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视采访 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电视采访 课程代码:01180 2013年4月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电视采访》这门课程,向学生系统地讲授电视采访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电视记者的思维和新闻观念。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它侧重于方法和技巧的传授;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电视采访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采访能力、新闻素养和电视意识,为今后从事电视记者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首先,要求学生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体系、框架;基本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
其次,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电视采访的基本方法、规则;熟悉电视语言和创作规律,具体运用采访方式和技巧;关注现代电视采访的最新发展。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电视采访的共性和个性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比较电视采访与其他媒介采访的异同,着重掌握电视采访的特点和优势。能否在电视采访中充分发挥电视采制手段的优势,是衡量电视采访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学生只有通过认真思考电视采制手段与其他媒介采制手段的异同,才能尽快地了解电视采访的工作特性。
三、考核知识点
(一)电视采访共性与个性是一种什么关系
(二)新闻采访共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电视采访个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电视独有的报道形式对记者采访有哪些特殊要求
(五)电视的综合表现元素对记者采访有什么要求
(六)电视记者的思维方式与文字记者有什么不同
(七)形象画面的报道对记者采访有什么要求
四、考核要求
(一)电视采访共性特点 1.识记:电视采访的定义
2.领会: 电视采访的共性特点 3.应用:电视采访任务
(二)电视采访的个性 1.识记:电视采访的六种个性特点
2.领会:从信息采集的方式看,是直接记录现实生活信息 3.应用:在具体创作中体会电视采访的特点
第二章
电视采访的思维方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思维,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思维是电视节目报道创作的先决条件。在节目创作和采访中,重要的环节是记者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思考。
掌握电视采访的思维方式和电视记者在采访中的视角。要求学生认真领会电视记者在实际采访中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
三、考核知识点
(一)现代电视节目中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二)具象思维的意义是什么?采访中如何运用好具象思维?
(三)灵感思维的意义是什么?来访中如何运用好灵感思维?
(四)理性思维的意义是什么?来访中如何运用好理性思维?
(五)电视记者采访的新视角是什么?阐述它的意义和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电视采访的思维方式
1.识记:电视采访的形象思维 2.领会:电视采访的灵感思维
3.应用:电视采访训练中,对新闻角度抓取采取的思维方式
(二)电视采访的视角
1.识记:什么是电视采访的视角 2.领会:电视采访视角的变化
3.应用:在具体创作中体会电视记者与被访者的关系
第三章
采访策划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记者怎样向公众报道事实?首先要取决于记者怎样采访,怎样将事实挖掘出来。而怎样采访,往往要根据事先的周密策划来进行。学生应了解电视采访策划的流程和意义,着重理解电视采访策划中要考虑新闻与报道思想和新闻价值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采访策划要考虑的一些重要元素。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为什么说采访策划是多维性思维活动
(二)选择题材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三)什么是报道思想
(四)总体报道思想是根据什么制定的
(五)新闻线索的特点有哪些,起什么作用
(六)什么是新闻价值,主要有哪些要素
