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检查公文之立案类公文[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4:5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案件检查公文之立案类公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案件检查公文之立案类公文》。

第一篇:案件检查公文之立案类公文

案件检查公文之立案类公文

一、立案报告

(一)立案报告的概念

立案报告,是指纪检监察机关对反映、检举和控告党员、党组织或行政监察对象严重违犯党纪、政纪的问题进行初步核实后,确认有违纪事实并需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应作为案件进行调查的,提请本级纪检监察机关或同级党委、政府审批的文字报告。

必须强调的是:

1、立案报告实际属于“请示的一种,它不仅是报告给有关组织或机关,让他们知道和了解情况,而且是请求对这些”情况和“问题”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即能不能够立案调查。这里采用“报告”的形式,实际上是为适应人们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约定俗成的用法。

2、立案报告必须是在对所反映的问题经过初步核实之后,确认有违纪事实并需给予纪律处分的。这也是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由于举报人的情况复杂,如对检举的问题匆忙立案,有些失实的情况,就可能给被检举人带来不良影响,对纪检监察机关的形象和威信造成损害。

3、所需立案的案件,必须是本级纪检机关管辖范围内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应当及时移送有关单位或部门处理。

(二)立案报告所涉及内容的范围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对检举、控告以及发现的党员或党组织的违纪问题,经初步核实,确有违纪事实,并城内责任的,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立案手续。”《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各种违反党纪的规定,是立案的具体内容和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办法》规定,监察机关分别受理涉及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线索和材料,经初步审查,认为有违法违纪事实,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予以立案。

(三)立案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1、标题。一般写法是:“关于对XXX同志(或XX组织)XXXX问题的立案报告”,如“关于对XXX同志受贿、私分公款问题的立案报告”;或者“关于对XXX同志所犯错误的立案报告”。

2、批准立案单位。立案报告制成后需要主送的单位。

3、案件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1)本级党组织或纪检机关初步核实后决定立案调查的;

(2)上级党组织或纪检机关立案后,要求下级党组织或纪检机关检查的;

(3)下级党组织、纪检机关,或司法、监察部门以及其他监督职能部门审查或初步核实后,有关纪检机关认为应当立案的;

(4)违纪的党组织或党员主动坦白交待后,纪检机关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

(5)其他渠道反映党组织或党员的违纪事实,符合立案条件的。

在立案报告中,不论属于哪种情况,都应将案件来源写明。

4、被调查对象的简况。写明被调查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入党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现在工作单位、职务、是否受过重大奖励或惩处等。

5、初步核实后的主要问题

应写明经反映并初步核实被调查人的主要错误事实,应概括说明问题是否存在、重要情节、重要证据及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这一部分一般采用分列的方法,把问题按性质和程度,由大到小,从重到轻加以排列,逐个提出问题并加以简略说明。

应注重这一部分不能写成详细的案件调查材料,选择出主要问题,交待出结论与结果即可,不必过多介绍经过。

6、拟办意见

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办案的具体建议,如立案调查的案件应由哪个具体部门承担,谁来负责,调查组组成情况、调查时间、调查方式,是否需要有关部门配合以及采取哪些措施等。

7、附材料

瘵附在立案报告后面的材料名称分别列上。主要包括反映、检举材料和初步核实材料。

8、署名

署名部分包括提出立案调查的部门名称、时间以及抄送单位等。附例

关于对张临同志受贿、收受下级钱物等问题的立案报告 常委:

根据市委领导同志的指示,我们委托XX 区纪委,对群众来信反映区委副书记张临同志利用修建区委办公楼和建干部宿舍的机会,收受包工头贿赂以及收受下级钱物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核实,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张临,男,43岁,河北定州市人,大专文化,1967年参加工作,1968年入党,XX区委副书记。

一、1992年5月,张临同志负责修建区委办公楼和干部宿舍楼时,收受河南省XX市XXX建筑公司包工头李强华送的8000元人民币,将工程承包给了李。在办公楼修建期间,张还接受李送给的一条项链。

二、1991年10月至1992年7月,张临同志分别接受了区属金属加工厂、区多种经营办公室、XX街道办事处等单位送的礼金,共计2300元。

张临同志的上述行为严重违犯了党的纪律,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建议对张临同志的问题立案调查妥否,请批示。

附:

1、反映张临同志受贿、收受下级钱物问题的群众来信;

