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群众活动先行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坚持群众活动先行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全力打造平安和谐高坡街
——高坡街片区2010年综治(维稳)工作汇报材料
高坡街地处洪江区西部,老鸦坡东麓,辖区面积有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7万人,流动人口53人。辖区范围内有3个社区居委会,42个综治责任单位,居民小组66个,治保委员会5个,人民调解委员会5个,有1支由12人组成的专业治安巡逻队和1支由12人组成的政府大院24小时巡逻队。辖区内有刑释解教人员13人(其中2人为今年新增的),社区矫正人员4人,吸毒人员18人,“法轮功”人员5人,违法青少年5人。
今年,我街将创建“平安高坡街”确定为总目标,以平安、稳定为重心,以创建桐油湾“青少年零犯罪”社区为亮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综治、维稳工作的新途径,平安创建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全年我街社会形势稳定、治安良好,无进京、赴省、到市非正常上访的事件发生,无命案等重大案件发生,无“法轮功”人员滋事闹事等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2009年,我街道被评为怀化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我街道片区综治责任单位有2家被评为怀化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有13家被评为洪江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高坡街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我街紧紧围绕辖区党政机关多、困难群体多、危房多等特点,切合实际地开展综治维稳工作,现将我街工作汇报如下:
一、紧扣特色,打造“街道平安创建活动年”
2010年以来,高坡街街道明确了坚持搞“宣传引路、文化搭台、综治唱戏”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的综治工作思路,打造“街道平安创建活动年”,团结广大民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促进片区的稳定和谐与发展。
根据我街道全年平安创建工作规划,5月为广泛宣传阶段。5月13日,我街在武陵城广场举办了片区“两创”(创省平安区、创省卫生城市)宣传月启动仪式和片区万人签名大型活动,邀请了区公安、消防、禁毒、交通等部门一道,集中开展消防安全、道路交通、禁毒、常见犯罪行为防范等平安创建方面的宣传教育,并现场进行公众安全感测评及社会治安调查,共准备各类宣传展板20多块,宣传资料1万余份,设立各类服务咨询台8个,吸引了众多市民朋友前来参观咨询,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实效,使平安创建目标进一步深入人心。
5月30日,我们在雄溪公园内举办了高坡街片区“和谐家园、我心飞扬”社区表彰暨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千余名社区居民汇集到现场,活动中表彰了高坡街片区“五型和谐家庭”(平安型、卫生型、学习型、敬业型、和睦型)和片区十佳优秀学生并授予证书,同时举办了80多名社区“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参加的彩绘描画大赛、寻宝活动、涂鸦活动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和居民文艺节目表演,受到了居民群众的欢迎。
经历了6—8月平安创建落实推进阶段后,下半年公众安全感测评来临之际,9月10日,我们在区政府机关大院内举办了创建平安机关大院暨公众安全感测评宣传大型活动,邀请了机关大院内的领导干部和居民群众以及高坡街辖区其他综治责任单位的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以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平安创建知识抢答和谜语竞猜等多种形式对创建平安机关大院和迎接下半年的公众安全感测评进行了正面引导与宣传。
一年来,我街坚持典型引路,样板带动,通过培植平安社区、机关大院、学校、住宅小区、文明家庭等创建点,以点带面,以党建阵地、文化宣传阵地为依托,围绕中心开展不同主题、多种形式的宣传文化娱乐活动,培养居民健康向上的心态,激发民智、汇聚民力、增强街道社区的凝聚力。
二、强化重点人员、重点部位管控,落实人性化措施 街道社区,平安和谐是主题。我街困难群众多、特殊群体多、学校多,若治安案件发案率高将会直接影响居民群众尤其是经济拮据的居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因此,我们注意强化重点人员、重点部位管控,落实人性化措施。在这些方面,我们倾注了爱心、改善了形式、强化了手段,以人为本,采取主动入户了解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问题、班子成员大接访等方式,营造了和谐关爱促平安的氛围。
1、倾听民众呼声,开展民情大走访
为了准确了解辖区内的民意民情,街道积极开展“深入基层大走访”行动,广泛开展社会治安状况民意调查。走访行动结合社会治安问卷调查、治安宣传资料发放,主要针对茶馆、临街店面、旅社、学校周边等人群集中、人流多的地方,向片区居民群众了解了他们最实际的感受和体会,并就居民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答复,切实为居民群众解决一些困难,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提升居民群众的安全感。
2、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
今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发生了一连串校园暴力恶性事件。我街辖区有三所学校,我们及时上门对学校进行安全工作督查,要求学校加强门卫制度,及时跟进学校安装监控摄像头的工程进度,并敦促学校均在六一前配备了专职保安。我们还配合派出所,对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室等人员情况复杂的场所进行定期排查和清理,对学校周边的闲杂人员进行清理,确保不发生侵害学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事件。
3、注重重点人员人性化管控
我街道辖区特殊群体多,街道尤其注重加强对辖区重点人员的管控,对弱势群体落实人性化帮教措施。对辖区内以往的违法青少年,建立台账、制定帮教措施,每季度开展一次对违法青少年的谈话,及时掌握好违法青少年的思想状态,有异常状况及时纠正。对我片区的刑释解教人员,我街着力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建立个性化工作台帐,明确的具体责任人和帮教措施。对吸毒人员、法轮功人员加强社会化管理,建立档卡资料,定期上门帮教。对精神障碍人员、残疾人员、孤寡老人、贫困学生、艾滋病人等弱势群体进行帮扶安置,并鼓励其自力更生、自强不息。
