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马村区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组织
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探索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更好地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组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等要求,结合企业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实际,马村区工信局党委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按照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努力使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
1、双向管理、共同教育。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双向互动、共同负责的流动党员管
理机制。
2、分类指导、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从业特点和居住地点,在尊重流动党员意愿的前提下,采取单位管理方式,随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情况,强化跟踪管理,把每一名流动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经常性管理之中。
3、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并重,切实维护流动党员的合法权益,搭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教育、管理,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与责任感。
二、工作要求
1、严格落实《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流动党员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组织活动、缴纳党费。流动党员要按时对《流动党员活动证》进行送交审核,无故不送交审核《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审核不合格的,将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
2、建立流动党员登记管理制度。流动党员外出前(流入后)要主动向党支部申报,填写《外出(来)流动党员申报登记卡》。党支部要建立《外出(来)流动党员登记簿》,详细记录其基本情况、流动原因、流动去向、联系方式、流动时间等情况,实行定期登记和动态登记相结合,确保资料
准确无误。党委要设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按要求组织所属支部开展外出、流入党员排查,全面掌握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详细登记在册,做到“六清”:即,流动原因清,流出(入)时间清,所从事的行业清,暂住地址清,联系办法清,党费交纳情况清,及时有效地将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的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中来。
3、建立党组织双向联系制度。要建立联系人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定期、不定期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意见建议等。党支部在接收流入流动党员后,要主动与流出地党组织联系,查验党员身份,并就日常管理进行联系,做到“三沟通”,即:由于流入党员不负责任致使生产和工作出现重大事故或重大问题的要进行沟通;在流入地出现违法违纪事实的要进行沟通;不发挥党员作用、甚至在群众中散布错误言论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进行沟通,沟通情况作为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
4、建立关爱流动党员制度。党支部要把关爱流动党员纳入企业集团的关爱党员工作计划,真心关爱、真情帮扶流动党员中的困难群体。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党支部要帮助解决其家庭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做好服务,让流动党员在外工作生活“安心”;在流动党员务工经商期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较大的矛盾纠纷时,党支部要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沟通
联系,提供援助和支持,必要时要到流入地帮助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使流动党员在外工作生活“顺心”。同时,党支部也要将困难外来流动党员纳入救助范围,开展本地党员与外来流动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为外来流动党员开通维权通道,为他们提供劳动纠纷调解、司法援助、社会保障等方面服务。
5、在流动党员中开展“共产党员示范岗”、“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等活动,引导流动党员在生产生活中主动发挥作用,为身边的党员和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作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表率;在身边党员或群众发生重大事故或其它问题时,流动党员要主动向党组织汇报,做好矛盾化解工作,作构筑和谐、维护稳定的表率。
马村区工信局党委
2012年2月18日
第二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自查报告
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2年7月底,全区共有流动党员106名,其中省外流动32名,省内跨县(市)流动23名,本市内流动51名,主要流出地为东部沿海等地区,大部分从事建筑、经商、服务等行业。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存在问题:一是流动党员的去向很难掌握。部分流动党员组织观念不强,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原支部和所在地党组织保持联系。有一些流动党员在外出前所留联系方式与实际不符,党组织很难掌握他们的工作情况及思想状况。二是流动党员的组织活动很难开展。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重视程度不同,个别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也是不闻不问,甚至不愿接收,由此造成很多外出党员不能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生活。三是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很难落实。由于流动党员在外地从事的行业不同,返乡时间不统一,培训学习很难集中,另外,有一些流动党员,自我约束力不强,即使返乡,对支部组织的教育培训也不重视,找借口回避培训学习。四是外来流动党员的身份很难确认。在摸底调查过程中,有的流动党员党性观念淡薄,只为打工挣钱,对组织上调查采集信息时不愿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五是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很难发挥。部分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关心不够、支持不够,不能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有些党员外出期间求职与一般群众相同,1有的求职本领甚至不如群众,党员不能用言行带动群众,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难。
