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生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
浅谈小学生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是学校的一面旗帜。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而校长的领导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各方面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关系到整个学校教育教学今后发展的方向。从法律的角度讲,校长是一个学校的法人代表;从行政管理的角度讲,校长是一个学校的主管。特别是中心学校的校长,领导着全乡镇不同区域的教育,他的决策将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校长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喜厌好恶对全乡镇师生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这句话说明了校长对学校的决定作用。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乡镇中心学校的校长,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强化自己的品质修养,立足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加强农村乡镇中心学校的管理,这样才能当好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中心学校的校长。
作为乡镇中心学校校长,下面我就加强城乡结合部农村中小学管理工作作一些初浅的探索。以工作实绩和亲身实践讲述我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与同仁共勉。
一、学校管理力求规范,科学高效
学校的管理是秩序,是规范,是硬件,是目标,是艰苦细致的日常工作。中心学校本着“要求规范,管理科学,运行高效”原则,围绕以目标管理为导向,过程管理为基础,情感管理为动力,质量管理为核心的思想,在不断补充完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校长是学校第一责任人”的角色意识,明晰权责,实施校长负责制。坚持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在教育管理中,紧紧抓住民主管理和依法行政两个重要环节。
为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效益,我做了一些改革探索:一是进行了以人事制度为主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尝试改革,制订了《学校人事制度管理办法》、《学校领导责任追究办法》、《学校领导作风要求》等相关管理文件。学校严格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各学校把校务公开当做民主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了校务公开必须具有的几个重大事项。一是学校购买各种物品、仪器要实行分层次公开制度,实行阳光作业,以防暗箱操作;二是对社会和家长关心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勤工俭学收支经费,以及“两免一补”、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费发放的情况公开;三是对与教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办学决策、教学改革方案、职称评定等随时公开; 四是对重大开支项目,如修缮费、行政办公费、水电费等按季度公开。一学年,中心学校、各完小、中学校务公开4次,并做到规范化、制度化。这一制度的推行营造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民主管理学校的氛围。公开使得学校的决策与管理置于教师与家长的监督之下,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树立了学校良好的形象。
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学校强化依法治教、依法收费的思想意识,实施收费公示制度,严格执行收费政策。治理中小学乱收费,不仅直接关系教育部门的形象,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学校在社会中的形象。中心学校把握方向,紧扣主体,服务大局,树立并巩固学校良好形象,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一是成立了中心学校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领导小组;二是认真实行收费公示制度(“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费发放政策;三是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发文认定各校报账员,严审各项开支,严格各校校产及财务管理,厉行节约,充分发挥各项教育经费的作用,做到专款专用,规范收缴分离,规范资金管理使用,使其发挥最佳效益。
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带领中心学校工作人员整理撰写《学校管理材料汇编》,根据教育改革的需要,制定《人事管理实施意见》、《中心学校管理人员考核方案》、《中小学校长考核方案》、《学校教学奖惩办法》、《村小教师教学奖惩办法》、《中小学“两级毕业班”教学奖惩办法》、《教师工作量化考核》、《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方案》、《学校文化建设方案》、《学校财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文件,以上文件经教代会上讨论通过,付诸实施。
明确管理范围,研究管理责任。依据教育规划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预测与现实相结合、已有的规划经验与科学的规划相结合的特点,为加快我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建设“农业、工业、旅游业一体化”乡镇,迈向新型农村乡镇和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制定《教育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确定了学校整体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措施,指导学校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总的说来,基本做到了:一是学校教职员工职责工作目标的规范;二是学校、教职员工行为过程的规范;三是考评过程的规范;四是工作目标、行为考评管理规章制度深入人心,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五是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管理。
