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着力七个核心工作重点
着力七个核心工作重点,谱写和谐新篇
——新闻里社区创建“和谐社区”汇报材料
新闻里社区位于昆明市主城区,辖区总面积0.35平方公里,东起西昌路,西至环城西路,北起新闻路,南至西坝路。住户5798户,总人口19313人,其中常住人口18794人,流动人口519人,党员66人。辖区内有幼儿园2所,小学1所,中学1所。云南日报社、云南省总工会、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云南省设计院等18家公共户单位,辖区内商铺林立是昆明市文化中心、商贸中心的一部分。
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与数字化管理建设进程的加快,社区已逐渐成为城市管理的重心,居民群众生活的主要空间,社区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要。新闻里社区在五华区委、区政府、大观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把“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一直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成立以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挂帅,两委成员、居民代表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按照《居民委员会自治法》及昆明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和谐社区工作的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和民主自治,坚持以人为本和服务居民,依法建居,科学管居,和谐兴居,坚持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并举,重心下移与强化自治结合,始终以“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四创两争”七个方面为工作抓手着力打造“和谐社区”建设。在各级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先后荣获“昆明市文明社区”、“昆明市和谐社区”、“五华区党建“五好”社区”、“五华区无毒社区”、“五华区社区健身路径管理工作先进集体”、“五华区
青年文明社区”、“大观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工作组织奖”、“大观街道办事处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及个人”、“大观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新闻里社区始终坚持从社区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求做起,有针对性地开展创建活动,确定了以社区为载体,以居民为主体,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开展创建活动的总体思路,详细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加强创建工作宣传,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创建活动,使创建活动在辖区内家喻户晓,开创了全民共建的新格局。以党建为龙头,以争创“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谐单位、和谐社区、”为工作切口,依附昆明市“四创两争”工作开展、推进为发展契机结合辖区破产、倒闭企业较多,老旧居民区较多,困难弱势群体较多的实际情况,全力动员辖区驻区单位、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社区各项工作开展、建议建言共同推进社区建设,不断加强社区各项管理制度,努力提高社区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完善各项服务,加强与公安部门联系增强联防联治水平,大力整治环境卫生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大力开展各类丰富多彩文体活动、科普讲座、宣传教育活动促进邻里和谐相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社区的各项工作,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市民素质为目的,突出社区民族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宗旨,不断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下面我就新闻里社区创建“昆明市和谐社区”做以下汇报:
一、强化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社区党支部在创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工作中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加强班子建设。社区党支部坚持优中选优,打造一流支部班子的思路,提出“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和“让党员做到的,班子成员首先做到”的具体要求,在班子成员中提出了“四个必须”:班子成员必须思想上、言行上率先垂范;必须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在工作的关键时刻必须到位,在党员、群众最需要之时雪中送炭;班子成员通过沟通协调,必须营造和谐氛围。共有在编党员66名,在职党员3名。近年以来社区新发展培养多名入党极积份子,接转名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的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率达100%。
(二)加强制度建设。社区党支部先后制定了组织生活、党员管理、联系群众等各项工作制度,有健全的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社区还建立了“六到家”的工作制度,即家庭纠纷调解到家、有病住院看望到家、新迁居民走访到家、“两劳”人员帮教到家、生活保障发放到家、下岗待业安臵到家。党组织成员岗位职责明确,支部学习每月一次,学习气氛浓厚。几年来,我们始终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团结党员、教育党员的重要途径,在党员中开展“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一名党员一面旗,一片真情献社区”、在建党节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重温党史、参观反腐图片展等等主题活动,不仅丰富了组织生活,教育了广大党员,更是深深地感染了社区的居民群众,“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已经成为居民的共同心声。
(三)积极发挥带头作用。社区党支部以“民心工程”活动为载体,确立了“核心在组织、专心抓党员、热心办实事、真心换民心”的工作思路,把党的工作落实到温暖民心、稳定民心、赢得民心上。2007年以来,我社区党支部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推出“有困难找党员”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解决各种工作生活问题40余起,为困难党员送去价值1000余元的大米、食油等生活用品,把党组织的温暖送到家。同时,社区根据党员身体状况、爱好特长等情况,先后组建了义务巡逻队、家庭纠纷调解队,文明劝导队等多支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居民中得到广泛赞誉。在党员的示范引领下,社区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高涨。
二、齐抓共管,推进民主自治。