原因分析:一是思想认识不够。流出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认识还有差距,表现出不重视或忽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工作中还存在畏难情绪,把流动党员管理视为额外负担,缺乏主动性。流入地党组织担心流动党员不稳定,不好管理,一般不太愿意接转组织关系,对流入党员情况不闻不问,很少组织他们参加组织生活。二是党员的党性观念比较淡薄。部分流动党员忽视党组织生活,平时既不参加所在地的党组织生活,也不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把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看作是一种负担。还有少数下岗职工流动党员,由于对机构改革不理解,对单位和党组织有怨言,逐步淡化了组织观念。三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不够完善。流动党员绝大多数在个体私营企业工作,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党的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适应不了党员流动性增强的需要,在非公企业打工的流动党员,有的企业没有党组织,党组织关系无法接转,党的组织活动不能参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发挥。四是教育培训工作的内容形式落后。外出流动党员走南闯北,接受新鲜事物多,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呈多元化趋势,教育需求多种多样。而目前对于外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都是采用传统的集中教育管理的办法,教育内容比较单
一、教育手段比较陈旧,缺乏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五是管理措施得不到强化。在流动党员管理方式上多数以流出地
党组织管理为主,管理措施主要采取电话、书信、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开具《党员证明信》等办法,管理上很难协调统一,双管齐下。六是对党章政策执行不到位。个别党组织负责人碍于情面,认为党员外出后不与组织联系,多数都是有客观原因,主观上还是不想脱离党员队伍,如果予以除名在感情上过不去。个别党组织负责人害怕管理太严,得罪人,不愿意采取有力措施,从而造成了“三不”党员数量的增多,形成了流动党员管理难的局面。
三、措施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意识。要进一步在全区各级党组织中提高认识,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督促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暂行规定》,克服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以及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畏难情绪。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寻求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的办法,树立流动党员是本地人才资源的思想意识,摒弃淡漠流动党员、视流动党员为包袱的观念,加强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充分发挥好他们在外务工或回家带头致富的作用。要强化领导联系责任制。以党委为单位明确一把手负责制,根据系统内流动党员的数量进行分工负责联系,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联系流动党员工作。进一步落实县处级领导干部包扶流动党员工作。负责联系的党员干部通过适当方式与党员所在单位、地区的党组织联系,了
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向外出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和工作部署。
(二)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教育管理观念,变硬性管理为教育引导和耐心服务,多些人文关怀,少些硬性要求,主动为流动党员排忧解难,使流动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感受到党组织是自己的后盾,使其思想深处更加依赖党组织,需要党组织,靠近党组织,从而增强流动党员自我管理的意识。一是开展“三服务”活动。确立基层党委为流动党组织服务,流动党组织为流动党员服务,流动党员为外出务工群众服务的三级服务体系。明确“三服务”的内容、形式和标准,每年评选出“三服务”先进单位和个人,年终进行大张旗鼓表彰。二是完善登门走访制度。在外出党员回家期间,党组织要到党员家中走访,做一次认真谈话,交流思想,沟通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提出要求、交待任务,把党的关怀和党的要求“走访”到流动党员心中,使流动党员铭记党员身份,牢记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时刻遵守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党员作用。三是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后顾之忧。各党支部要把关心和解决流动党员家庭困难的事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要真正抓实落靠,为流动党员在外安心工作,解决后顾之忧。有联系流动党员任务的党员干部要主动负起责任来,主动了解外出党员的工作及其家庭生活情况,协调党组织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困难,使流动党员感受到“党员之家”的温暖。四是为流动党员致富提供信息服务。针对流动党员的各自情
况,各级党组织要将流动党员反馈的信息和党组织自身掌握的信息进行综合汇总,及时了解流动党员想了解什么,有什么需求,然后认真研究,寻找解决的办法,要为他们找一些致富信息,找到流动党员需求的兴奋点,使他们更加愿意与党组织沟通联系,以期望得到更好地发展。
(三)夯实基础,强化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同干、两地共管、责任共担的“双向互动”协作机制,搭起流动党员管理框架。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流入地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把思想素质好、自律意识强、热心帮助他人和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党员选配成为负责人,协助原所在地党组织教育管理流动党员。要认真做好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及时掌握流动党员流向和基本情况,以强化流动党员的组织管理。要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利用“十一”、春节和其它节假日,抓住流动党员返乡的机会,对他们进行分类、对型培训,集中培训要与“周五大课堂”相结合。要以基层党组织为单位,不断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好培训计划,优选培训内容,灵活活动载体形式,充分利用好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教育手段,对流动党员进行党性意识、思想情操、道德法制、实用技术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素质,不断增强组织观念,不断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坚持“持证”管理。要坚持党员外出前,必须向原党组织报告,对外出时间6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必须办理使用《流动党员
