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金融机构综合管理办法(试(★)

时间:2019-05-14 03:0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宁波市金融机构综合管理办法(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宁波市金融机构综合管理办法(试》。

第一篇:《宁波市金融机构综合管理办法(试

宁波市金融机构综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增强管理合力,维护辖区金融稳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反洗钱法》、《外汇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程序规定》以及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对金融机构的综合管理,遵循依法合规、精简高效、公开透明,有利于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原则。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设立的金融机构。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综合管理包括宁波辖内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开业管理,在营业金融机构重大事项及重要信息报告,对金融机构进行综合评价、综合执法检查,以及其他管理措施。

第五条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成立宁波市金融机构综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办公室。

第六条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及各县支行对各级金融机构的综合管理,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 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开业管理 第七条 本章所称开业管理包括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接洽、报告、筹备、开业前期事项请示,以及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对有关业务开办的审批等事项。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对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开业管理采取集中受理、分项办理、分级审批、统一反馈的原则。

第八条 在宁波筹建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设立市级分支机构的,应于获准筹建后十五日内向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或所在地县支行当面接洽,并报告有关情况。

第九条 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筹备阶段应按照人民银行的相关工作要求,在信贷、统计、会计、支付结算、科技、反假币、货币发行、国库、征信、反洗钱、外汇以及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积极做好人员、制度、设备等准备工作。

第十条 在宁波市区(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及鄞州区)设立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或市级分支机构的,应直接向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提交开业前期事项请示。

在各县(市)、区设立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应向所在地人民银行县支行提交开业前期事项请示。人民银行县支行经审核,提出是否受理的初步意见,并报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审批。

第十一条 开业前期事项请示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机构名称、营业场所地址、拟正式开业日期;

(二)开业筹建批复文件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三)经营方针和计划,拟开业的金融机构为法人的,报送章程、股东名册及其出资额、股份等情况;

(四)拟任高管人员名单及简历;

(五)加入城市金融网、人民银行业务系统或项目及其准备情况和管理制度;

(六)会计核算基本制度、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人民银行要求报送的其他会计财务资料;

(七)金融统计制度、机构设臵和业务准备情况;

(八)人民银行要求报送的其他材料。

第十二条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收到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开业前期事项请示后,根据有关内部管理制度和相应流程,批办有关职能部门审核,统一向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作出复函。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交的开业前期事项请示,材料齐全、内容符合要求的,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予以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

第十三条 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凭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的复函,直接与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有关职能部门或所在地人民银行县支行接洽具体业务开办、系统加入的事项。

第十四条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有关职能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上级行规范性文件,分项审核业务开办、加入系统的事项是否符合相关管理要求,采取现场辅导、现场验收、非现场审查、业务培训、资格测试、约见谈话等方式,指导和督促新设 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相关管理要求。

第十五条 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申报材料齐全、各项内控与风险管理制度完善、部门设臵和人员配备合理、软硬件条件安全适当,符合人民银行有关金融管理要求的,同意其有关业务开办。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不符合人民银行有关金融管理要求的,暂不同意其有关业务开办,并对其提出改进的要求。

第三章 在营业金融机构重大事项及重要信息报告

第十六条 金融机构在营业过程中,发生具有重大影响并且可能危及区域或系统性金融稳定的事件,以及反映金融机构经营发展状况的重大事项和重要信息,应及时向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或所在地人民银行县支行报告。

第十七条 金融机构应指定专门的部门和联络员,负责向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或所在地人民银行县支行报告重大事项及重要信息。

第十八条 金融机构在向地方政府、司法部门和监管部门行文报告重大风险信息或案件时,应同时抄报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或所在地人民银行县支行。

第十九条 市级金融机构或法人金融机构发生下列事项,应事前以书面形式报告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或所在地人民银行县支行:

(一)拟开展重大重组改制活动;

(二)业务网络系统升级改造需暂停营业、调整营业时间;

(三)主要负责人缺席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组织的会议。

第二十条 市级金融机构或法人金融机构发生下列事项时,应在五个工作日内报告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或所在地人民银行县支行:

(一)机构名称、地址或经营范围变更;

(二)机构性质变更;

(三)高管人员变更;

(四)总股本5%(含)以上的重大股权变更;

(五)总股本5%(含)以上的重大对外投资;

(六)新设立或撤并分支机构。

第二十一条

金融机构发生下列事项的,应当在事发后及时报告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或所在地人民银行县支行:

(一)金融机构存款挤提、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挤提、集体退保或者其他债务挤兑等情况;

(二)本机构所发生的风险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影响辖区金融稳定;

(三)受到严重网络攻击破坏或数据受到严重侵害;

(四)重要信息系统故障,不能正常办理业务;

(五)客户集体投诉、上访、静坐或者采取其他过激行为;

(六)重大盗窃、窃(泄)密、计算机网络犯罪等案件;

(七)由于违规经营、高管辞职等原因被新闻媒体进行负面报道,可能对机构稳健经营带来威胁;

(八)发生重大经营性或政策性亏损、重大投资损失;

(九)境外母公司出现严重危机,可能严重影响其在中国境内业务开展;

(十)因火灾、水灾等灾害原因造成网点停业、重大人员伤亡的事件;

以上事项,若情况紧急,金融机构可在正式报告前通过电话、传真等形式先行向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金融机构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并在两个工作日内书面报告;如有必要,应及时派员当面报告。

第二十二条

证券期货业金融机构在对宁波市内企业开展上市辅导的,证券期货业金融机构在甬分支机构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或所在地人民银行县支行。

第二十三条

保险业金融机构因台风、洪水、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引发巨额赔付时,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或所在地人民银行县支行。

