教学实践,对初中英语教学方法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改进,进而形成具有农村教学特色的方式,以不断提高目前还很落后的农村教学。同时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不断反思与总结,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第三篇: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与对策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及其对策
福建省光泽县增坊小学陈志求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使学生受到情感陶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吕淑湘同志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却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外阅读资源贫乏,涉及的范围十分窄,造成学生阅读能力的局限性。一方面在我们农村小学中普遍没有能力构建图书室,另一方面农村学生家庭经济不宽裕,所以大多不愿意为孩子买课外读物。在大部分家长与学生的思想里,形成了优秀的作文等同于课外书籍这一狭隘的概念,为了提高作文的能力,更为了考试,只好针对性的买些作文书,所以学生平时阅读的内容,作文类占70%以上,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等。
二.有的学校虽构建了图书角、图书厨柜,但也只是摆设,为检查所需。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好书读,也就没兴趣读;当然也不会挤时间去读,即使偶尔一读,目的不明,方法也就不当。
1.没有好书读。因为多数图书角、图书厨柜只是摆设,哪有小学生喜闻乐见、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家中更不用说有藏书,有合适的书。
2.没兴趣读。书厨、柜中只有一些陈旧的,摆设的书,学生阅读就没有乐趣,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没有收获,所以不想读。同时随着电视、网络等有声媒体的普及,几乎占去了学生所有课外阅读的时间。学生哪会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
3.没有时间读。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的应试教育,单一的评价手段,导致语文教师过分看重考试检测的成绩,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都局限于教材内容,大量的练习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不能立竿见影出成绩的课外阅读理所当然地受到忽视,数学教师的重视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了。
4.有的学生虽能调控课外阅读的时间,但目的不明、方法不当。学生们认为,看课外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考出好成绩,赢得教师与家长的表扬,只有极少数学生是为了增长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因而,在阅读中流于形式,重于情节,大都是囫囵吞枣,粗粗浏览,很少品味其中的语文,更不用说关注内容是如何表达的;也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部分学生有做笔记,也无非是摘抄些所谓好词佳句。
针对上述问题,要在农村小学生中广泛、深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与能力。我们根据学校实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有书读。首先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建立校园图书馆,成立“书香读书社”;购买了上万册小学生喜闻乐见、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并对图书分门别类,把它分成中外名著长篇小说类、童话类、寓言类、民间故事类,科技类,历史典籍类,道德精品类,学习工具类等等,方便学生借阅。其次我们通过告家长一封信、家访、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家长多为孩子买课外读物,现在很多高年级学生的藏书量达到80册以上。再次我们还建立班级图书小屋,让孩子们每天早晨、中午、课间、放学的时间都能有图书借阅,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图书交流制度,让图书动起来,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孩子能看到更多的课外书。
二、让学生有好书读。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制定了各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如二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为《一千零一夜故事》(注音版)《豪夫童话》(注音版);三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为《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故事》《爱丽斯漫游奇境》《汤姆叔叔的小屋》。与此同时我们考虑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差异性,我们还向学生推荐了一部分的选读书目,如《会飞的房子》《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舒克和贝塔历险记》《汤姆叔叔的小屋》《福尔摩斯探案选》《月亮宝石》等。这些课外读物不仅思想健康,学生阅读后能使他们从中 1
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同时又考虑到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有一定的趣味性,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考虑的学生阅读的广度,各方面的书籍都有。
三、让学生有时间读。留给学生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是落实课外阅读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优化课堂,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抛弃机械重复的习题训练,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有足够的精力进行课外阅读。另一方面,我们还建立了课外阅读时间保障机制,即每天午间12:20至13;00为课外阅读时间段(我校90%的学生为寄宿生或寄午生),在此时间段中,全体学生可在舒缓的音乐旋律中阅读,很多学生完全沉浸在图书所描绘的情境中,快乐地享受着阅读所带来的无穷乐趣。此外我们还将每周一、三、五的早会课,定为课外阅读反馈交流时间;并从地方课程中开辟一节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极大的保障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四、让学生好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而且学生对课外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1.成立“书香读书社”。为了满足部分课外阅读量大、能力强的学生,我们特别成立了“书香读书社”,定期组织他们开展读书交流探讨等活动,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阅读需求,提升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2.建立“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评选制度。学校制定了“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评选标准,每学期进行一次评选,在评选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爱读书、会读书的学生和班级。
3.榜样激励。教师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喜爱读书的例子,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此同时我们还以身边的教师和爱读书、会读书的学生为榜样,在校园的醒目处粘贴教师的读书寄语及学生的读书感言。让学生以身边的人为榜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建立课外阅读考级制度。榜样的激励力量是暂时的,为了长久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我们特地为学生创建“增坊小学课外阅读考级制度”。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设立了七个等级,每个等级都规定了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以及优秀古诗词背诵篇目等,每学期初制定本学期的课外阅读考级计划,平时由语文教师不定期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期末各学生根据自己一学期的读书情况,向语文教师提出相应的级别考级申请。然后由学校考级委员会组织考核,考核内容为必读书目、部分选读书目和优秀古诗词。考核通过的学生予以公示并发给相应的等级证书。
