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县今年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03:1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某县今年经济发展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某县今年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第一篇:某某县今年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某某县今年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某某县今年经济发展情况汇报2007-02-18 09:45:20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皖中,始设于宋熙宁三年,县名系“思天下安于无事,取‘而治’”之意。全县共辖个乡镇,人口万,面积平方公里。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宋代有诗人杨杰,名医章迪,政治家王之道;明代有哲学家吴廷翰;近代有教育家卢仲农;现代有党外布尔什维克胡竺冰,抗日民族英雄戴安澜,革命烈士吕惠生,诗人田间等。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粮、油、棉及水产品均跨入全国百强县之列。区位优势明显。南濒长江,北依巢湖,“黄金水道”长江流经我县公里,东西两座跨江大桥分别与芜湖、铜陵相连,同时为“长三角”腹地和皖江开发开放的最前沿,对融入“芜马铜经济圈”,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近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这一主题,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宏观调控的新要求,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县域经济出现快速增长好势头。某年,在全省经济综合考评中位次为第位,在全国县域经济基础竞争力评比中,我县列全省个县(市、区)第一位。去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亿元,比某年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外贸出口万美元,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亿元,增长;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长。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继某年之后再创新高。

二、民营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持续稳步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民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 的势头,已经成为我县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是我县国民经济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主要特点

一是经济总量快速扩张。今年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大背景下,全县民营经济发展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年底,全县民营企业已发展到家,实现年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全县民营企业实现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连续几年,全县民营经济主要经济指标都保持高速增长势头。自年以来,我县已连续年获得全省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县称号。

二是支柱企业迅速崛起。去年,全县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完成总产值亿元,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实现增加值亿元,分别占全县民营企业总量的、和,截止去年底,全县民营企业年销售收入超万的有家,超千万元的有家,超亿元的有家。家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强。从发

展趋势看,全县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呈现数量与质量并进的良好势头,今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将达到家,个企业突破亿元,个企业突破亿元,骨干民营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

三是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近几年来,全县民营企业科技水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某年我县被省科技厅批准为“安徽省特种电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种产品被评为高新技术产品,个项目被列为去年国家级和省级火炬计划;目前,全县已有种产品获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位居全省县(市)榜首;全县已有家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家企业通过“”认证,家企业通过标准化体系认证。全县民营企业共有万余人次通过岗位培训,新增学历教育多人,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多人,引进中高级人才多人。

四是发展后劲日益增强。经过乡镇企业大规模改制和近几年来的不断完

善,全县乡镇企业改制工作已全面完成。改制后企业活力迸发,技改投入逐年加大。去年共实施技改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超百万元的项目个。这些技改项目的实施,对全县民营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些骨干民营企业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开始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

五是社会贡献不断增大。截止年底,全县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万余人,年发放工资总额亿元。其中吸纳城镇下岗职工近万人。在民营经济发达的高沟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以上来自民营企业的工资收入。今年全县民营企业入库税金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民营企业在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主要措施

几年来,我们在全县民营经济发展上,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优化政府的服务。在大力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全县各级各部门都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某年,我县在全省率先成立行政服务中心,为民营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现在正全面推行“一审一核”、“告之承诺”、“并联审批”三项制度。去年,县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从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扶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和改善领导等多方面制定促进民营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再次取消企业行政审批项目个,减免法定行政事业性收费项,最大限度为民营企业减负松绑,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年月份,县委、县政府在我县高沟镇和二坝开发区分别召开了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并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落实有关责任人和责任

单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为户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贷款担保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笔、金额万元。同年月,县委、县政府隆重召开了全县民营经济表彰大会,极大的鼓励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

二是引导激发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民营经济之所以能有今天如此喜人的局面,固然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但与民营企业家的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敢闯敢干精神是分不开的。多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鼓励率先闯入市场经济中的探索者,善于“无中生有”,敢于“争王争霸”,在市场的磨炼和摔打中,逐渐造就了一大批精明能干的企业家和经营者,成长了一大批优秀的销售员队伍,形成了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本和下一步发展最主要的依靠。

三是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集中有限财力,千方百计加大园区的水、电、路、通迅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近三年来,二坝、高沟、无城三个重点工业园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亿多元,完善了园区的功能,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建立工业小区的实施意见》和《鼓励各乡镇引荐外来投资落户重点工业园区的若干规定》,科学制订工业园区建设中、长期规划,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向重点园区集中。在园区管理上,先后成立了二坝、无城、高沟管委会,对园区内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四是“引凤还巢”工程的持续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劳务输出规模不断壮大,并积累了雄厚的民间资本。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及时组织实施“引凤还巢”工程,把蕴藏在民间的创业热情释放到发展民营经济上来。正是年前我们在全省率先实施“引凤还巢”工程,才有了今天民营经济蓬勃兴起。很多外出创业人员带着发展家乡、回报社会的良好愿望,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纷

纷回乡创业,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名外出人员先后回乡创办或参股兴办了多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亿元。

(三)存在不足

一是主体地位不够牢。尽管我县的民营经济已经占到的左右,与浙江很多地方占-的比例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只占全部民营企业总量的不到,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仅占总量的。

二是融资渠道不够宽。我县民营企业融资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或银行借贷,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始终成为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三是企业管理不够科学。一些民营企业仍然停留在经验管理、家族式管理阶段,现代化管理水平较低。部分民营企业主面对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在经营管理上有的已显得力不从心,难以适应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要求。四是竞争秩序不够规范。由于民营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