第二十四条

金融机构报告的重大事项及重要信息涉密的,应通过保密渠道报送。

第四章 综合评价

第二十五条

本章所称综合评价是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对金融机构执行央行各项政策制度的行为进行综合考量、全面评估。

第二十六条

综合评价对象为开业满一年以上的市级银行业 金融机构。

第二十七条

综合评价每年两次,年中评价周期为当年的1月1日至6月30日,年度评价周期为当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第二十八条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在业务管理中通过系统监测、台账登记、执法检查、现场走访等方式记录金融机构经营行为,并量化汇总,形成行为评价得分。在此基础上,根据存贷款、利润、中间业务、资产质量等业务量指标对金融机构行为评价得分进行折算,并综合考虑金融创新、金融改革等情况,确定各金融机构的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次。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金融机构实行分类管理。

第二十九条 对于综合评价为“A”等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将在系统加入、业务试点、信息共享、人员培训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除上级行安排外,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次年一般不再开展对该金融机构综合执法检查。

第三十条

对于综合评价为“B”等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将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促使其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第三十一条

对于综合评价为“C”等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将约见其负责人谈话,告知其日常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其进一步执行好各项金融政策。

第三十二条

对于综合评价为“D”等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 宁波市中心支行将约见其主要负责人谈话,将其列为重点监督对象,加大执法检查的频度与力度,并在业务开办、系统加入、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强管理与指导。

第三十三条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将评价结果通报给被评价金融机构,并视情况在全辖进行通报或抄告有关金融机构的上级机构。

第五章 综合执法检查

第三十四条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根据履职需要,结合金融政策执行情况、综合评价情况,选择金融机构开展综合执法检查。

第三十五条

综合执法检查采取检查组集中进点、各检查小组分项检查、检查组统一反馈的方式。

第三十六条

综合执法检查程序分为:被检查金融机构全面自查,检查组对被检查金融机构网点的现场抽查,被检查金融机构落实整改,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提出处理意见并执行等阶段。

第三十七条

综合执法检查遵循合法、公开、公正、合理、效率的原则,以教育和指导金融机构合法规范经营为目的。

第三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检查内容:

(一)存款准备金业务:存款准备金交存及时性和准确性等。

(二)金融市场业务:商业银行记账式国债柜台交易、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拆借业务等。

(三)征信管理:征信制度建立和执行、信用信息查询、征信数据报告、安全管理、异议处理等。

(四)金融统计:统计法律法规和金融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统计数据准确性、统计内部管理制度完善性和落实情况、统计软件与人民银行要求的标准接口程序相融性以及与统计数据有关的原始记录、台账的准确性等。

(五)财政存款缴存:吸收的财政存款账户的科目归属的正确性,办理财政存款缴存的准确性、及时性。

(六)人民币账户管理: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开立、变更、撤销及使用等情况,账户实名制的执行情况等。

(七)支付清算业务:支付清算业务管理和清算纪律执行情况、银行卡安全管理规定执行情况。

(八)代理国库业务:各级预算收入的收纳、报解业务,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代理支库、乡(镇)金库业务的内部控制、账务处理的规范性等。

(九)反洗钱:反洗钱制度建立和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涉嫌洗钱犯罪信息报送情况以及配合司法机关与人民银行反洗钱调查工作、反洗钱宣传和业务培训情况等。

(十)货币反假及管理:人民币流通内控制度建设、人民币收付业务管理,反假货币内控机制建设、假币收缴管理、假币实物管理、反假货币宣传与培训、假币收缴人员资格管理。

(十一)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安全组织体系及制度体系建设,网上银行等重要系统风险防范技术体系,金融业机构信息申报等。

(十二)国际收支申报:境内居民跨境资金流动申报、境内非居民与境外之间收支申报、境内非居民和境内居民之间收支申报、银行涉外收支申报、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内控制度等。

(十三)外汇业务:外汇账户、办理个人外汇业务审核、收结汇和售付汇审核、外汇业务数据录入和报送等。

(十四)人民银行根据履职需要所开展的其他检查内容。第三十九条

证券期货业、保险业金融机构的检查内容:

(一)反洗钱:反洗钱制度建立和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涉嫌洗钱犯罪信息报送情况以及配合司法机关与人民银行反洗钱调查工作、反洗钱宣传和业务培训等情况。

(二)外汇管理:办理市场准入(经营外汇业务资格)及内控情况、办理外汇业务合规性(包括外汇收支与结售汇、外汇账户管理、国际收支申报和报送相关统计报表等情况)。

(三)人民银行根据履职需要所开展的其他检查内容。

第六章 其他管理措施

第四十条

金融机构申请业务开办、重大事项和重要信息报告,以及相关业务报告、报表报送必须符合时限要求且真实可靠。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将通过非现场质询、现场核验、业务系 统数据比对等手段进行必要的真实性核查。

第四十一条

金融机构发生以下事项时,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将约见其负责人进行谈话:

(一)在金融运行过程中,由于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导致辖区金融不稳定;

(二)有重大违规行为,严重影响金融业形象;

(三)因管理不善,导致重要业务系统连续停止运行一天以上,或造成系统被破坏致瘫痪等严重后果;

(四)存在迟报、瞒报、错报相关报告、报表行为,造成危害后果;

(五)金融从业人员涉嫌重大金融案件;

(六)综合评价结果较差或排名大幅下降;

(七)人民银行根据履职需要约见谈话的其他情形。第四十二条

金融机构加入金融IC卡多应用项目、城市金融网、票据电子交换系统等重要的项目或系统,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将组织现场验收。

现场验收包括机房网络等基础环境确认,人员、设备的配臵,项目或业务的现场测试等内容。

第四十三条

金融从业人员从事金融统计、票据电子交换系统、人民币银行结算、国库、假币收缴、国际收支申报、结售汇等专业性业务,应参加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组织的培训并通过相应的考试。有从业资格要求的,应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第四十四条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根据具体的风险防控需要,可对金融机构进行压力测试,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督促整改。

第四十五条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根据履职需要,可对金融机构执行货币信贷政策、防范金融风险、开展金融业务创新、推进金融改革等事项开展现场评估。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由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篇:管理办法(试...

