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区森林屏障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3:2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库区森林屏障建设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库区森林屏障建设调研报告》。

第一篇:库区森林屏障建设调研报告

库区森林屏障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打造森林工程,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绿化率,让老百姓多吸氧。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森林”的口号。就是把建设成为统筹城乡现代林业改革发展实验区、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到2012年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3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绿地率达到32%。绿化两岸非常必要、重要,既能够保护母亲河,又是段库区生态环境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努力争取国家政策,结合如何促进和发展两岸森林工程建设,进一步做好生态屏障、森林绿化工作,从摸清两岸生态现状及危害性出发,进一步争取国家实施专项工程资金和项目,以彻底改善两岸与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本文拟对段库区森林屏障的建设提出粗浅建议,逐步改善两岸的生态环境。

一、建设段库区森林屏障的意义

建设段库区森林屏障,是实施森林工程的一个部分。实施森林工程,一是建设森林城市的必然要求。二是增强森林综合效能的重要措施。三是保障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根据市水土流失公报,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40000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为3641.95吨/平方公里•年,而这些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流域,严重影响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通过实施森林工程,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保障库区生态安全。四是致富巴渝新农村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森林工程,可充分发掘山区广阔的山场资源,有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土地生产效益,促进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五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经过直辖十年的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要把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构建和谐。同时,建设森林工程,也是全市人民的迫切愿望。

生态城市已经成为21世纪城市建设模式,森林城市理念从上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并已经成为众多城市的自觉追求。2007年我国启动首批“国家级森林城市”的评选工作,全国绿委、国家林业局授予7个城市这一荣誉称号。是在2006年全面启动建设“国家级森林城市”的。在短短一年内,绿地面积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人居质量,为市民及子孙后代打造一座巨型氧吧”作为近期目标。这一理念也被列入四川省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在“国家级森林城市”中榜上有名,其建设森林城市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2008年初,在四个直辖市之中率先提出了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特殊的区位决定了应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在库区树立标杆。奥运火炬能够在除主城之外来到传递,是作为库区中心赢得的殊荣,是在移民和生态建设上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是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和独特的城市魅力所促成的。作为库区和渝东北“一翼”中心城市的,最近提出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包括建设段库区森林屏障,争取与主城同步,其意义非同寻常。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生态建设任重道远,森林资源总量不大,人均森林面积不多,还有较大面积的宜林荒山和坡耕地需要植树造林,与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还存在一定差距;二是绿化质量不高,低效林分多,生态功能不完备,生态系统较脆弱;三是生态治理难度大,特别是三峡库区生态形势较为严峻,库区绿色生态屏障尚未建立;四是山区大量的林地资源没有很好利用,林地生产力不高,林业综合效益较差,对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动性不强。

三、建设段库区森林屏障的对策建议

建设段库区森林屏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应坚持志存高远,未雨绸缪,从理念、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依靠和动员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合力构筑。(一)形成共识

应广泛宣传,努力形成全区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搞森林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让森林城市建设成为科学的、自觉的、深刻的全民行动。要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审时度势,条分缕析,将复杂的系统工程分解成阶段性目标任务,组织起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矢志不渝,集腋成裘,成其功业。

(二)科学规划

确定近、中、远期的目标。要有“富规划”的意识,让一流的思维出一流的产品,确定较高目标,分步实施,“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克服短期行为,克服盲动和低效重复建设。“十年树木”,争取前五年扩数量,完成阶段性创建目标,后五年提质量,凸现库区森林屏障完美格局和生动气韵。

(三)突出特色

要立足区情,发挥自身优势,体现地域特色,按照改善库区生态环境与绿化美化库区沿线景观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生态优先,效益结合,尽快增加森林植被,遏制水土流失,构建库区绿色生态屏障。着重在库岸海拔米水位起水平距离米宽范围,沿岸打造“百米景观林带”,营造生态屏障林万亩,低效林改造万亩,整体形成不断档的绿色长廊。

