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先进的社区文化—构建和谐社区的精神支撑
先进的社区文化
构建和谐社区的精神支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创建和谐社会理论深刻揭示了目前国家经济建设的繁荣、昌盛需要全民族的共同和谐来得以实现。而构建和谐社区的精神支撑则通过先进的社区文化来得以体现,文体活动是全民素质得到提升和凝聚的关键。抓好了文体工作,则这个单位的各项工作才会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许多方针、政策也大都通过文体活动来诠释体现、深入人心。
社区近年来十分注重社区的文体工作。社区党委、居委会对此作了专门的摸底调查,并制订计划加以实施。可谓是:雷厉风行、行之有效。具体体现在:
一.巩固阵地,利用优势,使各文体团队发光发热。
社区对原有团队进行整合,目前已拥有各类文体团队15支。包括:健身队、舞蹈队、合唱队、登山队、乒乓球队、太极拳队、工艺社、书画社等等,强化领导,扩大人员,规范活动内容、时间和地点。并充分利用社区文体活动室,同时充分利用辖区单位的资源及广大居民群众中的人力资源,把各项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即为社区各项工作充当排头兵,又是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开展得丰富多彩,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氛围浑然而成。
二.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常乐常新,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凝
聚力。
今年,社区举办各种大中型文体活动达50余次,小的更是不计其数。如企退人员新春联谊会、“师徒共挥毫 祝福送万家”、家庭才艺表演、企退人员春游活动、登山比赛、书画比赛、纳凉晚会、露天电影、太极拳培训、健康教育、科普讲座等等,还积极组队参加市、区的太极拳比赛、乒乓球比赛、残运会等。这些活动使社区文体爱好者的一技之长得以充分展示,他们斗志昂扬,意气风发。既有辛勤苦练的汗水,又有取得成绩的喜悦,苦乐共享,其乐无穷。
三.寓教于乐,弘扬正气,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开创文明新风。社区利用宣传载体,因地制宜,进行各种文化科普知识宣传。为配合创建文明城市,将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陋习,以漫画的形式加以体现,并制成100余块楼道牌钉在各个楼道。这种直观、形象、生动、鲜明的画面,使居民看得懂、摸得着,既寓教于乐,又弘扬了民族的传统美德。
随着社区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社区的各项工作也硕果累累。今年先后被授予省文明社区、省和市体育工作先进社区、省老年工作示范社区、区学习型社区、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先进社区等荣誉称号。社区文体活动的普及开展,使居民的文明素质和互助友爱精神如山花烂漫般地遍地开花,居民中的敬老爱幼、扶贫助困方面的好人好事陈出不穷,演绎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一个个动人故事之中有你我他!
第二篇:繁荣社区文化 构建和谐社区
繁荣社区文化 构建和谐社区
二堰街道办事处
一、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
今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主要议程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具有深刻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从一开始就抓住青年,极力唤起民众;它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充分的思想基础、文化条件和人才保障。我们党从诞生那天起,肌体里就注入了新文化的基因和血液,形成了文化立党的特色和品质。如今我党走过90年风雨历程,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举起了文化兴党的旗帜,必将掀起新一轮的文化热潮。
文化是一面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的旗帜,它引领着社会前进的方向,体现整体民众文明素质的高低,是社会主义体制的灵魂。高尚的、文明的文化大繁荣,是所有民
众的精神家园,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是创建文明和谐、诚信道德社会的坚实基础。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而文化是思想的指南,社会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国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正确的文化导向,才能建立稳固的精神家园。
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了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也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一些文化的商业化、庸俗化、娱乐化,不可避免的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影响群众身心健康。全会适时提出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进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必将带来文化发展新气象,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传递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二、二堰街办文化建设工作推进措施
二堰街办位于十堰市中心城区,面积26.5平方公里,辖3个村、9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约8万人。辖区有晨晚练点26个(其中十堰火车站、源园公园等千人以上规模的有4个),80平方米以上体育活动室(健身房)40个,400米跑道15个,门球场院5个,足球场5个,安装室外健身器材40件套;街道拥有民间文艺队(5支)腰鼓队(2支60面鼓)、秧歌队(6支)、武术队(6支)、农民演艺队(1支)等20支社区文体团体。街办每年组织文体活动20多场。近年来,街办坚持以创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环境为目标,整合社区文
化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社区文化活动,提高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先后被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城市文体先进社区” 称号、被市政府授予“文化先进单位”称号。现将街办下一步文化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抓基础,优化社区文化条件。
结合街办实际,按照“循序渐进,遍地开花”的原则,夯实社区文化基础,发掘社区潜力,努力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创造条件,实现“三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建立以街道党委、社区党支部、辖区单位、离退休老党员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社区文化组织领导机构。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的整体合力作用,基本形成以街道牵头、辖区单位各方参与、依靠社会力量协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局面;二是责任落实到位。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实行社区文化体育活动联席会议制度,街办党委书记为联席会议召集人,定期召开联席会,协调联系社区文体活动。把协调、组织、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落实到人头,树立抓社区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落实责任机制,形成街办党委分管副书记负总责、社区党支部书记具体负责的社区文化建设责任体系;三是网络建设到位。街办将抽出1名办事处副主任、1名干部专门从事社区文化体育工作的指导和组织,从机关、学校和有关群众体育培训组织中聘请10多名热爱社区文体工作的同志担任街道社区文体指导员、辅导员。积极成立各类文体
