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史课堂如何发挥双主体作用
政史地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双主体作用”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注重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今天,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把课堂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把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网络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更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彰显个性,更能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的学习潜能开发出来,更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那么,政史地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双主体作用”?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要解放思想,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充实自己,才有可能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的主体地位和教师“教”的主体地位,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两个主体要相互配合,教学相长。
二、了解学情,充分备课,做教学的有心人
学生主体参与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去探究知识,去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凡事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在传统模式下,课堂上教师讲的太多,教师本来是一心为学生着想的,担心漏讲或多讲而学生不会。教师讲的很辛苦,但学生处在被动听课状态,学生独立思维的时间空间太小,很难获得较大的学习效益。要实现主体参与教育思想就必须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合作交流探究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这种模式下,教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备课中,教师要备学生—了解学情、备课标、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备知识结构,认真钻研教材,充分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并在教学案上有所体现,学生不知怎么读书,因此,教师课前帮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心中有数,目标明确,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便于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引导学生读书生疑、质疑、析疑、释疑
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尤其是课本中的大字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当然,大字部分和图表,也必须指导学生去阅读,这对于加深理解及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是不可缺少的。就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显然尤为重要。教师要用好教材,充分利用课本素材,引导学生多思,生疑,质疑。在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下,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释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合作交流是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是以学生为主,学会生存,重能力,重发展创造。强调团结互助,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由于主体参与课堂教学强调了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评价学生行为时,不只是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而是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的信息传递活动,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由此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组织交流时,教师让学生分组汇报,汇报的学生又要把本组的意见加以综合,有条理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条理性都会得到训练和提高。在交流中,迸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自己想办法解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角色要重新定位。教师由传授者向参与者转变,教师中心位于学生中心,教学方法更注重于师生互动,注重启发探究,激发学生求学兴趣,注重于隐性目标,创造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角,开展生疑,析疑,辩疑,学生求知欲望被激发,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去感受,去收获知识真理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科学学习态度,以及良好学习习惯。去获得成功的快乐或失败的刺激。教师作为导航者,设计者要精心备课,从备教案转向备学案,从备教法转向备学法,如何创造问题情境,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何处理教材,进行创造性劳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师生,生生全方位互动格局。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提高。教学成绩提高走向减负提值的良途。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有利于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历史教学新课堂。
五、教师讲解到位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程生成的新问题及课本的重点、难点,知识体系的整理、归纳,知识技能的提升,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的指导。
六、练习作业批改
政史地练习作业,文字阅读量大,学生写,教师改;学生应付,教师忙碌。费时费力,劳而无功。无论怎样批改都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交给学生评改的权利,让学生成为作业批改的主人。在评改中,每次都根据训练目的提出具体评改体制和要求,将参改后印发给学生。首先引导学生自查自纠。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其次,将班级优生均衡的分配到各组(一般每组6人)进行合作交流,所以问题能在组内解决的当场解决问题,并准备好组内需提交的共性问题;再次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各小组提交的共性问题,教师及时通过变式练习加以巩固。这样,学生才是真正的评改主人,而不是消极应付,被动服从,学生通过自评自改或互评互改,真正的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政史地教研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作为研究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自身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优势和不足,认真撰写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以及教学反思。
