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整化妆品新原料注册管理有关事宜的通告(征求意见稿)[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03:5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调整化妆品新原料注册管理有关事宜的通告(征求意见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调整化妆品新原料注册管理有关事宜的通告(征求意见稿)》。

第一篇:关于调整化妆品新原料注册管理有关事宜的通告(征求意见稿)

附件1:

关于调整化妆品新原料注册管理有关

事宜的通告(征求意见稿)

为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益,鼓励企业积极创新,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相关规定,现就调整化妆品新原料注册管理有关事宜通告如下:

一、自2014年4月1日起,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不再发布化妆品新原料审批公告。经审查批准的化妆品新原料,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向申请人核发《化妆品新原料试用批件》,批件有效期四年,有效期届满批件自行废止。获得批准的新原料可在批件核准的范围内生产、销售、使用。核准范围以外其它企业需使用该原料的,应当另行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申报。

二、获得批准的申请人应当建立完整的化妆品新原料追溯制度及安全风险信息收集制度,通过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建立的网络平台定期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新原料生产、流通、使用情况及安全相关信息。发现存在安全问题时,应当立即停止销售相关产品,并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未按规定履行相关义务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可撤销该化妆品新原料批件。

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已批准的化妆品新原料的安全性方面有新认识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可组织开展再评价,需要申请人补充提交相关安全性资料的,申请人应予以配合。经再评价不符合要求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可公告禁止该新原料的使

用。批件有效期届满,结合使用情况进行评估符合要求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将该新原料纳入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管理。

四、化妆品新原料的申报与审评工作参照《化妆品新原料申报与审评指南》(国食药监许〔2011〕207号)规定执行。

五、2014年4月1日前获得批准的化妆品新原料,按照原公告批准形式管理。特此通告。

2014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年1月×日

附件2:

《关于调整化妆品新原料注册管理

有关事宜的通告》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为进一步加强化妆品原料安全管理,在保障消费者安全权益的同时,积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我局拟在现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确定的制度框架下,对化妆品新原料注册管理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进行适度调整,使其更加符合监管形势的需要,更好地发挥监管政策的调控引导作用。

二、主要内容

(一)在现行法规的制度框架下,将具体的公告批准形式变更为产品批件批准形式,进一步厘清政府、企业在原料安全管理方面的责任。依照现行的规定,化妆品新原料安全性相关资料由申报企业负责提供,总局审查通过后以公告形式批准,一旦获批所有企业均可自由使用该种原料。在此种管理模式下,审查工作中不仅要考虑申报企业基于本身工艺、规格所生产新原料的安全性,还需要考虑同品种其它可能工艺及规格原料的安全性,增加了企业自身产品以外其它产品的安全性证明责任。调整为批件批准形式后,企业将结合其自身生产工艺及规格提交安全性评价资料,对其使用的新原料安全负责并承担安全主体责任;同品种其它工艺、规格生产的原料的安全性,由监管部门结合不同企业提

交的评价资料及监测的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以批件形式核准化妆品新原料,还将减少企业对于商业机密外泄的顾虑。批件载明范围外的其它企业生产使用同品种原料的需另行申报的措施,有利于行业内的良性竞争,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企业研发投入的热情。

(二)对已批准的新原料企业设定相关的风险监测义务,加强新原料获批后的监测管理。作为新原料安全主体责任的承担者,企业在新原料获批后仍需履行相关义务,发生安全风险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发生范围。而其它企业使用同种原料需要另行申报,就同一原料提交的不同资料也有助于监管部门更加全面地评估原料的安全风险。

(三)建立新原料再评价制度,严格科学地加强化妆品新原料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已批准的化妆品新原料安全性方面有新认识的,总局可组织开展再评价,批件有效期届满,结合使用情况评估安全的,总局公布将该原料纳入已使用原料管理。

以上方案均是在现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的制度框架下,对具体管理模式的调整。下一步,总局还将适时启动《化妆品新原料申报与审评指南》(国食药监许[2011]207号)的修订工作。