活动证》。流动党员外出后,应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外出所在地党组织,接受外出所在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外出党员返乡后,要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所记载的有关内容。对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外来党员,经党组织验证后,按照区位或行业归口、便于管理的原则,将其编入党支部、党小组,同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同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其它应该参加的党内活动。
第三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专刊
【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专刊】
编者按:自去年9月份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广大流动党员的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引起了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2008年12月19日和12月21日,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两次就流动党员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大力支持流动党员创业带就业,为保发展、保就业、保稳定做贡献。今年1月4日,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王国生作出批示,要求切实抓好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市、区委组织部先后召开会议,对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现将有关单位在这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编成专刊,供大家学习借鉴。
江宁开发区三个平台拓展流动党员服务新渠道
一是依托流动党员服务站。在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流动党员身份的确认和《流动党员证》的发放;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和咨询,帮助流动党员解决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的具体困难。二是依托园区网站和报刊媒体。在江宁开发区党建网站和江宁开发园区报上开辟流动党员服务专栏,设置管理教育、法律咨询、就业信息、困难帮扶、意见征求等服务之窗,建立与流动党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尽量的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服务。三是依托劳动力就业中心。印制一批流动党员服务指南,发放到开发区劳动力就业中心。利用劳动力就业中心每周六组织园区企业招聘,向前来应聘的流动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服务指南;同时,让劳动力就业中心工作人员引导非公企业招收流动党员,重点引导有个别党员或没有党员的非公企业招收流动党员。
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科学园三措并举做好流入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一是关口前移,摸清流入党员底数。在园区工商分局、派出所、劳动力就业中心等一线窗口单位,设立服务站点,建立流入党员登记报告制度,及时掌握流入党员基本情况。同时,采取将流入党员直接编入企业党支部、成立流入党员独立支部等方式,及时将流入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二是贴心服务,营造良好氛围。在做好接收工作的同时,实施“跟踪式、主动性”服务,采取定人、定期、定内容的方式,主动上门了解流入党员的工作和家属子女等情况,建立流入党员组织活动记录卡、思想和工作反馈卡等,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思、所需,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三是创新手段,增强教育管理实效。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和不同需求,结合其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按照“方便、实用、有效”的原则,在保证流入党员能够定期参加组织生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流动党员QQ群,党建博客、MSN、电子邮件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流动党员的联系与沟通。
滨江开发区倾力把党员服务中心
打造成“流动党员”之家
滨江开发区党员服务中心自2008年成立以来,以“企业服务”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倾情为流动党员服务。一是强化服务保障。为党员服务中心配备了7名工作人员,明确1名党务干部具体负责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公布了中心对外服务电话、办公场所、接待时间。添置电脑、传真机、复印机等设备,建立了工作台帐。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制定了党员
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服务中心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目标、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建立了“一课一会”制度,以流动党员的需求为内容,采取专家授课、“微型党课”等多种形式,为流动党员搭建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激发非公企业党员参与教育讨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真情提供服务。党员服务中心成立以来,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接转党组织关系、政策咨询、党员求助、党组织活动协助等服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入园企业统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职工叶爱国,主动找到党员服务中心,出示了流动党员活动证,缴纳了30元党费,党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及时给他发放了学习资料,并希望他能够参加服务中心组织的各项活动。
东山街道中前社区坚持“两手抓”
让流入党员成为流动红旗
