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加强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国铁路总公司文件
铁总计统„2014‟97号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加强铁路建设项目
征地拆迁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铁路局、各铁路公司(筹备组):
为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进一步深化铁路建设路地合作机制,更好发挥地方政府作为征地拆迁实施主体在组织实施、协调、监管等方面工作优势,依法合规推进征地拆迁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铁路投资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率,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适用范围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部署,坚持并创新铁路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铁路的机制,按照国家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和铁路的机
一1一
制,按照国家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和铁路运输需要,路地双 方发挥自身优势,落实各自责任,切实做好征地拆迁、项目实施等工作,共同推进国家铁路建设。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作为工程建设实施推进的主体,对建设项目工期、质量、安全、环保负责;地方政府作为征地拆迁实施主体,对建设项目土地征用、拆迁实施、补偿安置、社会稳定及各项手续完善负责。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意见适用于总公司与地方政府合资(合作)建设的铁路。其他铁路可参照执行。
二、政策措施
(三)确定征地拆迁组织推进模式,新开工项目按征地拆迁费用合理包干组织实施。新开工路地合资(作)项目通过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地方政府负责征地拆迁工作,并按照双方核定批复征地拆迁费用包干完成。建设单位已初步设计批复征地拆迁费用为基础,与地方政府签订征地拆迁包干实施协议,督促地方政府按建设工期和费用包干要求组织实施。
(四)依规计算征地拆迁费用,足额纳入项目估(概)算。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按规定合理计算征地拆迁补偿费用纳入项目投资估算或总概算,批准后作为项目突施、投资控制和签订征地拆迁包干协议的依据。征拆费
一2一
用包干项目除遇国家重大政策调整等情况外,原则上不再调整;如确需调整,由总公司与省(市、区)级地方政府重新协商确定。
(五)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政策和补偿标准,确保被征拆人合法权益。征地拆迁工作坚持依法合规和维护被征拆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一般执行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规定和标准。经省级人民政府授权后,可执行地市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补偿标准或采用由具备资质的评估机构的市场评估价。
对于单项拆迁额500万元以上的重大补偿事项须由建设单位上报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核备后执行(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报总公司计统部核备),核备材料需附被拆迁入(或单位)具有法律效力的身份(或法人)证明,以及拆迁数量和补偿决策依据。
(六)妥善处理既有铁路资产,保证既有铁路资产不流失。涉及拆迁或占用铁路既有资产,按照“同地同价、同区同价”的原则,计算征地拆迁补偿费用纳入项目概算。其中利用国铁土地和拆除未还建的国铁生产设施经评估后费用作为铁路方资本金注入,铁路运营单位及时提供既有用地。
(七)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及时提供建设用地。地方政府组织征地拆迁实施单位按照设计单位提供的铁路用
一3一
地图、征拆资料和临时用地图开展征地拆迁工作,在开工报告批复前提交50~80%的红线用地,或与产权单位签订80%议上补偿协议,全部征地拆迁工作在6-8个月内完成。
(八)建设单位积极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加强过程监管。建设单位对征地拆迁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依规参与征地拆迁实施全过程,对征地拆迁事项的执行要形成建设、设计、监理单位与地方政府、被征地拆迁人五方确认签证,及时对已完成征地拆迁验工计价;对征地拆迁总费用核定或重大单项征地拆迁事项可委托第三方审价单位审价并出具审价意见,对征地拆迁资金流向进行管理和支付情况进行监管。
(九)及时调整征地拆迁费用,满足工程融资和进度需要。对未执行征地拆迁费用包干的在建项目,实际补偿费用超出初步设计批复费用的,建设单位根据实际补偿标准、实施数量、融资情况及时进行阶段性清理,调整征地拆迁费用,满足工程进度需要。
(十)按规定交纳各项费用,及时完善征地拆迁手续。在征地拆迁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要督促地方政府和实施单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时完善失地农民保险、耕地占补平衡、临时用地复垦、建设用地报批、土地登记等相关手续,交纳相关费用。一4一
三、职责分工
(十一)路地合作铁路建设项目根据双方合作协议确定双方职责。受建设单位委托,地方政府作为征地拆迁工作包干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完善征地拆迁手续、组织实施征地拆迁工作、筹集落实征拆资金及时到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
1.配合建设单住完成土地预审、先行用地报批,组织建设用地报批、土地登记等工作;
2.核实地面、地下建(构)筑物数量;负责对路地双方确认铁路沿线建(构)筑物监管,杜绝突击私搭乱建、抢栽抢种等现象;
3.按照铁路用地图、临时用地图,组织征用土地或租用临时土地及拆迁补偿安置工作,按计划提交建设(重大临时)用地;及时完善征地拆迁相关手续;
4.根据征地拆迁包干实施协议,组织实施“三电”及地面、地下管线迁改,评估沿线压覆矿产资源,并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文物保护和处理地质灾害,实施道路、沟渠改移工作,协调省级及以上道路与铁路交叉跨越问题;
5.对项目建设造成居民农田。、水利设施、水系损坏及房屋损坏进行修复或补偿(因施工单位原因造成损坏除外)。
(十二)设计单位负责征地拆迁数量、补偿标准调查收
一5一
集,定测阶段形成完整的征地拆迁数量影像资料,并按规定计算征地拆迁费用,配合建设单位、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确认征地拆迁补偿方案和费用;对征地拆迁实施数量提出确认意见,对征地拆迁设计阶段数量的真实性、准确性,补偿标准和迁改方案的合理性、合规性负责。
(十三)建设单位作为建设项目实施推进责任主体,设立专门征地拆迁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组织前期征地拆迁调查和土地勘界工作,与地方政府、设计单位共同核实数量和补偿标准,确定迁改方案和补偿费用,签订征地拆迁实施协议;全过程参与征地拆迁实施工作,协调地方政府落实征地拆迁资金按进度到位,提供建设及临时用地;会同地方政府对征地拆迁实际数量和费用进行确认,组织第三方审价和征地拆迁验工计价,拨付资金,确认股比等,对实施阶段征地拆迁数量和补偿标准的合规性、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十四)总公司计划部门牵头与省市地方政府沟通协调,落实建设项目路地合作方式;按照总公司与各省(市、区)合作协议原则,对重点项目征地拆迁费用包干工作给予指导;督促建设单位按程序办理前期土地预审工作,落实可研阶段地方政府征地拆迁出资,协调建设过程中地方征地拆迁资金到位及费用入股等。
(十五)总公司建设管理部门督促建设单位依法规范办 一6一
理建设用地手续。
(十六)总公司工程设计鉴定机构负责审查批复征地拆迁费用,及时办理各阶段征地拆补偿费用审批。
(十七)总公司工程管理机构协助落实征地拆迁包干工作,指导建设单位签订实施协议和规范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加强和改进征地拆迁基础管理工作;督促建设单位在配合地方政府组织征地拆迁过程中落实相关责任;及时掌握征地拆迁进度和存在问题,帮助建设单位协调解决征地拆迁重难点问题,推进征地拆迁工作。
本指导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前发其他涉及往地拆迁管理文电与本指导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指导意见为准。
附件:1.征地拆迁费用包干范围
2.征地拆迁数量和费用核定程序及依据 3.推进征地拆迁工作相关部门职责及程序
中国铁路总公司 2014年4月12日
一7一
附件1
征地拆迁费用包干范围
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费用包干范围原则上包括以下下内容:
1.征用土地、租用土地费用,以及必须交纳或发生的失地农民保险、耕地占补平衡、临时用地复垦等与土地相关的费用;
2.拆迁地面、地下建(构)筑物(含环保拆迁和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涉及拆迁,既有铁路生活设施和多经、集经设施拆迁)的补偿费用;
3.“三电”及地面、地下管线迁改,道路、沟渠改移费用;
4.压覆矿产资源及进行文物保护和处理地质灾害引起的补偿费用;
5.因建设造成居民农田、水利设施、水系损坏及房屋损坏的修复或补偿费用(因施工单位原因造成损坏除外)。
一8一
附件2
征地拆迁数量和费用核定程序及依据
1.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单位贯彻“地质选线、环保选线、拆迁选线”的原则,尽量绕避密集居住区、大型企事业单位或矿产资源等重难点拆迁。同时,要认真调查落实征地拆迁数量及道路、管线、沟渠和“三电”等建筑物改移方案,按照国家和沿线省区的征地拆迁有关规定和标准,合理计算征地拆迁补偿费用纳入项目投资估算。
2.在初步设计阶段,建设单位会同地方政府对设计单位提报的征地拆迁方案、数量和补偿标准共同核实并出具意见,路地双方共同确认后征地拆迁费用纳入初步设计批复。
——设计单位按要求完成征地拆迁范围、数量的测绘工作,核定征地拆迁范围、数量和重点建筑物改移方案;调查和收集当期执行的省区(市)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及市场评估参考价格等资料,进一步落实道路、管线、沟渠和“三电”等改移方案,计算征地拆迁补偿总费用。
——建设单位会同地方政府组织设计单位、沿线市县及
一9一
征地拆迁实施单位对设计单位提出的征地拆迁方案和补偿费用进行核实确认,并出具确认意见。重点建筑物和企事业单位拆迁,建设、设计单位要与相关产权单位签定征地拆迁框架协议。
——设计单位按照确认意见,对征地拆迁数量、方案和补偿费用进行修改,纳入初步设计概算,编制单册文件报铁路总公司审查批复。
3.征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及各项应缴纳规费执行省级人民政府统一的补偿标准或综合区片价,或经省级政府批准相关补偿标准。大型临时设施应结合地方规划和铁路车场分布、铁路综合开发合理选址,尽量永临结合或利用非农用地。无法永临结合的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要求计算费用,及时进行土地复垦。夹心地、边角地原则上可按永久用地总量的2%以内控制。
4.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合理确定被压覆矿产范围,按照补偿矿业权人被压覆资源储量在当前市场条件下所应缴的价款(无偿取得的除外)和所压覆的矿产资源分担的勘查投资、已建的开采设施投入和搬迁相应设施等直接损失计列相关费用。
5.拆迁工程包括征(租)地范围内地面及地下构筑物和 一10一
征地范围外的环保拆迁,补偿标准执行省或市县级人民政府的相关规定或依规采用评估方式确定补偿费用。
6.征地拆迁管理费按照国家和省市区有关规定执行。采用半包方式(包工作、时间)的原则上按征地拆迁补偿费用的2%控制,采用全包方式(包工作、时间、费用)的原则上按征地拆迁补偿费用的2.5%控制。特殊情况由地方政府与铁路总公司另行协商解决。
7.对未执行征地拆迁费用包干的在建项目,实际补偿费用超出初步设计批复费用的,建设单位根据建设、设计、监理等五方确认的工程数量和实际已签订的补偿协议计算费用上报征地拆迁清理文件;末次清理文件应包括征地拆迁补偿标准调整依据和征地拆迁完成数量五方确认资料、征地拆迁相关实施补偿协议、第三方审价报告,及实际发生拆迁数量和补偿标准与原批复对照分析。其中2012年及以后开工的建设项目,实际补偿标准高于初步设计批复的,可根据实际补偿标准和初步设计批复数量计算费用对征地拆迁费用进行阶段性调整。对确需调整征地拆迁费用的,比照I类变更设计程序办理。建设单位向总公司上报调整文件时须附建设单位确认意见。
抄送:各设计院,中铁设计咨询集团,上铁院,总公司计统、建设部,鉴定中心,工管中心。
中国铁路总公司办公厅 2014年4月14日印发
第二篇:关于加强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档案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档案工作的意见
根据我省铁路建设规划,“十一五”期间,温福、福厦、龙厦、厦深和向莆等主干铁路以及一些支线铁路项目已陆续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项目的前期征地拆迁工作(以下简称征迁工作)有的已基本完成,有的正在进行。随着征迁工作的进行,档案工作在各有关单位领导的重视下也相继开展起来了。但由于当前一些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等突出问题,致使征迁工作中文件材料收集不齐全、归档不及时、整理不规范,保管不安全,影响了征地拆迁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加强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档案(以下简称征迁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使征迁档案更好地为铁路建设服务,为社会和谐稳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福建省档案条例》及有关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省征迁工作的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征迁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充分认识征迁档案的重要作用。铁路建设项目征拆工作是一项涉及到广大农户、林农、城镇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征迁档案是铁路项目建设的真实记录,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征迁档案管理是征迁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征迁档案收集是否完整、整理是否规范、保管是否安全、利用是否方便,直接关系到征拆工作的顺利推进,并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征迁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特别是其中的征用土地、征迁安臵、补偿批准文件,协议书、红线图、勘查原始记录和权属证明、补偿领用手续等证明性文件,是今后农户、林农、城镇居民和铁路管理部门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凭证,也是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处理纠纷、维护公正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征迁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征迁工作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征迁档案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档案法》、《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加强征迁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依法建立征迁档案,把征迁档案工作纳入管理计划,摆上工作议事日程,强化监督措施,增强征迁工作人员和广大征迁户的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证档案工作与征迁工作同步进行。
二、把握原则,切实加强征迁档案的管理
(一)把握征迁档案工作的原则 征迁档案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铁路建设征迁工作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根据征迁工作的需要,明确征迁档案管理要求,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制度。凡属归档范围的征迁工作文件材料,文件形成部门或个人必须按规定向本单位负责档案工作的部门移交,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二要建章立制,明确责任。各级征迁工作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征迁档案工作机制,建立档案工作领导人负责制和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制,要将征迁档案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并采取有效的行政和经济措施,保证征迁档案工作的落实;要制订文件、档案管理制度,如:《收、发文登记制度》、《档案收集归档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保管制度》等规章制度,使开展征迁档案工作有章可循;要配备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征迁档案工作,并保持档案管理人员相对稳定。档案工作人员应认真执行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做好征迁档案工作。