福建农林大学行政办公用房定额配置、超额收费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与规范我校行政办公用房管理,优化房产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房产的使用效益,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根据原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建设部联合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建标[1992]245号),原国家计委下发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计投资[1999]2250号)和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参照有关院校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福建农林大学行政办公用房系指产权隶属福建农林大学的用于行政和党务单位办公的基本工作用房。包括:校本部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学院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系(教研室)办公用房、会议室、资料室、档案室、教授工作室等用房。

第三条

学校对行政办公用房管理实行校长负责,职能部门管理、协调、协助的管理体制。学校行政办公用房实行学校所有,部门管理,合理使用,互相监督。第四条

本办法以具有独立人事编制及经费拨款的单位为基本核算单位。按人事部门提供的各单位教学、科研、管理人员编制数核算行政办公用房定额面积。

第五条

本办法所指“使用面积”为房间内净使用面积,不包括门厅、走廊、楼梯、厕所及每幢楼房必备的值班室、配电室等公共使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第二章

定额配置细则

第六条

学校成立公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相关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校长办公室、国有资产管理处、人事处、研究生院、发展规划处、教务处、科研处、计划财务处、后勤处、基建处、产业处等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有资产管理处。

第七条

校本部机关各单位行政办公用房,参照国家计委下发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1999]2250号)中规定的县市级党政机关用房标准,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用房定额标准(S0)如下:

(一)正处级20㎡/人,副处级15㎡/人,科级及以下管理人员8㎡/人。

(二)办公辅助用房:4㎡ /人,包括小型会议室、资料室、档案室等。

(三)面向全校的个别专项用房(如机房、报账大厅、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招标室、传达等),由各单位提出申请,学校公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严格核定。

(四)校部办公楼设公用会议室,供各单位开会、接待等使用。

S0=20㎡/人×正处级人数+15㎡/人×副处级人数+8㎡/人×科级及以下管理人员数+4㎡/人×单位编制人数+个别专项用房。

第八条

学院、直属科研单位行政办公用房,用房定额标准(S)如下:

(一)按照学校核定的管理编制人数确定学院、直属科研单位的办公用房面积,管理办公用房定额配置标准(S1):

S1=20㎡×正处级人数+15㎡×副处级人数+8㎡×科级及以下管理人员数。

(二)按照学校核定的教学、科研编制人数确定学院、直属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人员办公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办公用房定额配置标准(S2):

S2=10㎡×正高人数+5㎡×副高及以下教学、科研人员数。

1、同单位不同岗位的教学科研人员,可分别套用不同定额标准,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不再重复计算。

2、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单位任职的人员,以承担的主要工作为主,其余的按职称定额标准配置用房。

(三)学院、直属科研单位的辅助用房定额配置标准(S3): 辅助用房指各学院、直属科研单位的图书资料室、会议室、接待室、教工之家、仓库等辅助用房。

按人事处核准的单位教职工人数计算,50人以下学院,辅助用房50㎡;50—100人的学院100㎡;100人以上的学院150㎡。

(四)学生工作用房定额配置标准(S4):

学生数按研究生院、学生处、继续教育学院核准的人数计算,全日制学生1000人以下的学院,学生工作用房40㎡;1000—2000人的学院60㎡;2000人以上的学院80㎡。

学院、直属科研单位行政办公用房定额总面积S =S1+S2+S3+S4 第九条

各单位应严格按标准控制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合理配置,综合规划,统筹使用。

第十条

使用面积低于定额面积的单位,根据学校房源情况,逐步调整改善;超出定额10%(含10%)以内的,暂不作调整;超过定额10%以上的使用面积,应调整为教学、科研用房,如不调整,则由学校收回,统一调配,在调整以前实行超额收费。

第三章

超额收费与结算办法

第十一条

试行阶段(一年)的收费与补贴核算办法

(一)各单位使用面积超过定额或缺额面积10%(含10%)以内的,暂不计费;使用面积超过定额或缺额面积10%-20%(含20%)以内的,按10元/㎡.月计费;使用面积超过定额或缺额面积21%-30%(含30%)以内的,按15元/㎡.月计费;使用面积超过定额或缺额面积31%以上的,按20元/㎡.月计费。

第十二条

结算办法:

(一)根据人事处核定的各单位编制数,国资处每学年定期对各单位的定额使用面积进行核算,并将超额和缺额面积的金额报送计划财务处。

(二)计划财务处设立公房有偿使用专户。超额时,从下拨各单位的经费中转入公房有偿使用专户;缺额时,从公房有偿使用专户转入该单位的账户。

(三)在大学城校区建成以前,缺额补贴暂不执行。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涉及的各项定额及收费标准今后将视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第十四条

各单位自筹资金或引进社会企业资金在校内建设公房的,应向学校报告该房的使用方案,由学校批准后方可建设。

由各单位自筹资金所建设的公房,应将一半的房产资源交由学校调配使用。

由各单位引进社会资金所建设的公房,除按约定给捐资企业使用的房产,应将剩余的房产资源的一半交由学校调配使用。第十五条

教学用房(教室、实验室)、科研用房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严禁将教学、科研用房擅自改造成办公场所或变相改造成办公场所,否则将按违规面积20元/㎡.月的标准进行收费。

