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好中学德育工作
如何做好中学德育教学工作 1 / 6 作者:(论文)和 田 地 区 皮 山 县 木 吉 乡 中 学阿卜杜吉力力.艾麦尔
如何做好中学德育教学工作
【摘要】:德育工作是现代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中学教育中非常关键。社会中因为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现象的发生已经严重影响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因此,新时期中学德育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学校作为教育工作的主战场责任重大,那么德育工作就要贯穿教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出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本文将从学校和教育者如何做好德育工作入手来探讨现代教育中的方法,希望能在素质教育的研讨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中学 德育教育 价值观 尊重 素质 措施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认识得越来越清楚,学校德育工作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对一个人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性格去向起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的讨论题目就是怎样在中学教育过程中实施德育以及应该达到怎样理想的效果。德育工作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它不但需要德育组织者和工作者对德育工作的正常运行施加积极的影响,还需要德育工作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提供良好的土壤和扶持。德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个体有效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是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既可能出现正社会化,也可能出现反社会化,这主要决定于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作用力度。所以,德育工作能否有效地开展并获得预期的效果,与社会文化传统和行为准则的现实情势息息相关。社会环境对于德育工作来说,它可能会产生“一叶知秋”或“一叶障目”的局面。如何才能除却“障目”之害而尽收“知秋”之功呢?这是值得德育工作者努力探究的重要课题。就当前的社会大环境而言,它对德育工作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两大方面。
首先,中学德育工作尽管人事时有更新,但内容常一如既往,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却日新月异,所以中学德育活动虽然风风火火,然而置身于迷迷离离的市场经济大潮之中,时有相形见拙之感。在这里,一方面与德育组织者未能及时捕捉发展形势以充实德育内容
和创新德育形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德育组织者未能及时加强对德育工作者的继续社会化以及德育工作者对继续社会化的主动性不足有关。所谓继续社会化是指成人继续学习社会知识、规范与价值观念等等的过程。其过程包括继续接受文化传统与社会经验、和在再生产社会经验的过程中接受新的文化特质与文化模式。可以说,对继续社会化重视不足,是造成德育工作不尽人意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势下,德育活动要想获得预期效果,胜算实在不多。问题主要有:一是观念更新的及时性问题,二是传播媒介的引导性问题,三是德育者角色的再认识问题,四是价值规律的渗透问题,五是知识价值的回应问题,以及法律制度的完善问题等等。总之市场经济对德育工作扑面而来的种种冲击,使得许许多多的德育工作者和组织者措手不及,尽管他们使尽浑身解数,还是应接不暇。
其次,人类社会化是通过个人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个人与团体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在其过程中,必然要出现正社会化趋势,也会产生反社会化现象。人类个体正社会化的结果是获得社会性,导致社会安定与进步,人类个体反社会化的结果是获得反社会性,导致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第一,过好观念更新关,加快德育组织者与德育工作者的继续社会化进程,为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引航开道。为此,一要加强市场经济冲击的震波研究,筑起德育工作的防洪堤;二要加强社会观念的更新研究,为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提供理论工具;三要加速德育组织者和德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家长的继续社会化,建立起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和交流制度,为全面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四要加强德育活动的可行性和计划性研究,以加大德育工作顺利到达目标的安全系数;五要加强德育内容的体系研究,并根据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不同层次的德育教材,并保证其切实有效地实施,以确保德育效应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第二,加强学生心理、思维和行为情势的研究,积极而又及时地疏导学生的情绪瘀结,以增强德育工作的力度,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此,一方面应经常通过调查问卷、师生座谈、家访邀访、德育投诉站、心理讲座、心理诊所或心理热线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思维和行为情势的分析、研究与疏导;另一方面还应经常加强对学生的违纪、违法、犯罪、作业缴交、学习态度、忠诚诚实、文明礼貌、尊师敬长、团结友爱、人格性情,以及学生的生理、安全、依恋、自尊等需要的情势与心理的分析研究及其对策研究,并建立起这些专题研究的档案资料库,以资进行特定德育工作时查询调用,便利于“对症下药”,及时而又准确地疏导学生的情绪瘀结,力争获得“手到病除”的效果。
第三,在净化德育工作者言行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德育工作自身重要性的宣传工作,以获得学生对德育工作者进行德育工作的心理相容效应。学生产生对德育工作者进行德育工作的心理相容,是取得德育成效的前提条件。一般地说,学生能心服特定的德育工作者或德育工作,便易于产生德育活动的心理相容现象。
