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文处理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第1-2章
甲骨文书: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出现了一种体式较为完整的甲骨文书。它是书刻在甲骨上的商代后期五室占卜活动的记录文字,即“甲骨卜辞”。尚书:自商周战国期间长期汇集而成的<书>,汉初称之为<尚书>,即上古之书。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本。公务文书: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和处理的收来文件、发出文件以及机关内部所使用的文件材料。公文法定的作者:是指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使法定的职能权利和担负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行文单位:指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发文件的机关、部门或单位。对外文件:简称发文。是指照性通知、通报、函等。记录性公文:是指各机关、组织用以记载公务活动以备查考的公文。如会议记录、电话记公文格式代码:又称文件检索代码,是指代表文件格式类型的标记符号,由九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标识于文件首页发文机关版头左上角。印制顺序号:又称公文份号,是指依据同一文稿印刷若干份时每份的顺序编号。秘密等级:简称秘级,是指公文秘密程度的等级,分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紧急程度:是对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间限度。收文处理标记:包括收文机关名称、收文编号、收文时间、档号等项目。发文机关版头:简称“文头”。文头是发文机关用来制发正式文件时使用的有固定格式的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是指由发文机关编排的文件代号。签发人姓名:是表示公文生效并对志等。进行修改补充,这种重新予以修改补充再行发布的文本,称为修订本。从修订本发布之日起,原文本即行失效。试行本、暂行本:大多用于一些法规性文件,在制发机关认为文件内容还不十分成熟,还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检验,再行修改时所使用的文本。各种文字文本:第一是指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为便于工作,党政领导机关发文往往是同一份文件同时使用汉字文件和少数民族文字文本。第二是指在外交工作中所使用的文件,往往有中文文本和外文文本。命令:简称令,是领导机关颁发的具有强制执行性质的指挥性公文。公布令:也可称为发布令或颁布令,它适用于国家公布法律,国家行政机关发布根据法律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嘉奖令:是领导机关为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员或集本机关(或部门)拟制的向外单位发出的文件,它是作为传达本机关的意图发往需要与之联系的针对机关的文件。收来文件:简称收文。是指由外机关拟制的,作为传达其自身机关的意图,发送到本机关(或部门)来的文件。内部文件:就是指制发和使用都限于机关内部的文件。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所发送的公文,是自下而上的行文,故称上行文。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者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的一种行文。下行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的下级机关的一种行文。秘密文件:是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需要控制知密范围和知密对象的文件。普通文件:是相对秘密文件而言的,从这个角度说,也可称为非密文件。公布文件:就是向人民群众和国内外公开发布的文件。法规文件:是指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所制发的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法律文件:是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是实行阶级专政的一种工具。法令文件:是指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所制发的一种文件,通常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或国务院总理的名义发布的。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及有关规定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总称。这里所说的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除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外,还包括各种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行政文件: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在日常公务活动中所形成和使用的文件。党的文件:是指由中国共产党的机关、组织形成和使用的文件,反映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议等活动。指挥性公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或群众发出的用以领导和指导工作的公文。规范性公文:是指由机关、组织、社会团体制定的,要求其成员在活动,工作等方面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是一种兼有政策性和法规性的公文,有较强和规范性和强制性,例如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章程、规则等。报请性公文:是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请示问题时所使用的陈述性、请求性公文。如报告、请示等。知照性公文:是指机关单位发布的需要周知或遵守,以及各机关单位之间联系工作,通报情况所使用的公文。如公报、公告、知
该公文内容郑重负责的一个标志。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主题(事由)和文种组成,是对公文主要内容准确、简要的概括和提示。题注:是指对公文标题的注释说明。正文:是公文的主体部分,用来表达公文的具体内容,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是公文的核心。主送机关:是指对主要受理公文的机关。无正文说明:是指由于篇幅所限,使公文生效标识(即落款、印章与成文日期)与正文不能同在一个页上而出现分离状况时,为维护公文的完整性而作的说明。附件说明:是用以说明附属在公文正件之后的有关文件材料的名称及件数的。成文日期:是指文件形成的时间。机关印章与领导人签署:机关印章是公文制发机关对文件生效负责的凭证;领导人签署是指发文机关领导人在公文正本的落款处,本人职务名称的后面签字或盖章,以证实文件的效用。注释或特殊要求说明:是用以说明公文中在其他区域不便说明的各种事项。阅读(传达)范围:是指根据公文内容和工作需要所限定的公文发送的范围和规定公文的阅读对象。主题词:是指能够准确表达公文主题内容的规范化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抄送机关:是指除主送机关以外的其他需要告知公文内容的有关机关。印发说明:又称印制版记,是指文件制发(含翻印)情况的说明记载,包括文件制发单位的名称、印发日期和印制份数等。页码:是指公文每一张页的顺序编号。文稿:是指公文在起草过程中形成的一次又一次的稿子,包括草稿、定稿两种。草稿:是指内容和文字表述都还未成熟的原始稿件。定稿:又称“原稿”、“底稿”、“正稿”。是指草稿经过修改、审阅,并由领导人签发或者会议讨论式通过的最后完成的定型文稿。文本:同一份文件,根据它们的不同用途,可分为正本、副本、存本、修订本些法规文件又有试行本、暂行本的形式;同一内容的文件使用不同的文字就又成为不同的文字文本。正本:根据已经签发的定稿制发的正式文件,称为“正本”。正本最突出的特点是盖有发文机关的印章或领导人的亲笔签署,以证实文件的效力。副本:又称抄本。凡是根据公文正本复制、誊抄的其他稿本称为副本。存本:是指发文机关印制一份文件的正本后留在本机关的除草稿、定稿以外的印刷本。修订本:是指对于已经发布生效的文件,在实行一个时期以后,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已不适合当前的情况需要录、会议纪要、大事记、值班日
体而发布的命令。议案:是有议案提出权的机构或人民代表,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的建议性公文。决定: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的指导性公文。个案型决定:对某些性质重要、影响较大的个人或事件作出的决定,目的是引起注意或警惕,扩大正面影响,缩小消极影响。决议:是经领导机构主持召开的会议通过的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部署的指导性公文。指示: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指导工作的公文。意见: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发表的对工作有指导性质的文件。公告:是机关、团体向公众宣布重要事项的告知性文件。通告:是机关、团体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事项的告知性文件。涉及法定事项的公告、通告:在宪法、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力范围内,有关机构可以发布公告、通告,规定一些事项,有关人员必须遵守。知照性公告、通告:这类公告、通告发布的目的,只是让群众或者有关人员知道,并不需要大家去遵守或者执行。公报:是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件的告知性文件。会议公报:一般用以公布党的重要会议召开的情况及会议所作的决定。统计公报:用来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情况的统计数字。外交公报: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政党、团体等在会谈或交往后发表的文件,主要公布会谈各方的观点及取得的共识。