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生产管理知识_罗云讲义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0801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罗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考试特点分析
考试题型:单选题、多选题
应对方法:整体全面了解,重要知识点细致掌握 245
复习原则:
1以大纲为依据。
2其它学习资料为参考。《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总纲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三章 安全评价(难点)
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难点)第五章 事故应急救援
第六章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 第七章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第八章 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重点:2 3 4 7 章
难点:第一章安全生产理论的内容,3 4 章
435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简介 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475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1.熟悉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安全生产等基本内容; 2.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重大危险源等分类原则; 3.掌握安全、本质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等基本要求。510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一、劳动保护、安全生产与职业安全卫生 劳动保护:狭义与广义的概念。
安全生产:包括劳动保护(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比劳工保护范围广。
职业安全卫生:是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的统称。800
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重大危险源
(一)事故:意外事件。
(二)事故隐患:事故的前因。就是不复活的概念。
(三)危险:一种客观潜在状态。不等于危害,危害是已经发生的。
(四)危险源
(五)重大危险源:特定危险物质达到了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1170
三、安全、本质安全、安全生产管理
(一)安全: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实质就是一种安全的状态。
从科学、管理、文化上会有不同。
(二)本质安全: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包括两个方面;(1)失误-安全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
(三)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简介1.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 2.熟悉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原则; 3.熟悉事故致因理论;
4.掌握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1490
两大问题:
1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问题 2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
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
0802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简介
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 60年代 劳动保护管理 70年代 事故管理 80年代 管理体系
现代 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
600
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基本理论:
(一)系统理论
(二)人本原理
(三)预防原理
(四)强制原理 840
三、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即是对事故规律的描述。1、4M理论:4要素(人、机、环境、管理)
2、事故分类的规律
按责任和性质
按伤害程度、损失程度 按加害物、致因物 按原因
按时间、空间
3、事故特性:因果性、偶然性与必然性(金字塔事故法则)1260
4、事故模式:
第一种、薄板漏洞理论。立论:重大事故发生都是多个环节或关口失效、缺陷或漏洞的结果; 启示:避免失效、消除缺陷、补好漏洞就能有效地防范事故。
第二种、失误模型。失误、危险、危害的关系。失误、危险和伤害的逻辑组合 ───────────── 出现类型
失误
危险
伤害 ─────────────
无
无
无
无
有
无
有
有
无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不可能
有
无 不可能
无
有 不可能
无
无
1400 第三种、轨迹交叉模式。
不安全状态与不安全行为的交叉发生事故。通过管理来克服。1515 第四种、事故连锁模型
• 触电事故; • 毒气中毒事故 • 爆炸事故; • 火灾事故 • 落水淹溺事故
1630 第五种、综合模式。社会因素——事故发生
1730第六种、多米诺骨牌理论。
0803
7、事故原因体系 直接原因:
1人的不安全行为 2机的隐患欠缺 3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间接原因: 1心理原因 2生理原因 3技术不良 4管理不良 5教育欠缺 110
8.能量转移理论
事故发生的本质是能量的不正常转移。
我们需要合理研究周围相关能量(动能,电能,热能等),采取相关措施。
265
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1.了解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
一是事故现状:100多万起事故,总死亡人数13.76万
(1)我们国家的事故性质
(2)行业事故安全指标(三个绝对指标,五个相对
指标)
二是立法现状:人大、国务院、部门规章等 三是管理机制: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
880
2.熟悉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及其含义。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其它: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975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二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组织 第三节 安全生产投入
第四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第五节 建设项目“三同时” 第六节 安全生产检查
第七节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1020
第一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必要性; 责任体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对象体系:负责人、生产管理人员、专管人员、员工
二、熟悉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安全生产法;国务院规定、决定。
三、掌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负责人;专职机构及人员;生产、技术、设计、供销、运输、财务部门及人员。
1405 第二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组织
一、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求; 高危行业:机构及专管人员;
非高危行业:300人以上,与高危行业一致;小于300人,可委托安全管理业务。
二、熟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设置要求
1580 第三节 安全生产投入
一、了解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 安全生产条件要求; 防护用品保障; 安全宣传教育; 工伤保险。
-------------0804
二、熟悉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
三、熟悉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方法。
要求:编制生产、技术、财务计划的同时,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条件:人员、资金、设备、材料四保障。负责:企业领导人对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和贯彻执行负责。
编制时间。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与同年度的生产、技术、财务、供销等计划同时编制。
计划内容。① 单位和工作场所;② 措施名称;③ 措施内容与目的;④ 经费预算及来源;⑤ 负责设计、施工单位及负责人;⑥ 措施使用方法及预期效果。编制计划的布置。企业领导应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向下属单位或职能部门提出具体要求,进行编制计划布置。计划项目的确定与编制。下属单位确定本单位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项目,并编制具体的计划和方案,经群众讨论后,送上级安全部门审查。
计划的审批。安全部门将上报计划审查、平衡、汇总后,再由安全、技术、计划部门联合会审,并确定计划项目、明确设计施工部门、负责人、完成期限,成文后报总工程师审批。计划的下达。厂长根据总工程师的意见,召集有关部门和下属单位负责人审查核定计划。根据审查、核定结果,与生产计划同时下达到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第四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一、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要求;
二、掌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和内容;
三、掌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125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基本要求
⑴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矿山、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进行安全资格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⑵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⑶所有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应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200
培训内容
⑴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及有关行业的规章、规程、规范和标准; ⑵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 ⑶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及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 ⑷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⑸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培训时间(学时)
高危单位 ≧48每年再培训≧16 其他单位 ≧24每年再培训≧8 280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基本要求