三要同步进行,全程管理。征迁档案工作应与征迁工作协调开展,同步进行。要坚持做到“三同步”,即:征迁工作启动时就应同时对各类征迁文件材料进行收集;有关部门对征迁工作进行检查时应同时对征迁文件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检查;征迁工作结束时应同时对征迁文件材料的归档、整理和档案保管情况进行验收。
四要规范有序,确保质量。征迁工作是一项涉及民生的重要工作,征迁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多、整理工作量大,各地应从有利于档案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出发,严格按要求规范操作,确保征迁档案质量和有序管理。
(二)切实加强征迁档案的管理 针对征迁工作具有涉及范围广、时间要求紧、工作难度大和形成文件材料种类多、数量多等特点,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征迁工作文件材料的收集与归档
一要明确征迁工作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做好征迁工作文件材料的收集。要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文件材料的收集、积累工作,对在征迁工作各个阶段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材料,都应收集齐全、完整,做到不缺不漏。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归档或者据为已有。
二要确保征迁工作文件材料形成的份数和质量。在收集时要注意所形成文件的质量和原件份数,以确保文件材料的真实、准确和各方归档的需要。征迁工作中各种协议及各类补偿确认表、清册、发放表、统计表等文件至少应形成一式四份的原件;各类文件中的签章手续应完备,不得出现漏盖章、漏签名的现象;形成的文件应做到字迹清楚、图样清晰,数据准确,不得随意涂改;文件内容应使用碳素墨水等耐久字迹书写,禁用圆珠笔、铅笔等不耐久字迹材料书写;照片、录音录像及电子文件应及时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和标识,并确保载体的有效性。
三要准确划分征迁工作文件材料的保管期限。在征迁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按照《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见附件)进行归档和划定保管期限。
保管期限定为永久、定期两种。定期一般分为30年、10年。2.认真做好征迁档案的整理和利用
一要对归档的各种文件材料遵循其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按照国家有关档案整理标准要求进行科学的分类、组卷和编目。在行政区域内征迁工作完成阶段性任务后,各乡镇、街道征迁办(指挥部)所形成的征迁档案,应及时向市、县(区)征迁办(指挥部)的档案管理部门移交。移交的征迁档案,由市、县(区)征迁办(指挥部)档案管理部门按有关要求进行统一整合。
提倡建立征迁档案文件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有条件的单位可建立征迁档案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
二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征迁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主动提供有关征地拆迁工作的政策信息,接受群众的咨询,充分发挥征迁档案的作用,使征迁档案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3.加强征迁档案的安全保管
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为征迁档案的安全保管创造条件,明确档案保管的责任单位,指定专人负责保管,根据工作需要配备档案库房或档案专柜及相应的设施设备,采取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切实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高温、防光、防污染、防有害生物等“八防”工作,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征迁档案实体和内容的安全。
三、依法履职,加强征迁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 加强对征迁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和重要任务。征迁档案工作具有时效性、专业性较强的特点,铁路建设项目沿线行政区域的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对同级铁路建设征迁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的监督、指导,根据工作职责、文件类别等实际情况,指导制定铁路建设征迁工作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分类方法以及征迁档案的整理。要加强档案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并根据需要适时组织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确保档案资料收集完整、保管安全。
四、规范验收,及时做好征迁档案的移交与接收
根据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要求,在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完成后。省档案局会同省铁办按规范对征迁档案进行专项验收。各级征迁办(指挥部)要在通过征迁档案专项验收后,及时做好征迁档案的移交工作。征迁档案原则上按照以下要求移交:
(一)市、县(区)征迁办(指挥部)向当地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一套完整的征迁档案。
(二)市、县(区)征迁办(指挥部)向建设项目业主移交相关的征迁档案。
(三)市、县(区)征迁办(指挥部)向当地房地产档案馆、房管所移交有关房地产权属部分的档案,包括安臵项目形成的房地产权属档案。
(四)建设安臵项目形成的工程档案,属城市规划区内的,向当地城市建设档案馆移交。城市规划区之外的,向当地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各有关单位应按规定做好征迁档案的接收工作。
附件: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
附件
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和档案保管期限表
一、综合管理类
本级政府有关征地拆迁工作的常务会、办公会议的文件材料
1.1 公报、决议、决定、记录、纪要、议程、领导人讲话、讨论通过的文件、参加人员名册 永久 1.2 讨论未通过的文件 10年 2 本机关、本单位召开有关征地拆迁工作会议、专题会议的文件材料 2.1 请示、批复、通知、名单、日程、报告、讲话、总结、决议、决定、纪要 永久 2.2 典型材料、代表发言材料、交流材料、简报 30年 3 机关、单位联合召开会议或联席会议的文件材料 3.1 本机关、本单位为主办的
3.1.1 请示、批复、通知、名单、日程、报告、讲话、总结、决议、决定、纪要 永久 3.1.2 典型材料、代表发言材料、交流材料、简报 30年 3.2 本机关为协办的
3.2.1 请示、批复、通知、名单、日程、报告、讲话、总结、决议、决定、纪要的复制件或副本 30年 3.2.2 典型材料、代表发言材料、交流材料、简报的复制件或副本 10年 4 上级机关、上级领导检查、视察本地区、本机关、本单位征地拆迁工作时形成的文件材料
4.1 重要的 永久 4.2 一般的 10年 5 本机关、本单位征地拆迁工作业务文件材料
5.1 本机关制定的有关征地拆迁工作的方针政策性、法规性、普发性等业务文件 永久 5.2 本机关、本单位的请示与上级机关的批复、批示 5.2.1 重要业务问题 5.2.1.1 土地征用及批复文件 永久 5.2.1.2 征地拆迁安置实施方案及批复、审核文件 永久 5.2.2 一般业务问题 30年 5.3 同级机关、下级机关的来函、请示与本机关的复函、批复等文件材料 5.3.1 重要业务问题的 永久 5.3.2 一般业务问题的 30年 5.4 机关联合行文的文件材料 5.4.1 本机关为主办的
5.4.1.1 重要业务问题的 永久 5.4.1.2 一般业务问题的 30年 5.4.2 本机关为协办
5.4.2.1 重要业务问题的 30年 5.4.2.2 一般业务问题的 10年 5.5 本机关、本单位编辑、编写的征地拆迁工作文件材料
5.5.1 征地拆迁工作大事记、组织沿革等 永久 5.5.2 征施拆迁工作简报、情况反映、工作信息等 10年 5.6 征地拆迁工作中形成的重要业务文件材料
5.6.1 项目立项、可研等项目前期工作文件材料 永久 5.6.2 征地拆迁红线图、坐标图,行政区域图 永久 5.6.3 征地拆迁原始调查表及统计表 永久 5.6.4 省、市下达的征地拆迁和安置概算 30年 5.6.5 原始土地地形、地貌,房屋、文物古迹等物(构)筑原貌的影像图、片材料 永久 5.7 征地拆迁行政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5.7.1 行政管理工作制度、程序、规定等文件材料 永久 5.7.2 行政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审批、审查、核准等文件材料
5.7.2.1 对不动产、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确认的文件材料 永久 5.7.2.2 征用土地数量、地面附着物数量登记确认表、统计表 永久 5.7.2.3 房屋及特殊构筑物拆迁测绘、调查登记表,补偿测算确认表,房地产评估报告、图纸 永久 5.7.2.4 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合同及协议书、临时搬迁过渡费用及协议
