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方法研究研究报告(修订稿)

时间:2019-05-14 04:0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语文阅读方法研究研究报告(修订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语文阅读方法研究研究报告(修订稿)》。

第一篇:中学语文阅读方法研究研究报告(修订稿)

中学语文阅读方法研究

(2004年12月—2007年12月)

主研人员:李永德、周林、邹永才、陈国平、张明亮

参研人员:吴新权、姚向东、徐静、曾相华、龚裕友、钟翠华

荣县乐德职业中学语文课题组

二OO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中学语文阅读方法研究

(2004年12月—2007年12月)

荣县乐德职业中学语文课题组 李永德

“中学语文阅读方法研究”课题于二○○四年五月经荣县乐德职业中学考核同意申请立项,并经县教研室同意推荐上报为市级教改实验课题。二○○四年十一月经自贡市教育局批准为自贡市教育局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编号为“0404”。

自课题申报立项批准后,承担该课题的有关人员积极筹备,及时做了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同时进行了实在、严谨的相关研究工作。课题由校长陈国平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李永德亲自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并且是课题的负责人,参加课题研究的主研人员是:李永德、周林、邹永才、陈国平、张明亮,参研人员有吴新权、姚向东、徐静、曾相华、龚裕友、钟翠华。现将课题研究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阅读在漫长而复杂的实践与研究中,因为其“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特性而产生出众多的阅读理论。这些理论都是在以作者、文本、读者为中心的情况下而进行的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说明和总 结,它们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紧密相联,却又不尽适合于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所以我们想通过“中学语文阅读方法研究”来解决现实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以较恰当的又适应我们的学生实际情况的阅读方法,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广泛的阅读兴趣。

(二)研究的背景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探索阅读教学规律,探讨适合我校(农村)学生的阅读方法,从而实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改革。

(三)课题中部分模糊概念的界定

(1)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主动地读,自觉地读,才能最终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访的过程。”这一理念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只有让学生自由地阅读,掌握阅读的主动权,才可能“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课堂上以教师的阅读取代学生的阅读,是以往语文教学的通病,不仅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无益,而且会使学生产生阅读的依赖心理。

(2)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自主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

A、自主性阅读:自主性阅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是相对于被动阅读、机械阅读、他主阅读而言的,是指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的主动构建为特征的高品质的有效阅读。它要求教师把阅读的时间和发现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B、探究性阅读: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自读为主,在读的过程中去感受、体验、思考、领悟,从而达到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自己发现获取知识,自己概括掌握规律的一种阅读模式。

C、个性化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性化阅读强调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来阅读,教师的职责就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氛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个性化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这样才会让这种模式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其发展才会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四)研究的目的:

我们这个课题旨在通过这个课改实验,继续探索阅读教学规律,探讨适合我校(农村)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而实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改革,在我校原有的县级教改课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体改革研究与实验”的基础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争取在实验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更新、更大的突破。

(五)研究的假设:

(1)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出发,把握阅读教学的整体目标,处理好阅读能力训练与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德育教育、审美教育的关系,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2)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探索课内外阅读训练的有效形式,精心设计阅读训练,落实阅读训练的层次体系,探索适合我校(农村)学生的阅读方法及实施措施。

(3)改变“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阅读教学模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通过自主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模式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4)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研究的意义

“中学语文阅读方法研究”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培养学生整体感知、体会感情、把握思路、正确并有创见的解读文本的能力。第二,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构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第三,教师在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阅读教学规律,促进语文素质教 育的全面实施,切实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二、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中学语文阅读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树立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观念;(2)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自主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3)阅读方法的探究。

(二)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2)自主性原则;(3)合作性原则;(4)激励性原则;(5)开放性原则。

(三)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已有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文章、书籍,了解研究动态,从而确定本实验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以便突出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调查法:这是我们的课题“中学语文阅读方法研究”主要使用的一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对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范围等方面的调查中,以搜集到学生阅读的相关信息、资料,用来对课题研究进行小结、指导,进而适当调整方向、方式、方法。

(3)行动研究法: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改进,是应用型研究,是教师、学生通过自己的教学、阅读实践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4)测量法: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质量如何,要通过学生阅读实践的能力、水平来衡量。而这就十分依赖测量。只有通过阅读测量才能反映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也才能反映出课题实验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这是本课题的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5)比较研究法:教学实验必须比较,才能知道实验的价值和成果。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既会进行横向比较,也要进行纵向比较。从而及时掌握课题实验的真实状况,以指导研究更科学、更顺利地进行。

(6)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对经验事实进行思维加工的方法,经验事实是教育实践直接的、最初的反映,也是理性思维得以进行的基本素材,因此经验事实是经验总结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我们的课题实验从一开始就是在进行具体的实验工作,每一个学期、每一个学年、每一个阶段都会有相应的经验事实,将这些经验事实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来写成的总结、论文等都属经验总结。所以,经验总结是我们要常用的、必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目标体系

(一)研究的总目标:

中学语文阅读方法的研究,重点放在研究、探索适用于我校的初中生和职业高中学生的可操作的阅读方法的总结上。

(二)研究的分目标:

第一,培养学生整体感知、体会感情、把握思路、正确并有创见 的解读文本的能力。

第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构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第三,探索阅读教学规律,促进语文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切实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主要工作以及措施

1、准备阶段:2004年4月~2004年10月。

⑴课题论证。

⑵制定实验规划。

⑶课题申请。

⑷课题人员培训。

2、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04年11月~2005年8月。

⑴开题报告。

⑵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形成整体感知、体会感情的能力。

⑶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方法探讨,完成相关研究论文。

⑷编写初、高中实验班级语文课文同步及单元拓展阅读训练材料。

⑸学生分层次阅读竞赛。

⑹学生阅读态度、习惯及能力阶段测查。

⑺实验教师上示范课、优质课,进行了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第二阶段:2005年9月~2006年8月。⑴第一阶段总结。

⑵培养学生较强的整体感知、体会感情的能力,初步的把握思想,正确的解读文本的能力,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⑶阅读教学模式探讨,阅读教学规律初探,完成研究论文若干篇。

⑷编写初、高中实验班级语文课文同步及单元拓展阅读训练材料。

⑸组织实验班学生参加了县、市的语文阅读竞赛。⑹学生阅读态度、习惯及能力阶段测查。

⑺实验教师上示范课、优质课,同时进行优秀教学设计评选。第三阶段:2006年9月~2007年8月。

⑴第二阶段总结,同时进行课题的阶段总结,请县、市专家组成员到校指导、验收阶段研究工作,并根据专家意见调整了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使颗题研究的目标更加明确。

⑵培养学生较强的整体感知、体会感情、把握思路,正确并有创见的解读文本的能力,构建适合我校(农村)学生自己的阅读方法。

⑶阅读教学模式及阅读方法探讨,阅读教学规律深化探讨,完成相关研究论文。

⑷编写初、高中实验班级语文课文同步及单元拓展阅读训练材料。

⑸学生分层次阅读竞赛。

⑹学生阅读态度、习惯及能力阶段测查。

⑺实验教师上示范课、优质课,进行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在实施阶段概括地讲是作了三方面的研究工作:

A、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

通过研究,老师们真正懂得了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主动地读,自觉地读,才能最终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逐渐做到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为大家知道只有让学生自由地阅读,掌握阅读的主动权,才可能“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B、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自主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

C、阅读方法的探究。

引导学生学会了运用朗读阅读法、默读阅读法、精读阅读法、略读阅读法、快速阅读法,读写结合法、比较阅读法、质疑阅读法,顺序阅读法、倒序阅读法,目录阅读法、概要阅读法,圈点阅读法、跳跃阅读法、浏览阅读法等多种阅读方法去阅读课内外的文章,构建了适合我校(农村)学生自己的一些阅读方式。培养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加强了课外阅读指导,以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培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变了以往“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3、结题阶段:2007年9月~12月。