5.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我们在学校和班级均设立了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栏,展示学生近期的优秀读书记录卡、心得卡以及课外阅读小报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让学生会读书。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教给学生恰当的读书方法,还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的需求,1、结合平时课堂教学传授读书方法。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也很好。
2、设立课外阅读指导课。为了确保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我们从地方课程中抽出一节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从而保证了每个年段每周都有一课时的课外阅读指导,我们根据书籍自身特点,每个班级的不同情况和重点训练项目的不同要求,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种不同类型的课外阅读指导课。
1)读物推荐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推荐课外读物,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读书方法指导课,这种课型主要解决怎么读的问题,引导学生将课内习得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之中,做到“同类一得,一法能用多篇”。
3)成果展示课。这种课型是在学生对一本书广泛深入地阅读的基础上,江报自己的阅读收获。
4)阅读交流课,这种课型组织学生交流学生课外阅读的收获与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的文章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5)欣赏课。这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一种课型,通过语言,借助录音、音乐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某一片段、章节或语言的表达。
当学生有适合的书籍可读,有充裕的时间去读,有浓浓的兴趣爱读;当我们的学生或在校园的草坪上,或在浓密的树荫下,或在教室的一角捧着一本本散发着淡淡书香的课外读物津津有味、摇头晃脑地阅读欣赏时;当我们的学生会随着书中所描绘的情节或伤心流泪,或高兴大笑,或激动叫好之时,我们的课外阅读工作就真正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让好书伴我成长,让阅读成为习惯”是我们课外阅读的口号,也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第四篇: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小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水平低下,这无疑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这一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以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本文着重从农村作文教学现状及成因和农村作文教学的具体对策(习作教学规律、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法)两大方面阐述了笔者对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初步理解与实践。关键词:农村小学 作文 求实 创新 特色 正文:
笔者在农村基层小学执教语文进二十年之久,对目前农村小学的语文作文教学状况有一个较为细致的掌握。总的说来,大部分农村小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是仿写作文,事情一样,只是改变人物,第二是背优秀作文,通过采用与优秀作文中相同的句式和结构,以期获得高分。还有就是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甚至是抄袭优秀作文选上的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农村的教育也开始受到了重视,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与城市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体现在作文水平的差异上。针对这一点,我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当前农村小学作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一些改善方法。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农村小学中,对于作文写作,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很多都抱着消极甚至厌恶的情绪。例如:学校要组织开展活动,教师刚通知完,就有学生私下议论:“活动以后,不知要不要作文,如果要作文,我宁愿不搞活动。”而一部分语文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表示 “当语文教师实在是太累了,看着那堆写得乱七八糟的作文我就头疼,如果不用批改作文,我们语文教师就轻松多了。”因此就造成了很多学生惧怕写作文,而语文教师则害怕改作文的现象。
根据笔者多年的执教经验,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之所以存在如此大的困难,而且学生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比城市的学生,农村的小学生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其见识、眼界都比城市的学生狭窄得多。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农村的学生在校内能利用的资源有限。城市的学生在校内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图书等手段获得大量的课外知识,而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还很难。第二就是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农村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而作文是一个充分考察学生知识面和想象力的过程,农村小学生缺乏宽阔的知识面,也没有一个拓宽想象力的渠道,于是出现了本文前面所提到的现象。
(二)就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其对作文的理解和所具备的的文学素养就比较缺乏,在教学过程也不重视作文的教学。农村的学生因为经济条件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其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那老师就在提高他们作文能力的过程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低跟他们的老师不无关系。在上作文课时,教师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本有的一点作文兴趣,被这一大套高标准产生畏难情绪,灰了心,以后见了作文就头痛。另外,很多语文教师把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并且尽心尽力地去教完教好,因为它与考试有极重要又很明显的关系。而把教作文当作软任务,也就是说,多教几次作文,少教几次作文都无防。当然,这和目前的应试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一味为考试而写作,势必使学生失去了对写作的热情。
(三)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而在农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亲都认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何必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呢?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养成的致命一击。当然,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有时也是力不从心的。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对策
(一)改变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
