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现代文化市场发展调研报告(2014.8.10)分析

时间:2019-05-14 03:5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威市现代文化市场发展调研报告(2014.8.10)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威市现代文化市场发展调研报告(2014.8.10)分析》。

第一篇:武威市现代文化市场发展调研报告(2014.8.10)分析

武威市现代文化市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武威市紧紧抓住中央、省上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等政策机遇,以文化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文化产业各项指标快速增长,截止2013年年底,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2亿元,增速40.83%,占GDP的比重为1.23%,文化法人单位377家,从业人员9820人。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文化旅游、出版印刷为龙头,文化娱乐业、艺术表演业、音像业、网络文化业、文物复仿制业、艺术培训业、动漫游戏9个产业体系。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文化产业投入保障机制,不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严格落实中央、省上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支持甘肃社会经济发展、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现文化产业倍增、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立足武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资源丰厚、区位明显的优势,制定出台了《中共武威市委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特色文化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武威市 1

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若干规定》、《金融支持武威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成立了文化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设立了文化产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为推进全市文化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同时,积极争取甘肃省文化产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推荐申报甘肃省文化产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3年全市共争取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25万元,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145万元。

(二)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真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对符合国家重点支持方向的文化项目给予银行贷款支持。自2013年以来,我市天祝县滨河森林公园、民勤县红崖山水库现代森林公园、福利包装纸箱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0万只纸箱2000万只纸盒生产线、华文印刷公司柔性版彩印包装生产线、甘肃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2000吨特色沙生植物提取深加工生产线、古浪县利川文化传媒产业园、民勤晨光书城扩建、民勤县方正广告装饰有限公司沙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民勤金环舞蹈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等9个文化项目获得银行贷款11000万元,有力地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坚持规划先行,谋划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结合我市文化发展实际,在充分吸纳中央、省上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 2

业繁荣发展有关政策的前提下,制定印发了《武威市“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大力推进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规划思路,重点对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业、文物复仿制业、文化娱乐业、艺术表演业、网络文化业、印刷业、动漫文娱业、体育现代服务业等行业进行了规划。同时,按照《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关于文化建设的要求,对全市特别是核心区文化项目进行了认真梳理,分解细化了工作任务,提出核心区重点建设以天马文化产业园为龙头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扶持文化企业以连锁方式加强农村文化网点建设,鼓励投资者在核心区乡镇(村组)新办文化大院、电子阅览、广告创意、动漫等文化产业。2013年,我市紧紧抓住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参考兄弟市州经验做法,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武威项目区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了“一核”、“两轴”、“四区”、“七园”,规划建设“十三板块”的建设思路,确定到2020年,文化产业占全市GDP的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共规划储备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武威项目区项目259个,总投资581.7亿元,其中天马文化产业园、天梯山文化旅游区、民勤沙井文化产业基地、古浪千乡万才动漫基地、天祝三峡森林公园文化旅游基地等5个项目被定为全市战略性文化产业项目。

(四)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助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把 3

文化产业招商引资纳入全市大盘子中,成立了市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动员全市各方力量,通过兰洽会、第八届深圳文博会、甘肃省文博会等会展活动,采取以会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和项目洽谈,引进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集团来武投资文化产业。天马文化产业园摩天轮主题公园、武威宝林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彩印包装生产线、武威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暨荣华颐养园、莫高国际生态酒堡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建设项目先后签约落地。仅2014年上半年,全市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6个,合同金额58.6亿元,其中:新丝绸之路文化小镇、天祝县华锐民族文化风情一条街、天祝县松山民族文化市场、民勤县清泉湖公园、凉州区渔樵山庄等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投资2.5亿元的天马文化产业园摩天轮主题公园完成了摩天轮单体项目建设并于今年5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此外,投资3亿元的武威雷台文化产业园和投资1500万元的武威创意文化产业园已完成设计方案,正在办理项目建设前期手续。

(五)培育发展骨干文化企业,不断提升武威文化的综合实力。认真挖掘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在2013年8家文化参与公司进入全省100家骨干文化企业1家进入甘肃省民营文化企业30强的基础上,推荐上报武威市福利包装纸箱有限责任公司、武威市澳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武威市华文印刷有限责 4

任公司、天祝县民族风情度假有限责任公司、武威宝林包装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利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武威清泉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争取全省文化企业30强和民营文化企业10强。通过国家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向国家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特色文化产业项目6个,经争取,我市苏日梅朵原生态藏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进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库。

(六)改革文化审批事项,简化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办事手续。依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行政审批项目取消调整的文件要求,对市文广局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逐一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排查清理。全部取消了行政收费事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项,下放行政许可事项2项,由行政许可事项转为便为服务事项6项。并按照减要件、减程序、减时间的要求,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的流程进行了再造,健全完善了服务指南和工作流程,对所有审批事项的的前置条件进行了清理和简化,取消了无法律依据的前置条件和申请材料;对承诺时限进行了压缩,从原来的60、30、20个工作日分别压缩为20、15和5个工作日,有些直接压缩为即办件。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对审批事项、审批依据、申报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联系方式等进行公开,阳光操作,热情服务,缩短时间,及时审批。形成了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优化了全市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环境。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

由于我市文化工作基础薄弱,虽然在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个体经济在我市占较大比重,基本处于“小、散、弱”状态,管理难度大,大部分无法进入文化产业统计范畴,个体户转型升级工作难度大;二是文化资源开发程度较低,现有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文化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项目优势和产业优势;三是缺乏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没有形成规模化,文化产业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四是新兴文化产业培育不足,动漫游戏、影视传媒、创意设计、数字内容等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五是文化精品缺乏。没有文化拔尖领军人物,文化艺术人才严重匮乏,基层文化队伍薄弱等。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高起点制定武威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要发展武威市文化产业,必须要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站在全国、全省的角度来谋划,委托国内知名策划公司编制武威文化产业总体规划,力争使规划特色鲜明、立意高远、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具体运作上,一是要深度解读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文化战略平台、全省文化产业和项目规划布局,精准定位武威市在全省文化大发展中关键性节点和支撑项目。二是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实际、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在产业规划中提出打造国内先进文化产业园区的具体措施。三是要围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6