有效教学不单是指课堂教学,广义的看应该是一个过程,这一个过程包含了五个环节,即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只有每一个环节都是有效的,才能得到教学的高效。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只有课备充分了,才有可能上好课。作业通常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精心进行作业设计,才能保证学生知识的巩固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在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中,我们着重关注备课与上课环节,在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过程中,要求我组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适当的读书、作笔记、写读书心得。在备课过程中重点从把握课程标准,理解教材内容,综合分析学生,精心设计过程,注重培养兴趣,加强学法指导,控制环节节奏,采取有效反馈等方面去思考问题。在作业环节中重点思考明确设计达成目标,把握批改评价过程,注意批改反馈形式。在课堂改进计划的实施进程中,要求我组教师要强化两种意识:其一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意识,其二是强化在上课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意识。
对此,我组根据学校要求,特制定一套初步的实施计划: 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审视自己的教学,拟订改进计划。(9月—10月)审视自己在备课、上课两个环节中思考问题的方式、习惯。对照二期课改的要求,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改进计划。【第二阶段】学习、实践阶段(10月-12月)。
有目的的加强理论学习,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带着问题去学习,注重提高自己理论水平,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教学反思、教学随笔,课例研究,撰写案例等形式做好改进记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2月-2011年2月)
成果展示: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课展示,并通过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组员名单
历史教育中的爱国主义培养
素质教育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学生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以及生活技能素质等。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主要依靠学校课程的教育来完成。作为中学基础课之一的历史课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不仅仅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给学生的思想感情以深刻的影响,可以清楚地告诉学生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帮助他们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倾向和良好的品德。历史的这一价值说明了它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爱国主义既是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图克服应试教育给历史这种“副科”带来的消极影响,将爱国主义教育溶于每一节课中,通过“润物细无声”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化,以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血泪斑斑,风云叱咤的爱国主义史诗,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材料。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我从点(落实关键点)、线(捋清基本线)、面(广铺知识面)这三个方面改进教学,再现历史的情景,突出情感的作用,从而强化教学效果,达到教育的目的。
“点”,指的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要点。爱国主义与祖国的历史联系非常紧密,我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去,重点放在能够激起学生爱国热忱,培养学生爱国精神的具体历史知识的“点”上。概括说来,就是要抓住那些闪耀着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并以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点,使学生从具体的史实,尤其是从可歌可泣的爱国志士身上,体会到爱国的情感,受到切实的教育。如在上“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这一节观摩课时,我就把重心放在了邹容、陈天华两位人物的“点”上。首先,我结合乡土教材,让学生说出重庆人民怀念邹容的方式(今渝中区的邹容路和南区路上的邹容烈士纪念碑),通过设问,引出了邹容从小立志,救国救民乃至为革命献身的光辉而又短暂的一生。在介绍完他的生平事迹后,我还充满激情地背诵了邹容所著《革命军》中的一段:“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通过把我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仿佛感受到这位革命志士依然还在他们身边呐喊。最后,我以“风雨巴山遗恨远,至今人念大将军”来结束对邹容的讲述。这样,避免了教材上的简单评说,使学生有了一个具体的感性认识,原来在他们土生土长的地方就有这样可歌可泣的事迹,书本上的东西也并非遥不可及,学生们顿时对这位爱国志士肃然起敬。在介绍陈天化时,我又补充了教材上没有的2个点:一是他“闭门疾书”大声呼吁炎黄子孙要救亡必须反帝,反帝必须推翻这“洋人的朝廷”,他用血泪凝成《警世钟》、《猛回头》等著作,通俗酣畅,言词悲壮,每写到辛酸处,竟是泪珠与笔墨齐下,因而能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二是日本政府颁布“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朝日新闻》诋毁中国学生“放纵”、“卑劣”,为维护祖国尊严,他主张立即回国,而汪精卫等人却情愿忍气吞声,于是陈天华决定蹈海殉国。他的壮举引起了全国悲恸,形成了拒俄反帝的新高潮。我在叙述陈天华以笔作刃,以身殉国这两个细节后,再叫学生齐声朗读教材上摘录《猛回头》的部分内容,从中体验他的拳拳赤子心,一个反帝爱国的勇猛战士,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光辉形象顿时丰满起来,给学生以强烈感染。正是由于抓住了邹容、陈天华这两个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点”,才使这节课渗透了爱国情,较好地做到了寓教于史。课后,学生们都反映他们在这一节课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刻得多,而且在思想上也受到很大震动,激发了他们立志勤奋学习、日后报效祖国的愿望。“线”,指的是历史的基本线索。我每讲完一章节或者是重大历史事件后,都要围绕其基本线索勾勒出历史发展的轮廓。通过综合复习,使学生牢固掌握。“线”是由“点”连接起来的。由落实关键点到捋清基本线,可以使学生从中国近代史的历史线索中理清爱国主义这一主线,真正懂得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史。如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我抓住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一步一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条线索,引导学生回忆帝国主义怎样发动侵略战争,以强权强迫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以及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的种种罪行,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从而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和对振兴祖国的热情。