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强化社区服务
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强化社区服务
----南站镇欣欣花园社区简介
欣欣花园社区位于南站镇中部,105国道东侧,距县城五公里处,由原压煤村庄南辛庄村拆迁建设而成,是“一村一居型”社区。该社区于2010年3月动工建设,2011年4月份回迁入住,6月份进行了村改居。社区占地307.75亩,总建筑面积21万m2,共有816户,总人口1521人,党员38人,2010年人均收入7800元。社区党支部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提升了社区服务质量。
一是积极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社区建成后,为加强党员管理,在支部中设置“一干多支”,以社区党支部为主干,以住宅楼房为枝干,成立楼宇党小组。按党员分布人数和楼宇位置划分,社区35栋楼共设立了4个党小组,对社区党员实行楼宇网格化管理。由于党员熟悉本网格居民信息和社情民意,便于及时处理、协调有关问题,属于突发性的事件,党员第一时间到现场,第一时间上报乡镇和相关部门,形成了“人在网格中、事在网格办”的服务机制。社区党支部选派社区内政治觉悟高、群众威望高、“双带”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党员担任楼宇党小组组长。各楼宇党小组服务功能“一主多辅”,除担负发展社区经济、服务社区居民、维护社区稳定的职责外,各楼宇党小组还结合各自特点开展其他服务,实行“一人多岗”,设立“义务巡逻岗”、“矛盾调解岗”、“扶贫帮困岗”、“民意调查岗”、“政策宣传岗”等岗位,为居民提供零距离服务。目前,已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各类问题100余件。
二是开展“星级党员”评比活动。支部科学设置了“遵纪守法星”、“团结和谐星”、“廉洁自律星”等五个星级内容;分别召开星级评定会议,组织全体党员和部分群众代表,以无记名方式进行民主测评;召开支委会,将综合评议结果和平时工作、学习、生活的一贯表现相结合,进行考核“定星”。评星定星后,支部成员为四星及以上的星级党员家庭进行“星级党员户”挂牌,增强了星级党员和家人的荣誉感,增强了星级党员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从而营造了广大党员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评选出的星级党员挂牌上岗服务群众,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监督。通过“合理定星、努力争星、严格评星、动态管星”,广大党员在评“星”中受到教育,思想在创“星”中得到提高。
三是积极发挥党员廉政教育基地作用。为进一步加大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努力营造廉荣贪耻的良好氛围,构建农村干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社区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教育基地设立展版30余块,版面中间还穿插相关法律条文、廉政格言警句等内容,更加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基地建成以来,在组织辖区农村党员干部接受教育培训的同时,还开展了读廉政书刊、看廉政光盘、听廉政报告、谈廉政感想、写廉政体会等活动,为增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截止目前,已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学习20余期,接受党员干部群众参观学习1700余人次。
第二篇:社区管理网格化社区服务全覆盖
社区管理网格化社区服务全覆盖
我们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派出机构,辖区范围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0万人,辖区既是市区主要繁华地区之一,又是市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辖区内单位集中,商业网点集中,市场繁荣,流动人口多,人口密度高。随着我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及百万人口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社区党建等一大批新的工作,例如企业改制后,离退休职工实行社会化管理,同时下岗失业人员走向社会,加之劳动卫生、弱势群体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都需要街道社区来承担,另外城市在扩大,居民生活水平在提高,对城市管理、卫生保洁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有这些使得原先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需求。主动适应街道社区工作任务的变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创造和谐城市社会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面对这一课题,我们结合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在市委、区委组织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探索引进并创新实践了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使各级党组织、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种社会组织的资源得以充分有效地整合,努力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全覆盖。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以街道社区为网,以服务内容为格,将后街里巷、居民小区、社区单位全部纳入社区动态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管理网格体系,把社区工作渗透到社区的各个领域,逐步建成一个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部门和单位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反应灵敏的社区管理服务实体。
一、组织体系网格化。社区资源其实很丰富,可以利用的因素很多,关键是如何把这些资源优化组合起来,达到功能作用有效发挥的最大化。通过网格化管理就能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通过改革管理办法,网格划分社区管理,实现了社区内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
一是党的领导由内向外,内外齐抓。为了实行网格化需要,我们将街道党委转变为党工委,作为区委在街道的工作机构,虽然看似名上变化,但工作内涵上却扩大了,党工委不仅要管内,更重要的是发挥好辖区内所有党组织、所有党员的领导作用、协调作用,并层层片片建立起党组织网络,实现辖区内党的工作全覆盖。在各社区居委会建立党支部(总支部),社区党支部在各小区建立小区党支部,小区党支部再以楼幢为单位建立党小组,目前,15个社区党总支部(党委)、17个小区党支部、22个双新党支部、117个党小组组成的党组织网格化体系,覆盖了全辖区。与此同时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街道和各社区普遍建立起党建工作联席会,吸收辖区内有关单位党组织参加,定期或不定期研究本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情况,共同解决有关难题,通过党建工作联席会这一纽带把辖区各级各类党组织有效整合在一起。
二是居民自治由点到面,点面结合。以社区为单位调整管理区域,按社区要求组建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下设若干居民小组,居民小组再按楼幢(片区)分别设立楼长(片长),这样形成了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长四级组织网络。社区管理服务相应由居委会一个点扩展到小区、楼幢、居民户三个面,形成了以街道办事处为顶点,15个社区、113个居民小组、600多个楼长为分支组成的上下互动的有机结合体。