武威项目区建设,加大对我市西夏文化、五凉文化、边塞军旅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开发,加快文化的提升和创新,全力打造以“天马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品牌。四是要做好差异化,认真学习和研究兄弟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项目,扬长避短,突出武威文化特色,着重提升区域内有限资源合理利用及上下游产业的衔接,使武威文化产业成为全省产业链上重要而不可缺失的一环,彰显自身优势。

(二)积极推动以天马文化产业园为主的产业园区建设 促进全市文化资源的整合、优化、转型升级,以天马文化产业园摩天轮主题公园为龙头,加快中国葡萄酒主题公园、西夏文化产业园、凉州文化旅游基地、天祝三峡生态文化产业基地、民勤沙井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完善园区功能设施。罗什寺、文庙、钟鼓楼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建设上利用道路景观、城市小品设置、民居风貌设计等多种形式有机整合武威历史文化资源,使分散的景点、街区转化为统一的文化老城区,吸引外来游客的游览观光。创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工艺品、纪念品,在商业步行街、历史仿古街、新城开发区等城市重点区段,实施城市夜景设计,安排丰富的娱乐节目,为游客提供有吸引力的城市夜生活。产业项目确定上可充分考虑科技在文化的保护和开发的重要作用,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声光电的高科技技术,将概念性的、活态的文化转化成为特色资源优势,打造具有核心带动作用、集 7

聚功能强的文化项目,提升文化产业园科技含量。围绕武威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极聘请国内知名导演制作以武威文化为内容的电影、宣传片、纪录片,并争取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转播。与全国媒体合作推出以武威文化为主题适合各媒体平台传播的系列文化旅游数字产品(包括系列动画、漫画、手机互动游戏等),开发系列数字光盘,着力推广武威文化名城和中国旅游标志之都——马踏飞燕品牌形象,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武威文化。鼓励和引导现有文艺团体、民间组织围绕武威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活动,推出一批有影响、能炒作、能吸引游客眼球的作品。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客源地合作,开展互换宣传活动,扩大影响面。适时邀请主流媒体、旅行商、各种文艺团体、文化名人、书画名家来武采风、创作、演艺,加大促销力度。

(三)制定出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扶持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参照三地的经验,土地方面,一是建议对利用旧城区、旧村、旧工业区改造建设文化产业用房的,其土地性质仍按工业用地“工改工”方式对待,鼓励投资商投资新建文化产业;二是鼓励武威市境内外投资企业通过收购、升级改造旧城区、旧村、旧工业区等方式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鼓励投资企业通过收购、升级改造旧城区、旧村、旧工业区等方式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三是对符合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产业项目,优先纳入到 8

城市单元规划和年度计划;四是对新建的文化产业项目,建议采取“以土地置换项目”方式提供政策支持,特别是投资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甚至可以零地价给地;五是在制定全市年度土地使用计划时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优先安排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供地安排上予以倾斜。七是新建或通过城市更新建设文化产业项目的,按照市政府制定的产业扶持政策给予优惠地价。金融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好武威市文化产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扶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包括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文化产业孵化基地、文化产业聚集基地和教学培训基地,以及我市国家级、省级等各类文化产业基地;二是加强与各商业银行的合作,建立政府担保机构,为重点文化企业发展提高资金支持;三是由政府出资成立文化企业小额贷款机构,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四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基金。

(四)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大旅游景区

着力打造马踏飞燕•中国旅游圣地大景区旅游目的地。加强文物旅游景区文化内涵的挖掘,把文物旅游景区建设同文艺精品创演工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结合起来,指导雷台、文庙、白塔寺等文物旅游景区建设常态演艺场所,率先把雷台打造成为年接待50万人次的知名旅游景区。对现有雷台景区扩规提升,形成“一轴一馆两带”空间布局,即马踏飞燕•中国旅游朝圣轴、9

中国旅游博物馆、中国旅游发展历程叙事带和中国旅游思想文化带,并以此为核心建设天马文化产业园,主要包括“马踏飞燕”广场、天马文化带、天马湖、摩天轮主题公园、中国葡萄酒主题公园等项目,使之成为集天马文化、五凉文化、丝路文化、边塞民俗文化、葡萄酒文化相互融合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品牌。以此为龙头,辐射文庙儒学文化景区、罗什寺佛教文化景区、大云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成为丝绸之路上最具盛名的历史文化中心和最重要的品牌旅游目的地。围绕马踏飞燕和凉州古城,完善旅游服务功能,规划多层次旅游线路,向东依托天马大道、凉古公路,延伸至荣华颐养园、威龙葡萄基地、沙漠公园、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莫高葡萄庄园、黄羊河休闲农业旅游区等景区;向南依托城市干线、黄哈路,延伸至白塔寺、天梯山石窟、西路红军古浪战斗遗址等景区,向北依托民武公路、防沙治沙生态公路,延伸至甘肃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红崖山水库、苏武山、青土湖等景区,不断完善旅游要素功能,着力培育武威乃至甘肃旅游的大景区、大品牌。

(五)利用各地文化产业交易平台推介文化产业项目 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省上文化产业项目资金支持。论证筛选重大项目,主动“走出去”,利用文博会、兰洽会、旅游博览会、交易会等服务平台,通过学习交流,全方位地宣传武威市特色文化资源,展示武威得天独厚的文化品牌优势,推介 10