同时,我又抓住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这一历史线索,勾画出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为此,我还进行了专题讲述。重点讲了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领导人民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开创了民主共和的先河,功不可没。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以辛亥革命为基点前后展开,通过讲述孙中山的革命经历来阐明他爱国主义思想发展的线索:一是创立兴中会时期,由上书变法到立志革命,建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二是辛亥革命后,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先后发动了两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表现出屡败屡战,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三是在五四运动爆发后,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时,探索真理,以俄为师,具有继续革命的精神。通过这些讲解,使学生对孙中山一生救国、致力革命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被孙中山的爱国奉献精神所折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的勇气。当然,近代史的其他线索还有很多。聚点成线,在落实具体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概括,无疑会使学生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深刻。“面”,指的是有关历史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多侧面、全方位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我从教学中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广铺知识面,才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如在讲到不平等条约中领土的被宰割情况,引导学生联系地理知识回忆被割取的领土的重要位置,丰富的物产等,激发学生对失去的山河的爱恋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又联系现实的政治大事如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引导学生关注其过去、现在、未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对民族败类、卖国贼的揭露(如卖国求荣的李鸿章、贪生怕死的叶志超)增强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还通过北京大学的百年华诞想到一百年前的京师大学堂以及戊戌变法中的维新志士,激发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公责任感。总之,历史课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寓于历史知识的教学之中,落实点线面为寓教于史提供了具体形式。我们应当深入发掘历史课的爱国主义因素,把爱国情渗透到历史知识的点、线、面当中去,这样就能避免空洞说教,真正收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
思想品德课是中学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然而由于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难于理解,与初中生年龄、心理有一定差距,导致了很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吸引他们,使他们乐于学习,喜欢思想品德课堂。如何让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在课堂中成长呢? 通过多年的政治教学实践,加上自身的不断学习,我在优化课堂结构的基础上,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我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有以下几点尝试:
首先,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有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歌曲导入法、案例导入法、情景导入法等。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具体知识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法。如,在讲九年级第一课《不经历彩虹,怎能见彩虹》一课时,我导入时采用录音机播放歌曲《真心英雄》的方法,使学生在激动人心的音乐旋律中体会对待人生风雨的正确态度。再比如,我在讲《面对生命的思索》这节课时,我采取让学生朗读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人生的一段精典名言的办法引入,对这节课知识进行了讲解。我根据每节内容的不同特点,通过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增加了课堂吸引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在课堂中得到了成长,提高了课堂效果。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衡量一堂优质课的标准很多,但能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能否成为优质课的关键。而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的质量如何。如果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能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就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老师设计问题情境要富有趣味性,以便调动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编制教学课件,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还可以将小品、诗歌等搬到多媒体课件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学习效率随之提高。如:我在进行初二年级第十四课《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的教学中,适时播放海湾战争中的视频片段,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对维护国家主权、领土、政权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第三,课堂情感化,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师生情感能调动学生学习该学科的积极性。老师在教学中要牢牢树立“师生平等”的师生观。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并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就愿意接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进步就快;反之,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就会疏远,甚至对立,进步就慢。所以我们应注重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我平时,在课堂上、课余时间经常与学生交流思想,谈心,交朋友,以诚相待。向学生谈自己学生时代学习思想品德的感受。对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给予了帮助,开导。结果,学生有什么心里话愿意向我诉说,愿意跟我接近,对我所教的思想品德也有了兴趣。