东山街道中前社区党委坚持一手抓服务,一手抓作用发挥,努力使每一位流入党员成为一名服务社区建设的流动红旗。一方面,社区党委把流入党员作为党委建设的一分子、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并与本社区党员在政治上同等对待,定期为他们发放党报党刊等学习资料,召开座谈会,经常听取他们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使他们感受到“他乡”党组织的温暖。另一方面,根据流入党员实际情况,分别为他们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号召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流入党员蒋天富,在得知社区成立了党员爱心服务小分队时,主动找到社区党委,要求编入小分队。在他的带动下,其余4名流入党员也请求参加爱心服务活动。半年来,他们已参加各
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种爱心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流入党员王远昆,年近7旬,除积极参加爱心服务活动外,还自觉担任居住小区义务巡逻员,每天早中晚都要在小区巡视一下,赢得社区群众的交口称赞。
秣陵街道实行“网络+课堂”流动党员管理模式
一是因地制宜,创办流动党员课堂。街道党工委投入5万多元,在原百家湖科技产业园建立了固定的流动党员活动室,课堂内配备了空调、电视机、VCD、课桌椅等基本设施以及各类报刊杂志200多册,结合流动党员的需要,定期组织流入党员开展情况通报、理论学习和交流联谊活动。每次活动,请一些外来务工经商的成功人士为大家讲述个人创业史和奋斗史,请街道领导为党员们介绍秣陵的基本情况,描述秣陵未来发展的良好机遇和前景。二是与时俱进,建立“流动党员QQ群”。结合大部分流动党员年龄较轻,文化层次较高,能熟练操作电脑的特点,新建了街道“流动党员QQ群”,为广大流动党员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定期组织街道工商所、招商中心、劳保所、民政办、合疗办等相关工作人员在论坛上发布用工信息、最新市场需求和相关优惠政策等,及时解答流动党员提出的相关问题。三是树立典型,鼓励流动党员创业发展。街道党工委不定期到流动党员工作单位、经营地实地了解情况,谈心交流,鼓励他们在岗位上争当先进,在行业中争创佳绩。在考诺尔(南京)文具有限公司已经工作5 年了的年轻女党员陈红霞,凭着自身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素质,成为公司中层主管,近年来,义务为东南社区推荐就业12人,2008年被街道党工
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来自扬州的流动党员杨京兵,参加了流动党员课堂学习后,他在自己经营的快餐店面写上了“讲党性重质量”的承诺。与此同时,街道党工委还鼓励流出党员争当带头创业、带领流动人员创业的“双带”标兵。火炬村流出党员孙长根在外面创办了运输公司,主动吸收本村有驾驶技术却找不到工作的青年到他的公司上班,目前共解决本村13名青年就业,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
汤山街道对流动党员实行跟踪教育
一是临行谈话。流动党员外出前,所在党支部负责人及时找党员谈话,了解外出的目的打算和大概去向,帮助党员一起分析外出期间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有重点地对他们进行党性党纪教育,提醒流出党员尽快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并按规定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的活动,外出期间保持与组织上的联系。二是短信课堂。为解决流动党员集中教育难的问题,街道党工委建立了“流动党员短信党课”,不定期发送短信为流动党员提供形势教育、政策法规宣传和实用技术等信息服务,并通过“移动”连“流动”的形式,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生活、工作以及居住地址变化等情况。对于无法接收短信的,由支部联系人负责落实教育内容,确保教育全覆盖。三是激励争先。开展流动党员“争当三员”教育活动,要求流动党员带领外出务工人员勤奋工作,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汤山人的形象,争当汤山形象的宣传员;要致富不忘乡邻,经常向家乡提供致富信息,争当群众致富的信息员;要主动担当起
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家乡招商引资的桥梁和纽带,争当招商引资的联络员。四是返乡慰问。抓住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外出流动党员返乡的有利时机,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慰问返乡党员活动。同时,利用街道党校等教育阵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经济、法律、现代科学技术等知识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素质和就业能力。
淳化街道开展服务外出流动党员“三个一”活动
一是开展一次联系走访。为掌握流动党员思想、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情况,每年春节后,街道党工委都会派人到街道流出党员最为集中的上海市开展联系走访。2008年3月,街道党工委派出的组织干事在上海市长宁区了解到明创铝合金材料厂拖欠滨淮村柏兵、秦己柏两名外出党员2个月工资后,立即与淳化司法所进行了联系,淳化司法所及时致电柏兵、秦己柏两位党员,答应为其提供法律援助。通过协调,柏兵、秦己柏两位党员的拖欠工资已得以足额发放。二是召开一次座谈会。抓住春节期间流动党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主动与他们取得联系,召开座谈会,让他们流汇报一年来思想、工作相关情况,听取他们的建议、想法和存在的困难,引导外出务工党员“在外不忘家乡,富了不忘乡亲”,关心家乡建设,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三是安排一次慰问帮扶活动。定期走访流动党员家属,对生活困难的流动党员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以情感人,以关怀激励人。在上海打工的茶岗村外出党员陶园,家中父母吃低保,孩子还在上学,生活极其困难。街道党工委得知后,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及时在春节前夕将两桶食用油、两袋面粉以及200元慰问金送至陶园父母手家中,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禄口街道“四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
一是加强组织管理。2008年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由组织干事专门负责流动党员的咨询服务工作,并设立了专用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各社区也相应成立了服务点,设立了专用咨询服务电话,指定专人负责,并及时向社会公开了流动党员服务办公地点、工作时间和咨询服务电话。二是加强信息管理。抓住春节、十一期间流动党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对流出党员详细进行排查摸底登记,对外出3个月以上的党员及时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以成立个体工商户联合党支部为契机,积极协调公安、工商、税务、企业管理等部门,采取进门店、进工地、进楼宇等多种方式对流入街道的流动党员进行了“拉网式”摸底,全面掌握了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信息管理台帐,并实行月报告制度。三是加强沟通联系。充分运用流动党员咨询服务公开电话,为流动党员提供全天候服务。同时,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明确一名村(社区)干部联系一名外出流动党员,经常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思想情况。四是加强教育培训。抓住农村党员“冬训”有利时机,及时为冬季返乡的外出务工党员发放学习资料,组织他们参加组织生活,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政策教育、农业科技、劳务输出等方面的培训。
