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读书报告

时间:2019-05-14 03:2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理想国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理想国读书报告》。

第一篇:理想国读书报告

理想国读书报告——隐喻中的理念世界

柏拉图是西方哲学史上鼻祖式的人物,也是希腊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留下完整著作的第一位政治哲学家,西方学者怀特海曾说:“一部西方哲学史不过是对柏拉图的注脚”。而《理想国》一书更是全景式地展现了柏拉图一生所有重要的思想从而成为他颇丰的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在这部对话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详细地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而且在其中柏拉图更融合进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为后来的西方思想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而在以后的西方哲学中,无论是继承柏拉图思想的,还是反对柏拉图思想的,都不可能绕过柏拉图的思想,尤其不能绕过《理想国》所表达的对人性和政治问题的深刻看法。

而在《理想国》一书中,可以说它所囊括的每一种思想都是哲学史上的精华,无论是对公共道德、对自然人性,还是对理性对信念的观点论述,都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与探讨价值。柏拉图更是在《理想国》中通过一系列隐喻构建起了他的哲学王国—理念世界。其中包括太阳比喻,线段比喻,洞穴理论。然而,纵观这三个比喻,事实上是有一些模糊不清的。而在《理想国》这本基于人物的对话与辩论而发展延伸的著作中,全书的开头部分如同朋友的闲聊,读者可以轻松的跟上他们的脚步;而穿过了这个序幕,读者将被渐渐的带到了一片晦暗茂密的森林,其中充斥着深奥的形而上学以及辩证法,许多地方更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当穷尽了这片森林,突然迎来了一个通俗易懂的神话故事,仿佛来到了一片让人歇脚的草坪。而三个比喻恰恰位于那片森林之中,为这一部分的论述提供了比较鲜明的思路。所以,充分的理解这三个比喻对后来真理道路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第六卷所提出的太阳隐喻中,柏拉图以他所认知的最高的理念——善,与在可感范围内,可以统摄所有东西的太阳作类比。在原文中,苏格拉底说:“眼睛所具有的能力作为一种射流,乃取自太阳所放出的射流”。意思是:正是因为太阳放出光线,人的眼睛才能看到物体。这又说明了在太阳隐喻中善在思维的领域里与理智、思维的关系。在柏拉图看来,“善”不仅使一切理念和具体事物获得了实在性和本质,而且也是世界万物追求的终极目的和创造世界的根本动力。它不仅使灵魂获得理智的认识能力,也使知识对象即理念得到可知性,而且是使理念产生和成为真实存在的原因,所以它在地位与能力上都是高于其他一切理念的。是我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基础。接下来,为了区分意见的对象和知识的对象和进一步说明拥有最高的“善”的知识的各个不同阶段,他在《理想国》的第六卷后部分描绘了一条不等分割的线段,提出了“线段比喻”。其实开始我认为这一比喻是很抽象晦涩的,因为他对线段的划分过程十分复杂,而后我才发现,柏拉图描绘的从可见世界到可知世界的“线段”图景,正是人类认识从低级到高级、从易到难、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发展过程,人们只有直接从可见世界进入到可知世界,才能达到最高的理念“善”的认识。再者就是提出“真实”与“影像”的概念,论述了与真实世界相对的幻象世界。最后,在第七卷中提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洞穴说”。柏拉图通过“洞穴”寓言,阐述了他关于认知与教育的思想。人类通过很大努力走出洞穴看到的可知世界的太阳,就是理念世界中最高的“善”,只有实现了“灵魂的转向”,人类的灵魂才能不再受到可见世界中“意见”的影响,进而进入到可知世界。柏拉图在书中将 “善这个最抽象的哲学范畴,对象化或具体化为一种独立的精神实体,以最简单、形象的方式引导和教育人们拥有最高的“善”的知识,我想,这是哲学家,也是作于一个教育者的终极目的。

书中还有很多精妙的观点值得我们探讨,在此就不一一赘述。而我相信,看了这本书,大家都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快、机智的思维。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论,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蓝图,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过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人认为这种理念世界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象,并且认为其中有很多理论,如共产共妻,思想钳制等等充满着一种负面影响与片面性。而我认为,如果我们只被书中的某一种思想某一个理论所束缚的话,那我们的目光也是无法到达高处的,对于好的部分我们要继承,对于片面的部分我们可以加以改进获得经验。在这本书里,我更多的学到的是一种哲学思维,一种为人处事的方式和对待人生的态度。意识到了正义、规则对我们社会的重要性;认识到节制,理智对于人的重要性。书中的一些观点,对于现实也有很强的指导借鉴意义,如在第五卷中提出的“男女平等”,“公有制”等观点,这些几千年前的观点与我们现代的某些政策制度实际上也是不谋而合的。

总的来说,对于《理想国》这本书,我想我的理解和阐述可能还是比浅的,因为毕竟对于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背景和文化还不够了解,也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更深入探讨与研究。但是,我相信,哲学并不是一本书,一个人或是一种制度,哲学是存在我们日常生活交流中的。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而《理想国》中的哲学理念也会在我的脑海中慢慢发酵,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哲学观与理念。