品结构比较单一,企业之间竞争方式往往局限在价格上,差异竞争和品牌竞争明显不够,加之缺乏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协调,造成同行业恶性竞争,给整个行业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五是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几年来各级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但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好的政策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四)目标和举措

我县民营经济发展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膨胀总量、提升素质为主要任务,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强化举措,坚持铺天盖地与顶天立地相结合,全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这当中特别要强化工业挑大染、民营唱主角意识。主要目标是:全县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产值年均增长,到年底力争全县民营产值达到亿元。

主要措施:

坚持“四个依托”。依托资源发展。利用我县丰富的农产品、矿产、劳动力、旅游资源和长江岸线资源,积极鼓励民营企业瞄准市场,在围绕市场转当中考虑资源优势,来发展资源型经济。依托园区发展。工业园区要以民营为主体。不仅要把各类工业园区办成招商引资的载体,也要把它办成发展民营经济的载体。依托城镇发展。我县共有各类集镇个,其中省市级中心镇个,全县城镇人口万人。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要注意与发展民营经济结合起来。要引导民营经济依托小城镇发展,避免布局分散;还要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参与城镇经营,让民营经济、民间资本投入小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促进城镇发展。依托劳务发展。劳务输出是的“名片”,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是的“华侨”。要把劳务输出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把“引凤还巢”工程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吸引外出创业有成的人员更多地回乡创办企业,实现企业回迁,人才回流,资金回笼。

实行“三个一批”。招商引资吸引一批。充分发挥我县的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县外民营业主来我县投资,尤其是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为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力量。企业改制转化一批。要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及时跟进,通过学习向民营企业出售、转让公有资产,将国有、集体企业直接改制成民营企业,迅速扩张民营企业总量。扶优扶强壮大一批。要在申报项目、扶贫资金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以必要的倾斜,扶优扶强,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集中,努力把我县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企业或企业集团。

解决“三个难题”。融资难。积极与金融机构协调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将授信推广到民营企业。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要扩大股本范围,吸收民间

资本投入,充实担保资本金规模,促进中小民营企业不断成长。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财税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尽最大可能争取适当的税收优惠。办事难。进一步清理、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简化程序,提高效率。要严格执行部门服务承诺制,在政府机关全面实行“首问负责制”,从严治理“三乱”。“准入难”。在经营领域上放宽,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许民营经济发展;凡是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领域,都允许民营经济进入;凡是允许外商经营的,都允许民营企业经营。在注册条件上放宽,民营企业在申请注册登记时,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前置审批一律取消。

优化五个环境。优化舆论环境。在全县范围内进一步提高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形成浓厚的发展氛围。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为民营经济服务的思想,真正使民营经济创业人员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优

化政策环境。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总体要求,切实落实对民营企业的公平待遇,用好、用活、用足国家和省、市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切实落实好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减轻工业企业负担的决定》。优化政务环境。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保护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多引导、少干预,多帮忙、不添乱,多协调、不扯皮,做到“民营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对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人和事,县委、县政府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优化法制环境。执法部门采取得力措施,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重点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尤其对欺行霸市、欺生排外、敲诈勒索等恶性案件,从严、从快、从重处理,努力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秩序良好的治安环境。优化人文环境。做到领导带头,干部当表率,党员做模范,形

成“优化环境,人人有责”的共识,树立“人人都是形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开放开明的新形象。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打造“诚信”,增强行政公信力。注重引导民营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坚持诚实守信,树立讲求信用的良好形象。

第二篇:民营经济发展汇报材料

镇雄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镇雄县民营经济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完善政策措施、改善发展环境,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谋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保持了民营经济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

一、民营经济发展主要做法及取得成绩

(一)强化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为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立了镇雄县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等工作,并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二)加强宣传学习,增强对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为确保中央、省、市文件和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我县通过召开部门会议、形势报告会、企业座谈会和网络、电视、标语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宣传学习党中央及省、市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特别是《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通过学习全县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增强了对发展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 1 重要性认识,增强了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加了民营企业家在我县发展民营经济的信心和干劲。

(三)结合实际,进一步修改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精神,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了《镇雄县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共镇雄县委、镇雄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工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镇雄县外来投资优惠政策》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加快民营经济提供了政策支持。

(四)加大财政、金融和土地支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我县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人才培训、融资补贴、品牌培育和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县级财政从2012年起每年预算2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其中:1000万元用于鼓励发展煤炭产业、500万元用于工业园区发展、500万元用于中小企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把民营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对民营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以担保体系建设为重点,鼓励民营资本组建各类担保、投资公司,健全融资、担保、信用三个体系建设,通过搭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基金“融资平台和”、银企对接服务平台等 方式,为缓解融资难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每年储备一定数量的民营经济用地,保证了民营企业建设用地需求。

(五)优化发展环境,保护业主合法权益。以流程最短、效益最高为原则,以提高办事效率为核心,全面优化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等,突出服务职能,提升服务水平,实行创业投资绿色通道;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行业和领域,各类资本都平等进入,并在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公开投资项目,确保了民营经济享有平等进入权;在坚决杜绝“老三乱”的同时,严厉制止“新三乱”(乱检查、乱培训、乱评比),全面清理了涉及民营企业的收费,无法律法规规定的收费一律取消,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有效保护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