(七)记者的新闻判断力在采访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八)什么是新闻报道主题,主题同报道内容是一种什么关系
(九)怎样才能表现好报道主题
(十)记者采访为什么要对主题进行思考
(十一)什么是报道角度,选择角度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
四、考核要求
(一)选择题材
1.识记:策划、报道思想的定义和内涵 2.领会:报道思想同选题的关系 3.应用:策划案的写作
(二)信息集合
1.识记:新闻线索的定义 2.领会:新闻线索的来源
3.应用:在实际采访中寻找新闻线索
(三)判断新闻价值
1.识记:新闻价值的要素 2.领会:新闻敏感的特点
3.应用:在选题中判断新闻价值
(四)确认选题
1.识记:角度定义 2.领会:角度的选择,3.应用:在选题中体现角度
第四章 采访准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采访的具体选题确定之后,首要的工作是准备和计划,这一步可以视为是采访的战略部署。通常,采访战略部署的具体着眼点是:全面准备;确定重点;研究背景;设计问题;拟定方案。
本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领会采访准备的流程,并按照学习内容认真做好采访准备。
三、考核知识点
(一)采访准备工作主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二)采访怎样确定重点,从哪入手
(三)研究背景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四)研究背景有哪些基本环节
(五)设计问题应该遵循什么规则
(六)“GOSS”公式是基于什么样的理论提出的
(七)电视记者为什么要对屏幕前问题设计进行插入方式的考虑
(八)拟定采访方案都包括哪些内容
四、考核要求
(一)全面准备
1.识记:全面准备的主要内容 2.领会: 理论准备和心理准备 3.应用:在实际采访中运用
(二)确定重点
1.识记:什么是重点 2.领会:确定重点画面 3.应用:在采访中运用
(三)研究背景
1.识记:什么是背景
2.领会:背景研究的基本环节 3.应用:在采访中运用背景的挖取
(四)设计问题
1.识记:GOSS公式
2.领会:问题的总体设计
3.应用:采访中运用GOSS公式
(五)拟定方案
1.识记:先期采访方案 2.领会:具体摄制方案 3.应用:在采访中运用
第五章 观察——目击采访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观察——目击采访,是电视记者采访活动的重要环节。观察,是对某种事物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记者的观察,用眼睛采访,既观又察,既用眼睛去看,又要用脑子去思考。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注意细节,掌握观察的方法,在实际采访中学会观察事件和现场的方法和要点。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为什么电视记者要学会用眼睛采访
(二)观察的作用是什么
(三)观察要掌握哪些方法
(四)特殊的观察方法有哪些,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四、考核要求
(一)观察定义
1.识记:观察的定义 2.领会:观察的定义
3.应用:在实际采访中运用观察的方法
(二)观察的作用
1.识记:观察的几个作用 2.领会:观察产生的报道激情 3.应用:
(三)观察的方法
1、识记:观察的几种方法
2、领会:在观察中捕捉细节
3、应用:体验目前采访
第六章 重视现场采访报道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电视现场采访报道,是有电视特色的个性化采访活动,体现了电视声画并茂及现场纪实性的最本质特征。它借助现代电子技术,把记者在新闻现场的采访报道活动呈现在屏幕上,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感、亲切感、参与感。既突破了以往电视新闻那种画面加解说的模式,也突破了以往新闻“结论式”报道的传统,而把采访与报道同步结合,采访过程就是报道,是“进行式”的、“前进式”的报道。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摒弃过去结论式的报道、先入为主的报道、“搬演”的报道,在现场去发现具有新闻价值和现场特点的信息。尤其要多在实践中去体会。
三、考核知识点
(一)什么是现代电视传播理念,为什么说现场来访报道是实现现代电视传播的最佳方式
(二)什么是现场报道,现场报道有哪些优势和要求
(三)什么是现场采访,如何做好现场采访
(四)如何发挥现场采访报道的“潜信息”效应
(五)现场采访报道的误区有哪些,应该如何避免
四、考核要求
(一)现场报道的意义
1.识记:现代电视传播理念 2.领会: 采摄传播方式的变革
3.应用:采摄传播方式在采访中的运用
(二)现场报道
1.识记:现场报道定义 2.领会:现场报道的作用
3.应用:实际采访中应用现场报道
(三)现场采访
1.识记:现场采访定义 2.领会:现场采访特点
3.应用:现场采访作用,现场采访的设问要求
(四)现场“潜信息”效应 1.识记:非语言符号定义 2.领会:采访环境的选择
3.应用:在实际采访中注意潜信息的影响和运用 第七章