苗圃基地工程。按照林木种苗生产基地化、造林良种化、质量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种苗产业化的要求,推进种苗基地建设,保障森林工程对种苗需求。新建生态苗圃亩、园林苗圃亩,改建生态苗圃亩;水果苗木繁育依托现代育苗中心,改善繁育基地建设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繁育水平。积极探索多种发展模式,将种苗培育和通道绿化等工程结合起来,增强绿化的可视效果。(四)争取扶持

一要积极争取上级扶持。作为渝东北“一圈两翼”中心城市要争取市里把纳入全市森林城市建设的统一视野,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二要积极争取移民政策。从后扶和生态重建的角度,恢复城市生态林带,同时建立珍稀物种基因库,保护区域优势树种。三要加大争取对口支援的力度。可学习借鉴广安经验,建立广泛的协调机制,让对口支持的省市、单位、团体友情资助库区森林城市建设,打造示范林基地。同时进一步争取国家环保政策和产业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退耕还林的力度,加强库区生态林、经济林建设,培育林业产业,振兴库区经济。(五)强化保障

加强财力保障。对重点区域、重点河段的绿化,财政必须予以投入。同时研究实行财政补贴的措施。对于没有纳入退耕还林工程的造林地块、城市拆迁、绿化占用宅基地和集体土地,都应由以地租形式予以补偿。加强组织保障。锁定目标,整合资源,举全区之力,积极推进森林城市建设。通过大思路、大手笔,初步建成以林木为主,乔、灌、草搭配,分布自然、结构合理、功能高效、景观优美、特点鲜明的比较完备的森林体系,实现库区生态景观的大变化、大发展。屏障建设,百年大计。段库区森林屏障建设既造福当代,又泽被后世,应成为我们现代人的自觉行动。应争当全市宜居宜业森林城市建设的排头兵,把库区的屏障建设与宜居宜业森林城市建设并驾齐驱,在逐步改善两岸的生态环境中坚定信心,找准突破,统筹兼顾,使未来段库区的形象魅力四射。

第二篇:库区农户存粮情况调研报告

**开展山区、库区农户存粮情况专项调查基本概况

**撤乡并村后为7个乡镇,51个行政村,669个村民小组,22900农户,74176农业人口,其中山区、库区缺粮人口16000人,而长年外出务工人员占24%以上。缺粮人口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及沿205国道一带。目前,全区51个村全部实现了村级通达工程,硬化道路95%以上,交通十分便捷。

调研情况

1、存粮情况。实施村级通达工程,山区交通环境日益得到改善,农户的存粮数量也随之减少,农户存粮食主要为成品粮,多数为随购使用,没有大型的存粮容器,都为米缸和木制容器,存粮数一般都在50——100斤/户。

2、存粮意识。山区农户在春节和茶叶生产季节有多备存粮食的习惯,一般备足二个月的可用成品粮,平时都为食用完即购,不备过多的粮食,如遇粮食价格上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有争购风潮。

3、加工、经营情况。境内无粮食加工企业。每个自然村都有粮食销售点,全部销售成品粮,成品粮以大米和筒面为主,农户方便使用。每个销售点一次性购入成品粮在一吨以上,进货地为**、歙县的城区加工企业,经营网点日常备粮一吨左右,同时,个体车辆运输户也都加入粮食回带销售行列。

存在问题

1、农户存粮备荒意识淡薄。主要是交通方便和购粮网点的增多,农户多年没遇重大自然灾害,风调雨顺已成为习惯,如遇粮食价格上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必有争购风潮。

2、山区境内没有粮食加工企业,农户多为购买成品粮,而山区气候变化较大,存粮器具简陋,不利于成品粮长期存放。

3、网点虽多,但存粮少,抗风险能力差。边远山区有诸多的粮食销售网点,但多为个体商店,不是以粮食购销为主,仅是附带销售,购销能力受到场地和购销资金的制约,销售点的存粮数量也随之受到限制,没有粮食购销保障。

建议与对策

1、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防范和保障因“粮食价格上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 来临时的粮食供给。