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充当所有的管理与被管理的角色,管理将不在浮于表面而是深入到每个角落,任何时刻管理与被管理都能得到充分的融合。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交往,学会了管理,提高了学生们综合素质。但.如何能使学生自主管理开展得更好,还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继续寻求与探索。
当然每次德育活动开展之前,必须做好的三件事是:一要充分了解和认识当前形势,二要充分了解和认识当前改革开放大潮中人们的需求,困惑和趋向,三要借鉴上一次德育活动的经验与教训。然而许多德育组织者和德育工作者往往未能注意到这一点,对德育活动的开展缺乏充分而必要的准备,匆匆来匆匆去,自然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同时许多德育组织者和德育工作者也常未能及时、全面、深刻地总结和剖析每次活动的经验和教训,这又常成为下次德育活动又不能令人满
意的潜在原因。事实上每次德育活动结束后,经验教训有的已经明了,有的有待剖析。然而由于没能及时总结与剖析,结果陷入了特定经验教训的恶性循环之中。这些造成恶性循环的特定的经验教训,虽然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德育活动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倚时就势走过场,缺乏整体性和一贯性,这是造成德育活动不尽人意的最主要原因。导致这一情势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国家的许多“时节”,学校必须配合开展一些必要的德育活动。这些德育活动一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来得快去得也快。本来德育应结合“时节”而深入开展,但如果为“时节”而特别开展,则必然造成走过场的情势;另一方面,许多“时节”的德育活动虽也纳入了德育工作的计划之中, 但其内容常不被列为德育计划的环节,而是常也作为一种点缀,缺乏整体性的设计与深化对策,活动过后常常是不了了之。上述两种的德育效果常无法与其他德育活动一样在学生心理产生持续效应,从而导致德育效果的自然降温。
第二、班级德育活动措施不周不力时有存在的情势,这就导致了整体性的德育效果产生层次性的缺氧状态。学校整体性德育活动的开展,必须依赖于具体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来实现。但是由于班级德育工作者对学校德育精神和要求的理解程度不同、开展 德育工作的能力有高低、以及对德育工作的致力状态不同,从而产生对班级德育活动具体措施的周密度、覆盖面、有效性的直接影响。可以说,这一情势是导致学校德育工作时有不尽人意局面的直接原因。而班级德育工作者对学校德育精神和要求的理解程度不同,这是与组织者组织德育活动的透明度以及措施要求的周密性有关;班级德育工作者对开展 德育工作的能力有高低,这也与组织者对德育工作者的德育技能训练程度有关;班级德育工作者对德育工作的致力状态不同,这还与组织者对基层德育工作者的用人之道、以及关心与理解的程度有关。第三,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德育工作者表帅不足,误引误导,也大大削弱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德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过程中的表帅作
用是德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可靠保证。在学校德育氛围中特别是在课堂上,德育者不正确或不周全的言行,往往会给学生心灵留下德育误区和空白;在课外,往育者不慎不正确的言行,容易造成学生对德育内容产生心理怀疑和抵触,即产生心理不容效应,从而也有意无意地损害德育的效果。
第四,对学生心理发展特性把握不足,也常使德育效果大打折扣。青少年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心理正处在飞速发展时期,可塑性极强。而他们面对社会发展的主文化和亚文化的夹击,在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往往无法正确把握自身的发展方向。无论是什么层次的学生,虽然他们都有其不同程度的思想觉悟,但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辨别力时强时弱的特点,近乎类聚性而又带盲目性的互比互学情势,常在有意无意中发生。一旦出现德育力度的薄弱环节,又不能及时而有效地渗透进德育努力,承受力低的同学就会首先受到影响并相互作用,甚至与德育效果相抗衡。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把学校德育工作抓紧抓好,去争取预期的德育效果,就必须努力去了解影响学校德育效果的诸因素。同时还需要内外环境因素的通力协作。只有做到内外兼修,互相配合,德育工作就一定能够走出低谷,去迎接胜利的曙光。
参考资料:
1)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一些思考[J];文教资料;2006年15期
2)中学德育工作改革走向的几点思考[J];宁夏教育;2002年11期
3)喀什日报(汉);2009年
第二篇: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千头万绪,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相互协作。春雷教育专家认为,在开展德育工作,发挥学校德育工作主体地位的作用时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守住底线,打好基础。
当前德育工作的底线有两条。一条是遵纪守法。中学阶段必须把法治教育纳入德育工作,让每个孩子都能具备法治精神,树立法治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公民;一条是珍爱生命。德育以人为本,起始点应该是珍爱生命。
二、放大自我,推己及人。
放大自我的教育就是推己及人的教育。要让学生明白,生命是平等的,我们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珍爱别人的生命;不仅要珍爱人的生命,而且要珍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很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对此我们要给予深刻的理解和充分的肯定。但是,我们更要教育学生,现代社会是个人的自我意识空前高涨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强调团体协作和追求共赢的社会,个人必须要合群、爱群、乐群、利群,个人的价值只有在团队协作中才能实现。归根结底,德育工作的过程,也就是让孩子从“小我”走向“大我”的过程。
三、科任教师更要承担德育工作的重任。
