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和谐拆迁”的经验材料(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4 04:3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和谐拆迁”的经验材料(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和谐拆迁”的经验材料(本站推荐)》。

第一篇: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和谐拆迁”的经验材料(本站推荐)

关于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和谐拆迁”的调查报告 省委办公厅调研组

最近,根据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意见,我们就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拆迁情况进行了调研。总体感到,漯河市委、市政府在这次拆迁工作中,坚持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指导思想,坚持把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了拆迁工作平稳和谐推进,破解了城镇化过程中的拆迁难题。其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一、基本情况

漯河市依水而建,沙河和澧河在市中心交汇。近些年,该市沿河不少都市村庄房子越盖越密,越盖越乱,成了整个城市脏乱差较集中的区域,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已严重影响到沙澧河两岸的交通和防汛。为了加快漯河发展,建设中国食品工业名城和中原生态宜居名城,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决定高标准推进沙澧河综合开发。整个沙澧河开发建设工程分三期进行,10年完成。首期拆迁涉及三区7乡镇(办事处)18村5699户19946人,120家企事业单位,长达31.16公里,总拆迁面积136万平方米。2007年7月16日拆迁工作启动,原计划4个月完成的任务,1个月大头落地,2个月全部结束。没有发生一起强行拆迁事件,没有引发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没有一户群众赴省进京上访,整个拆迁过程中全市始终保持大局稳定和社会和谐,取得了“和谐拆迁”的良好效果。

二、主要做法

(一)制定政策,惠民利民。该市坚持以人为本、宽待群众、让利于民,以市场为导向,以法律法规为依托,制定了公正合理优惠的拆迁补偿安置政策。一是合理计算被拆迁房屋面积。针对沿河房屋密集的实际,适当提高容积率,对违法建筑按1∶1.6的容积率认定,对没有非法建筑及迅速搬迁的被拆迁户给予1000元~10000元的奖励,调动了被拆迁户的搬迁积极性。对人均建筑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按30平方米给予补偿或安置,不结算差价,充分照顾弱势群众利益。二是合理确定货币补偿标准。充分尊重评估机构对拆迁房屋的评估结果,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每平方米补偿均价760元,是该市历年来拆迁补偿最高的,也高于周边市,体现了最大宽容性。住宅底层作为商用并正在合法经营的按被拆迁房屋评估价的200%补偿,被认定的违法建筑按期拆迁的按每平方米260元补偿,同时对房屋附属物、临时结构房、装修等也给予了合理补偿,每户还发放搬迁补助费、水电费800元,使被拆迁群众不受任何损失。三是合理进行搬迁安置。就近新建安置房,本着“拆一还一”的原则安置。按照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要求,选定位置较好的地段规划建设6个安置小区,并减免安置房建设的有关税费,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新安置房价格仅相当于市场价的一半。四是合理补偿过渡期租房补助费。过渡期限内给予每户每月240元或280元的租房补助费,比市场房租价格高出几十元。五是合理安排被拆迁群众生活。安置房设计建筑面积为60、90、120、150平方米,鼓励被拆迁户选择多个小套,除用于个人居住外还可用于出租增加收入。开展技能培训,对被拆迁户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在安置小区物业岗位优先安排。开发改造市场,安排被拆迁户进驻经营。劳动保障、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也及时出台政策,解决被拆迁户就学、就医、低保等实际困难。这些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被拆迁群众的合法利益,也解除了被拆迁群众的后顾之忧,为“和谐拆迁”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群众参与,阳光操作。坚持依法、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被拆迁群众参与拆迁全过程,保障了被拆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是群众参与制定拆迁政策。政策出台前,召开由被拆迁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13次,反复征求意见,使政策充分体现民意。二是广泛宣传让群众知情。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有关沙澧河综合开发的政策;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有关拆迁安置的法律法规、政策、补偿安置标准、工作程序等;市领导还在电台、电视台与群众直接交流,解疑释惑;2000多名拆迁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做政策宣传解释工作。三是实施阳光操作。在房屋拆迁估价机构选定、房屋丈量、违法建筑的认定、补偿数额及资金兑付、安置地点、安置后生活保障等情况,都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被拆迁群众民主投票,从34家合乎资质的房屋评估机构中选定3家参加评估,充分行使了民主权利。严肃工作纪律,对开发建设人员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市纪委监察局牵头组成工作组,对已结算和安置的群众进行随机抽查,抽查率不低于总户数的10%,及时发现问题、杜绝漏洞,妥善解决群众投诉和举报。在安置小区建设中,组织被拆迁群众代表组成义务监督小组,参与安置房建筑质量的监管。

