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引发的思考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引发的思考
在个别地方,村干部的贪污贿赂腐败已成为农民群众反映的热点、关注的焦点,它不仅直接损害了基层干部形象,而且给国家和集体以及人民群众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解决好农村干部的反腐败问题,对维护国家政治经济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干部腐败现象的种种表现
农村干部的腐败不同于高层和机关领导干部,这是由基层的性质和特点而决定的。他们利用私权大肆贪污受贿几十万、上百万的可能性很小,但更多地表现为在任时不考虑如何带领群众致富,只盘算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捞点好处,向群众吃喝拿要,假公济私,贪占便宜等,这在表面上看,更多的是农村干部自身的狭隘意识,或是一种毛病,但不管是“小鼓捣”占点“小便宜”,还是“大收拾”贪污受贿,从根本上讲都是腐败“惹的祸”,可以说是形式多样。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个别农村干部政治素质低,为官动机不纯,为利所动。这些人担任村干部有的是为了光宗耀祖;有的是图个吃喝;有的是为了“盖几间房”;有的则更加直接,就是“为了能多捞几个钱”……有的甚至认为,村集体的财物就是我的财物,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想怎么拿就怎么拿。因而这些人担任村干部之后,常在河边走,故意弄湿鞋。愈演愈烈的吃喝风为“村官”损公肥私创造了便利,一些村干部将其视为正常的财务支出科目,没有控制。个别人认为当上村干部就有权,“有权不使过期作废”,所以上任捞一把,捞完就走人。换届时,新老班子相互攻击,矛盾不断,谁在台上拆谁的台。有些村干部一旦上台,吃喝贪占,虚报冒领,假公济私,中饱私囊,无所不能。有些急功近利,加重农民负担。也有个别“村官”心术不正,对上奉承拍马以博取领导信任,对下则借助地方流氓恶势力为其撑腰,造成群众极大反感。近年来,农村公款吃喝、以权谋私现象呈上升趋势,有的甚至公款旅游,引起农民群众强烈不满,村民集体上访案件不断增加,给党和政府的工作增添了很大的负担。
文化素质低,思想教育跟不上,法律知识严重匮乏。在违法犯罪的村干部中,多数仅为中小学文化,有的甚至还有严重的前科劣迹,这是对村干部的管理任用把关不严造成的严重后果。突出表现在挪用公款、挪用特定款物、滥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等方面。有些农村干部特权思想严重,作风不民主,骄横跋扈,大搞“一言堂”,有的村干部一身数职,同时兼任村办厂厂长等职务的人不在少数。有的甚至大权独揽,毫无民主作风可言。
村务不够公开,或故意不公开。有的村级管理暗箱操作,缺乏民主,透明度不够。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委会应当定期将村务公开,其中包括村的财务收支情况、宅基地审批事项等。但实际上,有的“村官”为谋取私利方便,不想让群众了解村务、政务和财务;有的“村官”思想上害怕群众知道多了不利于工作,应该让群众明白的事情却暗箱操作。有些虽然也公开了,但公开的往往是不重要的东西,以应付上级检查,真正、实质的东西并未去公开。
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村官”之间缺少必要的监督制约。近几年来村级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上去了,但在财务管理上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帐目设臵不规范,财务审批不严格,村干部权力过于集中,所有支出全凭一人说了算,白条、自批自支现象在村级财务管理中较为常见,为诱发贪污腐败提供了方便。
权力过分集中,缺乏约束。在基层农村,大权仍集中在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等个别人或少数人手中,因此,行贿者便将目标盯住了大权在握的主要“村官”,有权力的地方就会滋生腐败,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这批能拍板定音的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一旦经受不住诱惑,便会陷入金钱的泥潭,沦为人民的罪人。甚至有的集党、政、企大权于一身,大小事情由其说了算,权力的过度集中使他们作案时有恃无恐。
宗族派性争斗,引发矛盾冲突。有的村,宗族矛盾由来已久,在人事问题上表现更为突出,这种矛盾在换届选举中往往激化,引发冲突。为争夺村主任大权,不同姓氏派别相互告状,明争暗斗,选举时拉帮结派破坏选举,掌权后厚此薄彼。有的村会计、出纳员与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有着特殊裙带关系,他们相互串通,对腐败违纪现象守口如瓶。书记、主任、会计由一人兼任容易产生腐败,由同一个家族中的人担任也会导致集体腐败。“家族村官”容易抱成团,从而形成“村官家族”,这样更会让老百姓敢怒不敢言。
二、造成农村干部腐败的根本原因
导致“村官”产生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村官”个人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从现象分析,主要是由于部分村干部存在着以下几种心理:
“拿点用点没有啥”的法盲心理。极少数人法制观念极为淡薄,不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哪些行为是犯罪。认为自己掌管钱财,拿点用点没有啥,以致触犯了刑律。
“咋会恁巧抓住我”的侥幸心理。农村基层干部,与一般群众相比具有较高的文化和智力水平,并熟知本职工作范围内的情况,深知村里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中的漏洞,有的甚至具有较高的反侦查伎俩。“咋会恁巧就抓住我”,使一些人产生了极强的侥幸心理,而这种侥幸心理又增强了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自信和勇气,使犯罪有恃无恐。有的认为自己多次贪赃枉法,皆能逍遥法外,便觉得伸手被捉的机会很小,从而胆子越来越大。