调查性采访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做好体现舆论监督、群众喉舌这类题材的节目,使我们的节目真正起到“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作用,是党和政府对电视界的期望。电视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也更为关心新闻调查性题材的采访报道。因此,调查性采访也成为电视采访实践中的热点、焦点、难点和理论探讨中的重点。要求学生认真领会电视新闻调查报道的意义,熟悉调查性采访的程序和特点。特别是在实际训练中多运用此类采访,这对锻炼学生的采访能力非常有帮助。
三、考核知识点
(一)调查性采访与调查报道的关系是什么
(二)调查报道有哪些题材分类
(三)什么是事实性采访,如何做好事实性采访的材料取证
(四)什么是观点性采访,如何做好分析论证与论点阐述
(五)调查性采访的要求是什么
(六)调查性采访的心理较量技巧有哪些
四、考核要求
(一)调查性采访界说
1.识记:什么是调查性采访 2.领会: 新闻调查报道分类
3.应用:不同类别内容的调查采访(二)取证材料——事实性采访 1.识记:什么是全感采访
2.领会:事实性采访应该注意哪些要素 3.应用:在实际训练中运用全感采访
(三)论证与论点——观点性采访
1.识记:调查性采访论点和论证 2.领会:调查性采访论证的过程
3.应用:在实际训练中运用观点性采访
(四)调查性采访要求 1.识记:
2.领会:交流式采访与思想交锋 3.应用:明察与暗访的运用
第八章
人物专访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人物专访,是一种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人物选择带有定向性、传播意图十分明确的专门访问。
人物专访也是一种吸引人的报道方式,体现着较深层次的信息交流,需要高超的采访技巧。世界上许多著名记者都将专访作为特别难得的机会和主攻方向加以重视。
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的人物类别的专访,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熟悉相关的采访规律。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为什么说人物专访是深层次的报道方式
(二)人物专访的类型都有哪些
(三)名流专访的来访风格为什么既要轻松又要格调高雅
(四)权威人士专访的目的是什么
(五)新闻人物专访的特点是什么
(六)观点采访为什么能够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七)信息采访的侧重点是什么
(八)个性采访为什么要注重人情味
(九)专访的具体步骤有哪些
(十)电视人物专访在表现形式上有哪些突破
(十一)专访的基本要领有哪些
(十二)专访的创造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考核要求
(一)人物专访的类型与特点
1.识记:名流专访和权威人物专访的特点 2.领会: 新闻人物选择的着眼点 3.应用:不同题目的专访
(二)专访的步骤与形式 1.识记:专访的具体步骤 2.领会:专访的表现形式 3.应用:在采访中应用
(三)专访的基本要领与创造发挥 1.识记:专访的基本要领 2:领会:专访的创造发挥 3:应用:专访的技巧对策
第九章 采访方式与手段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电视采访技能包括对采访具体方式的把握以及采访技术手段的运用。由于电视采访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又由于新的技术手段的日益渗透,从而促成了电视采访方式手段的复杂化特性,这就要求学生熟悉不同的采访方式,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领会新的采访方式和手段,特别是对电视技术设备在具体采访中的运用要有所熟悉。
三、考核知识点
(一)电视采访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二)电视采访都利用哪些技术手段
(三)等候采访对记者有哪些基本要求
(四)跟踪采访适用于哪些报道题材
(五)即席采访要注意哪些问题
(六)同步采访的特定含义是什么
(七)体验采访的目的是什么
(八)调查采访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九)电话采访引入屏幕有哪些形式
(十)话筒采访要注意哪些问题
(十一)航空采访对电视报道有什么益处
(十二)演播室采访要注意哪些问题
(十三)卫星电视采访引入电视有什么优势,其发展趋势是什么
四、考核要求
(一)具体的采访方式 1.识记:体验采访
2.领会: 不同采访方式的特点
3.应用:在训练中应用不同的采访方式
(二)采访的技术手段 1.识记:
2.领会:不同技术手段的采访
3. 应用: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采访
