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审计管理办法
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审计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促进保险公司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规范相关审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其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对象)
本办法所称的保险公司,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成立的保险公司、保险集团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第三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高级管理人员审计,是指对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所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检查,客观评价其依据职责所应承担责任的审计活动。包括任中审计、离任审计和专项审计。
任中审计是指按照规定的间隔期限,对在任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的阶段性审计。
离任审计是指对因任期届满、工作调动、辞职、免职、撤职、退休等原因离开工作岗位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的鉴定性审计。
专项审计是指因公司出现重大违规、财务异常或舞弊等情形,对可能负有责任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的特定审计。
第四条(审计对象)
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审计对象包括下列人员:
(一)董事长和管理层成员;
(二)省级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
(三)地市分公司或中心支公司总经理;
(四)具有与上述人员相同职权的其他人员。
第五条(审计内容)
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审计对象在特定期间及职权范围内对以下事项所承担的责任:
(一)经营成果真实性;
(二)经营行为合规性;
(三)内部控制有效性。
鼓励保险公司在完成以上审计内容的同时,对审计对象进行经营决策科学性和经营绩效评价。
第六条(总体要求)
保险公司应当制定本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审计实施细则,加强高级管理人员审计规划,合理配置审计资源,避免重复审计和审计真空。
保险公司应当将审计结果与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任用、奖惩挂钩,提高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第二章 审计的组织与实施
第七条(审计机构)
对保险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进行审计,应当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实施。其中,对保险集团公司下属保险子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进行审计的,可以由其集团公司审计部门组织实施。
对总公司除总经理外的管理层成员进行审计,可以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实施。
对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审计,由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组织实施。未实行审计集中制的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下审一级的原则确定具体审计机构和人员。
第八条(外部审计机构的聘用)
实施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审计的外部审计机构应当由保险公司董事会负责选聘。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应当对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出具书面意见。
第九条(外部审计机构资质条件)
受聘进行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审计的外部审计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足够数量熟悉保险业务和保险监管规定、胜任该项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员;
(二)与审计对象没有利害关系;
(三)有良好的职业声誉,最近3年未因执业行为受到行政处罚;
(四)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审计周期)
保险公司应当制定高级管理人员任中审计年度计划。对董事长和管理层成员实施任中审计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三年,其他高管人员不得超过两年。
离任审计应当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进行,原则上实行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确有理由不能事先审计的,应当在审计对象离任3个月内完成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聘用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的,可适当延长审计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专项审计由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审计时间和时限。
第十一条(审计结果的借鉴)
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在任中审计现场部分结束后3个月内出现需要进行离任审计情形的,可以不再单独组织实施离任审计。
对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审计时,其他审计项目已经审计过的内容,原则上可以借鉴其审计结论,不再重复审计。
第三章 审计报告
第十二条(审计报告)
审计结束后,审计机构应当出具高级管理人员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审计依据、审计对象及其职责范围、审计人员;
(二)审计的范围、内容、方法;
(三)审计结果,主要指审计发现的问题及责任界定。
审计机构出具审计报告之前,应当征求审计对象的意见。审计对象的反馈意见作为审计报告的附件。
审计机构应当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客观性负责。
第十三条(责任区分)
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审计报告应当区分审计对象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
直接责任是指审计对象对其职权范围内发生下列行为时应承担的责任: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及保险公司内部管理规定的;
(二)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实施上述行为的;
(三)失职、渎职的;
(四)其他直接违法违规行为。
领导责任是指审计对象在其任期内对其职权范围内负有直接责任以外的管理责任。
第十四条(报告路线)
