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蹲点调研手记
蹲点调研手记--走进黄下村
2008-04-29 进村入户访民情
(4月21日夜,记于松阳县竹源乡黄下村)
按照县委的要求,我与随行的政协文教卫体文史委的程建中、办公室的小储一行三人,自带铺盖,到所联系的竹源乡黄庄下村进行为期一周的蹲点调研。今天,是我们蹲点调研的第一天。上午,我们来到乡政府,听取了乡党委政府工作情况汇报后,并与已在乡里等候的黄下村书记王延利接上了头。
下午,我们直奔黄下村。一到村,马上召集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在村会议室召开蹲点调研见面会,我介绍了此次蹲点调研的背景、目的和任务,并与村两委干部进行座谈交流,了解了村里的情况。黄下村有6个村民小组,190户602人口,全村拥有山林面积5654亩(其中公益林2370亩、笋竹两用林1529亩),耕地285亩,全村有347人外出经商、打工。全村人均收入2406元,人均收入在1500—2500元之间的有66户217人,1500元以下的9户10人。山林全部分到户,村集体经济极为困难。
晚上,我们一行走访了王显根等贫困户以及一些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示范户等,每到一户,都详细询问了他们的家庭种植结构、年收入、子女就业等情况。
夜晚,我躺在床上,对今天所了解到的黄下村情况,进行了梳理。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农民增收问题。黄下村的人均收入2406元,远远低于全县的人均收入,村里的集体经济又那么困难。该如何让这样一个村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感到了作为一名驻村调研领导身上的责任。
倾听民声查实情
(4月22日夜,记于松阳县竹源乡黄下村)
四月的黄下村,风景秀丽,翠竹壁绿,春意盎然。今天是我蹲点黄下村的第二天。上午,安排理论宣讲。下午,召开民情倾听会。上午9点,在家的村民已陆陆续续的都赶到了村会议室来听理论宣讲。村民们都感得很新鲜,也很想听听省里、市里、县里关于农村发展方面的报告。我主要宣讲了党的十七大精神、新农村建设和创业创新等有关内容,从中央、省、市、县等各个层面阐释新农村建设和创业创新的内涵和意义,发动村民要积极投身到创业创新谋发展的新实践中。村民们听的很认真,从他们关注的表情可以看出,农民也很需要来自上面的声音,关注和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下午,在前一天的走访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召开乡领导、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的民情倾听会。会议围绕创业创新、农民增收的主题,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大家的发言中,我进一步的掌握了黄下村的实情。黄下村的不少村民一直以来靠采松脂、外出务工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但去年以来,由于松香市场行情疲软、自然灾害等原因,有不少村民未外出打工,一直呆在家中,想致富,却又苦于致富无门。还有部分长期在外采松脂、年龄较大的村民,考虑到身体等原因,不适合再外出打工,也想在本村谋发展。有些村民想发展茶叶种植,希望上面能提供扶持贷款;有些村民下山移民愿望强烈,要求县里尽快启动竹溪点下山脱贫点的项目等等。对村民们反映的情况,我都一一记在了笔记本上。
晚上,我整理了一天的思绪。听着窗外潺潺的流水声,久久难以入睡。
调查研究明思路
(4月23日夜,记于松阳县竹源乡黄下村)
通过几天来的走访、座谈,对黄下村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我们邀请了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县农业局村庄整治办、县能源办等同志到村实地察看,就黄下村的山地整理、村庄整治、沼气等项目,开展调查研究与可行性分析。毛竹、香榧等的种植,想邀请林业局的同志到村指导,因他们工作忙来不了,但也通过电话进行了一些咨询。
山地整理,因为地势坡度太大,不可行,但可结合下山脱贫、村庄整治进行宅基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应尽量争取。
毛竹生产是黄下村的主要产业之一,应做大做强,现有的1529亩笋竹两用林,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加强培育,提高效益,增加收入。
茶叶,黄下村山地、山垄田较多,土壤、气候条件都适宜种植,销路好,价格较高,适合在家妇女采摘管理。可作为黄下村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
香榧,投入成本不大,效益不差,适合山区种植。每株诸暨香榧产值千元,一亩30株计,亩产值可达3万元。据了解农民对种植诸暨香榧也有一定的积极性,可广泛宣传发动。,今天,我们还走访了燕庄、可重旺村。一来了解一下这些村的村情村貌,二来看看对黄下村的发展是否有借鉴之处。
围绕增收谋发展
(4月24日夜,记于松阳县竹源乡黄下村)
今天是蹲点调研的第四天。上午,我们调研组的几个同志碰了一下头,对这几天来的调研情况进行了汇总梳理,对黄下村的自然资源、人口资源以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黄下村的农民增收问题再次展开讨论,统一思路。
下午,举行民情分析会。与乡里领导、村班子成员、村老党员、村民代表一起,共同研究分析加快黄下村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听取了他们对劳动力转移、发展特色产业、下山脱贫等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发展思路:
一、发挥优势,长短结合,发展特色种植业。①短期:培育壮大笋竹林。②中期:发展白茶规模种植。③长期:发展诸暨香榧种植。
二、加强培训,拓宽渠道,继续做好劳动力转移。
三、整合资源,包装项目,争取上级扶持。
四、积极引导,争取政策,做好下山移民工作。
五、结对帮扶,分类指导,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
六、精心选择,引导投向,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晚上,我们调研组几个人一起在草拟黄下村创业创新建议书(农民增收计划书)和新农村建设方案,一直到深夜。
民主听证促和谐
(4月25日夜,记于松阳县竹源乡黄下村)
不知不觉间已到了星期五了,一个星期的工作因驻村蹲点而显得忙碌充实。上午,根据一个星期的调研情况,我们调研组对黄下村创业创新建议书(农民增收计划书)、新农村建设方案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并根据本村实情,逐一进行修改充实。
下午,召集乡主要领导、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村党员、老干部召开民主听证会。我在会上提交了调研组草拟的黄下村创业创新建议书(农民增收计划书)、新农村建设方案。村民们对建议书展开了讨论与论证。大多数的村民都对发展香榧、白茶产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不少村民顾虑重重,对资金、技术、气候、土壤、市场等因素担心较多。我根据从农业部门、林业部门走访了解到的情况,一一作了解答。为了进一步明确香榧、白茶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将专门邀请农业、林业技术人员到村给予辅导讲座或开现场会,争取
把这项长远的惠民项目真正落到实处。
经过听证论证,乡领导、村两委成员对创业创新建议书(农民增收计划书)和新农村建设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两个方案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为黄下村今后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村两委今后将按照这两个方案逐一进行落实。完成本次驻村蹲点调研任务后,与村民辞别返回县城。这为期一周的蹲点,让我听到了许多听不到的声音,了解了许多原本不甚了解的实情,感慨良多。感受最深的是:其一,深刻感受到这次驻村蹲点调研是转变领导干部作风的一种有效方式,只要我们领导干部沉下身、静下心,深入到群众中去,掌握第一手情况,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才能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其二,深刻感受到乡干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很高。乡党委、政府班子团结、齐心协力谋发展,村干部在没有误工补贴的情况下,贴功夫、贴精力,还经常为公共事业出钱垫资,有了这样的奉献精神,农村的面貌肯定会得到改观。
第二篇:蹲点调研手记
蹲点调研手记
在根据县委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新业、树风范”主题实践活动统一部署要求,乡党委、政府决定4月9日至13日蹲点调研周。从4月9开始为期一周在黄桥乡**村蹲点调研,这次蹲点调研深入农村全面了解掌握农村实情,切实解决了一批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蹲点调研期间,既当党的政策宣传员,又当村情民意调查员,蹲点期间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走访了村困难群众和困难老党员实地察看了村里的情况,共走访农户12户、并发放调查问卷30份,征求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村发展的意见建议。
基本情况:**村是我乡的一个贫困村,人口612人159户,18户低保户,24名党员,3名老党员。
这次蹲点调研,通过走访、征求群众意见和召开座谈会进行调研。日程安排:
1、4月9日召开**支部成员会议,听取支部对本村的发展思路、存在的问题情况汇报,晚上走访农户征求意见。
2、4月10日召开征求意见会,有党代表、人大代表、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参加,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设。晚上和乡党委书记一起慰问了困难党员群众。
3、4月11日考察康庄工程、村毛竹基地、甜柿基地等了解农业发展情况,并走访灾民重建户。
4、4月12日研究征求的群众意见解决方案。
5、4月13日召开党支部成员、村民代表参加现场民情答复会。
存在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村康庄公路筹资问题,2、村庄整治资金缺口,3、水果基地建设扶持,、4、毛竹基地建设,5、林区道路建设,6、党员活动室维修等需资金60万元。
成效:在民情答复会上,乡党委书记就针对该村问题作出答复,林区道路建设要量力而行,效益农业建设乡党委、政府将给予重点扶持,这次蹲点走访困难党员、群众12户,落实慰问金3600元,解决纠纷12起,维护了农村稳定。