⑴ 总结适合我校(农村)学生的基本阅读方法。

⑵ 总结课题实验所取得的经验。

⑶ 收集、整理、归类课题实验的成果、材料。

⑷ 完成实验研究报告,迎接结题验收。

五、课题研究的实验效果

(一)理论成果

1、课堂教学面貌的改变。

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应体现在主动地阅读实践活动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在于指引阅读方向、指导阅读方法,对学生的阅读活动和阅读过程进行组织、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克服、解决阅读中的难点、疑点,而不是把自己的阅读所得全盘交给学生。即使必要的讲解分析,也要适量、适度、适时,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本课题的研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作为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组织与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积极主动地识记、理解、运用、综合,加强了朗读、默读、精读、赏读、积累等阅读实践活动,改变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阅读教学现状。

其次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阅读的本质在于“读”,“读”的主 体应该是学生自己。阅读教学当然也应该以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活动为主。但在阅读教学传统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全盘“讲”与“授”,学生也养成了“全盘接受”的思想和习惯。课堂上不是主动地去阅读课文,不是主动地去识记、理解、运用、综合语言文字的内容和形式,而是机械地去抄写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照抄、记录教师对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的理解和分析。本课题的实验,教师在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教给学生恰当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集中体现为或者朗读、或者默读、或者精读、或者赏读,对阅读材料进行积极地识记、理解、运用、综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是机械地照抄、记录,而是主动地在课文中圈点、勾画、批注、评点,或者归纳、梳理等,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2、初步培养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一定的适合我校(农村)学生自己实际的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的传统模式,是只注重教师的“讲”与“授”,而忽视学生主动的“读”与“练”,课堂上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所造成的结果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恹恹欲睡”。学生既缺乏阅读课文的兴趣,也无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本课题的研究实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学习课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多样的、恰当的阅读方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实验班学生课文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的调查(见附表),可以看出本课题研究实验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及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的运 用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学会了运用朗读阅读法、默读阅读法、精读阅读法、略读阅读法、快速阅读法、读写结合法、比较阅读法、质疑阅读法、顺序阅读法、倒序阅读法、目录阅读法、概要阅读法、圈点阅读法、跳跃阅读法、浏览阅读法等多种阅读方法,并试着构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基本上都来自农村,又有职业高中和初中两个不同阶段的学生),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总结出了针对初、高中学生的不同的适合于他们学习语文的阅读方法。

我们之所以要对初中和职高学生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是因为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将要面临的阅读实际不一样。初中生,主要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练好阅读的基本功,为今后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做准备;职高生是为了更好地面向社会就业、生存,所以要求他们在初中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面,积累更多的文化常识,解决更多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阅读问题。

现在就把我们经过实验、总结,觉得对我们学校的学生有实用价值的阅读方法归纳于后:

初中学生:

(1)课内(教材)阅读采用“五步阅读法”:

第一步,粗读浏览。拿到文章后,对文章做鸟瞰式感知,用较短的时间,通读一遍。这是在课前预习解决了字音、词义的前提下进行的一个步骤。目的是通过这一遍阅读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到总体的印象,概括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或观点、材料。这种粗读浏览可 采用朗读、默读或齐读的方法。如教《白杨礼赞》(语文版九年级上册)一文,就可以让学生用齐读的方法读一遍,通过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到课文的抒情线索“不平凡”、主题“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也知道了赞美白杨树是为了赞美北方的农民和我们民族的精神。

第二步,圈点勾画。在粗读的基础上再细读一次文章,将自己不懂的地方用波浪线和问号标识出来,以便进一步查阅询问或在老师讲解时更加集中注意力;同时也把自己感兴趣或自以为精彩的地方(词、句、段)用单横线标记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培养阅读的敏锐性,增加读书的愉悦感。如《白杨礼赞》一文中,“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一句,“普通”与“不平凡”放在一起是否矛盾?“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是否属实?为什么这样写?这些都可能是学生有疑问的地方,也就是学生可以用“波浪线、问号”勾画的句子。至于精彩的词句在《白杨礼赞》一文里是举不胜举,如“妙手偶得”、“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旁逸斜出”、“参天耸立”、“纵横决荡”等词语,以及课文中大量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反问句都用得非常精彩,都值得用单横线标出来,认真体会,在以后的作文中加以模仿、运用。

第三步,释疑解难。对自己找出来的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再阅读、再思考,借助于课后“思考与练习”的提示和手里边的参考书自己进行解答。如自己无法解决的,再与同学讨论,相互提示、探讨,并把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用红笔勾出来,以便上课认真听老师讲或再向老 师请教。这个步骤,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在自己的阅读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养成对有疑问的地方不放过、坚持弄懂的学习习惯。其实,对于初中的课文,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往往是学生应该作为疑难来解决的地方。如《白杨礼赞》一文的“思考与练习”第一、二题。第一大题的问题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思路、主题和写作的特点。第二大题主要是体会用词的精当,这里的“扑”、“涌”、“泛”三个字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如“扑”字与“奔驰”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静态的黄土高原“扑”入视野,这是乘车者的实感,准确地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扑入”视野,也反映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无遮无碍。

第四步,赏析笔记。这是课内阅读最重要的一步,听老师分析讲解,主动思考、提问,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欣赏文章,有选择性地做好听课、讨论的笔记。对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肯定要认真作笔记,对自己曾经有疑问的地方要认真听、做好笔记,对老师的精彩分析,对课后“思考与练习”中的内容的解析、同学的真知灼见等都要及时、适当地做好笔记。笔记可重点做在书上相应的空白处,有些也可做在专门的听课笔记本上,我们主张以做在书上为主,如另外准备一本较好保存的笔记本也可以。

第五步,摘录注记。这是课后用卡片或笔记本摘录佳句或主要的观点、数据、论据;把自己阅读时发现的问题和解疑的结果简要地记录下来,还可以记下自己的理解、思考和意见。这其实是学习的反思、总结。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课文的相关内容。这个习惯也为今后升入高一级学校、进行课外阅读和步入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养成反思、总结、整理的好习惯。

(2)、课外阅读可以采用五种方法:

1)读: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可根据文章的长短、文体、与课本中课文的关联程度等,采用精读阅读法、略读阅读法、快速阅读法中的一种来读书。同时,对阅读时遇到的生字要查字典、词典,扫除阅读道路上的障碍,这样才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于不理解的要反复阅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指要在读中求得理解。

2)想:每当读到优美生动的句子,就必须停下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每读完一篇文章就要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的什么?有那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同时,我们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还要考虑文章是不是有深度、广度,哪些该精读,哪些该泛读。精读的内容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对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有利的书或文章;一类是使人博学多闻,知识性、科学性很强的书或文章,如《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等,阅读这类书时要聚精会神,深入钻研,所以我们要安排适宜的时间和安静的环境来阅读。泛读的内容包括一般的网站、报纸、杂志、画廊、宣传栏等。这类内容有利于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但一般只要看看标题,或抽取重点阅读,或了解大意即可。所以,我们可以用零碎的调节性的时间去阅读这类内容。

3)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看千遍不如手做一遍”。做读书笔记是对课外阅读内容的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每个同学都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随身带着,阅读时每当发现精彩部分、优美语句、成语、格言,就分门别类地摘抄到笔记本里。因为时间长了所记内容可能遗忘,这就要靠笔记帮助记忆。

4)背:要把摘记在笔记本里的内容搬进头脑这个“贮存库”里,这就必须经常翻阅笔记本,熟读所记内容直到背诵,这样就会把别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日积月累头脑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到了写作的时候,要什么有什么,信手拈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了。