对总公司董事长和管理层成员的审计报告,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提交公司董事会。审计报告经董事会审议后,在20个工作日内报中国保监会。
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审计报告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公司内部相关机构及所在地保监局。
第十五条(保险公司对报告的处理)
保险公司应当将高级管理人员审计报告列入审计对象的人事档案管理,作为对其考核、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保险公司应当按规定程序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及时组织整改。
第十六条(监管机构对报告的处理)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将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审计报告纳入高级管理人员信息系统进行归档管理。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核准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审查时,可以参考其过往任职期间审计报告的审计结论,也可以要求其原任职保险公司提交最近任职岗位的离任报告。
第四章 责任追究
第十七条(未按规定进行审计的责任)
保险公司未按本办法规定对应该进行审计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审计的,由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责令改正,对保险公司审计负责人处以警告或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在任职资格审查时要求保险公司提交高管人员离任审计报告,保险公司未按要求提交或提交虚假报告的,对保险公司董事长处以警告或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审计机构的责任)
保险公司审计人员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审计对象的重大责任未被发现的,或者故意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的,对直接责任人处以警告或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加处保险公司审计负责人警告或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外部审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发生上述情形的,保险公司应当同时向该审计机构的主管部门及中国保监会报告。中国保监会可以在行业内公布该审计机构名称,其他保险公司不得委托该审计机构实施审计。
第十九条(保险公司隐瞒的责任)
向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报送的报告故意隐瞒已经审计出的高级管理人员责任的,向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报送虚假审计报告及相关材料的,对保险公司董事长和审计责任人处以警告或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对违规问题的查明)
对于审计报告揭示的违反监管规定的问题,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予以查明:
(一)要求审计机构进行说明;
(二)听取审计对象的陈述;
(三)委托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复核审计,审计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
(四)立案调查。
第二十一条(对违规问题的处理)
对于审计报告揭示的违反监管规定的问题,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在调查取证后采取以下方式处理:
(一)违规行为较轻,保险公司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的,免于处罚;
(二)情节较重,但保险公司整改及时,处理到位的,可酌情免于或减轻处罚;
(三)对审计发现问题不追究责任或不认真组织整改的,依法从重处罚。
第二十二条(妨碍审计的责任追究)
审计对象及其所在保险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对直接责任人处以警告或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加处保险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警告或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拒绝、阻碍审计;
(二)转移、隐匿、伪造、毁弃审计所需的资料或者证明材料的;
(三)打击报复审计工作人员;
(四)打击报复检举人、证明人或者资料提供人。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解释)
本办法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颁布时间)
本办法自
****年**月**日起施行。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指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内控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保险公司风险防范能力,依据《保险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第二条 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的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是指保险公司内部机构或者人员,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业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以及经营管理人员任期内的经济责任等开展的检查、评价和咨询等活动,以促进保险公司实现经营目标。
第四条 保险公司应当健全内部审计体系,认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促进公司的稳健发展。
第五条 中国保监会依法对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评价和监督。
第二章 机构与人员
第六条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与其治理结构、管控模式、业务性质和规模相适应,费用预算、业务管理和工作考核等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
第七条 保险公司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成员由三名以上不在管理层任职的董事组成。已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应当由独立董事担任主任委员。
审计委员会成员应当具备与其职责相适应的财务或者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第八条 保险公司应当设立审计责任人职位。审计责任人既向管理层负责,也向董事会负责。
审计责任人由总经理提名,报董事会聘任。没有设立董事会的保险公司,审计责任人由管理层聘任。
审计责任人的聘任和解聘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报告。第九条 保险公司审计责任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二)从事审计、会计或者财务工作五年以上,熟悉金融保险业务;
