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旅游业行业分析报告
我国旅游业行业分析报告
Summary:中国的旅游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1、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继续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截止2011年12月31日,我国人均GDP达到5184美元,可以说我国的国内旅游消费才刚刚启动,而出国旅游消费将进入启动阶段,今后几年我国旅游业进入又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2、假期政策的调整助推旅游业发展
薪假期的实行,为人们走出去提供了资金保证,旅游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随着黄金周假期的调整和小长假政策的实施,居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带薪假期使得长距离旅游成为可能,这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3、交通工具的便利,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高铁旅游,空客A380等这些快速、舒适的交通工具,将为未来旅游提供更加快速、舒适的交通工具,将为未来旅游提供更加快速的通达方式,使旅游进入真正的“旅速”时代。旅途空间的大大缩短,增加了逗留的时间从而增加的消费的时间和可能性,进一步提高游客的消费比,因此也增加了旅游消费,带动旅游行业的发展。
4、互联网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带动
现在的社会已经离不开互联网这个平台,而电子商务环境促使旅游网络化,像去哪儿 等一系列的网站给游客和潜在顾客提供了个性化的旅游服务,对于旅游企业,可以获取比以往更多更全面的游客市场信息,调整销售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针对特定游客提供定制的旅游产品,促进国内旅游业的发展。
二、我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1、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
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
2、从旅游人员的构成和旅游花费由来看: 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自费旅游占的比例比较小。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
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
4、从我国对旅游业的投资来看:
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5、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来看:
我国许多旅游景点没有保护好旅游景点,以至于垃圾成堆,许多景点污染严重,许多 名胜古迹破坏严重,没有相对的措施来制约游客的行为,这使得许多景点越来越差,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6、没有健全的法规来完善法律制度:
国内旅游者“花钱买罪受”,被宰被骗,屡见不鲜。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垄断价格,有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自行定价,巧立名目,价格多变。
三、从产业链来分析中国旅游业现状:
1、旅游产业链行业内产业结构不合理,旅游产业链不完善。
旅游产品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构成旅游产业链的各行业要协调发展,向游客提供产品的各个部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总体旅游产品质量的下降,而任何一个单独的旅游企业都不能够提供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需要的所有产品和服务,任何企业都需要这个链条上的各个环节的协作和配合。而旅游产业链上各行业结构的不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构建完善的旅游产业链无论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是提升整个旅游产业的竞争力都是势在必行的。
2、行政性区域市场壁垒较高旅游产业链不完整
我国行政区域性市场壁垒过高阻碍了旅游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造成各地区、各部门自成体系的地区分割、部门分割、企业分割,使相关要素很难在不同地区、部门和企业之间流动。旅游活动的特点客观上要求打破行政性区域建立产业链,构建跨区域的完整产业链。单独的地区很难在每个方面都占据优势,再加上旅游活动所涉及的空间超出了行政区域,某一行政区域内的产业链可能只是产业链中的某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依靠自身实力完全在区域内部建立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依靠周边地区发挥各自优势。
3、缺乏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阻碍旅游产业链的稳定
旅游企业通过产业链进行交易并不一定会使每一个旅游企业的境况都更好而不使其他任何旅游企业的境况变坏,因为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实力的增强往往需要牺牲某个环节的经济利益,但是利益调节机制的作用,给予所牺牲的企业一定的利益补偿,必然会使每一个旅游企业的境况都变好,这样才能使旅游产业链得以稳定的存在。
4、信用缺失阻碍旅游产业链的构建
由于信任的缺乏,导致产业链上各企业之间合作的交易成本太高,严重的降低了企业间合作的积极性。而信用危机导致的不合作又会造成旅游业专业化分工的优势难以发挥,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旅游产业链的构建更加难以实现。
四、PEST分析:
1、政治法律因素: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局势稳定,与各国之间的交流丰富,这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注重旅游业的发展,期望以此契机,形成当地良好的投资环境,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
国内关于旅游的法律还不够健全,无法完善的维护经营秩序,地方主义保护严重,自行定价,价格多变,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2、经济因素:
影响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因素有很多,包括我国旅游业现状,国民的人均收入,交通状况的发展等。
我国目前国民人均收入迅速提高,人们在物质得到满足后对于精神方面的发展有了很大的的需求,旅游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目前交通的便利和迅速发展,给人们旅游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3、社会环境因素:
青年是我国旅游的生力军,他们对旅游有着强烈的需求。
我国人口众多,老龄化严重,他们多数有着稳定的收入,同时希望出去了解外面的世界,这使得旅游市场规模化
五一,十一和假期政策等的实行,以及各地旅游节的开办,使人们的消费观有了很多的提高。
4、技术环境因素:
网络电子商务环境的发展使得网络交易平台兴起,旅游业各方面的信息将会更加透明化、公开化,团购旅游,网上订票等等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飞机、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的的生产技术提高,使人们出行方便,成本降低。
五、5forces分析:
1、潜在的进入市场的威胁;
我国加入WTO,我国旅游对外开放,国际旅游巨头进入我国,他们有良好的管理经验和资本,将给我国目前的旅游业带来强大的冲击。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人们在网上订票,订房,使旅游业失去了部分客源,旅游业的收入降低。
电子客票代替了传统的机票,航空公司不再向旅游业的旅行社支付回扣和佣金。
拓展训练现在也在向着旅游方向发展,这将会夺走传统旅游业的一部分顾客。
2、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我国国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但是任有部分人不热衷于旅游,这使得旅游业没有把潜在顾客挖掘出来;
我国大多数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而自费旅游占的比列比较小,顾客的购买能力还没有显著提高。
我国大多数旅游景点物品价格过高,许多地方强卖行为非常贫乏,这会使得消费者不去购买或者拒绝购买产品。
3、供应商与购买商
旅游业中的供应商和购买商都是顾客。
网络技术的发达,使得旅游更加透明化,公开化,各个旅行的价格和服务都在顾客的手中掌握。
旅行社的服务大多数都是相同的,而我国旅行社数目众多。
国际旅行社的进入,他们提供的服务有时比国内旅行社的更好。顾客有更多的选择权利,他们可以通过对比来降低价格和折扣。
4、代替产品的威胁: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服务的多样性要求也增加,部分顾客开车自己出去旅游。
网络的发达使许多网友通过网络来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出游,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对旅行社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通信技术的发达,使许多顾客直接通过信息技术与航空公司或者大酒店订票、订房,这部分出游者不会通过旅行社。
5、竞争对手的威胁:
国内旅行社的不断增加,几大巨大旅行巨头为了抢夺顾客,开始了强烈的竞争,现在这种竞争越来越热,处于白热化阶段。
国内旅行社的竞争方式比较单一,通过价格战和服务战来吸引顾客的目光,但是产品确趋于同质化。
国内还有许多的中小型旅行社的存在,他们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来与大型的旅行社形成竞争,从而获取顾客和利润。
六、总结:
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起步慢,水平低,还不能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我们应该健全法律体系,整合,维护经验秩序。努力健全制度和改进制度,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潜力继续提高和发展。
第二篇:旅游业行业分析报告
沈辉(材料收集)15号宋其武(编辑整合)17号
旅游业行业分析报告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使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旅游业以其强劲的势头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带薪假期的增加,旅游业将持续高速度发展,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据预测,未来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1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达到8%;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作为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我国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很多省区和重要城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行业和重点行业来发展。
中国因开发旅游业成功上市的公司有19家,分别是云南旅游、世纪游轮、腾邦国际、宋城股份、黄山旅游、中青旅、国旅联合、大连圣亚、西藏旅游、中国国旅、华天酒店、张家界、西安旅游、西安饮食、北京旅游、峨眉山A、桂林旅游、丽江旅游、三特索道。
2006年,我国旅游行业总收入达到8935万元,比上年增长16.3%。进入2007年,我国旅游行业仍然保持较快发展速度。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我国2007年春节黄金周共接待游客922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7.7%;2007年“五一”黄金周共接待游客1.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2.7%。
旅游产业政策的目标、方向与总体方针
在发展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培育旅游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的目标指引下,我国的旅游产业政策形成了自有的原则与体系。此外,我国还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发挥旅游市场资源配置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法律法规保障,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旅游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政策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因此国家出台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核定。同时,颁布一系列关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环境保护的政策,以处理好旅游与环境间的关系。