(六)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为民营企业聚集发展搭建平台。我县按照“统一规划、布局合理、产业互补、特色鲜明”的建设方式,加快推进园区水、电、路、网、管道、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在园区开设金融网点,为民营企业入驻园区创造条件。

(七)各级联动,全力推进“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培育工程。为切实加快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工作,成立了镇雄县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镇雄县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实施办发》,并通过 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加大对“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的宣传,做到宣传工作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使微型企业创业扶持政策家户喻晓,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在全县上下迅速激起了全民创业热情。

截止2014年末,我县共有民营经济组织17352户,注册资金34.2亿元,其中:私营企业1056户、注册资金29.9亿元;个体工商户16296户、注册资本4.3亿元;从业人员3.2万人。2014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6.6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2.9%;上缴税金26552万元;减免税金797万元。2014年发放各类创贷款2175万元,培育创业435户;培育“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29户,拨付培育扶持资金60.9万元(省级配套43.5万元,市级配套0元,县级配套17.4万元)。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县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我县民营经济发展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全县民营经济发展也存在的不少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全县民营企业户数1056户,规模以上和限额民营企业只有66户,仅占民营企业户数的6.3%,大部分都是规模以下企业,企业规 4 模小,龙头企业较少,产品层次低,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

(二)企业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由于我县大部分民营企业大都属于资源型、初加工型企业,管理粗放,创新意识淡薄,在发展过程中,缺乏长远规划,管理结构薄弱,员工积极性低;由于企业的自身实力不强,无法提供丰厚的待遇留住人才,不利于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引进,造成企业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从而影响高质量产品的开发、自主品牌的培育。

(三)企业融资渠道任然狭窄,融资“瓶颈”较难突破。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县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特别是处于初始创业的民营企业资信等级偏低,管理不够规范,财务信息不完整,银行无法对其有效监控,以致企业贷不到款。加之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弱,可抵押担保资产不足和民间借贷成本高等问题的制约,致使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日趋突出。

(四)我县财政困难,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不够。

三、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下步措施

结合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我们认为,今后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上进一步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性 障碍,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以及省、市、县出台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根据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整合“小、散、多”的民营企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产业,推动民营经济向集约化方向发展;按照“非禁即入”的要求,进一步引导、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集镇开发、新型农业等项目,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

(二)破解融资瓶颈,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发展“贷款难”问题。继续发挥政府搭桥牵线的作用,积极筹划金融产品推介会,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增进银行和企业的了解和沟通,促进银企合作,开创银政企合作新局面;创新担保,激活民间投资,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学习借鉴沿海发达地区融资的办法,加快培育一批企业化运作的民间担保公司;组织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筹资组建小额贷款公司,为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助力。

(三)加大培育力度,壮大民营经济发展规模。筛选一批符合产业政策、产业关联性强、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纳入重点扶持企业目录,实时监测企业运营状况,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在融资担保、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认证申请、人才培训、项目申报、资金扶持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扶持发 6 展一批经济规模上10亿、100亿的企业,促进全县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我县经济整体水平上台阶。

(四)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不断增强民营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把推进技术改造作为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创新点和着力点,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黄金水道开发、云南桥头堡战略及乌蒙山片区扶贫有利时机,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市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资金政策支持,大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积极做好煤矿转型升级发展工作,推进民营经济内涵式发展。

(五)加大培育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根据省、市关于“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培育的相关要求,我县将筹措县级配套扶持资金和贷款担保基金,积极与市级财政协调争取市级配套资金,有效开展工作,确保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积极发挥各类创业贷款资金的作用,以创业带动与就业,继续掀起创业的高潮。

(六)加快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资源进行整合,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加快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将围绕创业辅导、创业培训、技术支持、信息服务、管理咨询、市场开拓、经营管理、品牌培育、信用担保,投融资等内容,建设优质服务平台,形成集公共性、公益性、商 业性服务为一体,功能健全、服务完善、分工合理、体系完备的高效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三篇:县域经济发展汇报材料

年初以来,按照**市提出的“一纲五线”发展战略和 “双增升位”目标要求,我们发扬“开工没有回头箭”、“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采取超常措施,化压力为动力,真急真抓真动真干,确保了各项指标任务按进度完成,确保了我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前三季度指标完成情况。截至9月末: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8.2亿元,同比增长19.5%,完成年计划109.8亿元的80.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98亿元,同比增长67.8%,完成5.12亿元的77.7%,完成6亿元的6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5.2亿元,同比增长61.4%,完成年计划46.6亿元的7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8亿元,同比增长23.9%,完成年计划46.7亿元的81.4%;域外招商引资实现8.18亿元,同比增长98.5%,完成年计划5.8亿元的141%;实际利用外资实现916万美元,同比增长53.4%,完成年计划1200万美元的76.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200元,完成年计划6600元的78.8%。