桐油湾社区的法轮功人员李光平于今年10月9日减刑释放,街道提前派员陪同其家属去到长沙女子监狱将其接回,并十分关心她的精神状态。
三、紧抓综治基础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1、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管理与实绩档案管理,落实领导责任制
我街与辖区48家单位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积极建立综治责任人实绩档案,落实各项综治工作制度,要求各单位一把手对综治工作负总责、明确综治分管领导和综治专干具体负责,确保各单位领导重视综治工作,并督促本单位认真开展综治工作。目前,片区内绝大多数责任单位已递交责任人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稳)工作情况,街综治办将及时整理好综治实绩档案,为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开展综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加强治安防范,确保辖区稳定 一年来,我街加强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群防群治机制,加强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将维护辖区稳定纳入打造平安街道这个总体规划中来,坚持“办事处总揽全局、辖区部门齐抓共管、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确保社会稳定、秩序良好。
我街是洪江区党政机关所在地,辖区内机关大院、涉保涉密单位、重点防范部位比较多,为此我们着眼机关单位内部防范,以有效的措施力控重点,要求各单位在重点部位落实“三防”措施,积极开展24小时值班、安装防盗门、防盗窗以及安装红外线报警器、摄像头等“三防”建设。政府大院有一支由12人组成的巡逻队进行巡逻值班,单独成院落的单位也有专职门卫进行值班。辖区内单位防盗门和防盗窗安装率为100%,政府大院外的单位有10个单位安装了红外线报警器,区幼儿园、洪江宾馆、幸福路小学、洪江二中、自来水公司等10多个单位安装了摄像头,3所学校均配备了专职保安人员。
3、加强情报信息报送,着力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
街道建立了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设立人民调解室,完善和坚持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每周定期排查、特别防护期重点排查、重大节庆活动期间专项排查“三排查”制度。同时,各社区均成立了治保委员会、义务巡逻队,设立了社区警务室,在辖区范围内广泛签订看栋守户责任状,使综治、维稳基础工作进一步下沉,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去年11月份至今年9月,辖区范围内共发生刑事案件26起,治安案件24起,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97起,其中上报街综治办的疑难矛盾纠纷3起,三调联动调处的矛盾纠纷3起,辖区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为100%。
我街还注重加强情报信息员队伍建设,提高预警能力,化解不稳定因素。辖区内责任单位和居委会均确定一名情报信息员负责搜集不稳定因素,发现苗头及时上报。本着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原则,我街认真负责的报送各类信息,截至目前,今年我街共上报各类情报信息24条。
此外,完善值班备勤制度,加强特别防护期值班备勤也是确保我片区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7-8月塘坨市场搬迁整治期间,我街积极配合区工委、区管委统一行动,加强宣传塘坨市场搬迁整顿的目的和意义,对重点经营户上门做劝搬工作,每天安排工作人员值班。今年来我街共开展12次节假日、特防期值班,值班时间近200天,切实保障了元旦、春节、世博会等重点时期的社会政治稳定。
4、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危房劝搬,做好防汛工作 我街辖区内房屋多为木板房和窨子屋,危房和消防隐患尤为突出。为确保辖区内居民生活稳定和安全,不发生重大消防、安全事故,街道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在辖区范围内定期开展消防和安全隐患排查,积极做好危房住户的劝搬工作,遇到大风大雨天气,第一时间将暴风雨预警信息告知住户,并及时进行安全检查。对街属企业昌建筷子厂、液化器经营点、鞭炮经营点、使用乙炔等单位进行每季度一次的安全检查,对辖区房屋、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每月两次的大排查,发现隐患要求及时整改。同时,街道和各社区利用黑板报、标语、电喇叭等形式在辖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宣传,使人人树立良好的消防和安全意识,为隐患消除和危房劝搬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辖区共有危房21处42户95人,其中D级危房6处10户25人,毗邻嵩云山的区域地质灾害隐患多,严重威胁着片区居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截止目前,今年我街各居委会入户下点排查累计60余次,开展劝搬工作300余户次,辖区内没有发生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
今年,在区工委、区管委、上级部门以及辖区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我街时刻绷紧综治、维稳这根弦,全面落实综治维稳各项措施,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重视综治维稳工作,巩固平安建设成果,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弥补工作中的不足,采取更有效、更全面的措施,为全力建设环境优美、稳定和谐的高坡街而努力。
高坡街街道工委
高坡街街道办事处
2010年10月14日
第二篇:社会管理创新 社区矫正先行
社会管理创新 社区矫正先行
目前,如何做好社会管理创新,我区社区矫正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探索一条路,实现了基础扎实、管理有序、责任到位、规范落实,我区2006年底正式启动社区矫正工作。在六年来的探索实践中,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区成员单位的配合及社会力量的参与下,先后经历了前期准备、组织建设、计划部署、工作协调、具体实施等阶段,逐步完善了社区矫正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六年来,全区共接纳管理社区矫正对象993人,按期解矫676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社区矫正整体工作处于稳步运行之中。