活动协会,如中老年健身协会、晨舞协会、长跑协会、象棋协会等,通过协会的作用,吸引和组织社区群众参与各类文体活动。
(二)抓阵地,营造浓郁社区文化氛围
文化教育资源是二堰街办的一大优势,在方圆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聚集目前十堰市全部四所高校中的三所及市委党校、市广播电视大学和市职教集团,现在基本上实现了资源共享。街办要按照“十个一”(一个图书室、一个报刊阅览室、一个文体活动室、一个休闲娱乐室、一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一支专兼职文化管理员队伍、一支群文队伍、一支文艺骨干队伍、一处文体广场、一组文化宣传橱窗)标准配套建设街办文化站,结合当前的“城中村”改造建设,所辖2个村的改造规划中,都设计了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场所,并以此为中心,打造“两公里文化服务圈”,让辖区群众出门不到两公里就能享受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三)抓队伍,强化社区文化主体
坚持社区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全民参与、服务全民的思想,着力加强社区文化活动主体建设。挖掘社区人才资源,把那些热爱社区文化建设的业余文体活动骨干集中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群众文体活动培训,对社区居民中的文体积极分子进行相对集中管理,鼓励帮助他们组建群众性的业余文化团体,集体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目前,辖区内组建有各种文艺团队20余支,固定成员达1000余人,涉及多种艺术
门类,包括舞蹈、民间文艺、书画、武术、腰鼓等等。一是要巩固、壮大现有社区文化活动团体,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新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文化潜力,成立青少年、企事业单位文体组织,构筑老、中、青、少四梯次,形成居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全面发展的社区文化活动网络。二是要设置基层文化艺术辅导站。整合社区内有影响力、有艺术专长的文艺爱好者等资源,指导、筹划、组织社区文化活动,积极参与社区文化艺术活动的辅导。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文化辅导员在社区的覆盖率,为社区提供艺术和动力支持。
(四)抓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一是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融入传统节日活动之中,突出节日内涵,积极主动地组织开展好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为重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引导人们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广泛组织群众性民俗活动和基层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们的节日文化生活。组织引导文明单位通过职工座谈会、文艺晚会、与扶贫挂钩点、养老院联欢等形式欢度佳节,引导社区居民与
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一起过节,让他们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二是积极组织开展以“全民健身大展示”、“爱国歌曲大家唱”为主的广场文化活动、以“家庭才艺表演”为主的家庭文化活动、以“廉政文化演出”为主的教育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社区文化中心等场所,发挥文化专业人员及各类文艺团体的作用,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
三是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对社区(村)宣传文化活动室的指导,促进其发挥好作用。深入抓好组织引导,发挥民间文化队伍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扶持发展农村文化户,广泛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以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四进社区”、“四进村”活动。组织辖区内文明单位帮助农村建设公共设施、改善文化条件、开展科技培训、治理村容村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文化工作意见与建议
街办文化站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工程之一。加强基层文化站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素质提高,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文化站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也制约着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我认为加强文化站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改变文化站的管理性质,把文化站纳入文化部门主
管。当前,文化站的管理属于当地的乡镇政府,由于文化工作的特殊性,文化站工作人员在其位却不能谋其政,基本上身兼多职,文化专职工作变成了兼职工作,只有在上级文化部门进行业务安排、督导、检查时才能回到其工作岗位上来。在这种以当地政府管理为主,文化主管部门为副的双重管理体制下,文化站无法发挥其优势。把文化站作为上级文化部门开展基层文化工作的一个单位,文化站干部专职专用有利于文化站工作人员立足本职,积极开展文化工作。
二是加大对文化站建设的投入。建立街办文化站办公室,配备办公设施。
三是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活动。通过定期培训提高文化站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把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四是组织和鼓励上级文化部门的业务人员深入街办文化站指导工作。街办文化站业务多,人员少,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专多能的本领,然而受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这就需要上级文化业务骨干到街办文化站去开展指导工作,给街办文化站的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堰街办 2011年10月27日
第三篇:04.加强建设社区文化 大力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大力构建和谐社区
江苏省江都市大桥成人教育中心校吴晓仕
江都市大桥镇地处沿江开发区,是江都市城市副中心,现辖13个社区、43个村,计15万人口。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集镇、社会流动人口增加,集镇化进程速度也越来越快。同时,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入,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城市居民与所在社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
社区是什么?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社区是城市管理体制的一个基层单位,同时是城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居民群众生活、学习、参与城市管理,享受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实现养老、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终身教育等各种切身利益的最基层的管理组织。