(二)预计年底完成情况。从前三季度经济发展情况看,实际利用外资、农民人均纯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按进度能够顺利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任务压力较大,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摸底和认真分析,做到了心中有数。一般预算收入按照6亿元任务我们还差2亿元,我们心中有底的是,到年底营业税有8500万元,增值税2100万元,油田资源税1000万元,城维税XX万元,土地使用税1000万元,个人所得税和耕地占用税各500万元,非税收入45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我们还差11亿元,风力发电项目可增加5-6亿元,多晶硅项目2亿元,汇友乳业加工项目1亿元,污水处理厂项目8000万元,谢屯果菜批发市场项目5000万元,金纸污水处理项目3000万元,农村电网改造3000万元,集中供热收尾项目3000万元,新华龙公司扩建项目3000万元,新庄子湿巾项目3000万元,卫生院改造1000万元,农村道路建设1000万元。除上述有指望外,我们还将进一步挖掘潜力,广开渠道,多想办法,确保这2项指标坚决完成。另外,出口创汇指标,由于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对我市以钼铁出口为主的创汇能力形成很大冲击,同时由于人民币升值、国家银根紧缩,主要几家出口企业为减少损失,均不同程度削减出口总量,目前我市只完成了9500万美元,为年计划4.25亿美元的22.4%,预计全年可完成1.1亿美元。

二、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一)重点产业竞相发展。在工业重点发展产业上,我们确定油化工产业为主导产业。我市近邻辽河油田,年原油生产能力1500万吨以上、天然气生产能力17亿立方米。经过多年的互惠发展,环油田乡镇已依托油田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石油化工配套产业,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我们承接辽河油田产业辐射,重点发展化工机械配套和化工产品配套等中下游产品。目前,我们已经与上海凤贤化工园区及其研究所初步达成了合作协议,并且通过盘锦石化企业老总张凤山与中石化进行了接洽,准备在大有建设化工机械产业园和化工产品产业园。

同时,我们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继续巩固发展金属冶炼、农副产品深加工、建材石材加工和轻纺服装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汽车零部件、机电制造业、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基本改变了金属冶炼业一枝独秀的局面。我们还抓住金纸集团扩展百万吨产能的有利时机,发展造纸产业。截止到9月末,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40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49亿元,同比增长57.6%,完成年计划151亿元的9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8亿元,同比增长23.9%,完成年计划46.7亿元的81.4%。

(二)大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我们坚持把项目建设做为经济工作的着力点,主动跑项目,主攻大项目,项目数量和质量都实现了新突破。截至目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新扩改项目86个(新建61个、续建及扩改25个),已建成投产和部分投产45个,在建41个。在86个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建成投产2个、在建3个、前期2个),XX万元以上项目20个(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12个、在建8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8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9.3亿元,预计年底可实现20亿元。

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1、风力发电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4.9亿元,33台机组已经并网发电,可实现年产值5500万元、利税500万元;

二、三期工程总投资12亿元,正在建设,预计年底可完工;四期工程总投资5.7亿元,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美国upc风力发电项目总投资10亿元,正在等待省环保局整体环评审批,预计年底可开工建设。

2、**东蒙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水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800万元。目前有一条生产线已基本建成,计划10月底投产,12月底两条生产线全部建成。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3亿元、利税5000万元以上。

3、**市汇有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绿色养殖基地及加工基地项目,总投资2.6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8亿元,征用土地2800亩,已于6月份开工建设,计划明年底建成投产,预计实现年产值1.44亿元、利税3745万元。

4、**市鑫华冶炼有限公司年产1500吨多晶硅项目,总投资15.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65亿元。7月份开始土建施工,预计年底完成主体工程,明年底建成投产,预计实现年产值37.5亿元、利税28.5亿元。

三、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一)重点产业特色鲜明。经过对多我市农业产业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我们把小菜产业做为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在百通公司的带动下,通过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历经10年发展,我市的小菜产业逐步具备了产业化深度发展能力,目前小咸菜年产量达到8万吨,出口1万吨以上,占全国份额的45%,我们将进一步加快小菜产业发展步伐,力争3年内打造成中国“小咸菜之乡”。

同时,由于我市地貌“山、平、洼、海”俱全,在确定农业产业发展重点上,我们因地制宜确定了粮食、畜牧、水产、林果、瓜菜等重点产业。一是坚持发展优质粮产业。我们以实施国家标准粮田建设项目为契机,加快了粮食生产向优势乡镇集中,在洼区重点发展优质水稻,平原重点发展优质专用玉米,山区和半山区重点发展优质小杂粮,预计今年粮食总产量可达10亿斤以上。二是坚持发展畜牧业。去年,我市被国家确定为生猪调出大县,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利用政策奖励资金,加大了畜牧小区建设力度,对具备条件的饲养户增加了基础设施投入,对新建饲养场加强了技术指导,对规模较小的饲养户采取龙头企业带农户、成立养殖合作社等多种形式促进其共同发展,进一步推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截止9月末,新建省级标准畜牧小区28个,发展养殖大户300户。三是坚持发展水产养殖业。我们积极鼓励和引导渔业养殖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广泛应用日光温室养殖、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等新型养殖技术,推广海参、鲈鱼等优势品种。新增设施渔业面积1万平方米、精品渔业面积3万亩,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48.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实现11.7万吨,渔业总产值实现8.5亿元。四是坚持发展林果业。以荒山绿化为重点,坚持“飞封造”并举,乔灌木结合,春雨秋三季造林不间断,完成人工造林5万亩。同时,以调整果业品种结构为重点,重点建设了“三区三带”。“三区”即:西北5乡镇的苹果、大枣优生区;东北部三台子、石山、白台子等乡镇的苹果、葡萄优生区;中部大凌河、余积、大业、新庄子等乡镇的梨优生区。“三带”即:沿国道102线和兴阎线的葡萄生产带;沿京沈高速公路的设施果树栽培生产带;西北、中北和沿大小凌河乡镇的桑蚕生产带。目前,全市果树标准园达到40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3个),新栽果树1.35万亩,其中大枣5000亩,预计水果总产量可实现2.5亿斤。五是坚持发展瓜菜业。在平原地区,沿京沈高速公路和国道102线发展以棚室为重点的高效农业经济带;在山区,沿路边、井边、池塘边发展高效经济田,在全市形成了以瓜菜生产为主的5个重点区域,即三台子镇以甜瓜、蔬菜生产为主的重点区,金城、谢屯以西甜瓜和蔬菜生产为主的重点区,双羊、建业以韭菜、棚花棚果生产为主的重点区,余积镇以蔬菜生产为主的重点区,板石沟乡以西红柿生产为主的重点区。目前,全市瓜菜发展到20万亩,预计实现年产量120万吨,带动农民户均增收1800元。