“别人能动我也动”的仿效心理。有的人见别人当村官能大把大把地捞钱,自己为何就不能捞?在这种欲望的刺激下,有许多“窝案”、“串案”及前“腐”后继现象的发生就不难理解了,这就是仿效心理在作祟。
“出力最多应拿点”的补偿心理。一些村干部,觉得这些年为村里出了不少力,争取了不少资金,上了不少项目,总之是做了不少贡献。奖状虽不少拿,荣誉也不少得,但实惠不多,实在吃亏,便以自己为村里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以功自居,伸出贪婪之手寻求补偿。
习惯养成的定势心理。有的基层干部的贪污行为已经成了一种恶习,哪一天不往家里拿点东西,就觉得浑身不自在;有机会贪而没贪,就觉得好象自己丢了东西一样。这样的人关键是形成了一种腐败的习惯性思维定势。
攀比导致的失衡心理。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按劳分配的原则不可能完全得以体现。一些个体、私营企业、承包租赁者的高收入、高消费生活方式与农村基层干部微薄的收入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对一些基层干部无疑起到了强烈的刺激作用。为了尽快“脱贫”,解除生活“窘迫”,少数人便萌生了“你有钱,我有权,以权换钱不为过”的心理,从而在一定条件下,采取贪污、侵占等犯罪手段去攫取国家和集体财产。
消极落后的从众心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和“有权不用是草包”等消极心理,毒化了少数人的灵魂,使他们放弃了自己原有的信念和选举时的信誓旦旦,信奉了社会上流行的消极心理。这种消极的心理,支配着他们发挥着权力的递延作用,把权力商品化,把市场经济中奉行的等价交换原则引入村务活动和管理中,大肆贪污和侵占集体财产。
“夜郎自大”的自负心理。有的人认为自己业务熟练,手段高明,在账目上做手脚,技术高明,能做得天衣无缝、滴水不漏、没有破绽。有的人在犯罪前深思熟虑,留有后路,自认为作案手段狡猾、隐蔽,与同案人订立了攻守同盟,有些案件甚至未留任何字据,且无第三者参与,使犯罪嫌疑人产生了“不可能被查处”的自负心理。
“善于钻空”的投机心理。趁国家政策尚不完善之机打擦边球、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大肆贪污受贿。有的人怕政策多变,时过境迁,“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便抓住时机往回捞。
“法不治众”的愚昧心理。有些人认为,你拿我拿大家拿,你分我分大家分,腐败成员觉得大家彼此彼此,法不治众,即使法能治众,自己也是小巫见大巫,心理上平衡。
纵观这几种心理,归结为一个字,就是“贪”。贪如火,不治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贪欲是万恶之源。纪检、政法部门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应加大预防腐败的力度,对村干部防腐抗变要常抓不懈,形成一整套机制。只有使人们抑制住自己的不良心理和欲望,才能从根本上筑起预防腐败的长城。
三、防止村干部腐败的途径
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主要包括文化素质的教育、权力观的教育和法治教育,增强村干部自身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包括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前述所有的管理体制改革、权力制约等措施都是对职务犯罪的外部因素进行控制。要真正遏制“村官”职务犯罪,还必须加强对“村官”的教育,消除其犯罪的内因。要经常对他们进行党的路线、政策的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的普及,不断提高其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让其明白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权力应服务于人民。
要进一步加强村干部的任用和管理。“金库银库,不如选个好支部。”在农村基层,支部书记被誉为“群众的主心骨,党员的排头兵,致富的领头人”。随着农民眼界的日益开阔,其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村官”,除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修养,还要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村干部行使着国家干部同样的权利,而且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与人民群众接触最直接。只有用好、管好、教育好村干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才会有保障。要不断壮大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将文化程度高、政治素质好、年富力强的农民及时吸收进党内来。要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广大农村党员,破除支部选举中的宗族观念,通过选举,将那些有能力、有水平、素质高的党员充实到支部之中。
要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杜绝白条子、假票子、堆账等现象,实行收支两条线,真正做到村务公开。支部书记、村主任、会计、出纳等人要认真履行财务手续和执行财务制度,改变目前部分村财务管理的混乱局面,堵塞漏洞。
要建立严格的农村工作监督机制。政府要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的监督管理,完善农村财务管理机制,加大村务公开的力度,提高村民参与、监督村务的能力,以良好的机制制约和监督村干部权力的行使。要加强村级监督,在党内要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杜绝暗箱操作;在村内,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真正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到实处。要坚持政务、村务公开,扩大群众监督,充分发挥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理财小组的作用。各级纪检、人事部门要定期对村干部进行执法执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财政、审计部门也要适时对村级财务状况实施审查、监督,防患于未然。
