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波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宁波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切实加强文明单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文明单位的创建水平,使文明单位建设和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文明单位是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经自我申报、群众评议和所在地基层党政部门审核、推荐,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考核、评选,由县以上(含县,下同)党委和政府批准、命名的综合性先进集体。
第三条 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级党政领导要把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作为港城文明建设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抓,作为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纳入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领导班子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要做好规划、协调、指导和组织工作。
第二章 文明单位的标准
第四条 文明单位称号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性的最高的集体荣誉称号。
文明单位建设的标准为: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领导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考核、有总结表彰。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勤政廉政,艰苦奋斗,以身作则,作风民主,在群众中威信高。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好。
(二)业务工作实绩显著。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进取,科学决策,依法经营,严格管理,工作效率高,服务质量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主要业务工作指标达到本行业、本地同类型单位先进水平。管理规章制度健全,有具体明确、便于操作、易于考核的工作规范,监督保障措施完善。社会信誉高,群众反映好。
(三)思想道德风尚良好。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各种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扎实有效,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职业道德高尚,行业风气和干部群众精神状态良好,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重视科学文化学习,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计划生育工作好。
(四)环境优美环保达标。环境整洁,绿化美化,环保制度健全、措施落实,环境污染控制等指标达到本地先进水平。工作条件逐步改善,服务设施逐步配套,工作环境优美,秩序井然。
(五)治安安全状况良好。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网络健全。单位内部治安状况良好,工作纪律严明,一般刑事案发率和安全事故发生率低于规定指标;民事纠纷少,无赌博、封建迷信活动等问题发生,员工中无严重违法案件。
(六)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计划周全,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广泛开展创建文明车间(科室)、文明班组和争当文明员工等系列活动,创建工作基础扎实。积极参加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等属地共建活动、军警民共建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建立文明单位档案,做到资料齐全、管理科学。
第三章 文明单位的评选和命名
第五条 参加文明单位评选和命名的单位,必须符合文明单位建设标准。具体范围为:具有法人资格、建有共产党基层组织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以及党组织关系由宁波市代管的在甬部属和省属单位。
第六条 文明单位的级别分为: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县(市、区)级文明单位。
第七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坚持逐级晋升、提档升格原则。
(一)县(市、区)级文明单位,由镇(乡)或相当于镇(乡)级的主管部门从申请单位中择优推荐,经县(市、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后,报请县(市、区)委、政府命名。
(二)市级文明单位由各县(市、区)从县(市、区)级文明单位中择优推荐,市级系统直属单位由各系统主管部门推荐,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人员进行考核验收,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经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报请市委、市政府命名。党组织关系由宁波市代管的在甬部属和省属单位申报评选各级文明单位,申报办法和考核标准与上述单位相同。
(三)省级文明单位从市级文明单位产生,由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推荐,征求行业主管部门意见,上报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审核,由省委、省级政府命名。
第八条 市级文明单位评选,命名实行届期制,每两年命名一次。届时未被重新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的,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即取消。县(市、区)级文明单位评选、命名是否实行届期制,由各地决定。
第四章 文明单位的奖惩
第九条 各级文明单位分别由各级党委、政府发文通报表彰,授予荣誉证书和牌匾。
第十条 对文明单位的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市级文明单位的奖励办法由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与市财政、劳动、人事部门具体决定,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实际,参照执行。
第十一条 申报单位弄虚作假,取得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一经发现,立即撤销荣誉称号,收回文明单位荣誉证书和牌匾,追回所发奖金,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其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章 文明单位的管理
第十二条 文明单位原则上实行分级管理。市级文明单位,由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管,各县(市、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市级系统主管部门协助管理。各地和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文明单位建设的日常指导、监督。
第十三条 实行届期制命名的文明单位在届期内悬挂由命名机关颁发的荣誉匾,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届期已满,未被重新命名的单位,由命名机关主管部门委托协管部门收回文明单位荣誉匾,荣誉证书作为历史荣誉凭证由单位留存。
第十四条 各级文明单位的重大创建活动以及出现重大问题,要主动及时报告同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必须给予支持和妥善作出处理。第十五条 各级文明单位变更单位名称或改变隶属关系,应及时报告各级文明委,各级文明委应及时视情作出处理。原单位已撤销、合并的单位,按自然取消处理。
第十六条 文明单位发生违背党的政策和违犯国家法律、法规等问题,造成不良影响,命名机关主管部门应及时给予查处。
第十七条 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各级文明单位有检查监督权,发现有不合格的情况,及时进行通报批评直至建议给予处分。第十八条 实行“提档升格”原则,市级文明单位为当然的县(市、区)级文明单位。要撤销市级文明单位的县(市、区)级文明单位称号时,必须事先报告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试行。1998年印发的《宁波市文明单位评选管理办法》同时停止执行。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00年12月1日