(二)设施农业成效明显。根据全省设施农业跨越式发展要求,我们坚持以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为目标,积极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一是建立了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以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设施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并要求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同时,将设施农业建设作为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市政府政绩考核。二是制定了发展规划。我们制定了《**市2010-2010年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根据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发展外向型设施农业等因素,规划建设设施农业6.4万亩,其中以京沈高速公路两侧乡镇为主,占规划发展面积80%;以部分山区半山区乡镇为辅,占规划发展面积的20%。三是完善了配套措施。为了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我们还制定了考核办法,与乡镇签订了项目建设责任书,并实行严格的奖惩措施,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不予评选先进乡镇。截止9月末,新建日光温室小区61个、钢架结构冷棚小区200个,占地面积2.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小区主要分布在建业和谢屯2个乡镇,冷棚小区主要分布在三台子、石山、谢屯3个乡镇。

(三)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我们始终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不动摇,不断做大做强百通、众邦、森和、大兴、达莲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促进了以蔬菜、杂粮、水稻、水果、花卉、肉羊、肉食鸡、水产品等农产品生产或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发展。截至目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0户(新增5户),其中省级3户(百通、众邦、达莲),市级9户,新增订单面积5万亩。今年以来,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1亿元,出口创汇400万美元,带动农户7.2万户。同时,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目标,积极发展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目前分别达到16个、116个、1.2万户。

(四)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为提高农村产业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我们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扶持农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截止到9月末,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2家,其中种植业22家、养殖业17家、农机服务业3家。入社会员3万人,社员人均纯收入8500元。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突出影响全年任务完成的重点和难点,继续加大责任落实力度,实行重点指标分管市长负责制,强化重点项目市领导包保制,完善部门、乡镇协调配合机制,抓时间,赶进度,确保指标任务完成。坚持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总结,听取情况汇报,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同时,加大督查力度,对经济工作进行重点督查,并通过简报形式进行通报。总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信心完成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县域经济发展汇报材料

县域经济发展汇报材料

中共十堰市委 十堰市人民政府

“十一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们着眼于摆脱思想上的束缚,坚持以统筹城乡为方向,实施“一统三分”战略,着力打破“四大瓶颈”制约,认真落实“三大机制”,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主要成效

回顾近年来十堰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有四大特点:

(一)综合实力增强。2010年,全市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9亿元,比上年增加51.5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7.5%。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8亿元,同比增长46.9%,是2005年的5.3倍。财政总收入36.6亿元,同比增长78.9%,是2005年的3.4倍,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5亿元,同比增长116%,是2005年的5.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9亿元,同比增长20%,是2005年的2.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499元,同比增长12.5%,比2005年增加1509元。

(二)发展全面提速。“十一五”时期是十堰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提速。全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五年依次为

117.2亿元、135.4亿元、195.9亿元、224.4亿元、275.9亿元,环比增长率为13.2%、10.1%、14.4%、13.3 %、14.5%,年均增长13.1%。2010年,郧县、丹江口、竹山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5%、14.8%、14.6%,超过全省县域平均水平。在2009年全省80个县市区综合发展考核评价中,郧县综合排名比上年前进22位,速度指标位列第1名,被评为“2009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位先进县”。丹江口市比上年前进12位,成为全省七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中进位最多、排位最前、保持领先的县市,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丹江要争当全省脱贫致富排头兵”的目标要求。

(三)质量显著提高。我们把提高县域经济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县域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29.4:32.6:38优化调整到26.6:40.8:32.6,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了2.8个百分点。旅游、水电、绿色食品等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2010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1亿元,同比增长40.2%,是2005年的3.7倍。工业利润总额11.4亿元,同比增加4.6亿元,企业景气指数达到150.3%。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2010年全市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420万亩,特色农产品加工产值达53亿元。县域财政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10年全市县域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5亿元,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84.4%,高出全省7.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县域GDP的比重为13.3%,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

(四)后劲逐步增强。一是工业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县域规模以上企业505家,完成产值277.7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322家和199.9亿元。其中,“双亿”企业11家,实现工业增加值58.6亿元,同比增长32.4%。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骨干企业由2002年的7家增加到51家,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由2002年的4家增加到20家。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份额由2008年的18.3%提高到22.6%。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卓有成效。二是招商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10年全市县域实际利用外资2055万美元,是2009年的6.2倍;外贸出口6420万美元,是2005年的2.8倍。三是县域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大。2006年以来,五年累计投资601.4亿元,年均增长39.7%。2010年全市县域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46.9 %,年均增长39.8%。其中,郧县、竹山、房县投资增速分别达到83.5%、29.2 %、26%,超过全省Ⅰ类县水平。四是在建项目大幅增加。2010年县域在建施工项目958个,增加301个,增长45.8%;新开工项目673个,增加197个,增长41.4%。五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99元,同比增长12.5%,比2003 年增加1509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00年的60%以上改善为目前的46%。

