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读书报告(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4:1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矛盾论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矛盾论读书报告》。

第一篇:矛盾论读书报告

《矛盾论》读书报告 苏文(09344026,地理科学)《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是作者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文章分为七个部分。前六个部分从六个具体的方面进行详细论述,第七部分进行了全文的总结。

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两种宇宙观,从宇宙观的高度,发挥了列宁关于两种发展观的思想,不仅指出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是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而且指出形而上学是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其次,文中还阐明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第二部分介绍矛盾的普遍性。作者认为: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一部分主要表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第三部分讲矛盾的特殊性。作者认为矛盾的特殊性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某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而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矛盾特殊性的理论,明确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第四部分论证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认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观依据,规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义,说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论意义,并论述了矛盾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根据和条件。第五部分具体地阐明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对立的互相排斥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这也是对前面内容的深化。第六部分讲述了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分析了矛盾斗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而且作者明确指出: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也表明这两种形式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

第七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个大革命。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事物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

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它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他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他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加显著,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才能尽可能地避免犯错误。

当时,这一理论指导革命实践的发展,统一全党思想。破击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是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使全党从哲学的高度认识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即抗日压倒一切,成为主要任务。也为延安整风运动作了理论上的准备,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时值今日,在当今系统科学蓬勃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唯物辩证法尤其是矛盾论与系统科学的冲突也在所难免,而矛盾论的世界解释也日显窘迫的。但试图对原有的正统解释抱残守缺而一味对系统科学进行贬斥的态度固然是不可取的,并且对两种不同的理论解释体系采取折中或调和的解决办法亦不正确。我认为只有立足于现代科学的发展,对旧的理论进行选择性的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才是唯一的出路。即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一些实质性的转变。

一、塑造出比矛盾统一体更为基本和合理的概念。矛盾统一体概念的形成及其矛盾分析方法所依赖的“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实质上是西方近代科学所一直依赖的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即将整体还原成可能分割的组成部分的行为以求得因果解释。这种思想认为,无论多么复杂的现象,都可以被分解成一些孤立的因果关系,而这些孤立的因果关系的综合就构成了对该现象本身的解释。但是,当现代科学进步到了要作精细的观察,要对有机联系的复杂性现象进行解释时,这种方式便失效了。

二、注重整体性思维和系统分析法。当今世界存在着各种形式和类型的世界解释理论。从形式上看,有牛顿的经典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体系,系统论以及以系统论为基础的一系列自组织理论或者说复杂性科学等;而从类型上来看,经典科学的世界解释是一种机械论的、分析的还原论的解释模式,唯物辩证法和系统哲学则是以整体性思维为基础的解释模式。面对如上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解释体系,我们需要对此进行整合,毕竟对同一事物、现象和过程只能适宜用一种理论去进行解释。尽管唯物辩证法与系统哲学这两种解释体系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但由于二者之间在对世界进行整体性把握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可以用这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系统论的分析方法去实现各种理论体系的整合。

三、维持作为哲学信条的世界统一性。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长期以来将世界分割成精神与物质、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并进行分别研究的二元论观点和还原论的分析思维方式并不利于对世界的整体性把握。

四、实现科学与哲学的融合。长期以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研究一直处于一种将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分割对垒的境地,并进而形成科学与哲学之间弥久愈深的鸿沟。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虽然在原则上确立了将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道路,但是却一直缺乏一种良好的运行机制,从而在实践上并不成功。

读过《矛盾论》,确实会有点不同的体会,毕竟现实世界中无处不在的都是矛盾,但《矛盾论》是一个时代产物,也有其自身的局限,为了适应现实社会,必须对其进行发展与创新。篇二:关于毛泽东《矛盾论》的读书报告

关于毛泽东《矛盾论》的读书报告 禤飞霞 电信111班 201108401146 《矛盾论》是毛主席继《实践论》之后,又一部为解决党与军队之中存在的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的著作,矛盾论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认清中国自身国情中的症结,并用马列主义思想进行分析,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这就是结合自身国情应用马列主义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对当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错误进行了纠正。写作背景: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写于1937年8月,在当时,由于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得抗日的局面得以到来,又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但是,由于在长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对于王明这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不花费一番大的力气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为此,毛泽东同志写出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统一全党的思想。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是对建党16年来中国革命经验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原著主要内容---------《矛盾论》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毛泽东强调了,事物矛盾的法则就是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这涉及了以下众多哲学问题。两种宇宙观:——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辨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不变化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与此相反,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不断变化和变化发展的;同时还指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指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也是唯物主义的一个表现。只有通过唯物的观点看待矛盾,才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克服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同时,矛盾的特殊性,不仅要全面的,深入的看待矛盾,还要对矛盾的各阶段的特点及各方面认真考察。”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是相互联系的。在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要用发展、全面的观点,多方面多层次分析和把握矛盾的特殊性。综合分析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和同一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间的矛盾。