2、加强宣传,增强农户科学储粮备荒意识。农村科学储粮,利国利民。不仅要引导好产粮区的科学储粮,而且更要引导好缺粮山区的科学储粮,使他们恢复过去储存一年以上食用量稻谷的良好习惯,做到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3、政府可通过项目建设等方式,扶持粮食龙头企业向乡村延伸,建立健全固定的销售网点和粮食代销售网点,并形成供给规模,确保成品粮不脱销。

4、加强通达工程建设和交通环境治理,确保道路畅通。

第三篇:库区移民安置就业调研报告

库区移民安置就业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关于在春节后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活动的通知》(乌区党组发[2010]7号),区人大常委会和农林、水务、拆迁办等相关单位组成乌兰淖尔镇调研组就乌兰淖尔镇生态景观工程、库区移民搬迁等工作开展调研。调研组抽调了工作人员组成4个小组,并制定了工作方案,于2月21日开始分组走访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居民代表和村民代表,入户调查98户,分别召开村、社区、镇座谈会5次,对需搬迁的基本情况、居民搬迁意见、要求及存在的困难等进行了解,并开会进行认真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依据2008年乌达区农区基本情况普查结果,全区涉农人口3240户,9632人。其中处于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淹没区人口1918户,5560人。年龄结构:18岁以下的971人(其中男464人,女507人),男19-49岁的1607人,女19-44岁的1426人,男50-59岁的422人,女45-54岁的411人,男60-64岁的124人,女55-59岁的171人,男65岁以上的235人,女60岁以上的292人。外出务工的249人(其中长期外出197人,季节性外出52人)。参加合作医疗人数3337人,纳入低保人数329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791人。土地合计18844亩,其中耕地16401亩(有承包合同13580亩,无承包合同2820亩),保护地(温室)368亩(有承包合同219亩,无承包合同149亩),园地1441亩(有承包合同1359亩,无承包合同82亩),林地224亩(有承包合同156.3亩,无承包合同68.5亩),撂荒地无承包合同408.1亩。

乌兰淖尔镇水库淹没区和生态景观工程涉及搬迁人口563户,1601人;占用耕地12996亩、园地129亩、林地220亩、保护地140亩。分别占全区搬迁人、占用各种土地的28%、69%、1%、1%、1%。

搬迁人口有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159户,490人,其中回族142户,450人,占搬迁人口31%。搬迁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养殖、农产品加工、工厂打工及经商活动。

生态景观工程急需搬迁32户,144人,耕地2000亩。

二、淹没区群众的思想动态分析和反映的主要问题

调研组在镇和社区干部的配合下,分别对不同年龄段居民、不同种植结构居民、不同从业结构居民和不同民族结构居民进行了入户走访和座谈。群众普遍表示这是有利于地区发展的惠民工程,表示支持搬迁工作,但也有一定的顾虑:

男60岁、女55岁以上的人群表示只要有合适的搬迁住房,加入社保和城镇居民医保之后,就没有后顾之忧,希望就近安置,有故土难离之情。就像农户段玉梅等人说,希望有个比较熟悉的地方居住,搬迁还留在附近。

“4050”人群中外出做事的考虑的是补偿问题,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担心失地以后,由于没有特长,找不到合适工作,会没有收入。同时他们的子女已到成家年龄,如果土地补偿款为子女成家后,剩余的钱无法维持生活。其子女正在读书的担心上学费用的维持。而且部分群众担心住楼房费用较以前提高很多,生活会无保障。就像农户许国山说,4050人员交够养老保险15年后能否提前退休,现在4050人员最难办,儿子娶了媳妇后,又要变成穷光蛋了。

部分村民的子女在城区居住,在工业园区打工,平时靠父母种地吃粮吃菜,在搬迁后,他们担心生活成本较以前提高,生活会不稳定。就像村民许高山说,现在自己种10亩地,每年5万元收入,子女在新区打工,依靠家里种地,吃菜吃面不用花钱,在农村没钱有地也能生活,搬迁后可能不如现在。