2、对反映张临同志受贿、收受下级钱物问题的初步核实报告。

中共XX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纪检监察室

1994年3月14日

二、立案决定书 立案决定书,是指有批准立案权的党组织、纪律检查委员会或政府及行政监察机关,对违犯党纪、政纪的党员、党组织中行政监察对象决定立案调查的正式文件。它也是对立案报告的正式批复。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规定,经审查批准立案后,立案的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将对违法违纪者的立案决定通知被立案人并通报相关单位。

经批准立案的党纪案件,立案的纪检机关应将立案决定通报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党员工作调动后,发现在原单位有违法违纪问题并批准立案的,纪检机关应将立案决定通报其现在单位的组织部门,原单位应予以配合。

经批准立案的政纪案件,立案的监察机关应瘵立案决定通知被立案的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上级机关;如果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立案的,应将立案决定通知被立案人及其所在单位。

立案决定书是纪检监察机关对违法违纪者调查的重要文件依据,通常由立案的纪检监察机关发出。实际工作中,可针对不同的立案对象,分别以纪律检查委员会、行政监察机关或以纪检监察机关联名发出。

立案决定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1、立案决定的标题。应写明是对何人何问题立案调查的决定。

2、受文机关名称。写明立案决定所要通知、通报的单位名称。

3、所要立案调查的是何性质的问题。

4、立案所依据的党纪政纪条规。

5、是何时经何种会议讨论决定的。

6、决定立案的党组织、纪律检查委员会或行政监察机关署名。

7、批准立案时间。附例

中共XX纪律检查委员会立案决定书

X纪X字[ ]X号 中共XX党委(党组):

根据《中国共产党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规定,经XX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对XXX同志的严重违纪问题予以立案。

中共XX纪委(印章)XXXX年X月X日 抄送:XX组织部

第二篇:劳动争议类案件立案之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和劳动合同制度的建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不断产生,法院受理劳动争议类案件在数量上呈现遂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劳动者关于工资、解雇、工伤、社会保险、侵犯人身自由的争议明显增加。劳动争议类案件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审理此类案件中不仅要适用劳动法律、法规,还要参照适用国家有关劳动政策及行政规章等规范性文件。鉴于此类案件的复杂性,笔者从立案的角度出发对此类案件的受理谈一点浅显的认识。所谓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中所产生的争议或纠纷,它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劳动合同关系或事实劳动关系而产生的。

一、关于案由我国《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规定的劳动争议类案由只限于劳动合同纠纷、集体劳动合同纠纷、事实劳动关系争议及劳动保险纠纷这四类。笔者认为此四类案由不足以反映劳动争议案件的性质,种类和特点,此种划分显得过于宠统,以致于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大量以劳动争议纠纷为案由的情况,案由确定不能够准确反映出案件的性质和特点。鉴于此种情况笔者认为可否根据《劳动法》及“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的相关规定,将劳动争议类案件的案由分为以下几类:

1、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引起的纠纷;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引起的纠纷;

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纠纷;其中包括终止、解除、变更、续签劳动合同产生的争议。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劳动争议纠纷,如转移劳动档案纠纷等;另外,还可以在以上四类的基础上加以细化,如因保险引起的纠纷中又包括因工伤、医疗、生育、待业、养老保险等引起的纠纷。

二、关于仲裁前置程序劳动法第79条规定:“争议发生后,当事人一方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明文规定了劳动争议类案件只有经过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后,当事人对裁决不服或对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通知”不服的法院方能受理,这即所谓“仲裁前置”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笔者认为该“前置程序”越来越不适应现今社会对劳动者保护需要,甚至从某些方面削弱了对劳动者的保护,阻碍了劳动力的发展。理由如下:劳动法第82条对申请仲裁时效作了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相关法规对“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解释为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这样,仲裁时效就限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天内,60天的期限与“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中6个月的时效规定在时间上大大的缩短了,况且劳动者权利被侵害只有发生争议的前提条件而非必然之结果,司法实践中按此规定执行的“前置程序”大都名存实亡而留于形势,所以该种“先裁后审”体制在保护处于弱势的劳动者利益上的缺点和不足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亟待改革的。笔者赞同在劳动仲裁与诉讼的关系上实行“或裁或审”、“当事人选择”的体制。