(三)健全机制,组织严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和市长任指挥长的开发建设指挥部,抽调76名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拆迁征地、规划设计、政策法规咨询等工作。各区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建立健全与市开发建设领导机构相衔接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二是完善工作制度。研究制定了拆迁行政许可听证、公示制度,多次召开由被拆迁户参加的行政许可听证会,行政许可的各项要件在听证现场进行公示;建立信访接待服务制度,成立了专门的信访工作组,实行首问负责制;建立投诉举报制度,拆迁指挥机构和拆迁现场都设立了举报箱、举报电话,并指定专人负责,对每个举报事项都认真办理并给予明确答复;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实行台账工作法,每天21时前上报工作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行限时办结制度,对群众的合理要求和反映的问题,做到大事小事不过夜,棘手问题现场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制度,从丈量、认定到补偿资金的结算和兑付,都在拆迁现场进行。三是建立联动机制。建立了市、区、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工作人员五级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一级包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政法、信访等单位全力做好引导和矛盾化解工作,人大、政协和各相关部门广泛参与,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科学的机制和制度,保障了拆迁工作有序、平稳、快速推进。

(四)真情服务,亲情拆迁。各级拆迁工作队员充分理解被拆迁群众为城市发展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做到亲情拆迁、和谐拆迁,确保每户群众自愿拆迁,不搞一户强制拆迁。一是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拆迁开始后,全市拆迁工作队员登门入户做工作,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入户率100%、见面率100%、争取理解率100%。不少被拆迁群众由最初的抵触,变为积极主动支持搬迁、参与建设。二是实行文明拆迁。工作队员通过采取交友法、算账法(算补偿面积账、算补偿价格账、算环境改善账、算生活质量账)、一线工作法等,有效地解除了被拆迁群众的疑虑,营造了广大被拆迁群众积极配合、主动参与的良好局面。三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市、县(区)、乡(镇)、村(居委会)各级都为被拆迁群众全方位提供拆迁服务。设立房源咨询中心,在政府网站、电视台、拆迁集中地发布房源信息,并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为被拆迁户寻找房源做贡献”活动,千方百计提供待租待售房源,方便被拆迁户选购选租。有的党政机关腾出办公房临时安置被拆迁群众。针对孤老、残疾、弱智、重病患者等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工作人员实行上门服务,帮助联系周转房、组织义务搬家、代办拆迁安置手续等。整个拆迁中,市里累计提供住房信息8700多条,帮助租房3500多间,安排再就业1700多人,慰问困难群众1300多人。被拆迁群众安置后,还广泛开展亲情回访活动,市、县(区)主要领导带队看望慰问,仔细询问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解决就医就学、水电交通等突出问题,切实保障了被拆迁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三、几点启示

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一期工程拆迁规模大、人数多,由于工作到位,实现了和谐拆迁,探索出了一条城市建设拆迁的新路子。可给我们以下启示:

第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是实现和谐拆迁的根本。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项目旨在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全市人民期盼多年。为了把好事办好,该市在开发建设决策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决策充分反映全市人民的意愿。城市建设拆迁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牢牢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切实把为人民谋福祉、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地把拆迁安置作为造福百姓的解困工程和民心工程,从而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和谐稳定的局面。

第二,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利益,是实现和谐拆迁的核心。漯河市在拆迁安置中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利民惠民的原则,从政策措施的制定、具体拆迁的实施,到被拆迁群众的安置,处处为群众考虑、让群众满意,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拆迁不仅没有使群众受到损失,而且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实践表明,只要各级党委、政府本着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的立场去想问题、办事情,合理补偿他们因拆迁而受到的损失,认真解决他们在拆迁中遇到的困难,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再棘手的难题也能破解,再复杂的矛盾也能解决,再难的事情也能办好。

第三,理解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实现和谐拆迁的关键。漯河市在拆迁中强化群众观念,深入做好群众工作,引导被拆迁群众树立全局意识,自觉服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最终由“要我拆”变为“我要拆”,由“要我搬”变为“我要搬”。群众是城市建设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做好拆迁安置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道理说明白,把政策讲清楚,把思想理顺畅,把工作做细致,拆迁工作就一定会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第四,依法行政、规范运作,是实现和谐拆迁的保证。漯河市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充分维护被拆迁群众权益。从拆迁决策、政策制定及建章立制到工作落实,从拆迁全过程到各个环节,始终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到依法依规、阳光透明、合理规范,确保了被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实践证明,在大力推进依法治省、构建和谐中原的过程中,各地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推进各项工作向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运行转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按市场规律办事,规范约束行政权力,切实做到执政为民。

第五,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是实现和谐拆迁的基础。漯河市在拆迁中坚持亲情拆迁,充分考虑群众意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拆迁工作队员与被拆迁群众交朋友,把拆迁群众当成亲人,视群众的困难为自己的困难,热情关爱、热心帮助、热诚打动,从而化解了矛盾、拉近了距离、消除了对立,营造了和谐感人的拆迁局面。实践证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只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诸如城市建设拆迁、土地征用等矛盾多、困难大的工作,都能得到群众的充分理解和支持,确保在发展中始终保持和谐稳定的局面。