第二篇:关于加强化妆品原料监督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

关于加强化妆品原料监督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

国食药监许[2011]241号

2011年06月03日 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单位:

为确保化妆品质量安全,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化妆品原料监督管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严把进货关,加强原料采购管理,对采购和使用原料的质量安全负责。要严格按照《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要求,切实承担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严禁采购和使用来源不明、假冒伪劣的原料,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化妆品新原料和《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的禁用物质,不得超量超范围使用限用物质。

(一)应当掌握原料的性能、规格,选择具有相关资质、对质量严格控制的原料供应商,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的原料。原料的采购、验收、检验、储存、使用等过程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有专人负责。

(二)应当与原料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质量安全责任。采购合同中应当包括对原料质量控制指标、检验方法、检验报告和规格证明等质量安全责任方面的内容。

(三)应当建立原料供应商档案,对原料供应商进行审查,包括对原料供应商资质、质量控制体系等内容的审核,必要时应对重点原料供应商生产情况进行现场核查。

(四)应当建立健全原料采购档案,保存采购记录。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使用原料来源可追溯。

(五)应当建立健全检验制度,加强原料进厂检验。经检验合格的原料,方可投产使用;不合格的原料,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并有处理记录。

(六)应当加强原料标识管理。原料应有品名〔INCI名(如有必须标注)或中文化学名称〕、供应商名称、质量规格、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入库日期等中文标识。进口原料必须加贴相应的中文标签。

(七)应当加强对原料投产使用环节的监控,建立完整的原料使用档案,确保投产使用的原料与已经批准(备案)的产品配方、原料质量规格及生产工艺等一致。

(八)委托生产的,委托方和被委托方要签订合同,委托方为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被委托方要按照《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要求对生产使用的原料严格把关,并承担相应责任。

二、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采取切实措施,落实省以下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加强化妆品生产企业原料采购和使用的监管。

(一)重点加强对采购和使用滑石粉和珍珠粉等原料的化妆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

(二)重点加强对辖区内化妆品生产企业采购原料审查和建档情况、原料采购、检验和储存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

(三)重点加强对生产企业原料投产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原料使用档案记录是否完整,投产使用的原料是否与已经批准(备案)的产品配方、原料质量规格及生产工艺等一致。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一律依法严肃处理。

(四)结合辖区实际,提出重点监管的化妆品原料名单,实施重点监督,增加日常检查频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三、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使用假冒伪劣原料、未经批准的化妆品新原料、禁用物质,以及超量超范围使用限用物质生产化妆品等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严肃处理;对发现的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一律暂停生产经营,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并采取责令下架等行政措施。

化妆品原料直接关系到化妆品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加强化妆品原料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化妆品原料采购和使用环节的监管,确保化妆品使用安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一一年六月三日

第三篇: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注册税务师的管理,发挥注册税务师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涉税鉴证和涉税服务作用,保障国家税收利益,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促进税收征纳关系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涉税鉴证业务和涉税服务业务的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注册税务师是依法取得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证书并进行执业备案,从事涉税鉴证业务和涉税服务业务的专业人员。

第四条 税务师事务所是依法设立并接受委托,承办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涉税鉴证和涉税服务业务的涉税中介机构。注册税务师执业,应当加入税务师事务所。

第五条 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承办业务,应当以委托方自愿为前提,以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为依据,并受法律保护。

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对出具的涉税鉴证报告和其他执业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注册税务师依法执行涉税鉴证业务出具的涉税鉴证报告,具有证明效力。

第六条 注册税务师执业,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正、诚信原则,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执业准则。

第七条 国家税务总局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局(以下简称省级税务机关)是注册税务师行业的业务主管部门,依法对注册税务师、税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监督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八条 省级税务机关注册税务师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省管理机构)具体承办本地区注册税务师行业的日常行政管理事宜。

第九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依法支持注册税务师执业,及时提供税收政策信息和业务指导,不得以各种方式要求纳税人接受指定的税务师事务所提供的服务。