三是职能管理由上而下,上下联动。为适应城市管理需要,充实社区服务力量,今年3月份,亭湖区委在我们文峰街道开展了职能部门进社区试点工作,将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的城管、公安、工商、卫生、计生、劳动、民政、文化、环保、建设、房产、规划等11个职能部门进驻社区,按照“职能进社区、人员在社区、服务在社区”的要求,实现服务重心下移,管理职能下沉。为此,我们在街道成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由街道办事处和各职能进社区的部门分管负责人共同组成,在此基础上管委会建立了正常例会制度,每10天集中会办一次,会办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集中办公制度,每天有1-2名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驻点值班;建立了问题销号制度,对居民反映的问题进行登帐,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对不能解决的加以督查通报,直至解决问题为止。在各社区,成立了社区管理服务小组,由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中联系点科级干部任组长,社区居委会主任、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为成员,每周五集中办理,集中会办、汇报一次,集中研究矛盾和问题。在各居民小区、楼幢、路段,聘请了158名信息员及社区志愿者,定期、不定期向社区管理小组、社区管理委员会上报城市管理、居民生活等方面信息,同时也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监督员,专门在有关部门办理问题上“找茬”。自开展职能部门进社区以来,信息员已经上报各种问题信息175条,目前已经办结64条,正在办理的75条,上报市有关部门处理或协调市有关方面处理的36条。
二、公共服务载体网格化。在城市管理和居民服务中,涉及问题面广量大,要求我们服务更加方便群众,更好实惠群众,切实有效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
困难。为我们在街道建立了五大服务中心,各社区建立起一站式服务大厅,居民小区建立便民服务网点,实现公共服务平台的网格化。
首先,街道建立了五大服务中心。一是公共服务中心。在大庆路北侧拿出400平方米的门面房,投资100多万元,建成街道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将街道机关、驻区职能部门所有涉及为民服务的服务项目、行政执法全部纳入到
这个平台中,实行“一口管理,内部协办”。“一口管理”,就是按行政执法、居民服务、经济服务三大类,分别设立功能区域,一个窗口受理;“内部协办”,就是对涉及需要内部协调的,由中心内部协办,免去群众多次重复奔波。另外,街道社区的公共资源,特别是人口信息资源,公安、计生、劳保、民政、工商等各自都有自己的资料库,各自都有完备的信息系统,这些信息资源相互间没有对接切入,形成互为封闭的格局,也使得公共资源的采集、处理、利用存在很大的浪费。我们通过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在街道建立起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社区各类公共资源的共建共享。二是党员服务中心。开辟专门服务场所,为党员提供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党内资料查询、党务工作咨询、党员教育资料服务、党员求助热线服务、代理承办服务以及其他综合服务。三是卫生保健中心,街道建立医院(卫生院),各社区建立卫生所,条件符合的社区设立便民门诊,形成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四是文体服务中心。将盐马路市场进行改造,将600平方米的场地和200平方米的房屋建立街道文体服务中心,内设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演出台等,各社区包括有条件的小区也设立了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房等,每天在固定时间免费对外开放,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五是敬老保障中心。由街道出资建立起敬老养老中心,接受社区内困难老人、孤寡老人入住,提供日常生活服务。
三、行政执法机制网格化。街道办事处本身虽然没有执法机构,没有执法权,但涉及居民和辖区的行政执法部门、执法项目却较多,容易形成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同时由于条线分工有交叉,有区别,又极易形成执法不到位,执法主体缺位。因此,我们结合职能部门进社区活动,整合执法资源,成立文峰街道综合执法大队。执法大队以市城管局文峰执法大队为主体,公安、卫生、工商、劳动、规划等执法部门共同参与,平时分散执法,根据工作需要进行集中执法;执法大队又以路段、小区划分成若干个执法小组,处理职责范围内的日常事务。执法部门由于有了地方行政部门的支持配合,也解决了执法环境的问题;另外,几个部门集合行动,可以实现“零容忍”,即所有看到的、碰到的问题都能解决,解决了执法主体不足的问题。执法大队建立后,先后组织了五次集中执法,其中拆除体西路违章搭建的9个大棚,并对新西门路、双元新村小区的“牛皮癣”进行了集中整治,使居民群众反映多年解决不了的问题一次行动就解决了,获得了社区居民的赞誉和好评。
四、社会治安网格化。平安江苏、法治江苏是省委、省政府提出并统一部署的行动,也是居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按照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建立起“大综治”工作框架。
一是健全治安工作机构网格。街道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党工委书记任主任,专门成立了综治办公室,与公安派出所、街道司法所一道成为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机构。在各社区全部建立社会治安综治办、社区警务室,社区综治办由社区居委会专职副主任任主任、公安派出所向社区派出社区民警,进驻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警同时担任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在各居民小区、重点单位设立治安室,公安机关主要抓业务,物管公司、重点单位明确人员具体负责治安,共同维护责任范围内的社会治安。
二是实行治安工作属地管理。对涉及到治安安全的人口管理、流动人口管理以及安全生产、安全防范等全部实行属地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每条每块均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三是推动治安巡防体制改革。公安机关在文峰辖区进行了巡防体制改革试点,按网格化设置巡防力量。整合辖区内治安巡逻的5支队伍,即治安民警、交巡民警、武警、联防队员、义务防范员,把辖区按人口、地段等因素,统一整合形成覆盖全辖区的15个巡防小组,每个小组有1-2名警察(包括巡警、武警),3-4名联防队员,负责辖区内24小时巡逻工作,各巡防小组负责各自区域内的治安防范、打击、接处警、矛盾调处、社会面控制等,实现问题发现在社区、解决在社区(小区、路段)。
当然,街道社区管理网格化是城市管理的革命,是社区服务创新的有益探索,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尝试,但是按网格化管理的要求,与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努力加以改进提升。下一阶段需要做的具体工作有:
一是提升信息利用水平。择准时机,将公安、计生、劳动、工商、民政、城管等部门的人口信息进行并网,统一采集信息,分散使用信息。
二是整合各类服务热线。在街道公共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热线,将辖区内城管热线、公共热线、消费热线、物价热线、质监热线等进行并轨,使社区居民只要拔打街道热线,所有问题都可以受理、办理,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指导、协调好辖区单位支持社区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建立辖区单位开展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信息反馈系统,整合辖区单位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各类活动,把单位资源变为“阳光雨露”洒到全社区、全社会。
第三篇:网格化社区服务管理标准框架设计说明
