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憾悟
新课改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憾悟
随着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我国的教育再次接受新的洗礼,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有哪些变化来更好地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更好地促进新课程的全面正常,顺利地实施,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作为其中一份子,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几点憾悟。
一、更新德育观念,全面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改革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既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又体现时代的要求,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一项不可懈怡的任务,并且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完善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促使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目标,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学校德育的一些关系,学校教学的目的与任务绝对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培养能力和思想品德教育,那么学校教学工作与学校的德育工作谁重要,培养学生的目标而言,学校应坚持教学为主,德育为首的方针,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引导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坚持不懈地进行合理的渗透,充分发挥主渠道的育人功能,坚持德育为首,正是保证了教学的中心地位,否则,培养出的学生不仅不能成为社会 所需的合格产品,还可能成为危害社会的残次品和危险品,其次,在新课改革中,对德育、德育课程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应该明确学校的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克服“德育管理是政教处、班主任的工作,与其他人员无关的错误思想”,德育和德育课程就是要教会受教育者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凡与做人相关的思想、观念、规定都可视之为德育,德育工作做到“一般问题普遍抓、重点问题重点抓、苗头问题及时抓”。
二、完善德育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这种提法已经说了很多年,可是真正落到实处的都不多见,随着新课程实施过程,我们应从观念上转变,确实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学校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学校应该在人力、资源配置、财力支持上为德育工作提供保证,另外,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不能仅以教学质量来考核,而要把德育工作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学生的人格、思想道德的培养,学校的各方面工作要体现以德育人,把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思考,在规范学生行为方面首先制定规范,就教育工作方方面面进行规范地要求,为形成学校教育工作总要求打基础,其次制定好晨会、班校会、升降旗仪式、学生干部培训、班主任会议等制度,通过这些阵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价值等方面的教育,再次各部门到各年级组、班主任、宿舍管理员要积极主动地抓 好纪律、卫生工作,最后重视班级常规管理,班级常规做到天天查,月月结及时的进行表扬和批评。
因此,一所学校必须完善学校综合制度的考核体系,形成责、权、利统一的竞争、约束、激励的机制,制度在于学校可操作性并注重落实,严格管理与考核,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按秩序运行以制度管人的工作思路。
三、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
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育人重于教书的观念,树立起全体教育工作者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一个班级的好与劣跟班主任的工作有着直接的联系,学校定期召开班主任会做好班级工作经验交流,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做好班主任工作,不断学习研究德育管理新理论、新观点,武装德育工作者的头脑,为班主任创设学习培训的舞台,让更多的年青人喜欢班主任工作,努力使班主任从摸索型到经验型再到科研型这一条线转型。总之,加强学校德育队伍的建设,为学校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一种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气氛,一群爱岗敬业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为学校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每位教师要成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师生关系,教人求真,教人做人,把科学文化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 要求。
四、德育活动融于生活,寓思想教育于各种活动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人对人的理解,最根本的是要在长期生活中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应改变以往说教灌输的方式,要把德育融于学生的生活之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地方特点,寓思想教育于各种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使学生通过活动受到教育,受到熏陶,逐步形成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实现德育目标。
学校认真落实《云南省中小学德育分年级实施意见》和《西双版纳德育工作要点》、《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班中贯彻实施。在实施德育过程中,可以从国旗下讲话,根据学生特点、爱好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校园之声、校会、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黑板报、宣传栏、图片、各种重大节日、优秀班级、班主任、学生评选活动,以及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养殖、种植、修理等方面活动,把学校德育活动融于学生的生活,寓思想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真正把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以致学 校德育工作与新课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有正确思想认识的前提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全体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五、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办好家长学校
农村民族地区部分学生家长意识落后加之市场经济的搏击及学前就业形式的影响给大多数家长们带来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致使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重重阻碍,学生辍学、流失严重影响学校的办学效果,抓好控辍保学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学校应加大九年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家庭教育知识普及、宣传等活动引导学生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并能正确认识知识的重要性帮助他们纠正“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积极送子按时入学,通过各种宣传使全社会人人都知道基础教育新的改革目标,让新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让全社会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只有家庭、社会、学校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德育培养目标。
第二篇:玉山中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玉山中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上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了贯彻学校“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依据教育部《中学德育大纲》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为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工作特制定本方案,要求全体教职员工,要本着“教书育人、敬业奉献”的精神,对本方案进行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在德育工作中要做到全员参与,全面开发,全程利用,力争达到全优效果,为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德育目标
(一)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辩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思想品德基础。
(二)高中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通过中学阶段的教育,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热爱祖国,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三、德育内容
(一)初中阶段
1、热爱祖国的教育
2、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3、热爱人民的教育
4、热爱集体的教育
5、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6、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7、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8、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9、良好的意志、品格的教育
10、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高中阶段
1、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
3、理想教育:
4、道德教育:
5、劳动教育:
6、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