耕种大田的居民对搬迁后的生活顾虑少,而耕田少、从事蔬菜生产的居民对搬迁后的生活顾虑多。走进原四连郭华北家里,他正在和妻子整理温室,准备育今年的蔬菜苗。跟他聊天,他说家里5口人种12亩菜地,养两头猪、几只羊。起早贪黑很辛苦,去年一年收入6万余元,种西红柿、辣椒每亩能收1万元,虽累但能同时供养一个研究生和一个大学生。他想到儿女的就业问题,更担心的是搬迁后无稳定的收入。他的侄儿媳妇到家里串门,她说自己40岁多一点,和丈夫一起种6亩多菜地供养一个老人和一个读中学的孩子,种菜累,生活还可以,也是担心失地后的生活问题。

长期打工和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居民因为有一定的技术或稳定的就业岗位,对搬迁后的生活没有顾虑。而利用农闲季节打临时工的居民,担心失地后缺粮少菜,生活会有困难。就像个体户朱宝升说,拆迁当然好,但拆迁后粮店开不了,没饭吃,想要住房,但有门面房更好。

回族群众对生活安置提出了在居住地附近建清真寺等要求。

移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产生的心理变化有其特殊性,主要是对故土的留恋,对原有生活方式的习惯,对新环境、新的生活方式存有疑虑心态,表现为:一是移与不移的矛盾和恋乡心理;二是好与不好的对比心理;三是公平与不公平、富与不富的焦虑心理;四是不主动谋求新的就业和生活方式,存在等、靠、要的心理;五是期望值高。

通过以上分析,淹没区群众主要反映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补偿问题。与阿盟征用土地补偿、与滨河区征用土地补偿的攀比;蔬菜地与大田作物耕地的攀比。房屋搬迁中的攀比。搬迁居民提出要求公平公正、补偿标准要统一。

2、生活安置问题。大部分群众提出生活安置区就地安排,减少过渡环节,一次性搬迁安置。

3、生产安置问题。4050人员普遍反应除种地之外无专长,文化水平低,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差,顾虑以后的生活。

4、生活水平问题。很多人担心失地后找不到工作、无收入,住进楼房后生活费用增加,生活水平下降或难以维持生活。

5、农机具的问题。搬迁后农机具没有用了,需要折价处理掉,务农人员提出按新旧程度能否给予补贴。

6、参保问题。参加合作医疗人数占总人数59%,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占总人数14%。一些群众对参保政策不明,还有部分群众因资金问题无法参保,即使能参保,但续保很难,他们希望放宽参保条件,提高看病报销比例,适当降低退休年龄。

7、民族宗教问题。回族群众反映居住地需要建在离清真寺较近的地方,并且确定回民公墓地址。

9、遗留问题。2001年因黄河水灾安置受灾群众在房屋分配上有遗留问题,在这次搬迁时需要考虑。

10、宣传不足问题。群众反应从2009年开始宣传搬迁,工作人员传达的信息不同,影响安排生产生活。

三、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做好移民搬迁的思想工作。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是利国利民的重点工程,是公益事业。涉及移民搬迁的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需要研究政策、营造氛围,做好答疑释惑工作,让群众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

2、制定和宣传移民安置规划,尽快出台补偿方案、生产生活安置方案。

3、尽快成立人员相对固定的移民搬迁机构,做好前期工作。

4、研究4050人员的生产生活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

5、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为他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方便。

6、尊重移民意愿、就地安置。按照规划先行、安置先行的要求,先培训后就业、先盖房后搬迁。

7、研究解决遗留问题。

8、制定出台后期扶持政策,解除移民后顾之忧。

第四篇:山区库区经济发展调研

发展林业特色产业

助推林农增收致富

——对加快我区山区库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一、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农民的增收作用

我区地处钱塘江上游,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区林业用地面积195.8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4.7%,林木总蓄积量273.82万m3,森林覆盖率72.9%,林木绿化率73.3%,是全国9个生态良好地区之一。拥有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和9个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小区,区划界定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74.86万亩。

乌溪江库区现有湖南镇、举村乡、岭洋乡和黄坛口乡4个乡镇,人口2.9万,区域总面积78.02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68.44万亩,规划生态公益林38.1万亩,毛竹16.5万亩。由于受独特的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虽然近几年经济社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基础设施依然滞后,贫困人口仍相对集中,群众生活仍然比较困难。

