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难点1
1、3E原则: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管理对策防止事故发生。
2、反馈原则认为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错误:监督原则认为为使安全生产法得到落实应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4、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5、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6、我国现行工伤事故统计中,按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工伤事故分20类。
7、安全和危险均是相对的概念
8、安全管理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并正确应用动力,从而激发人们保障自身和集体安全的意识,自觉积极地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这种管理原则是人本原则中的“激励原则”
9、海因希里法则事故后果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1:29:30010、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有: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触发条件。
11、海因希里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防物的不安全状态。
12、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仪器检查法、常规检查法、安全检查表法。
13、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保证。
14、单位对新职工应进行***48小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岗位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
15、安全检查五查“思想、管理、隐患、整改、事故处理”
16、国家规定对非矿山企业强制性检查的项目:特种设备、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
17、征收工伤保险费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相结合是事故预防的主要机制。
18、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9、特种作业的批准机构为 20、职业病共10大类115种
1、安全标志分四类:禁止、警告、命令、提示
2、从长远观点来看,低成本高收益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3、安全教育培训的方法: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练法、案例研讨法、读书指导法、宣传娱乐法。
4、劳动防护用品三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
5、编制安措计划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6、安措计划应与同年度的生产技术财务供销计划同时编制。总工审批、厂长下达。
7、主要负责人培训内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规范标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行业安全生产专业知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国内外先进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典型事故安全分析。矿危建48/16学时其他24/8时
8、特种作业人员离开岗位6个月,需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合格后上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每两年复审一次,连续工作10年经用人单位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后每4年复审一次。
9、安全检查的程序:策划-实施-分析-纠正。
10、劳动保护用品选用原则:符合性、防护性、适用性、舒适性;用人单位责任:按法规选用、三证一书定点购买、教育、报废、制度档案
11、使用劳保用品的一般要求:检查;不超限使用、合格产品、不能代替;按说明书使用
12、安全评价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
13、安全预评价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14、安全验收评价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正式投产前进行。设备设施装置实际运行状况检测考察找出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
15、安全现状综合评价:针对某一单位总体或局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评价。
16、专项安全评价是针对某一活动或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安全评价。剧毒化学品获得营业执照必须。
17、安全评价的程序:准备、危险辨识、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结论及建议、编制报告
18、危险有害因素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共分6大类37项: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其他。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共20类。
19、危险有害因素常用的辨识方法:直观经验分析法(如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如事件树、事故树等)20、危险控制顺序:消除-预防-减少-隔离-联锁-警示。
1、重大危险源:长期或临时地生产、使用、搬运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单元(包括设施和场所)
2、评价单元一般以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
3、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有:定性(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观察问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定量(分为概率风险、伤害范围、危险指数评价法)
4、安全预评价报告格式:封面、预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著录基、目录、编制说明、前方、正文、附件、附录。
5、安全验收评价(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报告格式同上。
6、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格式:前言、目录、项目概述、程序和评价方法、危险性预先分析、危险度与危险指数分析、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的模拟职业卫生现状评价、对策与建议、评价结论共8章
7、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适用:危险物質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企业或组织,不适用: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军事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
8、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9、单元是指一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眀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10、分类: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分为四类(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有毒物质)142种。
11、风险评价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内容。
12、燃烧爆炸性危险物质可为7类:爆炸性物质、气体燃烧性物质、液体、固体、自燃、遇水易燃、氧化性物质。
13、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由以下组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管理、报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4、我国重大危险源监控为4级。
15、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信息网络,实施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与管理。
16、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区县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
17、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抢救受害人员、迅速控制事态、消除危害后果恢复现场、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18、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不确定性、突发性、复杂性、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放大。
19、事故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
20、准备阶段:应急体系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预案编制、应急队伍建设、应急设备与物资准备维护、预案的演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
1、响应阶段:报警与通报、人员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外部求援。
2、恢复阶段:事故发生后进行。首先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3、应急体系由组织体制、动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4部分组成。
4、组织体制: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应急指挥、救援队伍。
5、动作机制:统一指挥、分组响应、属地为主、公众动员。
6、法制基础:法律(紧急状态法)、规章(应急管理条例)、政府令、标准
7、保障系统:信息通讯、物资装备、人力资源、经费财务
8、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响应级别通常分3级:一级紧急情况:利用所有部门一切资源;二级:两或更多部门响应;三组:一个部门
9、应急响应程序: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
10、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结构由指挥、行动、策划、后勤、资金/行政5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
11、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明确应急救援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及时响应、成为各类突发重大事故应急基础、超过应急能力便于与上级应急部门协调、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12、应急预案可为3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含单项预案——大型公众聚集活动)
13、预案基本结构1+4: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
14、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可包括预案、程序、指导书、记录等,是一个4级文件体系。
15、编制过程:成立编制小组-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编制预案-评审与发布-实施
16、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还应确保预案的批准、实施和维护。
