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流动党员管理服务调研材料(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03:1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市流动党员管理服务调研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市流动党员管理服务调研材料》。

第一篇:XX市流动党员管理服务调研材料

创新管理服务 给流动党员一个家

----XX市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调研材料 流动党员管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党员流动越来越频繁,人数越来越多,流动范围也越来越广。这一群体思想活跃、观念新颖,接受新事物快,占有信息量大,致富门路多,带动能力强,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服务,既有利于党员队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是新时期党员队伍建设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1年7月,我市共有流动党员2953名,约占全市党员总数人的X%,其中市外流入86名,流出2870名,跨省流动76名。全市30个党(工)委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24个,村、社区流动党员服务点30个,全市820个党支部全部配备活动证,2010年以来共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1241本,已领到活动证的流动党员1241名。流动党员主要分布在农村,也有少部分是大学毕业生和退伍军人。一是从年龄和文化上看,流动党员以25至40岁居多,少部分是随子女到外市居住的老党员;流动党员一般有高中或大专以上文化,且具有一定技术特长和工作经验的特点。二是外出范围广且地点不固定。我市流出党员比例远高于流入,其中外出党员的流向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绝大部份是到珠三角等外市企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和务工的农民,少数跨省流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流动去向难掌握。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流入、流出无法登记,导致部分党员“来去自由”,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2、组织活动难开展。一方面,流动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即使节假日回家,也是来去匆匆;另一方面,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多数党员不能参加从业地的党组织过组织生活。有的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成为“隐性党员”。相当部分外出党员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由此造成外出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3、管理服务难落实。我市一些基层党组织数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外出党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外出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在外出的党员中,多数从业于个体私营企业,但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在外出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外出前,既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又不向党组织主动汇报思想,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以致于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此外,由于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外出党员都难以落实,致使外出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 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要求难以落实。

三、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的建议

为进一步强化和规范流动党员管理,提升流动党员整体素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因人制宜,努力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新办法,使党员不管流动到哪里,都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享有党员权利,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切实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确保管理服务上水平。强化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力。一是要选派思想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较高,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精兵强将充实党务工作者队伍,尤其要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二是加强培训,做好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养工作,通过学习和掌握党建工作的基本知识,使党务工作者系统了解和掌握党员教育管理、群团组织建设等一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知识,提高党务工作者的党建理论水平、政策水平、领导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促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把这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二)建立健全规范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确保流动不流失。

一是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给流动党员一个“家”。由市委组织部牵头,镇(街道)村、社区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明确流动党员服务中心责任,认真做好管理服务。通过调查摸底,将流动党员纳入村、社区、“两新”组织党支部,以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企业以地籍为单位建立党组织或在流出党员相对集中 的地方建立党组织,建立流动党员台帐和信息库,实行信息化管理。让流动党员融入社区,参与到社区的建设中。

二是认真做好管理服务,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一方面对于外出党员制定措施要求党员外出前,必须向原党组织报告,对外出时间6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必须办理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外出后,应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外出所在地党组织,接受外出所在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外出党员返乡后,原党组织要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所记载的有关内容。对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外来党员,流入地的党组织验证后,应按照地点相近或行业归口、便于管理的原则,将其编入党支部、党小组,同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并安排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其它应该参加的党内活动。另一方面以发公开信方式,针对社区不断有流动党员流入的特点,镇、街道党委、社区党支部,利用社区的宣传栏发布致流动党员的公开信,号召社区的流动党员主动与流入所在地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并据所写明了所联系的党组织的名称、地点、电话和联系人,为他们寻找党组织提供方便。

三是创新管理和教育载体,让流动党员感受得到“家”的温暖首先要简化转接程序,方便党员流动。目前的组织关系接转较为繁琐也是出现大批“挂名”“口袋”党员的一个原因。按照现有的规定,一名外省、市的党员如要把组织关系转到我地的话,要经过6次接转,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很不方便。如对现有的组织关系接转进行改革,从方便党员流动也方便组织管理的角度出发,建议利用大组工网推行网络接转,或推行《党员证》制度,而《党员证》 能象身份证般全国通用,党员持证可直接在两个支部间接转组织关系,参加组织的活动,接受组织的教育。其次是利用新载体,加强流动党员教育服务。是如今网络时代,许多流动党员文化素质比较高,党支部可建立流动党员QQ群体,这样,党组织就可以及时联系流动党员,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状况,并及时向他们传达上级有关精神、党支部的活动安排及作出的决议和对他们的要求;通报支部工作情况;征求他们对党支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及对家乡建设的计策等等,还可及时能过共享渠道向外出党员发送有关教育培训等电子学习资料,供他们随时随地自学使用。