一、构建了多层面的社区矫正组织体系。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仅靠司法行政一家推进势单力薄。2010年,由区政法委牵头,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区法院和区司法局召开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会议明确、分解四部门的职责任务,把社区矫正工作纳入了本部门总体工作规划,并认真抓好落实。全区9个乡镇(街道)也依托基层司法所全部成立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督导职能,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保证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运作,推动了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了一支精干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我区共有社区矫正对象317名,这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的社会群体,能否完成促使矫正对象早日融入社会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有没有一支政治过硬、作风扎实、业务精通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为实现这一目标,区司法局共招录了16名社区矫正工作者从事社会服刑人员管理工作,该数字也完全达到省司法厅1:20的配备要求。
为了使社区矫正工作者尽快进入角色,我们开展岗位大练兵,每月开展培训,上课前进行点名,保证学员到课率,改变培训松散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通过区司法局每月的工作例会、举办专题培训班、专题座谈会、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学习有关社区矫正的法律、政策、规定、工作程序等,促进社区矫正工作健康发展。
三、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教育方法。
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各司法所紧紧围绕提高社区矫正质量这个主
题,积极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一是加强行为监督,强化矫正的对象的自律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二是加强教育矫正,激发矫正对象的悔改自新意识;三是组织公益劳动,增强矫正对象的社会责任感;四是实施心理治疗,赋予矫正对象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五是重
视生活帮扶,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处境,体现社会的“人文关怀”。
我们在抓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建设的同时,积极吸纳社会专业
人员,把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区志愿者吸收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来。一是聘请社区干警为社区矫正指导员,协助基层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对社区矫正对象定期举办法制教育课,协助司法所教育重点矫正对象。二是积极与民建清浦区总支联系,聘请专家学者为心理矫正顾问,义务给社区矫正对象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解答矫正对象提出的心理问题,帮助矫正对象悔过自新,定期为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矫治,取得了理想效果。
按照省厅要求积极,区司法局印发《关于在全区招募社区矫正志愿者的通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采取各种形式向社会招募社区矫正志愿者,在全区招募了包括专家、学者、离退休人员、高等院校学生在内的社会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在农村招募组建了由“五老”组成的矫正志愿者队伍。现全区共有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近400人。
我们紧紧围绕提高矫正工作质量做文章,通过抓制度建设、抓基地建设、制定应急预案和加大新闻宣传力度等方法,加强行为监督,加强教育矫正,组织公益劳动,实施心理矫治,落实帮扶政策,努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程序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努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努力扩大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同度,全力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促进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各基层司法所和辖区单位联系,建立社区矫正对象公益性劳动基地13个,警示教育基地10个,开展社区矫正的每个乡镇(街道)都有矫正对象公益劳动场所,警示教育基地。认真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必要的公益劳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归属感和公德意识。
四、形成了科学规范的社区矫正制度体系。
我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注重社区矫正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先后建立了社区矫正机构日常工作十项制度,即矫正工作制度、例会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信息报送制度、查阅档案制度、档案保密制度,走访、汇报制度等,加强社区矫正机构的规范化建设。
建立全区社区矫正开展情况月报制度,要求各司法所对社区矫正工作有关情况建档、逐月上报,便于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时掌握。建立社区矫正对象的定期报到、外出请销假、迁居审批、公益劳动、汇报、集中教育等多项管理制度,从行动上强化其自律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
五、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氛围。