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标准框架设计相关说明 背景
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广州已在越秀、黄埔等区开展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目前在全市1469个城市社区中,已有637个社区开展了市、区(县级市)、街(镇)级网格化试点工作,推行率达43.3%。
2014年7月3日,广州市召开了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工作总结暨全面启动大会视频会议。根据会议部署,广州将在全市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每200户居民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实施精细化管理服务,下半年全面铺开。陈建华市长要求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管理、消防安全、来穗人员服务管理、人口计生服务、垃圾分类等纳入网格服务管理的基础事项,“(例如)网格员负有指导网格内200户居民实行垃圾分类的责任。政府服务类工作5大类170项都落实到网格。” 全市将配备2万多名专职网格员。如按每户3.5人计算,每名网格员服务700多人。他们将负责网格巡查、入户信息采集、上报网格事件、联系市民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反映居民诉求、提供便民服务等。
根据部署,在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广州还将建立一个本区的跨部门、跨层级的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的网格化基础信息数据平台。全市各区(县级市)要共享公安、人社、民政、卫计、房产、城管、气象、党建和来穗人员等信息资源,将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等信息全部纳入数据库管理,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数据统一采集、动态管理、共建共享,彻底打破“信息孤岛”。
根据广州市相关试点经验,结合住建部的相关要求和智慧城市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和经验,目前的社区服务主要包括:社会治安、流动人口、民政、安全生产、消防、计生、党建、重点人群(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户、孕妇、幼儿等)、卫生等事务。
在广州市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和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统一框架下,市一级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各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业务管理,实现与外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对各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实现与外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利用市级社区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创建区级社区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子平台的应用,实现对社区网格化业务应用的支撑,包括巡查采集、协同治理和社情民意等日常工作基础功能,辖区档案管理、服务档案管理、统计报表、绩效考核等管理功能。2 管理对象说明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优化社区治理的一种新的模式,网格化不仅是一种信息社会的网络基础设施,也是一种配置体制和协作机制,实质是资源的有机整合,本质上是“资源共享与异地协同”,通过网格化管理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化、精细化、全方位管理。随着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多元治理日益成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政府将不再是社区资源分配的唯一主体,社区自治组织、驻区单位、志愿组织、社区居民都将纳入社区治理的主体中来,形成政党网络、政府网络、市场网络和社会网络的四大社区治理网络。
参考我国的大环境和广州市的初始社区管理的具体实践,目前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其主体与核心是政府,其扮演的主要角色仍然是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监督者、协调者和规则制定者,因此在本次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相关的管理对象的考虑上,主要考查的应该是社会管理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部分的内容。
(1)管理部件
城市公共区域和社区中需要管理的各类工程设施和公共设施。(2)管理事件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在本文中将事件定义缩减为:城市公共区域和社区中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处理的矛盾纠纷或问题隐患等现象与行为。政府的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经济调控四大职能,在事件管理中主要体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两大部分。3 管理对象设计
在设计上,主要的原则是尽量注意与国标和行标的一致性,特别是城建部在数字城管和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广州市试点经验,主要是有代表性的越秀和黄埔两区的经验。
(1)管理部件设计
沿用CJ/T348-2010《数字社区管理与服务分类与代码》(其主要引用CJ/T214-2007《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并在此基础扩展)中的定义。
根据广州市实践进行扩展;越秀区对CJ/T348-2010标准中部分例如井盖进行合并,在本次设计认为还是依据标准比较合适;
对于基础信息数据库中涉及的网格、楼宇、房屋、户册、居民、组织、单位等,由于其中数据设计本身包含信息很多,而且与业务关系密切,预计结构变化较大,不适合作为部件来加以规范。(2)管理事件设计 对于比较成熟的城市管理事件,沿用CJ/T214-2007《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中的定义。对于社区管理服务中产生的事件,按照本文中事件定义,对照CJ/T348-2010《数字社区管理与服务分类与代码》中的分类,主要参考越秀、黄埔两区经验,按照业务和部门的角度,对应划分成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等12类,这样划分会比较容易扩展,也比较切合实际。
目前在社会管理事件部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目前列举的事件,有一点会涉及到如何界定网格员工作。从黄埔的事件列表看,任何事件均列入到纠纷中,感觉无此必要。属于网格员比较容易发生和上报的、哪些属于常见需要处理和验证的事件应该列出,对于例如房屋拆迁、土地纠纷、群体事件等必然是一段时间重大事件的问题,通常会是政府管理重点热点的,网格员以民情日志等方式可能更合适。
2、根据我们的定义,只提出需要处理的问题和隐患,对于一些如信访、司法纠纷等方面的问题,其本身职能所在就涉及问题和纠纷,可能出现一些边界模糊。社区服务管理设计
整个应用标准化体系框架分为基础、综合管理、社区服务管理三大部分。综合管理是指跨越整个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和技术两大部分内容。管理主要涵盖组织管理、运行管理、监督评价:组织管理包括管理层级、网格划分、网格力量配置等标准。运行管理以部门协调、统一管理、职责分工、工作机制等为主要内容,包括例会制度、协调会制度、应急处置制度、检查督察制度等标准。标准评价以系统“内评价”和社会“外评价”为主要内容,包括考评原则、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方法等。技术以信息化技术标准为基础,从网格划分、数据结构、管理方法、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标准化设计,主要是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技术规范,构建有效支撑的信息化体系建设。
