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暴力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报告(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4 04:3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预防校园暴力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预防校园暴力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报告》。

第一篇:《预防校园暴力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充斥社会的暴力活动已渗透到校园。一项对日、英十五岁以下少儿的调查证实:日本、英国各有约14%和13%的受害者承认受过同龄人的欺侮。据统计,美国平均每天有36名学生因在校园内进行暴力活动而被捕。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一些中小学也笼罩着校园暴力的阴影。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近期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校园暴力案件不断发生,在校“花季”少年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面对不断发生的“花季暴力”案件,面对孩子们恐惧、孤单的眼神,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研究预防和正确处理校园暴力,这不仅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将有助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减少社会中青少年犯罪的数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而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青少年属于弱势群体,对于外界实施的不法侵害抵御能力差,而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不断增加,会造成他们内心世界的恐慌,害怕到学校来,害怕受到暴力袭击,对受害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由于受到暴力侵害,有的学生需要住院治疗;有的学生导致精神失常;有的学生性格发生变化,沉默寡言、孤僻古怪;有的学生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自杀等等。因此,一定要将学校园暴力不断增大的势头压下去,尽可能地减少和预防中小学校园暴力的发生,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生活和科研环境。

2.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期,还没有建立完整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个时期正是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从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孩子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整个社会的合力在上面勾画着关于成长的印记,具有高度可塑性的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几乎都可以在成人世界里找到相应的辐射源,如果在这期间,校园中的暴力事件不断发生而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歪曲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破坏他们的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正确信仰,导致他们崇尚暴力,不劳而获,蔑视法律的错误观念。中小学校园暴力给青少年造成的危害,远不止皮肉的创伤,更严重的是会造成孩子们心灵的扭曲。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暴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由此产生了以暴制暴,暴力事件发生率不断增长,受害人越来越多的不良后果,而受害人的不断增加,又会刺激暴力事件再次发生,这在社会学理论中称之为角色的转换。这样,在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就会在他们的精神上造成一种压抑感。而更进一步的危害表现在对孩子人格的培养上,频繁的中小学校园暴力里面就有一定的教唆作用,它给孩子强化了一种观念,使孩子认为,运用暴力就可以解决矛盾,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可以满足自尊。相关调查数据表明,相当数量的中小学校园暴力实施者都曾遭受到过暴力侵犯,在一定程度上,校园暴力事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是导致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的一个诱因。所以为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预防与控制中小学校园暴力刻不容缓。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

美国是最早关注和研究校园暴力的国家。美国教育部和司法部每年进行一次“校园暴力与犯罪调查”并将调查数据整理公开,研究者可以从数据分析中找出美国校园暴力的特点与走向。从总体上讲,美国校园暴力的特点和走向有以下几点: 1.从总体趋势来看,公立学校暴力发生率是逐渐下降的。2.暴力丛生,校园暴力分布不平衡。3.年级与校园暴力的相关。4.学校和学生所在地与校园暴力的相关。5.学校规模,学校类型与校园暴力的相关。6.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校园暴力的相关。

我国在校园暴力方面也有研究,但相对比较薄弱,一些研究者对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认为我国校园暴力的特点归结为以下四点:

1、性别与校园暴力存在着极大的相关。

2、西部城市比东部城市更容易发生校园暴力。3.校园暴力在初中发生的概率最高。

4、西部城市比东部城市更容易发生校园暴力。也提出一些预防措施,但更多的是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粗层面的研究。

四、研究对象的确定

全校所有班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全校任课教师人人参与,初二年级班主任为重点研究人员。

五、课题的理论界定

校园暴力,也叫做学校暴力,是一个全称的概念,应包括在学校里发生的一切蓄意对身心,财产造成伤害或者威胁的行为。从广义上来说:应是指发生于校园内的所有暴力行为,包括同学彼此间或老师与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等。然而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是学生间的暴力行为,所以狭义的校园暴力是专指学生对学生暴行。至于暴力的形态,则不一定非限定于要造成身体或物质的伤害,凡是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做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被故意陷害、强借物品乃至殴打、勒索等均应包括在内。

六、课题研究目标

1.最大限度的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而安全的校园成长环境。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七、课题研究内容

1.调查“校园暴力”的成因、特点、学生的对“校园暴力”情感反应。

2.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懂的用法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质。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了解学生心理,有效的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学生的暴力倾向。

八、课题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收集中国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内对于校园暴力现状,建设我国校园暴力预防和处理机制的观点,以及美国、欧洲、台湾在暴力解决方面的政策法规等措施。

二、比较分析法:鉴于本研究具有全球化的特点,因此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出发,对当前对校园暴力研究比较深入的几个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洲等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校园暴力研究状况和有效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寻找共同点,并参照构建我国“无暴力校园”的法律保护框架。

三、案例分析法:本研究查阅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的案例,对校园暴力的预防和处理对策的论述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四、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校园暴力的现状,处理方式以及学校的安全管理措施等,力图从中找到校园暴力的特点,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以及相关处理的不足。

九、课题研究后成果形成 1.观摩课

2.实验研究报告

3.系列论文

十、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有的将根据不同需要综合运用调查法、分析比较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以及有关文献法等。

第一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收集;课题目标的构建与课题内容的确立;课题组人员的确定和分工;