⑴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安全资格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⑵其他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⑶所有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应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 培训内容
⑴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及有关行业的规章、规程、规范和标准; ⑵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劳动卫生知识和安全文化知识,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 ⑶工伤保险的政策、法律、法规;
⑷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方法; ⑸事故现场勘验技术,以及应急处理措施; ⑹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 ⑺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⑻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本领,包括:⑴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策;⑵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⑶安全生产管理经验;⑷典型事故案例。
培训时间(学时)
高危单位 ≧48每年再培训≧16 其他单位 ≧24每年再培训≧8 395 3.新从业人员 培训内容
进行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⑴厂级培训: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⑵车间级培训:本车间安全生产状况和规章制度;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才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⑶班组级培训: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生产设备、安全装置、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事故案例等。培训时间(学时)高危单位 ≧48 其他单位≧24 460 特种作业人员
500 第五节
建设项目“三同时”
一、了解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六章第五十三条明确要求:“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要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
二、掌握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定义和内容。定义:建设项目“三同时”是指生产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650 第六节
安全生产检查
一、熟悉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及内容; ⑴定期安全检查。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形式来实现。如次/年、次/季、次/月等。⑵经常性安全检查。是采取个别的、日常的巡视方式来实现。⑶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安全检查。由各级生产单位根据季节变化,按事故发生的规律对易发的潜在危险,突出重点进行季节检查。⑷专业(项)安全检查。是对某个专项问题或在施工(生产)中存在的普遍性安全问题进行的单项定性检查。对危险较大的在用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环境条件的管理性或监督性定量检测检验则属于专业性安全检查。
⑸综合性安全检查。由主管部门对下属各企业或生产单位进行的全面综合性检查,必要时可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性评价。
⑹不定期的职工代表巡视安全检查。由企业或车间工会负责组织有关专业技术特长的职工代表进行巡视安全检查。
820
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
① 常规检查:汇报检查;现场检查; ② 安全检查表法:定性检查;半定量检查 ③ 仪器检查法:定量检查 四查工程;八查八提高;
940
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
①安全检查准备:a 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b 查阅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c 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危险因素;d 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e 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f 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记录表格或记录本;g 挑选和训练检查人员,并进行必要分工等。②实施安全检查:a 访谈;b 查阅文件和记录;c 现场观察;d 仪器测量。③分析判断:依据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判断,找出主要问题,即物、人、环境、管理几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必要时可以通过仪器进行检验。④作出决定进行处理:针对存在的问题,确定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⑤实现安全检查工作闭环:通过复查整改落实情况,获得整改效果的信息,以实现安全检查工作的闭环。
1020
第七节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一、熟悉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
按照用途分类:(1)防止伤亡事故为目的的安全护品。(2)预防职业病为目的的劳动卫生护品。以人体防护部位分类:头部、呼吸器官、眼面部、手部足部、躯干、护肤,7类。1130
二、熟悉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原则及发放要求; 要求:
• 防护功能最低指标; • 有效使用期; • 判废规定。1150
三、掌握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选用规则:
• 按接触能量(物质); • 按主要危险特性; • 按特殊的工作条件。
1190 第三章 安全评价
第一节
安全评价的分类
一、了解安全评价的分类;
二、熟悉安全预评价的概念及内容;
三、熟悉安全验收评价的概念及内容;
四、掌握安全现状评价的概念及内容;
五、掌握专项安全评价的概念及内容。1240 几个相关文件
安全评价的原则:科学性,公认,合法性 安全评价的目的
1查找危险有害因素和程度 2提出合理措施
3达到最低事故率,最低损失 4实现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1390 四种类型
1安全预估评价 2安全验收评价 3现状综合评价 4专项安全评价 三个基本内容 1危害辨识 2风险评价 3风险控制 1670 第二节
安全评价的程序
一、了解安全评价的一般程序; 1准备阶段
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3定性、定量分析 4安全措施实施
二、熟悉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
0805 安全预评价 1准备阶段 2风险辨识 3确定评价单元 4选择评价方法 5定性、定量评价 6安全措施建议 7作出预评价的结论
8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120 验收评价 基本内容
1检查三同时做的如何
2是否项目及配套设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3整体评价 操作程序
1准备,2编制计划,3验收评价到现场检查4评价报告5评价结论 195
安全现状评价的内容 基本内容
1收集相关信息资料
2对可能隐患,科学预测,量化数据分析 3优化排序
4提出安全措施 操作程序
1前期准备2风险辨认3定性定量评价4对管理进行评价5解决措施6结论7报告
465
第三节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评价单元的划分
二、掌握安全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与方法。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划分 2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595
安全评价的理论模型 基本模型就是风险模型 通常采用分级风险评价 风险=概率*严重度
1040
第四节
安全评价方法
一、了解安全评价方法的分类;
二、熟悉常用安全评价的方法。
(七)故障树分析方法FTA 定性分析
最小故籍:发生事故的最小单元
0806
故障树分析方法FTA 定性分析
最小故籍:发生事故的最小单元 最小径籍:不发生事故的最小单元
185
故障树的结构函数
是一种逻辑函数,状态函数。与数学中代数有区别。如:火灾的结构函数=助燃物*可燃物*火源 515
去年考试相对简单,预计今年安全管理考试相对加难,故障树需要掌握。740
第四节
安全评价方法
二、熟悉常用安全评价的方法。事件树分析(ETA)
是一种推理分析方法。使用归纳法分析。实例分析:漏油 可以定性和定量分析
结合故障树和事件树两种方法,组合为因果分析方法。
我们还需要掌握其它一系列的评价方法。
0901 安全评价
危险指数评价法 五个因素: 1事故影响程度 2系统功能的影响 3发生的频率
4防止的难易程度 5是否是新工艺 评出对应等级
185 六阶段评价方法 1物质的危险性 2看量 3看温度 4看压力 5等等 250 倒化学公式测试 280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LEC)三因素: L 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分7级 2 E 是人员暴露与环境的程度,分6级 3 C造成的后果严重性,分6级
三个分子得到后相成就得到风险指数。
520 作业危害分析
例:油罐清洗作业分析 例:外部粉尘作业 小结
820 第五节
安全评价报告
一、了解安全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预评价报告内容 概述:评价依据、建设项目概况、评价范围; 2 生产工艺简介和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3 安全预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 4 定性、定量安全评价 5 安全对策措施 6 预评价结论和建议
920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内容
• 概述:依据、单位简介、项目概况、生产工艺、安
全设施及措施、安全管理;
• 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场所、部位、作业岗位分析 • 总体布局及防护设施措施评价:平面布置、厂区道
路、防护设施和措施等 • 易燃易爆场所评价 • 有害因素措施评价 • 特种设备监督检验评价
990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内容
• 前言:单位项目简介、委托方要求、评价目的 • 评价项目概况:地理、工艺、生产运行、范围、依
据等
• 评价程序和方法: •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 • 危险度与危险指数分析 • 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模拟 • 对策措施建议 • 评价结论
1040
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
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的基本知识及辨识标准
一、熟悉重大危险源的基本知识;
二、掌握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和方法 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
一、熟悉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方法;
二、掌握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1070