全区现有林产品加工企业310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7家,市级农业龙头13家,林业专业合作社20家。其中竹产品加工企业155家,竹产品加工专业村53个,加工专业户3876户。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28家,1000万元以上17家,5000万元以上3家。2010年,全区林业生产总值21.1亿元,农村居民林业收入7.62亿元,林业收入占农村居民收入的比重为27%。

竹产业是我区的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全区现有竹林总面积46.34万亩,立竹量6796万株,竹林面积万亩以上的竹区乡镇12个,竹区人口6.1万户14.7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7%,人均拥有竹林面积3.1亩。区内现有竹加工企业15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产品包括竹炭、竹胶模板、竹日用品、竹工艺品、竹笋五大类300多个品种。2001、2007年两次被命名为“中国竹炭之乡”,2005年,“衢江竹炭”品牌获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保护。2010年全区竹业总产值12.2亿元,人均3310元。与其他农业支柱产业相比,竹产业是目前山区群众增收最多、最稳、最快的产业。

二、林业产业发展因素分析

(一)林业产业增效潜力巨大,增收前景广阔

一是高效竹林增产增值潜力巨大。我区是浙江省毛竹主产区之一,全区有竹林46.34万亩,亩均年效益约为500元,而在我省经营管理好的地方已达到700元,每亩收入相差200元,整体水平偏低,增收潜力巨大。

二是传统产业基地改造增效明显。我区有板栗4.66万亩、油茶6.04万亩,产量低效益差,产值仅为1.4亿元。

三是观光林业建设前景看好。积极发展观光林业,既可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又可以加快林产品流通,加快三产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花卉种苗等新兴产业也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只要合理调整结构,也有巨大的潜力。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一是科技含量不高。当前大部分山区群众信息闭塞、观念保守、市场意识落后,林业先进技术的应用大部分还停留在示范基地,能够掌握技术的仍然只有少数有知识、肯接受新事物的示范户,技术推广层面不宽。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林业基地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不配套、自然条件差,已经成为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提高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的瓶颈,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部分林业龙头企业、林业经营大户的贷款、融资等渠道还不畅,影响了企业、经营大户的积极性和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是产业经营能力不强。我区林产品加工企业虽然达到了一定数量,但是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生产设备简陋,70%以上的企业是为安吉、龙游等地企业生产初级产品,资源消耗量大,企业没有自身品牌,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少,缺乏精深加工,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林业专业经济合作社和行业协会也正处于起步阶段,组织管理规范,能够带动农民、组织农民和保护农民利益的还不多。

四是品牌宣传不够充分。虽然2001年荣获了“中国竹炭之乡”、2005年衢江竹炭又获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保护,但对品牌资源的宣传、开发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还未充分发挥;竹文化内涵和竹林资源综合效益也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以竹林休闲为主题的农家乐还没有真正形成。

除此之外,乌溪江库区因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高强度农业开发中的松土除草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水源涵养能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偏低,道路交通仍处于落后状态,对当地生态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形成较大制约,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的难题亟待破解。

三、当前发展林业产业、促进林农增收的途径

目前,山区库区农村发展“短、平、快”林业特色产业,促进林农增收主要有三大途径:

(一)积极发展优势林业,做大做强毛竹产业。毛竹是我区的优势和品牌,也是山区库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潜力所在。按照“抓二促一推三”的总体思路,以做大做强竹产业为主线,坚持走“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拓市场、山里兴旅游”的发展之路,形成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1、立足竹林资源培育。开展“一竹三笋”、毛竹覆盖、低产林改造等技术培训,建设区、乡、村三级毛竹示范基地和建立林业技术人员联系示范基地、示范户制度,积极推广配方施肥、开沟引鞭、蓄水灌溉三项技术,引导林农开展高效笋竹基地建设和毛竹低产低效改造,建设“千元山、万元山”,不断提升竹林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竹林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竹林效益。因地制宜开展竹林道路、竹林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竹农劳动强度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竹林抗旱能力,让竹产业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2、推进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引导竹加工企业到村、到户、到基地设立初加工基地、加工点、培植加工专业村、专业户,力争万亩以上竹区乡镇原竹不出乡、千亩以上竹区村原竹不出村。通过初级加工,提升附加值。重点扶持帮助竹炭、竹胶板、竹地板、笋制品加工业,加快引进和培育新的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使竹制品生产朝深加工、精加工、大规模、产业化方向发展。鼓励企业、个人组建竹业专业合作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户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提高竹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3、挖掘竹林特色文化:依托“中国竹炭之乡”、竹炭产品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保护的品牌优势,积极开办“中国竹炭文化节”,建设“竹炭培训中心”,强化品牌宣传和展示,力争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充分挖掘以竹海风光、溪涧瀑布为典型的竹乡自然风光,按照“观赏性、科普性、参与性、趣味性”要求,建设竹林生态休闲示范基地、观光教育园区,积极发展以竹区农民家庭为接待点、以体验农家生活为特色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倾力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观光、游览消费为一体的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竹林旅游品牌。

4、开展竹林复合经营:积极鼓励、引导山区库区竹农在竹林环境内通过从事不同生长期、不同收获期的种植养殖业,开展立体栽培食用菌、观赏花卉苗木、珍贵药材、耐荫绿肥、饲料、茶叶、饲养益鸟珍禽,形成竹、笋、菌、药、饲、花、禽等复合经营技术和生态立体开发模式,并充分利用林下经济的多样化产品发展加工业,为竹林寻找更多经济亮点,为山区库区群众寻找更多的致富路子。

(二)加强基地抚育改造,培育壮大油茶产业。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和材用价值,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身。油茶在我区各地均有种植和分布,尤以上方、灰坪、峡川、湖南、岭洋等地最为集中。油茶产业不仅是我区农村的传统产业,更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前景产业。目前,我区油茶加工已开始企业化生产,机械化加工,主要以刘家香食品有限公司、衢州枝群油脂有限公司和衢州市开源油脂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进行产品深加工。其中衢州刘家香食品有限公司是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发展趋势较好。

我区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气候条件、立地条件、土地资源条件适宜,应该把油茶产业作为山区库区农村的一个大产业来抓,使油茶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现代林业建设的新亮点、山区综合开发的突破口。

1、实施油茶产业提升工程。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垦复抚育、开挖竹节沟、修枝、嫁接换冠、良种补植、土壤覆盖、科学采收等综合措施,改造现有低产低效油茶林,建设丰产栽培基地。推广应用油茶生产专用新肥料和新农药,提高单位面积油茶籽产量和油茶产油率。采用长林3号、4号、21号、23号、40号等优良品种,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新建优良新品种林,增加油茶后备资源。鼓励发展油茶幼林间种套种农林作物复合模式,支持开展林区养蜂、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多种经营,提高油茶授粉率和林地产出,解决油茶投产前期林农收益问题。

2、加快油茶良种推广。引进通过国家和省审定的良种,建立一个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大力推广芽苗砧嫁接等先进育苗技术,提高良种壮苗生产能力。实行定点育苗、定向供应,按照多品系科学搭配栽培的要求,推广良种壮苗栽培,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

3、实施精品战略。扶持重点山茶油深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挖掘油茶副产品的潜力。加强茶壳、茶饼和茶粕的综合利用,进行化妆品油、茶皂素和茶仁酚等新产品的开发,拉长油茶加工产业链。加强品牌建设,打响地方特色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油茶的效益。

(三)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提高传统产业效益。林业生产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山区库区林农的投资积极性,也是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而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阴空间,进行科学种植、养殖和深度开发,实行上中下多层复合经营,立体综合利用,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和林业生产能力,增加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林业经营形式。具有周期短、品种多等特点,既适合规模经营,也适合分户经营,能有效地弥补林业生产过程中的投入,是山区库区群众发展林业和促进增收的重要经营形式。发展林下经济,既符合当前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出率,进而提高林业综合效益的必由之路。

我区林下经济目前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应充分依托创建森林城市和现代林业园区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推广高效笋竹栽培、林下养殖、林间套种、森林(湿地)生态休闲旅游等特色经营模式。