第二阶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校园暴力现状调查分析;全体教师进一步学习有关心理学、教育学。

第三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全体班主任全面铺开教研实验,各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边探索边总结预防校园暴力的经验,并反复验证。并在年级组和全校举行交流,取得初步成果。

第四阶段:2011年1月~2011年7月,教师进行分析、反馈、总结实践材料,修正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并进行经验推广。

第五阶段:2011年8月~2011年9月,教师进一步进行分析、反馈、总结实践材料,总结出一套有效预防校园暴力的经验。

第六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成果鉴定及推广研究成果。

十一、课题研究结果与分析

当今时代,校园暴力已成为全社会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之一。在我国城乡中小学校园内,以斗殴打架、欺侮学生、勒索钱物、残害师生、逞凶作歹为典型表现形式的校园暴力有蔓延发展的趋势,成为校园中一颗亟待治理的毒瘤;另外,给同学起外号、语言讥讽、歧视等非典型的暴力形式也普遍存在。

第二篇:校园暴力与学校德育结题报告

2007年滁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校 园 暴 力 和 学 校 德 育》

结 题 报 告

执笔人:定远县池河中学 李发宝

学校,本该是一方神圣的净土,是青少年学生接受教育成长的地方。然而,在社会不断变迁与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等一系列的原因,近年来,中学校园暴力现象日益增多,不断升级。从学生之间因琐事引发的互殴到师生冲突的发生,从普通的校园暴力侵害到校园暴力犯罪,从未成年学生跨校作案到社会黑恶势力的侵入,一幕幕让人痛心、令人震惊的惨剧不断地在上演。其所带来的严重危害性不只体现在被害学生个人合法权益和校园正常的学习秩序被侵犯,更主要的是危害到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甚至使其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人格的缺陷和心灵的扭曲,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校园暴力问题已不在是冰川一角,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课题组结合我校实际,并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和事实的分析,阐述了校园暴力现象增多的深层次原因,认为近年来中学校园暴力现象增多,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文化影响及学生自身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并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剖析了校园暴力得以产生的根源,最后课题组从优化校园教育氛围、营造社会文明环境、健全家庭功能和完善立法等几个方面提出解决和防控的措施和建议。当然,有了这些措施和建议以后,我校领导狠抓落实,使我校校风校纪

校貌发生的可喜的改变,整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保证我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的安全,增强了师生的自我防范能力,促进了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思考

(一)胡锦涛2007年10月15日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因此在平时的德育教育中必须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把德育放在首位。

(二)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第35中听课时指出: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

(三)公安部、教育部于2005年6月16日召开了进一步做好学校和幼儿园及周边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公安部正式公布了“八条措施”和教育部提出了“六条措施”,以维护学校和幼儿园周边良好的治安秩序,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四)2007年6月30日公布的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就明确指出: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

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这都明确规定了教师有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责任。同时教师也应当教育学生远离种种不良的社会现象。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也明文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这表明国家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全面发展的教育。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包括智育、体育、综合技术教育在内的全方位的教育内容,认为通过这几方面的教育,人的体力和智力就可以得到和谐发展,成为身心健康、体脑结合、各种才能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新人。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人、造就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其必然的本质。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江泽民同志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邓小平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以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

神,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人给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为新时期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党和政府都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摆在重要位置。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青少年,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二)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实现伟大复兴的教育旗帜。积极主动、科学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是每一位中国人的责任,更是教育界人士的神圣使命,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三)教育学理论认为: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是人的精神内核。对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培育是德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德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美好的理想,学生才有可能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才能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为,形成真正的文明习惯。青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应当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的国内环境,使扩大开放的中国将迎接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的挑战,德育教育更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我们深感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研究责任重大,加上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课题着重探讨校园暴力的成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实施有效地解决办法,以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活动、优化教育环境,稳定教育教学秩序,建设和谐校园,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稳定社会秩序,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

1、校园暴力事件案例收集与分析

2、校园暴力问题的特点及危害

3、造成校园暴力问题的原因

4、综合治理解决校园暴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5、归纳总结形成解决校园暴力和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四、研究阶段及做法

1、准备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3月)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开题报告撰写。(2)课题分工

根据课题成员的实际,进行合理分工,任务和负责分解到人,要求成员做到团结协作,树立全组一盘棋,分工不分家的思想。

(3)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由课题组组长写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4)准备资料,理论学习,聘请教育局专家指导工作。课题成员在长期的教学中都积累了一些关于处理、解决校园暴力的经验,并形成了文字性素材。我们还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收集了一些国内外有关校园暴力研究实践和成果材料;另外,我们还收集了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大量文件及法律法规等。

2、实施阶段:(2008年4月——2009年10月)

(1)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根据计划全面开展工作。(2)分阶段召开课题组成员工作汇报、总结会,了解研究进展和成果。

(3)整理资料及研究成果,形成文集、聘请教育局专家指导工作。

3、成果整理形成阶段:(2009年11月)

(1)暴力事件个案分析实录集(2)案例分析集(3)调查报告集(4)学术论文集(5)阶段性总结报告(6)终结性研究报告

4、申请结题阶段:(2009年12月)

召开专门会议,写好结题申请报告,展示各种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根据一年多的研究,课题组对校园暴力治理在认识和举措上有了极大的提高。