诚然,一般地说,班主任是一班之魂,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有赖于班主任有计划地开展工作。科任老师一进课堂,首先想到的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如何上好这堂课,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往往忽视或不够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很少考虑最近班上出现了哪些不良现象、矛盾和问题,该怎样去引导。有时候,在班主任的课堂上秩序井然,到了科任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违纪事件时有发生。其实,作为科任老师,要顺利的开展教学工作,必须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学校要注意上述三个方面,才能使得德育工作更为顺利的开展,并且保证最佳效果。
第三篇:浅谈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茂名市第十六小学张艳
要做好德育工作,首先有五大忌:
一、忌做“扑火队员”。有的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目标就是“不出问题就行”,经常充当“扑火队员”,对违纪学生采取体罚、赶出教室、向家长告伏等简单粗暴的方法,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不仅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还很容易使差生产生逆反心理。
二、忌德育工作流于空泛。有的班主任对学生的一般说教多,而具体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少,满足于表面上的东西。不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密切结合就难以取得成效。
三、忌教师仅以自己的好恶评定学生。老师的话在学生心目中的份量特别重。
所以,老师切莫对学生妄加评论。有的班主任总是把他喜欢的成绩冒头的学生看成是人才,当作掌上明珠天天表扬,而把自己讨厌的后进生看成是“朽木”,横加批评。这样势必挫伤学生的上进心,对德育工作极为不利。
四、忌把自己的尊严凌驾于一切之上。有的老师容不得半点异议,特别是对敢于指出自己缺点错误的学生,更是不满,甚至将这种学生当作坏学生极力压制。一旦学生有不同意见,教师的责任是因势利导,让同学在不同意见中辩出真、善、美;教师自己错了就应大胆承认,坚决改正;是学生错了就耐心帮助,并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维护真理,改正错误”的优良思想品质。
五、忌对人不对己。有一所学校组织师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有几位班主任却坐在休息室打扑克。后来学校再组织看爱国主义影片时,不少学生就上街玩去了。可见教师自身的品德如何,对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教师要处处严于律己,完完全全成为学生效仿的好榜样。
所以说,做好德育工作,其次要运用百部影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在观看电影之前,依据《电影系列化教材》向学生介绍影片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内容梗概,提示应当怎样看,看什么,学习谁;观看中,要求学生仔细地看,安静地听,认真地想;观看后,组织评论,写出观后感,要求学生对影片中一个动人场面,一段感人故事或一个崇拜人物,进行评价,写出感想,然后,召开交流会或报告会,颂扬真善美的精神,树立英雄模范榜样,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扎扎实实抓住这三个环节进行恰当的教育,使学生每看一片,都能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激励,受到良好品质的熏陶,并得到高雅纯正的艺术享受。
二、搞好四个结合。一是与各科教学结合,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语文、思想品德、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中,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融为一 体。二是与主题班队会结合,开展专题教育。如:我们在开展“学英雄,爱祖国,为他人”牭闹魈饨逃疃校瑺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低、中、高年级学生观看了《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开国大典》、《秋收起义》、《重庆谈判》等影片。观看电影之后,我们又举行了主题队会,同学们运用演说、朗诵、歌唱、表演、舞蹈等多种形式,表达出自己学英雄、爱祖国”的情感与决心。
三、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我们要求学生每周六晚,节假日里收看优秀电视片,返校后,利用晨会时间,讲述英雄故事,汇报自己的感想。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对这一教育活动的密切配合。四是与树立自己身边的典型相结合。每个班级至少树立起本班的四名典型,即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典型;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的典型;刻苦学习,全面发展的典型;诚实勇敢,天天向上的典型。这四位典型的事迹上报,名字上榜,人人知晓,运用榜样的优秀素养感召全体学生,引导学生明白,爱祖国要从身边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使爱国主义教育不远不空,落到实处。
四、开展了“五个一”的活动,即看一部优秀电影片,唱一首影片中的歌曲,学一位影片中的英雄,改一点自身的不足,做一件为他人或集体谋利益的好事。这“五个一”活动,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深受学生的喜爱。
最后,做好德育就要走向生本。
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一个裁缝,你给儿童做衣裳;假如你是理发师,你给儿童理发;假如你是牙医,你给儿童打理牙齿。然而,我们既不是裁缝和理发师,也不是牙医,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不是装饰儿童,去改变儿童的外部,而是改变儿童自身。我们可以用语言来教育他,用环境来影响他,用活动来培养他,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师、牙医那样地对儿童裁剪、修剪、打磨,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这似乎有点无奈。然而,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必须把为教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实现生本教育。