1、所谓“或裁或审”即仲裁与诉讼相互排斥,适用仲裁就不能适用诉讼程序,反之亦然。

2、所谓“当事人选择”即把仲裁与诉讼程序的选择权完全赋于当事双方,实行协议优于申请、申请在先和诉讼优于仲裁的受理和管辖原则。具体的就是当事人协议选择何种处理程序,就只能采用何种程序,单方的申请不能改变协议的选择;若双方无协议,则适用当事人一方选择并申请的程序;如一方申请仲裁,而另一方申请诉讼,以优先申请的为准,如在同一时间一方申请仲裁而另一方申请诉讼,则适用诉讼程序。

三、关于主体

1、劳动争议类案件因存在“先裁后审”的程序,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并在法定期间内向法院起诉,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往往会将作出仲裁裁决的仲裁委员会列为被告。但法律规定此类案件应以当事人双方为原、被告;而不应将仲裁委员会作为被告。

2、法律规定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与劳动争议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依法可以参加诉讼。如裁决结果要求第三人履行某些义务,第三人不服的,可作为原告起诉,而被告则为仲裁程序中的其它当事人;如第三人未提起诉讼,法院在审理其他当事人提出的劳动争议案件时应当通知第三人参加。

四、关于工伤纠纷的立案所谓工伤即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合同,在工作中受到的伤害,包括因工受伤、致残、死亡以及患职业病等等。劳动者的工伤认定由劳动行政部门确认,一经确认即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机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劳动者在遭受职业危害而患病或死亡、致残后能及时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并得到相应的待遇。近年来,有相当多的企业尤其是个体经营者及私营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工伤事故发生后不积极主动为职工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待遇申报,等受害职工到劳动行政部门要求仲裁,又被仲裁机构以超过申请时效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持劳动行政部门的“不予受理通知”向法院起诉,要求企业为其办理工伤确认及伤残等级和劳动能力鉴定并享受相应待遇。在司法实践中有些法院立案人员会以劳动争议类案件给予立案,然后由法院委托劳动行政部门为其作工伤确认和伤残等级及劳动能力

鉴定。笔者认为这样不妥,正确的方法应当是:

1、职工及其亲属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险行政机构申诉,要求认定工伤;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只要符合受理条件,仲裁委员会就应受理而不应以超过时效为由不予受理。对劳动社会保险行政机构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2、职工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险行政机构申请,要求伤残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当事人对伤残等级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但职工对劳动仲裁委员会在处理工伤方面的劳动争议过程中委托劳动鉴定委员会所作出的伤残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不服的,不能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而应以劳动争议仲裁程序进行,经过仲裁不服的法院应当立案受理。

3、职工因工伤待遇给付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属于劳动争议,经过仲裁程序后不服的可向法院起诉,但是职工与社会保险机构发生的工伤待遇给付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案件,职工可向社会保险机构的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第三篇:计划类公文

计划类公文

计划类公文包括:规划、设想、计划、要点、方案、安排等。

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都要制定工作计划,用到“工作计划”这种公文。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从计划的具体分类来讲,比较长远、宏大的为“规划”,比较切近、具体的为“安排”,比较繁杂、全面的为“方案”,比较简明、概括的为“要点”,比较深入、细致的为“计划”,比较粗略、雏形的为“设想”,无论如何都是计划文种的范畴。不管其如何分类,计划内容的范围都是“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到何种程度”三大项。

(一)各种工作计划特征和写作特点

1、规划

规划是计划中最宏大的一种:从时间上说,一般都要在三五年以上;从范围上说,大都是全局性工作或涉及面较广的重要工作项目;从内容和写法上说,往往是粗线条的,比较概括,如《××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省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等。规划是为了对全局或长远工作作出统筹部署,以便明确方向,激发干劲,鼓舞斗志;相对其它计划类公文而言,规划带有方向性、战略性、指导性,因而其内容往往要更具有严肃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这就要求写作者必须首先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周密的测算,在掌握大量可靠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党、国家和具体单位的发展方针确定发展远景和总体目标,然后充分吸收有关意见,以科学的态度,反复经过多种方案的比较、研究和选择,确定各项指标和措施。