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的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著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著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综合分析,找出它的多钟矛盾,确定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找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这两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就事物的性质所决定,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同一性中存在著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著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著共性。拿列宁的话来说,叫做‘在相对的东西里有著绝对的东西’。”在实践中,我们不能单纯地套用理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现并研究各种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解决具体问题。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在矛盾的斗争性的问题中,包含著对抗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回答说: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正确看待问题,善于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今《矛盾论》以其强大的理论力量指导着我们的实践。须知,人生在世,我们会面临许许多多的矛盾,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矛盾更是多如牛毛。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正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正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个人、集体以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使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革命道路的艰辛,思想理论的伟大。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哲学意识和团队间的交流合作。毛泽东的《矛盾论》既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又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矛盾论》同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样,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毛泽东写完《矛盾论》后,把矛盾的基本原理自觉运用到各个具体哲学领域并使之得到验证和发展,不断开创矛盾新境界,提出辩证新思维,不断丰富和完善了矛盾学说。正确认识毛泽东对矛盾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对于当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篇三:矛盾论读书报告 论文题目:《矛盾论》读后感

所在学院: 工 学 院

年级班级: 2010级7班

姓 名: 徐 鹏

《矛盾论》读后感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 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又称之为辩证法的核

心。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广泛的方面,不得不

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我们就在根

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

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矛盾论》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给我阐述了关于矛盾的种种因素和原

因,以及我们应对和解决矛盾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技巧,要从各个方

面来综合考虑。在给出的两种不同宇宙观中做出了精彩的解析和定义,让人们能更好的体会和了解矛盾论的产生和发展。所谓形而上学的或

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

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

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

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

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

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

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和其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

事物发展的次要的原因。

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

盾就没有世界。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客观矛盾反映入主观的思想,组成了概念的矛盾运动,推动了思想的发展,不断地解决了人们的思想问题。必须研

究矛盾的特殊性,认识各别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才有可能充分地认识矛

盾的普遍性,充分地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在我们认识了事物的共同的本质以后,还必须继续研究那些尚未深入地研究过的或者新冒出 来的具体的事物。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

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

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

性和表面性。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也就是不知道用

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不了解

矛盾各方的特点。这就叫做片面地看问题。

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及为此根本矛盾所规定的过程的本质,非

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但是事物发展的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的阶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区别,这是因为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的性

质和过程的本质虽然没有变化,但是根本矛盾在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

段上采取了逐渐激化的形式。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

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当着我们研究一定事物的时候,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

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和

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

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

想。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

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

意义。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条件之下,缺乏一定的必要的条

件,就没有任何的同一性。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

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

相反的方面转化。这些就是所谓同一性。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的。按照辩证

唯物论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

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

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个给我们讲明了一切事物的矛盾和必要联系之间的关系,相信我们在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中可以看得更加透彻和 详细。希望大家都可以用这样的思想和眼光去看待我们身边的事物。篇四:《矛盾论》读书报告

《矛盾论》读书报告 对矛盾论的认识

《矛盾论》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理论的重大发展。作为那个时代的思想指导,它不仅帮助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在现今社会仍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向导,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在《矛盾论》里,毛泽东强调斗争性的绝对性与同一性的相对性,从理论上看,斗争是手段,同一是斗争的目的与归宿;从历史上看,在人类发展的漫长的历史中,同一性是长期起主导作用的东西,否则,人类的文明就不复存在;从现实来看,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里,更要着力挖掘同一性中的各种积极的要素,以促进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

本人根据阅读时出现的问题,查找相关文献和资料,不由的想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是对著作的怀疑,而是希望更好的学习。提出疑问并予以解答 书中毛泽东指出:斗争性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句话对么?