(一)、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分析

1、校园暴力行为主体的主观因素

暴力行为是受个人的思想意识支配的,个人的主观因素是他们暴力行为形成的直接原因。学生时期是人一生中急剧变化的时期,有许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校园暴力行为的施暴者主要往往是“问题学生”。课题组主要从施暴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两方面来阐述校园暴力行为产生的主观原因。

(1)、生理因素。学生时期生理发育明显,身高,体重迅速增长,生殖系统开始逐渐成熟,机体需要增多,体内能量代谢也比成年人要大得多,性意识开始萌芽并逐渐成熟,这些生理特点决定他们精力旺盛,热情过高,特别好动,办事莽撞,缺乏理性思考,理智不够,甚至会去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或是富于冒险的事,如果此时不加以管制约束,放任自流,就会使他们误入歧途,为今后暴力行为的产生埋下隐患。

(2)、心理因素。首先,极端的自我意识左右着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缺乏社会责任感,对他人漠不关心,自命不凡,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主张个人的绝对自由,“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想得到的就要想方设法得到”。我们课题组从调查统计中发现,31.5%的人和18.7%的人分别具有“谁要惹我决不轻饶”,“不允许他人超过我”的心理;其次,畸形的物质需求。不合理的金钱,物质的强烈刺激下,由羡慕到竭力追求,发展到盗窃,抢劫,以此来达到贪图享乐,不劳而获的目的,以致深陷泥潭,不可自拔;再次,是非观念尚未形成,对外界事物缺乏客观比较和评价。由于经历和阅历的限制,他们认识问题比较肤浅,如把赞扬他们,给他们点小恩小惠的人视为“朋友”,自以为懂的很多,将一切看的十分简单,逞强好胜,很少想到失败或不利的方面,缺乏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这就容易使他们一遇到困难便心灰意冷,自暴自弃,陷于苦闷和怨恨中,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结果往往是容易接受社会上的不良诱惑,引致暴力行为。例如,他们中有的选择自己比较了解或性格懦弱的同学作为欺负的对象,以此来补偿自己受损的自尊心,树立在同学中的“威信”;有的看中那些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的低年级学生作为对象,“得手”之后就一直盯着这些“软柿子”反复拿捏,假如碰到稍有反抗的就给他们点颜色“看看”,直到受害的学生顺从为止;最后,意志力比较薄弱,情感上处于“暴风骤雨时期”。学生的性意识觉醒较早,开始出现思恋和爱慕异性的倾向,然而,学生时代的异性交往,上学“搭伴”等现象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甚至是严密的监督,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将不满和愤怒发泄到他人身上,这也是校园暴力犯罪行为产生的主观因素之一。

2、校园暴力犯罪的客观因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明显上升。父母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增多、应试教育体制的积重难返、网上黄色瘟疫的蔓延、各种不良社会现象等等,可以说,在社会转型期诱发学生暴力行为的因素在不断地增加。

(1)、家庭因素

犯罪心理学理论认为:家庭关系会决定孩子的犯罪人格、智力、状况以及与犯罪有关的知识的习得。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人生的第一

课堂。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家庭教育环境密不可分。因此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导致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

①随着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员流动空前活跃,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庭在教育子女特别是教育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离异和残缺家庭破坏了家庭的完整与美满,不少子女缺少了家庭的关怀和温暖;父母对子女采取高压式管教,压抑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只关注子女物质上的满足,忽略了子女精神上的需求,与子女缺少沟通;作为父母自身素质低下,对子女不管不问,没有以身作则;对子女娇生惯养等等,这些不良因素引起的消极作用大大的提升了校园暴力的机率。

②家庭暴力的产生也为校园暴力的产生埋下了隐患。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组长、心理学家王加绵认为,家庭暴力是造成校园暴力的根源。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家庭“战争”,使子女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家庭安全感,他们感到无人关心,精神无处寄托,心情异常痛苦,思想感情上受到极大的创伤,这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使子女很容易形成一种“攻击性人格”。犯罪学者西格尔在其论著《青少年犯罪》中指出:在一个有病态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由于他们目睹了暴力和冲突,感情上的不和谐,其犯罪的驱力比其他青少年要大得多。因此他们往往通过欺凌弱小来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我国当前的犯罪中,有70-80%是青少年犯罪,其中一半以上的家庭不重视家庭教育或有家庭缺陷。

③父母打工,无暇照顾,养成我行我素的性格。农村多数父母外出务工、挣钱,把孩子们丢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常年在外打工,年头或年尾回来一次,甚至几年都不回来。在隔代教育中多半是溺爱放纵,只管吃饱穿暖,无心也无能力考虑孩子的心理需要。在过多的物质满足情况下,孩子的许多恶习逐渐形成:赌博成瘾,并沉溺于网络游戏,埋下了走向歧途和犯罪的祸。例如:我校初中生吴某某因其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该生缺乏亲情,与社会闲散人员联系过多,形成一些恶习。2009年4月该生因参与群殴事件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半。