第二篇:漯河市沙澧河“和谐拆迁”调查

漯河市沙澧河“和谐拆迁”调查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9日 22:11

来源:《求是》期号:2008.6作者: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

河南省漯河市依水而建,沙河和澧河在市中心交汇。近些年,该市沿河不少都市村庄房子越盖越密,越建越乱,成了整个城市脏乱差较集中的区域,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已严重影响到沙澧河两岸的交通和防汛。为了加快漯河发展,建设中国食品工业名城和中原生态宜居名城,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决定高标准推进沙澧河综合开发。整个沙澧河开发建设工程分三期进行,10年完成。首期拆迁涉及3区7乡镇(办事处)18村5699户19946人,120家企事业单位,长达31.16公里,总拆迁面积136万平方米。2007年7月16日拆迁工作启动,原计划4个月完成的任务,1个月大部分完成,2个月全部结束。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始终保持大局稳定和社会和谐,没有发生一起强行拆迁事件,没有引发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没有一户群众赴省进京上访,取得了“和谐拆迁”的良好效果。一位曾是“钉子户”的市民深情地对我们说:“党和政府这样体贴俺,要是再闹,就没良心了!”

主要做法

制定政策,惠民利民。该市坚持以人为本、让利于民,以市场为导向,以法律法规为依托,制定了公正合理优惠的拆迁补偿安置政策。一是合理计算被拆迁房屋面积。针对沿河房屋密集的实际,适当提高容积率,对违法建筑按1∶1.6的容积率认定,对没有非法建筑及迅速搬迁的被拆迁户给予1000—10000元的奖励,调动了被拆迁户的搬迁积极性。对人均建筑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按30平方米给予补偿或安置,不结算差价,充分照顾困难群众利益。二是合理确定货币补偿标准。充分尊重评估机构对拆迁房屋的评估结果,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每平方米补偿均价760元,是该市历年来拆迁补偿最高的,体现了最大宽容性。住宅底层作为商用并正在合法经营的按被拆迁房屋评估价的200%补偿,被认定的违法建筑按期拆迁的按每平方260元补偿,同时对房屋附属物、临时结构房、装修等也给予了合理补偿,每户还发放搬迁补助费、水电费800元。三是合理进行搬迁安置。按照“拆一还一”的政策,就近安置新建房。按照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要求,选定位置较好的地段规划建设6个安置小区,并减免安置房建设的有关税费,最大限度地

降低成本,新安置房价格仅相当于市场价的一半。四是合理补偿过渡期租房补助费。过渡期限内给予每户每月240元或280元的租房补助费,比市场房租价格高出几十元。五是合理安排被拆迁群众生活。安置房设计建筑面积为60、90、120、150平方米,鼓励被拆迁户选择多个小套,除用于个人居住外还可用于出租增加收入。开展技能培训,对被拆迁户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在安置小区物业岗位优先安排。开发改造市场,安排被拆迁户进驻经营。劳动保障、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也及时出台政策,解决被拆迁户就学、就医、低保等实际困难。这些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被拆迁群众的合法利益,也解除了被拆迁群众的后顾之忧,为“和谐拆迁”打下了坚实基础。

群众参与,阳光操作。坚持依法、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被拆迁群众参与拆迁全过程,保障了被拆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是群众参与制定拆迁政策。政策出台前,召开由被拆迁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13次,反复征求意见,使政策充分体现民意。二是广泛宣传让群众知情。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有关沙澧河综合开发的政策;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有关拆迁安置的法律法规、政策、补偿安置标准、工作程序等;市领导还在电台、电视台与群众直接交流,解疑释惑;2000多名拆迁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做政策宣传解释工作。三是实施阳光操作。在房屋拆迁估价机构选定、房屋丈量、违法建筑的认定、补偿数额及资金兑付、安置地点、安置后生活保障等情况,都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被拆迁群众民主投票,从34家合乎资质的房屋评估机构中选定3家参加评估,充分行使了民主权利。严肃工作纪律,对开发建设人员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市纪委监察局牵头组成工作组,对已结算和安置的群众进行随机抽查,抽查率不低于总户数的10%,及时发现问题、杜绝漏洞,妥善解决群众投诉和举报。在安置小区建设中,组织被拆迁群众代表组成义务监督小组,参与安置房建筑质量的监管。健全机制,严密组织。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该市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和市长任指挥长的开发建设指挥部,抽调76名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拆迁征地、规划设计、政策法规咨询等工作。各区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建立健全与市开发建设领导机构相衔接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二是完善工作制度。研究制定了拆迁行政许可听证、公示制度,多次召开由被拆迁户参加的行政许可听证会,行政许可的各项要件在听证现场进

行公示;建立信访接待服务制度,成立了专门的信访工作组,实行首问负责制;建立投诉举报制度,拆迁指挥机构和拆迁现场都设立了举报箱、举报电话,并指定专人负责,对每个举报事项都认真办理并给予明确答复;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实行台账工作法,每天21时前上报工作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行限时办结制度,对群众的合理要求和反映的问题,做到大事小事不过夜,棘手问题现场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制度,从丈量、认定到补偿资金的结算和兑付,都在拆迁现场进行。三是建立联动机制。建立了市、区、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工作人员五级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一级包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政法、信访等单位全力做好引导和矛盾化解工作,人大、政协和各相关部门广泛参与,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科学的机制和制度,保障了拆迁工作有序、平稳、快速推进。