不完全正确,矛盾的斗争性所以能够存在,必须依托于同一性。这种同一性即矛盾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换句话来说,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有以下三种情况:其一,它存在于旧的矛盾的统一体中;其二,它存在于旧的矛盾统一体向新的矛盾统一体的过渡状态中;其三,它存在于新的矛盾的统一体中。而所谓“过渡状态”是指旧的矛盾统一体向新的矛盾统一体的转化过程。这就是说,矛盾的斗争性始终都是与矛盾的同一性相依为命、须臾不离的。

《毛泽东选集》中也指出过:原来矛盾着的各个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若没有和它作对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没有生,死就不见;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由此必然引出的结论是:矛盾的对立或斗争所以得以实现,必须以矛盾的统一体为前提,无此前提或载体,矛盾的对立与斗争就不复存在。所以,毛泽东总结说:“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拿列宁的话说:‘在相对的东西里面有着绝对的东西’。”既然如此,怎么能说相对性的东西里没有绝对性呢?再者,现实中的情况也有力地说明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相对与绝对的对立统一这一事实。

既然同一性与斗争性都是绝对、相对的对立统一,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为什么只强调斗争的绝对性呢? 这里,除了受到列宁的有关思想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与毛泽东所处的历史条件有关联。众所周知,从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开始,他面临的是中国社会大变动的时期:辛亥革命的失败,保皇派的企图复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很快投入了革命的武装斗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强调、突出矛盾的斗争性,就是完全合乎逻辑的了。但即使如此,毛泽东也没有忘记对矛盾同一性的运用,统一战线的建立、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就是最好的证明。

事实证明,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同一性在大多数场合都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这是因为:从理论上说,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对称的。矛盾对立面的斗争不是目的而是段,或者通过斗争用以破坏旧的同一,或者通过斗争用以巩固和维护新的同一。矛盾对立面的同一性就不同了,它是矛盾斗争性的目的或归宿,是事物或社会得以稳定、发展、繁荣的根本要素。从人类发展史说,一个社会要取得长期稳定并走向全面繁荣,绝不是靠采用斗争的手段,当然更不是靠频繁的残酷战争来实现的,而是靠必的妥协,如实行开明的政策,减轻劳动者的税赋,即缓解矛盾,应用矛盾同一性来实现的。单纯地、长时间地使用战争或暴力,不会使社会赢得进步,反而会使社会倒退,非洲许多部落无休无止的暴力冲突,美国对阿富汗、伊拉克的战争,不但没有给他们带来安宁,而且降低了他们原有的生活水平,使其陷入了更加贫困与混乱中。当然,这不是说同一性起主导作用的历史时期,就不存在斗争性了,只不过这种斗争性要服从于同一性的需要而已。和谐社会与矛盾论(小感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丰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丰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而毛泽尔的《矛盾论》,伞面系统地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深刻地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宇宙的根本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理论的重大发展,对于我们正确处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和谐社会是有冲突的社会。毛泽尔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奉法则。”矛盾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在内始终都存在着矛盾。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还指出,同一性和斗争性足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和谐社会奉身就是作为一种矛盾存在的状态。但是这种统一状态足动态的、变化的,而不是僵死的、凝固的。旧的矛盾解决了,实现了和谐,新的矛盾又产生了,需

要再去解决。正是在矛盾不断出现、又小断解决的过程巾,整个社会才始终处于一种健康、良好、稳定的发展状态。

结论

虽然对《矛盾论》有着种种疑惑,但是其也的确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一条思路,更准确的说,是提供了一个切入点:凡事你都可以从文中找到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点或两个方面,也就是矛盾的双方,下一步就是区别轻重缓急,推动矛盾向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转化。缓急是从时间上讲矛盾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工作重点也要随着调整。考虑到大千世界、人生百态,我们无不时时处处面对矛盾和矛盾的运动。《矛盾论》能够给我们指明一条解决问题的路径,一个切入点,这让我由衷地感到毛泽东同志的高明与《矛盾论》的精彩。篇五:矛盾论读书报告 《矛盾论》读书报告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这是矛盾论中具有总结意义的一句话。当我读完毛泽东同志的这篇《矛盾论》,拥有很深的感触。

《矛盾论》是在中国大革命与土地革命实践的基础上,从哲学的高度总结革命的经验和教训,用哲学的思维分析革命的实践和发展,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运用以及与中国的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矛盾论》的内容中涉及到这样几个哲学问题: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与抽象的说理不同的是,在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中,我读到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哲学理论,无论是两种宇宙观的举例阐释与鲜明对比,还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运动、变化、发展,亦或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对抗与转化等等,无不渗透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并且毛泽东同志寓理论于实践,把矛盾论运用于中国的革命建设之中,让抽象的理论具有生动可感性,这也是本篇文章值得研究鉴赏的地方。