17、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核心要素共6个一级要素:方针与原则、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现场恢复、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18、应急策划包括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
19、应急准备包括:机构与职责、应急、教育训练与演习、互助协议。20、应急响应的核心功能和任务: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讯、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和抢险、泄漏物控制。
1、预案演练的类型: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
2、桌面演练:按预案及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采取行动。仅限于有限的应急响应和内部协调。事后口头评论形式收集参演人员建议,并提交简短的书面报告。
3、功能演练: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事后除口头评论外,还应向地方提交有关演练活动的书面汇报,提出改进建议。
4、全面演练: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事后除口头评论、书面汇报外,还应提交正式的书面报告。
5、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共5类: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观摩人员。
6、建立应急演练策划小组是成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的关键。参演人员不得参加策划小组,更不能参与演练方案的设计。
7、综合性应急演练过程可划分为:准备、实施、总结3阶段。
8、演练结果评价:不足项、整改项、改进项。
9、不足项:应急准备缺陷、可能导致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组织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保证公众安全健康。应在规定时间内予以纠正。
10、整改项:应急准备缺陷、单独不可能造成影响。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
11、改进项:应急准备过程上应予改善的问题。不会对人员安全与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视情况予以改进,不必一定要求纠正。
12、职业危害因素分类:按来源分为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按性质分为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其他因素。
13、职业性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
14、法定职业病共10类115种。10类: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
15、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16、非电离辐射:射频辐射、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电离辐射:X线
17、白内障:红外线;电光性眼炎:紫外线;白血病:电离辐射。
18、异常气象条件:高温作业、高温强热辐射、高温高湿;其他异常气象条件指低温作业、低气压作业等。
19、成年妇女禁忌参加连续负重,禁忌每次负重超过20kg,间断负重超过25kg.20、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IV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1、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工作由国家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承担。
2、职业病发生与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有关,还受个体的特性差异影响。
3、职业病取决条件:有害因素的性质、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人体的健康状况。
4、职业卫生调查分为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专题调查和事故调查3类。
5、职业性危害因素接触评定是通过询问调查、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等方法,对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6、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是对危害因素的危害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和认定,多大剂量下、何种条件下可能对接触者健康造成损害,并估测在一般条件下可能对接触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几率和程度。
7、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
8、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9、最高容许浓度: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10、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11、建设项目分为一般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和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
1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分为: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
1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组根据6项指标:急性毒性、致密性、容许浓度、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常见毒物有56种。
14、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指标: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触时间肺总通气量,粉尘浓度超标倍数。II级以上危害级别的作业场所,要求做出改进计划,限期整改甚至停产。
15、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致癌性、变态反应性、尘肺等疾病。
16、露天矿作业防尘措施:湿式钻孔或干式捕尘、确保全面通风的主风扇连续运转、加强对司机室的防护。
17、井下防尘措施:保证作业面足够的通风量、湿式凿岩、入风巷道回风巷道设水幕。
18、职业癌有8种:石棉、联苯胺、苯、氯甲甲醚、砷、氯乙烯、焦炉逸散物、络酸盐所致癌症。
19、高温作业分级按工作地点WBGT指数(湿球黑球温度)和接触高温作业的时间将其分为4级,级别越高强度越大。WBGT>或=25℃为高温作业。20、高温作业:工作场所胡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h或84kJ/m3.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1、建设项目竣工后,在试运行期间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工作场所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在试运行6个月内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有害作业分级评价是对环境接触水平与影响危害产生的主要接触条件进行的综合评价。目的是对有害作业进行监督管理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3、决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主要有接触水平和接触时间。
4、多数有毒物质的卫生标准限值以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
5、毒物危害程度级别分为四级:极度危害、高度、中度、轻度危害。有毒作业分级为5级:0级(安全作业)1-4级(轻、中、高、极度危害作业)
6、噪声作业危害级别为为5级(同毒物作业)接触噪声超过115dB(A)的作业无论时间长短均为IV级。
7、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声压级大小。
8、作业环境监测依据国家发布的各类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与检测规范进行。
9、职业健康监护内容: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从业人员健康监护信息管理。
10、在卫生行政部门中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
11、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申报要求:用人单位在新改扩项目竣工验收之
19、计划与实施包括:初始评审、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
20、初始评审过程主要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两项工作。日起30日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后因工艺技术材料等变更导致所申 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改变的应在变更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
关申报变更内容;终止生产经营时应向原申报机关办理申报注销手续。
12、申报内容: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产生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材料、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求援设施。
13、用人单位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卫生行政部门收到申报材料后5日内出具回执。
14、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职业病报告实行以地方为主逐级上报的办法,一律由所在地区的卫生监督机构统一汇总上报。
1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包括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重点活动与职责以及绩效测量的方法。
16、体系的运行模式系统思想最主要的是PDCA概念(策划、实施、评价、改进)
1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据ILO-OSH2001导则):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组织、计划与实施、检查与评价、改进措施。
18、组织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为正确有效地实施与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要素而确立和完善组织保障基础。组织的内容:机构与职责、培训及意识与能力、协商与交流、文件化、文件与资料控制、记录与记录管理。
第二篇: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难点2
1、改进措施主要包括纠正与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两方面。
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必须包括:承诺守法、承诺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和事故预防、保护员工健康安全。
3、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建立实施保持和评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向最高管理层报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绩效、推动企业全体员工参加管理活动。
4、管理方案应阐明做什么事、谁来做、什么时间做。
5、应急预案与响应的目的是确保生产经营单位主动评价其潜在事故与紧急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应急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应急处理的程序和方式,检验预期的响应效果,并改善其响应的有效性。
6、开展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活动时应考虑:常规与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内所有设备。
