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感染爆发报告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爆发报告与控制制度
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监控网络的监控作用,科室监控小组成员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并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的各种监测资料,及时发现问题。由感染管理科证实流行或爆发趋势,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
一、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发现3例及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必须在 6小时内由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给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二、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药剂科及总务科进行通报,以有利于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四、当发生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所在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报告。
五、当发生 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医院应于 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报告。
六、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暴发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和控制。
七、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必须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置,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蔓延:
1、查找感染源: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应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2、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应对感染病人及相关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发病情况、分布特点并进行分析,根据疾病的特点分析可能的感染途径,对感染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确定感染途径。
3、对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
4、切断感染途径。在确定感染暴发的传播途径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感染源污染的环境采取正确有效的消毒处置措施。
5、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必要时对易感病人隔离治疗,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6、调查结束后应尽快将调查处置过程整理成书面材料,记录暴发经过,调查步骤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并分析此次调查的经验与不足。
八、任何科室和个人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不得瞒报、缓报和谎报。
九、主管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各临床科室应当对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置工作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各职能部门应相互配合积极合作,认真落实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措施。
附:处理流程
1、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2、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3、处理流程:临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一→报告感染管理科一→感染管理科核实流行或爆发一→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一→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一隔离病人一→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一→制定控制措施一→分析调查资料一→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第二篇:医院感染爆发报告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爆发报告与控制制度
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监控网络的监控作用,科室监控小组成员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并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的各种监测资料,及时发现问题。由感染管理科证实流行或爆发趋势,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
一、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发现3例及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必须在6小时内由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给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二、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药剂科及总务科进行通报,以有利于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四、当发生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所在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报告。
五、当发生
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医院应于
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报告。
六、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暴发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和控制。
七、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必须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置,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蔓延:
1、查找感染源: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应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2、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应对感染病人及相关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发病情况、分布特点并进行分析,根据疾病的特点分析可能的感染途径,对感染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确定感染途径。
3、对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
4、切断感染途径。在确定感染暴发的传播途径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感染源污染的环境采取正确有效的消毒处置措施。
5、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必要时对易感病人隔离治疗,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6、调查结束后应尽快将调查处置过程整理成书面材料,记录暴发经过,调查步骤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并分析此次调查的经验与不足。
八、任何科室和个人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不得瞒报、缓报和谎报。
九、主管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各临床科室应当对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置工作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各职能部门应相互配合积极合作,认真落实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措施。附:处理流程
1、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2、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3、处理流程:临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一→报告感染管理科一→感染管理科核实流行或爆发一→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一→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一隔离病人一→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一→制定控制措施一→分析调查资料一→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
END
—
第三篇: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重要的职责,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病人感染率。
3.院感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4.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5.把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定期考核与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定期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6.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7.医院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8.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
9.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第四篇:控制医院感染制度
控制医院感染制度
1.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每季度例会一次,检查、落实、总结全院各种消毒
隔离工作。
2.根据医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一经发现此类病人,均需填表后上报医教科。
如有漏报,经查实,作为科室质量考核内容之一。对伤口感染有脓性分泌物者,需作培养+药敏试验。所有医院内感染病例均应填表存档,进行月、季、年阶段统计、总结。
3.每两月对全院各部门进行一次随机细菌采样;每月对消毒隔离重点科室(手
术室、产房、婴儿室)进行一次细菌采样;每三月对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母婴同室医护人员进行一次咽拭培养。由医教科(防保)负责执行。
4.病区内每日进行二次喷雾空气消毒,完毕后登记在案,由总务科派专人负责
执行。
5.根据沪卫医政(92)53号文及沪卫防疫(90)13号文,医院内应使用指定、有效的消毒剂,同时加强对消毒剂的严格管理。消毒剂的染色由药剂科负责执行,今后药库发出的消毒剂应配制好颜色。配膳室和婴儿配奶室严禁存放消毒剂。消毒剂的管理及其使用过程中的日常检查,由消毒隔离网络的具体负责者负责执行。
6.供应室高压消毒效果测定,每次均需用3M指示带检测,每月一次用嗜热脂
肪芽孢菌珠检测,并做好记录。
7.全院各部门紫外线灯管的强度测试,每半年进行一次,发现强度<70uw/㎝2的灯管,立即更换,由医教科(防保)负责监督执行。
8.各种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卫生器械用品,必须经指定消毒液浸泡消毒并毁形
后再作统一处理,违者将追究责任。
9.各部门应根据沪卫防疫(90)13号文要求,制定相应的消毒隔离工作常规,并严格执行。
第五篇:医院感染爆发及突发事件监测制度
郑州有源中医院
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调查与控制制度
一、监测
(一)培养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和临床、医技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和突发事件的意识与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监测网: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经常性深入临床进行前瞻性全院综合性监测,及时收集、汇总、分析监测资料,了解感染发生动态变化,可及时察觉感染暴发的迹象,适时提出疫情预警报告。临床医技医务人员能很好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密切观察病情。
对医院感染暴发保持高度警惕性,及时发现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医学影像、检验等多部门联动,及时发现感染聚集流行态势及同种同源或特殊病原体。
二、报告
(一)科室及医务人员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时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医院感染流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趋势,经调查证实上述情况及时报告主管院长。
(三)医院发生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情形时,经调查证实后应于1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和省卫生厅报告,并同时向区疾控中心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四)医院发生10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情形时,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在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和省卫生厅报告,并同时向疾控中心和省疾控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五)发生的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六)报告包括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订正报告应在暴发终止后一周内完成。
三、调查
(一)成立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负责,相关临床科室、检验、后勤等多部门的联合调查组,及时查找原因。
(二)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1、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类似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同期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聚集、流行。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则证实存在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
2、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3、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相关标本,医务人员、家属、陪护等接触者,诊疗器械、医疗用品、药物、食物、医院环境等可疑传染源进行病原学检测,明确感染源。
4、采集、汇总医院感染暴发发生时间和地点、感染初步诊断、累计感染人数、感染者目前健康状况、感染者主要临床症候群等信息,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形成调查报告。
5、必要时请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介入,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开展标本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四、控制
(一)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保证处置工作的开展。
(二)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三)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进一步交叉感染和污染,阻断暴发进一步扩展。
(四)怀疑传播类型及控制措施:
1、交叉感染(人员间的感染):根据感染因素确定病人隔离和屏障预防;
2、手传播:加强手卫生;
3、空气传播:采用合适的通风措施,进行病人隔离;
4、水源传播:检主供水系统及所有盛装液体的容器,消毒、使用一次性容器等;
5、食物传播:禁止使用危险食物。
(五)在标准预防基础上,根据疾病传播途径进行相应隔离、预防。
1、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蓝色隔离标识;单间或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安置一室或床旁隔离;限制患者活动范围,确需转运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污染;手卫生;医务人员防护: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戴手套;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穿隔离衣;一般诊疗用品应专人专用,不能专用的应每一位患者用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2、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预检分诊黄色隔离标识;负压病房或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防护;患者病情允许应带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活动范围;严格空气消毒;医务人员防护: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戴手套。
3、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粉色隔离标识;单间或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安置一室,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戴外科口罩;患者病情允许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活动范围。确需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消毒;医务人员防护:与患者近距离(1m)以上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戴手套。
医院环境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及国家相应法律、法规要求进行。
(六)做好医院感染暴发分析、总结、报告工作,积累处置经验,提高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