在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中就有这些观点的表述,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著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就当时中国的情形来说,帝国主义处在形成半殖民地这种矛盾的主要地位,压迫中国人民,中国则由独立国变为半殖民地。然而事情必然会变化,在双方斗争的局势中,中国人民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所生长起来的力量必然会把中国由半殖民地变为独立国,而帝国主义则将被打倒,旧中国必然要变为新中国。通过这段话,我们不难分析毛泽东同志当时对政治局势的明智分析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必胜信心。那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也会因时因地而发生一定的改变,而我们则应该审时度势去分析理解。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坚持抗日,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共产党放弃昔日国民党屠杀共产党员的仇恨,实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将两个对立的一方进行了统一,而统一的力量是人民的力量,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力量。在建设时期,矛盾论同样具有独特的价值,新中国成立,我们开始逐渐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家又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这些也说明了我们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任务,用矛盾论的观点来说,就是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握当前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我们才能够少走弯路,踏步向前。立足于当今的社会现实,国家的主要矛盾早已不是过去的阶级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归根结底,国家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大力发展生产力,正是解决当前这一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在前不久刚刚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这一字之差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从顶层设计为法治国家建设指明了方向,而这正是当前社会经济建设这一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而在这一总目标的指引下,也必将推动经济法治化、政治法治化、文化法治化、社会法治化、生态文明法治化,从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第二篇:矛盾论读书报告

《矛盾论》读书报告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的代表著作。这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其论述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历史背景:《矛盾论》原是1937年7~8月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所讲的《辩证法唯物论》的第三章第一节,是毛泽东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主要内容: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书中第一部分提出了两种宇宙观,批判了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方式,肯定了唯物辩证法的正确性。

“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形而上学会告诉我们是这个国家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等外部条件导致了这个国家现有的发展局面。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则是:这个国家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才是主要原因,地理、气候等外部条件只是次要因素,而且必须联系到国家的内部矛盾才能起作用。

显然,前者形而上学的观点是片面的,后者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更全面合理,更能够解释一国的发展。

我认为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个人的发展是有极大益处的。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我们遇到困难与挫折时,首先应该抓住内部矛盾,就是想想自身存在的因素,或好或坏,再以此作为克服困难与挫折的主要依据,外部因素只是占次要地位。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我们不该怨天尤人,毕竟外部环境的因素并不能轻易靠我们个人的力量就能改变的。我们每个人有能力改变的就只有我们自己本身。

在书中的第五部分谈到了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矛盾的各方面是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但同时矛盾的各方面又是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的。有了丑作为对比,我们才看到了美。没有生,也就不存在死了。“没有 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没有祸,无所谓福;没有福,也无所谓祸……”

矛盾的双方是可以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一个人可以是健康的,也可以是生病的,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他本身存在着健康与疾病这矛盾的双方。而这矛盾的双方总在不断的斗争中,双方的消长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当健康因素随着量的增加压倒疾病因素时,人就表现为健康的状态,但同时是有疾病的因素潜伏的。反之,当疾病因素的量不断增加至压倒健康因素时,人就生病了,但同样此时的人内部也是有健康因素潜在的,只要稍加调理,健康在数量上就压倒疾病,这样人又会再一次质变,恢复成健康的了。

书中还强调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为什么鸡蛋能够转化为鸡子,而石头就不能转化为鸡子呢?为什么战争与和平有同一性,而战争与石头却没有同一性呢?为什么人能生人不能生出其他的东西呢?没有别的,就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条件之下。缺乏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就没有任何的同一性。”

“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

结语:

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必须通过唯物辩证法。我们应该全面地认识事物,认清事物之间的联系。只有通过唯物辩证法,我们才能够正确地认识矛盾。

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而不同的事物又有不同的矛盾。在复杂的事物中存在着多种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对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起主要作用,此为主要矛盾。每一种矛盾存在着多个方面,而必有一个方面起主导作用,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双方必定是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的,但是矛盾的双方又可以存在与同一事物中,在斗争中此消彼长的时候又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此为矛盾的同一性。

学习《矛盾论》,有助于我们建立正确的宇宙观,以正确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过去、现在与将来,有效地把握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但同时我们应该明白到解决不同的矛盾需要不同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切教条主义。