(2)、学校因素

在现代社会中,在校学习是绝大多数人的必经之路,学校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必须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但是现在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校园暴力,就学校而言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①学校大搞“应试教育”。由于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许多学生道德低下,品质恶劣;成绩优秀的学生自视清高,性格孤傲,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班集体的关怀,过分自卑,自暴自弃,学校带来的升学压力导致了校园暴力行为的产生。正应了心理学上一位名人的话:“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被接纳,应试教育却使一部分学生成了被淘汰者,于是,他们就用暴力来报复老师和同学,他们认为对物质的占有,对他人的伤害,都是对自我感觉,自我力量的肯定,可以因此重新使自己获取老师的关注和同学的认同。”

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少数缺乏师德的教师视差生为“包袱”,对学生冷嘲热讽,态度粗暴无礼,甚至侮辱学生的人格,学生精神发展受挫,产生厌学情绪,师生关系紧张,久而久之,长期积极因素攒的怨气就会向教师进发,这也是近年来学生向教师施暴案件屡屡发生 的原因。

③学校管理中存在漏洞。学校的管理状况与学生的成长关系极大,学校的管理无序就会打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容易让学生养成自由散漫的个性。例如,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安排住宿,如果不加强校园管理,对学生的学习,食宿漠不关心,对学生喝酒、抽烟、赌博行为不加以制止,那么就在无形中助长了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另外,校园暴力行为多发生在无人的教室、楼道、厕所里,隐蔽性较强,如果学校不加强管理,待到校园暴力行为发生时学校就很难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地加以制止。

④学校是校园暴力的集中地,最有条件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然而,现在不少存在校园暴力的学校却讳疾忌医,尽管校园暴力行为已经发生,学校也已经认识到了它的危害性,但出于“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不愿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3)、社会因素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校园暴力犯罪的发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模仿理论认为:任何行为包括违法犯罪行为都能从后天学会。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思想误区渲染熏陶着当代学生。

①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带来的消极作用。超前消费,权钱交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使在校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了严重倾斜,“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充斥着他们的头脑,为追逐金钱而不择手段,以身试法。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衡,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活动滋生蔓延。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现今的校园暴力犯罪多是侵犯财产型犯罪。

②受不良书刊,凶杀和色情网络文化的影响。近几年,文化市场日益繁荣,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市场上的淫秽书刊,音像等颓废文化到处蔓延,网络文化鱼龙混杂,大都演染色情、凶杀、赌博等暴力性的画面;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和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快速发展,为我们开拓了知识的新领域,丰富了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愚昧迷信的腐朽文化,有害信息乘机传播,这些精神毒品无情的吞噬着在校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认为胆大蛮横就是“勇敢”,讲哥们儿义气就是“友谊”。著名作家巴金无不感慨地说:“为什么长期培养起来的道德观竟轻而易举地被几场电影,几个电视剧,几首流行曲,几个手抄本推翻了呢?”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网吧、歌厅、舞厅等娱乐场所吸引关青少年,作为学生根本就不可能有独立的生活来源,有的同学为了满足自己去网吧玩游的欲望,不顾一切的抢劫同年级或低年级学生,敲诈勒索学生钱财的现象最普遍,甚至绑架学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总之,学生时期矛盾身心的发展,畸形的心理需求是校园暴力行为产生的内在因素;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弱化的学校德育教育和不良的社会风气是校园暴力犯罪的外部因素,内因是通过外因起作用的。在此,通过对校园暴力行为现象诱因的分析和探讨,我们课题组郑重呼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联合起来的构筑一道预防和控制校园暴力的“防护林”,共同努力将校园暴力消灭在萌芽中。为我们的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平安的校园。

(二)、校园暴力特点分析

根据我们课题组近2年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我国校园暴力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低龄化

参与校园暴力的学生低龄化趋势明显,根据我校近几年发生的校园暴力统计,14—16周岁的学生占统计人数的64%。

2、暴力的恶性程度加大

校园暴力事件已不再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摩擦打斗、彼此恐吓、对学校的破坏等轻微违背校规校纪,而发展到对学生或老师辱骂甚至不济后果的大大出手,且手段越来越野蛮、越来越残忍。

3、住宿生参与校园暴力的比例加大

住校学生大都远离父母,自控力和自制力都比较差,又脱离父母的管教和约束,自由空间增大了,一时的冲动和情绪化就有可能酿成大错。

4、校外闲散人员参与增多

根据近期我校发生的校园暴力情况分析,校内外势力共同参与比例日益增多,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三)校园暴力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校园暴力是社会生活状况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晴雨表,它可以充分体现出社会生活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矛盾,也影响到社会中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重大问题。本课题在大量分析校园暴力成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探讨了预防和控制校园暴力的措施。我们也认识到,预防和控制校园暴力 的措施的落实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应把它放在社会大背景中去考虑。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出发加以整体上的考虑,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一个整体网络,共同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

1、家庭方面:

不良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是造成校园暴力诱因之一。中学生正经历身心巨变,他们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不同往昔。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和家人的严加管教相矛盾。父母的自身修养、以身作则非常重要。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应值得我们反思。家庭和睦情况也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为家庭是青少年活动时间最长、受思想影响最深、联系最紧密的地方,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好、教育好子女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养不教,是父母的失职,教子不善,则是父母的不可饶恕的罪恶。可见一个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方法、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强化家庭教育职能,增强父母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重视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

2、学校方面:

(1)、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工作。

首先对学校教职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使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注重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的培养。各教育部门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师

