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病种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病种
1、报告病种脑卒中(排除因外伤性、代谢性、中毒性、肿瘤卒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
•蛛网膜下腔出血(I60):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脑出血:①非外伤性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I61);②其他非创伤性颅内出血:指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I62)。
•脑梗死(I63):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包括血栓形成性脑梗死(I66.904)及栓塞性脑梗死(I66.903)•难分类脑卒中(I64):指临床有明显症状,且已作出脑卒中诊断,但由于各种原因(如未作影像学检查、遗失详细的病历记录等)而无法明确归为上述分类的脑卒中病例。
(脑卒中我国卫生部标准: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2、报告病种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I21.304):心肌梗死28天以内(包括28天)的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发作。
•陈旧性心肌梗死(125.210):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8天(不包括28天)后的死亡。
•冠心病猝死(I46.101):其它各种类型冠心病的猝死。
(其他慢性缺血性心脏病(125.101)一般不包括在本病报告范畴之内。心绞痛(I20.902)也不包括在内。)
◆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的定义和分型
•冠状动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世界卫生组织分为五种类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
—心绞痛型
—心肌梗死型
—缺血性心肌病型
—猝死型
3、病例和事件区别
•病例报告:报告的是患病的患者数 •事件报告:报告的是发生事件数 •一个患者在某时段可发生多起事件 •事件的时间概念:28天(MONICA标准)
4、报告工作流程
•县级疾控机构←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告本医院就诊的新发病例)
↑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报告本医院就诊的新发病例、接受辖区卫生服务
↑
站或村卫生室上报的卡片)
∣
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负责本辖区漏报、补报、死亡补发病)
5、人口统计问题
•户籍人口(建议)
优点:人口资料比较完整
缺点:对人口长期进入或迁出严重的地区可能会影响结果
•常住人口
优点:适合人口进入或迁出严重的地区 缺点:人口学信息不全,统计分析不利
第二篇:传染病报告病种及报告时限
传染病报告病种及报告时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三类共39种:
一、甲类传染病(2种):(1)鼠疫、(2)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26种):(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2)艾滋病、(3)病毒性肝炎、(4)脊髓灰质炎、(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6)甲型H1N1流感、(7)麻疹、(8)流行性出血热、(9)狂犬病、(10)流行性乙型脑炎、(11)登革热、(12)炭疽、(13)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14)肺结核、(15)伤寒和副伤寒、(1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7)百日咳、(18)白喉、(19)新生儿破伤风、(20)猩红热、(21)布鲁氏菌病、(22)淋病、(23)梅毒、(24)钩端螺旋体病、(25)血吸虫病、(26)疟疾。
三、丙类传染病(11种):(1)流行性感冒、(2)流行性腮腺炎、(3)风疹、(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5)麻风病、(6)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7)黑热病、(8)包虫病、(9)丝虫病,(10)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1)手足口病。
四、其他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炎,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五、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六、报告时限:
(一)2小时: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在2小时内通过电话报告。
(二)24小时:其他乙、丙类、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 小时内报告。
七、首诊医师发现上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应在规定时限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本科室传染病登记簿上登记备查。传染病报告卡送至预防保健科(西区一楼急诊科或导医台、东区各病房楼一楼均有传染病报告箱),由预防保健科进行网络直报。
八、对已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或疑似传染病病例,当诊断发生变更,或者病例死亡时或有填卡错误时,应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九、脊髓灰质炎疑似病例——AFP(急性弛缓性麻痹)病种(14种)
根据卫生部规定,15周岁以下儿童患以下14种病,为脊髓灰质炎疑似病例,应按规定在2小时内报告,并填写个案调查表和采集合格大便标本。