旅游区域布局政策
旅游业发展需要实现各个区域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区域问题指引了方向。旅游业是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因而西部12省将旅游业作为其优势产业,推动了西部区域经济效益、旅游效益。同时,为了发挥城市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突出作用,我国还推行优秀旅游城市评比活动,促进城市自身环境、旅游功能等的不断完善,创造良好的区域旅游环境。
旅游产品与市场政策
旅游产品政策主要体现在旅游产品开发方向、旅游产品结构、内容以及旅游产品质量等方面。在旅游产品开发上,依托本国现有各种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基础,充分发挥特色化、差异化的特点,以增强吸引力。在旅游产品结构和内容上,国家鼓励发展包括传统观光旅游在内的度假旅游、休闲旅游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体系,使得旅游产品的结构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在旅游市场政策方面,我国通过旅游宣传、推行黄金周假日旅游政策及实施带薪假期制度,有效刺激了国内旅游市场。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国际性活动,宣传中国的旅游形象,使得我国旅游产品走向国际。
旅游消费政策
我国鼓励全民参加旅游活动,政府在刺激旅游消费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及部分省市国民旅游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我国国民旅游的实现能力日益增
强。尤其国家近年来奖励旅游措施的开展,促使工薪阶层更多地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此外,我国为了扩大海外需求,不断简化入境旅游者的入境手续。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制定刺激
各种旅游需求的旅游消费政策,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旅游投资政策
国家通过政策导向,对旅游开发与旅游市场开拓等给予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从长期
国债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旅游投资建设。国家财政部与国家旅游局经国务院批准从1993年
起设立旅游发展资金项目,专门用于旅游发展。部分地方还设立旅游发展资金,提供旅游投
资支持。我国国家扶贫资金也以优先考虑贫困地区旅游开发项目为导向。除此之外,对于旅
游业基础设施如水、电等价格调整的有关政策规定,国家正在落实之中。同时,国家也鼓励
旅游企业上市融资。这些政策性的支持目的均在于促进我国旅游投资建设,推动旅游业发展,为实现旅游强国目标而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国旅游市场结构也将不断优化。截止今日,我国已经形成了国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
市场以及国内旅游市场三大主要市场,随着我国对外交往能力的增强以及中国国内环境的和
谐,国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同时由于近年来国内公众收入水平的增加、带薪假日的推行以及社会观念的更新,国内旅游者人数以及结构也在发生调整,出
游人数增加、大众化、个性化与家庭式旅游人群在总数中比例增加。尤其是黄金周假日制度
实行以来,国人的旅游浪潮被掀起,旅游者大军不断得到充实。
再次,在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形式下,我国旅游供给也日益丰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逐渐被开发出来,使得旅游产品的结构日趋优化。近年来,我国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不断丰富、生态旅游、体验旅游、文化旅游等多种形式旅游受到游人青睐,伴随着现代需求
水平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精品旅游产品将会不断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除此,我国各类旅游组织机构职能不断健全,其在指引旅游行业发展以及协调旅游业与
政府关系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旅游业将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
未来旅游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方向与任务。一方面迎合国际环境保护精神,合理开发我国的旅游资源,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迎合旅游者的“绿色”需求,开发“绿色”旅游产品,如绿色饭店、生态旅游等,使得我国旅游产品具有长久吸引
力。“非典”的爆发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自然,优良的生态环境、健康的生活成为现代
人追求的目标,这进一步促使旅游业朝着保护资源环境的方向发展,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限
度内,平衡好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间的关系。
近年来,服务业成了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服务业中最为强势的就是旅游业,旅游业近
年来,其历年来的销售额增长速度一般都是以10%一12%速度增长,比国民生产总值速度
稍快,所以说,旅游业绝对是个增长性行业。
二战以后,发达国家经历了一个持续稳定的增长时期,科技进步、国际环境的相对稳定,由此带来了经济、政治、社会乃至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等一系列变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收入的提高、带薪假期的产生,使旅游需求产生的两大基本条件—闲暇
和金钱由此从1950年开始,世界旅游业就以每年6.5%的速度增长,从1950年接待2500万