真情服务,亲情拆迁。各级拆迁工作队员充分理解被拆迁群众为城市发展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做到亲情拆迁、和谐拆迁,确保每户群众自愿拆迁,不搞一户强制拆迁。一是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拆迁开始后,全市拆迁工作队员登门入户做工作,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入户率100%、见面率100%、争取理解率100%。不少被拆迁群众由最初的抵触,变为积极主动支持搬迁、参与建设。二是实行文明拆迁。工作队员通过采取交友法、算账法(算补偿面积账、算补偿价格账、算环境改善账、算生活质量账)、一线工作法等,有效地解除了被拆迁群众的疑虑,营造了广大被拆迁群众积极配合、主动参与的良好局面。三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市、县(区)、乡(镇)、村(居委会)各级都为被拆迁群众全方位提供拆迁服务。设立房源咨询中心,在政府网站、电视台、拆迁集中地发布房源信息,并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为被拆迁户寻找房源做贡献”活动,千方百计提供待租待售房源,方便被拆迁户选购选租。有的党政机关腾出办公房临时安置被拆迁群众。针对孤老、残疾、弱智、重病患者等困难群体的实际情况,工作人员实行上门服务,帮助联系周转房、组织义务搬家、代办拆迁安置手续等。整个拆迁中,市里累计提供住房信息8700多条,帮助租房3500多间,安排再就业1700多人,慰问困难群众1300多人。被拆迁群众安置后,还广泛开展亲情回访活动,市、县(区)主要领导带队看望慰问,仔细询问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解决就医就学、水电交通等突出问题,切实保障了被拆迁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几点启示

近年来,随着各地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拆迁难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也成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一大难题。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一期工程拆迁规模大、人数多,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干部,用科学发展观处理问题,用科学发展观引导舆论,用科学发展观造福群众,因而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保证了拆迁工作平稳和谐推进,破解了城镇化过程中的拆迁难题。漯河的宝贵经验给我们以下启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实现和谐拆迁的根本。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项目旨在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这是全市人民期盼多年的事情。为了把好事办好,该市在开发建设决策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决策充分反映全市人民的意愿。城市建设拆迁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牢牢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切实把为人民谋福祉、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地把拆迁安置作为造福百姓的解困工程和民心工程,从而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和谐稳定的局面。

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利益,是实现和谐拆迁的核心。漯河市在拆迁安置中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利民惠民的原则,从政策措施的制定、具体拆迁的实施,到被拆迁群众的安置,处处为群众考虑、让群众满意,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拆迁不仅没有使群众受到损失,而且使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实践表明,只要各级党委、政府本着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的立场去想问题、办事情,合理补偿他们因拆迁而受到的损失,认真解决他们在拆迁中遇到的困难,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再棘手的难题也能破解,再复杂的矛盾也能解决,再困难的事情也能办好。

理解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实现和谐拆迁的关键。漯河市在拆迁中强化群众观念,深入做好群众工作,引导被拆迁群众树立全局意识,自觉服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最终由“要我拆”变为“我要拆”,由“要我搬”变为“我要搬”。群众是城市建设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做好拆迁安置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道理说明白,把政策讲清楚,把思想理顺畅,把工作做细致,拆迁工作就一定会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是实现和谐拆迁的基础。漯河市在拆迁中坚持亲情拆迁,充分考虑群众意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拆迁工作队员与被拆迁群众交朋友,把拆迁群众当成亲人,视群众的困难为自己的困难,热情关爱、热心帮助、热诚打动,从而化解了矛盾、拉近了距离、消除了对立,营造了和谐感人的拆迁局面。实践证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只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诸如城市建设拆迁、土地征用等矛盾多、困难大的工作,就能得到群众的充分理解和支持,确保在发展中始终保持和谐稳定的局面。

依法行政、规范运作,是实现和谐拆迁的保证。漯河市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充分维护被拆迁群众权益。从拆迁决策、政策制定及建章立制到工作落实,从拆迁全过程到各个环节,始终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到依法依规、阳光透明、合理规范,确保了被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实践证明,在大力推进依法治省、构建和谐中原的过程中,各地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推进各项工作向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运行转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规范约束行政权力,切实做到执政为民。