(三)具有在企事业单位或者国家机关担任领导或者管理职务的任职经历。第十条 审计责任人不得同时兼任公司财务或者业务工作的领导职务。
第十一条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不受其他部门的干预或者影响。
鼓励保险公司实行内部审计部门的集中化或者垂直化管理。
第十二条 保险公司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内部审计人员。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原则上应当不低于公司员工人数的千分之五。保险公司员工人数不足一百人的,至少应当有一名专职内部审计人员。
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
第三章 职责与权限
第十三条 保险公司董事会对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运行与维护负有最终责任。没有设立董事会的,公司总经理承担最终责任。
第十四条 保险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核公司内部审计基本制度并向董事会提出意见,批准公司年度审计计划和审计预算;
(二)评估审计责任人工作并向董事会提出意见;
(三)指导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监督内部审计质量;
(四)就外部审计机构的聘用和解聘、酬金等问题向董事会提出建议;
(五)协调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
(六)定期检查评估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及时受理和处理关于内部控制方面重大问题的投诉;
(七)监督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所发现重大问题的整改和落实;
(八)董事会要求的其他工作。第十五条 保险公司总经理在内部审计方面履行以下职责:
(一)领导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和内部审计工作;
(二)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及履行职责所必需的资源和职权;
(三)负责组织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第十六条 审计责任人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公司内部审计系统开展工作;
(二)组织制订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年度审计计划和审计预算并推动实施;
(三)组织实施审计项目,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四)及时向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公司总经理汇报发现的重大问题和重大风险隐患,提出改进意见;
(五)协调处理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第十七条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主要职责如下:
(一)拟定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和审计预算;
(二)对公司及所属单位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和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监督、检查、评价;
(三)对公司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以及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评价;
(四)对公司及所属单位负责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五)对公司及所属单位经营效益等事项进行专项审计;
(六)对公司信息系统进行审计;
(七)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进行后续审计;
(八)法律法规规定和公司要求的其他审计事项。第十八条 保险公司应当确保内部审计部门及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履行职责所需的权限,主要包括:
(一)要求被审计单位按时报送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文件和资料;
(二)参加或者列席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会议,参加公司的相关业务培训;
(三)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有助于全面了解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的文件、资料、电子数据;
(四)有权进行现场实物勘查,或者就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问题对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取得证明材料;
(五)有权暂时封存可能被转移、隐匿、篡改、毁弃的会计和业务资料;
(六)制止正在进行的违法违规行为;
(七)对违反法律、法规、监管规定或者内部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人员提出责任追究或者处罚建议;
(八)向董事会或者管理层提出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九条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每年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出具内部控制评估报告。
内部控制评估报告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公司内部控制基本情况;
(二)本年度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及上年度内部控制缺陷的改善情况;
(三)目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四)下一年度改进内部控制的计划。
第二十条 保险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应当至少每半年一次向董事会报告审计工作情况,并通报管理层和监事会。第二十一条 保险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层应当至少每季度一次听取审计责任人关于审计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第二十二条 保险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可以通过聘请中介机构等多种形式,评估内部审计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监督评价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第二十三条 保险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应当及时对审计责任人提交的内部控制评估报告进行审议,并就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向董事会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四条 保险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对其关注的重大问题,可以要求管理层组织调查,也可以在其职权范围内直接调查,或者委托独立的中介机构调查。