德建设,选拔和任用有爱心、有责任感、正义感的教师到第一线工作,要根据学生、教师、家长的反馈信息及时对教师的师德进行评价,奖优惩劣,努力形成尊师爱生的教育观念,帮助老师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最大可能地实现教育目标,从而避免因老师在认识上的局限性而导致其采取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加强《教育法》等法律文件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在保证法律精神深入人心的基础上,对于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打击,以保护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我国现已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应大胆改进教师制度,使教师能进能出,对那些品质低劣、不能为人师的人,要及时将其淘汰出局。其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尽管他们还处于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的阶段,但对于真善美,假丑恶还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应当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自觉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抵御各种不良行为的诱惑和侵害。培养学生形成优秀道德品质,养成良好道德习惯,把社会公德的规范内化为自觉的行为。(2)、加强学校法制教育。

增强和提高学生法律观念和法制意识,关键在于法制宣传与法制教育落到实处,使学生将法律与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融为一体。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学法用法能力的培养,法制课要作为必修课,配备专门的法制课教师,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同时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使他们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

务,知道什么行为是社会提倡和法律允许的,什么行为是法律禁止的,做到知法、懂法和遵纪守法。

(3)、开设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现在许多学生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和竞争的压力下,心理负荷沉重,长期受到压抑却得不到释放和疏导,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出现偏激行为。例如:我校高中学生徐某某因迷恋上网,与其父亲经常发生口角。2009 年暑假该生因再次上网被其父发现并威吓后,跳河自杀。因此,学校应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学校不仅要给学生正面教育,也要教给学生抗暴御辱的道理和方法。美国教育界不否认社会存在犯罪,存在罪恶,他们认为教给学生基本的生存防范意识,生存逃生技能,是教育义不容辞的工作。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在面对暴力时的策略与勇气、遭遇暴力以后应该如何对待等。如面对高年级同学以及校外人员的侵害要及时向父母和老师汇报;对于老师的侵害要及时向父母和学校领导汇报;对于严重的侵害行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等。教给学生应对危险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生活,适应社会。

(4)、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学校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年级主任、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基层,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政教处、团委、学生会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

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5)、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要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应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极性。学好《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其次、应调动教书育人者的积极性。一是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

为调动班主任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对班主任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如评职指标受限时,确有够条件的班主任,实行校内低评高聘的政策,并与奖金挂钩,大大调动了班主任的积极性,使我校班主任队伍稳定。二是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能

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制定了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对他们的工作在评选好教师工作中有所体现,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每期末的工作质量评价中。第三,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需要他们有构思、有设计、有计划地实施。学校制定了有关服务育人的职责和制度,期末评价让学生给每位教职工打分,将成绩显著的同志评为池河中学优秀职工,进行奖励。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3、学生自身方面:

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强化羞耻心的教育。

自尊心是指个体已做出的或通常持有的对自身价值的评价和体验,它所表示的是个体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表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自尊心是由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一致程度决定的。心理学理论认为,羞耻感产生于“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带来的紧张和压力,也就是说,当发现现实自我未能达到或违背了理想自我的要求时,就会产生羞耻感。可见,羞耻感是自尊心受挫的以后的一种表现

形式,有自尊心的人大都会感到会有羞耻感,所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培养其羞耻感。

自尊心和羞耻心如同墙壁的两面。树起了这一面,同时也树起了另一面,而自尊心是羞耻心的前提,没有自尊心也就没有羞耻感。自尊心和羞耻感是道德认识和情感结合的产物,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一种道德情感的两个方面。具有自尊心的孩子重视自己的名誉,自尊自爱,希望做一个正直、有德性的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自觉追求高尚行为,唾弃不良行为,真正懂得羞耻,约束和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及品性。因而,培养青少年的羞耻心“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作为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尊心重要的是坚持正面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若对学生挖苦、训斥甚至是体罚,只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创伤,泯灭自尊心,从而导致羞耻感丧失。在培养学生羞耻感的同时,还要保护其自尊心,从而使他们产生适度的羞耻感。因为,过强的羞耻感反而会导致产生偏激行为,如交往障碍、抑郁、怯懦、依赖、嫉妒、报复等,严重的还会引发精神障碍。

总之,校园暴力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校园伤害问题,更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我们的家长、老师、以及社会各界不妨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争做孩子们效法的榜样,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唯有如此,出现暴力及混乱的校园才会恢复她应有的宁静,国家、民族与未来才会更加充满希望!

(四)、课题研究的业绩

课题自立项以来,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尝试性的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扭转校风校纪校貌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1、在学校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我们所研究课题的内容,最终产生13篇优秀学生作品。

2、课题组成员自课题成立以来,积极参与探索,从中学到很多知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我们课题组共有三篇论文获市二、三等奖;一篇刊登在《学习方法报》第14期上;十三篇县级交流文章。

3、参与课题的教师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调查,撰写了一些调查报告、个案跟踪报告及实录;我们课题组的班主任在自己所带的班级里,成功的举办3次和课题有关的主题班会(录像制作成光盘),在全校师生中产生良好的反响,有力的净化校风班风学风,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

4、我们课题组把2年的研究成果转化成操作性、指导性很强的措施及流程图,下发各个班级张贴;制作成大牌匾,悬挂于政教处,作为学校日常管理措施之一。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惑