江宁街道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街道党工委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建立了由街道组织部门牵头,街道纪检、宣传、公安、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综治、计生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联动机制。落实了各部门的工作日常职责,街道公安、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流动人员登记、职业信息申报、年检等工作中注意采集流动党员动态信息,互相通报流动党员有关情况;街道计生所通过流动党员的家属、邻居等了解流动党员的动态;街道宣传部门着重宣传流动党员的先进典型。通过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街道的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达100%,参与组织生活达100%。
谷里街道为流动党员提供温情服务
一是因材施教。街道党工委将流入到谷里的外来党员编入街道的一个支部进行管理,并经常组织他们参加支部活动。同时,针对流入党员的实际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教育内容。陈明和陈俊生两名外来党员在街道的企业上班,企业党支部专门给他们发放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学习资料,业余时间组织他们观看适合企业经营特点的电教片和远程教育相关内容。二是引导创业。对于没有落实工作岗位的流入党员,所在村(社区)党支部帮助其分析自身的优势,共同寻找致富路子。来自四川的党员黄国顺震后到谷里谋生,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生活来源紧张。周村党支部知道黄国顺有丰富的养猪经验,鼓励他搞生猪养殖,如今,黄国顺养猪已经出栏30头,存栏20多头,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周村党支部成了他十分信赖的组织家园。三是组织关怀。各村(社区)安排了党员干部与流动
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党员结成帮带对子,保持日常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并协调解决流动党员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每逢重要节日,社区党员干部都要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湖熟街道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三必访”机制
一是重大节日必访。在中秋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时,街道所属各党支部对辖区内的流动党员进行走访,做到“三到”,即:“腿走到、口问到、温暖送到”。节日期间在外的,支部要与流动党员取得联系,向他们致以温馨问候,并提醒他们时刻不忘党员身份,牢记党的宗旨。同时,将困难流动党员的走访慰问工作纳入春节前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工作总体安排,让广大流动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二是外出返乡必访。流动党员外出返乡后,支部领导登门造访,了解其在外出期间的工作、学习和思想情况,通报党组织近期活动开展情况,送去有关学习资料,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尚桥社区一名流动党员节前返乡后,社区通过家访了解到其住房困难后,主动帮其申请了危房改造补助。三是外出行前必访。流动党员出行前,支部及时对其进行约谈,了解其外出去向、从业内容以及组织关系的管理等有关情况,并对流动党员外出的基本情况进行认真登记。今年春节后,双新社区在对流动党员出行前登记时,通过流动党员了解到在外的用工需求信息后,介绍了当地两名群众外出打工,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
横溪街道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举措
一是明确责任,专人管理。街道党工委对流动党员进行统
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一管理,各有关党支部具体负责流动党员日常事宜,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流动党员管理出现漏登、资料不完善、服务不到位情形的,相关责任人不纳入年内评先、评优范围,并将相关工作情况纳入当年党建考核。二是经常摸底,动态管理。组织办定期、不定期对各党支部会议记录、工作手册、签到簿进行检查,对三次未签到人员进行追查,个人或支部出具情况说明;对所在支部党员集体活动的相关照片进行检查,对3次未出席人员进行追查,防止出现流动党员漏登现象。三是定期联系,双向管理。街道组织办工作人员每月至少与其本人联系一次,了解其个人工作、学习、生活以及组织生活情况,并通报街道有关党组织情况,作出相关谈话记录留存。同时也与其所在单位联系,对其个人表现和组织生活情况进行了解,确保对流出党员情况清楚。四是做好服务,和谐管理。对流动党员所提出的困难,如土地流转、建房、突发性生活困难等,组织办牵头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对照政策,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使其安心工作。
发改局认真做好企业流出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一是排查摸底,掌握流动党员动态。发动基层党组织“找党员”,使流向社会的党员重新被“定位”,并与企业党组织取得联系。同时,对每位党员进行重新登记造册,包括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工作去向,逐个调查清楚。二是建立沟通机制,防止党员“真空”现象。对于外出打工企业人员,建立年报制度,加强企业不间断地与其沟通,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逐一编号管理,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并督促其报到,正常参加组织生活。三是因地制宜,设立流入地临时党小组。对集中在外打工或相对集中的流动党员,成立临时党小组进行统一管理。对集中到包头市打工的南京创新公司(原三钢)的29名党员,经过与创新党总支沟通协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区域划分,成立了3个临时党小组,并推举出3名党小组长。党小组长定期与创新公司党组织联系,并利用节日或出差回宁机会进行汇报。
建工局在建筑工地建立“民工党员联络站”
建工局党委利用建筑工地民工学校这个平台,通过在建筑工地建立“民工” 党员联络站,及时了解到12名“民工” 党员的情况,通过向他们发放调查表、测评表,公开局党委的联系电话,到工地主动找党员,走访和召开部分座谈会,发放书籍,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起到很好的效果。一是实现了“民工”党员的双向管理。通过建立联络站,使“民工” 党员能够参加联络站组织的各项活动,又能够加强与党员所在党组织的联系与沟通,互通相关情况。二是提升了“民工”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通过主动到建筑工地找党员谈心,互留联系电话,召开党员座谈会,肯定他们为城市建设所做的贡献。同时,通过为他们发放书籍,在工地项目部主动宣传他们,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民工”党员普遍感到了党组织的温暖。三是发挥“民工”党员在“双清”中的作用。“民工” 党员能够主动通报情况,把企业欠薪情况及时上报,使“双清”工作得到及时处理。