武威文化产业项目。同时,积极接洽国内知名文化集团,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和项目洽谈活动,吸引会展客商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真正使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优势,进一步完善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实现文博会为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大发展蓄力。

(六)积极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大力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全面提升文化人才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按照“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发展适用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思路,使人才干事有平台、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着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研究制定《武威市文化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及引进暂行办法》,着力加强高层次领军文化人才、专业文化人才、基层文化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文化企业家五支队伍建设,加大文化演艺名家和精品剧目领衔主演培养力度,依托省、市人才项目遴选培养和奖励资助一批演艺拔尖人才苗子。继续做好农村实用文化人才和乡镇文化站专业人员职称评定工作,重视培养基层文化人才、乡土能人,不断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

五、意见建议

1.建议省上出台支持文化产业个体经营户转型升级优惠政策。在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出台等同于个体经营户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个体经营户向小、微企业转化,逐步扩大我省文化 11

产业规模总量。

2.建议省上加大对武威文化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积极协调省级文化产业融资平台,帮助解决我市文化企业贷款难问题,支持武威西夏文化产业园、凉州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民勤沙井文化产业基地、天祝三峡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基地等文化项目建设。

3.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利用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积极搭建人文交流和文化贸易平台,组织举办国际性文艺汇演、文物展示、书画展览、文化研讨等活动。同时,每年组织各市州参加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各类会展活动,促进区域间人文交流和文化贸易。

第二篇:现代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现代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项目带动、改革开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近期政府又提出了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了解现代服务业现状,近期,我们会同发改统计局、商务局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现代服务业的定义与特征

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从而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生活服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现代服务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专业化。现代服务业具有集群性特点,主要表现为服务企业的行业集群和空间集群,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信息资源共享,来降低生产成本。

二是市场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考虑本地市场需求量和需求强度,可供经营的行业范围等,人口规模和密度是影

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信息化。信息产业发展本身就代表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信息化既可以创造对现代服务业的巨大市场需求,又可以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水平。

四是对契约信用的高度依赖。提供服务方和消费服务方之间主要以契约协议的形式来确定双方权责关系,从而形成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契约信用关系是服务市场的基石。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始终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大支持资金投入,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一)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在地区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2013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76.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4.1%;对GDP贡献率为68.1%,高于第二产业36.2个百分点;实现税收37.7亿元,占全年税收总额的62.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8.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维持在50%以上的较高水平,2013年更是达到70%左右的高水平,服务业正逐步成为的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

(二)现代服务业门类齐全,吸收了大量就业。在所涉及的国民经济行业的共14个门类43个大类中,我的服务业除铁路、水上、航空、管道运输业和国际组织之外,门类齐全,项目分布广,发展比较全面。从单位数量上看,2013年,服务业法人单位3986家,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为76.6%;从事服务业的个体经营户24330户,占全部个体经营户比重为97.1%;2013年,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16.35万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吸收了大量的就业人口,活跃了经济。

(三)房地产业繁荣发展,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方财政收入主体的地税收入中,2013年现代服务业税收占到地税收入的79.6%,传统服务业只占到3.4%;房地产业缴纳额达23.7亿元,占服务业地税收入的76.1%,占全部地税收入的63.2%。税收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发展地方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政府更好履行政府经济治理职能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举措的坚实基石。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房地产业对地方财政的支撑作用举足轻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很好的推动了战略举措的实施。

(四)现代金融业发展势头好,增速较快。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基础性行业,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发展质量,伴随着新技术、新领域、新业态的出现,传统金融服务业开始向现代化转变。2013年金融业产值实现41亿元,同比增长56.6%,较2012年增速高出30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以银行业金融为主体,保险、证券、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发展的局面。

(五)高技术服务业有所发展,潜力巨大。高技术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的新兴产业形态,是提供高质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服务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2013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实现产值3.08亿元,同比增长8.2%,较2012年同比增速减少10个百分点,增速有所放缓;13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产值占当年GDP比重为1.1%,较去年增长5.2%;2012年专业技术服务增加值达到13.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4%;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增加值为21.2亿元,比较优势明显。

三、现代服务业存在的不足

近几年服务业虽然有较快发展,但与整个发展阶段和人均收入应达到的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其中,既有总量不足、比重过低的问题,也有内部结构落后、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以及整体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

(一)传统行业比重大,产业发展层次不高。近年来,虽然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但行业结构不甚合理,服务业增加值及就业人员占较大比重的仍是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房地产业等传统服务业,虽然具有传统优势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发展势头不错,但是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行业领域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却发展较慢。与此同时,整体产业链较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配套条件较差,现代产业体系仍然处于起步期,产业发展层次仍然较低。

(二)企业竞争能力偏弱,行业水平有待提高。行业内部聚集度不高,缺乏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如具有发展优势的商贸业,还只有大商新玛特、世纪联华、华润万家等几家知名商业集团的分支。特色商业区目前尚处于起步阶

段,街区经济有待发展,而且在业态和产业辐射能力、特色氛围、整体规划设计方面仍待提升。为国际和国内市场服务、体现现代化城市功能、具有外向辐射功能的行业,如会展旅游、现代物流业等基本还是空白,新兴的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等行业发展不够充分,行业水平有待提高。

(四)产业支持政策不够,影响服务业项目落地。近年来,由于一直重点发展东部区域,同时得到国家、省的产业支持,东区在土地、税收、产业政策等方面有绝对的优势,大量的金融、研发,高新技术企业进驻,已逐渐产生集群作用。相比而言,西区在土地审批、税收优惠、产业政策等方面处处受限,有些项目签约几年都不能开工,使得企业逐渐失去信心,影响产业的吸引力。虽然在近年提出发展西部片区,也提供了一些土地、税收上的支持,但力度不够,作用有限。

四、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考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要点

1、突出生态优势。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加快整合研发创意、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特色商业、文化旅游、创意设计、休闲娱乐等融为一体的大文化产业,打造现代文化创意游品牌,提高区域旅游知名度。