第十章 电视采访心理剖析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记者在向采访对象作采访时,不仅仅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过程是双方彼此观察,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活动。采访过程中,双方心理活动是互相感应的。布雷迪说:“采访是一种取得信任并获得消息的质朴而自觉的科学。”(约翰·布雷迪: 《采访技巧》,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第91页)取得信任是获得事实的前提,采访对象有真诚合作的心理才能打开心扉。作为主动访问者,记者既要把握好自已的心理,又要探索采访对象的心理。记者必须掌握人际交往中心理沟通的学问,去接近采访对象,取得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本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思考记者在采访中的心理变化规律,在具体的采访中能不断把握、变化采访心理,从而能够更好地接近采访对象,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训练中去体会采访心理的调试。
三、考核知识点
(一)采访活动中人际交流的心理吸引因素有哪些
(二)采访记者如何从心理上把握采访主动权
(三)影响采访对象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四)沟通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方法有哪些,在采访实践中如何运用
四、考核要求
(一)采访交流的心理吸引因素
1.识记: 采访交流的心理吸引的几大因素 2.领会: 对等因素和相似因素 3.应用:心理因素在采访中的运用
(二)采访记者心理
1.识记:采访记者的心理内容 2.领会:
3.应用:记者心理在采访中的运用
(三)采访对象心理
1.识记:影响采访对象心理的因素 2.领会:个性特征影响
3.应用:在采访中体会采访对象心理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上。其具体含义为: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电视采访(第2版)》曾祥敏编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拓宽获得本专业知识的渠道,可以利用电视节目观摩、网站、论坛等丰富学习内容。
四、社会助学的要求
具备基本的进行电视采访的条件;要求学生购买教材或者教学课件,具备必要地学习条件。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命题考试题目应以掌握电视采访环节的基本规律为主,结合相应的知识点,除对电视采访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外,应该设置一些开放式的问答题和分析题,结合实践最新的发展态势和基本经验来命题。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填空题
1.记者采访的基本方式:()、()、体验、研究资料。
2.新闻价值的标准要素:兴趣、影响、()、及时、()、异常、冲突。
(二)名词解释
1.电视采访 2.现场报道
(三)简答题
调查性采访的要求?
(四)论述题
1.现场采访的设问要求及应避免的采访误区,请结合采访实例论述分析。
2.什么是事实性采访?如何做好事实性采访的材料取证?请结合采访实例论述分析。
(五)综合应用题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背景资料,自选采访角度,拟定一篇采访策划方案(节目时长为10分钟),具体要求如下:
1、写明选题意义、采访目的;
2、设计采访报道的基本框架(包括采访地点、采访对象、采访问题、拍摄内容);何结构记者的现场报道、背景信息及同期声等)。、本期节目的成片效果预期(如 3
第二篇:文献电视采访参考
1、《创造性的采访》(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美)梅茨勒著,李丽颖译 2010年
2、《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刘海贵著2011年
3、《一位麻省理工学生的采访笔记》工学卷江苏教育出版社颜晓川著2013年
4、《新闻采访学》(第二版)暨南大学出版社 林如鹏著2004年
5、《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梁一高著2008年
6、《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许颖 著2011年
7、《新闻采访》(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何志武 著2004年
8、《新闻采访》中南大学出版社罗以澄,吴玉兰 主编2005年
9、《新视野新闻传播丛书—新闻采访写作基础》云南大学出版社郭建斌,晋群编著2009年
10、《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欧阳霞,张晨编著2014年
第三篇:电视采访策划
第三章 电视采访策划
策划选题:在某一时期内,记者根据国家社会在经济文化政治生活领域的变化以及时间从平衡到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对新闻价值产生判断,进而对新闻报道的角度内容方向进行选择。
一、选题策划
1.策划选题的原则:以节目的总体定位为核心诉求;以报道思想(是在一定时期内,为了
达到预期的新闻传播目的而制定的新闻采访意图)为依据