在外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方面上,我市的XX镇LT村党支部就做得比较好。该村党支部能结合较多村民外出经商或务工,流向的地方也越来越分散,外出党员的数量也日益增多的特点,对流动党员实行网格化管理。该支部在认真做好流动党员调查摸底和登记备案工作的同时,根据本村外出党员的去向均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南海、中山等本省其他地方的实际情况,专门制订了莲塘村党员外出动态图,在一份广东省地图上,各市用不同的颜色或其它标志分格,将流动党员的姓名、联系电话及其联系人的姓名在其所在城市的图格的下方排列出来,党支部还根据党员流动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图格上的记录,使党员的流动情况一目了然,便于联系和管理。联系人通过电话、QQ群等方式,负责与流动党员保持联络,做到跟踪联系、动态管理。此外,LT村还在外出人员比较集中的城市设立了党员联系点,请本村出去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党员担任联络员,负责当地流动党员的联络。联系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向他们传达上级有关精神、党支 部的活动安排及作出的决议和对他们的要求;通报支部工作情况;征求他们对党支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及对家乡建设的计策等等;该支部还定期及时向外出党员以发邮件方式等寄送有关教育培训等学习资料,供他们自学使用。该村党支部今年共有22名流动党员,村党支部要求党员外出前,须向村党支部报告,并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返乡后,村党支部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所记载的有关内容,以此作什么为评议党员的主要依据之一。

(三)强化关怀激励,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党组织可在每年春节期间和借党员回家之机,召开党员座谈会,向他们介绍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家乡建设情况,同时组织回乡党员汇报当年思想、工作情况,介绍外地先进做法,鼓励他们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教育外出党员“在外不忘家乡,富了不忘乡亲”,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建设。对遵纪守法,对家乡有贡献的外出党员进行奖励或表彰,促使他们关心支持家乡建设,成为家乡建设的宣传员、信息员、联络员、领航员。对丧失意志、观念淡薄、违法违纪等党员进行批评教育,按不合格党员进行处臵,直至党纪处分。另一方面,党组织要切实关心流动党员的工作和生活,为其创业就业、学习生活提供帮助。流动党员在外活动,思想上难免表现出一些复杂性和矛盾性,本人及其家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实际困难,党组织要从流动党员的思想实际和困难出发,协调解决,人性化关心。如我市实施流动党员“关爱”工程,一是关心其家庭生产生活。各村(社区)普遍开展了流动党员家庭走访慰问,了解家庭急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实施困难救助。加强流动党员维权教育,并由镇党委帮助联系专业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为流动党员 代理诉讼案件。三是保障政治待遇。在党内选举、讨论重大事务时,各村、社区党支部都尽可能联系和动员流动党员返乡行权或通过书信、电话听取意见。2011年初,许多外出工作的流动党员不远千里积极回来参加村级换届选举,为家乡选出理想的“当家人”。

同时,我们要注重让流入党员融入社区,参与到社区的建设中。为了让流动党员真正把社区当作自己的“家”,少一点失落感,多一点归宿感,党支部可通过各种形式,向流动党员宣传介绍社区的发展情况,并围绕各时期社区建设的难点、重点问题,组织党员提建议,出点子,献计献策。对于合理的、有创意的建议予以采纳,并给予适当奖励。原市委党校离退休老党员XXX同志2008年随子女在东莞居住,办理了流动党员证。由于我市直属机关工委与XX市流入地党组织积极保持沟通协调,该党员得以顺利参与到当地社区各项组织活动。2010年3月,当地组织认为该同志热心组织工作,支持当地社区建设,主动要求将其组织关系迁移到当地社区党支部。事实证明,加强沟通并强化关怀激励,能让流动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从而保持和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亲和力,使他们自觉服从党组织管理,变被动联系为主动联系。

第二篇:xx市流动党员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市人才服务局流动党员

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流动党员是指因工作、生活地点等因素,长期无法正常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党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流动党员的数量不段增加,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工作,已成为新形势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市人才服务局流动党员总体情况

目前市人才服务局流动人员党委管理的流动党员有2662名,流动党委下设立2个党总支、33个党支部。其中,35岁以下的党员占90%、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占88%左右,呈现出年轻化、学历高特点;从地域分布上看,以省内为主,遍布全国;从就业方向上看,几乎全部从业于非公经济组织。

流动党委设专职副书记一名,配备四名工作人员。平均每月在网站发布信息20条、接听电话咨询500多人次、窗口业务办理600笔、现场咨询300多人次。

二、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缺少党建工作经费,工作难开展

由于缺少必要的工作经费,许多党建工作和设想,如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组织生活、表彰奖励等因缺少经费保障难于开展。

