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高等教育 服务中原崛起
发展高等教育 服务中原崛起
——教育系统工作座谈会焦作大学材料
(2011年10月13日)
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2011年10月7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正式颁布。《意见》第三十八指出:“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显著提升人口综合素质,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努力建设全国人力资源高地。”我市也确立了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前列,建设更具活力新型城市的目标。这些都对包括焦作大学在内的高等学校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为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作用,服务我市及中原经济区建设,学校汇报如下:
一、焦作大学基本办学条件和主要特色优势
焦作大学创建于1981年,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各级各类学生20000余人。2008年,学校7大项22项办学指标一次性通过教育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各项条件完全满足专科学校办学需要,师资力量、土地、房屋、仪器设备等重要办学条件具备升本和再发展的实力。学校现有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律与政治学院、太极武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会计学院等14个学院。开设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计 算机网络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新闻采编与制作、装潢艺术设计、舞蹈表演、太极拳等54个专业。经过多年积累和沉淀,学校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1.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清晰的办学思路
根据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社会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历程,学校明确确立了“育人为本,严谨治学,服务地方,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出了“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的发展道路;确立了“崇学笃行、敬业乐群”的校训;“勤奋、严谨、务实、创新”的校风;“施教有道、育人有情”的教风和“乐学、唯实”的学风,探索并形成了焦大特有的教育理念和共同价值观,也集中代表着学校师生的精神追求。
面对“十二五”,我们提出了“366”的发展思路。即“创办本科,打造特色,构建和谐”三项办学总目标,实施“特色专业和教学改革工程”、“人才强校工程”、“科研产业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民生建设工程”、“平安校园建设工程”六项工程;坚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培育大学精神;深化改革,构建充满活力的大学新机制;筹措资金,为学校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扩大开放,拓展对外合作办学空间;科学管理,建立和谐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加强党的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六项措施。明确的办学思路,指明了学校事业发展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沿着这一思路,学校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2.坚实的办学基础和良好的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1140亩(其中新校区716亩),建筑面积39.4万平方米。专任教师683人,其中教授44人,副教授19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及地厅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20人。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及宿舍、食堂条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拥有先进的电教室、语音室、舞蹈练功房、计算机校园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799万元。馆藏图书12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27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1265种。
3.稳定的教学中心地位和扎实的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唱响教学主旋律,做到“教学改革、教学常规、教研活动、教风学风建设、教学环境五个常抓不懈”。在教育部“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评选中成效显著,先后获得七项成果:机电一体化专业被评为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试点专业;化工工艺专业被评为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试点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获得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项目资助;市场营销、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获得省高职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资助;《三维动画》、《建筑材料与检测》和《计算机工程制图》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应用化工技术教研室获得了省级教学团队称号;怀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评为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单位。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天华杯”全国电子设计与技能大赛中,我校取得河南赛区一等奖、全国赛区优秀奖等17个奖项;在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上荣获16枚奖牌等。