人次增长到2005年的8.07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也从21亿美元增加到6827亿美元。1992
年,世界国际国内旅游收入超过了石油、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产业,1996年旅游
业总产值(包括国内旅游收入)已经达到3.6万亿美元,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0.7%;旅
游总投资7660亿美元,占世界总投资的11.9%;旅游业总税收为6530亿美元,占世界税收
总额的10.4%;旅游业就业人数达2.55亿人,占世界总就业人数的九分之一。都已具备;
在社会方面,社会的不安宁和通货膨胀也使人们储蓄倾向弱化,消费观念增强。
总体来说,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会很显著的超过GDP的增速。按照以往的经验,当GDP增速超过4%时,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速会倾向于比这个数字更高;当GDP增速低于2%时,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速会倾向于比这个数字更低。在1975年至2000年期间,全球GDP的增长速度大约是3.5%,而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大约是4.6%,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是GDP增速的1.3倍。
从我国二十多年旅游发展的历程来看,旅游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也呈明显增长趋势,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相关程度越来越高。1997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为4.16%,2006年该比例已经上升至4.3%,到2010年将升至8%。但世界发达国家的比例一般在10%以上。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旅游业还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我国入境旅游业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1978-1985缓慢发展阶段
1985-1988高速增长阶段
1988-1989滑坡阶段
1989-1992高速增长阶段
1992-21世纪全面发展阶段
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业主要指标全面增长,入境旅游人数达1.2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9%,其中:外国人2221.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继续居世界第四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339.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9%,继续居世界第六位。据国家旅游局预测,未来我国入境旅游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到2010年,我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将达到530亿美元,收入将比2005年增长80.9%。由此可见,未来入境旅游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有:
1个人收入水平道德素质中国旅游市场的普及度旅行社的效率与态度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配合程度
随着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我国绝大部分家庭已经进入小康水平,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进行旅游,旅游业也会因此迎来新一轮发展。
近几年来,国民素质显著提高,对公共实施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这将有利益旅游业的平稳、高效率的发展。
随着许多旅游景点的开发,出现了大量的旅行社,由于竞争的需要,各家旅行社的服务态度和质量都有进一步提高。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餐饮、住宿、宾馆、酒店行业,这些行业与旅游业进一步结合,形成了强大的服务行业。
第三篇:2013年旅游业行业分析.doc
市场研究专家企业贴心顾问
2013年旅游业行业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时代随之而来。现在,旅游在日益成为现代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劳动生产的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旅游业行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旅游业的发展,会不同程度的受到自身内部能力和发展潜力因素的影响。所以,通过对我国旅游业行业的分析,我们知道旅游业在我国将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很多省区和重要城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行业和重点行业来发展。
一、市场规模
我们都清楚的知道,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它把行、住、吃、游、购、娱各个环节联为一体,提供“一条龙”服务,通过产业关联带动、吸纳就业等功能,推动和刺激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产业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市场规模巨大。
二、市场增长率
目前,世界旅游处于持续的发展之中,全球旅游旅游需求日益高涨,旅游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旅游经济持续加速发展,旅游总收入保持高速增长,旅游产业成为了第三产业的经济支柱。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旅游业行业调查报告显示:我国2007年春节黄金周共接待游客922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7.7%;2007年“五一”黄金周共接待游客1.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2.7%。