(二)缺乏对支部书记保障政策和手段

支部书记是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枢纽,承担着大量基础性工作。各个支部书记都是流动党员担任,党组织对他们理应给予一定工作补贴、交通和通信补贴、支部工作经费等扶持,但在这些方面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党费难收缴

很多党员因为在外地工作等原因,普遍存在不及时缴纳党费情况。还有些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履行党员义务意识较低,经常欠缴党费。

(四)党员情况难掌握,组织生活难开展

流动党委管理的流动人才党员大部分为高校毕业生,他们将组织关系转至人才后即到全国各地工作。由于流动人才党员的分布广,流动性大,加上部分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在外出前、流入后不及时向党组织报告,导致出现流动人才党员“流出地党组织联络难、流入地党组织无人管”的局面。流动人才党员大部分都工作在非公经济领域,受到时间、工作环境等条件限制,缺乏主动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导致组织开展“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难以开展。

三、针对存在的问题,流动党委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强管理

(一)利用互联网,搭建网上党建平台。一是在“党员之家”网站和手机APP中,实现了党员教育管理功能。流动党员可在网上进行党课学习、每日答题、上传思想汇报,同时增加各支部书记网上管理权限,可随时掌握本支部党员的学习教育、党费交纳等情况,并对本支部党员表现情况量化计分,按月排名。二是建立了党员QQ群、微信群,加强与流动党员的沟通联系。党员通过QQ、微信群等方式接收学习资料、活动通知、进行互动交流、在线咨询等。部分支部还利用微信群开展了民主生活会等网上支部会议。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推动了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二)选优配强支部书记。从流动党员中选拨思想认识端正、工作相对稳定的党员来担任支部书记,出台对支部的考核办法,明确工作职责和考核依据,使支部书记既感到光荣又感到压力。经过长期培养,党委凝聚了一批核心支部书记,打造出一支聚之能至、团结互助的骨干力量。

(三)不断开展思想教育。针对流动人才党员人数多、来源广、流动快的特点,不断丰富流动人才党员教育内容,强化可持续、常态化的教育管理模式。一是聘请专家授课。聘请市委党校教授连续举办了4期“两学一做”专题讲座,共有625名流动人才党员参加了教育讲座。二是学习先进典型。通过基层党支部组织流动人才党员观看“两优一先”、“两学一做”特别节目《榜样》,收到流动人才党员递交的心得体会171份。三是开展知识培训。为提升支部委员的履职尽责能力、强化预备党员思想教育,定期组织支部委员和预备党员开展党务工作和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同时,举办流动人才党员沟通能力和执行能力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帮助流动人才党员学习技能、优化知识结构,提升了党员的综合素质。

(四)不断促进创业就业。充分发挥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自身职能优势,通过求职登记、网上自荐、困难党员重点推荐、举办创业培训班等方式,及时向党员提供招聘岗位信息,创造就业机会。2014年以来,成功创办黑龙江禾韵科技发展公司,带动200余人就业;1名流动人才党员入住孵化基地开展创业活动;20余名流动人才党员通过创业就业帮扶实现重新就业。

(五)不断强化关爱帮扶。在“党员之家”网站上专门开辟了政策问答、办事指南、就业困难流动人才党员信息发布与推荐等栏目,并积极帮助解决流动人才党员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向1名困难流动人才党员发放困难补助500元,及时送去党的温暖和关怀。通过帮扶工作促进了组织找党员向党员主动找组织的逐步转变,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六)不断活化工作载体。先后组织流动党员参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举办座谈会、开展党的知识竞赛、在党员QQ群上开设“每周新书推荐”,赴双城市公正乡小学和社会福利院帮扶活动,开展“绿色家园从我做起”的植树活动;组织60余名流动人才党员带领香坊区向阳乡中心小学校100名贫困小学生,到北大荒现代农业园开展“快乐六一与爱同行主题实践活动,增强了流动人才党员的社会责任感。组织党员参观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园、东北烈士纪念馆,开展了建党97周年“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四、关于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为切入点

流动党员的管理不同于传统的“单位党建”,流动党员的“三无关系”(无资产关系、无人事关系、无行政隶属关系)注定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无法依靠行政强制权威、组织命令权威等方式,只能从塑造“非权力权威”角度进行思考。例如:培养流动党员管理人员的个人人格魅力、精选适合流动党员需求的党建内容、选择流动党员乐于接受的管理方式、流动党员管理立足于为流动党员提供服务等等,“非权力权威”其功效虽不如“权力权威”快捷,但能使流动党员对管理产生真正的内心服膺。因此真正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一是要考虑到流动党员的实际工作、生活情况,适度灵活地开展活动,不必过于拘泥管理形式,一切以管理实效为重。上级党组织在检查流动党委工作时,也应持与“单位党员”不同的考核标准。二是要把