社区服务管理主要是考虑网格化向网络化管理发展,包括社会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社区治理、区域化党建等4大内容。
综合管理目前设计尽量控制在信息化相关的内容进行设计,涉及人员、业务规则和业务协同等方面内容暂时不进行深入设计;社区服务管理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不太成熟,暂时不进行细化设计。
第四篇:以思想建设为抓手
以思想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师德师风水平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的首要条件,加强和改进德建设是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良好的师德师风决定着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内涵,是一所学校最具魅力的标志,是学校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05)1号)的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我校站在“培养什么样的人,谁来培养人”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校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十分重视,扎实深入并富有创新地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教育活动,活动开展轰轰烈烈,效果显著,一、领导高度重视,健全组织机构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学校的领导能把师德建设年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抓好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成立师德建设提高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师德建设提高活动方案,部署师德建设提高活动,每项活动学校领导都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到位。
二、加强师德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1、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狠抓学习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校并将相关禁令和工作纪律张贴在教师的办公室,增强了教师们的法纪意识,规范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3、组织教师分批观看了《师德启示录》录像,学习了先进同志的先进事迹,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了讨论,让每位老师谈感想,谈体会,他们都决心以先进同志为榜样,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人民满意的教师。
4、学校利用一切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引导教师正确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内涵,把握师德原则、师德规范及教育法规,提高认识、规范行为,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讲课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通过不同形式教育活动,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与创新能力均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外学校要求教师结合自己在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学,并写出师德反思、心得体会。同时,学校认真向教师传达了地区教育局相关文件,组织教师逐条学习,并将主要内容制成宣传牌,每位教师抄录在政治学习笔记本上,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并落实在行动上。学校严格贯彻落实地区教师师德禁令及其师德规范,并均公示上墙,使教师人人熟知,真正做到令行禁止,有举必查,查实必处。通过学习,增强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水平,使教师端正了教育思想,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培养、教育每一名学生。
三、丰富活动载体,开展系列活动要把师德真正落在实处,必须通过必要活动为载体:
1.召开了师德提高年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学校领导作了师德建设年工作的动员部署,使每位教师提高了对师德师风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了参加这次活动的自觉性。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师德修养计划。举行了教师公开承诺签字仪式,全体教师把庄严的承诺留给了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他们都能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在教师中进行了“五师”教育:
(1)铸师魂,要求教师具有“四心”:关爱学生诚心,了解学生细心,教育学生耐心,服务学生热心。
(2)育师德,要求教师做到“三爱”: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对后进学生有“三心”:爱心、耐心、信心。
(3)树师表,要求教师实现“四三二一”目标:四高——高度的觉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学艺术;三种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二严——严肃的自我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一强——强化为人师表意识。
(4)正师风,通过制度规范、行为规范、榜样规范,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5)练师能,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五师”教育工程的实施,强化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学校掀起了人人争当师德先进,个个勇创教育佳绩的热潮。学校师德典型事迹层出不穷,一批师德标兵,他们在教育岗位上无私奉献,悉心育人,为我校广大教职工树立了榜样,他们用爱塑造爱,用心雕塑心。“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而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取得了累累的教育硕果,学校的办学育人工作得到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3、创新开展“师生相互承诺,共创和谐教育”活动,在开学典礼上师生相互承诺,师德标兵老师代表全体老师向全体学生做出郑重承诺:“
一、关爱每一位同学,不歧视,不体罚,不侮辱;
二、认真上好每节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上课时不使用手机;
三、按
要求及时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不马虎,不敷衍;
四、保持良好形象,仪表整洁,课堂上不抽烟、不讲脏话,不酒后上课。模范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全校学生向各位老师庄严承诺:“
一、尊敬老师,虚心接受老师们的教育,不顶撞,不抵触;