5)讲:课外阅读要和积极参与有关活动相结合。学了植物之类的常识性课文后,进行“一分钟知识竞赛”;学了童话、寓言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之类课文后,开展“讲故事比赛”,还可参与“书报信息交流会”,介绍从课外书报中获得的科技发明信息或国内外新闻;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的办墙报比赛,看谁的内容最丰富,形式最新颖,这既能促进课外阅读,又能活跃精神生活,还能在智力训练中自我提高,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记忆效果。

除以上说的五种方法外,如果是自己的书,还可以采用一种很好的方法——“标”:读书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在自己的书上做上种种不同的符号。如有疑问的地方用“?”,精彩的地方用“____”。同时也要在阅读时明确不同体裁的读物有不同的要求。童话寓言重在明理;历史故事重在懂得故事梗概;诗歌重在通过朗读体会情意;科普读物应明白书中的科学道理。职高学生:

(1)课内(教材)阅读采用“三步阅读法”:

第一步:课前预习。让学生利用早、晚自习的时间预习课文,自己解决生字难词,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了解课文的主旨。这些内容有不少在课文前面的“单元导语”、“单元学习辅导”、“课文导读”、“选读提示”、“自读提示”里都有。

第二步:课堂学习。教师要结合职业高中学生的知识实际和学生的专业来进行教学,重在对课后疑难问题的启发和点拨上,另外就是要注意以点带面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现在我们该如何来看待和评价文章的内容、观点等都要适当涉及,以增加职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学生在学习时除了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外,也要适当做点笔记。

第三步:课后巩固。一是要求学生独立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就是记忆、背诵一些文学常识和优美的文段。如果可能,还可以进行一些相关的课外阅读。

(2)课外阅读重点掌握“快速阅读法”:

1)快速阅读的训练步骤和方法:

第一,速读。这是指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一般有浏览法、选择法和鉴别法三种。速读的目的是要尽快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重要事实、特点及新思想新观点等。

第二,质疑。在速读的基础上,对文章的难点或不同见解提出质疑。

第三,释疑。带着问题有选择性地再次阅读有关章节文段或与朋友讨论、讨教,以解决疑难问题。

2)快速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快速阅读不只是求速度,还要达到理解的程度,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保证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对内容理解,更谈不上对内容的记忆和掌握。因此,阅读的速度越快,就越需要读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对于保证快速阅读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阅读速度的提高,与阅读者的整体识读能力有着很直接的关系。逐字逐句读书的习惯使注视点增多,势必影响阅读的速度。而如果将许多字词、一句或数句甚至一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识读,就会大大减少注视点和眼跳次数,使每次眼停的阅读视野扩大,阅读速度也会成倍地提高。因此,在阅读中注意养成整体识读的习惯,也是提高快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记忆的关系。我们所说的快速阅读,当然是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的阅读。如果抛开了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而单纯追求速度,那这个速度即使再快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提高阅读的速度,一定要处理好速度与理解、记忆的关 18 系。快速阅读必须以一定的理解水平、记忆掌握能力为前提。一般来说,快速阅读的理解率应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

(二)科研成果:教师的论文、著作、公开课教案 自本课题开题实施以来,参研人员撰写了一系列的研究论文、教学设计和教学参考资料,主要有:

(1)《中学语文阅读方法研究方案》(李永德,获2005年自贡市语文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

(2)《谈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周林,获2005年自贡市语文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

(3)《如何帮助学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钟翠华,获2005年自贡市语文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

(4)《开放课堂,放飞思想----自主学习初探》(徐静,发表于《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4月增刊)。

(5)《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做法浅探》(李永德,获2007年自贡市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同时在2007年9月参加“四川省第八届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6)《中学生网络课外阅读形式初探》(张明亮,获2007年自贡市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同时在“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7)《漫谈农村远程教育语文资源的利用》(张明亮,获2007年自贡市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

(8)《中学语文网络化阅读教学尝试》(张明亮,公开发表在《四川 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07年第9期上)。

(9)《中学阅读教学学法指导点滴》(周林,获2007年自贡市语文教学论文评选优秀奖)。

(10)《语文阅读方法积累》(吴新权)

(11)《现代社会学习领域中的阅读革命——快速阅读》(钟翠华)(1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李永德,第五届“振兴杯”全国中学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

(13)《中考3测----初中语文总复习活页试卷》(李永德担任副主编,李永德、张明亮、周林参加撰稿,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1月北京第一版)。

(14)《实验班题库----高二语文下》(李永德、张明亮、周林参加撰稿,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1月北京第一版)。

(15)《初中语文词语手册》(李永德参加编写第六册部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1月北京第一版)。

(16)《期末闯关特别训练》(九年级语文上)(李永德、张明亮参加撰稿,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6月北京第一版)。

(17)《单元双册同步达标活页试卷》(九年级语文上)(李永德、张明亮参加撰稿,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6月北京第三版)。(18)《同步作文》(国标语文版九年级上)(张明亮参加撰稿,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7月北京第五版)。

(19)《阅读与作文》(张明亮)。

(20)《初中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吴新权)。(21)《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周林)。

(22)《激发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学生参与》(龚裕友)。

(23)《自主命题----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曾相华)。(24)《论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实施》(李永德,获首届全国中小学校长教育管理优秀论文一等奖,并收入《全国中小学校长教育管理优秀文集》第一卷,由新时代出版社2005年3月正式出版发行)。

(25)《如何阅读一篇文章》(龚裕友)

(26)《阅读概括四法》(龚裕友)

(27)《现代文阅读方法积累训练设计》(张明亮)

(28)《兴趣是阅读活动的基础》(吴新权)

(29)《浅议文章的阅读方法》(曾相华)

(30)《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周林)

(31)《浅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吴新权)

(32)《浅谈中学语文多样化教学》(徐静,收入国家级图书公开出版)

(33)《浅析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曾相华)(34)《读思结合,猜测比较》(徐静)

(35)《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分析与对策》(徐静)

(三)实验的效果

1、教师的教学成果:实验班学生参加全市统考,成绩明显高于对比平行班:

A、2004-2005学年度统考(毕业、升学)情况对比:

(1)初2005级(1)、(2)班语文科班平为108.5分和108.3分,比同年级平行对比班高出近9分;

(2)初2006级(5)、(6)班语文科班平为76.08分和76.19分,比同年级平行对比班高出近6分;

(3)初2007级(1)、(2)班语文科班平为72.77分和75.57分,比同年级平行对比班高出近4分;

(4)普高2006级语文科班平为83.8分,高于荣县双古中学班科平近2分(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是招收的普高录取线以下的低差生)。

(5)普高2007级语文科班平为80.72分,高于荣县其他个别高完中同年级的班平(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是招收的普高录取线以下的低差生)。

B、2005-2006学年度统考(毕业、升学)情况对比:

(1)初2006级(5)、(6)班语文科班平为114.84分和114.62分,比同年级平行对比班高出近12分;

(2)初2007级(1)、(2)班语文科班平为78.87分和78.58分,比同年级平行对比班高出近10分;

(3)普高2006级语文科班平为83.8分,高于荣县农村高完的平均水平(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是招收的普高录取线以下的低差生)。

C、2006-2007学年度统考(毕业、升学)情况对比:

(1)初2007级(1)、(2)班语文毕业会考成绩比同年级平行对比班高出近8分;

(2)初2008级(1)、(2)班在学年末统一考试中语文科平均分居乐德片区第一名,比同年级平行对比班高出近9分;

(3)初2009级(2)、(3)、(4)班在学年末统一考试中语文科平均分居乐德片区第一名,比同年级平行对比班高出近6分;