7、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
四、德育工作的领导
(一)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校党支部书记、主管德育工作的行政干部、团委书记、班主任、政治课教师等组成,并由校长担任组长,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在校长领导下具体组织、指导德育工作方案的实施。其任务是:调查分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制订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确定和协调思想政治课、年级组、团组织、学生会等各方面的任务分工,组织和协调各教研组、各科任教师的德育工作,争取家庭、社会各种教育力量的支持,形成学校、家庭互相配合的教育网络等。
(二)抓好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明确各岗位职责。
1、学校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要在不同的岗位上担负起育人的职责。各科教师、全体教职工都要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2、政教处要建立健全具有活力的德育管理制度,做到学期初有计划、平时有检查、学期末有总结及评估的管理体系。、学校党支部支持校长工作,发挥促进、监督作用,并通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教职工做好德育工作。、年级组要定期组织年级教师分析研究本年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沟通信息,协调各方面关系,组织本 年级教师贯彻学校德育工作方案。、班主任是班级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每学期要定出德育工作计划,负责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并设立学生个人德育档案,负责对学生的品德评定。、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同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改革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7、生活指导教师要做好学生课外生活的指导,积极配合学校、班主任搞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和各项活动的开展,发挥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的功效性。每学期要定出德育工作计划,月月有小结、期末有总结。并设立学生个人档案,记录学生在生活区的思想、行为的表现,及时与班主任、家长沟通,共同做好育人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组织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德育工作,并定时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团结广大学生走健康成长的道路。、教育工会要在本职范围内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五、德育工作的原则
1、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原则
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照国家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基本要求,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2、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原则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个教职工的责任。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把言传身教和教书育人结合起来。中学生有模仿教师的一面,同时也具有评价教师的初步能力,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使教师的言传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和精神中感受到所学的道德准则的可信,从而激励学生积极行动。教师的品德修养,道德行为,人格力量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3、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热爱学生,是对祖国的未来和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负责,要把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学生个人的尊重、爱护、信任结合起来,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自尊,容允学生特长的发展,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加以正确引导。
4、正面引导与适时纠正相结合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坚持正面启发、积极诱导,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积极性,引导学生实施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应适时给予批评与纠正并指出努力方向,鼓励学生积极向上,防止简单粗暴,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5、学习教育与行为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在教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学习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德行为规范,同时也要相应提出一些合理、适度、具 体、明确的行为要求,进行行为训练并加以严格管理;指导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知、情、意、行相结合。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集体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手段。良好的集体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极具潜力的教育资源,要重视培养学生集体,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建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的风气和传统,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要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每个学生的进步来促进集体的巩固和发展,同时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使学生的特长在集体中得到充分展示,让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集体中得到正确引导,并让学生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7、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品德的形成是学校、家庭、社会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在德育过程中既要注重学校教育,同时要重视家庭和社会教育,教师要对学生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状况、学生的成长过程,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影响有充分的了解,要利用家访、家长会与学生家庭加强联系,告知学生家庭的教育义务和教育方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8、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课堂教育的效果在课外得以表现,课外教育是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课堂教育中既要注重思想政治课和班会课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也要通过学科教学对德育进行有机渗透,注重科学精神、科学思 想方法的教育,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得到教育、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9、针对性与时效性相结合的原则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来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能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以及个性差异,提出明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最好的发展,使教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10、他育与自育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时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结果,学校内各年级的教育要注意承上启下,互相衔接;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都要按照德育目标,统一认识,步调协调、系统连贯地教育影响学生,以发挥整体影响的教育作用,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外在的教育影响只有转化成学生自身内在受教育的需求,才能使教育取得好的效果;在德育实施的过程中要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
教育,实施自我教育,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方式。
六、德育实施途径
1、思想政治课和时事课教学
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常识以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特殊重要地位,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 向、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方法,培养良好品德起着导向作用。思想政治课应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和体系,教学方法应适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避免空洞说教,考试方法要注重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实际接受情况。时事课是国情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时间要保证,内容要落实。
2、各学科的德育渗透
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科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结合各学科特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各科教师及全体职工都应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做学生的表率。
3、班主任工作