“服务、帮助、引导”作为党员管理的切入点,先获得流动党员的内心认同,而后加以管理,这样很多工作就会顺利的多。

(二)借助互联网,加强教育管理

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建立全国流动党员信息库,实现信息化管理,这样能够有效的掌握流动党员的动态,切实提高流动党员管理成效。

(三)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可以参照非公企业党费管理办法,流动党委上缴的党费全额返还,用于开展流动党员教育培训、支部书记工作补贴、建立流动党员活动场所等等,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推进网上党建平台建设,跟建设银行合作,实现网上交纳党费功能,进一步方便流动党员。

二是在经费到位后,开展支部书记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支部书记队伍综合能力素质和整体工作水平。

三是利用“哈尔滨人才”手机APP,动态更新党员信息,防止党员失联。

四是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健全支部组织框架,同时按照党员的工作行业、工作地区重新划分支部,调动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五是严格党员管理。采用定性评议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量化党员考核标准,加强对党员的监督管理。对不合格党员按照组织程序进行处理。

第三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策勒乡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随着我乡劳务输出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外出务工人口日益增多的趋势,及时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机制,提高流动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维护流动党员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改革和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按照自治区、地县委组织部的相关要求,为积极配合做好全国党员发展管理工作座谈会有关筹备工作,现将我乡近年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调研如下:

一、我乡党员流动趋势

当前我乡党员流动有四个趋势:一是党员流动数量逐年增加;二是流动范围更广且地点不固定,外出党员大多流向大城市,并且随时有可能更换单位和地点;三是流动时间更长;四是流动党员年轻且文化较高,流动党员具备了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且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

二、我乡流动党员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针对流动党员来去难掌握、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我们在探索中不断建立各项机制。一是登记备案制度。基层党组织设立《流出党员登记薄》、《流入党员登记薄》,对流动党员逐一登记造册,做到流入流出时间清楚、去向住址清楚、联系方式清楚、发挥作用情况清楚。二是定期报告制度。流动党员在外出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向所在地党组织汇报思想、学习、工作以及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活动等情况。基层党组织每月向县委组织部报告流动党员管理服务

工作情况,并及时调整流动党员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三是持证管理制度。对短期外出(6个月以内)的党员,核实情况后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并每年查验一次。四是流动党员接收制度。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的接收工作,对拒不接收按规定转来党员组织关系或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及时进行查处。五是定期联系制度。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卡,指派专人负责,经常与外出流动党员所在组织生活党支部联系,与其互通情况,掌握信息。六是定期走访制度。对流入党员,及时了解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七是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通过建立流动党员“活动日”,定期组织外来流动党员上党课、观看电教片,引导他们在本地做贡献,为家乡谋发展。八是流动党员奖惩制度。对在外出期间表现突出的流动党员,党组织给予表彰奖励;对外出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连续6个月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的,党组织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组织处理。

(二)及时接转组织关系。我乡对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的党员,且从业的地点和单位比较固定,并有党组织的,应将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入地方或单位的党组织,以利于外出党员参加其组织生活并交纳党费。与此同时,对流入本地的外地党员,党组织也做好组织关系接转和对流入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做到了流动党员不脱离组织。

(三)组建临时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流入地建立临时党支部是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一种有效办法。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隶属于原所在地党支部织领导,并协助原所在地党组织教育管理流动党员。由于外出党员远离属地,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不能

及时有效地接受原所在地党组织的直接指导和督促,各原所在地党组织要特别注意选配思想素质好、自律意识强、有一定威信和组织领导能力的党员作为临时党组织负责人,并加强与他们联系。

(四)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传帮带。抓住流动党员活动范围广、信息多、观念新的特点,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流动党员的考核内容,既要求他们遵纪守法,合法勤劳致富,又要鼓励他们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带信息、带经验回乡。党组织每年在适当的时间,借流动党员回乡之机,召开党员座谈会,在与流动党员谈心交心、介绍本地情况的同时,从流动党员中选树典型,听他们介绍先进经验,提出发展我乡经济的参考建议。组织他们开展诸如每位流动党员为家乡提供一条致富信息,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帮助一人以上外出就业,为所在村组或贫困户做一件好事等有利于发挥流动党员模范作用的活动,确保流动党员时刻不忘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思想觉悟,拓宽他们配合家乡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路子。

三、存在的问题

(一)去向难掌握。少数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外出前和返回时不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有的流动党员担心影响打工挣钱,不愿公开甚至刻意隐瞒党员身份,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更无从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等。