7、检查与评价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定期或及时地发现体系运行过程或体系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确定问题产生的根源或需要持续改进的地方。检查与评价主要包括:绩效测量与监测、事故事件与不符合的调查、审核、管理评审四项。
8、绩效测量包括主动与被动测量两个方面。主动测量应做为一种预防机制。
9、通过绩效测量与监测,得到事故、事件、不符合的信息。
10、管理评审时间的确定:生产经营单位的最高管理者依据自己预定的时间间隔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审。
11、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对象:自身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程序及作业场所的条件和作业规程,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12、持续改进是指不断消除降低或控制各类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和风险。
1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包括:学习与培训、初始评审、体系策划、文件编写、体系试运行、评审完善。
1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是指依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及其他审核准则,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的活动,以便找出受审核方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使受审核方完善其体系,从而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不断改进,达到对工伤事故及职业病的有效控制的目的,保护员工及相关方的安全和健康。
15、体系审核分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两种,内部审核又称为第一方审核,外部审核又分为第二方审核及第三方审核。
16、第一方审核:由用人单位的成员或其他人员以用人单位的名义时行。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主要依据自身的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17、第二方审核:由与其有利益关系的相关方审核
18、第三方审核:由与其无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机构依据特定的准则,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以认证为目的为认证审核„„
1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程序:申请及受理、审核的策划及审核准备、审核的实施、纠正措施的跟踪与验证、证后的监督与复评。20、证后监督包括监督审核和管理。
1、审核的策划及审核准备主要包括:确定审核范围、组成审核组、制定审核计划、编制审核工作文件。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审核和第二阶段现场审核。第一阶段审核又由文件审核和第一阶段现场审核组成。
3、现场审核的重要结果是发现受审核方的职业健康安全重审体系存在的不符合事项。
4、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期满可通过复评获得再次认证。
5、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多数情况下采用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的方式。
6、审核活动需要建立并保持程序。
7、安全生产监督监察的基本特征:权威性、强制性、普遍约束性。
8、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预防为主、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9、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是国务院主管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的直属机构,也是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下设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10、工矿商贸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管理的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行政监管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行政监管责任。
11、公安、交通、铁路、民航、水利、建设、国防科技、邮政、信息产业、旅游、质检、环保等国务院部门负责本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并承担责任。
12、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考核、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
13、烟花爆竹安全监督管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监督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情况,负责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和生产安全许可证、销售许可证的发放工作,组织查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组织查处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事故;公安部负责烟花爆竹运输通证发放和烟花爆竹运输路线确定工作,管理烟花禁放工作,实施烟花爆竹厂点四邻安全距离等公共安全重审,侦查非法生产、买卖、储存运输、烟花爆竹的刑事案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拟订烟花爆竹的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有关标准规范。
14、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行为。卫生部负责拟订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职业病的预防、检查和救治,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职业卫生评价及化学品毒性鉴定工作。
15、安全生产监察人员职责:宣传、监督检查单位执行法律法规情况、发现违法行为有权制止责令改正停产停业整顿、重大事故隐患职业危害严重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并报告、参加应急求援与事故调查处理、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其他。
16、安全生产监察程序:监察准备、调查用人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情况、调查作业现场、提出意见或建议、发出《安全生产监察指令书》或《安全生产处罚决定书》
17、安全生产监察方式:行为监察、技术监察。
18、行为监察主要包括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职工教育培训、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等工作。
19、技术监察是对物质条件的监督检查,包括三同时监察;用人单位现有防护措施与设施完好率、使用率的监察;个人防护用品质量配备与作用的星空对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危害性严重的作业场所和特殊工种作业的监察等。20、技术监察多从设备的本质安全入手
1、安全生产监察的各类:一般、专门监察。
2、一般监察是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常规的全面监察。方式:不定期、按安全生产检查考核标准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评定、根据举报。基本内容: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治理、伤亡事故调查、职业危害管理。
3、专门监察针对专项问题进行,包括:三同时、特种设备、劳动防护用品、特种作业人员、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严重有害作业场所。
4、1999年12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成立。垂直管理、分级监察。
5、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加强执法监督,由国家对煤矿安全实行监察;政企分开,按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改革现行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把安全管理和安全监察分开实行垂直管理。
6、煤矿安全监察方式:视时监察、重点监察、一般监察、特殊监察。
7、煤矿安全监察的内容:查思想、制度、安全设施、事故隐患、事故处理(五查),看被监察的企业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要求。
8、特种设备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超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9、我国对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监察制度,特点:强制性、体系性、责任追究性。内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体制、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等。
10、2003年2月19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件》颁布。是一部全面规范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及其安全监察的专门法规。
1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制:综合监督管理与专项安全监察相结合的工作体制。
12、条例中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及各级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内设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处、所)
1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相关标准及技术规定”5个层次。法律:安全生产法、劳动法、产品质量法和商品检验法;行政法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1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实施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督检查。
1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与内容:
16、行政许可制度,特种设备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和设备准用制度。
17、监督检查制度,手段:通过检验发现其在设计制造安装维修改造中影响产品安全性能的质量问题;通过分析事故发生情况和定期检查发现的问题,用行政执法的手段纠正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18、事故应对措施,做好事故预防同时,将危机处理机制的建立作为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危机处理机制包括: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组织和物资保证、技术支撑、人员的救援、后勤保障、建立与舆论界可按的互动关系等。
第三篇: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模拟题1
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道题1分)
1.根据能量转移理论的概念,事故的本质是______
A.能量的不正常作用
B.造成人员死伤
C.造成经济损失 D.造成人员伤亡
2.危险品单位、矿山、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______
A.16学时 B.32学时
C.48学时 D.64学时
3.安全管理中的本质安全化原则来源于本质安全化理论,该原则的含义是指从本质上实现生产系统的安全化,这就意味着从______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安全生产保障的目的。
A.思想上
B.技术上
C.管理上 D.根本上
4.根据安全生产概念和工作要求,对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需要保护的第一对象是______.A.设备