第三篇:市长祁金立听取全市沙澧河开发建设一期拆迁安置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沙澧河开发建设一期拆迁安置工作涉及面广、牵涉群众多,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市长祁金立听取全市沙澧河开发建设一期拆迁安置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昨晚9点半,市领导祁金立、邵成山、谢连章到市沙澧河开发建设指挥部,听取近段主要工作及各区沙澧河开发建设一期拆迁安置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目前,上下畅通、运转协调的指挥系统已经形成,各项工作正在快速、高效推进。我市近日分别召开了拆迁补偿安置听证会,广泛征求社会各个层面的意见;发布拆迁公告和拆迁通知,划定拆迁红线,各种拆迁前的法定程序大部分已经进行完毕;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支持拆迁的氛围正在形成;印制了《沙澧河开发建设拆迁工作实施方案》和《沙澧河开发建设拆迁补偿安置方案》、致被拆迁户(单位)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数万份,发放到每一个被拆迁户(单位),使被拆迁户理解、支持、配合拆迁工作。市长祁金立指出,沙澧河开发建设工作已拉开了序幕,并且开局良好、进展顺利,社会各界及大多数群众反映良好,参与沙澧河开发建设工作的各级干部积极性高,形成了关注沙澧河开发建设的氛围,工作汇报《市长祁金立听取全市沙澧河开发建设一期拆迁安置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关于拆迁工作,祁金立要求,工作人员要深入一线,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打好拆迁安置主动仗。下一步,要重点抓好拆迁安置工作情况的分析,集中对各区工作人员就入户调查、丈量等方面进行培训;要重点抓好违章建筑的认定工作,通过多部门配合,对违法建房的党员干部、国家公务人员,视情节给予党政纪严肃处理,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要重点抓好稳定工作,采取灵活的方法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要重点抓好拆迁安置政策的落实,抓紧时间做好准备工作,尽快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邵成山就沙澧河开发建设一期拆迁安置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

第四篇:廉政清风荡沙澧:漯河市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纪实

廉政清风荡沙澧

——漯河市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纪实

河南省漯河市因沙河、澧河在市区的交汇而平添很多姿色,多少漯河儿女围绕沙澧河咏物叹调,抒发情怀。近年来,漯河市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中的教育、示范、熏陶和导向作用,引导机关干部树立崇廉、尚廉、奉献的道德情操,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侵蚀,为建设和谐漯河、清廉漯河、青春漯河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机关大院营造廉政氛围。漯河市机关事业单位严格按照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硬件建设要求,做到“五个一”,即:办公楼有一块领导干部廉政承诺版面,人人会唱一组廉政歌曲,有单独楼院的单位有一处廉政文化宣传阵地,办公电脑有一组廉政屏保,每个党员干部有一本廉政台历。一些单位还增设反腐倡廉网页,创办廉政图书室,在走廊、电梯等公共空间设置了廉政公益广告,利用临街墙体制作大型廉政公益广告。据不完全统计,市直单位共悬挂廉政书画1800多幅,制作廉政宣传版面620块,发放廉政笔记本、廉政台历13000本,在机关内部形成眼触手摸、身心感受的空间廉政形态,让党员干部在“兴趣盎然”中受到教育,益智养廉。

廉政基地搭建教育平台。漯河市受没有监狱,影响着实地开展警示教育,2008年率先在市级看守所开辟了警示教育基地,分展厅、监

舍、食堂三部分,以“算好人生七笔账”为活动主线,让大家近距离接触,用身心感触,全市86个单位,近5200多名党员干部先后到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教育,起到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警示教育效果。2009年建成并启用建筑面积2885平方米的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分警示教育展馆,电化教育中心、廉政图书室和怡心茶室,组织党员干部按序参观。利用教育基地开办的怡心茶室,将品茶文化与廉洁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任前廉政谈话喝清香溢口的铁观音,提醒谈话喝略苦提神的毛尖,警示谈话喝苦若入药的苦丁茶”,这已成为领导干部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廉政文艺提升教育层次。在机关事业单位中深入开展群众性廉政文化活动,积极创作廉政题材的文艺作品。编印了《廉政文化进机关读本》,为廉政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挖掘乡土廉政文化资源,出版了《漯河廉吏故事》,这两本书都作为廉政文化进机关的辅助读物下发到各单位。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家庭廉政才艺大赛活动,一家三代同台竞唱,机关家庭良性互动。在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中开展“忆往昔岁月、谈幸福人生”廉政主题征文活动,一些领导干部思绪万千、饱含热泪写出了真挚感人的廉政小小说、散文、诗歌,漯河报社惜版如金的总编主动邀稿,开辟专栏发表了30多篇优秀征文。举办“沙澧清风伴我行”廉政文艺展演评比活动,新创廉政文艺作品126个,在市区广场、文化场馆演出16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漯河市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人会唱廉政歌曲,逢会必唱廉政歌曲,连续三年举办了声势浩大、参与广泛的“唱廉迎新”廉政歌曲汇报演出暨颁

奖晚会。一时间,出现了音乐老师争先聘请,机关院内廉歌阵阵,党员干部哼唱廉政小曲的群众文化现象,通过廉政歌曲的传唱,使得绕口难读的八荣八耻唱起来朗朗上口。

廉政教育突出“双节”时段。干部廉不廉,关键看过年。为提高廉政教育的时效性,漯河市直面问题、切中要害,有针对性地开展 “双节”廉政集体谈话、廉政文艺晚会、发布致领导干部的一封公开信、家庭助廉教育、发送廉政短信等系列活动。市委下发了《关于建立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双节”廉政谈话制度的通知》,近百名市直单位“一把手”登台开讲廉政党课,既代表党组织提出廉政要求,又代表个人作出廉政承诺。同时组织专家宣讲团,精选15个课题,在“双节”期间开展廉政教育百场巡讲活动,全市107家单位纷纷主动邀请作讲座,听众达到6000多人次,让受众耳目一新,给党员干部奉上丰盛的廉政节日大餐。“双节”期间,领导干部迎来送往、逐级拜访的少了,访贫问苦的多了;突出花钱、滥发钱物的少了,节俭过节、回归传统的多了。