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的基本知识及辨识标准
一、熟悉重大危险源的基本知识; 1.危险源定义
国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安全生产法: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要素: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1335
2.危险源分类 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实体危险源:物质类;设备类;设施类。
辨识方法:临界量法;固有能量级法;危害半径法;风险理论法。
第二类危险源:人、物、环境三个方面不符合,即: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
状态危险源:环境状态;人-机状态;人境状态;机-境状态等
辨识方法:风险理论法。3.第一类危险源-按事故分类 1455 4.重大危险源的确定-临界量法 -我国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根据:危险源辨识的国家标准 -GB 18218-2000
(一)单种物质临界量确定法 a)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b)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c)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d)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
0902
(二)多种物质临界量确定法 N种比例系数之和大于1 180 4.重大危险源的确定-危害半径法 一级:危害半径≥150M 二级:危害半径≥100M-<150M 三级:危害半径≥50M-<100M 300 危险源分级方法之一
根据GB 18218-2000的计算分值确定: a代表临界量
a≥1 A级危险源-一级 0.5≤a<1 B级危险源-二级 0.25≤a<0.5 C级危险源 400 危险源辨识分析实例-
航空工业企事业单位危险源的划分 典型Ⅰ级危险源: 锅炉房 氢(氧)气站 大中型油库 硝盐槽 弹(炸)药库 空压站 煤气站 液化气站 乙炔站 厂内运输主要交叉道口 典型Ⅱ级危险源 :
变配电站 喷漆厂房 起重吊车 试车(飞)台(站)小型油库 汽油洗涤间 爆炸成型场所 各种金属熔炉 剧毒品库 高处作业场所 气瓶库 典型Ⅲ级危险源:
冲床 带锯 剪床 油封间 木工平刨
465 第一节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第二节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策划与编制
第三节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与评审
510
五、应急预案理论基础 1 定义
根据ILO《重大工业事故预防规程》,应急预案的定义是:基于在某一处发现的潜在事故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所形成的一个正式书面计划,该计划描述了在现场和场外如何处理事故及其影响。2 目的
建立事故应急预案(计划)的目的是: 1)使任何可能引起的紧急情况不扩大,并尽可能地排除它们; 2)减少紧急事件对人、财产和环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或危害。665 3 依据
应急预案制定依据是风险评估,即针对可能的风险特性: 1)事故类型(如火灾、爆炸、泄漏、中毒、坍塌等); 2)物质特性(有毒、易燃、热辐射、爆炸); 3)物质规模及作用方式(扩散的规律); 4)风险评估等级。710 应急预案分级-6个级别
Ⅰ级(企业级-现场预案、厂级预案)
Ⅱ级(县、市/社区级)针对事故影响公共区(社区)Ⅲ级(地区/市级)针对事故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或是发生在两个县或县级市管辖区边界上的事故。
Ⅳ级(省级)针对特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特大危险品运输事故以及属省级特大事故隐患、省级重大危险源的省级事故应急预案。
V级(区域级)跨越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大事故
VI级(国家级)事故影响范围超过省、直辖市、自治区 750 应急预案功能分类-4种类型(1)应急行动指南预案
(2)应急响应预案 针对现场每项设施和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编制的应急响应预案,(3)互助应急预案 相邻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制订的应急预案,这类预案适合于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以及高风险的大企业,需要高效的协调管理。(4)应急管理预案 综合性的事故应急预案,这类预案详细描述事故前、事故过程中和事故后何人做何事、什么时候做,如何做。明确完成每一项职责的具体实施程序。应急管理预案包括事故应急的4个逻辑步骤:预防、预备、响应、恢复。800 应急预案的基本要素-编制内容(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2)风险辨识及评估(3)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4)应急装备与设施(5)处置能力与技术资源(6)现场保护措施及程序(7)信息发布与公众告知(8)事后恢复程序(9)培训与演练
(10)应急预案的维护及管理 910 7 预案编制的方法
(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2)收集资料并进行初始评估;(3)辨识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价;(4)设计预案体系;
(5)配备人员及需要资源;(6)编制编写计划及分工;(7)编写应急预案及完善;(8)演习及培训 965 8 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的要求
原则:强调能力,突出重点,逐步提高。
基本任务:锻炼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能力,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985 9 应急系统构成
• 应急计划(预案)• 应急组织 • 应急技术 • 应急设施 • 外援机构 1015 11 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的基本原则
• 一设一案:每一危险源应有一个应急预案; • 企业与地区(政府)相结合;
• 资源保证和充分:人、财、物资源及时到位; • 定期演习: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 宣传与培训:确保现场人员和应急机构都掌握; • 定期评估:根据情况变化,对预案进行评估和修改。1050
五、应急预案理论基础 企业设计应急预案体系的思路: 危险源体系:危险物质、设施设备等; 事故体系:火灾、爆炸、泄漏等
层次体系:集团、厂级、车间(现场)等。1160 第三讲 应急预案系统的五个 应急预案系统的五个运作中心:
一、指挥协调中心
二、现场处理中心
三、支持保障中心
四、媒体中心
五、信息管理中心。1275 第四讲 应急预案编制技术
一、应急预案的编写步骤 资料收集; 重大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3 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 4 预案评估审定 5 预案演习完善 1310
二、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
四级体系:预案、程序、说明书、记录。
预案(一级)根据危险源特点确定预案的方针、目标及对预案的组织、责任的、综合性描述。
程序文件(二级)描述实施程序的目的和活动范围。5W1H。说明书(三级)实施程序的指导书、说明书等。行动记录(四级)具体的表格、报告、记录等。1420
六、应急预案编写的一般内容 1 一般灾害性事故应急预案
事故:危险品泄漏、火灾、台风、暴风雪、洪水
内容:应急机构的组成与职责;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理原则;报警与报告;生产、技术处理;灾害扑救与控制;伤员救护;警戒、疏散与交通管制;应急物质准备与供应;救援求助;生产恢复;应急演练。2 一般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事故:锅炉、压力容器、吊车等
内容:应急处理知识;事故部位及类型;引发事故原因;事故的应急处理原则;主要操作程序与要点;报警报告与救护;生产恢复;应急演练。1475 化工事故应急预案 依据:《关于实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重大化学危险源管理的通知》(化督发[1997]459)
内容:1厂区基本情况;2危险化学目标的数量和分布图;3指挥机构的设备和职责;4资金积累及通讯网络和联络方式;5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任务和训练;6预防事故的措施;7事故处置;8工程抢险抢修;9现场医疗救护;10紧急安全疏散;11社会支援。
1520
八、企业与政府应急预案的协调 国务院应急办
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八、企业与政府应急预案的协调 政府社区应急计划内容:
1组织—指令系统、报警系统、执行步骤、应急控制中心、应急协调人姓名、现场主要管理者及代理人姓名。
2通讯—公安、消防、卫生、安全监察。新闻等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联系方式。
3应急设施——列出提升、挖掘、消防等特殊设备名称、型号大小、数量、存放位置、负责人及调用方法。
八、企业与政府应急预案的协调 政府社区应急计划内容:
1组织—指令系统、报警系统、执行步骤、应急控制中心、应急协调人姓名、现场主要管理者及代理人姓名。
2通讯—公安、消防、卫生、安全监察。新闻等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联系方式。
3应急设施——列出提升、挖掘、消防等特殊设备名称、型号大小、数量、存放位置、负责人及调用方法。
4专家系统一应急事故救援和调查分析专家名单及联系方式。
5气象服务一紧急情况时气候条件、天气预报。
6救援物资一如交通工具、药品和衣物、食品、临时避难场所、资金等。
7公开信息-接待新闻媒介并告之紧急事件发生发展情况和救援情况。
1745 第六章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
• 《职业病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1年)• 法制宗旨: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 明确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权利义务关系
– 职业病管理义务人——用人单位 – 保护对象—从业人员、劳动者
• 管理方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类管理的方针 • 管理重点:控制危害源头,实施危害控制全过程管理 0903 卫法监发〔2002〕108号文 《职业病目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的规定,现将《职业病目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1987年11月5日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中的职业病名单同时废止。
卫生部 劳动保障部 二OO二年四月十八日
共十类,115种职业病。
一、尘肺
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三、职业中毒
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六、职业性皮肤病
七、职业性眼病
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九、职业性肿瘤
十、其他职业病
160 第一节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
OHSMS标准的十八个要素 一般要求 1 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2 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计划 3
法律及法规要求 4 目标 5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 6 机构和职责 7
培训、意识和能力 8 协商与交流 9 文件 10
文件和资料控制 11 运行控制 12
应急预案与响应 13 绩效测量和监测 14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15 记录和记录管理 16 审核 17
管理评审 690
建立和实施OHSMS的基本步骤 1.领导决策。
2.成立工作组。3.人员培训。
4.初始状态评审。5.体系策划与设计。6.OHSMS文件编制。7.体系试运行。
8.内部审核。9.管理评审。
740
五、实施OHSMS应注意的问题