2.发挥后发优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为契机,加快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步伐,逐步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的开发建设,促进住宅

消费合理增长。加快建设房地产行业信用体系,建立透明的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保持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3.发挥科研院所集中优势。推动高技术服务业整合提升。以延伸产业链为重点,围绕周边区域产业发展定位,结合纺织服装、家居等优势领域,依托辖区高等院校和、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院所优势资源和力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成为研发设计信息化服务中心。

4.发挥医疗资源、教育资源集中优势。全面发展公共服务业。整合利用和有效使用辖区及周边优质资源,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参股,积极推进道路、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居住、教育、医疗、养老等生活服务设施,加快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覆盖全域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措施

提升政府服务意识,加强现代服务业组织领导。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在发挥市场资源调配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发挥政府引导、带动、服务职能,通过为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激发市场创新,带动现代服务业多元化发展。建议建立服务业发展的协调机构和工作机构,规划协调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形成工作合力,并加强责任制考核,各地服务业的发展要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并对地方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实施考核,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上饶市现代物流发展调研报告

上饶市现代物流发展调研报告

大力推进现代物流加速发展上饶经济 上饶市政协调研组上饶市工商业联合会 目录

一、发展现代物流是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选择„„„(1)

1、发展现代物流可以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3)

2、发展现代物流可以降低经济周转总成本„„„„„„„(3)

3、发展现代物流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4)

4、发展现代物流可以加快建成物流集散中心„„„„„„„(4)

二、我市发展现代物流的现状与紧迫性„„„„„„„„„„„(5)

1、现状和问题„„„„„„„„„„„„„„„„„„„(5)

2、紧迫性和可行性„„„„„„„„„„„„„„„„„„(7)

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对策和建议„„„„„„„„„„„„„(13)

1、制定上饶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14)

2、制定和实施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15)

3、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协调和管理„„„„„„„„(17)

4、建立统一开放的现代物流市场„„„„„„„„„„„(18)

5、建设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19)大力推进现代物流加速发展上饶经济

在经济全球化、管理信息化的浪潮中,物流产业正在悄然发生着一场革命,已成为除生产、销售之外的企业发展的第三大支柱和第二种利润源泉,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显著提高,现代物流已经成为能够促进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朝阳产业。上海、天津、武汉、深圳、湛江等发达城市均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规划和措施,迅速迎接新一轮物流发展的高潮,主动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上饶作为江西对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和内陆桥梁,要实现在江西东部地区的快速崛起,必须主动迎接挑战,搭乘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的“东方快车”。

一、发展现代物流是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选择

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要为目的,对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等从生产地到消费者之间做有效率地转移的综合服务活动,主要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加工、包装、装卸、信息处理等七大服务环节。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物流是存货的流通和储藏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是若干功能协调运作的过程,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规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现代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传统物流是指物资实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流动,现代物流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减少库存,降低成本,以最经济的费用使产品和物资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美国最具权威性的物流管理协会认为:“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现代物流具有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专业化的特征,它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信息联系、物料搬运、订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装卸、废料处理及仓库管理等。实质上也可以把它归纳为实物流动、实物存储、信息流通、管理协调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根据物流的对象、范围和范畴不同,物流可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综合物流与功能性物流;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按目的和性质不同也可分为: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现代物流对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1、发展现代物流可以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

在工业现代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现代物流一方面能够促进工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新型商业企业及业态的发展,为企业赢得新的发展空间和利润来源。促进运输服务方式的创新和传统运输企业的发展,通过改革运输方式、经营观念、管理手段,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同时还可以突破区域局限,实现跨行业、跨区域的经济辐射,延伸利润增长空间,使之成为本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成为财政收入和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为区域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作出巨大贡献,从而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加速壮大区域经济总量。

2、发展现代物流可以降低经济周转总成本

现代物流使企业物流逐步从生产、销售企业主体中分离出来,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产业,提高物流效率和社会效益,加速全社会经济运转,从而降低社会总资本周转成本,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能力。

3、发展现代物流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现代物流通过剥离生产、销售企业的物流功能,降低产品成本,促使生产、销售企业集中力量提升产品质量,打造企业品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发展现代物流可以加快建成物流集散中心 上饶历来就是四省通衢、商贾云集之地,发展现代物流有利于培植大型专业市场,承接义乌、南昌、九江等周边大型市场产品流转,加速建设赣东北物流集散中心,带动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要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上饶建设成为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的战略目标,最根本的前提就是要把上饶建设成经济强市。这就需要通过大力推进现代物流,用全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实现我市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加速建设物流集散中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区域经济综合周转成本,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促使上饶超常规发展,追赶沿海城市发展步伐,超越周边城市发展速度,成为四省交界区域城市的领头羊。

二、我市发展现代物流的现状与紧迫性

1、现状和问题

目前,上饶市物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在铁路、公路、航运三个体系的物流系统中,公路的物流量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路直接承运和承接铁路物流实际上处于无专门经营场地、无现代物流理念、无专业物流技术的三无空白地带。物流业基础设施方面,全市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现代物流平台。中心城区现有42家物流企业,主要分散在汪家园、带湖路和320国道郭门段(原建材市场)三个片区,汪家园片区和带湖路片区主要以专线零担为主,建材市场片区相对集中了18家物流企业,以信息配载为主。调查中得知,国道两侧200米路段间每天停满各种运输车辆,整个区段没有一间公共厕所,只有一家30平方米左右的小饭馆,夜间车辆停放由当地一对夫妇负责看守。在我市其他县、市的调查中,也有类似情况,因专业运输车辆车身大多在10米左右,没有专业化的物流园,没有配套的信息处理、加工配送、仓储包装等基础设施,只能是依公路而摆放、作业、装卸,整个物流业还处于低级、自发状态。物流企业的操作流程也是传统的简单方式,主要是通过电话获悉企业运输信息,组织车辆承运,只有少数几家如联强、森翔、华宇等物流企业直接和生产企业做专线物流或第三方物流,而这几家企业的总部注册地址都在上海。本地的注册企业则呈现出小、弱、散的特点。由于缺乏宏观政策协调,没有专业化的物流发展平台,企业信息配载功能不全,我市70%左右的货物被外省、市的物流运输车辆承运,而本市车辆运输成本偏高,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运输车辆到外省(以浙江为主)挂牌注册,再返回我市运营,造成我市税费流失。