永久 5.7.2.5 征地拆迁资金补偿登记表、发放表、清册 永久 5.7.2.6 拆迁安置实施计划、方案、情况表、登记表、汇总表 永久 5.7.2.7 征地计价管理、征地及拆迁计价单(总费用表、概算内费用表、地方出资表)永久 5.7.2.8 测量、拆迁及安置现场,群众领取补偿款现场音像资料 永久 5.7.3 行政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备案文件材料 10年 5.8 行政执法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5.8.1 执法检查情况汇总、通报,整改通知等 永久 5.8.2 行政处罚、处分、复议、国家赔偿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5.8.2.1 重要的 永久 5.8.2.2 一般的 30年 5.9 本机关、本单位征地拆迁工作计划、总结、统计、调研等方面的文件材料
5.9.1 和以上的计划、总结、统计材料 永久 5.9.2 以下的计划、总结、统计材料 10年 5.9.3 重要职能活动的总结、重要专题的调研材料 永久 5.9.4 一般活动的总结、一般问题的调研材料 10年 6 征地拆迁机构编制、人事、奖惩、纪检、信访工作文件材料
6.1 机构设置、机构撤并、名称更改、组织简则、人员编制、印信启用和作废等文件材料 永久 6.2 人事任免文件 永久 6.3 受县级(含)以上表彰、奖励的先进单位、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文件材料 永久 6.4 受县级以下表彰、奖励的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的文件材料 30年 6.5 征地拆迁工作纪检监察文件及涉及征地拆迁工作的违纪、违法案件查处材料
6.5.1 重要的 永久 6.5.2 一般的 30年 6.6 征地拆迁稽查工作文件材料 永久 6.7 征地拆迁来信来访的信件、原始记录、调查处理材料、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材料
6.7.1 有领导重要批示和处理结果的 永久 6.7.2 其他有处理结果的 30年 7 上级机关制发的文件材料
7.1 上级机关制发的属于征地拆迁工作的业务文件材料
7.1.1 重要的 永久 7.1.2一般的 10年
7.2 上级机关制发的非征地拆迁工作业务但要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 10年 7.3 上级机关制发的关于本机关机构设置、领导人任免、人员编制等文件材料 永久 8 同级机关制发的非本机关主管业务但要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 10年 9 下级机关报送的文件材料
9.1 重大问题的专题报告 30年 9.2和以上的计划、总结、统计材料 10年
二、安置项目建设类
安置房屋项目(具体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按照国家有关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执行)
主要包括:项目立项审批、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及移交等文件材料
无主坟墓安置建设协议、验收文件 30年 3 解决铁路建设造成地方遗留问题形成的文件材料
3.1 线外工程(如改路改渠、修复、塘堤、道路工程等)补偿(补助)协议书、预算图表、报告、确认文件等 30年
3.2 施工造成房屋损坏、改变地类、水田旱化等补偿、报告、确认文件 30年
三、财务管理类 1 征地拆迁财务管理文件材料
1.1 征地拆迁补偿的有关规定、办法 永久 1.2 征地拆迁资金管理工作的有关法规、政策、办法、意见、通知 永久 1.3 征地拆迁会计工作规定、办法、细则 永久 1.4 征地拆迁资金审计、稽查工作规定、办法 永久 1.5 征地拆迁资金使用自查报告、审计通知、意见 永久 1.6 征地拆迁资金及专项经费计划申请、下达、拨付的请示、报告、批复、通知 30年 1.7 其它有关资金与经费会计文件材料 30年 2 会计业务(具体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按照国家有关会计档案管理规定执行)
2.1 征地拆迁资金与经费会计凭证、帐簿
2.2征地拆迁资金与经费会计报表(包括年报表、季报表、月报表)2.3财务会计移交表与会计档案保管销毁清册
注:《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包含了以感光材料、磁盘、磁带、光盘为载体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和文本、图形图像电子文件等征地拆迁工作文件材料。
第三篇:如何做好铁路征地拆迁工作
如何做好铁路征地拆迁工作
工程未动,征拆先行。铁路征地拆迁工作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项目经济效益。加强铁路征拆工作研究,对提高征拆工作水平,推动工程进展,创造经济效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铁路征拆工作特点
1、拆迁范围广,量大,费用高
铁路建设用地分布范围广,往往跨越多个省市及地区,除永久性征地外,还涉及取弃土、搅拌站、制梁场、施工便道、生产生活设施等临时性用地。往往一条线路,需上千亩建设用地,协调量非常大,征拆成本高。
2、用地类型多样,手续复杂
铁路建设用地包含耕地、林地、菜地、荒地、宅基地等多种类型,用地类型多,审批手续复杂,办理时间长。
3、外部环境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多
铁路线路往往穿越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牵涉利益面广,社会环境错综复杂。
4、“干了再说”的不可控性
铁路建设多是“边设计、边征地、边施工”。补偿政策出台不及时、补偿资金支付不到位、施工图纸严重滞后等因素,致使工作变动性大,加大了时间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加大协调难度。
5、依赖政府和业主
铁路征拆工作大部分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在和谐社会的氛围下,施工单位处于弱势地位,协调工作严重依赖地方政府和业主的支持程度。
二、铁路征拆工作内容
1、征拆主体和费用归属:一般由沿线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统征统迁并承担相关费用。
2、用地范围和方式:用地包括临时性用地和永久性(红线)用地。红线用地包括取弃土、回收地。用地过程涉及建筑物拆迁和“三电迁改”工作。
3、征用方式及程序:
(1)临时用地:临时用地费用由施工单位按使用年限支付,使用完后复垦交回原单位或土地承包人。施工单位进场后,确定临时用地方案,向当地国土资源部门提交临时用地报告并附草图,由国土资源局组织乡镇政府和所在村组进行丈量,签订用地协议后使用。一般临时用地以两年为一个周期,两年使用结束后,如继续使用,需顺延合同并支付相应费用。工程结束后,应尽快组织复垦移交。(2)红线用地:以建设单位施工用地图为依据,填制《铁路用地界桩表》地交-5和建交-7,后附用地申请报告和设计图纸,上报所在县市土地主管部门。然后,施工单位测量班组按图测量放线,埋设临时界桩,经国土部门勘测定界,勘测结果和上报界桩表和设计图纸数量一致时,地方国土部门进场丈量。丈量时,施工单位只负责以村为单位确认大宗土地不负责逐户分配丈量,逐户丈量由国土资源局、乡镇政府、村干部和土地承包人按设计征用土地总面积分配到户。施工单位填写《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补偿费清册》地验交-4后,完善签字盖章手续,并组织开挖界沟、清表。取弃土场可按设计图征用,也可自行选择较佳位置,报设计单位认可后出图征用,其费用由政府或建设单位承担。
(3)建筑物拆迁: 红线划定后,施工单位会同当地土管部门、设计、监理和产权人对建(构)筑物丈量登记,填写《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补偿费清册》地验交-4和《铁路建设用地、青苗及拆迁建筑物补偿费清册》建交-6,由县市国土部门、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签字盖章确认,户主和产权单位签字盖章。确认类别、数量后,由施工单位督促地方主管部门组织按期拆除。对特殊拆迁项目,由建设单位向所在省市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汇报,会同有关各方以现场办公的方式,按地方优惠政策协商办理。
(4)“三电迁改”:建设单位招标确定的专业施工单位负责对地下管线、公路改移和“三电”迁改工作,施工单位配合。地下隐蔽管线要调查清楚,确保一次迁改到位,防止二次迁改或产生遗留问题。
三、协调工作内容和策略
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因土地权属、补偿政策、文明施工等方面的原因,容易产生争执和矛盾,产生干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阻工”现象。这是就需要协调工作,化解矛盾,维护秩序。“阻工”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所采取的策略也不同,常见的有七个方面:
1、因补偿标准而阻工
征地补偿依据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没有补偿标准或政策理解不足时,需依靠当地政府,及时制定政策,作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