第三篇:《矛盾论》读书报告

《矛盾论》读书报告

摘要:《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是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重要的哲学著作。主要是为了揭露教条主义者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错误方法,要人们学会掌握矛盾分析方法。这部书的出现给当时的中国的革命提供了指导,同时书中阐述了一系列的哲学原理,将马克思、列宁的观点同中国的实际国情结合起来,在给予革命指导的同时宣扬了马克思主义。关键词: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宇宙观 对立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一 全书结构

《矛盾论》是作者继《实践论》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论证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引言部分:说明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指明了写作本书的目的是为了扫除党内存在着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

第一章:以矛盾问题为核心,说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作为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对立,指明矛盾规律对坚持唯物辩证法宇宙观的意义;

第二章和第三章: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内容;

第四章:从矛盾的特殊性中抽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问题作了专门的分析;

第五章:对矛盾自身的关系,即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问题作了深入分析;

第六章:论述了对抗的斗争形式及认识这种形式的意义,指明了矛盾斗争形式和矛盾性质的关系;

第七章:结论部分,概括了全书的主要内容。

二 《矛盾论》的概括

(一)两种世界观

在人类的认识史中,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辨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周易·系辞》 形而上学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而互不联系、互不依存的东西。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静止不变的。而事物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来自事物的外部,即外力的推动。

与形而上学相反,辩证法的宇宙观的基本特征是要求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看问题。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周围的其它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

(二)两种世界观的分歧与联系

两种宇宙观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只有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和矛盾各方面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说明事物联系的多样性,达到对事物辩证地了解。只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斗争,才能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才能看到事物的发展变化。只有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和矛盾各方面的关系,才能够全面的看事物。

因此,关于辩证法这个世界观向我们强调的就是要运用矛盾分析法正确的看待和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以及不同的方法论为我们展开了两种不同的世界,而我们在掌握了这么多的理论之后要做的就是合理的运用正确的方法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的共性,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处处有矛盾;

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把握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意义在于:矛盾观点是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观点,因此,坚持矛盾的普遍存在是坚持辩证法的前提。2.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即不同事物中的矛盾,都带有特殊性。第二,同一事物发展长途中的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特殊性。第三,无论是不同运动形式、过程还是阶段中的矛盾,其矛盾各方也各具特殊性。

矛盾除了具有普遍性之外还具有特殊性和相对性,每棵树不一样,每个人不一样,每件事情当然就更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毛主席提出总的解决办法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文中提到的矛盾的普遍性是隐含则矛盾的特殊性中的。就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从实际中积累经验,形成理论。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从而不断完善丰富理论。3.毛泽东对二者的分析

由于特殊的事物是和普遍的事物联结的,由于每一个事物内部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所以,当著我们研究一定事物的时候,就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

(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何为矛盾的同一性?何为斗争性?

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著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著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转化。两个相反的东西中间有同一性,所以二者能够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这是说的条件性,即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之下,矛盾的东西能够统一起来,又能够互相转化;无此一定条件,就不能成为矛盾,不能共居,也不能转化。由于一定的条件才构成了矛盾的同一性,所以说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这里我们又说,矛盾的斗争贯穿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著他过程转化,矛盾的斗争无所不在,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五)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只有在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双方才会采取对抗的形式。炸弹在未爆炸的时候,是矛盾物因一定条件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的时候。待至新的条件(发火)出现,才发生了爆炸。原来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阶段,国共合作,虽然存在矛盾,但是这种矛盾并没有激发,蒋介石上台之后,残酷镇压共产党,因此矛盾激发,必须通过革命的方式来解决矛盾,这就是对抗。

三 矛盾论的意义以及对我们的影响

(一)矛盾问题的精髓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发展的无限性,所以,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而在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而在另一场合则变为普遍性。

毛泽东认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其次,毛泽东还指出,每一个事物内部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还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矛盾问题的处理要学会抓什么,对于同一问题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抓,主要抓什么,重点抓什么,也就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运用。

(二)矛盾论的作用及影响 1.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矛盾论》是中国革命经验的哲学概括,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锐利武器。它在中国革命处于中日名族矛盾与国家内部矛盾交叉时给我党指挥和领导工作带了新的理论,正确的指挥党和人民与日本法西斯及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同时也为我党在民主建设运动中提供了指导,典型的例子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以及减租减息的政策,有力的保障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2.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