第五篇:“和谐拆迁”的经验与启示

近年来,我省因征地拆迁引发的到省进京上访居高不下,约占全省信访总量的30%;而长沙、衡阳、娄底等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尤为突出,以长沙为例,今年1至6月长沙市征地拆迁信访问题占到了市本级上访总量的70%以上,占该市进京非正常上访的75%,部分上访老户“抱团成势”、“缠访闹访”已成为困扰信访工作的一大难题。

做好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征地拆迁及其引发的信访工作,就抓住了降低我省进京非访的“牛鼻子”,也就找到了加速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遵照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孙建国同志的指示,7月22日至24日,省联席办牵头,组织长沙、衡阳、娄底三市的联席会议召集人、信访局长和长沙市城内三区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区长以及市征收、征地办主要负责人等21名同志,组成考察组专程赴安徽省合肥市学习取经。考察期间,安徽省省长王学军和副省长方春明先后接见了考察组成员;合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进同志全程陪同考察并介绍了相关经验。我们先后走访了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拆迁安置小区,并与包河区党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互动式”、“提问式”座谈,初步了解了合肥市征地拆迁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合肥市征地拆迁工作的主要做法

通过考察,我们深切感受到,合肥市征地拆迁工作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让利于民、让民作主,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财产权,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2006年至2012年底,合肥市累计完成拆迁面积3000万平方米(包括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涉及13.55万户群众,拆迁总量与长沙市大体相当,没有因拆迁引发进京非正常上访,没有出现一起拆迁群体性上访事件。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坚持“先拆违后拆迁”的原则。从2005年7月起,合肥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坚持“有偿拆迁、无偿拆违”的原则,确定“集体土地房屋征迁严格认定人均60平方米为有效建筑面积,国有土地房屋征迁实行拆一安一”政策,按照“先拆公后拆私,先拆官后拆民”的工作步骤,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带头,“不拆违的先撤职”,全社会参与监督,打响了为期一年多的“大拆违”攻坚战,全市共拆除违法建筑1380万平方米,一律实行“零补偿”。“先拆违后拆迁”,体现了依法补偿和公平公正,杜绝了征拆中“违章建筑要补偿、不补偿就上访”的现象,减少了征地拆迁引发的信访突出问题。

(二)坚持“集中实物安置”的原则。从维护群众的长远利益出发,合肥市在补偿方式上坚持群众更易于接受的“以产权换产权”方式,其中,对城市危旧房改造项目拆迁,按照商业开发住房建设标准,实行就近集中安置,并且努力做到 “安拆同步”,让老百姓能够在房屋拆迁后马上能够住进补偿安置的新房,尽量减少老百姓因临时安置、周转而产生的抵触心理。对社会公益及征地项目拆迁,实行异地集中安置,做到“先建后拆”,有效解决了拆迁群众的住房需求,破解了高房价给拆迁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护了群众的既有产权利益和未来的产权增值收益,让群众全过程感受到了政府的让利于民,赢得了被拆迁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三)坚持“三榜公示”的原则。在每个项目拆迁中,都将建设项目批准文件以及拆迁通知书、红线图、补偿安置方案、拆迁许可证等公开,让群众一目了然。根据《合肥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屋认定程序实施意见》规定,被拆迁人的住房面积和人口情况,分别在所在的社居(村)、街道(乡镇)和市委机关报《合肥日报》上进行“三榜公示”,受理群众举报。市和区政府分别组建由建设、规划、国土、房产、公安、监察、审计和财政等8个部门参加的市、区两级“房屋拆迁证照确认小组”,对上报的“三榜公示”程序和拆迁安置户资料及补偿金额进行审核,2006年以来,通过公示、审核程序核减的安置面积数和户数分别达到了27%和17%。为防止工作人员的优亲厚友,在工作推进中,实行以组为单位“集体把关”,杜绝一人上岗、一人谈判、一人拍板;建立了集体复核、审批、过会制度,纪检监察部门抽查制度;合肥市瑶海区还从2010年开始,设立官方微博,对棚屋区改造项目进行动迁实况直播,让群众随时监督。

(四)坚持“群众利益优先”的原则。合肥市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在安置补偿的具体标准上,向被拆迁群众给予了优惠。其中,对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迁,住宅类安置房的套型面积与拆迁房屋面积不一致的,安置时在使用面积“增加5平米至减少3平米”的范围内予以增减;对拆迁户人均面积低于合肥市最低拆迁安置保障标准的,予以补齐;采取异地产权调换的,根据安置点的距离远近因素,按10-40%的调整系数给予安置面积补偿。对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按征地转户在册人口每人30平方米建筑面积安置,允许每人再优惠增购15平方米。