第二篇:理想国读书报告

《理想国》读书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书名:《理想国》 作者:(古希腊)柏拉图

作者生平: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出身于雅典一个大贵族家庭。据说他的名字源于他的宽额头,他的真实姓名却渐渐被人淡忘了。柏拉图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青年时期和其他贵族子弟一样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接触到当时的各种思潮。对柏拉图一生影响最大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二十岁拜苏格拉底为师,跟他学习了十年,直到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老师的死给柏拉图以沉重的打击,他同自己的老师一样,反对民主政治,认为一个人应该做和他身份相符的事,农民只管种田,手工业者只管做工,商人只管做生意,平民不能参与国家大事。苏格拉底的死更加深了他对平民政体的成见。他说,我们做一双鞋还要找一个手艺好的人,生了病还要请一位良医,而治理国家这样一件大事,而治理国家这样一件大事竞交给随便什么人,这岂不是荒唐?柏拉图对现存政体完全失望,于是开始游遍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昔兰尼等地,以寻求知识。公元前387年,他结束旅行返回雅典,并在雅典城外西北郊的圣城阿卡德米创立了自己的学校—阿卡德米学园。柏拉图是西方哲学史上鼻祖式的人物,他的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相当于孔子在中国思想中的地位。怀特海说过:“全部西哲传统都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这句话看上去虽有点夸张,但柏拉图的思想确实一直渗透到了西方思想的血脉中。他一生著述颇丰,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曼诺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

作者成就:创立柏拉图主义和柏拉图式爱情思想。

对后世的影响:柏拉图,从任何方面来说,是西方文学传统上最耀眼的作家之一,也是哲学史上最有洞察力,广泛和影响力的作家。作为一个高地位的雅典公民,在他的工作中,他显示出对政治事件和当时的知识分子活动的专心,但是他提出的问题是这么影响深远,他使用的处理问题的策略,有丰富暗示性和振奋性,教育了差不多每一时期的读者,某种程度上都是受他的影响。几乎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哲学家认为他们在某些重要的方面是柏拉图主义者,他不是第一个应该使用“哲学家”这词思想家或作家,但是他对于哲学该如何构思,它的范围及正确的追求目标是那么自知。通过他全力抓住的,哲学的主题,一般认为的——对伦理、政治、形而上学、认识论议题的严格与系统的考察,通过一个有特色的被称为是他发明的方法装备起来,他是如此地改变了知识分子潮流。哲学史上只有少数的其他作家在深度和广度上接近于他:也许只有亚里士多德(和他一起学习的人),阿奎纳和康德会是普遍同意的拥有相同地位。

作品宏观概论:《理想国》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由探讨正义的本质出发,描述了其心中理想的国家的情形。其中包括国家的组成,成员的分工,管理者的职责,组织形式,青少年教育,男女平等,哲人做王的主张及哲人王的标准和培养等等方面。同时还穿插论述了柏拉图的一些哲学思想。作为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对研究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品内容:本书开篇就提出了“什么是正义?”正义是克洛法斯说的“将他人的东西归还给他吗?”正义是“玻勒马霍斯说的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吗?”苏格拉底诘问别人提出的关于正义的定义。更是详细地批驳和讨论了色拉叙马霍斯提出的观点,即“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他认为统治者有时会犯错误的。只有当统治者具有了使他免于犯错误的知识时,他才能统治自己和他人,“正义的人所关心不只是他个人,统治者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被统治者的利益,他的一言一行都为了被统治者的利益。”为了证明正义的生活是有价值的生活,在第二卷中苏格拉底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认为城邦的正义与个人的正义是一致的。在他看来,每个城邦都有管理者、守卫者和劳动者。当这三个阶层的人“各司其职,协调一致”时,这个城邦就是具有了美德的城邦。同城邦一样,每个人的灵魂都具有理性、意志和情感三种因素,与此相应,也有智慧、勇敢和节制三种美德。“当这三种因素在理性的支配下协调一致时,就成为一个正义的人。”

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国家或正义的城邦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没有任何一项管理国家的工作,因为女人在于而专属于女性,或者因为男人在于而专属于男性,各种的天赋才能同样分布于男女两性。根据自然,各种职务,不论男的女的都可以参加,只是总的来说,女的比男的弱一些罢了。”第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社生活。“真正的护卫者不应该有私人的房屋、土地以及其他私人财产。他们从别的公民那里,得到每日的工资,作为他们服务的报酬,大家一起消费。”第三,国王应该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作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只有哲学家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利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研究哲学和政治艺术的事情天然属于爱智者的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家是智慧的爱好者,他不仅爱智慧的一部分,而且爱它的全部。”对于第一点,毋庸置疑是很有时代性的。古往今来,历史上很多女人作为统治者是非常杰出的。如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则天,英国具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等。这一观点基本奠定了男女平权的思想。虽然柏拉图是站在奴隶主贵族立场上提出的男女平权思想,有其历史缺陷和阶级局限性,但剔除其中的不合理性,其男女应该教育平等、职务平等等主张不失为真知灼见,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精彩摘抄1:

苏:克法洛斯,你说得极妙了。不过讲到“正义”嘛,究竟正义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有话实说,有债照还就算正义吗?这样做会不会有时是正义的,而有时却不是正义的呢?打个比方吧,譬如说,你有个朋友在头脑清楚的时候,曾经把武器交给你;加入后来他疯了,再跟你要回去;任何人都会说不能还给他。如果竟还给了他,那倒是不正义的。把整个真实情况告诉疯子也是不正义的。

克:你说得对。

苏:这么看来,有话实说,拿了人家东西照还不是正义的定义。精彩摘抄2:

苏:那就接着往下谈吧,辩论的接班人先生,西蒙尼得所说的正义,其定义究竟是什么?

玻:他说“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我觉得他说的很对。

苏:不错,像西蒙尼得这样大智大慧的人物,可不是随随便便能怀疑的。不过,他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也许你懂得,我克闹不明白。他的意思显然不是我们刚才所说的那个意思——原主头脑不正常,还要把代管的不论什么东西归还给他,尽管代管的东西的确是一种欠债。对吗?

玻:是的。

苏:当原主头脑不正常的时候,无论如何不该还给他,是不是? 玻:真的,不该还他。

苏:这样看来,西蒙尼得所说的“正义是欠债还债”这句话,是别有所指的。玻:无疑是别有所指的。他认为朋友之间应该与人为善,不应该与人为恶的。苏:我明白了。如果双方是朋友,又,如果把钱归还原主,对收方或还方是有害的,这就不算是还债了。你看,这是不是符合西蒙尼得的意思?

玻:的确是的。

苏:那么,我们欠敌人的要不要归还呢?

玻:应当要还。不过我想敌人对敌人所欠的无非是恶,因为这才是恰如其分的。

苏:西蒙尼得跟别的诗人一样,对于什么是正义说得含糊不清。他实在的意思是说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这就是他所谓的“还债”。

玻:那么,你以为如何?

苏:天哪!要是我们问他:“西蒙尼得,什么是医生所给的恰如其分的报答呢?给什么人?给的什么东西?”你看他会怎么回答?

玻:他当然回答:医术把药品、食物、饮料给予人的身体。苏:什么是烹饪术所给的恰如其分的报答?给什么人?给的什么东西?

玻:把美味给予食物。

苏:那么,什么是正义所给的恰如其分的报答呢?给什么人?给予什么人? 玻:苏格拉底,假如我们说话要前后一致,那么,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

精彩摘抄3:

色:那么,听着!我说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你干嘛不拍手叫好?当然 你是不愿意的啰!

苏:我得先明白你的意思,才能表态。可这会儿我还闹不明白。你说对强者有利就是正义。色拉叙马霍斯啊!你这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总不是这个意思吧:因为浦吕达马斯是运动员,比我们大伙都强,顿顿吃牛肉对他的身体有好处,所以正义;而我们这些体弱的人吃牛肉虽然也有好处,但是就不正义?

色:你真坏!苏格拉底,你成心把水搅混,使这个辩论收到最大的损害。苏:决没有这意思。我的先生,我不过请你把你的意思交代清楚些罢了。色:难道你不晓得统治各个国家的人有的独裁者,有的是平民,有的是贵族吗? 苏:怎么不知道?

色:政府是每一城邦的统治者,是不是? 苏:是的。

色:难道不是谁强谁统治吗?每一种统治者都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平民政府制定民主法律,独裁政府政府制定独裁法律,依此类推。他们制定了法律明告大家:凡是对政府有利的对百姓就是正义的;谁不遵守,他就有违法之罪,又有不正义之名。因此,我的意思是,在任何国家里,所谓正义就是当时政府的利益。政府当然有权,所以唯一合理的结论应该说:不管在什么地方,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

《理想国》读后感

柏拉图的《理想国》里面不仅有着他对理想国的阐述,也包含着一种朴素的辨证主义观点和应变的思想,他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给出正义的定义,也暗示着人们,这里没有什么正确的定义,还需要继续的探索研究,只不过他的想法是让人们去利用这个探索研究构造他那种柏拉图式的理想国。

“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我们也才可以诸事顺遂,无论今世在这里还是将来在我们刚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柏拉图在《理想国》的结尾如是说。

正义的哲学家做了王,也许,这是柏拉图对国家的完美定义。

曾经以为智者哲人如柏拉图者,其著作势必是艰深、睿智、充满智慧的火花,使我如坠云端而不知所踪。从来认为像《理想国》这样的在西方哲学史上的辉煌巨著一定也写得玄之又玄。如今,看着柏拉图的《理想国》,尽管依旧无法参透《理想国》中的奥妙,也无法深入的了解它的深层次含义,因为它就像一座空中花园,必须有足够的思想阶梯才能够爬的上去,但它带给我的启迪确是深远的——尽管我只能仰望而叹之,道听途说而思之,片言只字而感之。其实,经典的影响力,不在于天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聋发聩的论断,而在于它给世人幽暗闭塞的观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闪光。