二、专心听课,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做小动作,不交头接耳,不迟到,不早退;
三、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规范,按时交送,不拖拉;
四、树立良好形象,仪表朴素整洁,不打闹,不骂人,不吃零食,不穿奇装异服,不染发,严格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各班所有授课教师和学生代表还在承诺书上签名,并将承诺书贴在教室内,接受对方的监督。通过这一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建立了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高兴,为创建和谐教育奠定了基础。
4、在教师中禁止使用教师禁语,提倡教师使用教育艺术语言。向学生展笑脸,学会用激励方法教育学生,通过此项活动使每位教师知道了应该怎样说,怎样做,每位教师在此项活动中都有所感悟。
5、学校在学生中进行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活动,共征集到“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作文200多篇,从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感人的话语、感人的事迹。
6、开展了爱生家访活动。学校号召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爱生活动,教师利用休息时间,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做学生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把班集体和学校当作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7、帮扶活动,真情投入。为了真正把“手拉手、心连心”帮扶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开发德育资源,把以往简单的经济资助变为全方位的爱生助学活动,启动了以“关心学生思想,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生活”为宗旨的爱生助学的“三定帮学”活动(帮做人、帮学习、帮生活),使资助活动进一步拓展空间,提升了活动质量。首先学校要求每班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确定了帮扶对象;其次学校对30多名学生给予了不同层次的资助、帮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帮扶对象,每名教师都和联系的学生结对子,深入班级学生中间关心、爱护学生,做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补课,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学生感受到师爱,使学生不仅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更学会做人。通过活动,实现了后进生无掉队,特困生无失学,优秀生更优秀的目标,全体教师坚持爱心第一、教育第一、资助第一,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学校的温暖、集体的温暖和教师的温暖。
8、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师德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塑造教师师德群体的良好形象,坚决杜绝师德不良现象的发生,学校通过向社会各界进行教师师德问卷调查和组织学生评教等活动,对教师的师德进行监督,从而使师德建设工作真正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四、加大民主管理力度,树教育行业新风我校历来重视对学校的民主管理,深入贯彻执行《工会法》、《教育法》,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思想,不断拓宽民主政治渠道,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完善学校民主监督机制,学校管理的民主化水平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些年来,一直把“坚持校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推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做为民主管理的重中之重。
1、找准公开重点,突出关键环节,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使校务公开成为学校教师知情、参事、议政的主要窗口。在校务公开的实施过程中,力求做好“三抓”:一抓要害部门,把有权的部门作为校务公
开的重要部位着重抓好;二抓关健环节,把收费等环节作为重点,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三抓突出问题,把广大教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重点。如教师职称评审,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先进班集体等的评选,学校重大工程建设,校产采购,财务预决算,财务收入和支出等焦点问题均及时公开,学校的规划、各种办学制度、措施使教职工人人皆知。校务公开的主要目有重要事项、财务管理、师生利益、廉政工作以及落实与反馈等,使广大教师知校情、参校事、议校政,激发主人翁意识和精神。
2、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参政议政的舞台。
为了使校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到实处,我们坚持每年至少二次、重大事情随时开的教代会制度,并逐步使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我们坚持党对教代会的领导,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教职工参政议政的宣传引导、完善教代会制度建设,使教代会逐步走向规范化,认真做好教代会提案征集、落实工作,保证教代会会议质量。在教代会推行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本着:取得一个共识——党政工共唱一台戏;坚持一个中心——审议学校重大决策;抓住一个根本——维护教代会权威。通过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学校教代会的质量和作用能取得质的突破,使得教职工都能想主人翁的事,说主人翁的话,尽主人翁的责。
3、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扎实开展,树立了教育行业新风,使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呈现出一片新的景象。我校根据自治区及地区有关部门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意见的规定,制定《民主评议实施细则》,把民主评议工作摆上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认真部署,广泛发动。为促进民主评议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形成良好的管理机。
第五篇:浅谈和谐社区构建: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例
浅谈和谐社区构建: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形势变化,社区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问题,创新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我国管理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在构建我国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网格化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我国和谐社区建设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介绍了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概念,分析了传统社区管理模式的弊端,并与网格化社区管理模式相对应,探讨了网格式社区管理的优势和特点,结合我国社区实际,指出了网格化管理的操作流程和积极影响,为我国社区管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和谐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