1、在认真遵循《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探索社区建设新模式,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实自治基础。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我们设立居民代表大会,建立居民自治小组,制定《居民公约》、《社区自治章程》、《志愿者服务管理制度》、《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居民代表提案制度》、《社区居务公开制度》、《社区专职工作者述职和民主评议制度》等,增强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功能。
2、推行居务自治,接受各级监督。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社区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设立了居民代表大会、协商议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居民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及建议。三年来,社区居民代
表共提出涉及社区治安、卫生、老年活动、社区管理等合理化建议20余条,对这些建议中能及时解决的,我们立刻给予答复,对重大决议,我社区首先拟定实施方案,在居民代表中征求意见,经代表们表决通过后积极加以落实。成立了老年协会,在重阳节开展看望80岁以上老人、组织各类老年文化活动等老协活动,使辖区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管,老有所乐”;成立辖区治安义务巡逻队,加强了民间纠纷调解,日常治安巡逻,使辖区的刑事案件发案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通过对居民代表提议的解决,加强了居民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认同,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意识。同时,社区充分发挥居民代表大会、协商议事会的议事作用,社区大事通过必须通过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为了更好的接受居民群众的监督,我社区严格执行《居务公开制度》,设臵了“居务公开栏”,定期公布党组织、劳动保障、计生、社区财务收支、社区干部评议结果以及各项办事程序等居务情况,真心接受居民群众的监督,加强了居民群众对社区事务的了解,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较好的实现了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强化了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
3、整合资源,挖掘共建潜能。社区充分挖掘和发挥辖区各类资源,主动搭建社区建设的实践平台,与共建单位签订《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责任书》,《雨污分流委托施工协议书》等等共建协议。邀请共建单位探讨、解决社区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共建单位共同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营造全方位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共建成果显
著。社区共建活动的蓬勃开展,把“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变成自觉行为,形成政府牵头、企业支持、群众参与的强大社区建设合力,推动了社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通过以上举措,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加强,社区自治功能完善,社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效果显著,推进了社区民主自治,形成了齐抓共管、全民共创建的新局面。
三、以人为本,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品位。
以人为本,强化社区服务功能一直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工作之一。居民群众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面、多领域的,我们社区提供的服务也相应地在项目、内容、深度、广度上都达到更高层次。
(一)完善服务设施。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社区不断完善服务设施,设立了卫生服务站、消防服务站、劳动保障工作站、计生服务站等工作站,成立了领导小组,配备了专管人员,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为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搭建平台。
(二)健全就业服务网络。为了解决社区内失业人员就业问题,我社区针对失业需求,耐心细致当好“红娘”。一是千方百计与各方面联系就业信息,积极为失业人员寻找就业机会,不厌其烦地介绍合适的工作,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改善生活。二是办好信息栏目,及时提供就业信息。三是建立帮扶网络,互通信息共享资源。社区居委会知难而进,坚持“以人为本、不等不靠、共驻共建、敢为人先”的原则,以“多花点精力、多想些办法,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为指导思想,建立起社区失业人员救助组织网络、信息沟通网络和帮扶服务网络,进一步拓展了就业安臵渠道,实实在在为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搭建了一座再就业的发展平台。近年共安臵下岗职工10余名,通过服务,提高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归属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开展便民服务活动。社区根据居民需求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构筑了社区大服务体系,制定了关心群众生活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形成了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所、辖内单位、社区志愿者四个层面参与服务的社区服务平台,开通一条便民热线,发放便民服务卡,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项目3个。在社区中心设立了警务室、再就业服务站、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老年活动健身室、市民学校、图书阅览室,设立了家政服务、法律咨询等一些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成立了一支由党员、居民志愿者40余人组成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无偿和低偿服务。
(四)社会保障覆盖广。建立健全了扶贫助困的动态救助机制,全面掌握社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困难人员的生活、工作情况,时时刻刻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社区工作者自始至终把弱势群体生活作为工作的重点,组织社区的志愿者利用节假日为社区内的残疾人、孤寡老人服务。在九九重阳、中秋、春节等传统佳节,社区工作者联同共建单位一起为社区的困难家庭送去节日的慰问品,让他们感受到了社区对他们的关爱和温暖。
(五)社区环境卫生美。为切实完成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整治环境卫生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居民群众的文明、卫生素质。我社区一是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动员辖区各单位、各居民小组利用各种宣传