二、主要做法

(一)实施“一统三分”战略,实现了发展思路的重大创新。

十堰的经济发展历来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城乡差距大,县域经济落后,与相对发达的十堰城区经济形成鲜明反差。二是十堰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山区,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发展县域经济不能一刀切、一律化,既要走统筹城乡的道路、在“统”字上做文章,又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在“分”字上下功夫。2008年,我们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出了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决定,目的就是要用这个总目标统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2009年3月,我们召开市县乡三级干部大会,结合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了“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方向,分区域规划、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的“一统三分”发展战略,根本出发点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为了落实“一统三分”战略,我们在竹溪县办试点,并于2009年9月在竹溪县召开了落实“一统三分”战略现场会。两年来,各地按照“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

模经营集中)和“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的要求,认真推进和落实“一统三分”战略,思想认识逐步深化,发展思路逐步清晰,推进机制逐步完善,形成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竹溪先行先试,建设“百里城镇长廊”,竹溪、竹山、房县三县不约而同地在305省道建设城镇带,取得明显成效,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竹房城镇带已被确定为全省山区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实现了十堰南三县跨域规划、统筹发展的新突破。郧县以下促上,以县促市,提出并实施市(十堰城区)县(郧县)对接,推动了十堰城区与郧县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城乡统筹、市县一体的发展。去年,我们又作出了建设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决定,实现了丹江口、郧县、郧西等北三县统一规划、统筹发展的新突破。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上的突破,直接推动全市发展战略的创新和提升,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我们提出“一城两带”区域发展布局,即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加快十堰城区建设,加快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和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二)打破“四大瓶颈”制约,实现了发展举措的重大创新。

长期以来,十堰的发展一直存在“四大瓶颈”制约:一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十堰是一个国家“三线”建设催生的“嵌入型”城市,城乡发展脱节失衡,富裕的城区与贫困的农村并存,城区是“全国百强城市”,而六个县市是“国家级贫困县”。2008年十堰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差别比为4.8:1;城区人均GDP与县市发展差为5:1;城区与农村人均消费差为5.2:1,城乡产业关联度低,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对汽车工业的依赖性强。三是交通条件落后。“十一五”以前,十堰对外交通命脉主要是襄渝铁路和汉十公路。四是发展空间严重不足。十堰是典型的山区城市,山地占国土面积的92.5%,土地资源非常稀缺。同时,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南水北调工程对十堰的生态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十堰被列入限制开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这四个方面,既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是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一统三分”战略,着力打破“四大瓶颈”制约,实现了发展举措的重大创新。

1、落实“五大抓手”,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着力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围绕

建设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总体规划》,省委、省政府已经下发《关于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去年12月,我们召开了动员大会,正式启动了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二是以市县对接为抓手,加快十堰城区与郧县一体化进程。召开了市县对接协调会,全面推进规划、交通、产业、项目、市场五大对接,成立了市县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市县对接发展的意见》。市县对接以来,郧县经济开发区发展迅猛,已开发土地8.9平方公里,已有佳恒液压、神河集团、华新金龙等59家企业入驻,这是市县对接的一个重大成果,同时也成为市县对接进一步推进的一个重要平台。三是以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为抓手,加快城乡一体化整体推进步伐。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调研报告》,下发了《关于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意见》,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全面启动。四是以丹江口市脱贫奔小康整市推进为抓手,加快推进全市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新启动6个示范区、13个示范片区、75个试点村建设。五是以各类移民建村建镇为抓手,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步伐。2010年启动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9个,新建和改造特色产业基地25万

亩;新认证绿色食品5个,有机食品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无公害农产品11个;武当道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多元化产业支撑体系,着力解决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为解决十堰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我们坚持“一主四大”发展方向,在努力做大做强汽车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水电、旅游、生物医药和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一是以东风公司为依托,提升汽车主导产业。深入实施《政企共建百万量级汽车城合作框架协议》和东风商用车公司“61行动计划”,为东风在十堰实现更大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加快推进东风8万辆重型车、动力总成等五大工业园区建设,为企业发展搭建平台;加大环境创新力度,为投资者投资兴业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二是以优势资源为支撑,加快培育旅游、水电、医药、绿色食品等新兴特色产业,着力构建多元化产业支撑体系。三是以培植龙头企业为抓手,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培植一批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2010年全市共有省级龙头企业17家。四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推进县域工业化。坚持园区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群、企业集聚,突出园区产业特色和产业定

位,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县域工业园区6个,整理山地2万多亩,入园企业618家,汽车及零部件、化工、建材、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县域工业规模得到不断壮大,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进展。2010年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26.6:40.8:32.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建设大交通,着力解决交通瓶颈制约的问题。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十堰交通不便的状况,近年来我们下大力气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着力构建东进西出、连南接北的大交通格局。实行重大项目市级领导包建负责制,按照“一个项目、一名市级领导挂帅、一个工作专班、一个推进方案”的要求,着力推动“1234”(一个机场、两个码头、三条铁路、四条高速)项目建设。为确保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我们加大督办力度,对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实行一周一通报、一月一调度、一季度一检查,并根据建设情况提出相关解决办法。目前,武当山机场项目正在报国务院审批,襄渝铁路复线建设已经完成,三—十—宜铁路已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十房、十白、郧