目 录
一、社区网格化管理概述....................................................................................1
(一)内涵....................................................................................................1
(二)特点....................................................................................................2
(三)优势....................................................................................................3
二、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4
(一)传统管理模式弊端............................................................................4
(二)管理理念落后....................................................................................5
三、网格化管理与和谐社区建设融合................................................................6
(一)网格化管理与和谐社区建设可行性................................................6
(二)网格化信息工作................................................................................8
(三)网格化社区管理流程........................................................................9 总
结..................................................................................................................10 参考书籍..............................................................................................................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日趋成熟,社区管理面临着新问题、新形势,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态势。当前社区人口流动系数增加,信息统计工作繁重,以往依靠行政管理体制来维系的社区管理模式,与现阶段社区建设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建设和谐社区,必须立足于新措施、新模式。网格化社区管理模式的出现满足了这一需求[1]。网格化社区管理模式是我国数字技术应用领域的一大突破,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在构建和谐社区进程中,网格化社区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一、社区网格化管理概述
(一)内涵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出现与我国新形势下社区管理形势有着密切关联。通过研究学者对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认知,可以初步得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定义。简单来说,[2]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把信息管理同社区管理融合为一体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基于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通过信息收集、融合、整理的方式掌握社区构件,通过信息实时输送方式来进行社区管理。这种社区网格化管理能够保证信息传递准确性和高效性,实现全覆盖的社区管理模式。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行推动了我国社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尤其是在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治安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社区网格化管理“二、三、四”理论:即“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模式”。“两级政府”的提法是确立区级机关的主管政府地位,强调两级政府,也就是强调区级政府在管理区域内公共事务的独立地位,意味着具体的管理事务、管理权限,以及财政资源由市级政府向区级政府流动。“三级管理”强调街道党政机关在管理本地区事务的重要地位。虽然街道办事处在法律 12徐济益,张曙.对创建“三元一体”城市社区管理目标的思考[J].桂海论丛.2008(02)王莹.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06)
上不具备一级政府的地位,但是强调街道机关的管理职能和地位,意味着街道承担更加明确的协调和管理的职能,包括通过“会签”权,提升街道政府引向行政管理在区内派出机构的影响能力。“四级网络”强调居民区层次在社会管理中基础性单位的地位,通过居民区各类组织,建立起维系社会管理和稳定的网络体系。“二、三、四”模式的实质体现了上海模式的精髓,即强调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调控,区、街道和居民区三个层次上的组织体系成为确保社会管理的组织架构。在总的发展方向上,强调社会管理的重心下移。
(二)特点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社区管理模式,相对于传统管理领域来说,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
1、主动管理特性
以往的社区管理通常是一种被动的管理模式,往往等到出现事故后,才予以解决。先前社区管理模式通常采用惯例巡查方式,难以发现隐藏的问题,疲于应对事故,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工作局面。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种主动管理模式,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社区管理人员和社区管理定位,把分散管理模式转变为系统性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2、创新管理特性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特色在于数字化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社区信息实现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操控,实现了可控和相当高的操作性,提高了管理效率[3]。以往社区管理者管理方式多为粗放式管理,难以实施精细化管理。社区网格化管理采用的技术主要为编码技术,实现了社区管理对象的具体化,通过运用网格化 3王莹,沈晓峰.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政府的功能定位[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06)
管理,社区管理者能够对管理信息进行精准定位。社区网格化管理应用技术主要为信息采集技术、GPS急速和手机定位技术,同时能够对社区管理员工作进行实时监督。