(二)活动难开展。一些流动党员不主动亮身份,不与所在地党组织联系,使流入地党组织无法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一些流动党员工作不固定,工作和居住地经常变换,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均无法对其进行经常性思想教育,党组织生活也无法进行。

(三)管理难到位。在外出的党员中,多数从业于个体私营企业,但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适应不了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且有的地方党组织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四)组织关系难接转。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未转到其工作地党支部。乡外流动的党员,到党政党建办接转组织关系的较少。

四、对流动党员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流动党员电子档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研发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通讯技术,搭建党员互动平台,逐步实现了党员信息化管理、网络教育培训和网上咨询服务。

(二)建立优秀流动党员激励机制。通过定期评选表彰优秀流动党员,鼓励和支持外出党员回乡创业,并在税收、贷款、项目等各方面给予 “优先”待遇,对招商引资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流动党员,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激励流动党员积极发挥作用。

(三)建章立制,强化约束。要立足经常性工作,把对外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关措施、办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第四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为此,笔者对县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积极建立新机制,探索新方法,搭建新载体,构建了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1、建立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网络体系

一是创新党组织设置。针对党员教育管理难、党员发展纳新难、党员作用发挥难的“三难”问题,及时印发《关于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意见》。按照有利于发展经济、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原则,以经济关系和社会联系为纽带,以各种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为依托,突破城乡界线和行政区域,通过抓延伸、抓拓展、抓统筹,在农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组织和“农村党组织科技致富示范基地”中建立产业党小组84个。采取文秘杂烩网“单独建”和与所在村、相邻企业“先联后建”的方式,建立非公企业党支部17个,规模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100%。结合实施“农户增收计划行动”,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党组织中建立城乡、村企帮联型党组织100对,使城乡基层党组织动态延伸、全面覆盖。

二是实施网络管理服务。依托县党建网,设立流动党员信箱,公布“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建立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通讯技术,搭建党员互动平台,逐步实现了党员信息化管理、网络教育培训和网上咨询服务。同时,积极开展“三项教育”。即:实行“远程教育”,流出地党组织指定专人,每月通过网络或qq群,加强流动党员的联络、教育和管理,并建立工作情况记录本,将每月工作情况详细记载备查;开展“网上教育”,在县党建网上开设流动党员信箱,加强流动党员的联络、教育和管理;实行“委托教育”,对外出党员进行行前教育,并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委托他们代为教育管理。

三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针对流动党员来去难掌握、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我们及时印发《县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试行)》和《县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知识问答》,探索建立十项新机制。(1)登记备案制度。基层党组织设立《流出党员登记薄》、《流入党员登记薄》,对流动党员逐一登记造册,做到流入流出时间清楚、去向住址清楚、联系方式清楚、发挥作用情况清楚。(2)定期报告制度。流动党员在外出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向所在地党组织汇报思想、学习、工作以及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活动等情况。基层党组织每月向县委组织部报告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情况,并及时调整流动党员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3)专用电话受理制度。开通“12371”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印发《县“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受理暂行办法》,明确受理时间、受理方式、受理范围、办理程序等,确保与流动党员联络畅通。(4)持证管理制度。对短期外出(6个月以内)的党员,核实情况后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并每年查验1次。(5)流动党员接收制度。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的接收工作,对拒不接收按规定转来党员组织关系或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及时进行查处。(6)定期联系制度。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卡,指派专人负责,经常与外出流动党员所在组织生活党支部联系,与其互通情况,掌握信息,并以印发《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等形式,将支部有关工作情况和要求转告外出流动党员。(7)定期走访制度。对流入党员,及时了解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8)流动党员补课制度。对未能参加党组织重大活动的外出流动党员,党支部指定专人通过电话、网络、qq等多种方式负责对其进行补课。(9)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通过建立流动党员“活动日”,定期组织外来流动党员上党课、观看电教片,引导他们在本地做贡献,为家乡谋发展。(10)流动党员奖惩制度。对在外出期间表现突出的流动党员,党组织给予表彰奖励;对外出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连续6个月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的,党组织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组织处理。

2、探索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新方法

一是全面推行“党员政治生日”制度。由乡镇党委、县级部门党组(党委、工委)统一印制“党员政治生日”贺卡,在流动党员政治生日来临前,由所在党支部采取上门走访、网上谈心、手机短信、信件邮寄等方式,为流动党员发放“党员政治生日”贺卡,开展谈心交心活动,了解流动党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听取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谈话过程在《党员政治生日谈心谈话登记簿》上记录,党支部及时进行研究,帮助解决问题。截止目前,全县共向流出党员邮寄“党员政治生日”贺卡129张,上门发放70张,发送祝福短信178条。