第二十五条 保险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在审议议案和报告时,可以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列席,对相关事项做出说明或者回答董事的提问。
第二十六条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责任人应当至少每年一次向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层提交内部控制评估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
第二十七条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在分析评估风险分布状况的基础上明确审计重点、制订年度审计计划。
内部审计年度工作计划、审计预算应当在征求管理层意见后,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批准。没有设立董事会的,由总经理批准。
第二十八条 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审计程序,采取科学方法开展审计工作,并定期实施审计质量自我评估。
第二十九条 保险公司监事会可以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三十条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审计复议制度。对审计结论存在异议的,被审计对象可以依照规定向保险公司相关机构提出复议。
第三十一条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推广应用辅助审计软件,积极开展非现场审计,提高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和审计效率。第三十二条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经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者公司管理层批准后,可以聘请中介机构承担内部审计项目。
外聘中介机构应当具备足够的独立性、客观性和专业胜任能力。
第三十三条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通畅的投诉举报机制,鼓励员工举报公司经营管理中违法违规及其他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行为,并严格为举报人保密。
第三十四条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一)每年四月三十日前向中国保监会提交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和经董事会审议的内部控制评估报告;
(二)及时向中国保监会报告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风险问题;
(三)内部审计部门对下属分支公司进行审计的,应当同时将审计报告抄报审计对象所在地的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
(四)保险公司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未予有效整改处理的,审计责任人应当直接向中国保监会报告相关情况;
(五)中国保监会要求的其他事项。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五条 保险公司应当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整改,并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对审计发现问题未按照要求及时进行整改处理的,保险公司应当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未及时按照前两款的规定追究责任的,中国保监会将追究保险公司管理层及相关董事的责任。
第三十六条 保险公司在考核经济目标、任免所属单位负责人时,应当将内部审计情况作为重要依据,并听取审计负责人的意见。第三十七条 对拒绝或者不配合内部审计、拒绝提供资料或者提供虚假资料、打击报复或者陷害审计人员的,保险公司应当及时制止,并严肃处理有关单位和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八条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滥用职权、徇私舞弊、隐瞒问题、玩忽职守、泄漏秘密的,应当依照国家和公司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九条 保险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和审计责任人在组织实施内部审计工作中有重大失职行为的,中国保监会将依照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四十条 保险公司对坚持原则、忠于职守、认真履行职责并做出显著成绩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给予奖励。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各保险公司可依照本指引制定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 本指引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第四十三条 本指引自二○○七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第二篇:的通知保监会关于印发《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管理办法》[范文模版]
保监会关于印发《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管理办法》的通知
保监发〔2010〕78号
各保险公司、各保监局:
为加强对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促进保险公司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规范相关审计工作,我会制定了《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0一0年九月二日
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促进保险公司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规范相关审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其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是指对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所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检查,客观评价其依据职责所应承担责任的审计活动。包括任中审计、离任审计和专项审计。
任中审计是指按照规定的间隔期限,对在任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的阶段性审计。
离任审计是指对因任期届满、工作调动、辞职、免职、撤职、退休等原因离开工作岗位的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对其在本岗位任职期间的职务行为进行的评价性审计。
专项审计是指因公司出现重大违规、财务异常或舞弊等情形,对可能负有责任的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的特定审计。
第三条 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对象包括下列人员:
(一)董事长及其他执行董事;
(二)总公司管理层成员;
(三)省级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