报:省、市委组织部,区委各常委,本部各部长
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发:各街道党工委,区各直属单位党委(工委、总支),本部各科室 中共南京市江宁区委组织部办公室(调研科)2009年3月9日印发
共印90份
江宁组工
2009年第4期
第四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为此,笔者对县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积极建立新机制,探索新方法,搭建新载体,构建了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1、建立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网络体系
一是创新党组织设置。针对党员教育管理难、党员发展纳新难、党员作用发挥难的“三难”问题,及时印发《关于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意见》。按照有利于发展经济、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原则,以经济关系和社会联系为纽带,以各种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为依托,突破城乡界线和行政区域,通过抓延伸、抓拓展、抓统筹,在农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组织和“农村党组织科技致富示范基地”中建立产业党小组84个。采取文秘杂烩网“单独建”和与所在村、相邻企业“先联后建”的方式,建立非公企业党支部17个,规模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100%。结合实施“农户增收计划行动”,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党组织中建立城乡、村企帮联型党组织100对,使城乡基层党组织动态延伸、全面覆盖。
二是实施网络管理服务。依托县党建网,设立流动党员信箱,公布“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建立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通讯技术,搭建党员互动平台,逐步实现了党员信息化管理、网络教育培训和网上咨询服务。同时,积极开展“三项教育”。即:实行“远程教育”,流出地党组织指定专人,每月通过网络或qq群,加强流动党员的联络、教育和管理,并建立工作情况记录本,将每月工作情况详细记载备查;开展“网上教育”,在县党建网上开设流动党员信箱,加强流动党员的联络、教育和管理;实行“委托教育”,对外出党员进行行前教育,并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委托他们代为教育管理。
三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针对流动党员来去难掌握、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我们及时印发《县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试行)》和《县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知识问答》,探索建立十项新机制。(1)登记备案制度。基层党组织设立《流出党员登记薄》、《流入党员登记薄》,对流动党员逐一登记造册,做到流入流出时间清楚、去向住址清楚、联系方式清楚、发挥作用情况清楚。(2)定期报告制度。流动党员在外出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向所在地党组织汇报思想、学习、工作以及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活动等情况。基层党组织每月向县委组织部报告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情况,并及时调整流动党员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3)专用电话受理制度。开通“12371”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印发《县“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受理暂行办法》,明确受理时间、受理方式、受理范围、办理程序等,确保与流动党员联络畅通。(4)持证管理制度。对短期外出(6个月以内)的党员,核实情况后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并每年查验1次。(5)流动党员接收制度。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的接收工作,对拒不接收按规定转来党员组织关系或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及时进行查处。(6)定期联系制度。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卡,指派专人负责,经常与外出流动党员所在组织生活党支部联系,与其互通情况,掌握信息,并以印发《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等形式,将支部有关工作情况和要求转告外出流动党员。(7)定期走访制度。对流入党员,及时了解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8)流动党员补课制度。对未能参加党组织重大活动的外出流动党员,党支部指定专人通过电话、网络、qq等多种方式负责对其进行补课。(9)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通过建立流动党员“活动日”,定期组织外来流动党员上党课、观看电教片,引导他们在本地做贡献,为家乡谋发展。(10)流动党员奖惩制度。对在外出期间表现突出的流动党员,党组织给予表彰奖励;对外出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连续6个月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的,党组织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组织处理。
2、探索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新方法
一是全面推行“党员政治生日”制度。由乡镇党委、县级部门党组(党委、工委)统一印制“党员政治生日”贺卡,在流动党员政治生日来临前,由所在党支部采取上门走访、网上谈心、手机短信、信件邮寄等方式,为流动党员发放“党员政治生日”贺卡,开展谈心交心活动,了解流动党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听取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谈话过程在《党员政治生日谈心谈话登记簿》上记录,党支部及时进行研究,帮助解决问题。截止目前,全县共向流出党员邮寄“党员政治生日”贺卡129张,上门发放70张,发送祝福短信178条。
二是全面推行 “编外指导员”制度。对农村流动党员,由乡镇党委负责,主要选配乡镇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和流动党员亲属中的党员担任“编外指导员”,实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联助机制。通过乡镇领导包抓、包村干部包联、村干部包管、亲属党员一包到底的“四包”方式,加强流动党员的联络教育。对居民党员,由所在党组织负责,主要挑选社区党组织书记、支委、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原工作单位负责人以及亲属党员,担任“编外指导员”。流动党员“编外指导员”每月以电话、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化手段与外出党员联系,做流动党员的政策宣讲员、学习辅导员、意见收集员、工作监督员。