4.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教研产一体化模式 作为一所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多科性地方大学,学校坚持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不动摇,坚持开展应用性研究,坚持服务焦作,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基本办学着力点,确立了“在服务中有所作为,以作为谋地位求支持”的理念,着力打造独具焦大特色的办学模式和专业品牌。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适应焦作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开设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游英语等应用型专业,每年培养输送上百名旅游专业人才,为焦作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校内建立了11个职业资格鉴定站,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85%以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部分社会急需专业达到100%。学校建立了我国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的在普通高校中设立的太极武术学院,太极拳专业通过教育部审批,标志着太极拳专业的教育正式进入了高等教育学历序列。太极拳由社会培训发展为正规学历教育,由分散、单一的技术培训变为系统教育,焦作大学为太极拳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我校代表队先后在国际及全国性比赛中荣获20余项大奖,仅今年就组织40人的代表队参加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已初步形成太极拳教学、培训、研究和产业开发一体化模式。在教研科研上,坚持“应用化、地方化、产业化”原则,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开展研究。经财政部和教育部批准,引进西班牙政府教育贷款项目资金308万欧元建设机电、化工实训基地,与亚洲最大的汽车农机零部件生产企业——河南中轴集团等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学生就业合作协议,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直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在蒙牛、多氟多等企业,我校学生也成长为管理、技术骨干。“四大怀药”研究被列入焦作市“十一五”重点科研规划,其研究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怀药研发中心被评为省级技术中心,怀菊酒等4种产品公开上市销售,三味地黄饮通过省级成果鉴定。成立了焦作市绞胎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立了工艺美术馆,进行焦作独有的绞胎瓷、天目瓷研发,已初步形成了教研产一体化模式。
5.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以人为本的治校方略
学校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在学校工作中的领 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健全和完善党委、行政管理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培养和锻炼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作风扎实的党员干部队伍,确保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我校的贯彻执行。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办学方向明确、教学秩序稳定、治安保卫稳定、生活秩序稳定,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实施“以法治校、以德治校、以情治校”的管理方略。通过以法治校,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以德治校和以情治校的结合,寓管于理、寓管于情,形成并构建了和谐的校园氛围和积极进取、敬业乐群的共有价值理念。
6.丰硕的育人成果和良好的社会影响
学校每年招收普通专科生4000余人(今年4900余人,创历史新高),其他学生3000余人,各级各类在校生总数20000余人,建校以来共培养各级各类人才6万余名,就业率高于全国高校平均水平,连续6年被评为“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的发展增加了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繁荣了焦作文化教育事业,带动了周边居民就业,拉动了焦作经济增长,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韩国等外国高校开展合作办学,与台湾明新科技大学结成“友好学校”。学校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及“焦作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这些都 5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树立了焦作大学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地位。
二、意见及建议
(一)学校升本问题
焦作市早在十五、十一五时期就提出升本设想,并积极努力。近期,焦作市“十二五”规划和焦作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支持焦作大学、焦作师专升本。《意见》又明确提出“调整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目标已经明确,任务已经摆定,下一步就是落实。希望市政府制定具体规划,成立领导机构,以政府名义积极向省教育厅、省政府报告,力争列入河南省升本工作计划,正式启动升本工作。在升本问题上,无论是学校单独升本,还是与兄弟学校联合升本,我们都将按照市政府决策,进一步充实完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二)化解债务风险问题
焦作大学自2004年开始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原规划投资3.2亿元,容纳学生1万人。现已完成投资2.5亿元(其中政府协调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075亿元,建行贷款1364万元,信用社贷款400万元,学校自筹和借款1.3亿元),实现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7000余名学生入住。虽然新校区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但债务沉重,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建议:(1)2005年市政府协调开行贷款1.075亿元作为政府投资,并承诺由财政还本,学校付息。国家近期又提出了冲抵高校贷款,逐步化解债务风险的政策。在该政策未正式实施之前,希望政府继续履行承诺。(2)可对老校区进行置换或部分开发,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在这方面,市委、市政府应有明确态度并给予政策支持。(3)理顺工资体系问题。2003年起,市政府对焦作 大学试行财政包干制度,每年市财政划拨办学经费1833.06万元,该政策一直延续至今,既不符合我市及学校实际,又违背相关教育法规。多年来,物价不断上涨,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各项支出逐年增加,仅人员工资及教师课时酬金部分每年缺额就达2000万元,生均经费不足,发展资金更是捉襟见肘。根据2009年《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省辖市属普通高等学校生均经费投入情况的通报》(教发规【2009】1010号),2008年全省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为4100元,其中省属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为4700元,市属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为3100元,而我市市属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仅为2418元,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兄弟地市中排名也较为靠后。教育厅文件中指出,“凡市属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低于3000元的省辖市,在学校升格和新建高等学校时原则上不予考虑”。为了焦作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建议市政府理顺焦作大学财政拨款体系,仍按全市对事业单位管理的统一模式进行,并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逐步增加办学经费。
三、发展设想
——促进太极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围绕太极拳这一世界级文化品牌,把我校建立的全国普通高校第一家太极武术学院办成太极拳教育、培训和研究中心,养生、保健和太极文化产品研发中心,打造地域特色明显、展现中原风貌、具有国际影响的太极文化品牌,推动形成“南有少林、北有太极”的良好发展势头,积极服务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开发。