第二篇:宁波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宁波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示范、导向作用,切实加强文明单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文明单位的创建水平,促进文明单位建设和管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文明单位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经自我申报、群众评议、所在地基层党政部门审核、推荐,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考核、公示、审定,由县(市)区以上(含县(市)区,下同)党委和政府批准、命名的综合性先进集体。
第三条 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级各部门要把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作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作为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作为考核领导班子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抓好落实工作。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要做好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第二章 文明单位建设标准
第四条 文明单位称号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性的集体荣誉称号。
宁波市级文明单位建设标准为:
(一)组织领导有力,创建工作扎实。单位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视文明单位创建,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组织健全,责任落实。制定文明单位创建规划、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在创建活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单位内部层层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制,广大干部职工能结合工作实际,主动参与文明处(科)室、文明班组等各项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加结对共建、扶贫帮困,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努力为当地文明创建做出贡献。
(二)思想教育深入,道德风尚良好。切实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共同的思想基础。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全过程。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重视抓好诚信建设,增强全体员工的诚实守信意识,防止出现不守信用行为。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学习风气浓厚,文体活动丰富。重视对干部职工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干部职工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整个单位充满创新活力。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扎实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率达100%。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逐步改善文体设施,满足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加强民主管理,严格遵纪守法。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厂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网络健全,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单位内部治安状况良好,工作纪律严明,安全生产落实,无违法违纪案件及重大安全质量责任事故。无“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无邪教活动。
(五)内外环境优美,环保工作达标。内务管理规范有序,内外环境清洁整齐,无脏、乱、差现象。搞好绿化、美化,注重环境的整体和谐,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积极参与当地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工业企业环保制度健全、措施落实,环境污染控制指标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六)业务水平领先,工作实绩显著。生产经营单位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进取,诚信经营,科学管理,质量第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居于全市同行业前列。党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廉洁高效、办事公道、依法行政、执政为民,重大决策民主公开,群众满意率高。服务性单位工作规范,周到细致,优质高效,业务工作处于全市同行业领先水平。
第三章 文明单位的评选和命名
第五条 参加文明单位评选的单位,必须符合文明单位创建标准,具有法人资格、建有党的基层组织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包括在甬部属和省属单位。第六条 文明单位的级别分为:全国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县(市)区级文明单位。
第七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坚持逐级晋升原则。
(一)县(市)区级文明单位,由镇(乡)或相当于镇(乡)级的主管部门从申请单位中择优推荐,经县(市)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后,报县(市)区委、政府命名。
(二)市级文明单位由各县(市)区从县(市)区级文明单位中择优推荐,市直属单位由各系统主管部门推荐,垂直管理系统的单位由上级主管部门和所在县(市)区文明委共同推荐,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人员进行考核验收,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在市级主要新闻媒体上公示后,经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报市委、市政府命名。在甬部属和省属单位申报评选各级文明单位,申报办法和考核程序同上。
(三)省级文明单位从市级文明单位中产生,全国文明单位从省级文明单位中产生。全国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由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推荐。
第八条 市级文明单位评选、命名实行届期制,每两年命名一次,届时未被重新命名的,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即被取消。县(市)区级文明单位评选、命名是否实行届期制,由各地自行决定。
第九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申报资格,撤销荣誉称号,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其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章 文明单位的奖惩
第十条 各级文明单位分别由各级党委、政府发文通报表彰,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牌匾。
第十一条 对文明单位的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具体奖励办法由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与市财政、劳动、人事等部门共同决定,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实际,参照执行。
第五章 文明单位的管理
第十二条 按照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市级文明单位由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管,县(市)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市级有关部门协助管理。各地和市级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创建工作水平。