对税务师事务所按有关规定从事涉税鉴证业务出具的鉴证报告,税务机关应当受理。

第十条 注册税务师协会是由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组成的行业自律性社会团体。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税协)是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的全国组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注册税务师协会(以下简称省税协)是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的地方组织。

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应当加入注册税务师协会。

第二章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和备案

第十一条 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

全国统一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具体考试办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制定。

第十二条 符合考试办法规定报名条件的中国公民(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居民),可以报名参加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全国统一考试。

第十三条 参加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者,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证书》(以下简称执业资格证书)。

第十四条 凡经考试合格的人员,应当在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后,持执业资格证书、会员证书、本人身份证明、在税务师事务所工作满一年的经历证明,到取得执业资格证书所在地省管理机构办理备案手续,领取执业证书。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执业备案: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年龄超过70周岁的;

(三)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执业备案之日止未满3年的;

(四)被开除公职,自开除之日起至申请执业备案之日止未满2年的;

(五)从事涉税鉴证业务和涉税服务业务中有违法、违规行为被取消执业备案,自处罚决定之日起未满2年的;

(六)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 注册税务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执业备案,收回执业证书:

(一)完全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死亡或者失踪的;

(二)年龄超过70周岁的;

(三)同时在2个以上税务师事务所执业的;

(四)从事涉税鉴证业务和涉税服务业务中有违法行为,被处以刑罚的;

(五)连续2年未参加年检或无正当理由拒绝在规定期限内年检的;

(六)一年内有两次以上不良执业记录的;

(七)以欺诈、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进行执业备案的;

(八)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依照第(三)至

(七)款规定被取消执业备案的人员,可以重新申请备案,但必须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

第十七条 注册税务师变更执业机构,应当办理转所手续。

注册税务师在省内转所的,需持与原执业机构解除聘用、合伙或者股东关系的协议,办结业务、档案、财务、股权转让等手续的证明,以及拟转入的执业机构同意接收的证明等材料,到所在地省管理机构办理变更备案手续。

注册税务师跨省转籍的,经转出地省管理机构审核同意并出具转出文件,收回执业证书后,到转入地省管理机构办理执业备案手续,重新领取执业证书。

第十八条 省级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注册税务师备案和公告制度,定期向国家税务总局上报本地区注册税务师备案情况,及时在网站或者报刊等媒体上公告。

第三章 注册税务师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九条 注册税务师执业,享有下列权利:

(一)向税务机关查询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税务机关应当提供;

(二)接受委托,凭执业证书、业务委托书和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证复印件及证明,到税务机关查询、摘抄、复制与委托人有关的涉税资料,税务机关应当依法提供;

(三)要求委托人如实地、完整地提供相关会计、经营等涉税资料和其他必要的协助;

(四)就税收政策、涉税处理方式、涉税文书存在的问题,向税务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就税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向税务机关反映、举报;

(六)税务机关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致使其合法利益遭受损失的,可以依法要求税务机关赔偿。

第二十条 注册税务师执业由税务师事务所委派,不得以个人名义承接业务。

第二十一条 注册税务师应当在对外出具的涉税鉴证报告和涉税文书上签字、盖章,并对其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二十二条 注册税务师执业中发现委托人有违规行为并可能影响涉税鉴证报告的真实、准确时,应当劝阻;劝阻无效的,应当中止执业,并及时向本所负责人报告。

第二十三条 注册税务师对执业中知悉的委托人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十四条 注册税务师应当对业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与审核,并对其工作结果负责。

第二十五条 注册税务师在执行涉税鉴证业务时,与委托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六条 注册税务师应当更新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提高执业技能,接受继续教育。

第四章 业务范围及规则

第二十七条 经税务机关公告的税务师事务所,可以承办下列涉税鉴证业务: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鉴证;

(二)企业税前弥补亏损和财产损失的鉴证;

(三)土地增值税清算鉴证;

(四)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涉税鉴证业务。

第二十八条 经税务机关公告的税务师事务所,承办下列涉税服务事项:

(一)纳税申报的代理和前期审核;