要进一步深化村务管理体制改革,对村务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分开的管理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在农村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进行村务管理的改革。村内重大事务由村民委员会决策,可以将村委主任排除在决策圈之外;决策后的事务由村委主任负责组织人力物力去实施,参与决策的成员原则上不能参与村务的执行;以村支部书记为首的村党支部负责对村务进行监督,为体现党的“三个代表”精神,由村党支部收集整理村务(包括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向村民汇报。如果党支部没能及时汇报,可由乡镇党委直接追究党支部书记的失职责任。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同时可以防止“村官”利用职权谋私利,更大的意义是可以更进一步密切党同基层群众的关系。
要进一步完善基层“村官”的选拔任用制度。基层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实基础,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得以开展的最广阔的天空,选好干部,用好干部,乃是重中之重。我们应在农村建立起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一要把好选举关。我国自推行“村官”、“自选”制度以来,很多地方发生了贿选、逼选等严重破坏选举的事件。那些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选的人,他们心里面能想到为村民服务吗?他们所想的只能是在当选后充分实践其自我投入产出的经济学。要让人民群众来取舍干部、评价干部,从而改善部分村级干部长期以来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对下级负责的心理和状况。因此,一定要把好选举关,保证选民真正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选举权。二要通过立法形式,在法律上对“村官”中主要负责人的任期作出一定的限制,以避免长时间在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在政策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农村干部队伍,以改变目前农村干部年龄渐趋老龄化、学历偏低、地域化及其他难以适应新形势的现状,以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四是“村官”的报酬要规范。拿得太多,群众有意见,太低则影响干部的积极性。可以根据该村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工作任务、工作实绩挂钩。村与村之间不必整齐划一,可以有差别。
二0一0年十二月八日
第二篇:关于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思考
关于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思考
柿庄镇 常志峰
在第八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山西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和市、县的有关要求,在加强领导,发扬民主,依法办事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下面我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谈几点意见:
1、加强组织指导,落实工作责任。
党委、政府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有关要求,切实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作为当前农村的头等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机构,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乡镇都应派出工作指导组,乡镇党委对每个选举村都要派人指导。要认真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乡镇党委、政府要负起主体责任,要切实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亲自抓,负总责,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要直接抓,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真正做到精力到位、措施到位、领导到位。村党组织要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要建立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责任追究制,对思想不重视、力量不到位、措施不落实,造成不良影响、产生严重后果的有关责任人,要追究法律责任,依法严肃处理。
2、严格选人标准,选好配强两委班子。
推选什么样的人当村干部,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对候选人的条件一定要严格把关,要引导党员和群众切实把能够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坚定,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能够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乐于奉献,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能够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具有较强组织能力;能够廉洁自律,遵纪守法,公道办事,受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特别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对多数群众不同意、整体素质差的党员,不能提名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候选人;对一时无合适党支部书记人选的村,上级党组织要及时选派得力的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帮助开展工作。