三是学习推广“党员中心户”制度。学习借鉴安塞县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新制度新做法,在全县农村推行了“党员中心户”制度。按照“居住相邻、从业相近、易于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则,各村党支部通过设置党员中心户、中心户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形成了“村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的农村党建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延伸了基层党组织功能,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县共设置党员中心户436户,联系党员2130人,联系群众7310户。
3、搭建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新载体
一是深入开展“双向沟通”活动。利用春节流动党员返乡访友的有利时机,组织开展“双向沟通”活动,即:党组织开展“送学上门”,对外出务工返乡党员进行党性教育,通报支部活动开展情况;外出务工返乡党员向党组织汇报思想,谈学习体会、谈打算,对群众谈见识、教技术,互通有无、互相促进。
二是丰富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回村就职、回乡创业、回报家乡”等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带资金、带技术、带信息、带订单、带朋友回乡兴业,带动农村闲置劳动力外出谋出路。黄牛铺镇黄牛铺村流动党员李保才, 从2005年开始就带着五六个人去宝鸡找活干,如今他所在的建筑工队已壮大到四五十人,还经常手把手给工友教技术,保证他们出得去、长久有钱挣。面对破旧不堪、岌岌可危的村级小学校舍,他与村支书带头各捐款500元,动员村民集资,并利用自己的瓦工技术,加固维修校舍,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三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积极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动员优秀流动党员主动与流出地贫特困户结对子,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家乡公益事业捐款捐物。截至目前,全县流出党员共引进资金7.4万元,发展产业项目6个,带动就业141人。各级党组织先后为流动党员家庭办实事好事49件,开展创业就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120人次,帮助6名流动党员解决了创业资金,走访慰问流动党员91名。
二、问题与难题
由于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和亟待破解的难题。
1、行踪难掌握,不利于一体化管理。少数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外出前和返回时不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有的流动党员担心影响打工挣钱,不愿公开甚至刻意隐瞒党员身份。有的流动党员不愿受约束,外出不领流动党员活动证,即使领了活动证,也不主动与党组织取得联系,造成流出地、流入地“两不管”现象。尤其是部分大学毕业的学生党员和复转军人党员只是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原户籍所在地党组织,人却长期在外流动,管理难度更大。
2、活动难开展,不利于一体化教育。由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体制缺位,没有建立起全国统一、规范有序的管理体制,一些流动党员到外地后,用人单位对流动党员管理不够重视或没有党组织,致使部分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无法落实。一些流动党员不主动亮身份,不与所在地党组织联系,使流入地党组织无法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一些流动党员工作不固定,工作和居住地经常变换,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均无法对其进行经常性思想教育,党组织生活也无法进行。
3、作用难发挥,不利于一体化服务。部分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对原党组织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不愿发挥党员作用。部分流动党员迫于生存压力,一心打工挣钱,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不想发挥党员作用。一些流动党员对自己放松要求,长时间脱离组织,放任自流,甚至做出有损党员形象的事情。
三、对策与思考
1、建立“上下联动”责任制。逐级建立县、乡、村三级党组织抓流动党员工作责任制,落实乡镇、部门党组(党委、工委)书记“第一责任人”、村党组织书记“直接责任人”和流动党员编外指导员 “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实行“专人抓、专人管、专人负责”,加大党建目标责任考核,逐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网络。
2、建立一体化管理机制。建议依托居民身份证管理系统,把党员信息作为居民身份信息的重要组成,随时随地查询党员的信息。同时,建立全国联网的党员信息库,实现流出、流入地党组织信息共享、情况互通和远程查询,为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夯实基础。
3、建立教育培训积分机制。按照“突出重点、分类计算、累计积分”的原则,对党员教育培训实行积分制管理,凡参加各级组织培训的党员,凭培训证、学历证等到上级党组织区分级别积分备案,全年累计积分至少要达到12分,每半年公布1次积分情况。对达不到积分要求的,限期进行补课;补课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党组织对其批评教育、甚至进行组织处理。对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积分重点加强监管,实行全国信息共享,让未参加教育培训或有补课记录的流动党员自加压力,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4、建立优秀流动党员激励机制。通过定期评选表彰优秀流动党员,鼓励和支持外出党员回乡创业,并在税收、贷款、项目等各方面给予 “优先”待遇,对招商引资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流动党员,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激励流动党员积极发挥作用。
第五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策勒乡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随着我乡劳务输出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外出务工人口日益增多的趋势,及时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机制,提高流动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维护流动党员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改革和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按照自治区、地县委组织部的相关要求,为积极配合做好全国党员发展管理工作座谈会有关筹备工作,现将我乡近年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调研如下:
一、我乡党员流动趋势