形式,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大力宣传创建卫生城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仅去年以来就发宣传资料30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200多张,刊发黑板报24期,广泛动员广大居民群众关心、支持、参与卫生整治工作;二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采取责任到组、到单位的目标管理办法,年初就与各居民小组、辖区各单位签订了创卫迎检、健康教育、除“四害”等工作的目标责任书;三是扎实开展除“四害”,“门前三包”等、卫生保洁等环境整治工作。第年定期2次开展除“四害”药物消杀,各居民小组的专兼职人员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政治责任感及时将药物发放到了居民群众家中,并按规定和要求进行了检查,确保了除”四害“工作任务的落实;“门前三包”定期检查,限期整改;卫生保洁制度齐、人员到位。并与各包片、共建单位不定期的开展卫生死角清理。在昆明市2009年、2010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多次检查中我社区未出现任何卫生死角情况。
(六)社区卫生服务全。社区卫生服务站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基本能满足辖区居民的就医需求,做到了居民小病不出社区。我社区居委会成立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健康教育知识专栏,开展发放宣传单(册)、健康知识讲座等一系列健康教育宣传、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健康检查、健康咨询等活动,在居民群众中进行健康教育问答考试,社区服务站还为辖区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5%。在计划生育服务方面,社区一直把对育龄妇女的生殖保健放在工作的首位,免费为她们体检,发放避孕药具,得到了广大群众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广大居民群众的
健康意识大大提高,卫生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已开始由温饱型向质量型转变;
(七)综合治理成绩突出,彰显平安特色。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社区以社区警务室为龙头,以社区治安联防队为基础,经过几年的摸索,建立了一整套治安管理、安全防范、巡逻检查体系,使社区治安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1、治安防范体系健全。2007年以来,社区根据自身的条件状况,在上级机关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下,建立起了以社区警务室为龙头,以辖区门岗、保安、社区巡逻队为基础的整体联动治安巡逻检查防范体系,落实“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组建一张高效的“群防、群冶”网络。开展组织居民群众上法制课、办法制宣传栏等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水平。
2、帮教工作成绩显著。我社区成立由社区工作人员、片警、社区居民组成的帮教小组,三年来,对辖区“两劳”释放人员采取“定对象、定任务、定职责”的“三定”办法对他们进行帮教,每月定时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及思想情况,积极安排就业,鼓励他们自谋职业,通过努力,帮助社区两劳人员2人找到工作,帮助办理低保金解决生活困难2人。社区两劳释放人员思想稳定,无一例重新犯罪。
3、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社区经常配合治安警务室,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领、强化管理、完善服务”的原则,对出租房和流动人口进行清理、登记、办证、建立台帐、掌握其基本情况。房屋租赁行为规范,共登记了出租户280多户,流动人口登记率达98%,管理实
行全覆盖,做到全面合理地落实流动人口管理。
4、人民调解成效明显。为了切实维护社区治安稳定,我社区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切实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三年来,我们共调解纠纷43件,其中邻里纠纷19件,家庭纠纷21件,其它纠纷3件,成功了39件,成功率达到了94%。矛盾纠纷的及时排查对辖区的稳定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社区治保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本上做到了一般民事调解不出社区。目前,社区秩序井然,治安状况良好,到目前为止,未曾出现重大民事、刑事案件,无赴蓉、进京、集体上访事件发生。
5、积极消除安全隐患。为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社区还定期组织专职治保人员对辖区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于消防栓、重点单位每月定期检查,积极号召并组织志愿者进行维护,对实在不能主动消除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决不让这些隐患威胁到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安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由于社区治保工作的突出成绩,2010年度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
(八)活跃文化,弘扬文明之风。为了凝聚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我们采取社区搭台、居民唱戏的办法,积极创新载体,服务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发展特色文艺团队。创建并发展了社区棋牌队、戏曲队、太极扇(拳)队、舞蹈队等4支文艺团队,各团队成员现已发展到20余人。围绕社区工作,结合重大节日、庆典,社区广泛开展文艺汇演、体育竞技、朗诵演讲、知识抢答、书画展览、老年健身表演等群众喜
闻乐见的大型特色文化活动,全年开展活动不少于3次,居民参与率达80%以上。通过各种文艺宣传活动,形成了以社区居民为主、辖区单位广泛参与、共创社区文化的浓厚氛围。
2、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社区成立了以社区党支部书记挂帅,老干部、老党员为成员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在工作中,我们加强了对辖区未成年人基本情况的了解,为困难家庭子女就读提供帮助,在六一儿童节时与辖区幼儿园共同开展庆六一大型文艺活动,为困难家庭、残疾、留守儿童购买节日礼品,举办幼儿书画展,寒暑假开展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社区阅览室还专门准备了一批幼儿图书,免费为未成年人提供阅读。为了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们聘请了网吧义务监督员,对辖区网吧进行每日巡查,杜绝未成年人沉迷于网吧。同时加强法制宣传,预防青少年犯罪。
3、开展“四进”社区活动。充分利用小区宣传栏、文化活动站、图书室、市民文明学校、科普课堂等载体,与科协、医疗、文化、司法等一起,大力开展科技、文化、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广泛宣传计划生育、科普知识、党的建设、卫生健康知识、法制宣传知识、环境保护、“八荣八耻”等内容,“四进”社区活动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小区居民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
4、开展文明评比活动。在街道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制订了文明楼幢、文明家庭评比办法,每年开展1次文明家庭评比活动,将“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评比标准在各居民组进行张贴宣传,小区全
体居民户都参加了评选活动,现社区已有3841文明家庭户,创评率达87%。
5、办好各类教育学校。社区建有社区市民学校、家长学校、法制学校、妇女学校等,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和居民思想生活的实际问题,每半个月开展一次市民素质教育活动,把国家大政方针、国内外大事、省市最新动态、公民道德标准、与创建有关的各种常识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广泛印发市民教育读本,使小区居民群众的政治素质和思想意识全面提升。并专门建有图书室免费向居民开放,社区现藏书已达到500册以上。