通知:是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转达有关事项或文件,让对象知道或执行的公文。发布性通知:用于发布行政规章制度及党内规章制度。批转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如请示、报告等)给所属有关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转发性通知: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给所属有关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指示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指示下级机关如何开展工作。任免性通知:用于任免和聘用干部。事务性通知:用于处理日常工作中带事务性的事情。通报:是在一定范围内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事项的告知性文件。表彰先进型通报:用于表彰个体或群体的先进人物,公布他们的事迹,宣布给他们的奖励,分析他们的先进思想,指出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批评错误型通报:用于批评犯错误的个人或群体,公布他们的错误事实,宣布给他们什么处分,分析错误的性质,指明应吸取的教训。传达事项型通报:用于将领导掌握的精神或情况传达给下属,以便下属在开展工作、处理问题时能做到心中有数。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情况的陈述性公文。综合报告:多属例行报告,即每隔一定时间,如一季、半年、一年,下级必须将工作情况全面向上级汇报一次。专题报告:是就某件事或某个问题专门写的报告,多半是不定期的,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而撰写。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的报请性公文。批复:是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指示性公文。表态性批复:主要是答复请求批准类的请示,或同意,或不同意。指示性批复:针对下级请示的事项或提出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带有指导下级工作的性质。指示性批复的作用相当于“指示”,下级必须遵照上级批复的精神执行。函:是机关之间办理日常公务的交往性公文。商洽函:用于机关之间商洽工作、公文在机关内部从形成到运转处理所必须经过的一系列环节。收文:是指机关文书部门收进外单位发来的文件材料。收文办理:是指文书部门收到材料后,在机关内部及时运转直到阅办完毕的全过程。收文办理程序:组成收文办理这一过程的一系列相互衔接的环节称之为收文办理程序。签收:是指收到文件材料后,收件人在对方的公文投递单或送文簿上签字,以明确交接双方的责任,保证公文运转的安全可靠。登记:就是指需要登记的文件在收文登记簿上编号和记载文件的来源、去向,以保证文件的收发和处理。分发:亦称分办,是指文书人员在文件拆封登记以后,按照文件的内容、性质和办理要求,及时、准确地将收来文件分送给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和承办人员阅办。传阅:是指单位或份数是指公文文种的名称。作者特征:是指制发文件的机关、单位或个人。地区特征:又称地理特征,指的是文件内容所涉及的地区,又指文件作者所在的地区。通讯者特征:是指文件的收发或问答双方。立卷类目:也称归卷类目、案卷类目。编制立卷类目:是指机关文书部门在一年的实际文件没有形成以前,根据本机关工作活动的规律,预测该年可能形成的文件,按照立卷的原则要求和方法,事先拟制出来的归卷条目。平时归卷:是指机关的公文立卷人员根据已经编好的立卷类目,将已经处理完毕的文件,随时按类目上的有关条款归入卷内。
讨论问题,如商量业务培训、人员调动、信息交流、物质供应等等。问复函:用于机关之间提出询问和答复询问,如疑难询问、调查询问、统计询问等等。请准函:用于向没有录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知照函:用于把自己管辖范围的事项告诉有关的机构。会议纪要:是记载会议情况和精神用以公布或传达的纪实性文件。条例:是由党政领导机关制定和发布的系统规范某一方面工作、活动、行为等的法规性公文。规定:是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规范某方面工作的规章性公文。规章类文书:是规范工作、活动、行为等的法规、规章类文书,适用于党政系统、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各类组织机构。办法:是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实施细则:就是实施法律、法规的细小规则,它多半是主管部门实施法律、法规时已经或者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而制定的规则,目的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保证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章程:是一定的组织机构制定的确定组织原则或办事原则的规章类文书。守则:是特定范围内的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计划类文书:是机关团体为达到某一目标或完成某一任务,对目标达到、任务完成前特定时段工作的设计和安排。规划:实现目标的期限较长,往往是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计划类文书。计划:实现目标的期限较规划短,以年度计划和一年以内的短期计划为多的计划类文书。安排:指较短时间段内对工作的具体安排。总结:是机关团体在实施计划或完成任务之后,对已做工作进行概括及评估的文书。综合性总结:是关系全局的总结,内容涉及多方面的工作。专题性总结:只就一个方面、一项工作,甚至一个问题进行总结,内容比较单一。调查报告:是针对现实中发生的较重要的问题,作专门调查后利用调查材料写成的书面报告。新闻性调查报告:多半由新闻工作者调查采访后写成,内容一般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或他们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政务性调查报告:一般由政府工作人员调查后写成,调查内容、范围由领导机关决定,目的是为制订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解决工作中的种种问题,提供可供决策参考的情况。个案性调查报告:针对工作中遇到的特殊个案写成的调查报告,目的是为解决问题提供事实根据。调查人员一般临时组织,涉及专业技术的还要请专家学者参加。公文办理程序:就是指
很少的文件以及一些非承办性文件,需要经机关各位领导人和许多部门阅知时,由文书人员组织在他们中间传递和阅读。轮幅式传阅:传阅文件应以文书人员为中心进行传递,这种传阅文件的方法称为“轮幅式传阅”。拟办:是指对来文的处理提出初步意见,供领导人批办时参考。拟办意见可根据来文的情况分别由办公部门负责人或业务部门承办人提出。批办:是指机关领导人对送批的文件如何处理所作的批示。承办:是指机关有关部门或人员按照来文的要求进行具体工作或办理复文。催办:是指根据承办时限的要求,及时地对那些必须办理答复的文件承办的情况时行督促和检查。查办:是指文书工作人员协助机关领导检查各项方针、政策、决议、指示的执行和落实,以及对某些问题进行查处,解决的一项承办性工作。注办:是指对公文承办的情况和结果,由经办人在公文处理单上所作的简要说明。发文:是指机关文书部门根据本机关的工作需要向外发出文件材料,包括本机关制发、转发、翻印、复印的文件材料等。发文办理:就是指文件从拟稿到印制发出的整个运行过程。拟稿:是公文承办人员根据领导交拟或批办的意见草拟文稿的过程。审核:是指公文的草稿在送交机关领导人审批签发之前,对公文的内容、体式进地的全面审核和检查。签发:是指机关领导人对文稿的最后审批。核发:是指在公文正式印发之前,对经领导人签发的文稿进行复核并确定发文字号、分送单位和印制份数的一项工作。缮印:是指对已经签发的公文定稿进行印刷。校对:是指将公文的誊写稿、打印稿清样与经领导签发的原稿核对校正,以修改和消除书写、排字上的错误。用印:是指在印好的文件上加盖机关印章。发文登记:与收文登记一样,主要是为了便于对文件的管理和查找等。封发:是指对准备发出的文件进行分装和发送。公文立卷:是指机关文书部门将已经办理完毕的,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按照它们在形成过程中的联系和一定的规律组成案卷。案卷:是指有关某一问题或某项工作活动的系统的具有密切联系的文件材料组合体。文书部门立卷制度:指由机关的承办和处理公文的部门负责进行立卷的制度。问题特征:是指文件材料的内容所反映的问题、事物、事件、人物、工作性质等具有的共同特点。时间特征:是指文件形成的时间和文件内容所针对的时间。名称特征:又称文种特征,
第二篇:公文处理
公文办理
第二十三条 公文办理包括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和整理归档。
第二十四条 收文办理主要程序是:
(一)签收。对收到的公文应当逐件清点,核对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时间。
(二)登记。对公文的主要信息和办理情况应当详细记载。
(三)初审。对收到的公文应当进行初审。初审的重点是:是否应当由本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文种、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已经协商、会签,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其他要求。经初审不符合规定的公文,应当及时退回来文单位并说明理由。
(四)承办。阅知性公文应当根据公文内容、要求和工作需要确定范围后分送。批办性公文应当提出拟办意见报本机关负责人批示或者转有关部门办理,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应当明确主办部门。紧急公文应当明确办理时限。承办部门对交办的公文应当及时办理,有明确办理时限要求的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完毕。
(五)传阅。根据领导批示和工作需要将公文及时送传阅对象阅知或者批示。办理公文传阅应当随时掌握公文去向,不得漏传、误传、延误。
(六)催办。及时了解掌握公文的办理进展情况,督促承办部门按期办结。紧急公文或者重要公文应当由专人负责催办。
(七)答复。公文的办理结果应当及时答复来文单位,并根据需要告知相关单位。
第二十五条 发文办理主要程序是:
(一)复核。已经发文机关负责人签批的公文,印发前应当对公文的审批手续、内容、文种、格式等进行复核;需作实质性修改的,应当报原签批人复审。
(二)登记。对复核后的公文,应当确定发文字号、分送范围和印制份数并详细记载。
(三)印制。公文印制必须确保质量和时效。涉密公文应当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印制。