那么,目前我们德育工作的现状如何呢?从教育的内容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道德等主旋律教育卓有成效,而与学生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环保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则明显欠缺。从教育的途径看,我们的教师较多采用的是班会、个别学生教育,而学生认为所起作用最大的是社会实践活动。有关的调查还显示,学生的班会课和思品课主要以说教为主,缺少实践环节。在个案调查中80%的学生抱怨思想教育工作方法简单、内容空间狭窄。教育内容的大而空,教育方式的“坐而论道”,造成了学生心口不
一、言行不一,观念与行动分离。这种知行脱节的现象,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道德假性认知。因此,要走出德育的困境,必须树立起德育生本的理念,使我们的德育能真正的深入人心。
1、德育生本要以创导底线教育为前提。我们的学校教育制度下的德育工作重心似乎遵循着这样一种顺序:幼儿园着重进行的是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教育;小学进行的是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中学进行的遵纪守法教育;大学进行的是文明礼貌习惯的教育。以至于有人戏称:“幼儿园国际主义,小学共产主义,中学集体主义,大学个人主义,研究员卫生评比。”这样的德育其内容顺序是不是有点颠倒?这样的德育其作用是不是难以真正融化在学生的血液中,落实在学生的行动上?不难看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学校德育,从启蒙教育开始,就要求每一个学生树雄心、立大志,要求每一个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要求每一个学生树立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集体主义观念,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思想行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忽视了一些底线道德的教育,特别是在人之初,我们的德育要求太高以至于忽视儿童的心理成熟度,造成了德育“高耗低效”,到大学后却为文明习惯“补课”。倡导“底线道德”,开展“底线道德”教育,就要从基础道德抓起。比如,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要求他们从爱自己身边的人——老师、父母、同学及邻居等做起。这是爱的底线,再逐步升华到爱国。又如,我们要教育学生为他人义务服务、为学校义务劳动时可以从学生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做起,因为面对独生子女备受溺爱的实际,守住“能够自己的是自己做”这条道德底线,才是更重要的。倡导底线教育,并非拒绝崇高,而是强调分清教育的层次,防止思想道德教育的架空和伪化。雨果说得好:“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是为人的常规。”尽管学校德育不能抛弃他应有的崇高和神圣,也不可缺少应有的理想教育,但是应该还给学生以人之为人的精神世界,应该以人性、人格、人品作为最基本的底线,应该以培养起善良、正直、诚信、同情、宽容、谦逊、合作等关键的品质作为起码的目标,并由此生成学生的道德自律和道德自觉。
2、德育生本要以体验教育为主渠道。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德育似乎就是“灌输”。从中国的传统教育来看,自古以来就是这种封建家长式的教育,为学生者只有老老实实听话、守规矩的份,哪有自己思考、自己体验的说法。“德育渗透”一词好就好在比较模糊,反正我已
讲解过人生的道理了,至于学生们有没有理解,那就慢慢渗透吧!其实,灌输也好,渗透也好,都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观察的,这种教育中没有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验教育强调学生自求自得,亲身经历,以其真实的自我展示在教师与同学们面前,促使教育目标的落到实处。少年儿童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等等,只有转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这后才会被他们自觉地去遵守和执行,这就是内化。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还必须以儿童的社会认知为前提,这就是说,儿童必须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由于儿童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过程中需要承担和扮演种种社会角色,也就是需要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各种关系,这就使他们不得不去习得某些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在复杂的道德情境中学会对是非善恶作出判断推理,形成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乃至对世界的认知。因此内化必须经过体验,反复的体验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内心活动,使道德素质成为个性的一部分,形成较稳定的特征,有效地矫正与防止知行脱节、主客观背离、双重人格等“假性认知”。实践证明,一切的教育,只有让受教育者去体验,才能产生应有的教育效果。
3、德育生本要坚持多元价值取向。美国有个教育代表团曾到我国的一所学校进行教育考察,听了一节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问题情境是:一群猴子被拿枪的猎人紧紧追赶时,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边只有两只小船,一下子容纳不了这群猴子。谁先过?我们的一年级小朋友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让别人先过。多么闪光的思想啊!课上得很成功,孩子们的崇高品格更让人感动。课后,美国教育代表团代表提出质疑:为什么只有一种答案?难道就不可以有其他的回答吗?要是美国学生他们可能会说:我先过,我将来要当总统;我先过,我将来会成为科学家,他们的价值怎么跟我比呢?我先过……上面这个案例,体现了东西方教育不同的理念和思维。或许,我们会批评美国学生太自私?担心美国的教育导向会教坏我们的孩子?但是,我们的一元化教育是否已陷入一种思维定势?是否是产生校园假性认知现象的症结所在?也许,多元的价值取向更有助于实现孩子们心灵上的真正自由,更有助于孩子个性的真实表达,更有助于消除双重人格,更有助于教育的创新。