——深化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开发。在已与云台山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基础上,发挥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游外语等旅游类专业优势,深化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深 化产业开发,为以“焦作山水”等为代表的山水风景旅游服务,推动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质量和品味全面提升。
——推动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发展。以河南省高校怀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化基地为平台,在多个产品已实现产业化并获得河南省科技新产品鉴定的基础上,加大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力度,紧密结合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建设需求,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发展。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河南和山西、安徽、陕西、河北等中原经济区覆盖、辐射省区为主,面向全国招生。稳定招生规模,拓宽就业渠道,使招生和就业主要集中在中原经济区范围内,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焦作大学 2011年10月13日
第二篇:中原经济崛起
促中原经济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中原经济区处于全国东南西北的枢纽地带,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18个省辖市、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中部崛起的一个重要地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中,中原经济区面临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粮食增产难度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等挑战和问题。积极在探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三化”协调发展上争优创先势在必行。
2011年《中原蓝皮书》提出中原经济发展目标
●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陇海经济带和京广经济带为支撑
●以东部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西部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为两翼
●中原经济区将形成“一极、两带、两翼”发展格局。温家宝强调,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争取在今后十年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使中原经济区有个跨越的发展和进步。
在中原经济区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要着力提高经济发展实力。提高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实力,靠什么?靠改革开放,靠科技创新,靠全省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二是要注重统筹和协调。对中原经济区来说关键在于城乡统筹,在于实现工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同时推进农业的现代化。绝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
三是要走新型化和信息化道路。不要盲目铺新摊
子,要立足于高起点。要重视中小型企业和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四是要发挥河南的农业优势。通过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推进农业机械化,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五是要注重环保、生态、人口、资源。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建设中原经济区要走低碳高效之路
六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重在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
活。
在“三化”上协调发展四大着力点
1、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2、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3、积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4、坚持走产业城镇融合发展之路。
为此郭庚茂省长提出的六个原则
一是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是把重视项目投资与扩大消费、增加出口结合起来,努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
三是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努力促进“三化”协调发展。
四是把推动自主创新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五是把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与促进发
展结合起来,努力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六是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努力增
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在此基础上要发展中原经济,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还必须要解决四个问题:一是“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那么怎样解决值几个问题呢?试分析钱就是经济,要想有经济就必须要发展。人去哪?必须得提供就业岗位,目前第二、三产业就业场景很大,所以要想让更多的农民走出土地就应该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经济发展了,有经济做基础,改善城乡居住环境,解决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至于粮食问题就要通过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推进农
业机械化,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保证粮食持续稳定高产,增加农民收入。
由此可见问题的关键是发展,而在“三化”中城镇化在破解四道难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把城镇化这篇文章做好了,就会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一方面,城镇化把工业集中到产业集聚区,实现土地集约节约使用,可以保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同时扩大城市的面积,加快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用工业化带动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就业就有了充分保证,农民的经济收入、生活条件就会不断得到提高和改善。人多地少的矛盾解决了,还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的规模效益。