如今,人们对社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他们不仅关注社区的发展,参与社区的活动,而且对社区的服务和管理、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提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推动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广大城市居民的迫切要求。社区必须通过不断完善功能来满足和实现更广大社区成员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要。
特别是城市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生活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人们越来越需要在自己居住的社区进行文化娱乐活动,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享受各种文化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享受到切身的文化利益。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繁荣基层文化生活,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社区文化建设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手段。同时,加强建设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区的有效途径,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单元。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首先要提高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社区文化工作组织协调机构,制定开展社区文化的各项制度,制定出社区文化的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加大对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财政支持,加强对社区文化的指导,加强对社区文化活动的整体协调。把社区文化建设切实纳入城市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整个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努力为居民就近、方便、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
二是要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文化活动设施。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并且要继续加大新的文化活动设施的建设力度,调配社区内的单位内部及其他文化设施对社区居民开放,实现区域文化资源共享,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活动需求。为此,大桥镇组建了舞蹈协会、太极拳协会、钓鱼协会、花卉协会、书画协会等,吸收社区内人员参加。政府兴办的公益性文化设施是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传播的基本载体和基本阵地,是保证社区文化活动经常化的重要保证,要充分发挥它们在社区文化工作中的作用。大桥镇现有两个灯光广场,虽然不大,但吸引了社区人在此活动。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上舞影蹁跹,煞是好看。
三是要加强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必须依靠一支思想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骨干队伍。加大对社区文化基本队伍的培养,发现和培养一批思想品质好、组织能力强、善于联系群众、热心社区工作的文艺人才,逐步形成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区文化活动积极分子相结合的社区文化活动骨干队伍。并有计划地对社区文化骨干和志愿者队伍进行培训,尽快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形成辐射效应,带动社区群众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吸引具有较高学历和文化艺术人才深入到基层工作,对现有文化人员加大培训力度,逐步优化文化工作者队伍结构,形成一批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社区文化工作队伍。
四是要探索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新思路,活跃社区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社区文化活动首先要面向社区群众,在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上,一定要根据各个社区居民的组成和所处的地域环境、当地资源和特色开展各类活动。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社区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性,避免活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近年来,我镇社区教育建起了活动室,积极开展多种培训活动,举办各种讲座,不断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只有这样才会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热情,才会吸引广大的群众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
第四篇:加强社区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社区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和创新社区和社会管理服务,是为了全面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开创我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局面,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心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发展基层民主,发挥城市社区网络的功能,是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的基础。社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公共事务,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平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基础平台,积极搭建适应社区工作的组织载体和网络,进一步增强基层群众自治能力,这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科学有效社会管理的基本途径。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和“便于组织管理、便于参加活动、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建立健全覆盖全社区的工作组织网络,努力探寻适应社区工作特点的活动方式;进一步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城市社区组织体系,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主要目的民主管理实践,以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让社区居民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社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探索化解社区矛盾、维护社区安定的新途