第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演讲、写小论文、知识问答等、记忆比赛都适合开展。我采用比较多的是知识竞赛,上课前由学生自行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学习、讨论,上课时先由老师准备好竞赛题目或者学生相互出题,以必答题或抢答题的方式进行。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自觉地掌握好课本上的知识,比赛时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可谓是一举多得。当然比赛时可以适当地给予学生物质或精神的奖励,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五,恰当地进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随着年龄增长,初中学生也开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课堂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激情,通过讨论、辩论、发言等,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也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比如我在讲解初中九年级第七课《公平合作》时就以“不良竞争的严重危害”为题,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各种图片、资料,上课时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言,通过讨论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竞争合作”意识,从而自觉地按照公平合作的要求办事。
第六,转换师生角色,激发学生兴趣。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掌握如何将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备课、自己主持上课,而老师则成为学生中的一员。比如我在上九年级第四课的活动课《追寻伟人的足迹》时,就在班上推选了两位同学来承担上课的任务,为了保证质量,我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说了说如何上好课,如何准备,准备什么素材。上课时我坐在讲台下,听他们讲述名人的故事,并讲解伟大源于平凡的道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七,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位名人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更容易让人接受和理解。教师幽默有趣的语言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注意力,防止问题行为的出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做诚实的人”时,内容较枯燥,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哄然一笑,激发学生兴趣,避免沉闷的学习氛围。
总之,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成长,对我们的教学非常重要。只有当学生产生了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只要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进而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二篇:浅谈转型期如何政协委员发挥主体作用
浅谈转型期如何政协委员发挥主体作用
常山县政协
自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蒸蒸日上,GDP已每年高于7%的速度高速增长。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中国已开始由“生存型”社会进入“发展型”社会的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站在新的起点上,人民政协“三大职能”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在履行“三大职能”时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而政协委员则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如何在转型期内充分调动政协委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政协整体优势,推进政协工作深入开展,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关键所在。已成为政协转型期工作的首要任务。
。因此,如何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经过多年来民主化建设的推进,特别是近年来对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加强和政协委员产生办法的改进,新一届区政协在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上有了更加成熟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政协委员的作用发挥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如在换届后新委员较多的情况下,政协提案仍保证了较高的质量和数量,委员参加政协活动出勤率高,各专委会的活动开展得和谐活跃,委员对政协的认识不断加深,对政协的情感也不断加强。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一届委员在发挥作用方面也还存在薄弱环节。如仍有部分委员没有撰写提案或意见、不积极参加政协活动、参会不发言或发言质量不高、不积极参加提案承办单位召开的提案办理面商会等。导致这些委员发挥作用不积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析当前影响我区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一、制约政协委员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1、2、3、一、部分委员履职意识淡薄,缺乏主体参与意识
一方面,部分政协委员思想观念未及时更新,总认为自己人微言轻,说了也是白说,作用不大。还不习惯于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正确看待自己所肩负的政治使命和政治责任。另一方面,部分委员只把政协委员当作一种荣誉,或是把政协委员当作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资本和名片,忽视了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应尽的职责,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的老板委员,每当政协开展活动,他们都出差在外或是在生意上有重要的事要处理,难得参加一次政协的活动,与政协组织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和交流,对政协委员的职责不清楚、不了解,更谈不上认真履行职责。再次,新一届政协换届后,新委员对委员的考核奖惩制度不了解,或即使了解也认为不会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存在侥幸过关的心理,因此放松了遵守制度的自觉性,淡化了自觉履行职责的意识。因而对待政协工作缺乏强烈的政治责任心和主体参与意识,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不是积极主动,而是消极被动;不是一心一意,而是半心半意。对政协工作无浓厚兴趣,对政协活动无高昂热情,更谈不上对履行政协职能的执著追求,委员的参政议政积极性呈潜在开发状态。
二、委员素质差异大,不能完全适应履职需要
随着构建和谐渝北事业的迅猛发展,区委、区政府交付政协协商的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综合知识,要求政协委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文化科学知识以及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是,由于每个政协委员所受的教育程度、知识结构、工作岗位和所积累的实际经验的局限性,特别是由于渝北还是一个新兴城市,集聚的高级专家和高级人才还不多,委员中的高级专家和高级人才就更少,这就使政协委员们参政议政的质量在客观上不可能尽善尽美。部分委员的社会活动能力较弱,其社会活动渠道少范围窄,往往局限于本单位、本行业,与其它单位和行业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信息来源少,不太注意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不注重深入的调查研究,这也使得委员参政议政内容较空泛,质量不高,从整体上影响了委员作用的发挥。