(四)核发。公文印制完毕,应当对公文的文字、格式和印刷质量进行检查后分发。
第二十六条 涉密公文应当通过机要交通、邮政机要通信、城市机要文件交换站或者收发件机关机要收发人员进行传递,通过密码电报或者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传输。
第二十七条 需要归档的公文及有关材料,应当根据有关档案法律法规以及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及时收集齐全、整理归档。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机关归档,相关机关保存复制件。机关负责人兼任其他机关职务的,在履行所兼职务过程中形成的公文,由其兼职机关归档。
公文管理
第二十八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本机关公文管理制度,确保管理严格规范,充分发挥公文效用。
第二十九条 党政机关公文由文秘部门或者专人统一管理。设立党委(党组)的县级以上单位应当建立机要保密室和机要阅文室,并按照有关保密规定配备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安全保密设施设备。
第三十条 公文确定密级前,应当按照拟定的密级先行采取保密措施。确定密级后,应当按照所定密级严格管理。绝密级公文应当由专人管理。
公文的密级需要变更或者解除的,由原确定密级的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决定。
第三十一条 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执行;需要变更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批准。
涉密公文公开发布前应当履行解密程序。公开发布的时间、形式和渠道,由发文机关确定。
经批准公开发布的公文,同发文机关正式印发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第三十二条 复制、汇编机密级、秘密级公文,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并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绝密级公文一般不得复制、汇编,确有工作需要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
复制、汇编的公文视同原件管理。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戳记。翻印件应当注明翻印的机关名称、日期。汇编本的密级按照编入公文的最高密级标注。
第三十三条 公文的撤销和废止,由发文机关、上级机关或者权力机关根据职权范围和有关法律法规决定。公文被撤销的,视为自始无效;公文被废止的,视为自废止之日起失效。
第三十四条 涉密公文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清退或者销毁。
第三十五条 不具备归档和保存价值的公文,经批准后可以销毁。销毁涉密公文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登记手续,确保不丢失、不漏销。个人不得私自销毁、留存涉密公文。
第三十六条 机关合并时,全部公文应当随之合并管理;机关撤销时,需要归档的公文经整理后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工作人员离岗离职时,所在机关应当督促其将暂存、借用的公文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清退。第三十七条 新设立的机关应当向本级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提出发文立户申请。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列为发文单位,机关合并或者撤销时,相应进行调整。
对密级文件要做到: 密件的运转要密来密去 密件的处理要紧锣密鼓 密件的阅者要秘而不宣 密件的放置要密不可分 密件的管理要万无一失 对密件的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随意携带涉密公文外出
2、确定、变更、解除不规范
3、使用非涉密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存储涉密公文
4、长期留个人手中
5、当废品出卖
第三篇:公文处理
第三章 公文处理 第一节
公文的拟制
1.公文拟制包括哪些程序?应当做到哪些?
公文拟制包括公文的起草、审核、签发等程序。应做到:
(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2)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3)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 准确,文字精炼。
(4)文种正确,格式规范。
(5)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
(6)公文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起草单位必须征求相关地区或者部门意见,力求达成一致。
(7)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公文起草工作。2.什么是草拟?什么是会签?
草拟也称拟稿,即起草公文,它是形成文件的首要环节。
会签也称会稿,是持草拟的公文与有关部门会商审稿。3.什么是审核、审核的重点有哪些?
审核又称核稿,即在撰拟的文稿送交领导签发之前,对其所做的全面检查和修改。审核的重点是:
(1)行文理由是否充分,行文依据是否准确;
(2)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是否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3)涉及有关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经过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
(4)文种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人名、地名、时间、数字、段落顺序、引文等是否准确;文字、数字、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用法是否规范;(5)其他内容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有关要求。4.什么是签发、有什么要求?
签发是指发文机关负责人对文稿审定后批注发文意见并签署自己名字的过程。签发是制文阶段的最后决定性环节。
签发的要求有:(1)签发前应对文稿作全面的审查;
(2)对需修改的问题,若工作量不大,可直接修改;若工作量较大,可作出批示,请拟稿人或复审人修改后再审批;
(3)签发人签署意见时,主批人应当明确签署意见、姓名和审批日期。同时,书写材料应符合存档要求,不能用圆珠笔、铅笔和红笔,也不要把意见签在装订线内。
5.签发的权限是什么?
签发的权限是指机关单位负责人签发文件的审批权限与职责分工。(1)公文应当经本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发;
(2)重要文件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
(3)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政府授权制发的公文,由授权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或按有关规定签发;
(4)联合发文由所有联署机关的负责人会签。
注意:签发人签发公文,应当签署意见、姓名和完整日期;圈阅或者签名的,视为同意。
第二节 公文办理
1.公文办理包括哪些内容?
公文办理包括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和整理归档 2.什么是收文办理?它有哪些程序?
收文办理是指对收到的公文进行签收、登记、初审、承办、传阅、催办、答复等过程,其中可分为收进阶段和阅办阶段2部分。
收进阶段包括:文件的签收、拆封和登记
阅办阶段包括:初审、承办、传阅、催办、答复等环节 收文办理主要程序是:
(1)签收(2)登记(3)初审(4)承办(5)传阅(6)催办(7)答复 经审核,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应当分别如下处理:
(1)对符合规定的公文,文秘部门应当及时提出拟办意见送负责人批示或交有关部门办理,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应当明确主办部门。
(2)对不符合规定的公文,应当及时退回来文单位并说明理由;
(3)对不属于本单位职权范围或者不宜由本单位办理的,应及时退回交办的秘书部门并说明理由。
3.发文办理主要程序有哪些? 复核、登记、印制、核发 4.涉密公文应怎么处理?
涉密公文应当通过机要交通、邮政机要通信、城市机要文件交换站或者收发件机关机要收发人员进行传递,通过密码电报或者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传输。
5.需要归档的公文及有关材料应怎么处理?
(1)需要归档的公文及有关材料,应当根据有关档案法律法规以及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及时收集齐全、整理归档。
(2)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机关归档,相关机关保存复制件。
(3)机关负责人兼任其他机关职务的,在履行所兼职务过程中形成的公文,由其兼职机关归档。
第三节
办毕公文的处理
1.办毕公文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办毕公文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清理与清退、利用与保管、立卷与归档等 2.公文清退的含义及范围是什么?
含义:办毕的文件要进行立卷归档,首先要按规定将留在各个工作人员手中的文件收起来,这就是文件的清退工作。
清退工作包括发文机关收回需退文件和收文机关文书人员收回传阅、送阅文件。
范围:应清退的文件一般包括涉密文件、有重大错误的文件、送领导和有关人员传阅的文件、征求意见的文件、审阅意见的文件、审阅文件和未经本人审阅的领导同志讲话材料等。3.公文清退的手续有哪些?
(1)通知清退
1)机密文件的清退:由文件印发部门填写“文件清退通知单”
2)传阅、送阅文件的清退:领导或有关部门人员审阅后,由
文书人员负责收回
3)征求意见文件的清退:在文件标题旁注明“征求意见稿”
4)有重大错误文件的清退:及时收回
5)其他文件的清退:必须收回的文件,均应在发出时注明退回期限,并在文件上加盖“阅后退回”戳。(2)清点核对
文书人员根据“文件清退通知单”或收文登记簿等对各部门退来的文件进行仔细核对。(3)清退交接
4.公文的保管方法是社么?