B.从业人员
C.管理人员 D.技术人员
5.安全管理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并且正确地应用动力,从而激发人们保障自身和集体安全的意识,自觉地积极地搞好安全工作。这种管理原则就是人本原理中的______原则。
A.保障
B.反馈
C.激发
D.动力
6.未经培训的普通工人不允许安排替代技术工人,艺徒在没有老师傅带领下不允许安排其独立操作,是______的安全职责。
A.人事、劳资部门
B.安全专职机构
C.技术部门
D.生产部门
7.禁止标志的含义是不准或制止人们的某种行为,它的基本几何图形是_____.A.带斜杠的圆环
B.三角形
C.圆形
D.矩形
8.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的适用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A.境内一切涉及特种作业的单位和特种作业人员
B.所属的一切涉及特种作业的单位
C.境内一切涉及特种作业的单位
D.境内所有特种作业人员
9.批准特种作业的机构为______.A.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安全生产管理局
B.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
C.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
D.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10.国家标准(GB2893?82)中规定的四种安全色是______.A.红、蓝、黄、绿
B.红、蓝、黑、绿
C.红、青、黄、绿
D.白、蓝、黄、绿
11.安全标志分为四类,它们分别是______.A.通行标志、禁止通行标志、提示标志和警告标志
B.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命令标志和提示标志
C.禁止标志、警告标志、通行标志和提示标志
D.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命令标志和通行标志
12.事故类别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进行分类,有_____种。
A.10
B.15 C.20
D.25
13.《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的发布机构是______.A.国际劳工组织大会
B.联合国
C.国际标准化组织
D.世界卫生组织
14.在输电线特别是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起重机各部分与输电线的最小距离,当输电线路电压在1kV以上时,应大于.A.1m B.1.5 m C.2 m D.3 m
15.工会有权参加伤亡事故和其他与作业有关的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有权要求追究直接负责的行政领导人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以上说法_____.A.不具体
B.不正确 C.正确
D.不完全
16.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于1999年10月27日发布的《关于开展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工作的通知》精神,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工作由______承担。
A.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B.中国石化集团安全工程研究院
C.国家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
D.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管理局
17.下列说法中,______是正确的。
A.因我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所以国际劳工组织大会的一切公约我国都遵守
B.因我国是国际劳工组织大会的会员国,故国际劳工组织大会的一切公约
我国都遵守
C.因我国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成员国,所以国际劳工组织大会的一切公约我国都遵守
D.国际劳工组织大会的公约被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我国都必须遵守
18.关于国际劳工组织大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所有国际劳工组织大会的会员国都必须遵守所有国际劳工组织大会的公约
B.我国是国际劳工组织大会的会员国
C.所有国际劳工组织大会的公约都适用于我国
D.我国还没有加入所有国际劳工组织大会
19.根据《职业安全卫生术语》(标准号GB/T15236?94),下列用语中______是不正确的。
A.“职业安全卫生”的英文译文为:Occupational health safety
B.“安全生产”的英文译文为:Safety production
C.“职业安全”的英文译文为:Occupational safety
D.“劳动保护”的英文译文为:Labor protection
20.______不是企业第一领导者的职责。
A.审定安全生产规划和计划,确定安全生产目标值。按照国家规定保证所需的经费,有
计划地解决重大隐患和职业危害,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B.主持召开企业定期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相应作出决策,组织实施。
C.按国家规定,确定本单位安全工作机构和安技干部编制。
D.组织领导安全生产检查,落实整改措施,及时解决生产中不安全的问题。
21.在安排生产计划时,______必须考虑设备装置的能力,防止设备装置超负荷运行,应考虑到水、电、汽、气的平衡。
A.生产部门
B.计划部门
C.技术部门
D.机械动力部门
22.在机械产品寿命周期的各环节中,决定机器产品安全性的最关键环节是_____.A.设计 B.制造 C.使用 D.维修
23.以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所在的平面为基准,机械加工设备凡高度在____之内的所有传动机构的可动零、部件及其危险部位,都必须设置防护装置。
A.2m B.2.5m C.3m D.3.5m
24.凡是操作人员的工作位置在坠落基准面 以上时,则必须在生产设备上配置供站立的平台和防坠落的防护栏杆。
A.0.5m B.2m C.2m D.3m
25.磨削机械使用有机类结合剂(例如树脂、橡胶)砂轮的存放时间不应超过_____年,长时间存放的砂轮必须经回转试验合格后才可使用。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26.在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或工作场所,建筑物的门窗宜采用________.A.推拉式 B.向内开启式 C.向外开启式 D.任何方式
27.多层厂房内主要楼梯和安全疏散楼梯的设计,采用的形式_______.A.应为螺旋式 B.应为直跑式 C.不受限制
28.起重机四大机构(起升机构、运行机构、变幅机构和旋转机构)都要设置制动器。起升机构和变幅机构的制动器必须采用_______.A.常开式 B.常闭式 C.综合式 D.其它形式
29.机械上常在防护装置上设置为检修用的可开启的活动门,应使活动门不关闭机器就不能开动;在机器运转时,活动门一打开机器就停止运转,这种功能称为.A.安全联锁 B.安全屏蔽 C.安全障碍 D.密封保护
30.设计机械高处工作位置时,必须考虑配置宽度应不小于 安全通道。
A.200mm B.300mm C.400mm D.500mm
3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________问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A.半个月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32.对产生尘、毒危害较大的工艺、作业和施工过程,应采取有效的密闭、_______、吸收、净化等综合措施和监测装置,防止尘、毒的泄漏、扩散和溢出。
A.高压 B.中压 C.零压 D.负压
33.电梯的 应当对电梯质量及投入运行后的维修保养负责。
A.使用单位 B.设计单位 C.制造单位 D.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34.厂矿企业一般每年第______季度开始编制下一年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A.一
B.二 C.三
D.四
35.从更新改造资金中,按规定安排安全技术措施项目的费用,不得挪用,组织安排安全技术措施项目的实施。这不是经营副厂长(副经理)的职责。这一说法______.A.正确
B.不正确 C.不完全正确
D.不够完整
36.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作业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_____.A.满十六周岁
B.持证上岗
C.具有相应学历
D.无妨碍从事本工种作业的疾病
37.新工人进入生产岗位前应安排做好体检工作,分配工作时应执行有关职业禁忌症的规定,这是______的职责。
A.安全专职机构
B.人事、劳资部门
C.卫生保健部门
D.计划部
38.目标管理为每个成员制定了明确的责任和任务,并对完成这些责任和任务规定了时间、数量、质量等具体要求,是______的管理方法。
A.以人为中心
B.以工作为中心
C.以人为中心与以工作为中心相统一 D.以完成任务的方式为中心
39.目标实施的管理是指在落实保证措施计划,促使目标实现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这个阶段是目标管理取得成效的______环节。
A.决策性
B.决定性 C.一般性的中间
D.最终
40.安全目标体系是由总目标和子目标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安全分目标是车间、科室等部门为完成______而提出的具体目标。
A.安全总目标
B.安全分目标
C.安全子目标
D.目标体系
41.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是______.A.精心施工,质量第一 B.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C.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D.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
42.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关键阶段是。
A.可行性研究阶段 B.项目决策阶段
C.项目设计阶段 D.施工阶段
43.______是进行工程质量控制的基础。
A.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B.合同文件
C.设计文件 D.质量数据
44.项目经理部必须建立______.A.施工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B.施工安全生产培训制度
C.施工安全生产制度 D.施工责任制
45.安全目标管理中,安全目标的设定是由______完成的。
A.目标责任者的主管领导
B.目标责任者本
C.企业第一领导者
D.安全专职机构
46.在安全目标实施中,目标责任者实施目标的途径或方法由______决定。
A.责任者主管领导
B.企业第一领导者
B.安全专职机构
D.责任者自主
47.在安全目标管理中,对安全目标实施结果要及时进行检查和评价,评价方法是______.A.目标执行者根据规定标准自评
B.上级领导根据企业整体目标进行评价
C.首先是目标执行者根据规定标准自评,其次是上级领导以检查结果和目标卡片为依
据,对目标执行者进行指导
D.上级领导对安全目标管理的全过程进行追踪性评价
48.企业对生产中的安全工作除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外,每年还应该定期进行______群众性检查。
A.1~2次
B.2~4次 C.12次
D.多次
49.季节性检查是根据季节特点,为保障安全生产的特殊要求所进行的检查,由______根据不同季节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和组织安全检查。
A.企业第一领导者
B.安全专职机构
C.各车间
D.生产部门
50.防暑降温检查工作主要有:入夏前检查防暑降温的准备工作情况和夏令期间的防暑降温检查。对后者的检查主要有三个方面,即______.A.技术措施、保健措施、组织措施
B.技术措施、保健措施、行政措施
C.保健措施、组织措施、行政措施
D.技术措施、组织措施、行政措施
51.以______为主体的组织形式开展安全检查活动,具有较大的针对性和专业要求,可检查难度较大的项目,这种检查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研究整改对策。
A.上级领导
B.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C.专业技术人员
D.职工
52.爆炸石方放炮后要经过______分钟才可以前往检查。
A.5 B.10 C.20 D.25
53.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是______.A.精心施工,质量第一 B.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C.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D.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
54.爆炸石方遇有瞎炮,应在距离原炮眼____cm的地方另行打眼放炮。