第三篇:《理想国》读书报告

东西方文明差异溯源:读《理想国》

柏拉图(前427~前347),孔子(前551~前479),这两位思想家可谓是整个东西方的文明史的鼻祖。《理想国》是柏拉图篇幅最长的一部著作,以与苏格拉底对话的形式系统阐释了他对哲学、政治、艺术、教育等等领域的思想。其中理念、意识等哲学范畴的概念开了西方哲学的先河,民主、僭主等制度在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史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而《论语》是孔子重要言论的总集,同样以对话的形式宣扬了“仁”的主题。《论语》的意义和影响则不必赘言。以下虽是《理想国》的读书报告,但与《论语》对比,便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柏拉图思想的独特性、分析东西方差异的最初来源。

《理想国》共分为十卷,卷与卷之间并无太大的关联,但主体内容都围绕着同一个话题,即书名《理想国》,或者它的副题“论正义”。初读《理想国》,第一感觉是晦涩、难懂,不容易抓住作者的重点。第一卷里,作者就向我们展示了他雄厚的思辨能力:这一卷提出了全书的主题“正义”,以辩论的形式讨论了正义应该如何定义、正义的一些性质。在辩论中,柏拉图(或者说苏格拉底,但因有人认为此苏格拉底很可能是柏拉图借以表达观点的工具而非苏格拉底本人,因此本文姑且认为就是柏拉图)反复用了例证、譬喻的手法,迂回地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说服他的对手。全书对“正义”的第一个定义是:“欠债还债就是正义”,后来又把“还债”引申到“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为了驳倒这一定义,柏拉图事实上运用了反证法,先举了医术、烹饪书的例子,然后类推到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然后,柏拉图又用了医生、舵手、种田的农夫、做鞋子做譬喻,说明“正义平时在合伙关系上是有用的”。接着,柏拉图又举了下棋、砌砖盖瓦、奏乐、马贩子、造船匠或者舵手、花匠等等例子,证明了“所有的事物,它们有用,正义就无用;它们无用,正义就有用了”。最后他又用攻击与防守、预防或避免疾病与造成疾病、防守阵地与偷袭敌人、看守与小偷的对比,得出了“正义的人,到头来竟是一个小偷”。一连串的例证与喻证如连珠炮弹一般,使他的对手哑口无言,不得不自己承认最初定义的失败。而这样的论证在《理想国》中实在比比皆是,这也为本书的阅读带来了相当的困难。

但是如果仔细思考柏拉图这样写作的原因,并与同时代的《论语》做一番对比,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可贵之处了。《理想国》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那时的希腊刚刚走上文化启蒙之路,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开始涌现,不可能有一套成熟的逻辑体系,更遑论辩证法等等先进的哲学方法。这点可以从《论语》的写作风格中得到印证:《论语》被后世文学评论家评为“微言大义”,即简明的文字中蕴含深刻的道理。然而简明的文字有它含蓄的美,却往往缺乏明晰的逻辑思维过程。有人统计过,《论语》通篇出现100多次“仁”字,恐怕也给出了数十次“„„是为仁”的定义,例如“克己复礼为仁”等等;然而孔子却不对这些定义进行分析,提出抽象化的本质,而只是给出为仁的一些具体方法,比如“孝悌”“爱人”等等。同在文化第一次大昌盛的时代,同是思想史的代表,《论语》就比《理想国》少了思辨性。这种差异实际上也在文化的发展中被扩大化,成为“李约瑟难题”的一个答案:东方文明注重实用方法,西方文明注重思辨。因此,柏拉图《理想国》的这种写作风格,或说思维方式,在他的年代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他引入了思辨的方法,以理性而不以简单的好恶分析问题。他希望他的观点被认可,而且认识到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就是清晰的逻辑推理。虽然在全书的论述中,我们很容易见到似是而非的数字游戏(729倍的快乐)以及明显基于自己臆度的关