1.OHSMS的实施与应用遵循自愿原则; 2.OHSMS是认证性标准;
3.标准未对组织的OHS绩效(指标)提出绝对的要求; 4.不必独立于其他管理体系; 5.标准的应用具有广泛适用性;
6.实施OHSMS应结合组织现有的管理基础;
7.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8.应充分反映组织或企业的特点;
9.相类似的组织或企业不能相互机械照搬。810
4.认证审核的基本过程
申请-受理-组成审核组-文件预审- 审核计划-分配任务-工作文件-首次会议-收集证据-审核发起-未次会议-审核报告-跟踪审核-注册-颁发证书-认证后监督-期满重审 910
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一、国家安全监察主体
执法主体:国家安全监督管理职能部门
二、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的方式 1)行为监察
机构设置、人员配备; 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管理:责任制、规章制度等; 安全投入保障 2)技术监察
安全装置、设施条件; 特种设备安全保障; 尘毒水平监测; 消防设施条件; 防护用品配备等。1130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
1)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2)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3)坚持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6)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1175
四、安全生产监察程序
监察准备 听取汇报 现场调查
提出意见或建议 发出《行政执法文书》或《行政处罚决定书》 听证程序或诉讼程序
1235
五、安全监管部门的四大职权-第五十六条
第一是现场调查取证权:
即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员可以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现场调查,单位不得拒绝,有权向被检查单位调阅资料,向有关人员(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了解情况。第二是现场违法行为纠正处罚权:
即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依照法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280 第三是现场隐患、危急情况处置权:
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第四是查封、扣押行政强制措施权:
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应当在十五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1315
六、安全监管部门及监督人员的五项义务 -第五十八、五十九条
一是审查、验收禁止收取费用;
二是禁止要求被审查、验收的单位购买指定产品;
三是必须遵循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的执法原则; 四是监督检查时须出示有效的监督执法证件;
五是对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业务秘密尽到保密之义务。1340
七、安全监察机构的职权 1)现场监督检查权; 2)行政处罚权:警告、限期整改;停业整顿等; 3)经济处罚:对个人、对单位; 4)司法建议:拘留、刑事追究。1360
八、我国安全生产监督方式
国家安全监督 社会监督
八、我国安全生产监督方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
对生产性建设项目的监察 对特种设备的监察 劳动防护用品的监察 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监察
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监察 对严重有害作业场所的监察 矿山安全监察 事故监察 1410
八、我国安全生产监督方式-社会安全生产监督 第一是工会民主监督-第七条 第二是社会舆论监督-第六十七条 第三是公众举报监督-第六十四条 第四是社区报告监督-第六十五条 1445
九、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工会的五项权利
1权对建设项目进行“三同时”监督,提出意见。
2权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纠正;
3现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者发现事故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
4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
5权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1500
第二节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
一、熟悉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
三级安全体制
二、了解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
三、了解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的方式与内容。
监察内容:技术检查和行为的监察、现场条件监察
1700
第三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一、熟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
二、了解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
三、了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与内容 7大类特种设备。
对生产,使用,检测三个环节进行监察
-0-------------------------0904 第二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结尾 100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练习与精解 解题技巧与方法 以下讲义为例题
第二篇: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36页
第十章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第一节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及分类
一、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
(一)普通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事故一般分为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一次造成30(含)人以上死亡;一次造成100人(含)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1亿元(含)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2.重大事故:一次造成10~29人死亡;一次造成50~9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5000万元~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
3.较大事故:一次造成3~9人死亡;一次造成10~4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1000万~5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4.一般事故:一次造成1~2人死亡;一次造成1~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100万元~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二)特殊行业或者领域的事故等级划分(5类特殊行业)
1.道路交通事故:分为四类,轻微、一般、重大和特大事故。
2.火灾事故:分为三类,特大、重大和一般火灾事故。
3.水上交通事故:分为四类,小事故、一般事故、大事故和重大事故。
4.民航飞行事故:分为三类,特别重大、重大和一般飞行事故。
5.铁路交通事故:分为四类,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事故。
二、事故的分类
主要有三种分类方法:
(一)依照造成事故的责任不同,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两大类
(二)依照事故造成的后果不同,分为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
(三)依事故监督管理的行业不同(8方面)
分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火灾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水上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民航飞行事故、农业机械事故、渔业船舶事故等。
第二节 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
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责任
(一)事故现场有关人员。
(二)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四)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五)有关地方人民政府。
事故单位负责人既有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的责任,又有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的责
任,即事故报告是两条线,实行双报告制。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既有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的责任,又有报告本级人民政府的责任。
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程序及时限
(一)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二)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事故的级别逐级上报事故情况,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且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 小时。
1.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6个小时内)
2.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4个小时内)
3.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2个小时内)
(四)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四、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内容
(一)报告事故应当包括的内容(6方面)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的简要经过是对事故全过程的简要叙述。核心要求在于“全”和“简”。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37页
6.事故的补报。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二)事故调度统计报告的有关规定
1.生产安全事故调度统计报告范围:
1)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员死亡、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2)各类非法生产经营事故;
3)事故性质暂时界定不清的各类事故。
调度快报事故范围: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各行业领域发生的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煤矿一般事故,较大以上涉险事故,事故性质暂时不清的较大及以上事故。
2.调度快报
(1)调度快报内容:时间、地点、单位名称、规模、生产能力、事故类型、事故简要情况,现场总人数和伤亡人数,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抢救情况和采取的措施等。