2、因使用地方道路费用问题而阻工
铁路建设占用临时性便道较多,有些需借用村镇道路。少数村镇干部出于地方利益,幕后操作村民群体性阻工。此时需看地方性法规或省部会议纪要相关规定。如果未明确规定的,需参照类似问题处理办法,依靠当地交通管理部门或村镇干部作好疏导工作,委托当地养路部门负责维护,签订《道路使用协议》,支付相关费用,化解矛盾。
3、因环境保护问题而阻工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如排水设施不健全,淹没农田、村道和房屋,或施工扬尘、施工噪音影响群众生活,带来不便利,易阻工。这就需要文明施工,保护环境,尽量少扰民或不扰民。发现苗头性问题时,要及时处理,避免小事情引发大矛盾。尤其要尊重地方风俗民情,积极承担公益责任,构建和谐社会关系。
4、因施工爆破,房屋受损而阻工
隧道、桥涵和路基施工地段常因施工爆破造成房屋损害。由于对房屋损坏程度认定或补偿标准理解不同产生分歧,易造成群体性阻工。故在遭受群众投诉后,应主动入户查看,判定是自然沉降性裂纹,还是受爆破震动性裂纹。通常可采取贴纸条法进行观察,待爆破施工结束后一次性处理。房屋炮损认定,由有资质的鉴定机构鉴定。处理炮损问题时,要依据相关法规和文件精神,界定炮损范围和补偿标准,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形成共识,做出承诺。私下协调时,要坚持补偿标准,不能乱开口子,防止不公产生新纠纷。
5、因协作队劳资纠纷而阻工
未按时发放农民工工资是协作队聚众闹事的主因。尤其是铁路隧道施工队伍在隧道快要贯通前,常以农民工工资未发放为由,幕后操纵农民工阻工、停工,以实现非法目的。而实际上,项目部已支付农民工工资,却无发放记录而陷入被动。
此时要通过地方政府劳动管理部门和协作队伍上级部门进行协商处理。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管好农民工工资发放,从严选择信誉良好的施工队伍。
6、“两高”时期因利益驱动而阻工
施工大干快上时期和队伍撤场收尾时期,是阻工高发期。一些组织和个人幕后操作,借机加大费用砝码,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平时要注重和地方政府保持良好关系,多交流、多沟通,防止“临时抱佛脚”行为,避免“平时无事不登门,有事找时门难登”。
7、因打架事件赔偿问题而阻工
打架是施工单位被逼无奈之举。事件发生后,协调人员要熟悉治安管理条例和相关司法解释,尽量避免直接谈判,依托当地公安机关、村镇政府、铁建办等相关人员,参照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共同协商制定补偿标准,出台会议纪要解决争议问题。协调打架受伤人员出院工作,也要依托公安机关来处理,避免直接接触,防止无故拖延住院时间,借机敲诈行为发生。
总之,“阻工”现象是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产生原因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征拆协调过程,就是要通过不断沟通、谈判、博弈和妥协,达成共识,化解矛盾。实际工作中,要求协调人员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把握各方心理和需求,掌握政策和技巧,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注重工作的前瞻性,通过优化用地方案,节约用地;分层协调,各个击破;科学施工,协同征拆等多种方式和手段,不断发现事件苗头,运用预防和处治相结合的方法,做好征拆工作,服务好施工生产。
第四篇: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深化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深化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指导
意见
(铁建设〔2013〕193号)
发布时间:2014-01-01
为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全面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建设目标,现就深化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管理体系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以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建设单位、参建单位为实施主体,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为基本内涵,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和工作流程为主要依据,以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为支撑手段,建立标准化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全面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的建设目标。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是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的基本方法,是实现项目建设目标的科学管理体系。
(一)基本内涵。
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是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管理制度标准化是前提,人员配备标准化是保障,现场管理标准化和过程控制标准化是关键,四个方面的标准化工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管理制度标准化。在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一套目标明确、结构清晰、职责分明的项目管理制度,做到实施有标准,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
2.人员配备标准化。明确参建各方部门、岗位职责分工,制定具体的岗位任职标准,选配素质和能力达标的人员,确保岗位设置满足管理需求,人员素质满足岗位要求。
3.现场管理标准化。将现场布局和临时设施建设、施工组织安排和资源配置、现场检查、技术管理、内外协调等现场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具体化、定量化,制定统一标准,实现规范管理、文明施工。
4.过程控制标准化。细化分解项目建设目标,建立健全管理流程、作业流程及相应的制度、标准,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实现管理和作业过程的闭环有效控制,保证每一个环节工作质量和成果达到规定标准要求。
(二)主要特点。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统一性、文化性等主要特点。
1.先进性。借鉴运用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风险控制、信息技术等多种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采用先进成熟、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标准,体现铁路建设行业先进生产力水平,符合铁路科学发展要求。
2.科学性。管理目标、管理制度、流程设计、责任分解、控制手段等方面科学合理、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职责分明、运转有序、持续改进的有机整体,全面落实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标准化。
3.统一性。技术标准全路统一,管理标准相对一致,作业标准协调统一。各项标准的基本规定和要求,能够在不同项目、不同单位、不同工程的相同专业、工种、工序等层面重复、持续运用。
4.文化性。营造人人参与其中、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的文化氛围,形成全员参与、共创共荣的工作格局。
(三)支撑手段。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以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为支撑手段,全面提升项目管理质量和效率。
1.机械化。优先实行机械化施工,合理选择机械化实施方式,系统配置机械设备,以机械化实现标准化作业。
2.专业化。围绕技术、人员、设备等要素,在工程项目全过程实施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施工。
3.工厂化。施工现场制作的产品或构件,按照工厂化生产要求集中生产。
4.信息化。以现代网络、通信、电子设备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有效监控和管理项目建设过程。
(四)实施方式。