三年来,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我社区的建设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社区办公室从2003年的120平米发展到现在的300多平米,办公设备从以前的一张桌一支笔发展到现在的办公自动化,社区功能室日益完善。社区干部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现在,我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社区组织健全、服务功能完善,是一个治安秩序稳定、人际关系和谐、生活方式健康向上、居住环境舒适幽雅、社区管理规范有序、社区保障功能完善、生活服务方便快捷的文明社区。
创建过程中,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服务中感受真诚。深刻地领会到:基层的工作离不开上级的关心和重视,离不开广大居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离不开社区一班人苦干实干,只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就一定能得到居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一定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建设和谐社区的工作部署,真情面对社区工作中点点滴滴的琐事难题,真
诚帮助解决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新闻里社区居委会 2010年10月20日
第二篇:定了2017年全市国土资源工作重点抓好这七个方面
定了,2017年全市国土资源工作重点抓好这七个方面
2017年,全市国土资源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开展“改革创新攻坚年、基层基础加强年、责任落实强化年”活动,深化“法治国土、服务国土、勤廉国土”建设,更加“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有力有效保障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拉高标杆、乘势而上,精准发力、狠抓落实,为湖州奋力赶超发展、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保护资源首要职责着力坚守耕地红线1完善耕地保护管理制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各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采取特殊政策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严禁违法占用。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加大对示范区保护的补助。2推进“3256”耕地保护工程。加大垦造耕地力度,继续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快农村土地整治复垦。探索土地整治大项目运作新机制,整合相关涉农资金予以支持。3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耕地占补平衡工作要求,健全“提升、改造、开垦”多措并举的工作推进机制。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继续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积极推进“旱地改水田”,保障占补平衡需求。4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扩大整治主体范围,鼓励村级组织和农民自主实施复垦;拓展整治工作范围,将宅基地、低小散企业等村级存量建设用地纳入整治对象;推行“先复垦、后立项、再挂钩”整治模式,落实存量建设用地复垦挂钩指标,提高基层积极性;探索建立市县交易平台,允许节余指标调剂使用。5深入推进“亮剑行动”。重点查处整改农村房屋违法用地和设施农用地违法行为。加强土地执法监察,持续抓好历史遗留违法用地整治,从严控制新增违法用地。落实卫片执法检查主体责任,保持执法监察高压态势,紧紧依靠和发挥基层政府在拆违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执法监察实效。加快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违法用地处置工作,为农房确权确违打好基础。
(二)坚持保障发展重要任务着力提强化有效供给
6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管控机制。全面完成市、县、乡规划调整完善和数据库汇交工作。强化规划管理,进一步发挥规划引导和控制作用。探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开展全域空间土地整治试点,促进各类用地规模整合、布局优化。扩大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范围,完善土地规划体系和用途管制制度。
7强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论证管理。坚持“严控耕地、节约用地”原则,分级实施建设项目用地前期预审论证,从源头上引导建设少占或不占耕地。加强踏勘论证,未通过预审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展用地报批。探索建立预审论证专家库,提高论证科学性。
8加强指标精准投放。全面实施新增建设用地计划项目化管理,加强项目储备库管理,建立项目“有序纳入、滚动调整、实时监测”工作机制。重点保障“六重”和重大基础设施、民生等项目用地,加强“五水共治”、特色小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用地保障。落实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分配与存量建设用地盘活相挂钩措施,实现“增量撬动存量”。探索“人地挂钩”用地机制。
9优化土地供应管理。落实上级各项支持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政策,鼓励采取多种方式盘活闲置土地、厂房保障新产业、新业态;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过渡期内可保持原有用途、原有权利暂不变更。强化产业用地政策引导,严把建设项目用地准入关。对退出企业、兼并重组、转产企业、停建项目等涉及的土地资产处置,加强政策支持。全面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完善“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种工业用地供应方式。加强房地产用地调控,对保障性住房用地应保尽保,对商品房用地根据供需形势因地施策。
(三)坚持节约集约核心要求着力提高利用效率10完善节约集约评价体系建设。巩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创建成果,完善“规划管控、计划调节,标准控制、市场配置,政策鼓励、考核推动”的政策体系,开展城市用地、开发区用地、建设项目用地节约集约评价,建成一批节约集约示范项目。
11加快存量低效土地盘活再利用。通过“拆改结合、整体开发、综合利用”等途径,因地制宜推进拆后土地开发利用。完善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政策,对违法用地按照具体时间节点分类进行处置,办理相关用地手续。持续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积极推进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全面完成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调查,摸清利用状况、区域分布、类型结构及开发潜力,研究盘活途径和政策措施。