(2)调度快报时限
1)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较大及以上事故报告后,要在2 小时内报送至安全监管总局(调度统计司)。
对事故暂时不清的,可先报送事故概况并及时跟踪,或有新情况续报。
2)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一般事故报告,每周五前和每月末报送至安全监管总局(调度统计司)。
(3)事故快报的方式
1)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下事故使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统一的网络传输软件报送,尚不具备网络传输条件的可使用传真报送。
2)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上(含10人)事故、社会影响重大事故和重特大未遂伤亡事故发生后,使用网络传输软件和电话同时报告,不具备网络传输条件的可使用传真和电话同时报告。
3.统计月报
(1)统计月报内容
事故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地址、死亡、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原因、事故类别等。
(2)统计月报时限
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按要求,于每月6日前,将上月本地区工矿商贸企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卡片报送至安全监管总局(调度统计司)。
(3)事故统计月报的报送方式
各类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统计报告;煤矿企业由煤矿安全检查机构负责统计报告(未设立煤矿安全检查机构的地区,由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使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统一的伤亡事故统计软件通过专用网络报送伤亡事故统计卡片;尚不具备专用网络传输条件的,可使用公共网络报送事故统计卡片。
4.有关生产安全事故调度统计报告的几个问题
(1)以高等级事故因素为先确定事故等级(2)事故等级的变化调整(3)事故报告项目的界定标准(4)事故性质的界定
第三节 事故调查
一、事故调查的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
2.尊重科学的原则
二、事故调查工作的职责划分
我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一)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二)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的调查
1.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煤矿事故的调查。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组织调查处理。
3.铁路交通事故的调查。由铁路管理机构组织事故调查。
4.跨行政区域发生的事故的调查。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三)上级人民政府可以调查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
一般情况下,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可由上级政府组织进行调查:(5种)
1.事故性质恶劣、社会影响较大;
2.同一地区连续频繁发生同类事故;
3.事故发生地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不能真正吸取事故教训的;
4.社会和群众对下级政府调查的事故反响十分强烈的;
5.事故调查难以做到客观、公正的。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38页
(四)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的事故调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另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三、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一)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原则: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加。
(二)事故调查组成员的基本条件: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三)事故调查组组长的产生: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也可以由授权组织事故调查组的有关部门指定,设副组长1~3人。
四、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及权利
(一)事故调查组的职责:(9个)
1.查明事故发生经过
2.查明事故发生原因
3.查明人员伤亡情况
4.查明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5.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6.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7.总结事故教训
8.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和整改意见
9.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全体成员讨论通过并签名)
(二)事故调查组的职权:(3个)
1.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
2.有权获得相关文件、资料。
3.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事故调查组成员的行为规范
1.有品德操守。
2.有工作操守。
3.要守纪、保密。
4.事故信息发布工作,应当由事故调查组统一安排,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的信息。
六、事故调查常用工作方法和调查方法
(一)事故调查常用工作方式
对重大、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通常分设3个组,综合组、技术组、管理组等。每个组的分工大致如下:
(二)事故调查常用的工作方法
做好以下4方面的工作:(调查取证、技术鉴定、事故调查常用方法和事故分析)
1.事故调查取证:5方面工作,现场处理、物证搜集、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证人材料搜集和现场摄影及绘图
2.技术鉴定: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事故调查时间。
3.事故调查常用的技术方法
事故调查常用的技术方法有故障树分析方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和变更分析方法。(4个)
变更分析方法重点在于变更。为了完成事故调查,查找原因,调查人员必须寻找与标准、规范相背离的东西。调查有关预期变更所导致的所有问题。对每一项变更进行分析,以便确定其发生的原因。
4.事故分析:在事故原因分析时,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
七、事故调查时限和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熟悉)
(一)事故调查时限
原则上,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人民政府批准可适当延长,不超过60日。
(二)事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1.事故调查报告正文的内容(6个):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的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2.事故调查报告附件应当包括的内容(2方面)
1)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 2)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的签名页。
第四节 事故处理
一、有关事故处理的规定(4个方面规定)
事故处理对于事故责任追究以及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等非常重要,也是落实“四不放过”要求的核心环节。
(“四不放过”原则就是,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补充:第三节介绍了事故调查处理的的两个基本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尊重科学的原则;还有“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加上这节介绍的“四不放过”原则;《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有关事故调查处理一共有四个原则。
(一)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主体和批复期限
事故调查报告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复,即按事故等级分别由不同级别的政府批复。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39页
特别重大事故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复;其他级别事故15日内作出批复。
(二)事故责任追究的落实
有关机关应当按各级政府的批复,依法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事故发生单位应按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及其监督检查
事故发生单位应吸取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应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对事故发生单位负责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事故处理情况的公布
事故处理情况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机构向社会公布。
二、有关事故责任追究的规定(4方面规定)
(一)行政责任
1、安全生产责任的行政处分规定
行政处分主要是对职务性过错的制裁,它包括不作为失职处分和作为失职处分。(5个)
(1)防范性工作失职处分;(2)确保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安全的失职处分;
(3)安全审批失职处分;
(4)监督管理失职处分;
(5)事故调查处理失职处分。
2、安全生产责任的行政处罚规定
(二)刑事责任:与安全生产有关的犯罪主要有危害公共安全罪,渎职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三)民事责任:主要是侵权民事责任,包括财产损失赔偿责任和人身伤害民事责任。
第十一章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第一节 统计基础知识
一、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4个步骤)1.设计。2.收集资料(现场调查)。3.整理资料。4.统计分析。
二、统计学基本知识
(一)统计资料的类型:3种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
1.计量资料:通过度量衡的方法,得到的一系列数据资料。
2.计数资料:没有度量衡单位、通过枚举或记数得来、多为间断性资料。
3.等级资料:介于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之间的一种资料,通过半定量方法测量得到。
(二)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6个)
变量、变异、总体与样本、随机抽样、概率、误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统计学中的许多结论是带有概率性质的,通常一个事件的发生小于5%,就是小概率事件。
三、统计图表的编制
统计图一般选用原则(6种情况)(需要记忆)
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 宜选用的统计图
1.比较分类资料各类别数值大小
条图
2.分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构成比)