(四)分公司或中心支公司总经理;
(五)具有与上述人员相同职权的其他人员。
鼓励保险公司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对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或关键岗位管理人员进行审计。
第四条 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审计对象在特定期间及职权范围内对以下事项所承担的责任:
(一)经营成果真实性;
(二)经营行为合规性;
(三)内部控制有效性。
鼓励保险公司在完成以上审计内容的同时,对审计对象进行经营决策科学性和经营绩效评价。
第五条 保险公司应当根据本办法要求,制定本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实施细则,加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规划,合理配置审计资源,避免重复审计和审计遗漏。
保险公司应当将审计结果与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任用、奖惩挂钩,提高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第二章 审计的组织与实施
第六条 对保险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和审计责任人进行审计,应当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实施。其中,对保险集团公司下属保险子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进行审计的,可以由其集团公司审计部门组织实施。
对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审计,由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或外部审计机构组织实施。
未实行审计集中制的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下审一级的原则确定具体审计机构和人员。
第七条 实施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的外部审计机构应当由保险公司董事会负责选聘。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应当对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出具书面意见。
第八条 受聘进行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的外部审计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足够数量熟悉保险业务和保险监管规定、胜任该项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员;
(二)与审计对象没有利害关系;
(三)有良好的职业声誉,最近3年未因执业行为受到处罚;
(四)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保险公司应当制定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任中审计计划。对高管人员实施任中审计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三年。
离任审计应当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进行,原则上实行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确有理由不能事先审计的,应当在审计对象离任3个月内完成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聘用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的,可适当延长审计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专项审计由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审计时间和时限。
第十条 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任中审计现场部分结束后3个月内出现需要进行离任审计情形的,可以不再单独组织实施离任审计。
对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审计时,其他审计项目已经审计过的内容,原则上可以借鉴其审计结论,不再重复审计,但有线索表明原有审计工作可能存在瑕疵的除外。
第三章 审计报告
第十一条 审计结束后,审计机构应当出具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审计依据、审计对象及其职责范围、审计人员;
(二)审计的范围、内容、方法;
(三)审计结果,主要指审计发现的问题及责任界定。
审计机构出具审计报告之前,应当征求审计对象的意见。审计对象的反馈意见作为审计报告的附件。
审计机构应当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客观性负责。
第十二条 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报告应当区分审计对象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
直接责任是指审计对象对其职权范围内发生下列行为时应承担的责任:
(一)直接实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及保险公司内部管理规定行为的;
(二)强令、指使、授意、纵容、包庇下属人员实施上述行为的;
(三)失职、渎职的;
(四)其他直接违法违规行为。
领导责任是指审计对象在其任期内对其职权范围内负有直接责任以外的管理责任。
第十三条 对总公司董事长和管理层成员的审计报告,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提交公司董事会,并同时提交监事会。审计报告经董事会审议后,在20个工作日内报中国保监会。
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审计报告应当按照《关于向保监会派出机构报送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内部审计报告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08〕56号)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所在地保监局。
第十四条 保险公司应当将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报告列入审计对象的人事信息管理,作为对其考核、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保险公司应当按规定程序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及时组织整改。
第十五条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将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报告纳入高级管理人员信息系统进行归档管理。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在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时,可以要求其原任职保险公司提交最近任职岗位的离任报告,也可以参考其过往任职期间审计报告的审计结论。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 保险公司、外部审计机构及相关人员在进行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保险公司未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范围、时限和要求,对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审计,并向中国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提交审计报告;