几点体会:这次蹲点使我了解了很多真实情况,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体会很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领导干部必须转变作风。在**村,领导干部与农民同吃同住,换取了农民的真心话、真感情。这告诉我们:领导干部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与群众掏心窝、交朋友,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掌握农村的第一手资料,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突出问题。二是农业必须走高效、生态、集约之路。**村通过开发山林资源,利用荒山荒地大面积种植甜柿等水果,开辟了农民的致富之路,使昔日的穷山村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这告诉我们:必须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走集约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之路。
三是村干部必须选好用好。**村无论从发展基础来看,还是从区位条件来看都无优势可言,能发展到今天,与村干部勤于思考、善于谋事、勇于开拓密不可分。这告诉我们:区位条件再好,支农力度再大,“输血”数额再多,没有一位好干部、没有一支团结的村班子
队伍,一切都将无济于事,必须把选好用好新农村建设“领头雁”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推进。
第三篇:蹲点调研
同志们:
根据机关业务培训的安排,今天下午,我想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首长机关“怎样到基层蹲点”问题在这里与大家作个交流。
一提起蹲点,很多同志会说,蹲点是已“老掉牙”的传统工作方法,是不是有点过时了;蹲点好是好,可现在工作忙起来,哪能“蹲”得住呀!其实,蹲点确实是个老办法,但也是一个实在管用的办法。应该说,只要有基层存在,只要我们真心实意抓基层、帮基层,蹲点就是不可缺少的有效办法,这也是领导机关干部的一个基本功。
毛主席过去曾经把到基层蹲点比喻为“解剖麻雀”,他老人家还留下许多名言:“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如同一朝分娩”,“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谓至理名言。他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取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蹲点是把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把领导和群众结合起来的最有效的方法。毛泽东之后,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把包括蹲点在内的调查研究看作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实践中我们也会观察到,大到党和国家,小到一个单位,每一个科学决策的提出,一项好的政策规定出台,一项具体工作的正确指导,几乎都要经过到基层蹲点调研的过程。在我们的部队里,现行的基层帮建,就是典型的“蹲点”模式。因此,我们可以说,蹲点是领导机关了解情况和集中帮助基层解决问题采取的一种常用的工作方法,在机关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转变领导机关作风,增强指导和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促进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军委领导反复强调领导机关要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要求各级领导机关要经常到基层蹲点帮带。近年来,各级首长更是身体力行,带头认真落实,为我们作出了表率。那么,机关干部下基层蹲点应注意把握哪些问题呢?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一些资料,起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关注。
一、选好蹲点的时机和去向
蹲点首先要选好点。无论是负责组织协调下基层的部门,还是要到基层蹲点的机关干部,都需要合理、慎重地选择蹲点的单位和时机,以收到观一斑知全豹、抓一点带一片、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统一组织的大批量的蹲点,主要是围绕部队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党委的主要意图和部队实际工作的需要,本着业务对口、突出重点、适度分布的原则安排确定去向。一般在基层开训、任务转换、执行重大任务或发生重大转折、工作总结、退老补新等时机安排。突出主题的专项蹲点,需要根据蹲点的目的和意图慎重选定:抓先行试点,一般要选在建制比较健全、在某些方面有一定基础、客观条件比较适中的单位;帮助赶队的,要选择问题比较明显、对面上同类问题有指导意义或对部队整体提高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单位;着眼制定政策规定,指导全局工作的蹲点,则应把是否具有代表性作为选点的主要标准。工作研究性的蹲点,则要求必须把握全局,着眼基层单位特点,确保总结的经验、研究的问题实在管用,对全局工作有借鉴指导意义。此外,还要重视到直属和小散远等容易被忽视的单位蹲点。
二、掌握蹲点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由于蹲点的任务、时机、单位不同,蹲点抓基层的具体程序和方法也不尽一样。就一般情况来讲,大致有以下五个环节。