(4)职高2007参加2007年高考,语文成绩居全县第一名,高出全市的平均成绩。

2、学生获奖的情况:实验班学生参加2006年度自贡市中学生语文现代文阅读竞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有4名学生获得一等奖;7名学生获得二等奖;11名学生获得三等奖。有6名课题组的教师获得10人次的一、二等奖的指导教师奖。是参赛学校学生、老师获奖层次、比例均最高的学校之一。

(四)成果的表现形式(具体材料见相关的卷宗):

1、会议记录;

2、论文辑;

3、教学设计汇编;

4、问卷调查及小结;

5、获奖证书;

6、公开出版的著作

六、课题研究的实验体会

(一)发现的问题

1、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总结的一些成果相互沟通、学习不够。

由于我们的研究是在总目标统一的情况下在各自教学的班级进行实验,所以因为年级不同、教师的语文素养不同、具体的学情不同,得到的数据和总结的经验都会有些许差异。加之各自工 作任务都比较重,平时在相互的沟通、交流和学习上还不够好。

2、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还不够。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既要靠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更依赖于丰富的阅读实践,尤其是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由于我们的学生基本来自于农村,学生和家长都缺乏课外阅读的意识,教师的引导一时难以改变这种状况。很多学生除了阅读学习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外,一学期中少有阅读课外书、报刊的习惯。尽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推荐了不少的阅读书刊,但学生的阅读实践仍然不够,阅读经验的积累少,各种阅读技巧和方法一时难以成为真正的阅读能力。

3、我们总结出来的初中和职业高中的阅读方法还没有在全校全面铺开。

虽然我们的课题组的老师们花了大量功夫来实验、探索、总结,但是这毕竟只是我校语文教师的一部分,还有好多教师还没有加入进来。所以,我们的研究成果还需要在我校大力试验、推广,以求进一步提升我校的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今后还可做的工作

1、继续总结、完善课题的研究成果。

2、把课题的研究成果拿来在全校进行实践推广,以求全面提高我校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积极思考与语文教学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准备申请与此课题有关的其他研究课题,力求把我校的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推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七、课题的组织管理: 1、课题领导小组。

陈国平

校长、支书

李永德

副校长

姚向东

教导主任

周 林

语文教研组长 2、课题组研究人员。

⑴ 课题主研人员:

李永德

中学高级教师

副校长

周 林

中学一级教师

语文教研组长

邹永才

中学高级教师

县教研室副主任

陈国平

中学高级教师

校长、支书

张明亮

中学一级教师

语文教师

⑵ 参研人员:

吴新权

中学一级教师

语文教师

姚向东

中学一级教师

教导主任

徐 静

中学高级教师

语文教师

曾相华

中学一级教师

语文教师

龚裕友

中学一级教师

语文教师

钟翠华 中学高级教师

语文教师

3、课题业务指导小组。

陈文邦

市教科所语文教研员

邹永才

县教研室副主任、语文教研员

八、参考文献

(1)《阅读教育学》,王松泉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

(2)《中国当代阅读及阅读教学现状》,韩雪屏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

(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余滕平、陈文邦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4)《新课程教学法》,张行涛、周卫勇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

(5)《读者人文读本》(全套12册),彭长成主编,读者杂志社、广东认真企业有限公司出版,2004年。

(6)《走进经典文化读本》(初、高中共12册),于漪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7)近年来,有关阅读教学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研究、阅读训练的研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人大资料中心复印函索)

(8)与中学语文教学有关的报刊、杂志,如《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园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育科学论坛》、《四川教育》、《教育与教学》、《语文报》、《中学生学习报》、《教育导报》等。

(9)《新教育之梦》,朱永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10)《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手册》,罗永聪、胡正、陈文邦等编著,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1990年8月。

(11)《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编写组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

(12)《中学语文教学法教程》,萧士栋、张仲良主编,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6月。

(13)《中学语文教学法》,朱绍禹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

(14)《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

(15)《叶圣陶 吕叔湘 张志公 语文教育论文选》,全国中语会编,开明出版社,1995年9月。

(16)《于漪文集》,于漪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

(17)《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肖其坤著,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年8月。

(18)《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龚春燕、董国华等编著,漓江出版社,2000年4月。

(19)《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

(20)《给教师的建议》,[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 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

(21)《教有所思》,李镇西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22)《走进校本教研》,张行涛、李玉萍著,开明出版社,2003年11月。

(23)《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任长松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24)《新课程改革实验优秀教学设计方案》(初中语文),北京义教课标教育研究中心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8月。

九、附录(见相关的卷宗):

1、调查表;

2、测查表;

3、单元同步拓展训练材料;

4、课题研究的背景材料

二○○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第二篇:中学语文研究报告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报告

为了解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语文教育初中教学的普遍现状,因此做如下调查。调研情况分析整理如下。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绿茂中学部分典型教师及学生。

2、调查内容:

教师访谈调查的内容:教学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学生访谈调查的内容:学习理念;学习的情感趋向;学习的方法;能力状况。

3、调查方法:访谈法(教师访谈,学生访谈);听课。

本调查采用分层多级抽样与整体相结合的方法,最小样本为教师个体(人)、学生个体(人)。教师47人(其中普通教师27人,校优秀课教师20人,区优秀课教师10人,新教师2人)。学生550人(其中七年级180人,八年级175人,九年级170人)。对这47名教师都分别听了课,所对应的学生也做了较全面的了解。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学理念

在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但与现代教育理念仍有较大的差距。

课堂教学及个别访谈显示:

(1)相当多教师对教育的“终极目的”以及九年义务教育中语文教育“总目标”表现出模糊认识。教师的教育视野不够开阔,不能从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去关照语文教育,不能从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进程中估价学生个体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没能更好地体会到“教和学”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孩子和谐全面地发展。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尚未被大多数教师作为理想的学习方式在学生中提倡和推广,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教育教学亟待强化。

(3)教师们普遍对语文课程的开放体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解和担忧。对课程结构的多元化、教材的多样化,课程资源向家庭、社会、自然延伸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顾虑重重,反映出教师已经适应了程式化、封闭式、静态的教学模式,对立体、开放、富有弹性、动态的语文课程思路新理念的引入和落实有畏难和惰性导致的抵触情绪。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40%认为目前的语文课程“问题较多,必须改革”,60%的教师“赞同改革,但步子不要太大”。教师们普遍对语文课程现状感到不满,在教学的情感态度上,他们也想寻求变化,探索新的科学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调查中,90%的教师能“经常批改”作业,95%的教师对待所谓“差生”能“视其情况,耐心引导”,表现出崇高的敬业精神。

(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通过各种途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况分别是:“有趣的故事”占36%,“语文自身的魅力”占58%,和“实际生活联系紧

1密的问题”占69%,“教师的人格力量”占35%,综合运用上述方法的占24%。这一方面说明教师们都能采用一定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教师对语文自身丰富的人文内涵理解不深,未能充分运用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潜力。

(3)学生的情感领域并未触动

语言文字既能表意,也能传情,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然而,当前语文教学忽视了语文的情感性,面无表情的语文教师,望着几十位同样面无表情的学生,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情感是在认识基础上产生的,不能靠告诉、讲解,更不能靠强制、命令,因为那样产生的只能是虚情假意,情感是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尤其在读书过程中的体验,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讲解课文之前,就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或“有感情地”读下一段,这样的情感又从何而来呢?