圆图或百分条图
3.描述事物随时间变化趋势或描述两现象相互变化趋势
线图、半对数线图
4.描述双变量资料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或相互关系的方向
散点图
5.描述连续性变量的频数分布
直方图
6.描述某现象的数量在地域上的分布
统计地图
统计图的类型:(1)条图。(2)圆图或百分条图。(3)线图。(4)半对数线图。(5)散点图。(6)直方图。(7)统计地图
第二节 职业卫生统计基础
一、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
1.发病率(中毒率):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种疾病(或中毒)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病(中毒)的频率。
计算公式:发病率=同期内新发生例数/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病平均人数×100% 2.患病率:表示某时点检查时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患有某病的病人频率
计算公式:某病患病率=检查时发现的现患某病病例总数/该时点受检人数×100% 3.病死率:在规定的观察期内,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计算公式:某病病死率=某病因该病死亡人数/观察期间内某病患者数×100%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40页
4.粗死亡率:也称普通死亡率,某年平均每千名人口中的死亡数。
计算公式:粗死亡率=同年死亡总数/某年平均人口数×100%
二、职业卫生调查设计
调查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内容——(6个步骤)
1.明确调查目的并将其具体化到指标
2.确定调查对象和观察单位
3.确定并选择调查方法:(1)普查(overall survey)。(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3)典型调查。
4.确定样本含量
5.确定资料的搜集方式
6.确定观察指标。方法(4种):1.单纯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整群抽样;4.分层抽样
误差一般是:整群抽样 ≥ 单纯随机抽样 ≥ 系统抽样 ≥ 分层抽样。
第三节 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一、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3个)
1.对每起事故进行统计调查,弄清事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
2.对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测定。
3.根据大量统计资料,借助数理统计手段,对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趋势以及事故参数的分布进行分析、归纳和推断。
二、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事故发生的原因,为制定法规、加强工作决策,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三、事故统计的步骤:
(一)资料搜集
(二)资料整理
(三)综合分析
事故统计结果可以用统计指标、统计表、统计图等形式(3种)表达。
四、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绝对指标:反映伤亡事故全面情况的绝对数值,如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损失工作日等。
相对指标:伤亡事故的两个相联系的绝对指标之比,表示事故的比例关系,如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百万吨死亡率等。
我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指标体系(4大类)
(一)综合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二)工矿企业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三)行业类统计指标体系
1.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
2.火灾事故统计指标
3.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指标
4.铁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
5.民航飞行事故统计指标
6.农机事故统计指标
7.渔业船舶事故统计指标
(四)地区安全评价类统计指标体系
五、生产安全事故报表制度
1.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2.统计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情况。(2)事故情况。(3)事故概况。(4)伤亡人员情况。
3.报表的报送程序:伤亡事故统计实行地区考核为主的制度,采用逐级上报的程序。
六、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方法
描述统计法 :用于概括和描述原始资料总体的特征。最常用的描述统计有频数分布、图形或图表、算数平均值及相关分析等。
推理统计法:是从一个较大的资料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来推断结论的方法。
对伤亡事故原因的专门研究以及事故判定技术等主要应用推理统计法。
常见事故统计方法:(7个)
1.综合分析法
2.分组分析法
3.算数平均法
4.相对指标比较法
5.统计图表法
6.排列图
7.控制图
七、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1)经济损失:E = Ed + Ei
E----经济损失,万元; Ed----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Ei----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2)工作损失价值。(记住)Vw = DLM/(SD)
Vw-----工作损失价值,万元; 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
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 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 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
3)千人经济损失,Rs(‟)=E/S×1000
Rs------千人经济损失率;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S--------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
4)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RV(%)=E/V×100
RV------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V--------企业总产值,万元;
第三篇:2007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2007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发生不期望后聚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通常由()决定。
A.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的类别
B.事故严重性和影响范围
C.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D.事故的严重性和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能力
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下列事故中,不属于该20类工伤事故的是()。
A.物体打击
B.淹溺
C.尘肺病
D.瓦斯爆炸
3.某建筑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现场作业施工。从事故隐患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属于()。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管理上的缺陷
D.环境的缺陷
4.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中的“预防为主”,是指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地防止事故的发生。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预防为主”的是()。
A.追究事故责任,加大事故处罚力度
B.筹备应急资源,提高救援能力
C.提高事故的经济赔偿金额
D.建设项目“三同时”
5.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根据这一原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应以()为中心。
A.形成注重安全的良好环境
B.使用无缺点的人
C.由机器代替人进行操作
D.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6.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做到预防为主。下列对安全生产预防原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安全生产的预防应以事故财产损失为衡量标准,对那些损失小的事故可
C.机构保障和人员保障
D.制度保障和培训保障
13.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从业人员人数在300人以上的危险物品生产单位,应当按照不少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
A.10%
B.15%
C.20%
D.30%
14.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主要是指()。
A.安全技术措施
B.个体防护措箍
C.安全教育措施
D.安全检查措施
15.特种作业风险较高,为保证作业人员和他人的安全,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复审每()年进行一次。
A.1
B.2
C.3
D.4 16.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是实现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其配套措施包括针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安全预评价一般应在项目的()阶段进行。
A.初步设计
B.可行性研究
C.施工
D.竣工
17.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造成人员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的长短和频率,以及()。
A.人的健康状况
B.产生能量的原因
C.力的集中程度
D.事故的类别
18.利用安全检查表对生产系统进行评价时,检查表应将系统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全部列出。
A.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概率
B.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频率
C.管理缺陷的次数
D.不安全因素
B.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C.存储80吨松节油的贮罐
D.存储 5吨天然气柏贮罐
38.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适台本国国情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标准的定义应能反映当地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一个国家的工业模式,但要根据经验和对危险物质的进一步了解,对标准()进行修改。
A.每隔一年
B.每隔二年
C.每隔五年
D.适时
39.在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价时,如果一种危险物质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则评价事故后果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概率求和原则
B.概率相乘原则