(一)熟悉情况。首先,要透彻了解上情。当确定下基层蹲点时,要通过听取动员部署、翻阅文件和报刊、请教领导和机关有关部门等途径,把握上级精神,了解工作规划、工作重点,领会好党委、首长的意图,熟悉蹲点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详细掌握下情。要留心了解基层单位的历史概况、建设和发展的现状,特别是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党员骨干队伍素质,了解其担负的工作任务和总体工作安排,当前任务和进展情况,单位的主要矛盾,亟待解决的困难、实际问题,等等。掌握基层真实情况的基本方法可归纳为五个字:一是“听”,听听所在单位本级或上一级的情况介绍,听听友邻单位的反映。二是“谈”,深入到官兵中间进行谈心、谈话,可集体座谈,可也个别交谈;既要找战斗班排的同志谈,也要找连部、后勤的谈,广泛听取多方面的看法。三是“看”,通过查看单位历史资料、各类登记记录,观察操课训练、内务卫生、各类库室、菜地猪圈、岗哨执勤等,看官兵的精神面貌、干部骨干能力素质、单位的工作思路、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等。四是“干”,与基层官兵实行“五同”,直接参与基层活动,从中感受基层官兵的生活、情感和呼声。五是“析”,把了解的情况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把基层的形势、经验教训分析透。
(二)确定方案。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党委、首长的总体意图,从实际出发,研究确定蹲点期间的工作安排及帮助重点。根据需要还可以制订蹲点方案,然后按照方案指导基层,一步一步地抓落实。
(三)开好头局。打仗需要慎重初战。蹲点也要从某一方面开好头局。可从自己最拿手的同时又是所在单位弱项的某项工作抓起。这样容易迅速见效,赢得基层信任。如司令部门的同志帮助攻克一两个训练难点,政治部门的同志帮助搞个教育、组织个活动,后勤部门帮助理清账目和改善伙食、指导农副业生产,装备部门帮助搞好武器维护保养等。
(四)重点帮带。蹲点指导和服务基层的内容很多,应根据所在单位的实际需要确定重点,但无论蹲点的时间长短,所在单位基础如何,一般都应当从基层建设的关键环节着手。一是帮助基层单位理清抓工作、搞建设的思路,帮助基层党委、支部认清形势,确定工作路数,选好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二是帮助基层抓好班子建设,帮助基层建好领导班子是蹲点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对班子运转正常的,要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增强驾驭能力;对组织不够健全、制度不够落实的,要帮助他们尽快上轨运行;对班子内部有隔阂和矛盾的,要帮助他们搞好谈心交心,消除思想疙瘩和误会。三是帮助基层单位扬长克短。对蹲点单位的强项和优势,要帮助他们开动脑筋,让强项更强;对缺项或弱项,要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研究改进的措施和办法。四是帮助基层单位解决难题。对基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和基层一起研究解决的对策,对基层无力解决的,能通过自己做工作解决的,尽量提供帮助,包括向上级反映请示。五是搞好传帮带。在具体工作中,要一点一滴地帮,一招一式地传,一个科目一个科目地带,言传身教,讲评示范。
(五)总结汇报。蹲点结束之前,要认真“过过电影”,回顾反思一下蹲点的过程,总结提炼对基层单位总体评价和看法,着眼调动积极性,充分肯定基层单位取得的成绩,善意地、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开诚布公地跟基层的同志交流思想,同时提出希望和要求,力求“像、准、实”。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基层单位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甄别,慎重定调,稳妥交流。还要以基层单位为镜子,检点机关自身的工作。蹲点结束后,要认真总结机关指导基层的经验教训,以便进一步改进机关的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对蹲点中发现的倾向性问题进行归纳,向党委、首长提供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将基层需要领导机关帮助解决的具体问题,反映给有关领导或机关部门,并努力搞好协调落实。蹲点情况一般都要写出书面报告。
三、需要防止和克服的倾向与问题
概括起来是“蹲点十忌”,也可以说需要注意处理好一些关系。
一忌“嫌贫爱富”。需要处理好抓先与帮后的关系。有的在确定和选择蹲点对象的时,只愿意去先进单位、条件好的单位、容易出经验的单位,而不愿去后进单位、条件差、问题较多的单位,以致出现两个连队同住一个大院,一边车水马龙,一边门庭冷落的现象。有些后进连队的同志说,我们是“后娘的孩子”,是被机关遗忘的角落。这话虽然带有一些牢骚,却反映了一定的客观现实。领导和机关下去蹲点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熟悉情况,检查指导工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先进单位固然要去,但比较起来,后进单位更需要机关的同志去帮助指导,因为后进单位是部队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往往更突出一些。对后进单位“雪里送炭”,比起到先进单位“锦上添花”,应该是更迫切、更需要做的。起码是同等重要的。道理很简单,按照著名的“木桶理论”,只有加长最短的那块木板,才能提高木桶的整体容量。否则.先进经验出得再多,后进单位问题严重,也会影响部队建设的整体水平。从我们单位的情况看,要实现“完成任务,不出问题”的目标要求,必须做到全面、协调、安全发展,越是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越要多去、多抓。完成任务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不出问题也要做到万无一失才行。