规划的具体写法:规划因具有严肃性,所以一般都是通过“指示性通知”来转发的,其格式都是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一般不必再落款,也不用写成文时间。规划的标题是“四要素”写法:单位名称+时间期限+内容范围+“规划”二字。如《××省“十五”期间经济发展规划》。规划的正文一般都比较长,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前言,即有关的背景材料,也就是制定规划的起因和缘由。这是制定规划的依据,因此不能简单地罗列事实,而应把诸多有关情况以过认真地综合、分析,找出其有得因素和不得因素。这样才会使人相信下面所提的规划目标言之有据,有可靠性。(2)指导方针和目标要求。这是规划的纲领和原则,是在前言的基础上提出的,因此既要写得鼓舞人心,又要写得坚定有力,要用精炼的语言,概要地阐述出来。(3)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这是规划的主体和核心,是解决“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因此任务要提得明确,措施要提得概括有力。这部分写作通常有两种结构:对于全面规划或任务项目较多的规划,因其各项任务比较独立,没有多少共同的完成措施,一般采用以任务为主线的“并列式结构”(措施都在各自的任务之后分别提出);对于专题规划或任务较单一的规划,因其任务项目较少而其项目之间的联系又较大,一般采用任务、措施分说的“分列式结构”。(4)结尾,即远景展望和号召。这部分要写得简短、有力、富有号召力。

2、计划

狭义的计划是广义工作计划中最适中的一种。这个特点表现在,时间一般在一年、半年左右,范围一般都是一个单位的工作或某一大项重要工作,内容和写法要比规划具体、深入,要比设想正规、细致,要比方案简明、集中,要比安排阔展、概要。

计划的具体写法:计划由于大多以一个单位的工作内容范围,只在单位内要求执行,所以一般不以文件形式下发,因而除标题和正文外,往往还要在题下或文后标明 “×年×月×日制定”字样,以示郑重。计划的标题也是“四要素”写法,其中哪一个要素都不应省略。正文写法,由于计划是对一个单位的全面工作或某一项重要 工作的具体要求,所以写作是要比规划和设想都要具体、详细得多。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开头,或阐述依据,或概述情况,或直述目的,要写得简明扼要;(2)主体,即计划的核心内容,阐述“做什么”(目标、任务)、“做到什么程度”(要求)和“怎样做”(措施办法)三项内容,既要写得全面周到,又要写得有条不紊,具体明白。全面工作计划一般采取“并列式结构”(任务、措施分说)。(3)结尾,或突出重点,或强调有关事项,或提出简短号召,当然也可不写结尾。

(二)写好计划的方法

写好计划可能是公文写作中比较难的事。因为这不仅仅是个文字表达上的事,还是个涉及具体工作业务的组织和安排问题,需要有长远眼光和领导魄力,这种写作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表现。但是在写作上也有一些章法。首先,写作者必须分清这个计划的内容属于哪一类,适合用哪一个具体的计划种类来表达,从而确定具体文种,即是规划、设想、计划、要点、方案、安排中的哪一种。然后,再根据具体内容和文种写作要求进行写作。如果是时间较长、范围较广的计划,就要用“规划”。因为规划不必也不能写得太细,只要能起到明确方向,鼓舞人心,激发热情的作用也就差不多了。当然这并不是说规划就可以写得不切实际;但规划的切合实际问题的确只是个大致的切合。如果是初步的、不太成熟的计划,就要用“设想”。因为设想是为计划作准备的,也不必写得很细,甚至不用写得很好,只要能把大致的“思路”或想法写出来也就够了。但这也不是说设想就可以写得没条理,而只是说它更注重“想”,即要有突破和创新。

如果计划内容是某一项工作,一般则用 “方案”或“安排”,工作项目比较复杂者用“方案”,较简单者为“安排”。因为方案和安排都必须写得很细(或很全面,或很具体),否则工作就没法开展。当然,若考虑到要给下级执行中留有余地,这方案可变成“实施意见”,这安排也可变成“安排意见”。如果计划内容既不是单项工作,又不是很宏大的,这就该用真正的“计划”了。因为狭义的计划是广义计划中最适中的一种。当然,若只想把这计划摘要加以公布,则可用“要点”来写。

(三)计划写作注意事项

不论哪种计划,写作中都必须注意掌握以下五条原则:第一,对上负责的原则。要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精神,反对本位主义。第二,切实可行的原则。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定目标、定任务、定标准,既不要因循守旧,也不要盲目冒进。即使是做规划和设想,也应当保证可行,能基本做到,其目标要明确,其措施要可行,其要求也是可以达到的。第三,集思广益的原则。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博采众长,反对主观主义。第四,突出重点的原则。要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第五,防患未然的原则。要预先想到实行中可能发行的偏差,可能出现的故障,有必要的防范措施或补充办法。