推进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要以建设项目为依托,以建设单位为龙头,以建设目标和共同利益为纽带,推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标准化管理,建立和运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建设单位应将标准化管理要求分别纳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合同,对参建单位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考评。各单位要按照“事事有标准、事事有流程、事事有责任人”的基本要求,加强整体规划、坚持超前谋划、落实考核办法、掌握管理界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创造性,实现管理体系协调统一运转,科学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二、三大标准
铁路建设三大标准是指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是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和依据。技术标准是基础依据,管理标准是落实技术标准的重要保证,作业标准是落实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的工作载体。
(一)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对标准化管理领域内重复性技术事项作出的统一规定。铁路工程技术标准由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组成,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总公司企业标准由总公司统一制定,全路统一实施。
建设单位要大力开展技术标准的宣贯、培训,加强对参建单位执行技术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抓好试验段、样板段建设,切实保证技术标准有效落实。督促勘察设计单位在前期工作中,科学合理选用技术标准,确保建设项目采用的技术标准经济适用、便于实施;督促施工单位以技术标准为准绳,认真开展标准化作业,提高一线作业水平,确保现场作业有序受控,工序质量全面达标;督促监理单位依据技术标准要求,加强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检查和监控,确保现场管理、现场作业有序受控。
(二)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是对一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关于某项管理工作的内容、职责范围、程序和方法的统一规定。管理标准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总公司建设管理制度等。总公司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建立健全适应铁路建设项目管理需要的铁路建设管理制度体系。
建设单位要依据国家和总公司相关规定,结合建设项目实际,细化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督促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严格落实总公司相关规定和建设项目管理标准,细化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三)作业标准。作业标准是针对生产作业过程或作业岗位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作业指南(工法)、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作业要点等。
建设单位要结合工程实际,对施工、勘察设计、监理单位作业标准提出统一要求,各参建单位特别是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特点,依据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制定各类工程作业标准。对于建设项目关键作业和重复作业,建设单位要组织制定先进、通用的作业标准,统一使用。
三、流程管理
铁路建设项目流程管理是落实过程控制标准化的有效手段,通过流程分级、制定和控制,实现工作程序的标准化。
(一)流程分级。依据建设程序,铁路建设工作流程分为大、中、小三级。大流程是指总公司以铁路建设程序、规范文件、规程规范等形式,对铁路建设项目立项决策、勘察设计、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等各阶段重点工作,明确统一的工作流程。中流程是指总公司相关部门、建设单位和参建单位为贯彻落实大流程要求,在管理层面上制定实施的工作流程。小流程是指参建单位为完成某项具体事务或实现某项具体目标而制定的管理或操作流程,如工作指南、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等。
(二)流程制定。铁路建设项目工作流程按照“分级分层管理、整体协作运行”的管理思路组织制定。总公司机关有关部门制定投资计划、招标计划审批、初步设计审查、变更设计审批等工作流程。建设单位制定征地拆迁、施工组织、质量安全管理、验工计价等工作流程,并督促勘察设计单位制定各专业勘察、设计、现场配合等工作流程,督促施工单位制定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各类施工管理工作流程,督促监理单位制定原材料进场检验、现场检查、旁站监控等工作流程。
(三)流程控制。流程控制是流程管理的核心内容。要以铁路建设程序为根本依据,按照过程控制标准化要求,全面落实流程控制责任,明确各项工作流程的牵头部门、参与部门,把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岗位;对流程中的关键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实施重点控制;加强流程检查、优化,实施动态管理。
四、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标准化是标准化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基础和保证。
(一)建设单位根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按照专业化、职业化要求和精干高效原则,配备具有一定铁路建设管理经验、有责任心、懂业务的建设管理人员,满足建设项目技术、管理需要。建设单位依据项目特点,将参建单位人员配备要求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合同,督促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按照合同约定,科学合理设置现场管理机构,配齐配强现场管理人员。
(二)勘察设计单位按合同约定及时组建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团队和现场设计配合机构,配足相应素质的现场配合人员,及时解决现场的勘察设计问题。
(三)施工单位按合同约定和扁平化管理原则,确定管理模式,组建项目经理部,按要求配备管理和作业队伍。可根据工程规模、管理跨度、难易程度,选用“项目经理部—作业队”或“项目经理部—项目分部(工区、工作组)—作业队”管理模式。
应按照管理有效、监控有力、运作高效的原则,分专业组建架子队,每个架子队总人数与所承担的工程任务相适应。架子队分为管控层和作业层,管控层包括架子队队长、技术主管、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试验员、材料员、领工员和工班长,由施工单位正式职工组成;作业层为架子队下设的作业工班,一般不宜超过5个。
(四)监理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和“监理项目部—监理组”管理模式组建现场监理机构,配备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组织协调能力、独立解决现场问题的专业监理工程师及其他监理人员;按监理规范和监理合同要求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
五、现场管理
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以施工组织设计、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为重点,把“三大标准”贯彻到作业过程,有效保证施工活动有序运行、作业过程质量可控。
(一)建设单位负责对整个建设项目的现场施工进行组织协调、检查指导、督促考核。编制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对建设顺序、建设工期、资源配置、施工技术方案、安全质量保证等方面作出统筹安排,解决好布局规划、关键节点工期安排、资源配置等重大问题,审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实行动态管理;做好路基、无砟轨道、高速道岔、连续梁等首件评估工作,全面提升现场质量管理;加强现场监督检查,督促勘察设计单位做好施工图交付、设计技术交底、现场地质资料核对确认等工作,督促施工单位做好现场管理和文明工地建设,督促监理单位按检查标准实施检查。加强内外部协调,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实现现场管理规范有序。
(二)勘察设计单位按合同约定提供施工设计图,做好交桩、施工图技术交底、现场地质资料核对确认、测量控制网维护等现场设计配合工作;协助建设单位落实外部协议签订,做好征地拆迁、管线迁改、交叉跨越等外部协调工作;按规定参加工程验收,及时处理现场遇到的设计问题。