三、缺乏全力支持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良好氛围
现在,不少人甚至一些机关工作人员和部门领导对政协缺乏认识和了解,对政协委员的性质、地位、作用更是了解不多,认识不深,甚至有偏见,导致政协委员履职有困难。一些机关工作人员缺乏政协意识,不重视政协委员的民主权利,阻碍委员作用的发挥;有的人错误地认为,政协委员视察工作,提提案、建议、批评和意见是找麻烦、挑刺;一些单位和群众,受传统权力意识影响,习惯于用党政领导职务来衡量权力和地位,轻视政协和政协委员的作用。个别单位或领导不重视政协委员的履职成果,不重视政协的调研报告或协商意见,办理提案、意见和建议质量不高,敷衍了事,挫伤了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影响了政协委员作用的发挥。同时,政协委员中在党政部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较多,这部分委员提意见建议可能会针对熟悉领导或朋友,心理上难免有怕得罪人的想法,抑制了委员作用的发挥。
四、委员参加政协活动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政协委员都是兼职,他们又大都有一份繁忙而重要的本职工作。参加政协的会议、活动所占用的时间和精力必然会对本职工作有所影响。有时两边的活动同时进行,发生矛盾,只好舍弃一头,除非特别重要的活动,一般都会以本职工作为主。各单位特别是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委员参加政协活动占用了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有时会影响单位正常的工作计划,或影响单位经济效益的实现。政协委员参加政协活动如有用车、报销费用之类,也因涉及单位的经济核算,容易使单位尴尬。委员能否全力参与政协活动还要靠委员与所在单位领导之间的感情、靠委员所在单位的领导的开明程度和政治觉悟,缺乏有效的制度作为保证。因此就出现了一些单位对委员参加政协活动不积极支持的情况,有的委员只好少参加一些政协的活动,自然会对发挥作用产生消极影响。
五、政协机关为委员服务工作还有薄弱环节
通过努力,政协机关的服务工作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加强,优化委员的履职环境有了更多人性化的体现。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在采取多种形式,创造条件,帮助委员了解情况、熟悉政策、扩大视野、把握全局方面还没有做到经常性;宣传政协委员在本职工作及参政议政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优秀成果还不够;加强和委员所在单位保持稳定的联系,感谢委员所在单位对政协工作的支持,关心委员的实际困难,增强政协组织的凝聚力方面还可进一步探索完善三、三、对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切实尊重委员的主体地位
《意见》明确指出:“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事实也充分证明,政协履行职能通过委员活动来实现。委员主体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键要看委员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切实尊重。对此,要从两个方面提高认识。一方面,只有委员的主体地位得到切实尊重,委员的主体地位和权利得到充分肯定和保障,委员的价值才会实现,主体意识和自身的荣誉感才会得到增强,才会自觉地履行职责,才能有效地调动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只有委员的主体地位得到切实尊重,才能营造履行职能的良好环境。如果委员的主体地位缺失,参加政协活动时就会变得瞻前顾后。尊重委员的主体地位,实质上是鼓励和保护委员敢讲话、能讲话、会讲话、讲真话,最大限度地集中委员的智慧,为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二)加强引导,不断强化委员的主体意识
委员主体意识的强弱,决定着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委员主体意识的强化,既要靠委员自身养成,也要靠政协组织加强引导。从政协组织的角度看,需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运用组织手段,把好委员进出关口。组织、统战部门和政协要严格掌握委员条件,注重其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和能力素质,不断完善委员推荐、考察和公示等程序。可以考虑在推荐阶段实行组织推荐与自荐相结合,增强政协委员参与意识和责任心。建立委员履职述评制度,定期作出委员履职评价,对履职好的委员充分肯定,给予表彰。积极探索有利于充分发挥委员作用的进出机制,使广大委员认识到委员是荣誉,更是责任,更加主动地履职为民,发挥作用。
二是组织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推动委员发展进步。按照“学识丰富、业务熟练”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通过集中学习、实地参观、外出考察和组织委员参与视察、调研等形式,加大委员的培训力度,深化委员对人民政协理论的认识,明晰自身权利与义务,切实增强主体意识。注重委员在参与政协工作的实践锻炼中提高履职能力,积极引导委员深入基层,深入实践,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反映社情民意等,通过丰富多采的履职实践活动提高委员主体意识。三是及时表彰宣传,激励委员履职尽责。委员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是强化政协委员主体意识的重要因素。一是加强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推动委员提案和意见建议落实,及时反馈告知结果,使委员感到自己的话“说了不白说”,意见“提了不白提”。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对积极参加政协会议、认真撰写提案、自觉反映社情民意、主动提出意见建议的委员给予表彰,为其他委员提供履职榜样和示范引导。三是积极争取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支持,及时宣传报道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成果、典型政协委员先进事迹和委员投身公益活动的义举,扩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社会影响。
三、搭建平台,积极发挥委员主体作用
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政协应从三个方面努力做好搭建平台的工作。
一是巩固和发展现有平台。对于“会议”平台,重在提高质量。会前调研以课题为纽带打破专委会界限;会议编组要根据会议议题经常变更各组讨论的人员;列席人员适度扩大,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上级政协驻区政协委员或普通群众列席会议。这样,可以委员让结识新朋友,看到新面孔,听到新观点,从而使履行职能的议题,在横向上更加宽广,在纵向上更加深入。对于“提案”平台,重在经常化。不仅要引导委员在全体会议上提出提案,更要在全体会议闭会期间,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提案,防止提案工作在时空上出现空档。此外,还要注意现有各种平台的综合运用。比如,撰写提案与反映社情民意的有机结合,会议发言与建言献策的有机结合,有关会议与视察考察的有机结合,理论研讨与专题调研的有机结合,等等,让委员把走、看、听、说融为一体,了解新情况、讨论新话题,谈出新见解,使履职成果更加立体化。
二是改造和搭建新的平台。及时根据需要推荐更多的委员担任有关部门特邀监督员、检查员等,密切委员与相关方面群众的联系。成立相关的研究会、联谊会,团结更多的人士。召开界别民情民智座谈会,更加突出界别作用的发挥。举办政协论坛,为委员在各种媒体上充分发表见解创造条件,等等。通过适应政协特点、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新平台,让委员保持参加政协活动的浓厚兴趣,不断拓展政协履职领域,延伸履职渠道。
三是讲究多样性和系统性。只有少数委员参加的政协活动,不能算是发挥了委员的主体作用。搭建委员活动平台,必须在多样性和系统性上进行探索和努力,打破时间、空间和条件的限制。根据委员委员居住地情况、工作性质、委员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搭建适合多数委员的履职平台,有效扩大委员活动的参与面。