二忌“上下脱节”。需要处理好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关系。蹲点人员既不能光把眼睛盯着上头,按照机关的意图和需要摆布基层;也不能一味迎合基层,看见问题不说,发现偏差不问;更不能为了取悦于基层而隐忧护短,甚至把短说成长。还要防止不敲“当面锣”的现象,在下面说的是一套,回到上面说的是另一套,到头来,容易影响上下关系,影响机关的形象与威信。
三忌“急功近利”。需要处理好抓眼前与谋长远的关系。蹲点期间,要把抓眼前工作与基层的长远建设结合起来,不能只图在蹲点期间红红火火地比“速效”,打乱基层的总体规划,更不能只求眼前变化大,让基层“竭泽而鱼”,给基层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四忌“心不在焉”。需要处理好“身入”与“心入”的关系。有的搞“背包蹲点”,人到了基层,心还在机关,只把背包放在基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有的搞“桌子搬家”。名曰到连队蹲点,可业务工作带了一大堆,“吃基层的饭,办机关的工”。群众把这种现象称作“井下的葫芦”——从上面看是下去了,从下面看还浮在上面。机关的同志各有各的分工作,有些一时处理不完的事,带到基层抓紧办一办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把“办公桌”也搬到基层,在下边搞“遥控指挥”,不仅帮不了基层,还要牵扯基层的精力,使蹲点流于形式。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在机关蹲点中时有所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同志下连蹲点的态度不端正,是带着“出公差”、混日子的目的下来的。从领导方面找原因,则是为了凑人头、凑天数,不管能不能出效果,先把人赶下去再说。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下连蹲点就应该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半心半意不行,三心二意也不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两头落空,一无所获。
五忌“越俎代庖”。需要处理好“给鱼”与“授渔”的关系。蹲点少不了对基层面对面的指导,有些工作也需要具体去干。但指导不是包办,帮助不能代替。帮助基层单位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是必要的,但更需要的是多给基层干部、骨干传授工作方法和要领,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素质。有些同志工作很负责任,也很卖力气,敢管敢讲,但就是不注意方式方法,尤其不注意发挥基层同志自身的积极性。必须明确,机关下去蹲点是“指导”工作而不是直接“领导”工作,什么事情都是你在那里主持,发号施令,基层的同志就会缩手缩脚或者干脆撒手不管,出现“你不放手,我不动手;你不放心,我不用心”的情况。这样,工作组在时还好办,工作组一撤离,问题、矛盾就会暴露出来。这方面还要慎开“小灶”。蹲点期间,机关为基层办实事是对的,但办什么实事,怎样办实事,值得研究。如果给钱给物才算办实事,那么不管钱不管物的部门下部队怎么办?如果只给你所蹲的这个点办实事,那么其他单位怎么办?“滥开小灶”不仅容易造成基层单位之间的矛盾,还会让别的单位对你抓的这个点不服气。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赛跑,就是得了冠军,这个金牌含金量也不足,难以达到激励竞争、共创先进的目的。领导机关下基层传帮带,主要是对基层干部传经验、教方法,带给他们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这样,即使你离开了连队,也会留下一个“不走的工作组”,使连队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
六忌“喧宾夺主”。需要处理好抓单项与抓全面的关系。领导机关下基层蹲点,有综合性的全面的,也有业务性的单项的。不管哪一类,都不能为了抓一个单项而丢掉全面建设,让基层“见风使舵”,顾此失彼,甚至把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放到了“次要”或“不要”的位置。有些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在传帮带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蹲点与基层合拍合力,产生最佳效果。
七忌“当劳动力”。需要处理好实干与指导的关系。有的同志下到基层后只知埋头干活,出操干勤务很积极,而对面上的工作却不闻不问,成了一个纯粹的劳动力。我们提倡领导机关干部到部队与战士实行“五同”,是为了加深对基层的感情和改造自己的思想,但一般说来,“五同”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五同”接近、熟悉群众,发现部队问题,找出主要矛盾,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领导机关蹲点的目的。否则,混同于一个普通战士,蹲点过后脑子空空,所获了了,同样失去了蹲点的意义。