坚持正确的宣传报导方向,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电台等主流媒体宣传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意义、显著成果、以及成功转化的典型事例,引导社会消除不必要的疑虑,正确对待这一新生事物,使广大群众了解、支持、关注社区矫正工作,为社区矫正工作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氛围。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我区清安街道司法所矫正对象张某向红十字会个人捐款1万元,取得积极的社会反响。今年以来,全区在《江苏法制报》、《淮安日报》、《江南时报》、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刊发关于社区矫正的宣传稿件、照片60多篇(幅)。
六、制定了相应的重大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对社区矫正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四种重大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并成立社区矫正工作突发事件指挥小组,以便将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这四种突发情况包括:矫正对象非正常死亡;矫正对象脱逃;矫正对象行凶、群体闹事及其他重新犯罪;发生了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和社会重大事件等。
第三篇:创新社会管理,坚持科学发展
创新社会管理 坚持科学发展 促进我行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
授信执行部总经理 张朝虹
面对当前形势下全行业务发展的新任务,面对全行日常管理中的各项挑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如何确保湖北省分行“三年战略规划”目标顺利实现,当前,党中央作出的认真学习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究班精神,大力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开展社会管理集中轮训,通过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创新思路、研究措施,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对省分行目前如火如荼进行当中的“科学管理年”活动也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结合授信执行部工作实际,就下一步如何学习好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究班精神,贯彻好省分行“科学管理年”活动,谈以下几点粗浅思考:
一、搞好制度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建立社会管理新格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首要的是搞好制度建设,完善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范,建立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特别重要的是要完善参与型及自治型治理结构,重视对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专业人员和优秀的社会组织的培养和培育,通过对社会管理领域进行过程引导、和规范,实现政府对创新活动和创新行为的有意识引导、调控和激励,形成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机制。
2012年,授信执行部围绕省分行“科学管理年”工作部署,积极开展“推进五个转变,建立五个中心”,即由降不良向控不良转变——不良资产经营管理中心;由提款审核向提前辅导转变——授信发放审核中心;由结果问责向过程问责转变——责任认定中心;由贷时外评向贷前内评转变——押品评估中心;由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变——授信档案管理中心。要实现这五个中心建设工作目标,授信执行部明确了坚持“内外并举”,建立效益“最大化”的不良资产经营中心;制定“一制一册”,建立服务“高效率”的授信发放审核中心;落实“三个转变”,建立覆盖“全方位”的授信不良问责中心。;推出“四项举措”,建立队伍“专业化”的押品评估中心;明确“五项制度”,建立管理“信息化”的授信档案管理中心系列政策举措。同时,为了确保目标能实现,明确了正确的绩效考核导向,进一步完善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多劳多得的薪酬分配机制等市场化经营机制体系。通过与员工面对面的交流,在传导绩效导向的同时,了解员工对本职工作、自身发展、考核机制等方面的真实想法,找准问题所在,形成更加公平、公开、透明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各个岗位都要设置考核指标,这些指标要与总行的考核指标、省行的战略目标、监管部门的检查考核、部门及分支行的满意度相结合。考核结果要与员工的绩效工资、评先评级、职位职级相结合。通过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倡导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升级加薪靠业绩的价值导向,着力解决规则不透明、分配不合理、员工不满意的问题,引导每位员工积极进取,创造良好业绩,分享发展的成果,确保工作目标实现。
二、优化人文环境,营造协作氛围,增强社会创新活力。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我们强化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的运行机制。要建立不同社会主体之间平等、民主的社会合作机制,倡导参与型行政理念,形成兼顾各方各类利益、维护全体人民的发展利益与环境生态利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对于授信执行部来说,增强社会管理的活力,必须在优化部门人文环境,在部门内营造协作氛围。优化人文环境需要在授信执行部总经理室和员工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平等对话、包容兼蓄”的人文环境,将中国银行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授信执行部现有员工28人,其中党员人数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二,所有业务岗位上的员工均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这是一支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双高的团队,有着先天的人文环境优势。相互信任,就要求管理层与员工之间能以诚相待。总经理室成员要讲实话、办实事、创实效,首先取信于员工;平等对话,就是要疏通员工表达合理诉求的渠道,面对面地直接对话,员工有心里话愿意也能够对管理层讲述,管理人层也能实事求是的、耐心的倾听员工的合理诉求,并按正常渠道予以帮助和解决;包容兼蓄,就是要以宽容的心看待工作中出现的正常失误或差错,多理解工作协作中可能出现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多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对于不涉及原则性和底线的问题都应该多加理解。