文件的保管应坚持按立卷类目、平时归卷、正式立卷、按期归档的工作步骤和方法进行。
5.公文的立卷归档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
含义:公文立卷归档,是指把一年内已办毕的具有查考、保存价值的公文,在平时归卷的基础上,加以系统整理,组成一个个案卷,转化为档案保存。
意义:(1)公文组成案卷,便于查找利用;
(2)公文组成案卷,有利于保护公文;
(3)公文组成案卷,为档案工作奠定基础。6.公文立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基本原则是:遵循公文形成的规律,保持公文之间的历史联系,把握重点,区分公文的保存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7.公文立卷归档的范围是什么?
公文立卷工作由文书部门负责,档案部门应对公文立卷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凡本机关、单位工作活动中办理完毕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材料,均应立卷归档。
第四篇:公文处理
1.公文处理程序的核心环节是(承办)2.不需要指明主送机关的是(决议)
3.必须以领导人签发日期为成文日期的文种是(请示)4.公文的作者是指(发文机关)
5.由公文起草小组共同酝酿,多人分工执笔,一人统稿成文的写作形式,一般适用于(决策性公文)
6.公文写作的规范性强,主要体现在公文写作必须(讲究格式)7.“意见”这一文种是属于(党的机关法定公文)8.简报名称的正下方是简报的(顺序期号)9.会议纪要的内容应做到(集中,概括,精炼)
10.多级上行文只有在(少数十分特殊必要的情况下才可采用)
11.根据有关规定,我国档案保管期限的档次分为(永久,长期,短期)
12.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主要之点是(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
13.根据公文作用的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规范性公文,领导指导性公文,公布性公文,陈述呈请性公文,商洽性公文)
14.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文件属于(机密文件)15.只有一个主送机关的是(批复)
16.加了加快文件传递,可以采用(多级行文)
17.国家教育部,国家交通部,国家公安部联合行文的成文时间(以最后一个发文机关签发的时间为准)
18.任免和聘用干部的公文文种为(通知)19.主送机关是(受理公文的机关)
20.公文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发文事由(公文主旨)+文种名称)21.有具备法定效力的公文稿本有(草稿)
22.办公室更改电话号码,可用(通告)公布周知。
23.撰写规范性文件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24.在规范性文件中表述惩处办法的内容应写入(罚则)25.关于确定公文文种依据的说法错误的是(D)。A.根据发文机关的权限
B.发文机关和收文机关间的关系C.发文的规范性、具体目的和要求
D.由发文机关领导人审批决定
26.公文的主题是公文制发者所要表达的(意图或主张)
27.以下关于机关领导人要亲自撰写重要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是领导工作中的原则性问题)
28.以下公文中需要标注签发人的有(请示)29.为表彰先进、批评错误可采用(通报)30.机关领导人对文稿的最后审批是(签发)31.根据事由:“××公司发行重点钢铁企业债券”,应使用的文种是(通告)32.必须以领导人签发日期为成文日期的是(请示)
33.下列文种必须以领导人签发日期为成文日期的是(请示)34.规范性文件正文表达的基本单位是(条)35.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36.公文的形成与发挥作用须依赖于(发文处理)37.批示转发下级公文应使用(通知)
38.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的领导指导性文件(指示)
39.决定必须由(党政机关联合发文)
40.根据文件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41.商洽性文件的主要文种是(函)
42.一般应标识签发负责人姓名的文件是(上行文)
43.规范性公文的一致性表现在(与其他文件、作者权利具有高度统一的一致关系)
44.公文中的祈使句常常依靠(惯用的句式表达)
45.机关或部门的领导人对来文办理提出处理意见的活动是收文处理中的(批办)
46.对用机关领导人作为发文的名义表达有误的(发文名义是领导个人)
47.公文在传达制发机关决策与意图,体现制发机关的意志与权力方面的重要特征是(权威性)
48.非同一系统的任何机关相互行文都使用(平行文)49.主送机关是(受理公文的机关)
50.公文的作者以什么名义才可以制发公文(机关的名义或其代表人的名义)51.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规定的规范性文件,称作(办法)52.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使用(报告)
53.“请示”可以直接交给领导者个人的是(领导人直接交办的事项)54.批办是指(对收文应如何办理所作的批示)55.机关公文文稿经签发后,即为(公文的定稿)
56.文件封装发出后,文书人员对办复的发文,要履行(注办手续)57.公文的作者是指(发文机关)
58.联合行文时,作者应是(同级机关)
59.维护文件的高度严密性是指(公文语言结构的严密)60.《关于××厂进口SD6型自动车床的请示》,作者是(××厂)
61.办公部门或业务部门负责人根据来文情况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就是公文的(拟办)
62.文件的拆封是文书人员的职责。至于密件,则应交(机要文书或机要室拆封)63.批复是答复下级请示的文件,是(被动发文)
64.凡是需要立卷的文件是(办理完毕的文件)
65.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66.条例、规定、办法、决定是属于公文中的(规范性文件)67.联合行文标注发文机关时,标在前面的机关是(主办的)
68.按照密级划分规则,含有一般的国家秘密,泄漏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的文件属于(机密的)
69.公文区别于其他信息记录的特点是(具备法定的权威性)
70.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稿本称作(正本)
71.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语)72.负责公文处理工作的是本机关的(办公厅(室)
1.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使层次清楚,条分缕析,言之有序,是为了()。A
A.突出主题B.不事曲笔 C.突出特色D.撰文要求
2.公文与文学作品不同,它要求文件内容必须()。B
A.提出问题B.实事求是
C.介绍经过D.沟通信息
3.根据公文作用的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B A.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B.通用公文、专用公文
C.规范性公文、领导指导性公文、公布性公文、陈述呈请性公文、商洽性公文、证明
性公文
D.收支、发文
4.公文应在()装订。A
A.左侧B.右侧
C.上面白边区D下面白边区
5.公文的主体部分称为()。B
A.标题B.正文
C.作者D.印章或签署
6.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文件属于()。C
A.内部使用文件B.秘密文件
C.机密文件D.绝密文件
7.国家民政部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民政厅、局之间属于()A
A.业务指导关系B.隶属关系 C.不相隶属关系D.平行关系
8.公文中兼用的基本表达方式是()。C
A.议论、描写、说明
B.议论、抒情、说明
C.议论、叙述、说明
D.叙述、抒情、说明
9.公文的标题一般由哪些要项组成()。D
A.版头、发文字号
B.抄送机关、版头、主题词
c.份号、密级标志、主题词
D.发文机关名称、内容、文种
10.公文版头的作用是()D
A.醒目、严肃
B.公文作者法定的权威性
C.公文要求的必要标记
D.标明公文制发机关
11.以下领导指导性公文应当具有稳定性,不能轻易更改的是()A
A.决定B.批复
C.通知D.通告
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通知的标题可简写为《任免通知》
B.批复具有专业性,一般由专业主管部门在一定业务范围内发布
C.决定的正文部分由制发决定的根据、执行要求结尾三大部分组成D.通知的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组成1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指示具有强制约束作用要求下级机关必须遵守和执行
B.决定具有指导性,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政策性是指导工作的准则
C.任免通知落款处由任免机关领导人亲笔签署(或代以签名章)
D.迁移,更改电话号码等可使用通告
14.批复不具有以下哪一特点()B
A.法定的权威性与执行性
B.指导性
C.被动性
D.针对性
15.“接受请示的机关应对请示事项表明是否批准的态度或予以明确的指示’,这句话。反映了请示具有何种特性C。
A.被动性
B.针对性
C.强制回复的性质
D.强制约束作用,要求下级机关必须遵守与执行
16.撰写《关于审批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加强保护管理的请示》一文时,符合撰 写要求的说法是()。A
A.应正确标注主送机关与抄送机关
B.一般应直接报送领导者个人
C.适宜采用概括叙述的表达方式,避免描述事情的细枝末节或罗列数字。
D.可同时要求对历史文化名城周边的自然风景区加以保护管理
17.在下面哪一种情况下,可以越权批办文件?()。A
A.经过授权B.避免积压
C.急需处理D.属一般性文件
18在承办公文时,应根据()科学安排承办的次序。D
A.时效原则B.先党后政
C.意义大小D.主次缓急
19.注办的作用说到底是为了()A
A.备忘待查B.检查监督
C.避免延误D.方便工作
20.两个或两个以上机关联合行文时必须做好()工作。D
A.审核B.签发
C.会商D.会签
二、多项选择回
1.公文主题的基本要求是()AB
A.突出B.简明
C.单一D.生动
2.我国法定的公布性文件包括()。BD
A.通知B.通告
C.通报D.公告
E.报告
3.下面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D
A.接受抄送的机关可以向其他机关抄送
B.在公文中,完全句是主要的,只有在为使语言简洁且又不会对语义造成损伤的情况下才使用省略句
C.向上级机关请求批示或批准宜用‘请示’而不用‘报告’
D.主送机关必须是受文机关中级别层次高的机关,抄送机关则处须是其中级别层次低的机关
4.可用来签批和书写公文的字迹材料有()ABC
A.墨汁B.碳素墨水
C.蓝黑墨水D.纯蓝墨水
5.选用公文文种,主要依据()。ABCD
A.规范性
B.工作关系
C.职权D.行文目的和要求
6.下面是从公文中摘出的四句话,其中表达欠妥当的是()ABD
A.我院已于8月30日召开了表彰先进个人、集体大会,XX院长和其他学院的领导同志出席了这次会议。
B.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是目前我们能否搞好企业管理的一个最最首要的问题