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一是要提升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地位。
――优化空间发展布局。构建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7个省辖市为支撑,大中小城市相协调,功能明晰、组合有序的城镇体系。
――继续强化郑州的中心地位。以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进一步提高郑州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在全省的首位度,使其成为中原城市群的龙头和增长极。
――加快人口和产业集聚。以客运专线、城际快速
轨道交通等重要交通干线为纽带,以郑汴新区为核心,加快发展洛阳新区,发展壮大郑汴洛工业走廊,推进区域内城市空间和功能对接。
――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以新型城镇化支撑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将中原城市群建成沿陇海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和重要的城镇密集区,形成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是要强化陇海经济带和京广经济带的支撑作用。――增强沿陇海经济带实力。加强与江苏沿海经济区、长三角和西北地区交流合作,培育形成郑汴洛工业走廊,壮大能源原材料、现代制造业、汽车等支柱产业,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
――提升沿京广经济带水平。提高京广通道综合运输能力,大力发展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食品工业,形成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加强与京津冀和武汉城市圈进而和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构建沟通南北的经济带。
三是要壮大京广线以西和以东地区。
――加快京广线以东地区经济发展。以濮阳、商丘、周口、信阳、菏泽、聊城和皖北四市等10个省辖市为依托,加强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壮大沿京九经济带。以河南省现有的黄
淮四市为基础,链接毗邻的淮北、亳州、宿州和阜阳四市,扩展河南省信阳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形成一个“4+4”的跨省区的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
――全面提升京广线以西地区的产业层次和经济实力。以焦作、济源、三门峡、平顶山、安阳和河北2市、山西3市为节点,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围绕装备制造优势行业,以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发为着力点,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
综合来看中原经济区有以下独特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二是人口优势。三是文化优势。四是粮食优势。五是基础优势。六是后发优势。再加上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原经济区定能实现五年彰显优势,十年实现崛起,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总体目标的“五新”即: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构筑“三化”协调新格局,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取得转型发展新跨越,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基本建成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开放创新、和谐繁荣的中原经济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板块。
张景宾
机械材料系机械设计(1)班
***
第三篇:中原崛起演讲稿
奏响中原崛起之凯歌
中原崛起,相信身为河南人听闻此言心灵都会有所触动,中华文明之摇篮-----黄河贯穿全省,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发源地,延续地,繁荣地,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原崛起有其实现的历史根据和现实根据,中原崛起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途中的必经阶段,是华夏腾飞的臂膀。
这些年河南的发展也实现了质的飞跃,这史诗般的巨变得益于河南人的奋斗与拼搏,河南也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大省,悠久的文化滋养,让河南人朴实厚重。崇尚仁爱滋润我们的心灵,讲求信誉化为我们的气质,力行勤勉渗入我们的血液,刚直勇毅构成我们的骨肉,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孕育着这样一群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的为人民服务的劳动者,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也在重塑着升华着河南人的精神气质,河南人更自信,自信可以创造人间奇迹,河南人更昂扬,振奋精神踏平坎坷,河南人更洒脱,张扬个性,挥洒豪情敢为人先,敢做英雄!
武文斌,一个普普通通的河南人,但是他却把生命永远的留在了抗震救灾的前线,无怨无悔,他本来只是一个实习学员,他本来是不用参加抗震救灾的,然而,纵使有一百个理由让他留下,它却能找出一百零一个随部队抗震救灾的理由。
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他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
当武中林身着儿子生前穿过的迷彩服出现在感动中国录制现场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武文斌的战友特意赶到北京,向英雄的父亲敬礼,并现场展示了灾区人民咬破手指,用鲜血写的请功挽幛。主持人白岩松说:“文斌的这座奖杯,是老百姓给的!”
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依然记得记得他真诚的笑脸,朴实的话语:“穿上了军装我就不再属于自己,我属于党,属于国家,属于人民。”“乡亲们一天住不进板房,我就一天不休息。”:“我们铁军都有双铁手,我的手就是拧不坏的螺丝刀!”
抗震救灾前线,一寸长的铁钉扎进他的脚底,他向老乡要来盐巴,往汩汩冒血的伤口上一抹,背起粮袋继续冲锋;抗震救灾前线,一条蚂蟥钻进他的手背,他在战友的帮助下,用力拍打出蚂蟥,便又跳进了臭水池里;还是在抗震救灾的前线,为让群众尽快住进板房,他一天徒手拧螺丝1400个,最后螺丝刀都拧弯了。
这样的话语,这样的行动怎能不令人感动,怎能不令人动容,放眼全国,无论是一生清贫的方志敏,靠草根充饥的将军杨靖宇还是为人民呕心沥血的好书记焦裕禄,人民的好警察任长霞,或者是为救孩子牺牲在废墟里的老师向倩驻守在边疆几十载的边防战士,他们都是将自己的人生甚至生命奉献给党和国家的人,也正是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撑起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来的风风雨雨,而我们的党也带领着中华儿女从1921年到2011年风风雨雨走过了九十年。
九十年来,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华民族走向了繁荣昌盛,同样,实现中原崛起也要靠党的领导,但是更要靠河南的努力和拼搏,黑格尔曾经说过:“历史的偶然中一定蕴含着必然,无论是感动中国人物中的河南人还是劳动模范代表中的河南人都是历史偶然的必然体现,或许,获得一项荣誉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从这些人身上我们更清晰的看到了河南人的奋斗与光荣,我们要谨记这份荣耀,谨记这些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般遗留给我们的精神瑰宝,秉持这些瑰宝,我们可以说,无论任何艰难险阻,无论是经济的严冬还是大地的干旱,还是未来道路上我们无法预料到的困难,河南人能扛得住,河南人能战胜一切困难直至胜利!