(二)退税与减免税申请的代理和前期审核;

(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申请的代理和前期审核;

(四)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涉税事项。

第二十九条 税务师事务所可以提供涉税事项代理、税务咨询(顾问)、税收筹划、涉税培训、涉税救济等涉税服务业务。

第三十条 注册税务师执行涉税鉴证业务,应当按照涉税鉴证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规定实施鉴证,出具鉴证报告。

第三十一条 注册税务师执业时,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拒绝出具有关报告:

(一)委托人示意其作虚假报告或者不当证明的;

(二)委托人故意不提供有关资料和文件的;

(三)因委托人有其他不合理要求,致使注册税务师出具的报告不能对涉税的重要事项作出正确表述的。

第三十二条 注册税务师出具涉税鉴证报告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隐瞒鉴证中发现的问题,明知委托人对重要涉税事项的处理与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相抵触,而不予指明;

(二)未履行鉴证程序、未获取充分适当的鉴证证据就出具鉴证报告;

(三)未实施质量复核程序、未按规定编制和保存鉴证工作底稿;

(四)违反涉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三条 注册税务师执业,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执业期间,买卖委托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

(二)索取、收受委托合同约定以外的酬金或者其他财物,或者利用执业之便,谋取其他不正当的利益;

(三)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

(四)采取强迫、欺诈、贿赂、提供回扣、诋毁、贬损同行等不正当方式承揽业务;

(五)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第五章 税务师事务所

第三十四条 税务师事务所是注册税务师的执业机构,可以采取普通合伙、特殊的普通合伙、有限责任以及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形式设立。

第三十五条 设立税务师事务所,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设立人应当是具有一定执业经历并能够专职执业的注册税务师,且在申请设立税务师事务所前2年内未因执业活动违法、违规而受到取消执业备案的处罚,或者在申请设立前5年内未因提供虚假材料骗取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资质而被省级税务机关作出收回执业证书的处罚;

(二)有符合本办法规定数量的注册税务师;

(三)有自己的名称、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备;

(四)有符合本办法规定数额的经营资金或注册资本;

(五)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六条 设立普通合伙税务师事务所,除应当符合本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2名以上符合设立人条件的合伙人,并且具有在税务师事务所连续2年以上的执业经历;

(二)有3名以上注册税务师;

(三)有书面合伙协议。

(四)有20万元以上的经营资金。

普通合伙税务师事务所所长由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担任,负责事务所的全面管理。

第三十七条 设立特殊的普通合伙税务师事务所,除应当符合本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3名以上符合设立人条件的合伙人,并且具有在税务师事务所连续2年以上的执业经历;

(二)有5名以上注册税务师;

(三)有书面合伙协议。

(四)有50万元以上的经营资金。

特殊的普通合伙税务师事务所所长由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担任,负责事务所的全面管理。

第三十八条 设立有限责任税务师事务所,除应当符合本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3名以上符合设立人条件的股东,并且具有在税务师事务所连续2年以上的执业经历;

(二)有8名以上注册税务师;

(三)有股东共同拟订或者同意的章程;

(四)有5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有限责任制税务师事务所所长由法定代表人担任,负责事务所的全面管理。

第三十九条 有限责任税务师事务所可以根据经营需要设立分所。

在本省区域内设立分所的,本所除应当符合有限责任税务师事务所设立的条件外,还应当达到下列标准:

(一)有20名以上注册税务师,不含拟在分所执业的注册税务师;

(二)事务所上业务收入人民币500万元以上;

(三)事务所设立并执业3年以上,内部管理制度健全;

(四)最近2年没有因违法、违规执业受到行政处罚。

跨省设立分所的,本所除应当达到在本省设分所的标准外,注册税务师人数应当在30人以上;事务所上业务收入应当在1000万元以上。

第四十条 有限责任制税务师事务所设立的分所,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负责人由在分所所在地进行执业备案的注册税务师担任;

(二)有2名以上注册税务师;

(三)有本所提供的营运资金10万元以上;

(四)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备;