班级是学校进行德育的基层单位,班主任工作是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班主任是德育的直接实施者,应根据本条例的内容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组织和建设好班级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加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要协调本班各科教师的教育工作,密切联系家长,积极争取家长与社会力量的支持配合。班主任要服从学校及年级德育工作的安排,自觉完成德育任务,并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4、团委会、学生会工作
团委会、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学校德育工 作中一支最有生气的力量。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应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充分发挥组织作用,通过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广大学生吸引到自己周围,落实本条例的各项任务。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继承革命传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通过举办团、队知识培训、马克思主义理论小组活动,培养提高学生中的优秀分子。
5、劳动与社会实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各年级、各班要把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必要的家务劳动,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在劳动中切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行为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要积极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远足、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会服务和军政训练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开阔眼界,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6、活动课与课外活动
各种科技、文娱、体育、学科兴趣组及班团队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各年级、各班应保证列入课程计划的各类活动时间,并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课外兴趣小组和各种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 美能力。
7、校园环境建设
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形成整体性教育氛围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学校要积极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加强校园环境管理,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要充分发挥校训、校风和校徽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利用黑板报、壁报、橱窗、雕塑、花园、广播、影视、教室、寝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室、劳动室、荣誉室、学校展览室、科技活动室、食堂等多种形式的专用场所,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学校每块环境都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
8、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
心理咨询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职业指导是发展学生个性、进行理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又面临对未来职业的选择,要通过谈心、咨询、讲座、讨论等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9、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
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主要通过亲子之情的感化激励,家庭生活的渗透熏陶及家长的言传身教而起作用。各年级、各班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培训、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等多种形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德育,改 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10、主题班会
班会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以一定目的为指向的班级会议,是一种重要的德育教育活动形式,是班主任的一项常规工作。主题班会是针对某种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班主任实施教育的重要手段。主题班会要有鲜明的主题和明确的目的,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德育条例的要求,以及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选准班会主题,设计班会形式,明确班会的目的,在主题班会课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加强班集体的建设,建立正确的集体舆论,统一班集体的意志,形成良好的班风。
七、工作措施
(一)、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
1、完善管理网络。继续建立完善校内德育管理网络格局,实行校长总负责,分管校长具体负责,法制副校长密切配合,学校政教处操作执行,党团组织、少先队通力协作的德育管理机制。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队伍的素质与工作能力。
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生力军。班主任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为激励班主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考评细则,建立晨、周会课督查制度,经常性地组织班主任进行班主任工作研讨活动,在实践中摸索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同时,为使新上岗的年轻班主任迅速成长 起来,我们将重点对他们进行上岗培训,开展班主任工作“师徒结对”活动,深入细致地做好“传帮带”工作,为德育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规范班主任工作月报制度,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度,德育工作研讨制度,开展“优秀班主任”评比活动。典型引路,使广大教师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育人质量。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学校将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法规、德育文件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专题学习和讨论,开展“爱岗敬业、正师风、扬师德、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主题的教育系列活动,要使全体教师主动适应德育教育的新形势,真正成为德育管理者,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德育常规教育,培养文明学生。
1、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继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内容以“五爱”为主线,做到学期有计划,周周有主题,国旗下讲话要求内容丰富,在保留传统的爱国、励志等内容的基础上力求同社会生活、时事政治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形成序列。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作用,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团支部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2、狠抓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 内容,狠抓学生的行为教育。继续对各班的五项常规:“文明礼仪、勤学习、守纪律、两操、清洁卫生”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每天公布检查分数,每周进行小结,每月评比一次检查考核优胜班级获流动红旗。我们将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使全校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每学期开展“文明、诚实、守信”为内容主题教育,从站好队、做好操、扫好地、讲卫生、有礼貌等日常行为入手,狠抓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渗透公民教育。以育人为根本,继续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促进学生基本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4、加强法制、安全教育。继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通过法制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师生演讲、参观展览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建立后进生帮教制度,消灭在校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并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意识教育。
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将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在认真上好体育健康课的同时,加强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建立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谈心制度,建立旨在帮助学生解忧的“健康之友”和“学习之友”挂牌老师活动,继续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心语室”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三)加强德育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要切实保证周一升旗仪式、晨会课、班团队课、思品课的实效性。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针对性,有检查、有督促,保证德育常规工作的质量。
2、美化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窗。通过充满童趣的学生书画作品展示,诗化的育人标语张贴,让学生在美化的校园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3、班级环境美化。班级环境要做到美化、教育化,开展“洁齐美”教室评比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主题要突出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动手能力。