3、加强宣传和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工具,广泛宣传这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目的要求、程序方法、法律法规、选人标准和典型经验,让广大村民了解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法律法规的主要精神,掌握选举的方法、步骤,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要引导党员群众顾大体,识大局,不感情用事,不随波逐流,不违法违规,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选择自己的当家人。县、乡、村三级一定要抓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业务骨干和工作人员的培训,保证所有直接参与选举工作和直接指导选举工作的人员在选举之前全面受训一次,使他们熟 2 悉和掌握选举工作政策法规、操作规程,切实提高他们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能力水平。
4、要依法按章办事,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村党组织换届选举要严格执行《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全面实行“两推一选”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两推一选”程序和做法,不断提高候选人的群众公认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借鉴村委会“海推直选”的经验,积极探索直接选举党支部书记及成员的工作,为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积累经验。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直接、差额、无记名投票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切实做到法定的程序不能变,规定的步骤不能少,让选民依法自主选择当家人。
5、要把握好重点环节,依法规范操作程序。
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重点要把握好六个关键环节,即:村民选举委员会的推选关、村民代表的推选关、选举办法制定关、选民登记关、候选人提名关和介绍工作以及投票选举组织关。对这六个关键环节,要按照上级要求,逐一认真把握,依法规范操作程序。特别是要突出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是把握好村民代表的推选关。村民代表对村级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村级重大问题的决策要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民代表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对新产生的村民代表的 3 培训和引导。二是把握好村选举办法的制定关。村换届选举工作的灵魂,事关选举工作成败。各乡镇选举工作指导组要花大力气、精心指导村选委会在遵循法律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村选举办法。在选举办法中,要明确规定新一届村民委员会职数、选民资格、村民委员会候选人任职条件、候选人产生办法、投票选举的方式和程序、监票人计票人产生办法、选举效力、选举纪律等内容。选举办法,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及时向村民公布,并报乡镇选举工作指导机构备案。三是把握好投票选举的组织关。这是换届选举的最重要的环节,要围绕这一中心环节,务必制定严密细致的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投票行为。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要严格限制使用流动票箱,尽量少设或不设流动票箱,或者改为多设分会场,非设不可的,一定要严格管理;要严格规范委托投票,所有需要委托投票的,都必须事先向村民选举委员会申请登记,得到审核确认,并张榜公示后没有异议的,才可以行使委托权;要严格管理秘密写票处,尽可能实行“一人一票一室”制度,创造秘密写票条件,确保选民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独立行使选举权。
6、要统筹兼顾,加强分类指导。
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复杂多样。从工作情况来看,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铺开前,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村进行认真试点,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取得工作经验,指导推动面上工作;要组 4 织力量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情况,对每个村的两委班子情况、每个村干部的情况和党员的群众认可度要准确掌握,对村风民风和人选情况要及时掌握,制定一村一策;要在全面掌握面上情况的基础上,通盘考虑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工作方案和计划,分类进行指导。