安全工作是学校健康、有序、稳步向前发展的根本和保障。一定要把安全工作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让“安全”这个词深入到每个领导、教师及学生之中。基本做法是:①成立安全领导小组、突发事件应急小组、消防安全领导小组、重大安全事故处理领导小组、食品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以完小为单位成立相应的安全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安全工作,并明确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义务,分工明确,相互协调。②抓好安全工作的常规管理。第一是全面落实省、市、县各级下发的安全文件,从源头堵死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是抓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落实情况,学校每日实行安全检查登记(含师生出勤、环境工作),学校实行月报制,每季度最末一月实行安全检查季报制;第三是抓好师生食堂的管理,对办有食堂的学校,严格实行采购、销售、流水登记及采样存放制。③抓好学校师生常见病和安全工作的自救教育。避免群体感染、突发事件能有效控制,避免师生伤亡的有效途径。学校结合季节变化,对师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个人卫生教育,对食堂、宿舍、教室、厕所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消毒,切断疾病的传染源,保证师生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④抓好中小学实验药品、强酸、强碱的使用和管理。针对实验室的强酸、强碱,第一做到双人双锁保管;第二实验药品消耗设有详细的登记制度;第三对实验中的器皿做到及时清洗、规范摆放;第四对实验后的有毒液排放做到安全可靠,不给校园和周边环境带来污染。⑤抓好常规管理与季节性管理,使其有机结合。⑥抓好安全责任书的落实和奖惩。中心学校与各完小、初级中学每年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依据对各学校安全目标责任书的落实情况,中心学校每年实行量化考核,对完成情况好的学校进行奖励,对完不成或因管理疏漏、不到位出现不安全事故的第一责任人给予经济处罚和责任追究。⑦抓好学校校舍的管理。现实中一部分师生还在砖木建筑中上课和住宿,这类建筑属“普六”时期的建筑。学校为确保师生安全,每年应从紧缺的办公经费中拿出部分资金对校舍进行维修,确保师生安全。同时,对裸露的照明电线(含老化的)进行彻底更换,在雨季来临前对校园内及周围防洪进行充分排查,妥善处理,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8)对住校生实行24小时的值班巡查制,对其进行必需的监控。
二、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促进均衡发展
在调动积极因素,盘活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薄弱学校改造任务的基础上,尽力抓住可以引资、配款、捐款的一切机遇,竭力做好学校的规范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积极加强校点调整,以加强119希望小学、雷锋希望小学建设为突破口,做大、做强两所希望小学,推行并聚集公路沿线学校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发挥中心小学(119希望小学)、雷锋希望小学以及公路沿线优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上的辐射作用,逐步加强边远、山区学校(即薄弱学校)建设,促进全乡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和均衡发展。
三年来,积极争取各种资金改善全乡教育教学条件,雷锋希望小学投资19万元启动建盖综合楼,其中建行云南省分行领导、职工捐款5万元,昆明四十三医院捐款4.3万元,教育局拨款5万元,村民委员会拨款2万元,村民捐款1万元,启动建盖学生宿舍,建筑面积190平方米,投资10万元。同时投资1 0万元打挡墙及校舍维修改造。云南省三环化工集团投资40余万元,建盖张所完小教学楼及相关辅助设施。新田完小新建回族食堂一个,投入1万元,校舍维修投入3.5万元。清海完小改建学生宿舍、食堂投入0.6万元,新建混凝土球场一块,投资3.5万元。竹沟完小新增加课桌椅60余套,投入0.7万元,积极争取资金30余万元,建盖学校综合楼,投入3万余元打造混凝土篮球场,校舍维修投入1.5万元。多姑村委会投资6000元,中心学校筹、引资12000元为多姑完小打造围墙350米,校舍维修投入1.5万元。启动建盖栽开完小综合楼及改建围墙400余米,总投入38万元,建筑面积446.7平方米。天生村委、中心学校共同协商划地,并筹资3万余元建造天生完小牌坊,用铁丝围圈村委会的一片古树林作为学生课外的活动场地,并作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小型公园,经过多方争取,天生完小已实现昆明市标准化建设,投入资金617.35万元。金所初级中学新增加课桌椅150套,投入1.968万元;购置铁床50张,投入1.25万元;投资10万元建学生厕所,又投资10万余元进行学校绿化、美化、优化改造,争取到昆明市农村示范初中建设资金620万元,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海子小学投资36万元进行教学楼建设及原校舍维修。119希望小学投资43万元进行危房改造、围墙打建及学校“小公园”建设。摆宰小学投资6.5万元进行维修及排危改造,摆宰完小自筹资金0.6万元,师生动手自建沼气池一个,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和师生的生活和办学条件等等。中学、竹沟小学、119希望小学即将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标准化学校。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我始终把硬件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在上级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举全民之智,聚社会之力,带领中小学校紧抓机遇,多方协调,务实进取,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营造了安定、安全、和谐、健康有序的育人环境。
三、加快步伐,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依据相关要求,中心学校、中学及各完小分别建立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并组织全乡学校做好:一是硬件环境建设;二是资源的接收和资源库的建设;三是促进资源共享和利用;四是人员的培训。乡、校领导小组组长分别由中心学校校长、各完小校长担任,办公室主任由各校教导主任或技术骨干教师兼任。涉及的各个项目校点,按省、市、县要求足额、按时上缴配套经费。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每个校点配套0.7万元;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校点:卫星接收点配套0.17万元,光播站配套0.03万元。
经费投入是远程教育正常运作的保障。居于目前农村学校办公经费比较紧张的前提条件,我要求各学校挤出资金,因地制宜,以小投入赢得大效益。自“明天女教师远程教育项目校点”在我乡落实至今,共有12所学校投资6000余元,自购PcTOTV转换器,组成简易多媒体教室,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结合现代教育的实际,购买课改教学光盘以及空光盘,用于拓展资源和下载资源使用。总之,开源节流,保证远程教育正常经费的投入。在中学建立了教师备课系统,开通了局域网,对教师进行网络培训。
四、拓宽思路,大力开展勤工俭学
