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容县过境公路工可)报告(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4 03:5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容县过境公路工可)报告(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容县过境公路工可)报告(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10.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容县过境公路工可)报告(xiexiebang推荐)

广昆高速容县互通至火车站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10】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10.1 沿线环境特征 10.1.1社会环境

①地理位置及人口状况

拟建广昆高速容县互通至火车站公路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境内。容县玉林市最东部,东经110°15′-110°53′,北纬22°27′-23°07′之间,东与岑溪市相邻,南面与广东省接壤,西与北流市交界,西北部与桂平市毗邻,北部与平南县、藤县连接。

容县下辖15个乡镇,218个村委会,行政区域面积2257平方公里,市境东西距离51公里,南北距离73.5公里。2011年末总人口82.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4.92万人,人口密度366人/平方公里。

②经济状况

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18.25亿元,增长10.8%;财政收入完成8.455亿元,增长22.8%,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增长速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31亿元,增长26.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30.07亿元,增长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0.94亿元,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50元,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7012元,增长1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0.18亿元,增长19.4%。

③旅游状况

容县山川秀丽,名胜众多。容县风景绮丽,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玉林市的龙头县,也是广西优秀旅游县,“三名”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主要旅游资源有:名楼—举世无双古经略台真武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人—绝代佳人杨贵妃故里,新建了仿唐建筑群贵妃园;名山—道教第二十洞天之都峤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坐佛山的金“佛”大字,高108米,宽88米,堪称世界之最。此外,还有历代名人故居群、唐宋城关窑址、森林公园、沙田柚原产地等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1.5万人次,增长18.7%,旅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10-1 【10】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广昆高速容县互通至火车站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游总收入18.5亿元,增长26.8%。10.1.2自然环境

①地形地貌

容县位于大容山和云开大山两大弧形山脉之间,东西南三面高,中部和东北部低,由南向东北微坡倾斜,平缓下降。县内山峦叠嶂,岭谷相间,河谷交错,丘陵起伏,是一个丘陵山地占优势的县。外廊呈北西—南东走向的长方形。容县地貌类型复杂,各种地类兼备,有堆积平原、台地、丘陵、山地等。河流两岸为狭小的平原台地,山地丘陵向中部逐渐下降,呈中山地、丘陵、台地、平原递次分布,在中部的槽谷地带,丘陵起伏,沟谷纵横,地表切割强烈,无平坦辽阔的平原。

②气候环境

容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3℃。7月最高,平均气温28.2℃。1月最低,平均气温12.2℃。年平均降雨量1698.9毫米。年平均无霜期335天以上。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台风、干旱、寒露风、倒春寒、冰雹。

10.1.3生态环境

项目区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特色突出。容县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68.16%,经济果木林约2.7万公顷。境内的都峤山森林公园位于容岑一级公路9公里处,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是著名休闲度假胜地。景区内生长有恐龙时代的珍贵植物——桫椤、千年古藤、红枫林等森林奇观,林茂谷幽,奇峰秀美,有天然大氧吧之称。著名景点有贵妃峰、帝皇峰、将军峰、金鸡峰、石破天惊、南国香山、英雄梯、美人关等。春赏杜鹃,夏纳清凉,秋观叶,冬品山珍!

都峤山,又名南山,是广西省级风景名胜区,桂东南名山之一,以典型的丹霞地貌著称,距容县县城7公里,是全国道书所称三十六洞天的第二十洞天。山中有胜景“二洞、八峰、二十岩”。历代以寺观众多,风光奇丽而闻名于世。古时山上有九寺十三观,有著名的讲学所太极岩等,宋10-2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广昆高速容县互通至火车站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10】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代著名诗人苏东坡、名相李纲、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等名人曾慕名游览题咏,是集宗教、文化、风光于一体的名山。10.1.4水资源环境

容县河流水系属西江支流北流河水系。县境内最大的干流绣江,贯穿县境中部。它的两大支流一条是南部的杨梅江,另一条是北部的泗罗江,构成容县的三大河流。县境内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余条,河道总长871.7公里,相应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3公里。10.2推荐方案对工程环境影响 10.2.1对社会和生物环境的影响

对社会环境可能的影响主要有永久性占地、拆迁房屋;对生物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修建公路时,取土用材所引起的地形、地貌的改变,原有植被的破坏,既原有的农田可能因取土而变为池塘或是原有的沟壑因弃土而变为平地。公路建成后,将为沿线带来新的景观,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轻汽车噪声及环境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10.2.2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的施工期主要包括路线施工放样、场地清理、征地及拆迁安置、建立施工驻地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和正式组织施工两大活动。施工期间拟建项目由于挖土填土、借土弃土、改移河道、清理表土、开采料场等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大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改变自然流水形态,加剧水质恶化,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项目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各种混合料拌合、借土开挖及弃土堆放、土石方调运等活动会造成短期内粉尘污染。另外,由于施工期增加大量机械作业的尾气排放,使空气质量恶化。运输车辆的增加和调运土石方的落土也会使相关公路交通条件的恶化,对原有交通秩序产生较大干扰。施工机械作业及运输车辆作业产生较大噪音,对沿线居民的正常作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当的临时施工用地安排(如施工驻地、预制加工场所、储料场和仓库等等)也会额外增加对自然环境的侵害。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10-3 【10】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广昆高速容县互通至火车站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10.2.3 项目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