十、谷竹4条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在建设对外大通道的同时,我们着力疏通内循环,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五年来,已建成乡村公路1.3万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和98%以上的行政

村通公路;市到各县市的公路改造升级逐步加快,城区到各县市均实现二级路通达,3小时交通经济圈初步形成;新建省际出口路及经济断头路742公里,一个方便快捷、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已经形成,十堰县域发展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新的改善。

4、推进山地开发整理,解决工业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十堰山多地少,发展空间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大胆探索集约节约用地新模式,在全市大力实施山地整理开发,为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拓展空间。一是对依山就势的山地,实行削平整理“小品式”开发;二是对高程相差100米左右的山地,削峰填谷,规模连片开发;三是对海拔较高的山地,进行“梯田式”开发;四是对河道裁弯取直,整理荒滩、荒塘、荒坡、荒沟,增加建设用地面积。三年来,全市共整理山地5万亩,其中,6个县市整理土地2万多亩。

(三)落实“三大机制”,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1、优化考评机制。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对县域经济指标的考核,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十堰已有的考核评价指标及经济发展现状,2008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县市区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2010年又对《实施细则》进行了完善,10 对考核指标进行了调整,适当提高了县域经济指标比重,以考核评价办法把领导干部的注意力引导到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来。新的指标体系包括总量、人均、速度、结构、后劲、环境等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等)、人均指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结构指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等)、速度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速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地方税收收入增长速度等)、后劲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等)。通过考评体系的完善和实施,形成了“谋发展、抓落实、争进位、作贡献”的良好氛围和各县市区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良好局面。

2、完善激励机制。我们把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作为考核考评县乡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考评奖励力度。2008年拿出1000万元资金,对县域经济发展排位前三名的县市区给予奖励;2009年拿出2500多万

元资金,对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考核排位前三名的县市区、10个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和20个进步乡镇给予奖励;2007年以来,连续四年,财政累计拿出3000多万元对“双亿工程”优秀企业给予奖励。同时,我们坚持在县域经济发展一线考察、选拔、任用干部,鼓励干部安心基层干事创业。2008年以来,公推公选9名乡镇党委书记、5名乡镇长到市直部门担任副职,明确了14名乡镇党委书记为副县级干部,从村主职干部中招录了2批24名乡镇公务员。

3、健全服务机制。一是加强对县域经济的领导。成立了市级县域经济领导小组,实行县域经济联席会议、市级领导驻县挂乡、市直部门联系乡镇等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县域经济领导协调机制。每年召开一次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着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选派250名机关干部到村(居委会)任“第一书记”,选拔256名大学生任“村官”。二是制定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了《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规定》、《十堰市为大企业提供直通车服务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推进“双亿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植骨干企业,增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强融资服务。深入开展银企对接,组织“百亿基金进十堰”活动,搭建投资合作平台,推动融资项目对接。通过扩大担保中心担保资本金,增

加担保贷款数额,加强融资协调服务,协调解决县域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缓解一大批经济效益好、产品销路好、急需流动资金周转的县域企业的资金紧缺问题,帮助企业“减负、解难、融资、保产”。四是创优发展环境。坚持开展“加强作风建设、创优发展环境”主题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千名干部进百企”、“千名干部进农村”、“信访维稳突击月”、“重大项目百日攻坚”、“五个专项治理”等活动,特别是在“千名干部进百企,服务工业促发展”活动中,1000多名机关干部深入企业和项目建设一线,切实解决企业和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办结率达到93%,满意率达95%,帮助企业实现融资2.18亿元,累计为企业减免各类税费2100多万元。大力开展“双联双助”活动。选派了1000个基层党组织联系1000个农村党组织,1000多名党员干部联系1000多个农村贫困家庭开展结对帮扶,助农村党组织开展工作,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深入推进实行政务公开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过错追究制等各项服务制度,大力实施“企业服务直通车”、“一站式”、“保姆式”、“党政主要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项目)制度”等服务措施,全力创优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五是外出学习考察,虚心学习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三年来,先后组织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到河南、山东、重庆等

地学习考察。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几年来,十堰的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在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和发展后劲上成效显著,但是十堰县域经济由于历史上基础比较差,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在全省仍然处于比较靠后的位次,虽然增长速度快,但规模依然偏小;县域工业“块头”小,龙头企业少;对外开放力度不够大,外向度不够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的水平较低,尚未形成“专、精、特、优”的规模经济发展模式。

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大《关于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14条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帮助十堰加快建设竹房城镇带。

(二)建议省委、省政府增加对我市6县市的财政周转金额度,支持十堰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对十堰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支持。

(三)建议省委、省政府支持尽快在我市设立外资银行、民资银行的分支机构,支持我市县域担保体系建设。

(四)建议省委、省政府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用地指标、用地方式和手续办理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