4、充分发挥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的宣传作用,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德育基地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板报、宣传栏设计要个性化、创新化。定期开展班级黑板报评比,体现学校特色文化及各班的个性。
5、继续做好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努力探索适合社区少年儿童特点的成功教育形式和方法,组织开展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进一步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建立家校联系册,公布教师办公室和家庭电话号码;做好特殊学生的家庭访问;每月至少一次的家校联系交流。把家庭教 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四)丰富德育活动,拓宽德育渠道
1、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贯彻落实《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历史名人、革命传统等教育,开展系列活动,学校要着重落实好“四个一”,常抓不懈:即每周一次开展班级主题教育,每周一次举行升降国旗仪式,每学期一次组织参观或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以上全校性主题教育。
2、以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守则》,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层施教。初中重点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讲卫生、讲礼貌、爱劳动等良好的行为习惯;高中重点进行以责任感为主要内容的品德教育,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然负责;并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共同理想的思想道德教育,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教育应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激发学生完善自我,做现代文明人、追求高品位生活的内心需求,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守则”和“规范”,养成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素养。
3、以诚信和亲情教育为切入口。要树立诚信立校、诚信立教、诚信育人的思想,通过“创诚信校园”、“设诚信考场”、“当诚信少年”、“做 诚信作业”等形式,使中小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立身之本,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形成以重信、守信为荣的良好校园氛围。大力开展以孝敬长辈、友爱同学、关心幼小、帮助弱势为基本内容的亲情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真情、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自觉养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行为习惯。
4、以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保障。今后法制教育要着重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加强法律普及教育,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加强法制教育,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参观、开设模拟法庭以及案例分析、法律宣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更好地指导学校法制教育。二是要加强学生不良行为的纠偏工作,并将校园法制副校长制度、学生成长导师制等的成功经验融入其中,构筑一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坚实的防线。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课,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并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经常性心理辅导活动,接受咨询,为学生个人和团体提供咨询、辅导服务,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解除学生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调节。
5、以生存教育为底线。重点开展以自护自救能力、环境保护意识、生产劳动技能、交往沟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生存教育。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安全应急演练,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通过加强环保教育,使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通过组织校园集体劳动、社会公益劳动,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增强劳动意识、锻炼劳动技能,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独 立生活的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社会调查、交往训练等,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与他人、与社会沟通和交往的能力。积极开展健康卫生教育、禁毒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6、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对学生的公民素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运动与健康(体育、健康)、探究与实践(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劳动与技术(劳动技术、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等综合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重视家校联系,发挥教育合力
努力提高家教水平。努力按规范化要求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培训的力度。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规范严格、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保质保量用好家校联系册、学生成长手册,班主任做到每学期同每位学生家长均有一定程度的书面联系,特别重视做好与后进生家长的经常性联系,并把家访工作纳入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之中。
(六)重视学科渗透,加强德育科研
学科德育是传统且有效的德育途径,德育要寓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各学科要上好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研讨课,继续认真上好思想品德、晨会、班队活动课,每学期将组织部分教师开展思想品德课和主题班会课的观摩评比活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育人功能。
全体教师要树立向科研质量要效益的现代意识,要认真学习教科研理论的书籍并运用于德育实践研究,并认真作好学习笔记,要针对新形势下的学生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每学期写好一篇教育心得,每学年撰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育论文,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学校将每年举办一次德育交流年会,校刊《晨曦》将择优刊登教师的德育论文。
八、德育工作管理与考核
加强对德育的管理,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考核评估制度,是保证和推动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各职能部门要注意加强调查研究,探索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与途径,同时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建立过程(平时)考核与终结(期中或期末)考核相结合,重在平时考核的考核评估机制,努力使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正常化。针对当前我校德育工作实际情况,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抓计划的制定
首先各部门要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和内容,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坚持德育首位,明确德育工作内容,寓德育于管理、教学、服务之中,并指导制定具体的德育活动计划。
2、抓计划的实施
校长办公室根据各部门制定的德育内容,按月制定德育活动安排表,并纳入学校月工作计划,每周公布,在全校执行,各部门要认真抓好月计划的落实,确保活动按时按质进行。
3、抓工作的检查 政教处、团组织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检查与评比,实行量化管理,要把每日常规检查与临时抽查结合起来,常规检查由值日干部和老师进行检查,逐日公布检查结果。政教处、团支部要不定期对班级管理、班会、团会、常规教育、宿舍管理等进行抽查,按时评讲,促进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4、抓工作总结
为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每学期各部门、班级要进行德育工作专题总结。每学年进行一次德育工作成果汇报会,交流德育工作经验。
5、抓评比表彰
各部门要在校长室的指导下,完善各种岗位职责和评比办法,明确德育内容和要求,加强对部门工作人员的指导、管理和督查,增强评比工作的透明度。政教处要做好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德育考核工作,要引入竞争机制,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评选先进、考核等结合起来,与各个部门的整体工作评估结合起来,以此调动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促进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6、做好学生品德的评定和优秀学生的评比工作
(1)对学生品德进行评定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定,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并检查教育工作的情况,促进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品德评定的基本方法是操行评语和评定操行等级。
(2)学生品德评定内容与标准以《中学德育大纲》规定的教育目标、要求、内容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操行评语由班任负责,班主任对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评议签署意见,并写出评语。