3、监督管理特性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监督评价体系。建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对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建立公开、公正的考核体系,优化社区管理层次和管理水平,推动和谐小区建设进度。这种监督管理特性能够保证社区管理人员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公正的行为。
4、环形管理特性
社区网格化管理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形管理模式,通过对信息流程处理和再造,妥善解决了信息处理速度慢的问题,建立科学的系统评价机制,实现了组织管理层面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在闭环管理模式中完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社区管理步骤。
(三)优势
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特点与优势密切相关。通过对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平台操控,可以有效解决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社区管理模式有效开展,推动综合管理水平提升。
1、提高社区管理效率
在以往社区管理模式中,社区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是社区管理的主体,这一部分人通常文化素质不高,数量不足,难以高效完成社区管理。对社区管理工作,主要通过人力调解来实现。随着社区人口形势越发复杂,单纯依靠人力资源来进行管理,社区管理效率偏低,同时造成了人力成本浪费,增加了社区管理成本。网格化社区管理模式主要采用信息化操作平台,依托技术支撑,完成对社区信息
收集、处理工作,通过信息处理平台,能够高效完成社区管理工作,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
2、完善社区管理监督
长期以来,社区管理往往处于一种人力管理状态,社区居民对社区管理人员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4],上级部门对街道居委会的监督也停留在报送材料的审核上,因此对社区管理层的监督工作不力,容易造成社区管理员的懒惰思想。网格化社区管理模式,能够准确记录社区管理工作者的工作业绩,推进工作有效开展,对于监督社区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提供了参考数据。
3、强化事故预警机制
网格化社区管理模式通过对信息进行搜集处理,能够及时发现事故潜在发生因素,而以往的社区管理者往往疲于应对事故,比如说社区火灾预警,在网格化社区管理模式下,社区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到温度系数,分析可能发生火灾区域,做好火灾预防工作,从而避免了事故发生。
二、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建立和谐社区任重而道远。当前我国社区流动人口日益增加,行政管理模式依旧是我国社区管理模式主流,在我国构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可以分为如下方面:
(一)传统管理模式弊端
在我国社区管理模式中,政府行政管理模式依然占据重要角色,社区管理并非与行政管理相矛盾,而是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阻碍了我国社区建设进度。
4王茂华.城市社区管理的目标定位[J].江海纵横.2007(05)
1、依赖政府经费
在社区管理经费比例中,政府经费比例高达30%,街道和社区管理办公经费长期依赖于政府财政,不利于社区管理发展。单一的经费来源渠道造成了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经费捉襟见肘,不利于社会成员参与社会事务综合管理。这种过分依赖政府经费的管理模式不利于我国社区有效开展工作,使得依赖政府管理模式成为了一种习惯[5]。
2、主导行政观念
从我国社区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社区管理发展趋势是精细化管理。由行政部门主导的社区管理模式依旧停留在粗放式管理,在社区管理工作中,行政管理部门重视行政指令的运行和各个执行部门之间的配合,忽略了公私团体、居民的参与。建立和谐社区离不开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全民参与的社区管理才能推进我国社区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社区管理的作用是联系集体与个人的利益。社区管理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的管理方式,而是全体小区居民的参与管理模式,因此对于我国社区管理来说,单纯依托我国行政社区管理模式,会阻碍我国社区管理水平。
(二)管理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社区管理工作者素质不高,人员不足困扰着我国社区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落后的管理理念滞缓了社区管理工作开展。
1、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从我国社区管理工作实际来看,我国社区管理工作者主要是年龄偏大的老人,这些人同样也是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由于这些人年龄偏大,同时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社区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当前我国社区管理面临着 5王敏敏.发达国家城市社区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探求.2007(05)
很多新形势、新问题,文化素质偏低的社区管理人员无法适应时代潮流,由于文化基础薄弱,通常较难开展学习活动,因此在社区管理模式中,难以应用到新技术。
2、管理人员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社区管理工作依旧延续着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创新管理工作方法,使用传统套路进行社区管理,造成了我国社区管理水平难以有新的突破。
三、网格化管理与和谐社区建设融合
结合我国社区实际,网格化管理模式对我国社区管理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并且对我国和谐社区构建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通过分析网格化社区管理工作原理,针对当前我国建设和谐小区中所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指出了网格化社区管理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分析了我国网格化社区管理的具体流程。
(一)网格化管理与和谐社区建设可行性
从众多推行网格化管理的社区实际管理效果来看,网格化管理有助于推动社区管理水平提升。长期以来社区尚未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化的管理方案,难以对社区管理对象予以长期、及时的指导。网格化社区管理则弥补了信息空白,从总体上来说,社区网格化管理与和谐社区的可行性主要分布在如下方面:
1、实现社区管理全覆盖
从居民安全角度考虑,火灾、人身安全等问题是小区居民密切关心的问题。社区网格化管理能够对小区多个对象予以实时监控,比如说设施设备、电器等对象,采用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能够避免社区中存在的盲点,这种全覆盖的社区信 6
息网路,保证了小区居民良好的生活环境[6]。相对于以往的社区管理机制来说,网格化社区管理实现了实时监控,推进了工作有序开展。而之前的管理模式中,由于社区管理员非常有限,因此很可能存在疏漏之处,由此导致无法全面掌握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为问题发生留下了隐患。
2、预防与管理一体机制
社区管理的重点在于对重点人群和环境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并予以纠正,避免出现类似事故。社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实施全方位的监控,并可以制度化、系统化。这种高度预防机制能够避免社区出现安全问题,妥善处理可能引发事故的问题,因此网格化社区管理机制是融合预防与管理机制为一体的。