勤工俭学要以自主、自立、自创的工作要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旨,以服务教学和服务师生为准则,拓展教育渠道,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调动积极因素,实施“小型养猪场、小型养鸡场、小型经济林果、小型购销服务部”四小工程。加强勤工俭学工作,一是盘活学校存量资源,解决学校行政经费紧张的矛盾,改善师生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和条件,促成育人合力;二是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到“实践出真知”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上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1.积极争取、协调,划、列勤工俭学基地。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基础是前提,各级支持是保障。经过多方协调,各村民委员会、学校积极划、列勤工俭学基地。
2.因地制宜,发挥土地资源和乡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勤工俭学。例如:(1)新田完小:充分利用学校空房,力所能及开展养殖业;在校园内的勤工俭学基地种植蔬菜0.5亩,确保学校食堂的需要,改善学生伙食,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2)哨上完小:①发展养殖业,学校建盖卫生厩,已成功养野猪20头,养野鸡1500只。②栽种的经济林果已见成效,现有经济效益的花椒树、板栗树、四季椿树共计600余株。
(3)竹沟完小:充分利用4亩勤工俭学基地建设苗圃基地。
3.以其他形式,拓宽勤工俭学渠道,增强教育感染力,提高效益。各学校在逐步解决好“三种关系”、明确“一个概念”的前提下,一是结合学校实际,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服务学生为主体,开设小卖部,并做到“三证”齐全(卫生许可证、健康证、营业执照),合法经营;杜绝出售“三无”(无厂家、无商标、无出产日期)的食品,以及过期食品、禁止出售的商品。例如:全乡校园开设小卖部6家,每年创收9000余元。二是部分学校食堂,以服务教学和服务师生为准则,实行承包,在合同既定范围内经营。例如:张所完小实行学生食堂承包制,每年租金1500元。
五、德育工作,注重质量,追求实效
为认真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落实“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制定下发《学校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工作方案》。要求教师育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学校这一人生起步的阶段磨炼“五功夫”: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创新。重视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考风的建设。新生入学就开展以规范教育为中心的入学训练,以“新、恒、细”作为思想工作主线,常抓不懈。通过培养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进而形成良好的校风。通过同类区交换监考教师,严肃考纪,从小学培养良好的考风,做实教育教学工作。建立立体教育网络。建立校长、家长、班主任三级管理,同时开展团支部、少先队、班干部三级自主管理网,两线交叉,双管齐下,效果甚佳。延伸德育工作。一是家访调查,每位班主任坚持全员家访,或请家长到校交谈,召开家长会。二是学校组织检查队,防止学生在路上有违纪行为,防止坏人对学生骚扰。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感悟能力,各学校从学生感情出发,以师训为桥梁,以亲情为归宿,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学生求真的精神,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强化养成教育。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进行系列的思想教育。通过团支部的培训学习,主题班会及各种活动,用崇高的精神塑造人,培养严肃、认真、刻苦的作风。同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增强聪明才智。
加强德育科研,提高育人水平。以德育科研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规范班会活动课,提高班会课的教育效果;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究。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带领中心学校班子成员在全乡学校范围内开展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成果总结展评活动,例如:我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此项活动,共有25人获奖,中心学校已连续两年被中央教育科研所、中国教育报社评为“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
六、立足科研兴校,以教促研、以研促教,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1.兴教育科研之风,走科研兴校之路。
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学历进修提高,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具有大专和本科学历分别达71.43%、44.2%,校长持证上岗率达100%,为学校实施科研兴校创造了有利条件。各学校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从教师身边的问题入手进行教研活动,使教研与教师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结合,并做到有效,有用。各学校每学期举行两次以上的课题专题研讨会,教师在一学期末写出阶段性总结或研究论文,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教研工作。为避免闭门造车而故步自封,顾此失彼而走马观花、搭花架子,不求实效的教研活动弊端,教学教研活动不再划分片区开展,而是以乡、校为主,整体开展。同时,要求各校必须本着“更新观念,积极探索现代教学方法”的原则,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平台,开放课堂,求得实效。
2.由中心学校主办的《金所教学教研》,属县内乡镇学校第一家,现已刊出三期。为全乡广大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提升了我乡的教学科研品位,深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好评。
3.育学习之风,走学习提高育人素质,强固教育生产力。