我市发展现代物流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认识不足。对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力缺乏普遍认同;二是没有统一规划。现有营运布点、货车流向和停放无序,与工业园区、交通管治不协调,不利城市管理和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与发展;三是缺乏政策统筹。至今我市还没有出台统筹协调和扶助现代物流发展的专门政策措施;四是企业管理不规范。网络不全,信息不畅,空间狭小,运作和竞争力不强;五是缺乏行业引导。缺乏行业协会等社会自律组织协调、引导,很难健康有序地发展壮大;六是缺乏人才。当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物流专业人才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社会需求,我市更显匮乏,给推进和管理工作带来困难;七是缺乏物流产业的专业平台。现代物流需要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系统化的集合平台,加速建设具有特色的物流产业园区,显得十分必要。

2、紧迫性和可行性

国外现代物流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发达国家物流发展趋势主要呈六大特征:一是专业物流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二是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三是电子物流需求强劲,快递业发展迅猛;四是绿色物流将成为新增长点;五是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六是专业人才需求增长,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面对国际物流市场一体化浪潮的冲击和沿海及周边城市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上饶如不跟上这一历史步伐,就会失掉发展良机。为此,我们需要整合全市物流资源,创新市场经济管理理念,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系统性创新过程,解决诸如管理体制、市场培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存量资源整合、物流成本管理等影响我市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使上饶现代物流业得到快速发展。

我国物流业与国外物流业比较,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与庞大的物流规模对比上。我国每创造1万元GDP,需要的运输周转量为4972吨公里,而美国只有870吨公里,日本为700吨公里。在物流组织与管理水平、服务能力上,美国单车年营运产量为66万吨公里,而我国仅为2万吨公里。我国经济规模大,产品单位资源消耗率高,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强,以物流业为基础的商品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约30%包含在物流系统(包括仓储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及相关产业)内。目前在我国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4大区域物流圈格局:一是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二是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三是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四是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这四大物流圈的滚动式、递进式的扇面辐射,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这种辐射功能包含着巨大的物流辐射和集散功能,以激活和融通全国范围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同时部分直辖市和大城市已经成为区域物流产业发展中心,以全国范围内的基本交通运输干线为基础已形成若干物流通道,使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点—轴—面系统略显雏形,体现了全国性的大物流格局。在这种格局中,物流业已经在跨行业、跨区域扩张中得到迅速发展。

为促进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宏伟目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今年2月下发了《关于促进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我省各大城市也积极顺应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大趋势。九江市提出了在依托老城区、开辟大市场的基础上,让“九江物流重整旗鼓”的口号,重点依托长江沿岸和多条铁路、公路交汇的优势,启动建设长江物流中心和京九物流中心,全面提升市场功能,拓宽布局空间,促进产业延伸。我省的南城县,发展了物流运输企业30多家,聚集了3000多辆物流承运货车,直接从事物流服务人口达到3-5万人,业务网点遍及全国各主要城市。我省广昌县也成立了由工商联牵头组织领导的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协会,全县人口只有23万,物流企业有1200家,遍布上海、无锡、广州等23个大、中城市,全县年销售额超亿元的物流企业有5家,1000万以上的有2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2004年广昌物流为国家创税4亿元,为当地创税1400万元。该县以工商联和物流协会为基础,成立了专门的班子,制定了一系列的扶助政策,把物流业作为本县的第一大产业来发展。上饶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既有一定的基础,也有巨大的潜能。只有把握好时机,充分发挥优势,完全可以促使现代物流业发展壮大,上饶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许多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上饶市地处江西省东北部,辖十二个县市区,总面积2.28万平方公里,人口664万,为赣、浙、闽、皖四省交界之要冲,城市交通十分便捷,浙赣铁路复线与横南铁路支线交汇于城区,铁路复线的电气化改造工程已近尾声,311(梨温)高速公路、320国道从城区东西贯穿,建有互通式立交桥。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完善,已逐步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的六县一区半小时经济圈,信江、饶河及鄱阳湖水系运输网络独具特色,与鄱阳湖、长江沿岸地区城市水陆交通连为一体。今天的上饶已是我省承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辐射的前沿阵地,是对外开放,对接“长、珠、闽”经济的东部重要窗口。

二是需求优势。上饶市历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品与服务的买方市场,使许多企业出于对资产收益和资金周转的考虑,迫切需要寻求有效降低成本的合理化措施,物流服务的市场需求强度日渐加大,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要与日俱增。市场经济规律表明,一个城市的物流业发展和这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发展成正比,而我市物流业发展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综合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2004年我市道路运输车辆数增长为11.1%,货物运输量增长为5.5%,货物周转量增长为0.7%。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产生对物流需求的巨大空间,另一方面,落后的物流业迫切需要适应我市经济发展需求。由此可见,当前的市场经济状况已给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三是存量优势。目前我市已拥有一批物流相关服务企业和一支具有物流服务经验的经营者队伍,他们都具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在本省及周边城市中,2003年我市货物周转量仍处于领先地位(附表一)。