当前我乡党员流动有四个趋势:一是党员流动数量逐年增加;二是流动范围更广且地点不固定,外出党员大多流向大城市,并且随时有可能更换单位和地点;三是流动时间更长;四是流动党员年轻且文化较高,流动党员具备了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且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
二、我乡流动党员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针对流动党员来去难掌握、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我们在探索中不断建立各项机制。一是登记备案制度。基层党组织设立《流出党员登记薄》、《流入党员登记薄》,对流动党员逐一登记造册,做到流入流出时间清楚、去向住址清楚、联系方式清楚、发挥作用情况清楚。二是定期报告制度。流动党员在外出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向所在地党组织汇报思想、学习、工作以及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活动等情况。基层党组织每月向县委组织部报告流动党员管理服务
工作情况,并及时调整流动党员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三是持证管理制度。对短期外出(6个月以内)的党员,核实情况后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并每年查验一次。四是流动党员接收制度。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的接收工作,对拒不接收按规定转来党员组织关系或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及时进行查处。五是定期联系制度。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卡,指派专人负责,经常与外出流动党员所在组织生活党支部联系,与其互通情况,掌握信息。六是定期走访制度。对流入党员,及时了解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七是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通过建立流动党员“活动日”,定期组织外来流动党员上党课、观看电教片,引导他们在本地做贡献,为家乡谋发展。八是流动党员奖惩制度。对在外出期间表现突出的流动党员,党组织给予表彰奖励;对外出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连续6个月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的,党组织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组织处理。
(二)及时接转组织关系。我乡对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的党员,且从业的地点和单位比较固定,并有党组织的,应将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入地方或单位的党组织,以利于外出党员参加其组织生活并交纳党费。与此同时,对流入本地的外地党员,党组织也做好组织关系接转和对流入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做到了流动党员不脱离组织。
(三)组建临时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流入地建立临时党支部是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一种有效办法。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隶属于原所在地党支部织领导,并协助原所在地党组织教育管理流动党员。由于外出党员远离属地,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不能
及时有效地接受原所在地党组织的直接指导和督促,各原所在地党组织要特别注意选配思想素质好、自律意识强、有一定威信和组织领导能力的党员作为临时党组织负责人,并加强与他们联系。
(四)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传帮带。抓住流动党员活动范围广、信息多、观念新的特点,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流动党员的考核内容,既要求他们遵纪守法,合法勤劳致富,又要鼓励他们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带信息、带经验回乡。党组织每年在适当的时间,借流动党员回乡之机,召开党员座谈会,在与流动党员谈心交心、介绍本地情况的同时,从流动党员中选树典型,听他们介绍先进经验,提出发展我乡经济的参考建议。组织他们开展诸如每位流动党员为家乡提供一条致富信息,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帮助一人以上外出就业,为所在村组或贫困户做一件好事等有利于发挥流动党员模范作用的活动,确保流动党员时刻不忘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思想觉悟,拓宽他们配合家乡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路子。
三、存在的问题
(一)去向难掌握。少数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外出前和返回时不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有的流动党员担心影响打工挣钱,不愿公开甚至刻意隐瞒党员身份,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更无从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等。
(二)活动难开展。一些流动党员不主动亮身份,不与所在地党组织联系,使流入地党组织无法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一些流动党员工作不固定,工作和居住地经常变换,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均无法对其进行经常性思想教育,党组织生活也无法进行。
(三)管理难到位。在外出的党员中,多数从业于个体私营企业,但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适应不了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且有的地方党组织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四)组织关系难接转。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未转到其工作地党支部。乡外流动的党员,到党政党建办接转组织关系的较少。
四、对流动党员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流动党员电子档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研发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通讯技术,搭建党员互动平台,逐步实现了党员信息化管理、网络教育培训和网上咨询服务。
(二)建立优秀流动党员激励机制。通过定期评选表彰优秀流动党员,鼓励和支持外出党员回乡创业,并在税收、贷款、项目等各方面给予 “优先”待遇,对招商引资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流动党员,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激励流动党员积极发挥作用。
(三)建章立制,强化约束。要立足经常性工作,把对外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关措施、办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