虽然学校办公经费紧缺,但为提升教师的育人素质,仍然选派教师到其他乡镇及市县观摩取经,听专家的讲座和论坛,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云南教育》、《课程教学研究》、《昆明课改实验通讯》,《寻甸教研》、《课改关注》;学习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文选》以及国家、省、市、县配给各学科的课堂实录光碟。在视觉感受和心神领悟的前提下,挖掘本校教师潜能。在校内广泛深入地开展教研活动。①各校积极开展课改年级和非课改年级的学科论坛:结合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深入研究语文,数学、品德、自然、英语及其他学科教材的教学特点;研究各科《新课程标准》,探讨教材教法;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的认知特点;研究面向全体学生和差生的辅导方法及家访艺术;研究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五环节”等,并对此开展充分地讨论、相互交流。②打破类区界线,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学习,校与校之间相互切磋,互相取长补短,相互观摩,尽快将教研活动中教师的所学、所悟应用于教学实践。③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师生读书活动和中小学生学科知识竞赛。一是在全乡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师生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教师可选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魏书生文选》、《走进新课程》、《云南教育》等书籍。在读书活动中,组织教师撰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体会,开展校级评选活动,评出优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二是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④鼓励并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名师专家的讲座,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业务素质。同时,要求外出教师在学习期间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认真听名、特教师的示范课,认真听取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学习培训结束后,参加学习的教师要认真梳理并消化吸收,返校后写出学习心得体会,保证学有所得。并在本校或全乡学校上一至二节示范课,以点激面,发挥其应有的示范效益,从整体上提高全乡教师的整体素质。并将好的管理经验、教学经验向其他学校传递和辐射。⑤每年组织1~2次课堂教学竞赛,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⑥每年组织一次全乡性的教师教学论文评选活动,鼓励教师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改进全乡教育管理、教学教研工作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七、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科学决策,努力保障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各类教育法规及文件,使全乡师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充分体现民主管理、民主治校,让师生有话说,敢说话。在重大事件上,采取民主、集体讨论决策的方式,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八、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正、公平和谐发展 1.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发展。
在各级部门的指导下,金所学校已经顺利完成了教育综合改革,实现了“九年一贯制”管理体制,实行校长公开竞争上岗制,完成中心学校校长公选。我们以教育改革为契机、以教育改革为发展动力,充分调动学校内部和外部的积极因素,全面推进金所教育稳步、持续向前发展。学校依托新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类管理规章制度,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实现制度化、法制化加人性化的学校管理模式。建立公正、公平的各级竞争聘用机制,组建一支思想觉悟高、有能力、想做事、能做事、敢做事的领导班子,实现学校办学效益产出的最大化。不断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师德师风、职业道德建设,创造机会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水平,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建立一支高效合格的师资队伍。加快教育资源的整合,突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做强做大特色学校,窗口学校,充分发挥特色、示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创办全县一流的示范学校,树立金所教育的优质品牌和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管理,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运转,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使学校的发展与金所社会的发展同步。
2.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教育竞争机制。
(1)岗位聘任:全乡教职员工实行岗位聘任制,根据工作实绩,一年一聘,坚持顺向聘任,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2)职称工作:重工作实绩、重工作态度,按学校编制数,组织职改工作,逐步实行竞聘上岗,职称评、聘分开,可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集思广益,重新制定新的管理规章制度,实行重过程、重实绩的教师教学评价机制和学生学习评价机制。
(4)积极争取各方面意见或建议,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分配方案(总工资=岗位工资+课时工资+绩效工资)。
(5)人事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使条件好的中小学教师有压力,质量低劣的教师有震动,使在条件差的山区学校工作的教师有机会进入条件好的中小学,在乡内建立合理、公平的中小学教师流动机制。
(6)评先选能:在各种评先选能的活动中,重工作实绩,重过程管理,不搞领导指名,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杜绝暗箱操作。
(7)奖惩待遇:根据《学校竞聘上岗条件及量化办法》和《中心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和实施细则》,实行教师竞聘上岗和绩效工资再分配,每学年进行一次评定,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九、办学社会效益日益提高,当地人民群众较为满意 1.实施校本课程开发,铸造学校的办学特色。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支持下,由金所乡中心学校带领多姑完小全体师生循序渐进地实施“弘扬彝族文化和风情”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组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中,对“弘扬彝族的文化和风情”的课题进行初步研究、设计、实施、评价。在教学中应用了“集体备课,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及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实践中构建了彝族文化课、刺绣组、纺织组、绘画组。不仅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弘扬彝族文化和风情,铸造学校的办学特色,而且对彝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予补充和延伸,开发了少数民族地区所蕴涵的丰富教育资源。迄今为止,此课题实施两年多来,运转正常,取得了一定成效,师生、村民反映良好。为学校乃至全乡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给予一定的启示,对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与发展以及校本培训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并为课程的改革、有效的校本课程教学策略的形成,以及有关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金所乡的人口、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等特点,追求与现代新昆明建设相适应的教育特色,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之一。要把“规范办学、创建特色”作为学校的主要发展目标,把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作为学校长期努力的方向。