八忌“妄加指责”。处理好表象与本质的关系。有的到基层看到一点就讲,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批;把树木当作森林,把部分当作整体。这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下车伊始就哇啦哇啦叫”的工作方法,对指导工作十分有害。机关的同志下连蹲点,时间毕竟有限,看到的问题也不见得全面。譬如,发现一个战士衣帽不整,某个角落卫生稍差,不能就断定整个连队不注意内务卫生,更不能得出“管理教育不严”的结论。有的单位弄虚作假,搞表面文章,往往是由上边“逼”出来的。一个连队几十号人,一年365天,哪能保证不出一点问题?问题、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发现后要作具体分析:是局部的,还是全局的?是偶然发生的,还是必然出现的?应当全面了解、周密分析之后再下结论,并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九忌“迁就护短”。需要处理好出成绩和出问题的关系。自己蹲点单位出了成绩,有了经验,就洋洋自得,到处吹嘘;自己蹲点的单位出了问题,就觉得脸上无光,千方百计掩盖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纸里是包不住火的。矛盾既然发生了,不及时报告、及时解决,总有—天会酿成大祸。有的同志有一种侥幸心理,只要保证自己在这里蹲点期间事态不扩大就行,走后问题闹得再大也没有关系。这是十分不负责任的。到基层蹲点,就要和基层荣辱与共,成绩有你一份,问题与你相关;揭短短变长,护短长变短。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和选择。
十忌“拔苗助长”。需要处理好效率和质量的关系。为了让自己抓的点早出成绩、早出经验,早在上面挂号,把本来计划要做的,说成已经做了的;把萌芽说成参天大树。拔苗助长的结果只能是昙花—现,时间一长就“缺苗断垄”。出现“红旗跟着领导走”的现象,除了领导蹲点“嫌贫爱富”这一条原因外,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工作方法在作怪。任何一个典型的成长都有条件、有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抓就灵。特别是有些后进单位,本身条件很差,领导到那里蹲点,主要是怎样帮他们赶队的问题,而不是怎样出经验、怎样挂号。关键还是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到基层蹲点,既要带着原则,更要带着感情,要和基层的同志结成“鱼水”关系,而不能结成“油水”关系。领导机关的同志下去,与基层的同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思想上、感情上打成一片,就会形成“鱼水”关系,亲密无间;但如果人虽下去了,心浮气躁,高高在上,摆官架子,搞特殊化,就会形成“油水”关系,上下之间怎么也合不到一块儿。如果到了这个地步,蹲点就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不仅不能缩短机关与基层的距离,反而会扩大距离乃至形成新的裂痕。—般来说,基层同志是通情达理的,对领导机关的同志也是很照顾的,甚至是恭敬有加的。越是这样,机关的同志越应自觉,各方面更要检点一些,真正做到进了连队门,就是连队人;不说两家话,不办两家事。有的同志蹲点后回到机关多少年了,基层的同志还时常念叨他的为人,他的好处,而且还经常保持联系和来往。这是很值得称道的,也是令人羡慕的,因为来自基层的奖赏才是最真挚的奖赏,也是最高的奖赏。
第四篇:调研手记
聆听来自最底层的呼唤
蹲点调研手记金柱学校访谈纪实
(县妇联主席武丽平)
自6月9日起,我在县教育局主管领导、乡镇妇联主席和村中心学校校长以及县妇联机关妇联干部的陪同下,深入金柱村学校和金柱村,对单亲儿童、孤困儿童的生存与发展现状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蹲点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入户,与孤困、单亲儿童面对面交流等形势,对他们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有了更深的了解,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
吴家窑乡政府会议室6月9日
今天是我下基层蹲点调研的第一天,上午经过20分钟的车程,来到吴家窑乡政府。在乡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县教育局主管领导、乡妇联主席和金柱中心学校的校长就县、乡、村学校的贫困儿童和单亲儿童现状分别做了情况说明。通过座谈,根据调查,全县中小学校达到98所,共有中、小学生4.3万人,贫困中、小学生4526名、其中孤儿及单亲儿童360人。
下午,在金柱中心学校召开了部分教师座谈会。了解到全校总占地面积为12000平方米,共有教师21名,11个教
学班,学生354人。多年来,在中心及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教师们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教学成绩优异。多次受到中心领导的表扬。此外,学校在“珠心算”教学,少先队活动方面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被评为“海峡两岸珠心算比赛先进组织单位”、“文明楼道”、“红旗大队”。
金柱学校 6月10日
上午,与金柱学校的8名孤困儿童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齐伟杰,女,四年级学生。98年11月生于白土坡村;贾冀伟,男,六年级学生。1996年1月生于苗峪村;刘迪一,男,2001年3月生于吴家窑乡石佛村;梁家铖,男,五年级学生,97年生于金柱村;张丽洁,女,四年级学生,97年生于苗峪村;梁巍,女,二年级学生,98年生于吴家窑村;贾秀杰,女,六年级学生,97年生于苗峪村;刘怡凯,男,四年级学生,98年生于石佛村。这些学生在校尊敬老师,与同学友好相处,学习成绩优异。通过与他们的交谈,了解到他们的生活中不是缺乏母爱,就是缺乏父爱,严重者甚至两者都缺乏,给他们的心灵上带来严重创伤。当问及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的贾冀伟穿没穿过新衣服时,她伤心的留下眼泪,自小到大都是穿着别人救济的衣服,从没有穿过新衣服。问“想不想穿新衣服?”他小声的嘟哝:“想”。我心里感到沉甸甸,倍