德育的出发点,不是禁锢人、束缚人、约束人,而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条件发展人。德育应着力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德育的根本目的,是构筑精神支柱,发掘创造潜能。德育不仅是社会的道德要求,而且是学生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需要,要善于将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自我要求,形成内在的道德认知和自觉的道德行为。任何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德育要走向生本,德育必须走向生本。
第四篇:浅谈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时代在更迭,教育在不断的改革、探索前行和进步,这就使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本人针对当下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以学校为基点,以家长和制度为后盾的基础上,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何更好地将德育工作做好做实,下面阐述对德育工作改革的一些观点。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现在的孩子普遍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的教育牵扯到整个家庭的魂,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能适应世界,创造未来,因为孩子们承载的是我们和国家社会的希望和未来。教育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改变,应当更加注重教育者队伍的培养,增加注重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将虚无缥缈的教条转变成为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我们应当反思,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应该要做什么?我们的教育是否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是否能更好的促进孩子们的成长。
本人就如何做好德育工作发表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德育工作应当从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我国自古就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功名天下知”的科举制度,使中国的教育中带有一种潜意识,教育孩子读书,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只有升官发财了,才是出人头地,才是有用的人。这种思想好像根深蒂固的植入在灵魂中,其实这是错误。我们从事教育事业者,应该从小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应该将我们的教育跟社会紧密结合,跟孩子的生活起居紧密结合。好几年听说过一个笑话,一个大学毕业的学生不懂得自己掰鸡蛋,这个虽然是一个笑话,但是从这个笑话中可以想象得出,教育如何的脱离现实,如何的不靠谱。教育不等于读书,只有题海词库的教学,纯粹的读死书和死读书,显得僵化,缺少灵魂。只要对学生有好处的,我们都可以倾囊相授,他们幼小的心灵会装下教师的娓娓话语。小时候,我们就知道了王二小是英雄,就知道学习雷锋好榜样„„所以,我们要注重对于孩子的引导,让其明辨是非。最近网上有一个很热的新闻,李双江老师的儿子李某,犯轮奸罪,被警方刑拘,有一个标题是这样写的“将军的儿子是废物”,我觉得这个废物的评论是比较恰当的,无用则为废,一个对于社会没有贡献反而危害社会的人,就是废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而从孩子的德育角度来说,就是应当慎独,遵纪守法,你没有能力去救济别人的时候,为你自己和家人去努力去生活和工作,那么你就是有用的人;当你有能力的时候,分出你的一点点成果与社会分享,那么你就是一个有用的人。
1第二、做好德育工作的原则
德育工作的原则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应对小学生的德育原则主要有:
1、德育知识教学必须和实践相结合,称为知行统一的原则,这样的德育才能拥有实效。
2、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严格要求是指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展。
3、我们要对整体教育中,要有的放矢,学会因材施教,保护好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不同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灵活应对。
4、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相统一。既要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第三、做好德育工作必须有敬业的教师队伍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建立一支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施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学校是学生学习的殿堂,必须拥有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做为教师。我们要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激励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做出应有的贡献。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很多孩子心中的偶像,很多学生感受了老师的博爱和博学之后,都暗暗决定,以后也要当一名教师。首先在教师选拔和聘用上,我们应该严格把关,教师是实施教育的第一人,教师素质的优劣,是德育工作开展质量的关键。2012年,网络上陆续曝光了好几起教师虐待儿童的事件,给整个社会带来很大的震撼,其中浙江90后的女教师居然说虐待儿童是为了好玩,让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学方式方法受到了很多的质疑和不信任。我们要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德育教育工作需要用爱去实施,“教育是爱的艺术”,“爱是教育的基石”,总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育的真谛。我们要把热爱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作为师德教育的核心内容,要求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关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教育的权利。