雷锋希望小学自行编排的校本《德育教材》,已编撰完成并在学校开始实施。其他各学校各有专题,并开展不同程度的研究工作。
2.以课题和专题为突破口,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2008年1月,由金所乡中心学校、金所乡初级中学分别申报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实效性阅读写作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写作素材开发策略研究》,经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实效性阅读写作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研究审核,正式批准立项。金所乡此次申报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实效性阅读写作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写作素材开发策略研究》,计划历时三年(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学课题组主要在七年级开展课题研究,小学课题组主要在雷锋希望小学、119希望小学、竹沟完小三所学校开展课题研究。随着我县543倍增计划的实施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身处城乡结合部和云南省“八大特色工业园区”的金所,工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区位优势日益明显,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努力多出人才、多出高质量的人才,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撑,全面实现“优质教育”,凸现教育与工业、农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农村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当前教育战线的一个重大、现实的课题。
第二篇:写作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
在中学作文教学实际中,普遍存在着“一刀切”现象: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写作能力同步训练的重要,命题单一,指导统一,批改划一,讲评归一,往往用一个标准、一套模式、一种方法、一条思路去要求全体学生,指导全班几十名学生的作文训练。学生在这种同步训练中便自觉不自觉地逐步形成一种写作心理定势:写作时都是按照教师所倡导和推崇的或各级各类考试中常见的,也是各种写作指导书籍中所津津乐道的某种写作模式去布局谋篇、遣辞造句,要么生搬硬套,无所用心,要么东拼西凑,移花接木,要么凭空杜撰,为文造情。至于他们自己的生活积累、思想感情积累以及兴趣爱好等,在这种既缺乏表达的外在激励机制、缺乏心理冲动的内有诱因的训练模式中,只能“躲在深闺人不识”了。这样一来,全班几十位同学乃至全国成千上万的中学生所写的作文往往是同样一个腔调,同样一副面孔。
根据心理学理论来看,这种作文训练的“一刀切”的做法是严重违背中学生心理发展客观规律的。中学生虽然处在发展的同一个阶段,心理活动具有某些共同性或普遍性,但是,不同年级、不同班级或者同一级的不同学生之间在心理发展的水平、心理活动的方式、特征诸方面并不是整齐划一的。由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诸种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以达到动态平衡的心理活动过程,而与写作关系十分密切的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知识经验等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每个学生的写作心理活动的形式、水平、内容等必然蒙上鲜明的个体色彩,是独特的“这一个”。正如我国著名的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人间的思想、情感诚然不甚相悬,但也决不会全然一致”,“各有各的自得经验”,“各人的经验有深浅广狭的不同”,“情感的强弱周偏各人不同”。这就使得学生的写作心理活动出现千差万别。就中学生来说,这种差异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思维品质的差异。学生写作心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差异,而思维的差异集中表现在思维品质上的差异。在思维的广阔性方面,有的学生写作思路开阔,想象丰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而有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则思路狭隘,就事论事,钻牛角尖,甚至“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思维的流畅性方面,有的学生思维敏捷,构思顺畅,提起笔来往往能不假思索,一气呵成,“七步成诗”;有的学生写作时则思维迟钝,常常是冥思苦想,左顾右盼,动作迟缓,如同“挤牙膏”。在思维的逻辑性方面,有的学生构思严密,思路清楚,写的文章显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可谓天衣无缝;有的学生则思维紊乱,“剪不断,理还乱”,写的文章常常是脉络不清,前后矛盾,可谓破绽百出。在思维的独立性方面,有的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思维具有发散性或求异性,所写的文章常常是匠心独运,心裁别出,时发惊人之语;有的学生则思想保守,囿于成见,写作文一味模仿,人云亦云。其二,写作能力的差异。正如人的一般能力有大小强弱之分一样,作为特殊能力的写作能力也是各不相同。在审题能力方面,有的学生对题目的要求判断准确,对题目规定的取材范围辨识明确,对题旨理解正确,所写的作文必然符合题意,切中肯綮;有的学生则对题目所要求的文体识别不清,对所规定的取材范围确定不明,对构思行文的重点把握不准,写出的文章势必不得要领,甚至离题万里。在构思能力方面,有的学生立意高远,构思精巧,材料的选择贴切得体,材料的剪接、组织严密合理,写出的文章思想深刻,结构严密,详略得当,过渡自然;而有的学生提起笔来常常不知道该取什么材,达什么意,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哪些该详写、细刻,哪些该略写、精描,胸无成竹,无从下手。在表达能力方面,有的学生词汇积累丰富,提起笔来文如泉涌,妙语联珠,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叙事、状物、抒情、说理均处理得恰到好处,写的文章文采斐然,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有的学生则语言干巴,词汇贫乏,写起文章来,搜肠刮肚,一字一顿,不讲究章法技巧和炼字炼词,写出来的作文平平淡淡,给人以味同嚼蜡之感。