径、新方法。社区要通过召开社区各界人士工作座谈会的形式,认真听取代表人士的意见建议,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从而使城市社区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和谐社会是稳定和谐、充满活力的。作为社会组成基本细胞的家庭,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邻里关系,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单元。因此,只有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和谐社会也就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平安社区”、“友爱邻里”要从社区抓起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保持社区和谐是实现“平安社区”和“友爱邻里”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那么,怎样实现社区的和谐呢?我认为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加强组织建设。建设好社区志愿服务协会、社区公益服务站及志愿者队伍,形成覆盖面广和凝聚力强的社区志愿组织网络。二要加强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五老”、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力量和作用,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克服以前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为长期开展社区公益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要加强慈善组织建设。目前,社区服务项目主要是面对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和邻里关系,所以要不拘形式,采用多样性的方式来组织慈善活动,必要时可以和有关部门工作相结合开展。四要加强机制建设。通过社区评奖及开展
活动等方式,建立一整套的机制,并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加以整合,提高社区服务和指导能力。只有社区多提供平台,为社区群众、邻里之间沟通联系提供媒介,才能使邻里之间关系融洽,社区和谐。
邻里关系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
邻里关系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几何时,国人以亲密的邻里关系、互帮互助的和睦社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甚至对有些国家冷漠的社区人际关系总有一些优越感。但是,近十几年来,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的多元化、复杂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自私、自我意识的膨胀以及集体意识和国家意识的降低。因此,现代都市的邻里之间普遍保持着相当程度的距离和警惕,“只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消极心理普遍存在,邻里关系日益冷漠。邻里关系的冷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邻里之间一些小矛盾的升级,导致了社会治安工作的复杂性,导致了社会友爱精神的逐步淡化,影响了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和生活满足感、幸福感。这种状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提倡的新型现代文明人际关系极不协调。
冷漠的邻里关系使得老人和独生子女的精神生活更为缺失,他们很需要丰富的人与人的交往活动,可是,现代都市里冷漠的邻里关系导致最为便捷的一种交往形式丢失了。
在以独生子女为社会关系中心链的社会关系下,冷漠的邻里关系对孩子们在公共利益观、社会和谐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认识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社会精神生活的状态,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和程度。所以,发扬社会新风,建设和谐邻里关系十分必要,它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人文基础。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找回渐行渐远的邻里关系呢?
“邻居节”使邻里关系走向和谐
举办“邻居节”,让邻里走到一起来。我们山城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睦邻活动,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到“邻居节”活动中,营造了一个温馨、美好的社区生活氛围。通过开展“邻居节亲情茶话会”、发放“邻里亲情联系卡”、“空巢老人关爱活动”、“传讲社区动人故事”、“多助一”及“党群结对”扶贫助困活动,切实促进了邻里相识、相认、相知、相助,形成了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让更多的邻里走出小家庭,融入社会的大家庭。我们山城社区以构建和谐社区、创建省级文明社区标兵为目标,加强荣辱观教育,深化相识、相知、相助,团结、文明、和谐的邻里关系,拉近邻里的距离,促进邻里情感交流,增强人们之间的联系,加强社区百姓的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为打造和谐社会、创建文明的邻里之间
重新建立诚信友爱的关系找到了具体有效的载体。
通过“邻居节”这一载体,提倡乐于助人——当邻居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提倡文明礼貌——邻居见面使用文明用语,热情寒暄,减少隔阂;提倡主动谦让——发生邻里矛盾时敢于反省,将心比心,化解矛盾;倡导提高防范意识——发现邻居家门口有异响或陌生人在门外徘徊时,主动询问,防止不法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提倡主动当“二传手”——邻居不在家时,代为传言或保管物品;提倡保持环境——不乱丢垃圾,不在公共走廊乱堆杂物妨碍交通等等。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定要倍加重视社会的基本细胞——邻里的和谐与家庭的和谐。要以社区为阵地,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脉搏,引领广大社区群众和家庭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人人讲美德、家家创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广泛宣传关于社区管理服务的政策措施和社区管理服务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中共哈尔滨市呼兰区委党校 讲师
王 玉
摘要:
1、从分认识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2、准确把握和谐社区的着眼点。
3、创建社区管理机制
4、创建和谐社区的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
5、政府在建设和谐社区的建设进程中的作用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基础,要坚持以服务
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党的领导和建设为关键,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刘志军区长在区委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明确指示“十二五”期间2011年内的工作重点中有一项就是要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还有居住区公益性服务设施等。
一、充分认识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社区是一定地域空间内居民及社会和生产经营的共同体,是城市构成和管理的基础单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区建设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城市社区已经由原来单纯居住区演变成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区,各社会单位的落脚点,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的。社区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突出表现在:一是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要求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社区发展相对滞后,基础公共设施