7、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工作合力。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要求高,情况复杂,政策性、法规性强,因此,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积极配合,齐抓共管。组织、民政部门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牵头组织的责任,及时协调,经常通气;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违纪党员干部的处置力度;宣传部门对这次村级换届选举的宣传工作要制订出具体的方案,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正面宣传引导;农业部门和村级财务主管部门,要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前,对群众反映问题比较多的村进行审计;信访部门要热心接待党员、群众的来信来访,及时协调解决反映的问题;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切实承担起法律赋予的保障职责,维护村级换届选举期间农村社会的稳定。要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身份特殊、群众基础好、处事比较超脱的特点,组织农村工作指导员协助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摸底调查、宣传引导、人选考察、资格审查、矛盾化解、程序把关等方面工作。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
8、严肃纪律,倡导正气。
要严格按章依法办事,严肃换届选举纪律,绝不允许任何人搞派性活动和非组织活动,禁止任何人在换届选举期间赠送礼品和从事影响换届选举的活动,严禁贿选,严禁拉票。对宗族、宗派、宗教和各种非组织活动干扰、妨碍换届选举工作的,要理直气壮地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对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砸毁票箱、冲击选举会场等行为,破坏、妨碍换届选举工作的,要依法坚决打击。对于情节轻微的,由乡镇政府和县级民政部门予以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9、立足长效机制,做好换届后续工作。
要认真做好离任、落选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愉快地接受党员群众的选择,支持新一届班子开展工作。乡镇党委、政府要帮助、监督新老班子及时做好公章、帐册、档案等移交工作;指导帮助村里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指导帮助新班子立足本村实际,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好发展规划。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后,县、乡两级要有计划地组织村干部上岗培训。
10、要出台政策措施,规范完善选举办法。
建议将换届选举中发现的问题以及组织法和选举办法不完善的地方,进行归纳梳理,逐级上报,督促省人大对村委会组 6 织法实施办法和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进行修改。延长村民委员会任职年限,力求任职期限为5年,与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任职期限同步。
11、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村问题。对“重点”、“难点”村,采取“一村一策”的办法,逐一提出方案,一个一个解决。该重新选举的重新选举,该认定的给予认定,政府要督促有关部门,尽快落实政策。如果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对群众有个交代,而不能上推下卸,敷衍了事,更不能简单地采取强制措施,人为激化矛盾。如果群众不理解或提出无理要求,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对条件不成熟的暂时无法选举换届的村,上级不宜提出换届率达到100%的硬指标要求。
第三篇:新形势下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思考
三年一届村级换届选举即将在全市各地举行。村级换届包括村集体组织(村委)和村党组织(村党委或党总支或党支部)的换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件大事,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笔者根据在杭州市梅城镇担任农村指导员工作的经历,结合梅城镇农村换届选举工作实际,分析新形势下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的新难点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进而对全市的村级组织换届提出相关对策及措施。
一、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杭州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深化,农村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显现,也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带来了更多新挑战。文章通过分析,认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可能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村组织管理职能模糊,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过程中,村委班子在竞选中,拥有较高的民意基础,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权威性产生冲击。目前,村级组织中,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村委会管理村级事务不规范,党组织与村委会关系没理顺,部分干部群众中对于“以党组织为核心”和“村民自治”两者之间关系存在模糊认识等问题,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村两委之间的矛盾冲突,使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面临挑战。如双签、村务监督等,村书记的核心作用难以发挥。