第五篇:街道经济发展有关情况的汇报

街道经济发展有关情况的汇报

一、2006年经济运行情况

经济指标方面,1——9月全街道共完成完成税收4679.91万元,占奋斗指标的56.3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63.51万元,占奋斗指标的60.82%。截止目前完成引进企业注册资金10631.8万元,占年计划的106%,其中千万元企业一户,占年计划的100%。其他列入考核的经济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见附表),部分指标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按照区委、区政府“目标不变、任务不减、确保完成”的工作要求,预计到年终,我街道各项指标均能完成全年任务,力争财税指标完成奋斗目标。

项目建设方面,一是美食示范点项目,4月13日陆志鹏书记来我街道调研时,从景点整体开发的角度出发,提出将葡萄主题公园项目暂缓建设,作为附属项目的美食示范点项目也因此无法推进实施。二是菜市场改造工作,目前因污水厂二期进场管线建设尚未完工,因此该项目建设也受到影响。我街道在9月份已打报告给区政府相关部门,要求调整这两个项目任务。

主要工作措施:一是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考核任务要求,加强经济工作组织领导力度,完善各项考核激励机制,明确“一项重点,两个强化,四种意识”的经济工作思路,即以街道经济部门和三个村为重点经济任务落实单位,抢抓税源落地和企业引进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强化管理,强化服务;增强招商引税人员的目标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患意识。

二是采取务实的工作方法,针对所有目标任务分解到人,并分析各项指标完成的难度,对有难度的指标做到早准备,早协调,早落实,从而,使我街道有难度的指标尽快实现全年任务,避免突击协调,为全面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

三是完善税收联系网络和招商平台建设。今年我们建立和完善了街、村及重点科室两级税收联系人网络,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调动各方力量抢抓税源。同时,加强招商队伍的培训和学习,不断完善洲外招商平台建设,结合洲内中心街招商载体建设,切实改变原有的企业挂靠模式,促进企业税收落地。

四是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今年,我们利用企业执照年检的契机,协调工商部门对辖区内所有的企业进行一次摸底,掌握企业现状和相关信息,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并对往年引进的不产生税收的企业进行清理。同时,结合污水处理厂二期等工程项目的开工,加强与施工单位沟通,特别是做好铁四局、中建八局等重点税源户的跟踪监督和管理服务,做到应缴尽缴、就地纳税。

二、2007年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区委陆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引进总部经济为奋斗目标,引进规模企业为主体,注重引税质量为前提,强化考核奖励为手段,优化政策和服务为保障,整合全街道各领域、各层面的力量和资源,全面开创我街道经济工作的新局面。

招商引税方面,在引进规模企业和纳税规模企业的基础上,对储备开发项目也要有一定的要求,为今后更快的开发储备更多的项目。同时,明年随着社区服务中心的建成和旗杆菜市场改造项目启动,我街道将新增一批社区招商载体,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社区招商工作网络,加强招商引税队伍建设,以“引得进、留得住、能生根”的原则做好招商及引税工作,促进税源增长。

项目建设方面,加强与区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尽快确定旗杆菜市场重建方案,待污水厂管线工程完工,加快推进菜市场建设工程。同时,以本次建设为契机,实现新的菜市场硬件设施及服务管理水平的提档升级,启动星级菜市场创建工作。

三、关于明年目标编制工作的建议

1、近年来,由于功能定位的原因,我街道工业经济处于限制发展并不断萎缩的态势。由于工业没有发展后劲,但区政府下达的工业经济指标每年都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递增,这给我们完成指标带来很大影响。望区政府给与考虑,适当调整工业经济指标的总量。

2、受市政府政策的影响,在土地和项目建设仍处冻结状态的情况下,我街道引进外资的工作难以开展,关于外经方面的指标(协议注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等)应根据我街道实际情况而定。

3、对于本街道来说,发展农业旅游产业是我们的功能定位要求,也是近年来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和大力支持的产业,但责任书中较少涉及该产业考核项目,望区政府在明年的目标责任书中能根据我街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这方面考核。

下载某某县今年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某县今年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汇报

    龙亭区审计局优化经济发展 环境情况汇报 根据中共开封市龙亭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的通知(龙办文„2011‟23号)要求,和中共开......

    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总结汇报范文合集

    最新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总结汇报一、全县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二、今年 1-5 月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对策建议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全县民营企业发展......

    发改委经济发展亮点汇报

    发改委经济发展亮点汇报省发展改革委坚持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切实履行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职责,着力强化趋势研判、战略落实、政策协调、项目攻坚,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的不确定......

    党风廉政建设及经济发展汇报(xiexiebang推荐)

    襄垣煤矿党风廉政建设及循环经济发展 简 介 我们襄垣煤矿属地方国营企业,1947年建矿,至今整60年。真正的快速发展是从2003年起,到目前已拥有5个股份制公司、16个生产企业,固定资......

    集体经济发展汇报材料五篇范文

    集体经济发展汇报材料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党支部一班人精诚团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五个好”村党支部的目标要求,坚持科学发......

    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情况的汇报 (2008年9月1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市人大副主任带领市中小企业局、市工商联、市银行等部门负责人一行8人,前来我县调研非公有制经济,首......

    汇报晋江汇报晋江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晋江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晋江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与台湾、金门隔海相望,是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前沿区域,全市陆域面积64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0公里,辖13个镇、6个街道,共......

    镇域经济发展汇报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突破全面推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汤河镇镇域经济发展工程汇报材料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区委、区政府有关镇域经济发展的科学部署,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