不足,社区服务功能亟待提高;二是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的深刻变革引发了人员流动性加大,传统单位制的社会结构向多样化方向转变,人员构成复杂化,社区组织管理难度加大;三是下岗失业人员增多,部分群众陷入生活困境,弱势群体被边缘化,社区扶贫帮困工作日益突出,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对社会公共安全构成威胁,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社区公共安全亟待加强:四是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思想道德,文化多元化结构日趋明显,传统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严重冲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尤为紧迫:五是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社会自治和民主管理亟待改进。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实在社区,社区是党在城市执政的重要基础,党和国家在城市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最终都要靠社区去贯彻执行,居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最终要靠社区去了解和反映,推动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最终要靠社区组织居民去实现。
总之,通过上述的阐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建设和谐社区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大,建设和谐社区是时代的呼唤,是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开创社区建设新局面的重要任务,二、准确把握和谐社区的着眼点
一是着眼建设和谐社区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互动关系。因为社会与社区是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关系。社会不断规范着社区,社区
也会不断影响着社会,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
又 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个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家庭
有 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社区是应该有所为,也必然有所为。
二是着眼社区的功能的构筑。应该是社区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得到发挥,社区各项民主制度健全,规范,居民群众在基层经济,政治,文化和其它事物中切实能够当家作主,形成党领导下的充满活力。
居民自治机制的社区:应该是社区各种组织健全,职责明确,体制合理,民主协商机制,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共建机制健全,各种家庭,不同人群和谐相处的社区,应该是群防群治,网络健全,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完整,社区秩序井然,居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区,应该是社区内建筑,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能源利用等。符合环保要求,居民普遍具有较强的功德意识,环保意识,人人养成节约,环保,卫生良好习惯的社区。应该是居民群众崇尚学习,居民遵纪守法,邻里团结和睦,文明礼貌,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得到倡导和推行的社区。
三、创建社区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社区基层自治建设,切实承担起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关怀社会、协调利益的职责,确保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政府智能部门,要积极参与和支持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大力开展职能服务,及社区活动。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在提高创建效益上狠下功夫。三是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组织、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合力。四是大力组织开展和谐社区共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驻地企业事业单位的作用,整合辖区资源,齐抓共建;责任共担,资源共享,全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四、创建和谐社区的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
创建和谐社区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和谐社区的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众,始终把广大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要;必须坚持整体推进、分类指导、与时促进、创新发展。在构建社会主意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挥基础作用。
创建和谐社区,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切实完善居民自治,推进基层社会民主
社区居民是基层民主的重要方面是和谐社区的重要标志,只有切实完善社区居民自治;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社会事物管理中当好家;做好主才能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一是居民民主决策制度。二是要完善居民自治章程或民主公约。三是加强社区居民民主监督。
(二)切实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社区管理是社区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保障。积极建设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调节力量合作互动的社区管理网络;形成对社区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
第一社区党组织要成为社区各种组织的各项工作领导核心,充分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第二加强居委会居民会议及其他居民自治制度建设,发挥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发挥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
(三)切实拓展,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是建设和谐社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一要积极开展面向居民的便民利益服务,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证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百保障服务,努力实现社区服务的网络化、社会化、市场化。