第二,农村政治资源有垄断倾向,家族化特性突出。农村往往是族群集居,同姓族群、亲戚连带意识较为浓厚,往往宗族势力大的,在任何事务上都会有优先话语权。再加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壮年等素质较高的人群大部分都已进城务工,造成村级党员和村干部后续乏人。如梅城镇洋尾片4个行政村在近两届的换届选举中,连选连任者达到18人,占现有两委人数的69.2%。政治资源被少数人垄断,村班子有家族化、宗族化的倾向。
第三,本位主义明显,干扰选民民主意识。梅城镇实行“大村”概念,村级规模进行了调整。通过合并,全镇建制村减少了近一半。合并村中各自然村相对比较分散,且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有些自然村到中心村有十几里,给选举工作的宣传落实带来难度。一些选民的“原村本位主义”思想明显,干扰选民表达民主意识,阻碍选举进程。
第四,利益驱动,使得村干部竞争更趋激烈。目前,村集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政府对“三农”的支持逐年增加;同时还有土地开发、征地拆迁等工作;另外村主要领导的工资由财政承担,村两委干部的工资待遇有了较大提高。由于村干部的权力越来越大,待遇也有了提高和保障,因此,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竞选参与面和激烈程度都将有所增加。
第五,各种势力,有可能干扰正常换届工作。从调查摸底和历届选举来看,可能会出现黑恶势力干预;非法党派散布不法言论;老板势力贿赂选票;以及原村干部之间矛盾在换届选举时显现等现象,可能会影响村级换届工作。
二、新形势下村级换届选举工作面临的挑战
第一,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村级情况比以前表现出更复杂,大部分村都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土地征用后的遗留问题、拆迁征地的政策兑现问题、农村住房改造和宅基地整理的政策落实问题、集体资产有效管理和使用问题等等。部分村干部在上届选举时向村民作出的承诺事项,在任期内因种种原因无法兑现,加大群众对立情绪,导致群众对村两委产生不满,有些矛盾会在村级换届选举中凸显出来。
第二,村干部的职责发生变化。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大力帮扶农村,每年下拨项目资金较多,村集体拥有更多资金,使村干部在项目承包、资金调控等方面拥有较大的权力。另外近几年从农村村干部中直接招考公务员,换届中当选村干部无疑拿到了含金量很高的“准考证”,为进入公务员队伍提供了一条便捷通道。而在农业税征收的取消、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正常化、大量本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原因减轻了村干部管理工作的难度。第三,选举组织工作难度加大。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的流动不断加快,尤其是本镇边远山村人口向城乡转移,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壮年大量离乡外出寻求发展,给选举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如对认定选民资格、确保参选率特别是确保村党组织换届选举的参选率等,增加了难度。另外,各村在选举安排上,普遍采取发放误工补助的方式鼓励选民参加投票,也造成了选举成本的大幅度增加。
三、做好新一轮村级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的建议 第一,统一思想,加强对村级换届工作的领导。做好村级民主选举工作,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是提高各级党组织民主执政能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根据村级民主选举工作要求,镇党委要成立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制,确保每个村有一名镇领导联系,有一名联村指导员协助工作。镇纪委、派出所、民政、农办等职能部门加强协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第二,注重引导,扩大对村级换届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村民小组长会相结合的形式,大力宣传村级两委换届选举的目的意义、法律法规和程序方法等真正让群众明白、积极参与,引导群众正确对待选举,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把那些“双带”能力强,有真才实学,真心实意为民办事的人选进班子。
第三,化解矛盾,打好村级换届工作的基础。督促村两委对三年规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查,确保换届前逐一落实。做好村两委干部届末考核和履职情况的测评。同时要处理好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新产生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进行细致排查,逐条梳理,认真分析矛盾产生的根源和症结,积极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对矛盾较为突出、宗族派性明显的村,要摸清各派的底子,找准关键人物,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说服教育,使他们摒弃狭隘的思想观念。镇党委除了要及时化解矛盾外,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调整村级班子或主要负责人,充实班子力量,为村级换届选举打好基础。