在运营期间,汽车的噪声、尾废气、扬尘以及营运车辆从公路上经过所散布的煤炭、石油、沥青、农药、化肥以及其它有害物质都会影响水源水质,并使周围空气中悬浮微粒增多,导致水质、大气的质量下降。这些杂物的尘埃落在路边以及一定距离范围内的植物和建筑物上,会影响植物的寿命及建筑物形象,有害物和危险品还会影响周围居民的安全。公路建成后,可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当地农、林生产布局的规划和调整,促进地方对农、林产品进行初加工工业的发展;促进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家庭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可以大大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及本地闲余资金的投入,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状况的改善,可以大大吸引中外游客到本地区观光旅游,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10.2.4沿线主要环境敏感点

沿线的环境敏感点可以分为自然生态敏感区、旅游风景区、水库、学校、医院、居民区等。本项目的明显敏感点为沿线的居民点和学校。项目的路基、桥涵工程对植物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占地对其生态境的破坏,施工期由于机械碾压、施工人员践踏等,施工作业周围的植被将遭到破坏。施工过程需要修建一些施工便道通往桥梁施工场地,如果施工管理不善,对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破坏明显,将造成植物群落的层次缺失,使层次结构发生改变。10.3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 10.3.1 路线方案的对策

公路选线、方案比选时,与当地城镇规划协调,采用“靠而不近,离而不远”的原则,即不干扰破坏城镇规划,又方便车辆进出城镇,尽量避开学校、医院、名胜古迹等,合理设置临时用地、控制临时用地规模,减少或避免占用农田,充分做好工程方案比较,以选择经济、合理的路线方案。

路基设计标高要严格控制,合理使用技术指标,尽量避免高填深挖。路基取、弃土考虑复耕以及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采用合理、可行、美观的路基防护措施,加强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设计。桥孔和基础设计要不压10-4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广昆高速容县互通至火车站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10】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缩过水断面、不阻水、不改变水流方向。对破坏和占用的其他设施予以恢复。

本项目涉及的城镇有容州镇。路线布设时,应充分考虑路线与容州镇镇总体规划相协调,尽量避绕乡镇核心区、但又能够充分带动城镇的发展;对于居民点、集散点的路线方案,优先考虑采用避让密集居民点、集散点的路线方案,以减少拆迁和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干扰。10.3.2 路基边坡防护对策

本项目根据当地水文、地形、地质条件,路基边坡采取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并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填方边坡一般采用铺草皮或浆砌片石骨架内铺草皮防护,在过水塘、河流路段用浆砌片石护面。必要时设浆砌片石挡土墙收缩边坡,提高路基稳定性。挖方边坡防护形式的选择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及边坡高度确定,主要采用铺草皮防护、浆砌片石骨架防护、浆砌片石护面墙、浆砌片石挡土墙。

在进行土方工程的同时,应争取同步进行路基的排水工程,预防雨季路基范围内形成径流直接冲刷坡面而造成水土流失。10.3.3 借方、弃方及水土保持对策

本项目无借方。

本项目挖方量较大,弃方约为30万方,因此本工程弃土的堆放点应统筹安排,尽可能选择山沟荒地,并应及时对弃土方进行压实,在其表面进行植被覆盖,必要时设置防护工程。另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弃土方也可平整用作耕地,施工弃土应尽量减少毁坏植被、侵占农田,并不得阻塞原有排水系统,有条件时应对弃土堆及时整平复垦或绿化,以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

公路的建设,不同程度地会破坏原有的自然风貌,造成一些自然环境的损失和一定的水土流失。但工程完工后应迅速对弃土地区、山体开挖区、边坡等土层裸露地带进行防护或草皮覆盖,有条件时可以先植草再种树,这样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促进植被恢复,形成多层植被的形式。10.3.4绿化恢复植被对策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10-5 【10】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广昆高速容县互通至火车站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绿化是公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交通量、人口分布等具体情况,在适当位置进行绿化,可以达到恢复植被、美化环境、减少水土流失、防噪防尘等作用。

公路两侧绿化主要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路肩外的绿化。以低矮整形的树木为主,株距为4-6m,在近肩处只宜栽植低矮的常绿树和草坪。一般低矮树木栽植位置横向距路肩边缘不得小于2m,且距行车道边缘不得小于5m,距路肩10m之外地段可考虑栽植较高大的树木,纵向株距3~5m,以5km左右为一配植类型,即总体设计风格统一,具体类型变化多样,从而起到改善公路环境,并满足公路交通需要的作用。10.3.5噪声方面对策

施工机械作业及运输车辆作业产生较大噪音,对沿线居民的正常作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降低噪音对环境的影响,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

2、拌和场和预制场要远离学校、医院、疗养院、城乡居民区和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减少拌和站对环境敏感点的噪声污染。