优化人文环境不意味着一味地宽容,在履行职责上应设置底线,要突出加快发展和合规经营的主题,完善考核约束机制。以行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前提。构建和谐团队需要营造良好的协作氛围。要完成一项工作需要每个团队及员工的共同努力,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都会影响整个工作计划和任务的完成。因此,营造良好的协作精神,主动沟通,主动协作,主动联系,就可以赢得他人的协作,避免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协作精神来自大局意识,来自于对中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站在大局上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就能充分的认识到每一项工作不是孤立的,是在协作中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相互完善的。因此,我部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要积极加强内部团队间、岗位间的协作,还要主动加强与省行各部门、各分支行间的协作,在与大家相互间的交流中加深了解,加强协作。
三、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责任认定,凸显社会管理新变化。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当务之急是构建科学的行政问责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行政问责机制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创新社会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构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行政问责机制的着力点是科学合理地明确职能定位;强化对领导干部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的考核与监督;完善社会管理责任落实保障机制。
近两年来,授信执行部深入贯彻省分行党委从严治行管理原则,不断夯实责任认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不仅圆满完成了全部公司存量不良的责任认定工作,还积极创新,制定了《湖北省分行授信业务责任认定实施细则》,实现了授信业务覆盖全面化、流程一体化、打击及时化、责任评定定量化问责,提高了责任认定的主动性和威慑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落实到我们责任认定工作当中去,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文本,实事求是,科学问责。下一步,授信执行部将继续强化授信业务问责工作,就需要深入贯彻省分行“科学管理年”要求,认真落实“三个转变”,通过全方位责任认定,强化过程问责,进一步增强全行干部员工 “做人讲规矩、做事讲规则”的自觉认识,培养“有规矩必须自觉遵守、严格执行”的意识,在全行培育“从严治行,违规必究”的管理文化。第一,实现由认定存量向打击违规、关注新增转变。从结果问责向过程问责转变,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通过问责,促使业务部门主动管理和化解潜在授信风险,达到快速有效清收目的。同时保护员工干部、避免事后问责人仰马翻发生。第二,实现由过去重公司不良问责向公司、个金、银行卡授信业务全覆盖问责转变。强化培训指导,完善责任认定指标考核体系,继续加大个金、银行卡授信业务问责工作力度,促进公司、个金、银行卡业务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第三,实现由事后处理向宣传教育、事前预警转变。积极倡导良好的问责文化,让全辖授信从业人员达成一种共识:责任认定目的不是为了处理人,而是为了教育人、警示人。通过问责,总结经验教训,挖掘典型案例,完善机制,警钟长鸣。
第四篇: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
(新村办 王文礼)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田不交税,读书不交费,看病不太贵,养老还有保险费”,群众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但是,新变化、新环境、新生活对群众的思想和观念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冲击,“仓禀实不知礼节、衣食足不知荣辱”的现象不难发现。有的“吃水忘了挖井人”,对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缺少感恩之心;有的“端着碗边吃肉边骂娘”,没有感恩之情;有的“爱子不孝老”,溺爱子女、虐待老人;有的热衷于抹牌赌博,不走正道;有的信奉封建迷信,不讲科学;有的道德观念缺失,分不清是非、善恶、美丑、荣辱;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蜕化,我行我素;还有的法律意识淡薄,只要公民权利不尽公民义务,把自己置身于国家法律之外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虽然出现在极少数人身上、极少数地方,但对社会的影响和产生的后果不可低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农村、农民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因素,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但更多的是共性问题。这是矛盾在运动中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始终处于矛盾的深刻变革之中,今天矛盾解决了,明天又会有新的矛盾,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是与人类社会永远相伴相生的过程。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最紧迫的,就是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和管理。通过对人民群众进行有效的教育,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健康发展。
1、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是弘扬先进思想文化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想文化冲击着农村,如果先进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农村阵地,腐朽、落后、庸俗、封建的东西必然会滋生蔓延。我国农民占绝大多数,国情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对群众尤其是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大局意识、主人翁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才能促进乡风文明,才能巩固先进思想文化的主导地位。因此,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掌握主动权、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影响农村、凝聚群众。