感肩上责任的重大。
金柱村、苗峪村、石佛村、白土坡村、吴家窑村
6月11——12日
今天,在金柱学校负责人、机关妇联干部陪同下,深入金柱村、苗峪村、石佛村、白土坡村四个村对8名孤困儿童的家庭进行走访调查。通过走访了解到:齐伟杰家中,奶奶患病在床,妈妈既要照顾奶奶,还要照顾年幼的妹妹,全家人只靠爸爸的微薄收入艰难度日,生活条件艰苦。贾冀伟父母双亡,现跟随祖母生活,因祖母年迈,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所以生活困苦。刘迪一父亲因车祸死亡,母亲体弱多病,靠务农维持一家人生活,家庭条件十分困难。梁家铖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现跟随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生活,生活非常拮据。张丽洁父亲去世,只靠母亲微薄的收入维持家庭生活,经济拮据,困难。梁巍母亲精神失常,离家出走。父亲外出打工,至今杳无音信。5岁便开始了流浪生活。9岁时姑母抚养。姑父身体不适,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家中有一年幼的小表妹上一年级。全家只靠姑母一人打小工艰难度日,生活条件艰苦。贾秀杰,母亲去世,父亲以务农为生,收入微薄,家庭条件十分贫困。刘怡凯母亲病故,全家只靠年迈的父亲务农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面临缀学。
在走访中我们看到,这些学生生活的现状主要是:
(一)家庭生活困难。他们的日常生活都是粗茶淡饭,缺乏正常、固定的生活来源是困扰这些家庭的最为突出的问题。
(二)居住环境较差。他们所住的房子普遍老旧、阴暗潮湿、有的家庭中家具、日常用品非常简陋。
(三)存在失学现象。尽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千方百计让他们上学,但是,由于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有可能在小学毕业或初中毕业后就要辍学回家。
调查结束后,我们开始奔走,呼吁爱心企业和人士共同关注孤困儿童的生存与发展状况。由于困境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关注他们的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仅靠某一个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第五篇:调研手记
神木的乡土之行
8月1日的中午,在人潮拥挤的北京西站,我、XX和XXX坐上了火车,10个小时的车程也仅仅只是到达榆林市,并未到达此行的目的地——神木。凌晨的榆林火车站冷冷清清,那些过客转眼间就消逝在火车站,也有一些候车的群众在小憩。夜的等待是漫长的,纵使只有6个小时,那种似睡非睡的感觉恐怕很少有机会来体验。清晨6点18分,开往神木的火车发动了,虽然只有2个小时,但在我看来依然是一段漫长的过程。在火车站外的早点铺,我们几个很随意的吃了一点东西,尽管已经两顿没怎么吃饭了。就这样一直等到9点半,神木小分队5人组在神木火车站外面成功汇合,一脸疲倦但是满心高兴。
在简短的互相问候后,大家一起商量如何去沙峁镇王家庄。询问旁边派出所的民警后,因为到沙峁镇的距离有点远,所以决定包车前往。就近在火车站旁边与一位司机师傅商量好后,我们坐上了一辆面包车。行程之余,我们和司机师傅聊天聊了一下关于神木的情况,关于环境,经济等方面。从他口中我们得知,虽然神木整体上算一个富县,经济也算比较发达,但是南北差距比较大,因为神木的GDP产值主要靠的是煤矿产业,但是煤矿一般都集中于北部地区,所以县城以北的地区都很富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污染问题。相对而言,南部稍欠发展,没有什么重工业,但因此环境好一点。而且城中的窟野河,从前很干净,但是现在多多少少也有一点污染。眨眼间,我们就来到了沙峁镇镇政府的门口。我们走了进去,找到一件开着门的办公室,很礼貌的询问要见办公人员,那个叔叔就告诉我们先去便民服务中心问一下。我们提着自己的行李来到便民服务中心,发现只有一个人值班。我们说明我们的来意后,值班的高叔叔说这个他拿不了注意,只能联系镇上的书记,而我们恰好来的不是时候,现在是周六,大家都不上班,现在只有他一个人值班。他让我们先等一下,他打电话先联系一下镇书记。很快就联系好了,镇书记也让他暂时协助我们的工作。此时已经是中午12点,这位高叔叔便安排我们在镇政府的食堂就餐,经历了一天多的困顿生活,那顿饭简直好像拯救了我们的生命。饭后,我们一起在镇政府门口合影,见证我们千人百村神木小分队调研活动的正式开始。随后,高叔叔找了一辆车,亲自开车吧我们送了过去。尽管道路是柏油路,但经常是上上下下的坡路,而且路边都是山沟,确实不好走。过了差不多30分钟,我们来到了王家庄。