C.衡量一个企业是否经营得好,要从这样一些方面考察:其一,是否人尽其才„其二,是否有正确的经营方针—一其三,是否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D.从这份文件里,使全厂干部了解到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7.请示的结构由以下选项的哪几部分组成()。ACD
A.标题,写明制发机关名称、事由与文种
B.主送机关
C.正文,包括请示理由、请示事项及请示的具体要求
D.制发机关名称与成文日期
8.关于请示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B
A.请示的内容必须是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内无权或确实难以处理的问题与事项
B.使用范围广泛
C.具有执行性
D.有较强的时效性,强调及时快捷
9.下列陈述呈请性公文不得夹带请示事项的有()AC
A.工作报告B.请示
C.答复询问的报告D.批复
10.下列说法符合工作报告写作要求的是()。ABCD
A.适宜采用概括叙述的表达方式,避免描述事情的细枝末节或罗列数字
B.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C.报告内容应有新意
D.点面结合,实事求是
11.在撰写总结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时通常采用何种方法()CD
A.介绍工作的成绩及工作进程
B.叙述占有的材料
C.概述基本情况
D.简要揭示总结的主题,为进一步展开叙述奠定基础
12.在撰写总结报告正文的主体部分时通常采用何种方法()ABCD
A.划分工作情况与经验体会两大部分
B.按时间的顺序安排层次
C按总结内容的逻辑关系,分设若干问题,接问题介绍工作情况,写明经验(教训)
D.按工作发展阶段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
13.下列总结报告正文的结尾部分写法正确的有()。ACD
A.‘特此报告,请审阅’ B.“从管理基础工作入手,搞好整顿”C.‘实践说明,制定岗位考核标准,是落实岗位责任制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D.“特此报告,如有不当之处,请予指证”
14.下列关于调查报告的标题符合要求的有()。ABCD
A.《关于海南进口和倒卖物资问题的调查报告》
B.《深圳大学是怎样改革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
C.《家庭饲养前途广阔》
D.《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苏州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查》
15.以下说法错误的有()。BD
A.调查报告的撰写应结合运用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做到叙议结合B.撰写总结报告,一般兼用说明、叙述和议论三种方式,重点使用议论方式
C总结报告简单地说,就是关于提炼经验(教训)的报告
D请示可以不接机关隶属关系,越级报通
16在函正文的结尾处,下列哪些用语可以使用()。ABCD
A.请尽快函复为盼
B.敬请予以大力支持 C.请即函复 D.特此函告
17.公文的保管期限一般分为()等几种。BCD
A.永远B.永久
C.长期D.短期
18.在立卷范围内的文件,一般应同时具备()诸基本条件。ABD
A.已经处理完毕
B.具有查考利用价值
C.反映了问题的本质
D.在本机关工作活动中形成或处理
三.不定项选择题
1.转发对象不包括()。B
A.上级文件
B.下级文件
C.平级文件
D.不相隶属机关的文件
2.公布性文件包括()。CD
A.命令B.通知
C.公告D.通告
3.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ACD
A.标题B.文头
C.正文D.主题词
4.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有()。ABC
A.符合党、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的法规 B.一文一事中心明确
C.用语庄严、简明、通顺、平安
D.为使各方面了解情况,多印发文件
E.格式不必强求一致
5.遵守行文规则是为了()ABDE
A.确保公文迅速、准确传递
B.避免行文紊乱
C.保障公文旅行
D.确定行文关系
E.控制发文数量
6.能够联合行文的机关应是()。ABD
A.同级政府之间
B.政府各部门之间
C.上级党委和下级政府之间
D.政府部门和同级人民团体之间
E.政府及其部门与同级党委
7.规范性公文的一致性表现在()。A
A.与其他文件、作者权利具有高度统一的一致关系
B文件结构的周密有效
C.文件的文字条理清楚
D.文件的语言简约不繁
8.会签是指()C
A.签署会议
B.在会议上签署文件
C.联合行文时,由各发文机关的领导人共同签发文件
D.联合行文时,由各发文机关的领导人共同签署文件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A
5.B
6.C
7.A
8.C
9.D
10.D
11.A
12.A
13.D
14.B
15.C
16.A
17.A
18.D
19.A
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BD
3.AD
4.ABC
5.ABCD
6.ABD
7.ACD
8.AB
9.AC
10.ABCD
11.CD
12.ABCD
13.ACD
147.ABCD
15.BD
16.ABCD
17.BCD
18.ABD
三、不定项选择题
1.B
2.CD
3.ACD
4.ABC
5.ABDE
6.ABD
7.A
8.C 江西事业单位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题 《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题一
1.由公文起草小组共同酝酿,多人分工执笔,一人统稿成文的写作形式,一般适用于()
A.简报
B.事务性通知 C.便函
D.决策性公文
2.公文写作的规范性强,主要体现在公文写作必须()A.讲究格式
B.遵守法规 C.实事求是
D.熟悉业务 3.“意见”这一文种属于()
A.行政机关法定公文
B.企事业单位法定公文 C.非法定公文
D.党的机关法定公文
4.公文处理工作的时限性体现在公文处理工作的()A.发文阶段
B.每一个具体环节 C.收文阶段
D.管理阶段 5.“批复”这一文种最突出的特点是()A.说明性
B.可行性 C.针对性
D.政策性
6.在一个机关中具体担负公文处理工作领导责任的是()A.机关分管领导
B.机关正职领导
C.机关办公室主任
D.机关办公宝秘书 7.简报名称的正下方是简报的()
A.编发单位
B.印发日期
C.顺序期号
D.印发份数 8.会议纪要的内容应做到()
A.集中、概括、准确
B.概括、精炼、详细 C.集中、概括、详细
D.集中、概括、精炼 9.多级上行文()
A.只有在少数特殊情况下才可以采用
B.是上行文最基本的行文方式
C.是上行文一般使用的行文方式
D.只有在少数十分特殊必要的情况才可以采用
10.根据有关规定,我国档案保管期限的档次分为()A.永久、定期
B.永久、长期、短期
C.永久、长期、短期、不归档
D.永久、长期、短期、不移交 《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题二
1.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主要之点是()A.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B.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C.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 D.公文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之一
2.几个机关联合发文,只能标明()A.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B.所有机关的发文字号 C.至少两个机关的发文字号
D.根据情况临时规定的发文字号
3.下列文种必须以领导人签发日期为成文日期的是()A.会议报告
B.条例 C.工作总结
D.请示
4.公文的主体部分是()A..标题
B.正文
C.作者
D.印章或签署 5.根据公文作用的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A.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B.通用公文、专用公文
C.规范性公文、领导指导性公文、公布性公文、陈述呈请性公文、商洽性公文 D.收文、发文
6.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文件属于()。
A.内部使用文件
B.秘密文件
C.机密文件
D.绝密文件 7.下列文种,只有一个主送机关的是()。A.批复
B.通知
C指示
D.决定 8.我国第一部文件集是()。A.《论语》
B.《尚书》
C《诗经》
D.《春秋》 9.北京市政府向国务院各部委主送的文件属于()。A.平行文
B.上行文
c下行文
D.直达行文 10.为了加快文件的传递,可采用()。
A.逐级行文
B.多级行文C越级行文
D.直达行文 《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题三
1.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8月15日所发的、发文序号为123号的发文字号的正确写法是()。
A.国办发(2006)第123号
B国办发[2006]123号 C.国办发(2006)123号
D 国办发(06)第[23号
2.国家教育部、国家交通部、国家公安部联合行文的成文时间()A.以会议通过时间为准
B.以批准时间为准
C.以最后一个发文机关签发时间为准
D.以印发时间为准 3.任免和聘用干部的公文文种为()A.命令
B.指示
C.通知
D.通报 4.主送机关是()
A.有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
B.受理公文的机关 C.收文机关
D.需要了解公文内容的机关 5.公文标题一般由()组成。
A.发文机关名称+发文事由(公文主旨)+文种名称 B.“大版头”十发文事由+文种名称
C.主送机关名称+发文事由(公文主旨)+文种名称 D.抄送机关名称+发文事由(公文主旨)+文种名称 6.《××广播局关于向××县土地局申请划拨建设电视转播台用地的请示》,该标题主要的错误是()
A.违反报告不得夹带请示的规定
B.违反应协商同意后再发文的规定 C.错误使用文种,应使用函
D.错误使用文种,应使用报告 7.有具备法定效力的公文稿本有()。A.副本
B.草稿
C.定稿
D.试行本
8.如下公文处理环节属于发文处理过程的是()。A.拟办
B.拟稿
C.批办
D.注办
9.下列“请示”的结束语中得体的是()A.以上事项,请尽快批准
B.以上所请,如有不同意,请来函商量
C.所请事关重大,不可延误,务必于本月10日前答复 D.以上所请,妥否?请批复 10.将平时办理完毕的文件材料,按照立卷目录中的要求存放起来,叫做()A.立卷
B.定卷
C.归卷
D.组卷 《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题四
1.办公室更改电话号码,可用()公布周知。A.通知
B.通告
C.启事
D.布告
2.下列撰写公文常见的缺点,属于“语句表述不完整”的问题是()。A.滥用省略
B.篇幅冗长
C.交代不明
D.眉目不清 3.撰写规范性文件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A.说明
B.议论和说明
C.叙述
D.描写
4.在规范性文件中表述惩处办法的内容应写入()。A.总则
B.分则
C.罚则
D.附则
5.关于确定公文文种依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发文机关的权限
B.发文机关和收文机关间的关系
C.发文的规范性、具体目的和要求
D.由发文机关领导人审批决定 6.公文的主题是公文制发者所要表达的()。A.政策和法规的观念