一是高效笋竹模式。在全区12个重点竹区乡镇开展毛竹覆盖“百亩百万”示范行动,重点推广毛竹春笋冬出覆盖技术、“一竹三笋”等先进技术,引导林农培育建设高效笋竹基地,通过运用林地覆盖增温措施,调整出笋时间和产量,使竹林效益成倍增长。

二是林下养殖模式。积极推广技术简便易行、群众乐于接受、市场前景看好、效益可观的林牧、林禽等林下养殖模式,建设绿色森林食品饲养基地。充分利用林下青草、杂草、昆虫、小动物以及阳光、空气等作为畜禽的食物、空气、水份和活动场地,围网放养、圈养或棚养鸡、鸭、鹅等,利用林下活动空间大,草场资源丰富的林地,放养或圈养森林猪、森林牛、森林羊、森林兔等,生产市场畅销的带“土”字的畜禽产品。

三是林间套种模式。充分利用板栗林、山垅田、退耕还林地和其他未成林的林地,因地制宜,推广实施林药、林菌、林粮、林菜模式,种植厚朴、杜仲等中药材或野生园艺花卉,大力发展反季节高山蔬菜、森林蔬菜或黑木耳、香菇、双孢菇、鸡腿菇、金针菇等食用菌,推动板栗林内套种毛竹、香榧、茶叶,并逐步将板栗林改造成为竹林、香榧林。

四是森林(湿地)生态休闲旅游模式。依托区内森林植被丰富、库区水质优良、地形地貌独特、自然景观秀丽、生态环境极佳的优势和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这两块国家级公园“金字招牌”,加大对森林(湿地)生态旅游的规划指导、合理布局和系统开发,充分挖掘地理和民俗资源,结合乡村实际,按照“一村一品”的建设思路,加大旅游设施和森林防火、生态保护等各项设施投入,形成以生态景观为主体,以其他景观为辅助,以“林家铺子”为补充的生态旅游圈,培育农家乐特色旅游村,提升“农家乐”旅游层次,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休闲娱乐需求。

衢江区林业局 二○一一年十一月九日

第五篇:森林防火调研报告

桃源县是全省重点林业县之一,森林防火工作是我县整个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是林业局党委的重要职责。近几年来局党委把森林防火工作放到了重要位置,确立了“预防为主,积极消灭,防重于救,宣传到位,分级管理,职责明确”的森林防火指导思想,全县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县森林覆盖率的提高,林区内可燃物增厚,林区群众的生产性用火增多,以及近几年宗教、迷信用火的增加等因素,我县的森林防火形势仍然相当严俊,应该引起我们各级政府和林业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以确保我县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我县每年发生森林火灾火警几十起,损失森林面积100公顷左右,烧毁林木1000余立方米,幼树近万株。使全县林农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严重的损失,桃源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从全县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看,有几点值得我们深思:

一是从森林火灾引起直接原因看,具有人为性。全县所发生的森林火灾都是因为人们的不当用火行为造成的;

二是从森林火灾发生时期看,具有季节性。全县森林火灾发生主要集中在“春节”、“清明”两节上,我县在“春节”、“清明”两节发生的森林火灾占全年森林火灾的50%以上;

三是从森林火灾发生的天气气候看,具有干旱多发性。在森林防火期内,天干少雨天气是森林火灾的多发期,一般在连续干旱20天以上,极易发生森林火灾。

四是从森林火灾发生的地域看,具有集中性。全县森林火灾是南路少,北路多;西路少,中路多;林区少,丘陵多。特别是桃源的三大重镇(漳江镇、漆河镇、陬市镇)森林火灾发生的数量最多,面积最大,损失也最大。

根据我县当前森林防火的实际情况,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避免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最大限度的减少森林火灾,降低森林火灾的损失,我认为要加强以下四个“力度”:

一、加强各级政府的责任力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的规定,森林防火工作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县、乡(镇)两级政府要制定好本辖区内森林防火工作的规划、加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明确森林防火工作职责、搞好森林防火工作责任考核、抓好森林火灾的扑救,等等。县、乡(镇)两级政府要象重视防洪抢险一样重视森林防火工作,要象抓计划生育一样抓森林防火工作,要象追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一样追究森林火灾的行政长官的责任。要建立全县森林防火工作问责制,在全县各级政府中真正形成一种不抓森林防火工作不行,不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更不行的共识。要使我们的政府官员感到森林火灾不只烧掉了老百姓的林子,也会烧掉政府官员的“帽子”的紧迫感。

二、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宣传力度

我县近几年的森林火灾都是人为造成的,加强对群众的森林防火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森林防火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尤为重要。广大人民群众是森林防火工作的主体。一是在宣传力度上,要舍得花人力、物力、财力;二是在宣传群体上,既要注重抓好成年人的宣传教育,更要重视抓好未成年人的学校教育;三是在宣传形式上,既要有静态的固定宣传形式(如固定型、永久型的森林防火宣传标语),又要有动态的宣传形式(如森林防火录相片、电视宣传片、森林防火宣传车等等);四是在宣传内容上,既要有政策、法规内容以及失火案例教育,也要有森林防火的业务、科技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既懂得森林防火的政策、法规,又明白森林防火的各项要求,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又具备正确扑救森林火灾的能力。

三、加强森林防火机构建设力度

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工作复杂,建立强有力的森林防火机构是极其必要的。从现状看,虽已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和办公机构,但是,乡、村、组三级森林防火机构还相当薄弱。尤其是村、组二级根本没有森林防火机构,处在一盘散沙的状态。乡、村、组三级又是森林防火工作最基层、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机构。必须要切实加强乡、村、组三级森林防组织机构建设,形成自上而下、完善协调的森林防火组织体系,建立好森林防火的工作基础。

(1)乡(镇)要建立森林防火指挥部,并要有一支100至200人的森林防火兼职队伍,每年要进行1—2次集中培训和演练,以备应急扑救之用。

(2)村要建立森林防火领导小组,并要有一支50人左右的森林防火兼职队伍。

(3)组要配备1—2名森林防火联络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有备无患,有备而战,才能把森林火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四、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投入力度

森林防火工作要舍得一定的资金投入,才能确保取得实效。如森林防火宣传、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森林防火工作奖励等等都要大量的经费。在资金筹集上建议采取多渠道的办法:一是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政府财政每年要有一定经费预算计划;二是国家、省、市、县四级林业主管部门每年要有一定经费用于森林防火工作;三是建立森林防火基金专门用于森林防火工作。在资金使用上要切实做到建立专款专用。

下载库区森林屏障建设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库区森林屏障建设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森林防火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我市森林防火技防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市局:森林火灾是一种自然灾害,与林业发展是一对长期存在的矛盾,火灾对森林的破坏性极大,危害极深。近年来,我市森林火灾频发,造成了较......

    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调研报告

    解放以来,**县历届县委政府在改变农村落后生产条件特别是兴修各种水利设施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修建了大大小小300多座水库,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水利建设和......

    建设北方第一生态屏障

    建设北方第一生态屏障 2003/11/24 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 内蒙古自治区地跨中国的西北、东北、华北,是横亘在北疆的重要生态屏障。内蒙古境内有黄河上中游近千公里河段,还......

    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调研报告

    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调研报告一、基本现状 (一)队伍建设现状 XXX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原为XXX公安局林业公安股,股级建制,隶属县林业局,业务受县公安局指导。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封......

    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调研报告

    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调研报告 一、基本现状 (一)队伍建设现状 XXX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原为XXX公安局林业公安股,股级建制,隶属县林业局,业务受县公安局指导。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森林防火条例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森林防火条例》贯彻实施调研报告 2008年12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541号令,公布了修订后的《森林防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自198......

    市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准确了解掌握全市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后期扶持情况,由市移民局牵头,联合财政、水利、电力等部门,于XX年8-9月对全市辖区内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后期扶持情况展......

    市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情况的调研报告为了全面准确了解掌握全市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后期扶持情况,由市移民局牵头,联合财政、水利、电力等部门,于2004年8-9月对全市辖区内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