第十六条

各单位可参照本试行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以提高房产资源使用效益、促进学科发展为目标,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十七条

本试行办法由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试行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宁波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宁波市人民政府令

第222号

《宁波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11月13日市人民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6年2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卢子跃 2015年11月24日

宁波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按期竣工,提高投资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重点建设项目的确定、推进和服务保障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建设项目是指经市人民政府确定,对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农林水利、交通、工业、能源、城市建设、社会发展、服务业等方面的建设项目。

第四条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或者管理范围内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解决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事项,落实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责任制。

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支持和配合做好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协调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和县(市)区、开发园区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或者管理范围内重点建设项目的综合管理工作。

—1—

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对有关重点建设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的协调、服务保障等工作。

第六条 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重点建设项目综合监管系统,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

建设单位应当履行重点建设项目管理的主体责任,负责项目的筹划和建设,依法建立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建设工期等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全面落实。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对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实行目标考核制度,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负责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目标考核的组织实施工作。具体的考核办法由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鼓励行业主管部门、有关单位和有关行业协会组织、指导建设单位开展重点建设项目立功竞赛活动,营造争先创优氛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第二章 项目确定

第八条 重点建设项目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节约能源、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等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下列项目:

(一)农林水利项目,是指以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促进水资源保障、优化生态环境、增进农林效益为重点的流域治理、防洪排涝、水库及引水工程和其他水利设施建设、生态林建设、海洋渔业、沿海滩涂围垦、现代农业园区、新农村建设等项目;

(二)交通项目,是指以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为主线,以对外运输干线、市域重要通道和重点港口开发为重点的机场、铁路、公路、码头、航道、综合客货运枢纽和公交场站等项目;

(三)工业项目,是指以优化产业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临港装备和制造业、重大技

—2—

术改造、重大企业迁建等项目;

(四)能源项目,是指以保障能源供应、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重点的电网、电源、热电联产、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石油和天然气管网及储运设施、城市燃气和燃煤机组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等项目;

(五)城市建设项目,是指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改善城市环境为重点的城市市政设施建设、快速路网、跨江通道、轨道交通、主次干道、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等项目;

(六)社会发展项目,是指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重点的科技、卫生、教育、文化、体育、民政、风景名胜保护、保障性用房建设和社会服务保障及其他民生保障等项目;

(七)服务业项目,是指以加快服务业集聚,形成高层次的产业结构为重点的现代商贸、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科技信息、研发设计、高端服务业、城市综合体等项目;

(八)其他项目,是指其他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引领性、带动性、辐射性的项目。

前款规定的项目确定为重点建设项目的,其总投资额应当达到一定的标准。总投资额标准由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总投资额标准可以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定期作出调整。

第九条 重点建设项目分为重点实施项目和重点前期项目。

重点实施项目,是指列入上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计划的续建项目以及拟于当年开工的新建项目。

重点前期项目,是指已经完成方案论证拟进入或者已进入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程序的项目。

第十条 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规定标准和条件的项目,按照下列规定,于每年第四季度提出下重点实施项目或者重点前期项目申请:

(一)中央和省、部属投资项目,由建设单位向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市属企业投资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向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三)县级政府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由建设单位向项目所在地的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3—

前款第三项规定项目的项目所在地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或者范围内的申请项目进行汇总,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开发园区管委会同意后,转报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

建设单位申请重点实施项目或者重点前期项目,应当提交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包括项目基本情况说明、项目前期审批情况及下的投资计划或者前期计划等内容,并对申请材料所涉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隐瞒事实,不得提供虚假申请材料。

第十一条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申请项目进行汇总,经征求市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后进行综合平衡,提出重点实施项目和重点前期项目的建议名单,编制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前期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申请列入国家、省的重点建设项目,由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在市重点建设项目中遴选,经征求市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意见后,按国家、省有关规定上报。

第十二条 重点实施项目或者重点前期项目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投资计划调整、不符合新的产业投资导向等情形的,或者因项目前期工作提前完成并符合重点实施项目标准和条件的,由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对重点实施项目或者重点前期项目名单作出调整,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十三条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重点建设储备项目库管理制度,将已列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者已处于策划、调研、论证阶段的建设项目作为重点建设储备项目,列入重点建设储备项目库管理。

重点建设储备项目实行滚动管理,有关单位可以与重点建设项目同步提出申请。

列入重点建设储备项目库的项目,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标准和条件的,可以优先确定为重点实施项目或者重点前期项目。

第三章 项目推进

第十四条 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前期计划经批准公布后,由市人民政府与项目管理单位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作为市发

—4—

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检查、指导和考核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前款所称项目管理单位,是指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前期计划确定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或者市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 项目管理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确定的目标、任务,制定本级重点建设项目推进计划;

(二)及时协调解决影响项目实施或者项目前期推进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三)督促建设单位制定和落实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程进度等控制措施;

(四)向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项目推进情况或者难以协调的重大问题。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召开重点建设项目推进或者协调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影响项目推进的重大问题;对难以协调解决或者项目推进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可以报市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第十六条 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依法办理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手续;依法落实项目法人、工程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设计变更、概算调整、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规定,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建设工期。

重点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统一进入公共资源集中交易场所办理招标投标事项。公共资源集中交易场所应当为重点建设项目开设专门窗口,优先受理和安排招标投标工作。

重点实施项目建设工程完工后,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组织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