B.重视本单位利益的观念 C.意图或主张
D.通报有关事件的细节
7.以下关于机关领导人要亲自撰写重要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正确体现领导机关集体意志的工作需要 B.是领导工作中的原则性问题
C.是领导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个技术性问题
D.是机关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和领导水平体现的要求 8.以下公文中需要标注签发人的有()。A.规定
B.决议
C.命令
D.请示 9.为表彰先进、批评错误可采用()。A.通知
B.公告
C.通报
D.公报 10.机关领导人对文稿的最后审批是()。A.审核
B.签发
C.核发
D.印发 《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题五 1.根据事由:“××公司发行重点钢铁企业债券”,应使用的文种是(A.通报
B.通知
C.通告
D.决定
2.下列文种必须以领导人签发日期为成文日期的是()。A.会议报告
B.条例
C.工作总结
D.请示 3.下列哪个事由,根据《办法》,不可以使用“决定”()。A.严惩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工作安排 B.大兴安岭森林特大火灾事故的处理,C.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的嘉奖
D.在太平洋×地区试验运载火箭,使过往船只周知
4.下列文种必须以领导人签发日期为成文日期的是()。A.会议报告
B.条例
C.工作总结
D.请示 5.特殊情况越级向上行文,应抄送给()。A.直属上级机关
8.直属下级机关
C.系统内的所有同级机关
D.有业务联系的机关 6.为了维护政令一致,凡下行公文()。A.都要上级请示
B.都要和有关机关协商
C.内容涉及其他机关的职权范围时,行文前应与其协商一致 D.都与有关部门联合发文
7.向级别与本机关相同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某事项应使用()。A.请示
B.报告
C.请示报告
D.函 8.规范性文件正文表达的基本单位是()。)A.章
B.节
C.条
D.款
9.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A.阿拉伯数字
B.汉字
C.汉字人写
D.汉字与阿拉伯数字
10.公文的形成与发挥作用须依赖于()。A.公文处理
B.收文处理 C.发文处理
D.办毕公文处理 《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题六
1.几个机关联合发文,只能标明()。
A.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B.所有机关的发文字号
C.至少两个机关的发文字号
D.根据情况临时规定的发文字号 2.批示转发下级公文应使用()。A.指示
B.通报
C.通知
D.通告
3.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的领导指导性文件 A.命令
B.指示
C.批复
D.通知 4.决定必须由()。
A.党政机关联合发文
B.会议讨论之后才能发文 C.政府部门制发
D.党、政府领导机关制发
5.根据文件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A.收文、发文
B.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C.通用公文、专业公文
D.本机关制发的和内部使用的公文 6.商洽性文件的主要文种是()。A.请示
B.通知 C.函
D.通报
7.一般应标识签发负责人姓名的文件是()。A.上行文
B.平行文
C.下行文
D.越级行文 8.规范性公文的一致性表现在()。
A.与其他文件、作者权利具有高度统一的一致关系 B.文件结构的周密有效 C.文件的文字条理清楚 D.文件的语言简约不繁
9.公文中的祈使句常常依靠()。A.语气词表达
B.惯用的句式表达 C.感叹词表达
D.无主句表达
10.机关或部门的领导人对来文办理提出处理意见的活动是收文处理中的()。
A.拟办
B.批办 C.承办
D.查办
《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题七
1.对用机关领导人作为发文的名义表达有误的()
A.发文名义是领导个人
B.在领导人个人名字前应冠以机关的名称和职务 C.是代表其所在的机关的身份来发文
D.离任后相应失去这一法定作者的地位
2.公文在传达制发机关决策与意图,体现制发机关的意志与权力方面的重要特征是()。
A.法定性
B.权威性
c公开性
D制约性 3.非同一系统的任何机关相互行文都使用()。A.上行文
B.平行文 C.通知
D.下行文
4.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的公文是()。A.决议
B.会议记录
C.会议纪要
D.议案 5.《××广播局关于向××县土地局申请划拨建设电视转播台用地的请示》,该标题主要的错误是()。
A.违反报告不得夹带请示的规定
B.违反应协商同意后再发文的规定 C.错误使用文种,应使用函
D.错误使用文种,应使用报告 6.主送机关是()。
A.有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
B.受理公文的机关 C.收文机关
D.需要了解公文内容的机关 7.下列“请示”的结束语中得体的是()。A.以上事项,请尽快批准
B.以上所请,如有不同意,请来函商量
C.所请事关重大,不可延误,务必于本月10日前答复 D.以上所请,妥否?请批复 8.公文办理主要分为()。
A.收文和发文
B.拟办与承办
C.登记与分发
D.整理与保管 9.一般的传阅文件,在有关人员传阅完毕后,文书人员应注明()。A.已复文
B.阅毕的日期
C.已阅文
D.承办的结果
10.以强制力推行的用以规定各种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属于()。A.规范性文件
B.领导指导性文件 C.呈请性文件
D.证明性文件 《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题八
1.公文的作者以什么名义才可以制发公文()A.法人代表的名义
B.国家公民的名义
C.机关的名义或其代表人的名义
D.其他社会组织与个体结合的名义 2.国务院向江西省人民政府下发的通知属于()。
A.上行文件
B.下行文件
C.平行文件
D.呈请性文件
3.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规定的规范性文件,称作()。A.条例
B.规定 C.办法
D.决定
4.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联系工作,应当用()。A.通报
B.通知
C.函
D.意见 5.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使用()。A.通报
B.请示
C.报告
D.通知 6.“请示”可以直接交给领导者个人的是()。
A.领导人直接交办的事项
B.与领导人直接相关的事项 C.重要文件
D.机密文件
7.地方性行政法规的制发,应由()。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国家主席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政府 8.批办是指()。
A.对发文稿的审核批示
B.对收文应如何办理所作的批示 C.对公文正本的复核意见
D.对请示报告的处理 9.机关公文文稿经签发后,即为()。
A.公文的定稿
B.公文的草稿
C.公文的会签
D.公文的核发 10.文件封装发出后,文书人员对办复的发文,要履行()。A.登记手续
B.注办手续
C.归档手续
D.签字手续 《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题九 1.公文的作者是指()。
A.撰稿人
B.审核人
C.签发人
D.发文机关 2.联合行文时,作者应是()。A.同级机关
B.同一系统的机关
C.三个以上的机关
D.行政主管机关与业务指导机关 3.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主要之点是()。A.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B.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C.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 D.公文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之一
4.当问题重大,确急需直接上级和更高层次的上级机关同时了解公文内容时,可采用()的方式。
A.越级行文
B.直接行文
C.多级行文
D.同时行文 5.维护文件的高度严密性是指()。A.公文的保密性
B.公文语言结构的严密 6.《关于××厂进口SD6型自动车床的请示》,作者是()。
A.××厂
B.××厂的负责人
C.起草文件的刘秘书
D.签发文件的董厂长
7.办公部门或业务部门负责人根据来文情况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就是公文的()。
A.拟办
B.承办
C.批办
D.催办
8.文件的拆封是文书人员的职责。至于密件,则应交()。A.领导人本人或由其委托的人代诉 B.机要文书或机要室拆封 C.办公厅(室)主任拆封 D.文书人员拆封
9.批复是答复下级请示的文件,是()。A.被动发文
B.主动发文
C.是对报告的批件
D.下级没有请示,用来指导工作的 10.凡是需要立卷的文件是()。A.办理完毕的文件
B.已经使用的文件 C.已经办复的文件
D.领导认为重要的文件 《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题十
1.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
A.会商
B.审核
C.注发
D.签发
2.条例、规定、办法、决定是属于公文中的()。A.领导指导性文件
B.规范性文件 C.公布性文件
D.商洽性文件
3.为加快文件的传递,可采用()。A.逐级行文
B.多级行文 C.越级行文
D.直接行文
4.联合行文标注发文机关时,标在前面的机关是()。A.组织序列表中靠前的B.主办的 C,级别高的D.其他系统的
5.按照密级划分规则,含有一般的国家秘密,泄漏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的文件属于()。
A.限国内公开的B.内部使用的C.秘密的D.机密的 6.公文区别于其他信息记录的特点是()。A.传播知识
B.具备查考价值
C.书面文字材料
D.具备法定的权威性
7.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稿本称作()。
A.草稿
B.定稿
C.正本
D.副本
8.公文要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A.逐级行文
B.多级行文 C.越级行文
D.直接行文
9.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包括()。
A.标题、导语、正文、结语
B.标题、正文、落款 C.开头、导语、主体、结尾
D.标题、正文、结语 10.负责公文处理工作的是本机关的()。
A.档案室
B.业务处
C.收发室
D.办公厅(室)《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题参考答案 《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题一答案
1.D
2.A
3.D
4.B
5.C
6.C
7.C
8.D
9.D
10.B 《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题二答案
1.C
2.A
3.D
4.B
5.C
6.C
7.A
8.C
9.A