表一上饶道路货物运输情况与周边市比较 项目

计量单位

上饶

鹰潭

景德镇

衢州

黄山

南平

货运车辆 辆

5156

1742

5074

7714

8085

5476

经营业户

3735

2401

2524

6547

2233 874

从业人员

7572

3362

5628

18206

9680

14175

货物运输量

万吨

2360

1002 780

4667.7

1298

1749

货物周转量

万吨公里

166260

44910

62378

155183

60769

126987

营业收入

万元 66504

17964

24951

62073

24307

50794.8

实现税收

万元

3424.7

952.1

1322

3289

1288

2692

据统计,目前我市有营运车辆5729辆,年运输量2489万吨,周转量167423万吨公里,每天路经我市干道的货运车辆有2000多台,有30%的往返空车,可作为物流配置资源。另以铁路运输为例,2004年,上饶车务段辖区内货物装车量达到45876辆,总吨位2833199吨,卸车27871辆,总卸车量为167260吨。每天上饶本地货物经铁路运出就有125节车皮、7958吨。

我市资源优势明显。在矿产资源中,已发现有用矿种7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矿种43种,其中以铜、铅、锌、磷、硫、石灰石、萤石等著称。目前铜矿储量居全国首位,有亚洲第一大铜矿——德兴铜矿;朝阳磷矿现有磷矿工业保有储量8000余万吨,已具有年产40万吨的开采能力和10万吨的选矿能力;万年、玉山等水泥产品已远销外省市。另处我市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劳动力资源、山林资源等。

四是环境优势。国家和省政府十分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快促进现代物流协调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已把物流园的建设列入城区商业规划之中,并制定了主攻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招商引资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我市社会安定,城市环境优美,经济正处于一个成熟稳定增长期(附表二),全市上下人人思发展,个个拼进步,同心协力,奋发图强,营造了一个万马奔腾的强劲发展氛围。表二

2001年—2004年上饶市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亿元 指标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G D P

190.9 12.3

218.5 13.2

252.8 14.1

301.1 14.5

全部工业增加值

52.6 24.7 61.5 19.1 75.7 18.8 96.1 19.9

财政收入

17.12 9.3 19.2 12.3 22.3 15.9 26.8 24.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

43.8 33.8 77.9 77.7

112.7 44.6

152.9 35.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额

87.05 7.1 95.4 9.6

106.6 13

123.8 16.1

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对策和建议

为使现代物流业成为我市“十一五期”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拟提出我市现代物流发展的几点对策如下:

之一:以整合资源为基础,充分发挥现有资源潜能,提高现有物流企业发展水平;

之二:以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突破口,对接沿海、靠大联强,实现跨行业、跨区域发展,延伸经济增长空间; 之三:以壮大工业园区、培育大型专业市场为依托,迅速建设区域物流集散中心;

之四:以网络建设为纽带,构建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体系,实现物流管理科学化、网络化; 之五:以人才培养为抓手,大力培养和引进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建设一支现代物流企业家管理队伍。

为确保这些对策和目标的实现,要求做到观念到位、政府推动、行业协调、企业跟进,形成全社会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建议采取下列措施:

1、制定上饶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

上饶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首先必须有一个总体规划,在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时,还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要注意与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本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相衔接。要按照“大物流”的思路,紧紧围绕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来制定本市的具体发展规划,要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划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

二是要与周边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相衔接。要深入调查了解上海、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未来规划,还要了解南昌、九江、鹰潭、景德镇、衢州、义乌、南平、黄山等周边城市的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未来规划,制定出能与周边地区密切配合,适应全国大物流形成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三是要立足本市具有自身特色。上饶市位于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处,是江西东大门,区域地理优势非常明显。经济已列入全省重点发展板块,符合全省发展大物流的总体目标要求,前景看好。其次上饶市公路、铁路、水路交通便利,可从整合物流资源入手,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和技术手段,搞好现代物流,推进以信息、仓储、运输、配载为主的综合性物流,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率先培育出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四是要有相应详规具体实施。在制定本市现代物流发展总体规划时,还要制定物流集散中心、交通枢纽、物流标准、物流管理、物流技术开发、物流信息体系建设、物流人才培训、物流企业发展等方面的详细规划。既要着眼未来,高瞻远瞩,又要面对现实,切实可行,有利于操作和落实。

2、制定和实施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我市物流业无论从生产方式、管理方式,还是从技术水平看,都与发达地区现代物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推动和支持。一是制定和推行吸引民间资本及招商引资投入物流业的优惠政策。首先是必须实行灵活的税费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实行税费优惠鼓励措施。其次是在融资活动中,实行灵活的金融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对积极致力于物流业发展的投资者,无论其所有制性质如何,一律放宽贷款准限。其三是要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于那些以合资或合作形式向现代物流业投资的企业和个人,在项目正式运营后的一定时期内给予税费扶持。二是制定和实施支持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允许物流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加快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在物流管理信息化、运输工具现代化等系统建设方面,给予融资或政策上的支持,在物流企业车辆养路费、运管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三是建立物流人才培养机制。通过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学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等方式,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引导和帮助本市有条件的企业、民间团体和行业协会与高等院校进行资本与技术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实现物流产、学、研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从政策上鼓励有关部门和企业积极从国内外引进高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3、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协调和管理

目前,我市现代物流业仍处在铁路、交通、邮政、电信、物资仓储等不同的部门和行业的条块分割管理之中,与现代物流必须跨地域、跨行业,形成一条物流供应链的要求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加强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协调和管理。

第一,成立上饶市现代物流发展协调小组。组长由市领导担任,成员由发改委、经贸委、公安、财政、工商、税务、交通、招商、工商联、商贸、铁路、邮政、电信、保险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并成立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贯彻落实。