二是全面推行 “编外指导员”制度。对农村流动党员,由乡镇党委负责,主要选配乡镇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和流动党员亲属中的党员担任“编外指导员”,实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联助机制。通过乡镇领导包抓、包村干部包联、村干部包管、亲属党员一包到底的“四包”方式,加强流动党员的联络教育。对居民党员,由所在党组织负责,主要挑选社区党组织书记、支委、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原工作单位负责人以及亲属党员,担任“编外指导员”。流动党员“编外指导员”每月以电话、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化手段与外出党员联系,做流动党员的政策宣讲员、学习辅导员、意见收集员、工作监督员。

三是学习推广“党员中心户”制度。学习借鉴安塞县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新制度新做法,在全县农村推行了“党员中心户”制度。按照“居住相邻、从业相近、易于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则,各村党支部通过设置党员中心户、中心户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形成了“村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的农村党建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延伸了基层党组织功能,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县共设置党员中心户436户,联系党员2130人,联系群众7310户。

3、搭建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新载体

一是深入开展“双向沟通”活动。利用春节流动党员返乡访友的有利时机,组织开展“双向沟通”活动,即:党组织开展“送学上门”,对外出务工返乡党员进行党性教育,通报支部活动开展情况;外出务工返乡党员向党组织汇报思想,谈学习体会、谈打算,对群众谈见识、教技术,互通有无、互相促进。

二是丰富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回村就职、回乡创业、回报家乡”等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带资金、带技术、带信息、带订单、带朋友回乡兴业,带动农村闲置劳动力外出谋出路。黄牛铺镇黄牛铺村流动党员李保才, 从2005年开始就带着五六个人去宝鸡找活干,如今他所在的建筑工队已壮大到四五十人,还经常手把手给工友教技术,保证他们出得去、长久有钱挣。面对破旧不堪、岌岌可危的村级小学校舍,他与村支书带头各捐款500元,动员村民集资,并利用自己的瓦工技术,加固维修校舍,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三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积极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动员优秀流动党员主动与流出地贫特困户结对子,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家乡公益事业捐款捐物。截至目前,全县流出党员共引进资金7.4万元,发展产业项目6个,带动就业141人。各级党组织先后为流动党员家庭办实事好事49件,开展创业就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120人次,帮助6名流动党员解决了创业资金,走访慰问流动党员91名。

二、问题与难题

由于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和亟待破解的难题。

1、行踪难掌握,不利于一体化管理。少数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外出前和返回时不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有的流动党员担心影响打工挣钱,不愿公开甚至刻意隐瞒党员身份。有的流动党员不愿受约束,外出不领流动党员活动证,即使领了活动证,也不主动与党组织取得联系,造成流出地、流入地“两不管”现象。尤其是部分大学毕业的学生党员和复转军人党员只是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原户籍所在地党组织,人却长期在外流动,管理难度更大。

2、活动难开展,不利于一体化教育。由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体制缺位,没有建立起全国统一、规范有序的管理体制,一些流动党员到外地后,用人单位对流动党员管理不够重视或没有党组织,致使部分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无法落实。一些流动党员不主动亮身份,不与所在地党组织联系,使流入地党组织无法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一些流动党员工作不固定,工作和居住地经常变换,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均无法对其进行经常性思想教育,党组织生活也无法进行。

3、作用难发挥,不利于一体化服务。部分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对原党组织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不愿发挥党员作用。部分流动党员迫于生存压力,一心打工挣钱,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不想发挥党员作用。一些流动党员对自己放松要求,长时间脱离组织,放任自流,甚至做出有损党员形象的事情。

三、对策与思考

1、建立“上下联动”责任制。逐级建立县、乡、村三级党组织抓流动党员工作责任制,落实乡镇、部门党组(党委、工委)书记“第一责任人”、村党组织书记“直接责任人”和流动党员编外指导员 “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实行“专人抓、专人管、专人负责”,加大党建目标责任考核,逐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网络。

2、建立一体化管理机制。建议依托居民身份证管理系统,把党员信息作为居民身份信息的重要组成,随时随地查询党员的信息。同时,建立全国联网的党员信息库,实现流出、流入地党组织信息共享、情况互通和远程查询,为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夯实基础。

3、建立教育培训积分机制。按照“突出重点、分类计算、累计积分”的原则,对党员教育培训实行积分制管理,凡参加各级组织培训的党员,凭培训证、学历证等到上级党组织区分级别积分备案,全年累计积分至少要达到12分,每半年公布1次积分情况。对达不到积分要求的,限期进行补课;补课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党组织对其批评教育、甚至进行组织处理。对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积分重点加强监管,实行全国信息共享,让未参加教育培训或有补课记录的流动党员自加压力,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4、建立优秀流动党员激励机制。通过定期评选表彰优秀流动党员,鼓励和支持外出党员回乡创业,并在税收、贷款、项目等各方面给予 “优先”待遇,对招商引资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流动党员,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激励流动党员积极发挥作用。