10.C 《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题三答案
1.C
2.C
3.C
4.B
5.A
6.C
7.B
8.B
9.D
10.C 《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题四答案
1.B
2.A
3.A
4.C
5.B
6.C
7.C
8.D
9.C
10.B 《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题五答案
1.C
2.D
3.D
4.D
5.A
6.C
7.D
8.C
9.B
10.C 《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题六答案
1.A
2.C
3.B
4.A
5.A
6.C
7.A
8.A
9.B
10.B 《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题七答案
1.A
2.B
3.B
4.C
5.C
6.B
7.D
8.A
9.B
10.A 《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题八答案 1.C
2.B
3.C
4.C
5.C
6.A
7.D
8.B
9.A
10.B 《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题九答案
1.D
2.A
3.C
4.C
5.B
6.A
7.A
8.B
9.A
10.A 《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题十答案
1.D
2.B
3.B
4.B
5.D
6.C
7.C
8.C
9.A
10.D
第五篇: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通知(中办发〔2012〕14号)中办发〔2012〕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单位,各人民团体: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央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2012年4月16日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党政机关)工作需要,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第三条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第四条 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第五条 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第六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设立文秘部门或者由专人负责公文处理工作。第七条 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并对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第二章 公文种类
第八条 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十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十三)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五)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九条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一)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二)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三)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四)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 “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
(五)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六)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七)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八)主送机关。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九)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十)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十一)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十二)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十三)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十四)附注。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五)附件。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
(十六)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十七)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公文的送印机关和送印日期。第十条 公文的版式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执行。
第十一条 公文使用的汉字、数字、外文字符、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规定执行。民族自治地方的公文,可以并用汉字和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
第十二条 公文用纸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型。特殊形式的公文用纸幅面,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四章 行文规则
第十三条 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四条 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
第十五条 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三)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四)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五)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六)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第十六条 向下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需经政府审批的具体事项,经政府同意后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行文,文中须注明已经政府同意。
(三)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
(四)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部门之间未协商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擅自行文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纠正或者撤销。
(五)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个上级机关。第十七条 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第五章 公文拟制
第十八条 公文拟制包括公文的起草、审核、签发等程序。第十九条 公文起草应当做到: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
(三)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炼。
(四)文种正确,格式规范。
(五)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
(六)公文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起草单位必须征求相关地区或者部门意见,力求达成一致。
(七)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公文起草工作。
第二十条 公文文稿签发前,应当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是:
(一)行文理由是否充分,行文依据是否准确。
(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是否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
(三)涉及有关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经过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
(四)文种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人名、地名、时间、数字、段落顺序、引文等是否准确;文字、数字、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用法是否规范。
(五)其他内容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有关要求。
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审议前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初核。
第二十一条 经审核不宜发文的公文文稿,应当退回起草单位并说明理由;符合发文条件但内容需作进一步研究和修改的,由起草单位修改后重新报送。
第二十二条 公文应当经本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发。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政府授权制发的公文,由受权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签发。签发人签发公文,应当签署意见、姓名和完整日期;圈阅或者签名的,视为同意。联合发文由所有联署机关的负责人会签。
第六章 公文办理
第二十三条 公文办理包括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和整理归档。第二十四条 收文办理主要程序是:
(一)签收。对收到的公文应当逐件清点,核对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时间。
(二)登记。对公文的主要信息和办理情况应当详细记载。