3、教学过程与方法

(1)几乎所有的教师能在规定课时内基本完成教学内容,但其中只有一半的教师“能顺利完成”,表明教学内容的选择,课时的安排与学生实际能力并不完全适宜。访谈中一位教师说:“我们现在几乎不会上课了,不知抓教材里的什么?„粗枝大叶,粗到什么程度‟?有些篇目观念新了,但难度大了。课后习题要求过高,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内容少,练习无从下手,考试凭借什么?作文教学难,学生无话可说,无病呻吟,写出的文章胡编乱造。究其原因:其一,生活内容单一,学习成了他们的全部,其二,缺少真切而深刻的感受,优越的物质生活,百般的家庭呵护使他们很难品味道生活的酸甜苦辣。对于古代诗文,学生知识、阅历相对缺乏,无法充分领悟其中的意义,教师们主张在这些文章中能附加相关背景资料。特别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呼吁增加阅读材料,以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开阔视野。

(2)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总的来说有所加强,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问题仍然存在,且地区也有差异。

虽然在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认识到应该采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但从访谈和课堂观摩中了解到“满堂灌”仍在课堂中普遍存在。

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不够,教师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太少。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当然要讲知识,但把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课文肢解为孤立的字、词、句;课堂上纠缠于离开了课文整体背景的那种字、词训练,有的甚至是文字游戏。一问到底。在课堂上,教师用不着边际的提问,来代替学生的训练。这种提问,是教师按照课文情节发展顺序编排的,既不考虑学生懂不懂,也不考虑问题有无启发性。以问代讲,以问代读,一问到底,这样好像课堂上很热闹,其实掩盖了学生的被动,与一讲到底如出一辙。提问当然重要,但提问要有针对性(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启发性(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所领悟)。有些提问既无语言价值,也无训练价值,更无教育价值,却挤掉了学生思考的时间、读书的时间。

(3)现代教学手段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据统计,40%的教师“偶尔使用”或“不会使用”教学媒体,只有外人来听课时才使用。从中不难看出:首先是教育资金投入不足,设备匮乏问题较普遍,我们全校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另外,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采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主观能动性不够。这与现代教育差距尚大,与“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更大。

4、知识与技能

(1)教师的学历基本符合国家对教师资格的要求,但高学历所占比重尚小。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教师自身对学历的提高,应予以充分重视。另外从实际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来看,教师实际水平和学历基本合格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知识结构不合理,观念陈旧落伍,信息摄入量不足等。

教师们也普遍感到知识匮乏,在教学中常常困难重重。尤其是将来面对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有限,处理起教材力不从心。绝大多数教师的个人综合素养亟待提高。据访谈了解到,能“经常组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教师很少,教师综合素养的偏低,限制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向外延伸,影响着学生艺术兴趣的激发,审美情趣的培养,从而在整体上影响素质教育的质量,不利于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多数教师能经常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但不少教师反映,平时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更多精力搞教育科研,只能应付差事。一些学校受各种因素的冲击和干扰,教育科研活动只是个概念,没有具体实在意义。

(3)教案书写任务繁重,书写内容多,形式繁琐,每天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抄写教案上了,究其原因,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教案是教师上课的蓝本,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二)学生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习理念

(1)“探究”、“合作”式的学习理念在学生中不够深入,一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不高。“偶尔”和“从不”向老师或同学请教问题的学生有80%,另一方面也说明语文学习过程中,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渠道不够畅通。

(2)85%的学生认识到现代化教学媒体的重要性。这透视出现代教学媒体的充分运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并与日益发展的信息时代特征相吻合。

(3)60%的学生能够及时弥补语文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但仍有30%的学生“暂时搁置”、“置之不理”。这种情况说明语文教育除了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之外,更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大部分学生把教科书列为主要阅读内容。一部分学生把作文书刊作为最主要的阅读书目。阅读卡通、连环画和科幻小说的有一小部分学生,结合调查数据和访谈内容可以看出,学生阅读面相当狭窄,能够综合广泛地阅读各类书籍、报刊的学生甚少。

2、学习的情感趋向

(1)50%的学生能够坚持朗读(或背诵)课文,这对语文学习无疑是有益的。当然这种情况与教师的倡导、督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30%的学生“不太喜欢”、“不喜欢”参加语文课外活动,这反映出语文教育的实际效果和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存在差距,需要积极弥补。

(3)70%的学生对取得较好的语文成绩有一定信心,表明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情感领域达到了较高水平。这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潜力,快速高效地学好语文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4)学生语文学习的情感趋向

学生喜欢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这符合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的认知特点。学生们还喜欢科技、科幻类作品,反映出学生们对新科学技术的热切关注。还应增加一些反映现实生活,描写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经济发展、童话、神话等作品。

3、学习方法

(1)访谈显示。50%的学生能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种较为理想的自主学习方式,在访谈中所占比重不够理想。传统的“听讲、记笔记,做作业”的学习方式占40%,还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当,这直接影响语文学习效率。

(2)50%的学生遇到学习困难 “找同学商量”,另有一部分学生“请教老师”和“独立解决”。统计表明,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解决学习中所遇困难的能力较差,这与我们大力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之间存有明显的差距。

4、能力状况

(1)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更不能融会贯通、应用自如、形成能力。

(2)语文学习自我评价能力,个性化的思辩能力与创新精神缺乏。

(3)语文课外阅读量不足。

学生课外阅读访谈调查结果统计表

通过此表能看出,学生的阅读、背诵篇目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图书条件、教育观念、学习观念等)的影响,数量少得惊人。除个别学生外,绝大多数学生读书量严重不足。

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语文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了现阶段语文教育令人不甚满意的现状。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上述统计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存在模糊认识,课程标准未起到应有作用,课程评价方式不尽科学。

2、教师教育教学情感、价值判断与现代教育思想有一定差距,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理解不深。

3、教师对现代教育过程中自身的角色地位把握不够准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有效体现。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手段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有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4、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普遍较差,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尚不理想。师资培训存在诸多问题。

5、学生对语文学习相对缺乏自主性。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视野不够宽广,综合实践能力较差的状况。

6、调查显示,爱国主义情结在学生情感审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发现,现行教材中反映现实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题材的篇目匮乏。在时代较久远文章的学习中,背景知识较少,导致学生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7、学生普遍掌握了一两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在运用综合、灵变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8、学生阅读量少,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机制没有形成。语文综合能力中个性化的思辩能力与创新精神缺失。

(二)建议

1、加强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同时强化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地位。

2、语文课程的评价要对语文学习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大力加强形成性评价,注重定性评价。除采用传统的测试和作业外,综合采用各种评价手段。

3、充分发挥语文教育中人文因素对学生精神领域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审美理念的培养。

4、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置应更多考虑城乡差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

5、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变“满堂罐”的被动为主动学习。且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系统的设计,都应有利 于推进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6、各级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大教育投资,尤其是现代多媒体方面的。教师也应积极参加现代技术手段的培训。

7、把继续教育体制与终身教育观念纳入到教师培训培养当中,确保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8、强化教育科研地位,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环境。

9、应注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10、教师要勇于开发课程资源,应注重爱国主义在情感教育中的地位,选取有利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篇目。增加与学生生活和科技发展联系紧密的文章,并注意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11、在语文教育实践中,把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最主要地位。课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实现语文教育的不断变革和新突破。

第三篇: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初中)》课程考试 模拟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温馨提示】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C 2.C 3.C 4.B 5.A 6.A 7.B 8.A 9.B 10.B 11.B 12.C 13.C 14.C 15.D 1.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A.交流工具 B.实践工具 C.交际工具 D.学习工具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

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来设计,下面表达不属三个维度内容的是()A.知识与能力 B.过程与方法 C.人生观与价值观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7—9年级的默读目标是()A.有一定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B.养成习惯,有一定的速度,第分钟不少于500字 C.学习默读,不出声,不指读 D.初步学会默读