(二)保险公司向中国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送的审计报告及相关材料存在虚假陈述,或者故意隐瞒或遗漏审计发现问题;
(三)中国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在任职资格审查时,要求被审查高管人员的原任职保险公司提交离任审计报告,原任职保险公司未按期提交或提交虚假报告;
(四)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审计对象的重大责任未被发现,或者故意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
(五)审计对象及其所在保险机构拒绝、阻碍审计,或者转移、隐匿、伪造、毁弃审计所需的资料或者证明材料,或者打击报复审计工作人员、检举人、证明人或者资料提供人。
保险公司及相关人员发生上述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依照《保险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一百七十三条及其它监管规定予以处罚。
外部审计机构发生前款第(四)项所列情形的,中国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可以向其主管部门予以通报,并在行业内公布该审计机构名称,其他保险公司不得委托该审计机构实施审计。
第十七条 对于审计报告揭示的违反监管规定的问题,或者认为保险公司提交的审计报告未真实反映被审计对象问题的,中国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予以查明:
(一)要求审计机构进行说明;
(二)听取审计对象的陈述;
(三)委托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复核审计,审计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
(四)立案调查。
第十八条 对于审计报告揭示的违反监管规定的问题,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在调查取证后,依照《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采取以下方式处理:
(一)违规行为较轻,没有造成危害的,免于处罚;
(二)保险公司整改及时,处理到位,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规行为危害后果的,可酌情减轻或免于处罚;
(三)配合监管机构查处违规行为有立功表现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四)对审计发现问题不追究责任或不认真组织整改的,依法从重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保险集团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适用本办法。
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适用本办法,但涉及董事会或董事长的有关规定除外。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三篇:深圳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
深圳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
任职资格管理事项指引
2009年5月
为规范管理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等事项,提高行政许可和监管工作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09年修订)、《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43号)、《中国保监会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程》(保监会令20048号)、《关于修订中国保监会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程有关内容的通知》(保监发200529号、保监发200754号)、《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6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深圳市保险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引。本指引适用于在深圳设立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包括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支公司总经理、营业部总经理和营销服务部负责人。
一、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
(一)受理机关:深圳保监局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实行核准制和报告制。
(二)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2、《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
3、《保险公司管理规定》;
4、《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
(三)审查原则及标准:
1、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
1律法规和保险监管制度,遵守保险公司章程。
2、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诚实信用的良好品行和履行职务必需的专业知识、从业经历和管理能力。
3、公司拟任用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原工作单位主持全面工作的,须提交离任审计报告;
4、对于职级跳跃较大,从业经历简单的拟任人选,深圳保监局将从严掌握。
5、适用报告制的高级管理人员,若属于违反保监会规定任职条件予以任命的,则该任命无效。
6、担任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担任保险公司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或总经理助理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金融工作3年以上或者从事经济工作5年以上。(2)担任保险公司支公司或者营业部经理,从事经济工作3年以上。(3)拟任的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具有保险、金融、经济管理、法律、投资、财会类专业硕士以上学位的,从事经济工作的年限可以适当放宽。(4)在专业领域具有突出才能或作出突出贡献的,可以适当放宽学历或者从业年限要求。
(四)适用范围
1、核准制:中资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
理助理的任职资格须经深圳保监局核准。
2、报告制:外资保险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助
理的任职资格经中国保监会核准后应当向深圳保监局报告;深圳分公司以下分支机构负责人的任职资格审查适用报告制,须在任命后及时向深圳保监局报告。
(五)适用文种
1、核准制:核准制适用请示文种。
2、报告制:报告制适用报告文种。
(六)申报人
1、核准制:中资保险分公司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由总公司提出
申请。
2、报告制:驻深保险分公司负责向深圳保监局报告适用报告制的高级管理人员任免情况。保险机构应当自任命之日起10日内向深圳保监局报告。