1、平时在班级管理中,对突发校园暴力现象的认识、解决方法以及事后经验总结提升至理论层面做得还不够。

2、如何让班主任及授课教师运用已形成课题理论成果有效的解决校园暴力行为,特别是具有实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效模式是个难点。

3、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和应试教育的客观存在,阻碍了课题的某些方面的顺利实施。

4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素质层次不齐,加上现有的条件有限,使得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七、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1、研究有实效

从2007年12分课题组开展研究以来,我校的校风校纪校貌方面得到明显的改观,实践证明课题组的研究是可行的,效果是明显的。通过本次研究,更新教师教育转化学生的观念,密切的同学间友谊,和谐了校园文化氛围。让生活在校园中的每个人明白人际交往需要风度,风度就是用温和去对待倔强的人,用宽容去冰冻苛刻的人,用热情去融化冷酷的人。同时由于校园风气的好转,我校近两年学教学质量也明显上了一个大台阶。

2、结题不息题

尽管我们这一课题按计划即将结束,但我们仍要坚持本课题的研究方向,要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更新完善,把研究的成果、一些好的做法加以巩固与推广。力争为在校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让每一个在校学生敞开心扉,吐露真言,享受温暖、和煦的阳光。

3、成果不独享

我们从现在研究的基础上回头去看,我们认为我们课题组实现了事先的一些设想,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今后的路还很长,新的情况会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要和同行的老师多交流,多探讨,共同分享研究成果所带的欢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通过参加校际之间的交流、各种文娱体育活动等形式把我们在化解校园暴力方面的经验模式在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推广,用它来指导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篇:预防校园暴力

预防校园暴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现在校园暴力的形势以及我们身边存在的校园暴力现象,理解校园暴力的含义和类型,引导学生认识校园暴力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

2、情感和态度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珍惜、尊重和热爱生命,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态度,增强学生拒绝校园暴力,防范校园暴力的意识,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内容

1、认识校园暴力

2、校园暴力的危害

3、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4、校园暴力的应对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校园暴力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和策略。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文明的殿堂。然而,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人们不无忧虑地发现,原本应该用美好、纯真等词来形容的花季少年,却越来越多地与暴力、喋血、行凶、杀人等词联系在一起。今天,摆在教育者、家长、社会面前的,是个让人无法轻松的话题---花季如何远离暴力?

2、校园暴力事件回放:

案例1:商洛技校2004级新生许琳杀害舍友郭某和于某后出逃,11月5日凌晨,潜逃了3天的许琳被商州警方从亲戚家抓获。案例2:(《北京青年报》10月29日)房山法院昨日消息:16岁少女张曼因与同学发生纠纷持刀将同学扎成重伤,被房山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三年。案例3:(10月29日,《京华时报 》)10月27日晚上,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高职二年级男生南方(化名)在送女友回宿舍时,遭到女友“宿敌”的男朋友携众追打。东升乡派出所民警当夜前往调查。南方的女友陈冰(化名)是林大经济管理学院二年级学生,她和原寝室同学王玫(化名)一直存在矛盾。

案例4:副县长之女率众殴打同学

5月,云南孟连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之女——该县一中15岁的初二女生小艳(化名)带领7名同校女生将该校初三女生小思(化名)拖进厕所,拳打脚踢,其间小思外衣被脱下丢进粪坑,整个过程长达10分钟。施暴者还用手机拍下照片和视频。

案例5:: 7月,一则题为“东莞少女扒衣门事件”在网上热传。画面中,多位男女在漆黑的街道上,对一名女中学生辱骂并拳打脚踢,甚至逼迫其脱掉衣服拍裸照。在整个视频中,参与打骂的均是一些与被害女孩同龄的女生,她们在一群开着摩托车男人的支持下,轮流打对方面部,后调查证实系发生在广东省清远市石潭镇的一起暴力事件。

案例6: 8月,一段被网友命名为“布鞋门”的视频显示一个穿布鞋的女生,被几个同学堵在楼梯口要求下跪,并遭遇搧耳光和推搡。这起校园暴力发生在新郑龙湖一中。

案例7:: 10月,在上海一个弄堂里,中学生模样的女生正对另一女生拳打脚踢。视频里的旁观者不时用上海话对话,并称呼打人者为“熊姐”。视频中,“熊姐”不断地抽打另一女生的脸,扯其头发,更从背后冲撞该女生„„而被打女生从头至尾没有还手,任“熊姐”打骂,后证实为上海南湖职业二分校学生。

小结:(1)大家从这些事件当中获得什么启发和感悟?(2)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谈谈校园暴力还有哪些表现?

1、认识校园暴力

(1)校园暴力的含义。

2、校园暴力危害

实践环节: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从学校、家庭、社会、自身等方面对校园暴力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达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严重影响和干扰正常的学习生活

(2)不仅使受害者身体受伤,而且心灵受到很创伤(3)使人形成以强凌弱的暴力意识,演化为暴力行为(4)学校纪纪律遭到破坏,法律法规得不到维护

3、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咱对学生产生消极作用

(2)学校对多层次开放办学所带来的消极因素未采取妥善的管理防范措施(3)案犯本人缺乏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4)法律意识淡薄,没有法制观念,不懂用法律保护自己

4、校园暴力的应对 导入:身边的故事:《面对勒索》

小涛是北碚区某高三年级的学生。直至高中以来,小涛每天都要忍受同班同学李某的恐吓勒索,每天上交的“份子钱”从2元、5元、10元一直涨到四五十元,两年多年来被其勒索共计近万元!