5.下面不属于汉语拼音教学目的的一项是()A帮助阅读 B帮助识字 C帮助学习普通话 D帮助查字典

6.《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建议主要是()A.有广泛性和一定的阅读量,多读古今中外优秀作品 B.广泛阅读,多读古今中外优秀作品 C.多读古今中外文学经典,有一定的阅读量 D.广泛阅读各类读物,达到一定的阅读量

7.正确认识阅读的过程,它更应该是一个()的过程。A.技术的过程 B.文化建构的过程 C.积累的过程培养技能的过程 D.培养语感的过程

8.下面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的观点错误的是()A.要进行比较系统集中的语文知识教学 B.了解语文知识的目的是帮助阅读和表达 C.语文知识应随文学习D.对修辞和写作知识要进行系统集中的教学

9.现在中小学生作文文风不正现象相当普遍,对策是()A.让学生与不良环境隔绝,多作正确引导 B.解放学生,正确引导 C.多读好作品,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引导 D.多读好作文,提高写作技能,加强指导 10.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的课程

A.具有综合性,生活化,情感化,个性化 B.具有综合性,生活化,经验性,个性化 C.具有综合性,开放性,体验性,个性化 D.具有综合性,经验性,开放性,生活化

11.《新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应()A.具有典范性,时代气息和知识性 B.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丰富多样,难易适度 C.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气息,丰富多样,难易适度 D.具有规范性,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12.新型的语文教学方式应该是()A.灌输、分析、讨论、训练的方式 B.讨论的方式 C.积极倡导、逐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D.网络教学的方式

13.语文评价的目的是()A.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教的情况 B.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以便选拔与甄别 C.了解教与学的情况,改进教与学,促进学生发展 D.检验课程,以利用改进课程

14.语文评价应注意()A.整体性、开放性、量化和客观评价 B.整体性、连续性、多样性 C.整体性、开放性、重视定性评价、方式多样化 D.连续性、重视定性评价、方式多样化

15.下面关于语文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A.提倡积极的评价,防止消极的评价 B.重视形成性评价,也重视终结评价 C.应充分考虑语文课程的特点,不可机械照搬一般评价方法和其他课程的评价方法 D.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学生的自评互评往往片面、偏激,仅可供作参考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温馨提示】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改正错误 1.×(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学习)2.√3.×(它并不排斥合作学习,相反,这样做会相互启发,促进学习)4.√5.√。1.根据终身教育的思想,语文教育最关键的是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语文“工具论”对我国语文教育曾有过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个性化创造性阅读是个体行为,不需要学生间的合作学习。()4.写作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5.语文教材应该为师生留有足够的空间,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教师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的余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写作教学的策略有哪些? 2.语文教材编写的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分别是什么? 3.从一切为了学生出发考虑语文评价,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教学实录,从《语文课程标准——综合性学习新思维》的角度,评价这堂课的优劣。“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树立正确的人生关和价值取向,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自我和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2.了解他人的烦恼,能从多角度重新审视并评价自我。3.学会沟通与理解,增进同学间互相合作,相互信任的友好关系,能帮人解脱烦恼。[活动重难点] 1.能正确表达感受、心理和体会。2.能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知事物,激发热爱生活的情趣和写作的欲望,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凸现学生主体地位,在尊重学生对人生成长经历的独特体验的基础之上,帮助学生走出封闭的个人世界,调整好心态,并充分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在实践活动中感悟人生,感受、学习和运用语文,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活动实施]

一、活动准备 1.列出自己最困惑和烦恼的事,分析原因及其影响,并想象在别人遇到同样烦恼时,你会提供什么建议,寻找克服烦恼的方法。拟好发言提纲。2.你作为一名小记者,设计好采访的问题,向父母、长辈进行采访,记录情况。如填写“采访情况记录表”:采访对象、采访地点、采访时间、采访内容、长辈寄语、采访心得。3.要求学习小组合作分工,每位同学至少准备一项内容,每项内容至少有一位同学准备。4.提倡学生从课外收集补充相关材料。5.在教室或其他适当地点布置好活动场所。(可借鉴中央台“实话实说”“艺术人生”等节目的场景,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

二、活动过程

(一)人生导航(设“最有主见奖”)播放美国故事片《成长的烦恼》(片段),学生畅所欲言谈感想。1.你喜欢剧中的哪一个人物?说说你的体验。2.学习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可以有分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到的感受。教师小结:这是一群可爱的少年成长中的烦恼,可贵的是他们能把烦恼说出来,并能正确评价自我。亲爱的同学们,你曾经也遇到过烦恼吗?“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今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进行一次大梳理,大家打开心窗一吐为快,也许你心头的阴云就会烟消云散,心情像阳光一样灿烂,笑容如鲜花一般绽放。

(二)心情驿站(设“最真实奖”)1.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交流,畅所欲言,态度真诚,大方得体。

2.组长小结归类,以备班上交流。3.班上交流。(有些学生对自己的烦恼可能有所保留,不敢直言:或不愿意说,或不好意思说,或只说那些不关痛痒的,等等。教师应鼓励他们,让他们放下包袱,因为总是把烦恼埋在自己心里,不仅会影响学习,影响情绪,天长日久还会影响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对于那些特别内向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父母或好朋友或日记本说,或者课后与老师交流,不必强求在大庭广众中说)

(三)云开见日(设“金点子奖”)今天大家倾诉了这么多的烦恼事,不过要把它们都给解决掉才算畅快是吧?其实我们的同学都是 “智多星”,相信凭我们群策群力,会想出更有实效的金点子来解决烦恼的。比一比哪一小组哪位同学介绍的方法最多,出的点子最好。(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典型的或具有共性的问题,以便他们做出公正的评价。如小张面临中考升学压力,变得爱发脾气,容易烦躁不安甚至紧张兮兮;教师可从心理学角度加以引导、疏通、升华:自我放松法、自我暗示法、倾诉法、大哭或放歌法、音乐疗法、体育调整法、阅读法、系统脱敏法、向心理辅导老师等寻求帮助……又如小王不明白父母和班主任老师对他过分注意自己的打扮为什么总是看不惯;教师可从中学生自我意识觉醒,开始注意自己对异性同学留下良好印象谈起,肯定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有利于培养文明的行为,但是过多注意自己的外表是不妥的,给异性同学以美好的印象更应注重内在素质的培养,同时建议小王应与父母老师多沟通,争取相互理解、相互适应)

(四)真情碰撞(设“金话筒奖”)1.我们同学间进行了一次心语沟通,互相非常坦白、真诚。那么你还有什么更想了解的?请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向你最想了解的同学或老师提问。2.我们回家也都做过小记者,采访了身边的成年人。请同学们把采访的经过和自己的心得简要与同学交流。

(五)学海拾贝(设“丰收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可从表情达意的技巧、做人的态度等多方面来谈。(也可让每个学生用名言警句的形式写出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比如:烦恼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它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彩。然后让学生高声朗读自己的名言警句,让所有的同学大声朗读全班推选上来的优秀的名言、名句)

(六)引吭高歌(放歌曲《金梭银梭》或《明天会更好》)教师:大家不仅说出了自己的烦恼,也了解了他人的烦恼,而且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是的,我们学会了体验生活,学会了为他人着想,学会了化解烦恼,相信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灿烂,更加美好![活动延伸] 将今天的真心话,心中情,写在日记本上,记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烦恼或快乐的一笔,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建议从此以后,建立自己的日记文档。

模拟试题三

一、单

择题 1.C 2.C 3.C 4.B 5.A 6.A 7.B 8.A 9.B 10.B 11.B 12.C 13.C 14.C 15.D

二、判断改错题 1.×(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学习)2.√3.×(它并不排斥合作学习,相反,这样做会相互启发,促进学习)4.√5.√

三、简答题 1.《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写作教学的策略有哪些?p84-87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

(二)培养观察的能力,养成观察的习惯;