A.15 B.30 C.60 D.80
55.安全色的用途很广,下列情况______是安全色的应用。
A.管道等涂以不同颜色
B.电线的颜色
C.氮气瓶上涂的黄色
D.紧急停止按钮的颜色
56.安全色应注意检查、保养、维修,当发现颜色有污染或有变化、褪色等情况时,应及时清理,检查时间______.A.每年至少2次
B.每年至少1次
C.每2年1次
D.每3年1次
57.企业应加强对厂内机动车的安全管理,厂内机动车辆应逐台建立安全技术管理档案,其内容可不包括______.A.车辆驾驶员简况
B.使用、维护、修理、自检和车辆事故记
C.安全技术检验报
D.车辆出厂的技术文件和产品合格证
58.安全教育中的安全技术知识教育不包括______知识教育。
A.生产技术
B.一般安全技术
C.专业安全技术
D.数、理、化基础
59.安全教育中的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教育是指对某一工种进行必须具备的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教育,不含______知识教育。
A.锅炉、起重机械
B.防暑降温
C.工业防尘防毒
D.生产技术
60.按有关规定,企业厂长(经理)持有______是其能够对本企业实施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的凭证。
A.安全管理资格证书
B.安全工程大专毕业证书
C.安全工程专业证书
D.上级机关的任命书
61.1995年10月1日,劳动部发布的《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中,规
定的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______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______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
A.10、500
B.50、1000 C.10、1000
D.50、500
62.重大事故隐患评估费用由____支付。
A.被评估单位
B.评估单位 C.当地政府财政
D.国家财政
63.在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编写规定(GB1.8?89)中,对“危险因素”的解释是______.A.能对造成伤亡的因素
B.能够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C.能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D.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64.火灾分类标准(GB4968?85)把火灾分为四类,它们分别是_____.A.Ⅰ类火灾、Ⅱ类火灾、Ⅲ类火灾和Ⅳ类火灾
B.A类火灾、B类火灾、C类火灾和D类火灾
C.轻微火灾、火灾、严重火灾和重大火灾
D.小型火灾、中型火灾、大型火灾和重大火灾
65.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______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A.Ⅰ
B.Ⅱ
C.Ⅲ
D.Ⅳ
66.生产经营单位对()应当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应当采取的紧急措施。
A.事故频发场所 B.重大事故隐患
C.重大危险源 D.危险化学品仓库
67.《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
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____.A.安全宣传标语 B.安全宣教挂图
C.安全警示标志 D.警示颜色
68.人工挖扩桩孔时,孔下照明必须使用____V安全电压灯具。
A.110 B.220 C.36 D.60
69.采用静电喷漆,为避免静电聚集,喷漆室(棚)应有____装置。
A.接地保护 B.防腐蚀 C.防火防爆 D.防静电
70.安全带是进行机械高处作业人员预防坠落伤亡的个体防护用品,安全带的正确使用方法是.A.低挂高用 B.高挂低用
C.水平挂用 D.钩挂牢靠,挂位不受限制
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道题2分)
1.以下那几项是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______
A.动力原则 B.能级原则
C.激励原则 D.弹性原则
2.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需要达到的要求______:
A.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的要求,并应适时修订;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要与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体制协调一致。
B.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根据本单位、部门、班组、岗位的实际情况,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
C.制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有专门的人员与机构来保障。
D.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同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检查等制度,特别要注意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以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真正落实。
3.安全生产投入主要用于以下哪些方面:______
A.建设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如防火工程、通风工程等;
B.增设新安全设备、器材、装备、仪器、仪表等以及这些安全设备的日常维护;
C.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按国家标准为职工配备劳动保护用品;
D.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其他有关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如用于制定及落实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4.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有______
A.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 B.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
C.轻重缓急统筹安排的原则 D.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5.以下哪几项属于非矿山企业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______
A.锅炉、压力管道、压力容器 B.高压医用氧仓
C.电梯、自动扶梯 D.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及游乐设施等。
6.公开招标的特点有____.A.发布招标广告 B.发招标邀请函
C.资格预审 D.资格后审
7.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是哪三种? ______
A.经验检查法 B.常规检
C.安全检查表法 D.仪器检查法
8.编制安全检查表主要依据:______
A.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B.国内外事故案例及本单位在安全管理及生产中的有关经验。
C.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都是安全检查表的内容。
D.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法规和标准。
9.实施安全检查的内容有:______
A.访谈 B.查阅文件和记录
C.现场观察 D.仪器测量
10.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______
A.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B.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C.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D.患职业病的;
11.属于特种设备有电梯、锅炉、压力容器、等。
A.厂内运输车辆 B.车床 C.起重机械 D.数控机床
12.以下几项哪些是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所应当具备的条件______.A.有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
B.矿井生产系统符合国家规定的煤矿安全规程;
C.矿长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矿长资格证书;
D.特种作业人员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13.为安全生产法服务的中介机构的主要工作有______.A.安全评价 B.安全认证
C.安全检测 D.安全检验
14.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具备下列哪些条件______.A.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
B.有与其从事的建筑活动相适应的具有法定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C.有从事相关建筑活动所应有的技术装备;
D.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15.工会经费的来源______.A.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
B.建立工会组织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交的经费;
C.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
D.人民群众的捐助;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B 5.C 6.D 7.A 8.A 9.D 10.A
11.B 12.C 13.A 14.D 15.C 16.C
17.D 18.B 19.A 20.D
21.A 22.A 23.A 24.A 25.A 26.C 27.B 28.B 29.A 30.D
31.B 32.D 33.C 34.C 35.B 36.B 37.B 38.C 39.B 40.A
41.B 42.B 43.D 44.A 45.B 46.D 47.C 48.B 49.B 50.A
51.C 52.C 53.B 54.C 55.D 56.B 57.A 58.D 59.D 60.A
61.B 62.A 63.D 64.B 65.D 66.B 67.B 68.C 69.A 7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AC 7.BCD 8.ABCD 9.ABCD 10.ABCD
11.AC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
第四篇: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36页
第十章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第一节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及分类
一、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
(一)普通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事故一般分为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一次造成30(含)人以上死亡;一次造成100人(含)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1亿元(含)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2.重大事故:一次造成10~29人死亡;一次造成50~9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5000万元~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
3.较大事故:一次造成3~9人死亡;一次造成10~4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1000万~5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4.一般事故:一次造成1~2人死亡;一次造成1~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100万元~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二)特殊行业或者领域的事故等级划分(5类特殊行业)
1.道路交通事故:分为四类,轻微、一般、重大和特大事故。
2.火灾事故:分为三类,特大、重大和一般火灾事故。
3.水上交通事故:分为四类,小事故、一般事故、大事故和重大事故。
4.民航飞行事故:分为三类,特别重大、重大和一般飞行事故。