师:在面对勒索时大家一般会怎么做?

(每个小组选取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解决,写出应对策略,形式可以多样,阐述或表演均可。目的是让大家学会正视困难、解决困难。)

1、增强守法意识,打架斗殴是违法甚至是犯罪的行为,如果造成课他人人身伤害要负刑事责任;

2、培养解决冲突、挫折的能力,采用说服或求助权威的方法

3、增强包容性、承受力。暴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给我们带来伤害;暴力解决不了人际冲突,只能让我们付出高昂的代价

4、不参与校园暴力,不参与帮派纷争。

反思: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宠坏了,在学校里受不了一点不顺心的事。为了发泄,为了一时的冲动,就造成了校园暴力。其实这些事情的起因说起来都是一些小事,为什么我们不能以一个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呢?学会为别人着想,不要事事都以我为中心,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那样就会很快乐。

赠送寄予:

愿我们都有一双警惕的眼睛,随时发现身边潜伏的危险;愿我们都有一副过人的胆识,面对非法侵害沉着地应对;

第四篇:预防校园暴力

甘泉小学三年级一班

拒绝校园暴力【安全教育教案】

拒绝校园暴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校园暴力的表现,理解校园暴力对生活的危害;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远离校园暴力侵害的一般原则和应对校园暴力侵害的一般技能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主动应对校园暴力侵害自觉远离暴力,培养学生的非暴力情感。【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复杂性,了解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校园暴力侵害。【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对暴力侵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技能。【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校园是我们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摇篮。我们渴望在和谐安全的环境中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然而,一些骇人听闻的暴力事件就像校园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对我们健康成长构成了巨大威胁。所以我们要学会如何面对校园暴力,拒绝校园暴力,营造平和安宁的校园氛围。让学生齐读课题两遍,要求一遍比一遍更坚定有力!

二、新课讲授

(一)校园暴力害人害己

1、校园暴力包括哪些内容?又有哪些危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屏幕!

教师小结:是啊,打与被打都不好过,所以说校园暴力害人害己。边说边出示

2、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暴力呢?请看大屏幕并齐读一遍

校园暴力包括起侮辱性外号、造谣诬蔑、敲诈勒索、打群架、高年级同学欺负低年级同学等。

这些行为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有的甚至会危及他人生命。

3、边说边出示暴力图片校园暴力就像弥漫在校园上空的阴霾,让我们的生活缺少了阳光;就像无形的魔掌,让孩子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4、“现场调查”和“现身说法”,探究校园暴力的形式和危害。

第一步:教师现身说法,用亲身经历过的校园暴力侵害拉近师生距离。第二步:鼓励学生敞开心扉沟通交流。

5、玩火者必自焚,施暴者害人的同时也会害苦自己

(二)孩子,请住手

1、学生根据课本插图简单讲故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情景导行

(1)当你有了要收拾谁的想法时——学会倾诉(2)想愚弄辱骂甚至殴打别人时——交换角色(3)伤害别人会造成严重后 果——掂量掂量

3、律师对你说

生存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这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侵害他人的生命权,将根据规定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4、温馨点击:一个懂得保护自己和爱惜生命的孩子,是不会去伤害别人的身体和心灵的。我们不但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而且遇事要冷静处理,避免做出违背道德和法律法规的事情。

(三)对校园暴力说“不”

1、献计献策

遇到下列暴力情形,你有应对的好办法吗?

(供参考选择的答案:A忍气吞声、逆来顺受;B及时告知老师、父母或其他监护人、C寻求法律保护;D以牙还牙、恶意报复)情 形 应对办法

1同学总叫你的绰号 2你遭遇同学的辱骂

3面对屡教不改、欺负别人的“校园老大” 智慧宝典:学校附近行人稀少的小巷是校园暴力事件高发区。上学和放学回家不要单独在这样的巷道内行走,尽量结伴同行。

2、如果我是张强

受到暴力侵害后,以牙还牙的后果是什么?如果你是张强,你会怎样做?

(四)课堂小结:遇暴力,不害怕;义正严,当场制;临险境,紧求援;虚声势,巧周旋;主动避,脱危险;诉法律,报警方;心眼明,记牢点;堂堂正,不贪占;守法纪,除隐患。

第五篇:预防校园暴力

《预防校园暴力》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抑制校园暴力,能与校园暴力进行斗争。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冲突,能够勇敢地与校园暴力做斗争。【知识目标】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性,掌握与校园暴力做斗争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与校园暴力做斗争的方法,学会自我保护。【教学难点】学会巧妙地处置校园暴力。

【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法、模拟情境体验、感受。【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搜集典型的校园暴力事例等。

2、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阅读课文,思考怎样正确处理校园暴力。《校园不容暴力》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一、观看《校园暴力》视频,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思考:

1、什么是校园暴力?你遭遇过校园暴力吗?