于死后灵魂的去向的论述,但是不可否认,逻辑思维的方法仍然是柏拉图的一大贡献。

在本书的第2~4卷,作者承接对“正义”的讨论,将这个概念推及到个人、国家的层面。这种延伸应该是自然的,因为当时个人的命运要与城邦联系在一起,而且身在雅典的柏拉图也熟悉城邦的运作方式,积累了深刻的写作素材。为了探讨正义,柏拉图考察一个城邦中正义与不正义的发展,考虑城邦为什么形成。首先他提出了专业化(这可能是现代经济学中贸易理论的一个起源),从而就要有统治者和护卫者的专业化。接着谈到了护卫者如何教育的问题。这一部分中,柏拉图提出了许多现在看来不能接受的观点。因为护卫者必须勇敢、刚烈、智慧,所以要从他们读的故事内容中排除不好的段落,修改写作风格,要调节诗歌和曲调的形式,排除“软绵绵的靡靡之音”,剩下“适当地模仿勇敢”的调子„„这样的文化政策在今天看来将完全与人们通常认识的“理想国”背道而驰,因为它完全抹杀了文化,扼杀了人民文化生活的大部分可能。但如果柏拉图真的成为他理想的雅典的领导者,这种政策将无疑是奏效的,因为在希腊的城邦年代,城邦的存活就要靠军力,军力的强盛就要靠护卫者的勇敢。生活在战火年代的柏拉图产生这种想法是很自然的:通过文化的灌输,达到城邦更长久的存活。柏拉图的这种思想反映了他的片面,但不无正确性。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虽然同样形成于战争岁月,《论语》代表的儒家思想却极度强调和平、仁政。西方偏重实用的治世,东方偏重长流细水的治人,在此可以找到渊源。

到了第四卷,柏拉图建立了他心中的“理想国”的模型,给出了它的四种性质:智慧、勇敢、节制、正义。柏拉图认为,排除其他三者后,理想国的第四条性质便是正义,于是他终于找到了正义的含义:“当生意人、辅助者和护国者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相互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的国家了”,并从此又推回到个人的正义:正义的人对它的理智、激情和欲望合在一起加以协调而变成一个有节制的、和谐的整体,保持和符合这种和谐状态的行为是正义的好的行为。这一部分中柏拉图巧妙地用了先一般化再特殊化的办法,利用了人的理智、激情和欲望与城邦的统治者、辅助者和被统治者相对应的关系,成功解释出了人的正义。人的理智相当于城邦的统治者,具有智慧的判断力;激情相当于辅助者,可以实现人和城邦的目的;欲望相当于被统治者,试图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种逻辑方法在柏拉图之内的几百年内恐怕都是罕见的,令人不得不再次叹服柏拉图的逻辑思维的超前性。柏拉图对于城邦和人性的卓越观察,奠定了这本书成为西方文明经典的基础。另外,“不相互干扰”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也是三权分立等等民主思想,以及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一部分中柏拉图对国家政体的思考也与《论语》大相径庭:孔子主张用礼乐教化人民、主张和平,主张君王施行“仁政”,这种思想是因孔子周游列国时看到的民情决定的,而日后也成为中国文化的绝对主流。孔子与柏拉图的差异仅仅可能源于两者的生活环境不同,但却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第5~7卷,作者由城邦政治逐渐过渡到哲学层面,开始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提出了最重要的观点“哲学王”。这一部分中最精彩的部分是第七卷,著名的“洞穴囚徒”思想实验就出自此卷。柏拉图想象了洞穴中有一群囚徒、囚徒面对着洞壁,背后是一个火堆,因此囚徒们能看到眼前的墙上有影子的运动。然后他对情景做了一系列调整:其中一人被解除了桎梏、看到了火、看到外界;他又回到了洞穴;洞穴内的囚犯进行选举、选举的标准是对黑影的熟悉程度;这个人重回他的位置。柏拉图通过这一系列假设阐释了他的唯心主义观点:眼前的事物是低层

次的,善的理念才是一切事物的创造者和原因,而“解除桎梏”对应着“灵魂的转向”。统治国家的哲人要了解“洞穴中的影子”,即了解群众所见所闻,才能治理好国家。哲人要学习几何、立体几何、音乐与辩证法,才能进行“灵魂的转向”,认清世界的本质。柏拉图在这一卷中把哲学和政治哲学结合了起来,强调了哲学家统治国家应具备的学问,不过他完全忽略了群众的哲学生活,认为哲学并非一般群众或一般才智的人能掌握的学问。这也是理想国之所以为理想国的原因:它过多注重了统治者的作为,而忽视了群众的力量。这点上,《论语》就显得更有远见卓识了。柏拉图这种统治者为上的理论一直统治了西方文明,直到文艺复兴的开始;而中国的人民则一直扮演了重要的历史角色。

第8~9卷讨论了四种政治体制: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僭主政制,加上哲学王的贤人制,共有五种体制。柏拉图认识到国家政治对人的影响,将这五种政体分别对应五种不同类型的人的性格。通过一些奇妙的数学运算,柏拉图得出,最正义者(贤人)比最不正义者(僭主)快乐729倍,从而回答了贯穿全书的问题:正义者比不正义者快乐吗?在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柏拉图认为城邦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史密不可分的,城邦的正义与否取决于人的正义与否,城邦的善恶取决于人的性善和性恶。第10卷批判诗人和画家,柏拉图认为他们只会模仿,而他们的这种模仿是无用的。另有一段关于灵魂的论述,意义不大。