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老师和学生首先就要改变对于作文的根本认识。一方面,老师要认识到作文不仅是学生在今后的应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项科目,而且也是将来学生融入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技能。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并不是逼着自己去写一些辞藻华丽的语言,而是只要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亲自去过的地方,稍加回忆,再通过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让其他人也能分享这一过程。只有先从思想上转变农村师生对于作文的认识,才能通过其他的方法一步步的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充分利用农村所具有的特色,以补充农村学生的不足。
农村的小学生虽然在其他课外知识方面比不上城市的方面,但他们从小就生活在农村这个原生态的大自然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资源等待他们去发现,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些都是城市学生所不具有的。但这要求学生在平时充分的观察大自然,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点,教会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和中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就在习作的就有话可说,作文也充满了真情实感。
(三)充分利用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教师要充分利用批改、指导、朗读范文等手段,提高学生们对于作文的兴趣。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而作为小学生,其自尊心都比较强,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鼓励,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中中的进步,都应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并且,在课堂上,充分表扬学生的亮点,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自然,学生就会喜欢上这一过程。
当然,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除了发现学生的亮点外,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提到确实的提高;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总之,想要改善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单靠学生或者老师是无法完成的,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老师们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小学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让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同时广大农村小学生也应自觉地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拓宽写作题材,勤于练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那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必将闯出一番新天地。
[1] 郭晓莉.农村小学语文新课改实施中的问题探析[J].教学园地,2011,14:69-71 [2] 李振华.浅谈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J].读与写,2012(9)161-149
第五篇:浅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doc
浅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工作单位:上高县塔下中心小学 作者姓名:董友林 学科:小学思品
【摘要】: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现状;对策
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从近年从事德育教学工作切身体会,从农村孩子所处的环境特点与当前农村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不良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对农村德育工作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得到了改善和加强,取得的成绩是主流,但我们必须看到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据笔者调查,大多数农村小学重智育轻德育,重形式轻效果,重校内轻校外,重灌输轻导行的不良现象依然存在。以致学校育人观念淡化,德育工作弱化,学生道德素质退化。一些小学生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小小年纪不思进取,贪图享受,厌学逃学,进出娱乐场所,盗窃斗欧,违纪违法事件时有所闻。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道德失范。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导向的模糊和新的适用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复杂的社会情况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西方腐朽没落的生活观念的渗入和社会消极现象的存在给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2、周边环境失调。学校是育人的殿堂,不但需要健康向上的内部环境,而且需要和谐净化的外部环境。目前学校周边的环境与学校育人要求很不协调,特别是集镇学校周边的环境令人担忧。据了解,有的集镇无证录象室、桌球室、游戏机室遍布隐蔽的角落,校园门前的摊点驱之不去,还有的以私人营利为目的,出租黄色书刊和光盘。所有这些失调失控的环境,无疑对涉世不深,自控力差,易受暗示的青少年学生产生诱惑和影响,这也是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诱因之一。
3、家庭教育失当。据调查分析:大多数青少年的品行不良、违法犯罪与家庭教育失当有很大关系。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家庭结构破裂,家庭破裂的孩子得不到亲情的温暖和应有的管束,容易受坏人的引诱和利用,进而走向邪路;二是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一些家庭满足不了需要,铤而走险行为在极少数青少年中便时有发生;三是部分家庭言行不检,对社会怨气多,沉缅于赌博、和声色犬马之中,对学生负面影响很大;四是隔代管理。在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外出打工经商的学生家长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大多数交给祖父母、外祖父母代管或托亲朋照看,有的学生甚至独自留守,这些“留守少年”,离开了父母的教养,失去了应有的管束和控制,难免不良风气侵蚀。
4、学校教育失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学思想不端正,育人观念不明确。90%以上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反映,当前,社会评价学校,上级考核学校主要看升学率,学校考核教师主要看学科成绩,“一好遮百丑”,有的学校一周唯一的一节班会课也往往是“考试总结”、“班级常规管理情况分析”,学生累、教师累,难怪学生发出“我要自由,还我假日”的呼吁。有的学校第二学期很少组织德育活动。由于应试教育,德育的时间和空间受到很大程度的挤压,有的教师直言:“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学校德育工作弱化的根本原因。二是德育缺乏实效。大多数学校未能按《中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不分年级高低,不管个性差异,一个模式,“一刀切”的现象比较突出。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有学生反映:校会老调重弹,国旗下讲话东拉西扯,少先队活动很不正常,至于社会实践
活动,一学年也难得搞一次。三是德育队伍形不成合力,各个层面不能协调开展工作,已设有的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成了挂在墙上的一纸空文。
5、德育评价失策。客观上德育状况及实效的评估难以操作,但主观上努力不够,至今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真正建立科学化的德育工作评估制度。就具体学校而言,在教师岗位责任制考核方案中虽有德育工作的考核条目,但在具体评估操作过程中,随意性较大,而且德育这一块在整个考核方案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还有学校领导反映,以往评选德育先进学校凭印象、凭上报的材料,很少进行认真扎实的实效评估,评优的不公正也挫伤了一部分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二、对策思考