四、加强联系与管理,为委员发挥主体作用提供服务保障 一是加强联系与沟通,扩大委员知情明政。完善主席、副主席和专委会联系政协委员制度,利用各种形式和方法,为委员履职搭建知情平台,形成长效机制。定期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政协工作动态,让委员知晓上情,熟悉内情,体察下情,了解外情。强化政协机关与委员及其所在单位的联系沟通。组织好视察、调研、考察活动,为委员参政议政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强化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树立服务与管理并重、寓服务于管理之中的工作理念,按照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要求,发挥好政协机关综合协调服务的作用。建立定期走访约谈委员制度,认真听取委员的意见建议,帮助委员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尊重委员首创精神,维护委员民主权利。建立委员活动档案,规范管理委员出席政协会议、参加活动、撰写提案、报送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职情况,定期通报,提高委员履职积极性。
三、搭建平台,活跃载体,充分发挥委员作用
不知情或知情少是影响委员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首先创造条件让委员更多地了解国内外形式,了解本县内的实际情况,在搞好实际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不定期地邀请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通报全县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社会发展情况已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政协常委、有关委员对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农业结构调整及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了解,并听取了有关领导的汇报,让广大委员知上情,知下情,知县情。政协亦官亦民,上通党政,下达各界。我们充分利用群众跟政协敢说实话、愿交朋友的便利条件,多次有针对性地组织委员深入到乡镇,深入到农村、农户了解实情,反映实情,稳定情绪,化解矛盾,真正发挥政协的独特作用。
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最大成果在于把自己的建言献策变成组织行为,以利于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为此,我们注重从提案抓起,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修改制订了《提案工作条例》,让更多的委员畅所欲言,施展才华,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理顺民众的喜怒哀乐,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使党群关系更加密切。我们始终把提案作为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委会之前,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拟定提案题目,让委员心中有数;会上,与委员共同探讨,找问题,挖根源,想办法,保证了提案的数量和质量;会后,选出部分重点提案,提交县委、县政府,并重点跟踪、反馈,力求取得实效。2007年以来,我县政协委员的提案年均递增18%,今年共收到提案60多件。县委县政府对委员提案高度重视,4月份专门召开了提案交办工作会议,5、6月份又召开了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县政府各提案承办职能部门参加的政协委员提案落实情况督办会。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四、开展创优活动,激发委员履职争先的热情
围绕“履职、争先、惠民”目标,对委员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通过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委员履职争先的热情。一是建章立制。制订了委员活动制度及考勤办法,要求委员每年至少“提一件提案、反映一条社情民意、参加一次调研、献一条富民良策、为民办一件实事”。由办公室按职责分工做好委员活动记录,从学习、活动、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为社会办实事等方面进行登记考核,并定期通报。二是树立精品意识。参政议政立足高起点,在出精品求实效上下功夫,反映社情民意求实求快,调查研究求深求精。三是广泛开展评优评先活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委员,每年在全会上进行表彰,同时,还将委员们的先进事迹制成《委员风采录》在县电视台展播,使广大委员学有榜样、干有劲头。四是为委员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与委员的沟通联系,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委员,对委员的意见和要求,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使他们能够心情舒畅、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第三篇:加强代表联系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加强代表联系
发挥代表作用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是人大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体现者和落实者。要发挥好代表作用,人大常委会就只有在加强与代表的联系上下大力气,在促进代表与群众的广泛联系上下大功夫,并放在人大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抓,广辟联系渠道,拓宽联系方式。
为了进一步加强代表联系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探索建立加强代表联系工作的新机制,我们组织人员,深入乡村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对全县代表联系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调研中了解收集的情况和素材进行了分析、讨论和研究,取得了新成果。得到了一定启发,初步制定了一些促进代表联系工作的制度。
一、调研对象范围
我们共走访调研了8个乡镇近100名县乡人大代表,有农村的主要负责同志,有本县地地道道的农民,有土生土长的地方小微企业代表。他们工作和生活在群众之中,有着联系群众广泛、密切的独特优势。代表通过收集群众意见、反映群众诉求、提出建议意见以及为选区选民或社区办实事做好事等方式,切实发挥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在代表联系群众的内
有机会列席乡镇政府及政府部门有关会议,不了解当前村、街、镇的工作重点,不知道政府在干什么;人大代表对乡村建设进展情况不太清楚,不知怎样切入乡镇建设等等。
(二)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和形式较单一
目前,我县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反映民情的主要渠道有:参加代表团活动;参加县人大组织的工作评议、调研;参加“代表之家”活动等。这些渠道和方式具有集中性、组织性、专题性等特点,主要是集中时间对某一区域、相关问题和情况的调研了解,在联系群众、反映情况的广泛性、经常性、及时性、紧密性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至于其他网络平台联系群众的方式由于基层代表知识文化程度的差异还不成熟。
(三)代表履职的能力不足 一是社会对代表的权利和义务认识不足不深,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认为代表只是一种荣誉,不是一种职务。同时,存在部分代表建议办理落不到实处的问题。代表将收到群众反映的问题,满腔热情的提出建议,期望有一个好的答复或解决,能够及时为选区群众排忧解难。然而,总有部分代表意见建议得不到及时办理,或者所提问题解决不好、不彻底,或者回复不及时,办理不到位,影响了代表履职积极性。二是对代表履职宣传不够,对代表履职缺乏一定认知。比如:许多群众对代表