第十七条 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对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工程进度、建设管理、安全生产以及合同履行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指出、纠正发现的问题,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财政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政府投资的重点实施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审计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政府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

—5—

决算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八条 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稽察计划和方案,采取跟踪项目进展、开展现场检查、复查整改措施等方法,依法实施对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从批准项目建议书到项目竣工的全过程稽察。稽察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

第十九条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重点实施项目后评估实施细则,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政府投资的重点实施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情况、工程质量、投资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上报市人民政府。

第四章 服务保障

第二十条 建立市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制度,组织协调、帮助解决联系项目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重点建设项目中选择部分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广、施工技术复杂的项目作为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项目,商市有关职能部门确定领导干部联系名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

第二十一条 建立干部挂职重点实施项目制度,协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重大项目建设单位协调、处理项目推进中的有关问题。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重点实施项目中确定一批重大项目,协调市有关职能部门选派一批市、县级机关或者单位的干部赴重大项目建设单位挂职。

第二十二条 重点实施项目确定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组织重点实施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挂职干部,与项目所在地的镇(乡)人民政府、有关街道办事处以及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建立基层联络组织。

基层联络组织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内部联系、沟通,通报施工计划、项目进度,收集建设项目周边群众意见;协调解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社会稳定风险等方面的问题;发现影响项目推进的重大问题或者潜在风险的,及时向同级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 建立重点建设项目代办经理人制度。代办经理人进驻行政服务中心代理建设单位办理项目前期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等相关手续,—6—

或者协调其他相关前期工作事宜。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重点建设项目中确定一批重大项目,商有关职能部门选派一批市、县级机关或者单位的干部担任重大项目代办经理人。

第二十四条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城乡规划、国土资源、住房和建设、海洋渔业、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行政审批与服务工作,优化或者依法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增加审批事宜或者环节。

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前置审批事项外,其他审批、审查或者评价事项实行并联办理。

第二十五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优先保证重点建设项目所需的新增用地指标。

市统筹建设用地指标应当优先用于重点建设项目新增用地需求。

第二十六条 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优先安排政府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资金。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优先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相关政策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优先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信贷等多渠道融资服务。

第二十七条 公安、建设、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重点实施项目施工现场、仓库等重点部位的治安管理、消防等监督检查;加强建筑垃圾运输管理,为重点实施项目及时清运建筑垃圾提供保障。

电力、交通、通信、供水、供热、供气等行业主管部门及其具体实施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活动的需要。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对法律责任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建设单位隐瞒事实或者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由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不予受理,已列入重点实施项目或者重点前期项目的,由市发展改革行政

—7—

主管部门予以撤销;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限制其三年内不得申请重点实施项目或者重点前期项目。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项目管理单位未按规定履行职责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挂职干部、代办经理人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改正;严重影响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的,由有权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开发园区包括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材料科技城)、宁波保税区、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宁波杭州湾新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宁波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宁波机场与物流园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三十三条 国家、省对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6年2月1日起施行。

来源:宁波市人民政府网

http://gtog.ningbo.gov.cn/art/2015/11/24/art_12963_6106.html

—8—

第四篇:档案管理办法-金融机构

**公司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的档案管理,完整、系统地保存公司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种门类的档案,服务和促进公司各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地区档案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档案,是指中共中央、中共**地区区委、**地区人民政府、**地区财政厅及**各行政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等监管部门发布的,应由公司归档保存的各类公文,以及公司在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参考利用价值、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二章 管理体制和任务

第三条 公司档案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综合办公室是公司档案工作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公司本部档案的管理,并对各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

第四条 公司各部门形成的文件材料原则上由本部门负责立卷和归档,并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公司各部门的档案定期向综合办公室移交保管。

第五条 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贯彻执行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令、条例和办法,制定并建立健全公司档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

(二)管理公司各类档案,对公司各部门形成的各种文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并积极提供利用。

(三)对所保存的档案进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做到案卷质量标准化,档案整理系统化,库房管理科学化,查找利用现代化。

(四)执行保密制度,防止档案失密和泄密,确保档案的安全。

第三章 档案的归档

第六条 公司各部门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在办理完毕后,应及时归档和立卷,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准私自留存、销毁应归档的文件材料。

第七条 在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下简称OA系统)中,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对本部门办理中文件进行跟踪掌握,对办结文件及时进行归档。

第八条 档案归档范围包括文书档案、电子档案和实物档案。

第九条 文书档案包括文字材料、会计档案。

(一)文字材料:

1、上级党政机关、区直部门、各银行业务监管部门及其他相关单位发给我公司的各类文件。

2、公司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有关会议的文件材料。

3、公司各类会议的决议、记录、纪要等文件材料。

4、公司对内或对外的各种请示、报告、通知、批复等公文。

5、公司制定的章程及规章制度。

6、公司的综合性报告、专题报告、工作总结、内部刊物、简报和各种汇编资料。

7、公司的合同、协议、法律意见书、诉讼文书。

8、信托业务中发生的各种尽职调查报告、信托文件、交易文件、客户资料。

9、其他有参考、凭证作用的文件、资料。

(二)会计档案:

1、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2、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簿,其他会计账薄。

3、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4、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

第十条 电子档案包括电子文件、声像档案、数据库文件、计算机程序、OA系统档案。

(一)电子文件:指用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文字文件、表格文件等,归档范围参照文书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应注明文件存储格式、文字处理工具等,必要时同时保留文字处理工具软件。电子文件应以确保其真实性和不可改动性为原则确定保存形式。

(二)声像档案:

1、反映公司重要活动、大事件的照片、录音、录像等材料。

2、上级机关领导和著名人物视察公司工作的重要声像资料。

3、公司组织或参加的重大文体活动、公务活动的照片、录音、录像。

(三)数据库文件:指信息处理等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管理数据、参数,及清算数据等。

(四)计算机程序:指使用的商用或自主开发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

(五)OA系统档案:指通过OA系统办理各项事务所形成的档案,依据OA系统中档案管理流程进行归档。

第十一条 实物档案包括锦旗、奖状、奖杯、奖品、荣誉证书、公司各种执照证书原件。

第十二条 档案归档时间

(一)每的文书档案,立卷须在次年六月底前完成,并向综合办公室报送。

(二)每的电子档案,公司各部门整理、归档完毕后,于次年六月底前向综合办公室报送,同时作好电子备份。

(三)实物档案在取得实物后,及时移交综合办公室。

(四)照片、录音、录像等声像档案由摄影者或承办单位整理并编写说明,及时移交综合办公室。

第四章 档案的整理

第十三条 档案分类

(一)按机构分类:将文件材料按其产生或承办部门分开。

(二)按问题分类:将文件材料按其反映的问题分开,及涉及若干问题的文件材料,应按其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分。

(三)按分类:将文件材料按其形成或针对的分开。不同的文件材料一般不得放在一起立卷,但跨的请示与批复,放在复文年立卷;没有复文的,放在请示年立卷;跨的规划、计划放在针对的第一年立卷;跨的总结、决算,统计,放在针对的最后一年立卷;跨的会议文件放在会议开幕年立卷;非诉讼案件放在结案年立卷;回顾及纪念性文件放在写成年立卷。

(四)按项目分类:对于信托业务的文件,按照项目分类并立卷保管。

(五)按客户分类:对于重点客户的项目,按照客户分类立卷保管。

(六)按期限分类:根据文书档案管理期限标准的规定,将文件按不同的保管期限分开,期限分为永久、长期(十六年至五十年左右)和短期(十五年以下,含十五年)三类。

1、凡是反映公司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对公司建设和历史研究有长远利用价值的档案,列为永久保管。它主要包括:公司重要的决议、决定、记录、总结、照片和声像材料,处理重要问题形成的文件材料,召开重要会议的主要文件材料,重要的请示、报告、总结,综合统计报表,机构演变、高级管理人员任免的文件材料,上级党政机关及各有关监管部门发来的与本公司业务有关并要贯彻执行的重要文件。

2、凡是反映公司一般工作活动,在较长时间内对公司工作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列为长期保管。它主要包括:公司一般业务性的文件材料,一般会议的主要文件材料,人事管理工作形成的一般文件材料,上级机关及各有关监管部门颁发的与本公司业务有关的一 5 般文件材料,下级机关报关的总结、报告和统计表等文件材料。

3、凡是在较短时间内对公司有参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列为短期保管。它主要包括:公司一般事务性的文件材料,下级机关报送的一般工作总结、报告和统计报表等文件材料。

4、会计档案保管期限按照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 档案整理

(一)文件材料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排列,密不可分的文件材料应依序排列在一起,即批复在前,请示在后;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印件在前,定稿在后;非诉讼案件结论、决定、判决性文件材料在前,依据材料在后。绝密文电单独立卷,少数普通文电如果与绝密文有密切联系,也可随同绝密文电立卷。其它文件材料依期形成规律和特点,按有关规定排列。

(二)声像材料应用文字标出摄像或录音的对象、时间、地点、中心内容和作者。

(三)归档文件材料应格式统一,质地优良,书写工整,声像清晰,符合归档规范和标准,禁用铅笔、圆珠笔、纯蓝墨水笔等字迹不牢固的工具书写。

第十五条 档案立卷

(一)立卷人应按文件材料自然形成的规律和便于利用的要求,进行系统整理组卷,编写页号或件号,填写卷内目录,卷内说明,案卷标题,注明密级和保管期限。案卷各部分的排列顺序为:软卷封面、卷内目录、文件、备考表、封底,以案卷号排列次序装入卷盒,置于档案柜内保存。

(二)立卷的具体步骤:

1、卷内文件材料的系统整理。检查调整案卷内文件材料,补充遗缺和清理重复或不需归档的文件材料。

2、进行卷内文件材料的系统排列。文件材料的排列要注意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和时间先后顺序。

3、编写页号。文件材料排列后,对卷内文件材料进行统一编写页号,凡是载有文字的页面,均要逐张编页号。页号位置在每页材料正面的右上角,背面的左上角。

4、制作卷内目录。卷内目录应包括文件的顺序号、文号、题名、日期、页号、责任人和备注,各项均应进行逐项填写。

“顺序号”----以文件排列先后顺序填写的序号,其顺序号应与放入文件盒内的文件先后顺序一致。

“文号”----文件制发机关的发文字号。

“题名”----一般照原标题抄录,没标题的可按文件内容概括出一个标题。

“日期”----文件形成的时间。

“页号”----每份文件的起始号,卷内最后一份文件需标明起止页码。

“责任人”----文件的创建单位或部门,即文件的署名者。没有责任者的文件,应考评清楚后填写。

“备注”----对卷宗内文件的变化作必要的说明。

5、填写备考表。备考表是附在卷内文件的最后,用以注释说明卷内文件状况(包括缺损、修改、补充、移出和销毁等),立卷人、检 7 查人、立卷时间均应逐一填写清楚。

6、案卷的装订。为了保护卷内文件材料和便于保管使用,装订前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l)卷内文件的修整:对受损或不规格的文件材料(过宽和超长)进行修补和折叠;(2)拆除金属物(包括订书钉、回形针和大头针等);