三、整体盈利水平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经济效益稳定增长,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是许多地区的经济增长点。根据旅游业行业调查分析预测:预计在未来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1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达到8%;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的旅游产业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国内化的旅游进程都逐渐加快,接轨国际市场。现在,我国的旅游业正以它强劲的势头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
以上是对2013年旅游业行业分析的一些概述。您可能感兴趣旅游行业报告
以下是为您准备的旅游报告列表:
2013.04.27 2013.04.26
中国首选市场研究报告门户服务热线400 817 800
市场研究专家企业贴心顾问
2013.04.26 2013.04.26 2013.04.26
2013.04.26 2013.04.26 2013.04.26 2013.03.21 2013.03.16
本文地址:
中国首选市场研究报告门户服务热线400 817 800
第四篇:旅游业行业投资分析报告SS
中国旅游业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数应本101班吴梦思1004401117
按照全国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的要求,九十年代经济发展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1993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旅游局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意见》的文件,从“不支持,不提倡,不反对”的“三不”方针到“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稳步发展”到今天的“积极发展”的转变,我国的国内旅游业将愈来愈受重视。并在2011 年1 月,发布了由中国旅游研究院编著的《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旅游条件的改观,国际旅游业的深入开展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本世纪末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我国的国内旅游将维持高速稳定增长的局面,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过渡。国内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进一步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国内旅游的发展步伐。
一、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说明:
1、旅游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结构靠拢。据预测本世纪末我国人均GNP将达到800—1000美元,人们将会产生普遍的旅游动机,目前,我国人均GNP刚达到国内旅游经济条件的要求,因而造成人们的旅游消费水平的普遍偏低。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设施的供给水平的提高,人们出门旅游将要求吃得好、住得好、乘车带空调、坐软卧,有的要求乘坐飞机往返,由基本满足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过渡。
当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食住行的比重较大,达75%-85%,游购娱占25%-15%。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和香港,旅游消费中游览购物娱乐支出占60%。我国旅游消费资料中,物质消费资料多,精神消费资料少。随着我国旅游产品生产开发的多样化系列化和旅游配套设施投资结构的进一步改现,今后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游购娱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精神消费资料的比重也将上升。
2、旅游人数稳步增长,有组织的团体将逐步增多。目前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旅游人数将继续增长,并维持高速局面(扣除各种意外因素的影响)。由于负责接待国内旅游者的旅行社增长速度过慢以及经营中的不正之风,服务质量的低劣造成目前国内旅游者多以散客出现。随着旅行社的发展及服务质量的改观,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行社旅游。旅行社提供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提供各种旅游信息,也将使一部分旅游者选择它
3、旅行路线由短途到长途发展.人们将不满足家门口的短距离启蒙式旅游,而是向中长途涉足。旅游的区域扩大,热点仍热,温点和冷点将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而逐步升温。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眼光逐步投向外面的世界,南方人想领略一下冰城风光,北方人向往亚热带气氛,内陆人憧憬大海的辽阔,沿海人想探寻奇峰异谷的神秘。
4、旅游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目前人们的旅游方式了般为观光旅游型,活动内容贫乏单一,有人概括为“白天看庙,夜晚睡觉,白天疲劳,夜晚无聊”。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同样要求旅游内容的多样化,人们要体验更多的美好经历。初级的游山玩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今后人们的旅游方式由观光型为主,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家旅游等等百花齐放的局面。
5、旅游人员构成中自费旅游的人数将逐步增加,公费旅游仍将占一定比重。公费旅游中的职工奖励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仍将在国内旅游中占一定比重,只不过份额逐步下降,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将会以自费旅游的方式出现。
6、国内市场自助游步入成熟期。2012年的旅游市场总体形势非常良好,具体来说,国内游市场会呈现以下几点趋势:一是2012年散客旅游增长率会达到20%,这与中国快速建设高铁促使交通网络不断发达有很大的关系。二是2012年自助游会进入成熟期,自助游会有良好发展。由于高铁的不断发展,让旅游的活动半径不断扩大,另外去年租车市场发展不断加快,加上旅游资源线上线下整合力度不断加强,这些都将拉动旅游散客客源的增长。而且追求个性的90后今年很多都会走入职场,这更加会带动自助游的发展。三是沿海中心城市旅游发展会进一步加快。随着广州亚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广州、上海等大城市