第四、德育工作应该有强大的后盾做为支撑
1、家庭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后盾
言传身教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牙牙学语的孩子首先是懂会模仿,其次才会学习,所以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近年来,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而究其犯罪根源与家
2庭教育关联甚大,教育方法错误,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过分的溺爱,使孩子看不清自我;缺乏关心教育,使孩子找不到方向和依靠;家长们对于事情的看法和处理,会深深的埋在孩子的心底,影响他的一生。在我执教生活当中就看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在学生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回去告诉自己的父母,孩子的母亲居然带着孩子到学校来质问老师的教育方式,这个就是典型性溺爱了。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样非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会害了孩子,但是从这个事例中也看出了,老师与家长之间是缺少理解和沟通的。做好孩子的德育工作,家庭教育应该是老师的后盾,我们应当和家长建立一种共同教育的长效机制,家长应该相信老师的教育,老师应该及时向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最好家庭和老师能够给每个学生做一份独立的成长记录,记录好每个孩子的点点滴滴,因为孩子的成长都在不知不觉中悄悄的进行。
2、完善的制度和设施建设是德育工作的后盾
我国很早就提倡德、智、体同步发展,但是据调查现在很多的学校取消了课间操的活动时间,甚至占用了学生体育课的时间用来做基础课程教学,这是不可取的,活泼向上的学校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孩子建立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孩子心灵的美好。一个健康的孩子,必须是身心健康。家长给了孩子很大的期望,同时也给孩子压担子,除了学校的课程,另外还有一些兴趣班等等,这样我们的学生除了要完成学习作业之外,还有很多事情要完成。孩子的压力也要得到及时和经常的释放,我们除了要教诲学生,还要让孩子保持应有的童真,条件允许的学校应当配备有学生心理咨询室。巴塞罗那和皇家马德里这两支世界知名球队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人曾经做过比较,认为巴萨的教育比皇马明显要成功。从巴萨青年队出来的伊涅斯塔和梅西成为世界级球员后,依然像是邻家男孩,而皇马出品的球员们,明显有一些高傲,甚至前段时间还有某球员和球迷发生了相互不愉快的行为,由此可见,不同德育引导所产生的结果完全不同。我们应当建立健全德育分数的评定标准和细则,实施奖惩。比如说某学生做了好事,应该加分,当分数达到一定量,应该奖励,反之,应该减分,当累计一定负数就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弥补„„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奖励措施,以批评教育主和小惩戒为辅的方法,让孩子从小树立牢记德育的观念,也让老师的德育工作能量化和标准化,有制度可依。建立健全学生干部组织,特别是学生会组织。要加大学生自主管理力度,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优势,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并使学校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以良好的学生日常规范来体现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树立学校的整体形象。
我们要将德育工作始终贯穿以教育工作当中,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品德兼优,健康向上的人,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也是我心中小小的心愿。
第五篇: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论文
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杨秀英滦县职业高级中学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对全体学生德、智、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教育;学生
教育不应止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以形成完整的人格为最终目的。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基本载体。班级德育的教育者主要是班主任。它是学生班级的直接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对本班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经常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管理。,既是学生学习上的严师,又是学生生活上的慈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班主任如何加强德育工作呢?
一、抓常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
班主任的工作是些琐碎的事情,平时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心理医生”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教师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培养他们的品质。