5.铁路交通事故:分为四类,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事故。
二、事故的分类
主要有三种分类方法:
(一)依照造成事故的责任不同,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两大类
(二)依照事故造成的后果不同,分为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
(三)依事故监督管理的行业不同(8方面)
分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火灾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水上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民航飞行事故、农业机械事故、渔业船舶事故等。
第二节 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
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责任
(一)事故现场有关人员。
(二)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四)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五)有关地方人民政府。
事故单位负责人既有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的责任,又有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的责
任,即事故报告是两条线,实行双报告制。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既有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的责任,又有报告本级人民政府的责任。
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程序及时限
(一)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二)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事故的级别逐级上报事故情况,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且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 小时。
1.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6个小时内)
2.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4个小时内)
3.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2个小时内)
(四)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四、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内容
(一)报告事故应当包括的内容(6方面)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的简要经过是对事故全过程的简要叙述。核心要求在于“全”和“简”。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37页
6.事故的补报。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二)事故调度统计报告的有关规定
1.生产安全事故调度统计报告范围:
1)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员死亡、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2)各类非法生产经营事故;
3)事故性质暂时界定不清的各类事故。
调度快报事故范围: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各行业领域发生的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煤矿一般事故,较大以上涉险事故,事故性质暂时不清的较大及以上事故。
2.调度快报
(1)调度快报内容:时间、地点、单位名称、规模、生产能力、事故类型、事故简要情况,现场总人数和伤亡人数,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抢救情况和采取的措施等。
(2)调度快报时限
1)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较大及以上事故报告后,要在2 小时内报送至安全监管总局(调度统计司)。
对事故暂时不清的,可先报送事故概况并及时跟踪,或有新情况续报。
2)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一般事故报告,每周五前和每月末报送至安全监管总局(调度统计司)。
(3)事故快报的方式
1)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下事故使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统一的网络传输软件报送,尚不具备网络传输条件的可使用传真报送。
2)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上(含10人)事故、社会影响重大事故和重特大未遂伤亡事故发生后,使用网络传输软件和电话同时报告,不具备网络传输条件的可使用传真和电话同时报告。
3.统计月报
(1)统计月报内容
事故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地址、死亡、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原因、事故类别等。
(2)统计月报时限
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按要求,于每月6日前,将上月本地区工矿商贸企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卡片报送至安全监管总局(调度统计司)。
(3)事故统计月报的报送方式
各类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统计报告;煤矿企业由煤矿安全检查机构负责统计报告(未设立煤矿安全检查机构的地区,由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使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统一的伤亡事故统计软件通过专用网络报送伤亡事故统计卡片;尚不具备专用网络传输条件的,可使用公共网络报送事故统计卡片。
4.有关生产安全事故调度统计报告的几个问题
(1)以高等级事故因素为先确定事故等级(2)事故等级的变化调整(3)事故报告项目的界定标准(4)事故性质的界定
第三节 事故调查
一、事故调查的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
2.尊重科学的原则
二、事故调查工作的职责划分
我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一)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二)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的调查
1.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煤矿事故的调查。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组织调查处理。
3.铁路交通事故的调查。由铁路管理机构组织事故调查。
4.跨行政区域发生的事故的调查。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三)上级人民政府可以调查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
一般情况下,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可由上级政府组织进行调查:(5种)
1.事故性质恶劣、社会影响较大;
2.同一地区连续频繁发生同类事故;
3.事故发生地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不能真正吸取事故教训的;
4.社会和群众对下级政府调查的事故反响十分强烈的;
5.事故调查难以做到客观、公正的。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38页
(四)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的事故调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另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三、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一)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原则: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加。
(二)事故调查组成员的基本条件: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三)事故调查组组长的产生: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也可以由授权组织事故调查组的有关部门指定,设副组长1~3人。
四、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及权利
(一)事故调查组的职责:(9个)
1.查明事故发生经过
2.查明事故发生原因
3.查明人员伤亡情况
4.查明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5.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6.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7.总结事故教训
8.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和整改意见
9.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全体成员讨论通过并签名)
(二)事故调查组的职权:(3个)
1.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
2.有权获得相关文件、资料。
3.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事故调查组成员的行为规范
1.有品德操守。
2.有工作操守。
3.要守纪、保密。
4.事故信息发布工作,应当由事故调查组统一安排,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的信息。
六、事故调查常用工作方法和调查方法
(一)事故调查常用工作方式
对重大、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通常分设3个组,综合组、技术组、管理组等。每个组的分工大致如下:
(二)事故调查常用的工作方法
做好以下4方面的工作:(调查取证、技术鉴定、事故调查常用方法和事故分析)
1.事故调查取证:5方面工作,现场处理、物证搜集、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证人材料搜集和现场摄影及绘图
2.技术鉴定: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事故调查时间。
3.事故调查常用的技术方法
事故调查常用的技术方法有故障树分析方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和变更分析方法。(4个)
变更分析方法重点在于变更。为了完成事故调查,查找原因,调查人员必须寻找与标准、规范相背离的东西。调查有关预期变更所导致的所有问题。对每一项变更进行分析,以便确定其发生的原因。
4.事故分析:在事故原因分析时,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
七、事故调查时限和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熟悉)
(一)事故调查时限
原则上,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人民政府批准可适当延长,不超过60日。
(二)事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1.事故调查报告正文的内容(6个):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的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2.事故调查报告附件应当包括的内容(2方面)
1)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 2)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的签名页。
第四节 事故处理
一、有关事故处理的规定(4个方面规定)
事故处理对于事故责任追究以及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等非常重要,也是落实“四不放过”要求的核心环节。