在交通、环境和现代服务上都做了很大的努力,会带动旅游的转型升级,从而让都市观光游转向城市休闲游发展,而大都市又会带动周边卫星城市旅游的发展。所以今年沿海中心城市旅游发展会变得更快。
7、“景区+文化”模式或成旅游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出景区的景气程度相对最高。在目前中国仍然以观光游为主导的背景下,景区类企业具有资源禀赋稀缺、防御型相对好的特点。虽然国内大多数景区或多或少都能跟文化有些联系,但其中真正高品质休闲度假类景区却极为稀缺,供需矛盾将赋予景区很大的溢价能力。而且文化旅游符合国民消费需求转变的趋势,尤为看好具有文化内涵并可以异地复制扩张的优质景区,“景区+文化”模式或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8.旅游业社会环境分析。
近年影响旅游业的重大社会事件主要有:
一、2011年5月19日被确立为“中国旅游日”
二、赴台个人游开放
三、京沪高铁开通
四、无人岛启动大开发
五、海南推出离岛购物免税政策
六、上海迪士尼乐园破土动工
七、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泰国洪灾改变出境游格局
八、湘桂高铁预计2013年底全线通车。
九、旅游业“十二五”规划
二、细分行业信贷政策建议:
一、支持类
就具体技术、产品和项目而言,涉及以下内容的业务属于鼓励支持类:
1、支持休闲、登山、滑雪、潜水、探险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开发与营销服务;
2、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游及其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服务;
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
4、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开发及营销。
5、将以其鲜明的形象在市场上拥有更强竞争力的主题酒店(会议酒店和度假酒店)、经济型酒店等;
6、时尚化、休闲化的旅游项目:高尔夫球场、温泉酒店、滑雪馆、大型度假酒店等项目。
二、维持类
就产品来说,涉及以下产品类型的信贷业务给与维持的态度:
1、与阶段性市场需求热点相符的产品;
2、产品市场占有率高,需求稳定的产品;
3、盈利能力强的产品。
就项目来说,建议继续关注以下项目类型:
1、旅游企业国际化的优质项目;
2、西部地区旅游综合试点改革项目;
3、产业链上下游纵向延伸,以及行业内企业横向整合的优质项目;
4、东部地区旅游示范区建设项目;
5、城市旅游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项目。
三、行业投资建议
如今,国民人均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促进内需扩大,已经成为政府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状况的首要任务,这也是贯穿整个“十二五”的主线。参照国际发展经验,收入再分配将带来消费的升级,随着服务性消费的扩张,居民将显著加大在旅游方面的消费比例。另外,国家已经将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并予以了多方面的扶持,如《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因此,未来我国旅游行业发展和旅游消费增长有望显著高于居民消费总支出增长。
建议关注四大子行业,分别是经济型酒店、旅游景区、免税购物及文化演艺。重点推荐四大子行业龙头企业、及具备估值优势且有整合预期的公司。从中长线布局角度出发,重点推荐:拥有优质景区资源且具备文化内涵的企业,受益于消费转型升级的企业,以及经济型酒店的行业龙头企业。
综合上述各项利好因素,给予整个旅游行业鼓励类投资评级。我国旅游行业仍处于景气上升周期,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文化和旅游行业发展空间不可限量。预计经营稳健、具有较强营运能力和扩张能力的旅游企业在未来几年都将有不错的业绩表现
第五篇:我国银行业行业分析报告[定稿]
报告要点:
1.2.3.4.5.6.
7.我国银行业行业分析报告我国银行业现状及对金融安全的影响。我国银行存贷款与资金流动性。银行间市场分析与人民币资金运行情况。银行业政策与市场开放动态。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和监管制度。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情况与未来前景。中国银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一、我国银行业现状及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在我国,主要有以下银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并且在我国的各大城市,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城市商业银行。此外,还有各种政策性银行,都在各自的领域发挥职能。
目前的形式下,由于外资银行的不断加入,我过的银行发展形式已经十分严峻。更加开放的经济格局,和多年以来积累的各种金融问题,让银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致使银行业发展不容乐观,也对我国的金融安全产生了影响。不过,现阶段下,我国的资本储备充足,尚有结余,并且资本账户尚未开放,影响银行和金融也发展的因素也就多数来源于国内。所以,立足于国内银行业的发展问题上,才是解决整个行业问题的根本。
1、从我国银行的市场结构来看。截止2010年,我国国内市场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已经接近600家。在华投资总额达到了4.3万亿元。其业务占总市场的2%,其余的份额由国内银行占据。有数据显示,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吸收了65%的居民储蓄,承担了80%的支付结算业务,贷款额占到了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60%。随着社会的发展,银行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市场份额不算缩水,许多银行都背起了沉重的包袱。
2、从金融机构和银行的信贷情况来看。中国的许多银行在信贷工作中,往往受到种种外来因素的干预和压力。信用贷款的决策并不完全决定在资信因素上,帮助国有企业脱困,扶持地方经济,还有其他很多因素,经常是影响授信决策的重要因素。