保持与选民密切联系,自觉接受选民的监督。同时,注重总结宣传和推广代表履职的先进事迹,用典型事例加以引导,逐步形成良好的参与氛围。二是开展代表履职培训,提高履职能力。代表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职务、知识结构、工作经历等都不尽相同,对如何在工作中发挥作用的理解程度也有差异。因此,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履职能力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学习活动,让代表掌握联系群众的本领和方法,不断提高其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意识及能力,以便于人大代表更好地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
(二)健全和完善代表知情履职、联系群众的平台及功能。一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代表之家”建设。丰富“家”的内涵,完善“家”的功能,发挥“家”的作用,使“代表之家”真正成为代表学习交流、代表履职活动、代表联系选民、汇集社情民意的重要阵地和平台。在用好、建好“代表之家”上下功夫。代表小组依托“代表之家”,定期组织开展好代表履职活动,向群众交出满意的答卷。二是为代表到基层履职和联系选民搭建新的平台。在网络和“代表之家”公布人大代表姓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公布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及代表履职制度。并定期不定期开展接待、走访选民活动,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推进社会和谐。三是运用
表推进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进一步激发,使县人大常委会与县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贺玉德
第四篇: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一致和统一,现代教学理论早已阐明,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并非易事,其中既有教学思想方面的问题、也有教学艺术方面的问题。本文从三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要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根据小学语文的性质、特点和教学目的,我比较注意把发展语言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动口、动脑、动手,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学法指导,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由浅入深、及时点拨、渗透总结,通过学生的掌握,让学生形成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以阅读教学为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我有意识地改变“学生跟着老师阅读”的做法,课前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及用什么方法去学,学生明确了“主攻”方向,在阅读过程中就能积极主动地进击并一步步逼近“目标”。
三、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改进教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为教学主体服务,教师必须不断地改进教法,以自己的善教为学生善学树立榜样。同时,教师应设法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以便通过师生的共同劳动来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我注意吸引每一个学生投身于课堂教学之中,努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完每篇课文我总要问“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给学生一个思考、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总结、分析不完善的地方,启发学生自己补充。对于有些内容,我有意识地让学生争论,从而形成师生协作、共同探索的局面。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需要教师付出不懈的努力,我认为只要教师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第五篇:如何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主要职能包括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的主体,是政协开展工作,履行职能的主要力量,充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是搞好政协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提高政协工作整体水平的关键,而政协所具有的人才荟萃、智力雄厚、联系广、位置超脱等综合优势,也是通过委员的作用得到体现和发挥的,如何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应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政协组织如何组织,引导委员发挥作用;二是委员本身如何增强责任意识,自觉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只有处理好了这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才能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不断开创政协工作的新局面。
一、政协组织如何组织和引导,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
1、要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委员的履职水平
处于信息爆炸,知识快速更替时代的政协委员,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高的参政议政水平,而作为“委员之家”的政协组织,有义务,有责任对委员进行教育和培训。要组织和带领政协委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重大时事政治,学习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及其基础知识,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理论,现代信息和现代科技知识,努力提高委员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的能力,真正实现政协组织“人才库”和“智囊团”的优势,不断提高委员建言献策水平。
2、营造知情问政环境,搭建平台,为委员更好的展示提供载体阵地。
委员参政议政的必要前提是知政,知之愈详,则议之愈确。因此,政协必须积极营造知情问政环境,让委员多知情、知实情,为他们提供各种必要的条件。充分发挥其作用,就须为他们搭建平台、提供载体。一是要精心组织各种会议,通过召开不同规格,不同层次的座谈会、通报会、专委会议、小组会议等,不断创新会议方式,活跃会议气氛,丰富会议内容,使委员通过会议发言的形式积极建言献策。二是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积极组织委员开展调研、视察活动。通过调研、视察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委员履职热情,提高履职成效;通过开展小组活动,让委员了解社情民意,提出建议和批评;通过开展“三下乡”、捐资助学等公益活动,联系群众,为委员提供参与经济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的广阔舞台。三是建立阵地,扩大委员的社会号召影响力。通过创办《政协简报》、《议案专题》、《委员专访》等刊物,在电台和电视台开辟“委员风采”等专栏,为委员发表意见、展示风采提供阵地。
3、创造条件,优化委员履职环境。