第五篇: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专题调研报告

流动党员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党内新群体,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已成为目前党员教育管理的一个新课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管理

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为探索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切实做好流动人口中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更好地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密切党群关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各级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本文也想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的难点、成因及对策作初浅的分析。

一、流动党员管理的难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类人才加速了流动,党员流动也十分频繁。党员流动呈现出数量日益增多、区域逐步扩大、时间逐步延长的特点。大量的“组织人”逐步转化为“社会人”,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党建工作社会化的要求。在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上,传统的方式和手段也难以与党建工作社会化的新形势相适应。流动党员的管理呈现出“四难”现象,即:

1、去向难掌握。大部分党员外出前不向所在党支部报告,不辞而别,有的一走就是几年,不主动转移组织关系,也不主动与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当地党组织进行联系。加之外出党员务工经商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有的无固定工作单位,有的居无定所,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更无从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情况。

2、管理难到位。有的党组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上有畏难情绪,认为流动党员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对管好管活缺乏必要的对策措施,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一些地点不固定的流动党员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成为挂名党员;一些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管不到,流入地党组织管不好,成为“两不管”党员。

3、活动难开展。由于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流动时间较长,即使节假日回家,也是来去匆匆,很少参加或不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多数党员不主动与从业地党组织联系,没有及时参加从业地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加之从业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难以摸清底子或管理不够严格,导致流动党员极少能过正常的组织生活。

4、党员作用难发挥。一方面流动党员缺乏发挥自身作用的主动性。一些政治素质不高、立场不坚定的流动党员,经受不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重经济收入轻思想改造,再加上组织的教育管理不能及时跟进,致使其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起不到党员应有的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党组织缺少激发流动党员潜能的办法和措施,没有主动为流动党员施展才能营造环境、构筑平台,致使流动党员的优势和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流动党员管理难的成因分析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之所以产生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流动党员自身认识不深、党性淡化,党组织管理不力、覆盖面不够宽,用工企业对党建工作不支持、不配合造成的。

1、流动党员党性观念不强。流动党员普遍存在党性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的现象,部分流动党员在外出时不愿向党组织报告,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怕受约束,把自己置于党组织之外,加之流动党员工作变化频繁,在外出期间整日为生计奔波,忽视了对自身的思想教育,在客观造成了对党组织的疏远。

2、党员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乏力。部分党组织没有严格执行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在党员外出时不闻不问,外出后又不与之联系,对长期游离于党组织外的党员也不加以帮助教育,致使这部分流动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党员流入地的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不重视,党组织覆盖面不够宽,存在怕麻烦的思想,认为这部分党员流动性大不好管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不愿接纳他们参加组织生活,对流入党员不教育、不管理,使得这部分流动党员无法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

3、用工企业对党建工作不重视。大部分用工企业业主和企业老板大都不是共产党员,没有受过党组织的系统培养和教育,因而对党组织的重要性、地位和作用知之甚少,大都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态度冷漠,认同度较低,有的甚至还存有“戒心”,从而造成了部分流动党员不愿意亮明党员身份,不愿意参加组织生活,使不少的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于真空中。

四、流动党员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流动党员的管理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按照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努力使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切实做到坚持“三项原则”即:一是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二是坚持区别情况、动态

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职业特点和居住地点,在尊重流动党员意愿的前提下,采取社区管理、单位管理、行业管理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三是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强化各党组织服务流动党员的责任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与责任感。具体来讲,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宣传,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现实意义