3、尽可能以挖掘代替爆破,以多点少药代替大量炸药爆破,采用延时爆破技术等手段降低噪声和振动。

4、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10.3.6大气污染方面对策

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各种混合料拌合、借土开挖及弃土堆放、土石方调运等活动会造成短期内粉尘污染。另外,由于施工期增加大量机械作业的尾气排放,使空气质量恶化。对沿线居民的正常作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

2、水泥路面施工,水泥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10-6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广昆高速容县互通至火车站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10】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以外的下风向处,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

3、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混合料采取集中拌和。

10.3.7水污染方面对策

路线布设时,考虑了保护自然水流的因素,尽量不改变水流方向,不压缩过水断面,不堵塞和阻隔水流。尽量保持原有水源的面积和容量。路面水、排水沟水不得直接排入饮用和养殖水产品的水塘、鱼池等。需通过时,应将路线布设于水体下游,并采取绿化、氧化、过滤、隔离等措施,以保护水质免受污染。

本项目布设桥梁4座,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好当地水体。施工物料不得堆放在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对桥梁施工机械、船只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10.3.10运营期环境影响对策

公路运营期间要加强公路管养工作,对路面和边沟应定期清理。加强边沟、边坡、涵管、急流槽、导流坝和路田分界墙的养护维修工作。加强公路绿化及其养护工作,既创造良好的视觉景观,也可降噪防尘。加强交通管理,控制不符合环保和技术规定的车辆上路行驶。路线靠近或穿越,还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10.3.10.1 交通噪声方面

1、对公路附近的学校、工厂和敏感区,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如修建高围墙、设置声屏障、临路两侧密集植树绿化、建筑物设置双层窗或封闭外走廊等。

2、附近有学校的路段两端设置禁止鸣笛标志。

3、加强交通管理,在公路主要出入口设置噪声监控站,禁止噪声过大的车辆上路。

10.3.10.2 大气污染方面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10-7 【10】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广昆高速容县互通至火车站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1、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在靠近公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公路路域景观的作用。

2、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10.3.10.3 水污染方面

1、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防止公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

2、在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的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站,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10-8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第二篇:大桥工可的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常山紫港大桥建设工程

活设施的调整。本工程征地26.67亩,拆迁房屋679平方米,因此,给土地利用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6.3 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

6.3.1 路线方案的对策

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本项目全线共占地26.67 亩,均为新征用土地。本项目方案处于常山县城区规划用地范围上,路线基本沿着规划预留的道路线型布设。同时,尽量降低路基设计标高,以充分节省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设计控制

路基取坑、弃土堆放应考虑复耕以及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采用合理可行、美化路基的防护措施,加强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设计。桥孔和基础设计要不压缩过水断面,不阻水、不改变水流方向。6.3.2 借方和弃方及水土保持对策

取土时,应结合当地的国土总体规划,选择贫脊地段集中取用,注意保护当地的植被及水土资源,并将弃土和取土坑结合起来,综合利用。施工时的废方弃堆应尽量少毁植被、少占农田,并不得阻塞原有的排水系统或污染水源。弃土场要及时整平复垦后绿化,以提高其使用价值。

路线布设时,注重保护自然水流,尽量不压缩过水断面、不堵塞和阻隔水流。路线经过养殖水域时对排水应作专门设计,防止路面水、边沟水直接排入饮用和养殖水产品的水塘、鱼池。

坡面需进行绿化防护,设计的沟渠应进行加固,以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破坏公路占地以外的植被需及时给补种。

6.3.3 绿化恢复植被对策

公路建设必然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但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后会给沿线环境带来一道新的景观。破坏和改变了的环境要通过新的环境意识给予补充和修饰。公路美化、景观绿化设计不仅要满足防护、加固等工程的需要,还要从美学、景观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考虑,要突出交通文化的现代内涵和品质,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对公路建设的要求。6.3.4 其他对策

1.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

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工程破坏植被面积,完工后迅速用草皮或其他防护材料进行覆盖。一般宜先种草再种树。取土、弃土场除统筹安排外,还应将所弃土方及时整平和压实并覆盖草皮后再种树。所有路堑边坡、路堤边坡、排水设施都应在施工完成后迅速防护并加固,以防止水土流失,促进植被的恢复并形成多层植被形式。施工单位完工离场前,应对临时建筑予以拆除,对临时用地填平复垦。

2.施工期间噪声和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加强对各种筑路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包括安装有效的消声器。凡施工现场200m以内有居民区时,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可能将噪声大的作业安排在白天施工,避免夜间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必须在夜间施工的项目,要有安民告示和计划。采石场、采砂场要经常洒水。石灰、水泥仓库要密封。运料车辆要尽量避开大的居民区,车辆要用帆布、盖套遮盖。临时施工便道要经常洒水、整修。水泥混凝土拌和站、沥青拌和场要定点,并选择在人烟稀少的杂地上,离居民区至少500m。桥梁上部构造应尽量采用预制件。施工场地和施工

人员生活区要文明、卫生、生活污水、粪便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禁止直接排入水体。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有价值的化石、钱币、文物等,要及时上报和加以保护,防止工人或其他人员移动或损坏。干旱季节施工,还要注意山林防火。