2、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实现社会和谐,关键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可以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可以增强群众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这些观念对农村和谐稳定是十分有利的。只要农村和谐稳定了,全社会就会出现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3、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完善的生产条件和物质基础,更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可以说,没有思想觉悟高的农民,就不可能建设好新农村。只有通过对农民的思想教育,才能使农民的思想观念、文明习惯、道德修养、法律意识等方面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适应。
二、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
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不是简单的“加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面临新形势、新矛盾,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思路,要有直面矛盾、解决矛盾和战胜矛盾的勇气和决心,千方百计去解决矛盾、化解矛盾。
1、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必须把先进思想文化教育作为“灵魂”。要紧扣文化活动这一载体,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功能,用积极健康的文化引领生活、陶冶情操,寓思想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政策、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主线,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通过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给群众送去“精神食粮”。要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创新思想教育手段,拓展思想教育活动形式,构建多种思想教育平台,及时准确地把党中央关于“三农”发展战略决策和富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使群众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增强对党的信任;要抓好民主法制教育,通过开展综治宣传月、安全生产月和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重点抓好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安全生产法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意识;抓好道德
观念教育,发扬传统美德,通过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评选和“文明新风进万家”等活动,把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融入日常生活,让孩子得到父母的关爱、让老人得到子女的赡养,从而使社会充满和谐、充满温暖。
2、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必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基石”。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农村工作中不可撼动的基石,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主要依靠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干部去做。打铁还须本身硬。因此,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最根本、最关键的就是要按照“创先争优”的要求,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五有六规范”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尤其是村级党组织建设成坚不可摧的“堡垒”。要加强班子建设,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标准,不拘一格地选准配强村级领导班子。要把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在社会转型期和各类矛盾凸显期,要着力提高基层干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本领;要不断探索完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使其真正成为新时期推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通过对基层干部开展组织观念、群众观念、政策法制观念和勤政廉政观念的教育,促使广大基层干部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改进作风,在工作中做到与群众以心换心、公道正派、服务到位、公私分明,努力当好落实政策的“宣传员”、发展经济的“服务员”、农村稳定的“调解员”,只有这样,基层干部才会“上不亏天(天指上级党组织)下不亏地(地指人民群众)”,在群众当中才会真正的顶天立地。
3、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必须把办好事办实事作为“钥匙”。群众利益无小事。广大群众的利益,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看似小事,实则是大事,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民心向背,一点也不能马虎、一点也不能看轻。只有帮助群众解决好生活中的“小问题”,以一颗公仆之心关心群众疾苦,才会感化群众、才会打开群众的心扉,也才会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广大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难,把解决认识问题寓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让群众在得实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精神境界。