(五)有规范的分所名称。分所名称采用“税务师事务所名称+分所所在行政区划名+分所”形式。

第四十一条 设立税务师事务所,由拟设立的税务师事务所所在地省级税务机关审核批准。省级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20日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

省级税务机关批准的税务师事务所,应当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国家税务总局发现批准不当的,应当自收到备案报告之日起20日内通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查。

批准设立税务师事务所的,由省管理机构颁发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证。

第四十二条 设立税务师事务所需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名的,由拟设立的税务师事务所总部所在地省级税务机关初审后,报国家税务总局审核批准。

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设立的税务师事务所,持国家税务总局批准文件,到税务师事务所总部所在地省级税务机关领取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证。

第四十三条 税务师事务所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范围内设立分所的,由所在地省级税务机关审核批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设立分所的,由本所所在地省管理机构出具情况证明,分所所在地省级税务机关审核批准。

批准设立税务师事务所分所的,由省管理机构颁发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证。

第四十四条 设立税务师事务所或者分所,应当持省管理机构颁发的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证或者税务师事务所分所执业证,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设立登记手续。

第四十五条 税务师事务所执业不受行政区域限制。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联合执业或者跨地区开展业务。

第四十六条 税务师事务所变更章程或者合伙协议,变更合伙人或者股东,变更经营资金或者注册资本,变更名称、所长、办公场所以及撤销分所的,应当自作出变更决议之日起20日内到所在地省管理机构备案。

第四十七条 税务师事务所合并,由合并各方共同提出申请。在本地区合并的,由省级税务机关审核批准;跨省合并的,经合并所在地省管理机构出具证明后,由合并后存续的或者新设的事务所所在地省级税务机关审核批准。

税务师事务所合并,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清算。

第四十八条 税务师事务所变更、合并后,符合设立条件的,由省管理机构颁发新的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证;不符合设立条件的,由省管理机构收回原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证。

第四十九条 税务师事务所或者分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

(一)合伙协议或者章程规定的终止事由出现;

(二)全体合伙人或者股东会议决议终止;

(三)因合并或者分立终止;

(四)依法宣告破产;

(五)未持续保持设立条件;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终止情形。

税务师事务所或者分所终止,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清算。

第五十条 税务师事务所或者分所发生应当终止情形时,应当向所在地省管理机构报告,清算结束后交回税务师事务所或者分所执业证,办理注销手续。

第五十一条 省级税务机关应当将本地区税务师事务所设立及合并、变更、注销等情况和设立分所情况汇总,及时在网站或者报刊等媒体上公告,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第五十二条 税务师事务所应当就本所注册税务师变动情况及时向所在地省管理机构备案;省级税务机关应当将本地区当年注册税务师变动情况汇总,于终了后3个月内,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第五十三条 税务师事务所应当对本所注册税务师出具的涉税鉴证报告或者涉税文书进行审核,并加盖本所印章。

第五十四条 注册税务师违法执业或者因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的税务师事务所承担赔偿责任。税务师事务所赔偿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行为的注册税务师追偿。

个人税务师事务所的设立人对税务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普通合伙税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对税务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特殊的普通合伙税务师事务所一个合伙人或者数个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税务师事务所债务的,应当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税务师事务所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非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税务师事务所债务,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有限责任税务师事务所的股东按其出资份额对税务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第五十五条 税务师事务所应当在人事、财务、执业标准、质量控制等方面对其设立的分所进行统一管理,并对分所的业务活动和债务承担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 税务师事务所应当与本所注册税务师及其他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缴纳“三险一金”。

第五十七条 税务师事务所应当依法纳税,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

第五十八条 税务师事务所承接业务,应当与委托人签订业务约定书,并按照国家价格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第五十九条 本办法第三十条至第三十二条的规定,适用于税务师事务所。

第六章注册税务师协会

第六十条 注册税务师协会应当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第六十一条 中税协章程经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制定或者修改,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和民政部备案;省税协章程经省会员代表大会制定或者修改,并报省级税务机关、民政机关和中税协备案。