3.公路营运期间的环保措施

除从路线、路基、路面、桥梁等构造物的技术指标,和施工质量保证路基稳定、路面平整、各种防护、排水设施齐全,降低汽车噪声,防止空气、污水等污染外,还需对噪音超标路段采取降噪等处理,如设臵声屏障以及大面积种树。本项目沿线可设养护工区,专门处理各种污染、道路养护维修等。同时,还要利用各种立面标志对司机、旅客进行各种环保宣传。此外,由于车辆运输中,个别汽车运输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和危险物品,这些车辆除应在公安部门进行登记和标有记号外,本项目建成后的管理机构还应成立专门的部门,配备专门车辆,组织专门的人员对万一发生的事故进行应急处理,使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应急部门、车辆、人员、药品平时可设在养护工区内,建房时要考虑此部门有足够的空间,配备养路工人时要考虑此项工作的人员。

总之,在本工程建设、运营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其污染的程度将会比一般公路轻。随着时间和车流量的增加,按照目前的汽车性能来预测对远景环境的影响,噪声、废气超标的范围会有所扩大,但车辆性能也将随时间而改变,且各类环保设施的作用也将不断完善和健全,可以认为,本工程带来的各种污染是可以控制在人们生活环境可接受的范围内,而其产生的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效益是远远不可估量的。

第三篇:10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文昌市发射场配套道路东郊至龙楼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交通部第17号令发布关于《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为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防止大气污染,在公路工程前期工作阶段及勘测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公路建设期与营运期对公路沿线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沿线。本报告仅对前期工作中所涉及的环境影响及沿线敏感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10.1 沿线环境特征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开发建设活动是维持人类生存、争取发展的手段,伴随着人类开展建设活动,必将产生对环境的影响。道路新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由拟建项目直接引起的初级影响和由拟建项目对环境造成的间接的或诱发性变化的次级影响,其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0.2 推荐方案对工程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经济、对居民生活等社会环境影响,对生物环境、水环境、水文地质、大气质量、噪声等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社会环境可能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1)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

本项目实施后,改善了当地的公路运输条件,为沿线区域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区域优势。本项目的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促进旅游业的的发展

本项目实施后,为现有的旅游景点、旅游区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同时带动一批旅游景区和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因此,本项目必将促进沿线旅游业的形成和发展。

② 促使沿线商业的繁荣

公路的建成,带来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促进商品的交流,带动集贸市场建立,活海南省公路勘察设计院

10-1

跃城乡商品交流,推动农林业和旅游产业的综合开发,逐渐向城乡一体化发展。

③ 促使沿线产业结构优化

便捷的交通条件将加速产品的输送和信息交流,促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促使人口及劳动力的转移,由农业转向非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逐渐接近产业发展的合理结构。

(2)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由于交通的便利条件,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布局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信息、物资及人员的流动,提高当地居民的整体素质,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将占用耕地、林地、鱼塘、绿化带和其他附属设施,这些将会对沿线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了:

① 征用土地、拆迁房屋以及再安置问题,直接影响民众的生活和生产。

公路工程建设占用一定的耕地、林地,造成了土地利用形式的变化和耕地、林地的减少,拆迁部分房屋,造成一定范围的人口迁移,给当地社会的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② 封闭公路造成的“分割”问题,修建封闭公路直接产生阻隔影响,给沿线两侧民众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不便。

③ 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而带来的社会问题。公路施工和营运阶段,对沿线区域自然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如噪音、大气、水体和生态等,这些影响直接给沿线一定范围内的人、单位、企业、学校已经居民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④ 对景观产生的影响问题。公路建设对于一些自然景观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反映在制备破坏,对植物、动物的种类和生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生物环境可能的影响

拟建公路沿线地区没有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原始森林,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生物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石方填挖等工程行为,对沿途地形地貌的改变及原有植被的破坏。本项目有填挖方路段,因此要注意水土流失的问题,否则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水质变差等。

汽车尾气中的铅,经沉降、碰撞、降雨或吸入转移到土壤和植被中,由于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经过沉淀作用和吸附作用,将使周围环境浓度逐渐增加,会使铅

在人和动物体内富集,给人和动物造成伤害,所以要高度重视本项目引起的重金属污染。

(2)对水环境可能的影响

① 施工期:沙石材料冲洗、混凝土搅拌等排放的生产废水和施工队伍的生活废水,分散排入沿线施工场地附近的河渠、草场及农田,影响农田和草场灌溉水源。路面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分散排入附近的沟渠,影响了局部水域。

② 营运期: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为悬浮物、油及有机物)及大气颗粒物沉降于公路的表面,降雨时随着雨水的冲刷被带入附近的沟渠、农田及草场,造成路侧附近的部分水域污染负荷增加。停车区及综合服务区的生活污水和洗车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石油类污染物。B005、CODC及总悬浮物均可能超过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还有大量的含油泥沙,若不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的水塘和沟渠,水体将遭受严重污染,从而也影响农业生产和附近居民生活。

(3)公路建设中处理水文地质不良路段,可能会引起土壤质量的改变,造成水土流失和地质条件的不稳定。

(4)对空气环境可能的影响

汽车的尾气污染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本项目的实施,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汽车尾污染,并随大气的流动,对周边地区造成影响。