优化委员履职环境,要做好如下:一是注重舆论宣传。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宣传,加强政协委员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创业绩的宣传,加强党政部门支持政协委员工作典型事迹的宣传,通过宣传,扩大政协组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政协工作的氛围,调动委员履行职能的积极性,增强委员的社会责 任感和荣誉感。二是着力营造民主、团结、和谐的氛围。政协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分工,多参加专门委员会,界别组、镇区联络办的活动,有计划地约谈和走访委员,及时了解委员的意愿和要求,增强政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政协机关要加强对委员所提意见、建议及提案的跟踪反馈工作,保护和提高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三是良好的沟通关系是获得支持、促进工作有效途径。政协组织要主动加强与委员所在单位的联系,了解委员工作、生活情况,与有关部门就发挥委员作用,保障委员履行职能的时间等问题,进行协商,增进理解,达成共识,促进工作。四是依法维护政协委员的权利。对于那些打击报复政协委员、阻碍政协委员履行职责、侵犯政协委员合法权益的行为,要及时向党委汇报,进行严肃处理,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4、建立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发委员履职的热情。
要建立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激发委员履职的热情。一是建立机关干部联系委员制度。坚持定期走访,了解委员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掌握委员的思想动态,共同探讨履职的途径。二是扎实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对“优秀政协委员”和“先进委员组”及时给予表彰奖励。三是坚持开展“优秀提案”评选活动。鼓励广大委员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认真撰写提案。对那些问题选得准、建议提得好且办理落实到位的提案进行奖励。四是努力做好政协新闻宣传工作。不仅宣传政协工作动态、工作经验,而且宣传优秀政协委员的先进事迹,增强其社会荣誉感。五是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退出机制。对参与政协工作不主动、不积极的委员实行告诫谈话,对表现不好的政协委员,应该及时解聘。
5、完善制度,为委员发挥主体作用提供保障
加强“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三化建设,是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重要保证。要着力推进履行政协职能的“三化”进程。一要积极主动工作,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全面落实政协章程和有关文件规定,制定配套措施,建立必要程序,不断健全协商、监督机制,使履行职能有章可循,有序推进。二要建立和完善政协履行职能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全委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等各种例会,调研、视察等各种活动,提案征集及办理,社情民意整理及报送等各项工作,操作程序应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避免和减少随意性。三要加强检查监督,抓好制度落实。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举办短期培训,开展座谈等方式,使广大委员熟悉有关规章制度,提高履行职能的自觉性。适时对委员的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评比,不断推进委员活动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使协商更加切实,监督更加有效、参政议政更富成果,从而更好地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
二、政协委员自身如何发挥好主体作用
(一)提高认识,强化委员意识
政协委员是荣誉,更是责任。委员要履行好责任,就必须要强化委员意识,使委员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正确领导,是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正确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作用,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政协委员才能始终沿着正 确的方向开展工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政协委员才能把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在党的周围,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以,政协委员必须始终坚持与党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确保政协的各项工作在参与社会经济建设中做出积极成绩。
2、强化先进性和代表性意识。政协委员在本界别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先进性,是能够代表和反映本界别的思想意识和愿望要求的代表性人物。作为政协委员,必须要充分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当好界别代表,履行好职责,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多出主意,多提建议,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调查研究,积极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3、强化权利和责任意识。政协委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认识到委员权利和责任是不可分离的,权利就是责任,责任即也是权利。政协委员必须强化这两种意识,积极的履行职责,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解难,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有所作为。
4、强化创新和发展意识。创新出活力、出经验、出特色。政协委员要树立强烈的创新和发展意识,提高工作的能力,在办实事、办好事上下功夫,使政协工作赢得民心,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加强学习,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政协参政议政的水平取决于委员参政议政的能力。一般来说,委员都是来自社会各个行业的精英,是某个方面的专家或是某个界别的代表人士,在其所了解的行业领域有较高的水平,但是履行政治协商、民生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要有一个角色转换、定位、适应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做到协商到位、监督有力、参政有效、更好的发挥职能作用,首先必须要加强学习,掌握政协理论基本常识,业务知识和参政议政的基本要领,不断提高素质,增强履职能力。
(三)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履行好社会责任
作为政协委员要自觉地把社会荣誉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正确处理好本职工作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多思考政协工作,自觉参加政协组织的各种活动,并力求每项活动都能取得实效。做到本职工作与参政议政两不误,要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反映社情民意,积极撰写和提交高质量的提案,不断提高建言献策的水平。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经常及时地反映社情民意,使自己真正成为本界别好群众的名副其实的代表。只有这样,才是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
总之,只有解决了问题的两个方面,即积极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才能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同时委员自身要树立强烈的主体意识,充分认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切实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事业心,才能切实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三大职能,从而不断开创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