在修改能力方面,有的学生既能从大处着眼,又能从小处着手,既能改思想,又能改语言;而有的学生或懒于改文,习惯于“毕其功于一役”,或把思维局限在某个点之上,在文字上兜圈子,在语句上费脑筋,而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结构等根本性的问题却置之不理,一篇文章改来改去,面貌不变,风采依然。其三,气质的差异。作文活动与人的气质有密切的关系,气质不同的人,其写作方式、写作习惯以及文章的风格等均存在很大的差异。多血质的学生往往对新奇的事物、新颖的标题等具有浓厚的兴趣,写这方面的东西会倾注极大的热情。他们写文章时,思维灵活,动作敏捷,能够下笔成文。文章风格激情奔放,动人心魄。然而,他们往往比较浮躁,认识事物常常停留在外表,浅尝辄止,分析问题不够周密严谨,轻率下结论,因而文章通常缺乏思想的深刻性、结构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可谓瑕瑜共存,经不起推敲。胆汁质的学生感情强烈而迅猛,教师的命题如果恰好触及他们的“动情点”,他们的情感就会如火山爆发,喷涌而出,汩汩不绝地流淌到稿纸之上,写出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文章来。这类学生的写作风格粗犷豪放,气势磅礴,表达方式以叙述、抒情见长。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具体细致,分析问题也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因而写出的文章尤其是议论文总是难免出现几处漏洞,感人有余而服人不足。粘液质的学生写作文审题认真细致,构思深刻严密,行文谨慎小心,修改全面具体。可是他们常常对新鲜事物不够敏感,感情虽细腻却不强烈,动作虽沉稳却不快捷,因而,构思时往往左思右想,选材时犹豫不决,行文时瞻前顾后,写出的文章既缺乏新颖的见解又缺乏强烈的感情。抑郁质的学生性格内向脆弱,多愁善感,观察细腻,甚至能够洞幽烛微,并且有深刻的体验。因此,他们写的作文一般比较细致具体,叙述事件详尽完整,描写事物精雕细刻,抒发感情缠绵悱恻,阐述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文章的风格比较平安,鲜见夸张性的语句。但是,这类学生常常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隐藏在内心深入,教师很难把它激发出来。既然学生的写作心理是千差万别的,中学作文教学就应该充分适应这种个性差异。对此,中外有许多教育家作过精辟的论述。叶圣陶先生强调,教师进行作文指导要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诚实的话”;赞可夫主张,不要让学生去写别人的思想,应要每个学生写出有鲜明个性的文章来;苏霍姆林斯基更加明确具体地指出,教师不要任意限制学生写作的题材和形式,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选择题目,取材立意、布局谋篇方面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可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使教学适应学生的心理差异。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走出“学生厌写,教师厌教,耗时耗力,效率不高”的怪圈。为此,在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都要以学生的写作心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每个学生写作心理活动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因人制宜,因材导写。首先,命题要有选择性。传统命题作文,几十人一题,不分层次,要求单一,学生没有选择余地,有话无法说,无话偏要说,从而导致学生对作文产生讨厌、恐惧心理。因此,教师在命题时,要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从每个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出发,每次命题尽量提供难易不等、类型不一的若干道作文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任选其中一题完成作文,倾吐心中的“积蓄”。即使全班学生写同一道作文题,也要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区别对待,拉开档次。其次,指导要有针对性。作文写前指导要针对学生实际,因人而异。一般说来,对写作能力强的学生,要充分发挥他们写作的主动性,尽量让他们独立作文,指导的重点放在思想的点拨上,而对其布局谋篇、遣司造句一般不作指导。对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应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必要时还要帮助他们解决选材组材、用词造句方面的困难,由扶到放,逐步提高要求。对具有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学生,在指导时要侧重于帮助他们对材料进行精加工,使他们认识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材料背后蕴藏的意义。对具有集中性思维品质的学生,则要启发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帮助他们广泛占有材料,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处理材料。再次,批改要有灵活性。教师批改作文不可千篇一律,对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作文,批改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对优等生,要鼓励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边写边改,在培养他们自改能力的同时,批改的重点放在思想和情感之上。对中等生,教师尽快审阅草稿,提出修改意见,让他们自己修改。对少数差生,批改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尽量面批面改。对那些“快笔头”或风格以豪放见长的学生的作文,批改要细致些,尤其是字词句的运用要细加审查。对“慢笔头”或风格以婉约见长学生的作文,批改则可“随便”些,只要看看其结构和立意是否合理正确就可以了。
最后,讲评要有层次性。教师在讲评时不应只盯在少数几个优等生的作文上,在选这些学生的作文作为讲评范文的同时,还要注意到不同层次的作文,特别对进步较快的中、下等生的作文,要倍加青睐,多加选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或许会在某次作文中技高一筹。要把这类学生的作文作为讲评的重点,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写作过程:自己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打算选用哪些材料,中间有哪些变动,写后有什么体会,等等。这样做,对全体学生,尤其是中差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写作的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写作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
第三篇:尊重个性 因材施教
尊重个性
因材施教
泸县福集镇金银学校
陈梅
电话:***