亲爱的党,让我们以采薇采茶采桑的手,编织彩灯云锦,让我们以喊江喊海的喉咙,在金黄的季节里黄金般的早晨,迎着党旗,唱响九十年来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新世纪的大学生们,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原崛起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共同奏响中原崛起的凯歌!
第四篇:以知识产权助推中原崛起
以知识产权助推中原崛起
“2009年河南省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开幕!”2009年4月20日,随着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介新热情洋溢的致辞,2009年河南省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在该省人民会堂广场拉开序幕。
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省知识产权工作快速发展,成效显著。该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实现快速增长,连续3年专利申请超过万件,2009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9090件,进入国内前列;该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33个,累计制定国家标准达18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该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8件,中国名牌产品61个,位居中西部前列。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尤为重视涉农专利的管理。该省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总量已达到441个,申请数量居全国第3位,被农业部授权保护的农业植物新品种达到144个,授权数量居全国第5位。长期以来困扰该省的知识产权资源占有量偏少的局面已初步得到改善。
为配合国家知识产权局2009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河南省直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发布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优势区域专题报道、安阳知识产权战略论坛,开通全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公益服务电话12330等系列活动。同时,各省辖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举办新闻发布会、知识竞赛、主题晚会,企业论坛、集中销毁侵权物品、街头咨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用专栏专刊、学者访谈,企业和权利人现身说法典型案例报道、公益广告等各种形式,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使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
安阳作为文化古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甲骨文的发现地,今天的安阳,涌现出一大批发明创造人才,在河南省知识产权局的鼓励、支持下,近年来安阳专利申请量连年攀升在安阳市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安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高雁卿表示,希望通过宣传周活动大造声势,形成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浓厚社会氛围,为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启动仪式后,安阳市知识产权局举行了盗版音像制品销毁和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示活动,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安阳知识产权战略论坛在安阳市知识产权局郭建林局长的主持下召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化学发明审查部副部长曾武宗就专利申请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作了巡讲,得到了与会企事业单位的积极响应
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在前不久召开的中部六省论坛上曾指出,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多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企业,而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自主品牌的“双自”企业却在“冬泳”中增强了“抗寒”能力,变得身强体壮、基于此河南省决定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基地。
在加大知识产权创造力度的同时,河南省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记者从河南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了解到,目前该省已经在郑州 洛阳 新多、南阳,平顶山驻马店等6个城市设立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将接受单位或个人对知识产权侵权知识产权违法案件的举报或投诉此外,河南省还将继续开展“雷雨”“天网”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为全面,深入地了解河南省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记者特约请河南省知识产权局郭民生局长撰文篇,郭局长欣然应允,不日即寄来雄文《加快推进河南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今与读者共享。
第五篇:中原崛起正当时河南破解三农发展难题
中原崛起正当时:河南破解“三农”发展难题
日前,一个由有识之士提出的概念正在引起多方的关注和热议,这就是“中原经济区”。
何谓“中原经济区”?就是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北依京津冀,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经济相联、使命相近、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在这个区域,粮食和农业长期占据了主导地位。谈到农业,河南人总是充满自豪,而谈到经济发展,却难免有些窘迫。既不靠海也不沿边,又长期背负着“粮袋子”,让河南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
比起东部沿海省市,河南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比起西部地区,河南又相对缺少优惠政策支持。同时,粮食和农业的任务,依然不能放弃。那么,河南怎么办,优势又在哪儿?中原崛起,路在何方?