4、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必须把经济发展作为“后盾”。发展才是硬道理。当前,群众最关注、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富裕。我们只有想群众之所想、干群众
之所盼,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才能化虚为实,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才能把思想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也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只有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基层组织抓工作才有号召力、办好事才有实力、搞服务才有财力。要依托资源扎实推进“创业先锋”工程,调整产业结构,着力解决农民“买难”和“卖难”问题。同时要帮助农民树立市场意识,引导农民增强市场观念,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发展高效农业,加快奔小康步伐。
5、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必须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平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农民利益、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因此,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的“平台”,通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用活生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教育群众,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只有从思想上解决群众的认识问题,让群众明白这些道理,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创新载体,丰富内容,确保群众教育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按照“千名干部进农家、革命红歌鼓舞人、传统经典教育人”的总体思路,以“作风有转变、干群受教育、农村有发展”为总体目标,广泛开展“进农家、唱红歌、读经典”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加强群众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开展的长效机制,努力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
进农家。以“同人民群众话家常、谈发展,建感情、立信任”为主题,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吃农家饭,喝农家茶,讲百姓话,解百姓难,让我们的工作人员给老人当儿女,给同龄人当兄妹,给孩子当父母,做叔叔、做阿姨,做到在一线了解群众所盼、所思、所想、所虑,在一线学会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在一线教育群众的同时自己接受教育,最终实现“民情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情绪在一线理顺、心结在一线解开、工作在一线开
展”的目标。通过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心理上接纳群众,同人民群众建感情、立信任,力求同人民群众心连心,达到党和政府有呼声、人民群众有回应。唱红歌。广泛发动乡村干部、学校学生以及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传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红色歌曲活动,让干部和群众在积极参与中展现良好精神风貌,在豪情吟唱中激发巨大工作热情,提振精气神。要通过文艺汇演、送戏下乡、歌咏比赛等形式,组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唱、传唱红色经典歌曲,使唱红歌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时尚。中小学校要把教唱红色经典歌曲列入革命传统教育和音乐教育的课程内容,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开展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活动,使党的优良传统通过歌声代代相传。
读经典。以讲革命故事、诵读《弟子规》为主要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感恩党、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提升全民道德素养。以校园为主阵地,把《弟子规》教育纳入德育课程内容,通过朗读、讲故事、表演等形式,理解《弟子规》内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实行学校家庭互促互学,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开展《弟子规》专题讲座、组织家长参加学习交流等形式,让更多的家长加入到《弟子规》学习教育活动中来,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同时,围绕建党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力开展革命故事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回忆昨天、珍惜今天、展望明天,通过读国学经典、讲革命故事,发扬优良传统,树立文明新风。
加强群众思想教育使命神圣、任重道远。我们坚信,只要广大基层干部与群众以真心换真心、以真情换真情,时刻做到心与群众一起跳,在群众中就会有威信、就会有吸引力,群众就会被感化,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就会水到渠成,农村发展难题就会得到破解,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就一定会顺利实现。
第五篇:坚持做到三个五,社会管理创新务实推进
坚持做到“三个五” 务实推进群众教育
——县直驻城关工作队认真组织开展社会管理创新活动
自县委开展“进农家、读经典、唱红歌”活动以来,县人大办公室作为驻城关镇工作队的牵头单位,积极履行牵头督办协调的工作职责,组织驻城关镇县直各工作组因村制宜,精心部署,迅速行动,有序开展。目前,活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具体体现了“三个五”:
一、做到“五个到位”,保证活动有序开展。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为保证活动有序开展,城关镇及驻城关镇各单位分别成立了工作小组,安排了驻村工作人员,保证了活动的有序开展。二是安排部署到位。县人大办公室制定了《人大机关加强新时期群众教育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活动的实施方案》,对人大机关如何开展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对机关干部进村入户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当好“八大员”,即经典教育的传唱员、红色歌曲的传播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党委政府的信息员、村级建设的参谋员、农技推广的联络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农民群众的服务员。完成“八个一”任务,即交一批群众朋友、记一本详实的民情日记、写好一篇体会报告、制定一个发展规划、完善一套工作制度、选定一个发展项目、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同时,城关镇及驻城关镇各村各工作组也根据村情指导各村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对活动开展进行了认
真细致的部署。三是教材落实到位。为保证学习教材,除要求向村民分户发放县委编印的《宣传手册》外,又从网上搜录了《红歌》和专家教授对《弟子规》的讲解,并将其刻录成光碟,发放到各村。同时,为各村送红片,以院落为单位组织观看。县妇联对《宣传手册》进行了翻录,制成了光碟,使内容更加全面,学习更加方便,每天早、中、晚各播放一次,效果很好。四是宣传教育到位。充分发挥各村学校和党员活动室的阵地作用,利用村班子会、党员会、群众会等会议,组织观看录像讲座、听讲解、看红片。同时,向村民发放惠农政策一览表,讲解党的政策,让农民群众忆苦思甜,知恩图报。从前期宣传教育情况看,人民群众对县委开展此项活动非常欢迎和拥护。郭家梁子村7组村民靳荣升在干部进村入户调查时,激动地说“现在政策好,有无儿女不重要,种田有补贴,看病有医保,生活困难吃低保,年满六十领养老,章子一盖钱就到,勤劳持家生活好,感谢党的好领导”。郭家梁子村2组村民郭福南在干部入户调查时,她激动得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五是指导帮助到位。县人大办认真履行牵头单位的职责,与驻城关各县直单位共同研究探讨工作方法,创新活动方式,先后组织驻城关镇的7个工作组的县直工作队员召开了3次会议,强化了督办,指导了工作,为推动活动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坚持“五个深入”,以求活动实效。要求镇党委政
府和县直单位驻村工作队员在开展活动中做实事,求实效,坚持“五个深入”。一是组织学习深入。首先要求驻村工作队员会背《弟子规》,会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部分红歌,不仅能在村党员会、干部会、群众会上教,而且能在群众家中教,使联系村村民会唱红歌,懂得《弟子规》的内涵,并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目前,驻村干部已开展培训30多场次,培训人数1000余人。二是走访调查深入。自开展活动以来,驻城关镇工作队员将办公地点设在各村村委会,深入村组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农民群众建感情、立信任,全面调查了解村情、户情,掌握了详实的情况。截止目前,驻村工作队员已走访群众500多户,各驻村县直单位的其他干部也按照县委要求积极开展联系农户工作。如县人大办除3名驻村工作队员以外的其他20名在职干部共联系农户40户,深入家中进行调查走访。三是研究问题深入。针对各村情况,驻村工作队员认真研究,从村班子建设到全村经济发展,从邻里团结到尊老爱幼,从遵纪守法到家庭和睦等,围绕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认真深入研究,帮定规划、帮制方案、帮想路子、共谋发展。四是排查矛盾深入。驻村工作队员深入村组农户,帮助村“两委”查找和解决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热点问题,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科学制定化解和整改方案,力求把问题化解在基层一线,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五是解决问题深入。驻村工作队员和其他机关干部在进村入户的过程中,认真倾听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耐心解答群众反应的问题,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当面及时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到热心、细心解答,以理服人。目前,通过调查走访,驻村干部收集到的问题有50多个,主要反映新胜村精神病人多,要求送精神病院;村民饮水难问题,新胜村、守金店村和郭家梁子村三个村部分组不通自来水;移民问题;环境卫生问题;西关至高桥河堤的问题,村民要求先修河堤后铺设管网;要求对西关街进行改造;水寨村要求财务公开。反映公用田见田不见收;守金店村1至4组因工业园区征地补偿,反映补偿低,要求办低保;守金店村6组村民要求硬化公路等。这些问题,有的已当场进行答复解决,有的尚在调解中。
三、开展“五大活动”,丰富活动载体。一是开展“四大宣讲”活动。即开展政策法规、科技文化、文明礼仪、身边典型宣讲。由县驻村工作组、镇宣讲队及村宣讲员三级联动,进村入户对广大群众进行面对面宣讲,通过集中宣讲,使村民析事明理,激发干劲,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二是开展“四个教育”活动。即开展感恩教育、信仰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组织人民群众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十谢共产党》等传统经典著作,教育人民群众有感恩之心,感恩祖国、感恩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三是开展“三个十大评选”活动。拟在全镇评选出“十大诵读标兵”、“十大红歌农民歌手”、“十大孝星”。在各村开展“十好”评比活动,即好婆媳、好妯娌、好姑嫂、好姊妹、好夫妻、好子女、好邻居、好党员、好干部、好村民。通过评比,影响带动和促
进全镇各村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四是开展“五比”活动。即比尊老爱幼、比遵纪守法、比勤劳致富、比邻里团结、比文明新风,在各村大力倡导“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浓厚氛围。五是开展“三帮”活动。即要求驻村干部在驻村期间,要帮定发展思路、帮找致富门路、帮想工作对策,使每村有一个好的村班子,有一个好的发展规划,有一个好的经济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