C.摄大危险原则
D.最小危险原则
40.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通过各参数的变化趋势对危险源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在企业中特别要严密监视重大危险源的()。
A.化学参数变化趋势 建设工程教育网编辑整理
B.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变化趋势
C.温度变化趋势
D.压力变化趋势
41.根据毒害作用机理不同,职业性有害气体可分为窒息性气体和刺激性气体。下列气体中,属于刺激性气体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硫化氢
D.氮氧化物
42.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属于电离辐射的是()。
A.红外线
B.x射线
C.激光
D.紫外线
43.气象条件不良是作业场所存在的一类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下列职业病中,属于由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是()。
A.尘肺
B.苯中毒
C.噪声性耳聋
D.高原病
44.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下列危害因素,不属于作业场所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索的是()。
A.由气体排放产生的噪音
B.生产过程释放的有毒物质
C.炉前工接触的红外线
D.电焊时产生的电弧光
4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分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下列资料中,不能作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依据的是()。
A.类比现场调查资料
B.建设项目的基础资料
C.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D.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的检测数据资料
46.有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用人单位,应该依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下列情况中,不属于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内容的是()。
A.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B.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
C,工人的职业接触史
D.职业防护教育培训情况
47.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颁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职业病种类有()。
A.9大类99种
B.10大类110种
C.10大类115种
D.9大类115种
48.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明确提出了保护女职工的要求,并规定了成年妇女禁忌从事的作业。下列作业,成年妇女可以从事的是()。
A.金属矿山井下作业
B.负重质量超过25kg的间断搬运作业
C.高温工作环境下的作业
D.低温工作环境下的作业
49.事故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恢复4个阶段。4个阶段均涉及到的工作是()。
A.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应急预案的演练、应急设备的维护
B.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应急预案的演练、开展公众应急教育
C.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事故损失评估、应急设备的维护
D.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事故损失评估、急救与医疗行动
910
B.修改职业甲毒诊断标准
C.对所选企业反复多次调查
D.增加所调查企业的样本量,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69.下列事故统计指标中,属于绝对指标的是()。
A.百万吨死亡率
B.亿元GDP死亡率
C.百万工时伤害翠
D.直接经济损失
70.根据有关规定,统计资料有三种类型,它们是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
A.等级资料
B.基础资判
C.分类资料
D.定性资料
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顶得0.5分)71.根据系统安全理论,下列关r系统中危险源控制的观点,正确的是()。
A.不可能消除一切危险源
B.可以采取措施控制危险源,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
C.系统进入运行阶段后,再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D.应降低系统整体的危险性,而不是仅消除选定的危险源及其危险性
E.可通过改善物的可靠性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72.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从业人员劳动过程中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下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正确的是()。
A.及时更换过期的护品
B.按时报废过期的护品
C.及时报废失效的护品
D.使用自制的护品
E.护品使用前先行检查
73.安全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
A.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B.坚持预防为主
C.坚持中介服务与行政监察相结合 D.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合 E.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74.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监察实行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为()。
A.实行垂直管理
280.《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关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有关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B.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公共卫生事故、环境污染事故4类
C.突发公共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
D.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是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划分的
E.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要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81.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通常包含一系列支持附件。下列资料中,应作为应急预案支持附件的是()。
A.应急管理方针和原则
B.与应急相关的法律法规清单
C.重大危险源分布图表
D.应急通信联络图表
E.应急器材和应急物资清单
82.在应急过程中,人群疏散是减!》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在进行人群疏散时,应充分考虑的问题有()。
A.疏散人群的数量
B.疏散所需的时间
C.风向等环境变化
D.财产损失的大小
E.疏散线路的风险
83.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危险、有害因索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时,应满足的要求有()。
A.不仅考虑常规的活动,而且还应考虑非常规的活动
B.考虑自身员工的活动所带来的危害和风险
C.仅考虑由组织提供的工作场所内的设施所造成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
D.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E.确保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84.事故调查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对正确分析事故具有重要作用。在事故调查中,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
A.危险指数方法
B.故障树分析方法
C.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
D.预先危险分析方法
E.变更分析方法
85.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是指根据当事人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的严重性,追究其行政、民事或刑事责任的一种制度,《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了对职工行政责任追究的形式,其中行政处分有()。
A.警告
B.撤职
C.记过
D.留用察看
E.开除
第四篇: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一.目的、内容、方法
二.:最、不、另外、如、例如、如果
三.关注程度:企业自我管理部分,外界监管部分。选择。本质安全性能的设备、设施 第二节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二章
1.安全标准化的含义 2.运行模式。PDCA 3.评审方式:自我评审、外部评审(高级)4.级别:一、二、三级,一级最高 5.安全生产标注化建设重点内容 二节.安全文化
三节.长期地或临时地
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临界量的变化。
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考试卷 一.法律
1.往年出的题一般不会出现 2.或隔年出现
3.往年的重点还是重点
4.往年考试题目换一种形式出现 5.今年新书的章节内容要注意 复习
1.做题看书。首先做真题看书所在答案出前后认真读一遍 2.在看一遍,会的过,不会的再找 3.优先划的,新增的部分 案例
121页小类记几类
兰
红
黑色 坍塌
物体打击
淹溺 中毒和窒息
车辆伤害
瓦斯爆炸 容器爆炸
机械伤害
火药爆炸 其他爆炸
触电
冒顶片帮 锅炉爆炸
火灾
透水
60%
其他伤害
放炮
起重伤害
40% 高出坠落 灼伤 80% 危险、危害因素控制 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
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险因素
3.处置危险和危险物质并降低到国家标注规定的限制 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生产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5.发生工伤意外事故时,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施救条件 选择预防对策原则
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会理性 事故预防优先原则 消除
隔离
预防
连锁 减弱
警告
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
一.改进工艺过程,机械仪、自动仪。二.设置安全装置 三.预防性的机械温度试验 四.电气安全对策
五.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和计划检修 六.工作地点的布置和整洁 七.个人防护用品 应急预案
编制、演练、类别 报告事故内容
一.事故单位发生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过程
四.事故已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事故调查的程序 1.成立事故调查组 2.事故现场抢救、处理 3.事故有关物证的搜集 4.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5.事故人证材料的搜集 6.事故现场的摄影、录像 7.事故现场图的绘制 8.事故原因的分析