第十三条 市级文明单位在届期内实行动态管理。(一)各县(市)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市级有关部门每年要对市级文明单位进行一次复查,并将复查结果向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报告。
(二)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各级文明单位有检查监督权。对检查中发现创建工作停滞不前、存在突出问题的,给予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的处理;对于工作严重滑坡、出现重大问题的,要查明情况,提出撤销荣誉称号的建议。对连续两次被警告的单位,取消其下一届参评资格。
(三)各级文明单位变更单位名称或改变隶属关系,应及时报告各级文明委,由各级文明委视情做出处理。市级文明单位重组、撤销、合并的,按自然取消处理,报市文明办备案。
(四)文明单位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其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1、计划外生育;
2、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3、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4、单位班子成员违纪或中层干部违法或普通干部职工发生重大刑事案件;
5、发生与文明单位极不相符的事件和行为,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五)被撤销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不得参加下一届评选。经过认真整改,符合条件的,可参加以后的评选。
第十四条 按照“逐级晋升”原则,市级文明单位为当然的县(市)区级文明单位。要撤销市级文明单位的县(市)区级文明单位称号时,必须事先报告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第六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2005年印发的《宁波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同时停止执行
第三篇:宁波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宁波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化文明单位建设活动,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促使文明单位建设和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文明单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综合性的集体荣誉称号。宁波市文明单位是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两手抓,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突出、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显著,经自我申报、群众评议、所在地基层党政部门审核、推荐,市文明委考核、公示、审定,由市委、市政府批准命名的综合性先进集体。
第三条
文明单位建设是宁波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部门要把文明单位建设活动作为加强本地区、本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纳入总体工作部署,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抓好落实。各级文明委及文明办要做好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第二章 建设标准
第四条
宁波市文明单位建设标准为:
1、领导班子过硬,创建工作扎实。认真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阵、政策。班子主要成员经常过问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单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有组织、有部署、有分工,规划科学、目标明确、措施有力、责任落实。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开拓创新,在群众中威信高,在创建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认真落实党委、政府和文明委交付的各项任务,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好。
2、业务水平领先,社会效益显著。生产经营单位改革进取,诚信经营,科学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居于本行业或本市同类型单位前列。党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廉洁高效、办事公道、依法行政、执政为民,重大决策民主公开,群众满意率高。教育科研单位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团体,教学、科研成果优异,校风、教风、学风良好。服务性单位推行优质高效的规范化服务,业绩实绩和服务水平处于全市同行业领先水平。社会认同率高,单位无因诚信、质量、服务等问题而产生不良社会影响。
3、道德风尚良好,社会责任落实。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宣传与普及活动,将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宁波精神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全过程。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以道德讲堂、岗位学雷锋等形式,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实践活动,有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等传播文明风尚的人员队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踊跃参与文明出行、城乡结对、社区共建、扶贫帮困等创建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建有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单位总人数的30%以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单位内部设有引人崇德修身、向善向上的道德宣传牌或温馨提示语,道德文化氛围浓厚。
4、文化建设有力,队伍健康向上。重视对干部职工的科学文化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学习型单位建设成效明显,组织读书交流、道德经典诵读等活动,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文体活动,有文体活动场所,文化体育设施完善,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积极参与所在地社区群众性文体活动,最大限度开放文体资源。
5、管理科学规范,工作氛围和谐。规章制度健全,有明确具体、便于操作、易于考核的工作规范。综合运用各种现代科学管理手段,各个环节有序、高效运行。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厂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人际关系和谐,及时妥善处理员工利益矛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网络健全,安全工作落实。
6、内外环境优美,服务规范高效。坚持绿化、美化、净化制度,内外环境清洁整齐。环保制度健全、措施落实,积极参与环保低碳、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有食堂的单位积极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工业企业建立切实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污染控制等指标达到国家环保标准。服务型行业注重窗口、大厅环境建设,便民利民服务项目配置齐全。工作条件优良,生产、服务设施配套,卫生防疫达到国家与行业标准。
第三章 评选、命名
第五条
参加文明单位评选的单位,必须符合文明单位创建标准,具有法人资格、建有党的基层组织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包括在甬部属和省属单位。第六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坚持逐级晋升原则,宁波市文明单位的评选程序为:
1、自愿申报。申报单位对照标准进行自评,并广泛征求本单位干部群众的意见,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2、审核推荐。各县(市)区、园区和行业主管部门根据申报情况,认真检查考核,广泛征求意见,以各地文明委或行业主管部门名义向市文明委推荐。在甬省部属单位参加评选,须经所在县(市)区文明委和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向市文明委提出申请。