(3)奖励与惩罚,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学校每学期开展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等的评比工作,奖励先进分子。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和纪律处分。对学生个人和班级进行量化管理。把学生个人量化分作为学生操行评定、评优的重要依据。以班级量化分确定当周流动红旗得主,把班级量化分作为期末评定文明班级重要依据之一。
第三篇: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作者(来源):《教育信息报》2006年9月16日教师周刊 发布时间:2006-10-08
杨立公: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嘉兴一中 杨立公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工作中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观念和现象也渐渐凸现:学生的自主、平等、法制、民主意识显著增强,传统的高压式控制性教育手段不再灵验;学生的人格需求和个性发展呼唤尊重和关注,传统的被管理受监督的地位正在动摇;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日益多元化,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传统的一元化封闭式教育方式已被打破„„面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德育如何应对,并采取有效措施主动适应,很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
第一、认识并研究变化中的学校德育工作的生态环境及变化中的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发展学生人格的基础和前提。
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市场经济形态下的学校德育工作外部的积极要求和一定的负面因素,研究民族教育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多元教育观念并存甚至冲撞的现状,研究开放过程中民族本体文化、民族精神与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客观现象。学校必须与时俱进地以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完善并发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体系,完善并发展学生个体的道德品格。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独生子女教育独生子女的时代。我们看到,一方面,这些学生群体和青年教师群体是社会生活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主体,学生的道德建设不仅是在接受学校的、社会的道德教育,而且还以自身的认识判断、改变和创造着社会新的道德规范。独生子女学生和独生子女的教师尽管在年龄上有差距,但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共同点,这些共同点既是我们德育工作的有利因素,也有我们工作的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就在于道德代沟较小,师生间易于理解和沟通。不利因素表现为:都具有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以我为尊”等的意识;自我责任认识欠缺;群体意识、社会意识淡薄,有时个人奋斗的功利性明显;心理承受力、受挫力弱;接受新潮时尚文化力强,传承传统文化弱。因此,研究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追求德育工作的实效,不仅要研究受教者情况的变化,同时也要研究施教者情况的变化。
第二、建立德育与教学的一体的管理机制。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已引起人们的诸多质疑和不满,其中教学与德育工作脱节始终是根本症结所在。虽然,学校和教师在主观上一直强调“教书育人”,但由于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学科教师难以在指导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时顾及其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而班主任与德育教师又往往力不从心,无法将德育真正贯彻到学生生活中。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课程中渗透德育,并在每一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有关于“情感和态度”的目标,强调要把德育过程和智育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学校中德育活动最有效的载体就是课堂教学。只有增强课程意识,使德育工作主动运用课程、整合课程、创建课程,才能使德育工作真正找到了落脚点,真正发挥课程服务于育人目标的作用,深化了德育的实效性。
新课改倡导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关注儿童青少年的现实生活质量,在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中,营造丰富、积极、有意义的校园生活,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构筑富有生机活力的学校新德育。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将同时参加行政班和学科教学班的学习活动,为彻底改变教学与德育“两张皮”的现象,使德育落到实处,真正帮助学生成长创造了可能。
第三、德育资源丰富化、德育途径多样化。新课程倡导的“扩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使我们对德育资源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学生是社会人,周围的一切都是育人资源:淳朴的校风、优美的校园是学校资源,勤勉的教风、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资源,优良的学风、学生的精英是学生资源,良好的社区环境以及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社区资源等,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开发、整合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德育只有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才有源头活水,才会生生不息。为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我们坚持班主任是学生的成长导师,心理辅导教师是学生的心理导师,家长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智者的声音和名著是学生的思想导师,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和德育作业是自我教育的导师,品学兼优的学长学姐是同伴的导师,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生精神的导师。
第四、强调德育主体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培养。
课改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为学生获得学习经验服务的。根据这一理念,一切德育活动的设计必须从学生出发,让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让学生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体。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们思考新课程背景下德育工作的切入点生长点,力求变德育的“训话”为“对话”。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德育活动中来,并充当活动的主角。
从学生长远发展着眼,对学生一生负责,调整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最终让德育处处闪耀出人性的光辉,是我们德育工作奋斗的目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将力争使德育生成一种文化,培养学生自觉的心理意识、自尊的人格修养、自律的顽强意志,为学生成功做人奠定坚实基础。
第五、遵循“文化立校、人文树人”的德育理念,探索“文化导引、道德践行”的德育方法。
学校文化代表着健康、进取、积极的社会主流文化,加大学校文化的软硬件建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工作。
我校是一所历史名校,一百年来从校园走出众多的爱国志士、科学巨匠、文化名师以及奉献于社会各个岗位的默默无闻的平凡公民。这些是立校、树人的文化源泉,也是我校德育工作取之不尽的人文资源。
学生的道德规范、理想、信念需要在道德践行中得到内化和提升。学生社团是道德践行、人格培养和创新能力体现的文化载体,是学校连接社会、课堂连接生活、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在社团践行的基础上把道德践行拓展到社区践行、社会践行,这是我们探索的道德践行的途径之一。
第六、重视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是学校德育工作能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我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家长论坛,通过“家长论坛”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创立了嘉兴一中“网上家长学校”。开设了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教学诀窍、问题报告、热门话题、案例研讨、域外教育、国外家教、海外留学、家长心声、家长委员会、告家长书等12个栏目。
网校开办以来,深受家长欢迎,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原载《教育信息报》2006年9月16日教师周刊论文版
第四篇:新课改样板校汇报材料(推荐)
润泽生命 和谐发展 建一个家一样的学校
——郴州市第四十完全小学课改样板校汇报材料 郴州市第四十完全小学(湘域小学)是景田房地产公司捐赠的一所现代化的精致小学。学校提出“建最美家园式小学,办最有爱的教育”的家园式办学理念得到了省、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家园式”办学理念正是文明创建工作中的核心思想。学校以“微笑面对一切,做最好的自己”为校训,创建一个教师幸福、学生成长、家长配合的文明和谐的家园,建一个家一样的学校。学校虽然创办时间不长,但学校有新的办学理念,有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课改方面,从办学开始做起,更新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带动了我校新课改有效的快速推进。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16.7亩,其中绿化面积约3600多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7%,现生均30.8平方米,校舍总面积8754平方米,生均24.2平方米,体育场馆总面积4060平方米,生均11.24平方米,图书总册数7327册,生均20.3册。拥有高标准的教学楼,配有最先进交互式一体机。共有学生657人,教师35人。
二、创建工作主要成绩和经验
“家园式”办学的总目标:建最美家园式小学,办最有爱的教育。外部环境:采用大自然的素材把校园装扮成一个像家一样安全、温暖、幸福、美丽的地方。学校内涵:用“关爱”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良好沟通的桥梁。让家里的每1
一个人都拥有微笑面对一切,做最好的自己的淡定心态,让家里的每一个人才华得以展现、精神获得归宿!