1.脊髓灰质炎(不受年龄限制);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软瘫、高钾软瘫、正常钾软瘫); 10.肌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发现以上14种病例时,应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并同时采集病人粪便标本。采便要求:
1.采便时间在麻痹出现14天以内; 2.采集两份大便标本; 3.两份标本间隔24-48小时; 4.每份标本量约20克; 5.标本需在2~8℃冷藏、运送。
第三篇: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
1、医院门诊、急诊、住院的首诊医生发现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病例应在明确诊断后天3天内填写《中国居民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要求规范、工整、字迹清晰、信息完整。
2、公共卫生科专职人员每周查阅医院病历管理系统,以发现漏报。
3、公共卫生科人员负责对报告卡的收集、整理、核对,并与3天内进行网络直报。
4、公共卫生科专职人员每月5日前将纸质报告卡交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公共卫生科做好报告病例的登记工作,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公共卫生科要定期组织相关职能科室督导检查各临床科室心脑血管疾病报告情况,对发现问题的及时反馈、整改。
第四篇:2013年心脑血管事件监测分析报告
2013心脑血管疾病
监测分析报告
一、背景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性高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我县自2000年启动了慢性病死因登记报告系统,在2009年启动了慢性病死因网络直报,积累了一定的数据资料,对我县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据我县居民全死因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脑血管病发病率(140.81/10万)居我县总死因顺位第二位、心脏病(52.19/10万)居第四位,总的来说心脑血管疾病居死因第二位。由此可见,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县除肿瘤外又一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保障居民的健康。
二、目的
为了分析评价疾病发生、流行、控制、预后和预防控制效果、卫生决策、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根据省市有关工作精神,我县近期启动了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报告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2013年全县镇级以上医疗机构病例信息,现将2013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
1.人口资料:总人口采用县统计局2013年年末分性别、年龄别的户籍人口数。
2.病例来源:心脑血管疾病数据来源于我县镇级以上医疗机构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报告病例,报告覆盖率100%。
3.监测内容:收集了2013年我县户籍人口中在镇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例的信息,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病种、第几次发病、疾病诊断依据及诊断单位等。
4.诊断标准:心脑血管疾病系按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所规定的病例,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以28天为期,按发病例次计算,发病28天后,又有急性发作则按又一新病例登记报告。陈旧性梗死,不作发病报告。
5.数据录入:所有心脑血管疾病病例均由县疾控中心慢病科统一进行ICD-10编码后运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
6.统计分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四、质量控制
全县镇区以上医疗单位报告覆盖率100%;县疾控中心慢病科对镇区以上医疗单位上报的心脑血管报告卡进行分类汇总,剔除重卡,保证登记表填写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及逻辑准确性,要求漏报率<2%;定期反馈给各个相关医疗单位,由他们进行随访登记,定期对各科室上报情况进行督查。
五、监测结果
(一)一般情况 1.性别、疾病类型构成
全县2013年共报心脑血管病例数有4039人,男性2117人,女性1922人,分别占52.4%、47.6%。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有627人,男性303人,女性324人,所占总数比例分别为7.50%、8.02%;脑血管疾病患者有3412人,男性1814人,女性1598人,所占总数比例分别为44.91%、39.56%(表1)。
280.88/10万;心血管发病627人,粗发病率52.19/10万;其中男性303人,女性324人,男性粗发病率47.91/10万,女性粗发病率56.95/10万(表2)。
表2 不同性别、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统计表 男
类型 人数(人)心血管病 脑血管病 合计 303 1814 2117 发病率(/10
万)47.91 286.84 334.76
人数(人)324 1598 1922
女
发病率(/10
万)56.95 280.88 337.83
人数(人)627 3412 4039
合计 发病率(/10
万)52.19 284.02 336.21
2.脑血管发病情况 2.1脑血管发病分类
脑血管病例包括蛛网膜下出血(I60)、脑出血(I61)、脑梗死(I63)、脑卒中(I64)。2013年全县上报的脑血管病例3412人中,蛛网膜下出血85例,占2.49%;脑出血1060例,占31.07%;脑梗死2264例,占66.35%;脑卒中3例,占0.09%。从发病构成看,脑梗死、脑出血占总脑血管发病的97.42%,说明还有一些轻型病例可能由于经济、文化等原因没有就诊或没有被重视造成一定程度的漏报。而由于诊断水平和调查员水平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分类的信息偏倚(表3)。