(3)整理修齐后进行装订,一般用棉线三孔一线封底打活结的方法装订;

(4)案卷厚度适宜,应控制在1CM—2CM之间。

7、填写卷案封面。要用钢笔或毛笔填写,字体要工整、美观。

第五章 档案的保管

第十六条 档案保管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要有适宜保存档案的库房、橱具和切实可行的档案“八防”(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强光、防高温、防虫蛀、防鼠咬)措施。

第十七条 库房内橱具排列要整齐一致,注意通风和调节温湿度。

第十八条 库房内严禁吸烟和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以及对档案保护不利的其它物品,做到专室专用。

第十九条 提高警惕,加强保密观念,出入库房要注意关门落锁,下班前要将门窗、照明及其它设备全部关闭。

第二十条 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核对,对字迹褪变、损坏的档案,应及时进行修补和复制。

第六章 档案的利用 第二十一条 档案人员要根据公司各部门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及时、准确、主动地为各项工作提供档案资料信息。

第二十二条 档案管理人员应编制必要的查找工具和参考资料,如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大事记等,便于查找和利用。

第二十三条 严格档案的借阅手续和制度。

(一)公司内部借阅档案资料。

1、借阅本部门工作范围及一般文件,应填写调阅登记薄,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后即可借阅。

2、借阅非本部门工作范围或机密文件,须经部门负责人和综合办公室主管批准,方可办理借阅手续。

3、借阅档案资料,一般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

4、档案管理人员对超期未归还的档案要进行催收。

(二)外单位查阅档案,只能查阅非机密档案。必须持单位介绍信,经综合办公室主任或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可在档案室里阅览。特殊情况确需抄摘、复印或借出的,须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三)管理人员和查阅者,严禁在档案上涂改、勾划、剪裁和污损。查阅者不得对档案进行抽换、折卷、写注,确保档案的安全与完整,如有损坏、丢失档案的,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理。

第七章 档案的鉴定、销毁和移交

第二十四条 档案的鉴定工作,由综合办公室和有关业务部门组成鉴定小组,对确无保存价值的档案、文件进行登记造册,经分管领导批准后销毁。

第二十五条 档案销毁报告和文书档案鉴定清单,要组卷归档永久保存。

第二十六条 档案的移交

(一)机构撤销、合并、分设,必须将原有的全部档案进行认真整理,不得分散。按有关规定,从有利于工作出发做好移交。

(二)永久保存的档案,在公司保存二十年左右,连同案卷目录和有关检索工具、参考资料,一并向**地区档案馆移交。

(三)公司档案人员调动工作时,必须在办完档案移交手续后方能离开岗位。

第八章 罚则

第二十七条 各部门因未严格执行本办法而造成不良后果或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的,公司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综合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宁波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

宁波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

甬科知[2011]4号 甬财政教[2011]7号

发文单位:宁波市科学技术局

发文日期:2011年01月11日

主 题 词:专利 管理办法 通知

各县(市)区科技局、财政局,“四区二岛”管委会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财政局:

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着力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加快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联合研究制订了《宁波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一月十一日

为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甬党

[2010]6号),深入贯彻实施《宁波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9-2020年)》(甬政发[2009]108号),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着力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专利授权资助

第一条 本市获得国内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涉外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可以获得授权专利资助。

第二条 专利授权资助申领的对象为第一专利权人地址在本市辖区内的个人、社会团体和注册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 资助额度

(一)国内授权发明专利每件资助1.2万元,实用新型专利每件资助1000元。

(二)在美国、日本、欧洲专利局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资助6万元,在其它国家和地区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资助2万元。涉外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工业品外观设计,每件资助1万元。同一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在不同国家、地区获得授权,按一件计。

(三)专利授权资助资金由市和县(市)区两级财政共同承担(市本级财政承担50%),由专利权人所属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代为发放。

第四条 专利权人申领专利授权资助的,应当在所在地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提交以下证明材料:

(一)居民身份证(或暂住证)、单位营业执照副本(事业法人登记证或团体登记证)及复印件;

(二)专利证书及复印件;

(三)申请涉外专利授权资助的,另填《宁波市涉外专利授权资助申请表》。

涉外专利授权资助由所属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汇总并签署意见后报市知识产权局办理。

第二章 专利示范企业资助

第五条 专利示范企业资助是指专利技术产业化效果显著并被认定为市级专利示范企业后享有的资助。

第六条 专利示范企业应当同时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的企业法人单位,财务上实行独立核算、产权清晰;

(二)企业近两年拥有各类授权专利12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1件或实用新型专利3件以上),或发明专利3件以上;

(三)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高技术服务业,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达到3%以上;

(四)符合宁波技术和产业政策,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近两年连续盈利,企业总销售额年增长10%以上;

(五)企业含专利技术的产品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且含专利技术的产品年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50%以上;

(六)企业专利管理机构、专利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奖酬制度、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健全,知识产权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落实;

(七)企业在近两年中没有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

第七条 新认定的市专利示范企业,给予20万元资助;在新认定的市专利示范企业中,为突出专利技术产业化导向,含专利技术的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在70%以上,且企业总销售年增长率在20%以上的,再给予10万元资助。

列入省级专利示范企业的,补足40万元。列入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补足60万元。资助资金主要用于企业开展专利管理体系建设及专利保护等工作。资助资金由市本级财政和县(市)区财政各承担50%。

第八条 发明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可申报宁波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具体参照《宁波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

第九条 高新技术企业符合市专利示范企业条件,可获市专利示范企业称号,且可参加省级、国家级示范企业的申报,但不再享受第七条所列省、市专利示范企业资助。

第十条 市专利示范企业申报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一)宁波市专利示范企业申报表;