9.编写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10.事故调查处理结案归档 事故调查的组织
1.查明原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事件
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2.教育培训不够 3.劳动组织不合格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和指导性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利 7.其他
专题十一
事故教训
1.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注 2.是否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3.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4.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 5.安全培训教育是否到位,职工安全意识是否到位 6.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 7.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8.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 9.是否落实了有关?同时的要求
10.是否有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和措施 专题十三
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主要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证明材料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单项选择题的技巧 一.好好复习后效果 本技巧至适用于不会答
1.如果四个答案有三个与安全无关,只有一个与安全有关.答案是有关的 2.数字题:一般不是最大值和最小值
3.四个答案中三个长,一个短,取短的,三个短,一个长,取长的
4.选项中有三个很熟悉,一个不熟悉又无法确定的是不是答案,取不熟悉的
5.选项中有三个不很熟悉,一个很熟悉,又无法?不熟悉的不是答案,取不熟悉 6.选项中有三个是通用术语,一个是安全术语,取安全术语 7.四个答案都很长,通常在前两个里
8.大多数题目都完成以后,个别实在不会可以考虑观察选项的大致分布,曲线分布
一个内容SWIH Wnen:发生时间
Who 肇事者
受害者
哪几个
涉及的人员
责任者 发生地点
发生了什么
结果
如何发生的
何人、何事、何地、何因、何果
五个答案技巧 1.审清问题、明确答案 2.明确问题是什么
关键词、并、性质、与 注意隐藏的含义
有关责任人的错误事实 2.注意要点、有的放矢
关键词:故意
责任
之内
如及时如实上报 立即组织抢救
3.避重就轻
合理用时 生存问题
再看题干 4.宁滥勿缺
查遗补漏 5.字迹工整
卷面整洁
经典答案
问题一。事故原因(事故性质的不同)
1.有会不行
有禁不? 不落实整改措施 不重视安全工作 忽视安全管理 2.违章指挥 违规作业
3.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或教育培训? 4.作业现场混乱或劳动组织不合理 5.有关部门未督促企业落实 整改措施 6.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7.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
二
事故责任
1.主管生产负责人 违章指挥 2.操作人员 违规作业、(无证上岗或未经专业培训)3.发现违章行为者未制止违章行为
4.法定代表人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事故隐患没有认真整改
三
整改措施
(教训)
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杜绝违章指挥 违规作业 3.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4.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督
5.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加大安全投入(或问题五中的答案)6.制定并落实应急预案
经典答案
问题四
参照GB/6411—1986分析存在的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作业中 九加五::红字和蓝字
其他伤害:滑到 摔伤 挤伤等
五:
(1)为杜绝或减小XX事故的发生
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安全对策措施 1.应选择本质安全性能较好的相关设备 2.在设备上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3.XX人应严格执行XX操作规程
4.配备防止XX事故伤害的必要的防护用品
5.加强对设备的检查 维护 保养工作 发现设备有问题 及时进行维修 6.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7.制定针对XX事故的应急预案
六
在使用特种设备是应遵守的安全知识 1.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2.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 3.按规定在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登记 4.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5.按规定作好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 6.按规定作好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 7.按规定进行特种设备的报废注销 8.编制特设应急救援预案
9.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置专职 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10.做好使用前的试运行和例行检查 11.做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 12.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七
应配备的救援设备 1.通讯设备 2.报警设备 3.个体防护设备
4.相关数据及所需技术资料 5.各种急救和救援设备
八
应急预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1.可能出现的灾害种类
2.明确可能发生火灾的装置 设备或场所及灾害后果
3.重点预防部位的防灾器材配置相关数据及所需技术资料 4.灾害应急机构及有关有关人员的职责 5.灾害初起是立即采取的措施 6.对内警报对外通报和联络
7.疏散组织不同风向是的疏散路线
8.重要记录和设备的保护及危险物品的处理 9.救灾过程中应急人员佩戴的防护用品
10.应急期间的必要信息: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作业,作业指导书,联络电话号码等
九
应急准备的不足 1.员工应急教育不够或培训不足 2.预案应急演习不足
3.应急救援器材不足或防毒面具不够活防护面具不足
4.未确保应急救援器材有效或应急救援器材不好使陈旧不好用
5.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或没有同意指挥或部门职责不你明确
十事故中人员紧急疏散 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1.撤离的方式、方法
2.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3.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或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或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十一
事故调查取证中主要资料和证据 1.发生事故单位名称和发生时间
2.肇事者和受伤害着的自然情况(如姓名 性别 年龄 健康状况 身份证)3.事故发生当天肇事者和受伤害者工作情况 4.事故发生地点内设备材料位置图 5.设备损坏情况 现场残留物 破损部件描述
6.肇事者和受伤害着受伤情况描述现场采取的救护(或应急)措施
7.肇事者和受伤者所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规程 操作规程)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十二 安全许可证须具备的条件
1.建立建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3.设备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5.取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 6.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为作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8.生产系统符合有关法律 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9.有职业危险防护措施 10.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11.有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12.有关安全生产事故应急体系救援预案
十三 技术上的问题和措施 摘录题干 去点杂物 罗列条目 将上述罗列的条目取反
十四 事故报告内容
十五 该厂应针对那些重大事故风险编制 应急救援预案
十六 指出该厂在编制和预案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篇: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1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F)
3接触噪声超过115dB(A)的作业,无论时间长短均为Ⅳ级。(T)
5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T
7原则上,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F)9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定期安全监察体制。(T)
10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定期安全监察体制。(T)
11t检验和u检验就是统计量为t,u的假设检验,均是常见的计量资料假设检验方法。(F)13建设项目竣工后,在试运行期间,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在试运行3个月内进行控制效果评价。(F)
15除高风险单位以外且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企业,可以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F)17我国现行工伤事故统计中,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工伤事故分为21类。F
19安全技术措施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可分为: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等。(T)
21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T)23煤矿安全监察实行平行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F)
25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开始吸收并研究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理论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思想。T
27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企业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F
29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因此安全性与危险性互为余数。(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