大量党员流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党员务工经商,走南闯北,经风雨见世面,能促进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提高致富本领,增长党员才干,有利于带动整个党员队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培养和充实后备干部队伍,有利于增强党组织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各级党组织要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高度,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出发,破除人才地区所有、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狭隘思想,摒弃对流动党员的各种偏见,提高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自觉地承担起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神圣职责,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日程,常抓不懈,抓出实效。要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树立流动党员也是党的宝贵财富的理念,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好他们在外务工或回家劳动的作用,都对加强党的建设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转变方式,改进方法,建立符合流动党员特点的动态管理机制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规范约束流动党员的行为,主要应建立五项制度,一是建立流动党员外出申报登记制度。流动党员外出前要主动向党支部申报,填写《外出流动党员申报登记卡》。党支部要建立《外出(来)流动党员登记簿》,详细记录其基本情况、流动原因、流动去向、联系方式、流动时间等情况,实行定期登记和动态登记相结合,确保资料准确无误。二是建立《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对象主要是指党的组织关系与行政关系或户籍相分离的党员。《流动党员活动证》是流动党员在流动期间证明其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的重要证件。流动党员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的组织活动、缴纳党费。流入地党组织凭《流动党员活动证》接收流动党员参加党的组织活动并收取党费。流动党员因外出务工、经商、居住等原因,暂时无法转移正式党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正式党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应及时为流动党员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三是建立流动党员流入登记管理制度。各地在办理外来人员登记管理手续时,及时记录流动人员的“政治面貌”情况,并在征求流入党员意见的基础上,将流入党员及时安排接纳到便于管理的党组织。各党组织对申请参加组织活动的流入党员必须无条件地接收,组织流入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活动,按时收取流入党员的党费。四是建立党组织联系和关爱流动党员工作制度。建立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分工联系流动党员制度。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要负责对流动党员进行每季度一次的联系走访工作。党支部要在流动党员中坚持开展党员“政治生日”谈话工作。党支部要定期、不定期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意见建议等,并及时向流动党员通报支部工作情况、寄送学习教育资料、为流动党员排忧解难。各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对流动党员的关爱工作,要把流动党员关爱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关爱党员工作计划,真心关爱、真情帮扶流动党员中的困难群体。五是建立流动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度。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考核体系,坚决杜绝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上的“组织缺位”现象。各党组织要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建立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制度,从组织领导上坚决防止流动党员“流失”。各党组织要探索对流动党员进行党员目标管理的有效办法,坚决防止流动党员中党员作用发挥“缺失”现象。

(三)创新载体,强化教育,搭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平台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因人制宜,努力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新办法,使党员不管流动到哪里,都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享有党员权利,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组建流动党支部或党小组。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流入地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是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一种有效办法。因此,对流出党员较多、流出地相对集中、具备《党章》规定的建立党支部条件的,流出地党组织应该及时指导流出党员建立流动党支部或开设“流动党员之家”。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隶属于原所在地党组织领导,并协助原所在地党组织教育管理流动党员。由于外出党员远离属地,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不能及时有效地接受原所在党组织直接的指导和督促,所以各原所在党组织要特别注意选配好党组织负责人,尤其应把思想素质好、自律意识强、热心帮助他人和有一定文化水平作为选配的主要标准。

二是建立网上党支部。对流出党员较少、流出地相对分散、不具备《党章》规定的建立党支部条件的,流出地党组织应该督促流出党员及时与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积极参加流入地党组织开展的活动。同时,可以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加强党组织与流动党员的交流互动,在互联网上建立党支部,开设“流动党员管理之窗”,公布和宣传中央、省、市有关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相关政策、制度和信息;设立流动党员电子信箱,充分听取流动党员的意见和建议,为流动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技术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电化教育活动室、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党员学习网站等电化教育阵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视频系统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过好网上组织生活,适时了解原所属地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情况;还可以利用网上系统实现与党组织负责人、亲人之间的在线交流,为流动党员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

三是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热线电话。对流出地比较分散的党员,以及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不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些流动党员,可以在各级组织部门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热线电话,为流动党员落实组织关系、参加组织生活提供咨询服务,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和管理。设立的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热线电话,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以便流动党员查询。

四是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为流动党员提供及时到位的服务。各级党组织要负责本地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政策指导、监督巡查等。要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负责本地区流动党员和党组织的联系服务、党组织组建指导及日常协调管理工作。要创新管理模式,建立服务、关爱流动党员工作机制,要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之中加强教育管理,让流动党员感受到“离乡不离党,组织在身旁”的氛围,始终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态,自觉履行职责。

总之,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伟大工程,各级党的组织部门要善于打破地域界限,善于开拓创新,不断发现、总结推广一批不同类型、各具特色、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使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的水平。

下载XX市流动党员管理服务调研材料(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市流动党员管理服务调研材料(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流动党员管理调研报告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动范围也随之广泛深入,襄阳市人才中心人事代理的流动党员数量在......

    流动党员管理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考与对策佳阳畲族乡党委组织办2011年8月25日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日趋频繁和广泛,农村党员的流动性也在不断增大,流动速度加快......

    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马村区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组织 流动党员管理办法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探索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更好地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

    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报告

    关于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报告 随着经济发展,许多党员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流动党员的数量增多、范围增大、频率加快。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发挥......

    流动人口党支部及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党支部及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类人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其中有不少是共产......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调研报告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调研报告近年来,*市各级党组织从实际出发,坚持管理创新,坚持服务为本,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扩大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情况调研报告农 村 组 织 处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日趋频繁广泛,农村流动党员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加强对农村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

    流动党员管理调研报告5篇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日趋频繁和广泛,农村党员的流动性也在不断增大,流动速度加快。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确保外出流动党员管住、管好、管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