(七)申报材料:
1、核准制:(1)拟任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申请;(2)拟
任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申请表(保监会网站下载);(3)拟任高级管理人员身份证、学历证书等有关证书的复印件,有护照的应当同时提供护照复印件;(4)对拟任高级管理人员品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的综合鉴定;(5)中国保监会规定进行离任审计的,提交离任审计报告;(6)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应报送以上材料一式两份)
2、报告制:(1)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报告;(2)任命决定;(3)
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报告表(保监会网站下载);(4)高级管理人员身份证、学历证书等有关证书的复印件。有护照的应当同时提供护照复印件;(应报送以上材料一式两份)
(八)考核
1、核准制:深圳保监局除按照《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任职资格管理规定》所要求的条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外,还要对拟任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测试和任职考察谈话,测试结果和考察谈话表现将作为任职资格审查的重要依据。深圳保监局在受理保险公司任职申请后组织实施笔试,主要考察拟任高级管理人员对重要的保险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掌握情况;笔试合格人员参加深圳保监局组织的任职谈话,主要考察拟任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并对深圳保监局认为重要的问题进行考察和提示。
2、报告制:对于适用报告制的高级管理人员,深圳保监局不定
期举行测试,并在测试前5个工作日公布参加测试人员名单。
二、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法律法规测试
(一)测试形式和内容。深圳保监局建立高级管理人员法律法
规测试题库,随机抽取题目对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闭卷笔试。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09年修订)、《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43号)、《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6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重点测试与保险分公司经营和管理有关的基本内容。
(二)测试成绩管理。测试结果记入高管人员履职情况监管档
案。测试不合格者,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仍不合格的,原则上保险公司应当另行安排拟任人选。
三、监管提示
(一)及时报告任免事项。保险机构应当自下列决定作出之日
起10日内,向深圳保监局报告:
1、对高级管理人员任命和调整职责分工的决定;
2、对高级管理人员免职或者批准其辞职的决定;(跨地区调任高级管理人员的,应当向深圳保监局报告免职,同时报告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去向。)
3、对临时负责人任职或者免职的决定;
4、对高级管理人员撤职或者开除处分的决定;
5、因责令予以撤换的行政处罚,撤换高级管理人员的决定。
(二)及时报告处分处罚事项。高管人员在任职期间犯罪、受到行业纪律处分或者非保险类行政处罚的,保险机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判决、行业纪律处分或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15日内,向深圳保监局报告。
(三)各公司要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深圳保监局将把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与对该公司分支机构设立审批、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相结合,对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的保险机构和相应责任人,将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根据情况暂停受理其分支机构增设、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申请。
(四)拟任高管人员参加测试不得有任何舞弊行为。参考人员不得随意缺考。确有特殊情况的,最迟于测试安排公布后2个工作日内向深圳保监局书面请假。无故缺考者视为测试不合格。参考人员应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对于测试中有作弊行为的,成绩按零分处理。同时,对适用核准制的,所在公司应当撤回该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申请;对适用报告制的,所在公司应当撤销其任命。
(五)本指引涉及的行政许可事项审查期限:深圳保监局自受理
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为确保行政许可工作效率,各公司应当高度重视申报材料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充实,并应提供联系人及电话。
(六)各公司在申报高管类行政许可事项时应同时填报电子文档。中国保监会“保险机构和高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已于2009年4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各公司应按照要求认真填报相关电子文档。详见《关于报送保险机构和高管人员类行政许可申请事项电子化文档的通知》(保监统信[2009]222号)。
第四篇: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办法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办法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办法
董事长年薪收入=基本年薪+绩效年薪+长期绩效年薪
总经理年薪收入=基本年薪+绩效年薪+长期绩效年薪
其他高管人员年薪收入=基本年薪+绩效年薪。
*任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任职期末主营业务收入-任职期初主营业务收入)/任职期初主营业务收入}÷3 ×100%
*考核调节系数=0~5,主要关注董事长、总经理在任职期间,经过努力增长了企业的现实竞争能力和潜在竞争能力,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积极向上显著变化。这其中包括企业知名度、产品品牌、市场开拓力、企业文化、人才培养、研究与开发、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等;考核调节系数由董事会确定。
注:当任期内资产保值增值率为负数,且任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为负数时,企业高管人员无长期绩效收入。
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
第五篇:高级管理人员年薪制管理办法
高级管理人员年薪制管理办法
总 则