① 施工期:施工中的土石方开挖、运输、装卸、堆放,灰土的装卸、运输等易产生地面扬尘。

② 营运期: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有:CO、NOx、THC、pb以及多环芳烃化合物等,用四乙铅作汽油的防爆剂,排出的铅有97%直径小于0.5μm,分布广,危害大。线源排放高度越低,对人类污染越大,尤其是在停车区和综合服务区。另外,若路面的清洁程度不够,机动车行驶引起扬尘,再加上被其吸附的尾气污染物,被人吸收后,危害更严重。

(5)对噪声环境可能的影响

道路噪声和汽车尾气污染一样,也成为日益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① 施工期:作为施工噪声的一种,爆破对环境将产生不利影响。首先是爆破产生的粉尘将对大气环境产生危害,其次是爆破产生的较大的噪声对环境的危害;各种施工机械动作时也产生强大的噪声。

② 营运期:由机动车排气、引擎运转、车轮与路面的摩擦等原因产生噪声,对沿线环境敏感点、景点、村庄等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在公路沿线的停车区和综合服务区范围内影响更甚。

10.3 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

本项目路线长,沿线多为农田,间或穿越村庄,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减少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对沿线居民生活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缓工程环境影响。

10.3.1 路线方案的对策

优化设计方案,把建设项目对沿线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对沿线房屋、电力设施、通讯设施、水利设施的拆迁设施的拆迁改建,要重视听取和采纳公众合理意见,力求把影响度降到最低,以求长远协调发展。

公路线位尽可以调整到远离环境敏感点的位置,合理使用、规划公路用地。重视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设计,避免明显改变地表水径流的机制,桥梁位置及结构不应明显改变河流机制。

10.3.2 路基边坡防护对策

本项目所处地区附近多为农田,间或穿越村庄。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为避免路基、路面水直接排入农田、村庄、水渠造成污染和危害,在填方路堤护坡道外侧设置边沟,断面形式为梯形,底宽0.5米,深0.5米,边坡坡度1:1.0;边沟采用土边沟。

挖方路段视需要设置底宽0.6米,深0.6~0.8米边沟;当路堑上方坡面汇水面较大,于坡口不小于5米外设矩形截水沟,底宽0.4米,深0.4米;截水沟其端部采用急流槽排入自然沟渠。填方边沟、控方边沟以及截水沟等汇水可通过设置排水沟而排到离路线较远的天然沟渠;排水沟采用与填方边沟相同的断面形式。

(2)为了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改善环境景观,保护生态平衡,全线路堤、路堑均进行防护。路堤边坡主要采用网格护坡、种草等防护。路堑边坡一般采用植草防护。水田地段采用矮墙防护坡脚,一般路堤设置护坡脚防护。填高小4米以下路堤采用草皮防护。填高大于4米以上路堤采用浆砌片石网格防护。

10.3.3 借方、弃方及水土保持对策

(1)取土场的选择:取土时,首先考虑利用挖方路段土石方,其次结合当地的国土资源综合开发规划选择贫瘠地段集中取土,保护当地的植被和水资源,将取土坑与地方牧场种植、农田排灌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创造条件进行复耕。

(2)弃土的堆放:沿线弃方须合理处治。施工的弃方应尽量减少毁坏植被、侵占农田,尽量利用山凹等有利地形,应对弃土堆及时整平复垦或绿化以及进行综合利用,以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

(3)水体的保护

本项目区域内水系众多,在深入调查研究项目区域内水系的分布情况及利用性质后,项目设计时考虑到绕越、避让水源提,不占用城镇居民集中地区的饮用水水源。同时,对于灌溉及养殖水产品用的水库、鱼塘等应注意避让,保持水质免受污染。

(4)天然水系的保护

设计时应注意保护自然水流,路线跨河时的桥梁应以不改变水流防线,不压缩过水断面,不堵塞、阻隔水流为设计原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注意水流方向,尽可能与原有沟渠相通,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10.3.4 绿化恢复植被对策

公路途经居民密集区、厂矿区等,应加密种植树木,并使之形成绿化立体屏障,从而减少大气污染和噪声的影响,同时要加强环境检测,在CO、NOx等超标路段的道路两侧种植对气体吸附力强的树种,一般情况下,常绿阔叶林的吸附力较大。在CO、NOx等严重超标路段,应加密种植林木,设置绿化林带,使之形成绿化立体屏障,既可进一步降低噪音,又可吸附汽车尾气,净化空气。

本工程的施工临时占地及取弃土用地破坏了原有植被,公路建成后必须进行绿化恢复植被工作,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具体绿化恢复植被的对策如下:

(1)路基边坡、护坡道及边沟、排水沟外侧路基用地范围进行绿化。

(2)对施工临时用地,按原有土地功能予以恢复;荒地、闲置土地进行绿化,恢复植被,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环境。