(五)坚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原则。将“要不要拆”、“怎样拆”等重大事项交由群众做主,在每个项目拆迁前,都召开听证会、拆迁户代表会、居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就拆迁安置补偿、复建点选址、房屋户型等问题广泛征求意见。有的还以村居选举方式,成立拆迁改造项目群众自治小组,逐户征集群众改造意愿和具体想法,真正做到“拆不拆”由群众说了算。其中,改造项目必须有超过90%以上群众同意才能启动,在合肥市万达广场附近一个地块,准备进行改造,经过入户调查,有68%的群众不同意改造,最终放弃改造。总之,做到了“是赔是赚,帮助群众算;是明是暗,做给群众看;是留是搬,群众作决断”。

(六)坚持“社会统筹保障”的原则。合肥市将保障拆迁群众的生活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针对集体土地上的征地拆迁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政策,其核心是做到“四个一律”,即,将符合条件的拆迁群众一律纳入城镇非农人口管理体系,建立“农转非”制度;将拆迁群众一律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医疗;将符合条件的拆迁群众一律纳入全市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自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次月起,可按月领取最低基本生活保障金,并随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调整而调整;将符合条件的拆迁群众,年龄在16岁以下的,按每人1.2万元标准发放抚养费,16周岁以上(含16周岁),按每人1.2万元标准发放自谋职业补助费,同时一律纳入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实行优先就业。

二、学习合肥经验的几点体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合肥之行,让我们深有体会,既看到了差距,更看到了希望。我们认为,合肥市的经验有以下五个方面,值得在今后工作中学习借鉴。

1、工作责任落实得好。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征地拆迁工作,在“大拆违”攻坚战中,时任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的孙金龙同志亲自部署动员,亲自约谈督促市直部门领导带头拆违,并坚持亲自调度重大项目,处置信访突出问题。二是强化了“建管分离、分级负责”的责任。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统一分级管理体制,对全市所有项目拆迁安置由市政府统一管理,并按照“权力下放、重心下移、责权统一”原则,实行市、区政府分级管理,其中,区政府负责拆迁安置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以及拆迁信访维稳工作,市政府负责统筹拆迁安置的整体规划、综合管理和资金保障。三是上下左右协调联动、相互配合。合肥市对涉及省直机关的拆迁,强化涉拆部门“一把手”责任,法院、公安、城管、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相比之下,我省有的地方征地拆迁工作责任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市州的主管部门的机构设置没有理顺,公安、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亟待加强,甚至有的地方给违章建筑颁发了经营许可证,人为增加了拆迁的难度。

2、政策执行落实得好。合肥市的经验表明,在依法办事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群众合理诉求,统筹制定和落实好政策,对于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合肥市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90%以上采取了产权调换方式,并坚持就地就近安置。而我省的长沙等地区倾向于鼓励群众选择货币补偿方式,尽管安置补偿的整体价值和失地农民最低基本生活保障金都要高于合肥市的标准,但群众故土难离的心理得不到满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拆迁难。同时,长沙市对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的安置补偿,以2008年4月1日为分水岭,之前适用市政府60号令,之后适用103号令,由于同一城市新旧政策的差异太大,被拆迁群众要求攀比沿用60号令进行重建地安置,不愿意接受公寓式安置,再加上个别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还存在60号令的遗留问题,引发了不少信访矛盾纠纷。

3、司法保障得好。合肥市切实加大了对征拆工作的司法保障力度。对重大征拆项目,由法院派出法官到现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让被拆迁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对依法需要强拆的“钉子户”,及时立案受理、及时裁决和执行到位,对个别“缠访闹事”典型,从庭审听证、庭后调解、现场执行等,逐一将整个司法强拆程序在电视上全程直播,充分运用法律依据和公开手段,弘扬正气,维护公平,不让阻碍拆迁的“钉子户”占便宜、得实惠,树立了“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非法诉求得不到支持”的正确导向。

4、媒体舆论引导得好。这次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合肥市媒体在征地拆迁工作中与政府的良好互动,减少了大量征拆矛盾。安徽省非常重视对媒体的引导,省、市媒体主动积极服务政府中心工作,准确定位社会舆论监督者的角色,大力宣传政府的拆迁政策和拆迁中的正面典型,对反面典型进行曝光。相比之下,我省有少数媒体放弃公正立场,罔顾事实真相,对征地拆迁个案的报道失真、失实、失度,甚至恶意炒作,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助长了“缠访闹访”的气焰,导致一些地方拆迁老户串联抱团进京向地方政府施压的活动越演越烈。