3、检查考核。市文明办根据申报情况进行审核汇总,组织力量以台账审核、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形式对申报单位进行考核、验收。同时,征求市级有关部门的意见。
4、社会公示。市文明办将征求意见和考核通过后的名单在市级主要媒体和申报单位同时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议。
5、命名表彰。市文明办根据公示情况,将符合条件的申报单位报市文明委审核,由市委、市政府发文表彰。
第七条
宁波市文明单位评选、命名实行届期制,每两年命名一次,届时未被重新命名的,宁波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即被取消。
第八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申报资格,撤销荣誉称号,并建议有关部门追求其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章 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 宁波市文明单位由中共宁波市委、市政府发文通报表彰,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牌匾。
第十条
对文明单位实行“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奖励原则。被命名的文明单位,可根据文明单位的档级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创建文明单位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的干部职工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
第五章 监督和管理
第十一条 宁波市文明单位由市文明委主管。按照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各县(市)区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创建工作水平。
第十二条
宁波市文明单位在届期内实行动态管理。
1、市文明委对宁波市文明单位有检查监督权。对检查中发现创建工作停滞不前、存在突出问题的,给予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的处理;对于工作严重滑坡、出现重大问题的,要查明情况,提出撤销荣誉称号的建议。对连续两次被警告的单位,取消其下一届参评资格。
2、文明单位变更单位名称或改变隶属关系,应及时报告市文明委,由市文明委视情做出处理。文明单位重组、撤销、合并的,按自然取消处理,报市文明办备案。
3、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宁波市文明单位,已是宁波市文明单位的,撤销其荣誉称号:
(1)单位班子成员违纪、违法或中层干部违法;(2)普通干部职工发生重大刑事案件;(3)单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事故;(4)单位员工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5)发生了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重大案件;
(6)在“城乡结对、共建文明”活动中考核不合格的;(7)发生与文明单位极不相符的事件和行为,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
4、对于受到通报批评或限期整改的宁波市文明单位,如能积极有效整改,并经考核成绩特别优秀的,群众反响特别满意的,社会特别认可的,在届期内可视情破格推荐其晋升上一级文明单位。
5、被撤销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如能深刻吸取教训,下大力气积极整改,创建工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各项工作走在同行业前列,对社会、对全局发展有重大贡献,社会影响特别好,群众满意度特别高,经考核达到宁波市文明单位标准的可在届期内视情破格恢复荣誉称号。
第十三条 按照“逐级晋升”原则,宁波市文明单位为当然的县(市)区级文明单位。要撤销市级文明单位的县(市)区级文明单位称号时,必须事先报告市文明委。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文明办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文明委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2008年印发的《宁波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同时停止执行。
第四篇: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沾文明委[2008]8号
沾化县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改进对全县各级文明单位的建设和管理,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加快建设富足生态和谐新沾化,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文明单位是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工作突出,成绩显著,群众公认,经主管部门考核、评选、推荐,由各级党委和政府命名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同级党委、政府命名的各类先进单位中的最高荣誉称号。
第三条 文明单位的级别分为:全国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县级文明单位。
第四条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是吸引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四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落到实处的重要途径。各级各部门要把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摆到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 — 加强组织领导,切实纳入目标责任制。
第五条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要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是文明单位建设的主管部门,担负具体组织、协调、指导、管理文明单位的工作职责,各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
第二章 文明单位创建标准
第六条
组织领导有力,创建活动扎实。能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创建领导机制和工作责任机制,把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纳入工作目标规划,紧密结合业务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干事创业,公正廉洁,以身示范,全体员工普遍参与创建活动。积极支持和参与县里的重大活动,并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第七条 思想教育深入,道德风尚良好。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开展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认真落实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突出抓好诚信建设,积极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努力争创诚信文明行业、诚信文明窗口。
第八条
业务工作领先,社会效益显著。党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廉洁高效、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办事公道、执政为民,重大决策民主公开,群众满意率高。服务性单位制度健全,工作规范,讲究诚信,服务周到,社会信誉高,群众反映好,业务工作居同行业前列。生产经营单位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进取,诚信经营,— — 安全生产,科学管理,质量第一,服务优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第九条 学习风气浓厚,文体卫生先进。重视智力投资,加强对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风尚。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积极主动,成效明显。模范地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圆满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责任目标。落实卫生防疫制度,卫生防疫和群众保健工作先进。注重文体设施建设,图书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健全规范,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员工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精神风貌健康向上。