12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扩大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范围,鼓励可以使用划拨用地的公共服务项目有偿使用国有建设用地。按照要求完善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全面推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网上交易,提高交易规范化、透明化水平。13深入推进“坡地村镇”建设。抓好已批项目的实施工作,加强建设监管,确保试点工作规范开展。继续做好新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实现坡地村镇建设由试点向常态化转变。
(四)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使命着力矿山整治提升14大力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布局。严格实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加强规划“三区”(禁采区、限采区、开采区)管理,引导矿山向规划开采区内集聚。提高矿产开发准入门槛,实行最小储量规模和最低开采规模“双控”制度。继续落实“减点、控量”要求,强化采矿权总量控制。
15推进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转变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大力推进矿山整体开发和矿地综合利用。进一步加强“三率”监管,将“三率”指标作为采矿权审批的重要依据,纳入矿产督察和动态检测。
16加大废弃矿山治理力度。坚持“谁破坏、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落实矿山企业生态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对山上山下、地上地下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全面完成“两路两侧”“四边三化”27处废弃矿山的治理工作。17加强矿山监管。严格落实湖委发〔2016〕15号和湖政办发〔2016〕53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矿政管理。完善基层矿产资源开采巡查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新技术、新手段应用,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违法行为发现、核实、移交和查处制度,将各类监管信息统一纳入地矿信用体系,强化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
18实施综合地质调查工程。启动实施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程,继续推进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源保障。
(五)坚持改革创新根本动力着力增强发展动能19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力支持德清县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工作,稳妥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统筹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两项试点,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能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积极参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完善土地、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做好2016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推进实施长兴县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
21全域推进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严格执行市级绿色矿山建设地方标准,修订《湖州市级绿色矿山管理办法》,加强矿山日常监管与复核,提升绿色矿山建设水平。全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不断提高国家级、省级绿色矿山的比例,努力打造一批生态保护好、开发能力强的绿色矿山样板。22大力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按照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计划,保质保量完成2017年项目实施,实现“矿地双赢”。23深化国土资源“放、管、服”改革。全面梳理国土资源公共服务事项,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继续简政放权,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全面实施“双随机”抽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按照“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要求,全面落实国土资源信息公开。提高征地信息公开时效性,新批项目在依法批准后10个工作日内公开征地信息。
(六)坚持资源惠民工作方向着力维护群众权益24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推进实施地灾隐患点综合治“除险安居”三年行动计划,按照“确保不欠新帐,逐步还清旧帐”的要求,坚持“以避让搬迁为主、搬迁与治理相结合”,加快推进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处置工作,2017年消除隐患点35处以上。
25健全完善不动产统一登记机制。巩固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成果,加快登记数据整合,年底前接入国家级信息平台,全面实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深化完善农村宅基地和农房房地一体统一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安吉县试点先行,年内全市全面实施林权统一登记。按时保质完成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着力提升不动产登记效能。
26切实加大信访纠纷调处力度。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大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的力度,落实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权利告知制度,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27保障农业农村发展用地。对农村确需建设的教育、医疗、养老、污水处理等民生、基础设施项目,优先纳入项目储备库,重点保障建设用地。积极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继续落实好农民建房用地,全年力争解决农村无房户、危房户建房2100户,构建用地保障长效机制。适时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政策的调研,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七)坚持全面从严管理目标着力打造国土铁军
28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严格遵守《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切实强化理论武装,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不折不扣地把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29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两个责任”,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