3、从管理上来看。我国银行的管理机制上还存在很多缺陷,资本的约束力普遍较低,而且部分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差,流动性不足,在市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对市场做出准确地监管和判断。另外,国家执行加入WTO以后的有管银行也开放的承诺,虽然有助于银行业的发展,却也暴漏了我国银行业存在的众多管理漏洞。这一点,后面会详述。
所以,银行业的稳定与金融的发展息息相关,短期内中国银行的市场分额和基本结构不会发生重大改变,国有银行在近几年依然着力于消化不良资产,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以及风险预测水平。银行业稳定发展了,也就为金融行业总体才能呈良好的上升态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银行存贷款与资金流动性
从2010年至今央行已经7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已经达到了19%,中小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达到15.5%。正是在不断的加息和提高准备
金率的情况,商业银行所面临的资金压力也不断增加,流动性日益趋紧。为了缓解金融资金压力,银行希望通过揽储或者再融资来填补资金缺口。从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资金来源看,目前全国性中小型银行压力更大,去年12月中小型银行平均存贷比为82%,因此中小银行必须收紧信贷或吸收存款或拆借资金,控制存贷比上升。法定准备金提高以后,除非有新的资金来源,也就是说,必须有外汇占款的持续增加和公开市场业务释放资金,流动性紧张局面才会缓解,货币信贷才可能增加。即便如此,面临较高的法定准备金率、严格的存贷比限制和资本金充足率要求,银行的货币信贷扩张的能力将受到较大制约。
依照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态势,资本的流入会增加,国家会为了限制人民币过快增长而采取措施,通过平衡国际收支,扩大进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减缓人民币的升值速度,这也就意味着国际收支盈余的增长速度也讲变缓。
有数据显示:2010年末,金融机构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7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9.8%。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全年增加12.05万亿元。企业存款增速大幅下降,储蓄存款增长平稳,存款活期化趋势延续。2010年贷款额呈现信的增长趋势,新实质性增长达到8.85万亿元。从总体上来看,货币活跃度高,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从总体情势来看,2009年以来,充裕的流动性为我国经济回暖打下了基础,可是也留存下了市场流动性由充裕转向偏多的风险。
三、银行间市场分析与人民币资金运行情况
2011年以来,我国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短期交易占据了较大份额。从央行的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全国的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213.6万亿元,日均成交8269亿元。受市场融资增多、通胀预期明显上升和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干预等因素,银行的货币市场利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今年9、10、11月份受国庆等各大“黄金交易日”影响,银行的存贷款和现金投放率都大大提高。
不过进入11月份以来,银行间的市场利率不断回落。货币市场利率在进入11月的头几天就开始集体大跌,央行不断放出央票来激活市场,这被市场看作是央行释放出了“流动性”的信号,从另一方面来看,流动性的改善被认为是政策微调的结果。货币政策逐步放松已经成了必然的趋势,不过眼下,依然会是以微调为主。即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缓解流动性压力。通过放松对存贷款的监管力度,增加银行的放贷能力等。
再看资金运行情况。信贷的资金投放主要用于外汇存款和有价证券两方面。从今年的数据来看,银行外汇储备为3197.491(10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了350.572(10亿美元)。我国的存款类金融机构不允许投资股票和实业,而这一部分空白的资金就通过购买国债、刘向货币市场两种途径。2011年初,有价证券及投资达到了近10万亿元。
境外资金明显增多,是外汇储备增加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央行显示,5月公开市场到期
资金量仅为5410亿元,较4月大幅下降,而且央行完全有能力实现全月净回笼,但依然不能排除本月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业内人士指出,动用存准率工具所考虑的因素除了公开市场到期量外,更多是为了对冲新增外汇占款。从4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创下汇改以来新高来看,当月新增外汇占款额仍有望保持4000亿元左右的水平,大致相当于上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所冻结的资金量。业内纷纷预测,央行将对市场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四、银行业政策与市场动态
中国与西方的银行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的银行不仅是一家企业,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和政策传导的关键要道。2011年,实体经济向好的方向继续发展,货币政策逐步过渡到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来的政策重点依然是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调整数量,即调整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和额度控制。提高资本充足水平,提高对坏账的监管水平。从2009年到今年,央行先后7次调整了存贷款准备金率,一年期的存贷款准备金率不断攀升。这些积极的态度也凸显了宏观调控部门在经济走稳之后预防通胀的基本态度。