2.4诊断级别
2013年全县上报脑血管病例中,省市级的诊断单位占1.61%;县级诊断占97.71%;镇级诊断占0.38%;村级诊断占0.29%(图2)。
图2 脑血管发病诊断级别构成村级镇级县级省市级
3.心血管发病情况 3.1心血管发病分类
心血管发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I21-I22)、心脏性猝死(I46.1)。2013年全县上报的心血管病例627人,急性心肌梗死病例614人,心脏性猝死13人(表4)。
表4 2012年心血管病发病分类
类型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性猝死
合计
发病数(人)
614 13 627
构成(%)97.9 2.1 100
发病率/10万
51.1 1.1 52.2 3.2心血管按月份发病情况
由图3可见,2013年全县心血管疾病高发月份在6月份,高达0.67/10万,最低发病率在3月和12月份,为0.17/10万。
图3 2013年心血管病发病率6.005.00发病率(/10万)4.003.002.001.000.00123456月份789101112发病率
3.3心血管发病诊断依据
全县2013年心血管疾病发病627例患者中,经CT诊断的有320例、临床+理化(生化)诊断的有119例、心电图诊断的有183例、临床及病史诊断的有5例,分别占51.0%、19.0%、29.2%、0.8%。
3.4诊断级别
2013年全县上报心血管病例中,市级的诊断单位占3.5%;县级诊断占90.3%;镇级诊断占1.1%;村级及其他的诊断占5.1%(图4)。
图4 心血管发病诊断级别构成村级镇级县级省市级
4.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
全县2013年上报的心脑血管疾病中,在2013年内因该病死亡的例数有2318例,粗死亡率为192.95/10万。其中因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有1691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有627人,粗死亡率分别为140.81/10万、52.19/10万(表5)。
表5 2013年全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
死因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性猝死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 脑梗死 未分类脑卒中
合计
死亡数(人)构成(%)死亡率(/10万)
614 2 682 1004 3 2318
26.5 0.6 0.1 29.4 43.3 0.1 100
51.11 1.08 0.17 56.77 83.57 0.25 192.95
顺位 3 4 6 2 1 5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心血管疾病死亡随着年龄的增加则保持持续上升,在85~岁年龄组达最高峰;脑血管疾病死亡随年龄的升高而升高,75~岁年龄
5.主要发现和建议
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县死亡率高,位于居民全死因的第二位,严重危害我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我县必须进行干预的疾病,而这两类疾病的共同致病因素都与高血压、高血脂和吸烟有关。从上述结果看,我县的心脑血管疾病与遗传以及生活方式等行为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我县加强针对这些致病因素的健康教育干预尤为重要。
另外,在我县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是做好疾病预警的一项重要措施;做好辖区内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健康教育、35岁首诊测血压、慢性病人的规范管理工作,加强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登记技术、诊疗技术、规范随访技术对疾病的群防群控以及发展转归有着积极有效地作用。
6.下一步工作计划
(1)总结经验,继续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为了分析评价我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流行、控制、预后和预防控制效果、卫生决策、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严格根据省、市卫生部门相关要求,继续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并逐步完善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制度。
(2)加强人员培训,熟练心脑血管疾病报告流程。为了让所有医务人员了解心脑血管疾病工作,确保此项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加强对各单位慢病医生多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的专题培训,让医务人员加深熟悉该项工作并能熟练掌握上报流程,提高报告信息完整率、报告信息准确率和报告及时率,减少漏报率。
第五篇: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培训小结(写写帮整理)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培训小结
为有效促进我镇心脑血管疾病登记报告制度施行,推进我镇慢病登记与上报规范化进程。2016年4月20日,田庄中心卫生院举办“心脑血管事件登记”培训,此次培训乡医17人。
培训就心脑血管工作的组织管理、如何准确填写心脑血管报告项目及登记报告中出现问题最多的报告病种、分类和编码、心脑血管登记报告的意义、登记规范的运用以及明确医务工作者易混淆的疾病等内容进行讲解。同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现场案例分析演练,确保乡医准确理解授课内容。
通过培训,加强了心脑血管登记工作的薄弱环节让大家对报病过程有了更深刻认识,希望能够通过实际工作来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不断夯实我镇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的创建基础。
田庄中心卫生院 2016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