30提升干部能力水平。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全面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提高履职能力。全面落实国土资源“七五”普法任务,加强法治教育培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31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开展“三个年”活动和深化“三个国土”建设。开展“三争创”活动,积极争取省、市各类先进,努力争创市级文明单位、群众满意单位。继续抓好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所长队伍建设。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培养一批青年业务骨干。
第三篇:“七个有之”、“五个决不允许”和“四个着力”学习心得体会
“七个有之”、“五个决不允许”和“四个着力”学习心得体会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一些党员干部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存在“七个有之”;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强调,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点要做到“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亲任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巡视工作做出的新部署,提出四个“着力点”。作为学校党员干部,我认为要深刻认识到“七个有之”、“五个决不允许”和“四个着力”问题的本质特征及现实危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是政治立场问题,也是政治定力的体现。然而,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某些领导干部在政治上不够坚定,存在上述的“七个有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上升到党纪国法高度来认识和处理,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还产生了严重的腐败问题。习近平的“七个有之”意在告诫党员干部务必要保持“政治定力”。
政治定力,说白了,也就是要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党员干部对于党纪条规、宪法法律所规定和强调的,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和落实。必须摒弃一切个人好恶,始终突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坚决反对“七个有之”,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点要做到“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培养。
强化教育。政治定力,不是凭空就能够有的,一些干部之所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会犯糊涂,对于一些“惯例”、“潜规则”等缺乏自觉抵制的免疫力,甚至随波逐流,任人唯亲、拉帮结派、制造谣言、拉票贿选、封官许愿、阳奉阴违、妄议中央等,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关于党纪国法的教育引导抓的不到位,没有能够在党员干部的头脑中扎根。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不能放松对党员干部的党纪国法等方面的教育,要始终将思想建党摆在首要位置,特别要加大政治纪律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政治纪律,树立法治观念,帮助其筑牢思想堤坝,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坚定遵纪守法的信念,增强抗侵蚀的能力,并带动全社会知法、尊法、守法、用法。
修补制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制度是执行的保障。党员干部始终要有“政治定力”,离不开教育引导,更少不了制度约束。制度管根本,更要管长远。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要强化制度治党,不断修补和完善制度体系,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力。一方面,要加大对党内法规体系的清理和“体检”,对那些不合时宜、缺乏针对性、严肃性、约束性的制度规章,要进行修补完善,努力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随着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制度的笼子必须越扎越紧密、越用越给力,为从严管党治党、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也为党员干部提供行为规范的准则和底线。
规范监督。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会腐化堕落,偏离正确的“政治立场”,失去“政治定力”,没有良好的政治表现,与个别地方、少数单位对监督工作不重视或抓得不严不紧不力有关。为此,必须始终坚持监督立党、监督兴党。要坚持把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尤其是急重危难工作中的政治立场、政治表现作为第一位的监督,坚持把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确保政治可靠,执行有力,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干部监督上,既要监督干部是否有腐败问题,更要监督干部是否有政治问题。要防止习惯性地把防线只设置在反对腐败上,认为只要干部没有腐败问题,其他问题就都可忽略不计,没有必要加以追究,也不愿意加以追究。
角度决定高度,立场决定下场。一个“政治立场”不坚定、缺乏“政治定力”的党员干部,不可能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也不可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生腐败问题,也是迟早的事。党的十八大以来,苏荣、**、***、徐才厚等一批“大老虎”的纷纷落马,深刻地警醒各级党员干部始终不能偏离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不能动摇“政治定力”和“四个着力”,必须始终对党和人民、党纪国法保持敬畏之心,从而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使全校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守纪律、讲规矩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守纪律讲规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把责任扛起来,态度硬起来,纪律严起来,规矩树起来,真正做到执行纪律无条件、遵守纪律不含糊、守住底线不逾越、遇到红线不触碰,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维护学校政治安全,为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纪律和政治保障。
第四篇:着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着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时间:2009年4月
地点:
授 课 人:
教育目的:通过学习教育,使广大学员掌握有关价值观、军人价
值观以及军人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为学习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育重点:
1、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历史方位
2、科学认识培育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诉求
3、自觉确立践行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意识 讨 论 题:
1、为什么说军人的价值在于奉献?