银监会在对待信贷方面也显示出了积极的态度。2010年11月22日,银监会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大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信贷资金支持力度的紧急通知》、12月份又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接连两份文件体现了银监会着力整顿银行业的决心。《通知》和《意见》中对信贷资金挪用,不合理信贷资金的处理,防范不良贷款反弹以及按现金流划分的覆盖范围来杜绝信贷过程中的不足现象。另外,银监会也推出了超短期融资券,这也是在我国金融行业的一次有力尝试。今年10月9日消息,银监会在近日正式印发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个销售流程进行规范和控制,并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银监会的动态让人眼前一亮,然而银行业的发展依然不荣乐观。从“GEO组织峰会”上的消息显示,当前银行业在地方政府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两个领域上来说,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扔低于2%,不少地区仍呈下降趋势。开发贷款的平均抵押品比率达到了189%,即使房地产抵押品重度压力测试下跌40%,覆盖率依然高于国际通行的110%的标准。问题依然高于成就,上海三季度储蓄存款呈负增长、西藏银行业不良贷款依然存在等情况,依然是银行业健康发展的阻碍。
五、银行业竞争格局和监管制度
国外竞争力深入。随着我国不断开放的经济格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对国内的银行业发展产生了冲击,中国银行业履行了加入WTO时承诺的:“全面对外开放”。理财业务和银行卡业务成了外资银行发展的重点。于此同时,国内新兴银行也开始崭露头角,与外资银行成鼎立之势。从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分布来看,主要竞争地点分布在中国经济和社会相对发达的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香港等。因为上海是中国的一个大型对外窗口,对外开放的时间最早,开放时间最长,时至今日,外资银行在上海所站的比重已经高达62%,所以上海的外资银行可以说是最多的。不过,人民币业务也在稳步增长,在广州、上海、深圳这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中,中外资银行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
国内竞争者崛起。如上面所说,我国银行种类繁多,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商业银行,再加上国家的“四大银行”以及各个大型银行的互相竞争,让银行业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竞争促使了银行业的发展,不过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因为国内外银行的互相竞争形成了“鼎对”的局面,不利于发展,其次,信贷的高速增长,给中小银行带来的是“挤出效应”。因为中小银行在竞争中缺乏综合优势,也就造成了绝大部分份额被大银行占据的尴尬场面。
此外,应该可以看到,随着外资银行不断深入中国,与中资银行竞争,国家也采取了相关措施予以干预,由于政策限制的因素,一些地区对外资银行开放时间较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加剧了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的竞争程度。由于外资银行监管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监管机构一方面鼓励外资银行创新,另一方面对创新实施正确有效地管理。我国银行业的监管制度大概分为三种:即金融当局的外部监管、金融机构的自我管理与社会监督。所采取的监管措施也主要有三种:即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从监管手段上来说,监管依然是依法而行,然而法规又不健全,这就造就了金融管理的有效性大大下降。
六、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情况与未来前景
经济开放形势越来越严峻,再加上经济运行和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新老矛盾相互交织,不确定因素较多,银行业稳健运行仍面临风险和挑战。从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银行业发展,面临着众多风险。即不良贷款双控压力加大。房地产行业贷款风险隐患上升。资产表外化潜藏风险。流动性风险压力增大等。随着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结构化调整步伐的加快,也让一部分信贷形成实质性的风险,再加上房地产行业不断崩盘,楼市不断降价,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链条效应有可能会重现,部分地区为规避银监会的监管,发行各类信贷资产,却带来了更多的法律责任和风险。在去年信贷投放过快的形式下,国际资本的不断加大,银行存贷款集中上升影响了资金的稳定性,更加增加了信贷风险。
不过,依然要从乐观的角度来看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并且高速扩张依然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WTO以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银行业也会逐渐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尤其在行业竞争方面,也会日趋激烈。四大国有银行在业务中占领的主导地位,让一些中小银行业丧失前景,不过依靠产品灵活的创新力,以及业务上和客户的直接交往,让中小银行对银行系统的总体水平得到了提高。这也是那些大银行不存在的。依照形式来看,在未来的时间内,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将会逐步减少,但是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七、中国银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中国银行业发展虽然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发展前景依然乐观。可以从以下几个建议,可以对银行业发展做出调整:
一、完善法律制度,健全信贷机制。经济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持,银行业的发展依然需要法律做后盾。目前我国出现的信贷危机,有多数是因为一些投资贷款人员钻了法律的空,使银行造成损失,迫使银行提高信贷利率,抬高信贷门槛。
二、开拓市场,进行个性经营。我国国有的四大银行,业务单
一、缺乏创新,这才造成了现在银行利润不高。不过依照现在网络发展迅速的条件,可以开拓多种业务渠道,例如发展网上银行,开通网上业务,追求个性化、人性化的业务,让每个银行具有自己的特色,开展有个性的新式经营法则,从而提高银行效益。
三、完善银行内部的监管制度。从银行内部开展实行新制度,健全银行的管理制度,使银行在程序化的管理中,创造更多的效益,有效的监管也能让银行更加平稳的运行,从而提高银行在银行业中的总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