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尤其是培养具有较强语文能力的人才.培养人才,是不是靠教师强行浇灌给学生,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行了呢?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性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是课堂教学中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
著名的语文学家,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十分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和主动作用,认为在教育中,应该把受教育者放在首位。就是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意识、有独立人格、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看待,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他非常赞同卢梭的“不管学生将来入何等职业,先使他成为一个人”的观点。他说“人”应灵肉一致,他还说,普通教育中所列的科目都是养成人的材料,不是教育之目的物,也不是学问,简而言之,养成人的教学的目的,教材只是养成人的媒介物。有的教
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教学生写写画画,不再注重能力培养,故让学生随心所欲。这样,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然而教学效果又有几何?决定语文教学成功率的高低,可以说涉及方方面面的的因素。其中,在教学中能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吕叔湘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序中指出:“教学、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说:“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钻研,缺乏预见能力,学习能力低下的人”。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曾指出:“为了促进学习,学习者应了解和掌握怎样学,即学习方法的学习”。在教学小学生是主体,学生的自学是主线。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学”知识。一个教师无论学识水平、教学艺术多高,最终学习的效果都要靠受教育的学生来体现,教师的指导思想,行为以及教学方法的设计,都要充分体现是为学生的主体性服务的,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教学才会取得成功。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实现知识、能力、智力目标。
从教育目的的变迁到发展,教学目标的提法经过了单纯的传授知识到重视能力、智力,到关注非智力因素,最后归结为主体性的发展。这种发展的过程是教育适应社会的必然结果,反映了社会对教学的客观要求和教学对社会要求的主动适应。良好的主动性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发挥自身的潜力,掌握更多知识技能,实现较全面的发展。学生由于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学习环境、经历的不同,他们在知识、技能、智力基础和个性特点上
都有极大差异,从教学方面很难完全消除这种差异,所以很难使所有学生达到一个成绩标准,一个分数线。所以,也就造成了对后进生的厌弃,达不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佳发展目标。而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则是使教学走出误区的一条途径,也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最好体现。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
过去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证明,与学习主动性有关的一系列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本身就是个性中最活跃,最核心的因素,对于学生来说,充分分发挥他的主体作用,势必促进学业进步,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将获得更多的肯定,其求知、交往、自我提高等需要就会得到更充分的满足,从而积极主动地追求学习的更高目标,实现知识、智力个性发挥的良好循环,对于教学工作来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使培养个性珠任务落到实处,更明确具体,便于实施。过去我们笼统提出培养个性,实践中却不知从何入手,没有看到教学乃是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而培养学生主动性乃是联系教学和个性发展的一大关键,可见,从培养学习主动性入手,既能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个性的发展,使知识、能力个性目标统一起来,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二、充分贯彻主体性原则的途径
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说:“教学过程是教和学过程的有机统一”。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必须是能动的、主动的、独立的活动,应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我认为:
第一:提出适当要求,建立发展性目标。
学习目标向外联系着教学要求,向内联系着主体的需要,是推动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力,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以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为目标,是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要体现学生全面发展要求,从知识性、发展性、教育性三方面进行考虑,具有比教学任务更有可操作性特征。具有诱发主动性的激励导向作用,那一套死记硬背,满堂灌,大运动量题海战术,考什么,学什么,教什么,这些不是教育人的好办法,而素质教育要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在教学目标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目标,要遵守发展性原则,使学生目标处于能够达到,但必须经过努力方可达到的状况,力求做到不高估,也不低估学生潜力。有许多研究表明,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符合实际的目标,才能充分体现出教育教学活动的特色。
第二、合理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和保证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学基本上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努力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驱动力。由学科内部的刺激唤起的生理机制的潜能而产生的一种驱使学生学好功课的巨大动力,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碰到新问题,就会产生探究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俄