第二要充分发挥行政机制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切实加强政府对社区服务的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和政策监管,推动城区和社区建设的完善“一站式”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化,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和管理水平。
第三要充分发挥志愿机构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发动和鼓励社区成员之间开启互动互助服务,大力开展社区慈善活动,提高社区居民自我服务的能力。
(四)切实拉好社区治安,促进社会。
社区安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社区治安,建设和谐社区就无从说起。
第一,要建全治安防范网络,积极构建以社区民警为主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规范和维护社区升和秩序。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全面提升社会防范水
平,让居民出门放心、在家安、,生活舒心。
第二,要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进一步提高信访接待能力,畅通民情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居民群众所想、所思、所盼、所求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切实把居民的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不断完善人民调节机制,加强社区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是社区内部矛盾的得到及时正确处理,从原 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减少向上一级上诉的机会,使领导有更多的精力领导各级干部群众进行经济建设等。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大力倡导居民学法、执法、懂法、守法、用法、引导居民以合情合法的形势表达利益的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
第三,要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加强社区人口综合管理,制定以居民地为主人口管理的政策,探索和加强人口的分内管理,要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做好社区矫正社区禁毒和社会消防等工作,关心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维护好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的合法利益。加强是社区、学校内部及周边区域的治安整治,不断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五)切实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会进步
繁荣社会文化是社会注意文明是社会注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在要求。
第一,要培育社区文化品牌。根据社区自身特点,广泛开展形势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表演,风采展示,科普知识,书画摄影,棋艺球类竞赛等文化活动,使居民享受现代文化生活增强多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培育和壮大社区文艺组织和文化指导员,文化辅导员队伍,不断推出社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是居民和群众享受社区大家庭的温馨,把社区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
第二,要不段提高居民的道德修养。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有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风尚。开展社区伦理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风尚。深化文明家庭、文明楼道、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群众创建活动。
(六)切实改善居民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整洁的社区环境,良好的社区生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具体体现,也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搞好社区的绿化、美化、净化、建设社区绿化档案,做到绿树有人护,绿地有人管。积极改进垃圾分内处理,噪声治理等工作。政治乱建违章建筑乱贴乱发小广告行为。加强社区机动车辆,非机动车停放管理,维护社区环境整洁有序。二是要搞好社区环境安全,要建设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立传染病,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灾害事故紧急事件及应机制,不断提高危机应对能力社区公共设施应在安全性能完好的情况下,供居民使用,对可能发生在社区内的所有安全事故隐患应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有备案,并有相应的处理预案。三是需要打造最佳的人民环境。积极构筑方便,就近,舒适的强身健体圈,文娱活动圈,生活圈,加强社区智能化建设,构筑互网联动,资源共享的社区数平台,不断提高居民的群众生活质量,广泛发动居民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建美好家园。
五、政府在建设和谐社区的建设进程中的作用
建设和谐社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在社区内,社区自身的力量要发挥出来,这包括社区党组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社会自治组织要发挥作用,社区团体,民间组织,要发挥各自的作用,社区单位,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居民都要有主任翁精神积极参与。
但建设和谐社区不光是社区的事,社区不是脱离社会体质健的孤立存在,不是“世外桃源”,而是我们党在城市执政的重要基础承担着协助党和政府工作的大量事物。因此,建设和谐社区,各级政府不仅义不容辞,而且要发挥主导作用。
第一定政策,建设和谐社区,也需要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作为公共产品政策制定有需要政府所为或政府主导。面对建设和谐社区的新形势,面对发生深刻变化的基层社会。政府有许多政策要制定,要完善。
第二搞服务,作为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建设和谐社区的支持力度,建立公共服务的体系,做市场和社会做不了的事。如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公共卫生和今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建设体系建设,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基层社会站安防
体系建设,为广大群众创建更加便捷的生活环境。
第三改方式,就是改进政府特别的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在接到层面设置“一站式服务”,应当大力推广,需要摄取协助的工作一定要坚持“昔随是转”,一些无偿的福利性服务比如养老等,主体上不应由政府直接举办,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获得。
总之,我国的和谐社区建设是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的,同时,也
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新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努力的要什么程序,和谐社区才能建设到什么程度,政府自身改革完善到什么程度,和谐社区才能生长发育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