3、高效整合社区资源
社区内分布不同的组织机构,包括政府部门、学校和医务室等,这些资源处于分散状态,不利于实现信息沟通。网格化社区管理能够有效整合各种社区资源,实现社区内资源共享,为管理提供了翔实数据,能够及时进行资源优化,提供最全面的数据信息。
4、信息分析与社区管理
社区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依托某一种技术或者方法而获得持久的管理效果。因此社区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运用网格化社区管理模式,能够随时将统计信息记录下来,同时与之前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找到社区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继而依托数据分析,来获得社区管理目标改进。
这种管理模式依托于信息处理,能够对处理信息和未完成信息进行统计,使其明确完成事项,梳理办事流程,无形之中减轻了人力成本。
6张波.浅谈国外社区建设及其启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08)
5、网格化管理模式与全民参与
未来的社区管理模式是一个全民参与的管理模式,因此对于社区管理者来说,只有充分调动公正的社会参与意识,才能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水平。这种全民参与的管理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公众的文化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够节省管理成本。当前我国社区管理模式主要是以政府管理为主导,不利于公众参与,因此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网格化管理模式信息来源渠道多元,既有监督员的收集信息,也有群众举报信息。通过信息采集机制,提高了居民自身素质,结合一些宣传策略,推动了小区居民全民参与的行为方式。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网格化管理模式与建设和谐小区有着密切联系,把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可以推进和谐小区建设进度。
(二)网格化信息工作
社区网格化信息管理,离不开信息平台,从技术角度上来说,网格化社区管理工作就是一个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其中社区网格化信息管理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信息网络平台构建
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要构建三个网络体系。其一,建设社区管理区域网络。在可以操控范围内,将社区所有区域进行系统信息化管理操作,确保工作能够有效开展,比如说小区易燃点和危险区域等。其二,建立服务人员网络。小区服务人员包括医务室和政府街道办事处,因此有必要建立小区服务人员信息网络体系,使之能够形成固定化模式。其三,构建服务一体化模式。这种信息网络模式,是通过构建一体化信息处理平台,来缩短办理业务时间,实现业务办理效率提升。
2、建立信息采集机制
网格化社区管理工作离不开信息采集工作。社区信息采集工作可以通过多个
方面来开展。其一,发挥社区管理工作者积极性,采用巡查方式来掌握第一手资料。其二,发挥小区居民积极性,通过发放小册子和网络公布电话,方便居民第一时间提供资料和信息,打造一流的网络平台。其三,对已发生事件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整理第一手资料。
3、完善信息处理机制
社区对承办的事项进行随时跟踪,事项处理完结之后,予以信息注销,对于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事项则做出合理解释。通常居民小区对信息处理机制进行进一步跟踪和监督,确保办实事。
(三)网格化社区管理流程
网格化社区管理流程可以分为网格组建、网格分配、网格管理和网格整理。这四个步骤是网格化管理的主要流程。
1、网格组建
在开展网格化社区管理工作之前,社区管理员对社区整体情况进行系统摸排,了解第一手资料,根据不同的居民楼类型,来规划社区网格部署。
在网格社区管理模式过程中,网格组建离不开高素质社区管理队伍。在发展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人才,改善社区管理队伍年龄大、机构不合理、素质偏低的状态,推动社区管理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2、网格分配
社区管理员要通过电脑进行小区网格分配,使每一区域对应不同的责任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每一个负责人要详细了解自己所管辖网格居民翔实信息。网格分配要与工作人员的责任制相挂钩。
3、网格管理
社区网格管理的关键在于处理信息,对出现的问题予以处理,及时解决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从多个角度分析归纳信息,做到信息有机统一,在处理信息之后,对出现的问题予以归纳,从而妥善解决这个问题,避免下次二次发生。
在对社区进行网格化管理之前,社区必须进行改革。这种改革是多方面的。其一,改革我国社区行政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长期以来行政管理模式制约了我国小区管理模式,不利于我国小区建设。因此开展网格化小区管理,必须要改革小区管理行政模式。其二,聘用高级社区管理人才,当前我国小区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制约了我国小区管理模式改进,不利于和谐小区建设。在推行网格化社区管理的进程中,高素质管理人才是必须的。其三,要应用网格化信息操作平台,依托操作平台,解决网格化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总
结
当前我国小区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与人们理想之中的和谐小区建设存在很大差距。这些问题集中归结为较低的管理水平和落后的管理方法。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出现为我国小区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这种管理手段主要依托于先进的技术,以信息为平台,通过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等流程,实现了小区建设科学化管理,一方面能够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降低我国小区管理成本。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我国小区建设方式方法越来越多,对于推动我国和谐小区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书籍
[1] 徐济益,张曙.对创建“三元一体”城市社区管理目标的思考[J].桂海论丛.2008(02)
[2] 王莹.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06)
[3] 王莹,沈晓峰.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政府的功能定位[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06)
[4] 王茂华.城市社区管理的目标定位[J].江海纵横.2007(05)
[5] 王敏敏.发达国家城市社区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探求.2007(05)[6] 张波.浅谈国外社区建设及其启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08)[7] 马成文.关于和谐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J].决策导刊.2007(08)[8] 苏彬,张伟.城市社区管理问题探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9] 石玉庆.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07)[10] 吕耀怀,罗晓莉.我国社区管理的模式及其优化[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