面对新形势的要求和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象状,我认为要强化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清形势,统一认识,确保德育的首要位臵。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培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质优良的一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尽管我们过去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地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尤其是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影响。面对日益复杂的形势,学校领导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提高民族素质,事关国家安危的高度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更加自觉地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到“以德治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出位臵。当前,应把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当作中心工作来抓,掀起再动员、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的热潮,使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上定位。其次,学校要根据《意见》要求,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小学德育纲要》等德育规章,解放思想,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制定实施计划,要从舆论宣传和制度建立切入,保证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扭转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不良倾向。
2、要进一步健全德育工作机制。
首先要明确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组织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德育工作单凭学校自身的努力是很不够的,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协作和支持。例如:净化社会环境,这就是需要政府会同公安、工商、文化、司法等部门进行综合整治,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履行“两办”《意见》中规定的职责和义务。其次,要明确德育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国家规定的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落实。学校应该发挥党支部、工会、团队组织的作用,培养好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德育工作队伍,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家教知识,密切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德育工作和管理机制。再则,要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彻底克服德育的任务由班主任、辅导员完成的偏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育人意识,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
3、要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体现。”如何提高德育实效需要根据校情、班情和学情进行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我认为要增强德育实效,首先,观念要更新,方法要创新,要坚决摈弃赶时髦的应景教育、形式主义的花拳绣腿、教条主义的空洞说教。其次,在德育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六性”:一是教育目标的层次性。要根据《纲要》和《意见》的要求区分不同年级,不同对象设臵教育目标,分层施教,层次递进,避免“一刀切”的现象。二是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德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德育的内容也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只有不断注入时代内容,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要紧扣小公民道德建设这个主题,充分利用德育资源配合教育教学。三是教育策略的开放性。开放式的社会每天都向青少年传播各式各样的信息,如果再用过去那种封闭式的德育方法,势必造成校内外“观念落差”的冲突,使学生无所适从,学校应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体验生活,陶冶情操。四是教育管理的民主性。教师在学生管理中应坚持民主的原则,多对话,多交流,少批评,少训斥,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为人师表,使说服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要放手让学生参与管理,让学生自主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体验,将德育要求内化为自身愿望。五是教育形式的多样性,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优势,把德育观念、德育要求、道德标准融化在具体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从中获得道德的教益。六是德育工作的持久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学校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特别对后进生要紧盯不放,要紧扣小、细、实,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日积月累,逐步形成规范,坚决杜绝“雨过地皮干”的短期行为。
4、要健全德育科研和督导评估机制。
德育科研在农村小学还很薄弱。我认为学校应有德育研究的课题。中心小学每学期应该组织一两次大型德育观摩和交流活动,抓好典型,以点带面。应该研究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评估方案,并制度化地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将评估结果与荣誉、利益紧密挂钩,对应德育工作没力而造成学校管理混乱,学生品行不良的学校领导在考核时要“一票否决”。要建立竞争机制。对“德育先进学校”采取考核制,取消“德育先进学校”终生制。同时,学校也要相应制定德育工作评估方案,细化内容,强化督导,严格考评,考评结果要与教师评优、晋升、奖励挂钩。对德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学校和教师要给予表彰奖励。
5、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是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更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目前,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引起重视,但品位不高。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规划,精心设计,落实经费,抓好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和育人氛围的营造。当前,首先要加强校园环境的整治和管理,杜绝脏、乱、差。同时,要将现有的文化宣传阵地(橱窗、画廊、黑板报、广播、电视)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心小学每年组织一次“文明校园”的评比,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文明教室”、“文明办公室”、“文明宿舍”的评比,以次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推进的社会转型期,学校德育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努力探索并正确把握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明晰思路,科学决策,把学校德育工
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