10.3.5 其他对策

(1)加强施工管理,降低施工引起噪声、大气、水土污染。

① 施工场地勤洒水,施工作业区尽量远离大气敏感区。

② 对机动车运输过程严加防范,以防洒漏。通过用蓬布遮盖、拌合设备配除设备可减少粉尘污染。

③ 科学安排施工场地、时间和运料通道,降低噪声影响。

④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优化工程挖方和填方,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2)强营运期管理,减少环境污染。

① 严格执行现有的机动车排放标准,控制车辆污染源。

② 公路营运后,机动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污染将是长期的,其危害较大。在公路两侧噪声敏感点应修建声屏障、进行绿化等其它相应措施。

③ 合理规划拟建公路沿线新城镇区。

④ 严格选择铺路材料和加强公路路面保养。施工中加强对路面的质量把关,营运后加强路面的养护工作,保持路面平整以减轻轮胎噪声,选用适宜的路面材料以尽量减少噪声的产生。

⑤ 加强营运期交通管理,严格执行《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

⑥ 公路两侧合理种植农作物,加强公路两侧绿化林地和草皮的营造和保护,切实发挥防护林的作用。

(3)强环境管理,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① 制定环境保护规划,贯彻实施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对沿线的大气、地表水、噪声污染及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要切实可行、落到实处。② 对公路沿线环境污染进行检查和督促治理,发挥环境管理在控制污染中的职能作用。

③ 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各项制度。

公路工程对环境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自然生态、声环境、大气质量、社会经济、水环境、交通运输方式、美学、农业生态、野生植物等影响。但只要措施得当,采取相应的绿化、排水设施等综合治理措施,同时加强取土坑、弃土堆的植被恢复、复垦和绿化的监督管理,可使项目队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起到保护沿线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另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将编写专题报告,届时以专题研究的结论为依据,指导设计和施工。

第四篇:第十篇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泸溪县S2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第十章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10.1沿线环境特征

10.2推荐方案对工程环境的影响 10.3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泸溪县S2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第十章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10.1沿线环境特征 10.1.1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情况见第五章。10.1.2生态环境

泸溪县境为低海拔山区,气候适宜。县境处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过渡地带,境内有大小山头2700多座,一般海拔300~500米,最高处为县西南八面山主峰海拔高884.3米,最低点为老县城武溪镇东北大龙溪出口海拔为97.1米。在总面积中,山地占66.04%,丘陵占25.3%、岗地占2.31%、平原占3.43%,水面占2.92%。

境域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9℃,近20年年均无霜期285天,日照1432小时,年降水量1326毫米。气候温和,雨量较充沛,无霜期长,适宜于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境内成土母质较多,土壤可分为7大类,其中以紫色土居多,占总面积的65.85%,通气性能良好,但不利水土保持。土壤中酸碱度适中,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境内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水资源:有大、小溪河127条,分属沅水、武水、辰水和酉溪四大水系,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客水在内,全县水资源总量年均为240亿立方米。全县有林地45922公顷,无林地24419公顷,森林活立木蓄积量7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45.2%。县域有野生动物130种,野生植物616种;境内发现各种矿藏资源有45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24种。

县境自然灾害频繁。境内夏秋少雨而多干旱,有“十年九旱”之说。又处于沅水中游,溪河纵横,土质松散,故遇上大雨或上游暴雨,易造成河水陡涨、山体滑坡,形成洪涝灾害。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农作物病虫害及气象灾害等四种。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10-1 泸溪县S2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泸溪山水毓秀,人杰地灵。自然环境优美,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盘瓠文化的发祥地,东方戏曲活化石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保留地,屈原流放期间的栖住地,沈从文解读上古悬棺之谜的笔耕地,沅水风景胜地,中国是年轻的氧吧县城,古朴神秘的民俗风情。人文景观众多,有盘瓠庙、辛女祠、悬棺、绝壁仙舟、盘瓠文化民俗村、屈原村、能滩吊桥、浦市“小南京”等。自然风光秀丽,有马嘴岩、辛女岩、箱子岩、盘瓠洞、天坑群、十里画壁、天桥山等。10.1.3社会环境

泸溪为五强溪电站库区淹没县,1995年泸溪县人民政府等机关迁入新县城办公标志着移民搬迁的历史性任务完成。近年来,泸溪实现了常吉高速公路过境、白沙至武溪一级公路建成通车;泸溪(1000吨级)码头、省道S252、S336线泸溪白沙-辰溪潭湾(泸溪段)已开工建设;电力、水利等设施不断完善;农业基础雄厚:土地肥沃,生产条件较好,通过定方向、转观念、创环境、育龙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泸溪县投资环境日臻完善: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优惠透明的政策环境,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为招商引资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现在的泸溪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秩序良好、经济活跃。勤劳质朴、勇于开拓的泸溪人民真诚欢迎各界朋友来泸溪投资兴业,旅游观光,共图发展大业。10.1.4土地利用

路线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农田和建设用地。本项目新增用地102.67hm2。因此必须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配合绿化工程,确保沿线生态环境不受或少受人为破坏。10.2推荐方案对工程环境的影响 10.2.1对生物环境可能的影响

(1)公路占用土地,减少了耕地总量和植被的数量,将对当地的生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10-2 泸溪县S2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态造成一定影响;