农业“包袱”变为优质资源
“农业确实是弱质产业。很多人都说农业是河南的包袱,可真说起来,河南最能拿得出手的,还是农业。”河南省有关专家一语道出关键,河南发展的优势,其实正是一直被看作沉重发展包袱的农业。
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河南的粮食产量全国第一,小麦产量全国第一,玉米、大豆、棉花、油料、肉类等产量一直稳居全国前三位……
立足于丰富的农业资源,河南在工业化进程中,把农产品加工业放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在“十五”、“十一五”规划中都将其定为“第一大支柱产业”。
在正阳县,有一家名为“美食美客”的花生蛋白公司,主打产品是低温冷榨花生油和花生蛋白粉。公司自2007年建厂投产以来,经过短短3年的发展,已经颇具规模。董事长赖卫东告诉记者,正阳是全国花生第一大县,并且正阳花生的蛋白含量高于普通花生两个百分点,这正是他投资建厂的原因。公司计划在三年内实现年深度加工花生22万吨,超过全县产量的一半,届时,该公司无疑将有力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如同“美食美客”一样,近年来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引导扶持下迅速崛起。
有瞄准粮食加工的三全、思念,有依托畜牧业资源发展壮大的双汇、众品……截至目前,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11674个,其中龙头企业6248
家,有500家龙头企业年收入超亿元,有1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21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18个农业龙头企业的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在中国肉类协会在全行业评审的“中国肉类工业影响力品牌”中,河南上榜品牌占六分之
一。正是这一大批企业,成为了河南工业化的第一支柱和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告诉记者,政府几十年来一以贯之的工作思路,是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崛起的保障。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河南省就提出了“围绕农业上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了由省直部门参加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联系办公会议制度,对涉及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近20年来,各级各部门都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和服务上,一任接着一任干,才形成了如今河南农产品加工业的兴旺局面。
同时,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河南省除了“内生”,还注重“外引”。拥有丰富粮、油、畜牧等农产品资源的遂平县,从2000年起,就提出了农产区工业化的思路,随后又建设了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大力招纳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园。到目前为止,已有众品、思念、徐福记、益康等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徐福记遂平分公司总经理刘恒烈告诉记者,这里的肉、面、油、蛋,比东莞总部都要便宜,现在公司正在考虑将来把总部迁到遂平来。
在临颍县投资建厂的联泰食品公司董事长许文博说起在这里建厂的好处时,更是如数家珍:“原来在沿海地区生产的时候,玉米、淀粉都得从内陆运过去,一吨原料的价格相差几百元。现在我们原料全部在当地采购。交通也方便,四通八达。河南又是人力资源大省,有大量劳动力。”
在徐福记的招工现场,记者看到,年轻的姑娘小伙儿们排起了长队。招工队伍里的小伙子张亚洲告诉记者:“我家就是这里的,原来在广东打工,现在回来上班,每个月工资也有1000多块,家门口上班,挣钱又方便。”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在消化河南农产品的同时,也提供着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用工已达500万人。而拥有一亿人口的河南,正拥有着充分的劳动力资源。原本沉重的人口包袱,如今也成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河南经济发展中“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难题,正逐渐找到答案。
食品加工已成“金字招牌”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聚集在河南,河南的农产品加工业环境益
发成熟,产业集聚的效应日渐凸显。
遂平工业集聚区目前已落户国内外知名企业74家,初步形成了肉制品、小麦加工、挂面、糕点食品、速冻食品、饮料、饲料、物流、包装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产业链环环相扣。“需要哪个环节的服务在这里都可以找得到。”遂平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书记冯田说。工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使该县企业之间形成了相互支撑、互为依托、产业联动的循环发展格局。
从遂平的工业园区放大到全省。现在,在河南的农产品加工业领域,已经形成了从原料生产到产品销售的一系列相关产业。在这里,无论从事农产品加工链条上的哪个相关产业,都会左右逢源。如益康面粉是“统一”和“康师傅”的面粉供应商,“思念”的馄饨通过众品集团的冷链配送,双汇集团加工所需的生猪则来自于遂平的养猪场……
得中原者,得天下。如今,河南成熟的农产品加工业成长环境,正像磁石一样,不断集聚着更多的企业。康师傅、统一等方便面行业领军企业,光明、伊利、蒙牛等奶业巨头,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的霸主,纷纷抢滩中原,把河南作为了自己重要的原料基地、生产基地。目前,漯河市已经成为“中国食品城”,永城市已经成为“中国面粉城”……而河南全省,更成了农产品加工业的王国。
当然,让大批企业进驻中原,河南并不仅仅是凭着自身的资源优势。
“每个地方都有自身的比较优势,但不是有优势就自然会有项目生成。”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驻马店市考察时表示,“我们不仅要广泛宣传自身优势、让外界充分了解,更要积极运作、善于运作,盯紧盯牢、抓住不放,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把项目做成。”