第四,优化职位,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村两委干部选拔通过“民主选举和镇党委聘任”相结合的方式任用干部,对采用非法或不正当手段选上的干部,及明显不符合干部任职条件的人员不予聘任。探索实行主任书记“一肩挑”,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实现新农村跨越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减少村两委的岗位编制,推进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有利于促进村两委干部凝心聚力干工作,有利于提高效率、节省开支、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促进干群关系。第五,重视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和落选村干部的关怀。以杭州市开展“村村都有好青年”评选活动为契机,重点培养选拔种养殖大户、双带能手、大学生村官等,通过自荐报名、现场演讲方式评选好青年,作为村级后备干部的重点培养对象。做好对落选村干部的关怀:一是要教育他们正确对待选举结果,支持新班子工作;二是对一些年龄较大、工作时间较长的落选村干部,可适当考虑一定的经济补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对一些思想作风硬,有一定工作能力而又落选的村干部,可根据各自的情况,把他们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去发挥作用,如担任护林员、村务监督员等工作。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是当前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梅城镇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将面临的问题进行思考,并积极查找对策,全力保障杭州市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篇:新形势下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思考
三年一届村级换届选举即将在全市各地举行。村级换届包括村集体组织(村委)和村党组织(村党委或党总支或党支部)的换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件大事,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笔者根据在杭州市梅城镇担任农村指导员工作的经历,结合梅城镇农村换届选举工作实际,分析新形势下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的新难
点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进而对全市的村级组织换届提出相关对策及措施。
一、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杭州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深化,农村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显现,也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带来了更多新挑战。文章通过分析,认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可能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村组织管理职能模糊,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过程中,村委班子在竞选中,拥有较高的民意基础,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权威性产生冲击。目前,村级组织中,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村委会管理村级事务不规范,党组织与村委会关系没理顺,部分干部群众中对于“以党组织为核心”和“村民自治”两者之间关系存在模糊认识等问题,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村两委之间的矛盾冲突,使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面临挑战。如双签、村务监督等,村书记的核心作用难以发挥。
第二,农村政治资源有垄断倾向,家族化特性突出。农村往往是族群集居,同姓族群、亲戚连带意识较为浓厚,往往宗族势力大的,在任何事务上都会有优先话语权。再加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壮年等素质较高的人群大部分都已进城务工,造成村级党员和村干部后续乏人。如梅城镇洋尾片4个行政村在近两届的换届选举中,连选连任者达到18人,占现有两委人数的69.2%。政治资源被少数人垄断,村班子有家族化、宗族化的倾向。
第三,本位主义明显,干扰选民民主意识。梅城镇实行“大村”概念,村级规模进行了调整。通过合并,全镇建制村减少了近一半。合并村中各自然村相对比较分散,且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有些自然村到中心村有十几里,给选举工作的宣传落实带来难度。一些选民的“原村本位主义”思想明显,干扰选民表达民主意识,阻碍选举进程。
第四,利益驱动,使得村干部竞争更趋激烈。目前,村集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政府对“三农”的支持逐年增加;同时还有土地开发、征地拆迁等工作;另外村主要领导的工资由财政承担,村两委干部的工资待遇有了较大提高。由于村干部的权力越来越大,待遇也有了提高和保障,因此,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竞选参与面和激烈程度都将有所增加。
第五,各种势力,有可能干扰正常换届工作。从调查摸底和历届选举来看,可能会出现黑恶势力干预;非法党派散布不法言论;老板势力贿赂选票;以及原村干部之间矛盾在换届选举时显现等现象,可能会影响村级换届工作。
二、新形势下村级换届选举工作面临的挑战