2、如何把握当代
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3、怎样在理论与实际的统一中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
授课内容:
2008年12月底,胡锦涛同志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大力培养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任务。认真学习和准确理解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自觉用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武装我们的头脑,当前需要着力从三个方面加以把握。
一、注重把握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历史方位
马克思注意认为,每一个原理的出现都有它产生的世纪,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同样如此。大力培育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应该注重
把握其科学内涵与提出的历史方位即时代条件、完成过程等。
任何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都有自己的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行为指导。当今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军队,也都有比较明确的军人核心价值观。例如,美国陆军提出“忠诚、职责、尊敬、无私、荣誉、正直和勇气”等。有些国家的各军、兵种乃至军事院校,也都有自己特殊的军人核心价值观,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就把“责任、荣誉、国家”作为学员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我国历史上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广大民众,总是希望军队具有爱国、卫边、忠诚和牺牲精神,要求军人讲气节、守纪律、听指挥、不扰民,把“智、仁、勇”作为军人应具备的“三达德”,即要具备智慧、仁义、勇敢的品质。可见,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是中外军队的共性要求,是加强军队建设的普遍规律。
不断加强军人价值观建设,特别是努力构建和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加强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借鉴当代世界各国军队的合理概括,也应积极扬弃我国军事史上的民族传统,把借鉴与继承科学地结合起来。只有通过努力构建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现我军鲜明的党性和人民性特征,充分发挥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强大优势和威力,才能通过军事软实力建设增强军事竞争力、影响力和战斗力,向世界展现我军威武、文明、正义和胜利之师的崇高形象。
近年来,胡锦涛同志在一系列讲话中,多次重申了构建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在2008年12月底举行的军事扩大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要围绕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大力培育
“忠诚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我军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意义重大。
二、科学认识培育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诉求
军人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文化软实力,是一支军队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重要精神支柱,没有它就等于没有灵魂,也就失去了“精气神”。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适应了弘扬我军优良传统的需要。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军人行为准则的奠基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存在经济成分等多样化的现实,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我们要拒腐防变,必须发扬我军优良传统。2006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讲话时,精辟的概括了我军的优良传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深刻揭示了我军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尺度、整体要求和个体准则的有机统一,这应该成为全军官兵自觉奉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行动指南。
其次,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适应了加强和改进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需要。从思想政治建设与精神力量铸造的角度看,我军在新时期主要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是在社会价值观多样化的时代,为了反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和平演变”的图谋,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维护世界和平,如何塑造军队的主流精神;另一个
是我军的使命任务有了新的拓展,在保证高标准履行使命任务的同时,必须努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要求我们在提高硬打击能力的同时,激发官兵的战斗精神,这无疑需要具有包括理想信念在内的核心价值观作支撑。
第三,大力培养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适应了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也是军队建设的根本目的。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影响军人素质的性质与发展方向的决定性要素,是在思想观念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引领官兵成长、实现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复杂社会环境面前,如何做到永葆革命军人的本色,保证政治上的坚定性与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这对每一个革命军人都是严峻的考验。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正是使我们能经受住这一考验的“定海神针”与“防火墙”。
三、自觉确立践行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意识
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在部队中生根、开花、结果,必须在实践中努力学习、培育和践行。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融入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抓好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使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官兵普遍理解认同、自觉培养践行。”这就需要广大军校学员自觉确立主体意识,努力坚持主体地位和发挥主体作用,在践行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具体到实际中去就是要真学、真信、真用。
作为根本建设的主体,作为一名军人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通过学习达到科学认同和信奉是重要的,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知”上,必须付诸行动,将知行统一起来,在实践中自觉落实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注重实践,付诸行动,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一贯要求。我们应主动参与各种建设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在释疑、解惑中促进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断升华、深化与发展。围绕建设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这“三从”原则的基本要领在于:不要把自己排除在实践外面,要带头奋斗;不要拖拉,要说干就干;不要好高骛远,要一点一滴从具体事情做起。其核心就是求真务实;其关键是要立足本职岗位,努力为军队建设贡献力量。这是践行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方法和途径。
培育和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离不开火热的军营生活。正是在我军官兵伟大的军旅生活中,成就了自己的实践主体地位,验证了自己的认识主体功能。因此,作为一名军校学员,都应该牢固确立主体意识,不仅要积极学习、认同、践履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还要根据实践发展、部队建设需要,进一步对培育和践行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及时进行科学总结。这包括通过实践体验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科学性,通过实践加强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标准的整体性,通过实践实现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作用的提升性。具体来讲,就是要求我们要积极参与理论学习,在学习讨论中深化对军人核心价值的理解。要认真搞好心得体会,在理性思考中找准实践军人
核心价值的方向。