2.选题角度的具体要求:以事实为基础;以独特为方向;以可视性为要求;以观众兴趣点
为参照;以具体核心人物为承载
3.如何确立选题角度:现场中(现场事物—选择与现场相勾连的事物;现场人物富有特点
本质特征;的语言行为;富有戏剧性的高潮);变化(变化是新闻的由头;变化也可能是表面现象要深入挖掘;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历史延展(从历史内涵中把握未来趋向);特点(特点可以放大;特点是具有新闻价值的结点);对比(在不同种寻找共同);联系
4.策划性选题:年终报道,年中新闻盘点;以重大新闻事件为中心的多角度多方位的策划
选题;对社会文化现象的解读,以系列主题报道的形式为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社会文化的窗户
二、策划的基本要求
以研究调查为基础;尊重新闻规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具有可变性和灵活性,多套应变方案
第一章 电视采访概论
1.电视采访的界定
a.新闻采访的界定:新闻采访是一种选择,新闻报道是一种提炼;大多数时候,是你选择
让谁的信息占据足够的分量;采访对象本身是事实吗,是也不是;事实的解读与事实的判断融为一体:独家解读、判断、整合;新闻采访要体现新的历史观
b.电视采访的界定:电视采访是求知探索的过程,是对人性本质、人的心理、人性优点人
性弱点的揣摩印证和对质,新闻因人而生动。
电视采访是电视记者综合利用电视手段为报道新闻而进行的素材采集活动
电视采访的三要素:拍摄(记者使用摄录机摄录声画一体报道);记者出镜采访(提问交流访谈);画外采访(记者围绕新闻报道所进行的字幕、图标资料等非形象素材的采集)
2.电视采访的媒介特征
a.技术特征:(从技术上看)是采用声画一体的电子采集与传播手段。
技术发展促使的电视采访观念的发展:
新闻直播成为一种常态;更加强调现场性与时效性;新闻事件的揭秘与观众的收看同时进行;新闻采访不是一种结论,而是一个过程;新闻直播的过程是整合新闻场的过程,从新闻点出发进行资源的整合b.信息的形态
现场信息的形象性:充分利用视听语言还原现场信息,画面感,将静态信息转化为动态信息,以往习惯依靠文字图表转化为以画面为中心的直观语言的表达
理性抽象信息性的形象:数字信息(形象的视听语言;巧妙类比,将数字转化为观众熟知的事物;用比率代替数字;避免在相邻段落出现大量数据;提供数据的解读;赋予数据人的唯独)会议简报的形象性(将会议化整为零,提取最有特点最能反映会议情况的新闻价值点;选取会议中最具新闻价值的同期声语言作为实证性语言);内心感受、气氛的形象性;再造
想象
c.信息采集的方式:记录和还原现场信息,现场成为新闻报道的核心(亲历现场,赶快给
观众一些现场;报道的亲历性,现场目击现场观察——独特的拍摄视角,独特的新闻价值点,立体而丰富的视角)
d.交流的方式——以人际交流(通过人际交流与被访者互动;通过资深新闻报道传达信息;
新闻采访就是通过人与人的交流展示是观众感到自己是在与被访者进行面对面的互动,是在现场接受信息——如何与被访者互动,如何还原自然的交流状态)
e.采访手段——综合化
f.工作特点——采摄分工与协同合作
第五章
一、动态采访方式
1.电视画面形象的动态
a.寻找采访中的动态因素:在静态事物中寻找动态因素;事物的内涵信息兴趣点(强调内部张力的动力体现,通过冲突碰撞交流来呈现动势);运动镜头
b.将静态因素变为动态因素
2.采访过程的动态:树立早开机晚关机中间不停机的意识;具备开放性思维,掌握随机拍摄的能力(做好任何可能发生事件的心理准备);与事件同步,多做伴随式采访(还原真实自然的状态);拍摄连续画面(逻辑清洗的还原现场状态);等枪挑
第四篇:电视采访稿
紧紧抓住产业培育和升级两个环节,大力发展 “三大产业”,全力打造武威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
中共武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肖庆平
在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郑重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五个大幅度提升”的奋斗目标。这是对甘肃省情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基础上做出的凝聚发展力量的区域发展战略决策,是加快甘肃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维、新探索和新举措,不仅符合甘肃区域发展的实际,而且对推进甘肃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操作性,更对加快武威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面对武威的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传统发展模式与结构效益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的现实,武威究竟如何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我们在进一步分析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认为紧紧抓住产业培育和升级两个环节,大力发展“三大产业”,全力打造武威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