(三)施工单位按合同约定对现场施工管理负主体责任。按照人、机、料、法、环等质量管理要素,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做好管理区段划分和大临布局工作,细化资源配置,组织均衡生产。做好现场文明施工,配齐“五牌一图”(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和施工现场平面图),优化工作环境,做到布局合理、标识规范、场地整洁,实现文明施工目标。加强现场环境保护,重点抓好固体废弃物处理、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控制、噪声污染控制等工作。加强技术、质量和安全管理,组织做好施工图现场核对、施工技术调查、专项施工方案和作业标准编制、施工技术交底和工程测量等工作,设置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警示标志,配备安全防护用品,保证现场作业安全、用电安全、危险爆破品使用安全。积极推行标准化工地建设,实现试验室、拌和站、梁场、板场的标准化管理。
(四)监理单位按合同约定对现场施工作业活动负检查和监控责任。按照《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实施巡查和旁站监理工作。严格按规定建立标准化监理试验室,做好原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质量检验、验收,按规定频次数量进行质量检测;做好单项工程开工审批工作,检查施工现场及文明工地建设,并督促问题整改。六、四化支撑
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是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支撑手段,对于确保质量安全、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管理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一)机械化。推行机械化要重点做好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机械化施工作业线标准化配置、机械设备现场作业标准化管理三个方面的工作。
总公司将从政策方面加以引导和支持,制定各专业工程机械化施工设备配置指导意见,提出明确的机械设备配备原则、标准和指标;按照机械化施工要求,制定或修订相关的概预算定额;在制订或修订相关设计规范时,将符合条件的工程通过调整设计结构的方式,实现机械化施工。
建设单位要按照总公司要求,结合项目特点、工期要求,以合同约定、制度约束、经济激励等有效形式,对建设项目及每个标段的机械化施工提出具体要求,特别是在编制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时,应专门对机械化施工作出具体规划,对高风险、高精度作业的关键设备选型和配置作出明确要求,提升机械化生产程度,有效保证施工一线标准化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建设单位要督促勘察设计单位科学合理选择施工方案,优先采用机械化施工,优先使用先进设备。督促施工单位不断提高机械化作业的比重,狠抓设备配套,大力推广使用新设备。在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细化机械化施工安排,配齐配足配强各类必需的机械设备,确保机械设备配备与投标承诺、施工方案、进度计划及工艺、质量、安全要求相符合,与施工单位专业施工水平相匹配。同时要切实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高效利用,充分发挥机械化作业的效能。督促监理单位将机械化施工内容编入监理实施细则,及时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进场机械设备报验单并出具明确意见。
(二)专业化。专业化包括专业化管理与专业化施工,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专业化管理是指铁路参建各方以工程施工活动为对象的管理活动,包括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现场组织机构以工程设计、施工活动为对象的专业化管理及项目管理机构的专业分工管理。推进专业化管理要着力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切实抓好人员选配、机构设置、工作分工、专业培训等基础工作,认真落实管理责任,形成整体推进合力;要着眼长远发展,在不断增强专业化能力的基础上,努力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专业化施工是指铁路施工单位根据铁路行业技术特点,按照工程项目不同专业、工种和工序,组织相应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的专业化活动。建设单位要督促施工单位统筹考虑和规划施工队伍专业化建设,对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标段或单体工程应优先选择专业队伍施工,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工法,配备与专业化队伍、先进施工技术和工艺相配套的机械设备,全面提高专业化施工水平。
(三)工厂化。推行工厂化要重点抓好产品定型、规划布局、标准化建厂、厂内标准化作业等四个方面工作。
产品定型方面。工程设计措施应采用通用设计,对能够实行成品构件安装的工程以及工程材料、“四电”设备等,应采用统一的定型产品;没有定型产品的如果能够达到一定需求规模并采用统一技术条件的,应在同一个项目上设计成通用产品。
规划布局方面。建设单位应把全线工厂化生产纳入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统筹考虑,并指导施工单位在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时综合考虑生产布局、占地数量、产品规模、运距半径等技术、成本因素,统筹兼顾,综合利用,合理规划布局。
标准化建厂方面。建设单位要做好对全线建厂工作的指导,全线同类工厂的建厂标准要相对统一,对制梁厂等大型临建设施应当组织设计单位进行专门设计,所有工厂都应在建成投产前进行统一验收。施工单位要按标准做好建厂工作,运用工业工程的技术方法,充分优化厂区和车间布局、生产线配置、岗位定置、材料供应和仓储能力匹配、工班组织等方案。
厂内标准化作业方面。建设单位要督促施工单位做好产品试制和质量认证,优化工艺流程,健全作业标准,强化过程自控,确保产品质量达标。加强生产车间和施工现场管理,严格做好原材料控制、工艺控制、检测检验控制和验收控制,使产品制造过程质量常态受控,严把产品质量出厂检验关。加强成品吊装运输和现场安装的标准化作业,确保厂制产品完好无损投入使用。
(四)信息化。铁路建设信息化应坚持“先进、安全、实用、简便”的原则,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提升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
建设单位要按照铁路建设信息化管理要求,做好项目信息化管理整体规划,建立完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业务数据信息图形化、可视化、实时化,为参建各方协同办公、建设过程控制、综合展示分析等提供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统一信息平台。
建设单位要督促勘察设计单位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提高勘察设计文件质量。通过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互联网等技术及时解决现场设计问题。督促施工单位采用信息化监控、监测手段,推广运用作业人员安全监控、隧道围岩变形量测、沉降变形观测以及拌和站、试验室数据实时传输等信息系统。督促监理单位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施工质量安全风险点信息数据的分析,实现质量安全等现场监理工作的实时、有效监控。
七、绩效考评
绩效考评是通过对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估,发现和纠正问题,促进管理行为规范运作、管理体系持续改进。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绩效考评分为建设项目、参建单位两个层面。
(一)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绩效考评由总公司组织,考评对象为建设单位,考评结果纳入建设单位考核。考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及其他管理成效等方面。
(二)参建单位标准化管理绩效考评由建设单位组织,考评对象为参建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考评方式分为达标考评和创优考评。建设单位要制定绩效考评标准,将考评事项纳入合同,依据合同组织考评。考评结果分别纳入施工、监理单位信用评价和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图考核。
达标考评在建设队伍上场后半年内进行,采用集中检查方式,考评指标采用合格制,对考评合格的施工、监理、勘察设计单位分别在当期信用评价和施工图考核中加5分。创优考评在项目建设实施阶段每半年进行一次,以达标考评指标为基础,对通过达标考核的参建单位标准化体系运行情况、管理绩效进行量化打分,对综合考评优秀的施工、监理、勘察设计单位分别在当期信用评价和施工图考核中加10分。
建设单位要督促参建单位自行组织开展生产单元标准化管理绩效考评,通过考评树立标准化工地、标准化拌和站、标准化梁场等典型样板,在项目上推广应用。
八、组织推进