(2)施工管理过程中,可能破坏征地范围外的植被;(3)填挖路段由于防护不当可能产生水土流失;

(4)施工人员及车辆的进出以及工程施工痕迹的产生,将对物种的入侵和扩散提供条件,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并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威胁;

(5)施工期间,施工人员进驻及施工“三废”排放,将对野生动物产生影响。首先是工程占地将减少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其次是施工“三废”排放,将对野生动物的生存产生影响;另外施工人员的进驻也对野生动物的生存构成潜在的危险。10.2.2对水环境可能的影响

公路施工期和运营期会产生各种生产及生活污水,如不加以处理会产生对项目沿线水体的污染。

施工期可能产生的水污染有:

(1)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一定量的油污水;

(2)施工机械漏油、施工泥浆、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生活固废、施工物料和化学品受雨水冲刷入河后,将影响水质。

运营期可能产生的水污染有:

(1)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道路径流污水排入河流,造成水体污染;(2)道路辅助设施(停车场、管理住所、加油站)产生的污水造成的水体污染;建议这部分废水经隔油池和化粪池处理后,结合地方城镇规划,排入下水道;

(3)装载危险品的车辆因交通事故泄漏、滴漏或翻入河流后产生严重的水污染;

(4)铅尘落水对水体的污染。其污染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地面径流随雨水排入水体的,铅的排放速率为0.0057~O.00758J/s;另一种是由空气落入水中引起,车流量大时,落入水中的量也多。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10-3 泸溪县S2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10.2.3对声环境可能的影响

公路在施工期间和运营期间,对周围的声环境的影响表现为:(1)作业机械品种较多,如路基、路面、桥梁施工机械,都属于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对附近的学校、医院、居民的声环境产生影响;

(2)筑路材料运输道路和便道线路设计不当,运输车辆产生的高噪声将影响沿线人群的正常生活;

(3)运营期间,在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噪声,为非稳态噪声源。车辆行驶中,发动机、冷却系统、传动系统等部件会产生噪声,行驶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也会产生噪声,由于公路路面平整度等原因而使高速行驶的汽车产生整车噪声。10.2.4对空气环境可能的影响

公路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空气可能的影响:

(1)路基施工中,粉状物料的装卸、运输、搅拌过程都将有大量的粉尘散逸到周围的大气中;道路施工时,运送物料的汽车引起的道路扬尘污染;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引起扬尘污染,尤其是风速较大或装卸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粉尘的污染更为严重;

(2)施工材料、设备的车辆、内燃机械等施工机械的运行会产生尾气造成大气污染。

公路营运中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a.汽车废气的污染:汽车废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曲轴箱漏气、燃油系统挥发和排气筒排放,大部分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都来源于排气管。一氧化碳燃料在发动机内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主要取决于空燃比各种汽缸燃料分配的均匀性。碳氢化合物产生于汽缸壁面淬冷效应和混合气不完全燃烧。目前由于国内使用无铅汽油,因此铅的影响可以忽略;

b.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轮胎接触路面而使路面积尘扬起,从而产生二次扬尘污染;

c.运送散装含尘物料时,由于洒落,风吹等原因使物料产生二次扬尘污染。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10-4 泸溪县S2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10.2.5对社会环境可能的影响

公路建设对沿线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公路建设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征地拆迁和分隔的影响。公路的建设造成了土地利用功能的变化,使沿线居民的社会活动习惯发生改变,使居民生活、文化教育及基础经济发生改变;公路占用大量的土地,造成必要的征地拆迁与再安置工作,影响到沿线居民的生活,改变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数量;同时,施工中堆场侵地和因工程需要,使一些水利渠道填埋或改线,破坏了农民的原有水利灌溉设施,施工也影响沿线群众的出行和安全。

(1)本项目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项目建成后,为区域人民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加速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

(2)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项目建成后,将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经济繁荣,经济的发展会使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本项目实施后,将带动沿线诸多产业兴起和资源开发利用,由此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改善沿线交通运输条件,加快城乡贸易流通,尤其是丰富的农副产品,林业资源,矿产资源转化为商品进入市场,从而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沿线对社会基础设施的需求将不断上升,为满足这些社会需求,相应的能源、通讯、文化、娱乐以及教育卫生事业将会被更加重视,并将成为重点投资方向。

(3)对基础设施的影响:项目建设不会破坏沿线现有水利设施。对于水利规划要求,在路线设计时将予以考虑。但是,施工期间必然拆迁一些照明线,输电线,通讯电缆等。这给沿线照明、通讯及企业用电带来一定影响。

(4)对文物古迹及旅游资源的影响:本项目路线走廊带未直接涉及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故对文物古迹及旅游风景区不发生负面影响。相反,本项目的建设,对加快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10-5 泸溪县S2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10.3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 10.3.1路线方案的对策

路线布设将尽可能与自然景观协调,在遵循“近城而不进城,利民而不扰民”及优化线形的原则下,少占农田、少拆房屋,保护自然资源,保障人民健康,使居民生活受到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本着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条件的原则进行工程设计。