第四篇:劳动争议类案件立案之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和劳动合同制度的建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不断产生,法院受理劳动争议类案件在数量上呈现遂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劳动者关于工资、解雇、工伤、社会保险、侵犯人身自由的争议明显增加。劳动争议类案件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审理此类案件中不仅要适用劳动法律、法规,还要参照适用国家有关劳动政策及行政规章等规范性文件。鉴于此类案件的复杂性,笔者从立案的角度出发对此类案件的受理谈一点浅显的认识。所谓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中所产生的争议或纠纷,它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劳动合同关系或事实劳动关系而产生的。

一、关于案由我国《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规定的劳动争议类案由只限于劳动合同纠纷、集体劳动合同纠纷、事实劳动关系争议及劳动保险纠纷这四类。笔者认为此四类案由不足以反映劳动争议案件的性质,种类和特点,此种划分显得过于宠统,以致于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大量以劳动争议纠纷为案由的情况,案由确定不能够准确反映出案件的性质和特点。鉴于此种情况笔者认为可否根据《劳动法》及“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的相关规定,将劳动争议类案件的案由分为以下几类:

1、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引起的纠纷;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引起的纠纷;

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纠纷;其中包括终止、解除、变更、续签劳动合同产生的争议。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劳动争议纠纷,如转移劳动档案纠纷等;另外,还可以在以上四类的基础上加以细化,如因保险引起的纠纷中又包括因工伤、医疗、生育、待业、养老保险等引起的纠纷。

二、关于仲裁前置程序劳动法第79条规定:“争议发生后,当事人一方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明文规定了劳动争议类案件只有经过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后,当事人对裁决不服或对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通知”不服的法院方能受理,这即所谓“仲裁前置”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笔者认为该“前置程序”越来越不适应现今社会对劳动者保护需要,甚至从某些方面削弱了对劳动者的保护,阻碍了劳动力的发展。理由如下:劳动法第82条对申请仲裁时效作了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相关法规对“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解释为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这样,仲裁时效就限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天内,60天的期限与“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中6个月的时效规定在时间上大大的缩短了,况且劳动者权利被侵害只有发生争议的前提条件而非必然之结果,司法实践中按此规定执行的“前置程序”大都名存实亡而留于形势,所以该种“先裁后审”体制在保护处于弱势的劳动者利益上的缺点和不足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亟待改革的。笔者赞同在劳动仲裁与诉讼的关系上实行“或裁或审”、“当事人选择”的体制。

1、所谓“或裁或审”即仲裁与诉讼相互排斥,适用仲裁就不能适用诉讼程序,反之亦然。

2、所谓“当事人选择”即把仲裁与诉讼程序的选择权完全赋于当事双方,实行协议优于申请、申请在先和诉讼优于仲裁的受理和管辖原则。具体的就是当事人协议选择何种处理程序,就只能采用何种程序,单方的申请不能改变协议的选择;若双方无协议,则适用当事人一方选择并申请的程序;如一方申请仲裁,而另一方申请诉讼,以优先申请的为准,如在同一时间一方申请仲裁而另一方申请诉讼,则适用诉讼程序。

三、关于主体

1、劳动争议类案件因存在“先裁后审”的程序,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并在法定期间内向法院起诉,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往往会将作出仲裁裁决的仲裁委员会列为被告。但法律规定此类案件应以当事人双方为原、被告;而不应将仲裁委员会作为被告。

2、法律规定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与劳动争议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依法可以参加诉讼。如裁决结果要求第三人履行某些义务,第三人不服的,可作为原告起诉,而被告则为仲裁程序中的其它当事人;如第三人未提起诉讼,法院在审理其他当事人提出的劳动争议案件时应当通知第三人参加。

四、关于工伤纠纷的立案所谓工伤即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合同,在工作中受到的伤害,包括因工受伤、致残、死亡以及患职业病等等。劳动者的工伤认定由劳动行政部门确认,一经确认即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机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劳动者在遭受职业危害而患病或死亡、致残后能及时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并得到相应的待遇。近年来,有相当多的企业尤其是个体经营者及私营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工伤事故发生后不积极主动为职工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待遇申报,等受害职工到劳动行政部门要求仲裁,又被仲裁机构以超过申请时效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持劳动行政部门的“不予受理通知”向法院起诉,要求企业为其办理工伤确认及伤残等级和劳动能力鉴定并享受相应待遇。在司法实践中有些法院立案人员会以劳动争议类案件给予立案,然后由法院委托劳动行政部门为其作工伤确认和伤残等级及劳动能力鉴定。笔者认为这样不妥,正确的方法应当是:

1、职工及其亲属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险行政机构申诉,要求认定工伤;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只要符合受理条件,仲裁委员会就应受理而不应以超过时效为由不予受理。对劳动社会保险行政机构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2、职工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险行政机构申请,要求伤残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当事人对伤残等级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但职工对劳动仲裁委员会在处理工伤方面的劳动争议过程中委托劳动鉴定委

第五篇:公文之命令

命令-概述

命令,是法定的行政公文的一个文种,是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时使用的一种下行公文。命令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最高级形式,令是命令的简称。命令分类

命令能多种类型,按其内容和作用,有公布令、任免令、嘉奖令以及惩戒令、动员令和特赦令等。前四种比较常见和常用。

1、发布令

多用于发布重要法规、规章和条例等。发布令篇幅一般比较短,文字精练、准确、鲜明和庄重。

2、行政令

多用于发布行政法规、规章和宣布施行强制性行政措施等。

3、任免令

多用于发布人事任免事宜,有时也以“任免名单”的形式代替。

4、嘉奖令

多用于表彰有关人员等。嘉奖令可由国家行政领导机关、立法机关单独发布,也可以由党政军机关联名发布,但省以下机关多以表彰性的“通报来代替嘉奖令。

命令-写法

命令的结构,一般由标题、发文字号(令号)、主送机关、正文、署名、日期等五部分组成。

(一)标题:由发文机关加文种构成或发文机关加事由再加文种构成。

(二)发文字号(令号):令号一般以领导人任期为界编流水号,前面加“第”字。发文字号的编法与其他公文的相同。

(三)主送机关:即受令的单位。根据具体情况,有的命令需要写明主送机关,有的则不需要写这一项内容。

(四)正文:发布令一般采用篇段合一式,要写明发布依据、发布对象、发布决定和施行日期等重要信息。嘉奖令一般包括事迹介绍、性质评价、如何嘉奖及希望号召等部分。任免令由任免依据和被任免的名单组成。行政令由缘由、主要内容和执行要求等部分组成。

(五)署名:一般写上发令机关最高领导人的名字,前面要注明其职务;也有的命令只写发令机关名称。

(六)日期:即正式签发日期,一般要把年月日写全。

下载案件检查公文之立案类公文[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案件检查公文之立案类公文[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文之认识公文

    一、何谓公文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二条指出:“党的机关的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公文写作不断类

    “不断”类:不断深入,不断深化,不断优化,不断增强,不断提高,不断加强,不断改善,不断完善,不断巩固,不断彰显,不断涌现,不断扩大,不断发展,不断提升,不断明晰,不断回响,不断健全。......

    公文格式抬头(请示类)

    贵州吉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德江分公司 吉德司呈[2014]11号签发人:xxxxx解决xxxxx的请示 xxxxx: xxx (联系人: 电话: )贵州xxxx 2014年9月10日印发......

    通知类公文写作方法

    通知类公文写作 通知类公文是申论式公文测试考查的另一主要类型。通知包括会议通知、指示性通知、批转性通知、转发性通知、任免通知、发布性通知等多种类型。通知的写作形......

    如何起草事务类公文

    如何起草事务类公文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66.67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多选题  1、以下属于事务类文书的有( )(16.67 分) A 计划 B 总结 C 通报 D 通知 正确答案:A B  2、以......

    公安类公文写作(范文)

    县公安局交警大队2009年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总结 2009年上半年,***县交警大队宣传信息工作以深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交通安全宣传“五进”为载体,以“大走访”爱民实践为......

    公文写作之批复

    批复 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回复性公文。其制作和应用一般以下级的“请示”为条件。当下级机关的工作涉及到方针、政策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报请上级机关审核批准时......

    公文写作之决定

    公文写作之决定 决定是各级党政机关普遍使用的一种下行公文。它适用于对重要事项和重大行动做出安排。这里的重要事项,是指带有全局性或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事项,重大行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