武威选择什么样的主导产业,才符合武威实际,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武威农副产品资源优势突出,食品工业前景好、关联度高,土地和光热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和食品工业、能源工业、化工工业具有良好产业基础的现状,必须强力推进食品工业,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培育壮大化工工业,着眼于培育壮大产业,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把经济增长的方式不断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和提 高效率上来,提升产业升级。根据这样一个基本思考,我们的具体举措:一是强力推进食品工业。突出抓好酿造业、啤酒麦芽业、马铃薯加工业、畜产品加工业、面粉加工业等几个行业,进一步壮大食品工业实力,把武威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的食品加工基地和省内具有明显优势的食品加工制造区域。要依托威龙、达利、天祥肉类等龙头企业,带动全市食品工业做强做大。特别要扶持壮大葡萄酒产业,走“小群体、大规模”的路子,力争到2012年建成10万亩酿造葡萄基地,使全市葡萄酒产量达到7万吨。同时,着力新建一批、壮大提升一批食品工业,真正使武威食品工业发展转向依靠提高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式上来。通过3年的努力,到2012年,培育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食品工业企业11户,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13户,销售收入过1000万元的54户,全市食品工业增加值达到49亿元,比2008年翻一番,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9%,从业人员达到4万人,新增税收1.5亿元。二是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加快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型太阳炉生成1万吨多晶硅、1000MW光伏发电和10MW光热项目建设,尽快把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聚区建设成我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同时,加快发展红沙岗等煤炭工业,合理开发大通河、西营河、杂木河水利资源,加快推进热电联产、火电、矿区坑口电厂项目的论证、争取、立项和审批进程,积极发展风电,通过3年的发展,到2012年,全市能源工业增加值达到13.6亿元,比2008年翻一番,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3.6%,新增税收2.5亿元。三是培育壮大化工工业。尽快解决荣 华集团生产经营中的诸多问题,大力发展玉米淀粉前项产品,把荣华建成西部地区最大的生物化工基地。以古浪鑫淼公司和苏州申华实业公司为依托,积极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壮大精细化工。以普安药业、药物碱厂、泰康制药等医药企业为基础,积极仿制市场空间巨大的国内外专利到期药物,发展新型高效广谱抗菌药物,不断做大生物医药产业。同时适度开发煤化工产业,扩大化肥制造业和农药制造业的发展规模。通过培育壮大化工工业,力争到2012年,全市化学工业增加值达到4.8亿元,比2008年增长50%,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8%,从业人员达到1.1万人,新增税收3000万元。
第五篇:电视采访学复习资料
单选、填空、判断:
1、电视采访的要素:拍摄、记者出镜、画外采访
2、摄像机拍摄是电视采访的中心。
3、1835年,哈瓦斯通讯社(法新社)建立,标志着专业采访队伍的形成。
4、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市郊亚历山大宫正式播送电视节目,宣告了电视的诞生。
4、1939年2月28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首次实况转播了罗斯福总统主持纽约世界博览会的开幕典礼仪式的消息,被视为电视采访的开始。
5、信息形态分为:文字、声音、画面
6、电视采访的主体是电视记者(电视记者:是指在电视机构中从事新闻素材收集工作的专业从业人员)。
7、电视记者工作包括:摄像师、出镜记者、现场编辑、录音师、灯光师。
8、拍摄角度包括:拍摄高度、拍摄方向和拍摄距离
9、运动镜头的组成:起幅→运动过程→落幅
10、运动拍摄的方式: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甩镜头
11、电视场面调度包括人物调度和镜头调度 12播室》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电视谈话类节目。
13、,被誉为中国电视说话方式的根本变革。
14类电视新闻、评论类电视新闻
15、字幕新闻是电视新闻最简便的报道方式