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了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原理。第二,他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第三,进一步明确的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对一些问题的论述。把唯物辩证法的一般原理运用于实际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是世界无产阶级斗争的瑰宝。

3.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推出了改革开放政策,并相应提出一系列推动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精神文化生活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步入二十世纪以来,经济、科技等又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大大的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

但是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由于经济发展较快,政治改革相对滞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日益尖锐,改革势在必行,而我们的党和政府该如何改革,怎样避免1991年苏联解体以及东欧剧变的再次发生。而毛泽东的《矛盾论》则为我们提供了思想、方法论依据。为解决这一问题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对处理当代的国际关系、与日韩及东南亚诸国的领土纠纷问题也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4.我们个人的影响

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我们学习哲学研究哲学就是为了了解它,理解它,从而为我们的学习、工作、规划人生提供正确的指导,从毛主席这本矛盾专著中我们应该可以理解和领悟到一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中可以借鉴运用,实现自我的价值。

《矛盾论》继列宁之后,再次强调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矛盾论》就是对这一法则的深刻而系统的阐述,它完成了列宁关于要具体阐发和说明对立统一规律的遗愿,在辩证法发展史上有极重要的意义。《矛盾论》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时间,深刻、系统地阐发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因而也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关于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毛主席的矛盾论是对唯物辩证法最好的诠释,所谓哲学就是研究科学的科学,因此这里面的规律对于事物的发展,人的思想都是试用的。光研究哲学是没有实际价值的,只有用哲学的思想去知道其他学科的研究才能发挥哲学的价值。参考文献:

[1] 张卫平.《矛盾论》的认识论意义[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87 [2]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宋文新.毛泽东与《矛盾论》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第四篇:读书报告:矛盾论

《矛盾论》读书报告

毛泽东在其《矛盾论》作者即前言开宗明义:“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该书论述了作者对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及其核心的研究与思考,同时为了扫除当时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而作的。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了辩证法的实质: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 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并且结合中国的历史情况总结了革命斗争的经验。

①宇宙观:从宇宙观的高度分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不同的宇宙观,即毛主席所言的“一分为二”。对于唯心主义的以孤立片面的观点认识世界的观点进行否定和抨击,我们的思想曾经被这种理论所束缚,是因为对世界的认识的局限性。辩证法的宇宙观则是以联系的、发展的、运动的、动态且全面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同时阐释了内因及外因的辩证关系。

②矛盾的普遍性及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所有的学科中都存在矛盾,甚至是一种学科的基础和本质所在。党内的思想斗争也是党的生命力所在。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五个方面,矛盾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产生,所以具体问题要具体的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对立统一的。生活中,要探究它们的潜力需要更多地探索。

③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特殊性导致了矛盾也具有复杂性,因而在现实的情况下,矛盾往往不是单一的。为了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抓住主要的矛盾,随着主要矛盾的发展,我们需要用客观的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以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求得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④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体现在维度的同一性,矛盾的诸方面都是在同一维度的不同方面展开的,其斗争性则表现在对立上。相对的在现实的生活中,同一环境下的两个人由于共同的需求产生了对立,极有可能发生矛盾,从而产生斗争。

毛泽东1937年撰写《矛盾论》的历史背景非常复杂,当时党内的思想矛盾以及严重的教条主义是毛泽东撰写《矛盾论》的主要原因,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如今的新时代的社会现状大不相同,但是《矛盾论》所阐释的关于唯物辩证主义的观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的启发性。

①“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论》中关于矛盾的普遍性有这样的论述:“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诚然,即使是如社会主义这样具有创造性的伟大事业,其本身也是具有矛盾的。

矛盾的存在并不是我们应该忌惮甚至讳莫如深的,恰如毛泽东同志转变苏联城市包围农村的方针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成功的实现社会主义在中国这块富饶悠久的土地上的胜利一般,我们要直面这种矛盾。所谓摸着石头过河,社会主义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实践,即使拥有相同的本质,但是不同的社会背景、经济条件及历史发展下,社会主义国家在特定的条件下需要不同的应对,这些条件使得面对同样的问题会有截然相反的结论,这是矛盾的,但却有矛盾的同一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这一矛盾存在的必然结果。

②“对于具体的事物做具体的分析。” 前人的方案和经验是珍贵的,值得学习借鉴,但决不能使这成为故步自封的借口。永远不可忘记从前人的经验中感悟前人的创造性。中国要走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便要坚持创造性的思路,不能害怕错误,也绝不逃避错误,勇于试错,寻着前人的脚步,摸索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对于眼前的问题,不是空谈更不是始终借用前人的方案,而是根据当前的具体形式,得出符合社会环境的最优方案。