(一)教师幸福充实
学校是教师成就自我的舞台。教师的尊严即教育的尊严,教育的尊严即国家的尊严。没有教师的幸福何来学生的幸福,没有身心健康的教师就难有身心健康的学生。学校确立了“教师第一”的理念,尊重、信任、关爱每一位教师;校长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姊妹一样对待每一位教师;他们就是这个家的主人,他们用情感温暖着学生,用灵魂引导着学生,用智慧激发着学生。他们学识渊博,情感细腻,人格健全,富有人文情怀和课堂创造力;这里,是教师成就自我的舞台,人人皆名师,个个育精英;这里,教师们正孕育着平凡中的伟大,他们热爱生活,微笑面对一切,每天做着最好的自己。
1、初步为教师创设无忧工作条件,解决教师中餐问题,午休问题;解决教师冬取暖、夏防暑的问题;规划办公文化建设,让办公室有家的温暖、整洁、美丽,充满正能量;教师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给以解决,优化工作环境。
2、为教师创设专业成长平台,教研室制定出教师发展培训计划,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形成常态。每周或每半个月有规律性的对教师进行专业成长方面的培训和学习;每一个教师根据自身优势设计个性化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着重发展一个优势,提交学校专家团队为之量身设计修正,跟踪教2
师专业发展情况,为每一个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学期末进行总结。本争取推出一至两名区级优秀教师。提倡“教师每天五个一活动”每天读一万字的书,每天上一堂或听一堂课;每天写一篇教学随笔(字数不限),每天找一个学生了解学习生活情况,每天回顾当天工作生活进行一次的反思,不作硬性规定。
3、让教师拥有健康身心,拥有正能量。通过学校党工团为教师送去生日的惊喜和祝福。制定心理辅导课程,定期对教师进行不良心理疏导。开展“湘域教师正能量课堂”等活动,积极开展有益身心的各种活动,为教师展示才华提供舞台,定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教师注入正能量和活力。
4、本初步建立激励机制。每年教师节根据教师自身闪光点量身定做“好老师奖”:最美微笑好老师奖、妈妈式好老师奖、爸爸式好教师奖、最有责任心的好老师奖、最有爱的好老师奖、最美数学教师、最美语文教师„„除此之外设立教育金点子奖以及邀请家长、孩子们参与评奖的各种奖励教师的奖项,形成常态激励机制。
5、初步探索“学科共同体管理模式” 将同一学科的所有学生的成绩纳为一个共同体,整个年级的本学科成绩只有一个及格率、一个优秀率、一个总分,在减轻教师心理负担的基础上将同一学科的教师们锁在同一根绳子上,不单干、3
不蛮干迫使同一学科组的教师们有好的经验愿意分享,在一个团结的学科集体中互相帮助,荣辱与共,共同进步。
(二)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是孩子们自由成长的乐园。从孩子的长远利益出发,为把孩子培养成有着良好习惯,拥有健康身心,会做人会生活,社会适应能力强,有着较高素养以及对梦想不断追求的文明人而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各项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远离抱怨、打败拖延、坚持阅读、学会分享、永不放弃”的精神。拥有“微笑面对一切,做最好的自己”的淡定心态。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礼仪、安全、学习、劳动卫生、饮食、运动等)。礼仪:初步养成了能主动与老师、长辈、同学问好的文明礼仪习惯。①开展了行之有效的互动式升旗仪式,通过每周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采用简单的动作重复做、礼貌的话儿重复说从而慢慢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②每日行政值日、红领巾值日主动与孩子们问好,让孩子们渐渐养成了讲礼貌的好习惯。安全:安全习惯本重点抓好:①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②校园活动安全习惯,开展“不追不跑好好走”队列比赛活动。③开设寓教于乐的安全教育讲座和活动。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养成能专心听课、认真作业等常规的学习习惯。重点抓好:①入学组织纪律常规教育。②清晨入校晨读习惯。③本期,初探“一课一卷”课堂教学4
模式。作业即测试,测试即作业,培养淡定面对测试的良好心态,以数学学科为试点。劳动卫生:初步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责任意识。重点抓好:①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不乱丢乱扔,能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做到每人都有小垃圾袋、小抹布在课桌,每天养成整理和清洁桌椅地面的好习惯。②情商作业(家务劳动作业)的落实。本完成一年级劳动任务表中的内容。③初步抓好每周五的“劳动大课堂”,聘请家长指导孩子们完成力所能及的学校劳动,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劳动之后的快乐。饮食:养成认真吃好三餐饭的饮食习惯。重点抓好:校门口早餐问题,倡议家长在家为孩子们准备好营养早餐,在家吃完再上学。运动:初步学好两操(大课间广播体操、眼保健操)上好体育课,鼓励学生自带传统体育游戏玩具来校园玩耍。重点抓好:结合“家园式”办学理念设计具有湘域特色的大课间方案,保证两操到位。
2、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①设计心理辅导室、家庭教育辅导工作室建设方案,鼓励教师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②计划设置烦恼垃圾桶,快乐哈哈镜。③开设“校长每日寄语”专栏,通过校园广播每日清晨对孩子们进行问候、鼓励,日暮对孩子们进行人性化的告别,提醒反思今日所得所失。
3、培养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做人。①尝试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培养学生展示自我的勇气。将每一节课的课5
前三分钟交给学生,学生按照学号的顺序轮流上台充分展示自我,授课教师录制小视频上传班级群。②创设民主平等多元的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③每月规定一天为学校感恩日。全校集体宣读感恩誓言,将感恩的话语写在感恩卡上张贴在班级感恩树上,通过打电话、写信、发短信等形式向要感恩的人表达感恩之情。④本期尝试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采用教师出方案,家长参与指导,孩子快乐参与的形式开展。⑤探索设置符合“家”元素的,孩子们喜欢的兴趣活动课程。本尝试开设部分兴趣活动课程。
(三)家园文化建设