注册税务师协会按照章程,为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办理入会登记手续,实行自律管理。

第六十二条 中税协拟订注册税务师行业规范,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后施行。

第六十三条 注册税务师协会应当支持注册税务师依法执业,维护其合法权益,向有关方面反映其意见和建议,为提高其执业质量和胜任能力提供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服务。

第六十四条 注册税务师协会会员应当遵守协会章程,享有章程赋予的权利,履行章程规定的义务。

第七章 罚

第六十五条 注册税务师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轻微的,由省级税务机关予以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改正期间不得行使签字权,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限期改正期满仍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取消执业备案,收回执业证书,并向社会公告:

(一)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的;

(二)出租执业资格证书,做挂名合伙人或者股东的;

(三)以个人名义承接业务或者收费的;

(四)执业期间违反规定,买卖委托人股票、债券的;

(五)索取、收受委托合同约定以外的酬金或者其他财物,或者利用执行业务之便,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六)泄露委托人商业秘密的;

(七)在一个会计内违反本办法规定2次以上的;

(八)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六十六条 税务师事务所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轻微的,由省级税务机关予以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改正期间停止执业,并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限期改正期满仍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收回执业证,并向社会公告:

(一)未与委托人签订业务约定书的;

(二)允许他人以本所名义承接相关业务的;

(三)未持续保持设立条件的;

(四)未经批准设立分所;

(五)允许注册税务师挂名而不在本所执业的;

(六)只收费不服务的;

(七)提供虚假材料,骗取事务所执业证的;

(八)采取强迫、欺诈、夸大宣传、诋毁同行或者以低于成本价收费等不正当方式承揽业务的;

(九)无正当理由在规定时间内不参加年检的;

(十)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六十七条 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鉴证报告或者涉税文书,未造成委托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由省级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改正期间停止执业;限期改正期满仍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收回注册税务师执业证书和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证,并向社会公告。

第六十八条 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造成委托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由省级税务机关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处罚,取消执业备案,收回注册税务师执业证书和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证,并向社会公告。

出现前款规定情形的,省级税务机关应当将处罚结果及时上报国家税务总局。

第六十九条 省级税务机关依本办法规定不予执业备案或者取消执业备案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书面或公告通知执业备案申请人或取消执业备案当事人。申请人或当事人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国家税务总局申请行政复议。

第七十条 省级税务机关对设立税务师事务所的申请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告知复议、诉讼权利。申请人对不予批准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国家税务总局申请行政复议。

第七十一条 省级税务机关对注册税务师处以2000元以上或对税务师事务所处以1000元罚款以上的处罚决定作出前,应当送达《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并告知其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第七十二条 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对省级税务机关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国家税务总局申请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3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八章 附

第七十三条 经考试取得注册税务师资格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居民,在内地从事注册税务师业务,参照本办法执行。

外籍个人在中国境内参加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及从事注册税务师业务的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涉外税务专业服务机构在中国境内从事注册税务师业务的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七十四条 注册税务师执业证书式样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省级税务机关印制。

税务师事务所或者分所执业证及其副本式样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省级税务机关印制。

第七十五条 本办法施行前批准设立的税务师事务所及其分所设立条件和形式发生变更,应当符合本办法的规定。

第七十六条 本办法中提及个数、次数、金额“以上”、“以下”的,均包含本数。

第七十七条

0一一年月 日起施行。

第四篇:2018年申报化妆品新原料的资料要求及流程

2018年申报化妆品新原料的资料要求及流程

化妆品新原料的定义:

化妆品新原料是指在国内首次使用于化妆品生产的天然或人工原料。

实施许可的法律依据: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行政许可程序》、《化妆品行政许可申报受理规定》、《化妆品行政许可受理审查要点》

具体资料要求 资料编号 资料名称 化妆品新原料行政许可申请表 2 研制报告 生产工艺简述及简图 4 原料质量安全控制要求 5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资料 6 代理申报的,应提交已经备案的行政许可在华申报责任单位授权书复印件及行政许可在华申报责任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并公章加盖 7 送审样品1件和有助于行政许可的其他资料