③“矛盾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

社会主义的中国化道路是一条充满矛盾的发展之路。思想要保持坚定的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

《矛盾论》所阐释的对立统一的辩证主义法则无论对于个人的人生甚至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化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第五篇:读书报告(矛盾论)

读毛泽东《矛盾论》有感

14304120 莫恺

读书,使我们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初学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后来才渐渐发现矛盾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教育意义。

《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代表性著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在《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

《矛盾论》是继1937年7月完成《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严重教条主义思想,于同年8月完成的,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过的演讲。《矛盾论》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哲学中讲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换句话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次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是一种庸俗进化论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以及从一个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从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与启发。

首先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来说,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毛泽东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差异就是矛盾。“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也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两者是相互联系的。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在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要用发展、全面的观点,多方面、多层次分析和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既要分析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和同一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矛盾的特殊性,又要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和与之相联系的矛盾。我国历代文学宝库中歌颂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可谓浩如烟海,但后人却可以从其各不同的描述中,区分出特定的环境来。试想,如果作者们离开对山河风光和各种人物矛盾的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和深刻把握,能够创作出这些千秋传诵,光耀后世的文学瑰宝吗?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的各种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要区分其主要的和非主要的;矛盾的双方,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必须区分其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为我们指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国的GDP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忽视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我们扎扎实实的加以解决,坚持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该注意他们的转变,不然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问题和困难。就像2003年的非典一样。矛盾论系统阐明了关于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理论,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的转化,使事物发生性质的变化;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转化,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差别。矛盾发展不平衡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创造性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更加完善,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同学不应求全责备。只要一个同学的优点是主要的,就要肯定他,向他学习。一个同学即使有比较严重的缺点,也要团结他,帮助他。只有这样,才能团结好我们的同学,才能建设好我们的班集体。

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中存在斗争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个性中存在共性,“在相对的东西里面有着绝对的东西”,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他特别强调,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但不是矛盾斗争的唯一形式。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和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就是斗争的形式,则应该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实践中,必须具体研究各种矛盾斗争的具体情况,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

矛盾论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但我们并不能搞教条注意,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照搬照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一样,要在矛盾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好的解决方法。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万事万物,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毛泽东说:“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

读《矛盾论》让我认识到:哲学是帮助你怎样去认识客观世界—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帮助你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去发展事业——改造世界包括改造自己的学问。每个人都有他的哲学。号召哲学走出课堂,让每个人都受益无穷。在以前,我的正义感使我对光明与黑暗、善与恶能够分辨。追求前者而厌弃后者。但我从没有想到怎样去改变这现实中的一些丑恶现象。我只知道依靠个人奋斗、掌握实在的技能、本领,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作一个清白的、有用的、争气的人。我感到,要改造现实,不能光靠个人的努力,还要团结周围的人,所有的中国人一起来努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我必须掌握矛盾普遍性的分析方法,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在实践中科学分析和正确处理各种具体矛盾,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完善自身发展进而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矛盾论》通篇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全面系统深刻论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意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经典文献。

下载矛盾论读书报告(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矛盾论读书报告(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矛盾论读书报告

    《矛盾论》读书报告 王旭鹏201620038 《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是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重要的哲学著......

    矛盾论读书报告

    《矛盾论》读书报告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的代表著作。这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其论述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

    《矛盾论》读书报告

    《矛盾论》读书报告 苏文(09344026,地理科学)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是作者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该书运用唯......

    《矛盾论》读书报告

    《矛盾论》读书报告对矛盾论的认识 《矛盾论》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理论的重大发展。作为那个......

    《矛盾论》读书报告

    《矛盾论》读书报告通过老师介绍,我阅读并学习了毛主席所著的《矛盾论》,读后我明白了在延安时期,毛主席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

    《矛盾论》读书报告

    学习毛泽东《矛盾论》读书报告 【摘要】《矛盾论》是毛泽东论述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著作。它在理论上系统地阐发了对立统一规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

    《实践论》和《矛盾论》读书报告

    《实践论》和《矛盾论》读书笔记 毛泽东于1937年先后写成了《实践论》和《矛盾论》 。两篇文章都是为了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而写的。......

    《矛盾论》读书体会

    《矛盾论》读书体会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是作者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