(“四不放过”原则就是,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补充:第三节介绍了事故调查处理的的两个基本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尊重科学的原则;还有“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加上这节介绍的“四不放过”原则;《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有关事故调查处理一共有四个原则。
(一)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主体和批复期限
事故调查报告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复,即按事故等级分别由不同级别的政府批复。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39页
特别重大事故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复;其他级别事故15日内作出批复。
(二)事故责任追究的落实
有关机关应当按各级政府的批复,依法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事故发生单位应按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及其监督检查
事故发生单位应吸取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应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对事故发生单位负责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事故处理情况的公布
事故处理情况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机构向社会公布。
二、有关事故责任追究的规定(4方面规定)
(一)行政责任
1、安全生产责任的行政处分规定
行政处分主要是对职务性过错的制裁,它包括不作为失职处分和作为失职处分。(5个)
(1)防范性工作失职处分;(2)确保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安全的失职处分;
(3)安全审批失职处分;
(4)监督管理失职处分;
(5)事故调查处理失职处分。
2、安全生产责任的行政处罚规定
(二)刑事责任:与安全生产有关的犯罪主要有危害公共安全罪,渎职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三)民事责任:主要是侵权民事责任,包括财产损失赔偿责任和人身伤害民事责任。
第十一章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第一节 统计基础知识
一、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4个步骤)1.设计。2.收集资料(现场调查)。3.整理资料。4.统计分析。
二、统计学基本知识
(一)统计资料的类型:3种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
1.计量资料:通过度量衡的方法,得到的一系列数据资料。
2.计数资料:没有度量衡单位、通过枚举或记数得来、多为间断性资料。
3.等级资料:介于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之间的一种资料,通过半定量方法测量得到。
(二)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6个)
变量、变异、总体与样本、随机抽样、概率、误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统计学中的许多结论是带有概率性质的,通常一个事件的发生小于5%,就是小概率事件。
三、统计图表的编制
统计图一般选用原则(6种情况)(需要记忆)
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 宜选用的统计图
1.比较分类资料各类别数值大小
条图
2.分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构成比)
圆图或百分条图
3.描述事物随时间变化趋势或描述两现象相互变化趋势
线图、半对数线图
4.描述双变量资料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或相互关系的方向
散点图
5.描述连续性变量的频数分布
直方图
6.描述某现象的数量在地域上的分布
统计地图
统计图的类型:(1)条图。(2)圆图或百分条图。(3)线图。(4)半对数线图。(5)散点图。(6)直方图。(7)统计地图
第二节 职业卫生统计基础
一、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
1.发病率(中毒率):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种疾病(或中毒)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病(中毒)的频率。
计算公式:发病率=同期内新发生例数/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病平均人数×100% 2.患病率:表示某时点检查时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患有某病的病人频率
计算公式:某病患病率=检查时发现的现患某病病例总数/该时点受检人数×100% 3.病死率:在规定的观察期内,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计算公式:某病病死率=某病因该病死亡人数/观察期间内某病患者数×100%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40页
4.粗死亡率:也称普通死亡率,某年平均每千名人口中的死亡数。
计算公式:粗死亡率=同年死亡总数/某年平均人口数×100%
二、职业卫生调查设计
调查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内容——(6个步骤)
1.明确调查目的并将其具体化到指标
2.确定调查对象和观察单位
3.确定并选择调查方法:(1)普查(overall survey)。(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3)典型调查。
4.确定样本含量
5.确定资料的搜集方式
6.确定观察指标。方法(4种):1.单纯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整群抽样;4.分层抽样
误差一般是:整群抽样 ≥ 单纯随机抽样 ≥ 系统抽样 ≥ 分层抽样。
第三节 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一、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3个)
1.对每起事故进行统计调查,弄清事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
2.对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测定。
3.根据大量统计资料,借助数理统计手段,对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趋势以及事故参数的分布进行分析、归纳和推断。
二、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事故发生的原因,为制定法规、加强工作决策,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三、事故统计的步骤:
(一)资料搜集
(二)资料整理
(三)综合分析
事故统计结果可以用统计指标、统计表、统计图等形式(3种)表达。
四、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绝对指标:反映伤亡事故全面情况的绝对数值,如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损失工作日等。
相对指标:伤亡事故的两个相联系的绝对指标之比,表示事故的比例关系,如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百万吨死亡率等。
我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指标体系(4大类)
(一)综合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二)工矿企业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三)行业类统计指标体系
1.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
2.火灾事故统计指标
3.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指标
4.铁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
5.民航飞行事故统计指标
6.农机事故统计指标
7.渔业船舶事故统计指标
(四)地区安全评价类统计指标体系
五、生产安全事故报表制度
1.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2.统计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情况。(2)事故情况。(3)事故概况。(4)伤亡人员情况。
3.报表的报送程序:伤亡事故统计实行地区考核为主的制度,采用逐级上报的程序。
六、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方法
描述统计法 :用于概括和描述原始资料总体的特征。最常用的描述统计有频数分布、图形或图表、算数平均值及相关分析等。
推理统计法:是从一个较大的资料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来推断结论的方法。
对伤亡事故原因的专门研究以及事故判定技术等主要应用推理统计法。
常见事故统计方法:(7个)
1.综合分析法
2.分组分析法
3.算数平均法
4.相对指标比较法
5.统计图表法
6.排列图
7.控制图
七、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1)经济损失:E = Ed + Ei
E----经济损失,万元; Ed----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Ei----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2)工作损失价值。(记住)Vw = DLM/(SD)
Vw-----工作损失价值,万元; 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
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 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 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
3)千人经济损失,Rs(‟)=E/S×1000
Rs------千人经济损失率;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S--------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
4)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RV(%)=E/V×100
RV------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V--------企业总产值,万元;
第五篇:2007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2007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发生不期望后聚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通常由()决定。
A.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的类别
B.事故严重性和影响范围
C.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D.事故的严重性和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能力
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下列事故中,不属于该20类工伤事故的是()。
A.物体打击
B.淹溺
C.尘肺病
D.瓦斯爆炸
3.某建筑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现场作业施工。从事故隐患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属于()。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管理上的缺陷
D.环境的缺陷
4.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中的“预防为主”,是指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地防止事故的发生。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预防为主”的是()。
A.追究事故责任,加大事故处罚力度
B.筹备应急资源,提高救援能力
C.提高事故的经济赔偿金额
D.建设项目“三同时”
5.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根据这一原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应以()为中心。
A.形成注重安全的良好环境
B.使用无缺点的人
C.由机器代替人进行操作