第二,明确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责任主体。确定不同层次主体的责任范围,政府制定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推进具有特色的大型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组织引导帮助建立规范的市场准则和市场秩序;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建立物流管理系统操作模块。形成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物流企业职责分明、齐抓共管、协调一致的新局面,使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驶入国际国内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第三,发挥商会及行业协会组织作用。借鉴外地经验,政府将一部分职能授权给商会及行业协会组织。尽快建设上饶商会大厦,以商会大厦为信息服务载体,建立全市物流信息管理体系。整合全市物流及工商企业信息资源,形成以商会组织为枢纽的全市网络化服务体系。具体帮助引导物流企业和其它工商企业统一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制定行业发展规范、技术标准、质量标准。落实产业政策和行业法规,参与反倾销、反补贴谈判。在企业资质认证、质量监督、市场划分、销售价格、竞争手段等方面充分发挥行业协调和行业自律作用。

4、建立统一开放的现代物流市场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迅速培育大型专业市场。以工业园区和大型专业市场集群为依托,以网络信息为核心,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激活全市各县市区物流资源,迅速扩大本区域物流经济总量。引入竞争机制,从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和审批制度入手,清除地方及部门制定的保护主义政策和法规,打破地区封锁,消除不正当行政干预和行业垄断经营行为,使各类物流企业能够在统一、透明、公平、高效的市场中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按照物流发展的要求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积极推进物流成本核算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引导社会物流向一体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促使物畅其流,不断提高物流运行的效率和效益。积极培育和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争取让物流企业在本地注册经营,设立总部,集中纳税,鼓励和扶持其不断提高跨地区、跨行业经营能力,使物流网络遍及全国各地。建立统一完善的社会化、专业化物流服务体系,积极构建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及货物配载体系,加快已规划了的新华龙物流园等基础设施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努力为跨地区、跨行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创造优良的发展条件。

5、建设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物流意识。积极开展物流知识的普及工作,大力宣传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经营者对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做到政令统一,废除各类有碍物流业发展的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法规,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服务管理体系。积极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提高物流企业信誉、统一行业操作规程等方面入手,整顿和规范物流市场秩序。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建立一站式联合办公服务平台,积极从物流规划建设、技术改造、查验通关、交通管制、工商管理、财税金融等方面给物流企业以支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引导物流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在同业交流、传播先进技术、发展横向联系、规划产业布局等方面,为物流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社会服务,推进我市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课题组负责人:汪霞

调题承办单位:上饶市工商联 主笔:刘贵生

成员:唐筱虎黄禄金王承志

第四篇: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要求,近期专题对我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思路和工作重点等问题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在合肥4个城区中,包河区农村区域最大、农村人口最多,目前全区仍有100多平方公里的农村区域和近10万农民,是全市城区农村面积和农业人口第一大区。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为统揽,加快推进农村经济融入城市经济,农村形态转化为城市形态,广大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区域延伸,“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快速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基础格局。二是生态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春色滨湖旅游节、大圩葡萄节和龙虾美食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在全省创响旅游农业品牌。全面开展绿化大会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日趋良好。大圩镇先后荣获“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安徽省首批农家乐示范点”、“安徽省生态建设示范点”、“安徽省环境优美乡”等称号。三是新农村建设全省领先。“徽派风格、现代水乡、生态果园、都市农庄”的新农村建设彰显特色,沈福、磨滩、董城等10个村被评为省、市示范点,大圩镇荣获“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称号。开展以“清洁家园、绿化乡村”专项行动,实施文明乡村建设四年规划,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四是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加快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形成葡萄、蔬菜、瓜果、苗木、花卉、龙虾等六大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全区主要农产品均被认定为国家或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坚持以项目开发推动结构调整,大圩土地整理、牛角大圩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但对照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我区都市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正处于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型期,方式上存在着粗放农业与精致农业共存的现状,区域上存在着点线基地现代农业与区域传统农业反差的矛盾;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组织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薄弱、水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需求;农民市民化转型进程相对缓慢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矛盾日显突出。

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构建与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相适应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和新型城乡关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下一步重点实施6大工程:

一是实施生态建设工程。适应滨湖大城市建设对环境容量的高标准要求,把都市农业作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生态板块,加快建设以湖区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服务高地,努力把包河建设成为中国最美的湖区。继续深入开展“绿化大会战”,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彰显包河区“滨水生态、绿色氧吧、城市花园”的特色与亮点。加强区域内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入巢湖河流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加大治污力度,强化重点污染企业治理,做到达标排放;推进十五里河、塘西河、巢湖沿岸的人工湿地和生物净化设施建设,逐步在集中居住点推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狠抓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争创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品牌,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引导城乡广大群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培育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

二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南部农村区域延伸,加快农村电网、供水管网、信息网络、商业网点建设,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加强农村公路与城市道路对接,加快推进村庄内部主次干道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形成结构合理、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以大圩土地整理项目、牛角大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万亩大圩防洪达标工程、大小张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抓手,推进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供排水、防洪防涝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继续实施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加快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彻底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三是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全面启动文明乡村建设四年规划,深入开展以“清洁家园、绿化乡村”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六清理三绿化”活动,切实改变中远郊腹地农村、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脏乱差”面貌,力争通过2年时间的努力,全区所有行政村都建成文明乡村,实现“沟渠净化、道路硬化、环境绿化、路灯亮化、墙面美化、卫生洁化”的目标,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得到有效完善,形成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村居新面貌。

四是实施农业园区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园区化,不断提高农村产业发展的集聚度,逐步形成集群化、特色化、生态化的农村产业发展新格局。在产业发展上,加快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推进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农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加快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比较效益。在发展方式上,以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发展重点上,重点抓好东大圩、牛角大圩、马圩以及大张圩等4个圩区功能开发,根据各个圩区的产业特色,东大圩着力打造“滨湖后花园”和“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牛角大圩结合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绿色设施园艺种植业和高端服务业;马圩以绿色港湾公园建设为龙头,建设集人居、度假、游憩于一体的生态水岸公园。义城镇大张圩以万亩速生林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林种林养经济,着力建设市民休闲度假的天然氧吧。