(一)制订规划方案。建设单位要按照本指导意见,对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制定项目标准化管理总体方案。各参建单位结合项目特点,编制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全面推进落实。建设单位要充分发挥在项目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带头落实标准化管理要求,严格执行三大标准,加强流程管理和现场控制;要充分调动各参建单位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统一步调、统筹协调的良好氛围。参建单位要按照统一规划和实施方案,配齐管理人员,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强化四个支撑,将标准化管理渗透到项目建设各个方面,落实到每个岗位、每项工作和每道工序。
(三)形成文化氛围。各单位要综合利用教育培训、文化建设、利益调节、纪律约束、典型示范等多种途径,大力宣贯“让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的重要理念,建立“事事有标准、事事有流程、事事有责任人”的标准化工作秩序,形成长效机制,使标准化管理成为全体建设者共同的价值理念、共同的行为规范,形成铁路项目建设浓厚的文化氛围。
本指导意见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原铁道部《关于推进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45号)和《关于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铁建设〔2009〕154号)停止执行。前发其他文件与本指导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指导意见执行。
第五篇: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和档案保管期限表
一、综合管理类
本级政府有关征地拆迁工作的常务会、办公会议的文件材料
1.1 公报、决议、决定、记录、纪要、议程、领导人讲话、讨论通过的文件、参加人员名册 永久 1.2 讨论未通过的文件 10年 2 本机关、本单位召开有关征地拆迁工作会议、专题会议的文件材料 2.1 请示、批复、通知、名单、日程、报告、讲话、总结、决议、决定、纪要 永久 2.2 典型材料、代表发言材料、交流材料、简报 30年 3 机关、单位联合召开会议或联席会议的文件材料 3.1 本机关、本单位为主办的
3.1.1 请示、批复、通知、名单、日程、报告、讲话、总结、决议、决定、纪要 永久 3.1.2 典型材料、代表发言材料、交流材料、简报 30年 3.2 本机关为协办的
3.2.1 请示、批复、通知、名单、日程、报告、讲话、总结、决议、决定、纪要的复制件或副本 30年 3.2.2 典型材料、代表发言材料、交流材料、简报的复制件或副本 10年 4 上级机关、上级领导检查、视察本地区、本机关、本单位征地拆迁工作时形成的文件材料
4.1 重要的 永久 4.2 一般的 10年 5 本机关、本单位征地拆迁工作业务文件材料
5.1 本机关制定的有关征地拆迁工作的方针政策性、法规性、普发性等业务文件 永久 5.2 本机关、本单位的请示与上级机关的批复、批示 5.2.1 重要业务问题
5.2.1.1 土地征用及批复文件 永久 5.2.1.2 征地拆迁安置实施方案及批复、审核文件 永久 5.2.2 一般业务问题 30年 5.3 同级机关、下级机关的来函、请示与本机关的复函、批复等文件材料 5.3.1 重要业务问题的 永久 5.3.2 一般业务问题的 30年 5.4 机关联合行文的文件材料 5.4.1 本机关为主办的
5.4.1.1 重要业务问题的 永久 5.4.1.2 一般业务问题的 30年 5.4.2 本机关为协办
5.4.2.1 重要业务问题的 30年 5.4.2.2 一般业务问题的 10年 5.5 本机关、本单位编辑、编写的征地拆迁工作文件材料
5.5.1 征地拆迁工作大事记、组织沿革等 永久 5.5.2 征施拆迁工作简报、情况反映、工作信息等 10年 5.6 征地拆迁工作中形成的重要业务文件材料
5.6.1 项目立项、可研等项目前期工作文件材料 永久 5.6.2 征地拆迁红线图、坐标图,行政区域图 永久 5.6.3 征地拆迁原始调查表及统计表 永久 5.6.4 省、市下达的征地拆迁和安置概算 30年 5.6.5 原始土地地形、地貌,房屋、文物古迹等物(构)筑原貌的影像图、片材料 永久 5.7 征地拆迁行政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5.7.1 行政管理工作制度、程序、规定等文件材料 永久 5.7.2 行政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审批、审查、核准等文件材料
5.7.2.1 对不动产、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确认的文件材料 永久 5.7.2.2 征用土地数量、地面附着物数量登记确认表、统计表 永久 5.7.2.3 房屋及特殊构筑物拆迁测绘、调查登记表,补偿测算确认表,房地产评估报告、图纸 永久 5.7.2.4 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合同及协议书、临时搬迁过渡费用及协议
永久 5.7.2.5 征地拆迁资金补偿登记表、发放表、清册 永久 5.7.2.6 拆迁安置实施计划、方案、情况表、登记表、汇总表 永久 5.7.2.7 征地计价管理、征地及拆迁计价单(总费用表、概算内费用表、地方出资表)永久 5.7.2.8 测量、拆迁及安置现场,群众领取补偿款现场音像资料 永久 5.7.3 行政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备案文件材料 10年 5.8 行政执法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5.8.1 执法检查情况汇总、通报,整改通知等 永久 5.8.2 行政处罚、处分、复议、国家赔偿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5.8.2.1 重要的 永久 5.8.2.2 一般的 30年 5.9 本机关、本单位征地拆迁工作计划、总结、统计、调研等方面的文件材料
5.9.1 和以上的计划、总结、统计材料 永久 5.9.2 以下的计划、总结、统计材料 10年 5.9.3 重要职能活动的总结、重要专题的调研材料 永久 5.9.4 一般活动的总结、一般问题的调研材料 10年 6 征地拆迁机构编制、人事、奖惩、纪检、信访工作文件材料
6.1 机构设置、机构撤并、名称更改、组织简则、人员编制、印信启用和作废等文件材料 永久 6.2 人事任免文件 永久 6.3 受县级(含)以上表彰、奖励的先进单位、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文件材料 永久 6.4 受县级以下表彰、奖励的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的文件材料 30年 6.5 征地拆迁工作纪检监察文件及涉及征地拆迁工作的违纪、违法案件查处材料
6.5.1 重要的 永久 6.5.2 一般的 30年 6.6 征地拆迁稽查工作文件材料 永久 6.7 征地拆迁来信来访的信件、原始记录、调查处理材料、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材料
6.7.1 有领导重要批示和处理结果的 永久 6.7.2 其他有处理结果的 30年 7 上级机关制发的文件材料
7.1 上级机关制发的属于征地拆迁工作的业务文件材料
7.1.1 重要的 永久 7.1.2一般的 10年
7.2 上级机关制发的非征地拆迁工作业务但要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 10年 7.3 上级机关制发的关于本机关机构设置、领导人任免、人员编制等文件材料 永久 8 同级机关制发的非本机关主管业务但要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 10年 9 下级机关报送的文件材料
9.1 重大问题的专题报告 30年 9.2和以上的计划、总结、统计材料 10年
二、安置项目建设类
安置房屋项目(具体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按照国家有关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执行)
主要包括:项目立项审批、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及移交等文件材料
无主坟墓安置建设协议、验收文件 30年 3 解决铁路建设造成地方遗留问题形成的文件材料
3.1 线外工程(如改路改渠、修复、塘堤、道路工程等)补偿(补助)协议书、预算图表、报告、确认文件等 30年
3.2 施工造成房屋损坏、改变地类、水田旱化等补偿、报告、确认文件 30年
三、财务管理类
征地拆迁财务管理文件材料
1.1 征地拆迁补偿的有关规定、办法 永久 1.2 征地拆迁资金管理工作的有关法规、政策、办法、意见、通知 永久 1.3 征地拆迁会计工作规定、办法、细则 永久 1.4 征地拆迁资金审计、稽查工作规定、办法 永久 1.5 征地拆迁资金使用自查报告、审计通知、意见 永久 1.6 征地拆迁资金及专项经费计划申请、下达、拨付的请示、报告、批复、通知 30年 1.7 其它有关资金与经费会计文件材料 30年 2 会计业务(具体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按照国家有关会计档案管理规定执行)
2.1 征地拆迁资金与经费会计凭证、帐簿 2.2征地拆迁资金与经费会计报表(包括年报表、季报表、月报表)2.3财务会计移交表与会计档案保管销毁清册
注:《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包含了以感光材料、磁盘、磁带、光盘为载体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和文本、图形图像电子文件等征地拆迁工作文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