第一,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村级情况比以前表现出更复杂,大部分村都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土地征用后的遗留问题、拆迁征地的政策兑现问题、农村住房改造和宅基地整理的政策落实问题、集体资产有效管理和使用问题等等。部分村干部在上届选举时向村民作出的承诺事项,在任期内因种种原因无法兑现,加大群众对立情绪,导致群众对村两委产生不满,有些矛盾会在村级换届选举中凸显出来。
第二,村干部的职责发生变化。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大力帮扶农村,每年下拨项目资金较多,村集体拥有更多资金,使村干部在项目承包、资金调控等方面拥有较大的权力。另外近几年从农村村干部中直接招考公务员,换届中当选村干部无疑拿到了含金量很高的“准考证”,为进入公务员队伍提供了一条便捷通道。而在农业税征收的取消、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正常化、大量本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原因减轻了村干部管理工作的难度。
第三,选举组织工作难度加大。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的流动不断加快,尤其是本镇边远山村人口向城乡转移,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壮年大量离乡外出寻求发展,给选举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如对认定选民资格、确保参选率特别是确保村党组织换届选举的参选率等,增加了难度。另外,各村在选举安排上,普遍采取发放误工补助的方式鼓励选民参加投票,也造成了选举成本的大幅度增加。
三、做好新一轮村级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的建议
第一,统一思想,加强对村级换届工作的领导。做好村级民主选举工作,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是提高各级党组织民主执政能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根据村级民主选举工作要求,镇党委要成立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制,确保每个村有一名镇领导联系,有一名联村指导员协助
第五篇:从啃老族现象中引发的思考
从啃老族现象中引发的思考
1230190088 赵梦月
人们给啃老族这样画了一张像: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才没有,四肢简单,五马乱跑,六亲不亲,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座不动,十分无用,生理上成人,而心理上仍未断奶。
有人说啃老族是对教育的报复,何其深刻!啃老族的家庭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 第一,缺失了独立性的培养。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备的心理品质。幼教专家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独立性,包括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重点培养自理生活能力。独立性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现在的啃老族绝大部分是最初的几代独生子女,他们从一生来就成为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庭围绕着他们转,父母长辈的一切都服从于他们,对他们倍加溺爱和呵护,什么事都不让孩子操心,什么事都不用孩子管,总认为只要孩子能快乐成长,家长干什么都行。而且,大多数父母在对子女的抚养过程中,只重视和关注子女身体衣着是否避寒保暖,生理是否健康等,而往往忽视孩子在精神上是否独立、人格是否成熟的。
这样的家庭教育,使孩子自小衣食无忧,未受过任何委屈,习惯了一切由父母包办,长大成人后无法从精神上断奶、经济上难以独立,对父母依赖至极。甚至心安理得认为父母挣的钱我来花,吃老人的、用老人的天经地义,做父母的就应该俯首甘为子女牛。
我们知道李嘉诚是亿万富翁,他的儿子去国外留学都是自筹学费。美国的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从小家教很严,靠给父亲做雇工挣零花钱。
做一个明智的父母,就是让孩子从小学会自立。这个生存法则连狮子和狐狸都知道,狐狸幼小的时候被其妈妈赶出巢,狮子幼小的时候也被妈妈逼着去捕捉食物。为什么我们总是把孩子护在身边,不敢放手呢?对于儿童来说,使他性格形成的生活环境首先是他的家庭。第二,缺少抗挫折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之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生怕孩子吃苦,更别提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了。在过分优越的环境中,孩子的生存能力也越来越弱化。现在的啃老族就是活生生的明证。从现在啃老族中的部分人看来,他们承受不了找工作中的挫折,一遇到失败,就不愿在尝试了。
第三,缺失了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
家庭本应成为子女的第一大课堂,子女的勤劳、孝顺和责任感都应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向他们传输的。而中国最初的几代独生子女,也正是啃老族的主要组成人员,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上中期的这些年轻人,从小在捧着、抱着、举着、背着、顶着五着下成长起来,养成了事事由家长做、处处有家长呵护,任性、不能完全独立、缺乏责任感的性格。啃老族中,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从小到大习惯啃父母,也有相当一部分父母主动让孩子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