(三)鼓励自主写作;

(四)鼓励自由表达;

(五)重实践,重过程;

(六)加强写作与阅读、与口语交际的联系;

(七)加强写作与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八)重视写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2.语文教材编写的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是什么?p104-114

(一)语文教材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二)语文教材应该符合儿童心理和语言发展的规律;

(三)语文教材应注重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四)语文教材应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五)语文教材应该为师生留有足够的空间;

(六)语文教材应该有好的创意。3.从一切为了学生出发考虑语文评价,应该注意哪些方面?p137-138

(一)提倡积极的评价,防止消极的评价;

(二)既重视形成性评价,也重视终结性评价,但更重视形成性评价;

(三)不应只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甚至可以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

(四)应充分考虑语文课程的特点,建立起新的适应语文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和制度。

四、论述题 答题方向:(1)这一节综合性实践课怎样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性质;(2)学习方式怎么样;(3)教师的组织与指导如何。1234567890ABCDEFGHIJKLMNabcdefghijklmn!@#$%^&&*()_+.一三五七九贰肆陆扒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关专题

中国近代史老照片 文革时期的经济成就

【老照片】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图集 查看全部文档>> 你可能喜欢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语文新课程标准 初中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试...新语文课程标准201...2011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31页

5财富值 4页

5财富值

4页 31页

5财富值 免费 2011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2011版

义务教育初中_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免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教育部最新(2011年)

9页 5财富值

更多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相关的文档>> ©2013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微信0 财富值加入阅读会员!获取下载券

第四篇:浅议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浅议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都以其地位的特殊性占据着语文教学的一片天空,虽然教师总是针对阅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如何通过有限的课堂教会学生阅读,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人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有限的工作经验以及研读的资料,对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做了以下设想。

(一)创设阅读的大环境。

1、让学生深入走进阅读。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都会要求学生要深入阅读,但是怎样走进阅读是一个薄弱的环节。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想让学生进一步走进阅读,在指导学生时,应采取多层次阅读的原则。第一步泛读,即浏览,粗知文章大意,理顺文章的字词句,在阅读过程中,词汇的、句法的、语义的知识及背景知识都在发挥作用,并制约着我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第二步,带着问题阅读,即理解性阅读,即要求学生不仅了解字面意义,而且要理解作者的意图、有关阅读内容的文化背景以及作者通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各方面的知识。第三步,精读,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文章所蕴涵的美,然后从美学角度去欣赏,逐步引导学生走进阅读。

2、让学生更加热爱阅读。

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喜欢阅读,有的不喜欢阅读。教师一般都会拿出传统的说法:阅读可以增加知识、可以开阔眼界、有助于写作等来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热爱阅读呢!我认为采取引导学生从美学角度去阅读一篇文章,尽量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平时注意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经常念一些文质美的文章让学生品味,体会语言美、场景美、思想美等等。

3、让学生更好的自觉阅读。

通常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自觉阅读,由于这一切都是学生的一个心理过程,因此教师很难把握这一环节,学生自觉阅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自觉阅读,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尽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尽量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觉的去读,去思,而不是简单的给出标准答案,要求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教师要把自己看作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援助者,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做阅读的主人。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对于一篇文章的字、词的音和义,一般要求学生课前自查工具书完成;而有关作家作品,则提倡学生查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介绍,学生间可相互补充,这样,大大提高了时间的有效利用率,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也达到了预期的阅读效果。变学生“要我读”为“我要读”。

(三)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

1、博约结合,粗精结合,培养阅读能力

博约结合法,是就阅读的内容而言,既要广博又要简约,这是横向和纵向的结合。广博指阅读涉及面大,文学、历史、地理、艺术、军事等等无一不读,而不光读本专业、本学科的书。简约指阅读的深度而言,“简约”二字更是“精深”的概括。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能突出重点,刻苦专研某一方面的书籍,两者结合才能融会贯通。

粗精结合是就阅读方法而言,将粗读和精读结合使用。精读一般每分钟阅读250字以下,理解率90%以上,略读一般每分钟阅读250—500字,理解率80%左右,快读每分钟阅读500字以上,理解率70%左右。如果说精读是精雕细琢,那么粗读便是走马观花,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灵活运用。例如:看《水浒传》若要看故事情节发展,可快速浏览,若要看人物塑造的手法,则可一一品味,动作、语言、神态、肖像等等描写展现得淋漓尽致,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回就足以让人惊叹不已。另外粗读和精读是兼容并蓄的。不同的阅读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新闻报刊可大致浏览,粗读一番;散文名篇可仔细揣摩,精读品味;时尚读物可快速浏览,知其大意。正如美国休斯顿市教育发展实验室的一材料所指出的那样:一个好的读者,无不喜欢读书,这种人读书的速度由他所读的内容而定:对于弥尔顿的诗必须逐字逐行地读,对于少克莱的小说必须一段一段地读,对于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必须一页一页地读,将粗读和精读不失时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培养阅读能力。

2、读写结合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

(1)进一步强化读与写的关系。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而读与写是相辅相承的,大量阅读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大量写作也能促使学生多去阅读。从初一开始,就要采取读与写相结合的阅读方法,有意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每天必读一篇课外文章,读本就选取课本的配套阅读教材,读后必做读书笔记:写作方面要求学生从一句话开始,到初二时则写成日记,通过长期的读写训练,有些学生反映,多读的确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写作能力。以前是不想写,现在是很想写;以前只限于一般的浅显读物,现在则一步步走向深入,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者》、《青年文摘》等都成了学生的精神大餐,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心理都呈良好的趋势向前发展。

(2)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诗话的意境、丰富的人生哲理,对于陶冶性情、完善人格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不管读哪类文章,都要要求学生用审美的观念去发现其中的亮点,去找自

己认为最好的语句或语段,即使只有一句也算有收效。同时学会去体验生活,用心去观察生活,善于发现自己身边以及大自然中的各种美好事物,积极地去认识它们并抓住它们(因为“美是一项最难以捉摸的特质,它是那样的微妙,以致看起来好像是在快要抓住它的那一刹那间又给它逃跑了。”),获得心灵的愉悦和丰富的审美享受。

(五)更有效的提高阅读效率。

由于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存在不足,而且在各种考试中也离不开阅读,所以提高阅读效率是一个大问题,教师也对此状况提出了很多对策:一目十行、只看中心内容等阅读方法,但对有些学生来说这些方法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为了更有效的提高阅读效率:

1、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阅读以理解为目的,推理是理解的核心。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篇的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掌握必须的篇章知识,弄清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有效推理;同时,在理解过程中,教师还负有启发学生修正或建立理解所需的有关知识结构的重任。在阅读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一个问题,即只是粗略地浏览,不去探究其中的思想内涵,因此在理解上只限于表层。鉴于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他们读后至少能提出二至三个问题,然后在问题的引导下再深入研读课文,去获取有关信息,以达到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目的。而带着问题阅读实际上就起着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有地放矢。

2、缩短阅读时间。

目前中考、高考都离不了阅读,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好的阅读效果,必须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平时就一定要对学生进行限时阅读训练。可采取的方法是利用课堂4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一篇文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写提纲,或提出几个问题,或写一篇读后感等等。坚持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目标。

3、学会提炼中心。

阅读理解是阅读活动的本质特征,达不到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就谈不上阅读效果,一个缺乏阅读理解能力的人在进行阅读时,轻则出现阅读效率低下,重则根本看不懂所阅读的材料,或者不能有效地从中提取所需信息,成为“功能性文盲”。缺乏对所阅读材料的理解,就谈不上对它的更进一步加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中,第一,要求学生抓住第一感觉,并把这种感觉付诸笔端。因为第一感觉往往是最真实的,只要抓住了它,理解所读材料就显得不是想象的那么难了。第二,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圈、点、勾、画以及做旁披,及时保留阅读时所获得的有关信息。第三,学会找中心句。这要根据所阅读材料作出具体