纵观全书,柏拉图花了大半篇幅论证了正义的存在、正义的定义是什么,构建了一个他心中的理想国,并阐发了自己的哲学观点与世界观。通览全书,我们可以明确地感受到柏拉图运用理性思维的炉火纯青、思辨能力之强大。此外我们看到了他对于一个高度自治、发达的社会的渴求,他希望在这个理想国中,统治者、被统治者、辅助者能和谐相处、各司其职,社会上男女平等,每个家庭、个人高度专业化,为国家的需求工作,等等。这些希望体现出柏拉图一定程度上限制人的自由发展的局限性,但也体现出他关于社会分工、政治体制等问题的预见性的理念。他把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完整地表述出来,成为哲学史的重要一笔。这些都是《理想国》的重要意义。

第四篇:理想国读书报告

正义理想国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思考

《理想国》 柏拉图 著 郭斌和 张竹明 译

商务印书馆1986年1月版

通读《理想国》一遍,书中柏拉图的思想确实让人称赞,不只是他严密的逻辑思维,更包括他对心中向往已久的理想城邦的设想、描述,还有他对真理执着的追求,所有的这些构成的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的形象,这就是苏格拉底。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哲学家的理想国,哲学家不再躲在象牙塔里,也不再为世人所唾弃,哲学家会以最光辉的一面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人们面前。理想的城邦里不会有邪恶,只会存在正义与善,不会有不合格的劣质的哲学家,人们将各尽其能,不会有同族间的厮杀,只会共御外辱。柏拉图所有的设想都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框架结构之内,用严密的语言征服邪恶,挽救寡头政治、僭主政治下受苦受难的城邦公民。

一、关于正义的探讨

柏拉图的理想国的构建是在论证“什么是正义,什么事不正义,正义与不正义何者为善,何者为恶”的问题上展开的。这个问题也贯穿着整个辩论的始终。

【苏格拉底:克法洛斯,您说的妙极了。不过讲到“正义”嘛,究竟正义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有话实说,有债照还就算正义吗?这样做会不会有时是正义的,而有时是不正义的呢?打个比方吧!譬如说,你有个朋友在头脑清醒的时候,曾经把武器交给你;假如后来他疯了,再跟你要回去;任何人都会说不能还给他。如果竟还给了他,那倒是不正义的。把整个真情实况告诉疯子也是不正义的。

克法洛斯:你说的对。

苏:这么看来,有话实说,拿了人家东西照还这不是正义的定义。

玻勒马霍斯插话说:这就是正义的定义,如果我们相信西蒙尼得的说法的话。】(《理想国》第6页C)

在玻勒马霍斯和苏格拉底的辩论中开始了哲学家关于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的构建。辩论

这个问题时,苏格拉底的逻辑思维让玻开始折服,并慢慢理解什么是正义【玻:老天爷啊!不是。我弄得晕头转向了,简直不晓得我刚才说的是什么了。不管怎么说罢,我终归认为帮助朋友,伤害敌人是正义的。】(第12页)。但苏格拉底对玻勒马霍斯的这种浅层次的理解似乎并不满意,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正义与不正义”的探讨可以彻底把这些对善恶感到迷茫的人解救出来,给他们善的标准,在他们心中构建起善的体系。因此接下来他们探讨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敌人”。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加上必要的形象的比喻,苏格拉底给玻论证了【伤害任何人无论如何都是不正义的】(第15页E)。

但在这个问题还没有最终结果时色拉叙马霍斯插入了辩论,这个诡辩派哲学家无论如何也不同意苏格拉底关于正义的看法,他认为【不管在什么地方,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第19页E)。对于色拉叙马霍斯的这个观点苏格拉底当然是不同意的,但是他面对色的发难,没有后退,而是选择在思想上指导色拉叙马霍斯,避免其误入歧途。苏格拉底先是在“强者”这一定语入手,然后从“利益”这一宾语处开刀,用运动员、水手、独裁者、老百姓的例子形象的论证了【苏:没有一门科学或技艺是只顾到寻求强者的利益而不顾及它所支配的弱者的利益的。】(第24页D)【苏:色拉叙马霍斯啊!在任何政府了,一个统治者,当他是统治者的时候,他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属下老百姓的利益,他的一言一行都为了老百姓的利益。】(第25页E)最终他们达成一致【正义是智慧与善,不正义是愚昧和恶】(第36页D)【正义是心灵的德行,不正义是心灵的邪恶】【正义者是快乐的,不正义者是痛苦的】【痛苦不是利益,快乐才是利益】(第42页E),因此【不正义绝对不会比正义更有利了】,这也彻底征服了色拉叙马霍斯。

但格劳孔颇不以为然,他认为【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衷】(第46页E),与此同时另一位辩论者阿得曼托斯认为【我何不全力以赴追求假象。我最好躲在灿烂庄严的门墙后面,带着最有智慧的阿尔赫洛霍斯所描写的狡猾贪婪的狐狸精。】(第53页C),对于这些苏格拉底试图从城邦入手,把个人扩大到城邦,在回过头来考察个人,用这种方式探讨正义的真正含义,【如果你愿意的话,让我们先探讨在城邦里正义是什么,然后在个别人身