第十条
加强民主管理,严格遵纪守法。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公开办事制度,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加强治安防范网络建设,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治安状况、公共秩序、工作纪律良好,领导干部无违法违纪案件,全体员工无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及刑事案件,单位无重大安全质量责任事故,无“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无邪教活动。
第十一条 生态环境优美,环保工作达标。单位有独立的院落,内外环境卫生整洁,管理有序,无脏、乱、差现象,搞好绿化、美化,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环保制度健全,环卫措施完善,治污措施得力,环境污染控制指标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环保工作居于同行业先进水平。
第三章 文明单位申报评选
第十二条 文明单位评选范围。凡是符合文明单位创建标准的党政事业单位及其基层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事业单位,均有资格申报文明单位。
— — 第十三条
文明单位评选实行自愿申报。凡具备申报资格,经自查符合文明单位创建标准的单位,可自愿向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请,参与文明单位评选。
第十四条
文明单位评选坚持择优推荐。全国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应分别从连续获得两年以上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县级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中择优产生,由县文明委负责推荐,由批准机关命名表彰。
第十五条 文明单位评选实行提前公示。拟命名的县级文明单位名单,拟推荐的市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的名单,应在新闻媒体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无异议后方可命名表彰,向上级文明委申报。
第十六条 文明单位评选实行动态管理。省、市、县级文明单位的复查评选,每年进行一次,复查合格的继续保留其称号,不合格的撤销其称号。县级文明单位每三年全部重新申报评选一次,未参加评选或未被重新命名的,不再享有“文明单位”称号,牌匾存放在本单位荣誉室内,作为一种历史荣誉。
第十七条
县级文明单位由县委、县政府批准命名。凡参与县级文明单位评选的单位,应在自查基础上提交一份总结报告,填写一式两份的县级文明单位申报表。县文明办对各申报单位组织考察考核,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经县文明委审定通过,报县委、县政府批准命名。
第十八条
文明单位评选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各系统、各行业可在所属单位中评选、命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先进单位”,但不得命名“文明单位”。
第四章 文明单位奖惩
第十九条 凡被命名为文明单位的,由批准机关命名表彰,颁发奖牌,授予荣誉称号。
— — 第二十条 对各级文明单位和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奖励办法由文明单位或文明单位的上级部门参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奖自行确定。
第二十一条
文明单位发生违反本《办法》或其他严重损害文明单位声誉情况,命名、管理机关将视情节轻重,做出予以批评、警告、限期改正、撤销文明单位称号的处理。被撤销荣誉称号的单位,经过认真整改,符合条件的,二年以后可参加评选。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当撤销文明单位称号:
(一)领导班子成员中有违法违纪行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被追究法律责任的;
(二)发生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三)因经营和管理等原因造成经济效益大幅下滑或严重亏损的;
(四)不讲诚信,管理混乱,行业风气不正,社会声誉不佳的;
(五)发生刑事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治安状况混乱的;
(六)出现“黄赌毒”问题,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制止不力,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七)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
(八)环境面貌较差,工作平庸,停滞不前,失去先进示范性的。
第五章 文明单位管理
第二十三条 文明单位的日常管理,由县文明办具体负责。第二十四条 对文明单位的日常管理主要是指导、监督、检查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好文明单位的评选和复查工作;建立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档案;总结推广文明单位的工作经验。对不符合文明单位标准的行为及时给予批评和帮助;对发生严重问题的单位,及时向命名主管机关报告,视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并督促整改。
— — 第二十五条 县文明办对文明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坚持集中考核、社会监督员监督和群众评议“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按6:2:2的比例,计算各文明单位的综合得分。
第二十六条
县文明办对文明单位的检查、考核依照《沾化县文明单位考核细则》进行。
第二十七条
文明单位开展重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及内部出现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县文明办报告。
第二十八条 文明单位改变单位名称、变更隶属关系,要及时向县文明办报告备案。重划、重组、分立、合并的,文明单位称号自然取消。
第二十九条
文明单位牌匾应悬挂于单位的显要位置。文明单位称号被撤销后,应自行摘下牌匾,不再悬挂。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适用全县各级文明单位的评选、表彰、管理,由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组织实施。
第三十一条
文明机关的评选、表彰、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施行过程中的问题,由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沾化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2008年11月5日
— —
主题词:精神文明 文明单位建设 管理 办法 沾化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08年11月5日
— —(共印15份)
— —
第五篇: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一、成立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领导组,组长负总责,副组长具体负责,成员各负其责,定期研究部署创建工作。
二、党、团、工、妇各组织总动员,加强创建宣传力度,形成争先创优氛围。
三、实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职责。
四、对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考核评价细则,定期检查工作进展和效果。
五、深入开展岗位文明工程、家长文明工程和幼儿文明工程,树建文明园风。
六、大力度进行校园环境建设,有计划地投入,建设高标准的绿色校园。
七、全面深入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八、建立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反馈机制,定期发放反馈意见表,设置反馈信箱。
九、处室、班级和教职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实行评模选优一票否决制。
1.违反教师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家长和社会反映强烈的;
2.工作马虎,安全意识淡泊,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
3.民主管理观念落后,无视群众利益,造成群众上访的;
4.违反园规园纪,自由散漫的;
5.进行迷信、赌博活动,生活方式不文明、不健康的;
6.对待家长态度不好,引发家园之间矛盾的;
7.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瞒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