5、群众利益维护得好。合肥市委、市政府坚持“拆迁为了建设,建设为了发展,发展为了民生”这一理念,在推进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坚持发展成果与民共享,充分调动了群众支持、参与拆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再难的拆迁也做到了“拆得掉、迁得动、安得稳”,征地拆迁工作真正取得了最大共识,得到了最大拥护,基本上没有发生一起强制拆迁。就我省而言,除长沙市以外,覆盖全省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备,相关制度建设需进一步规范。

三、工作建议

征地拆迁是一项政策性和群众性很强的工作,是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民心工程。为做好我省征地拆迁工作,在借鉴合肥市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湖南实际,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大力推行合肥市“三榜公示”的做法,严格规范征拆工作。征地拆迁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涉及群众千家万户,群众反映最突出的是工作不规范、信息不透明带来的暗箱操作、弄虚作假和人情补偿问题。对此,合肥市把“公开公平”原则融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创新管理机制,规范操作程序,强化责任落实,实现了依法拆迁、阳光操作和民主监督的有机统一。建议学习借鉴合肥市经验,进一步扩大张榜公布的范围,将需要公开公示的资料,在网站、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公示,其中,市一级党委机关报应当免费发布重大项目的拆迁公示。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严肃查处征地拆迁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对安置补偿不到位、甚至暴力侵占群众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倒查追责。

二是进一步科学统筹安置补偿政策,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建议省住建厅、省国土厅等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征地拆迁政策的梳理和研究,严格政策标准,加强政策指导,并根据市州同志的意见,尽早出台国务院〔2011〕590号文件的配套办法,防止因政策的不连续、不周全和政策不落实引发信访问题,同时,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在征地拆迁中,应当坚持“群众利益优先”和“以土地换保障”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产权调换、货币补偿两种安置方式,积极探索产权入股等多元化的安置补偿,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有效平衡利益冲突,维护好群众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

三是在全省集中开展一次拆违控违的专项整治,加大对缠访闹访行为的依法打击力度。针对一些地方违法违章建筑阻碍了拆迁工作、制约城市发展的问题,建议在全省开展一次拆违控违的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党政干部、机关单位的自建违法违法建筑,并进一步加强后续跟踪管理,严格责任追究,杜绝“边拆违、边建违”的现象发生。同时,对经过司法终审裁决和信访三级终结的征地拆迁问题,信访部门不再受理、通报;对串联、煽动组织到省进京越级访的挑头人物和恶意阻扰拆迁的行为,公安机关应按照湘公通〔2012〕45号文件和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大依法打击力度,维护正常信访秩序和社会秩序。

四是在市、县两级建立征地拆迁工作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明确由政府主管领导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沟通,商讨研究政策措施,协调处理突出问题;对大型项目的征地拆迁,建立市级领导联点制度。同时,进一步理顺征地拆迁主管部门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完善相关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严格执行纠纷排查责任制,形成政府主导、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五是进一步加强对媒体的引导和监管,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当前,由于舆论引导失范,我省一些非主流媒体的过度聚焦和恶意炒作,持续放大了征地拆迁个案,激化了群众对政府的对立情绪。建议各级宣传主管部门重视媒体从业人员管理,加大主流媒体的正面宣传力度,加强对互联网、手机等网络舆情的监管,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形成和谐拆迁的良好氛围。

下载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和谐拆迁”的经验材料(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和谐拆迁”的经验材料(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和谐单位经验汇报材料

    建设和谐单位经验汇报材料以人为本推进发展构建和谐一年来,*****单位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新理念,紧紧围绕“************”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领导......

    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经验材料

    “三控一协调”,促进农发工程质量上台阶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具有点多、面广、田间施工难度大、社会影响因素多的特点,因此实行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工......

    创新民主管理建设和谐村镇(村务公开经验)

    我们**地处**近郊,**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和景观大道穿境而过,东起**,西至**,南与**交界,北濒**,版图面积11.19平方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1014户,3429人。自去年10月份全村大规模......

    创新民主管理建设和谐村镇(村务公开经验)

    创新民主管理建设和谐村镇(村务公开经验)我们**地处**近郊,**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和文秘部落景观大道穿境而过,东起**,西至**,南与**交界,北濒**,版图面积11.19平方公里,全村辖7个村......

    天沙煤矿和谐班组建设取得的成就

    天沙煤矿班组建设取得的成就班组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环节。长期以来,天沙煤矿一直把和谐班组“人人都是班组长”班组建设与管理当作重要的基......

    赵河一中2012质量建设经验材料

    “两抓”“ 三促”“一落实” 细化管理求质量 —— 赵河镇第一初级中学质量建设经验材料 一年来,在县教体局正确领导下,我校努力构建和谐教育教学环境,全方位进行布局改造,大跨......

    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开发经验分享

    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开发经验分享 一、介绍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大环境:2013年开展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大活动是在针对广西部分农村令人堪忧的卫生环境和响应党中央提出建设......

    漯河市xx贸易有限公司申请执行漯河市xx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崔xx、漯河市xx委员会货款纠纷一案

    漯河市xx贸易有限公司申请执行漯河市xx开发建设有限公 司、崔xx、漯河市xx委员会货款纠纷一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