16、组织拍摄主要有三种情况:补拍、摆拍和真实再现 名词解释:
1、电视采访:是指电视新闻工作者利用电视技术中一切可以兼容的手段,为实现新闻大众传播而进行的素材采集活动。
2、镜头: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的拍摄所记录下来的一个片段。
3、固定画面:是指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
4、推镜头:是摄像机向被摄主体的方向前进,或者变动焦距使画面框架由远而近向被摄主体不断接近的拍摄方法。
5、拉镜头:是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使画面框架由近至远与主体拉开距离的拍摄方法。
6、轴线: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直线。
7、轴线规则: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范围内设置机位,违反这一原则叫越轴。
8、三角形原理:选择关系轴线的一侧,并始终保持在那一侧的三角形区域内设置机位。
9、屏幕,形象的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
10、消息新闻的涵义: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对公众具有知悉意义的事实做简短迅速的报道。消息类电视新闻通常存在于某一新闻栏目中,以消息总汇的形式出现。
11、电视新闻专题:用电视表现手段,对重大新闻做详尽,深入或独特视角的报道,为观众提供深度信息的新闻报道形式。
12、电视电话采访:是充分利用现场同期声而忽略对方现场画面形态信息的采集方式。简答:
1、电视采访的特征:①记录生活原生态;②时空同步性TNT模式→NNN模式;③信息形态的多样性;④采访方式的人本性
2、摄像师的职责:①记录现场最有价值的形象信息;②抓拍现场的重要因素,保证后期节目编辑所需的画面素材量;③与出镜记者紧密配合,完成采访过程的记录
3、摄像记者所具备的能力:①电视画面语言的表达能力;②掌握先进的电视技术的能力;③良好的体能
4、现场编辑的职责:①决定素材采集的取舍范围,把我节目的整体结构;②决定应变方针;③负责现场资料,尤其是理性资料的搜集;④搜集其他相关资料;⑤为磁带做标记,为后期节目编辑做适当的准备
5、电视摄像的基本要领:①平:所摄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要平;②稳:所有镜头都力求消除不必要的晃动;③准:画面构图准确表达出阐述的内容;④匀:镜头运动速度均匀,画面节奏符合正常视角规律;⑤清:电视图像力求清晰
6、怎样合理的越过轴线:①摄像机连续拍越过轴线,从轴线一侧运动到另一侧;②利用被摄对象运动方向的变化,改变原有轴线;③中间间隔一个中性镜头(骑轴)(中性镜头即骑在轴线上拍摄的镜头,画面中运动的主体迎面而来或背向而去)来越轴;④中间间隔一个特写镜头,主观镜头或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指做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的镜头)来越轴;⑤利用淡入、淡出等特技方法跳轴
7、即现
场的真实和过程的真实;③话题精彩,引人关注;④主持人的个性魅力(主持人的个性为众人喜爱,要与主持的栏目完全融合)
8、消息新闻的特点:①以快夺人;②篇幅简短;③题材广泛;④内容新鲜
9、消息新闻的作用:①传播信息;②提供资讯,消除公众的未知性;③改变人们的思维习惯和对现实世界的印象
10、电视新闻专题的特征:①着眼于发觉重要题材;②新闻性和针对性强;③注重报道深度
11、典型报道的注意事项:①要注意克服模式化,重视个性化;②要注意思想引路,而不是经验引路;③拓宽报道题材
12、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报道规律与走向:①题材结构故事化;②叙事方式情感化;③人物展示个性化
13、电视记者出镜的作用:①记者带领观众亲临现场,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②使现场的信息更加条理化、秩序化;③搜集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④使采访更加深入 论述:
电视采访中存在的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即人们在电视采访机面前接受采访时,由于种种原因常常有可能夸大或隐瞒一些信息(1).霍桑效应的影响可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 霍桑效应的积极影响:因摄像机的“在场”引发了被采访对象的表演欲,可能超水平发挥,表现更出色。但在实际的采访工作中,这种情况所占比例并不高,“霍桑效应”对于电视采访的负面效应更突出 霍桑效应的负面影响:①增加了电视新闻采访的难度(“晕镜头”的情况和不愿意上镜头);②导致电视新闻采访中虚假信息增多;③有意无意改变采访进程
(2)消除霍桑效应的有效途径:①把握真实性原则;②还原新闻以本来面目;③消除“霍桑效应”的技术性做法:a.采取暗拍的方式;b.消除采访对象的紧张心理,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状态;c.采取迂回采访法,即“勾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