(三)初审。对收到的公文应当进行初审。初审的重点是:是否应当由本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文种、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已经协商、会签,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其他要求。经初审不符合规定的公文,应当及时退回来文单位并说明理由。
(四)承办。阅知性公文应当根据公文内容、要求和工作需要确定范围后分送。批办性公文应当提出拟办意见报本机关负责人批示或者转有关部门办理;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应当明确主办部门。紧急公文应当明确办理时限。承办部门对交办的公文应当及时办理,有明确办理时限要求的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完毕。
(五)传阅。根据领导批示和工作需要将公文及时送传阅对象阅知或者批示。办理公文传阅应当随时掌握公文去向,不得漏传、误传、延误。
(六)催办。及时了解掌握公文的办理进展情况,督促承办部门按期办结。紧急公文或者重要公文应当由专人负责催办。
(七)答复。公文的办理结果应当及时答复来文单位,并根据需要告知相关单位。第二十五条
发文办理主要程序是:
(一)复核。已经发文机关负责人签批的公文,印发前应当对公文的审批手续、内容、文种、格式等进行复核;需作实质性修改的,应当报原签批人复审。
(二)登记。对复核后的公文,应当确定发文字号、分送范围和印制份数并详细记载。
(三)印制。公文印制必须确保质量和时效。涉密公文应当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印制。
(四)核发。公文印制完毕,应当对公文的文字、格式和印刷质量进行检查后分发。第二十六条 涉密公文应当通过机要交通、邮政机要通信、城市机要文件交换站或者收发件机关机要收发人员进行传递,通过密码电报或者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传输。
第二十七条
需要归档的公文及有关材料,应当根据有关档案法律法规以及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及时收集齐全、整理归档。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机关归档,相关机关保存复制件。机关负责人兼任其他机关职务的,在履行所兼职务过程中形成的公文,由其兼职机关归档。
第二十八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本机关公文管理制度,确保管理严格规范,充分发挥公文效用。
第二十九条 党政机关公文由文秘部门或者专人统一管理。设立党委(党组)的县级以上单位应当建立机要保密室和机要阅文室,并按照有关保密规定配备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安全保密设施设备。
第三十条 公文确定密级前,应当按照拟定的密级先行采取保密措施。确定密级后,应当按照所定密级严格管理。绝密级公文应当由专人管理。公文的密级需要变更或者解除的,由原确定密级的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决定。
第三十一条 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执行;需要变更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批准。涉密公文公开发布前应当履行解密程序。公开发布的时间、形式和渠道,由发文机关确定。经批准公开发布的公文,同发文机关正式印发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二条 复制、汇编机密级、秘密级公文,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并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绝密级公文一般不得复制、汇编,确有工作需要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复制、汇编的公文视同原件管理。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戳记。翻印件应当注明翻印的机关名称、日期。汇编本的密级按照编入公文的最高密级标注。汇编,确有工作需要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复制、汇编的公文视同原件管理。
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戳记。翻印件应当注明翻印的机关名称、日期。汇编本的密级按照编入公文的最高密级标注。
第三十三条 公文的撤销和废止,由发文机关、上级机关或者权力机关根据职权范围和有关法律法规决定。公文被撤销的,视为自始无效;公文被废止的,视为自废止之日起失效。第三十四条 涉密公文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清退或者销毁。第三十五条 不具备归档和保存价值的公文,经批准后可以销毁。销毁涉密公文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登记手续,确保不丢失、不漏销。个人不得私自销毁、留存涉密公文。第三十六条
机关合并时,全部公文应当随之合并管理;机关撤销时,需要归档的公文经整理后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工作人员离岗离职时,所在机关应当督促其将暂存、借用的公文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清退。第三十七条
新设立的机关应当向本级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提出发文立户申请。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列为发文单位,机关合并或者撤销时,相应进行调整。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党政机关公文含电子公文。电子公文处理工作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第三十九条 法规、规章方面的公文,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外事方面的公文,依照外事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处理。第四十条其他机关和单位的公文处理工作,可以参照本条例执行。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自 2012年7月1日起施行。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 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停止执行。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权威解读
为统一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2012年4月6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同时废止了1996年中办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条例》的发布施行,对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与《办法》对比,《条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重新定义了公文处理相关概念 《办法》规定,“公文处理是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也就是说公文处理由公文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工作组成。
《条例》规定,“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其中,公文拟制包括起草、审核、签发3个环节(在《办法》中,这3个环节均隶属发文办理)。《条例》同时将整理(立卷)、归档划归公文办理范畴。经此调整,公文处理工作由公文拟制、公文办理、公文管理组成。
二、增加了公文种类
《办法》规定公文种类有13种,《条例》规定文种为15种,增加了“决议”和“公报”,同时将“会议纪要”改为《纪要》。原有13个文种的适用范围与《办法》的规定基本相同。
三、调整了公文格式要素
《条例》规定,“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从格式要素看,增加了“份号”、“发文机关署名”、“页码”,减少了“主题词”。考虑到《办法》虽未对“份号”、“页码”作出规定,但实际工作中一直在使用,属于增加的要素只有“发文机关署名”。
格式要素的应用有以下变化:一是规定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办法》只要求对绝密、机密公文标注份号);二是规定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持急”“加急”(《办法》要求标注“特急”“急件”);三是规定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四是明确规定公文标题应标发文机关(《办法》未作强制性要求);五是规定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可以不加盖印章。
公文的版式以及格式要素的具体应用,《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将作详细规定(该国家标准尚在编制中)。
四、行文规则方面增加了一些具体规定
《条例》减少了“行文规则”一章的条目,但增加了一些具体规定,主要有:上行文“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办法》只对请示作此规定);“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
五、公文拟制更加强调程序规范
在“起草”环节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 重要公文起草工作”。
在“审核”环节强调,“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审议前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初审。”
在“签发”环节强调,“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办法》只对上行文作此规定);“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政府授权制发的公文,由受权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签发。”
六、简化了公文办理的环节
在“收文办理”中,将“审核”改为“初审”,将“分办”、“批办”并入“承办”,并增加了“传阅”、“答复”2个环节。
“发文办理”的环节由8个减少为4个,其中,“起草”、“审核”、“签发”3个环节列入“公文拟制”,“用印”并入“印制”。
《条例》将发文办理的“分发”改为“核发”,规定:“公文印制完毕,应当对公文的文字、格式和印刷质量进行检查后分发。”
七、公文管理更加注重安全保密
《条例》在第七章“公文管理”中着重强调了有关保密规定,提出了设立保密室和阅文室的要求,对公文定密和解密、密级文件的复制和汇编、公文的销毁和移交、新设立单位的发文立户等作出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