围绕“建最美家园式小学,办最有爱的教育”这一办学理念,以先进的制度文化和校园环境文化为载体,进一步打造管理井然有序、师生富有朝气、人际关系和谐、学校上下流动着亲情的文化载体。为孩子们建设一个家一样的学校,让家里的每一个人感到安全、舒坦、才华得以展现、精神获得归宿。
1、面向全体师生、家长、片区单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教育金点子活动”,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聘请专家和同行论证,进一步完善具有家园特色的各种管理制度、课程设置、校园环境建设等。校徽、校歌、校风、教风、学风等征集工作。加强了网络、电台、报刊、微信的多方宣传6
工作,编辑《静待花开——家的故事》校园刊物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
2、出台了学校各部门制度,进行研讨通过试行,不断收集意见完善,制度重在落实,体现人性化和家园中的关爱。
3、进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重点打造校门口的“家庭教育宣传亭”。请专家对家园式学校进行文化定位和整体设计,争取完成本项目。
4、进行办公室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每个办公室具有个性文化特色,所有班级形成自己的班名、班训、班规。
6、学校的常规活动以及大型活动初步体现家园式理念的爱与亲情。教室的布置要让学生、家长参与,每个班都能体现不同的家的风格。
7、设计建设校园开放式书吧,让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孩子随处都可以阅读。
三、营建快乐校园,研发自主课程
在课程管理方面,我校不断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发了融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一体的系列校本课程,使之成为学校品牌课程。开展了以下特色课程
1、活动课程
(1)学科活动课程是由各学科教师挖掘并根据教材中的活动素材而设计的课程。如:每学期开设语文活动周,数学7
活动周,体育活动周,艺术活动周,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开展走班制兴趣小组活动,学校共有24个兴趣小组,每周三下午,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2)社会实践课程
社会实践课程是以社会生活经验为中心,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合作与交往,实现学生主体性和创造力的全面发展。如学校每个班,每个同学由学校统一派发种子,种植花卉,让学生亲自动手种植,观察花卉的生长过程,并记录种植过程观察的变化,等花儿开了,到学校展示给大家看,与同学分享种植过程的喜悦,体验成功的快乐。在种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让学生体验生活的美。另外农田、果园,都是我们充满魅力与奥妙的大课堂。(3)校园文化课程
“没有文化的学校是没有灵魂的学校,也是没有品位的学校。”学校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活动”,开展“庆元旦包饺子”活动,读书活动,户外拓展活动,语文活动,数学活动,体育活动,艺术活动。这些文化课程无声地渗透在校园8 的每一个角落,浸润着每一位师生,使学校文化的“磁场效应”不断扩大,推动着学校持续发展。
四、提高教学效益 推进自主发展
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我校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理念为指导,把提升教学效益,推进自主发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从常规教学、教师发展、课程建设、课堂模式等几个板块着手创新课堂教学。
1、完善教学管理细则。我们梳理教学常规细则,切实加强对教学各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测等)常态下的有效管理。
修订学校现有的工作规范及评价制度:包括备课要求、学生课内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求、质量监控考核标准及月技能测试方案等。
2、加强对常规教学活动的监控:
常规教学活动包括:常规教学检查,作业展评;质量分析会;随机听课:同时附带常规抽查;优化教学管理手段;课堂优化。
3、共享课题式集备,打造研究型团队
学校坚持各教研组开展共享课题式集备,每学期召开校本教研展示活动。教研与教学的和谐统一,使科研的魅力显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同时这种在扎实有效、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正一步步推动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4,打造学科共同体,一个年级一个班,一个学校一个班,学校的每个班级,每个年级都是一个共同体,不进行班与班之间的评比,算全校的评均成绩。老师之间,班级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课改工作面临的困惑及努力方向:
由于我校样板学校建设才刚起步探索,从领导到老师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在工作中难免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改,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改,教师的备课方法在改,但考试评价的制度没有改,对教师的常规考评没有改。这样的课改,势必“换汤不换药”,势必“治标不治本”,难以从根本上转变教师观念。
2、在课改中教师的合作还不够,大多数教师上课改课是“一人演戏,独唱独奏”,没有形成集体合力。针对这些制约我校课程改革发展的问题,我校将从以下六个方面继续努力,开创我校课改新局面。
1、抓好理论培训学习,进一步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
2、抓好课堂教学研究,认真落实教师集体备课制度,促进课堂教学研究。
3、抓好教师培养及名师名校长工程,进一步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努力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人文素养的群体。
4、抓好关键问题的突破与解决,加强分析与反思。
5、加强“建设书香校园”力度,达到“构建阅读生态,经典浸润成长”的办学目标。
6、抓好课改资料的积累、整理、汇报、交流。
总之,回顾我校新课程改革历程,我们的学校管理和样板校创建工作在忙碌中找到了充实,在细微中找到了认真,在总结中得以反思,在反思中收获了经验,同时,也在教师日常工作中,看到了每位老师的真诚的努力和付出,我们坚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有专家的指导,有我校教师的大胆创新和探索,我校的课改工作一定能取得好成绩,我们四十完小的样板学校建设一定能办出特色!