(二)企业专利工作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专利管理制度建设、专利信息利用、知识产权奖酬规定、知识产权培训、近两年用于知识产权的费用以及含专利技术的产品销售和收益等情况;

(三)含专利技术的产品销售台帐,该台帐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销售时间、金额、凭证号等内容;

(四)企业近两年拥有的各类授权专利汇总表及专利证书复印件;

(五)具有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研究开发费用、销售收入数据,并附申报企业向市统计局查询研究开发费及销售收入的联系单;

(六)有关制度复印件(合订本)。

第十一条 市专利示范企业每年申报一次,由宁波市科技综合服务中心统一受理。经服务中心审查合格,按属地由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推荐,递交一式二份纸质申报材料。由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商财政部门共同认定。

第十二条 市专利示范企业每两年复核一次,凡复核时不符合第六条所列基本条件的,视为未通过,给予摘牌,并在两年内不得重新认定为市专利示范企业。两年后重新认定为市专利示范企业的,不再给予资金资助。

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专利示范企业申报实行逐级推荐的原则。

第三章 专利代理机构补助

第十三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从事专利代理服务活动的机构,可申报专利代理机构补助。

第十四条 申报专利代理机构补助的专利代理机构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上在市级以上管理部门被认定的有效投诉少于2件;

(二)上代理服务援助专利申请不少于2件;

(三)上由专利代理机构代理且授权的发明专利不低于20件,并且增幅不低于15%;

(四)上代理发明专利总量占代理总量的比例不低于15%。

第十五条 专利代理机构补助金额按该代理机构代理的、并于上授权的发明专利件数计,每件补助1000元;上授权发明专利增幅在40%以上的,每件补助1500元。

第十六条 本章第十四条第(二)项所称服务援助是指专利代理机构为本市在校学生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提供免收国内专利申请代理费的服务。

专利代理机构代理服务援助案件的,按每件专利申请500元的标准由市本级财政给予补助。第十七条 申请专利代理机构补助时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宁波市专利代理机构补助资金申请表;

(二)宁波市专利服务援助申请表,包括学生证明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证明等原件及复印件;

(三)专利代理机构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上授权发明专利汇总清单;

(五)上代理的发明专利受理通知书复印件;

(六)上专利受理通知书的汇总清单。

第十八条 专利代理机构补助申请由宁波市科技综合服务中心统一受理。

第四章 专利奖励经费资助

第十九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财务上实行独立核算、产权清晰的企业,其专利授权量超过100件且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5件,或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10件的,分别给予10万元的奖励经费资助。

第二十条 对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50件、100件的本市高校、科研院所,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的奖励经费资助。

第二十一条 对专利授权量超过1000件、2000件、3000件和5000件的县(市)区,分别给

予该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5万元、10万元、15万元和20万元的奖励经费资助。

对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100件、200件和300件的县(市)区,分别给予该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5万元、10万元和15万元的奖励经费资助。

次年起,专利授权量或发明专利授权量仍在同一档次,不再给予奖励经费资助。对专利授权量在5000件以上、且增幅达20%的县(市)区,给予该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10万元的奖励经费资助。

第二十二条 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的专利,且第一专利权人为我市的法人或自然人,分别给予专利权人50万元、10万元的奖励经费资助。

对获得中国外观设计金奖、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的专利,且第一专利权人为我市的法人或自然人,分别给予专利权人25万元、5万元的奖励经费资助。

第二十三条 专利奖励资助经费由市本级财政承担。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的资助经费用于专利管理机构、专利管理制度等建设以及直接参与专利设计和发明人员的奖励。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所得资助主要用于特色产业专利数据库平台建设及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知识产权工作的宣传、培训、保护及执法条件建设等,不得用于发放个人奖励。

第二十四条 专利奖励资助经费由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另行发文下达。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市财政部门对专利资助资金的使用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资助资金不支持有专利纠纷的项目。专利数据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为准。

第二十七条 宁波市涉外专利授权资助申请表、宁波市专利示范企业申报表、宁波市专利代理机构补助资金申请表和宁波市专利服务援助申请表在宁波市科技网(http://)下载。第二十八条 对发现骗取或套取专利资助资金的单位或个人,以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管理办法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宁波市专利服务援助暂行办法》(甬科知[2004]79号)、《宁波市技术交易中介和发明专利代理经费补助暂行办法》(甬科计[2007]145号)和《宁波市专利资助管理暂行办法》(甬科知[2009]14号)同时废止。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以前发布的相关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下载《宁波市金融机构综合管理办法(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宁波市金融机构综合管理办法(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宁波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大全)

    宁波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 文 号:宁波市人民政府令186号 发布时间:2011-05-31 发布机构:宁波市人民政府 主题词:地方政府规章 城市建设 环境卫生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建筑......

    宁波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宁波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示范、导向作用,切实加强文明单位的建......

    宁波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宁波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化文明单位建设活动,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促使文明单位建设和管理工作规范......

    宁波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宁波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并根据《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甬政发„2006‟75号)、《关于实......

    宁波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

    宁波市人民政府令 (第93号) 《宁波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已经2001年6月15日市人民政府第二十四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7月1日起施行。市长 张蔚文 二00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宁波市农......

    宁波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

    宁波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轨道交通运营,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维护乘客的合法权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

    宁波市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

    宁波市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 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博士后管理工作,保证博士后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市现代化建设,现根据国家、省有关博士后工作的政策规定和我市博士后工作实际,特制......

    宁波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宁波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切实加强文明单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文明单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