主管当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受理地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受理服务中心

不同情况下化妆品新原料法规监管要求: 情况1:该原料在中国属于化妆品新原料

如果化妆品新原料在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中,但不在中国批准使用的化妆品原料目录中时,仅需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理化妆品新原料行政许可即可。

情况2:该原料在中国属于新化学物质

如果新原料在中国批准使用的化妆品原料目录,但不在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中时,需向中国环保部申请办理新化学物质登记证。

情况3:该原料在中国既属于化妆品新原料又属于新化学物质

化妆品新原料生产企业应依据企业自身情况同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环保部提出申请,在办理化妆品新原料行政许可、新化学物质登记证后,方可在中国市场进行销售。

第五篇:关于印发化妆品新原料申报与审评指南的通知

关于印发化妆品新原料申报与审评指南的通知

国食药监许[2011]207号

2011年05月12日 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单位:

为加强化妆品新原料行政许可工作,确保化妆品产品质量安全,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化妆品新原料申报与审评指南》。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化妆品新原料申报与审评指南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一一年五月十二日

附件:

化妆品新原料申报与审评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化妆品新原料的申报和审评。

一、化妆品新原料的定义

化妆品新原料是指在国内首次使用于化妆品生产的天然或人工原料。

二、化妆品新原料安全性要求

化妆品新原料在正常以及合理的、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化妆品新原料毒理学评价资料应当包括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综述、必要的毒理学试验资料和可能存在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有关安全性评估资料。

化妆品新原料一般需进行下列毒理学试验:

(一)急性经口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二)皮肤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三)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四)皮肤光毒性和光敏感性试验(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时需做该项试验);

(五)致突变试验(至少应包括一项基因突变试验和一项染色体畸变试验);

(六)亚慢性经口和经皮毒性试验;

(七)致畸试验;

(八)慢性毒性/致癌性结合试验;

(九)毒物代谢及动力学试验;

(十)根据原料的特性和用途,还可考虑其他必要的试验。如果该新原料与已用于化妆品的原料化学结构及特性相似,则可考虑减少某些试验。

本指南规定毒理学试验资料为原则性要求,可以根据该原料理化特性、定量构效关系、毒理学资料、临床研究、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类似化合物的毒性等资料情况,增加或减免试验项目。

三、化妆品新原料行政许可申报资料要求

申请化妆品新原料行政许可应按化妆品行政许可申报受理规定提交资料。具体要求如下:

(一)化妆品新原料行政许可申请表

(二)研制报告

1.原料研发的背景、过程及相关的技术资料。

2.原料的名称、来源、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化学结构、理化性质。

(1)名称:包括原料的化学名(IUPAC名和/或CAS名)、INCI名及其中文译名、商品名和CAS号等。原料名称中应同时注明该原料的使用规格。

天然原料还应提供拉丁学名。

(2)来源:原料不应是复配而成,在原料中由于技术原因不可避免存在的溶剂、稳定剂、载体等除外。

天然原料应为单一来源,并提供使用部位等。全植物已经被允许用作化妆品原料的,该植物各部位不需要再按新原料申报。

(3)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化学结构:应提供化学结构的确认依据(如核磁共振谱图、元素分析、质谱、红外谱图等)及其解析结果,聚合物还应提供相对平均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4)理化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溶解度、熔点、沸点、比重、蒸汽压、pH值、pKa值、折光率、旋光度等。

3.原料在化妆品中的使用目的、使用范围、基于安全的使用限量和依据、注意事项、警示语等。

4.原料在国外(地区)是否使用于化妆品的情况说明等。

(三)生产工艺简述及简图

应说明化妆品新原料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步骤、流程及参数,如应列出原料、反应条件(温度、压力等)、助剂(催化剂、稳定剂等)、中间产物及副产物和制备步骤等;若为天然提取物,应说明加工、提取方法、提取条件、使用溶剂、可能残留的杂质或溶剂等。