说到宣传自己,驻马店市算得上一个典型。今年6月底,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原称东西合作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驻马店举行,这已经是该市第十三次举办这一洽谈会了。每一届洽谈会,驻马店总是能办出特色,给到会客商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这一洽谈会已经成为驻马店市的名片。“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驻马店形象,人人都是东道主”早已成为驻马店人的一种共识,议合作、忙招商、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一批又一批的企业通过洽谈会,了解了驻马店,留在了驻马店。
河南政府部门对客商的真诚和热情,如今已成为河南农业和人力资源之外的另一块“金字招牌”,对此,许文博也深有感触:“刚来临颍建厂的时候,投资很少,但政府不嫌我们公司小,对我们像掌上明珠一样。他们把我们当自己人,我们当然也要回报当地。”
最让许文博难忘的,是2009年12月29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临颍县调研时与在临颍投资的17家闽商代表合影的事情。“当时我们已经摆好了椅子让省里领导们坐,我们打算站到后排去。”许文博说,“没想到卢书记说,应该你们坐前面,我站到后面,给你们当后盾。”这张省委书记站后排的照片,刊出后立刻在闽商中引起一片赞叹。
尽管只是一个小细节,但省委书记的细心关照,却让许文博感动不已,干劲十足。随后,他将原计划100亩的厂房面积,增加到了176亩。
根植沃土走出“三化”之路
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方略,河南提出,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事实证明,立足农业的农产品加工业,在推进工业化、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仅没有牺牲粮食和农业,还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的优质农产品基地随着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布局而发展起来,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民增收也因为农产品加工业而有了保障。
在中储粮沈丘直属库,办公室主任武贺喜告诉记者,直属库正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目前已经在周口市发展订单小麦235万亩,订单玉米50万亩。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直属库为农户提供优质低价的种子、农资,以及相关技术服务,并按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同时,直属库入股建成了一座年转化小麦
7.5万吨的面粉加工厂。收购来的原粮,直接进入加工厂实现了转化增值。
加工企业和基地的对接,还催生了现代农业组织形式。据众品公司公关部负责人介绍,众品在河南区域建立了多个商超,通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订立基地直采合同,直采蔬菜等鲜活农产品。“龙头企业不可能直接面对千千万万的农户,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中介组织来生产和收购,同时专业合作社也是农民从单干走向合作,提高在产业链中地位的平台。”众品公关部负责人说。目前,在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农民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已达2700多家。
同时,农产品加工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有助于农民离开土地,这为河南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正如河南省省长郭庚茂说:“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发展速度最快、与„三农‟关联度最高、对„三农‟带动最大的行业。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载体和桥梁,把农业生产与城镇商业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富裕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的发展格局。”
在林州市,很多农民如今就正在向城镇集中,向产业集聚区集中。该市按照“产城相融、以产促城、产城一体”的理念,将新农村社区建设和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进行了有机结合,促进新农村社区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实现产业与人口有机融合。“新农村社区不是简单的人口集中,必须有产业支撑,要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就业。”林州市委书记王春安说。
而产业的发展,又为保障民生打下了基础,使得政府有能力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确保其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好。在闽商“扎堆”的临颍县,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随着大量闽商在该县扎堆,去年该县财政收入总量已突破5亿元,财政支出总量突破12亿元,有力支持了民生工程建设。去年该县新增农村低保10268人,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月人均60元,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去年该县新增城镇就业112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
记者在河南采访之际,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即将在郑州举行,各地的企业客商,已纷纷云集于此。这是河南首次举办这样一个顶级的国际农业盛会,显示了河南人民的自信与激扬、奋进与期望。这届农交会,给这个农业大省提供了展示自己形象、扩大开放和交流的难得机遇。中原大地上的人们,正把握着每一次这样的机遇,凝聚力量,放飞经济崛起的梦想。我们相信,一个富裕的河南、一个繁荣的河南、一个文明的河南、一个崭新的河南,必将呈现在这片具有悠久华夏文明的中原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