第五篇:新课改下的学校德育工作
新课改下的学校德育工作
郭俊泽
(陇西县通安中学 甘肃陇西 748102)
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务必贯彻“两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育部新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作了七个方面的规定,而其中前四个方面均为德育内容。教育部长周济指出:学校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因此,德育工作应成为新形势下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
从我们多年来教育教学工作积累的经验,结合新课改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我们认为德育工作必须依赖于有效的形式。如果德育形式新颖、别致,学校德育的成效必将事半功倍,而如果德育形式陈旧、乏味,则德育成效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我校近年来注重把德育内容赋予崭新的形式,把德育融入到各种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结合我们德育工作开展的情况谈谈新课改环境下学校德育形式的创新问题。
一、设置情景,摸拟知识竞赛和文艺节目表演确为一种较佳的德育形式。中央电视台中的《开心词典》,电视中摸拟明星之类的节目为亿万观众所青睐,是因为它们融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于一体。这种节目氛围热烈、欢快,形式别具一格。学校借以这种新颖的形式,服务于学校的德育工作。
我校在开展学习《中学生守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活动中,以知识竟赛的形式,学校政教处把上述知识点进行归类,然后把知识点融入设置的具体情景中,让参与的各班学生代表在“必答”、“抢答”两组比赛中依答题情况累计得分,决出胜负。学生代表答不完整的,台下的同学也可以补充;同时也设置一部分题目,让台下的同学抢答,正确的或言之有理者,均可获得一定奖品。
学校每学期均举办类似这样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享受德育教育的乐趣,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融德育功能于创新的形式之中。
二、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成长过程的考核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新课程里,要求教师贯彻“三维”目标。因此,学校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这个主渠道,贯彻“三维”目标,改变侧重“双基”的教学倾向。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低不一,德智体美方面表现突出的,固然是好学生,但那些学业平平,上课行为表现不怎么好,经教育,思想品德有进步、行为习惯有好转的学生,应该也算为好学生。我们的口号是:“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材”。宁愿培养一千个淳朴、善良、诚实的工人、农民,也不愿培养一个高智商的缺乏人性的罪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确定我们的教育理念,所以,我们注重德育工作中学生过程性的肯定评价问题。
我校在各年级结合德育工作,设立了学生“思想品德”进步奖,专门用于鼓励过去表现较差,但通过帮助教育而转化好了的后进生。通过实践观察,那些得了奖的学生,不仅课堂内外行为习惯变好,而且学业也有不同程度地进步。正所谓相辅相成。
在课堂上,我们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应该挖掘每个知识点所蕴藏的德育内涵,使“三维目标”得以体现。如在《白杨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外,必须注重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循循善诱,启发学生从课文中学到以下优秀品质:热爱边疆、立志建设边疆、热爱祖国、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斗志等,这些品德实际上体现了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
三、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补充校内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1.“走出去”的德育形式
俗话说:社会是一个大课堂,社会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学校。只要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形式,都可以获得良好的德育功效。学校组织春游、秋游、郊游,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从而产生爱乡、爱国的美好情感;参观工厂、农村,让学生体验到工人、农民艰辛的劳动,从而体会到家人打工养家糊口的博大情怀及劳动的伟大;访问革命前辈,参观纪念馆,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变迁和国家的进步,从而体会到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探望孤寡老人、残疾人,让学生了解他们生活的苦涩与无奈,从而产生应有的人类同情心,也不同程度地激发了自己的上进心;打扫院落、街道卫生,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和高尚,从而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和劳动观念。
2.“请进来”的德育形式效果凸显
德育工作必须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功能。单靠学校自身的德育队伍力量显然不够。实际上社会力量有义务也有能力为学校的德育工作锦上添花。
学校每学期邀请交警进校作交通安全报告,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邀请学校聘请的法制副校长进校作法制报告,讲解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警示未成年人遵纪守法的重要性;邀请校外辅导员,为青少年矫正不健康的心理或不良好的习惯,或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先进人物的榜样教育;邀请知识分子,开办科技讲座,从小树立“科技兴国”的战略意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学校的德育工作,在新时期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们利用上述这些德育形式,已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我们认为,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而应该“穿新鞋走新路”。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不仅要充实,而且形式要创新。还要不断创造出学生喜闻乐见、新颖别致的德育形式,以服务于新形势下学校的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