(四)原料质量安全控制要求

应包括规格、检测方法、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及其控制措施等内容。

1.规格:包括纯度或含量、杂质种类及其各自含量(聚合物应说明残留单体及其含量)等质量安全控制指标,由于技术原因在原料中不可避免存在的溶剂、稳定剂、载体等的种类及其各自含量,其他理化参数,保质期及贮存条件等;若为天然植物提取物,应明确其质量安全控制指标。

2.检测方法:原料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杂质的检测方法等。

3.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及其控制措施。

(五)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资料(包括原料中可能存在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有关安全性评估资料)

毒理学试验资料可以是申请人的试验资料、科学文献资料和国内外政府官方网站、国际组织网站发布的内容。

1.申请化妆品新原料,一般应按化妆品新原料安全性要求提交毒理学试验资料。

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按以下规定提交毒理学试验资料。根据原料的特性和用途,必要时,可要求增加或减免相关试验资料。

(1)凡不具有防腐剂、防晒剂、着色剂和染发剂功能的原料以及从安全角度考虑不需要列入《化妆品卫生规范》限用物质表中的化妆品新原料,应提交以下资料:

1)急性经口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2)皮肤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3)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4)皮肤光毒性和光敏感试验(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时需做该两项试验);

5)致突变试验(至少应包括一项基因突变试验和一项染色体畸变试验);

6)亚慢性经口或经皮毒性试验。如果该原料在化妆品中使用,经口摄入可能性大时,应提供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

(2)符合情形(1),且被国外(地区)权威机构有关化妆品原料目录收载四年以上的,未见涉及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相关文献的,应提交以下资料:

1)急性经口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2)皮肤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3)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4)皮肤光毒性和光敏感试验(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时需做该两项试验);

5)致突变试验(至少应包括一项基因突变试验和一项染色体畸变试验)。

(3)凡有安全食用历史的,如国内外政府官方机构或权威机构发布的或经安全性评估认为安全的食品原料及其提取物、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等,应提交以下资料:

1)皮肤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2)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3)皮肤光毒性和光敏感试验(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时需做该项试验)。

(4)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相对平均分子质量大于1000道尔顿的聚合物作为化妆品新原料,应提交以下资料:

1)皮肤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2)皮肤光毒性试验(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时需做该项试验)。

(5)凡已有国外(地区)权威机构评价结论认为在化妆品中使用是安全的新原料,申报时不需提供毒理学试验资料,但应提交国外(地区)评估的结论、评价报告及相关资料。国外(地区)批准的化妆品新原料,还应提交批准证明。

(六)进口化妆品新原料申请人,应提交已经备案的行政许可在华申报责任单位授权书复印件及行政许可在华申报责任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七)可能有助于行政许可的其他资料。

申请人应根据新原料特性按上述要求提交资料,相关要求不适用的除外。

另附送审样品1件。

四、化妆品新原料的审评原则

(一)对于申请人提交的化妆品新原料安全性评价资料的完整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审评:

1.安全性评价资料内容是否完整并符合有关资料要求;

2.依据是否科学,关键数据是否合理,分析是否符合逻辑,结论是否正确;

3.重点审核化妆品新原料的来源、理化性质、使用目的、范围、使用限量及依据、生产工艺、质量安全控制要求和必要的毒理学评价资料等。

(二)经审评认为化妆品新原料安全性评价资料存在问题的,审评专家应根据化妆品监管相关规定和科学依据,提出具体意见。申请人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供相应的安全性评价资料。

(三)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对已经批准的化妆品新原料进行再评价。

五、特殊类型的化妆品新原料申报与审评要求另行制定。

六、缩略语

(一)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的缩写。

(二)CAS,美国化学文摘服务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的缩写。

(三)INCI,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Cosmetic Ingredient)的缩写。

本指南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本指南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此前发布的化妆品新原料申报与审评相关规定与本指南不一致的,以本指南为准。

下载关于调整化妆品新原料注册管理有关事宜的通告(征求意见稿)[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调整化妆品新原料注册管理有关事宜的通告(征求意见稿)[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