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理智与情感、分析与综合、有意识与无意识活动均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教师要开掘学生兴趣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表现无限的喜悦,把学生塑造成学习的主人。
第三、在教学中要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会自学。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掌握间接经验来认识客观世界的,而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要让学生亲自去实践、练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往往是教学效果很高的原因。夸美纽斯说:“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是通过“定向――自学――讨论――质疑――自测――自结”六步骤的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总结出“读、思、画、悟”这种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或学生独立自学的四步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自学为主,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按照其结构和形成规律,着重抓好建立发展目标,激发活动,保证成功体验等几个环节,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学习主动性是个体的一种稳定的深层人格结构,受个体多种心理素质的影响,其培养需教育和教学过程各环节各因素综合长期的努力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第四篇:了解个性,因材施教
了解个性,因材施教
个性是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的个性心理特征。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我的印象中,有个叫周承旭的学生,他是一个不爱学习而且出名的学生,课堂上不听讲,不举手发言,作业总是不按时完成,偷工减料,经常为了作业没有完成而不敢来学校,总是找些各式各样的理由让家长向老师请假。无论是老师的批评,还是家长的打骂都无济于事,急得教师和父母直皱眉头。怎样才能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周承旭同学虽然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但他对班里的卫生表现得非常积极。在每周的卫生课上,他总表现的非常得积极,什么活都抢着做,而且做得非常的认真,他打扫过的每一处都一尘不染,干完一处都会主动干下一出,同学们都说他是一个爱劳动的同学。对于那些最脏、最苦的清洁死角他总是抢先干,体现了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
我抓住他这个特点,经常在班里表扬他是个劳动能手,让其他同学多多跟他学习。课后,我经常找他来谈话,了解他为什么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然后跟他分析对待学习要跟对待劳动一样,不能只单单一方面表现好,其他方面就不用表现好。经过多次的谈话,他渐渐地有所改变,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作业不再象以前一样不按时完成,而且字渐渐写得漂亮。回到家里也自觉的读书。到了期末考试,成绩有所提高。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发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利用学生的个性特征,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
第五篇:因材施教 才能张扬个性
因材施教 才能张扬个性
近一段宿舍版搞笑新闻联播在微博上疯传。这段视频完全根据央视版新闻联播的套路改编。《宿舍新闻联播》中公寓电视台的主播们有板有眼地模仿央视主播,严肃认真地报道着关于宿舍的搞笑新闻,令网友们大赞两位主播的表演相当专业。
山东大学生制宿舍版《新闻联播》
重庆著名作家牛车看了这段视频后,在微博中盛赞参与策划、播报和表演的大学生太有才了。作家牛车在微博中表示,这段视频太有创意了,整段视频幽默诙谐,令人捧腹,但并不是单纯的恶搞,这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真正体现,是大学自由民主学风的全方位展示,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关注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作家牛车认为,大学生渴望创新,渴望实践,应该对大学生这种创意进行正确引导,如果引导得当,将使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很好的展现。
对此北京新华电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刘主任表示:“现在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以及素质教育的推广,使得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个性得以张扬,而北京新华电脑学校正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素质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长处、优势,因材施教,给学生很大的空间,使学生既能学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又使学生在课时和实践活动中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毕业的学生能够很快适应社会,并找到自己的定位,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针对《宿舍新闻联播》,刘主任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本身的性格以及环境决定了他的个性,在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我们已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如何保护学生的优良个性并引导其发展是我们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北京新华电脑学校,我们从入学开始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并在学习生活中给予适时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在新华的日子能够学到技能、发扬优势、能以饱满的信心走向社会,成为一名有用之才。”
据悉,北京新华电脑学校的在校学生几乎都是九零后,在学习之余,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和组织学校的各项大小活动,他们还会和同学一起走出去,参加社会上的活动。实际上,这也让学生实现了早日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目的,并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北京新华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