第五篇:着力提升核心素养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着力提升核心素养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面临着更大挑战。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指出,职业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终生发展和健康发展。因此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何为核心素养?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可见,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
立德树人,本质在于育人。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的目标是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怎样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笔者作为一名中职德育课教师,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加强心理教育,健康成长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我们在进行中职教育的同时,要对学生心理压力进行有效疏导,教师不仅要注重学术上的传授,更要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加强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中职学生虽然年龄接近成年,但心理上仍然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学校设置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个别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平时的心理疏导主要依靠各班的班主任,从对学生的观察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都需要班主任的细心与耐心。如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采取很多的方式,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学生易理解、感兴趣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职学生毕业即将面临着升学或就业,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将健康的元素进行挖掘与重组,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们一边提升学习的能力,在内心深处埋下健康的种子,为今后走入社会奠定基础。
二、开展实践活动,渗透人文
在促进学生终身健康发展的教育模式下,为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专业教学中可以融合一些人文知识,使教学更加生动。比如结合地方特色,融入一些民俗习惯、当地的民族风情和特色文化,对这些内容进行挖掘、归类和整理,将所得到的资料和特别内容进行整合,方便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充,也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丰满了学生的文化积淀。
人文知识的渗透需要有序进行。首先得要解决好课堂中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除了文化基础课以外,好像在常人的思维里理工类的专业课程很难融入人文精神的教育,其实不然,每门功课,每个学科都有很多了不起的故事、了不起的人物和了不起的思想,比如一些大国工匠的故事,工匠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职业技术人才精益求精,因此要构筑富有人文特色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其次,要营造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人文学术环境和文化艺术氛围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把人文精神的培育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去,充分发挥每一名教师,每一堂课,每一处校园风景,都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阵地,进行悄无声息的,水到渠成式的内在自然型的人文精神教育。
再次,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启蒙老师,家庭、社区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要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合力机制,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
最后,注重学生的实践,让其自身感受人文的价值和魅力。人文素养的培养都要通过外化到内化再到外化的过程,首先要让学生切身感受,让其得到触动,然后具有了这样的内因,才有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冲动和动力,比如让学生参加书法社团,练习书法,开始的时候可能有很多的同学不太愿意练,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这样我们开始就可以带他们观看书法大家写的字,给他们讲解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作品,让他们每天早读时间朗诵经典诗文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总之,从亲身体会中得到激励和鼓舞,并进一步形成内在的驱动力。达到自我欣赏、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从而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提升人文素养和情怀。
三、规划职业生涯,主动行动
职业生涯规划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尤其重要。很多人由于没有正确的健康生涯的规划,事业杂乱无章,有的毫无奋斗概念,造成被社会淘汰的悲惨后果。因此,中职教育要及早对学生进行生涯?划教育,帮助学生合理规划,主动行动,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科学的合乎实际的规划。
第一,引导学生分析自我,认识自我,从所学专业起步。要引导学生以自身的特点确定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中职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对自己的将来有所规划。进入职校后,就是“准职业人”了,而且很快就要步入社会、步入职业的大门,这时,应该对自己的将来有所考虑、有所预期。其次,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还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以及自己的长处短处,只有明确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认清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
第二,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现实条件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家庭因素和现实的社会环境,在客观认识自身条件、现实环境及其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合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根据个人需要和现实变化,不断调整职业发展目标与规划。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需要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和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变化、不断反省,从而修正职业生涯目标,改进职业生涯策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职业生涯规划只是一个载体,鼓励学生独立自主选择未来。帮助学生树立目标,让目标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和自主性探索,这也是中职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这种能力的提升,对学生整体的终身健康发展能力培养起到良性的助力作用。
四、整合社会力量,形成合力
教育不是单方面的,需要各个层次的、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企业的联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融合社会力量,不仅要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中进行实际社会知识的锻炼,也要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不同的舞台。例如,教师可以和社区进行联系,将社区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引入到学校中,文化传统节日的庆祝和举办,学生带着社区的内容和任务目标,亲自参加到社区的活动中去。在活动感受和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校园外搭建一些舞台,展示学生的才艺,举办一些各个学科的特色文化平台,帮助学生进行展示自己。产生积极有效的社会正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社会力量的整合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教师在利用社会资源的初始阶段,可以先从学生家长资源入手,鼓励家长与学生多进行亲子活动,家校形成合力助推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在每个人终身发展过程中,都需要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核心素养在深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中居于基础地位,对促进中职生终身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甘肃理工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