第一条 为合理确定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高管人员”)收入水平,充分调动高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责、权、利”准确匹配,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高管人员的年薪制是指以为单位,依据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和高管人员的业绩表现,确定并支付高管人员年薪和年终奖励的一种分配方式。
第三条 实施高管人员年薪制的基本原则。
一、年薪总体水平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工作进展挂钩;
二、年薪既要与高管人员承担的职责和工作的难度相匹配,又要与高管人员的业绩表现相匹配;
三、绩效年薪、年终奖励先考核后兑现。第四条 年薪发放的范围
一、对企业经济效益或者项目推动负有直接职责的人员,如集团各分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等企业高管人员;
二、对集团整体经营绩效负有管理责任的高管人员,如集团副总裁、财务总监等。
第二章 年薪制高管人员薪酬的构成
第五条 年薪制高管人员薪酬由年薪(包含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和年终奖励组成。其中,基本工资按月发放,绩效工资和年终奖励年终考核后发放。
第六条 每个高管人员的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基数在入职时由集团计划发展考核委员会(以下简称“考核委”)根据企业(资产)经营规模、多处行业、经营所在地,高管人员岗位层级、任职资格、个人资历等因素确定,报总裁办公会批准后执行,以后每初在拟定目标责任状时重新调整。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基数各占年薪的60%和40%。
第七条 高管人员绩效工资依据高管人员经营指标考核成绩和管理指标达成情况等分档浮动。高管人员的年终奖励包括经营型企业年薪制高管人员的超额提成计划、房产板块人员的节点奖励计划及总部高管人员的年终奖励计划(奖励办法另定)。
第三章 绩效工资的核定
第九条 高管人员的考核评估是确定高管人员绩效年薪的基础,考核评估的执行者是考核委。
第十条 经营型企业高管绩效工资及年终奖励的核定
一、此类人员的考核分为经营指标考核和管理指标考核;
二、考核委年初根据各单位上经营情况、所在的行业政策环境、所处经营阶段(刚开业、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类型)等因素来确定各项经营指标,具体有营业额、毛利、净利润、资产增加额、净资产收益率等;根据集团管理工作重点和单位实际情况等确定管理指标;两类指标确定后还需要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在集团总裁办公会批准后列入目标责任状。
三、考核委每年初根据审计部门核定的财务数据对高管人员进行上经营指标考核;根据收集的季度考核数据确定高管人员管理指标评分。两项得分相加为高管人员综合考评分。
一)高管人员综合考评分在85分及以上的,绩效工资全额发放; 二)85分以下的,60分以上的,从85分起每降低1分,绩效工资下浮1%.计算公式为: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基数*(100-(85-综合考评分))%;
三)60分以下的取消绩效工资。
四、此类高管人员可获得员的年终奖励:是指对超额完成目标经营成果的高管人员根据超额利润等指标按一定的百分比进行提成。具体方式由考核委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另行制定。
五、各经营单位中除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外的经营班子核心成员(如酒店营销总监、大的经营部门经理等岗位)可比照此方式发放年薪(具体人员、考核指标由企业提出,经总经理审核,报考核委批准)。
第十一条 房产板块企业年薪制高管人员绩效工资的核定:
一、此类人员的考核分为项目推进指标考核分(含项目关键节点计划、项目总体控制计划、项目专项计划、成本控制计划和工程质量指标等组成)和管理指标考核分。项目推进指标在年终考核,管理指标按季度考核,年终取平均值。
二、以房产公司项目推进考核分加管理指标的考核分即为高管人员年综合考评分。
三、高管人员项目综合考评分在85分及以上的绩效工资全额发放,85分以下60分以上的,从85分起每降低1分,绩效工资下浮1%,计算公式为: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基数*(100-(85-综合考评分))%;60分以下的取消绩效工资。
四、此类高管人员可获得节点奖励计划:对如期或提前完成项目进度安排的房地产板块高管人员进行物质激励。具体方式由考核委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无具体经营任务,仅担负管理任务的高管人员(如集团总裁、副总裁、总监、总会计师等)绩效工资和年终奖励的核定:
一、此类人员的考核分由两部分组成,即各实体经营单位经营指标加权考核分(以下简称加权考核分)和个人工作计划达成考核分。
二、上加权考核分等于各实体单位经营指标考核得分乘以各单位权重系数,权重由考核委根据各单位经营规模、实际经营状况等因素确定。
三、因此类高管人员主要担负的是管理职责,考核委每季度根据个人工作计划达成情况,对照平时收集的绩效数据对其进行工作计划达成情况考核评分,考核得分取季度分的平均值。工作计划考核不及格的,不管各单位加权考核如何,取消绩效工资。
四、加权考核分和计划达成考核分相加为此类高管人员综合考评分。一)85分及以上的,绩效工资足额发放;
二)85分以下的,60分以上的,从85分起每降低1分,绩效工资下浮1%。计算公式为: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基数*(100-(85-综合考评分))%;
三)60分以下的取消绩效工资。
五、此类高管人员可获得的年终奖励如下:如集团各实体经营单位综合评分均在85分以上,高级管理人员个人综合考评分也在85分以上的,可获此奖励。具体奖励方式由考核委根据另行制定(如不另行制定计划,则参照当年集团总部普通员工年终奖励发放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 为保证考核的公正、公平、合理性,考核委在合理确定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应兼顾内外部影响因素,在影响因素发生时对任务指标进行修订,或在进行年终考核时,对遭到客观原因影响而使经营严重影响的单位实行特殊调节。
第四章 年薪的异常调整
第十四条 年薪制高管人员出现《绩效考核管理规定》所列生产经营安全事故之一或《员工廉洁自律管理规定》、《员工奖惩条例》等企业规章制度所列违纪违规行为的:获警告处分,当期综合考评分扣5分;获记过处分,当期综合考评分扣10分;或记大过或以上处分的,当期综合考评分为0分。
第十五条 在对年薪制高管人员进行离任审计时,如发现高管人员在任期内的业绩与实际有出入的或有违纪违法行为的,考核部门应对其已获得的年薪数额进行调整,超出应得部分的收入,从其缓发的年薪收入中扣除。
第十六条 高管人员任期未满离职的(不包括在集团内部调职,如出现调职,由考核委商定发放数额报总裁办公会批准后执行),其绩效工资和年终奖励不予兑现。
第十七条 对实行年薪制的管理人员应加强事中监督和预警措施。考核委应随时了解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当发现企业经营不善时,应及时向集团总裁办公会发出警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五章 年薪的支付
第十八条 实行绩效工资收入部分延期支付办法。年薪制管理人员当年绩效工资和年终奖励收入的50%在考核结束后支付,余额随次年6月的工资一起支付。
第十九条高管人员的年薪为税前收入,管理人员在取得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年终奖励后,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由发放年薪的企业代扣代缴。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对不实行年薪制的企业高管人员的工资仍继续严格执行集团公司《薪酬管理条例》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集团考核委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