要求。

本文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动机,阅读方法掌握为基础,阅读能力提高为目的的前提下,设想了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使中学生的阅读目的更明确,阅读方法更加合理和多样化,力图避免以往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雷同,本文着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指导力求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课外阅读的能力,走出重重课外阅读误区,最终提高语文鉴赏能力,使得语文阅读在课堂内外比翼双飞。

第五篇:关于复兴中学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报告

关于复兴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教研的调查报告

摘要:全校教师100多人,学生1500多名,其中语文教师16名,学历都是大专以上,本科学历占50%,年龄在30—50岁之间,青年教师居多,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学生因为是按片划区域进行招生的,因此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争创优秀寄宿制学校,为高中学校输送高素质、高水平、高成绩的学生,我校将来校学生分成寄宿和通学两类,寄宿班学生大都学习认真、成绩优异,而通学班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活泼好动,这些都给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也让我们有了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大好机遇。

关键词:教学方案专业发展语言操作能力

本人经过一周时间的调研,积累了一些初步的思考。现将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一些调查与思考报告如下:

一、可喜的成绩

1、教师敬业精神明显增强。从听课的情况看,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准备比较充分,部分教师不仅能够精心设计课时教学方案,还能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学内容特点编制学案,没有教案进课堂的教师极少,绝大部分教师都有候课的自觉意识,能提前5分钟到达教室门前等待上课。从今年暑假开始,我校借鉴性地构建了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五步教学法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且落实较好;部分教师有着比较强烈的专业发展与提升的意识和愿望,其中寄宿班的语文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与提升方面显得尤为迫切;部分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和课堂效率意识明显增强,并能想方设法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所任学科的教学质量。

2、教师教学观念开始转变。从整体上看,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农民穿西装”,“满堂灌、满堂问”的倾向比较明显,但在少数教师和少数课堂上

仍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开始倡导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二是开始使用学案教学;三是开始关注“方法”这一目标维度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四是有了初步的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五是能正确把握“工具性”这一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语言的积累。

3、学科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尽管从整体上看,我校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全市排名

还比较靠后,但进步的幅度较大:中考平均成绩与市平的差距逐渐缩小。

二、严峻的问题

1、教学理念整体滞后,适应不了课改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宰了课堂。课堂教学“讲风”太盛,教师独霸课堂话语权,学生的阅读、思考、交流、讨论、书写诸种权利被严重剥夺。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角色、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课堂讲授限时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落实到位,课堂教学中仍以讲析繁琐的“填鸭式”和提问琐碎的“满堂问”为主要教学方式。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自主学习时教师不给予有效指导,学生没有任务驱动,随意性比较大。合作讨论前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没有考虑设计的问题是否有合作讨论的必要和价值,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组分工,没有制定规范的合作讨论规程,形式主义倾向比较明显。探究学习时教师没有设计具有一定深度的探究课题,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探究方法指导,探究缺少必要的深度和广度。

3、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不力。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担心课堂教学改革会影响学科教学成绩,存在观望等待的思想。学校存在急功近利的教育短视行为,不重视过程管理,缺少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监督机制和制度保障,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不强,研究氛围不浓。

4、教材研读与处理能力不够,教学有效信息把握不准。对文本的内涵与外延缺乏深度挖掘。教师对文本不作深入的研读,没有自己的原初理解和独立见解,只是照搬教学

参考书进行教学。关注较多的是文本内容层面的东西,而对文本形式(语言表达)层面的东西研究不透,课堂教学缺少必要的深度与宽度。如一位教师在教《袋鼠之谜》(八年级下册)一文时,整节课只是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袋鼠的“三大奥秘”以及奥秘背后的原因,而将文章最精彩的教学内容(“卒章显志”写法启示,用记叙文的框架、对话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表达形式,精巧的构思布局)舍弃,这是对文本内涵缺乏深度挖掘的典型表现。

5、教学实施过程中缺乏规律意识,教学操作能力较差。教师缺乏课型意识。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论何种文体,也不管教学内容的特点,统一按照相同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模式化倾向严重。如试卷讲评课,许多教师对“讲什么、为什么讲、怎样讲”缺少整体规划,逐题讲习的多,重点突出的少,没有充分发挥典型试题在知识建构和能力迁移上的作用,就试卷讲试卷的倾向明显;笔练意识淡薄,学生动口的多,动笔的少,能上黑板表演的机会更少,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较差;试卷讲评中忽视“互动性”,没有为学生充分表达思维过程提供机会,学生参与度不够。又如综合复习课,教师中普遍存在教学起点和标高确定不当,示例分析中缺少方法渗透,方法领悟与示例分析脱离,示例呈现缺乏层次、梯度、拓展和延伸等问题。再如作文指导课,绝大部分教师在两个课时中仅仅是命了一个题目,没有方法指导和作文讲评,学生学习写作的环节严重缺失。

三、诚恳的建议

1、强化教研意识。要充分利用集体备课这一平台,深入开展教学反思、课堂观察与诊断、说课评课、相互听课、集体研课等校本教研活动。应牢固树立“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纺意识,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在真实情景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让教学研究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常态。要尽可能利用上绩效课这一契机,逐步养成研课、磨课的习惯,切实增强学情分析、教材研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的能力,并最终让常态课能达到甚至超过绩效课的水平。

2、提高自身素养。一要重视案例分析与研讨。从调研的情况看,教师目前存在的最

大问题不是教育观念的问题,而是教学操作能力的问题,而提高教学操作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案例分析与研讨,如文本解读案例分析、课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材处理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课标研读案例分析、问题设计案例分析、训练设计案例分析等。二要狠抓业务自修与提升。一方面要强化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面要切实制定业务自修项目书,并认真落实,逐步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

3、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来构建教学模式。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已有学习飘平来整合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选用教学方法、选取教学组织形式。要坚决贯彻落实教育局提出的教师课堂讲授限时制度,着力解决讲与练、教与学、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教程推进与方法融合等关系问题,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要敢于突破教育教学传统,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改革与继承之间的4、建立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学案编制、课堂实录、训练检测、经典试题、教学反思、教材解读、课标研读、教学交流、教育理论等方面。教学资源库中资料的来源可以是教师的原创,也可以是教育名家的资料选摘。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可以以电子邮箱、个人博客等为平台,教研室应分学科设有公共的电子邮箱和教研博客,教师个人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设立电子邮箱和教研博客。关系,按照“构建——实践——反思”纺思路构建自己的课型教学模式。

下载中学语文阅读方法研究研究报告(修订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语文阅读方法研究研究报告(修订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008年12月05日 《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立项单位:河南安阳市文峰区教......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研究论文

    中 学 语 文 特 级 教 师 研 究 语文特级教师对我的影响 2014年9月11日,我开始教育实习。和我同一批次的实习生都很羡慕我,因为我的指导老师足够优秀。在跟随他实习的这两个月......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内容摘要:我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进行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三、课题研究的主要......

    研究报告写作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和逻辑基础知识

    三.研究报告写作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和逻辑基础知识 (一)研究报告经常采用的方法 1.系统分析方法 运用系统的观点,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中加以考察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从整体出发,对系......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研究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实践与探究》课题研究报告 2015年秦皇岛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qhd125kt2015296 课题负责人:董来 一、课题的提出 1、选题的背......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 撰稿人:任 萍 摘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的基础,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他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对于开拓个人的视野,发展健康的个......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

    创设美术教学情境方法的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创设美术教学情景方法的研究》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快乐,是一种需要,才会激发强烈的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