上考察他,这叫由大见小。】(第57页E)。

二、关于理想国的构建

在探讨城邦里的正义时,苏格拉底从细微处着手,不放过他任何一个细节,把实际中存在的和设想中应有的一切事物考虑在内。正是在这个过程,这个关于城邦状况的描述过程中,一个在柏拉图心中酝酿已久的理想国通过苏格拉底之口展现出来了,显然这个理想国就是柏拉图期待的哲学家的理想国。

首先苏格拉底描述了一个城邦里需要的是什么。他从一个最简单的城邦开始逐步将其复杂化,从简单的只有农夫、瓦匠、纺织工人到包括木匠、铁匠、鞋匠、建筑工人、商人、懂海外贸易的人、店老板、工人等等各行各业的人,为了国家的安定,还要设立军队、卫士等等,就这样在这个理想的国度里他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但一个好的、安定的城邦仅仅有这些人是不够的,关键是能够驾驭这些人,管理这些人,使他们自觉地向着善的方向发展。接下来苏格拉底阐释了如何教育好这些人,特别是这些护卫者的为问题,以此探讨正义和不正义在城邦里是如何产生的。苏格拉底认为【善者并不是一切事物的原因,只是好的事物的原因,不是坏的事物的原因。】(第74页),因此应以善教育卫士,使之向善,并衷心效劳国家。那怎样做算是善,这些卫士又该从何时接受这种关于善的教育呢?苏格拉底认为【有些故事应当从小就将给他们听】(第82页),这种从小就开始的教育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种子,使之从小便按照善的标准要求自己。这些讲给他们听的故事应当是经过净化的,净化教学内容的原因几乎和要从小开始教育一样,只有净化的教学内容才能起到启发善的思维的作用。不仅是教学内容要【必须从词汇中删去那些可怕的凄惨的名字】(第84页B),【对于那些讲故事的人,应该加以监督,要求他们称赞地狱生活,不要信口雌黄,把他们说的一无是处】(第82页B)。用这种方法达到使卫士不随意模仿的目的【一切护卫者放弃一切其他业务,专心致志于建立城邦的的自由大业,集中精力,不干别的任何事情,那么他们就不应该参与或模仿别的任何事情。如果他们要模仿的话,应该从小起模仿与他们专业有正当关系的人物——模仿那些勇敢、节制、虔诚、自由的一类人物。凡与自由人的标准不相符合的事情,应当更不应该模仿,否则模仿丑恶,弄假成真,变为真的丑恶了。】(第98页C)。

教育应该达到的目的是使卫士不仅在身体上是完全强壮的,在心灵上也应当是十足健康的。因此音乐和体育是必不可少的两门最基础的课程。【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第110页C),体育教育则是让护卫者通过有益的运动获得健康的心理。在儿童时期的这些文艺教育可以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自觉地对优美的东西非常赞赏,感受其鼓舞,并从中吸取营养,使自己的心灵成长的既美且善。对任何丑恶的东西,他能如嫌恶臭不自觉的加以谴责,虽然他还年幼,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第108页E)。

另一方面,对于理想国政治制度的构建,在书中柏拉图也给予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掌握着司法权的法官,柏拉图认为他应该有足够多的阅历,其丰富的阅历又不应该成为其判断不正义的标准,这种标准不是来自于自己内心,而是把它当做别人的东西来认识。对于统治者,柏拉图认为他应当是年纪大,愿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天性中存在激情却又不至于残暴,他们会【用音乐照顾心灵,用体育照顾身体】(第121页C)。但是对护卫者的教育难免有些局限,要想是一个城邦真正强大起来,应当狠狠地在教育上下功夫,要把教育普及开来,不分男女,【我们不分男女的使用女子,照使用男子那样;我们一定先要给女子同样的教育】【那么,为了同样的使用女子,我们一定要同样的用两门功课来教育女子,并且还要给她们军事教育】(第181页),使每个人都做天然的适宜于自己的工作。

另外,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仅仅是一个被善包裹的国度,它还崇尚道德,尊崇烈士、尊重死者,并强调城邦间的和谐共处,时时不忘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使希腊人和希腊人团结起来,互不伤害巍然成风】(第208页C)【一定要禁止抢劫死尸,一定要给死者埋葬】(第209页)。

在理想里,哲学是这个国度里最高尚的学问,人们要通过较早的知识积累和阅历积淀才可以深入研究哲学,并做到持之以恒,而不是半途而废。要使哲学家成为政治家或使政治家成为哲学家,要努力改变世人对哲学家的总体看法,铲除那些不属于哲学而打着哲学家的幌子四处招摇撞骗的人,清理哲学的整体面貌,让全民能逐渐爱上哲学,爱智慧,爱生活。当人们逐渐对哲学产生兴趣时,要让这些人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再去接触哲学——科学之科学。完整的学科体系是必要的,起各种作用的算术、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等构成的知识体系需要在人们接触哲学之前便已构建完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对生命有益的理智、信念。