二、信任学生,真正尊重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教育者一定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己必须先尊重他人”,同理,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必须先尊重学生。“人生而平等”,师生之间本身就是平等的,。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班主任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从而赢得学生的爱戴。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为此,班主任教师要改善自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主动地、努力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班主任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做些什么,想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产生敬佩,师生关系才会和谐。
三、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主任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教师自身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首先,在人格上教师要做一个正直的老师,高尚的道德品质、正派的思想作风,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务实精神,是做好一名班主任的基本素质,也是班主任人格魅力独特之处。第二,成为知识的富有者。德高而望重,学高而为师。要把班级管好、教好、培养好,要组织好、引导好、协调好学生的学习生活,班主任需要具备多种才能,充当多重角色;严以律己,努力学习,成为知识的富有者。
。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使之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要培养班级正确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在班级管理中,班级风气是评价一个班主任工作成绩好坏的依据。一个有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可以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制约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无形当中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班风是反映一个班级精神面貌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培养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纪律严明的良好班集体,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对学习和生活在这个班级中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强大的感染力。良好的班风应该是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映新时代人才素质要求的,而且,它还应该具有本班的特色。学习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和思想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有一定的作用。良好的环境促使良好班风的养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极向上。积极营造和谐文明的班级氛围。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力量。
五、理解学生,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了解学生,是真正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的过错。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本身,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也碰到了很多成长中困惑的问题。对于成年人,这些问题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许是不屑一顾的,但对于那些孩子,确是他们无法面对和解决的。
作为班主任,我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我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更不能一味的纵容他们。
这种宽容,不仅要体现在所谓的好的学生身上,也要体现在所谓的坏的学生身上。其实,每一个学生在我的眼里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出色之处的。当然,一个班的学生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个别方面,学生的发展必然因人而异,作为班主任,我是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无论他们的优点,或所谓的缺点。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爱换取学生的爱,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好,班级气氛也会随之好起來,从而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也愉快。
六、认真开好主题班会
班主任要重视每一次班会,这是教育学生的最好的途径和手段之一。主题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注意主题班会内容的系列化,内容丰富,又符合学生实际,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艺术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学期,笔者策划了许多主题班队活动。如《告别陋习,携手文明》,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们提高了认识,检查自身的不足,培养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让学生从小树立文明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积极参与到养成良好的习惯行动中来。
总之,班级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班主任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先行者,班主任要经常去点燃学生心灵中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培养他们健全的、积极向上的、勇于参与竞争的思想意识。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真正给学生精神上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