第五篇: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要求,近期专题对我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思路和工作重点等问题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在XX4个城区中,包XX农村区域最大、农村人口最多,目前全区仍有100多平方公里的农村区域和近10万农民,是全市城区农村面积和农业人口第一大区。近年来,我们坚持以XX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为统揽,加快推进农村经济融入城市经济,农村形态转化为城市形态,广大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区域延伸,“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快速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基础格局。二是生态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XXXX旅游节、XXXX节和XX美食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在全省创响旅游农业品牌。全面开展绿化大会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日趋良好。大圩镇先后荣获“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XX省首批农家乐示范点”、“XX省生态建设示范点”、“XX省环境优美乡”等称号。三是新农村建设全省领先。“X派风格、现代水乡、生态果园、都市农庄”的新农村建设彰显特色,XX、XX、XX等10个村被评为省、市示范点,大圩镇荣获“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称号。开展以“清洁家园、绿化乡村”专项行动,实施文明乡村建设四年规划,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四是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加快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形成葡萄、蔬菜、瓜果、苗木、花卉、龙虾等六大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全区主要农产品均被认定为国家或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坚持以项目开发推动结构调整,XX土地整理、XX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但对照现代化XX大城市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我区都市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正处于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型期,方式上存在着粗放农业与精致农业共存的现状,区域上存在着点线基地现代农业与区域传统农业反差的矛盾;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组织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薄弱、水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需求;农民市民化转型进程相对缓慢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矛盾日显突出。

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构建与XX现代化XX大城市相适应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和新型城乡关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下一步重点实施6大工程:

一是实施生态建设工程。适应XX大城市建设对环境容量的高标准要求,把都市农业作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生态板块,加快建设以湖区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服务高地,努力把包河建设成为中国最美的湖区。继续深入开展“绿化大会战”,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彰显包河区“滨水生态、绿色氧吧、城市花园”的特色与亮点。加强区域内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入巢湖河流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加大治污力度,强化重点污染企业治理,做到达标排放;推进XX河、XX河、XX湖沿岸的人工湿地和生物净化设施建设,逐步在集中居住点推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狠抓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争创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品牌,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引导城乡广大群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培育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

二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南部农村区域延伸,加快农村电网、供水管网、信息网络、商业网点建设,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加强农村公路与城市道路对接,加快推进村庄内部主次干道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形成结构合理、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以XX土地整理项目、XX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万亩大圩防洪达标工程、XX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抓手,推进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供排水、防洪防涝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继续实施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加快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彻底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三是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全面启动文明乡村建设四年规划,深入开展以“清洁家园、绿化乡村”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六清理三绿化”活动,切实改变中远郊腹地农村、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脏乱差”面貌,力争通过2年时间的努力,全区所有行政村都建成文明乡村,实现“沟渠净化、道路硬化、环境绿化、路灯亮化、墙面美化、卫生洁化”的目标,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得到有效完善,形成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村居新面貌。

四是实施农业园区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园区化,不断提高农村产业发展的集聚度,逐步形成集群化、特色化、生态化的农村产业发展新格局。在产业发展上,加快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推进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农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加快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比较效益。在发展方式上,以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发展重点上,重点抓好XX、XX、XX以及XX等4个区功能开发,根据各个区的产业特色,XX着力打造“XX后花园”和“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XX结合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绿色设施园艺种植业和高端服务业;XX以绿色港湾公园建设为龙头,建设集人居、度假、游憩于一体的生态水岸公园。义城镇XX以万亩速生林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林种林养经济,着力建设市民休闲度假的天然氧吧。

五是实施旅游营销工程。从营销包河的战略高度,深度挖掘区域农业旅游文化资源,打响“XXXX旅游节、XXXX和XX美食文化节”三大节庆旅游品牌。突出城市居民需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文章,进一步完善旅游景点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注重开发农业休闲娱乐、观光垂钓、采摘体验等旅游产品,延伸开发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和礼品,丰富提升乡村旅游的内涵和品位。突出宣传滨湖、营销包河,通过旅游节庆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游客走进滨湖,感受包河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强势崛起的发展潜力。

六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加快农民素质提升,加强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建筑业、商贸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让失地农民接受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洗礼,把农民逐步转化为农业产业工人;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的联系互动,直接为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技术、营销等服务,提高农业生产和营销水平;通过宣传引导、教育培训和培育典型,切实提升农家乐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旅游接待的层次和水平;培育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协会组织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服务,延长农业产业的链条,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组织化程度。

下载武威市现代文化市场发展调研报告(2014.8.10)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威市现代文化市场发展调研报告(2014.8.10)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临淄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临淄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现代物流是适应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化分工需要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具有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和拉动消费作用大的显著特点,是衡量......

    我县现代信息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信息产业局 xx现代信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息传输服务业、数字内容创意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内容。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双柏县现代林业发展调研报告

    双柏县现代林业发展调研报告王志达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央召开的首次林业工作会议。双柏县作为云南省和楚雄州林业重点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

    现代文化服务发展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发展已进入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机遇期,调研组认为。市应像抓工业立市那样抓文化产业,像 大建设那样,狠抓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一定会有力助推我市经济发展,也必将有力提升......

    文化市场日常监管调研报告

    浅谈文化市场日常监管新形势下,随着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等广泛应用,我国网络、动漫、3D电影、数字电视等新生文化市场不断涌现,给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部门日常监管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武威市发展现代节水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武威市发展现代节水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短短几十年时间,面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残酷现实,上自中央,下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和当地群众全力以赴开展综合治理,使这里的环境得到了......

    关于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调研报告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经济的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水平,具有十分......

    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共5则范文)

    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为了解我县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查找现代物流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分析制约物流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提出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2013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