接下来便是对政治体制的选择了。斯巴达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僭主政制四种政治制度的演变是历史的选择,是其统治者及其后代演变的结果。柏拉图更倾向于斯巴达政制,他希望在这样一种政治体制下找到哲学家的立足之处。

其实通读全书,整场辩论中虽然他们持有不同意见,但是这些哲学家们在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总是希望苏格拉底能够把自己彻底说服,从错误中彻底走出来【格劳孔和其余的人央求我不能撒手,无论如何要帮个忙,不能放弃这场辩论】(第57页),这就是哲学家的精神。

柏拉图关于理想国的构建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都有其难以置信的预见性,其关于男女平等,教育等思想至今仍有深远影响。

第五篇:《理想国》读书报告

书名:柏拉图《理想国》第一卷

主要人物:苏格拉底,玻勒马霍斯,色弥斯托克勒

很久就听说《理想国》很难懂,艰难的读完第一卷,只有四个字:折服,震撼!

在第一卷中,讲的是苏格拉底在比雷埃夫斯(在雅典西南七公里的地方,是雅典的重要港口)与玻勒马霍斯还有色弥斯托克勒的辩论。第一遍比较粗略的看,苏格拉底的辩论技巧和无与伦比的哲学逻辑能力令我深深折服。第二遍看的时候,他们的关于正义的讨论让我产生了困惑,什么是正义?正义究竟是什么?我心中也没有了一个真正的标准了。纠结中。。苏格拉底与他们讨论的是什么是正义。玻勒马霍斯说正义就是利友而害敌,但是苏格拉底说:发热不是冷的功能,而是跟冷相反的事物的功能,任何事物都一样,那么,伤害人不是好人的功能,而是跟好人相反的人的功能,正义的人既然是好人,那么就不能伤害任何人,苏格拉底驳倒了玻勒马霍斯的说法。

色弥斯托克勒说正义是强权者的正义,为当权者的利益服务,他认为当权的人都是不正义的,而且,大多是智慧的,社会中每种技艺都是特殊的,不正义的人会比正义的人生活的好,苏格拉底认为每种技艺都不是为了它本身的利益的,当权者的一切的部署都是为了求取对象(弱者)的利益,而不是为了管理者本身的利益,在这个地方,我没有看懂,不知道苏格拉底为什么说统治者位的是弱者的利益而不是本身的利益,至于后面的,如果非常认真的看的话,我会看懂一点点。

色弥斯托克的关于正义的解释就是我的困惑的所在,他说正义就是当权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制定正义。回想从小到大在学校接触到的一切,自己对他的正义就是强权者的“正义”说法竟然有一点认同,但是我还是认为每个人的内心的道德标准应该也属于正义很大的一部分,苏格拉底的说法很有启示意义,正义是维持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和谐的必须的条件,没有了正义,就会发生混乱,但是事实是,法律的的确确是由当权者制定的,有很多的条例的的确确是为了当权者的本身利益的,而且我们的的确确不能去违反,违反了就是犯法,就是不正义。这样想来,我竟然支持他的观点,这个时候,我真的很困惑,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正义?本以为自己的人生感确定的很好,但是看了理想国第一卷,反而让自己困惑,什么是正义?我们一只坚持正义到底是为了我们的良心,还是为了我们的政府?

雷威

11月19号

下载理想国读书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理想国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报告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报告 学号:201121010032学院:教育学部(4+2)姓名:赵文静 引言 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是西方教育史上......

    理想国高分读书报告[5篇材料]

    国际关系学院国政1001201055032陈南方理想国——哲人的神话之城文章摘要 《理想国》这部“哲学大全”既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此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又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

    《理想国》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一) ——《理想国》中的幸福玄想 二千多年前的希腊人用自己的思维揭开了不一样的世界面纱,当然这个所谓的不一样是相对于东方文明而言,比如中国。理性推演的世界总是......

    《理想国》读书心得

    《理想国》读书心得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也是西方哲学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他与其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理想国......

    《理想国》读书心得

    《理想国》读书心得 ——柏拉图式爱情之我见 09思政4班 周思捷 2009644406 毕淑敏曾说: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

    《理想国》读书心得

    《理想国》读书笔记 这本书在大学的时候读过,读完之后这么久,能够记得的无非就是各司其职和哲人王这些东西了,不过据说这本书当中有许多微言大义,所以想来,还是翻出来好好精读......

    理想国读书心得

    理想国读书心得 理想国读书心得1 《理想国》中也注重了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倡学习音乐,艺术,文学等等,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从而使心灵更和善美好。“人的全面发展最本质的涵......

    理想国读书心得

    理想国读书心得 理想国读书心得1 《理想国》是一部政治学经典,但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维常常在字里行间悄悄的远行,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想想自己的思维跑到了哪里,是怎样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