路线设计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施工前全面踏勘电力、通讯设施,并与有关部门协调,共同做好这些公用设施的保护与拆迁工作。拆迁前妥善重建或临时组建电力、通讯线路,保证周围居民生活及企业生产不受影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拆迁,结合地方城市建规划进行设计。

桥涵孔径将满足泄洪水流畅通,不淹没农田,不冲毁道路和民用建筑,以及农田水利设施。

路线两侧宜林地带,尽量植树造林,使道路形成绿色林带。10.3.2路基边坡防护对策

路基防护主要是依据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及填挖高度分别处理。路堤通过水塘、水库及受洪水浸淹地段将设置浆砌片石护坡,其它路堤采用草皮护坡或骨架护坡,路堑防护主要采用护面墙、骨架草皮、喷播草籽等型式。

路基路面排水采用边沟、排水沟、截水沟、引水沟、急流槽等设施,对地下水丰富地段,利用明沟、暗沟、渗沟等设施排除地下水。

通过水塘、水库和江河两岸等浸水或受洪水冲刷的地段均设置浆砌片石或砼防护工程。路堑地段以边坡自身稳定为前提,根据边坡岩土的工程地质情况和边坡高度,适当设置防护工程,以防止边坡出现冲沟、滑坍、崩塌等工程病害。为改善公路沿线环境,路基尽可能多的采用植被防护。

10.3.3土石方工程及水土保持对策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10-6 泸溪县S2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本项目借方尽可能采用其它填筑材料,避免借土,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弃土将设置专用场地堆放,并做好相关防护和绿化。

本项目将作好路基排水设计,以保护路基。沿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暴雨强度大,为防止路基边坡冲刷,确保排水畅通,将设置必要的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肓沟等排水设施,将水排到路基外的天然河沟中。

施工时,先做好坡脚挡土墙,沿河挡水墙,并做好边坡防护。在雨季来临前,在填筑路基坡脚边缘,取土场及弃土堆边缘,设置土工布围栏,避免拦截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并不在雨季开挖、修筑路基。

为保护水资源,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不随意倾倒,以防流入取水地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防止污染水源。含有害物质的建筑材料堆放点将远离水源地,并用防雨材料遮盖,工程废料及时运走。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清洗水,经隔油沉砂池处理后排放。在大桥施工时,水中桥墩扩大基础施工的岩石、砂土及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按工艺要求,在规定地方堆放,不得任意丢弃在水中。10.3.4绿化恢复植被对策

沿线自然景色优美,在这种背景下镶嵌一条线形优美的公路,可以说是锦上添花。同时,道路修建是长距离的带状土建工程,在某种程度上必然要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和地貌,因此,保护环境和进行防护工程及美化景观是必要的。如在公路边坡上植草,边坡外带状植树,施工结束后,恢复原貌,对碾压的农田松土,施工前将路基及施工占地表面耕作熟土铲在一起堆放,施工结束后,将熟土覆盖于耕作的土地表面。经过精心设计和工程的实施,能使公路建成后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保持生态平衡,从而对沿线的环境必将起到改善和美化作用。10.3.5其它对策

加强制度建设、政策支持力度和各项管理措施,使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全生命周期内,能实现其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0-7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第五篇:避暑山庄景区旅游设施及环境影响的调研报告分析

避暑山庄景区旅游设施及环境影响的调研

报告分析

通过对避暑山庄景区旅游设施及环境影响的调研报告,就旅游设施及环境影响情况,现将调研报告做出分析情况。

一、山庄基本情况:

近年来,避暑山庄始终把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方针,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一系列规定,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重点景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保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得到不断加强,全社会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1、加大旅游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夯实旅游景区环

境保护的物质基础。雇佣水面清洁人员,时刻打捞水面垃圾,彻底展现碧湖蓝天的美景。

2、严格审批程序,坚持环评先行,切实保护旅游景区

环境。各地严把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关和景区环境影响评价关,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对没有资源与环境保护内容的规划一律不予评审。

3、加大核心景区综合整治力度,加快植被恢复进程,提升旅游景区承载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地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依然存在,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旅游景区环保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污水处理设施,排水管网及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刚起步。有的景区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够。

2、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制度不完善,激励机

制缺失,监管力度不够。由于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环保机构人员编制不够,制约了各项工作的有效展开。有的县至今尚未建立环境监测站。

3、公众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淡薄。一些

人认为旅游业是“无本生意”、“坐地收钱”,把旅游资源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不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人为的破坏旅游资源。如:超出景区承载能力接待游客,开矿修路造成景区旅游资源的破坏,游客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的现象在一些景区仍时有发生。

4、一些景区草场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由

于载畜量过大、草场利用不合理,一些景区草原出现大面积退化沙化情况。

三、建议:

1、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对旅游业和旅游企业扶优扶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在重点景区必须尽快建成污水处理厂和给排水设施,规范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设置旅游发展基金专项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宣传,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景区群众和游客的环保意识。

3、适当增加地州市县旅游部门和环保部门特别是环境

监测站人员编制,以适应新形势下旅游业和环保工作发展的需要。

下载10.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容县过境公路工可)报告(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容县过境公路工可)报告(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