学生结合观看的视频和课文介绍回答。

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中的一些学生奉信暴力决定一切,以多欺少,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等现象,校园暴力是个全球性的问题。(板书)

2、学生阅读“专家访谈”后回答。

讨论:校园暴力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并归纳:

校园暴力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板书)

3、校园施暴者的构成主要是些什么人?

学生: 曾经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学习差表现差的学生;爱歧视的学生;在家庭中缺乏温暖、关爱的学生;性格孤僻、心理压制,无处发泄的学生……

4、社会、学校、我们对校园暴力的态度?

校园暴力必须被制止。

想一想:

面对校园暴力我们有哪些对策?

学生回答。

(一)对策一:从受害者的角度想:

◆不要忍着不吭声: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诉家长或者老师。

◆尽量不要一个人待着:尽量待在人多的地方。

◆不理睬:如果有人冲你喊,让你交出你的午饭钱,不要理睬他,装做没听到,继续走自己的路。

小讨论:

◆暴力容易发生的时间:上学或放学学生回家途中。

◆暴力容易发生的地点:偏僻地角落。

◆容易遭暴力袭击的对象:低年级学生,弱小的学生。

◆暴力发生后自助的方法:告诉老师、学校、家长或者公安机关;伤势严重的立即打120急救。

(二)对策二:从施暴者的角度想:

◆反思一下,值得吗?你要做的事情可能给你带来批评、处分甚至法律处罚,这将成为你人生的一个污点。而起因也许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或仅仅是你自己的一时冲动。这么做,值得吗?

◆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被人愚弄、辱骂甚至是殴打,你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你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长时间的恐惧和痛苦,你忍心吗?

◆学校有政教处,有法制校长,社会有治安管理机构,有公安机关等。

◆法制社会,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5、以案说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杀人狂魔马加爵

原云南大学学牛马加爵,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琐事与同学积怨,即产生报复杀人的恶念,并经周密策划和准备,先后将四名同学残忍地杀害。经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定.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马加爵案例对我们有什么警示?

学生回答:

①校园不容暴力,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校园暴力的发生;

②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校园防暴系统已刻不容缓;

④青少年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远离校园暴力。

二、面对校园暴力怎么办?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校中小学生有30%有过被校内、校外不法分子敲诈、勒索、抢劫、搜身、欺侮及其他滋扰的经历,却很少有人主动采取正确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材料说明了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社会学校家庭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

(2)你认为应陔采取哪些正确方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学生回答:

①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②面对不法分子的侵害首先要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然后机智勇敢灵活地与其斗争;

③积极寻求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保护;

④受到侵害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6、实践营地

班级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校园防暴系统。

校园防暴系统方案

名称:XX中学校园防暴系统预案

目的: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共建和谐校园,安安静静读书,快快乐乐学习。

参与人员:全体学生、各科任老师

可提供帮助的部门:德育积极分子、班主任、政教处、法制校长

具体措施:

(1)学校加强保卫科值班制度。保卫科24小时不间断地在校园巡查,严禁不三不四人员进入校园,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校园必须做出详细登记。

(2)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治理,学校200米内不得设立网吧,与公安机关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学校周边的值守,对不能说明情况人员应责令其离开学校,对形迹可疑的人员应通报公安部门处理。

(3)定期聘请法制副校长到校作法制讲座,加强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同时加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4)严禁学生携带管制刀具以及其它危险物品进校,政教处、总务处不定期对学生公寓、教室进行检查,发现携带危险物品一律予以收缴。

(5)控制暴力文化的传播,严禁学生观看不良的、暴力的影视剧及书籍,并不得带入校园。

(6)遏制校园暴力的发生关键在于将其消灭于萌芽之中,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要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动态,对不良的动态要及时予以化解。

(7)加强心理疏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单亲子女、留守儿童比例不断上升,其中部分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关爱,人格上出现争强好胜、自我为中心、报复心强、怯懦、逃避、承受力差等不良倾向。因此,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确保这些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板书设计】 校园不容暴力

校园暴力:以多欺少,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危害: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更为严重的是心理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恐惧、焦虑

对策:从受害者的角度想;从施暴者的角度想;建立校园防暴系统

下载《预防校园暴力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报告(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预防校园暴力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报告(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间体育活动走进校园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精选)

    民间体育活动走进校园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金镇小学 郭赵林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传承历史, 寄托希望”,让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得到继承与发扬,让中国的未来凝聚更牢固的力量......

    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课题研究总报告 北关小学课题组 标识 北关小学课题负责人韩秀琴主持完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课题研究 课题组主要成员:刘育红、韩秀琴、李建军、......

    《有效技能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模版)

    拓展教学技能 促进教师成长――庐阳中学《有效技能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课题提出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深入挖掘教材 分年级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遇到令人担忧的诚信现象:有些孩子承诺完成一件事夸......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前言: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的成长营造健康积极的学习氛围。举办各种各样的......

    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结题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要求前所未有。教育越来越承担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教......

    预防校园暴力倡议书

    预防校园暴力倡议书 预防校园暴力倡议书1 校园,是我们追求知识的乐园,是我们探索未知的天地。这里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美好。但总有一些不好的人和事会......

    浅谈如何预防青少年校园暴力

    有关校园暴力的思考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生活中我不断读到有关“校园暴力”的报道,每读这样的报道,心总会不寒而栗。学校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与制度来疏导管理学生,以预防制止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