D.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6.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做到预防为主。下列对安全生产预防原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安全生产的预防应以事故财产损失为衡量标准,对那些损失小的事故可
C.机构保障和人员保障
D.制度保障和培训保障
13.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从业人员人数在300人以上的危险物品生产单位,应当按照不少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
A.10%
B.15%
C.20%
D.30%
14.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主要是指()。
A.安全技术措施
B.个体防护措箍
C.安全教育措施
D.安全检查措施
15.特种作业风险较高,为保证作业人员和他人的安全,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复审每()年进行一次。
A.1
B.2
C.3
D.4 16.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是实现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其配套措施包括针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安全预评价一般应在项目的()阶段进行。
A.初步设计
B.可行性研究
C.施工
D.竣工
17.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造成人员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的长短和频率,以及()。
A.人的健康状况
B.产生能量的原因
C.力的集中程度
D.事故的类别
18.利用安全检查表对生产系统进行评价时,检查表应将系统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全部列出。
A.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概率
B.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频率
C.管理缺陷的次数
D.不安全因素
B.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C.存储80吨松节油的贮罐
D.存储 5吨天然气柏贮罐
38.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适台本国国情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标准的定义应能反映当地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一个国家的工业模式,但要根据经验和对危险物质的进一步了解,对标准()进行修改。
A.每隔一年
B.每隔二年
C.每隔五年
D.适时
39.在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价时,如果一种危险物质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则评价事故后果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概率求和原则
B.概率相乘原则
C.摄大危险原则
D.最小危险原则
40.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通过各参数的变化趋势对危险源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在企业中特别要严密监视重大危险源的()。
A.化学参数变化趋势 建设工程教育网编辑整理
B.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变化趋势
C.温度变化趋势
D.压力变化趋势
41.根据毒害作用机理不同,职业性有害气体可分为窒息性气体和刺激性气体。下列气体中,属于刺激性气体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硫化氢
D.氮氧化物
42.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属于电离辐射的是()。
A.红外线
B.x射线
C.激光
D.紫外线
43.气象条件不良是作业场所存在的一类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下列职业病中,属于由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是()。
A.尘肺
B.苯中毒
C.噪声性耳聋
D.高原病
44.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下列危害因素,不属于作业场所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索的是()。
A.由气体排放产生的噪音
B.生产过程释放的有毒物质
C.炉前工接触的红外线
D.电焊时产生的电弧光
4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分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下列资料中,不能作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依据的是()。
A.类比现场调查资料
B.建设项目的基础资料
C.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D.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的检测数据资料
46.有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用人单位,应该依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下列情况中,不属于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内容的是()。
A.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B.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
C,工人的职业接触史
D.职业防护教育培训情况
47.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颁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职业病种类有()。
A.9大类99种
B.10大类110种
C.10大类115种
D.9大类115种
48.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明确提出了保护女职工的要求,并规定了成年妇女禁忌从事的作业。下列作业,成年妇女可以从事的是()。
A.金属矿山井下作业
B.负重质量超过25kg的间断搬运作业
C.高温工作环境下的作业
D.低温工作环境下的作业
49.事故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恢复4个阶段。4个阶段均涉及到的工作是()。
A.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应急预案的演练、应急设备的维护
B.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应急预案的演练、开展公众应急教育
C.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事故损失评估、应急设备的维护
D.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事故损失评估、急救与医疗行动
910
B.修改职业甲毒诊断标准
C.对所选企业反复多次调查
D.增加所调查企业的样本量,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69.下列事故统计指标中,属于绝对指标的是()。
A.百万吨死亡率
B.亿元GDP死亡率
C.百万工时伤害翠
D.直接经济损失
70.根据有关规定,统计资料有三种类型,它们是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
A.等级资料
B.基础资判
C.分类资料
D.定性资料
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顶得0.5分)71.根据系统安全理论,下列关r系统中危险源控制的观点,正确的是()。
A.不可能消除一切危险源
B.可以采取措施控制危险源,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
C.系统进入运行阶段后,再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D.应降低系统整体的危险性,而不是仅消除选定的危险源及其危险性
E.可通过改善物的可靠性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72.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从业人员劳动过程中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下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正确的是()。
A.及时更换过期的护品
B.按时报废过期的护品
C.及时报废失效的护品
D.使用自制的护品
E.护品使用前先行检查
73.安全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
A.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B.坚持预防为主
C.坚持中介服务与行政监察相结合 D.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合 E.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74.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监察实行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为()。
A.实行垂直管理
280.《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关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有关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B.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公共卫生事故、环境污染事故4类
C.突发公共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
D.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是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划分的
E.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要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81.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通常包含一系列支持附件。下列资料中,应作为应急预案支持附件的是()。
A.应急管理方针和原则
B.与应急相关的法律法规清单
C.重大危险源分布图表
D.应急通信联络图表
E.应急器材和应急物资清单
82.在应急过程中,人群疏散是减!》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在进行人群疏散时,应充分考虑的问题有()。
A.疏散人群的数量
B.疏散所需的时间
C.风向等环境变化
D.财产损失的大小
E.疏散线路的风险
83.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危险、有害因索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时,应满足的要求有()。
A.不仅考虑常规的活动,而且还应考虑非常规的活动
B.考虑自身员工的活动所带来的危害和风险
C.仅考虑由组织提供的工作场所内的设施所造成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
D.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E.确保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84.事故调查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对正确分析事故具有重要作用。在事故调查中,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
A.危险指数方法
B.故障树分析方法
C.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
D.预先危险分析方法
E.变更分析方法
85.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是指根据当事人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的严重性,追究其行政、民事或刑事责任的一种制度,《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了对职工行政责任追究的形式,其中行政处分有()。
A.警告
B.撤职
C.记过
D.留用察看
E.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