地处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但是村子并没有想象中的绿化不足,相反,漫山遍野是绿色的海洋,尽管是陕北一个很普通的村庄,但是通过村子的主干道路确实柏油路,道路的两边种的是枣树,树上已经挂满了绿色的未成熟的枣子,摘下一个尝一下,还略带涩味。我们先到的是一所废弃的村小学,现在正在施工,将要改建成村委会。昔日的村小见证了村子人口的变化,见证了村子的演变,尽管略显凌乱但是依然透出了辉煌的过去。因为村子确实离镇上很远,所以我们就决定住在老乡家里。男女分开,一共住两家,但是这两家距离不算近。接着我们展开了调研。整个村子分布于附近的山上,显得有些分散,村子里联通的道路不同于主干道,仍是土路,而我们正好赶上了下雨,所以道路有点泥泞。但是下雨也为我们带来了好处,老乡不用下地干活,他们都待在家里或者串门去了,我们更容易和方便去寻找访问。为期两天的调研,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上过山,也通过几乎没踪迹的小道下过山谷,颇有上山下乡的感觉。踏遍两个三个山头,一户一户的拜访,即使暂时不在家,我们就一次又一次的拜访,直到把户主等到为止。村子里的村民仍然保留了淳朴的风情,对我们也是有问必答,在他们的印象里,依稀记得去年有一队人马来做过调研,但是忘记了是哪个学校的人,又忘了做了哪些事,不知道今年我们这个调研队伍是否会给村民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山顶山腰山谷,该去的地方我们一个不拉,就连山沟里面的一家都被我和XX给挖到了。两天的走访,我们一共访问了30户人家,通过与他们的对话,我们对这个城市,这个山村有了更深的了解。村子里的年青一代都出去了,没有留在家里的,现在土地几乎都是55岁以上的老人来种,村里劳动力匮乏,孤寡老人留守没人照顾,就连村里的小孩,玩伴也只有那么几个。村里的土地也因为劳动力不够而大片荒芜,老人们也没有过多的精力来打理这些本属于他们的土地。家里但凡有个学生的,开销都比较大,尽管免除了书本费与学费。家里种地仍然是靠天吃饭,没有能应急的水利灌溉设施,而且最近几年还是有一点干旱,收成没有那么好,而且农民的经济来源除了种地外,几乎没有,所以一旦天公不作美,就等于扼杀了他们的希望。
两天的调研结束了,但是王家庄村民那质朴的笑容仍然留在我的脑海里,而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地是神木县神木镇后坡村。依旧是来到镇政府,很幸运的碰到了驻村干部XXX,我们在一起聊了一下后坡村,了解了一下后坡村的基本情况。后坡村是一个发展比较晚的城中村,前几年神木由于资源开发而财富增长的时候,后坡村也跟着富裕了起来,政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耕地也被村集体回收用作建设用地。由于农民手中突然有了钱,加之非法集资活动盛行及蔓延,许多农民都将自己的钱用作集资活动来赚取利息,最终在前年小规模的经济危机爆发,许多人的钱都赔在了非法集资里面,一部分村民便到政府上访讨生活。这时候政府重视起这个问题,也开始进行经济转型,引进先进技术和高尖端人才,扩大福利广度和深度,减轻农民负担,并在各个方面补贴和救济农民,这段时间经济情况才渐渐转好。村子是那种典型的城中村,仍然保持村子的摸样,但是小卖部商店卫生所都有,而且房子也不是独户居住,多都被村民用来租给许多外来人口,因此村子人口众多。
亲自来到后坡村,感觉到了整个村子的繁华,村子里几乎都是水泥路,尽管没有路灯,但是晚上道路两旁小商铺透出的光芒已足够。村子分布很集中,所以为我们的访问带来了便利,但是由于村子里的外来租户比较多,尽管我们是一家一户的敲门访问,仍然很难找到本地村民。相比淳朴的王家庄村民,后坡村因为更早的向城镇化迈进,所以村民少了一份纯朴,多了一份城市的心计。但并不是所有的村民都是这样,就在XXX找不到人家,坐在路边稍显沮丧的休息时,一位本村的大叔就热心的帮了她一把。在访问过程中,我找到了一位并不快乐的叔叔。虽然家里的院子挺大的,但是这位贺大叔却不怎么高兴。细聊起来才知道,家里没什么收入,靠的的自己在10里外的一片土地种地,还有一点房租收入。之前还有父辈房子所产生的煤矿分红收入,但近几年由于煤矿经营不善,分红也就没有了。更可气的是前几年借给别人30多万至今未还,而且要不回来(是指非法投资)。遭遇确实不幸,但还好最近几年家里没什么大的变故,所以生活还凑合。贺大叔和妻子对此总是愤愤不平,认为这个不公平,但是生活得继续。从贺大叔家里出来,我意识到非法集资对一个家庭的打击程度确实很大,国家对非法集资的惩治很有必要。村子虽然比较富裕,但是据村民反映,村子的饮用水是村集体自己打的地下井水,并不是自来水公司通的水,所以水质并不好。
相比王家庄,后坡更加城镇化,步子迈得更远,生活更加便利,但是富有富的烦恼,穷有穷的福气。后坡村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如外来人口流量大带来的治安困扰(主要是偷盗现象)、宅基地的分配较混乱、户口迁入困难以及户口迁移带来的土地宅基地分配问题,还有对后坡村而言一个很大的问题——本村土地被规划为建筑用地后由于神木经济滑坡导致政府短期内无法兑现当初对村民们的承诺。王家庄虽然偏僻,离县镇远了一点,但是山青树多,环境相对好一点,王家庄的邻里关系看起来更和睦一点。而后坡村,现在村子里的百姓大部分都把自己的房子租了出去,别看现在村子里到处都是人,但大多是外来租户,所以现在村子并不好管理。尽管后坡村富裕了,但是村民的文化素质并没有得到质的提升,所以如何搞好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提升他们的素质也是一个难题。而这个难题是两个村子的共同点。王家庄有一个问题是,如果有人生病,并不能很快的得到救治,因为村子里并没有卫生所,而后坡村,村子里有两个卫生所,而且本身离县城就很近。
后坡村的调研也是圆满完成,这也就是意味着我们就要离开煤都——神木了。每天踏着晨曦走近老乡,披着星光赶回住所,一天一天的时光是那么充实。这只是华夏大地上两个很小的村庄,他们就反映了一些农村发展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们祖国仍需加大对农村的支持,让基层百姓更幸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傍晚的神木,夕阳西下,飞鸟回家,天空的白云也有了倦怠的惬意。当我们踏上火车,回头望去,心里默念:神木,终究一天我们再相见。火车上的我们相顾无言,但大家都知道,大家该分别回家了,此去一别,再相遇也就只能等到开学了,脸上有一种淡淡的心痛。扭头而别,不是永别,只是暂时的分离,大家经过这个活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永远是一个团队,永远是一群朋友。火车上的夜晚睡不着,回味着这样的经历,一幕幕场景现身于眼前,总觉得就像是刚刚发生的,这将成为我这一辈子难忘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